作文一:《我对应试教育的看法(精简版)》800字
我对应试教育的看法
我对应试教育的看法
我对应试教育的看法 当我打下这个标题的时候,对当前应试教育谈几点看法。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一句话:
有心插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当我们怀揣功利的心结去做一件事时,确实付出了大量汗水,也确实为之绞尽脑汁,甚至于确实搞得自己沉迷于其中,但最终的结果大多会让你失望,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这是什么原因,大家看电视剧时,会注意到***师点化小和尚时,常会强调一句:
心无杂念。只有做到心无他想,一心向佛,才能在佛的世界里感受到佛的神圣。怪不得,高僧为了提升修行或功力,会选择闭关修炼,现在想来,是有道理的,此时目标专一,不受外界打扰,只需持之以恒地修炼,必然见成果。所谓滴水穿石。与之不谋而合的是凡人做事,若脑子里满是功利的追求,每一个行为都会被功利情绪左右,患得患失,也能把事情做好,如今,教师在很多方面也开始滋生功利心来。先说教学工作,迫于从社会到教育局再到学校,对学生的考试成绩的普遍重视,教
师的工作信念里多出了一条:
考出好成绩就是好教师。公开课堂我们可以欣赏到教师带领学生游走于知识的海洋里,整个学习活动灵动而和谐,教师仿佛是学生的好朋友,推动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峰。学生可以自由提问自由发言,学习的快乐溢于言表。走进家常课堂,你会领略另一个世界,教师还是那个教师,学生还那个学生,同样的学科课堂,不同的是,教学内容被简单处理,课堂里更多的时间是教师设计问题质问学生,有些问题的答案要求学生当堂抄写、背诵,教师告诉他们:
这些题目考试常考到。学生的自由看不到了,看得到的是学生埋头练习,做错的题目教师会严格要求其重做两遍及至更多。为了所教学生考出好成绩,教师违背了教学原则,把本应学生快乐学习知识的课堂活生生地变成灌输知识,记忆知识的课堂。一张试卷下来,我们眼里的“死题目”学生得分率高,我们眼里的“活题目”学生考得一蹋糊涂。而眼下,“活题目”的分值较大,该班学生的成绩并不算理
想。这样的结果是教师不愿看到的。究其原因,都是功利驱使惹的祸
作文二:《我对应试教育的看法》1000字
我对应试教育的看法
当今社会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我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这可是个现实问题,且不说小升初、中考、高考等正规考试。平时的试卷练习各科加起来甚至不计其数。比如小学:考语文、数学、英语、品德、科学等。既然要考这些科目,要么全镇统考,要么全县抽考。老师都不想落后,自然要让学生做很多试题,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应对考试,有的老师只顾抓教学成绩,忽略了对学生的教育,每天还把学生当机器一样布置那么多作业,有的学生的手指都因握笔而磨成了茧子,或者手指变了形。学生向我诉苦,但我没办法,只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对他们表示深深的同情。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师,坚守自己的岗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只能爱护和理解自己的学生,无权去干涉别人的做法。
毋庸置疑,应试教育有“过”。它看重的是分数,学生为了分数而学,老师为了分数而教,唯“分数论英雄”。不仅老师的压力大,老师们累得要死,更严重的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结果,学生“读死书,死读书”,不能灵活记忆,不能融会贯通。虽然考试分数高,但动手能力却低。这是“应试教育”所不足取的地方
当然应试教育也有很多优点,它是选拔人才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手段,国内外还在通过考试”选择人才。除了它,还没有找到比这更好的办法!至少在当前,它还是我们国家选拔人才的公平竞争手段。如果我们马上就取消应试,将会有更多的不公平现象产生。全部废弃应试也是不可取的,会给社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也许会有人说,应试教育已经是穷途末路,没啥出息了,确实已到更新换代之时。但我们也会说,任何新事物的诞生,是孕育于旧事物中的,它们彼此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我们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能全盘否定“应试”,应让它们和谐地衔接,平稳地过渡。
可见,应试还是很有必要的,但也不能考得太频繁呀!想想我们上小学时 ,平时几乎没做过试卷,只是期末考一次,但我们那个年代的人照样出许多人才。可现在的孩子那么累,好多孩子竟然初中都不读完就辍学了!主要是因为学习太累而彻底厌学了。还有老师,为了竞争,苦点累点还无所谓,谁让人们常把老师比作春蚕和红烛呢?我们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我们的力量是应该的,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毫无怨言。但也不能总拿学生的考试成绩来给我们压力吧?
