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美丽的西双版纳》2200字
缘起一本连环画,名叫小孔雀找妈妈.讲的是:一只小孔雀,迷了路,跑到傣家人的村寨,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它终于找到了孔雀妈妈的故事.这本小人儿书让我记住了一个名字:西双版纳!来到美丽的彩云之南,最令我神往的就是一直萦绕于心的夙愿---到西双版纳去。于是从昆明乘飞机,40分钟抵达。下飞机后,在机场就受到了穿傣裙女孩儿的热烈欢迎。办妥入住手续已近深夜,西双版纳这个令我向往了多年的地方,曾一度被我视为遥不可及的旅行目标,一朝达成居然毫不费力。我知道,这是上苍的眷顾与厚爱,这一路上的美景与惬意足以让我诚心诚意地感激各方神圣。尽管当地人再三叮嘱不要独自外出,我仍然无法管住澎湃的心,趁夜色在酒店周围悄悄走了一圈,街上种植的是有宽大叶子的热带植物。呼吸着透过棕榈树飘来的微风,懒懒的潮潮的,心全然被融化。一个无法入眠的夜。在花香里,意识逐渐浑沌,彷佛回到从前。那是遥远的夏天,知了声嘶力竭地鸣叫。一个寂寞的小孩儿坐在院子里的榕树下,捧着一本小人儿书,如痴如醉的勾画着描摹着那个远在天边的故事。书里美丽的孔雀、挑着水的瘦瘦腰身的傣族姑娘,她们穿着短衣长裙排成一队,走在夕阳下竹楼前&&车行在西双版纳的公路上,热带雨林潮湿的空气扑面而来。走访到了一处村落,为了保持这里的原生态环境,在国家的扶持下被开放为观光景点,以展示其独特的民族建筑与风情。村落整体都是竹木结构,这里主要生活着傣族人家,另外还有一些其他不具备独立成为民族的人(小于民族的聚居群落的称呼),他们游离于56个民族之外,但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子。西双版纳就有这样的景观:乌黑色的茅屋,三五簇,聚在山脚下,里面居住着没有文字只用简单语言进行沟通的人们。由于没有文字和人员较少,所以不具备成为民族的条件,因而他们不被称作族。他们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不外界通婚也没有其它交流。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们目前的生活已由原始社会一下子迈入社会主义社会,但他们依然保持着特立独行的生活习惯。在村落里,这样的人的生活,令我们叹为观止!他们茹毛饮血,乖张怪异。年轻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强悍,进行自残式展示。见到我们惊恐的表情,他们就快乐地笑起来。还有的伸出胳膊,示意你可以摸他健壮的肌肉,千万别拒绝,那是他的好意。然后对他竖起拇指,他就会得意洋洋仿佛得到了奖赏,真是可爱纯朴的青年。小村落里还散落着一些艺人,他们用手工的方式造纸、酿酒、做葫芦丝等。想自己动手弄弄,人家也不烦,还耐心地指点。他们并不为了让我们买什么,人家有政府扶持,只要看看他就高兴。做成的葫芦丝当即吹上一曲,美妙动听,大家鼓掌喝彩。由于我闹得最欢,所以曲罢,手艺人递过来让我试吹。对着尚存着傣家人亲切余温的葫芦丝,我有点犯难!面对老人家的盛情,我豁出去了,都是是民族大家庭的兄弟嘛!我用手握着葫芦丝的嘴儿假意询问要领,然后鼓起腮帮子开吹。音符七扭八歪拐出来,驴叫一般。手艺人哈哈笑,叫来家里年幼的小孩,递过一把葫芦丝,孩子立马吹得是朗朗上口,再次博得众人的掌声。来到一处竹楼,见这家门里闪过漂亮的身影、因为我们上午到访,恰逢年轻人外出劳动的时间,所以一路只见到老人和孩子。穿着傣裙的姑娘是我喜欢的!正探头探脑寻着那美丽的身影,门里走出一老妇,热情的邀请我们一行人上去做客。男男女女十几大位,赤脚上了人家竹搂,铺着地板革的地面很干净。老妇人十分热心,我们问这问那,她一一作答。还带我们参观了厅堂卧室,终于,一个婀娜的身影翩然而至。姑娘端上了几盘水果,漂亮的衣裙带走所有人的目光。来的路上也曾远见傣家女子窈窈窕窕,但近看的感觉真是好。她们挽着整齐的发髻,发髻一侧带着一大朵鲜花,神态悠然。只有水傣的女子才戴花,另外还有花腰傣、汉傣,区别在于衣服的样式。我最喜欢水傣的筒裙,它完美地描绘了傣家女孩的身材。说也奇怪,还就没看见一个胖子或五短身形的的。这里男子女子身材都是那么标致!见惯了北方大汉,相形之下这里的男子略显单薄。最看不够的是傣家的女子,出水芙蓉般地美。那种宠辱不惊的恬淡,深入人心!陶醉着,继续向前。出村不久,来到一片广袤的橡胶林,带队的当地人轻描淡写地为我们揭开了那段历史。当年曾有八万名来自北京、昆明、上海,重庆、成都等城市的知青。在这片热带
雨林里,他们挥洒着青春,消磨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在这里知青们放下书本,拿起锄头。建农场、种橡胶、办学校,一个与世无争的西双版纳从此被八万名知青搅得沸沸扬扬。别说是背井离乡的知青,就是我这女流,都对傣家的女子心驰神往,何况他们那寂寞冲动的青春呢!于是,在知青于傣家人之间,在知青与知青之间,一幕一幕上演着悲欢离合的人生大戏,而悲与离唱着绝对的主角。时至1978年,知青全部返程。无论北京靠父母昆明靠大夫四川靠丈夫上海靠政府,总之,八万知青毅然决然离开了西双版纳。西南边陲的这颗明珠上,不知滴落了多少傣家女孩的眼泪。西双版纳再无法恢复往昔的宁静。很多知青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骨肉,于是有了电视剧中,西双版纳遗留的知青子女到上海寻亲的故事原型。还有许多知青,来不及返程就长眠于橡胶林。驱车前往缅甸的路上,我们穿越橡胶林时看到了林中散落的坟冢。当地的领队轻声哼唱起:美丽的西双版纳,留不住我的爸爸。上海那么大,哪里是我的家&&那是一段怎样的岁月啊,青春与生死相伴,青春与诀别相伴,青春与身
不由己相伴!而为这段迷茫青春买单的是一只只小孔雀,彷徨中到处寻找着属于他们的家&&
作文二:《美丽的西双版纳》1800字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语文 第二次作业
【设计思想】
⒈课前布置预习要求:
① 收集云南西双版纳景观的有关材料
②根据收集到的内容写一则简单的导游词,向同学介绍西双版纳的有关景观。
⒉通过学生和教师的评价,引出导游词的基本要求。
⒊在学生对导游词有所了解的基础上,选择文中的画面,用导游词的形式把它介绍给同学。 ⒋以同学们都熟悉的南山竹海为对象,选择一处景点,用导游词的形式介绍,以加强对导游词的 训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阅读课文,感知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积累本文中的生字新词。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感受美、品味美、表现美的能力。
2、体会富有情感色彩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本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死观。
3、引导学生热爱水资源,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播放乐曲————傣族民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创设情境导入
2、师深情导入:优美的旋律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似乎将我们带入了那苍茫的热带雨林(东边日出神秘的宗教氛围,鲜见的少数民族情调更是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走进西双版纳。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畅游一番。
3、过渡: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我想了解同学们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 检查生字积累情况(提问俩三位同学,后教师出示小黑板,点评疑难生字词,最后齐读一遍) 南又被称为彩云之南,想必同学们已经从歌曲中领略到了。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李舵的《美丽的西
三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一) 整体感知————感受美
吗?
