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小石潭》4600字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 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 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 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 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 奉壹。
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是(2分)
A. 伐竹取道 齐师伐我 B.以其境过 清 咨臣以当世之事 C.不可久居 高 可二黍许 D.隶而从者 太守归而宾 客从也
8.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有误的 一项是(2分)
A.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 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 依。 潭中的鱼大约白来条, 都好像在
空中游动,无所依靠。
C. 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向潭西南望过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 曲曲折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明的 暗的都能看见。
D.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参差不齐,不 知道源头在哪里。
9. 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A. 作者把地处幽僻的小石潭作为描 写对象,意在借荒远之景,寓贬谪之 怨,倾抑郁之情。
B. 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如鸣佩 环的水声、参差披拂的枝头蔓、空游 无依的鱼儿、斗折蛇行的小溪、竹树
环合的四周,把小石潭绘就成一幅美 妙的图画。
C. 首段文字,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 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采用 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D. 本文语言凝练。写卷石的形态各 异,仅用了“坻” “屿” “嵁” “岩” 四字刻画;写小溪的曲折蜿蜒,也只 用了“斗折蛇行”四字描述;写环境 的清新和心绪的烦躁, 仅用了 “过清” 二字加以揭示。
10. 同为山水游记, 柳宗元在 《小石潭 记》中提到“乐” ,欧阳修在《醉翁 亭记》中也多次提到“乐” ,两文中 的 “乐” , 乐在何处, 不同点是什么?
(3分)
11.2011吉林中考 1.文言文阅读(15分)
1.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 回答问题。 (10分)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 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 底, 近岸, 卷石底以出, 为坻, 为屿, 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 尔远逝, 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 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 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 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 奉壹。
记承天诗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 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
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 人者耳。
9.两篇短文的作者柳宗元、苏轼分 别是我国 代和 代文学家。 (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 思。 (2分)
(1)悄怆. .幽邃 (2)怀民 亦未寝.
11. 《小石潭记》第二段通过刻画游 鱼的形神姿态表现了潭水的什么特 点?(2分)
12.记承天诗夜游》中以高度凝练的
笔墨对月夜进行了描写,请用自己的 语言将这种美丽景色描绘出来。 (2分
13.都写于作者被贬期间,分别表达 了柳宗元和苏轼怎样复杂的心情? 14. 2011河南中考语文试题
(一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 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 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 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 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参差技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 依, 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 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 四面竹树环合, 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 悄伦幽邃。 以其境过清. 不 可丸居,乃记之而去。
17.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 ) ⑴潭中直可百许头 ⑵斗折 蛇行
18.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 的意思。 (2分 ) 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 居,乃记之而去。
19. 在语段 (一 ) 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 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 ?(3 20. 两个语段分别是怎样突出水的特 点 的 ? 请 结 合 具 体 内 容 分 析 。 (4
分 ) 语段 (一 ) :
答案:2009年 1、① .(2分 )D ② (2分 )B
③ (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都好 像在空中游动, 什么依靠也没有。 (2)瀑布在青色的石壁间飞泻,震撼着山 谷。
2、① (1)向西 (2)砍伐 (3)呆呆的样 子 (4)参差不齐 ② A ③ (1)(鱼儿 ) 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 快乐。
(2)(溪水 ) 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 样蜿蜒前行, 时隐时现。 ④ . 写出了 小石潭幽深泠寂的氛围,表现了作者 孤独忧伤 (痛苦 ) 的心情。 2010年
1.2010枣庄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试 卷 4.⑴ s ù⑵ y ǐ⑶ c ī (3分。每小题 1分 )
5、⑴太阳与月亮 ⑵即使 ⑶轻快敏捷 的样子(3分。每小题 1分)
6. ⑴在春、 冬两个季节, 雪白的急流, 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影着各 种景物的影子。 ⑵向小石潭的西南方 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 那样蜿蜒前行, 时隐时现。 (共 4分。 每小题 2分,重点词语翻译准确,修 辞恰当即可得分) 7.《早发白帝城》 用猿声衬托行船的快和作者的心情, 《三峡》用原声带哀转久绝表现峡谷 幽长的特点,渲染了秋天三峡的萧瑟
气氛。 (共 2分。每点 1分,意思对 即可)
8.[甲 ]文中句子写出三峡水流湍急、 水 势险恶的特点。 [乙 ]文中突出了小石 潭的清澈。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 (共 3分 每要点 1分 ) 9 ⑴从字里行间 流露出轻松喜悦之情。
⑵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 凄凉、 压抑、 忧伤的思想感情。 2. 2010年海南省 中考语文试题
18.C 19. (1)好像、仿佛、犹如、像; (2)大约、 大概; (3)凄清、 凄凉、 清凉、 冷清、 幽静等; (4)跟从、 跟随、 跟着。 (“一起、一同”不给分 )
20. (1)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潭用整块
石头作为底;把整块石头作为底部。 (“以为”是得分点,要译出 ) 。 (2)都 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 (似 的 ) 。 (“皆”是得分点。 ) 21.写出了 潭水的清澈。
3. 锦州市 2010年初中生学业考试 12. (1) 寒冷 (2) 愣住 (3) 向西 (4) 走 到 ? ? 尽 头 (每 词 1分 , 共 4分) 13. (1)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 影子映在石上。 (或 :太阳光直射水底, (鱼的 ) 影子散布在潭底的石头上。 ) (2分)
(2)走了三四里路 , 就是青羊宫 , 溪水有 时远有时近,竹子和柏树苍翠碧绿。 (2 分)
14. 相同点 :都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 辞方法。 (1分 ) 不同点 :甲文写景动静 结合 ; 乙文以静景为主。 (1分) 15. 杜 甫。 (1分)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心”等。 4.湖北省咸宁市 2010年初 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22、① y ìn 荫庇, 遮蔽;② hu ì污秽,肮脏。 (2分。每 小题 1分)
