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给陶渊明的信》700字
给陶渊明的信
敬爱的陶老先生,您好:
我上初中的时候学过您的《五柳先生传》,知道您是一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清廉君子,您脱离官场,隐居山林,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闲日子。那时候我是那么地崇敬您啊,高官厚禄也没能束缚住您向往自由、追逐真我的意念。宁可家徒四壁,您也不愿与他人同流合污。
而当我大学毕业,走上社会,经历了一些事,心思又开始飘飘荡荡地回溯曾经。这时候我又想起了您。相对于曾经的敬仰,我更多的是羡慕您了。
记得您这样描述过您的生活环境,“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在我看来,您好像生活在童话的世界。那里没有高涨的房价,不用蜗居;没有环境污染和转基因食品,放心吃水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用别人给您发工资,您“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就足以温饱;偶尔还可以闲情逸致地吟诗作赋,不用每天挤地铁、坐公交,忙得焦头烂额还经常迷失自我。
您可能不知道,我这边的世界里有卫星、有火箭,有电子产品、有因特网,我每天坐在家里,对着一个发光的屏幕,它就会告诉我全世界刚刚发生了什么,坐着飞机不用一天我就能飞到地球的另一边。按理说,我应该感觉幸福,可我并没有这样觉得。我拿着照相机四处拍风景,可感觉没有哪处景色走进了我心里。我是北漂一族,每天上班,月底发工资,吃饭倒是够了,就是感觉永远也买不上个房子,也不知拿什么孝敬父母。我们的社会里多了一个叫做工业的东西,我们的衣食住行,它都能解决,可就是给不了我们快乐,反而让我们越发疲惫。
我说了好多莫名其妙的词是吧,您老一定听不懂我的话吧,但我就想找个人唠唠嗑,您老就勉为其难地听听吧。也许无知如我,您要笑话我了,有什么好的建议不妨今晚在梦里告诉我哈。不知不觉接近子时了,打扰您休息了。晚安,好梦!
无知的晚生
作文二:《写给陶渊明的一封信 写给陶--的信》1400字
写给陶渊明的一封信 写给陶**的信
写给陶**的信 陶**:
你好~
四年级刚开学,我们就成为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虽然我们已经是好朋友了,但彼此都不是太了解对方。所以,我想向你介绍我风景优美的家乡——广西。
我的家乡位于中国的南部。四季如春,潮湿温暖,而且风景秀丽,还有许多我喜爱的美食。
广西有许多美食小吃,我都非常喜欢,尤其是柳州的螺蛳粉。味道香辣可口,粉条富有弹性且味道爽滑,风味十足,价格低廉。我最喜欢吃螺蛳粉了。
介绍完小吃,我在向你介绍广西的风景名胜。
广西桂林你知道吗,风景秀丽,江山如画。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好了,言归正传,继续向你介绍我的家乡吧。如果你想一睹桂林的风景,我推荐你去“桂林漓江风景区”游玩。哪里有最神奇美丽的风景,宛如人间天堂一般。
悄悄告诉你,我家乡是在广西武宣。那里可比盱眙这里好要好玩呢。对了,如果你去广西时一定要尝尝美味的螺蛳粉哦~
祝你生活永远愉快~
你的好朋友周*
xx年10月31日
四年级:周雪
写给陶**的信相关内容:给舅舅的一份信 亲爱的舅舅:您好~今天是我第一次给您写信,最近身体好吗,工作忙不忙,写信给您主要是想介绍我的家乡。我的家乡是天堂之称的苏州,位于太湖边的临湖镇,这里是一个热闹非凡的小镇,工厂很多,每到周末的时候街上都是行人,人流如潮,街...
给姐姐的一封信作文 给姐姐的一封信作文(1)你好。你在济南生活的还好吗,刚从日本回来,感觉还好吗,在哪会想我吗,姐姐,你知道吗,我们小区里的那一片空地吗,现在它已经飞上枝头从冷冷清清的空地变成了如今热热闹闹的小广场了呐。
给王老师的一封信作文 给王老师的一封信作文(1)敬爱的王老师:您好~我想请您到我的家乡来。我的家乡在澄迈中兴镇,那里一年四季风景如画。那里有一条长长的柏油马路,周围长着许许多多美丽的小花,有红的、白的、蓝的、黄的、粉的许多不同颜色漂亮的蝴蝶在花...
给弟弟的信 亲爱的弟弟:你好!我的家乡在庐江汤池,你一定没去过的吧?今年国庆节,我想请你来我的家乡做客。汤池只是一个小镇,但是那里的金孔雀度假村的风光真是迷人。
给朋友的一封信作文 给朋友的一封信作文(1)韩建同学:你好~去年寒假,我们在火车上认识了,成了好朋友,今年寒假我想请你来我的家乡做客。我的家乡是一座美丽富饶的小城,这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家乡风景如画,是旅游的好地方。
温暖的家 亲爱的爸爸妈妈:您们好~我像一只小船,终究要离开那金色的港湾;我像一只小鸟,终究要飞向广阔的天空三天的学农活动已经接近尾声。这三天里,有苦有乐,让我受益匪浅,学会了种菜包饺子,感受到了干活的辛劳;学会了过集体生活,自己照...
给卡罗纳的一封信作文 给卡罗纳的一封信作文(1)亲爱的卡罗纳:你好~我是中国的一位小学生,我得知你的母亲去世了,这是一个小学生甚至大人都无法接受的事情。虽然你的妈妈去世了但是你一定要坚强起来,因为你的妈妈还在天堂守护你,所以你要坚强起来勇敢地对...