2、请快速浏览课文,神游西双版纳,以“西双版纳美,美在……”来说说你对西双版纳的认识。 1、当你第一遍读完课文,西双版纳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西双版纳给你
3、过渡:我很欣喜地发现:同学们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西双版纳有这么多迷人的风景,我想不小组交流,请用你喜欢的语调来朗读,并试着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二)深入课文————品味美
1、挑选你喜欢的画面,试着用你喜欢的语调来朗读。
2、试着谈谈你喜欢的理由。(教师巡回指导,提醒抓住关键词,并在文中圈点批注)
3、分析品味中引导学生与作者同游同赏,并适时出示相关图片。
4、总结过渡: 问题的角度不同,喜好不同,心里的感受也会不同。课文向我们展示辣了这么多优美的画面,你最喜
我们已领略西双版纳“高高望天树”、“悠悠野象谷”的优美自然景观,也领略了“竹楼映蓝天”、“妩媚颗璀璨的明珠,那么,你们对这颗明珠还有多少了解呢?请告诉我,好吗?
(三)拓展————表现美
1、展示收集到的资料
纳,你会推荐哪个景点?打算怎样介绍?试试看。
四 结束课文
么?
五 作业
板书设计:
神 心 高高望天树
自然 奇 驰 竹楼映蓝天
“美“————秀 神 悠悠野象谷
人文 丽 往 妩媚傣寨水
笑对生与死
教学反思: 与死”的人文景观美,而实际上,西双版纳的美又何止这些呢?她的神奇、美丽、富饶,使她在世人2、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我们已充分领略,现在由你来当导游,带上你的家人或朋友也来美丽、神奇的西双版纳令人流连忘返,让我们再次走进乐曲,闭目神游,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西双版纳大家或多或少也到一些风景名胜走走看看过,回去翻翻旧相片,选择你喜欢的风景,写成导游词,下节
用多媒体画面增加了学生对西双版纳的感性认识,尤其是大象表演的录像,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事先设置好的画面也限制了学生的解说,如何物为我所用而不是我为物制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以导游的形式讲述文中所记景观,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具体授课中讲到“笑对生与死”时,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作了发挥,对傣族人乐观的人生态度从另一角度作了诠释,我也给予了肯定,肯定了她知识面丰富和她的创造精神。对学生思想的火花教师要不吝啬自己的赞赏的语言。
体会语言美时采用老师先示范讲,然后学生按例分组讨论交流。在学中逐步掌握分析语言的一般方法,让学生觉得语文的学习也是有章可循的,而不是无可抓处。学生觉得语文难学的难点也在这。
体会语言所蕴含的感情也从最容易的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和形容词入手,然后让学生朗读体会。
写作训练也选择仿写,作文差的同学往往觉得无从下笔,不妨从仿写入手。当然对于写作好的同学就不必拘于形式,可任由发挥。
总之,通过本课试图消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神秘感,消除畏难情绪,让他们知道语文是生动的,是可触可摸可感的。
作文三:《美丽的西双版纳》1200字
美丽的西双版纳
在云南境内有一颗耀眼的“绿色宝石”,它就是我国最大的热带植物宝库——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古木参天,藤萝蔽日,进入林中就像到了奇花异树的海洋。这里的望天树高达七、八十米,( )拾起头( )能看到它的树冠,是名副其实的“森林巨人”;这里的古椿树粗壮高大,就是几个人拉起手来也围不拢。这里有重量惊人的黑黄檀;有钢铁一样硬的铁力木;有能够分泌毒液的箭毒木,也有能够供应淀粉的西米树。
常言说“独木不成林”,可在西双版纳,一棵树往往就是一片森林,有的竟是一座空中花园。一棵千年的大椿树,光它的气根就有二三十根。那些气根悬生在大树枝干上,直插泥土,简直就像是一根根粗壮的支柱,很难分得清哪里是主干,哪里是气根。远远望去,一棵树就是一片森林。另外,在那些高大的乔木或油棕上,往往有几十种乃至上百种依附植物。每逢春天,许多依附植物能够开出(新鲜 鲜美 鲜艳)的花朵,红的、黄的、自的、紫的??争奇斗妍,一棵树就是一座空中花园。
西双版纳的植物不但姿态万千,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油棕被称为“世界油王”,可西双版纳的油瓜的含油量比油棕还要高出许多。这里的扁担藤简直就是一座座“天然饮料厂”。当你口干舌燥的时候,只要用刀砍断一根扁担藤,清甜可口的汁水就会像喷泉一样流出来。这里的黑心树是难得的“木材仓库”。这种树不怕砍,不怕伐,( )留下一段树桩,很快( )会萌生出许许多多的嫩芽,两三年的功夫,这些嫩芽就能长成10来米高、比碗口还粗的大树。这种树的寿命特别长, 一般的可以活200到400年。一家人种上几棵黑心树,烧柴的问题就解决了。
种类繁多,郁郁葱葱的植物,不仅(美丽 美化 赞美)了这里的山川,也给这片绿野中的珍稀动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的场所。千百年来,生活在西双版纳的人们十分爱惜这块“绿色宝石”,使它永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1、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方括号里选一个最恰当的词。
2、联系上下文,将下列关联词分别填入第二、第四自然段的圆括号内。 a.只要??就?? b.只有??才??
3、“悬”在字典中的解释有: a.公开揭示 b.无着落,没结
果 c.挂 d.挂念 e.距离远。
“那些气根悬生在大树枝干上”这句话中“悬”的意思应选 _____。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乃至( ) 爱惜( )
5、从文中找出一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抄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第四自然段,然后回答问题。
(1)西双版纳的植物中含油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_。
(2)作者把“扁担藤”比作_________ ,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黑心树的特点,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
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人们称它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7、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四:《美丽的西双版纳》2400字
课题:美丽的西双版纳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知识目标:
1、 通过阅读课文, 感受西双版纳版的自然美与人文美。
2、 了解小标题的作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感受美、表达美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本文, 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美丽风光, 培养学 生热爱祖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写了什么)
1、 导入: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课题,大家试着分析一下这 是一个什么类型的短语?(板书:美丽的西双版纳) 生:偏正短语
师:很好, “西双版纳”是中心语, “美丽的”是修饰语, 修饰西双版纳, 那么西双版纳究竟美在哪里呢?接下来就 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西双版纳。
2、 请同学朗读课文,顺便看看同学们对一些生字词的掌 握情况。
3、 师:读完课文后,我们会发现文章描绘了很多优美的
画面, 如果用小标题来回答的话 ,有哪些画面呢?
4、 生:高高望天树、竹楼映蓝天、悠悠野象谷、妩媚傣 寨水、笑对生与死。
5、 请同学仔细读读作者描写的每个画面,如果把这些优 美的风景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该怎么分呢?请同学 们仔细思考(板书:自然景观、人文景观)
6、 生一:自然景观(高高望天树、悠悠野象谷)
人文景观 (竹楼映蓝天、 妩媚傣寨水、 笑对生与死) 师:好,请问这些景观的特点是什么?先看自然,再看人 文。板书(望天树 高高, 野象谷 悠悠,竹楼 映蓝天, 傣寨水 妩媚,生与死 笑对)
二、 精细研读:
1、品味、鉴赏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怎么写的) 西双版纳的景美、人美,那么请问作者是怎样用语言 表达出来的呢?请同学们画出你觉得写的美、写得好的 地方,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想一想写的好在哪里?可 以前后桌讨论一下,过会找同学来给我们分享一下? 师:好,我们先看高高望天树这一部分,在这一部分你 觉得的哪里写得好,为什么?
