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生命本真的回归》10400字
第37卷第4期圆园员6年7月
井冈山大学学报渊社会科学版冤
允燥怎则灶葬造燥枣允蚤灶早早葬灶早泽澡葬灶哉灶蚤增藻则泽蚤贼赠渊杂燥糟蚤葬造杂糟蚤藻灶糟藻泽冤灾燥造援猿7晕燥援4
Jul援圆园员6
文章编号院员远苑源原愿员园苑渊2园员6冤园4原园园40原06
休闲:生命本真的回归
刘红玉1袁陈建宁2
渊泉州师范学院1.应用科技学院曰2.宣传部袁福建泉州362000冤
摘
要院高速运转的当代袁人类面临着竞争与繁忙交错的重重压力袁精神与肉体出现分离袁心灵的自由
受到压抑袁人的生命本真被扭曲遥在这种社会现实背景下袁彰显生命本真的休闲成为人的内在诉求遥人们在休闲过程中不仅释放生命本真之自由性袁而且充分实现生命本真之自然性并拓展生命本真之精神性遥通过休闲袁人的生命本真得以回归遥
关键词院休闲曰生命本真曰自由曰自然曰精神中图分类号院C912
文献标识码院粤
阅韵陨押员园援猿怨远怨辕躁援蚤泽泽灶援员远苑源原愿员园苑援圆园员6援园4援园07
进入工业社会以来袁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袁人
类过着比前人更富裕的生活却未感到更幸福遥恰恰相反袁作为生命本真的自由性尧自然性尧精神性丧失袁孤独尧恐惧尧焦虑和彷徨让人窒息袁可怕的精神贫困撕裂着当代人袁造成了人的异化袁使人退化为单向度的怪物遥尼采曾哀叹野人死了冶曰马克思尖锐地指出野人被异化冶曰赫拉巴尔悲楚地呐喊野我是谁冶曰海德格尔则追问野存在的意义冶遥咱员暂渊孕57冤这一系列关乎生命本真的深层次的问题袁迫使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和思考院人是什么钥人的生命本真是什么钥人类应该如何生存钥在这种现实与精神的拷问下袁直面人内心世界与生命本真的休闲袁成为被当代工业文明掩盖了的人的真正需求遥在休闲中袁人的精神生命尧自由性和自然性无束缚地彰显出来袁回归生命的本真状态遥
一尧休闲释放生命本真之自由性
马克思曾指出院野自由确实是人所固有的东西袁连自由的反对者在反对实现自由的同时也实现着自由噎噎遥没有一个人反对自由袁如果有的话袁最多也只是反对别人的自由袁可见袁各种自由
向来就是存在的遥冶咱2暂渊孕167冤马克思对自由的解读袁充分肯定了自由是人与生俱来的袁就像食欲尧性欲一样袁是人之本性遥自古以来袁芸芸众生袁多少人为自由而战袁野不自由毋宁死冶表达了人类追求自由的强烈愿望遥但在纷繁复杂的利益驱使下袁对物质财富和名利的过度追求扭曲了人的人格尧束缚了人的自由袁丧失了生命的本真遥休闲是人的自由自觉袁是在人类不因强制安排或目标任务的困扰下袁在自我身心自由的基础上袁让人从束缚中解脱出来袁实现超越袁从而回归生命的自由遥
渊一冤休闲彰显个性化的自由
1.在休闲中袁个人具有根据喜好选择活动方式的自由
休闲很大程度上属于野个人之事冶袁它不受制于工作和义务遥法国学者杰弗瑞窑杜马泽德尔认为休闲是野在尽到职业尧家庭与社会职责之后袁让自由意志得以尽情发挥的事情冶遥台湾学者王昭正也认为院野休闲是自由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袁因此袁无论是看电视尧阅读尧踏青尧露营袁皆可谓之为休闲遥冶咱3暂渊孕102冤休闲就是个人可以循着内心的方向而作出的选择遥无关乎参加的是何种休闲方式袁也
收稿日期院2016-05-10
基金项目院泉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野泉州市民休闲伦理失范及伦理救赎研究冶渊项目编号院2015D25冤遥作者简介院1.刘红玉渊1974-冤袁女袁福建龙岩人袁副教授袁主要从事休闲理论研究遥
2.陈建宁渊1963-冤袁男袁福建泉州人袁教授袁主要从事哲学与法学研究遥
无关乎在休闲中是否花钱袁只关乎是否喜欢袁是否呈现自己的样子遥
休闲活动不是千篇一律袁而是丰富多样尧各具特色袁正所谓野萝卜青菜袁各有所爱冶遥马克思所向往的未来社会正是这种状态院野在共产主义社会里袁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袁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发展袁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袁因而使我们有可能随自己的心愿袁今天干这事袁明天干那事袁上午打猎袁下午捕鱼袁傍晚从事畜牧袁晚饭后从事批判袁但并不因此就使我们成为一个渔夫尧牧人或者批判者冶遥咱4暂渊孕85冤合的主人袁从而也就野成人为终自于然成界为与的主人自己袁的成社会为自结
己本身的主人要要要自由的人冶遥咱5暂渊孕760冤中央财经大学刘树勇教授说过院野我要把有限的生命袁投入到我自己喜欢的事情当中去遥比如袁我喜欢到没信号的地下室画画袁沉迷其中袁如痴如醉袁那种不被打扰的感觉太好了袁很享受遥冶这种自然的尧忠实于内心的休闲野完全是爱好使然遥爱尔兰剧作家萧事劳遥作冶是我们咱员暂渊孕必须做的事袁休闲是我们喜伯欢纳做说的院由
2.在55休闲中冤
袁个人具有展示自己独特性的自休闲让人成为自己遥在当前激烈竞争的社会中袁社会的重重枷锁压得人喘不过气遥人们为了跟上野社会潮流袁像吸了毒品一样身不由己袁总是以样常享人乐冶曰作为常人借对口文袁艺抱怎着样野常阅读人怎判断样享袁我们乐袁我们就怎就样怎阅读判断曰常人对什么东西愤怒袁我们就对什么东西愤怒冶的态度随波逐流遥咱6暂渊孕135冤因此袁人的个性随之被淹没在社会大潮中袁人与自身出现分离遥人们经常疑惑地问自己野我是谁冶尧野活着为了什么冶噎噎休闲从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人的解放袁它把人从社会的各种桎梏中解放出来袁实现个性的自由袁让人真正成为野自己冶遥马克思认为院野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冶袁野那些不感到自己是人的人袁就像繁殖出来的奴隶或马匹一样冶遥咱7暂渊孕295-296冤人的解放在很大程度上是个性的解放袁是把人本身作为最高本质遥林语堂在叶生活的艺术曳中写道院个人便是人生的最后事实遥他自己本身即是目的遥咱8暂渊孕99冤一个中国歌手为了奖杯和物质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竭尧狼狈不堪袁在一个难得的空闲时间袁他突然顿悟袁那不是他想要的生活袁
他不想跟野常人冶一样失去自我袁成为物质和奖杯的野傀儡冶遥因此袁他作出决定袁从此以后袁拒绝奖杯尧拒绝红毯尧拒绝选秀尧拒绝媒体袁只想找回曾经的自己袁真真正正地为自己而活遥他达到了超凡脱俗的淡然境界袁因为他知道院野生活不是眼前的苟且袁还有远方和诗冶遥
休闲为人提供了自由驰骋的舞台袁为人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遥人们在休闲中就像脱缰的野马袁任由个人的独特性尽情展示遥有的为了排解压力袁选择刺激惊险的蹦极尧跳伞曰有的为了宁静尧祥和袁选择闲躺草地晒太阳曰有的为了压抑已久的兴趣袁拾起落满尘埃的器乐曰有的爬到高山上袁只为了呐喊两声曰噎噎在名目繁多的休闲活动中袁人的个性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院有的张扬袁有的含蓄曰有的爱追赶潮流袁有的喜欢墨守成规噎噎社会也因此有了五颜六色遥当然袁休闲不是不受约束的绝对放任袁不是为了张扬个性而目空一切袁而是在个野闲性暇自由中养成自觉自律休闲越多让袁也就人逐步越需成要长为智慧遥正独尧如亚里士多德所说院特节的制完整和正的义人遥遥冶咱9暂渊孕84冤
人在丰富多彩的休闲体验中袁接触到各行各业的人袁开拓视野袁接受新的观念袁学到新的知识袁这一切在不知不觉中促进个体的自我完善袁促使个体不断成长为一个自我完善的人遥正如席勒的观点野游戏能使人在闲暇时得到娱乐袁不知不觉地从娱乐中排除任性尧轻浮和粗野袁再慢慢地从行动乃至意向中逐步清除这些毛病袁最后达到性格高尚化的目的冶遥咱员0暂渊孕19冤席勒还提出院野只有当人是完整意义上的人时袁他才有游戏曰而只有当人在游戏时袁他才是完整的人遥冶咱员1暂渊孕101冤
渊二冤休闲体现超越物质利益的自由
经济的繁荣并没有带来幸福感的同比例增长袁相反袁环境恶化尧道德滑坡尧人际纷争等等问题困扰着人们遥经历了种种社会阵痛的人们开始寻求超越物质利益的精神家园遥休闲便成为人们精神得以1.正休闲不安放的如梭罗以物港湾在叶瓦质遥
作为尔登必湖要条曳里所件
说的袁要享受悠闲的生活袁所费是不多的遥咱8暂渊孕164冤休闲个体不以物喜袁不以己悲袁而是返求自己袁重新发现与寻求生命的意义与价值遥在生命价值的认同中袁超越一切有形和无形的束缚袁达到精神自由遥休闲的浪漫与
崇尚袁可以是平民化的遥比如英国的大诗人华兹华斯渊WordsWorth冤和柯勒律治袁他们徒步游欧洲袁心胸中蕴着伟大的美的观念袁而袋里却不名一文遥休闲是一种超然物外袁率性而为的自由境界遥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袁不花费分毫地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袁也是一件颇为惬意的事情遥以消费多少财物作为衡量休闲质量的尺度袁是价值感缺失的表现遥而一旦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袁就会发现袁休闲其实不需要太多物质袁休闲的自由是摆脱各种贪2.真休闲不欲后的轻松自在遥
正的休闲不以物质是作为拼命追向求外目逐标
物遥休闲爱好者不以追求更多的财富作为人生目标袁当然袁不意味着他们不热爱生活遥相反袁他们才是真正珍惜生活的人遥他们为了更好地享受人生袁宁愿辞官弃禄袁不愿心为形役袁这种超脱俗世的意识可以说是一种看透人类的物欲的自由超越遥休闲者把他的人格看得比物质财富重大袁把他的灵魂看得比名利更重要袁他可以简朴地享受休闲却鄙视功名利禄遥咱8暂渊孕164-165冤就如中国东晋的陶渊明袁他不为五斗米折腰袁他不从政袁偶尔写写小诗和散文遥在他眼中袁他的妻儿尧他的花园和他所抚摸的孤松都让他迷恋袁他的这种悠闲生活方式和态度至今仍为人称羡遥他不是逃避人生袁恰恰是爱好人生的典范袁他的生活象他的诗一样那么自然而和谐袁实现了灵与肉的理想结合袁这种回归到田园式的休闲生活就是弥足珍贵的财富遥咱8暂渊孕127-130冤马克窑安尼尔斯基给真实财富下的定义是院野有时间陪着我们所爱的人袁养个小动物袁吃从菜园里采来的新鲜豌豆袁有时间追随我们的热情遥冶咱员2暂渊孕119-121冤可见袁真实财富超出了金钱的范畴袁人类应该从对物质的人为欲望中解放出来袁转而关注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东西遥可悲的是袁很多人被物质绑架袁成为了金钱的奴隶袁为了物质袁丢了生活遥现在有太多人得考虑很长时间袁才能在日程满满的工作时间表里挤出点时间袁跟亲人在一起享受亲情时光袁短暂体验不必为物质奔忙的休闲生活遥
二尧休闲实现生命本真之自然性
渊1.一冤休闲以顺其自然为从休闲字义遵角度理循自然解规律
原则野休闲冶院野休冶袁歇息尧停止的
意思曰野闲冶袁无事可做尧与野忙冶相对尧与正事无关的意野有木思善待冶袁野遥从休闲字形自然冶角度理尧可与理自解解野休闲冶院野休冶和野闲冶都含有然为和野谐人相依处靠的在意木头思遥上积休极息的休闲冶袁含恪守自然的德性袁与自然亲密接触袁依自然规律行事遥无论休闲方式的选择还是在休闲实践过程中都自觉爱护自然袁不破坏自然界原有的平衡遥庄子在叶庄子窑秋水曳中指出院野牛马四足袁是谓天曰落马首袁穿牛鼻袁是谓人遥冶咱员3暂渊孕273冤庄子告诉人们袁不要为了虚名和私利而毁灭事物的天然禀性袁要尊重自然的内在规律袁持守本真袁复归自然遥