23、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有的形 成旋涡,有的激起浪花,有的激荡倾 注。 (2分。 “触” “洄” “悬” “激注” 四个词错一个扣 0.5分) 24、 C (2分)
25、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如“南 流数十步”写溪水的“小” ; “清流触
石,洄悬激注”描写溪水触石的各种 形态。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攲嵌 盘屈,不可名状”表明怪石是被溪水 冲激所致,间接地描写了水势,同时 又交待了溪水所在的环境。 (3分。 描 写角度 1分,每个 0.5
分;举例说明 2分,每个 1分) 26、怪石“攲嵌盘屈” 、清流“洄悬 激注” 、木竹“垂阴相荫” 。随意春芳 歇, 王孙自可留。 (3分。 第一问 2分, 三个要点错一个扣 1分,错两个不得
分;第二问 1分) 2011年 1.2011山 西
7. (2分 )x ī; suì
8. (2分 ) 大约 ; 睡觉、眠、卧
9.①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 (犬 牙 ) 那 样 相 互 交 错 (参 差 不 齐) ② 想到(考 虑 ) 没 有 可 以 交 谈 取 乐 的 人 10. (2分 ) (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答“心乐之”也可) ;
(何夜无月 ? 何处无竹柏 ? )但少闲人 如 吾 两 人 者 耳。 11. (2分 ) 示例: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
的皎洁(清澈透明) 。没有写“月 ” 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 一个空明澄澈,蔬影摇曳,亦真亦幻 的美妙境界。 (只要扣住“比喻的手 法 ” 和 “ 月 光 的 皎 洁 ” 即 可 得 分) 2.2011孝感
7.D (2分) 8.C (2分) 9.D (3分) 10. 柳宗元的 “乐” 是发现小石潭后暂 时的自乐;欧阳修的“乐”既有山水 之乐、太守自乐,更有与民同乐的情 怀。 (能说出不同点在“与民同乐” 即可, 3分) 3.2011吉林中考
9.唐 宋(共 1分,每空 0.5分) 10. (1) 忧伤的样子 (2) “躺着休息” 或 “睡觉”
(共 2分, 每小题 1分) 11. 围
绕“水清”回答即可。 (2分)
12.围绕“月光如水清澈透明,竹柏 影如藻、荇交错纵横”回答即可。 (2分)
13.柳宗元的心情围绕“乐与忧”回 答即可;苏轼的心情围绕“欣喜悠闲 与失意悲凉”回答即可。 (共 3分, 内容 2分,语言表达 1分) 4. 2011河南中考语文试题
17. ⑴大约 ⑵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每小 题 1分, 共 2分 ) 18.因为这里的环境 过于凄清, 不能久留, 于是题字 (记下 这里的景致或记住这个地方 ) 后就离 开了。 (意思对即可。 2分 ) 19.由乐到 忧 (1分 ) 从 “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可以看出乐; (1分 ) 从“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可以看出忧。 (1分 )(共 3分 ) 20.语段 (一 ) :用潭中的石、鱼、 日光、影等从侧面进行衬托。 语段 (二 ) :用“秋天” “晚岚” “含烟新柳” “脱箨初篁” 等比喻水色。 (用 “含烟 新柳” “脱箨初篁” “玉” “纨”和水 进行比较 )
作文二:《小石潭作业》900字
4.19双休日《小石潭记》作业
古今异义
去 佁然 小生 居 词类活用
下 西 乐 空
斗、蛇、犬牙
凄、寒
一词多义:
为 清
以 可
道 参
课后习题探究
1、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能说出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浏览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一‘乐’一‘忧’怎么解释?)
3、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4、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5、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6、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7、作者为什么将这个无名小水潭命名为“小石潭”?(扣住作者贬居时的心境去品析,对照文章内容分析)
8、本文主旨:
9、小石潭记中表现喜的句子有。
10、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1、请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发现小石潭的经过?
12、请说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的妙处?
13.第一段从哪几个方面写小石潭的特点?
14.第二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 是为了写什么?
15修辞手法句子:
16、 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说明小石潭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的句子是:
⑵“皆若空游无所依”跟上文哪句话相呼应: 17、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
① “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 ”呼应,又为下文的“ 笔。
② 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
③ 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 “ ”两个句子得到印证。
”埋下伏 ”。 ”和
作文三:《小石潭记导学案》7600字
一、目标导航
1(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文中的“动”景与“静”景的结合。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重点:
学习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作者是怎样把:情:和:景:结合起来的,
难点: 领会作者含蓄深沉的感情。
二、预习导学 (,)其他写法的运用
1(一读课文,借助笔记、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快速译读课文。 ? 文中的“镜头”与“画面”
(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2(二读课文,看看文中描绘了小石潭的那些景物?
? 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3(三读课文,全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景物的,请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 ,(体会课文简洁、丰富而又有节奏感的语言特点。
提示一:简洁而又丰富,细致而生动,用短句产生节奏感,读起来悦耳动听,字
里行间还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
提示二:找出文中相关的写景短句,赏析体会。
三、课堂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总写小石潭全貌。写了竹、水、潭、石、树等。 (四)总结全文
第二部分(2一3):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并写到了小溪的走势。 课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第三部分(4):写幽静的环境,抒发作者抑郁忧伤的心情。 的 ,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第四部分(5):补充交待同行的人。 己 的情感。
(三)三读课文,深入探讨文本。 四、课堂练习
1.把握作者情感,体会作者情景交融手法的综合运用。 (一)同步反馈训练
(1)作者在文中重点写了哪些景,表达了怎样的情, 按要求写句子:
? 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突出了石有怎样的特点,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______________。 , 。 ?文中哪些句子写了“水”,运用了怎样的写法,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 。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二)课内阅读 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选自《与朱元思书》)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以其境过清 ( ) (2)乃记之而去 ( )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不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斗折蛇行 ( ) (4) 窥谷忘反 ( )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 ,(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 的手法;第二段写潭水 和游鱼,则变换为 的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用(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________修辞,摹形状貌,形象逼真。 2(文中描写小石潭的 等景物,突出,(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 了小石潭 的特点,全文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 什么角度描写的?