考不好要扣工资,要通报等等。无论老师多努力总会有排名在后的,不应该拿名次来惩罚老师,应该看看学生的分数达到什么样的等次,有个底线,不能把学生教得太差而不合格。
面对这种现象,我呼吁:不要再组织那么多种考试了!什么都要有个度,超过了度会适得其反,你们做决定时有考虑过老师和学生们的意见和感受吗?希望你们适当地考虑一下。
作文三:《我对应试教育的看法(最新)》900字
我对应试教育的看法?
我对应试教育的看法?
我对应试教育的看法? 当我打下这个标题的?时候,对当前应试?教育谈?几点看法。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一句话:?
有心插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当我们怀揣功利的?心结去做?一件事时,确实付出了大量?汗水,也确实为之?绞尽脑汁,甚至于?确实?搞得自己沉迷于其中,但最终的?结果大多会让你失?望,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这是什么原因,大家看电视剧?时,会注意到?***?师点化小和尚时,常会强调一句:? ?
心无杂念。只有做到心无他?想,一心向佛,才?能在佛的世界里感?受?到佛的神圣。怪不得,高僧为了提?升修行或功力,会?选择闭关修炼,?现在想来,是有道理?的,此时目标专一?,不受外界打扰,?只需持之以?恒地修炼,必然见成果。?所谓滴水穿石。与?之不谋而合的是凡?人做事,?若脑子里满是功利的追求,?每一个行为都会被?功利情绪左右,患?得患?失,也能把事情做好,如今,教?师在很多方面也开?始滋生功利心来。??先说教学工作,迫于从社会到教育局?再到学校,对学生??的考试成绩的普遍重视,教?
师的工作信念里多出了?一条:?
考出好成绩就是好教?师。公开课堂我们?可以欣赏到教师带?领学生?游走于知识的海洋里,整个学?习活动灵动而和谐?,教师仿佛是学生?的?好朋友,推动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峰?。学生可以自由提?问自由发言,学?
习的快乐溢于言表。?走进家常课堂,你?会领略另一个世界?,教师还是?那个教师,学生还那个学?生,同样的学科课?堂,不同的是,教?学内容?被简单处理,课堂里更多的时?间是教师设计问题??质问学生,有些问题?的答案要求学生当堂抄写、背诵,?教师告诉他们:?
?这些题目考试常考到。学生的?自由看不到了,看?得到的是学生埋?
头练习,做错的题目?教师会严格要求其?重做两遍及至更多?。为了所教?学生考出好成绩,教师违??背了教学原则,把本应学生快乐学习?知识的?课堂活生生地变成灌输知识,?记忆知识的课堂。?一张试卷下来,我?们?眼里的“死题目”学生得分率高,?我们眼里的“活题?目”学生考得一?
蹋糊涂。而眼下,“?活题目”的分值较?大,该班学生的成?绩并不算理?
想。这样的结果是教师不?愿看到的。究其原?因,都是功利驱使?惹的祸?
?
作文四:《对中国应试教育的看法(是学生就看完它)》800字
如果你是一个中国学生就看完它
中国 ,一个世界人口最多的的国家,可是他的人才为什么那么少?为什么,它发展的如此缓慢?这都是因为让所有学生痛恨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是什么?他是魔鬼!他扼杀了中国儿童的天性.
所谓的应试教育,就是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分数的好坏,不断深深击打着学生们幼小而脆弱的心灵的呆板教育.是他,让一个又一个纯洁的学生学会了照抄,让一个又一个学生的生活被成绩所禁锢.应试教育,他脱离社会发展需要,违背人类自然发展规律,是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应试教育背离素质教育,采用机械化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它以升学率的高低,检验学校教育质量、教师工作成绩及学生学业水平。它以考试为目的,其教育模式与考试方法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所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工作要求和社会发展。学校、社会和家长对学生采取单一的评价方式,把“成绩搞上去”当做唯一要求,通过考试,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水平。 想象力,创造力被一张又一张空旷的试卷所取代,本该是充满诗情画意,拥有无限美好想象与回忆的时光,却被一个又大又深的“铁笼”——学校所代替.
成绩而被家长,老师批评过,责罚过.你一定在考试后感到过焦急和无所适从的茫然之感.这一切罪恶的根源都是考试,都是可恨的应试教育.
国外,学生们只用专修一门自己喜欢的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人家各个方面的人才当然很多.而中国呢,应试教育让学生们从小学习很多门课程,而且每门课程都要学好,这好比三心二意一事无成.时间久了学生们便对学习没了兴趣成绩下降了,生活的负担就会加重.这样中国的人才当然很少.个别学的好的都是被逼的,因为没有很大的兴趣当然就没什么成就.应试教育真是摧残着学生又摧残着社会呀!