妈妈,我想对您说~ 亲爱的妈妈:您好!妈妈啊,您知道吗,我想和你说说心里话。好多话不敢亲口对您说,只好在心中表达。您眼角的几丝皱纹,有一丝是为我而起,您头发中的几缕银发,有一缕是为我而白,您流过的那一次次泪水中,有多少是为我而流,您那一次次的...
作文三:《陶渊明的资料》3300字
心中的陶渊明
陶渊明,这个让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桃花源记》让我认识了他,让我知道了他内心的所向往;《归园田居》让我了解了他对官场的厌恶及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说明他是一位清高,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人;《归去来兮辞》让我读懂了他遗世独立,心胸独旷的乐观精神。
陶渊明带给我的都是积极的影响,给我的感觉总是那么的正直和清高,他的“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故事,应该人人皆有耳闻,这也充分地体现了他自身所有的美好品质。
然而,我又觉得他的一生是那么的不如人愿,因为“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于是便有了“遂见用小邑”,做官并非是他自己的心愿,但是,由于这些外界因素的所驱使,他是别无选择。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如果让我们去做自己所不想做的事,那种心情该是多么的难过。 陶渊明在归隐田居后写了许多以山水田园为题的题材的诗作,他应该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田园诗人,他写的每一首诗或词,语言都让人感到很质朴、简练。
陶渊明,他的一生不知该用怎样的词去描述,或悲或喜吧,这只有他本人所能领悟到的,但是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是留给后人的一批又一批的财富——文学。
他的成功和喜悦让我们一同陪他分享;他的失败和悲伤让我们一同陪他承担;至于他的一生中的遗憾,就让后人来弥补他吧! “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我想:陶渊明也在其中吧!
归隐表现了他洁身自好的节操:
陶渊明的归隐并非在逃避现实,而是在追求本真。他本来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本来就“不慕荣利”,凡事喜欢率性而为。仅仅是为了吃饭,才不得不去做官,而做官的日子对他来说仅仅是“心腹口役”,“心为形役”。做官之后,黑暗独裁、等级森严的官场生活和他的本性之间形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辞官归隐,追求本我、本真,还是改变自己,学会阿谀奉承、谄媚求荣,得到一种立足于官场的所谓本领?陶渊明选择了前者。因此,他的辞官归隐并不是在逃避现实,而是在追求符合他天性的生活方式。这一点,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是需要有足够的勇气、足够的对自己的真实、足够的务本求实的品质、足够的独立思考的精神、足够的独立人格的支撑才能做到的。
“乐天安命”的人生情怀非但不完全消极,而且是一种豁达、一种达观,一种智慧、一种真实。“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的感受,如同“哀吾生之须臾,羡长 江之无穷”的感受,如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 滚来”的感受,如同“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感受,本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真实的,人人都会有的人生 感受。基于这种感受之上所产生的“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人生态度,尽管有消极的成分,但更多的是一种豁达、一种达观,一种智慧、一种真实。“乐天安命”的人生情怀,和陶渊明务本求实、不慕荣利、追求本真的人生追求和人生境界是高度一致的,因而也能不因 此 说他不乐观、不积极、不上进。
“进则朝廷庙堂,退而江湖山野”。对于中国古代的文人来说,心中有着两个永远解不开的情结:或是出仕或是归隐。 ......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译文:
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爱好山野。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十三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归园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译文:
乡居少与世俗交游,僻巷少有车马来往。
白天依旧柴门紧闭,心地纯净断绝俗想。
经常涉足偏僻村落,拨开草丛相互来往。
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
我田桑麻日渐长高,我垦土地日渐增广。
经常担心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
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阳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归园田居(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译文:
离别山川湖泽已久,纵情山林荒野心舒。
姑且带着子侄晚辈,拨开树丛漫步荒墟。
游荡徘徊坟墓之间,依稀可辨前人旧居。
水井炉灶尚有遗迹,桑竹残存枯于朽株。
上前打听砍柴之人:“往日居民迁往何处?”
砍柴之人对我言道:“皆已故去并无存余。”
“三十年朝市变面貌”,此语当真一点不虚。
人生好似虚幻变化,最终难免抿灭空无。
归园田居(其五) 译文: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独自怅然拄杖还家,道路不平荆榛遍地。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山涧流水清澈见底,途中歇息把足来洗。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滤好家中新酿美酒,烹鸡一只款待邻里。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太阳落山室内昏暗,点燃荆柴把烛代替。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兴致正高怨恨夜短,东方渐白又露晨曦。
三仕三退
致仕生涯
二十岁时,渊明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以谋生路。《饮酒》其十:“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即是回忆他的游宦生涯。在此阶段他为生活所迫出任的低级官吏详情已不可考。在短暂的居家生活后,二十九岁时,他出任州祭酒(此官职具体负责事务尚待考),不久便不堪吏职,辞官归家。不久,州里又召他做主簿,他辞却了此事,依旧在家闲居。隆安二年(公元398年),渊明加入桓玄幕。隆安四年初(公元400年)奉使入都,五月从都还家,于规林被大风所阻,有诗《庚子岁五月从都还阻风规林》,表达了他对归家的渴望和对园林对旧居的怀念。一年后因母丧回浔阳居丧。三年丁忧期满,渊明怀着“四十无闻,斯不足畏”的观念再度出仕,出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此时他的心情是矛盾的,既想为官一展宏图,可在出仕后却仍然眷念田园,“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义熙元年(公元405年)三月,渊明为建威将军刘敬宣参军,经钱溪使都,有《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诗云:“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眷彼品物存,义风都未隔”,“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动荡于仕与耕之间已有十余年,他已厌倦了也看透了官宦生活。
隐居生活
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渊明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令。十一月,程氏妹卒于武昌,渊明作《归去来兮辞》,解印辞官,正式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直至生命结束。此时的渊明,政治态度入于明确的时期,思想上也入于成熟的时期。不同于之前的躬耕生活,这时的他是有意识的了:他这样做,而且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以往的田园生活似乎是中小地主,此时却是劳力出的更多,也就是更接近于一般农民的生活。期间他创作了许多反映田园生活的诗文,如《归园田居》五首、《杂诗》十二首。义熙四年(公元408年)六月中,渊明家中火灾,宅院尽毁,被迫迁居。义熙十一年(公元415年),朝廷诏征他为著作佐郎,渊明称病没有应征。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王弘为江州刺史,约于此年或稍后一二年结交渊明,二人之间有轶事量革履、白衣送酒。元嘉元年(公元424年),颜延之为始安太守,与渊明结交,有轶事颜公付酒钱。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檀道济听闻渊明之名,去看望他,赠以粱肉,并劝他出仕渊明却拒绝了他,所赠粱肉也没有收下。同年,渊明卒于浔阳。
作文四:《陶渊明的诗》2500字
陶渊明的诗
饮酒
其一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8。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9!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10。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11;
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12。
其二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13。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 14!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15。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16。
其三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17。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18。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 19?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20。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21!