但随着人类物欲的膨胀袁人类便逐渐堕入违背自然法则的深渊里遥人类以硬汉的形象与大自然较劲尧抗争袁野人与自然试比高冶尧野石油工人一声吼袁地球也要抖三抖冶遥咱员4暂渊孕207冤人类无限制地向自然界索取以满足无限膨胀的私欲袁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始恶化遥休闲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袁让人放下贪欲袁停下对自然界的无情掠夺袁以野上善若水冶的德心袁遵循自然规律遥野自然冶是人的最本真的存在遥人作为万物之一袁不凌驾于万物之上袁与万物和谐相2.处袁使万物各得其所袁各遂其生袁顺其自然遥
第一休闲袁适倡度导增适长度
遥2006年10月12日袁****提出建设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冶袁他特别强调野小康冶或野适度繁荣冶遥经济学家安德鲁窑奥斯瓦尔德研究了野一国的经济业绩是否能带来额外的幸福感冶袁他得出结论院野在一个已经富裕的国家袁把目标瞄准到经济增长的政策袁其价值或许是很低的冶遥咱员2暂渊孕260冤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窑莱恩发现在富裕的国家里袁收入与幸福的相关性接近于零袁有时甚至为负遥莱恩发现袁一旦某人达到了最低生活标准时袁其收入水平对幸福没什么影响遥实际上亲近的人际关系才是幸福的主要来源遥美国霍普学院心理学教授窑迈尔斯所进行的研究表明袁美国公民的8是700物质35%袁把美元生活生活提高状况改善很多袁人均收入从1957年的视为到非常2002幸年福的的人2万数从美元1957以上年袁但的自杀下率降尧暴到力2002犯罪年率的尧抑30%郁症袁而比且率离增婚长率了尧几青倍少袁年从而也得出结论袁更多的经济增长和物质条件并未导致主观幸福程度的增加遥咱员2暂渊孕260-261冤孔子提出中庸之道袁他说院野中庸之为德也袁其至矣乎浴民鲜久
矣野特过遥冶中庸就是适度的意思遥亚里士多德也提出院性度遥和不冶咱员5暂渊孕足100-101乃是冤任恶何行的一个个特性体袁而袁无中论庸其则财是富美多德的少袁收入多高袁在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方面都有一定的极限遥正如俗话所说院野良田万顷袁日食三餐曰大厦千间袁夜眠八尺冶尧野良田万顷一斗米袁广厦万间半张床冶遥亚当窑斯密则说院野奢侈是公众的敌人袁节俭是社会的恩人遥冶咱员5暂渊孕48冤从以上观点及调查结果看袁经济增长要适度袁也即现在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袁应该以更悠闲的脚步向前走遥
第二袁适度休闲遥人作为自然之物袁劳作之时适当休闲是其自然的内在需求遥从生理角度而言袁人作为唯一劳动的生物袁不可能像机器一样无眠无休遥为了身体健康和生命延续袁需要适当休息放松袁实现身体机能的平衡袁因而有忙则应有闲袁不会休闲的人是不会工作的人遥从精神角度而言袁人类不仅要野养形冶而且要野养心冶遥休闲作为一种可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活动袁也成为人类的当然需要遥就如野世界这么大袁我想去看看冶的请假条就阐释野暇我们了休闲对的确全是部必生人需活精神的的曰目需但的求这也应的是满足是操遥亚里士多德认为院确持实的闲暇袁遥闲勤暇劳比和闲劳动更为高尚袁而人生所以不惜繁忙袁其目的正是获致闲暇遥冶咱3暂渊孕73冤由此可见放下工作适当休闲的重要性遥意大利北部艾米利亚原罗马涅地区盛行野慢餐冶运动袁他们会适时中断工作袁调整生活节奏袁花几小时享受午餐或晚餐袁享受和朋友共处的时光遥咱员2暂渊孕154-157冤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袁更应倡导野简约生活冶袁明白野更少即更多冶的道理遥人类追求物质方面的投入时间和精力越少袁就越能腾出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袁并且是更重要的事遥比如院陪伴自己的家人噎噎袁安的幸要静福从地指数忙审碌思遥中自马克逃己离的思出人把来生休闲袁适袁当度做作休闲自己衡量袁喜以欢做的事社会提高财生富活的重要标准遥他说院野一个国家只有在劳动6小时而不是劳动12小时的时候袁才是真正富裕的袁财富就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袁如此而已遥冶咱员6暂渊孕43冤所以袁不必为了奢侈或名利而疲于奔命地工作袁可以做到洒脱地放下工作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或来一顿想聚就聚的晚餐或看一场说看就看的电影袁等等遥总之袁可以潇洒自如地安排休闲袁只为了更好地享受有闲生活遥亚里士多德指出院野在一个政治修明的城邦中袁必须大家都有休闲袁不要因为日常所需而终身忙碌不已冶遥咱员6暂渊孕42冤人类的生活应该是工作与休闲合理调配的生活袁既能享受工作带来收获的喜悦袁又能体会休闲带来的无限乐趣遥工作和休闲就象人生的音符袁在人类生活中演奏着优美的乐章遥有时工作是主题曲袁休闲是插曲曰有时休闲是主题曲袁工作是插曲袁总能奏出优美的生活交响曲遥失去工作或丧失休闲袁人类的生活都将枯燥呆板尧无滋无味遥
渊二冤休闲以回归自然为依归
人类源于自然袁又复归于自然遥人性本该是自然野不古的计之袁与生真自死人然尧随冶的融物四为而大一变形体尧应状遥时袁庄即子而忘在行怀叶尧天于大人物宗师合一尧淡曳情里遥庄寡描绘子欲意尧在昭示人是自然界的生灵袁人应当抛弃所有的为美为名为利的外在的野物役冶袁顺其自然袁回归到自然中去遥只有野吾丧我冶袁才能达到或取得真我袁这里的野真我冶就是与自然合为一体袁把自己看作如同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遥庄子的野真我冶如宇宙那样自自然然地让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融为一体袁主观即客观袁规律即目的袁人即自然遥这实际是一种摆脱外物束缚的清心寡欲袁是一种野心底无私天地宽冶的休闲境界遥咱员7暂渊孕21-25冤海德格尔认为人类要回归到本真的状态袁必须野诗意地居冶袁必须野拯救大地袁接受天空冶袁这样袁才能与自然亲近袁不会因陷入钢筋水泥尧豪华装饰的物化环境里而丧失自然的诗意遥人类野诗意地居冶袁就能自由呼吸新鲜空气袁欣赏浪漫美妙的天空袁置身于自然的绝妙佳境遥咱6暂渊孕144冤
自然界是休闲的天堂遥中国人的悠闲生活自古就与自然合而为一袁很多文人墨客喜欢回归到大自然中找灵感遥陶渊明的野景翳翳以将入袁抚孤松而盘桓冶尧野采菊东篱下袁悠然见南山冶充分描述了人类陶醉于自然山水的怡然自得遥现在流行的环球旅行尧农家乐尧露营尧野外探险等都是人类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休闲方式遥犬儒学派的代表人物第欧根尼把自然与休闲合而为一的观点推向极致袁他本身就是很好的明证院他视日渐远离自然的生活为非人生活遥有一次亚历山大大帝拜访他袁问他院野有什么愿望钥我可以满足你冶袁第欧根尼回答说院野只希望你让到一边袁因为
你遮住了照到我身上的阳光遥冶正因为回归到自然之中袁所以他获得源自内心深处的悠闲遥咱3暂渊孕74冤周敦颐谓院野绿满窗前草不除袁与自家意思一般遥冶咱员0暂渊孕20冤休闲主体向大自然的回归袁便是回归生命的自然本真遥
三尧休闲拓展生命本真之精神性
人的存在不只是野尺寸之肤冶的形体存在袁人无法忍受单一的颜色和凝固的时空袁无法忍受存在的空虚和彻底的空白遥人是一种具有精神属性的社会存在物袁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精神伊甸园袁精神生命是人的更高追求遥休闲是一种从事精神思考的更高层次的智识活动袁为人的精神生命填充色彩遥
渊一冤休闲提升精神生命的纯度袁让人获得纯粹的精神愉悦
休闲能洗涤和净化人的心灵遥美国教育家莫德默窑阿德勒阐述院野休闲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多的幸福感袁可以保持内心的宁静遥冶在休闲中袁无论贫富都能达到一种悠然自得尧随遇而安的精神境界遥拉法格感叹院野悠闲袁我们长期悲惨生活的同情者浴悠闲袁人类艺术和高尚品德之母袁人类痛苦的安慰剂浴冶咱3暂渊孕23冤所以袁无论多么忙碌袁都要野偷得浮生一日闲冶袁腾出一点闲暇时间袁给自己的心灵寻找一片栖息地袁丰富自己的精神领地袁体验人生的快乐遥一个被工作完全控制的人是没有思想和心灵自由的遥
休闲无直接的目的性袁休闲无涉利害遥在休闲中袁人不必屈从于权力袁也不必追逐世俗的成功遥休闲者若想在休闲中实现某种目的袁就难以真正休闲遥咱员8暂渊孕176冤叔本华说过院野我认为玩牌不但没有价值袁而且是思想破产的象征遥因在玩牌时袁人们不事思考袁只想去赢别人的钱遥这是何等愚蠢的人啊浴冶玩牌本是一种受欢迎的休闲活动袁但如果玩牌仅为了赚钱袁有明确的功利目的袁玩牌就已成为赚钱的方式袁不再是原有意义上的休闲袁无法给人精神的愉悦遥所以袁如果休闲具有功利性目的袁那
么袁就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休闲袁它不但不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袁相反袁可能让你精神紧张甚至崩溃遥闲与非闲的区别关键在于心闲袁在于心性的陶冶和心灵的释放遥谢德辉在叶钱袁疯狂的困兽曳里写道院野活着袁最妙不过的是和一位心爱的女子远
离尘嚣的深山老林袁男耕女织袁自食其力要要要
但是袁得给我一屋子书遥冶咱员8暂渊孕348冤休闲袁超越一切依赖和束缚袁破除狭隘的偏见及自我禁锢遥庄子在叶逍遥游曳里提出了著名的野三无冶原则院至人无己袁神人无功袁圣人无名遥就是摒弃功名利禄的羁绊袁不着意于对功利的苦苦追求袁回归到自然之我尧真实之我遥庄子认为野三无冶境界是一种清除功利对人性的戕害过程袁是一种野逍遥冶之野游冶遥咱员7暂渊孕24-25冤
渊二冤休闲拓展精神生命的宽度袁让人释放和感受更多的爱
休闲让人感受爱遥人在休闲体验中袁放下野猜忌尧排斥尧消极悲观冶袁做自己喜欢的事袁身心自由尧无忧无虑袁从而品尝到前所未有的幸福感遥对过去耿耿于怀尧纠缠不休的恩怨情愁释然了袁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此发生改变院原来只感觉社会一团黑袁现在看到了幸福之光曰原来觉得前途茫茫无期盼袁现在觉得前途光明充满希望曰原来觉得人情冷漠尧世态炎凉袁现在觉得世间温暖充满爱遥
休闲让人释放爱遥人通过休闲袁恢复了体力袁增加了活力袁心情自然舒畅遥心情好则容易激发内心正面积极的情感遥以旅游来说袁人在旅行途中袁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袁感受自然的博大胸怀袁领略沿途的风土人情袁体会素不相识的人与人之间的互爱互助袁在此山美水美人美的情境中袁爱国爱家爱人的情感油然而生遥在休闲的过程中袁由于主体是自愿或自由的袁主体的思维意识放松尧生理疲惫得到恢复袁人之系统重回平衡袁此时袁主体的休闲体验是院轻松快乐尧享受忘我遥在这种平衡闲适的感受尧体验下袁休闲主体在面对自己与世界时袁内心自然充满爱与感恩袁而不是因工作的繁忙导致对周围的人和事充满怨恨遥
参考文
咱2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院第一卷咱M暂.北京院人民出版社袁1995.咱4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院第一卷咱M暂.北京院人民出版社袁1995.咱5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院第三卷咱M暂.北京院人民出版社袁1995.