的情感。 3(作者为什么将这个无名小水潭命名为“小石潭”, ,(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后作业
5(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小石潭记(第二课时)答案 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二、预习导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略
______ 2.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等。
五、拓展阅读 3.课文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思路: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上[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气氛。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三、课堂互动探究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三)三读课文,深入探讨文本。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1.(1)? 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为底”,“卷石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小石潭记》) 底以出”说明“潭”的的确是个“石潭”。“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石
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
美形态。“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奇而冰冷) “凄2(山石、潭水、树蔓、游鱼、溪流、岸势,清幽、明丽、深远,悲凉凄苦 神寒骨”不尽是石的冰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 3(因为这个小水潭完全是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池潭:“全石以为底,近岸,?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句话正面写出游鱼的生动活泼,从侧面表4(这是全文揭示的主旨,画龙点睛的句子。它虚实相生,由景生情,抒发作者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用形象的比喻,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写出了小溪的形状。 5(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 ?游鱼的“怡然不动”为静及“俶尔远逝”又表现了鱼儿的生动活泼。 ?小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溪。就小溪本身来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作者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用了这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五、拓展阅读
小溪。 1(1)因为 (2)离开 (3)像北斗星一样 (4) 同“返”,返回 (2)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遇,渗透2((1) (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2)急流的水比箭还快,凶猛的浪像奔驰的骏马。 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3(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 [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 伤情。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 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合)。
了强烈的对照,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4((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训练题 (3)? 在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写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
看到不同的景物,很象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在第二段1、该文选自 ,作者 ,唐朝著作者描写潭水、游鱼,采用了“定点特写”的写法,作者一共只用了四十个字,名 。(3分)
就活灵活现地描出了潭水中游鱼的美景。 2、注音:(5分)
? ?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篁( ) 洌( ) 翕( ) 邃( ) 坻( ) 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3、直接写潭水的语句是 ;间接写潭水特点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的句子是 。(4分) 2.略 4、下列词用法不同的是( )(3分)
四、课堂练习 ,、闻:隔篁竹,闻水声 余闻之也久 (一)同步反馈训练 ,、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 按要求写句子: ,、其:以其境过清 不可知其源 (1)如鸣佩环 (2)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差:参差披拂 犬牙差互 (3)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5分) (二)课内阅读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 ) 1(移步换景;定点特写;比喻
?皆若空游无所依(依: ) ,、深秋时节出游,天气凉了
?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 ) ,、游的时间长了,接近黄昏,下了寒气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悄怆幽邃: ) ,、小石潭四周没有多少游人,潭水很凉 ?隶而从者(隶: ) ,、自己的心境凄苦孤寂
6、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第二部分:
样的心情,(3分) (一)
7、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左亻右台)然不动;?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左亻右叔)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8、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居,乃记之而去。
的句子是 。(3分) 1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 9、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分别从 、 、 等15(回答下边的问题。(4分)
角度去点染,整段文字没有一个字写到 ,却又无处不在写 。?“明灭可见”指的是一条小溪,这个说法有根据吗? (5分) ?文中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情调协调吗?说说你的理解。 10、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 )(多选)(3分) 16(“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又不一定是打比喻。试,、闻水声,如鸣佩环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分析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3分)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闻水声,如鸣佩环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皆若空游无所依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似与游者相乐
11、解释下列多义词:(3分) 17(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三段的段意。(3分) ?环:如鸣佩环( ) 一段: 二段:
四面竹树环合( ) 三段:
?清:水尤清洌( ) 18(“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小石潭记》训练题答案 以其境过清( )
1、《柳河东集》;柳宗元;文学家 2、略 3、略 4、,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 )
5、?向西?凭借,依靠?像狗的牙齿那样?寂静得使人忧伤?跟随 不可知其源( )
6、愉悦;抑郁忧伤 7、略 8、潭中鱼可百许头??往来翕忽 12、摘出有关写“鱼”的句子:(3分)
9、游鱼、阳光、影子、水、水 10、,,, ?写鱼静态的句子:
11、玉制的装饰品;环绕;清澈;凄清;大约;可以,能 ?写鱼动态的句子: 12、日光??不动;俶尔??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写鱼情态的句子: 13、, 14(?潭中大约有鱼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好13、作者坐潭上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是( )(2分)
像水都没有)?(游鱼)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15(?上文“斗折蛇行”是指溪说的;下文“其岸势犬牙差互”是指溪岸说的,这就是“明灭可见”指的是一条小溪的根据。?作者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政治失意生活中的抑郁心情,因此当他听到水声时,当看到鱼儿“往来翕忽”的游态时,他感到自然间的乐趣,心情也变得欢快起来,成为作者当时的心情的反衬,跟全文的忧伤凄苦的基调形成了对立的统一,从而更有力地揭示了痛苦的深度。(意近即可)
16(?“鸣佩环”比喻“水声”的嘹亮。?“空”,意为空中,比喻水的透明度。?不是比喻,“似”表示作者的猜想。
17(一段:写潭中游鱼的情趣。二段:写潭的水源。三段:写潭四周的景色和作者的感受。
18(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的氛围,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作文四:《小石潭记笔记》1200字
《小石潭记》笔记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心乐之。 ((
,向西, ,成林的竹子, ,玉佩、玉环,,以……为乐~对……感到高兴,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就,听到了水流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那样清脆悦耳,~心里对此感到很高兴。 2、伐 竹 取 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
,砍伐,,这里指开辟, ,清澈,
,于是,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 坻~ 为 屿~为嵁~为岩。 ((((