其四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22。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23。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24。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25。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26。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27。
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8。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9。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0。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1。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2。
其六
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 33。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34。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 35。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36。 其七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37。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38。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39。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40。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41。 其八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42。 祝允明书《饮酒》其八 (部分 )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43。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44。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45。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46。 其九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47。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 48。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49。 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50。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51。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52。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53。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54。 其十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55。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涂 56。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57。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58。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59。 其十一
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 60。 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 61。 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 62。 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 63。 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 64。
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 65。 其十二
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 66; 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 67。 仲理归大泽,高风始在兹 68。 一往便当已,何为复狐疑 69! 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 70。 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 71。 其十三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 72。 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73。 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74。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 75。 其十四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76。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77。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78。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79?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80。 其十五
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 81。 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迹 82。 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 82。 岁月相催逼,鬓边早已白。 若不委穷达,素抱深可惜 84。 其十六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85。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86。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87。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88。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89。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90。 其十七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91。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92。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93。 觉悟当念迁,鸟尽废良弓 94。
其十八
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 95。 时赖好事人,载醪祛所惑 96。 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 97。 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 98。 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 99。 其十九
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 100。 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 101。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102。 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 103。 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 104。 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 105。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 106。 其二十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 107。 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 108。 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 109。 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 110。 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 111。 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 112。 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 113。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 114。 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 115。 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116。 [
归园田居
其一
少无适俗韵 1,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 2,一去三十年 3。 羁鸟恋旧林 4,池鱼思故渊 5。 开荒南野际 6, 守拙 归园田 7。 方宅十余亩 8,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9,桃李罗堂前 10。 暧暧远人村 11,依依墟里烟 12。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 13,虚室有余闲 14。 久在樊笼里 15,复得返自然 16。
?其二
野外罕人事 17,穷巷寡轮鞅 18。 白日掩荆扉 19,虚室绝尘想 20。 时复墟曲中 21,披草共来往 22。 相见无杂言 23,但道桑麻长 24。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 25,零落同 草莽 26。
?其三
种豆南山下 27,草盛豆苗稀 28。 晨兴理荒秽 29,带月荷锄归 30。 道狭草木长 31,夕露沾我衣 32。 衣沾不足惜 33,但使愿无违 34。
?其四
久去山泽游 35,浪莽林野娱 36。 试携子侄辈 37,披榛步荒墟 38。 徘徊丘垄间 39,依依昔人居 40。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 41。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42?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43。 一世异朝市 44,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 45,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 46,崎岖历榛曲 47。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48。 漉我新熟酒 49,只鸡招近局 50。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51。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52。
?其六
种苗在东皋 53,苗生满阡陌 54。 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 日暮巾柴车 55,路暗光已夕。 归人望烟火 56,稚子候檐隙 57。 问君亦何为,百年会有役 58。 但愿桑麻成 59,蚕月得纺绩 60。 素心正如此 61,开径望三益 62。
作文五:《陶渊明的》1800字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但使愿无违。
以悠闲笔调写出诗人劳动后轻快心情,人与月构成和谐整体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最能表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愿望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归园田居》中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因久别田园、
农艺荒疏,而流露出自惭之情。
3. 《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作者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不想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
4. 《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
二鸟。
5. .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
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6. 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蕴含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人永保清高,正直的情操的原因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而无车马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饮酒》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句被王国维誉为“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12、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诗中,诗人以“蓬”“雁”自比,写出飘零抑郁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王维
的《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奇特壮美沙漠景象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王维的《使至塞上》:写出《红楼梦》中香菱所评论的《使至塞上》的两句描写塞上风光的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7、《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
1.《使至塞上》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是:
3.《使至塞上》诗中的颈联,作者把自己孤寂的情绪与大漠奇特壮丽的景象融合在一起,意境雄浑,视野开阔的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杜甫在《登高》一诗中,用两句诗写出了宇宙时间之永恒、空间之无限,也写出了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1.杜甫一生长年漂泊,老年病苦孤愁,他的《登高》诗中有两句对其生活状况作了生动的概括:“ , 。”
2.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3.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4. 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作文六:《陶渊明的故事》600字
陶渊明辞去彭泽令退居田园后过着自耕自种。饮酒赋诗的恬淡的生活。
相传,一天,有个少年前来向他求教,说:“陶先生,我十分敬佩你渊博的学识,很想知道你少年时读书的妙法。敬请传授,晚辈不胜感激。”
陶渊明听后,大笑道:“天下哪有学习妙法?只有笨法。全靠下苦功夫。勤学则进,辍学则退!”