生一:“回去后,还吃了一顿傣家风味的饭菜:芭蕉花、 烤肉、炒蕨菜” 。因为写出了美食。
师:好,我们看出了西双版纳独具特色的美食。其他同
学的意见呢(副板书:美食)
生二:“望天树直插蓝天” ,这句话写的特别好,生动形 象的写出了树高。
师:这个“插”字,除了写出了树高,是不是还写出了 一种力量感。
师:接下来看悠悠野象谷这一部分, 哪些的好?为什么? 生一:“热带雨林的树就像热带的人一样瘦瘦的,雨林藤 萝缠绕,著名的植物绞杀就出在这样的地方,一种无声 无息的残酷。 ”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树的形 态。
生二:“大概是因为手中那块甜如蜜汁的热带菠萝的吸 引,表演一结束,一头大象直接冲我就过来了。狼狈撤 退之际,将手中的菠萝做了贿赂。眼看那大家伙得意洋 洋地将菠萝卷入口中还不忘用鼻子将竹签拔出来扔掉, 真叫人有点哭笑不得。我顺手给它一块钱,它点头一叫 表示感谢,然后踱到水果摊前去买香蕉。 ”这段文字把大 象写的非常有趣。
师:突出了大象聪明、人性化,特别可爱。大家见过这 样的大象吗?前面所写野象和我们所接触大象形成对 比。 (副板书:可爱的动物)
师:经过我们的分析,高高望天树和悠悠野象谷这两部
分写出了西双版纳景色怎样的特点?第一段有一个词。 (板书:神奇秀丽 景美)
师:接下来看一下竹楼映蓝天这一部分。
生一:“他们的村寨大多坐落在平坝、江边、湖畔,一座 座竹楼掩映在翠竹丛林中。这种以竹木为材料建造的房 子,分为上下两层,楼上既隔潮又通风,还可避免毒蛇、 蚊虫的侵袭,适宜人居住;楼下可以用来饲养牲畜,存 放常用的农具和杂物。 ”像说明文一样把竹楼的地理位置 交代的简单明了,使人一目了然。
师:看一下描写老爷爷这个画面,大家想象一下这样的 画面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联系上下文,是不是把我们 和他的距离拉近了,非常亲切。慈祥。把他比作塑像, 是不是体现了作者对老爷爷的崇敬。
师:接下来看妩媚傣寨水这一部分。
生:“将竹席铺在割完的地里,田地就成了打谷场。男人 先用自制的农具把割下来的谷子粗粗打一遍,身着色彩 鲜艳的筒裙的女人们,手中挥舞着木棰再细细地打谷子。 青山绿水映衬下,那就是一幅精心创作的风情画。 ”非常 有画面感。
师:对,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周围青山绿水,
姑娘们穿着色彩鲜艳的衣服,四周很安静,只听到打谷 子的声音,是不是一幅非常美丽的画面。
师:“每当傍晚时分,酷爱清洁的女人们就会来到河里洗 澡,平日里穿的五颜六色的筒裙,这时变成了一个个色 彩斑斓的 “ 浴罩 ” 浮在水面上, 她们有时还在水中戏嬉, 在 夕阳的映衬下,更显出几分妩媚。 ”是不是非常美丽的画 面。 (副板书:美丽的画面)
师:竹楼映蓝天、妩媚傣寨水、突出了西双版纳民风的 纯朴。
师:再来看最后一部分笑对生与死。
生:“透过傣家少女优美的舞姿,借着晃动的灯光,我看 见在竹楼的一角摆放着几个新做的棺材,这些是寨子里 的人为防不测而准备的。眼前跳动的身影,焕发出生的 力量和活力,人们尽情地享受着生之快乐,全然忘却了 死亡的阴影 —— 或许,生死只在一念之间,正是因为有 死的恐惧, 生的欢乐才如此真实, 生的片段才如此灿烂! ” 这段话可以体现出傣家人非常乐观
师:非常好,平常我们都非常忌讳死亡,但傣族人却看 的非常开,体现了他们民风非常乐观。综合我们以上的 分析, 可以知道西双版纳的民风是非常纯朴、 乐观的。 (板 书:纯朴、乐观 人美)
2. 掌握小标题作用
作者向我们展示了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淳朴乐观的民 族风情,西双版纳景物非常多,但作者只写了小标题里 这些景物,所以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标题的作 用?
生:意见不一
师:总结小标题作用(1、概括性,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2句式整齐,结构匀称 3、吸引读者 4过渡)
三、理解文章主旨。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回答多样
师:引导学生感受祖国的美丽风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风光 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四、 结束课文:
课文用小标题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西双版纳的美丽风 光,令我们心驰神往,同学们也一定去过一些非常美丽 地方,写个片段,互相分享一下。
五、 板书设计:
美丽的西双版纳
作文五:《《美丽的西双版纳》》3100字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江山多娇)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1. 课前布置预习要求:
① 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
② 利用各种资源, 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收集云南西双 版纳景观的有关材料
③加强朗读训练,通过范读、齐读、自由朗读,积累词句,理解文章内 容。
2.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美丽的西双版纳风光,在学生对西双版纳有 所了解的基础上, 选择文中的画面, 用导游词的形式把它介绍给同学。
3.引领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合作,赏析散文优美的语言。
4.以同学们都熟悉的家乡景物为对象,选择一处,学习本文的写法, 向同学介绍,加强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写作训练。
教学目标:
⒈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体会作者表达的热爱祖国美丽 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⒉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小标题,对照手法的运用,富有感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⒈体会文章中有感情的语言的作用。
⒉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介绍西双版纳的有关景点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自主学习、展示交流、课堂评价为主要方式,配以幻 灯片和背景音乐。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前先学(完成预习题)
《美丽的西双版纳》预习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狼狈 . () 贿赂 . () 傣 . 家() 帐篷 . () 镶嵌 . () 焚 . 香() 踱 . 到() 斑斓 . () 平坝 . () 祈 . 求() 2. 对句子中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提起神奇秀丽的西双版纳,谁能不为之心驰神往。(驰:跑得很快, 奔驰)
B. 导游轻描淡写地告诉我们,遇到野象没什么。(描:描绘)
C. 傣家人对关系他们生存的水的爱护可见一斑 (斑:原指豹身上的花纹, 喻指事物的一小部分)
D. 眼看那大家伙得意洋洋地将菠萝卷入口中还不忘用鼻子将竹签拔出 来扔掉,真叫人有点哭笑不得。(洋洋:得意的样子)
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感知文本的基础上,带着兴趣收集云南西双版 纳景观的有关材料。(可查阅材料或上网)
4. 向家人或朋友介绍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质朴淳厚的民俗风 情。
二、示标导入:
1导入:幻灯片展示:西双版纳的一幅画面, 并配以葫芦丝乐曲作 背景音乐。
导语:让我们随着这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音乐,一起走进这美丽而 神秘的地方,来亲身感受一下西双版纳独特的韵味。
2. 交流预习情况:
交流、展示搜集到的有关西双版纳的资料、图片。
(过渡) 我们来看著名作家李舵是如何把我们带入 《美丽的西双版纳》 3.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引子,学生齐读。
由归纳本部分内容及作用自然引入学习目标。
4.幻灯片展示本课学习目标
三、课堂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组际交流互动(幻灯片展示)
请选择文中你认为最美的一幅画面,你自己做导游,带领大家去看 一看作者笔下那美丽的景观吧。同学们也来评评哪位导游导得好。
提出语言要求:
① 口语化;②注意和身姿语言相结合;③语言生动形象;④串联词 要自然有序。
(每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二幅讨论、交流,编写导游词。学生上台 讲解时,幻灯片展示相应的画面,并配上背景音乐,以提供更多的 信息,培养学生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3、学生展示 学生点评。
4、.引导学生小结课文,组内交流:用小标题组织文章的好处。幻 灯片展示文章结构,加深学生印象。
① 文章共写了哪五幅画面?