,成为,,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 潭用整块石头作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岸上,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
,大约,,左右,
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条左右~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6、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
,透过、穿过,,映现,,愣住的样子,,忽然, ,迅速,
阳光透过水面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停在那里,愣住的样子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迅速。 7、似与游者相乐。
好像在同游人互相逗乐。
8、潭西南而望~斗 折 蛇 行~ 明灭可见。 (((
,像北斗七星那样,,像蛇那样,,明亮,
向水潭的西南方向望去~,那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或明亮或阴暗都看得清楚。
9、其岸势 犬牙 差 互~不可知其源。 (
,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
溪岸的岸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无法知道它的源头。
10、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 神 寒 骨~ 悄怆 幽 ((
邃。 (
,使……凄凉,,使……寒冷,,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深,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环绕合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旁人~,那幽深悲凉的气氛,~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1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因为, ,停留, ,离开,
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开了。
12、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同我一起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13、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
,附属,,跟随,
作为随从跟着我们来的人~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作文五:《小石潭记导学案》1900字
《小石潭记》导学案
学习过程 主备:范祥丽 时间:2013、3
老师寄语:当你被一种很好的语言文字打动时~其实是语言背后的那个灵魂让你感到有 魅力。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导入新课(试试自主设计导语)
一学习目标:
1 学习文言文的有效诵读,力争读到韵味十足 二试读课文,读的流畅
2 积累重点文言词汇,并试译全文。 通读课文, 指导:读准字音,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读出节奏,停顿正确;读出语气,
读出感情。1、2小节能读出好奇快乐。3、4、5小节语调要缓慢,读出淡淡 3 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的忧伤的感情。 二知识链接(助你一臂之力)
?初读:学生默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然后借助工具书及课本下注释,自己积累至课堂
1走近作者 笔记上。
柳宗元(773,819)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唐代河东(今 山西省永济?范读:教师播放《小石潭记》的朗读磁带,让学生轻声跟读。同时补注课文中值得注意的
市)人。因为他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字词。 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与
?学生自读、学生分读、齐读。 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著有《柳河东集》。这篇游记是作者被贬为永州司
三、译读课文,疏通文意 马时所写,选自《柳河东集》,原名《至小丘小石潭记》。他的作品有的寄情山水,抒发个人
1、请同学们借助课下注释与工具书,二人合作疏通全文大意,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的抑郁和苦闷;有的反映当时人民的疾苦和愿望,谴责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等。《永州八记》、《江雪》、《捕蛇者说》等,都是他被贬永州时期的代表作品。《永州八记》指《始得(译文对对碰) 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
四、感情朗读,体会心情。 涧记》《小石城山记》。《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认为文中的景物描写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2写作背景:
情, 柳宗元生活在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危机四伏的中唐时期。唐顺宗时,代表中
五、反馈检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小地主阶级利益的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执政,他们在政治上作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称“永
贞革新”。当时柳宗元33岁,任礼部员外郎,也积极参与了这一革新运动。但是在保守势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力的疯狂反扑下,顺宗退位。宪宗即位后,对革新派进行了残酷的迫害,革新派人物相继遭
A、从小丘西行 B、斗折蛇行 C、可百许头 到残杀和贬谪。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身居荒僻落后的地区,因此他的心中非常抑郁。 (((
2、文学常识填空。 写作《小石潭记》的元和四年是柳宗元人生最苦闷的岁月。在此之前,他年轻的妻子和
柳宗元,字 ,世称 。 朝文学家。他年迈的母亲相继去世;女儿这一年已经病笃,次年四月三日即夭折,年仅10岁。家庭迭遭
与 一起倡导“唐代古文运动 ”,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变故,仕途更是不顺。宪宗皇帝曾下诏令柳宗元不能调移升迁这意味着此后再也不能参加朝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廷对官员的政绩考课,永远,他将在荒蛮之地终老此生了。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文体知识介绍——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4、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即景抒情,托物言志。文言文标题中的“??记”,相当于现代文“记??”的形式。如“小
1、文中描写小石潭周围极幽极佳的景致的句子石潭记”,就是“记小石潭”,即记述游小石潭的行踪以及小石潭的景物。这类文章当中,
是 , , 。 大多数是游记,通过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
2、文中侧面写出水清澈的句子是 , , 。 古迹等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3、文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溪流形态的句子是 , 。
作文六:《小石潭记解词翻译》600字
《小石潭记》练习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水尤清洌() 2为坻为屿() ...
3可百许头() 4皆若空游无所依() ..
5影布.石上() 6佁然..不动()
7俶尔..远逝() 8往来翕忽..()
9犬牙..差互()10 西.行百二十步()
11凄.神寒.骨,()()
12悄怆..幽邃()( )
13不可久居.()
14以.其境过清.()() 15 明灭..可见()
16.斗.折蛇.行()()
17心乐.之( )18水尤.清洌()
19全石以为..底()()
20近.岸,卷石底以.出()(
21似与游者相乐.() 22 潭西南..而望()
23其.岸势.犬牙差互()( )
24乃记之.而去()
1
)
翻译句子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译文: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译文: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译文: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
6、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
7、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8、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
9、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文:
10、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文:
2
作文七:《一.doc小石潭》5500字
一)
1、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⑵俶尔远逝
2、 说明句中加横线词的词类现象。
⑴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 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⑵斗折蛇行 斗:名词作状
语,像北斗那样曲折;名词作状语,像蛇那样蜿蜒爬行 蛇:
⑶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⑷凄神寒骨 凄: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 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寒
3、 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说明小石潭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的句子是:伐竹取道
⑵“皆若空游无所依”跟上文哪句话相呼应:水尤清冽
⑶描写潭中鱼静态的一句是: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写其动态的一句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4、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作者山水游记的一大特点。想一想,作者在文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文章着意渲染了小石潭寂寥、凄寒、幽怆的气氛,借以抒发了作者在失意苦寂处境中悲凉凄怆的情
感
5、 文中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