学生成绩好的老师,就是好老师,这令老师们用尽各种手段逼迫学生学习,让学生们好似生活在珠穆朗玛峰之下,压力山大呀!
应试教育限制着学生发展的空间,摧残着中国的人才.他真是学生们的恶梦呀!
在此,我抒发了我对应试教育的感慨
同想的赞一个
谢谢
作文五:《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争的几点看法》900字
龙源期刊网 ://.qikan..
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争的几点看法 作者:李利鑫
来源:《教育观察·中旬》2013年第08期
[摘要]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教育的价值观、知识观和对传统的继承与改革。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争论是两种教育思想的交锋碰撞,在碰撞的过程中揭示了过去教育和现在教育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教育问题。
[关键词]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9-372(23)23--
[作者简介]李利鑫(987—),女,河北邯郸人,硕士,天津市河北区实验小学教师。 24年王策三先生发表的《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以下简称《轻视知识》)和钟启泉先生发表的《发霉的奶酪》两篇文章开启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争论。这一争论是两种教育思想的交锋碰撞,在碰撞的过程中揭示了过去教育和现在教育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教育问题。但是这种争论是在概念理解没有取得一致的前提下进行的,他们都是站在各自的理解角度去批判对方,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概念做出澄清。
一、概念的解读
概念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揭示,体现着事物的本质属性,关乎人的思维结构和思维方法。对概念界定的不同体现着对事物认识的不同,也体现着个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在王策三先生和钟启泉先生两篇文章中,他们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认识是不同的,他们从各自的立场进行阐述。因此,在论述之前我们首先应对文中的一些概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一)应试教育
在《轻视知识》一文中,王策三先生反对把应试教育看做是以考试为目的,追求升学的教育,他指出“所谓?应试教育?,?是以考试得分为手段,以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拔出来送上大学为唯一目的,片面追求升学的教育??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的教育,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他认为所有的教育都是应试教育。他把考试作为判断是不是应试教育的标准,只要存在考试的教育就是应试教育,所以我们过往的一切教育因为都存在着考试所以都是应试教育。他把应试教育泛化了,没有抓住应试教育的本质属性,把某一方面的特征作为判断应试教育的标
作文六:《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争的几点看法[权威资料]》6700字
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争的几点看法
[摘要]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教育的价值观、知识观和对传统的继承与改革。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争论是两种教育思想的交锋碰撞,在碰撞的过程中揭示了过去教育和现在教育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教育问题。
[关键词]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教育改革
[]G623
[]A
[]29-372(23)23--
[作者简介]李利鑫(987―),女,河北邯郸人,硕士,天津市河北区实验小学教师。
24年王策三先生发表的《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以下简称《轻视知识》)和钟启泉先生发表的《发霉的奶酪》两篇文章开启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争论。这一争论是两种教育思想的交锋碰撞,在碰撞的过程中揭示了过去教育和现在教育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教育问题。但是这种争论是在概念理解没有取得一致的前提下进行的,他们都是站在各自的理解角度去批判对方,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概念做出澄清。
一、概念的解读
概念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揭示,体现着事物的本质属性,关乎人的思维结构和思维方法。对概念界定的不同体现着对事物认识的不同,也体现着个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在王策三先生和钟启泉先生两篇文章中,他们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认识是不同的,他们从各自的立场进行阐述。因
此,在论述之前我们首先应对文中的一些概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一)应试教育
在《轻视知识》一文中,王策三先生反对把应试教育看做是以考试为目的,追求升学的教育,他指出“所谓‘应试教育’,‘是以考试得分为手段,以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拔出来送上大学为唯一目的,片面追求升学的教育’‘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的教育,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他认为所有的教育都是应试教育。他把考试作为判断是不是应试教育的标准,只要存在考试的教育就是应试教育,所以我们过往的一切教育因为都存在着考试所以都是应试教育。他把应试教育泛化了,没有抓住应试教育的本质属性,把某一方面的特征作为判断应试教育的标准。因此,他认为应试教育具有有利的一面就是“培养提高了青年一代一些方面的素质”。王策三先生论述的应试教育是对以前和现行教育的一个概括,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整篇文章中他反对完全地否定应试教育,而是要改革其中一些不合理的成分。