明确,齐读小标题。小标题的作用:句式整齐,结构匀称,提示内 容,醒目得体。
② 这五幅画面可以分为怎样的两大类?
明确: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质朴意深的风俗民情。
5、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过渡:文章表现了西双版纳的景美、人美,这些都通过作者优美的 语言来体现。
① 学生自主学习,任选文中片段进行品味、赏析,进一步领会本文 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再次体会小标题的作用),以及对照手 法的运用、比喻拟人的形象生动。
② 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并能参与一、二个小组的交流。每 组推荐一位同学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幻灯片展示:
竹楼映蓝天:竹楼外形像一只孔雀,又像一顶巨大的帐篷遮掩于蓝 天绿地之间。 (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竹楼的外形,点明了小 标题 , 突出了竹楼“映蓝天”的特征。)
悠悠野象谷:(野象谷:恐怖 对大象表演:有趣 (拟人、 比喻 ) 妩媚傣寨水:(“打谷子”风情画:有动有静,有声有色 ——喜 爱 对 “水中嬉戏” 风情画:五彩斑斓, 生活情趣——赞赏 比喻 ) 笑对生与死:(“生即是死,死即是生”——对比,乐观的人生态 度)
③ 学生独立找出文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全班交流,朗读,师生 共同品味其中蕴涵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 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提示:注意比喻、拟人等修辞,形容词
6、拓展延伸:(可以以优美的散文形式,也可以以故事形式、图 片形式等)
(1)、学生自由展示收集到的西双版纳的其他风物人情
(2)、小林去考导游证,其中一道考题是将《美丽的西双版纳》一文 简缩成一篇 250字左右的解说词,小林很为难,你能帮助他吗?
7、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亲身游览美丽的西双版纳,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 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 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 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 的思想感情。
四、当堂达标:
(一)、文意疏理:
1、文章以一句歌词“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彩云在飘荡”开篇,有 什么作用?
2、文章开头的一段文字是全文的引子,概括了全文的内容,请从该段 中找出一个能概括西双版纳景物特征的短语。 接下来的五个片段则从两 个方面向我们介绍西双版纳,你知道是哪两个方面吗?
(二)、精彩语段品析
1、本文多处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把景物描写得生动形象、赏心悦目, 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深情。你能说说下列各比喻句的作用吗?
(1)竹楼外形像一只孔雀,又像一顶巨大的帐篷遮掩于蓝天绿地之间。
(2)主人家里的老爷爷蹲在竹楼上抽着自制的雪茄烟,一缕阳光正好 照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活像一尊塑像。
(3)青山绿水映衬下,那就是一幅精心创作的风情画。
2、阅读“悠悠野象谷”这一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成功地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美丽的自 然风光和淳朴意深的民俗风情。 你能尽可能多地发现本段中的对比吗?
(2)选文的第二段写大象表演的有趣场面,你知道作者是运用了什么 手法将大象的表演写得如此生动有趣吗?结合文中的词语试作分析。
(三)、读写能力拓展
1、 课文主体部分的前四个片段分别扣住标题中的 “树” 、 “竹” 、 “谷” 、 “水”等景物进行描写。有人认为,第五个小标题应与它们一致起来, 将所描写的主要景物“庙”嵌入标题中。你会写出这个标题吗?
2、请仿照“这次,我终于飞到了西双版纳,在那醉人的暖风中,观热 带雨林,涉澜沧碧水,登傣家竹楼,拍下了一张张珍贵的图片,留下了 一串串彩色的记忆??”,概括你游览一处名胜的经历。
教学反思:
用多媒体画面增加了学生对西双版纳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 兴趣,但事先设置好的画面也限制了学生的解说,如何物为我所用 而不是我为物制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体会语言美时采用老师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 然后学生按例分组 讨论交流。在学中逐步掌握分析语言的一般方法,让学生觉得语文 的学习也是有章可循的,而不是无可抓处。学生觉得语文难学的难 点也在这。
体会语言所蕴含的感情也从最容易的比喻、 拟人修辞手法和形容 词入手,然后让学生朗读体会。
写作训练也选择仿写,作文差的同学往往觉得无从下笔,不妨 从仿写入手。 当然对于写作好的同学就不必拘于形式, 可任由发挥。
总之,通过本课试图消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神秘感,消除畏难 情绪,让他们知道语文是生动的,是可触可摸可感的。
作文六:《美丽的西双版纳》4100字
《美丽的西双版纳》 教
案
姓名:
美丽的西双版纳
李舵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彩云在飘荡。 ”提起神奇秀丽的西双版纳,谁能 不为之心驰神往。到西双版纳去,是我很久以前的一个梦。这次,我终于飞到了 西双版纳,在那醉人的暖风中,观热带雨林,涉澜沧碧水,登傣家竹楼,拍下了 一张张珍贵的图片,留下了一串串彩色的记忆? .
高高望天树
到达西双版纳后的第二天早上,我就坐车去了“望天树’景区。这里有一种 树叫望天树,在世界上也被列为保护树种,望天树直插蓝天,高约 60多米。 热带雨林中, 有很多藤状的植物, 像蛇一样缠在大树上。 雨林里面很是有些 幽深,我想晚上走在这里一定是很吓人的!小溪很清澈,冰凉。在很多快要腐烂 的树木上长了许多的毒蘑菇,很漂亮的小鸟在密林深处歌唱。
后来, 我到了一个橘园, 后面有一条小河。 我非常想拍些完整的热带雨林照 片,河中央是最好的拍摄地点,我就往河里走。河底有很多的石头,我走得东摇 西晃,歪来歪去的,脚下一滑,尽管没有摔倒,拖鞋却从脚上滑落,漂走了。水 流很急,我怕滑倒报废相机,不敢快走。
回去后,还吃了一顿傣家风味的饭菜:芭蕉花、烤肉、炒蕨菜??