观鱼时的心情:“似与游者相乐”,在这种环境中,作者暂时忘却了自身的烦恼,产生了与鱼同乐的
情趣。游览到最后的心情:“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浸透着作者凄苦悲凉和压抑的心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是写触景生情,忧伤至极,从此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力求排遣郁闷的心情,但又最后无法解脱的深沉痛苦的心境。
【阅读训练二】
1、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⑴水尤清冽 ⑵往来翕忽
2、下列句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b )
A、⑴伐竹取道 ⑵齐师伐我 B、⑴乃记之而去 ⑵停数日,辞去
C、⑴不可知其源 ⑵其真无马邪? D、⑴以其境过清 ⑵属予作文以记之
4、简要分析第二段景物描写的特点。
侧面描写,烘托渲染水清,水中鱼的情态一览无余,动静结合,富有情趣。
【拓展比较阅读】
(一)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文〕《小石潭记》全文。
〔乙文〕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攦①之形;其旁,堡坞②,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③,益奇而坚,其疏数④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⑤,而列是夷狄,更⑥千年不得一售其伎⑦,是故劳而无用。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注释〕①梁攦(lì):屋的正梁。②堡坞:土筑的小城堡。③箭:小竹子。④疏数(cù):疏密。⑤中州:中原。⑥更:经历。⑦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
1、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吾 疑 造 物 者 之 有 无/ 久 矣
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乃”与“良久乃已”中的“乃”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
A、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B、乃悟前狼假寐 C、乃不知有汉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用现代汉语翻译“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潭水清澈透明),鱼儿好像都在空中自由游动,四周什么也没有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照在水底的石头上4、甲乙两文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表达了柳宗元 、欣赏自然美景的喜悦和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 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文〕《小石潭记》
〔乙文〕道州①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两岸悉皆怪石,敧③嵌④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⑥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节选元结《右溪记》)
〔注释〕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②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④嵌:凹陷(又作“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1、甲文第二段描写的内容是、潭水和游鱼; ;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
2、解释下面加横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⑴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大约、大概 ⑵以其境过清 清:凄清、冷清 ⑶南流数十步 南:向南 ⑷不可名状 名:说出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⑵佳木异竹,垂阴相荫。秀美的树木,奇异的竹林,垂下的阴影相互遮蔽。
4、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
这里景色优美却无人赏爱,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慨
小石潭记的对比阅读及答案
一.( 08年山东)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
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
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
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
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 以其境过清 ( 因为 ) ② 不可名状 ( 说出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12.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4分)
甲文: 甲文:侧面(间接)描写 清澈透明
乙文: 正面(直接)描写 水流湍急 13.甲乙两文
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借景抒情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二.( 08年内蒙古)
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 分)
( 1)水尤清冽 尤: 特别 (2)悄怆幽邃 悄怆: 优伤的样子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B )(2分)
A、伐 (1)伐竹取道 (2)齐师伐我 B.去 (1)乃记之而去 (2)停数日,乃去 C.
其 (1)不可知其源 (2)其真无马邪
D.以 (1)以其境过清 8、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2 分)
三.( 08年深圳市)
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10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6~8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
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
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
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
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
谓大同。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佁然不动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水尤清冽 水格外清凉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
(气氛)
8.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大道之行也》则描绘了大同社会的人文
美。结合两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4分)
能把山水的自然美和社会的人文美
四.( 07年荆州市 )
(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百[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
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睛雪所洗,娟然如拭……
9.词的用法、意义相近的一组是( C )
A.之:如镜之新开 暮寝而思之B.其:不可知其源 其如土石何
C.者:似与游者相乐 得道者多助D.为:山峦为睛雪所洗 子墨子解带为城
10.解释加点的词的词义。
①负势竞上( )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 ④于时冰皮始解( )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 急洏甚箭,猛浪若奔。 那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奔涌的波浪势若奔马。 ②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2.选出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 C )
A. 泠泠作响:写泉水发出哗哗的很大的声响。
B. 波色乍明:写水波一闪一闪的动态之美。
C. 往来翕忽:写游鱼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
D. 娟然如拭:写雪水洗过的山峦就像美丽的少女。
五.(07年海南省)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19-22题。(15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
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
味。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亻叔而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9、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C A.不见曦月(xī) B.素湍绿潭c.其岸势犬牙差互(chā) D.怡然不动(yí)
21、翻译下面的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乘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比乘船顺流而下快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都好像浮在空中无所依傍
22、甲段中描写春冬之水的句子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乙段中对潭中鱼作了细致的描写,其作用是衬托潭水 清澈 的特点。乙段中体现
溪流曲折这一特点的句子是: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分)
3.“伐竹取道”说明了哪些内容?
(1)说明这里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少有人来。
(2)说明作者听到水声时心情愉快,喜悦,游兴大增。
4.文章开篇落笔一凡,未见其景先闻其声,把水声写得清脆悦耳不同凡响,文中哪一句清楚地表明了产生这种效果的原因。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山甚〕,为岩。
(2)因其结构全以石质为底,水边无泥土杂质,所以游水流入小潭,小流冲击硬石,才会如鸣佩环。
5.作者写小石潭的水“清”,笔法达到了超妙的艺术境界。请结合原文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写水“清”的?你还能联想到哪些与此有关的古诗文?