而钟启泉先生在他《发霉的奶酪》一文中强烈地批判王策三先生的观点,认为他是应试教育的辩护者。应试教育代表着精英主义的教育观,他认为王策三先生的文章“所流露并试图进行渲染的是精英主义教育价值观和应试主义教育模式”,这种教育观为了少数人的发展损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钟启泉先生反对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虽然在文中没有明确地说明应试教育的概念,但是从他对精英教育的论述中有所体现,“所谓精英主义教育是指 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甚至唯一目的是培养和选拔精英人才,这种人才是对以学科专业人才为主体的所有‘高级’人才的总称”。从这一目的可以得出应试教育就是片面地传授知识,以人才的选拔为目的,造成人片面发展的教育。
现在大多数人对应试教育持批判的态度。“在我国的教育中,应试教育指的是一种考试主义或一种以考试为中心
并对其他教育价值具有强烈排斥性的教育。在这种教育中,考试和应试几乎成了教育的唯一目的,一切为考而教,一切为考而学。考试和应试成了教育活动和人的发展的异己力量,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成了考试和应试的奴隶。”笔者比较赞同的是对应试教育批判的观点,考试一直是教育评价的一种方式,当过分地重视知识的学习和考试,把考试作为评价的唯一方式,忽略了人的需要时,就成为一种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是不符合人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我们现在所批判的应试教育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它不是对我国教育中存在考试这一事实的描述,也不是对我国现行教育的概括,而是对我国传统教育存在的单纯以应试为目的而产生的诸多弊端的概括,是作为素质教育的对立面出现的。否定应试教育不是否定我国现行教育也不是否定我国的传统教育,而是对一些教育极端现象的批判。
(二)素质教育
王策三先生对于素质教育概念的界定不同于其他学者,他认为“素质教育是与教育同一的概念,是最上位的概念,没有任何别的什么教育概念能够与它平列、对应、对立,没有什么非素质教育。诸如文化教育、道德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等,都是它的下位概念,都只是它的一部分,不能与它平列、对应、对立”。他将素质教育等同于教育,认为只要能提高人某方面素质的教育都是素质教育,是概念的泛化。在文中他强调加强教育、提高素质就是素质教育,把对素质教育的理解简单化,认为一切提高素质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古今中外一切教育都是素质教育,没有什么不追求提高素质的教育,哪有什么教育不是为了提高素质,素质教育实际上与教育是同义语”。所以,他认为我们过去的教育都是素质教育。依照王策三先生的说法,那么没有哪种教育不是素质教育,那我们现在把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的理念的提出又有何意义呢,
钟启泉先生反对由应试教育所引起的精英主义的教育观,认为这种教育观忽视了大众对教育的需求,提倡大众主义的教育价值观,认为“大众主义教育观主张在基础教育阶段淡化对学生的学科专业训练,强调学生整体或综合素养的形成,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感受,从而使学生能够迎接并适应未来生活的任何挑战”。这种教育观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所培养的人是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也是与素质教育所倡导关于培养人的理念一致的。
而在现在的论述中人们普遍地认同“‘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它包括‘三大要义’,即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教育的第二要义就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第三要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对于这个概念,“三个要义”对其解释得非常清楚,但笔者认为素质教育不应仅仅强调在基础教育阶段促进学生的发展,它贯穿于整个教育,作为一个理念或是希望教育达到的一个理想状态而促进所有社会人的发展。素质教育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但它不同于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作为应试教育的对立面出现的,它批判的是以考试为唯一目的的教育并针对这种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的;而全面发展的教育对立面是片面发展的教育,它反对的是对整体的人的割裂,要求人各方面协调的发展。 对概念的理解,我们不能只从表面的文字来看本质,把只要有考试的教育看做是应试教育,只要能提高人某方面素质的教育看做是素质教育,这是一种对概念简单机械的理解。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概念来认识这个事物的本质属性,才能对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等概念有深层次的理解。
二、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争论的焦点
王策三先生用了近二十页的内容来阐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提法造成“轻视知识”的教育思
潮,并对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思潮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论述。而钟启泉先生批判王策三先生的观点,认为这种观点是我们已经摒弃了的“凯洛夫教育学”的体现,两者的观点产生了激烈的交锋。仔细地分析文章,笔者认为他们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的价值观