献
咱员暂马惠娣.人类文化思想史中的休闲要要要历史窑文化窑哲学的视角咱J暂.自然辩证法研究袁2003袁渊1冤.咱3暂刘晨晔.休闲院解读马克思思想的一项尝试咱M暂.北京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袁2006.咱6暂叶启绩袁钟明华.20世纪西方人生哲学咱M暂.北京院人民出版社袁2006.咱8暂林语堂.生活的艺术咱M暂.西安院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袁2006.
咱7暂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论人性异化人道主义咱C暂.北京院清华大学出版社袁1983.咱9暂郝玉明.休闲院生命意义的伦理审思与构建咱J暂.通化师范学院学报袁2014袁渊6冤.咱11暂金雪芬.论休闲之野成为人冶的价值意蕴咱J暂.旅游学刊袁2012袁渊9冤.
咱10暂陆庆祥.人的自然化:休闲的哲学阐释咱J暂.湖北理工学院学报院人文社科版袁2013袁渊5冤.
咱12暂咱加暂马克窑安尼尔斯基.幸福经济学院创造真实财富咱M暂.林琼译.北京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袁2010.咱14暂谭大友.生存智慧的当代阐释咱M暂.北京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袁2007.咱15暂何小青.消费伦理研究咱M暂.上海院上海三联书店袁2007.
咱17暂曲小强.自然与自我院从老庄到李贽咱M暂.济南院济南出版社袁2007.咱18暂谢德辉.钱袁疯狂的困兽咱M暂.长沙院湖南文艺出版社袁1988.
咱13暂武经伟袁方盛举.经济人窑道德人窑全面发展的社会人要要要市场经济的体制创新与伦理困惑咱M暂.北京院人民出版社袁2002.咱16暂张东辉袁刘海霞.亚里士多德尧费希特和马克思论休闲咱J暂.湖南科技大学学报院社会科学版袁2012袁渊3冤.
Leisure:ReturntoGenuineLife
渊SchoolofAppliedScience﹠TechnologyofQuanzhouNormalUniversity,Quanzhou362000,China冤粤遭泽贼则葬糟贼院inthefast-pacedcontemporarysociety,peopleareunderheavypressureresultedfrompetitionandbusylife.Theyexperienceseparationbetweenspiritsandbody,restraintsonmentalfreedomanddistortionofgenuinelife.Insuchasociety,leisureasembodimentofgenuinelifebeespeople'sinherentdesire.Throughleisure,peoplewillnotonlyreleasetheirgenuinelifefreedom,realizetheirlifenaturalnessandexpandtheirlifespirits.Throughleisure,theyreturntolifeauthenticity.运藻赠憎燥则凿泽院leisure;essenceoflife;freedom;nature;spirit
渊责任编辑院韩曦冤渊上接第33页冤
LIUHong-yu1袁CHENJian-ning2
OntheCultivationofCombatingSpirit: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
PANYu
渊PLANanjingInstituteofPolitics,Nanjing210003,China冤
粤遭泽贼则葬糟贼院Combatingspiritisanessentialspiritualsupportforanarmytokeepfightingpower.Buildinglong-termmechanismofbatingspiritisafundamentalrequirementtostrengthenourmilitarystrugglepreparationsandachievethegoalofastrongarmyinthenewperiod.Thispaperprobesintothescientificconnotationofbatingspirits,exploresthemechanismandinfluentialfactorsonthespirits,andrevealsthecontradictsandchallengesimpedingondevelopingPLAbatingspirits.ItproposesinnovativeapproachesforenhancingPLA'sbatingspirits.
运藻赠憎燥则凿泽院batingspirit;cultivation;countermeasures
渊责任编辑院韩曦冤
作文二:《生命本真的回归》3100字
书评在线
生命本真的回归
—评周仲强——《诗性婚俗———台州“洞房经”的审美研究》
已许见军[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200241]
尤其是人类生命的存在形式。古往今来,无数的先贤哲人都在这条犹如黑洞生命是一种极其奇妙的宇宙现象,
或枯坐冥想,或仰首观望,又或者热泪盈眶,不一而足。或许,般魅力的道路上,竭尽心智地交付了自己的生命历程,生才是生命本真的显现。命的奇妙本身就在这种无尽无止的探索之中,拒斥静止,如流水般的潺潺欢动才是它的常态,
然而如何扬起生命的欢动?这可是我们人类面临的一个大课题。当然,读书、劳作、娱乐等都足以愉悦我们,欢动我们的肌肉、骨骼、毛发和隐藏在心中的灵魂,但在这众多的形式之中,婚姻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生命流程。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期望婚姻、拥抱婚姻、步入婚姻是对生命的热望。如以理性价值来论,传宗接代、延续生命的实用性这一点是无可否认的。但仅仅以此来观,是婚姻存在的意义,狭窄化与遮蔽化便又扼杀了婚姻存在的整体性与鲜活一直到走进神圣性。尽管婚姻只是关乎二人之事,但这只是就直接关联而论。显然,一场婚姻的促成,从相识、相恋,的婚姻殿堂,乃至于婚姻的延续———家庭生活,都高度关联着众人之事,如无众人的参与,那婚姻是不可能实现或婚姻是一个集体仪式,维系着原始的集体记忆与集体情感,有着鲜明的整体性。当然,婚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自有其独特的私密之处,这就是只关系婚姻姻最可爱和最动人的地方恐怕还在于它的私密性与想象性。婚姻之事,——夫妻二人,他们的秘密只会在他们之间悄然地传递和互动,这就构成了婚姻的鲜活性,事件的主体行为人—因为
工具,它不是一个观念或者是理念的配角、因为夫妻二这期间充满了无尽的人结合本身就是自己婚姻的目的,
生命想象,从其本质上来讲,就是婚姻的艺术审美性,其美好之处就在于它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勾连起一代代人的梦想与情感体验。不然的话,我们的祖先何以要在两千多年之前扯破喉咙,使劲地叫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美好诗句来观照和印证这流淌的生命。或许,婚姻奇妙的最终秘密不在此而在彼,在于它的艺术审美性,在于它随心而动的生命本真性。
周仲强以一颗饱满而又敏感的诗人心性,穿梭在极力搜罗本地区“洞房经”台州的大街小巷,的对歌文本,以美学的视域来观照这一独特民俗的诗性价值,在终于写出了极具生命价值的历经学问的探险之后,《诗性婚俗———台州“洞房经”的审美研究》一书。虽然,对歌在许多少数民族中是一种极其自然而又普遍的社会现象,但在汉民族中,却是浙江台州独一无二的婚俗现象,这在中国的其他汉族地区中是不存在的。历经岁月的淘洗之后,浙江台州婚姻对歌的数量越来越多,且质量也越来越好,极具审美价值。如《封碗头》:
相好双眼青堆堆。新郎新娘笑嘻快让开,舢板来,嘻,不知盆里啥东西。休讲厨下无道理。
盆中好像荷花开,我们实在不详细。荷莲结子在上面。相好要想尝一尝,总先认出啥名堂。
厨此首歌谣明显展现出极具戏剧性的情趣场面:师为了祝福这对新人早生贵子,特意为新郎新娘精心但又不让新郎新娘知道,而准备了一道道精美的食物,
新郎新娘又对此抱有无尽的好奇心,想要在吃之前认出这富有诱惑力的食物。事实上,这样的美好场面在其他“洞房经”的歌谣中随处可拾,读起来饶有情趣。
台州人把婚姻对歌亲切地称为“洞房经”,既然以“经”来命名,可见台州人对这些歌谣的珍爱与崇敬之情,这是台州人活性生命的传承与见证。这些诗一般的承载着台州人的无数生命信息,欢悦、戏谑、歌谣,懊恼、期望等都在此呈现,每一次的婚姻对歌都在复现着抛他们生命的原初记忆,强化着他们生命的美感体验。奔赴下往日的间隙,丢掉身上的重累与窒息般的枷锁,便是民间歌谣“洞房经”生命的欢乐盛宴,的美学体现。
我们将会发现,随心而动、自由自在进一步探之,
是“洞房经”生命美学的核心价值,自由自在是随心而动的结果,随心而动又是自由自在的前提,二者完美配合才会合奏出一曲美妙的人生之歌。在这场欢乐的生命盛宴中,对歌者可以用这些流传下来的歌谣唱出他们对婚姻的看法。青年人不用再羞羞答答地遮掩他们对婚姻的向往与爱恋,中年人也可以尽情尽兴地唱出还允许他们的婚姻体验。不仅如此,在对歌的传唱中,他们即兴发挥,随意篡改或者是临时编词,以此来表达
的生命碰他们心灵的愉悦。当然,这是一场“围城内外”撞,婚姻之外的人想突进,婚姻之内的人却想突围或者因此,对歌实质上是“围城内外”作出某些改变。之人的这其中蕴藏着祝福、生命之间的情感互动与理智沟通,
期望、和合等人性的美好理念。当然,如果从两性生活来看,这也不啻为一场对未婚青年性启蒙的愉悦审美体验,超越了现实性生活的尴尬、羞涩,乃至罪恶的错误认识,提升了人类对两性生活的心灵感悟。
美是绝对理念的感性显现,这是黑格尔美学观的这位哲人遭到了后学的挑战与核心价值。但也正因此,嘲讽。如果我们换一种视角来看,把绝对理念看成是心灵自由自在的同义复词,那么我们将会收起自己的浅薄无知,立刻被黑格尔美学观点的深邃所折服。事实上,黑格尔也这样认为,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揭橥出为此,心灵自由自在的根源性,即鲜活的生命律动,他在《美学》中这样深情地写道:“只有受到生气灌注的东才有自由的无限性。”无独有偶,西,即心灵的生命,台州的“洞房经”也与黑格尔的美学观点相契合,散发着活泼生动的人性与人情之美。为此,学者周仲强非常富有洞见地把这些审美特征简练地概括为五美:地方婚俗之美、家庭生活之美、进取精神之美、仪式欢乐之美作者从地域文化的婚俗中,与歌词韵律之美。很明显,
抽丝剥茧,直至去伪存真,揭示出“洞房经”真正的生命美学意义。无论是外在的地方婚俗之美、家庭生活之美、仪式欢乐之美与歌词韵律之美,还是内在的进取精神之美,都显现出“洞房经”的整体性和鲜活性。为此,周君在书中这样深情地写道:“‘洞房经’不仅是中国民间文学的奇葩,而且它本身歌词韵律所体现的表意、节奏、韵律、词曲之美,也是地方文化巍然之作。没有作家能刻意创作出如此精美的、即时的、合韵的、能随口吟唱更不能即兴创作出合意合景的婚的由方言铺就的婚歌,
礼对歌以及深刻明畅的词句和跌宕起伏的旋律。”
不仅如此,周君还从文化地理学的视野出发,去探究“洞房经”所产生的具体生态环境:“‘洞房经’的传唱这大之境,是一片山海之地,台州三面环山,东面环海。连绵不断,海广垠无边,波涛汹涌,神奇壮阔,这群山,仿时断时续,绿阴葱葱。置身碧水青山、小桥流水之中,是典型的江南水乡。英朗的群山,佛就在海上仙子国,
温婉的河水,含蓄的大海塑造出台州与众不同的自然婉约、节奏明快而又蕴藏着深沉;他清景观;他俊秀、俊、潇洒、坚毅而又深藏着刚强、沉郁。如果说,环境具灵动就是江南有人格力量的话,那么俊秀、婉约、坚毅、台州的特殊‘个性’。”换句话讲,周君把他的笔触延伸到台州的自然景观,又从自然景观中发掘出“洞房经”所承载的文化个性,而这文化个性实际上便又是无数台(下转第42页)——人格力量。这样的州人的生命景观—
作编
重庆三峡者:李朝平,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在读博士,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辑:康慧
E-mail:kanghuixx@sina.
