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初中古诗词鉴赏》3000字
七上古诗词鉴赏
课内
古诗赏析的思路、方法
一.分析思路:
首先要了解作者生平(写该诗时的社会背景)
其次要明确本诗的主旨(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赏析方法:
(一)赏析题型及要求:
1.从内容上:表现主旨(作者情感)的句子。
要求:知道那一句是主旨句,该句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怀。
2.从意境上: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出诗句的画面。
要求: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诗句所涉及事物,给人以美的享受(不是简单的翻译)。 3.从艺术特色上:一是从写作手法上分析;二是从语言上(含修辞方法)上分析。 要求:首先明确写作手法是什么,
一般常用的有:对比、衬托、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寓情于景)、反复、象征、运用典故等。
其次明确这些写法的作用(见后面的分析)。
(二)具体规范答题思路:
1.仔细审视题干要求(可用加点法),明确答题角度与范围;
2.根据具体要求,按相关题类要求答题。
例:分析某句的艺术特色类题:
(1)先概括答出运用了什么写法(或修辞方法);
(2)再结合具体语句(词语)做出分析(分析时扣住手法/修辞); (3)再谈这种写法(修辞)的作用(好处)。
作用可从表现作者的感情(主旨)或给人以怎样感受方面去收束。
1、观 沧 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一、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二、主旨:诗人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展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以及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1
三、【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2、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一、作者王湾,唐代诗人。
二、主旨: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三、【译文】
旅客要走的路程,还蜿蜒于青山之外,船儿在水中疾驰,赶过了东流的绿水。潮水涨平了江岸,江面看来无比开阔。小船顺风前进,一帆高挂。在残存夜色笼罩的江面上,远处一轮红日已缓缓升起,一年还没有过尽,这江南的春天就来到了。我的家信要怎样捎回呢?还是请北飞的大雁带到洛阳去吧!
3、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一、白居易,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
二、主旨: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三、【译文】
行走在西湖边,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岸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 2
衔着春泥在筑巢。繁茂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是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白沙堤。
4、《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一、作者:马致远,元代著名散曲家。
二、主旨: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三、【译文】
远望黄昏时的乌鸦,正在寻觅枯藤老树栖息,
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桥和流水伴居的人家,
眼前只有一匹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
在秋风古道上慢慢移步。看夕阳的余晖已经西下。
羁旅在外漂泊的人浪迹天涯,思念到肠断。
课外
龟 虽 寿
【魏】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3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
老友准备了鸡肴黍米饭, 请我到园田农家作闲谈。
绿树把村子轻轻地环抱, 青山在城外远远地倾斜。
开窗面对着晒场和菜园, 对酒把话谈蚕桑和棉麻。
待到那一天九月重阳日, 还要到此来共同赏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 但余钟磬音。
【译文】
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
杨花落尽杜鹃声声哀啼,
得知你被贬龙标去跋涉五溪。
把我的愁心托付给明月,
一同伴随你奔赴夜郎之西。
4
夜 雨 寄 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泊 秦 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
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
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靠在船家。
歌女不知道亡国的遗恨,在秦淮河对岸的酒店还唱着亡国的《玉树后庭花》。
浣 溪 沙
【北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5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南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译文】
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
这句话骗得游山的人白白的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万重山的圈子里以后,
一座山让你经过另一座山马上将你阻拦。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南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划啊,划啊!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观书有感(其一)
【南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问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
6
作文二:《初中古诗词鉴赏》3000字
古诗词鉴赏太平初级中学刘云复习目标1、明确中考考点2、熟悉常考题型
3、掌握答题技巧诗词鉴赏考点要求1、根据作品相关背景、正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和诗歌意境2、从遣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3、体会诗歌韵律、节奏,理解常用写法作用4、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我省命题方向预测:难度不大,大多是选用绝句、词中小令为材料,新诗基本不设题。陕西省中考诗词鉴赏题考点探究(2010) 农家望晴雍裕之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21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2.在《农家望晴》和《观麦》中两位诗人抒发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点?(2009) 湖上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20.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2分) 21.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2分) (2008) 吴门道中二首(其一)孙觌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20、说说诗中使用“湿”字的好处。(2分)2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题目形式答题技巧――“炼字”练一练(2009陕西中考)湖上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20.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2分) (“乱”字不仅形象地描绘出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2008陕西中考)吴门道中二首(其一)宋孙觌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20、说说诗中使用“湿”字的好处。(2分)(诗人通过烟雨打湿黄昏的情景,生动可感地写出了雨中黄昏清幽润泽的韵味。)一、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作品中的一个”闹“字自古被人称道,说说它的妙用。(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以动写静,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表现了作者对美好春光的喜爱。) 二、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①写出了诗人闲适、安逸的情趣;②诗人的心境与环境和谐统一,营造了静谧的氛围。)题目形式答题技巧――“情感”【题目形式】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心情)。【答题技巧】1、注意从诗词标题、注解小序、诗眼或关键词、题干提示
中寻找答案。2、关注作者和时代背景。3、注意分析诗词中的意象。4、从诗词内容和类别上去辨析。1.月――思乡,怀人。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4.松――孤直傲岸。5.莲――爱的象征。6.梧桐――凄凉悲伤7.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8.秋蝉――高洁,悲凉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10. 柳――离情依依11.芳草――离恨1 2.芭蕉――孤独与忧愁13.羌笛――凄切之声14.乌鸦――衰败荒凉之兆15.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边塞诗: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咏物诗: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怀古诗: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闺怨诗: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练一练(2009陕西中考)湖上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21.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2分) 【答案】写出了游人愉快的心情。(2008陕西中考)吴门道中二首(其一)孙觌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2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答案】诗歌通过对自然清新的乡村美景的点染以及对烟雨黄昏中悠然独立的渡人形象的刻画,表达了作者对乡间静谧悠闲生活的向往。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说说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表现了词人对美好的乡村生活热爱之情。)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说说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题目形式答题技巧――表达技巧【题目形式】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题要点】1 、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2 、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3 、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
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诗词常用修辞及表现手法【常用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用典、借代等。【常用表现手法】抒情方面: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等;描写方面:正侧面描写、动静结合、以动写静、多种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工笔白描等;其它方面:对比映衬、渲染烘托、以小见大、托物言志、乐景写哀、联想想象、虚实结合、抑扬等。(2010年陕西中考)农家望晴雍裕之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问题: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如鹤立”比喻白发老农持久,执着的站立姿态,形象的表现了他希望天晴的迫切心情. 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问题:分析诗中使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答案: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课堂作业:(任选一题做做)一、(2010年山东济宁)绝句两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6.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2010年四川成都)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1.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1分)
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3分)谢谢大家再见* * 炼字情感表达技巧情感情感炼字【题目形式】1、说说使用某字的好处。2、某字能否被替换?为什么?3、说说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答题要点】1、修辞或表现手法。2、关联的对象及特点。3、传达的情感。【答题格式】――采用了――的手法(或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练一练诗词中的意象诗词中的情感写景诗: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和愉悦快乐的心情。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练一练练一练课后作业丰乐亭游春①(其一) 欧阳修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运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从“炼字”、“情感”和“表达技巧”中任选两个方面写一小段鉴赏文字别忘了课外积累诗词鉴赏的相关知识哦!*
作文三:《初中古诗词鉴赏》19000字
初中古诗词鉴赏
1.游山西村 (宋)陆游
①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③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④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精析:全诗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①句写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性格。(②句动中即景,写出曲折多变的景色。“疑”字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又一村”写出自己的欣喜之情,此句蕴含着生活的哲理:锲而不舍就会产生希望,出现新的境界。③句描绘乡村社日前夕的热闹情景。“古风存”,用农民服饰的简朴盛赞他们性格的淳厚质朴。④句写主观心境,有恋恋不舍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①②③句是实写山村美好淳朴的风土人情。④句是虚写。
2.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①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④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精析:本诗为写景诗,就大河的风景引起旅途的乡愁。写出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①⑦句写旅途所见的大江两岸景色,①句为互文句,寓情于景。②句既有实景之芙,也有虚景之壮阔。③句蕴含哲理,“生”“入”拟人手法,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④句表达思乡之切。全诗为五言律诗,寓情于景、景中含理是主要特点。
3.望岳 (唐)杜甫
①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③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精析:全诗洋溢着青年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自远而近,时间由朝到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①句写初望泰山时高兴、兴奋、惊叹仰慕之情。②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钟”有情。③句写细望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荡漾,神情专注。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④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之意愿,富有启发性的象征意义,可以看出诗人的雄心和气概。
4.黄鹤楼 (唐)崔颢
①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②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④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精析:①②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而生发的联想,叙昔人黄鹤杳然而去,给人以无限渺然的感觉,表现了人们登黄鹤楼常有的感受,气势苍莽。③④句转写楼上所见所感,描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引起的乡愁。④句中前后两半句互相映衬而又联成一体,烘托了登楼远眺者的愁绪。全诗意境开阔、思接千载、沟通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情味悠长。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②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④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精析:这是一首古代酬赠诗,感情深切、沉郁中见豪放,时间由过去到现在和未来,情调由低沉到高昂,波澜起伏,发展极其自然。①句写诗人的辛酸和内心的愤懑不平。②句中前句用典隐含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后句用典暗示贬谪时间的长久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惆之情。“翻似”二字显然有抑郁不平之意。③句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沉舟”、“病树”自喻不悲观,令人回味、想象。④句点明酬赠的题意对友人的关怀,与友人共慰。
6.泊秦淮 (唐)杜牧
①烟笼寒水月笼沙,②夜泊秦淮近酒家。 ③商女不知亡国恨,④隔江犹唱《后庭花》。
精析:全诗借古讽今,悲愤的七绝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
运的关怀和忧愤。①句为互文。“烟”和“月”既“笼寒水”又“笼沙”。“笼”字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②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为后两句作铺垫。 ③句表面是批评歌女,实际是批评颓废世风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④句“犹”字意味深长。令人生发历史的联想,生发忧虑之情而不能自已。
7.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①君问归期未有期,②巴山夜雨涨秋池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④却话巴山夜雨时。
精析:这是一封用诗写的回信,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①句一问一答,一扬一抑,写出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②句写眼前景象,愁苦之情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③句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何当”表推测,呼应“未有期”,从“未有”推测想象中的“有”。④句在现实与想象的时空徘徊不已,表达思“君”的深情,曲折委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8.相见欢 (五代)李煜
①无言独上西楼,②月如钩。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④剪不断,⑤理还乱,⑥是离愁。⑦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精析:①句写尽其人的孤寂,心境的萧索。渲染了凄凉的气氛。②句是仰望之景、天空之景,点明时间是夜晚,残缺之月使人愁上添愁。③句点明是秋天俯视之景,地面之景,“寂寞”与①句中“无言”“独上”相呼应。看似写物实是写人。①②③句是上片,孤独的身影融于凄清的景色中,寂寞哀愁之情一句甚一句。④⑤⑥三句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运用了比喻。⑦句是白描。写出复杂的感受,饱含辛酸。是极沉痛的伤心语。下片四句④-⑦点破题旨,直抒离愁。
9、《虞美人》此词的最末一句可说是千古绝唱,此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句以水喻愁,含蓄地将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与滔滔水势联系在一起,既富哀怨亦蕴大气,让人不由自主的陷入了这奔涌而出的忧郁之中。以具象的流水比喻抽象的愁怀,写出愁思之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无休无止、无法遏制。
10.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①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②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③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④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精析:这首诗描绘了农村生活,风格清新淡雅,富于诗情画意,用白描的手法勾画了一家五口的形象。表现了农村和平安宁平静、自然朴素的生活。①句写景,②③④句写人。②句表现了一对农村老年夫妻和谐、温暖、惬意的生活乐趣。①②句为上片,③④句为下片。下片写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大儿勤劳,中儿做辅助劳动,小儿幼小天真,调皮玩耍。“亡赖”贬义褒用,是“顽皮、淘气”之意。
11.使至塞上 (唐)王维
①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②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④萧关蓬侯骑,都护在燕然。
精析:这首诗写出了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壮阔奇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飘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①④句叙事,②③句写景。①②甸写此次出使的经历,在叙事写景中抒情,②句写景中虚实相映,表达悲壮情怀。③④句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景中寓事、景中含情。③句写景,以实写虚,融情于景。④句叙事。衔接①句。
1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①杨花落尽子规啼,②闻道龙标过五溪。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④随风直到夜郎西。
精析:这首诗寄给友人。寄去了深深的同情与关切。①句写景抓住“杨花”“子规”两种景物。含
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情在景中,情景交融。②句叙事,表现诗人对朋友的关切。③④句抒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月亮人格化,表达诗人对朋友的怀念与同情。
13.春望 (唐)杜甫
①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③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④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精析:这是一首五言律诗。①句写望中所见。国都残破、满目凄凉,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②句分写,通过花和鸟写春天,鲜花禁不住悲伤溅泪,鸟儿因人世的离别而惊心。③句写家信的难得与珍贵,忧国思家。④句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通过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14.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①飞来山上千寻塔,②闻说鸡鸣见日升。
③不畏浮云遮望眼,④只缘身在最高层。
精析:①②句写景,①句实写,②句虚写,虚实结合,组成一幅壮丽的美景。“千寻”写其高。③④句景、情、理相结合。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作者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
15.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①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②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
③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④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精析:这首五言律诗描绘了荆门一带壮阔、奇伟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①句交代远渡地点和出蜀目的,写景。②③句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水中明月如镜,反衬出江水的平静。④句含蓄地抒发思乡深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16.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精析:作者有感于晚唐统治者荒淫腐化、不思进取,而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望于侥幸。前两句写兴感之由,从叙事开始,借一件古物引起对前朝人事的慨叹。后两句议论,从反面落笔.借咏怀古事,寄托自己的抑郁之情。诗人讲了一个道理:要建立一番事业,需要一定的条件。
17、《咏煤炭》这是一首咏物述志诗,作者以煤炭自喻,托物明志。诗中句句赞颂煤炭,实际是字字抒写自己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宏伟怀抱。结尾两句“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是他投身社会献身精神的真实写照。
18.过零丁洋 (明末)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精析:全诗表现了文天祥为祖国为民族而视死如归的大义大勇、高尚气节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首联写诗人几十年来的风雨历程。颔联写作者忧国伤怀之情。颈联对偶、双关,概括诗人难忘的两次人生经历。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叙事和抒情相结合,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19.浣溪沙 (宋)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精析:全词情、景、理交融。表现出苏轼执著的态度和旷达乐观的性格,词的小序交待了作词背景。词的上阕写景,描绘了三幅画,前两幅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写啼叫声突出了画面的静谧。下阕抒情,恬静优美的自然景色和作者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相互映衬。上阕写景为下阕议论抒情作铺垫。
20.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精析: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颇为浓厚的禅隐倾向。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写清新幽静之境。颔联渲染了古寺特有的幽深。“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颈联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以动衬静,对仗工整。后一句更进一步表现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尾联以有声写无声,是上联哲理、思考的延伸和深化。这首诗朴素地写景抒情。而意在言外。
22.醉花阴 (宋)李清照
①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②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③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④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精析:这首诗表达了佳节怀人之思。①句写眼前实景,也透露了作者的内心感受,可以想象女主人公愁闷终日,时间难捱。“永昼?‘销”表时间概念。②句中“又”含有对时光流逝的感伤情绪。上片写从早到晚,环境冷清,孤寂无聊,愁闷难捱。下片集中写黄昏后的愁绪。③句转换空间,从室内到庭院。④句“帘卷西风”四字,既写人。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词人既惜花。又自怜,“人比黄花瘦”既摹形,又传神。全词景中有情,写景即写情。
23.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①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②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③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④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精析: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概括了这场战争的艰苦性,赞扬了官军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全诗写了三个画面:一个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①句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后句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②句分别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③句写部队黑夜行军和投入战斗。④句引用典故写出将士 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24.无题 (唐)李商隐
①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③晓镜但愁云鬟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④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精析:这是一首以男女相思离别为题材的爱情诗。描写了别离的伤感和别后悠长的思念,表现了诗人对爱情执著而缠绵的强烈感情。①②句写男主人公向女主人公诉说难舍难分的感情和爱情的坚贞。③④句写男主人公对别后的设想和希望。①句抒情用景物作烘托,以花喻美好年华将逝。②句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喻真纯、执著的爱情,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③句转为叙述别后的设想,先说对方,后说自己。写相思之苦。④句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寄意青鸟,再写相思。全诗的诗眼是“别亦难”一语,诗人以低回往复的手法层层深入地开拓“别难”的境界,如同一支动人的歌。
25、《凉州词》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
26.梦江南 (唐)温庭筠
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②过尽千帆皆不是,③斜晖脉脉水悠悠,④肠断白蘋洲。
精析:全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①句写思妇精心打扮之后,盼望心上人的归来,次数不只一次。“独”写出孤寂落寞之感。②句思妇望眼欲穿。由希望到失望,等待之久,失望之深。③句拟人手法写斜晖,流水,生动形象,情景交融。④句“白蘋洲”用借代手法,写愁苦之情,相思之情,令人感叹、悲伤。
27.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①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精析:本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全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表达诗人复杂的情感。①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豪放洒脱的气概。离别既忧伤又轻松愉快,用“斜日”和“天涯”烘托无限离愁,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两个画面相反相承,互为映衬。②句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的心态.融入议论,是遭挫折而弃官出都,但不一蹶不振,相反。想继续为国家民族效力。
28.饮酒 (晋)陶渊明
①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⑤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精析:这首五言古诗,写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领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①②句写诗人居于闹市,而内心宁静脱俗。设置悬念.几句朴实的语言道出了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境界。③④句具体描写自己的这种心境或心态,落日、飞鸟等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⑤句是全诗的总结,是点睛之笔。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关键在“心远”二字,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全诗语言平淡。韵味隽永。
29.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①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②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③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④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精析:这是一首干谒诗,借景抒情,表达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愿望。①②句写景,描写洞庭湖周围的景色,写出了水天相接、浩瀚无涯的气势。为下边的抒情作准备。①句虚写洞庭湖水势浩大无边的雄阔景象,②句实写洞庭湖的气势和声势。③④句引用古语、典故,表现自己寄希望于执政者的心情,表达诗人希望出仕的急切心情。
30.行路难 (唐)李白
①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②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③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④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⑤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精析:这首诗跳荡纵横,一波三折,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苦闷榜徨,抑郁不安,但又不甘寂寞,勇往直前的起伏变化的思想历程,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倔强、自信、执着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①②句写酒宴时的情绪,“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③句正面写行路难。④句引吕尚和伊尹的事例,希望得到皇帝的重用,增强了诗人的信心和信念。⑤句句式短小、节奏急促,跳跃,写出诗人矛盾复杂的心理,但诗人没有气馁。⑥句写诗人坚定的信念。反映了诗人倔强的性格和开阔的胸怀。
31.渔家傲 (宋)范仲淹
①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②四面边声连角起。③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④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⑤羌管悠悠霜满地。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精析:全诗表现了作者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同时也反映了守边战士的思乡之情。①②③句为上阕,写边塞秋景的萧索。①句写秋天,点明季节,然后用“异”字统领下文,从三个方面叙述:
一、大雁南飞;二、边声四起;三、孤城落日。“雁去”“边声”“长烟”“孤城”渲染出西疆边地的荒漠,也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④⑤⑥为下阕,写边关将士生活的艰苦以及思乡报国的感情。④句写将士们的报国激情。⑤句羌笛声使战士们的思念故乡无法入睡。⑥句抒发他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词的上阕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塞外边关图,这幅图雄浑沉郁,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主题。词的下阕采用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的手法,使得作者的思乡报国之情交织互现,苍凉悲壮,慷慨生衷。
32.浣溪沙 (宋)晏殊
①一曲新词酒一杯,②去年天气旧亭台。③夕阳西下几时回?