陶渊明见少年并不懂他的意思。便拉着他的手来到种的稻田旁。指着一根苗说:“你蹲在这儿,仔细看看。告诉我它是否在长高?”那少年尊嘱注视了很久,仍不见禾苗往上长,便站起来对陶渊明说:“没见长啊!”
陶渊明反问到:“真的没见长吗?那么,矮小的禾苗是怎样变得这么高的呢?”
陶渊明见少年低头不语,便进一步引导说:“其实,它时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罢了。读书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有时连自己也不易觉察到。但只要勤学不辍,就会积少成多。”
接着,陶渊明又指着溪边的一块磨刀石问少年:“那块磨刀石为何有像马鞍一样的凹面呢?”“那是磨成这样的。”少年随口答道。
陶渊明又问:“那它是一天磨就成这样的么?”少年摇摇头。 陶渊明说:“这是我们大家天天在上面磨刀、磨镰。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才成为这样的。学习也是如此。如果不坚持读书,每天都
会有所亏欠啊。”
少年恍然大悟。连忙再向陶渊明行了个大礼说:“多谢先生指教。学生再也不去求什么妙法了。请先生为我留几句话,我当时时刻刻记在心上。”
陶渊明欣然命笔,写道:“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作文七:《陶渊明的心灵》1000字
陶渊明的心灵“田园”
——学国学心得体会
苏金成
说起陶渊明,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那“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气节。我更觉得他是一个豁达、洒脱的人。台湾学者林语堂曾说陶渊明是中国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他一生不曾做过大官,没有所谓功业上的成就,除了诗歌和散文外,留经我们的文学遗产并不多,可是他为我们后世留下了一方宁静质朴、清新静雅的心灵“田园”。
拿《饮酒》组诗来说,这充分反映了他返璞归真的内心世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闲看野菊处自开,笑看云卷云舒。诗人弃官归隐后那种悠然自得的心态跃然纸上。
做了几任小官,过上田园生活后,他现实的日子异常艰辛。本就不擅耕作,自然落得田园将芜。但是陶渊明却毅然坚持了下来,而且还能豁达地忘言到“此中有真意”的境界。隐逸田园是寂静的,而真正的隐士却敢于直视平淡枯躁的田园生活,陶渊明便是如此。
有人说得陶渊明是对现实的漠视和逃避,但是,我认为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金戈铁马、为国建功是一种人生;淡酒诗书、修养性灵也是一种人生;陶渊明向往的生活就是平静淡然。隐居,本是一种超脱的境界。
陶渊明是令人佩服的,他有着拿得起、放得下的勇气;有着坚持克己的执着;有着闲适宁静的追求。陶渊明找到了适合自己心灵栖息的“田园”,然后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去修筑这个心灵的堡垒。他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活在自己悠然自得的世界里。
当然,从现代人的角度看陶渊明,作为一个封建社会士大夫的他,思想和行文中毕竟存在着许多消极避世、及时行乐的东西。因此我们要善于拨云冗雾,去糟取精,充分吸收陶渊明留给我们的精神给养。
时至今天,离陶渊明的时代已过千载。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每个心灵对自然、对社会人生已无昔时古人那种情怀。但是陶渊明为了坚守自己心灵“田园”,甘愿受穷挨饿。“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这份为心灵自由的坚持是常人无能及的。作为立身于世的我们,也就应当为自己心中的理想,精神的自由而有所坚持,只有这样,才会有一个精彩的人生。
现在的人什么东西不缺少,只是少了些时间来给自己心灵释静。当我们为了世俗人生而劳累不堪时,何不静下心来接受心灵的洗涤呢?它会给你勇气,给你安然,给你以异彩纷呈的人生。
在人生的征途上,我们应该擦亮慧眼,寻找像陶渊明那样的心灵“田园”。
精彩语句:陶渊明是令人佩服的,他有着拿得起、放得下的勇气;有着坚持克己的执着;有着闲适宁静的追求。陶渊明找到了适合自己心灵栖息的“田园”,然后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去修筑这个心灵的堡垒。他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活在自己悠然自得的世界里。
怀来县沙城实验中学初一年级153班苏萌家长
作文八:《陶渊明的“南山”》3200字
维普资讯 ://.cqvip.