对教育的不同主张体现着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应试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层层的考试,选拔出具有专业知识的“高级”人才。把考试作为评价学生唯一的手段,目的是培养某一领域的专业人才,钟启泉先生认为这种旨在培养少数人的教育观是一种精英主义的教育价值观。他批判王策三先生在《轻视知识》一文中“所流露并试图进行渲染的是精英主义教育价值观和应试主义教育模式”。这种教育价值观忽视了大众对教育的需求,为了少数人而损害了大多数学生的利益,这种精英主义的教育价值观加深了社会的不平等,催化并加剧了应试主义教育的盛行。
针对应试教育所造成的精英主义的教育价值观,钟启泉先生持否定及批判的态度。他倡导在基础教育领域中建立一种大众主义的教育价值观。此种价值观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是为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教育的目的不再是为了个别学生发展成为某一领域的“高级”人才,而是“在于培养和发展所有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基本素养 为未来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它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由于两者关注的重点不同,教育的目的不同,因此两者的教育价值观也是有区别的,一个倾向于对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一个倾向于全体学生的发展。但大众主义教育价值观并不是完全地排斥精英教育的,就像钟启泉在《发霉的奶酪》所论述的,大众主义的教育价值观“只是将教育发展的重心由偏向精英人才的培养转变为关注所有学生的共同发展
从而使每个人通过接受教育都能适得其所”。这是一种符合我们现在社会需要和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价值观。
(二)知识观
笔者认为王、钟两人最大的争论点是在知识观。王策三先生认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提法造成了“轻视知识”的思潮,这一思潮影响了教育改革并造成了人们思想混乱。由于他是针对“轻视知识”这一思潮提出的,因此在文中他用大量的篇幅来论述知识的重要性及我们应该重视知识。“知识作为学生认识的客体,就有促进学生发展的概念,决定着学生的发展。”“知识之于人(尤其学生个体)的发展,就如同经济之于社会发展一样,是基础,是中心,是水之源、木之本。”他对知识对人发展的重要性给予了高度肯定,但他认为我们现在提出的“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的主张,不是因为知识过多而是因为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造成的。王策三先生认为我们不能因为传授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而否认知识本身,因此“教学中‘注重知识传授’,根本、永远不存在‘过于’的问题,而是根本、永远不够、要不断加强的问题”。只不过我们要对知识传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教师简单告诉学生的机械记诵等进行改革,王策三先生对改革知识的内容、传授方法、教师讲授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但他认为不存在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是与我国的基础课程改革目标相悖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课程改革中注重更多的是学生的学习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课程的本质是知识”,那么无论是课程内容的设置还是课程方法的选择都要以知识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笔者认为这种把知识作为课程本质,过于注重知识是无法取得普遍认同的。虽然我们不能完全认同他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思
想,但是他对于知识内容、传授等方面存在问题的认识及改革还是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的。
对于知识,钟启泉先生也认为知识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知识是教育活动的一种核心要素”。他将知识分为静态的知识观和动态的知识观,静态的知识观是学生在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互隔离的情况下,获得的书本知识或经验。他批判王策三先生所论述的知识观是静态的知识观,这种知识观是对知识片面、机械的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知识真正成为学生的知识,而非学科的知识。钟启泉先生认为在《轻视知识》中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冠之以“轻视知识”的罪名是没有理论依据的,但他认为王策三先生没有严谨的治学逻辑和良好的学风这种观点笔者是不能认同的。王策三先生指出存在“轻视知识”是由于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初,人们对于课程改革的理念不是十分清楚,错误地把应试教育的对立面看做了素质教育,对素质教育的理解走向了片面。因此有些地方确实存在忽视知识的现象,尽管这种现象只是个别的和一时的。虽然王策三先生的论述有些夸大,但他确实指出了改革之初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重视。
(三)对传统的继承与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对传统的继承还是改革,王策三先生认为“教育改革创新不是如同造房子那样,必须把旧房子推倒,把基地清除干净,在空地上盖起新的房子;恰恰相反,必须在既有的教育基地上逐步进行改造”。他更多强调的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认为传统教育几千年来积累的许多优秀的东西是值得我们保留并加以发扬的,比如尊师重道等思想在今天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反对教育改革中“对已有的教育传统简单否定,推倒重来,另起炉灶的想法和做法”,认为这是对传统的否定,也与教育实际不符。教育领域的改革不同于其他领域,教育需要的是渐进式的改革而不
是否定全部后建立一个新的体系。钟启泉先生对教育改革否定传统的观点进行了反驳,认为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没有否认传统,在改革的诸多文件中都渗透了我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同时他反对在既有的教育基础上逐步进行改造这种保守的做法,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改革肯定需要大破和大立,特别是在确立一种新的发展方向时,‘重起炉灶’往往是不可避免的”。改革就是破与立的过程,只有打破原有的体系,才能彻底清除这种体系造成的弊端,达到改革的目的。 三、如何正确对待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争论