④无可奈何花落去,⑤似曾相识燕归来。⑥小园香径独徘徊。
精析:本词是一首感时伤怀之作,词通过对旧亭台,夕阳西下,花落去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年华流逝,好景不长的感伤之情。①②③句为上片,主要写作者在春天黄昏时的生活和心情。作者向我们倾诉的是他感到生活的空虚、无聊,同时也有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看似写景,实则写情。④⑤⑥句为下片,进一步写这种生活感受,时光不停,春花凋谢,燕子归巢,人无可奈何,景与情自然结合。
33、《江南春》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展现了江南这种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景色。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写了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这是多么明丽的江南啊! 一二句写的是晴景,三四句写的是雨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春天的微雨中,则另有一番风光。在山明水秀之处,还有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这些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
3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首句点出初春小雨 ,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青 ,近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三、四两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新意。刻画出诗人对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35、《采薇》在春光明媚“杨柳依依”的大好时刻,战士们离别家乡亲人走上残酷的战场,心中有多少割舍不断的悲情愁肠呀!千辛万苦的战争终于结束,所有的艰难险阻,所有的痛楚辛酸都已经远去,家园亲人就在眼前,该是多么温馨喜悦呀,可偏偏“雨雪霏霏”!昔日离家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今日归来的悲戚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哀情寄乐景,乐情托哀景,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抒写出极其丰富的物是人非之叹。“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又对久战不休充满厌倦。
36、《山居秋暝》这首诗写秋晚山景,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怎样理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的艺术画面?明确“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作者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勾画出一幅有声(泉声)、有色(青松)、有动(泉流)、有静(月照)的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渲染了山景的清幽。“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这两句写。上句写女子,先声夺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诗人先写“竹喧”“莲动”,是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情画意。以“喧”来反衬“静”。写出事物的动态不是为了破坏这个幽静的境界,而是为了烘托它。人们从这些喧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片活泼生机。
37、《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这首词里所说的梦,实际上是作者的一种心理寄托。整首词没有一个字说到现实的痛苦,但读来却让人心酸:因在现实中看不到希望,才把传说和想象的世界描绘得这样美好。上片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其中“接”“连”两字将“天”、“云涛”、“晓雾”组成的壮阔画面写动,写活。“星河”“转”和“千帆”“舞”将乘船人在船上的感觉逼真的传递给读者。这里的“舞”和“转”是因果关系,也就是说,由于船在舞,所以觉得星河在转。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符合诗人梦境的特点,虚实结合。“仿佛”以下三句,饱含词人深厚的感情和美好的理想。 下片开头写词人的回答,其中“我报路长嗟日暮”的“报”字与上片的“问”呼应, “路长”、“日暮”是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倾诉的是词人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的苦闷。结尾处词人写 “九万里风鹏正举”,又是紧接上片乘船渡海的动作和四周海天相接的景像,进一步对风进行烘托描绘,境界更加宏阔。在大鹏高举的时刻,词人又大喝一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可谓是豪气冲天,一往无前。
38、《长相思》这首词抒写羁旅思乡之情。上片写奔赴山海关中途夜宿军帐时的苦闷,下片抒思乡之情。语言和谐明快,感情表达率直自然,风格缠绵哀惋,是纳兰性德的代表作。
3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时所作。他突然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抑。作者用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动作,把惊喜心情有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在“即从”、“穿”、“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表达了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情。
40《滁州西涧》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诗的前二句,在春天繁荣景物中,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而对深树上鸣声诱人的黄莺儿却表示无意,置之陪衬,以相比照。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后二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无多,此刻更其无人。因此,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水急舟横,由于渡口在郊野,无人问津。在这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在前、后二句中,诗人都用了对比手法,并用“独怜”、“急”、“横”这样醒目的字眼加以强调,引人思索。
41《约客》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
42《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作者路过造口,见景生情,由郁孤台下的江水联想到当年逃难人民的血泪,想到沦陷的中原,禁不住产生了江山易主却无法收复的悲痛。这首词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统治集团屈辱求和这一错误政策的不满,抒写了他关心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上片从江水落笔写怀旧之情。作者着眼于四十年前金兵侵扰江西时给人民造成的苦难,并由此而联想到沦陷的中原地区长期未能收复,曲折地揭示了南宋统治集团的腐败无能。"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形象地反映了作者的这种心情。下片即景抒情。"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两句,体察细腻,感受深刻,构思新颖,饶有诗意。这两句说明,青山可以遮断人们的视线,但却阻拦不了人们对中原沦陷地区的关怀与想念之情。暗示南宋统治集团可以设置重重障碍,把祖国分裂成南北两半,但却无法阻挠人民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末尾两句以鹧鸪的悲鸣反映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43《江城子.密州出猎》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苏轼由出猎联想到国事,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渐欲”、“才能”两个字眼富于动态,表现出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2。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
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护”、“绕”二字显得极有情致。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这是动中即景,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后引申为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
这几句诗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表现了作者吞吐日月的博大胸襟。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
“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给人乐观、向上的力量。
6、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具有一定的生活哲理。
7、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
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这种侧面烘托诗人陶醉在丰收的欢乐之中的写法极为动人。
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这是劝慰友人不要为离别而悲伤,而要心胸豁达,坦然对待。这两句诗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于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而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景象壮丽,一改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变为慷慨昂扬的气概。这两句还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
中考诗词鉴赏题
1、品读唐朝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2分)( D )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2、阅读下面一首古诗,按要求赏析填空(3分,每空1分)
如 梦 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诲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 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2)作者采用委婉含蓄 手法,表达了对春花的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3、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浣溪沙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女唱黄鸡。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划,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4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
答::1、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2、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
5品读《天净沙?秋思》 , 填空答题。 (5 分)
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1). 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 , 被《中原音韵》誉为“秋思之祖”,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 28 字 , 写了十种景物 , 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 〈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3分)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①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1分)
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②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2分)
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3分)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萎萎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 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 “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8、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呲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⒈)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2分)
答: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言无二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2分)
答: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9、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 7——8题(6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D)(3分)
A、 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 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 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 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3分)
答: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10下列对所选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BC)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人心,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11、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3分)
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2)、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对故乡无限依恋(对故乡思念)的情感。(2分)
12、欣赏比较下面两首古诗,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是(D)
【甲】 【乙】
绝句 宋?志南 渭城曲 唐?王维
古木阴中系短蓬,杖藜扶我过桥东。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A. 甲乙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都写了春天的景象。
B. 甲诗“沾衣欲湿杏花雨”的“沾”字点出了纯雨的细小迷蒙。
C. 乙诗中的“客舍”是旅店的意思,古人又有折柳赠别的习惯,所以诗中“客舍”、“柳色”点出送别的题旨。
D.甲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游春时的喜悦之情。
12、阅读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回答问题。(3分)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①诗人是通过哪一句诗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的?哪两句诗最能集中表达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及主客间朴素深厚的情谊?请任选一问回答。(1分)
开轩面场圃(多写“把酒话桑麻”一句不扣分) 或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如两题都做,以答得较好的一题给分。)
②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2分)
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惟一。从景物描写的视角、修辞手法运用、词语的精炼形象等方面赏析均可。能指出抓住特点写景(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结合等)或采用什么修辞手法(如对偶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如“合”“斜”)等,给1分;说出其妙处或表达效果的给1分,共2分。 示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示例三: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的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
13、读杜牧的《赤壁》,然后答题。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①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②“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14、对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D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
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15、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16、欣赏下列诗歌,完成6——8题。(7分)
【甲】 乡 愁(节选)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乙】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有天涯。
(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甲诗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对应物上,乙诗则寄托在枯藤、老树??对应物上。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2分)
(2).品读甲、乙两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2分)
最欣赏的句子:示例: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欣赏理由:“浅浅的海峡”和人们渴望早日团聚的愿望形成强烈的反差,抒发了浓浓的思乡思国之情
(3)放飞思绪,想像甲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乙诗中的“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3分)
“我”的心理活动:我”的心理活动示例:妈妈,原谅不孝的儿子,我回来迟了,我多么想念你呀!“断肠人”的倾诉示例:回家的感觉真好!
17、古诗鉴赏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①“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②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18、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回答问题。(3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1)3雁洛阳边。
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 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句子是::写出“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人旧年”的句子,
为什么:回答中能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来表述原因,
19、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① 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②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20、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项是( C )
A. 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 的积极进取的情怀。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也给友人以鼓舞。
21、读诗,然后回答9~10题(4分)
渔 家 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2分)
(2)“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2分)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22、阅读苏轼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回答16——17题。(4分)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黄鸡”的本意是:指黄鸡报晓,诗中是指:时间,时光流逝
(2)把词上阕的“溪边风光图”用现代汉语描绘出来。
23、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思为国为民效力,他图的是什么?(4分)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卸甲归田的惆怅,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2)请你说说对三、四句诗的理解。
(3)从三、四句诗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①“烟笼寒水月笼沙”这一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答: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②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5、细读下列两首诗,完成13~15题。(5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淮上与友人别
李白 郑谷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扬予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两首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郑谷诗则借景抒情,抒发了友人之间的离别之苦。
(2)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白诗中可为例的句是: 杨花落尽子规啼。
(3)下面是对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B)
A.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B.两首涛都极力通过描绘景物,渲染离别的气氛。
c.李白诗情感表现热烈奔放,而郑谷诗情感表现则含蓄委婉。
D.两首诗都着力强调分离的“距离之远”,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隋感。
26、读下面的诗,完成24—25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 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
27、读下面的词,完成21-22题。(共4分)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 出猎 打猎 狩猎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2分)
(2)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
.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1分)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1分) (共2分)
28、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完成下列两题。(5分)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1分) 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2分)
(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2分)
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29、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渔 家 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D )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言之成理即可)
30、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一12题。(16分)
春 望(杜甫)
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草木到花鸟 。(2分)
(2)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31、品读下边这首诗,按要求作答。(4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2)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作文四:《初中古诗词鉴赏》13300字
初中古诗词鉴赏
中考诗歌赏析的复习策略
学习目标:
1、熟悉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点
2、题型分析
3、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4、了解诗歌鉴赏题的考查内容
??人物形象?诗词形象??物象??诗词语言:准确鲜明、形象生动、凝炼含蓄、音韵和谐等。???修辞手法 古诗词鉴赏? ??表达方式?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结构特点???、别离贬谪诗、咏物抒怀诗、山水田园诗等。?思想感情:咏史怀古诗
第一部分:主要的诗歌类型
按语言形式可分为诗、词、散曲等;
按内容可分为抒怀诗、送别诗、边塞诗、爱情诗、节令诗、讽喻诗、旅游诗、咏史诗、咏物诗、军旅诗等。
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
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
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 边塞诗: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 忧伤、孤独。 ———————————————————————————————————————————————
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咏物诗: 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
怀古诗: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闺怨诗: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1
第二部分:五大题型详解
一、特定形象解读类
所谓形象,在古诗词中是指作者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既能充分寄托作者的主观情思,又能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物象。包括诗歌的人物形象(作者自己的形象和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咏物诗中所描写的形象,如《石灰吟》中的“石灰”、《蝉》中的“蝉”等)。解读古诗的特定形象,要把握其内涵,也就是要分析判断形象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许多古诗名句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秋风吹不尽,落叶满长安”、“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其中的意象,都是自然意象。
有时,诗中所咏叹的社会事物,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生活场景,所铺陈的社会生活情节和史实,也是用来寄托情思的,这便也是意象。即相对于物象的事象,相对于自然意象的社会意象。 ———————————————————————————————————————————————
古诗中常见的诗歌意象(一)
1(月——思乡,怀人。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 。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4(松——孤直傲岸,岁寒三友之一,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2
5(莲——爱的象征 。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6(梧桐——凄凉悲伤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
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7(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相传,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春天,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另外,杜鹃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
8(秋蝉——高洁,悲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也是古代诗歌中传书的信使)
10(柳——离情依依
以折柳表惜别。“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汉代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和送别之所。 ———————————————————————————————————————————————
11(芳草——离恨
3
“芳草”意象的运用,远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屈原所作《离骚》最引人注目的意象之一便是香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以香草自喻,抒发了自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怀,寓含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生生不息的追求信念。 唐宋两代是诗词高度繁荣的时期,而“芳草”意象的内蕴也在这一时期得到最为淋漓尽致的体现。在唐宋诗词中,漫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寄托了多少文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
12(芭蕉——孤独与忧愁
芭蕉和梧桐意象的意蕴差不多,常常是离情别绪孤独忧愁的象征
13(羌笛——凄切之声
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
14(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15.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16.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先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后来青鸟成为———————————————————————————————————————————————
传书的信使。
李商隐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意象内涵
菊 :隐逸、高洁 梅 :不畏严寒坚强不屈
松柏:坚挺、傲岸 柳 :送别、留恋、易变
莲:高洁、爱的象征 梧桐:凄凉悲伤
子规:悲惨、凄恻 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4
沙鸥:飘零、伤感 青鸟:书信的使者
芭蕉:孤独与忧愁 羌笛:凄切之声
月亮:思乡、人生得失 西风:落寞、惆怅
云 :漂泊不定 江水:忧愁、时间流逝
【练习】
早梅
万物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归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问:这首诗是咏梅诗,它写出了梅怎样的特点, 答:不畏严寒、
———————————————————————————————————————————————
凌寒独开的秉性。
金陵驿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样卷六)
问:诗中孤云、燕子、杜鹃鸟三个意象是诗人自身,,,形象的写照。 答:悲凉凄惨 二、诗歌意境鉴赏类
意境是作品描绘的自然景物、生活图景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谐统一、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问及“意境”的诗歌,必然是“景”“情”兼具的诗歌。
【设问方式】这一类型的常见设问方式有:“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等等。
5
【万能公式】诗歌意境鉴赏=描绘了什么样的客观形象图景+图景的特点+作者在其中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
【公式阐释】如果说意境是“面”,那么意象(形象)则是“点”,一个大的“面”是由一个个小的“点”组成,作者对意象(形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其主观情感的流露,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故此,鉴赏意境,就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合理的想象,把表现意境之“景”充分描摹出来。解答此类题,应包括三个要点:1(结合诗中的意象,展开适当的想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2(对这个图景画面做一个简要的总结,常见的写法有:自然清新、恬静美好、清旷冲淡、雄浑壮阔、雄奇伟丽、寂寞冷清、苍凉萧瑟等等。3(对上面的总结再进行外延的拓展,从中分析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归田园居(之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描绘画面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6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展开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答题要点:
1、抓住诗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物。
2、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将景物串接成一幅画面。
3、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内容生动形象。
公式:抓住主要景物+想象与联想(画面成串)+修辞(表达)
山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三、情感主旨提炼类
这种类型的题目,主要是要求考生通过理解诗歌的内容,来提炼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详细分析作者的情感,是此类题的关键点。
【设问方式】常见的设问方式有:“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该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等。
【万能公式】根据题目的不同,有两种不同的表达公式:
第一种:情感主旨提炼=抒发了什么情感+内容分析(先提炼情感,后结合事实分析)
第二种:情感主旨提炼=描写什么+ 表达/寄寓/揭露什么(先分析事实,后提炼情感)
【公式阐释】1、提炼情感的常用套语:“该诗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志向”;“这首诗说明了??道理”等。2、分析事实的方法: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阐述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
1.注意诗歌的标题、写作的背景
7
2.联系教材中诗人或词人抒发的情感
3.注意重点词语 除此之外,考生需要熟记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主旨:
?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
? 反对战争,追求和平;
? 政治失意的苦闷,怀才不遇;
? 表达高洁情操,追求建功立业;
? 表达亲情、友情、爱情、思乡之情;
? 抒发个人忧愁、寂寞、苦闷、伤感、恬淡、闲适之情.