(上接第40页)学术思考显示出周君的深厚学识与对
家乡情感的深深厚爱。
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一华彩乐章却在现实境遇中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围攻与吞噬,尤其是商业理性价值的冲击,“洞房经”的传承与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整理、战,这或许就是学者周仲强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发掘与深邃地思考,凸显出一个人文学者的学理使命,
关爱、同时又体现出他的人道主义情怀,寻找和保存这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正因为如此,爱美、欣赏美激起的热切渴望。他想挽留美的忧虑和保存“洞房经”
作文三:《回归快乐本真的自己》800字
我马上要上初中,但心里一直很着急。倒不是怕学习难度增加,而是我要去的是我们市里最好的初中,高手如云,我真担心自己当不上班长。我小学六年一直当班长,如果初中被挤掉了,该怎么面对父母和小学的同学啊?
小 丹
碰到这样的事情,的确任何一个学生都会觉得委屈,感到郁闷;碰到这样的事情,任何一位校长都会觉得生气,都可能对学生进行训诫。有些事情来龙去脉很简单,但由于当事人站的角度不一样,就很难形成共识。就如楼上楼下两个人对视,朝下的看不到天空中的云彩,朝上的见不到大地上的鲜花。作为校长,他当时肯定看不到你对同学大方友善的“云彩”,“高高在上”的他见到的只是你们的娇气与违纪,因为他没有像你们一样刚完成一场长跑模拟考试,没有你们那种运动后口渴难挨的生理反应,买饮料的行为很难取得他的认可。至于你们是AA制还是谁请客搞慈善,我估计他更不可能获悉真相。就这样,他不分青红皂白地责罚你和你的好兄弟,让你们七八个团结友爱的小伙伴在火辣辣的骄阳下喝着“透心凉”的饮料,这“水深火热”的滋味肯定不好受。那么校长真是一个大煞风景的家伙吗?NO!我看他与你一样,也是同病相怜的被误解者。你看,校长为了你们体育考试有个好成绩,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带大家去其他学校模拟体验,其实作为领导,他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来去路上的分分秒秒他都在为你们的安全提心吊胆,要知道一旦真的在路上出个车祸之类的意外,家长和社会舆论哪个会放过学校?是责任与压力让那位校长对你做的好事产生条件反射:马上制止!严厉训斥!你没在信中提及校长批评的内容,但我猜想他是批评你们擅自离队进小店,无组织无纪律,都像你们这样想干吗就干吗,整个队伍行进秩序怎么保证?没有秩序与规范,安全怎么保证?出了事谁负责?这严厉的背后是对你们的爱护与责任。如果你学会顺着对方的眼光看世界,就会看到盲区里的鲜花:做好事,被冤枉的,有你,也有校长。这只是一个美丽的误解,师生之间,不必怨恨,无须道歉。
作文四:《回归本真的读书梦》1000字
回归本真的读书梦
自从选择了教育行业,我就怀揣着一个美丽的梦想:回归本真的读书梦。 一届届的学生如流水般毕业了,我总喜欢在刚接手时问我的学生们,你们为什么而读书?学生的回答直截了当:“为好工作而读书”,“为挣钱而读书”,“为父母而读书”,“为大房子而读书” “为当官而读书”;学生的功利性读书的想法无可厚非,从中可以折射出家庭和整个社会环境是如何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原本单纯的孩子们。中国传统的读书观“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学而优则仕”表达的不就是这个意思吗?只是,当功利性读书的目的已然压倒一切时,学海必然是苦海;当某一阶段的学习过去的时候,他们还会喜欢读书吗? 又逢一年高考时。考后撕碎的书页如雪花般在众多校园里飞舞,亦不乏焚书庆解放的壮举,在对莘莘学子发泄减压行为表示理解的同时,不禁有一点小小的困惑:这得对书有多大的痛恨啊!当知识彻底沦为前行的工具,当提高自身素质与修养的感悟在分数面前全面瓦解的时候,读书,还能有乐趣吗?
很喜欢池莉的一段话:“教育真没有那么复杂。把你有兴趣的事情尽着才能做好,把你喜爱的人儿尽着力气爱好,把你喜欢的吃喝的东西尽着热情吃好,把你讨厌的人事尽着宽容躲好。虽然我们外在的躯体渐渐衰败,我们内在的生命却日日更新。这应该就是教育的意思了。”培根亦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可是,他们怎么都不提好好读书能取得好分数、能够找到好工作呢?
作为一名教师,我有一个梦想,回归本真的教育梦想。我希望所有的孩子能有一个纯净的世界和快乐的童年,我希望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个苦差事,我希望学生能只为书而读书,我希望我的学生通过读书寻找真理,启迪智慧,能从书中了解到世界的奥秘、感悟生命的成长。在秦皇汉武的变迁里,了解文明的渊源与发展;在崔颢的黄鹤楼中,感受李白的折服;在三角函数的计算中,推演变幻之妙;在牛顿的沙滩上,捡拾贝壳,用阿基米德的杠杆撬动地球……我梦想着,学生不再唯分数而读书,教育不再那么功利,学习能够充满乐趣。学生喜欢读书,不再因为读好了会有颜如玉和黄金屋,而只因为,那是书。
梦想之所以是梦想,因为它离现实很远,不容易实现。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知道在现今的教育现实面前自己的无能为力。然而,如果因我的努力,使我的
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体验成长之乐;能够合作探究,品尝成功之乐;毕业后仍然能够喜欢读书,感受与哲人对话之乐;如果在他们的心目中,读书不再是一个苦差事,那么,我的小小梦想就实现了。我期待着梦想与现实同步的那一天。
作文五:《回归本真的语文课堂》4500字
洗尽铅华 返璞归真
————回归本真的语文课堂
摘要: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课改浪潮风起云涌,学说纷繁,流派迭出,给人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到底哪条路真正指向阅读教学的理想回归?莎士比亚有句名言:“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借鉴到阅读教学中,就是要删繁就简,返璞归真,追寻形式简约而内蕴丰盈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删繁就简;返璞归真;语文味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阅读教改风起云涌,学说流派层出不穷。课
堂上常常能见到花样翻新的形式,听到标新立异的回答,那精彩美妙的多媒体展示,热闹积极的小组合作学习,似乎一扫旧课堂的“一片昏鸦”,让人眼花缭乱。然而,异彩纷呈的语文课堂让人迷醉,更让人迷惑。崔峦先生曾指出:“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扎实、朴实。”语文的独特使命是教语言文字。“大道至简”,我们的语文课必将洗尽铅华,反璞归真,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体现一种“简约之美”。正所谓“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
因此,在欣赏赞叹的同时,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如何才
能做到真实、扎实、朴实,切实提高孩子们听说读写能力和语文素养?
一、语文就是语文,应该守住教学的底线
[课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教学离不开字、词、句、段、篇,离不开听、说、读、写,离不开理解、感悟、积累、模仿、迁移等实实在在的语言实际活动。语文老师要让学生从文本的字里行间体会人物心情,学生和文本零距离接触,深入地理解文本,从而促进言语能力的提高。
[案例]《长城》(人教版课标本四年级上册)
多媒体出示: 嘉峪关 崇山峻岭 蜿蜒盘旋
垛子 燎望口 屯兵
凝结 血汗 智慧
师:(毛老师请一名学生读第一组后及时评价并提问)“你读得很正确,
作者在哪里看长城用到这三个词?”
生:作者在远看长城时用到这三个词。
师:(毛老师请一名学生读第二组后及时评价并提问)“你的声音真响亮,作者又是在哪里看长城用到这三个词的呢?”
生:作者在近看长城时用到这三个词。
师:(毛老师请一名学生读第三组后及时评价并提问)“这三个词是描写什么
的?”
生:这三个词是作者看完长城后联想到的。
师:请同学们融入你对这些词语的理解齐读三组词语。
师:词语能读得那么好,那课文一定能读得更有感情!
[反思]在衢州市2008年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农村)课堂教学评比观摩活动
中,柯城姜家山小学毛武高老师执教的《长城》一课,虽然设计没有颇具匠心,教学没有奢华矫作,课堂没有高潮迭起,但扎实有效的教学却让学生学到了很多知识。毛武高老师在上课伊始安排了字词复习。这样的字词复习几乎在大部分的语文课堂中都能看到,但字词中既蕴涵情感的朗读,又把字词复习和理清文章的脉络结合起来。它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涵智慧;它看似简单,简单中孕育深刻。课堂有了这样灵动的细节设计,教学才会饱满,才会激情跌宕,才会隽永俊秀。
二、语文就是语文,应该留住浓浓语文味
[课标]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目的在于能运用母语,会听说读写,有一定的语文素养,这是语文课的“保底工程”。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努力追求用最简约的方法和手段,引领学生走近复杂丰富的语文,让学生学得轻松、扎实,不再视母语学习为畏途。
[案例]《雨中》(浙教版四年级上册)
师:请大家边读边划出自己读不懂的或感兴趣的词语。
(学生充分读书、划注、质疑。)
师:好,现在请你们把自己认为值得研究或读不懂的词写在黑板上。
(学生非常踊跃,纷纷将词写在黑板上。)
师:看着这些词,再仔仔细细地读读课文,结合句子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还
有读不懂的可以查阅相关资料或同桌讨论。
(学生默读、静思、查资料并窃窃私语。)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你读懂了哪些词或有什么疑惑?
生1:我认为“冒出”这词用得不妥,应该用“露出”。
生2:(举起手)不同意!我认为“冒出”这词用得妙,它表示姑娘箩筐里装
的苹果很多,高高耸起;而“露出”的苹果没“冒出”来得多,超出箩筐口一点点可以说“露出”了,但要说“冒出”似乎还不够。
师:你有很强的语感,想象也丰富。谁能来黑板上画画这“冒出”的苹果呢? (一生来黑板上画,画的苹果只超出箩筐口一点点。)
师:这叫十么?
生:(齐)露出。
师:对,这只能说“露出”,谁能将这箩筐里的苹果来“冒一冒”?
(一生上来,将筐里的苹果画得满满的。)
师:哇!这红艳艳,黄澄澄的苹果,堆得冒出了箩筐,你瞧,不远就是拐弯
处,车子一歪,不翻倒才怪呢!走,咱们一同去捡去!(生会心地笑。)
[反思]执教浙教版第7册《雨中》一课时,不少老师都要安排诸如交警如何
现场管理等五花八门的表演“噱头”,而课文中鲜活灵动的语言文字常常因此而“靠边站”。而这堂课中,老师创设了“雨中情”的氛围却又没有被“思想教育”所束缚。试看这里,他“锁定”并不为人所注意的字词,引导学生用圈注、质疑、演示、比较等方法进行悉心揣摩和深入领会,雪落无声般地实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与习得。周一贯先生曾评价该老师的课是“规范意义上的语文课”,这里的“规范”当然不是指老师上课千课一面,而是赞誉他的课语文味浓厚。语文教学如果偏离了“语文”这一中心,那就必将陷入“课将不课”的境地。当前,语文教学最需要的就是收起那颗“驿动的心”,义无返顾地做到“讲究规范、回归本原”!
三、语文就是语文,应该展现自己的魅力
[课标]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
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
美国哲人霍姆斯所说的“一个孩子的教育,应当在他出生前一百年就开始”,说的就是成熟理性的成人世界之重要。给孩子一双洞悉世事的慧眼,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亮出我们的人格魅力,用自己一点一滴的课堂实践来引导学生的思维。
[案例]《掌声》(人教版课标本三年级上册)
师:同学们,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想通过这经久不息的掌声告诉小英些
什么呢?
生:小英,你演讲得太棒了,我要向你学习哩!
生:小英,你的普通话真标准,真好听,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
生:好样的!小英,我们以你为荣!我们为你喝彩!
师:(满怀深情地)小英在这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无数的话语
在小英的心中涌动,她有太多太多的话想对同学们说。如果你是小英,你想说——
生:谢谢大家的掌声,它给了我前进的勇气和信心,我会永远记住这掌声的! 生:谢谢同学们,没有大家的鼓励,也就没有这精彩的演讲。放心吧,今后
我会振作起来,坚强起来的。
生:谢谢同学们,我想说的话除了“感谢”还是“感谢”!我给大家深深地
鞠个躬吧!
