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劳模先进事迹—先进事迹》3700字
劳模先进事迹—先进事迹
立足岗位 奉献物探
——记物探212队钻井组长 范德雄
物探公司优秀党员代表、工人技师、四川省青年岗位技术能手范德雄~在物探钻井这一行一干就是13年~ 13年来~他摸爬滚打在野外一线~参与完成了大小数十个项目的钻井施工~施工质量与进度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在2003年被破格晋升为钻井技师。在党组织和领导的教育培养下~使他从一个“打工仔”成长为一名具有一定理论知识、丰富操作技能的钻井技师~从一个普通职工成长为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能够独挡一面的钻井组长~成为党组织中的一员。这位年青的钻井组长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示着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新风采。 融入石油~了解石油~坚定为物探作奉献的信念
参加工作前在新疆山地队的两年打工生活~让范德雄尝试到了石油勘探的艰辛~也让他爱上了钻机、爱上了石油勘探事业。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他跟父亲立下了军令状。带着年少的轻狂~怀揣心中的理想~20岁的他跟随山地队来到新疆~成为钻井机场的一名打工者。
面对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沙海~生活在连鸟都不愿展翅的酷热天空下~时不时的还要经受沙尘暴的突然袭击~住的是简易帐篷~吃的是带沙子的馕饼~干的是最苦、最脏、最累的工作~小范年轻的心有些动摇了:这可不是想像中的打工生活啊:但是~当他看到师傅与工友们为了攻克一个钻井难关~打好每一口井而兢兢业业的工作~为了及时交付任务~不误工期而吃住在钻机旁的时候~他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暗下决心:决不能辜负当初对父亲立下的军令状~一定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出名堂、干出成绩来:就是这样一种信念~让他一门心思的扑在钻井工作上~扑在学习上。在学习的过程中~他虚心向师傅、工友们请教~利用吃住在钻机旁的便利~他很快掌握了钻机的操作方法。但他清楚的认识到~要想驯服、驾驭钻机这匹“烈马”~光会操作是不行的~还得掌握它的性能及维修方法。于是~他为自己定下了新的学习目标。没有时间学习~他就“挤”~利用工余休息时间、雨天及风暴天气,晚上戈壁上没有灯光~他就“借”~用手电筒照明,学习资料缺乏~他就“钻”~只要见到谁的资料有用~他就决不手软。就这样~在新疆度过了充实的两年。艰苦的环境锻炼了他~充实了他~丰富了人生经历~积累了实践经验~使他有了不怕吃苦、敢于吃苦、顽强拼搏的工作作风,实践使他掌握了钻机的性能~操作及维修方法~更主要的是~年轻的小范爱上了钻机~爱上了勘探事业。 珍惜岗位~刻苦钻研~不断提高专业技能
1993年~范德雄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正式石油职工。他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在工作上更加用心~更加努力了~由于工作中的出色表现~1998年他当上了钻井机长~所学的钻井技术也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在钻井技术方面不断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他的机场年年打的井都是工区最难的~年年都是圆满完成任务~从没有给队上添过麻烦。
2000年~范德雄竞聘当上了钻机组长。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当年212队在四川宣汉胡家镇施工~地震一大队,现更名为川东经理部,有4个地震队在此施工。宣汉的山是出名的高和险~又极度缺水。其它地震队的机长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机长~面对如此高难度的工区都觉得困难重重~而刚上任的小范就硬是凭着执着和善于动脑~把任务完成得漂漂亮亮。
这一年~恰逢地震队开始使用美国生产的V2000型钻机。由于这是一种新型钻机~整个公司能操作的人不多~懂性能的更少~在地震队就更是凤毛麟角。并且~以往的钻机操作经验对V2000型钻机的操作也没有多少可以借鉴的地方。如何尽快掌握钻机的性能和操作维修保养方法就成了他上任后的一大难题。
“他行不行啊~让小毛头担任这么重要的岗位,”有人提出了疑问。此时~领导的压力大~他的压力更是可想而知。 面对质疑~作为党员的小范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面对~那些天他一直围着钻机在转~说明书拿在手里就没放下过~只要遇见对钻井比较在行哪怕是其他队的同
事他都会虚心请教。工夫不负有心人~不到半个月小范不仅对操作方法滚瓜烂熟~而且还把维修方法也给弄了个明明白白。他负责的,,成果《改进,,,,,型钻机部件改良、维修》获四川局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
2003年~八角场反承包实验任务。使用的钻机是GY-I型~合同要求井深要达到100米。此次任务是物探公司首次涉及100米深的微测井~担任此次实验任务的就是范德雄。