从标题入手体现作者情感
———————————————————————————————————————————————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的深情。
结合背景,体会情感
阳关曲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熙宁十年(即公元1077年)。离别七年以来,兄弟首次相聚,
并共度中秋佳节。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对眼前团聚的珍惜,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
的哀伤与感慨。 联系已学诗歌的主题,分析情感
8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同时含蓄地表现出安史之乱
———————————————————————————————————————————————
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透过关键词体现作者情感
菊花一高雅 莲花一高洁 杨柳一惜别
月光一思念 落叶一失意 春风一得意
浮云一飘零 落日一惆怅 冬雪一冷峻
秋雨一忧愁 鸿雁一思念 流水一叹婉
大漠一苍凉 旷野一凄清 落花一感伤
美酒一壮行 红豆一相思 竹林一闲趣
孤灯一孤苦 秋虫一凄凉 故乡一乡愁
归燕一温情 枯藤一萧瑟 古琴一知音
结合诗歌的意象,体会情感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歌颂梅花的傲雪耐寒,寄托诗人在逆境中坚贞不移的品格
练习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9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颔联所描写的内容。
2.说说“喧”“动”的妙处。
3.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1天色已经晚了,一轮明月挂在高空,皎洁的月光从如盖的青松间倾泻下来。山泉清洌,淙淙流淌在山石之上,在月光下闪闪发光,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
2、因“竹喧”而知“浣女”归来,由“莲动”而见“渔舟”返棹。一“喧”一“动”,顿使静谧的翠竹青莲、青松明月之间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衬托出诗人自身超尘脱俗的心理状态
3、表达作者对安静纯朴生活的热爱、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王维的山水诗多以画入诗,这首诗描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山涧的_________。
(2)“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写出了诗人闲适、安逸的情趣;?诗人的心境与环境和谐统一,营造了静谧的氛围。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茂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ǎo)。
———————————————————————————————————————————————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说说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表现了词人对美好的乡村生活热爱之情。
注意:辛词大多抒发爱国忧民之情和壮志难酬之感,具有一种雄浑、豪放、沉郁、悲凉的格调。
四、表达技巧分析类
10
如果说前面三种类型是考查考生对诗歌“写什么”的理解,那么这一类型的题目,则是要求考生对诗歌“怎么写”的分析。重点要理解好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三个层面的内容(下文会对此加以说明)。
【设问方式】常见的设问方式有:1、未点明表现手法的。如:“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现技巧/修辞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2、点明了表现手法的。如: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请从?景?和?情?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等。
【万能公式】表达技巧分析=说出表达技巧类型+结合内容分析说明+表达作用
【公式阐释】首先要明确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的一些常见内涵: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工描与白描)、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议论
?表现手法:烘托(衬托)、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或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白描、用典等
?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情感:欢快、喜悦、热爱、向往、恬淡、孤寂、无奈、失望、忧愁、憎恶、同情、惋惜、惆怅迷惘、孤独寂寞、恬淡闲适、欢快愉悦、激愤悲凉、安贫乐道、寄情山水、忧国忧民、思念家乡亲人、惜别,愤懑、离愁别恨、怅然若失、怀古伤今、感时伤世
?格调(风格):悲壮苍凉(不得志者)、豪放洒脱(豪放派)、淡泊宁静(山水田园诗)、雄浑开阔(边塞诗)、委婉缠绵(婉约派)
?作用:画龙点晴、言近意远、音韵和谐、余音绕梁等
诗中描绘了什么画面,
抓住主要景物+想象与联想(画面成串)+修辞(表达)
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 有什么作用,
答题方法:手法(使用的表现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义,主旨情感) 11
“??”(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效果如何,
手法(修辞手法)+表达作用(情感)
“??”(字词,诗句)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试简析好在哪里
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特点(描绘的内容)+表达作用(情感)
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诗+诗歌写了什么(特点)+通过———————————————————————————————————————————————
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一.巧用修辞 (1)
在众多的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有以下几种:
1(比喻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如: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分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2(隐语(谐音)、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如: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男子在对她———————————————————————————————————————————————
唱歌言情,但传情的含蓄,给女方获得的印象是“道是无情却有情”。
3。修辞手法:
12
如反复、排比、夸张、比兴等手法,由于比较简单或常用于现代诗歌中
在众多的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有以下几种:
3(拟人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运用拟人手法,语言活泼生动有趣。如:草树能知、解、斗,能以才思论天下。
二、表现手法(1)
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以“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以“牡丹”象征富丽;等等。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托物言志诗,又叫写物诗。如:
墨 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析: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
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言恨,如何传情达意,古人惯用手法便是借景达情了。常用写景方式有:
(三)侧面烘托
诗人在写景时,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入手,以对侧面景物的描写来达到反映主题的效果,即是侧面烘托。如: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3
析:本诗与《石头城》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诗通过乌衣巷周围景物——杂草丛生,野花点点,夕阳斜照,旧时燕飞入普通百姓家——写出了乌衣巷已不是昔日的乌衣巷了,今日的乌衣巷一片荒凉,昔时豪门世族已不复存在。
(四)以景衬情(景)
诗人在描摹细微婉曲、隐秘难言的情感或浓情密意时,往往通过景物来渲染衬托,如:
鹿 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析:这是一首隐逸诗,作者写出了空山的宁静、幽深。作者在渲染空山的静时采用了以闹衬静的方法外,还用了以景衬静景的方法:返影(斜阳返照)宁静详和,静静地照在深林里的青苔上,更显深林———————————————————————————————————————————————
的幽与静——以“返影”衬空山的幽静。
(五)虚实结合
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离不开联想和想像。联想和想像对表现诗歌的主题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联想与想像须有一定的现实根基——现实客观景物或事件。
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如: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14
通关演练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风引
———————————————————————————————————————————————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汾上惊秋
苏颋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内容是否相同,在抒情方式上,两首诗有什么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两首诗都抒发了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在抒情方式上,相同之处是都通过对秋景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即借景抒情;不同之处是,前者在写景的基础上,以“孤客最先闻”秋风,含蓄地表达出自己的寂寞思乡之情,而后者是以直接抒情的方式,直写“秋声不可闻”,与全诗的苍凉慷慨的意境、高亢劲健的风格相吻合。
2(品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澄迈驿通潮阁(其二)?
(宋)苏轼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
【注释】?元符三年五月,作者遇赦北还,被命移廉州安置,离海南过澄迈时作诗二首,这首诗即其二。澄迈驿:设在澄迈县(在今海南省北部)的驿站。通潮阁:在澄迈西,是驿站上的建筑。?帝:天帝。?巫阳:女巫名。?鹘:鹘鸟。? 15
一发:犹言“一线”。此句说中原仅在距隐隐青山一线之处。
这首诗的第三、四句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五、炼字类
【万能公式】语言文字推敲=字(词)含义+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拟物)+字(词)的表达作用。
【公式阐释】答题时应注意以下要点:
1、指明哪个字用得好;比较鉴赏型则指出哪个字用得更好。(“指定鉴赏字词类”可省略该步骤)
2、采用了比喻、拟人、拟物等手法的字(词),须指出采用的是哪一种表现手法,然后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并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加以描述。
3、说明在全诗中起到的特别的表达作用。如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
春游湖 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绿荫来。
例:(1)“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用的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多);写出———————————————————————————————————————————————
桃花娇艳欲滴的美丽 ??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16
作品中的一个”闹“字自古被人称道,说说它的妙用。
答题要点
1.从表现手法入手
2.结合全句内容进行分析,即描绘了什么内容
3.结合全诗(全词)进行赏析,说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特点(描绘的内容)+表达作用(情感) 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以动写静,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表现了作者对美好春光的喜爱。
六、句子鉴赏类
雨后池上
一雨池塘水面平,但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声点。
(2)“东风忽起垂杨舞”一句极为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风忽起,舞动池边的垂杨,吹落垂杨
柔枝细叶上缀满的雨滴,洒落在池中舒展的荷叶上,发出一阵清脆细
密的声响。这里,诗人笔下荡漾的东风、婆娑起舞的垂杨、荷心的万
点声,无一不具有一种流动的韵致和盎然的生意,与前二句相比,别
是一番情趣。与此相随,语势节奏也由平缓而转向急促,字字飞动起
来。“忽起”二字,首先造成突兀之势,展示出景物瞬息间由静而动
的变化,给人以强烈的动感 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
来的情调和境界。
【练习】
渔家傲
范仲淹
17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秘诀:
1.从表现手法入手
2.指出诗句或词句描写的内容
3.结合全诗或全词谈谈在诗词中的作用
4.谈谈作者的情感
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特点(描绘的内容)+表达作用(情感)
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表现了作者为国家担忧的复杂的情感。
炼字、句子鉴赏练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
(2)后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
【中考直击】
19
———————————————————————————————————————————————
作文五:《初中古诗词鉴赏》4100字
一、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答案:1、花色淡墨,花香清芬。 2、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 赏的品格。 )
二、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②黄云:乌云。③曛 :昏暗。白 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 “千里” ,有人写作“十里” ,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
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 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
(答案:1、用“千”字好。 “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 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 2、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 豪迈,积极进取。这两句诗气势雄壮,胸襟开阔,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是壮伟 之音。 )
三、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
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
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 “不
敢”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答案 1、作者贬居岭外,思念亲人,又长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精神极为 痛苦。 2、 因为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 另一方面却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 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 这种抒写, 更显真切、 耐人咀嚼。 ) 四、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 ①物态:景物的样子, 这里指 (山中的) 景色。 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
2、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 景色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
(答案:1、这个“弄”字,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 静景写活了, 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同时也给客人留下了一个广阔的
想象空间,仿佛是要让客人自己意识到——如此美景,留下来是值得的! 2、轻 阴,入云深处亦沾衣
五、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
后两句中的“泥融” 、 “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 样不同的情态?
(答案:1、 “迟日” 、 “江山” 、 “春风” 、 “ “花草” 。 2、呼应“迟日” ,这是工笔细 描的特定画面, 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 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飞燕的繁 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 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 一动一静, 相映成趣。 ) 六、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①渔者:捕鱼的人。②但:只。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 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联系《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 对比, 岸上人来人往, 只想着鲈鱼的美味, 船上渔民风里来浪里去:通过两幅画面的对比, 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 表达了对 “江上往来人” 的规劝。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这是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的一个写照。
七、送友游吴越
杜荀鹤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
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注释】①吴越,指今苏杭一带。
这首诗表现了吴越之地哪些特色?
“夜市桥边火” ,请赏析“火”这个字的妙味。
(1、答案:江南水乡,风光秀美,物产丰饶,市镇繁荣,民风淳朴。 2、 “火” 字,既可使人想象夜市繁荣、热闹的景象,而“火”与桥下的水相映照,波光粼 粼,更增添诗情画意。 )
八、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注释】①⑴江陵:今湖北江陵县。②掩映:时隐时现。
1、 “千枝” “万枝”与后面哪个词呼应?“枝”字的重复有什么表达效果?
2、 “江桥掩映暮帆迟” ,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作具体的描
绘(30字左右)
(答案:1、 “掩映” ,通过“枝”字的重复,不仅写出了枫叶之繁茂,而且表现 了思妇望君的急切心情。 2、极目远眺,但见江桥掩映于枫林之中;日已垂暮, 而不见那人乘船归来。 )
九、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解】 雪:指梨花。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除了以“雪”比喻梨花,诗歌还用了哪些词来描绘梨花?写“柳深青”有什么目 的?
看着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请用原诗回答) ,这反 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淡白、清明,是为了衬托梨花的洁白以及繁盛。 2、 “人生看得几清 明” , 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 )
十、
(一)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两首诗里“远行人” 、 “一人”分别指谁?
诗的后两句都是诗人的想象,这从哪两个词语上看得出来?
3、 “抱膝灯前影伴身” ,这句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都是指诗人自己。 2、想得、遥知。 3、诗人抱着膝盖,对着孤灯, 形影相吊一直坐到深夜,表达了孤独凄苦和对家人的深切思念。 )
古诗赏析
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游 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
小舟撑出柳阴来。
1春游湖的夹岸桃花蘸水开的
2
十 五 夜 望 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 有人认为“桂花”一词,有点题之妙,你同意吗?作简要说明。
2、 将末句的“落”字改作“在”字,你认为哪一个更有表现力?为什么?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写了哪些景物?
2、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东 栏 梨 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 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找出能体现季节特点的词语。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1、诗中写景从 写到 ,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
2、 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描写自然景物?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渡 汉 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本诗系作者从被贬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时所作。
1、 赏析首句中“断”字的表达效果。
2、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
夜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描写夜雪的?
2、从诗歌描写的情景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心境?