陶 渊 明 的“ 山 南
口 文 / 虹 何
陶渊 明诗 歌的语言平淡 , 是脱 尽脂粉 , 而现成 , 淡 体现 为 白描 手法的运用 以及遣词时 设色 ,乍看如 清水 一杯 ,
不觉其美 , 至细品 , 觉其 味。 及 愈
,,
留侯 谏 , 听 , 不 因疾 不视 事 , 孙太傅 称说 引古今 , 叔 以死争
太子 一 I 许之 , 二 佯 犹欲易之 。 燕置酒 , 及 太子侍 。四人从太 子 , 皆八十有余 , 年 须眉皓 白 , 衣冠甚 伟。上怪 之 , 问日 : 彼
何 为 蕾? 四人前 对 , 言名 姓 , 各 日东 园公 、 用里先 生 、 绮里
季 、 黄 公 。” 夏
陶诗 描摹造像 时常用 比喻 、 f . 象 『 托物言 志 , 自己 F 将 的情感 、 理解 倾注 到风花雪月 、 山水草木 等具体 物象之 上 ,
使 它们一 个个从 自身确 定的本来 意 义之 中挣脱 出来 , 人 像
一
《 汉书 ? 后 郑玄 传》 旨太 史公 、 : 廷尉 吴公 、 者仆 射邓 谒
样 地欢 叫着 、 跳跃着 , 成为 一种 栩栩如 生的形 象 , 使优 美
的艺术性 深 刻的思想性 有机结 合 , 给人 留下充 分 的想 象
公, 皆汉 之名 臣。 商山 四皓 园公 、 义 夏黄公 , 潜光 隐耀 , 世嘉 其高, 皆悉 称公 。然 则公者 德之正号 , 不必j 事大夫 也 。
今 郑君 乡宦 日 : 郑公 乡 , 东海 于公仅有 一节 , 昔 犹或戒 乡人 侈 其 门闾 , 乃郑公 之 德 , 蚓 而无驷 牡之路 , 广开 门衙 , 可 令 容 高车 , 为“ 号 通德 门” 此 说不仅证 实 了“ 。 四皓” 之说 , 而且 肯定 了“ 四皓” 的仁德 。 陶渊明 、 商山 四皓 ” “ 山”的关 系 ,沈从 文先生 在 “ 、南
空间, 引发读 者共鸣 。 现存 的 1 0多首 陶诗中 , 三首使用 了“ 山9 《 田 2 有 南 9 归 0 园居 》 三:种 豆南 山下 , 之 “ 草盛豆 苗稀” 杂诗》 七 : 去 。《 之 “
去欲 何之 , 山有 旧宅” 饮酒》 五 :采 菊东篱下 , 南 。《 之 “ 悠然 见南 山” 以后 一句为 例 : 。 诗人 在东篱下 采菊 , 而忘我 , 忽 不
自觉 抬头之间 , 山秀影显 现在视野 之 中。这“ 山” 什 南 南 是
么?
《 商 山四皓 ” “ “ 和 悠悠见 南 山” 一 文 中指 出, 》 汉代 至六朝 ,
商 山四皓通 常被称为南 山 四皓 : 是 日本 人在朝 鲜发掘 的 一
绝大 多数 注家均 将“ 南山 、 南岭 ” 为庐 山 , 注 如徐 巍选
汉 墓 中掘 得一 竹篾 筐子 , 面绘 有那 四位 高士 , 上 旁有 隶 书 “ 山四皓 ”的款 式 ;一 是河南邓 县 出土 南朝墓 中的画像 南
砖, 内有浮雕石砖 ,
书“ 山 四皓 ” 楷 南 四字 。此 外 , 汉人崔 东 琦( 约公 元 14~18年 间 在世 ) 《 0 5 有 四皓 颂 》 开首 便说 : ,
注 的《 陶渊 明集》 朱 东 润主 编 的《 国历代 文 学作 品 选》 、 中 等。 近年来 , 学者指 出 :南 山是 一种精神 和象征 , 有 “ 他与作
者的 心境 、 追求 和谐融 为一体 , 营造 出物我合 一 的艺术 画
面 。” 更何况 陶 渊明所居 柴桑 山在 庐 山之 南 , 故庐 山在 其
北, 不能将 “ 南山” 释为庐 山。 注 在这 里 , 山是有丰 富象征 南
意 义的。
“ 昔有南 山 四皓者 , 用里先 生 、 盖 绮里 季 、 夏黄 公 、 园公是 东 也 。 ( 自宋 ? 淑《 ”引 吴 事类 赋注》 十一 ) 南山 即指终 南山 , 卷 。 由太 白山延 至商岭 组成 , 括商 山在 内 ; 包 四皓所 隐即汉 都
长安之南 的商山 , 故又可称为 南山 四皓 , 并不相悖 。
被誉 为 中国文学之源 的《 经》 诗 运用 南 山的诗有 l O首
之 多 ,南 山” “ 与君子关 系密切 。《 雅 ? 小 白华南 山有 台》 :
“ 南山有 台, 北山有 莱 。乐 只君子 , 邦家 之基 , 乐只 君 子 , 寿无期 。南山有桑 , 山有 杨。乐 只君子 , 家之光 , 万 北 邦 乐只君 子 , 万寿无摇 。 山有杞 , 山有李 。 南 北 乐只君 子 , 民 乐 之父母 , 乐只君子 , 德音不 已。 ……” 毛诗序 》 《 认为 : 《 山 “南 有 台》 乐的贤也 。得贤则 能为邦家立 太平之基 矣。” 毛诗 , 《 笺》 诠释 :人 君得 贤 , “ 则其德广 大坚 固 , 如南 山之有 基趾 。 ”
陶渊 明“ 菊东 篱下 , 采 悠然 见南 山 ” 从 中可 见陶 渊明 ,
的生活态度 多么悠 闲洒脱 、 容不迫 , 实陶 渊明所说 “ 从 其 南 山” 是想 起 隐居南 山那 四位辅 政老 人 , 南 山” 负着 “ , “ 背 南 山四皓” 有 德有望且 隐居 的 “ 山四皓”, , 南 不论 品德还是 行
为 , 是陶渊 明效 法的楷模 , 都 陶渊 明于是认 同了 “ 四皓” 也 ,
认 同了“ 南山 ” 。 陶渊 明选择 归 隐 , 是选 择 了效 法许 由 、 就 伯夷 、 齐 、 叔 “ 四皓 ” 等楷模人物 。 由于 “ 南山 ” 与君 子先贤关 系密切 , 因 此 , 渊明有 “ 豆南山 下, 陶 种 草盛豆苗 稀” “ 菊东篱 下 , 、采 悠
南山领起 的君 子 , 仅是 “ 不 家邦 之基 , 家邦 之光 ” 而且 “ , 德
音 不 已 , 音 是 茂 ” 更 能 “ 寿 无 期 , 寿 无 疆 ” 君 子 有 德 德 , 万 万 ,
有寿有后 。陶渊明心 中的“ 悠然南 山” 正是这 种状态 。