竹楼映蓝天
傣族人大都生活在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 他们的村寨大多坐落在平坝、 江边、 湖畔, 一座座竹楼掩映在翠竹丛林中。 这种以竹木为材料建造的房子, 分为上下 两层,楼上既隔潮又通风,还可避免毒蛇、蚊虫的侵袭,适宜人居住;楼下可以 用来饲养牲畜, 存放常用的农具和杂物。 竹楼外形像一只孔雀, 又像一顶巨大的 帐篷遮掩于蓝天绿地之间。
当我来到傣家做客时, 热情好客的傣族人又是杀鸡, 又是宰鱼, 把家里最好 的东西拿出来招待我。女人们忙着做饭,男主人一边吸烟,一边陪着我聊天。不 一会儿, 一桌香喷喷的傣家饭就摆在竹蔑桌上。 傣味的品种很多, 有用芭蕉叶包 裹起来蒸的猪肉, 有用竹板夹住或用香茅草包好扎紧放在火上烤的竹鼠, 还有烤 鱼、烤竹笋、剁生菜等等,有些东西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让我这个久住城市的人 不仅大饱口福,还长了见识。主人家里的老爷爷蹲在竹楼上抽着自制的雪茄烟, 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活像一尊塑像。
悠悠野象谷
西双版纳还有一个吸引人的地方, 就是热带雨林中的野象谷。 热带雨林的树 就像热带的人一样瘦瘦的,雨林藤萝缠绕,著名的植物绞杀就出在这样的地方, 一种无声无息的残酷。 野象谷的野象难得一见, 谷中有树上旅馆, 很传奇的样子, 有时间的话可以住在树上等野象,当一回森林泰山。导游轻描淡写地告诉我们, 遇到野象没什么, 最多回头跑上 50米, 大象就不会再追了。 一句淡淡的话让我们 心都提了起来,而野象终是没有见到。
没看到野象, 也不妨看一场免费的大象表演, 那真的是很有趣的场面。 大概 是因为手中那块甜如蜜汁的热带菠萝的吸引, 表演一结束, 一头大象直接冲我就 过来了。 狼狈撤退之际, 将手中的菠萝做了贿赂。 眼看那大家伙得意洋洋地将菠 萝卷入口中还不忘用鼻子将竹签拔出来扔掉, 真叫人有点哭笑不得。 我顺手给它 一块钱,它点头一叫表示感谢,然后踱到水果摊前去买香蕉。
最喜欢看大象们排成一行走, 后面一个用鼻子牵着前面一个的尾巴。 那么大
的动物做出那么乖的动作,实在让人无法不笑。
妩媚傣寨水
五月份, 正是收获谷子的季节。 傣寨里的人家不管谁家有事, 亲戚朋友都要 来帮忙。 勐腊乡曼那村的爱拉, 平日在电站当工人。 这天上午村里的几个朋友帮 着他把谷子收回来了, 中午由他请客, 买来烟酒和肉, 从自己家的地里摘来新鲜 的蔬菜,鱼也是从自家鱼塘里打的,所以,这么丰盛的一顿饭也没花多少钱。下 午, 他们再一起去帮助他们的朋友波温岁打谷子。 将竹席铺在割完的地里, 田地 就成了打谷场。 男人先用自制的农具把割下来的谷子粗粗打一遍, 身着色彩鲜艳 的筒裙的女人们, 手中挥舞着木棰再细细地打谷子。 青山绿水映衬下, 那就是一 幅精心创作的风情画。
傣族人对水天生就有一种崇敬感, 村寨一般都建在水边, 傣族人最隆重的节 日是泼水节, 他们在村里的饮水井上修建起一座神塔, 在装饰得五颜六色的塔身 上,镶嵌着许多小镜子,以求得到神灵的保护。塔身将水井盖住,避免灰尘、杂 物落入井里。 傣家人就连小孩子们都自幼受到大人的影响, 从不到井边玩耍, 傣 家人对关系他们生存的水的爱护可见一斑。
村边的小河边成了傣家人的乐园, 孩子们整日里泡在河里玩耍, 连村中寺庙 里的小和尚也不例外, 人们在河边涮洗着新摘下来的青菜和衣服。 每当傍晚时分, 酷爱清洁的女人们就会来到河里洗澡, 平日里穿的五颜六色的筒裙, 这时变成了 一个个色彩斑斓的“浴罩”浮在水面上,她们有时还在水中戏嬉,在夕阳的映衬 下,更显出几分妩媚。
笑对生与死
坐上竹排在小河上漂流,看着河边一簇簇翠竹、绿树,和眼前的这一切,就 仿佛漫游在一幅民族风情的画卷里。
在西双版纳的傣族村寨里都会有座或大或小的寺庙, 他们崇尚的小乘佛教由 缅甸传入已有 1000多年的历史了。他们认为:“人若生前不积善修行,死后就要 在地狱里受尽苦难。 ”所以深受这种思想影响的傣族人,对人十分友善。西双版 纳傣族的男子都要在少年时当一次和尚。 寨子里的男孩子到了七八岁时就要进寺 庙学习傣文、教规、诵经,经过几年的修行,他们就成为除苦积善、受过教化的 人了。成年后,他们可以还俗成家,有的则继续留在庙里深造。寨子里的每家轮 流为和尚们送饭, 遇到寺庙里举行活动时, 每家都要来帮忙, 其费用也由各家来 分担。
傣族人最隆重的佛教节日是“关门节”和“开门节” ,这时人们每隔 7天就要 祭佛一次, 寨子里的人们先将寺庙修整一番。 祭佛当天, 天刚刚亮人们就赶到庙 里,男女老少点烛焚香,拜佛诵经,祈求佛祖保佑。诵经的大和尚把象征吉祥的 水洒在善男信女的身上,使每个人从心底得到极大的满足。
晚上, 能歌善舞的傣家少女, 就聚集在寨子里的公用竹楼上尽情地欢舞。 透 过傣家少女优美的舞姿, 借着晃动的灯光, 我看见在竹楼的一角摆放着几个新做 的棺材, 这些是寨子里的人为防不测而准备的。 眼前跳动的身影, 焕发出生的力 量和活力, 人们尽情地享受着生之快乐, 全然忘却了死亡的阴影——或许, 生死 只在一念之间, 正是因为有死的恐惧, 生的欢乐才如此真实, 生的片段才如此灿 烂!
教学简案
[教学对象 ]:八年级
[学科名称 ]:语文
[教学课题 ]:美丽的西双版纳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方法 ]: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目标 ]:
1、学习本文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2、对照手法的运用。
3、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体会作者表达了热爱祖国美丽风 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
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教学难点 ]: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配合。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傣族民歌《月光下的凤尾竹》创设情境,力争依 靠优美的旋律引起学生对西双版纳的的遐想,
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南端,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是泰国、越南的近邻, 土地面积近 2万平方千米,边境线长 966千米。她美丽、富饶、神奇,犹如一颗 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疆。
西双版纳是地球北回归线沙漠带上唯一的一块绿洲, 是中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 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地区,也是当今地球上少有的动植物基因库,被 誉为地球的一大自然奇观。
再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有关西双版纳的风光图片, 如:景真八角亭、 空中走廊、 曼飞龙塔、野象谷、望天树、竹楼、泼水节等。 )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说说你心目中的西双版纳是怎样的?(学生交流)
三、学习课文,掌握内容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
1、文章开头一段写什么?有何作用?
文章开头一段是全文的引子。 概括了全文的内容, 点明了题目, 起着总领全文的 作用。
2、文章五个部分,具体写什么内容?作者是怎样写的?