菊 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1、诗中第二句中“ 遍绕” “日渐”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2、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是什么?这首诗寄托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雨 后 池 上
刘 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 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江郎山和韵①
宋?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②。
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注释】①和韵:唱和别人诗词,仍采用原诗的韵。 ②干:求取,这里指接触 的意思。
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 、 的特点。
2、 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答案:
1、答: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多) ;写出桃花娇艳欲滴的美 丽。
2、答: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美丽的春天 , 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1、答:桂花既可指庭院中的桂树,又可指传说中的月亮上的桂树,这就暗写了 诗人在望月,从而表现了更丰富的美的联想,因而“桂花”有点题之妙。 2、答:“落”字更有表现力,它能给人以动的形象,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 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而“在”字就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
1、答:柳条、藤蔓、黄莺。
2、答:以“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的“频啼” ,化无情为有情,运用拟人的手 法,借物的的挽留、眷恋衬托出人与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1、答:淡白、深青
2、答:惆怅。作者由花开花谢,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暂,年华似水,发出“人 生看得几清明”的感慨。 “惆怅”一词包含作者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的思想 感情。
1、答:院内 院外
2、答:拟人,把山水写成富有生命情感的亲切形象:水绕农田,仿佛像母亲用 双手护着孩子一样;青山排闼,仿佛是争相前来为主人庭院增添色彩。
1、答: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现实,更突出诗人的思家之切。
2、答:诗人因自己被贬谪又逃归的特殊身份不敢向从家乡来的人问讯;表现了 诗人想问又不敢问的矛盾而焦虑的复杂心情。
1、答:触觉、视觉、听觉
2、答:孤寂凄冷
1、答:表现作者痴迷、流连忘返的情景。
2、答: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此花开尽更无花) ,寄托作者对高洁隐逸人格的 追求和孤傲个性的自我欣赏。
1、答:水面如同刚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来表现 水面的平静。
2、答:一、二句以“水面平” “明镜” “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迷人的 静态。三、四句“忽起” “垂杨舞”及垂杨叶上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
声响等, 表现了雨后池塘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诗既写了静态又写了动态, 以静显 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1、答:高直、陡险
2、答:要做一个刚正不阿的人,人生要建功立业。
作文六:《初中古诗词鉴赏》4700字
1《月夜》杜甫 唐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2《昭君怨》郑域 宋
道是春来花?未, 道是雪来香?异。 竹外一枝斜?, 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 富贵玉堂琼?榭。 两地不同栽?, 一般开。
3《一鹭图》 唐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4张可久《清江引?秋怀》[双调] 元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5《从军北征》 唐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6《暮过山村》唐 贾岛
数里闻寒水?, 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 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 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外?, 烟火渐相亲?。
7《蟾宫曲?怀古》元 查德卿
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 一个渔翁。晦迹南阳,栖身东海, 一举成功。八阵图名成?卧龙, 《六韬》书功在非熊?。霸业成空, 遗恨无穷。蜀道寒云,魏水秋风。
8《赤壁》 唐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9《竹枝词四首?》 唐 白居易 一
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暗鸟一?时啼。 二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三
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水蓼冷花红?簇簇,江蓠湿叶碧?凄凄。 四
江畔谁人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
10《小松》 唐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1《明月夜留别?》 唐 李冶 离人无语月?无声, 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 云间水上到?层城。
《送别》清 沈树荣
落叶枫林两?岸秋,曾于南浦动?离愁。只今一片江?头月。不照归舟照?去舟。
12《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 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 半夜鲤鱼来?上滩。
13《秋思》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4《泊秦淮》唐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5《画眉鸟》宋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6《赋得暮雨送?李胄》 唐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7《从军行》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8【双调】《折桂令?中秋》元 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 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19《题小松》李商隐 唐
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 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 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 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
20《送朱大入秦?》 唐 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直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21《早梅》 唐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22《雨过山村》 唐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23《湖上早秋偶?兴》 宋 汪莘 坐卧芙蓉花?上头,青香长绕饮?中浮。金凤玉露玻?璃月,并作诗人富?贵秋。
24《绝句二首》唐 杜甫
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25》《木兰花》 宋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觳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26《与诸子登岘?山》唐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 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 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 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 读罢泪沾襟?。
27《临江仙 夜归临皋》
宋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彷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28《点绛唇》 宋 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29 《苏幕遮》范仲淹. 宋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30《御街行》 宋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31《渡荆门送别?》 唐 李白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32《登太白峰》 唐 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33《荆门浮舟望?蜀江》 唐 李白 春水月峡来?, 浮舟望安极?, 正是桃花流?, 依然锦江色?。 江色绿且明?, 茫茫与天平?。 逶迤巴山尽?, 摇曳楚云行?。 雪照聚沙雁?, 花飞出谷莺?。 芳洲却已转?, 碧树森森迎?。 流目浦烟夕?, 扬帆海月生?。 江陵识遥火?, 应到渚宫城?。
34《塞下曲》其三 唐 李白 骏马似风飚?,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35《玉阶怨》唐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6《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37《饯别王十一?南游》 唐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 浑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 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 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 相思愁白频?。
38《野望》唐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9《蜀中九日登?高》 唐 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40《夏意》 宋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41《江楼感旧》唐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42《感遇三十八?首》其二 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 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 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 嫋嫋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43唐 陈子昂《渡荆门望楚?》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
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44《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清烟?,金尊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45《宴散》 唐 白居易
小宴追凉散?, 平桥步月迴?。 笙歌归院落?, 灯火下楼台?。
残暑蝉催尽?, 新秋雁带来?。 将何迎睡兴?, 临卧举残杯?。
46唐 白居易《晚秋夜》
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 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 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 凝情不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
47《白梅》 元朝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48《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唐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频?。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49《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50宋 严蕊《如梦令》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 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 人在武陵微?醉。
51《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52《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东坡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扬花,点点是离人?泪。
53《别滁》 宋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54《晚春》 唐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5《渔翁》 唐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56《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唐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 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 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 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 遥寄海西头?。
《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唐 刘眘虚
木叶纷纷下?, 东南日烟霜?。
林山相晚暮?, 天海空青苍?。
暝色况复久?, 秋声亦何长?~
孤舟兼微月?, 独夜仍越乡?。
57《金陵图》 唐 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58《长信秋词五?首》其三 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59《积雨辋川庄?作》 唐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60《秋波媚》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宋 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作文七:《2010初中古诗词阅读鉴赏》25600字
2010初中古诗词阅读鉴赏训练
1★雨后池上
【作者】 宋代 刘攽 【体裁】 七言绝句
【原文】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释】①磨:打磨。②檐楹(yán yíng):屋檐下厅堂前部的梁柱。③垂杨:杨柳。④荷:荷花。
【译文】(蒙蒙细雨随着微风轻拂池面的轻盈柔姿。)雨后的池塘,水面平静,经春雨洗涤过的池面,好比经人轻磨拂拭过的明镜。东风忽起,舞动池边的垂杨,吹落垂杨柔枝细叶上缀满的雨滴,洒落在池中舒展的荷叶上,发出一阵清脆细密的声响。
【赏析】 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给读者以清美的艺术享受。雨后池上景物十分美丽美,诗人既写其静态,又写其动态,不仅显得丰富多姿,而且构成对比,收到以静显动,以动衬静,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首句平直叙起,次句从容承之,而以第三句为主,尽宛转变化工夫,再以第四句发之。诗人用这一方法巧妙安排,使语言结构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成因势置景、笔随景迁之妙。
2★田园乐
【作者】 盛唐 王维 【体裁】 六言绝句
【原文】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译文】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花落就该打扫,然而家童尚未起,故此还没有打扫。(这无人过问满地落花的情景,不是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么。)黄莺在不停地啼叫,已是热闹非凡,但这啼叫声却没有惊扰美梦,山客还在酣睡。
【赏析】《田园乐》是写作者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
第一个特点由境生情,诗中有画。先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然后写人睡得酣恬安稳,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花落莺啼虽有动静有声响,只衬托得“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所以其意境主在“静”字上。王维之“乐”也就在这里。
第二个特点是对仗工致,音韵铿锵。不但“桃红”与“柳绿”、“宿雨”与“朝烟”等实词对仗工稳,连虚字的对仗也很经心。如“复”与“更”相对,在句中都有递进诗意的作用;“未”与“犹”对,在句中都有转折诗意的作用。“含”与“带”两个动词在词义上都有主动色彩,使客观景物染上主观色彩,十分生动。
3★暮过山村
【作者】 唐 贾岛 【体裁】 五律
【原文】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译文】一个秋天的黄昏,诗人路过一座山村,远远便闻到山涧的潺潺流水声, 山上稀稀落落的人家。怪禽在荒漠凄寂的旷野上鸣叫,本来就令人闻而惊惶不安;刚好又碰上夕阳下山,山区渐渐暗黑下来,孤单的行人此时此刻自然更加感到不寒而栗。
初升的月亮高悬天空,烽火点燃起来,没有越过秦地,表明这一地区平安无事,山区更显得阒静,安谧。(看到)在零落的桑柘树旁出现了袅袅的炊烟,(我)渐渐向之靠近。
【注释】边烽:指边境的烽火。唐代边烽有两种:一种是报边境有事的紧急烽火,一种是报平安的烽火。这里指前者,即战火。秦,指今陕西南部一带。
【赏析】 贾岛以“幽奇寒僻”的风格著称,这一首诗充分体现了他的创作特色。诗的布局以“寒水”开始,“烟火”告终,中间历叙旷野中的怪禽、落日、初月、边烽,给人的感受是由寒而暖,从惶恐而至欣慰。山区景物采用移步换景法描绘,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动,诗人的情绪也跟着波浪式起伏与发展。这样,诗的格局便显得有波澜,有开阖,寓变化多样于章法井然之中。
【作者】 盛唐 王昌龄 【体裁】 五言古诗
【原文】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译文】深秋的黄昏,军士牵着马来到洮水畔,牵马入水,河水寒冷,令人瑟瑟发抖,塞外的秋风不但猛烈,而且寒冷,吹在脸上更是像刀割一样。暮色苍茫,广袤的沙漠望不到边,天边挂着一轮金黄的落日,临洮城远远地隐现在暮色中。这里曾经是长城之战大败吐蕃的地方,斗志高昂,意气风发是众人的说法。
然而,临洮这一带沙漠地区,一年四季,黄尘弥漫,战死者的白骨,杂乱地弃在蓬蒿间,从古到今,都是如此。
【赏析】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其中蕴含了诗人对黩武战争的反对情绪。开头从军士饮马渡河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景象。接着,诗人不是直接从正面进行辩驳或加以评论,而是以这里的景物和战争遗迹来作回答。没有一个议论字眼,却将战争的残酷极其深刻地揭示出来。
这里是议论,是说理,但这种议论、说理,却完全是以生动的形象来表现,因而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手法极其高妙。
12★与诸子登岘山
【作者】 盛唐 孟浩然 【体裁】 五言律诗
【原文】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释】 ①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县南。 ②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登临:登山观看。 ③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梦泽:云梦泽,古泽名,故址在今湖北安陆一带。 ④羊公碑:晋人羊祜之碑。
【译文】人间世事不停地交替变换,一代接一代永远今来古往。(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这也没有谁没有感觉到。)江山保留着历代有名胜迹,而今我们又重新登临观赏。冬末水位降低了渔塘很浅,天寒云梦泽更加深湛浩荡。羊祜堕泪碑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沾襟无限感伤。
【赏析】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这首诗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两联既描绘了景物,富有形象,又饱含了作者的激情,这就使得它成为诗人之诗而不是哲人之诗。同时,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以平淡深远见长。
16★临江仙·夜归临皋
【作者】 宋 苏轼 【体裁】 五律
【原文】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释】
①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九月作于黄州。临皋,即临皋亭,乃长江边的一个水驿官亭,在黄州朝宗门外。② 东坡,本为黄州城东的旧营地。作者于本年春在此开荒植树,仰慕白居易在四川忠州东坡躬耕之事,遂名此地为“东坡”, 并取以为号。又建雪堂,其时堂未建成,故仍回临皋止宿。③ 恨,感到缺憾。营营,为名利所纷扰。④ 夜阑,夜深。縠,有皱纹的纱。縠纹,喻指水面上细小的波纹。
【译文】 夜深宴饮在东坡醒了又醉,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这时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轻轻地敲了敲门,里面全不回应,只好独自倚着藜杖倾听江水奔流的吼声。经常愤恨这个躯体不属于我自己,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奔竞钻营!趁着这夜深、风静、江波坦平,驾起小船从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此词以夜饮醉归这件生活小事为由,即兴抒怀,展现了作者谪居黄州时期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全词的特点是叙事、议论、写景、抒情相结合,语言舒展自如,简练生动,表现了词人独特的语言风格。在情感上,飘逸旷达与悲凉伤感交织一处,是词人谪居黄州时期复杂心境的很好展示。
17★长信秋词(其三)
【作者】 盛唐 王昌龄 【体裁】 七言绝句
【原文】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裴回。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译文】天色方晓,金殿已开,就拿起扫帚,从事打扫,这是每天刻板的工作和生活;打扫之余,别无他事,就手执团扇,且共徘徊,这是一时的偷闲和沉思。徘徊,写心情之不定,团扇,喻失宠之可悲。说“且将”则更见出孤寂无聊,唯有袖中此扇,命运相同,可以徘徊与共而已。寒鸦能从昭阳殿上飞过,所以它们身上还带有昭阳日影,而自己深居长信,君王从不一顾,则虽有洁白如玉的容颜,倒反而不及浑身乌黑的老鸦了。
【赏析】王昌龄这篇诗写宫廷妇女的苦闷生活和幽怨心情,即就《怨歌行》的寓意而加以渲染,借长信故事反映唐代宫廷妇女的生活。不说己不如人,而叹人不如物,以显示怨情之深,构思很巧,很切。
18★浣纱女
【作者】 盛唐 王昌龄 【体裁】 七言绝句
【原文】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译文】
诗人在钱塘江畔看到了“胜花”的女子,情不自禁地问起她们是谁家女儿,如果是在春秋吴王夫差时代,钱塘江上这些女儿,定会像西施、郑旦那样被选送吴宫,并深藏于吴宫之中,不得出来,但如今已不是过去,她们公然出来浣纱了。“纱”是轻薄的绢。一群比鲜花还要美丽的女儿,在碧绿的江水中浣洗着轻纱,她们欢歌笑语,她们那花一样的脸庞,映着碧绿的江水和水中的轻纱,这是一幅十分迷人的图画。
【赏析】 此诗赞美钱塘女儿的美好。引吴王之例,还使作品在赞美钱塘女儿的同时,对历代的荒淫统治者,进行了讽刺,丰富了作品的内容。
20★忆昔
【作者】 唐 韦庄
【原文】昔年曾向五陵游, 子夜歌清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 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 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 夕阳唯见水东流!
【写作背景】
韦庄本来住在长安附近,后来移居虢州。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时,他正来京城应试,目击这座古都的兴替盛衰,抚今伤昔,写下了这首“感慨遥深,婉而多讽”的七律。“感慨遥深”指其思想感情,“婉而多讽”言其情韵风调。
【赏析】
此诗艺术上主要有两点特色:一是用典使事,使诗意委婉深曲。二是借助于双关、象征、暗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错综运用,传出弦外之音和味外之味。全诗以“昔年”领起,前六句紧扣题旨“忆”字,描绘昔日繁华景象。末联一跌,顿起波澜,发为变徵之音,结出无限感慨。诗中隐含着对上层统治阶层醉生梦死、竞逐奢靡的批判,抒发了他对社稷倾危的感叹。
这种曲曲传情、意在言外的构思,形成了“婉而多讽”的情韵风调。以华绮侧艳之辞,寄感慨遥深之志,是晚唐诗风的特征之一。
25★子夜吴歌
【作者】 李白
【原文】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注释】 ①子夜吴歌:六朝乐府有《子夜歌》,因为主要在吴地流行,所以也称《子夜吴歌》,多是描写男女恋情的。②一片月:一片皎洁的月光。③万户:千家万户。 ④捣衣:洗衣时将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棒棰
打。⑤吹不尽:吹不掉之意。 ⑥玉关:玉门关。这两句说飒飒秋风,驱散不了内心的愁思,而是更加勾起了对远方征人的怀念。⑦平胡虏:平定侵扰边境的敌人。⑧良人:指驻守边地的丈夫。 ⑨罢:结束。
【赏析】
《秋歌》写的是全长安的妇女,她们的美超越了外貌的境界,因为“万户”妇女的美是不能用简单几行诗描绘得出的,诗人便从那情,那事写起,“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这一片月既是那清凉的秋月,又代表了长安妇女的一片勤心、爱心、思心。这样的心是美丽的,美得让人感动。
31★秋夜
【作者】 朱淑真,宋代女诗人,自号幽栖居士。
【原文】秋夜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译文】:夜晚辗转反侧难已入睡,秋天的晚上夜气清凉,剪了很多次烛花了马上就到了三更天了,窗外梧桐树缝的月影,斑斑驳驳地铺酒在冰凉的床席上,而从梧桐缝里看上去的月亮在依然是那么明亮。
【赏析】《秋夜》是一首闺怨诗,言浅味永,表达了女诗人幽居的忧愁怨嗟、孤寂落寞。前两句叙事。全诗次序井然,先由屋外(秋气清)而室内(烛花频剪),又由室内(铺床凉)到室外(月在缺处明),逐层递进地反复渲染独处的苦闷。针脚细密,四句之间照应紧密,衔接流畅,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意象鲜明突出,意境清空幽眇,细节勾勒精练传神,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32★听邻家吹笙
【作者】 中唐 郎士元 【体裁】 七言绝句
【原文】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注释】 ①笙:笙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②凤吹声:吹笙的声音。③重门:重重的大门。④千树花:千树的桃花。
【译文】 吹笙的声音如隔着彩霞从天而来,不知墙外究竟是哪一家。重重大门紧锁无处寻觅,但心中猜想其中必有千树的桃花。
【赏析】
郎士元这首小诗运用了《通感》这种描写手法。 “通感”是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这首《听邻家吹笙》,在“通感”的运用上,颇具特色。它用视觉形象写听觉感受,把五官感觉错综运用,而又避免对音乐本身正面形容,单就奏乐的环境作“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幻想,从而间接有力地表现出笙乐的美妙。在“通感”运用上算得是独具一格的。
33★邯郸冬至夜思家
【作者】 唐代 白居易 【体裁】 七言诗
【原文】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释】
①邯郸:唐县名,今河北邯郸市。②驿:驿站,客店,古代的传递公文或出差官员途中的歇息的地方。③冬至:二十四节之一,在阳历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日。在古代,冬至是一个重要节日,民间互馈酒食,贺节,类似过春节。
【译文】
我旅居在邯郸客店的时候,恰逢农历冬至。晚上,抱着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当我想到家里的人或许也像我这样深夜坐着,在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时,心中不由得思念起家乡来??