有不同的见解才会有思想的争鸣,有思想的争鸣才会促进人们不断思考进而对事物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以促进新事物的发展。这次争鸣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界进行的一次范围较广、争论较激烈的思想论战,它给长期各说各话或一边倒、随大流的学术界带来一瞥亮丽,使得我们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 并对我国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对于两者的观点我们不能简单地否认一个而去积极地推崇另一个,也不能单纯地认为一切新事物都是好的而简单地否定旧事物。虽然现在对应试教育的批判较多,也有大量的文章来反对王策三先生的观点,但笔者还是认为他的思想中有可取之处。他虽然提倡要继续加强对知识的传授,但他所谓的传授已经不同于我们过去理解的教师简单讲授,学生机械地学习,传授包括讲授和探索、发现两种形式,而且讲授也不是“满堂灌”而是教师把加工了的知识通过一定的方法教给学生。王策三先生所提倡的应试教育与我们极力批判的应试教育的概念内涵是不完全相同的,我们不能简单地否认。而且他提到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或快或慢、曲折反复的过程,由于对新事物认识的不足、思想观念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等等因素都会制约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与旧的,要革除的与要建立的??往往要‘纠缠’在一起很长时间,‘旧瓶装新酒’和‘新瓶
装旧酒’的情况都会有”。王策三先生对教育改革的长期性、曲折性的认识使我们能够正确地认识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钟启泉先生的观点则是我们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但他把改革看做大破、大立,以新课改为标杆的疾风骤雨般推进的素质教育改革,与教育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质是不符的,“重起炉灶”难免会造成思想的混乱与对实践的无所适从,尤其是我国作为一个教育大国,短时间内彻底的改革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果说王策三先生是保守的改良派,那么钟启泉先生更倾向于激进的革命派。不同的教育理论流派各有不同的针对性,各有优缺点,因此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问题。“奶酪”已经出现问题,在“面包”还没有做好、做大的时候,如果义无反顾地摒弃,那么我们“吃”什么,我们要找出“奶酪”发霉的原因,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并对那些“霉斑”进行清理,同时我们应将“奶酪”中合理的成分引入“面包”之中,使之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4(3)
[2]钟启泉发霉的奶酪――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读后感[J]全球教育展望,24()
[3]戴宏才,伍叶琴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价值互补[J]中国校外教育,2(4)
[4]刘朝晖,扈中平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对立性[J]课程?教材?教法,2()
[]李耀宗“发霉的奶酪”和“填不饱肚子的维”――评关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一场争论[J]教育发展研究,2(8)
文档资料: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争的几点看法 完整下载 完整阅读 全文下载 全文阅读 免费阅读及下载
感谢你的阅读和下载
*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或者发站内信息。我将
尽快删除。*
作文七:《最终版谈谈我对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看法》2000字
谈谈我对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看法 何为教育?教育,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种相对成熟或理性的思维来认知对待,让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的对一种事物由感官触摸而到以认知理解的状态,并形成一种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识思维,但同时,人有着自我意识上的思维,又有着其自我的感官维度。
中国的教育现象很值得我们认真的研究一番,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双重的教育模式之下,我们应当对此有个很好的认识,应该正确认识到社会中对中国教育制度的误解,而不要去一味的认为中国教育走入了一个误区。 应试教育指脱离社会发展需要,违背自然发展规律,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它是与为了学生发展而发展的素质教育相对立的。以前,目前,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选用的教育模式是应试教育,并且占教育的主题教育。只要是教育,只要是学校,都必然会有考试。中国绝大多数教师、家长和学生对中国的考试制度深恶痛绝,是因为这种特定的考试制度不是以学生为本,不是为了测试学生的整体素质并改进学生素质上的缺陷,而是压制了学生的个性、毁坏了学生的身体、破坏了学生的自尊和自信,这种考试不是帮学生的,而是整学生的。应试教育存在弊端,中国的教育是死读书,读死书,成绩第一,分数至上,出现高分低能现在很多,甚至有些书呆子脑子只对数字文字感兴趣,并且很精通,其他日常生活常识一概不懂。中国绝大多数的家长虽然痛恨应试教育对孩子的伤害,但是没办法,目前只有好成绩才能让孩子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家长们普遍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就让孩子报各种补习班,不停的做试卷,学理论知识,而