实验井有两口~合同要求是在两天内完成。第一口井打得比较顺利~就在大家还没来得及高兴的时候第二口井打到20米时遇到大裂缝开始卡钻和漏井~偏偏此时钻头又断~水源却在几百米以下的山脚~挑水上来显然供应不上~在50米左右的地方有一个大钻的回水池~然而回水池的水质太差~如果用~会污染环境~不用会影响施工进度。时间一分分逼近~大伙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怎么办,究竟是用回水池的水,还是另想办法,” “老外重的是质量~不会对环保太在意~用了没问题。” 大伙开始有了争议~也把这一难题交经了范组长~到底是保进度还是保环境,关键时刻~范德雄当机立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质量才是根本~信誉才是第一。” 大家一起又想办法~在公司老总的帮助下~212队急调一套水泵和柴油机~采取梯级供水法一级一级将几百米山下的水抽到山上~并采用膨胀土堵漏~终于解决了难题~在规定时间优质完成了任务~赢得了美国柏灵顿公司质量监督人员的赞赏。
圆满解决这次施工中出现的难题~他想的更多了~思考的也更深入了。 迎接挑战~知难而进
2005年~212队承担了温泉井构造西端二维地震详查项目任务。这块工区地形起伏大~地质构造复杂~出工前他就与各机长作好了施工计划和施工进度安排~加大了对职工、民工的培训力度和培训时间。然而~在他们真正到达工地后才发现现实比他们预先估计的还要严峻: 由于岩层坚硬~一口井打坏好几个钻头,由于山势高陡~植被茂密~一口井要搬好几天,由于钻机维修人才缺乏~坏设备不能及时维修~耽误了施工进度,由于工区困难~民工走了一批又一批。 面对重重困难~面对工期的临近~面对机长们已熬红的双眼~作为大机长~他更是心急如焚:他深知~大伙的信心受到了打击~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时~他拨通书记的电话~把他的想法和心中的委屈给书记说了。书记给他说的话他还清楚地记得:你是党员:也是钻井组的主心骨:你要带好头:这次任务的确艰巨~你要记住~你不仅是一名党员~而且你代表的是我们212队的全体党员: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渡不过的河:如果还有什么困难~就及时反映回来~队上会随时帮你们解决。
他知道考验他的时刻到了~现在最需要的不是什么豪言壮语~而是如何用实际行动带领大家走出低谷:
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渡不过的河:靠着这种信念~他再一次选择了实干:钻头不好打~通过与队领导商量~用金刚石钻头取代普通钻头,搬家难~就增加人手,行路难~就请村民带路~自己修路,修理人员少~他就亲自动手~通过手把手的教~一对一的帮~带动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就这样~困难出现一个~就想办法解决一个。在小范的带动下~全组士气高涨~群情激昂~再一次形成了你追他赶的生产新高潮~按预定工期优质安全地完成了钻井施工任务。
努力创造新业绩
“用实际行动助推广安模式:”在广安项目施工中~范德雄揣着领导的鼓励~带着共产党员的责任~怀着必胜的信心在一代伟人故里披挂上阵了。
“项目任务时间紧、工作量大、要求高”“钻井进度不尽人意”“要用我们的炮声贺中秋佳节”来自各方的压力让范德雄不能有丝毫懈怠。以前一个工区最多三、四十台钻机~现在要确保90多台钻机的合理调配~正常运行~材料供给及技术指导~另一方面还要保证钻井质量、进度。范德雄白天上工地~晚上统计钻井数据和井位分配情况~常常在电脑前一坐到深夜~心里想的是如何提高钻井质量与效率~脑子里装的全是井位、数据和钻机零件: 6机场36线12个井位今天完钻~明天转至38线3505.5井~与32机场汇合分头突击38线大号端,15机场要配送20个钻头,43机场需送2桶油料……。
刚从工地回到营地~身上的尘土还没来得及抖落~手机响了:“范组长~昨天刚搬过来的钻机今天就坏了~今天一个井都没打出来~怎么办,”
听到机长焦急的声音范德雄安慰道:“别着急~是前天一样的情况吗,” “好~我知道是哪儿的问题了~马上就来”他合上手机~背起身边的工具包转身欲走~好心的同事招呼道“马上开饭了~你吃了午饭再去~或者让机修去吧”“不用了~哪台钻机是我接的~我了解情况~机修们也忙不过来~我去修好了就回来”小范转身向大门外走去~将其桔红色信号服上清晰可见白色盐渍的背影~定格在大家的眼球中。 从8月30日出工~在以前需用三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就将6700多个合格井位交到下一道工序~没有因为任何原因而耽误施工进度。一个工区下来~他磨破了4双解放鞋~划烂了两套工作服。妻子心痛地说~你瘦了,5岁的儿子调皮的笑他~老爸像个非洲黑人……“我最对不住的就是他们娘俩”他棱角分明的脸上显露出石油汗子特有的刚毅:“但我无悔自己的选择~无悔自己走过的路:”
物探2318队:文一涯、冯艺春
2005年11月9日
作文二:《劳模先进事迹—先进事迹》1800字
劳模先进事迹—平凡岗位写人生###,男,###岁,中共党员,现任###车间主任,多年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始终如一,严谨求实,勤奋刻苦,兢兢业业,全面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政治责任感为动力,以“党性最强、作风正派、工作出色”为具体要求,从思想上、作风上加强自身建设。他平时刻苦钻研学习党务知识,注重通过学习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提高自身素质。他严于律己、竭诚奉献、辛勤工作,出色的完成了本职工作和党赋予的光荣任务。在政治理论学习、联系群众和遵纪守法等各方面都较好的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自己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赢得了广大干部职工的普遍好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无论是在政治理论与业务知识的学习,还是在参加各种政治活动,他都能站在党员群众的前列,以身作则做表率。关心党和国家大事,政治敏锐性较强,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能时刻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能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现阶段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模范地遵守纪律,自觉接受监督。平时助人为乐,为人正派,坚持原则,清正廉洁,