【赏析】
在冬至这个重要的节日里,诗人原本应该和家人在一起。他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诗人自己。这个冬至佳节,由于离家远行,所以家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当诗人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应该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此诗的佳处,正在于以直率而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一种人们常有的生活体验,因而才更显得感情真挚动人。
34★江阴浮远堂
【作者】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原文】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释】①江阴:今属江苏。浮远堂:堂名浮远,取苏轼《同王胜之游蒋山》诗中“江远欲浮天”意。②瞰:向下看,俯视。③淮南,指今江苏、安徽省长江以北、淮河以南之地。南宋与金议和,划淮为界。故由长江南岸的江阴北望中原,要从淮南看过去。极目:穷尽眼力。神州:原指全国。
【译文】
这首诗写作者在浮远堂眺望中所产生的山河破碎之感。戴复古登上了江阴浮远堂,向北望去,望过长江不远就是淮河。南宋小朝廷偏于江南一隅,以淮水为界,中原沦陷于敌手。北望时,心情能好得起来吗?向北望,望之则不忍,不望,又是不能不望,他很后悔登上这江阴的浮远堂,情感在矛盾中碰撞,激发起诗的火花,不由自主地吟唱了。
【赏析】
“万里愁”是诗人登浮远堂的感喟。“愁”本是无形之物;“万里”是虚指的数词,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在这里诗人借助江、山来烘托表现这种深愁。先是望江水生愁,于江水寄愁,也是借江水喻愁。再是借山寄愁,以山遮断视线为愁,以不见所思为恨;却以无山遮掩为愁,以满目凄凉为恨,这就不能不望了。只因无山遮隔,才致使中原沦丧之地,尽收眼底,触目辛酸,令人生悲。
35★酬张少府
【作者】 唐代 王维 【体裁】 五律
【原文】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注释】 ①吹解带:吹着诗人宽衣解带时的闲散心情。②长策:高见。③空:徒,白白地。④旧林:故居。⑤“君问”两句:这是劝张少府达观,也即要他象渔樵那样,不因穷通而有得失之患。
【译诗】 晚年只图个安静的环境,对世事件件都不太关心。自认没有高策可以报国,只好归隐到这幽静山林。松风吹拂我且宽衣解带,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弹琴。君若问穷困通达的道理,请听水边深处渔歌声音!
【赏析】此诗是一首赠友诗,全诗着意自述“好静”之志趣,隐含着伟大抱负不能实现之后的矛盾苦闷心情,富有韵味,发人深思。
36★寄远
【作者】 中唐 杜牧诗 【体裁】五言绝句
【原文】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译文】 南陵的水面澄清,江水悠悠漫过,风吹得紧了,云变得轻了,秋天就要到了。正在客人内心孤寂回转的时候,那是谁家的女子在江边的楼上倚栏眺望呢?
【赏析】 这首诗收入《樊川外集》,题一作“南陵道中”。写出了旅人一路见到了种种景象后的所触动,以及引起的各种不同的联想。反映了“客心孤迥”这样一个特定的情景。
37★暮热游荷池上(其三) 杨万里
【作者】杨万里
【原文】细草摇头忽报秾,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注释】①细草摇头--指微风吹来,侬--我。②披襟--敞开衣襟。拦得--挡住,承受。③碧伞-指荷叶。
【译文】
小草早已探出了尖尖的脑袋,在微风中摇曳着它那婀娜的身姿。头,轻轻地摇摆着,带着对生命的喜悦,仿佛在轻声哼着小调。池塘里,碧绿的荷叶上滚动晶莹的露珠。小小的荷花抬着它那张小巧的脸,感受温暖的阳光.清风拂过它的脸庞,它好似一个害羞的女孩儿,躲藏在田田的叶子中。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些白花,像一粒粒的明珠闪耀着光芒,也像天上眨眼的繁星,那么美丽!空气中弥漫着的是荷花散发出的阵阵馨香,让人们为它驻足,为它迷醉。多美的一幅画面啊,诗人不禁感叹道。
★其安郡中偶题(其一)
【作者】杜牧
【原文】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译文】
既非在红日高照之下,也非在暮色苍茫之中,而是在只有两竿高的黄昏傍晚,行走在溪桥上,看见那岸边柳树的影子里含半缕轻烟。又见那青盖亭亭、簇拥在水面上的荷叶相依相偎,最讨厌那阵风吹来、满溪荷叶只能随风摇曳,随风翻转。
【赏析】
这首诗标明“偶题”,应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秋风乍起的季节、日已偏西的时光,把偶然进入视线的溪桥上、柳岸边、荷池中的景物,加以艺术剪裁和点染,组合成一幅意象清幽、情思蕴结的画图。在作者的妙笔下,画意与诗情是完美地融为一体的。
38★绝句
【作者】吴涛
【原文】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任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译文】
春夏之交,气侯乍暖,此时长年在外的游子脱去冬服而换上单薄的“春衫”。桃花于仲春开放,但此时已“飞尽”,梅花于初春开放,夏初结梅子,梅子还是酸酸的。因前两天气温乍暖,青蛙也为之欢欣歌唱,陡然增添了暖意,原来是气温又变寒,青蛙于气候变化极为敏感,它们躲进洞里,声息全无,正显示着“东风十日寒”。
【赏析】
这首诗纯然写春夏之交人们对乍暖还寒气候的体验,未必有什么寓意寄托。但选材精到,体验细致,有跌宕曲折之致。特别是注意全面调动各种审美感觉,从视觉、味觉、听觉、触觉等角度进行描写,使诗的意境显出多层次,多侧面,具有立体感,给人以更丰富的美感。
39★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作者】 中唐 李益 【体裁】 五言律诗
【原文】微风惊暮坐, 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 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 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 为拂绿琴埃。
【译文】
傍晚时分,诗人独坐室内,临窗冥想。突然,一阵声响惊动了他,原来是微风吹来。于是,诗人格外感到孤独寂寞,顿时激起对友情的渴念,盼望故人来到。他谛听着微风悄悄吹开院门,轻轻吹动竹丛,行动自如,环境熟悉,好像真的是怀想中的故人来了。不觉时已入夜,微风掠过竹丛,枝叶上的露珠不时地滴落下来,那久无人迹的石阶下早已蔓生青苔,滴落的露水已渐渐润泽了苔色。这是无比清幽静谧的境界,无比深沉的寂寞和思念。可惜这风太小了,未能掀帘进屋来。屋里久未弹奏的绿琴上,积尘如土。诗人说:风啊,什么时候能为我拂掉琴上的尘埃呢?(语意双关。言外之意是:钟子期不在,伯牙也就没有弹琴的意绪。什么时候,故人真能如风来似的掀帘进屋,我当重理丝弦,一奏绿琴,以慰知音,那有多么好啊!)
【赏析】
孟子云:“君子之德,风也。”因风而思故人,借风以寄思情,是古已有之的传统比兴。此诗亦然。这微风便是激发诗人思绪的触媒,是盼望故人相见的寄托,也是结构全诗的线索。此诗成功地通过微风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了思念故人的渴望。
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实际上并不在以情动人,而在以巧取胜,以才华令人赏叹。全诗共用了九个动词,或直接写风的动,或因风而动,如:惊、思、开、动、疑、滴、沾、入、拂。但又都是以“寄(思)”为暗线的,如影之随形,紧紧相连。这正是诗人的匠心所在,也是此诗有极大的艺术魅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41★端居
【作者】唐代诗人 李商隐
【原文】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释】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译文】
诗人远别家乡和亲人,时间已经很久,妻子从远方的来信,是客居异乡寂寞生活的慰藉,但已很久没有见到它的踪影了。在盼远书而不至、觅归梦而不成的情况下,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长长的叹息,中宵醒后寂寥凄寒,洁白清冷的秋霜、皎洁凄寒的秋月、明澈寒冽的秋水,联想起一切散发着萧瑟清寒气息的秋天景物。寂居异乡,平日很少有人来往,阶前长满了青苔,红树,在迷蒙雨色、朦胧夜月的笼罩下,胸怀愁绪而寥落之情难遣的,又岂止是作客他乡的诗人一身呢!
【赏析】
这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
48★点绛唇
【作者】 宋 元好问
【原文】 沙际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吟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译文】
春从水边归去,旁人春归而不知,绿窗少女犹自唱歌痴情挽留春天。春天到哪里去了?问花,或问鸟,不论是落花还是莺啼,总还有点春天的影子课时,春光老尽,连点声息都没有了。极目远望,不见春之踪影,只有在日暮归楼后,隔帘疏雨生中,求得好梦,梦中去寻觅了。
【赏析】
这首词所表现的是传统的伤春主题。但不是浓重的感伤,而是淡淡的怅惘。词人是年轻的,情调也是健康而执着的。
52★过山农家 顾况
【作者】 顾况,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字逋翁,自号华阳真逸。 【体裁】 六言绝句
【原文】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释】①嗔,嫌怨。②焙,用微火烘。
【译文】
当我走过横跨山溪上的木板桥时,有淙淙的泉声伴随着他;来到农家门前,太阳已在茅檐上空高照,鸡在咯咯鸣叫,像是在欢迎来客;山农陪伴我参观焙茶,深表歉意地说,不要嗔怪被烟薰了;到打谷场上,山农为天晴可以打谷而欣喜不禁。
【赏析】
这是一首访问山农的纪行六言绝句。作者绘声绘色,由物及人,传神入微地表现了江南山乡焙茶晒谷的劳动场景,以及山农爽直的性格和淳朴的感情。格调明朗,节奏轻快,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作者按照走访的顺序,依次摄取了山行途中、到达农舍、参观焙茶和晒谷的四个镜头, 层次清晰地再现了饶有兴味的访问经历,读来感到句绝而意不绝。作者象是不经心地道出一件生活小事,却给人以一种美的艺术享受。
5★★朴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作者】 苏轼 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原文】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漏断:即指深夜。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即指深夜。
【译文】残月弯弯挂在稀疏的梧桐上,夜深人静,漏壶的水已滴光。谁看见闲居的人在月光下独自徘徊?只有那时隐时现的孤鸿知道我的惆怅。惊起的孤鸿不断回头探望,好像充满无人理解的幽伤。她寻遍了寒冷的
枯枝不肯留宿,却躲到了寂寞清冷的沙洲上。
【赏析】 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下阕更是直写自己孤寂的心境,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6★★减字木兰花
【作者】秦观
【原文】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赏识】
此词写一女子独处怀人的苦闷情怀。上片写女子独自凄凉,愁肠欲绝;下片写百无聊赖的女主人公困倚危楼。全词先着力写内心,再着重写外形,触物兴感,借物喻情,词采清丽,笔法多变,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女主人公深重的离愁,抒写出一种深沉的怨愤激楚之情。
此词通体悲凉,可谓断肠之吟,尤其上下片结句,皆愁极伤极之语。词中出语凝重,显出沉郁顿挫的风致,读来愁肠百结,抑扬分明,有强烈的起伏跌宕之感。
8★★减字木兰花
【作者】朱敦儒
【原文】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
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
【注释】
①刘郎:刘禹锡《元和十一年自郎州至京城戏赠看花诸君子》:
【赏析】这首小令是作者少有的用典佳作 。化他人之典,自然贴切,如同己出,实为妙笔。词人面对东风万里,落日映照的河山,想到中原失地,恢复无望。这对于身遭国破家亡之难、辗转流离南方的朱敦儒来说,心中悲慨又胜别个。这首词风格明快,感情浓烈。是一首动人的小令。
9★★宿渔家
【作者】郭震
【原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译文】
世代在海边生活,几间小屋上面覆盖着雪白的芦花。白天在海上捕鱼虽然辛苦,但晚上归来,有青天明月、大海涛声伴送到家,真是开心惬意。
10★★三江小渡 杨万里
【作者】 宋 杨万里
【原文】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解】 将:行,流过。
【译文】溪水流过桥后就不再回来,小船还得靠短篙撑开。交情就是要像山溪渡那样恒久不变,不管风吹浪打永远还在。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这首诗主要采用对比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突出友情的恒久不变。此外,运用比喻,直接把“交情”比做“山溪渡”,借自然界的“风波”象征社会风浪,从而突出了诗的主旨。
【阅读训练】
1、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全诗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
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先判断,再分别结合原诗作答。)
2、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答: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我们的友情将像这山溪渡一样经得起社会风云的考验。)
11★★商山早行
【作者】温庭筠(yún),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清新明快,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现存词数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花间集》。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巽子》,原本不传,《太平广记》引录甚多。
【原文】晨起动征铎(du?),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hú)叶落山路,枳(zhǐ)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fú)雁满回塘。
【注释】
①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②枳花明驿墙,部分版本为“枳花照驿墙”。明:使??明艳。这句意为: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③征铎,远行马车所挂的铃。④槲,一种落叶乔木。⑤枳,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⑥明,一作“照”。⑦驿,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⑧杜陵,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南。⑨凫,野鸭。⑩回塘,圆而曲折的池塘。
【译文】
黎明起床时,车马上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的人踏上了旅途,还一心思念家乡。鸡叫声很嘹亮,客栈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秋的寒霜。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
【赏析】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第二句 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15★★如梦令 严蕊
【作者】 严蕊,南宋中叶女词人。
【原文】 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译文】此花乍一看去,极易被误认为梨花,又极易被误认为杏花。仔细一看,却并非梨花,也并非杏花。因此可知此花之色,有如梨花之白,又有如杏花之红。一树花分二色,确非常见,此花实在别致啊!曾经记得陶渊明在五灵忽逢桃花林,陶醉在桃花芳华鲜美,落英缤纷的美丽与脱俗之中。
【赏析】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不正是这位色艺冠绝一时的女性自己的写照吗?而含蓄地点明此花乃属桃源之花,不正是她身陷风尘而心自高洁的象征吗?
24★★登太白峰 李白
【作者】 唐代 李白
【原文】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译文】
从西攀登太白山,直到夕阳残照,才登上峰顶。太白星对我倾诉衷情,告诉我,愿意为他打开通向天界的门户。希望乘着习习和风,飘然高举,自由飞升,穿过浓密云层,直上太空,向月奔去。飞越层峦叠嶂,
举起双手,向着明月靠近飞升,幻想超离人间,摆脱尘世俗气,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到那光明理想的世界中去。回头望见武功山,心里却惦念着:“一旦离别而去,什么时候才能返回来呢?”
【赏析】
这首诗就带有这种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全诗借助丰富的想象,忽而驰骋天际,忽而回首人间,结构跳跃多变,突然而起,忽然而收,大起大落,雄奇跌宕,生动曲折地反映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憧憬。
27★★望天门山
【作者】 唐朝 李白
【原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①天门山:在今安徽芜湖西南长江两岸,东名博望山,西名梁山。两山夹江而立,形似天门,因此得名。②楚江:流经湖北宜昌县至安徽芜湖一带的长江。因该地古时属于楚国,所以诗人把流经这里的长江叫做楚江。②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③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④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⑤出:突出
【译文】 天门山从中间断开,给楚江让出奔泻的通道,碧绿的江水,东流到这里,可是又旋转向北流去。两岸青山相对峙,双峰耸立,在那天水相接之处,一片白帆沐浴着灿烂的阳光,从天边飘来。
【赏析】 该诗描写诗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全诗在“望”字统领下展开,“天门”之山形水色融为一体,雄奇壮伟的景象得到充分的展现。诗人身在船上,眼望两岸青山,有船不动而山在动的错觉,故写出“两岸青山相对出”的佳句,似青山有情,欣然出迎远来的孤帆,颇富情趣。“相对出”的“两岸青山”,与水中的“孤帆一片”,点面结合,动静相衬,构成一幅完整而动人的画面。通览全诗,山形水势,或合说,或分写,或明提,或暗示,密切相关,互映互衬,展现出了极为宏阔壮观的景象。
29★★晚次乐乡县
【作者】 初唐 陈子昂
【原文】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注释】?杳(yǎo咬):无影无踪。 ?噭(jiào叫)噭:号叫声,这里指猿啼声。
【译文】
故乡早已在远方消失,暮色苍茫之中自己还在孤独地行进着。日暮时还在赶路,本已够凄苦的了,何况又是独自一人,更是倍觉凄凉。入城前见到过的野外戍楼上的缕缕荒烟,这时已在视野中消失;深山上参差不齐的林木,看上去也模糊一片。深山密林中传来的一声又一声猿鸣的“噭噭”声,激起了满溢着的心湖中的深深感情,忍不住发问:如何此时恨?