(1)借石潭的形状,来写水清,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周围青树翠蔓。
(2)借游鱼写水清,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亻台 然不动; 亻叔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作者在第二段中写游鱼时写到“似与游者相乐”,而第五段又感觉到小石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前后两种心情为什么有所有同。
(1)起初,作者被小石潭“如鸣佩环”的水声所吸引,“伐竹取道”来到小石潭,看到小石潭,看到小石潭水清见底,景色优美,忘记遭贬忧伤,精神愉悦,此时他眼中尽是美景,连游鱼也似与其相尔,后来,小石潭的源泉头如曲折明天,让他想到渺茫的前途,小石潭的寂蓼无人,使他心生忧伤,这也是他寂寞的处境和凄怆哀怒的心境的反应。
7.作者离开小石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联系作者的处境和文章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小石潭水清石奇,特别是鱼儿的时动时静,更给作者带来了无比喜悦。这份喜悦真实而短暂,潭周围的修环合,寂寥无人,勾起了作者贬官后始终郁积于心底的凄凉,最后悲上心头,乃记之而去。
8.请就本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或写法作评注。
9.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佳作,请把你最欣赏的一处写景语句工整地抄写在下面,并说说它的语言特色。
写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把水声比作环佩叮当的撞击声,写出水声的清脆,悦耳使人心已快乐。
作文八:《小石潭教学设计》8200字
课题 26.小石潭记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义,积累常见的文言实
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
的写法。
三维目标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读、教师讲解、教师启发,学生回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
对美的鉴赏能力。
1、掌握重点词语,背诵课文。 教学 重点 2、学习抓特点写景物、借景物抒情的方法。
重点 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难点 难点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共 性 教 案 个性教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
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
记》。这位作家是谁?(柳宗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
《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
(彩屏显示课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
1((彩屏显示。)
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
3(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声屏显示朗诵录像。要求学生认真观看画面,听准
字音和语气语调。
2(检查预习,落实字词。
(彩屏显示。)
l(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
A(篁竹(huang2)清冽(lie4)为坻(di3)
B(为屿(yu3)为堪(kan1)怡然(yi2)
C亻叔 尔(chu2)翕忽(灯)差互(cha1)
D(寂寥(1iao2) 悄怆(chuang4) 幽邃(sui2)
(2)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做底。
B(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的鱼可以数出有百多条。
c(怡然不动:(鱼影)呆呆的一动不动。
D(凄神寒骨: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
3(齐读课文。
四、引导讨论,完成目标
(彩屏显示以下问题。)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回答。
明确: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来。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明确: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明确: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石上,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快。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明确: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
人家,使得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感到悲哀深沉。
5(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彩屏显示。)
明确: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五、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全文。
2(翻译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课文内容和思路。本文是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名篇,历来脍炙人口。他在文中是怎样写景抒情的,他是怎样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喻自己的心情的,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目标。
(彩屏显示。)
学习目标:
1(学习体会写景抒情的方法。
2(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喻的心情。二、学习讨论,完成目标 、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引导讨论下列问题:
(1)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明确:写了空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2)本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不是停留在一点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风景影片。
(彩屏显示。)
发现小潭
篁竹—一水声——小潭——青树——翠蔓
隔——闻——伐——取——见(动词准确)
移步换景的写法
3(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4(点一个小组读第二自然段。
5(讨论下列问题:
(1)第二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
明确: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
(2)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彩屏显示录像:潭水、游鱼画面。)
明确:清澄。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就像画家在画风的时候,用树枝飘向一边表示风一样,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
(3)我们再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
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先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亻台然”就是呆呆的样子。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飞快地窜往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
(彩屏显示。)
潭中景物:潭水、游鱼、阳光、影子
侧面描写水的清澄:游鱼 亻台然不动 亻叔尔远逝
动静结合特写镜头
6(全班齐读第二自然段。
7(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8(讨论以下问题:
(1)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抓住岸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溪,就溪身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2)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
明确:因为小溪是那样曲折,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特征。
(彩屏显示。)
小潭源流溪身斗折蛇形——明灭可见
岸势 犬牙差互——参差不齐
9(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10(教师范读第四自然段。
11(讨论以下问题:
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进步文人的痛苦心情。
1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明确: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彩屏显示。)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心境的反映)——寓情于景
13(文章结尾是记录同游者,是游记常用的一种格式。
课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
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
课堂小结 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游记里各种描绘景物的手法,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
写法,精练的语言,都值得我们借鉴。至于篇末表现出来的
凄苦心情,那是作者当时所处时代和身世遭遇所造
成的,那样的时代已成为历史的陈迹,跟我们今天的伟大时
代完全不合了,对这点我们必须有明确的认识。 布置作业 背诵并疏通全文
小石潭记
(1)见小石潭:隔、闻、伐、取、见???移步换景
(2)潭中景物?????????????特写镜头
潭水:清澄,侧面描写
游鱼:动静结合
板书设计 (3)小潭源流?????????????形象比喻
溪身:曲折蜿蜒
岸势:参差不齐
(4)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寓情于景
(5)记录同游者
课后反思