师:是啊!无数的话语都浓缩在这深深的一个鞠躬之中。同学们,仔细听,掌声响起来了!(稍停后接着说)这掌声里有信任、尊重,有鼓励、赞许,有敬佩、喝彩……这不是普通的掌声,这掌声里有同学们的爱心!同学们,让我们有
感情地练读这一段,注意把你的感受表现在你的脸上,融进你的声音里。
(学生自由练读,读得很投入、动情,之后又请了两个学生个别朗读)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小英的内心世界:如果她感动,那么,就请
你陪她一道流泪;如果她高兴,那么,就请你陪她一道微笑……让我们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把那充满温情的一幕永远保存在我们美好的记忆里。
(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反思]有幸去常山天马二小聆听衢州市名师夏骏老师执教的《掌声》一课,夏老师能够诱导学生走进文本,进入角色,移情体验,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之中进行推测、想象,探索文中人物情感变化的轨迹,在角色参与、角色转换中与文本灵犀相通,产生共鸣。课堂上,学生能够驱动智慧,敞开心扉,用一颗颗纯洁的童心去触摸文本语言,感受语言的温度;学生能够飞扬激情,倾诉心声,用一句句质朴的童言来表达真知灼见,抒发纯真的情感。教者能够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情感、知识等经验,让学生经历自读自悟、自主探究、移情体验的过程,释放潜能,蓄积情感,进行真实而多元的体验,获得真切而多元的感受,使得学生的语言、智慧、情感、思想在品味语言、体验角色的过程中得到浸润、感染和丰富。我样教学才是展示语文自身魅力的语文教学。
四、语文就是语文,让学生智慧漫舞飞扬
[课标]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注重人文内涵,认为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
的学习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课堂活动是师生共同建构精神生活
的活动,由学生自身生发的个性化体验,是诸多讲授、诠释、问答所无法取代的。
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要保证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通过对语言文字的
感悟,要让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行为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着力于文本的感悟与思考,这是语文教学的基点。
[案例]《圆明园的毁灭》(人教版课标本五年级上册)
师:领略了圆明园宏伟建筑和圆明园中著称于世的博物馆、艺术馆,让我们充满自豪之情;可是,这举世无双的园林艺术的瑰宝,三天之内却化为了灰烬。是谁使祖国这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毁于一旦?是谁使我们祖国母亲遭受如此凌辱?是谁对我中华民族犯下滔天罪行?请看:(录像播放英法联军烧杀掠抢毁灭圆明园的录像)
师(大声斥问):是谁使我国宝——圆明园毁于一旦?
生(义愤填膺):是英法强盗!
师(大声斥问):是谁使我祖国母亲遭此奇耻大辱?
生(义愤填膺):是英法强盗!
师(大声斥问):是谁对我中华民族犯下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
生(义愤填膺):是英法强盗!
至此,师生群情铿锵,激昂文字,老师趁势让学生大声齐读课文:“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读着,读着,一片哽咽与眼泪。
[反思]特级教师王松舟在导入《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时,欲扬先抑先给学生“一喜”:领略圆明园宏伟建筑和圆明园中著称于世的博物馆、艺术馆,让学生充满自豪之情;接着老师将话锋“一转”:“可是,这举世无双的园林艺术的瑰宝,三天之内却化为了灰烬。是谁使祖国这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毁于一旦?是谁使我们祖国母亲遭受如此凌辱?是谁对我中华民族犯下滔天罪行?”;紧接着“一看”:看英法联军烧杀掠抢毁灭圆明园的录像。学生的情感从巅峰跌落到深谷。 那“大声斥问”的激越,那导入时“一波三折”的设计和铿锵有力一泻千里的追问,产生了无穷的艺术感染力。于是,学生就有了开始的“大喜大悲”和“义愤填膺”,后来读文时的“哽咽”和“流泪”。
“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搞课改”。为了学生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愿语文能够在课改的浪潮中涤荡自我,洗尽铅华,回归本真,根扎于语文的土壤之中,长成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撑起一片浓阴。“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让我们简简单单教语文吧!这种“简单”不是简单无物,教学手段、方法单一,而是将多维深刻的教学内容精简浓缩,力求“简而精,单而
丰”。
参考文献:
[1]强洪权。丰实的语文 简约的教学[J]。小学语文教师,2007(2)。
[2]吉春亚。“语文味”即语文本色的回归[J]。语文教学通讯,2007(2)。
[3]张祖庆。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J]。小学语文教师,2006(6)。
作文六:《回归本真的大学生德育》2400字
摘要:生存论对人的存在的理解与德育对人的存在的关注本质上有着内在的契合。生存论为我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德育提供了新的范式,我们应该借鉴生存论中蕴涵的教育思想,积极创新大学生德育工作。德育的目的是要引导大学生“过好的生活”,德育的内容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关爱生命,德育的方法是要引导师生双方实现“视阈融合”。
关键词:大学生;德育;生存论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7-0009-02
作者简介:徐雁(1976-),女,四川越西人,讲师,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当前大学生德育实效性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影响至今的传统德育理念偏离了德育的本质。传统德育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寄生于“科学世界”的知识教育,把德育简化为纯粹的道德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人生存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因此,现代德育必须使德育的中心和首要价值从“知性德育”转向“生活德育”,以回归本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德育与生存论的关系
生存论是以雅斯贝尔斯为代表的现代西方哲学家提出的关于人的本质的一种哲学思想,这一思想的实质是对现代人的生存方式的哲学反思。生存论认为,人的生存不等于物的存在,生存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生存的意义在于对存在的体验。人的生存是处在基于过去、立足现在、朝向未来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人的本质就是在这个选择过程中形成的。因此,“人类的自由先于人的本质,并且使人的本质成为可能”[1]。这就是说,人不像事物一样具有固定的类本质,人的本质是一个无限敞开的发展过程,人的本质是由自己自由选择决定的。人在任何时刻的选择都是自由的选择,人的存在的过程就是自由选择的过程,人的选择造就了他自己。人存在的根本目的是开掘生活意义,完满人生,完善人格,实现人存在意义的张扬和超越。
我们常把人的生活世界分为“自然世界”、“文化世界”和“意义世界”。人就是生活在由这三重世界组成的生活世界中。人在生活世界中的实践活动不仅仅是认识改造“自然世界”,而且 还包括创造表现为文学、艺术和哲学的“文化世界”,同时还应包括创造通过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终极追求的“意义世界”。道德教育就是贯穿于这三个世界的结晶并表现在生活世界之中,其终极目标是引导人在生活世界中追求最高价值的“意义世界”。因此,德育作为一种与人的生命存在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本质上亦是对人的存在的反思和提升,其根本目的是“使人作为个体存在和社会存在以合理的方式展开人生,体现人的生命和生活的意义”[2]。
由此可见,生存论对人的存在的理解与德育对人的存在的关注本质上有着内在的契合,生存论为我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德育提供了新的范式。
二、本真的大学生德育:生存论视阈下德育解读正是基于对人的存在的关注,生存论思想被广泛应用到教育研究中。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必须以受教育者为中心,尊重受教育者的“自由”和“选择”,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青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启迪其自由天性,使他们自由生成”[3]3。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与对话,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4]。好的教育应该鼓励每个学生积极询问“我是谁”、“我的生活驶向何方”、“为什么我存在着”等问题,即思考怎样“过好的生活”的问题。同样,德育作为一种指向人的“意义世界”的生存教育,更应努力帮助人“过好的生活”。高校德育的灵魂就在于在现实的生活世界中使大学生思考人的本质、价值、意义等根本性的和终极性的问题,表现为对大学生的人格、尊严、理想追求的关切,对大学生的生存、需求和发展的关注,对大学生未来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的追寻。
三、本真的大学生德育:生存论视阈下德育回归1教育目的:“过好的生活”
虽然传统德育也提出道德应成为人的本然追求,但由于过分强调其道德规范的社会规范功能,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德育就易于(实际上也是如此)异化为一种资格教育。所谓资格教育,就是把教育目的作为获取某种社会资本或特定资格的教育,我们的各种技能考试实质就是资格教育。而如果把道德教育也当成资格教育,即是把培养道德作为一种仅仅是为了“获得社会或他人的认可的社会资本的活动”[4],那么这种德育实质就是为了“道德”而“道德”的活动了。一旦“道德”的目的是功利性的,那么道德就是虚假的道德了,这种道德教育本身也就是非道德的。这种基于资格的道德教育就会使人在生活中所作出的各种抉择是非自由的选择,培养出来的必然是非本真的人。更可怕的是,人在不自由的状态下易为财富、名誉、地位和权力等外在的“物欲”所累,人一旦处于这种生活中就是一种沉沦状态下的“不真实”的生活。
道德源于生活,生活是道德的基础。道德总是关于生活的道德,道德也必须要回归生活以致超越生活。道德的根本目的是要使人更好地生活。毋庸置疑,本真的德育应该“教会人像他自己的本性要求那样自发而真诚地生活”[5]。从价值评判上看,“自发而真诚地生活”就是一种“好的生活”。我们认为,好的生活就是自由的生活。这里所谓的“自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不受任何约束的意思,而是指哲学意义上人的自由。道德“不是因为它是有用或必须,而是因为它是自由的和高贵的”[6]。道德是对人的可能生活的一种把握,是价值上的“应然”,而不是事实上的“实然”。人对道德的追求就是要求人要超越现实生活对人的种种束缚,去创造一种可能的生活。在这种生活中人的精神和人格是完全自由的。这种自由在日常生活的具体表现就是自由选择。事实上,人完全是自由的,甚至“人不得不自由,自由是他摆脱不掉、必须承担的生活负担”[7]46,“人作为独立的存在者是凭借自由选择而昭示自身的存在,人也只有在选择中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和意义”[4]。从这种意义上说,德育的意义就是在于启蒙和启发人独立思维和自由选择,引导人成为自主自觉的人,教会人过幸福的生活,这就是本真德育的根本目的。
作文七:《回归本真的儿童美术教育》4500字
回归本真的儿童美术教育
唐海燕(江苏省如东县教育局教科室,江苏如东226400)
「摘要」儿童的美术是儿童内心世界的真实流露,是儿童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当今儿童美术教育中存在着工具性美术、技能性美术、成人化美术等有失于儿童美术教育本真状态的现象,影响了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在倡导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回归儿童世界的背景下,以儿童为本,从儿童的视角来看世界、画世界,尊重儿童独特的审美体验、追求艺术的自由和创造,应是呼唤儿童美术教育本真回归的题中之意。
「关键词」儿童美术羡术教育; 美术教育本真
[中图分类号]6633. 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一1477 (2008) 07 - 0048 - 03 本真美术,本,就是美术教育的根本属性; 真,就是美术教育的真实面目。‘滇就是自然,这个自然,不是我们一般说的自然界,而是存在的本来面目。”「‘〕儿童的美术是儿童内心世界的真实流露,他们生来就喜欢涂涂画画、拼拼贴贴,他们对美术的爱好没有任何世俗的功利目的,他们的作品稚拙、天真,却是如此的清新、真实、活泼和自由。古今中外有众多的艺术家、文学家都将儿童看做是天生的艺术家和梦想家。因此,本真的儿童美术教育应该是顺应儿童的天性,充分发掘儿童艺术潜能的教育。
一、当今儿童美术教育的失真现状
1. 工具性美术悄然盛行
康德认为艺术是“无目的的”、“非功利的”。儿童画一棵会说话的树、一只会唱歌的小鸟、一轮绿色的太阳、一只八条腿的肯德“鸡”??他们大胆、浪漫,可以任意联想、拟人、神化,随意“张冠李戴,,在艺术的世界里自由地、尽情地表达着自己的认识、想象、愿望和情感。然而目前许多人利用儿童喜爱画画、喜欢涂抹颜色、乐于做做玩玩的天性,打着为了儿童一切、为了一切儿童的旗号,却做着有违儿童天性的行为。尤其在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日趋商业化、功利化,价值杠杆偏向于实际利益与经济回报的情况下,一些人把儿童的艺术作为招收新生、装点门面、升类定级等活动的工具,作为一些教师评优晋升的材料,甚至将其作为经济创收的途径之一。