【赏析】
陈子昂诗多以思理深邃、质朴劲健见长,此诗却以情景交融、韵味悠长见胜。此诗笔法细腻,结构完整,由于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又有含而不露的特点。这些,与笔法粗犷并与直抒见长的《登幽州台歌》比较起来,自然是大相径庭的。但也由此使读者能够比较全面地窥见诗人丰富的个性与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30★★晚秋夜
【作者】 中唐 白居易
【原文】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
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凝情不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
【译文】
宽广的碧空中,高悬着一轮明月,皎洁华美,静寂无声,把读者带入一个浩渺无垠、明媚清朗、宁静深邃的境界中。月下凝思,遥视太空,悠然神往,不禁寂从中来,忧思萦怀,然而对月无言,惟有形影相吊而已。
菊花开放,论常理,秋菊独傲霜雪,孤芳孑立;但此时却是残菊花开,还依傍着稀疏的篱笆,可见凋谢之期已不远了。然而,尚可支撑些时日,至于衰老的梧桐,却已抵挡不住寒气的侵袭,叶子已纷纷凋零,飘落在寒井之上了。
塞外飞鸿,为了躲避寒冷的侵袭,疾速地飞过长空,由北向南,感到晚秋已尽;由于昼短夜长,邻居的鸡啼也推迟了。
就在他思绪万千之际,萧瑟的秋风,阵阵吹来,拂在白露上,冷气袭人,衣不胜寒。
【赏析】
月光如水,残菊傍疏篱,落叶飘零,塞鸿急飞,秋深夜静,寒气袭人,惟见诗人凝神遐思。此诗氛围清冷寂静,色彩皎洁幽丽,韵味清新隽永,通俗浅显,平易近人。它的特点可用浅、淡、清、丽来概括。《晚秋夜》就是一首融通俗、绮丽于一体、有雅有俗、雅俗共赏的杰作。
40★★湖州歌(其六)
【作者】 南宋 汪元量
【作者简介】?
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生卒年不详。原是南宋末期宫廷琴师,擅长写诗。汪元量很近似唐代著名音乐家李龟年。他文学造诣很高并且兼具民族气节。他的诗被誉为宋亡的
【原文】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
【注解】?
①湖州--位于今浙江省北部。公元一二七六年二月,元丞相伯颜率兵进驻这里,派人到临安接受南宋朝廷投降。组诗中记述的内容从此时开始,所用“湖州”题名。 ②燕云--指“燕云十六州”,包括现在河北、山西两省北部的广大地系北宋末年打算收复的北边失地。这里代指北方地区。③大江--指长江。悠悠--形容水滔滔。这句借江水东流伤感地喑喻亡国大局已定,无可挽回。④目断--看不到。 ⑤东西:一本作“东南”,四百州:指南宋统治下的府、州、郡一级行政单位。宋朝全盛时号称“八百州”,南宋时的半壁江山,约为一半,作者故称为“四百州”。
【译文】
怀着凄恻的心情被押往北方,举目北望,哪里是个尽头?心中的亡国之思随时间的推移不是一去不返而是环顾四野,高天长云,大江东流,夕阳寒鸦,暮色暝暝,故国神州何处?我身何处?像江水那样滔滔不停永无尽期。夕阳渐沉,暮色苍茫,寒鸦归巢。国势衰微至此,连皇帝都成了敌人的俘虏,想想真是泪眼望穿,愁肠寸断。
【赏析】?
这首诗作者以大写意的手法展示了一个动态画面,叙述了北行途中寻望故国而不见的过程。语言简洁明了,情感哀怨凄迷。诗人用迷茫的白云、悠悠的江水、凄清幽寒的夕阳来烘托凄恻悲凉、感慨惆怅的复杂情怀,抒发自己眷恋祖国的深情和亡国失家的悲伤无奈。读后我们仿佛能看到他那缓缓四顾的身影,他那忧郁渴念的目光,听到他那失望无奈的叹息。他曾有诗“书生空有泪千行”,说的就是这种心情,他只能低吟亡国之音,寄托“亡国之苦,去国之戚”。
42★★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作者】 元朝 魏初
【原文】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释】原字为外“囗”内“栾”,现字义同。
【译文】去年的这个时候还在家里, 今年却又相各天涯,了一心的乡思 ,两鬓的秋霜,山与水相连接 ,水倒影着晚霞,看到归巢的乌鸦, 想起他什么时候可以农耕回来 儿女团圆 一起品茶。
【赏析】
作此词时,魏青崖先生正在宦游的路上。这一首情真意切、明白而家常的小词。魏太太收到这首小词一定十分欣慰。要知道,她家魏先生的心思不在“何时开得公司了,靓女团夜桑拿”,而在“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夜煮茶”啊!他记着她的生日呢!念着她和孩子们呢!盼着早日回家团圆,永远不再和她分离呢!——还有什么生日礼物能比这更让她开心呢?
44★★次石湖书扇韵
【作者】姜夔,宋代词人,字尧章,别号拈花惹草白石道人,世称姜白石。
【原文】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释】(1)次:次韵,古人“和韵”的一种格式,又叫“步韵”,它要求作者用所和的诗的原韵原字,其先后次序也与被和的诗相同,是和诗中限制最严格的一种,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 (2) 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西南十里左右),自号石湖居士。
(3)藕花:莲花。[1]
【译文】 桥的西头有一条弯曲的河流通向村落,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绿色的痕迹,那是村中平静的池塘漂流出的浮萍。主人家住石湖,外人很少来到这里。原来荷花深处别有洞天,主人在那里开立了自己的门户。
【赏析】 这首诗惜墨如金,不仅描绘了一幅精雅、清幽的石湖图卷,而且传达出画笔难于表现的情韵。先写通向村落的道路,再写范成大的别墅远离尘世的喧嚣,赞扬了主人非同一般的品格和情趣。
45★★军城早秋 严武
【作者】严武,唐代诗人。字季鹰,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擅作诗,杜甫称其诗“诗清立意新”,并赞其为“出群”之才。《全唐诗》录存其诗六首。
【原文】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释】 ①汉关:汉朝的关塞,这里指唐朝军队驻守的关塞。朔云:北方的云。②朔云边月:指边境上的云和月。朔:北方。边:边境。西山:指四川省西部的岷山。③更催:再次催促。飞将:西汉名将李广,被称为“飞将军”,这里指严武部下勇猛的将士。骄虏:指唐朝时入侵的吐蕃军队。④莫遣:不要让。⑤沙场:战场。
【译文】 昨夜秋风吹进边关,寒云冷月笼罩着西山。催动飞将追击骄横的残寇,决不让来犯者一人一马活着回去。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率领军队与入侵的吐蕃军队进行激烈战斗的情景。诗的大意说:昨天夜间,萧瑟的秋风吹到我军驻守的关塞,我警觉到,敌人往往趁秋天草实马肥时入侵。走出帐外,见边境的西山,时而洒满月光,时而为云所遮蔽。我再次催促作战勇猛的将士们,要勇敢杀敌,不要让入侵敌军的一人一骑从战场上逃回去!诗中表现了边防将帅一闻到秋风声就提高了对敌作战的警惕性,还表现了他们刚毅果敢的性格和蔑视敌人的豪迈气概。诗的格调高昂,读来使人振奋。
46★★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作者】孔尚任,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时人将他与《长生殿》作者洪升并论,称“南洪北孔”。
【原文】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译文】窗户上,破纸迎风瑟瑟作响,朽门外,潮水拍打空城阵阵传来,这风声,潮声反衬了人声寂寂,一片萧条冷落。过去,这里游人如织,佳丽云集,舞榭歌台,笙箫彻夜。河中,彩楫画肪闹端阳,岸上,酒旗耸立庆重九。而现在,歌女逃散,丝竹不闻,秦淮河无有当年的遗风余韵了。即使适逢节日,却无热烈欢悦
的氛围。小鸟在白云端自由飞翔,秦淮河绿水滔滔,河岸红叶似火,黄花初绽,蝴蝶飞逐。好一派万物争自由的勃然生机。
【阅读训练】①“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案:借代,反问。
②“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47★★题西溪无相院
【作者】张先,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著有《安陆集》及词。张先在当时就有一个绰号,叫做“张三影”,意谓他在词中写过三句带“影”的名句。其实并不止三句。
【原文】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注释】
①西溪:浙江湖州有苕水,分东西二源:西苕出天目山之阴,东北流经孝丰,又北经安吉县,又东经长兴县,至湖州而与天目山之阳流出的东苕合流。西溪就是西苕。无相院:即无相寺,在湖州西南黄於山,始建于吴越。②鉴:镜子。
【译文】水光天色虚清,上下一体,没有人声,没有微风,波澜不惊,水岸持平。浮萍碎处,映出远山的倒影;小船过时,听到划过草叶的声响。僧人入城,禅院愈清,物我两忘,人行镜中。阵雨过后,秋色渐浓,别让芦苇长太高,挡了水中的月影。
【赏析】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道:“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得豪迈壮阔,气势不凡。此诗首句即从孟诗来,但意在写静谧之景,且能与全篇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可见其善于借鉴。
50★★严郑公宅同咏竹
【作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原文】绿竹半含箨(tu?),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释】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含箨(tu?),包有笋壳。书帙(zhì),书套。
【译文】
嫩绿的新竹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出的竹梢才高出墙头。嫩绿的颜色映侵着书套,久久不退;当竹影移过,酒也顿是变的清凉。新雨过后,竹子更加美好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只要不被摧残,新竹一定可以长到高矗云霄。
【赏析】
这是杜甫赴好友严武家宴饮时同题之作。全诗清新雅致,风格与作者一贯诗风有异。以竹盛赞了严郑公高洁的情操,竹品,即人格。诗人反复状写竹的可爱,意在突出心中所达之意:尊重天性,顺应物性之自然;或者呼吁统治者要呵护人才,而不要随意摧残人才;或者以竹自况,期待朝廷能提携自己,使自己能“致君尧舜上”,能为治国平天下奉献绵薄之力??这首咏物之作,托物言志,十分妥贴,状物,形象生动;言志,委婉含蓄,值得认真品味。
51★★怨歌行
【作者】庚信
【原文】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作合欢扇,团圆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笏中,恩情中道绝。
【注释】①裂:截断。“新裂”,是说刚从织机上扯下来。②素:生绢,精细的素叫做纨。齐地所产的纨素最著名。③皎:一作“鲜”。④团圆:一作“团团”。⑤飙:急风。 ⑥箧笏:箱子。
【译文】
从织机上新裁(裂)下来的一块齐国出产的精美丝绢,像霜雪一般鲜明皎洁。把这块名贵精美的丝绢裁制成绘有合欢图案的双面团扇,那团团的形状和皎洁的色泽,仿佛天上一轮团圆的月亮。扇子置于怀袖之中;天气炎热时则取出摇动,顿生微风,使人爽快。常常担心:转瞬间秋季将临,凉风吹走了炎热,也就夺去了主人对自己的爱宠;那时,团扇将被弃置在竹箱里,从前与主人的恩情也就半途断绝了。
【赏析】
这诗用扇来比喻女子。本诗又题为《团扇》(钟嵘《诗品》),是一首咏物言情之作。通首比体,借秋扇见捐喻嫔妃受帝王玩弄终遭遗弃的不幸命运。此诗借扇拟人,巧言宫怨之情;设喻取象,无不物我双关,贴切生动,似人似物,浑然难分。诗中欲抑先扬的反衬手法和绮丽清简的语言也是值得欣赏的。
53★★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作者】刘长卿
【原文】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惆怅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
【赏析】
这是刘长卿回忆当日为梁耿饯行之作。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前文已稍及,这是有感于秦征君徐少府送别之情而云然。“白云”意象为刘长卿所偏爱,甚于秋风夕阳。盖谓秦徐诸君眷念之情如白云明月,伴我千里万里、溪前溪后。“白云”和“千里万里”、“明月”和“前溪后溪”之间都没有动词连接,刘长卿之诗,新在能约能敛。
54★★书河上亭壁
【作者】寇 准
【原文】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注释】①这是四首(春、夏、秋、冬)组诗中的第三首。诗前有序,说明此诗是作者被贬谪时写的。②河,黄河。③凭,靠。危,高。④萧萧,风声。
【简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绝句,题写在黄河边一座亭子的壁上。既然以秋天的景色为主,自然而然也就染上些“愁”色。第一句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黄河上的景象,一是“阔”;二是“渺茫”;三是“樯稀”,性格刚毅的诗人此时也许荡上了一丝忧愁,但面对着“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岂能“恨到归时方始休”呢?这一半沐着柔和斜阳的秋山,虽然没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艳丽,却给人以安闲、亲切,也让人陶醉。至于那一半见不到阳光的秋山,诗人却不愿意提起,而心中那一份怅惘,在这壮丽的黄河落日图前又算得了什么?到此嘎然而止,还有多少余味,就让读者自己去品尝。
55★★落日怅望
【作者】马戴
【原文】 孤云与归鸟, 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 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 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 恐惊平昔颜!