到了大学后,很多自制力不强的孩子因为童年时没有好好玩,就开始在大学不停的玩,沉迷各种游戏小说等,毁了孩子的一生。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是理论+实践,允许未成年学生在假期去打工,从而接触社会,大学前的学业是比较轻松的,让孩子充分享受童年的乐趣,到了大学才开始让学生努力学习;该玩的年龄好好玩,该读书的年龄好好读书;虽然不好拿来作比较,但是比较下来,中国教育的弊端是让孩子在该玩的年龄时没有好好玩,该读书的年龄没有好好读书。
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弊端有目共睹,成为社会共识,为人们所普遍痛恨,但是应试教育为什么不仅没有丝毫改善反而变本加厉了呢?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多决定的,我国是人口大国,集中了世界进1/4的人口,面对这么庞大的人口当然要选用合适的方式去选拔人才,在诸多的选拔方式之中也只有考试才能做到人才的优化选择。其他的方式我们先人们可能也尝试过,可是并没有达到所预想的目的,因为人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围绕着考试就渐渐的形成了今天的应试教育体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然而问题就出现了,我们一提到书就自然地想到了考试,一进学校的大门就知道学习怎么样才考好试,一切都是在为考试而作打算,所以也就忘记了我们学习的真正的目的了。在学校和家庭中我们大多关心的是孩子的学校成绩却很少关心他们有没有学到有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一味的要求孩子在学习上做的更好,而没有注重他们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所培养就是怎样才能考取好的成绩和考一个名牌大学,升学是目的学习却变成了一种手段了。这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是对自己个性抹杀,对孩子创造力的遏制,那样就背离了我们教育的真正的目的了。当然,应试教育也有它的优点,倘若没有也不会在历
史至今都处于不败之地。在这里,我就不说了。
说了应试教育,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学家又提出了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就是一直要求屏弃应试教育,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让学生德、智、体能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提出顺应了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最理想的教育观念。但是,就目前的教育状况而言,素质教育想一下子来代替应试教育是不可能的,而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应试教育仍然占中国教育的统治地位,不是素质教育没有应试教育优越,而是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同时我们还需要以考试形式来进行人才的选拔,那么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们仍然会选择应试教育的模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一切学习的重心都仍是围绕最后的冲刺所准备的。对于一般的学校来说,进行素质教育只是应付上头的号召,做起来还是为升学而服务。但是,素质教育是不是得不到实现呢?是不是素质教育只是一个空谈呢?那也不是。我们国家以后的一段时间内,会出现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并存,当然现在也有两者并存额现象,只是不明显而已。素质教育需要经济的支持,当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会要求教育要符合经济发展的步伐,对人的素质相应的要做一定的要求,其精神文明建设要和物质文明和谐发展就必然会触使教育模式的转型,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素质教育才会在我国的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继而但全国发展到相对发达的阶段的时候,素质教育也就相应地完全代替了素质教育,那么这个时候,应试教育也就会消失了。但是我们要相信,应试教育不会永远地留在我们教育的阔土上,素质教育必然会取代它的位置,成为我国教育的主导模式。
作文八:《对中国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问题的一点看法》800字
对中国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问题的一点看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国民财富的增长,与此同时,国家加大了对于教育的投入,特别是9年义务教育的施行,各地高中办学规模的扩大,使学生们进入大学的可能性大为增加。但是,另一方面,就业形势出现了两种相反的趋势,一种是大量国有企业因经营不善、技术落后等诸多因素破产、倒闭,大量的工人失业。另一种趋势是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投资,同时国家对民营经济的扶持政策,又使大量的人员进入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就业。
面对这两种相对而行的就业趋势,细心的人们就会发现,那些失业的多为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并缺乏一技之长的人。那些走进新办各类企业的则是年轻、有一定学历的人。那么自然而然地几乎无需任何人的号召和鼓励,大众都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要想就业,就得使孩子考进大学。在这种普遍社会压力之下,家长与子女的认识几乎是一致的。坦率地说,现今社会中,绝大多数的家长已经放弃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不切实际的念头。严峻的生活现实使他们把目标定在将来的孩子能有一个比较好的饭碗,而进大学深造几乎成了唯一的拥有较好饭碗的保证。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大学的扩大招生,大学毕业生比以往有了很大的增加,使其在一个短时期内拥有大学文凭已不是获得好饭碗的保证。于是,许多的家长又将目光瞄向了重点大学这个新的更高的目标,因为现实就是重点大学毕业的学生相对就
业更容易些。