案例:某校开办周六美术兴趣班将近一个学期了,为了向家长汇报一学期以来儿童学习美术的成效,特决定举办成果汇报会,邀请家长来校参加活动,以期有更多的孩子参加美术兴趣班。活动时,儿童被分成若千小组,有的展示泥塑、有的展示绘画、有的展示剪纸,花样繁多,从家长们喜笑颜开的神情中,可以看出家长们还是非常喜爱这样的活动的,他们觉得物有所值,孩子们学到了一点本领,比待在家里强多了。其实家长有所不知的是,为了画好这副展示用的画、剪好这件展示用的作品,孩子们不知道栖牲了多少休息和玩耍的时间呢。 爱好美术是儿童天性使然,他们不是为了满足虚荣心,不是为了赢得老师的赞誉,绘画只是他们宣泄情绪、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而己。如果过于强化美术教育的这种外在的工具性价值,必将使儿童美术教育本身的价值难以真正实现,从而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2. 技能性美术依然流行
H ·里德则认为:“艺术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本能,如果人们过分刻意地对待这种本能,本能就会缩进无意识的贝壳之中。”传统的美术教学,是以儿童习得美术技能为目标的模仿性学习,注重临摹训练,强调教师示范,这种以示范一模仿为主的教学模式,在使儿童获得技能技巧这些“即时效应,的同时,却影响了儿童情感、个性等富有生命气息的‘长远价值,的实现。
案例:儿童小巧手比赛片段(以插塑为例):某市举办儿童小巧手比赛已有多年,小巧手比赛分为泥工、插塑、绘画等内容。比赛主题公布后,教师们就开始围绕主题设计插塑造型,
造型一旦确定就开始训练孩子。从训练到参加正式比赛的一个多月期间,参加训练的孩子们基本取消了午睡、游戏的时间,指导教师分别从插塑的速度、颜色的搭配、插塑数量的多少等方面对孩子们进行专门地训练,并实行逐步淘汰,选取速度最快、表现能力最强的儿童参赛。现场比赛时,孩子们不亦乐乎地忙开了,其实他们只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平时训练的作品复制、表演出来而已,很少有儿童自由想象、自由探索、自由发挥的空间。
技能至上的美术教育观必然导致教师缺乏对儿童道德、伦理等人文性的关怀。在要取得好成绩、一定要给集体带来荣誉等功利思想指引下,教师不惜以牺牲儿童的午睡、剥夺儿童游戏的权利为代价换取儿童技能技巧的熟练、换取一张张烫金的获奖证书。“艺术活动是人的自由的生存状态,并且艺术活动是人自由发展与创造能力发展的典范领域。”然而在以技能训练为目标的美术活动中,人的自由、创造、体验等儿童美术教育本真的教育目标则荡然无存。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与终身教育的目标是相违背的。
3. 成人化美术仍然风行
在成人文化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儿童美术教育必然会烙上成人文化的印迹,尤其在美术教育内容的选择、方法的使用、评价的运用等方面,成人化倾向仍比较严重。
(1)内容以教师预设为主。目前美术课程的内容大都是由教师预先设立的,基本是对所用教材的复制。而教材中有很多的内容脱离儿童的生活实际,远离儿童的生活经验,这样的内容难以唤起儿童的兴趣,难以激发儿童创造的欲望。
(2)方法以教师灌输为主。灌输式教学方法在当前儿童美术课堂中仍占有一席之地。在这种规范、严谨的课堂教学中,儿童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一个等待教师灌输的容器,他们没有自由、没有想象、没有创造可言。
(3)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当今的美术课堂中,基本上还是实行自上而下的“单向性评价”方式,教师仍然是评价的主体。他们时常用“像不像”、“好不好”,等判断是非的话语来审视儿童的作品,他们更注重对儿童绘画或手工制作结果的评价,缺乏对儿童生命多样性和发展性的关注。
二、呼唤儿童美术教育的本真回归
由于儿童美术教育中存在着工具性、技能性、成人化倾向,因而造成了美术教育失真的事实。而要改变儿童美术教育的现状,发挥美术教育应有的功能,在于呼唤美术教育本真的回归。
1. 本真的儿童美术教育应该注重儿童的体验
狄尔泰认为,世界的本体不是理性,而是活生生的、感性的、个体的生命,生命本身就是体验。‘教育不仅关心人是否有知识,而且关心人是否有体验,关心体验到什么,追求到什么样的体验,如何感觉自己的体验。艺术首先就是一种内心的体验,这种体验是一种经历,一种过程。对儿童来说,体验就是他们本真的存在方式。而美术教育中的体验是儿童心境感悟和体验的过程,它不仅能使儿童获得心灵的释放,而且也能让他们采用自己喜欢的美术语言自由地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有人曾说:没有体验的科学教育是不科学的教育,而没有体验的艺术教育更是反艺术的教育。由此参照当今儿童美术教育教学的现状,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
一是儿童美术教育课程目标应从重视技能技巧的掌握转向注重儿童的审美体验,树立获得体验比掌握知识技能更重要的理念。因为“艺术教育的主要意义不在于技巧训练,而在于以艺术为手段,使儿童的那种活泼、自由、纯真的天性进一步得到解放”。因此,教师要从传统的重视知识技能训练的樊篱中走出来,改变画(做) 得像不像、好不好的以单一的技能为标准的评价方式,树立多元评价理念,不仅注重儿童知识技能的获得,更要重视儿童在艺术活动中的经历和体验,关注儿童在艺术活动中的情绪反应,从而达到新课程所倡导的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二是儿童美术教育课程的内容应与儿童的生活密切相关,树立生活就是课程、大自然就是课程的理念。杜威曾说过:“不以儿童的生活为出发点,教育就会造成浪费。”儿童只有在自己的生活中经历了、体验了,才能产生创造、表达的欲望。注重美术课程内容与儿童生活的联系,实际上反映了一个教师具有什么样的课程观的问题,而这恰恰是当前很多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所缺乏的。
三是儿童美术教育的方法应从灌输式向以感知、体验为主的方式转变,树立尊重儿童、以儿童为本的理念。因为艺术本身就是探索,是心灵和精神的体验,它应该是鲜活的、灵动的、有生命力的。以感知、体验为主的教学反映了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儿童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艺术活动内容,能以自己的方式、手段表现艺术、创造艺术,在这样的活动中儿童的个性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2. 本真的儿童美术教育应该追求自由和创造
自由是生命存在的最高形式,是获得艺术创造的源泉,而创造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最高追求。卢梭在《爱弥儿》中写到:“我们要让孩子们有享受天赋的自由,这种自由至少可以使他们在一个时期中不会沾染我们在奴隶生活中沾染的恶习。康德把自由看做是艺术的精髓,认为唯有自由才能达到艺术的创造,没有自由便没有创造。而自由的儿童艺术教育需要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进行。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为儿童创设良好的环境,树立师生平等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儿童,让儿童有自由选择艺术表现内容和形式的权利,为儿童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使儿童获得精神的自由,因为创造的灵感往往就来源于自由的精神。
其次,教师要善于解读每个孩子的心声,尊重每一个儿童独特的表现方式。如意大利瑞吉欧的《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中所言,儿童有一百种表达自我的方式,包括动作、表情、语言等等,其中尤其重要的就是儿童的美术。因此,在一日生活当中,当儿童画的画、捏的泥塑、剪纸作品或其他手工制作与众不同时,教师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儿童的作品,如:太阳怎么变成绿色的啦、小鸡怎么长了八条腿呀,怎么就你做的东西和别人不一样啊等等,而要耐心倾听儿童的讲述,如:太阳变成绿色的夏天就不热了,小鸡长了八条腿就可以吃到更多的肯德基鸡腿了呢! 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视角来解读儿童的心灵,体会儿童绘画、泥塑等作品的内涵,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儿童创造性的发展。
第三,教师要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鼓励儿童在知识、语言、美的活的源头—大自然中自由快乐地学习、探索和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建议一年级的老师:在儿童入学前的一年时间里,带领儿童到思维的源泉即自然界里去旅行十二三次。你把孩子们带到这样的环境里去,那里有鲜明的形象,也有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让儿童去欣赏,在美的事物面前体验到惊奇的感觉,并同时进行思考和分析。因此,在日常教学中,不能把儿童囿于教室中进行一张纸、一盒笔的传统美术教学,而应鼓励儿童走近生活、亲近社会,如,观察四季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过程、人们劳动的情景等等,从而不断拓展儿童的生活经验,丰富儿童美术课程的活动资源,为儿童更好地进行创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四,注重美术领域与其他各领域的融合。儿童在美术活动中的自由表达和创造性表现是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作为基础的,而这些知识和经验主要来自于“语言”、“社会”、“科学”, ,等其他各领域,如果儿童积累了丰富的动植物经验,那他就会用多种样式来表现动物和植物等。因此,注重美术领域和其他领域内容的相互渗透与融合,能更好地促进儿童自由地表达和创造,达到画内功夫画外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钟虹滨. 自由与创造一美术教育的本真探析「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
2、刘晓东. 儿童精神析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李阿芳,杨晓萍. 试论幼儿园课程实践,生命意义的缺失「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
4、卢梭. 爱弥儿: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作文八:《简约语文:语文教学本真的回归》4800字
所谓简约语文,就是实现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追求本色语文,摈弃一切不需要的奢华与作秀,紧扣语文的本质,开展教学。
一、构建简约语文之因
当下小学语文教学高耗低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2009年中央教科所与《中国教育报》联合推出的《中国义务教育质量检测报告》表明:小学语文、数学、科学、品德与社会质量调研,合格率最高为数学78.3%,其次为科学71%,品德与社会63%,语文仅为62.8%。学生如果缺一个月的数学课,就会跟不上,听不懂;但是如果缺一个月的语文课,影响不大,照学不误。一个学生好几个月不上语文课,参加考试,未必考得差。这些数据和现象说明小学语文教学成效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
1.教学目标不明。①目标泛化――目标过多,不集中,一节课教师不知道想干什么;②目标越位、缺位――年段目标不清,低、中、高年级课区别不大;③目标错位――把课文内容的分析与感悟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在人文内涵上“深挖洞,广积粮”,强化了人文性,弱化了工具性。
2.教学内容不当。许多老师把课文内容当作了教学内容的全部,教学纠缠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之上,嚼来嚼去,课文被弄得支离破碎,学生学得索然无味;教师过度解读文本,把自己细读文本的种种理解、体会灌输给学生,人为地拔高了教学的要求;无度地超越文本,没有认真学习文本内容就开始超越文本,一味地补充大量的课外内容,增大课堂的容量。
3.教学环节繁琐。一些教师为了呈现亮点,精心设计一个个包袱,不断地抖搂,导致环节繁琐,课堂俨然成为表演;还有些教师设计一个个套子,让学生朝里面钻,钻不进去,塞也要把你塞进去,目的是让学生回答的内容接近教师的标准答案。
二、构建简约语文之理
1.认知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认知理论认为: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用更为经济、富有活力的简约方法表达出来,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教师教学就是要力求化繁为简,便于学生接受。
2.先哲思想。儒家的孔子在其《乐记?乐论篇》中曾指出:“大乐必易,大礼必简。”提倡简易之美。《孟子?离娄下》则提出“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的由博返约主张。道家的老子著有《道德经》,虽然仅有五千言,内容却博大精深,他提出的“少则得,多则惑”,正好能够说明自己的宗旨。“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郑板桥画竹画了40年,在艺术实践中也探索了40年。到后来他终于悟出了真谛:画竹就要画出竹子内在的精神――“清瘦”。怎么才能凸显出竹子的“清瘦”?就是要“冗繁削尽”。
3.语文课程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叶圣陶先生说:“国文是语文学科,国文教学的重心在于语言文字。虽然国文教学富有教育意义,但这不是它的专任。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叶老的话告诉我们教语文无非就是读读写写,写写读读,没有必要承载那么多任务。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语文的学习说法越多,花样越多,头绪也就会越复杂,结果只能是教者辛辛苦苦,学者迷迷糊糊。”语文教师无需自己折腾自己。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说:“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求发展,扎扎实实求发展,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体现‘四得’:听得懂、说得清、读得透、写得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学者、语文专家都十分明确地阐述了语文教学的任务。
三、构建简约语文之举
简约语文是疗治当前语文教学一些弊病的良方,能改变目前语文教学“亚健康”状态。如何构建简约语文呢?