全文除开头一段文字外,由五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设有小标题。
第一部分:高高望天树
这部分由 4段文字组成。 第 1段简介望天树的价值及其高度。 第 2段描述热带雨 林中的藤状植物。 第 3段, 写作者想拍摄 “ 完整的热带雨林照片 “ 的一段有趣经历。 第 4段,是用简笔交代傣族的饮食文化。
第二部分:竹楼映蓝天
这部分主要写傣族的人文景观。 竹楼是傣族人民所特有的建筑, 它具有历史、 艺 术、科学的价值。这部分由两段文字组成。第 1段写竹楼的地理位置、构造及其 作用。第 2段主要写傣族人的热情好客和傣族的饮食文化。
第三部分:悠悠野象谷。
这一部分由 3段文字组成。第 1段写热带雨林中的野象谷是一个吸引人的地方。 第 2段写大象表演的有趣场面。第 3段写大象的最后一个表演动作。
第四部分:妩媚傣寨水
这一部分着重写傣族的民俗风情, 属于人文景观。 这部分由 3段组成。 第 1段写 打谷子,第 2段写泼水节,第 3段写水中嬉戏。
这一部分主要写傣族人民的生死观、 人生观, 富有浓浓的佛教意识。 共有 4段文 字。 第 1段是总写, 仿佛浸游在一幅民族风情的画卷里。 第 2段写民族风情 —— 修行与还俗。第 3段写 “ 关门节 ” 和 “ 开门节 ” ,这也是一种崇信佛教的民族风情。 第 4段写 “ 生与死 ” ,反映了傣族人民的生死观、人生观。
[小结 ]
西双版纳是我国的风景胜地, 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 自然 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融合, 可写的材料实在太多太多了。 但本文作者却截取事物状 态中最鲜明的片段, 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做到重点突出, 以斑窥豹, 条理清晰, 给人鲜明的印象。 五个片段, 用五个小标题来表达。 每个小标题都由五个字组成, 句式整齐、结构匀称。五个小标题从五个方面突出了总标题 “ 美丽的西双版纳 ” 中的 “ 美丽 ” 二字。
[布置作业 ]
同学们, 相信你们也去过许多美丽的景点, 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请你选择一处, 也用生动的语言向大家展示它的美丽。 (字数不少于 300)
[板书设计 ]
作文七:《美丽的西双版纳》1400字
《美丽的西双版纳》导学案
主备人:赵琼美
学习目标:
1.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会写导游词
3.了解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在句中的作用
4.体会作者用截取片段方法来构建文章的妙处
学习重难点:
1.会写导游词 2.了解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在句中的作用
2.体会作者用截取片段方法来构建文章妙处。
学习课时:1课时
一、情境导入:
二、走近作者:
李舵,著名的少数民族作家。傣族人。他所写的《愿你听到这支歌》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三、资料链接:
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南端,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是泰国、越南的近邻,土地面积近2万平方千米。它美丽、富饶、神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疆。
西双版纳是地球北回归线沙漠带上惟一的一块绿洲,是中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地区,也是当今地球上少有的动植物基因库,被誉为“地球的一大自然奇观”。
四、预习自测:
1.掌握字音字形(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汉字注音)
傣( )族 lán( )沧碧水 炒jué( )菜 湖畔( ) ..
竹miè( ) huì( )lù( ) 勐( )腊乡 嬉( )戏 ..
色彩斑.lán( )
2.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心( )神往 ( )沧江 相机报( ) 色彩( )( )
五、走进课文,走进西双版纳
(一)整体感知:
1.当你第一遍读完课文,西双版纳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西双版纳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吗?(提示:第一段中找)
2.边走边看,跟随主持人李舵的脚步:看看这里向我们推荐了西双版纳哪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在书上圈点勾画)
自然景观是指自然界原有物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景观,它很少受到人类影响,诸如自然形成的河流、山川、树木等。
人文景观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在自然景观基础上附加人类活动的形态痕迹.集合自然物质和人类文化共同形成的景观,如风景名胜景观、园林公园景观等;二是指依靠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综合运用文化和技术等方面知识,形成具有文化审美内涵和全新形态面貌的景观,如城市景观、建筑景观、公共艺术景观等。总之,由人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共同形成的景观属人文景观的范畴,其内容和形式反映出人类文明进步的足迹,体现出人类的创造力和驾驭自然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自然景观:
社会景观:
3.文章介绍了那么多的自然景观和社会景观,作者却用了五个小标题,从五个方面就介绍清楚了西双版纳美丽的风土人情,相信你也能用这种方法作文。(课外迁移:假如让你写一篇作文《美丽的鹿阜中学》,想想你可以怎样来写?)
(二)细品文章
(1)请选择文中你认为最美的一幅画面,你自己做导游,带领大家去看一看作者笔下那美丽的景观吧。同学们也来评评哪位导游导得好。(要求:①口语化;②注意和身姿语言相结合;③语言生动形象;④串联词要自然有序。⑤字数:100字以内)
(注意称呼,语气)
(2)精彩句段品析
本文多处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把景物描写得生动形象、赏心悦目,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深情。你能说说下列各比喻句的作用吗?
(1)竹楼外形像一只孔雀,又像一顶巨大的帐篷遮掩于蓝天绿地之间。
(2)主人家里的老爷爷蹲在竹楼上抽着自制的雪茄烟,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活像一尊塑像。
(3)青山绿水映衬下,那就是一幅精心创作的风情画。
作文八:《美丽的西双版纳》2900字
美丽的西双版纳
[教学目标 ]
1、学习本文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2、 品味赏析语言,学习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和对照手法的运用。
3、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体会作者表达了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 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
1、重点: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2、难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配合。
[教学时数 ] 二教时
第一教时
一 、导入
带有原始森林气息的台湾阿里山风光如画;隐于山石之间的永州小石潭水清 境幽;世界著名的水城威尼斯,更是别具魅力,自有神韵。今天我们则要跟随作 者李舵到位于我国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去游历一番,那里又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呢?
二、通读课文,自主学习
(一)解决字词,扫除阅读障碍
(二) 整体感知————感受美
1、欣赏图片
当你第一遍读完课文, 西双版纳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我们就在 具有当地特色的葫芦丝乐曲声中欣赏一组西双版纳的图片, 让我们对西双版纳有 一个更为直观的认识。 (幻灯片)欣赏完音乐与图片后,请你用一句话或一个短 语来概括你所感知的西双版纳。
明确:美丽、漂亮??
2、请快速浏览课文,神游西双版纳,以“西双版纳美,美在??”来说说你对 西双版纳的认识。
3、过渡:我很欣喜地发现:同学们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那么在作者的眼中, 西双版纳有哪些美丽之处呢?请同学思考:①作者从哪几方面感受到了西双版纳
的美丽?②作者认为西双版纳到底美在何处?(幻灯片)
明确:①作者从五个方面感受到了西双版纳的美丽:高高望天树、 竹楼映蓝 天、悠悠野象谷、妩媚傣寨水、笑对生与死。 ②西双版纳美在:美丽的热带雨 林风光;美丽的民俗风情。
4、把握主旨
本文通过作者亲身游历西双版纳, 介绍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热带雨林风光 和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显示了当地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三、 深入课文————品味美
1、挑选你喜欢的画面,试着用你喜欢的语调来朗读。
2、试着谈谈你喜欢的理由。(教师巡回指导,提醒抓住关键词,并在文中圈点 批注)
3、分析品味中引导学生与作者同游同赏,并适时出示相关图片。
4、总结过渡:
我们已领略西双版纳“高高望天树”、 “悠悠野象谷”的优美自然景观,也领略 了“竹楼映蓝天”、 “妩媚傣寨水”、 “笑对生与死”的人文景观美,而实际上, 西双版纳的美又何止这些呢?她的神奇、美丽、富饶,使她在世人的眼中,成为 一颗璀璨的明珠。有机会,同学们一定要去看看了。
5.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在字里行间展现西双版纳的美丽之处的呢?让我们一起进 入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老师先找了一段文字作了一下赏析。 (出示范例) 范例:
将竹席铺在割完的地里, 田地就成了打谷场。 男人先用自制的农具把割下来 的谷子粗粗打一遍, 身着色彩鲜艳的筒裙的女人们, 手中挥舞着木棰再细细地打 谷子。青山绿水映衬下,那就是一幅精心创作地风情画。
赏析:男人“粗粗打一遍”与女人“细细地打谷子”形成鲜明对比。一粗一 细, 先粗后细, 相辅相成。 女人们身着 “色彩鲜艳” 的筒裙, “手中挥舞着木棰” , 在 “青山绿水映衬下” , 那就是 “一幅精心创作的风情画” 。 这幅风情画有动有静, 有声有色,妩媚之极,也透露出作者十分喜爱的感情。
6.请你再次阅读课文,仿照范例,找出文中精彩的语句或语段并做赏析。 (学生 自由阅读,品味赏析语段语句,然后互相交流)
7.老师也找了些精彩的语句语段,与同学一起分享。 (幻灯片,请学生注意黄颜 色的字句,稍做赏析)
明确:
①望天树直插 . 蓝天,高约 60多米。 (“插”写出其笔直的挺拔雄姿)
②热带雨林中,有很多藤状植物,像蛇
.. 一样缠在大树上
....... 。 (用比喻具体描述 藤状植物的形状,形象)
③大概是因为手中那块甜如蜜汁的热带菠萝的吸引, 表演一结束, 一头大象
直接冲 . 我就过来了。 ??眼看那大家伙得意洋洋
.... 地将菠萝卷入口中还不忘用鼻子 将竹签拔出来扔掉, 真叫人有点哭笑不得。 我顺手给它一块钱, 它点头一叫表示 感谢,然后踱 . 到水果摊前去买香蕉。 (拟人化描写生动展现大象的情态)
④他们的村寨大多坐落在平坝、 江边、 湖畔, 一座座竹楼掩映在翠竹丛林中 ............. 。
(勾勒出具有美感的图景)
⑤竹楼外形像一只孔雀,又像一顶巨大的帐篷遮掩于蓝天绿地之间
............................ 。 (生动
形象地描绘竹楼外形)
⑥主人家里的老大爷蹲在竹楼上抽着自制的雪茄烟, 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布 满皱纹的脸上,活像一尊雕像
...... 。 (静态中呈现动态,用比喻表现对傣族老人的尊 敬和崇拜)
⑦人们在河边涮洗着新摘下来地青菜和衣服; 每当傍晚时分, 酷爱清洁地女
人们就会来到河里洗澡, 平日里穿地五颜六色地筒裙, 这是变成了一个个色彩斑 ........................