敢于同违**性原则的言论和行为作斗争,能自觉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并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改正缺点,具有开拓创新精神。
二、时刻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氧化铝生产属于化工冶金行业,而沉降车间又是氧化铝生产的心脏部位,管道多,工艺复杂,上接溶出送来的矿浆,经我们制成纯正透明的合格精液送分解工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叶滤工序又是氧化铝成品合格与否的最后一道关口,他知道责任重大,所以从他进入沉降车间那一天起,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扭转以前被动的局面,2009年12月,公司三期试车投产,从头到尾、从单试到水试,他一直在现场,他知道沉降难干,脏、累、忙、任务重、人员少,在这种情况下,他一身作则,事事为先,鼓舞士气,以情动人,经过反复试水找出了许多问题,为以后的投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2009年4、5月份车间经常出现精液跑浑、铁含量超标的情况,他为了解决此问题,他和技术骨干吃住在车间,经过几天的辛苦工作,终于保证了精液的正常,为生产合格的产品打下坚定的基础。对此,他无怨无悔、乐此不疲,不计个人名利,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热衷于党务工作事业的坚忍不拔精神。
三、是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他深知具备优良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是新时期党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十分重视知识的更新,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保证本职工作高效有序进行,他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坚持自学,取得了大专文
凭。在平时的工作中,能自觉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牢记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能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善于敏锐洞察新的形势,把握时代的脉搏,自觉锤炼,具有不断增强做好组织工作的能力。
在政治素质方面,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较强的政治责任感。在思想素质方面,能从提高自身政策理论水平入手,加强对**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特别是在这次开展“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中,按照中央和各级党委的要求,认真学习必读篇目,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文章、分析材料和制定整改措施。在业务素质方面,为了能更好的胜任工作,经常通过加强学习,不断的从书中吸取营养,来弥补自己的薄弱环节。几年来,他就是这样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地对待工作的,经常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也为自己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具备了较强的业务水平。在道德品质素质方面,不断用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党性锻炼,培养自己的高尚情操、宽广的胸怀和良好的性格,努力塑造党员的形象。在作风素质方面,按照党员必须具备的条件入手,加强培养自己的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来树立和转变自己的工作作风,使自己成为他人的榜样。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足迹书写着自己的历史,他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也没有世人皆知的名誉,但他的身影时刻出没在车间的没一个地方,他这种不为名利的品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客观公道的处事原则、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倾入工作的满腔热情,深受党员和群众的好评。为沉降车间无私的奉献着,车间的荣誉他功不可没,他充分发挥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作出了最大的努力,捧出了全部真诚。