【译文】
晚云孤飞于天际,归鸟投宿于林间,凭着它们有形和无形的羽翼,虽有千里之远也片时可达。久客异地,乡关之思早已深深地郁积在胸中了。夕阳从近处的树梢往下沉落,它的余晖返照秋山,一片火红,象野火在远远的秋山上燃烧,渐渐地隐没在山的后面。客中久滞,渐老岁华;日暮登临,益添愁思,徘徊水边,不敢临流照影,恐怕照见自己颜貌非复平昔而心惊。
【赏析】
沈德潜评此诗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唐诗别裁》)这里所说的“意”,是指诗
的思想感情,全诗以乡愁为主题,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坎坷不遇,而不显得衰飒;所谓“格”,主要地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这首诗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可以说就是:情景分写。
全篇是写“落日怅望”之情,二句景二句情相间写来,诗情就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显示出情绪的发展、深化。
“诗有情有景,且以律诗浅言之,四句两联,必须情景互换,方不复沓。” “情景互换”,就是“情景分写”。当然,这种分写绝不是分割,而是彼此独立而又互相映衬,共同构成诗的永不凋敝的美。
58★★采桑子
【作者】纳兰性德,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为词坛一说而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
【原文】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注释】
①翻: 演唱或演奏之意。欧阳修《蝶恋花》:
【译文】
不知道是什么事萦绕心怀,难以放下,醒时醉时都一样无聊难耐,就是梦里也没有到过谢桥,(谢桥就是谢娘桥,相传六朝时即有此桥名,指与情人欢会之地。)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潇潇,瘦尽灯花又一宵。谁又在反复的翻唱乐府那首凄凉的曲子?看如今这情景:风萧萧肃肃,雨潇潇洒洒,房里点燃的灯烛又短瘦了,一个凄苦孤独的一夜,在烛泪中逝去。
【赏析】
纳兰的词中有一部分爱情词很朦胧, 又无本事可寻, 所以很难确定其所指。这首词便是这样。从词里所描写的情景来看, 很像是对一位情人的深深怀念。通篇表达了一种无聊赖的意绪。上片侧重写景, 刻画了萧萧雨夜, 孤灯无眠,耳昕着风声、雨声和着凄凉乐曲声的氛围与寂寞难耐的心情;下片侧重写不眠之夜, 孤苦无聊的苦情。词情凄惋悱恻,哀怨动人。
59★★并州路
【作者】李宣远,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溧阳(今湖南澧县)人。唐德宗贞元间,登进士第,与兄李宣古俱以诗名。《全唐诗》存诗二首。
【原文】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赏析】《瀛奎律髓》:“八句俱整峭。”
纪昀:“三、四句写穷边日暮惨淡之气,如在目前。”
60★★红梅·定风波
【作者】苏轼
【原文】 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
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赏析】
此词是作者贬谪黄州期间,因读北宋诗人石延年《红梅》一诗有感而作。这首词紧扣红梅既艳如桃杏又冷若冰霜、傲然挺立的独特品格,抒发了自己达观超脱的襟怀和不愿随波逐流的傲骨。全词托物咏志,物我交融,浑然无迹,清旷灵隽,含蓄蕴籍,堪称咏物词中之佳作。
此词着意刻绘的红梅,是苏轼身处穷厄而不苟于世、洁身自守的人生态度的写照。花格、人格的契合,
造就了作品超绝尘俗、冰清玉洁的词格。
此词的突出特点是融状物、抒情、议论于一炉,并通过意境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词中红梅的独特风流标格,正是词人超尘拔俗的人品的绝妙写照。
7★★★浣溪沙 吴文英
13★★★江城子
【作者】:后蜀 欧阳炯
【原文】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释】
①金陵:今江苏南京。②落霞:晚霞。③六代:指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均建都于金陵。④暗逐逝波声:默默地随江水东流的声音消逝了。⑤姑苏台: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春秋时吴王阖庐所筑。夫差于台上立春宵宫,为长夜之饮。⑥西子:即西施。春秋时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的美女。⑦江城:指金陵,古属吴地。
【译文】
日暮时分,江边长着郁郁葱葱的青草,金陵城外笼罩在鲜艳明丽的落日余辉中,江面宽阔,江水浩浩荡荡向东流去。六代的繁华,不知不觉地消失在这波涛汹涌的波涛声中。只有姑苏台上那皎洁的月亮高挂,像姑苏西子的镜子,照耀这兴衰交替的金陵城。
【简析】
此词是五代词中写怀古题材较早的一首。把金陵的景象与词人眼见古都兴衰而慨然兴叹的悲凉情感,形象地描绘并抒写出来。情景交融,寓意深刻。全词感情色彩极浓,写景抒情,真切动人,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本词写景与抒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全词情景交融,可谓天衣无缝。
14★★★晚泊岳阳
【作者】 欧阳修,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北宋诗**新运动的领导者。
【原文】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译文】
日暮钟声,“城里”应是灯火辉煌,美丽无比,而自己却漂泊城下,闲卧舟中。只见一轮皓月,悬于空江之上,可是江面云水茫茫,前路又在何方呢?夜深月亮洒下清辉,又传来舟子晚归时的歌声。这歌声引起多少思绪,其中感情体味不尽,只感觉轻舟短楫,疾去如飞。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写于被贬夷陵途中,隐含诗人旅中思归的情思。这首诗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
19★★★金陵图
【作者】韦庄
【原文】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译文】
为什么就画不成社会的“一片伤心”呢?只是因为一般的画家只想迎合世人的庸俗心理,专去画些粉饰升平的东西,而不愿意反映社会的真实面貌罢了。
请看这幅《金陵图》吧,画面上古木枯凋,寒云笼罩,一片凄清荒凉。南朝六个小朝廷,哪一个不是昏庸无道,最后向敌人投降而结束了它们的短命历史的?这就是三百年间金陵惨淡现实的真实写照。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之作,诗人看了六幅描写南朝史事的彩绘,有感于心,挥笔题下了这首诗。
21★★★西河·金陵
【作者】周邦彥,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原文】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
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赏心东望淮水。酒旗戏鼓甚处市?
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
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注释】
①西河:词牌名,唐教坊曲。②佳丽地:指江南。更指金陵 。用南朝奇谢眺《入城曲》诗句“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③南朝盛事:南朝宋、齐、染、陈四朝建都于金陵。④髻鬟对起:以女子髻鬟喻在长江边相对而屹立的山。⑤莫愁相传为金陵善歌之女。⑥女墙:城墙上的矮墙。⑦燕子不知何世: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译文】
故都胜地的繁荣景象,如今还有谁曾记忆?青山依旧绕着故都,江边美人发鬓般的髻鬟还束着。怒涛无人问津,只好拍打着孤城,风樯船帆正在驶向遥远的地方。枯藤老树还倒挂在悬崖边。过去莫愁女的游艇,如今还有谁在手中看着?此地空留以前的旧迹,苍苍郁郁,半壁古营垒淹没在浓雾里。夜深时月光照过矮樯,望着东流的淮水,我感伤不已。当年热闹繁盛的酒楼戏馆,如今又在何处表演?今天那些冷清的里巷,曾经是那些王公贵族的豪宅。燕子飞进寻常百姓的家里,在夕阳之下,叙说今昔。
【赏析】这是首怀古诗,作者即景抒情。追怀古昔,抒发了人间沧桑和物是人非的感叹。情和景、历史和现实、他诗和己词,全部有机融合浑然天成。
22★★★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作者】 宋 张榘
【原文】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满袖尘埃推不去。
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身名都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且尽清樽公莫舞。
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译文】
在一个深秋的清晨,冷冷的淡月还挂在天边,照着那板桥上凝结着的一层雪白的浓霜。枯叶在萧飒的西风中漫天乱飞,然后堆积在山路边,或飘落在小溪里,而惟有金黄色的菊花还在桥边路旁羞答答地开放着,远处传来几声鸡啼,有人骑着马,形单影只地走过板桥,绕过小溪,沿着山路向僻静荒凉的山村走去
仕途中的几多怨恨,几多懊悔,时隔十年,重回旧地,风物依然如故,而人呢,白白地蹉跎了岁月,且“身”与“名”俱误。内心的苦痛、郁闷,兴许只能以酒相解了。什么荣辱啦,成败啦,在沧桑瞬变的历史长河中又算得了什么呢?即使像奢侈腐化,醉生梦死的六朝不也随风而逝,了无痕迹”
【鉴赏】
这首词平易浅近,很少难懂之处,作者以景托情,很好地传达出内心的矛盾和对仕途的厌倦。
23★★★玉楼春·惊沙猎猎风成阵
【作者】元好问,金末元初文学家。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是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词集为《遗山乐府》。
【原文】惊沙猎猎风成阵,白雁一声霜有信。琵琶肠断塞门秋,却望紫台知远近。
深宫桃李无人问,旧爱玉颜今自恨。明妃留在两眉愁,万古春山颦不尽。
【译文】
朔风惊沙,白雁一声,报道了霜天的降临,昭君戎装骑马,手抱琵琶,一路弹奏着思归的曲调,昭君当初寂寞宫中,无人过问,一向顾惜自己的美艳容颜,虽然艳如桃李,却只能空自凋谢,直到决定嫁给呼韩邪单于。广大闭锁深宫的女子的怨与恨停留在的双眉之间,就像万古春山在眉宇之间绵绵无期。
【赏析】
作者深广的忧愤和沉重的悲凉,并不靠夸张的叫嚣和慨叹,而是借玉言桃李、青山眉黛这些词的传统意象表现出来的。浏亮宛转的音节,却能造成沉郁顿挫的氛围;绮丽温润的字面,却能传达出震撼人心的力量,可谓寓刚健于婀娜,变温婉成悲凉。
26★★★峨眉山月歌
【作者】李白
【原文】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①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渝州:今重庆一带。②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③影:月光。④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⑤夜:今夜。⑥发:出发。⑦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⑧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⑨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⑩下:顺流而下。
【译文】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我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我。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我思念不已。
【赏析】 全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诗中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
28★★★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作者】 初唐 杜审言
【原文】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注释】①和:指用诗应答。晋陵:现江苏省常州市。②宦游人:离家作官的人。③物候:指自然界的气象和季节变化。④淑气:和暖的天气。⑤古调:指陆丞写的诗,即题目中的《早春游望》。
【译文】只有远离故里外出做官之人,特别敏感自然物候转化更新。海上云霞灿烂旭日即将东升,江南梅红柳绿江北却才回春。和暖的春气催促着黄莺歌唱,晴朗的阳光下绿萍颜色转深。忽然听到你歌吟古朴的曲调,勾起归思情怀令人落泪沾襟。
【鉴赏】 这首和诗写得别有情致,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甚至于伤感,有满腹牢骚在言外。
43★★★南柯子·山冥云阴重
【作者】 南宋,王炎,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
【原文】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译文】山色昏暗,彤云密布,寒雨将至。数枝凝聚水珠、楚楚堪怜的娇花,映入眼帘。骚人词客,勿以惜
花为念,莫作怅惘愁思。
农民不避风雨、穿着蓑衣,戴着斗笠,每天很早出门下地种田,终岁劳作。人间最辛苦的就是春耕、夏种、秋收。五谷丰登,是农民们一年的希望。在这重阴欲雨的时刻人们盼望的是有充足的雨水,能犁耕作。至于惜花伤春,他们既无此余暇,也无此闲情。
【赏析】
这首词描述了,农民的劳动生活,流露出与之声息相通的质朴向上的感情。这首词中,王炎的感情主要不是熔铸在画面中,而是偏重于认知的直接表述,理性色彩较浓,因而,写到农民的生活,如“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也采取比较概括的方式,不以描绘的笔墨取胜。
49★★★宿洞霄宫
【作者】林逋
【原文】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注释】
洞霄宫:故址在今浙江省余杭县西南大涤洞,被道家认作第七十二福地,唐代建有天 柱观,北宋改名洞霄宫。
【赏析】
此诗写景抒情明净美丽而轻盈活泼:第一联由山之大引出思之无垠;第二联写碧涧红叶,青林白云,有流水有飞鸟,写出秋容之鲜艳动感,毫无枯淡之色;第三联对仗工整,写景明净简淡;尾联遐思悠悠,意境优美,空山寂静,谁能享受夜雨芭蕉的情韵呢?一切皆在不言中。
56★★★秋望 李梦阳
【作者】李梦阳
【原文】黄河水绕汉边墙,河上秋风雁几行。客子过濠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日横空冷战场。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注释】
①李梦阳: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②汉边墙:实际指明朝当时在大同府西北所修的长城,它是明王朝与革达靼部族的界限。一作“汉宫墙” ③客子句:“客子”指离家戍边的士兵;“过壕”指越过护城河;“野马”本意是游气或游尘,此处指人马荡起的烟尘。④将军句:弢(tāo):装箭的袋子;弢箭,将箭装入袋中,就是整装待发之意。天狼,指天狼星,古人以为此星出现预示有外敌入侵,“射天狼”即抗击入侵之敌。⑤飞挽(wǎn):快速运送粮草的船只,是:“飞刍(草)挽粟(粮)”的省说,指迅速运送粮草。⑥朔方:唐代方镇名,治所在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此处泛指西北一带。⑦郭汾阳:即郭子仪,唐代名将,曾任朔方节度使,以功封汾阳郡王。
【译文】
黄河之水,奔腾东去;秋风瑟瑟,大雁南飞。身为游子的诗人来到郊外,只有野马似的游气,飞扬的尘埃与之相随, 将军佩带箭众准备抵抗外来入侵之敌。 黄尘弥漫的原野地上,是古渡和在尘土飞扬中艰难行进的战车,而天上挂着是一轮孤冷惨淡的“白日”。自古以来,朔方这个地方涌现了许多有勇有谋的英雄,只不过现在谁又称成为驰骋疆场的郭子仪呢?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秋日边塞的风光,抒发了诗人强烈的忧国之情。首联以黄河、长城、秋风、飞雁等,构成北方边陲特有景象,气象开阔而略带萧瑟之感。颔联写前方将士踌躇满志的勇武形象,与首联相映衬,烘托战事将起的紧张气氛。颈联分别选取战前紧张忙碌场面与冷月当空的凄清之境,对比强烈,引人遐思。尾联由此生发,借助郭子仪之典,表达诗人深深的隐忧与热切期待,情感复杂而耐人寻味。
57★★★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
【作者】 张孝祥,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其词风格豪迈。在建康任上所作《六州歌头》,慷慨激昂,力主抗金的大臣张浚为之感动罢席。有《于湖居士文集》。
【原文】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澹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译文】
降霜的秋日晴空万里,白色晴水天相接,辽旷空阔,上下辉映,荆州郊野平原莽莽无垠,响亮的鞭声,耀眼的红旗,袅袅青烟伴随着枯黄的野草时有时无。
边地的辽阔
秋风吹来,令人不寒而栗,北望中原,感念中原未复,人民陷于水火之中,而朝廷只求苟安,不图恢复,无限感慨,欲藉酒消遣,而酒罢益悲,真是“举杯消愁愁更愁”, 风亦满含悲意,于是不禁向风挥泪。
【赏析】
此词上阕描写望中要塞景色,明丽壮阔,其中景物也隐约隐呈作者的感情色彩,眼前一片清丽,而人的心情却深藏阴黯。下阕抒发感慨,从人的活动中表现。在读者眼前俨然呈现一位北望中原悲愤填膺的志士形象。整首词色彩鲜丽,而意绪悲凉,词气雄健,而蕴蓄深厚,是一首具有强烈爱国感情的小词。
全词表现了颇为博大的主题思想。作者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对中原故土和中原人民的思念之情,均表现得淋漓尽致。此词写情真切,景物描写、气氛烘托、感情抒发巧妙组合,辉映成篇。
作文八:《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6800字
资料有大小学习网收集 .dxstudy.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整 理:单培虎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评析:
诗人如画家设色作画,描摹早春特有的景致:细雨蒙蒙,春草乍生,远看有草色,近看却没有。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远胜过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人们怎么不珍惜早春这一最美好的时光,
1、对下面这首古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景色。
B(三、四句把小草悄然冒出的早春与杨柳如烟的晚春作对比,抒发了作者对早春的珍爱之情。
C(诗中的“天街”是指宽阔的街道。
D(这首诗风格清新晓畅,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
2、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许多写“春”景的,请写出其中两句。
答案:
1、C (天街指京城的街道)
2、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整 理:单培虎
破阵子
资料有大小学习网收集 .dxstudy.
资料有大小学习网收集 .dxstudy.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练习:
1、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 ”。 2、下边对本首词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3、这首词是豪放词的代表。内容上描写了军营中的种种雄健,壮美的场景,思想感情上表达了 ,语言风格上 ,这些方面与婉约派词在风格上都有着截然的不同。 4、词的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5、写主帅军中生活的诗句:
6、侧面表现抗金将士英雄气概的诗句:
7、表达恢复中原大业,建立不朽功名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的诗句:
8、抒发词人一生中的事业与抱负,并发尽无尽感叹的句子是:
答案:
1、可怜
2、D
3、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壮丽豪放
4、从追忆过去回到现实,与前面词句形成极大的情感反差,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能产生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5、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6、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7、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8、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整 理:单培虎
资料有大小学习网收集 .dxstudy.
资料有大小学习网收集 .dxstudy.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评析:
晴空鹤飞冲天的动人图景,与由此引发的诗人豪情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多么美妙的诗情画意。 练习:
1、诗中“晴空一鹤排云上”句中“排”字写出了作者一种的 的精神和气势。全诗的风格是 。
2、请你写出两句描写“秋”的古诗词。
?
?
3、品读唐朝诗人刘禹锡的《秋词》,找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从古到今文人总是悲叹秋天的寂寥,这是因为他们只看到秋天气象肃杀,而作者却看到了秋天正是喜获丰收的美好季节。
B(第三句中的一个“排”字,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这正是诗人虽遭贬抑,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
C(第一句应诵读得深沉旷远,使人们联想到从古到今众多“悲秋”的名句名篇,给人以一种厚重的沧桑之感。
D(后三句,显示出乐观向上、气冲霄汉的豪迈气概和开阔雄健、明净爽朗的意境,所以诵读时应愈来愈高昂有力。
4、表现不同腐朽势力妥协奋斗向上的坚定信念的诗句:
5、刘禹锡的《秋词》:赞美秋景胜春光的诗句是:
答案:
1、豪迈乐观 乐观明快。
2、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b.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3、D
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5、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整 理:单培虎
资料有大小学习网收集 .dxstudy.
资料有大小学习网收集 .dxstudy.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评析:
本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上片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达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显露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更深一层。“归去”,作者将那美好皎洁的月亮,看作是自己精神的家园。然而真要弃绝人世,飘然仙去,却又有些犹豫,“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遐想愈来愈飘渺,而终不忍弃绝人世;“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片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和月色描写,写月光移动和月下不眠之人。“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转入抒发怀人之情。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宕开一笔,表现了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放达宽慰之语。
全词乐观旷达的情怀和深邃的哲理趣味,在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和美妙的意境中,自然呈现出来。 1、这首词中表达出深沉哲理的句子是 。
2、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阙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阙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3、你还知道哪些和“月亮”“月光”有关的古诗词,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中通常蕴含的意义,
4、下面一首诗赏析有误的是( )
A(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作者于中秋赏月,作者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中写下此词,抒发了人生感慨和怀念亲人的深情。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三句写月光的转移,照着那些彻夜不眠的人,映衬出人间离别之苦,同时寄寓了怀念子由的手足深情。
C(“此事古难全”一句中的“此事”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句表示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D(全词想象新奇,境界开阔,融幻想与现实于一体,既有飘逸邈远的意境,又有耐人寻味的理趣,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5、诗人用月不能总圆,人不能总欢的这里来宽慰自己,表现他政治上虽受到打击但是也不能消沉颓废的句子:
资料有大小学习网收集 .dxstudy.