课题 27.岳阳楼记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知识目标: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三维目标 能力目标: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
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 积累和运用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虚
重点 词的用法。
教学
3.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
重点
想境界。
难点
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
难点 写法;
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教学资源 录音机
教 学 过 程
共 性 教 案 个性教案 一、名楼导入
同学们,我国古代的很多名胜古迹,大多留下了文人骚
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
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
“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
《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
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情的名篇。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
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二、 讲新课
(一) 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1(作者介绍:范仲淹(989?1052年),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靠刻苦攻读,1015年中进士,官至副宰相。他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极深。他不断议论朝政,切中时弊,得罪保守派,被排挤出朝廷。著有《范文正公集》。
2(介绍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5年(1045年),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触动了朝中保守派的根本利益,被罢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第二年6月,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即将落成,去信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一年9月15日写成的。
3、“记”是一种文体,散文的一种,范仲淹借为重修岳阳楼作记,一方面重申自己的抱负,另一方面借此勉励规劝老朋友。
(二)读课文,初步领会文章内容。
1.听课文朗读录音, 积累生字。
谪守(zhé) 滕子京(téng) 予观夫(yú)(fú) 衔远山(xián) 浩浩汤汤(shāng) 朝晖夕阴(huī) 潇湘(xiāo)(xiāng) 迁客骚人(sāo) 霪雨(yín) 霏霏(fēi)(fēi) 怒号(háo) 樯倾楫催
(qiáng)((jí) 山岳潜形(qián) 薄暮冥冥
(bó)(míng) 波澜不惊(lán) 沙鸥翔集(ōu) 岸芷汀兰(zhǐ)(tīng) 皓月千里(hào) 静影沉璧(bì) 宠辱偕忘(chǒng)(xié) 嗟夫(jiē)
2.学生各自诵读课文一遍,教师加以指导:第一段,以叙为主,因读得舒缓庄重。第二段写洞庭湖景的文字,气势
雄壮,应读得开朗雄浑。第三段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以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应读出愁苦凄楚的情味。第四段至若领器,引出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应读出欢乐和畅的韵味。第五段以嗟夫开启,应读出悲凉慷慨、一往情深的意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T,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初步领会文章内容。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引入。
朗读全文,复习生字。
二、 新授。
(一)疏通文章的第一节。
1(朗读本节课文,并根据页下注释翻译这一节。 2(学习这一节中重点的实词和虚词。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作太守。 越明年:越,到了。 政通人和:通,顺利;和,和乐。
属予作文以记之:予,我; 以,来; 之,指重修岳阳搂这件事。
(一) 疏通课文第二节。
2(积累词语:
予观夫巴陵胜状:夫,发语词,无意义;观,观看;胜,美好。
此则洞庭湖的大观:则,就是;观,景象。
北通巫峡:北,向北;通,到达。
南极潇湘:极,到。
(三)疏通课文第三节。
1. 自行疏通第三节,提出疑问。
2.掌握重点的实词和虚词。
登斯楼也:斯,这。 去国怀乡:去,离开。 感极而悲者矣:极,极点。
(四)疏通课文第四节。
1.同桌合作疏通课文第四节。
2.掌握重点的实词和虚词。
春和景明:和,和暖;景,阳光。 而或长烟一空:或,优势。
宠辱偕忘:偕,都。
(五)疏通课文第五、六节。
学习重点的实词和虚词,并翻译这节课文。 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曾经。
或异二者之为:或,或许;异,不同;二者,指以上两种不同的心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因为。 是进亦忧:是,这样。
先天下之忧而忧:先,在??之先;而,就。 后天下之乐而乐:后,在??之后。 布置作业:翻译并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学习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一)学习文章的第一节。
1.概括这段文章的内容。
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写这篇文章的原因。
2.哪些语句记载滕子京的政绩,
讨论并归纳: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3.“属予作文以记之。”中“之”指代什么, 讨论并归纳: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二)学习课文第二节。
1(朗读本节课文,说说这一节写了洞庭湖哪些方面的内容。 洞庭湖的大观。
2、哪些句子写岳阳楼大观,
讨论并归纳:(洞庭湖全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湯湯,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想一想,既然是岳阳楼之大观,为什么不详细记述呢, 因为"前人之述备矣",如果作者再详细写就会显得重复没有新意。
4.哪两句话引起下文情景交融,
讨论并归纳: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三)学习课文第三节。
1.朗读课文,想一想,这一节写的是岳阳楼什么时候的景色,
"霪雨霏霏"时的景色。
2.这"霪雨霏霏"时写了洞庭湖哪些方面的内容,
霪雨霏霏时间之长;天气阴冷,风高浪大;天昏地暗;傍晚时节两岸的声音。
3.这样的天气,这样的景色,给人的感觉是什么, 迁客骚人悲的感情?
讨论并归纳:(悲伤)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4.朗读这节课文,体会其中描绘的情形。
(四)学习课文第四节。
1.朗读课文,说说这节课文描写的是岳阳楼什么时候的景
色,
"春和景明"时的景色。
2.这"春和景明"时节,作者描绘了岳阳楼哪些方面的景色,
宽阔而平静的水面,水面上下自由自在的动物,岸边郁郁青青的植物,皓月千里的月色,相互对答的渔歌。 3.面对如此的美景,人们会产生那些感受,迁客骚人喜的感情?
讨论并归纳:(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4.自读课文体会文中描写的美好景色。
(五)学习课文第五节。
1、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3.提问:“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 4.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5.本文的中心句在哪里?
6.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
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
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
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
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
6、提问:文章最后一自然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讨论并归纳: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
后才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
忧其君”说明“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
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
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
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
印象极深。
二.朗读全文,整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介绍重修岳阳楼的背景 写作本文的原因 洞庭湖的
胜景
览无之情之异 霪雨霏霏之悲 春和景明之喜 与
以上二者之不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情言志)
三.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
1( 将叙事、写景、抒情、言志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2( 整句与散句相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
课文写出了洞庭湖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色,以及不同的人面对这
两种不同的景色时产生的不同的思想感情。"霪玉霏霏"时的感
极而悲,"春和景明"是的喜洋洋,照应了第二节课文中的"览物
课堂小结
之情,得无异乎。这些人因为自己不同的遭遇,面对洞庭湖壮
观的景色产生差距强大的感受,是因为他们的心情不同。而范
仲淹探求古仁人的思想,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的观点,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
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
意义。 (’
1. 翻译并背诵课文。
2.用原文回答问题。