1.清晰教学目标。①精简数量,明晰目标。目前语文教学目标模糊,主要原因是目标过多,应该精简数量,让目标集中、清晰、单纯、朴实,可观可测。一堂课彻底解决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一两个问题,给学生真正留点东西,总比浮光掠影、隔靴搔痒的教学要有效得多。②学会整合,指向语文。在研制教学目标时,教师要依据课标、教材、学情,整合“三维目标”,力求让目标指向语文课程,让学生学习方法、训练能力,做到言语和精神同构共生,人文性和工具性和谐统一,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如,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哪吒闹海》,以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为主要目标和抓手,让学生概述、复述和转述这个神话故事,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理解了文本,认识了哪吒,学到了说话的方法,发展了说话的能力。目标整合巧妙、独特,给人深思。
2.精选教学内容。阅读教学不宜过度解读文本和无度超越文本,也不应该纠缠于内容的分析与感悟上。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师只有进行挖掘、梳理、甄选、重构教材,选择课程内容开展教学,这样的内容才是最简要的,最适宜的,最有效的,最能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的。
①理解文本,言意兼得。理解文本是教学内容的重要方面。包含两层含义: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课文写了什么,还要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怎么写的。追求言意兼得。比如执教《少年王冕》一课的第5自然段,该段主要写王冕坐在草地上所看到的美景。作者写景很有特色,首先按照从天上到湖里的顺序来写的;其次抓住了每种景物的颜色来表现它们的美。教学时,先让学生想想写了哪些景物,再让学生思考作者是怎么写的,最后安排一个写景的小练笔。学生经历了一个阅读感悟、迁移运用的过程,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大有裨益。再比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构段方式多样:第2自然段是因果式,先写海水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再交代海底高低不平,海水有深有浅。第3自然段是并列式:分别写了珊瑚、海参、大龙虾。第4、6自然段是总分式。教学时应关注这一课程资源,让学生认识构段方式的多样性,并练习运用,提高写段的能力。
②品味语言,悟得其妙。语文教学应当自始至终关注课文的表达形式,比较、揣摩、品味、鉴赏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子、段落,领悟如此言说的精妙、传神,从而磨炼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文中的重点词句、陌生的语言、重复的语言、看似多余的语言等应多玩味。比如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在执教《天游峰的扫路人》时,领着学生咀嚼文字的韵味。 师: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作者曾经也试着用“垂”“挂”“扔”字,但最终还是用了“抛”字,为什么呢?
生1:“垂”“挂”给人静态之感。
生2:“扔”字显得太重。
生3:“抛”字则把九百多级石梯在空中晃晃悠悠的动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和文中的“飘飘悠悠”相呼应。
师:说得好。写文章就是要用最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③学习方法,终身受用。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要关注方法,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如笔者执教《林冲棒打洪教头》,有这样一个小片段:
师:谁知道“流配”是什么意思?
生:发配的意思。
师:你只解释了一个“配”字,前面还有一个“流”字你没有解释,“流”是什么意思呢?
生:流放。
师:解释词语,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逐字解释,合起来就是词语的意思了。你用这种方法把“流配”的意思完整地说一遍。
④训练能力,促进发展。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在解读教材的时候,要思考怎么利用这篇课文来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设计语文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薛法根老师在执教《螳螂捕蝉》一课时,大胆重组教材,训练学生能力。他设计了几个简洁的教学环节。第一,听写四个词组:蝉悠闲自由自在;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侍奉吴王的少年拿着弹弓瞄准。而后听老师讲“螳螂捕蝉”的故事,学生进行复述,最好能用上听写的词组。第二,完整地读课文,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学生质疑后讨论一个问题:少年为什么不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吴讲这个故事?由此感悟到少年是在智劝。第三,表演课文,先练读对话,再根据当时情境写台词,最后请两位学生上台扮“吴王”和“少年”表演,其他人做导演。整个课堂教学环节安排新颖独特,虽然改变了课文的“序”,但以发展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主线,科学合理地安排了听、说、读、写、思等语文实践活动,特别是匠心独具地把朗读、感悟、想象、复述等整合成几个生动活泼的板块,使学生在层次分明的实践中得到了全面的训练和整体的发展,真正达到了发简驭繁、以一当十、事半功倍的效果。
3.优化教学过程。教学进行和发展所经过的程序,我们称为教学过程,过程与方法同等重要。
①聚合板块,流程简化。语文课堂教学要减肥、瘦身,就要倡导板块式的整体架构,立体设计教学线索。
第一,以理解课文的内容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形成板块,开展教学。这里的主线可以是主题线、情感线、写作的线索等。比如著名特级教师卢雁红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时,设计的是主题线:父与子始终信守诺言:“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有效地整合了两个教学板块:一是“父亲了不起”,二是“儿子了不起”。这样的设计,从线性梳理走向了立体把握。第二,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为主线,将零散的语文训练项目整合成综合的语文实践板块,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发展听说读写的能力。比如执教《詹天佑》一课时,我以读与写的训练为主线:学会品析人物的特点――抓描写詹天佑所做所想所说的语句,品析他的特点;学会描写人物――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内心活动的细致描写,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安排了两个教学板块:品读课文第4~6自然段,找出描写詹天佑动作、语言、内心活动的句子,认识詹天佑的特点;补充“‘人’字形线路来历的故事”,让学生用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对詹天佑进行细致刻画,表现詹天佑是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②简化形式,教给方法。语文教学的改革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追求形式。
记得有一位作家说过:什么是大师?大师就是那些下最深的工夫研究,用最浅显的方式表达研究成果。靳家彦老师说:“我上课除了必要用的教具外,不带任何东西。这样做好处是我没有羁绊,能够与学生心相印,情相通。”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老师一直强调:“语文课,要多一些语文,少一些关于语文的东西。”而现在的一些课,非语文的东西较多,这些东西代替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如何提高?听、说、读、写、思、问、背,这些是最常见的教学手段,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应该坚守,要频繁使用,让学生在语文的实践中砥砺能力,提升能力。
③除却繁琐,用语简洁。教学中要除却一切不必要的繁文缛节,省去不必要的言说。教师语言力求做到:简、准、巧、精、实。那些诗意的、书面化的、学生根本听不懂的语言要远离课堂。让课堂用语儿童化、生活化、口语化、形象化、幽默化。比如于永正老师执教《翠鸟》时有这样的一个片段:
师:最难读的是翠鸟捕鱼的句子,大家在下面自己先念念。
生1:翠鸟蹬开苇秆……
师:听出来了吗?
翠鸟的动作快不快?谁比他快?
生2:(再读)
师:比刚才那个同学只快了一点点,谁更快?
生3:(仍读同一句)
师:第一句话很快,但后来又慢了下来,大概是翠鸟累了。谁再来和他比赛,看谁最快。
生4:(读,效果好。)
教师用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实实在在地指导学生如何读好书。这样的语言学生听得懂,想得明,改得快。
简约不是简单,而是对丰富和博大的一种有效表达;简约更不是简陋,而是有宏阔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予以支撑的有意味的形式。“简约语文”是对乱花迷离的语文教学的一次反思,是对冗繁的语文课堂的一次瘦身,是对语文学习本质的一种回归,是学生主动意识的一种彰显。
责任编辑:王天杰
作文九:《关于艺术本真的探寻》5100字
关于艺术本真的探寻 内容摘要 :艺术的萌动与科学还是美学紧密相关?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高校艺术教育有不同的态度和立场。文章通过中美两国高校素描教学的分析与比较,对造型基础教学中的本质意义及价值观作进一步探寻。
关 键 词 :造型基础 科学 美学 真实 想象 创造
国门开放后,凡见到书市上来自不同国家的素描教科书,笔者必买无疑。时间久了,手头积累的多是美国的教材。阅读初始,凭直觉感到有一种信息的阻隔,发觉这是一类同我们有很大差异的体系,虽然同样是在教室内对物写生,然而在教学目的、要求和方法及评价标准却有与我们截然不同的态度和立场。展示的学生习作,其表现内容大同小异,但风格样式、造型观念与我国具象造型的“标准模式”相比,除写实功力略为逊色之外,其表现的“多义”性和“象征”性及画面在二维和三维空间的共存与转换,时常挑战笔者的视觉经验与神经,释放出一种特殊的艺术能量。让人感受到素描基础教学还能具备另一层面的重要意义和内涵。笔者想以美国的素描教学体系为参照,重新考证造型基础教学中的本质意义及价值观,以深入理解素描教学的目的及规律,对于当前深入艺术教育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以下论述鉴于我国学院教学历来具有传统美学的特征,故称为“传统教学模式”,美国现当代学院教学具有现代美学特征,故称为“现代教学模式”。
一、关于认识形式
意大利哲学家克鲁斯认为,世界上有两种认识形式:①逻辑形式,它包括各方面的概念并且存在于思维能力中;②直觉形式,它包含各种各样的情感,并且存在于想象能力中。逻辑认识是一种哲学,它才是真正的科学。直觉认识是一种艺术,而美学则是一门有关直觉及艺术的科学,它完全独立于哲学、实用学和道德而存在。
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学院美术教育在前苏联学科结构主义思潮影响下,强调科学知识和理智训练的价值要高于一般生活经验和能力的价值。为培养写实造型能力,建立了一套在全面研究实物基础上以透视学、解剖学为科学依据的教学体系,作为学科的基础。素描教学的任务就是以研究、认识和表现形体的物质形象为出发点,把观察对象这一立体特征放在具体的光线、环境及透视关系中去考察和比较;在主体与视觉对象之间,认为美来自自然,理想的美体现了秩序美的原理。绘画必须遵从这些美的规则。正如契斯恰科夫所言:不要担心素描美不美,要不断地注视实物,而不是注意铅笔,不管线条勾得怎样,如果它勾得逼真,那它就是美丽的。由此看来,美感是有其客观标准的。为了正确地表达,学习者只能在看的过程中,将直觉搁置一边,强迫自己在视觉对象上寻找或把握有关透视、解剖、结构及明暗等关系。为了强化形体,必须努力减弱对平面形和线条的直觉感受。正如契斯恰科夫在教科书中所指出的:“不是画线条的曲折,而是画由曲线构成的形体。”“无论是谁,要是他看不出形体就不可能画出正确的线条。”①总之,传统教学对待素描教学是这样一个观点:从学习认识的角度看,素描就是认识视觉对象和积累专业知识的一种手段,初学者必须牺牲个人的直觉感受而进入“正确的轨道”。