然见南 山” “ 、去去 欲何之 , 山有 旧
宅 ” 尽管草盛豆 苗稀 , 南 。 但 内心是快乐 的 , 因为东篱采 菊 , “ 山” 有 南 为伴 , 有古 代君
子先 贤 为伴 。这种 信念 他至死 不渝 , 连坟 墓都 要建 在 “ 南
山 ” 。
在《 诗经 》 代 , 南 山” 泛运用 , 基本 固定 为与 君 时 “ 广 且 子有关 的意义 , 这正是 陶渊明着笔 “ 山 ” 南 的原 因。 因此 , 陶
渊明所 见的“ 山” 南 根本不 是某一座 山 , 而是 有君子 活动 的
“ 山” 自己的行为正是效 仿古代采薇 、 南 , 采蕨 的先贤君子 。 陶渊 明看 重“ 山” 南 的另一原 因 。 自“ 山 四皓 ” 出 商 的典
故 。“ 四皓” 的记 载出 自《 记 ? 史 留侯世 家》 : “ 汉十 二年 , 上从击破 布军归 , 疾益甚 , 食愈 欲易太 子 。
“ 南山 ” 这个 普通 的名词 , 山这个 普 通的 事物 , 陶 南 在
渊 明诗 中通过 象征之 手法 , 使其 内涵更加 丰富 , 为矗立 成 在历 代知识分子 心中 的一座 不朽丰碑 。
( 者 单 位 西 安 市碑 林 区 沙 坡 小 学 ) 作
● 发 明 千 千 万 万 , 点 是 一 问 。 禽 兽 不 如 人 , 在 不 会 问 。智 者 问得 巧 , 者 问得 笨 。 人 力 胜 天 工 , 起 过 愚 只在 每 事 问 。
— —
陶行 知 《 造 的 儿 童 教 育》 创
作文九:《陶渊明的诗句》800字
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我们感受到了他隐居田园的自在与宁静,不能不令人向往。而余秋雨的那句:“依我看,夜晚的景色除了月亮,就是万家灯火”,更令我欣喜,去欣赏那万
家灯火的美,去触摸一座城
远方的霓虹灯闪耀,车水马龙,夜深了,却还繁华着的都市,我喜欢你的活力。像是一颗年轻的心,激情地跳跃。不比乡村,那缓慢的节奏,也许适宜老者的居住。都市,我触摸到了你的激情,你的年轻。
这段时间的都市反而安静了,像一个少妇卸妆后露出干净、朴素的面容,同样的美好;像一个啼哭的
婴儿,安静地在梦乡游玩。都市的安静是如此难得,更令人珍惜。昨夜万家灯火的美景褪去。都市,我触
太阳努力攀爬,那阳光先到达,而后自己才终于气喘吁吁一跃上了地平线。穿梭于小巷的流动小摊叫卖早饭,有急匆匆挤公交上班的人,有戴红领巾拿着牛奶上学的学生,我喜欢那种忙碌的样子,不管是为
了生活,还是为了理想,那种被他人认为麻木的忙碌真的让我觉得充实。不像山野的游魂,无所事事。都
有次回老家,在家门口等奶奶,忽然安静的心跳莫名加快,偶尔听到家畜的叫声,太寂静了。我适应
“英雄所见略同”,高手作文艺术手法趋同。本文在结构上,层次井然。文章开首,总写“都市的万家灯火”,引起作者“触摸”都市的欲望。接着分写“都市的月亮”“都市的年轻、活力和激情”“都市下半夜的宁静、干净与朴素”“都市白天的忙碌”。卒章显志,结尾直接抒情,表达向往年轻、忙碌的都市的主题。书法艺术关于汉字笔画书写有个“欲下先上、欲右先左”的规则,作文写作上,讲究欲扬先抑。本文开头部分,借陶诗从乡村写起,然后笔锋一转,落笔于都市。选取都市一昼夜的时间,从夜晚、深夜、下半夜到第二天白天,触摸都市的“年轻和忙碌”,进而产生“触摸它们的背后的新玩意儿”的欲望。在表现手法上多处采用反衬和对比。文中穿插城乡蒙太奇式的切换,构成对比反衬,突出都市的本质特点,表达对都市的热爱。
这些天中每个时间段所触摸到的都市的不同,使我感到欣喜与新鲜。擦肩而过的行人,绿了又红的红 月亮那样遥远,那样宁静,那样纯洁,却在夜晚照耀着喧闹的城市。两者如此不统一,
却又如此和谐。
作文十:《陶渊明的世界》4600字
浅析陶渊明人生态度的现代意义
摘要:陶渊明“任情适意”及“自然天放”的人生态度以一种不忮不求, 听任自然的态度,投身于宇宙万物迂流变化, 决不刻意追求什么, 也不躲避什么,而是坦然受之。陶渊明以这种人生态度找到了他人生的归依,而这种人生态度在现今社会是否适用呢?我们不能亦步亦趋地模仿陶渊明,而是要在现今社会环境的大背景下实现对超我境界的一种突破,以便更好的适应时代的需要。
关键词:陶渊明;人生态度;任情适意;自然天放
现代人生活紧张、忙碌,为了家庭和事业心力交瘁。竞争的压力,身心疲惫。生活的单调,情感的孤独,单拈出哪一条不足以使人异化?于是,人们在享受现代科技文明的同时,渴望回到富于悠闲、富于悠然诗意的往古,对陶渊明古典田园式的诗酒人生心摹手追。可是, 时光不能倒转, 回归田园也不值得提倡。对于现代人而言, 最大的问题, 不是亦步亦趋地模仿陶渊明, 而是要辨证地看待其任情适意和自然天放的人生态度。下面就从陶渊明人生态度的表现及其人生态度的内涵探析两方面对其人生态度的现代意义进行辨
析。
一、陶渊明人生态度的表现--田园生活任自然
陶渊明生在中国历史上充满了战乱、黑暗、灾荒的时代。当时的东晋不但北方完全沦陷在异族手里, 南方也有许多战乱。开始的苏峻叛乱,后来有桓玄叛乱,再后来又有刘裕的叛乱,此外还有浙江海边的孙恩起义等等。陶渊明不仅亲身经历了这些叛乱,而且他眼见那些人可以不择手段地用极残忍的手段杀死了许多人。东晋的两个皇帝都是被毒害死的。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 这两位篡位的人,一是桓玄,一个是刘裕,陶渊明都曾在他们手下工作过。可见他生活在一个十分复杂的政治环境之中。
陶渊明在柴桑的农村里度过少年时代。“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饮酒》其十六)便是那时生活的写照。辞彭泽令,是陶渊明一生前后两期的分界线。此前, 他不断在官僚与隐士这两种社会角色中做选择。归隐时想出仕,出仕时想归隐,内心很矛盾。此后,他坚定了归隐的决心,一直过着隐居躬耕的生活。他在辞官时所作的《归去来兮辞》中说出了其深刻的原因:“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