资料有大小学习网收集 .dxstudy. 6、诗人希望彼此能情谊深长,在相隔很远的地方仍能共享美好月色的幸福(祝愿人们生活幸福)的
诗句:
7、苏轼的《水调歌头》:词中直接写明月的诗句是:
《记承天寺夜游》中间接描写月光的句子:
8、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 此句是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
9、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10、“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
答案:
1、有??古难全
2、
3、李白的《静夜思》。古代诗人常借“月亮”“月光”表达思念之情。 4、C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整 理:单培虎
题破山寺后禅院
资料有大小学习网收集 .dxstudy.
资料有大小学习网收集 .dxstudy.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评析:
竹径幽静,花木掩映,天光、山色、澄波,不仅使鸟儿欢悦,而且令人杂念顿消。中间四句不仅写出环境的极静极美,而且体现出诗人内心的旨趣,富有言外之意。 练习:
1、既写出自然之景,又写出心灵之境的诗句(或既是写景的过程又是悟性的过程的诗句):
3、拓展:吴均《与朱元思书》陶冶心灵意境相同的诗句:
4、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的句子:
答案:
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整 理:单培虎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资料有大小学习网收集 .dxstudy.
资料有大小学习网收集 .dxstudy.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评析:
这是一篇以景传情的怀念友人的诗。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练习:
1、“左迁”一词的意思是 。
2、“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既点明了作诗时间,又采用 手法,抒发了 。
3、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僻远之地。
B.朋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古夜郎国,以见其边远。
C.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
D.这是一种艺术想象,最能体现诗人内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挚。
4、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5、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6、首句中两种景物的描写,既点明了节令是 ,又含有 。 7、三、四两句抒情,运用 ,表达了 。 8、与《淮上与友人别》比较阅读: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予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两首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 ,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郑谷诗则 ,抒发了友人之间的离别之苦。 (2)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 。
(3)下面是对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B(两首涛都极力通过描绘景物,渲染离别的气氛。
C(李白诗情感表现热烈奔放,而郑谷诗情感表现则含蓄委婉。
D(两首诗都着力强调分离的“距离之远”,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隋感。 9、表现对远方朋友的慰问,表现挂念友人命运之情无时不在,并有此心明月可以作证的诗句:
10、本诗表达悲凉气氛的句子:
11、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资料有大小学习网收集 .dxstudy.
资料有大小学习网收集 .dxstudy.
答案:
1、贬官
2、寓情于景 离别的忧伤
3、C
4、悲苦哀怨
5、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6、暮春 飘零之感,羁旅之苦
7、丰富想象将月人格化 对朋友同情(关心(担忧的感情。 8、(1)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2)杨花落尽子规啼
(3)B
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0、杨花落尽子规啼
1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整 理:单培虎
资料有大小学习网收集 .dxstudy.
资料有大小学习网收集 .dxstudy.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评析:
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的境界,富有哲理,给人启迪。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历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说说现在有什么含义,
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 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3、诗人游山西村有哪些亲切感受,
4、这首诗的尾联意蕴丰富,余味无穷。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5、诗的颔联写景中蕴含哲理,是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的名句,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6、写农家朴实好客的句子:
7、不仅反映诗人对前途所抱希望,也说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性诗句:
8、既写景又含议论哲理的诗句:
9、描绘南宋农村风俗画的句子:
10、陆游的《游山西村》: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或:表现感到困惑时,突然见到希望)可引用本诗中的诗句是:
答案:
1、常喻败中获胜、绝处逢生的喜悦。
2、C
3、景色优美,民俗古朴,主人盛情。
4、山西村有巨大的吸引力,游山西村后诗人意犹未尽,惟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扣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
5、当人生陷入某种困境时,如能锲而不舍,继续前进,往往会豁然开朗,发现一片新天地。 6、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资料有大小学习网收集 .dxstudy.
资料有大小学习网收集 .dxstudy. 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9、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1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是这首诗的诗眼,富有哲理。
资料有大小学习网收集 .dxstudy.
作文九:《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6000字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整 理:单培虎
本文档由【中文word 文档库】.worddang. 提供,转载分发敬请保留此信息;
中文word 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教育、范文、学习、政策、报告和经济类word 文档。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评析:
诗人如画家设色作画,描摹早春特有的景致:细雨蒙蒙,春草乍生,远看有草色,近看却没有。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远胜过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人们怎么不珍惜早春这一最美好的时光?
1、对下面这首古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景色。
B .三、四句把小草悄然冒出的早春与杨柳如烟的晚春作对比,抒发了作者对早春的珍爱之情。
C .诗中的“天街”是指宽阔的街道。
D .这首诗风格清新晓畅,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
2、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许多写“春”景的,请写出其中两句。
答案:
1、C (天街指京城的街道)
2、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整 理:单培虎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练习:
1、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 ”。
2、下边对本首词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 .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 .这首词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 .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3、这首词是豪放词的代表。内容上描写了军营中的种种雄健,壮美的场景,思想感情上表达了 ,语言风格上 ,这些方面与婉约派词在风格上都有着截然的不同。
4、词的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5、写主帅军中生活的诗句:
6、侧面表现抗金将士英雄气概的诗句:
7、表达恢复中原大业,建立不朽功名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的诗句:
8、抒发词人一生中的事业与抱负,并发尽无尽感叹的句子是:
答案:
1、可怜
2、D
3、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壮丽豪放
4、从追忆过去回到现实,与前面词句形成极大的情感反差,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能产生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5、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6、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7、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8、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整 理:单培虎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评析:
晴空鹤飞冲天的动人图景,与由此引发的诗人豪情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多么美妙的诗情画意。 练习:
1、诗中“晴空一鹤排云上”句中“排”字写出了作者一种的 的精神和气势。全诗的风格是 。
2、请你写出两句描写“秋”的古诗词。
①
②
3、品读唐朝诗人刘禹锡的《秋词》,找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 .从古到今文人总是悲叹秋天的寂寥,这是因为他们只看到秋天气象肃杀,而作者却看到了秋天正是喜获丰收的美好季节。
B .第三句中的一个“排”字,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这正是诗人虽遭贬抑,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
C .第一句应诵读得深沉旷远,使人们联想到从古到今众多“悲秋”的名句名篇,给人以一种厚重的沧桑之感。
D .后三句,显示出乐观向上、气冲霄汉的豪迈气概和开阔雄健、明净爽朗的意境,所以诵读时应愈来愈高昂有力。
4、表现不同腐朽势力妥协奋斗向上的坚定信念的诗句:
5、刘禹锡的《秋词》:赞美秋景胜春光的诗句是:
答案:
1、豪迈乐观 乐观明快。
2、a.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b.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3、D
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5、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整 理:单培虎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评析:
本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上片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达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显露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更深一层。“归去”,作者将那美好皎洁的月亮,看作是自己精神的家园。然而真要弃绝人世,飘然仙去,却又有些犹豫,“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遐想愈来愈飘渺,而终不忍弃绝人世;“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片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和月色描写,写月光移动和月下不眠之人。“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转入抒发怀人之情。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宕开一笔,表现了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放达宽慰之语。
全词乐观旷达的情怀和深邃的哲理趣味,在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和美妙的意境中,自然呈现出来。
1、这首词中表达出深沉哲理的句子是 。
2、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阙写词人把酒问月, 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 下阙写词人望月怀人, 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 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3、你还知道哪些和“月亮”“月光”有关的古诗词?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中通常蕴含的意义?
4、下面一首诗赏析有误的是( )
A .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作者于中秋赏月,作者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中写下此词,抒发了人生感慨和怀念亲人的深情。
B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三句写月光的转移,照着那些彻夜不眠的人,映衬出人间离别之苦,同时寄寓了怀念子由的手足深情。
C .“此事古难全”一句中的“此事”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句表示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D .全词想象新奇,境界开阔,融幻想与现实于一体,既有飘逸邈远的意境,又有耐人寻味的理趣,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5、诗人用月不能总圆,人不能总欢的这里来宽慰自己,表现他政治上虽受到打击但是也不能消沉颓废的句子:
6、诗人希望彼此能情谊深长,在相隔很远的地方仍能共享美好月色的幸福(祝愿人们生活幸福)的诗句:
7、苏轼的《水调歌头》:词中直接写明月的诗句是:
《记承天寺夜游》中间接描写月光的句子:
8、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
此句是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
9、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10、“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
答案:
1、有??古难全
2、
3、李白的《静夜思》。古代诗人常借“月亮”“月光”表达思念之情。
4、C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整 理:单培虎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评析:
竹径幽静,花木掩映,天光、山色、澄波,不仅使鸟儿欢悦,而且令人杂念顿消。中间四句不仅写出环境的极静极美,而且体现出诗人内心的旨趣,富有言外之意。
练习:
1、既写出自然之景,又写出心灵之境的诗句(或既是写景的过程又是悟性的过程的诗句):
3、拓展:吴均《与朱元思书》陶冶心灵意境相同的诗句:
4、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的句子:
答案:
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整 理:单培虎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评析:
这是一篇以景传情的怀念友人的诗。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练习:
1、“左迁”一词的意思是 。
2、“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既点明了作诗时间,又采用 手法,抒发了 。
3、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僻远之地。
B. 朋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古夜郎国,以见其边远。
C. 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
D. 这是一种艺术想象,最能体现诗人内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挚。
4、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5、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6、首句中两种景物的描写,既点明了节令是 ,又含有 。
7、三、四两句抒情,运用 ,表达了 。
8、与《淮上与友人别》比较阅读: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予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两首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 ,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郑谷诗则 ,抒发了友人之间的离别之苦。
(2)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 。
(3)下面是对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B.两首涛都极力通过描绘景物,渲染离别的气氛。
C.李白诗情感表现热烈奔放,而郑谷诗情感表现则含蓄委婉。
D.两首诗都着力强调分离的“距离之远”,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隋感。
9、表现对远方朋友的慰问,表现挂念友人命运之情无时不在,并有此心明月可以作证的诗句:
10、本诗表达悲凉气氛的句子:
11、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答案:
1、贬官
2、寓情于景 离别的忧伤
3、C
4、悲苦哀怨
5、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6、暮春 飘零之感,羁旅之苦
7、丰富想象将月人格化 对朋友同情.关心.担忧的感情。
8、(1)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2)杨花落尽子规啼
(3)B
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0、杨花落尽子规啼
1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整 理:单培虎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评析:
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的境界,富有哲理,给人启迪。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历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说说现在有什么含义?
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 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 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 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3、诗人游山西村有哪些亲切感受?
4、这首诗的尾联意蕴丰富,余味无穷。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5、诗的颔联写景中蕴含哲理,是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的名句,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6、写农家朴实好客的句子:
7、不仅反映诗人对前途所抱希望,也说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性诗句:
8、既写景又含议论哲理的诗句:
9、描绘南宋农村风俗画的句子:
10、陆游的《游山西村》: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或:表现感到困惑时,突然见到希望)可引用本诗中的诗句是:
答案:
1、常喻败中获胜、绝处逢生的喜悦。
2、C
3、景色优美,民俗古朴,主人盛情。
4、山西村有巨大的吸引力,游山西村后诗人意犹未尽,惟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扣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
5、当人生陷入某种困境时,如能锲而不舍,继续前进,往往会豁然开朗,发现一片新天地。
6、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9、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1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是这首诗的诗眼,富有哲理。
本文档对您参考价值不大? 百万文档,终有你所需!
清華園 ://.qhyedu. 知识改变命运 教育成就未来
文档搜索引擎:://.worddang./search/
如您认为此文档对您有较大帮助,期待您能在微薄、博客、网站和论坛等网页宣传本站链接。
链接网址:://.worddang. 链接名称:中文word 文档库
清華園 ://.qhyedu. 知识改变命运 教育成就未来
作文十:《初中古诗词鉴赏歌诀》2500字
古诗词鉴赏歌诀
古诗鉴赏不畏难,考纲要求烂心间。 表达技巧和形象,思想内容加语言。 素质修养固根本,神游于古想联翩。 诵读咏叹兴会至,语言突破发先端。 平仄对仗适格律,押韵也使语序缠。 语言风格有特质,术语种类要记全。 质朴清新别绮丽, 简练隽永意味先。 诗中意象无限广,主客相融滋味长。 离愁别绪托折柳,望月怀远尽思乡。 竹菊梅兰君子范,春草无涯友情芳。 燕飞世迁夫妻苦,杜鹃啼血寄凄凉。 蝉鸣高洁虫悲误,鱼传尺素鸿雁忙。 凡此种种难尽举,骚人寓意话衷肠。 分门别类条理化,意境初解识诗章。 抒情方式要记清,直抒胸臆显爱憎。 更兼触景生情意,融情入景风雨惊。 托物言志诗魂寄,尽吐块垒见真情。 侧陪正面静衬动,乐景哀情反相成。 烘云托月手法老,虚实结合更鲜明。 双关互文兼对仗,铺陈排比并比兴。 跨过表达技巧隘,评价顺水有乘风。 思想内容怎评价?胸存类型不驳杂。 写景寄旨表不群,咏物抒怀写高雅。 羁旅行役寻常见,思亲怀乡拟不差。
故道长亭别情重,多言不忍少旷达。 怀才不遇思明主,舒啸山水访道家。 咏史写人堪自比,借古讽今漫叹嗟。 边塞风火燃诗意,或欲建功或挞伐。 对号入座须谨慎,莫让定式缚自家。 古诗浩淼如烟海,读品思评四步法。 如今识尽个中味, 居高临下六分抓。 一看题目明含义,二看作者悟情志。
三看背景知来历,四看意象析主旨。 五看典故解用意,分析风格与手法。 时代流派要牢记,诗经表现是现实。 楚辞浪漫多比喻,汉代乐府很灵活。 北魏风骨颇大气,两晋山水寄情意。 陶潜首推属第一,南朝爱情缠绵意。 北朝边塞铿锵诗,唐代鼎盛两高峰。 李诗浪漫杜现实,白诗兼备李杜风。 无题含蓄刘禹锡,初唐清新有四杰。 晚唐哀婉数李煜,词生唐代兴于宋。 豪放婉约两分枝,苏词辛词多豪放。 高歌“大江东去”,低吟“廉颇老矣”。婉约首推李清照,国恨家愁蕴笔底。 元代诗型有变异,曲中可寻诗痕迹。 明清诗作讽现实,锋芒毕露抒胸臆。 古诗源远一脉承,多吟多背多深思。
古诗词寓意顺口溜
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1、“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2004年北京卷考察的是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出了红梅不畏严寒,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品格。 2、借“月”托“雁”寄乡思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2004年湖北高考语文卷所出的诗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3、“杜鹃”“鹧鸪”啼凄凄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2004年全国卷Ⅱ诗词鉴赏题考察的是晏几道的《鹧鸪天》: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题目问道: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此问的解答就应从杜鹃的叫声入手,词中也提到了“声声只道不如归”,表达的是作者漂泊之外的思归之情。
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4、“梧桐”叶落透悲意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2004年福建卷的诗词鉴赏题为朱淑真的《秋夜》,其中就写到了“梧桐”这一意象: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中,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5、别时“长亭”“柳”依依
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诗经》中的《采薇》便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此外,“柳”与“留”也谐音。长亭为古人送别之场所,因此也是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以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6、落“花”流“水”传愁绪
“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愁绪,因此,在古诗词中常用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又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7、“乌鸦”“燕子”系兴衰
乌鸦这种鸟经常在坟头等地出现,常被视为不祥之兆,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出现“乌鸦”这一意象的高考题目不少,如:2006年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2006年江苏卷《鹧鸪天》“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2007年浙江卷出了一道对比鉴赏题,分别是刘禹锡的《乌衣巷》、吴激的《人月圆》和元曲《山坡羊.燕子》,三篇作品均通过“燕子”这一意象,表达了深沉的兴亡之感。 8、“草木”仍在人事移
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古诗词常用“草木”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叹。如《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2007年湖北卷诗词鉴赏题《过华清宫》也用到了树木的意象:“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