(1)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
是 , 。
(2)从空间上写洞庭湖景色的句子是 。 布置作业
(3)与“喜”相照应的八个字是 。
(4)表明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句子是 。
(5)表明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
(6)“进”指: ,“退”指
2.完成课后第三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作文九:《小石潭导游词》900字
我写导游词
特色部初二(1)班
一、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二、 一篇完整的导游词,其结构一般包括习惯用语、概括介绍、重点讲解三个部分。
1.习惯用语
习惯用语又分为两个部分——见面时的开头语和离别时的告别语。
开头语包括问候语、欢迎语、介绍语、游览注意事项和对游客的希望五个方面,放在导游词的最前面。
2.概括介绍
概括介绍是用概述法介绍旅游景点的位置、范围、地位、意义、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等,目的是帮助旅游者对景点先有个总体了解,引起游览兴趣,犹如“未成曲调先有情”。
概括介绍应根据时间和游客情况,可长可短,可详可略(可根据需求所变)。
3.重点讲解
重点讲解是对旅游线路上的重点景观从景点成因、历史传说、文化背景、审美功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有一个全面、正确的了解,同时要提醒旅游者注意自己携带的东西,保管好自己随身的物品,这是导游词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 导游词训练
我来介绍小石潭
位尊敬的旅客朋友们,早上好,今天由我带领您参观一个不大家跟着我一起往西走。大家请闭上眼睛,知大家有没有听见什么?有些像佩与环相互碰撞的清脆声。现在请随我顺着这条小路下去,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小潭就是大家刚才听到的清脆声的发源地。大家可以看到,这小潭的潭底,是以一整块石头做成的, 这小潭的潭底有些地方已经凸出来了,就像海上的岛屿,水中的平地一样。这个小潭里大约有一百来条鱼,因为水太清澈,所以看上去好像在空中游动,也没有什么依靠。早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就会映在水底的石头上,有些鱼懒得一 动也不动,但有时却突然间的游走,马上又游回来,好像在跟大家开玩笑似的。? 请大家顺着小潭向西南方望去,就会看到一条小溪,这条小溪便是这潭水的来源,这小溪曲曲弯弯,有时能看见有时却不能看见,因为多年水流的冲击它的两岸早已 参差不齐,像犬牙一样。这个小潭不仅谭美,周围的景色也很美。它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层层环绕,如果一个人来到这里,就会感觉到它独有的清静,让人心旷神怡。在这里呆久了就会觉得这里是人间仙境,会感到没有压力,但是这里太过于安静不适于人长时间居住。我为大家介绍了这么多,不知有没有人知道这里是哪位名人笔下的景色?对了这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
作文十:《小石潭记导学案》2600字
《小石潭记》导学案
班级 ______ 组别 _______ 组名 ________ 姓名 ________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作品常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把握重点语句的翻译,疏通文意,初步背诵课文。
3、品味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4、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学习重点】 积累文言字词,把握文意,体会作者情感。
【学习难点】 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资料链接】
1. 有关作者:柳宗元 (773― 819) , 字子厚, 河东 (今山西永济县 ) 人, 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 思想家,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之一。他与 韩愈齐名,并称“韩柳” ,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对当时文风的改革、散文的发 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2、 写作背景
由于永贞革新失败,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 (公元 375年) 被贬到永州任司马。 永州当时 是一个荒僻未完全开化的地区。但永州山脉起伏,丘壑幽深,河川纵横,风景雄奇美丽。
由于政治上的失意,无法施行自己的抱负,他的精神极为痛苦、悲愤、忧郁。
作为贬官, 柳宗元在永州有职无权, 无所事事,于是有时间出游。 为排解内心的愤懑痛苦之 情,柳宗元常常不避幽远,游山访水,寄情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寄寓自己的不幸遭 遇,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在永州期间,柳宗元共写了八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人称《永州八记》 。这八篇游记各自成 篇,但前后连贯,构成一个整体,展现出永州美丽的山光水色。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 的第四篇,原题是《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 》描述了一个清幽宁静的小石潭风景。
2.关于“记” :
“记”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 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因此,它可以写景状物如《核舟记》 ,也可 以叙事如《桃花源记》 ,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像《小石潭记》 。
3. 寓情于景
即在景色的描写中寄托情感, 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感情。 这样可以避免直白的 感情渲泻,显得委婉、含蓄。
【预习导学】 1、自由朗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
簧 . 竹() 清冽 . () 为坻 . () 为嵁 . ()
俶 . 尔() 翕 . 忽() 怡 . 然() 幽邃 . ()
2、熟练而准确的朗读课文,注意准确把握下列句子的停顿。(用“ |”画出停顿)
全 石 以 为 底 皆 若 空 游 无 所 依
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3、翻译下列句子
A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覆。
B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C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理清本文写作思路。本文是按 顺序来写的,思路为:发现小潭——(
)————小潭源流————()
5、我的疑问:
【合作探究】
1、作者初见小石潭的感受是怎样的?你从原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后来作者感情发生了怎 样变化?为什么
2、 这篇文章选取了哪些景物来刻画小石潭的 ? 你最喜欢这些景物里的哪一处?它的什么特点让你 觉得特别美?请选择一处进行赏析。
第 1 页 共 3 页
3、探索尝试:小石潭如此之美,请你分析分析:柳宗元是如何把这小石潭写美的?
4、柳宗元虽“记之而去” ,但那一汪小潭而今已成永州的著名旅游景观,一日,作为导游的你带
队到此游览,你将如何向游客介绍呢?请结合课文的描写,展开想象,写一段导游词。
【达标测试】:
1、请结合句子,写出加点的词的含义:
以:全石以 . 为底 () 为:全石以为 . 底 ()
以 . 其境过清 () 为 . 坻,为屿?? ()
卷石底以 . 出 ()
清:水尤清 . 洌 () 可:潭中鱼可 . 百许头 ()
以其境过清 . () 不可 . 知其源 ()
第 2 页 共 3 页
2、析佳句,探深情:
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山水如此多娇,哪能不让人触景生情?请再读课文,作者游小石 潭时的心路历程。
1) 请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
.... 说说,柳宗元游小石潭时心情如何?
2)寄情于景是山水游记的通用法则,我们该如何体会这类文章的款款深情呢?
3、展文采,撰美文:
柳宗元虽“记之而去” ,但那一汪小潭而今已成永州的著名旅游景观,一日,作为导游的你 带队到此游览,你将如何向游客介绍呢?请结合课文的描写,展开想象,写一段导游词。
四、 课堂小结,背诵美文 :作者一行游小石潭,赏美景,留下千古美文,这其中 佳景,佳句,及其寓情于景之妙法,不能背诵,岂不遗憾?
五、检测拓展 :
1、请结合句子,写出加点的词的含义:
以:全石以 . 为底 () 为:全石以为 . 底 ()
以 . 其境过清 () 为 . 坻,为屿?? ()
卷石底以 . 出 ()
清:水尤清 . 洌 () 可:潭中鱼可 . 百许头 ()
以其境过清 . () 不可 . 知其源 ()
2、 古人登山临水,赏花抚木,往往有所寄托,有所感悟。在中国古代文学领域,写景抒情,托 物言志,已经成为一个通用的艺术法则。来看看这些句子通过写景,抒发了什么情。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
(2)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 】 ()
3、 (挑战题) :阅读选文,做题:
道州①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两岸悉皆怪石, 敧 ③嵌④盘曲,不 可名状。 清流触石, 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 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 则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处; 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⑥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节选元结《右溪记》 )
〔注释〕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②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④嵌:凹陷(又作“张开” ) 。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1) 、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 。
2) 、解释下面加横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⑴南流数十步 南:
⑵不可名状 名:
3) 、面对美景,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用原文回答)
【学习反思】
学习收获: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存在的疑惑:
第 3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