兮焉求!”陶渊明彻底觉悟到世俗与自己崇尚自由的本性是相违背。他不能改变本性适应世俗,再加上对政局的失望,于是他坚决辞官归隐了。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的更深刻的哲学思考。“自然”一词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老庄所谓“自然”不同于近代人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客观物质性的“自然界”,它是一种状态,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世间万物皆按其本来面目而存在,依其自身固有的规律而变化,无需任何外在的条件和力量,人应顺应自然的状态和变化,抱朴而含真。魏晋人的“自然”内涵实赅四义,第一义:自然之道。第二义:自然之田园山水。第三义:人之自然。第四义:艺术风格之自然。人之自然情况较复杂。又包括了气质性情之自然(如嵇康等人重视自然性情之舒展),才气之自然挥洒(如谢灵运逞才恃智不遗余力)。本能欲望之自然(如石崇等人的放纵食色,毫不节制)。
陶渊明对魏晋“自然”的基本四义,有继承也有超越:
梁启超《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一文写:“陶渊明何以有如此高尚的品格和文艺?一定有他整个的人生观在背后。他的人生观是什么呢?可以用两个字概括他:自然”陶诗《五月且作和戴主簿》曰:“既②①
来孰不去?人理故有终。居常待其尽,曲肱岂伤冲。迂化或夷险,肆志无窳隆。”表现了其顺宇宙规律的人生哲学,这是自然之和一义。即自然之道义;《归园田居》其一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达了对田园的渴望,既有第一义,但主要是第二义;《归去来兮辞》序中自述“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指性情,气质之自然;此指自然之第四义。宋人黄彻云:“渊明所以不可及者,盖无心于非眷,巧拙之间也。”(《碧溪诗话》卷五)③他的诗不追求强烈的刺激,没有浓重的色彩,没有曲折的结构,纯是自然流露,一片神行,因其人格清高超逸,生活体验真切深刻,所以具有较强感染力。即艺术风格之自然。
由此,对陶渊明“自然天方”的人生态度可做这样的理解:返归和保持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的性情。依其自身固有的规律而变化、抱朴而含真。
《现代汉语词典》中“任情”一词解释为:“①尽情;②任性;放纵情感。”“适意”一词解释为:“舒适”。④陶渊明所做的,是维护个性的淳真,不委曲自己的本真。对此徐公持先生说:“陶渊明更多从自身性情出发,认为人之本性应得到舒展散发,而不应加以羁靡束缚。由此可称之为性情之自然或曰精神之自
然。”陶渊明的一生是不断在官僚与隐士这两种社会角色中做选择的。隐居时想出仕,出仕时想隐居。心情很矛盾,最终决定归隐。这是由“且欣然而归止”,“不委曲而累己”;(《感士不遇赋》);“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归去来兮辞》)的人生态度所决定的他不想委曲自己的本真,他也是这样做的。陶渊明丝毫不委曲人性:饥来乞食;(《乞食》)诗曰:“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扣门拙言辞。”因来即眠;(萧统《陶渊明传》)曰:“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潇洒饮酒;“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萧统《陶渊明传》)。躬耕言利;(《癸卯岁始怀春怀古田舍》其二)曰:“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庚戍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曰:“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纯是天真性情的诗意挥洒。这正是陶渊明对“性情适意”的最好诠释:不委曲自己的本真,及时行乐,享受适合自己的舒适生活。
陶渊明在田园生活中着重发掘个性生存价值,努力揭示生活中的诗意,以悠然、恬淡情怀看待人生,去留无意,顺应自然。和谐地处理了物我关系,个性与群体的关系,成功地止泊,找到了其人生的归依。 ⑤
二、陶渊明人生态度根源探析
(一) 新生门户婉曲心
正如史学家揭示,六朝社会最大的特点就是世族与门第。门第一经形成,便有了门第与世族观念。世族人士极力维持门第的纯洁与发展,国家观念渐次淡出,便出现“士大夫止知有家,不知有国”。“求忠臣必孝子之门,竟成虚言”的反常历史现象。门第观念甚严,士庶之别,泾渭分明,不得逾越。陶渊明曾祖父陶侃出生于一个无门可依的酷贫家庭,但经过他个人不懈的努力,建立了不朽的军功,成为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为长沙郡公。其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陶逸做过安城太守。仕宦已历三世,如按照三世为官便成为世族的传统,陶氏确实已不能被视为寒门了,但陶侃政治地位虽高,但因家族积淀尚浅,世族人物尚记其早期起家的尴尬经历,并不以同类视之。而陶渊明是庶出,非嫡传,在时人眼里,地位更降一等。这样,门第就不足以成为其傲世的资本,反倒郁结于心,变成难言的隐痛。