一切为了高考,一切为了学好应付高考的几门功课,就成了教师、家长和学生三位一体共同追求的目标。不管以后不一定都能用到的知识,孩子们不管喜欢也好,讨厌也好,孩子们都得学习,这样就不能把精力都倾注到自己喜欢的一门功课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谈论实施素质教育、谈论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不为人们所接受的。
综上所述,可见高考指挥棒下的应试教育在现阶段存在有其合理性与必然性,改变它,用素质教育的方式来替代它是非常困难的。那么应试教育发展的走向到底如何,它是否会长期存在不可改变呢?是不是素质教育只能是作为一种口号,一种理想追求而存在呢?对此,我们并不能简单地回答“是”还是“否”。
作文九:《谈对应试教育的一些看法》700字
谈对应试教育的一些看法
------许崇军
摘要;应试教育即把应试作为唯一的目标,偏于重结果忽视过程,是一种畸形的教育发展,这种教育模式存在极大的弊端,但是我们也看到这种教育观所起到的作用,虽然这种教育观存在极大的弊端,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只要有考试,应试就不可避免,因此我们应该以历史的观点去看待问题,下面是我对应试教育的一些看法。 从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应试教育。自科举制诞生起就存在应试教育,应试教育作为一种传统教育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处处可见,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在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只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应试教育今天仍然在影响着我们。应试教育往往是大班教学,正好弥补了我国教育事业资金不足,无法一下子全面均衡发展素质教育提供物质保障,另外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教育大国,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是相对体现公平,应试教育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确实培养了许多人才,应试教育所提倡的尊师重道,重学风气等传统教育观念对社会发展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从阻碍社会发展进程来看。有人说应试教育培养了一批人才又埋没了一批人才,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应试教育偏重只是传授,忽视德育、美育、体育、心里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以应试作为唯一评价标准,以高考为例,每年有多少人因为一时失误而悔恨终身,虽然在《2010-2020年的教育改革纲要》指出打破一考定终身的说法,但是只要有考试就会跳不出应试的范围,应试教育存在过多压力,大多学
生都是为考学而学,忽略了为什么而学,死读书,读死书,缺乏动手能力,不能灵活运用知识,都是纸上谈兵。
我们提倡教育改革,但我们不能全盘否定应试教育就是把我们带入死胡同的教育,21世纪的今天是大众时代的教育,不仅是个人的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发展多元化的教育,希望我们的教育越办越好,得到人民的认可。
作文十:《对存在应试教育现状的分析》1000字
一、对存在应试教育的原因分析
1、英才教育体制急功近利
在1986年实施义务教育以前,我国教育实施的是层层选拔、层层淘汰的英才教育体制。由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升学得人数逐级递减,成金字塔式。目前,大学招生人数在同龄人当中,大约仅为9 %左右,升学竞争之激烈是可想而知的。
2、就业压力大
目前,除了上大学,能找到理想的岗位外,其他的就业渠道多半不畅通。非大学生能否就业,还常常取决于其家长的地位、权力、关系或是金钱来决定。因此这也是众多家长逼迫子女考高分的原因。
3、人事制度对学历的不适当要求,加剧了升学竞争
现在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一味追求高学历的结果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现在各行各业都在提高学历层次,连普通劳动者的岗位也开始不让义务教育毕业生就业。甚至不恰当地规定不许初、高中毕业生直接进入劳动市场。对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来讲,要开拓就业渠道,不能仅凭学历。
4、城乡差别大
中国的许多问题都与此有关,农民收入比较低,劳动条件差,工作强度大,生活较贫困。农民的子女希望跳出农门。原来还可以通过参军,招工等渠道,现在农民的子女改变世世代代做农民的方式大概就只有考大学这一条出路了。虽然大学不包分配,但毕业后工作还是有保障的。这都是造成升学竞争的重要原因。
二、避免应试教育而采取的对策
1、改革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
应淡化考试的选拔作用,增强考试作为检查教与学得失的评价功能。着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2、实行教学改革
改革教学模式,以“引导—探究—发展”作为教与学的基本模式。
——采用现代教学手段。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加大信息技术课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力度,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
——改革教学体制。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转变教育思想,树立新观念——教学的指向
——教师,教育主观部门以及学校的领导,学生家长要树立新观念,不要只注重考分第一,应当以学生的现实成长需要和未来发展为中心。
4、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创新素质,调整知识结构。培养开放型和研究型素质。
三、中国教育十大弊端
1、 应试教育,学生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差
2、 素质教育薄弱,几乎没有自我生存能力
3、 缺少广泛的社会教育,致使学生思想幼稚、知识面狭窄
4、 道德教育不健全,学生思想素质越来越差
5、 没有法制观念,学生犯罪率越来越高
6、 学习压力有增无减,学生情绪波动较大,有的甚至变态
7、 老师素质下降,师生关系不融洽
1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我对应试教育的看法(精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