现代素描教学以强化视觉艺术语言的思维训练为出发点,把人对客观真实的感受看作是从感官—知觉—思维的有机变化过程,感受的输出,即表现。是知觉因素反应于物质因素表达思维情感的创造过程,因此素描的表现不再局限于对客观真实的理性思考,还包括以拟情的态度于视觉对象的形状与特征,以抒发情感和人格心象的超写实,或以自己的感觉作为表现的素材,反映其个人的主观意识,人称为表现主义手法。美国伯特·多德森在《素描的诀窍》一书中强调:“为了让事物到位,我们就会根据自己的认识来绘画,而不是自己的观察,这便是我们受到的诱惑。抵抗这种诱惑是很重要的,通过观察进行绘画是为了捕捉丰富多样的视觉经验,在作画时,我们应当装作对所画物一无所知,只根据眼睛所观察到的直觉去画,至少应该暂时如此,这是使作品栩栩如生的诀窍。”他指出:“无视常识,而按照眼睛所见进行作画这需要勇气。有人问:你画的是马,还是牛?回答:我们画的不是事物,而是线条,为了把看见的物体再现到纸上,就要把看见的事物转化成一种有用的语言,我们称这种语言为线条语言。”②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线条的运动起伏回转,赋予了视觉形象以神奇的魅力,事物的自然属性退到了第二位成了线条的载体,展示给人的是超出常识之外的美的享受。现代素描教学要求学生在写生观察中依赖视觉的直接经验,用造型的眼光捕捉视觉信息,包括物质的、情感的,做出选择和处理。造型的基本原则不单指对物质结构的表述,而是在视觉要素的形式组合中,如何体现统一平衡、对比、重复、节奏、韵体、张力等形式法则的运用。约瑟夫·穆格奈尼在《美国当代素描教学》一书中论述了画面之中存在的三个潜在要素:物质因素、知觉因素、观念因素,三者中物质因素指的是被运用的媒介材料到工具,知觉因素则来自人的视觉能力、处理具体形象的才能,而观念因素则是由人的处理抽象概念的能力决定的,涉及作品风格的评价包括作品内在情感与智慧因素的评价,而观念因素像知觉因素一样只有通过物质因素的手段才能被现实化。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素描教学重视艺术思维的知觉表达,使得视觉语言功能不断延伸,由此学习者个人的知觉潜能在教育的作用下得到发展。正如阿恩海姆在《视觉思维》一书中所言:“最紧要的是要把系统的视觉训练看作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做好自己工作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幅能够说明问题的图画和一幅不能说明问题的图画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但只有那些对感性形式的本能反应能力得到开发和训练的人才能看出这种区别。”③
二、课程与教学
造型基础教学通常是通过课堂写生来组织实施的,教学目的决定着教学要求和方法的选择,直接制约着学习者在造型实践中进行有目的的思考和表现。
传统教学对学习者的基本要求是:学会有意识地观察和正确的表现,贯穿在步骤中的原则是:在整体观照下作局部的描绘,整体—局部—整体的观察方法被强调为科学的、辩证的观察方法。与观察方法相对应的是三维立体空间的表现;比例、体面、虚实、结构、色调等关系,通过比较——比较——再比较的观察过程,运用面造型的手段,完成“处在空间中的物体”的主题表现。这样的标准样式为“全因素素描”,其严格的作画程序,控制着分析思维的深入发展。评判一张素描的优劣,要看它是否严谨,有没有质量感和深度。在写生中,模特在学生眼里几乎被看成模型,视觉的感知本能逐步退化,需要大量的速写来平衡恢复。通常写实能力的培养需要经过长期深入的磨炼,而转化成本能或习惯性思维方式,教学的阶段性是根据不同的表现内容来划分的:几何形体组合、静物、头像、半身像、人体、全身肖像,基本以长期作业为主,为了练就塑造功力,每张作业约在四至十几小时甚至更长。今天我们从艺术造型的角度不难看出,一套理论、一种规范的建立,同它的好处看,与之俱来的是它的局限性;造型基础的理论为“真实再现”提供了表现三维空间的办法和规范,但也同时牺牲了平面性及相关造型因素的发挥。样式单一、形象雷同、概念化,已成为传统素描教学中的通病。
出于对传统教学的反思,现代教学认为培养和发展敏锐的视觉感受能力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美国的贝蒂·爱德华教授在《新素描》一书中从思维科学和视知觉的角度出发,对如何更科学地进行素描教学,如何更有效地使素描的形象语言作用于创造性思维进行了研究,她说:“必须首先学会素描所需要的感知技巧,当他们掌握了这些基本技巧后,就如同掌握了文字和数字运用技巧一样,自由而广泛地运用。值得提出的是,每个人都能够也有必要利用感知技能来增进我们的思维。”④为了平衡左右半脑两个不同的思维模式,贝蒂·爱德华在教学中设计的有关感性技能训练的特殊办法是:(1)进行左右空间形象转换的造型训练;(2)上、下空间形象倒置的造型训练;(3)正负空间形象置换的造型训练;(4)意笔造型训练。此类训练模式在其他教科书中也有出现。
现代素描教学在现代美学思想的影响下,把美和艺术视为个人情感的主观表现。要求学习者在掌握造型知识及规律的基础上,把美学研究和哲学研究的注意力从外在本质,转移到主观和形式的方面,学会创造性地运用造型要素,反对墨守成规或重复前人的体系,不断创造新的形式,以丰富个人的视觉感受,开拓艺术表现的审美领域。
斯图瓦特·珀塞编著的《现代素描技法》就突出了造型训练的多种模式:集实物造型、平面造型为一体。他将与造型相关的各种表现技巧训练分解为许多小的教学单元,各单元目标相对单纯,如姿势素描——每张作业20秒,要求学生快速反应,用意笔表现人体动态;书法式素描——重点体会笔触的意象;轮廓素描——运用勾勒技法表现准确轮廓,强化对外形的感性认识,交叠人体——将一个人体重复排列交叠,以创造多样统一性;反向素描——训练感知技能,纠正概念造型;关系素描——体现矛盾空间在画面中作用;环境素描——表现情调和明暗关系。此外还有透视、结构、轮廓素描等等。大部分作业都在10—20分钟之间完成。在各类素描课题进行中还穿插了各种工具媒介的表现技法。珀塞多次强调形式在造型中的意义,他认为:“必须突出创造性,可以对形体、形状、线条、明暗关系或空间任意作变形或画得不准确,但这些变形和歪曲是用来在人体的形体之间和形体的间隔之间造成‘有趣而有意义’的关系。如果不是严格按照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而是按照抽象或半抽象创作方法去画素描,学生就会想到更多的创造性的指导性原则,当他越是表现出创造性时,他就越是能够在空间和形体关系的转换上自由地进行实验。”⑤珀塞的造型训练相对来说是一个观照画面的、广义的造型范畴。高年级的素描课程则要求学习者应用素描的语言创造主题系列的画面,表现方式可谓不择手段:有素描加摄影,或素描和转印,照片、压印浮雕、拼贴等等。每一主题要求用四至六个画面来表现,形式不限。这些主题来自生活的许多平淡的话题:如《男孩——女孩系列》《我的轿车》《谈话的人系列》《窗子和椅子》,从中可看到他们熟练运用形式法则、表达思维、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技法。多样化的表现引导他们发挥出了崭新的思想概念。
三、动态与过渡
传统素描和现代素描在表现主题和表现形式的侧重方面各自有不同的立场和看法。传统素描从美学的意义上,强调一种古典主义的真实观和艺术理想,因此表现事物的传统手段以引起三度空间“视错觉”的相应手法就显得至关重要。从艺术作品中内容和形式的二重性关系来看,形式是为主题服务的,因此形式的表现具有封闭性、局限性。现代素描在主题表达上则不总是考虑“似与不似”的问题,而重视表现观念和所表现事物的意义。就像我们越来越频繁地看到来自当代文化中的图像画面一样,素描也可被用来表达与物质空间毫无关系的概念。这样的素描可能是图解式的,意在表现画家想要建立的概念。主题内容的隐蔽性和多义性,就使得形式的表现具有无限的延伸可能,并突出了语义化的功能。今天我们从艺术成长的角度来看素描教学的意义;一味强调要严格恪守素描的合理画法,已经使得许多年轻的学习者无法发挥其潜力,艺术的发展说明了这样一个真理:艺术的力量在于个别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的才能,而不是仅仅通过逻辑推理去寻求真理。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必然引领艺术家通过画面寻求精神层面的意义和内涵。今天艺术造型的多材质、多媒介,模糊了美术学科中各门类的界限,形成了艺术创作中各学科交融互补的趋势。当前,我国学院的艺术教育正处在由传统形态过渡到现代形态之间的中间状态,学科本位的局面正在被打破。改革开放近30年,学院体系内的教育教学改革一直就没有中断过,教学中的变革是审慎而深入的。把传统素描教学中写生造型能力的培养拓宽成为包括对形、色、质在内的绘画基本形式要素的构成与表现的研究。对这些绘画中最普遍和最基本的规律的认识,是素描教学最基本的内容。这种侧重于绘画规律的研究教学,有助于学生在对传统和现当代艺术的现象进行分析后,能以较宽阔的视野来面对自我的创作实践,为他们个人创造潜能的发挥提供了较为宽广的可能。
现代教育是面向大多数人的教育,它强调对人、对人性的承认和尊重。人性是艺术的基础,艺术同人的意识是分不开的,艺术是人类生命力和想象力的源泉,因此,艺术的教育应该被构想为美学的教育。艺术是一种理性的力量,是将有生命力的事物持续不断地转换成生命中光辉形象的过程。这是因为人类具有创造形象的天赋。在艺术领域里,变是通理,艺术的探索将无止境。
注释 :
①阿列克塞耶娃编.素描教学(前苏联).人民美术出版社,1958.第2页.
②伯特·多德森.素描的诀窍(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11.第16页.
③阿恩海姆.视觉思维(美),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第422页.
④贝蒂·爱德华.新素描(美).四川美术出版社,1991.第107页.
⑤斯图瓦特·珀塞.现代素描技法(美).湖南美术出版社,1990.第126页.?转
作文十:《领导干部应回归正常本真的生活状态》1500字
“过节不收礼”,这只是底线要求,原本就应该属于常态生活。只有守住规矩红线,才会让领导干部过节更加轻松。现在也应该鼓励党员干部更理性地安排好假日闲暇时光,让节假日回归本真意义。(6月9日 中国经济网)
长期以来,大多领导干部给我们的印象是:会议一个接着一个,应酬一个连着一个,加不完的班,接不完的电话,有家很少回,有书很少看。”忙碌”成为他们身上最显著的标签,“应酬”成为他们工作、生活的主要内容。有些个别领导干部误把这种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当成常态,自诩“工作生活一把抓”,沉浸其中乐此不疲。一旦失去,反而感觉浑身不自在,生活中失去了方向,工作上没有了劲头。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广大党员、干部从文山会海和接待应酬中解脱出来,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明显转变,大多数干部觉得解脱了、身心舒畅,家庭也有亲切感了。同时,也有少数干部感到有些不适应了,有的快下班了还没人邀约聚会就觉得心里有些空荡荡的,甚至发出了“为官不易”的感叹,甚至还有人说“官不聊生”了。”习**对个别领导干部存在的这种现象,把脉精准,可谓一语中的。
工作中,领导干部因工作交流、任务协作,免不了必要的接待和应酬,但应酬不能成为工作的全部,更不成为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孰不知这种把“酒局、饭桌”异化为工作的延续,假“私时”以济“公事”、忙得像停不下来的陀螺的生活状态,存在着严重的危险性。一是,半公半私、公私不分的人际交往和觥筹交错,是导致公款吃喝泛滥一个重要原因,是滋生“舌尖上的腐败”和“餐桌上的交易”的温床。二是“几乎不着家”的工作节奏和方式,极易使他们逐渐脱离正常家庭生活轨道,淡化其应当承担的家庭责任,这也成为官员情感“溜号”的重要原因。落马的领导干部大多牵扯婚外情,其原因似乎在这里能找到答案。
在这种不良、错位的生活状态的“潜移默化”下,有些领导干部思想上开始麻痹,精神上开始放松,不知不觉、一步一步滑向腐化的边缘。 这也就不难理解有的落马官员存在“一边是工作上的废寝忘食,一边是生活上的贪污腐化”的“双面人生”。
什么是领导干部正常本真的生活状态?****十八大以来关于作风等话题的重要讲话,应成为每个领导干部的“生活手册”和“行动指南”。
“少出去应酬,多回家吃饭。”健康、健全的领导干部形象应当既是工作上的典范,又是生活上的模范和中国传统道德的弘扬者和践行者,既是工作上的先锋队,更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而绝不是眼中只有工作没有儿女私情的工作机器。当前,中央正狠抓作风建设,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正是各级领导干部摆脱吃喝应酬、回归正常状态的大好时机。我们的领导干部应当借机抽身出来,让生活回归到家庭生活本真,回家看看父母、尽尽孝道;与家人吃吃便饭,享享天伦之乐;多陪伴陪伴孩子,关心一下他们的成长……一个工作有做为、家庭有担当“血肉丰满”的形象才是官员完整、健全的形象。
“多学习充电、消化政策。”领导干部对自身政策水平、理论修养,工作能力等应有着更高一层的要求,为官执政只有持续学习、不断充电,完善知识结构,才能拓宽视野、提升思维能力,才能敏锐发现问题、有效解决问题,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暂时抛开人际的喧嚣、繁杂的事务和忙碌的应酬,清茶相伴,一卷在手,静下心来,沉浸其中,也不失为人生的一种高雅境界。
“多下基层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情况。”领导干部工作时间下基层调研,即使再轻车简从,也难免被“提前准备,早有安排”,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式的调研难以达到效果。工作之余,闲暇之时,到基层走走,到乡下转转,则有“微服私访”之效。只有真正与群众交朋友,同群众打成一片,才能倾听到更真实的声音,看到不加粉饰的现场,感知到的群众的真实情绪。只有置身这样的情境中,真话才能听得到,问题才能把的准,招数才能谋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