斓地“浴罩”浮在水面上
........... ,他们有时还在水中嬉戏,在夕阳的映衬下,更显出几 ............
分妩媚
... 。 (色彩斑斓,充满生活情趣和诗情画意,流露作者喜爱之情)
⑧坐上竹排在小河上漂流,看着河里一簇簇翠竹、绿树,和眼前的这一切, 就仿佛漫游在一幅民族风情的画卷里。 (概括了西双版纳美丽的风光和民俗风情) ⑨晚上,能歌善舞的傣家少女,就聚集在寨子里的公用竹楼上尽情地欢舞。 透过傣家少女优美地舞姿, 借着晃动地灯光, 我看见在竹楼地一角摆放着几个新
做的棺材, 这些是寨子里的人为防不测而准备的。 眼前跳动的身影, 焕发出生的 .............
力量和活力, 人们尽情地享受着生之快乐, 全然忘却了死亡的阴影 ............................. ——
.. 或许, 生 ....
死掷在意念之间正是因为有死的恐惧, 生的快乐才如此真实, 生的片段才如此灿 ...................................
烂 . 。 (对照中充满哲理)
4.赏析了这些句子,我们是否对“作者是怎样在字里行间展现西双版纳的 美丽之处”这一问题有了答案呢?(学生稍做讨论交流,理解本文写作特色) 明确:①对照手法的运用;②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情色彩。 (不做死板归 纳,学生能理解即可)
四、拓展————表现美
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我们已充分领略, 现在由你来当导游, 带上你 的家人或朋友也来畅游一番西双版纳, 你会推荐哪个景点?打算怎样介绍?试试 看。
五、小结课文
1、 美丽、神奇的西双版纳令人流连忘返,让我们再次走进乐曲,闭目神游, 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西双版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 把握主旨
本文通过作者亲身游历西双版纳, 介绍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热带雨林风光 和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显示了当地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3、写法借鉴:
(1)用小标题结构文章。
(2)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配合表现富有地方特色的美。
六、作业
大家或多或少也到一些风景名胜走走看看过,,选择你喜欢的风景,借鉴本 文的写法写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
板书设计:
美
丽
的
西 神 心 高高望天树
自然 奇 驰 竹楼映蓝天 “美“———— 秀 神 悠悠野象谷 人文 丽 往 妩媚傣 族水 双 笑对生死
版
纳
作文九:《美丽的西双版纳》2300字
美丽的西双版纳(八年级语文)
泗洪县天岗湖中学 钱金兰 223913
教材简析:
《美丽的西双版纳》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四篇课文,且是一篇自读课文。本文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科书在很大程度上承载着编写者的编辑意图和设计理念,所以对于课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不能脱离教科书编写者的意图。该单元的主题是“江山多娇”,意在引领学生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激发学生对自然山川的热爱之情。在学习本单元后,学生应达成以下目标:能结合文本,欣赏散文优美、隽永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能了解课文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学会写参观游览的文章,学会如何向游人介绍当地景物。结合单元课文特点,本文适宜承担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向游人介绍景物,品味生动形象、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另外,运用对照手法与用小标题构建文章也是本文的特点,应引领学生明白其作用。 目标预设:
1.能领略到西双版纳风光的神奇秀丽。
2.能结合文本,用导游式的语言向他人介绍西双版纳的美丽风光。
3.能依托文本,品味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含感情色彩的特点。
4.能了解本文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的妙处,能找出运用对照手法的语段并在教师引领下分析其作用。
5.培养学生对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
1.能结合文本,品味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含感情色彩的特点。
2.能依托文本,用导游式的语言向他人介绍西双版纳的美丽风光。 难点:
能了解本文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与运用对照手法的妙处。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新课程理念,体现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对文本整体把握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沟通课内外学习的通道。 设计思路:
教学时先展示西双版纳风光图片,让学生猜美景所属地,激发兴趣,自然导入课文教学。导入后,让学生阅读文本,通过文字领略西双版纳的风景与风情,了解当地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整体把握景观特征。再次选读文本,分小组选择景观向同学进行解说,学习如何当导游。结合学生导游中语言形象生动的例子,自然过渡到对本文语言的品味。景美,得益于作者的语言美。结合课后“探究·练习”三,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运用对照手法的语段,明白运用小标题与对照手法的妙处。最后,告诉学生,西双版纳的美丽远不止课文介绍的这些,激发学生探求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赏图片,猜猜美景所属地
利用多媒体展示几幅有关西双版纳景观的图片,并傣族配民歌作背景音乐。 请学生欣赏图片,猜猜美景所属的地区,导入《美丽的西双版纳》。
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读课文,领略西双版纳的神奇秀丽
1.请学生齐读课文第一段,找出能够概括西双版纳景物特征的词语。 明确:神奇秀丽
2.自读全文,说说课文写了哪些美丽的景观,并概括每个景观的特征。 学生思考、交流、明确:望天树——高高;竹楼——映蓝天;野象谷——悠悠;傣寨水——妩媚;生与死——笑对。
3.这些景观中,哪些属于自然景观?哪些属于人文景观?它们各有怎样的特点?
交流、明确:属于自然景观的有望天树、野象谷,共同点是神奇秀丽;属于人文景观的有竹楼、傣寨水、生与死,共同点是质朴意深。
(三)当导游,解说西双版纳的美丽景观
1. 选取五部分中自己喜欢的景观再次阅读,依托文本准备导游词,带领大家去游览美丽的西双版纳。
2.学生展示,师生共同评价几位小导游的解说词。(提示:要口语化;要注意口语与体态语言相结合;语言要生动形象;串联词要自然。)
(四)品语言,领悟文本蕴含的情感
1.刚才几位小导游的解说,谁介绍的景观最吸引人?原因是什么?
2.美的景观还需要美的语言来介绍。西双版纳的美,主要归功于作者那美丽的语言。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用美的语言描绘美的景观的。
(1)结合课文第一段,找出本段中富含感情色彩的词语,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2)结合课后“探究·练习”三,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是如何形象生动的把景物描写得神奇秀丽、赏心悦目的。
(五)明写法,了解小标题与对照手法的作用
西双版纳的景美、人美,主要得益于作者运用了生动形象、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除此以外,本文还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来突出西双版纳的“美丽”特征?