六朝时代,受大环境影响,士人将光耀门庭视为家族目标,同时受儒家传统观念的驱使,士人又多以建功立业为实现个体不朽的捷径。而陶渊明正是把二⑥
者紧密的结合起来。这些在其早期作品中有所体现。《停云》诗语:“八表同昏,平路伊阻”、“八表同昏,平陆成江”,暗寓着诗人怀世难的忧心,以及功业难成的感慨。《时运》诗曰:“迈迈时运,穆穆良朝。袭我春服,薄言东郊。山涤余霭,宇暧微宵。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洋洋平津,乃漱乃濯。邈邈遐景,载欣载瞩。人亦有言,称心易足。挥兹一觞,陶然自乐。”诗句化用儒家“曾点气象”之典,表达了对儒家精神境界的企羡。《荣木》诗更直接传达了对儒家自强不息的功业追求的向往,诗第四章曰:“先师遗训,余岂之坠?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四十无闻,斯不足畏。”典出《论语·子罕》,意谓四十五十无善闻,则其人进境有限可知。陶渊明则反用其意,通过“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等句。可见其内心郁勃着昂扬的进取意志。
但十三年的官场生涯中,经历了无数“忍看朋辈成新鬼”的血腥屠杀,对此焉能无动于衷?缺少生命的保障和精神的依傍,何谈理想和抱负?在出仕和归隐之间,他选择了后者,正如叶佳莹所说的:“如以渊明之志意而言,则用世乃其本心,归田才是不得已。然而如以渊明之质性而言,则归田方能保全其自然与
真淳,而出仕则不免于有‘违己交病’之患。所以渊明的归田,既非为了在‘大伪斯兴’的此一人世,保全其一份质性自然的‘真我’”⑦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陶渊明人生取舍的依据,简言之,就是为了保全自然质性。
(二)托身得所不违心
魏晋玄学的形成和老庄思想有明显的关系,东晋以后又吸取了佛学的成分,步入新的阶段。这是一种思辩的哲学;对宇宙、人生和人的思维都进行了纯哲学的思考。它和两汉的神学目的论,谶纬宿命论相比,是一个很大的进步。魏晋玄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经籍的方式,对于打破汉代繁琐经学的统治也起了积极的作用。从两汉经学到魏晋玄学,是中国思想史上一大转折。
先的社会思想改变着士大夫的人生追求、生活习尚和价值观念。儒家的道德教条和礼仪规范已失去原有的约束力,一种符合人类本性的,返归自然的生活,成为新的追求目标。身外的功业荣名急然受到怀疑,便转而肯定自身的人格。身后的一切既然那么渺茫,便抓紧即时的人生满足。
基于社会思潮的影响,陶渊明的思想里边有儒家的、道家的、佛家的三种思想精华的结合。比如其《饮酒》第十六首诗中两句:“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他说:“少年罕人事。”“罕”就是稀少的意思。那是没有繁杂的、乱七八糟的事情来打扰我,我可以专心念书。他念的“六经”就是儒家的经典。即《诗》、《书》、《礼》、《易》、《乐》、《春秋》。由此可以看书陶渊明确实受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同时他也受道家的思想,他的诗里曾有这样的诗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之一)在其《归去来兮辞》中,也表现了他爱好自然的这种天然本性和思想情趣,而这些都是道家的思想。道家认为,人世之间不应有限制,不应有约束,应返朴归真,顺应自然。可见陶渊明的思想中也包含着浓厚的道家思想。
此外,他还受到佛家思想的影响。他的《归园田居》之四里有过这样的句子:“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他说人生就好象是一个幻影一样,佛经上说的“如梦如幻”,就是说世间万象如同梦幻一样,就是虚无的、空幻的,转眼就消失不见了。“终当空无”是说最终结果都是空无,“”所谓四大皆空。
虽然他有儒家的思想,有道家的思想,也有佛家
的思想。但无论那种思想影响了陶渊明,他都会立刻与他自己的思想结合起来,他内心中有一种自然的定力与持守。既不委屈自己的本真,也不违背自然规律。在那种黑暗、浑浊、充满战乱、痛苦的时代里没有迷乱,没有失落自己。将自己的个人思想同社会思潮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自然天放”,“任情适宜”的人生态度。
三、现代意义辨析
陶渊明以其隐士的高洁,以一种自然的定力与持守,坚守自己不随波逐流。不被引诱,不被转移,在那种黑暗、浑浊、充满战乱、痛苦的时代里没有迷乱,没有失落自己。成为中国历史舞台上的耀眼明星,甚至成为人伦风范。但在现今社会里,这也需要辨证的看。
与陶渊明生活着的充满黑暗、浑浊、痛苦的时代相比,当代社会没有战乱、政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其乐融融。但政治权利与市场竞争无限扩张,使人的诗意生存受到了挑战和挤压。现代人生活紧张、忙碌、为了家庭和事业,心力交瘁。竞争的压力,身心的疲惫等,这些都让我们感觉到现今社会的人们活着是为了生存而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