(若学生发现不了,可问:本文与本单元其它几篇游记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学生一般都能发现本文使用了小标题。)
1.结合课后“探究·练习”二,讨论运用小标题的效果。
(交流、明确:用小标题来建构文章,重点突出,以斑窥豹,条理清晰,给人印象鲜明。小标题概括性强,句式整齐,结构匀称,从五个角度突出总标题中的“美丽”两字。)
2.五个小标题中,有一个小标题中有一对反义词,是哪个?该部分中那一段既写了生得欢乐又写了死的恐惧?
这种写法叫对照,本文还有一些地方也用了此种手法,你能找出来吗? 交流、明确:“悠悠野象谷”中野象的恐怖与大象表演的乐趣形成鲜明;“妩媚傣寨水”中男人粗粗打谷子与女人细细打谷子的对照;“打谷子”的风情画与“水中嬉戏”风情画的对照。运用这种手法,成功的把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出来,突出了“美丽”的特征。
(六)开眼界,了解课文之外的西双版纳
本文景美、人美、语言美,但西双版纳的美丽远不止课文介绍的这些。课后搜集西双版纳的相关资料,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向大家展示。(提示:文字、图片、
视频、音乐等均可,可做成卡片、小报、课件等,也可用语言描述。)
附:板书设计
美丽的西双版纳
李舵
自然景观望天树——高高 野象谷——悠悠西双版纳
竹楼——映蓝天
人文景观傣寨水——妩媚生与死——笑对
神奇秀丽 质朴意深热爱
作文十:《美丽的西双版纳》2600字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6
【设计思想】
1.课前布置预习要求:
①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
②利用各种资源,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收集云南西双版纳景观的有关材料
③加强朗读训练,通过范读、齐读、自由朗读,积累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美丽的西双版纳风光,在学生对西双版纳有所了解的基础上,选择文中的画面,用导游词的形式把它介绍给同学。
3.引领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合作,赏析散文优美的语言。
4.以同学们都熟悉的虞山十八景为对象,选择几处景点,学习本文的写法,向同学介绍,加强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写作训练。
【实施方案】
教学目标:
⒈了解文章中介绍的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⒉体会语言美(小标题,对照手法的运用,富有感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⒈体会文章中有感情的语言的作用。
⒉用自己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介绍西双版纳的有关景点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自主学习、讨论交流、评价为主要方式,配以幻灯片和背景音乐。
教学内容和步骤:
⒈导入:
同学们,“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彩云在飘荡。”提起神奇秀丽、风景如画的西双版纳,谁能不为之心驰神往?那里有神秘的原始森林、粗犷的民歌、丰富的民俗民风,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美誉。现在,让我们随着这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音乐,一起走进这美丽而神秘的地方,来亲身感受一下西双版纳独特的韵味。
幻灯片展示:西双版纳的一幅画面,并配以葫芦丝乐曲作背景音乐。
⒉交流预习情况:
交流、展示搜集到的有关西双版纳的资料、图片。
(过渡)我们来看著名作家李舵是如何把我们带入《美丽的西双版纳》
3.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引子,学生齐读。
由归纳本部分内容及作用自然引入学习目标。
4.幻灯片展示本课教学目标
5.研读新课: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幻灯片展示:
请选择文中你认为最美的一幅画面,你自己做导游,带领大家去看一看作者笔下那美丽的景观吧。同学们也来评评哪位导游导得好。
幻灯片展示:
①口语化;②注意和身姿语言相结合;③语言生动形象;④串联词要自然有序。
(本文共五幅画面,每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二幅讨论、交流,编写导游词。学生上台讲解时,幻灯片展示相应的画面,并配上背景音乐,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学生点评。
6.引导学生小结课文,幻灯片展示文章结构,加深学生印象。
① 文章共写了哪五幅画面?
明确,齐读小标题。小标题的作用:句式整齐,结构匀称,提示内容,醒目得体。
② 这五幅画面可以分为怎样的两大类?
明确: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质朴意深的风俗民情。
7.体会语言:
过渡:文章表现了西双版纳的景美、人美,这些都通过作者优美的语言来体现。
①以第一个片段“高高望天树”为范例,师生共同品味作者如何抓住特征描绘美丽的景色的。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高高望天树”这部分内容,同时思考:这部分景色有何特征?作者是如何描绘的?
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教师巡回指导.全班交流,共同领会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写作特点:如写其“高”用“直插蓝天”、“高约60多米”。先用整体直观“直插蓝天”感受写出望天树笔直挺拔的特点,又用数字“约60多米”准确全面展示事物特征。
幻灯片展示:
高高望天树:
直插蓝天
高约60多米
②学生自主学习,任选另四个片段之一进行品味、赏析,进一步领会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再次体会小标题的作用),以及对照手法的运用、比喻拟人的形象生动。
学习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并能参与一、二个小组的交流。每组推荐一位同学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幻灯片展示要点:
竹楼映蓝天:
竹楼外形像一只孔雀,又像一顶巨大的帐篷遮掩于蓝天绿地之间。
(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竹楼的外形,点明了小标题,突出了竹楼“映蓝天”的特征。)
悠悠野象谷:
(野象谷:恐怖 对
大象表演:有趣 (拟人)比 )
妩媚傣寨水:
(“打谷子”风情画:有动有静,有声有色 ——喜爱 对
“水中嬉戏”风情画:五彩斑斓,生活情趣——赞赏 比 )
笑对生与死:
(“生即是死,死即是生”——对比,乐观的人生态度)
③ 学生独立找出文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全班交流,朗读,师生共同品味其中蕴涵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提示:注意比喻、拟人等修辞,形容词
8.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亲身游览美丽的西双版纳,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写作特点:
1.
2.
3. 小标题鲜明醒目 对照手法的运用 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情色彩
9.仿写训练:
幻灯片展示:
虞山十八景,景色迷人,请选择几处景点, 请仿照本文的写法,饱含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向大家作介绍。
要求:注意学习本文的写法,当堂完成题目、开头、小标题,搭好框架。当堂交流。 师生共评。
10.作业:课后整理、修改、扩充作文,并写在作文本上。
附板书设计: 美丽的西双版纳
李舵
高高望天树
竹楼映蓝天 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 (景美)
悠悠野象谷
妩媚傣寨水 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 (人美)
笑对生与死
教学反思:
用多媒体画面增加了学生对西双版纳的感性认识,尤其是大象表演的录像,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事先设置好的画面也限制了学生的解说,如何物为我所用而不是我为物制是值得深思
的问题。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以导游的形式讲述文中所记景观,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具体授课中讲到“笑对生与死”时,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作了发挥,对傣族人乐观的人生态度从另一角度作了诠释,我也给予了肯定,肯定了她知识面丰富和她的创造精神。对学生思想的火花教师要不吝啬自己的赞赏的语言。
体会语言美时采用老师先示范讲,然后学生按例分组讨论交流。在学中逐步掌握分析语言的一般方法,让学生觉得语文的学习也是有章可循的,而不是无可抓处。学生觉得语文难学的难点也在这。
体会语言所蕴含的感情也从最容易的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和形容词入手,然后让学生朗读体会。
写作训练也选择仿写,作文差的同学往往觉得无从下笔,不妨从仿写入手。当然对于写作好的同学就不必拘于形式,可任由发挥。
总之,通过本课试图消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神秘感,消除畏难情绪,让他们知道语文是生动的,是可触可摸可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