作文三:《班级先进事迹》1800字
在前几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结识了《弟子规》,发现《弟子规》精辟地列举出为人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可谓字字珠玑,不愧是“童蒙养正”的上乘佳品!于是,我开始在班级管理中大胆尝试,让孩子们与经典同行,与《弟子规》为友,把它当成师生个人反省的镜子和行为的指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弟子规》和学习任何事情一样,也要持之以恒,知行合一,才能有所收获。在我班,每天早上学生到齐之后的第一件事是在班主任的带领下给孔子像行鞠躬礼,接着诵读《晨起自勉文》及《弟子规》开始一天的学习,每天午饭前诵读感恩词,中午十分钟背《三字经》《论语》经典,放学前读《夜幕省思文》结束一天的学习。正是每天的坚持,慢慢的就不再是一种形式,那深深地一个鞠躬,弯下去的是一颗颗恭敬之心;那一声声的诵读,传达的是一颗颗感恩的心;那一句句“首孝悌、次瑾信、泛爱众、而亲仁”,感染着每一个正在成长的心灵。班后面的墙壁上,有一个《弟子规》分享专栏,里面有全班每个同学的名字,名字对应的是他们各自的分享“空间”。每天,学生会把自己学习践行《弟子规》的心得写下来,贴在自己的“空间”里和其他同学分享交流。每个星期的班会课上,我都会和学生们一起学习《弟子规》的有关内容及相关德育故事,让学生在德育故事中受到感染,更好地领会《弟子规》的深刻内涵。诵读、写作只是学习《弟子规》的一种手段,最重要的是践行。我帮学生定好践行计划表,每天做到的就在事件上打上钩,如:“入则孝”的践行表上的内容有:
1、按摩 2、捶背3、洗脚 4、说服爸爸戒烟 5、洗菜炒菜 6、洗米煮饭 7、盛饭洗碗 8、摆收碗筷 9.、扫地拖地 10、烧水 11、端茶倒水 。让学生在践行过程中互相观摩、交流。这样,刚开始学生是“要我做”,到了后来,通过不断地潜移默化,养成了一种习惯,变
成了“我要做”。学生践行《弟子规》蔚然成风。
通过坚持不懈的推广圣贤教育,在《弟子规》的影响下,我班的学生在不断地成长、进步。在每个月的学校评比中,我班的表现都非常的优秀,就连孩子们在每日的成长日记里写道,现在我们做好事也要跑快一点才有机会呢!你遇到我班的任何一个学生问他:“你们班为什么这么优秀?”他们就会微笑着自豪地回答你:“因为我们把《弟子规》牢记于心!”是的,《弟子规》就是这样的神奇;
1它教会学生礼仪标准。现在的学生,大都张扬自己的个性行为,个性语言、个性穿着。过度的个性化却不是一个学生应有的礼仪规范。《弟子规》中有关礼仪方面有着很好的阐述,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规范。平时,我从一言一行中渗透弟子礼仪,从“置冠服,有定位”到“衣贵洁,不贵华” ;从“长者先,幼者后”到“路遇长,疾趋揖”;从“步从容,立端正”到“务箕踞,务摇髀”……学习《弟子规》后,学生变得仪表端正了,彬彬有礼了。
2、让学生懂得尽孝感恩。感恩是人类精神生活中的重要主题,《弟子规》中就有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他人的良好教育。学习《弟子规》之前,很多学生不体谅父母之艰辛,更不知道感恩他人,学习《弟子规》之后,他们有着显著的变化,让他们知恩于心,感恩于行,懂得去体谅父母、感恩他人。为父母端上一杯茶,道一声“您辛苦了。”;帮老师把忘记在教室的书本送回办公室;每天互相监督不浪费一粒米饭;下课,放学跑着捡垃圾等等,虽然是小事,但是却看到了我们的学生在成长。
3、让学生明辨是非。学习《弟子规》让学生有了正确的是非观念,他们学了《弟子规》,知道了“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于是学生不再喜欢上网吧,不再流连于热闹场所;从“凡出
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中,他们懂得了人应该信守诺言,不能花言巧语……
4、让学生学会自省。“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这句话现在成为我处理班级问题的法宝。以前班里经常有一些同学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闹矛盾,甚至大打出手。学了《弟子规》后,他们从“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中学会自省,打架事件再也没有发生过。当自己的才能不如人时,他们从“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中自省要自我惕励,发愤图强。 经过了 几年的时间,渐渐地,班级里的学习氛围好起来了,无论语文还是数学成绩大幅度上升!同学之间的关系融洽了,班级的气氛和谐了,凝聚力增强。我也不用再大动肝火地批评教育了。家长们也欣喜地看到了孩子们的变化,我也感觉到了作为班主任的甜蜜与幸福。
作文四:《校长先进事迹》2500字
校长先进事迹
李长华同志1996年9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文化程度,杨枣小学校长。
李长华同志担任校长之际,面对教学质量滑坡、学生大量流失、学校工作家长有怨气,社会不满意的局面,提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求真务实,狠抓常规”的工作思路,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理论学习和师德教育,狠抓领导教师队伍建设及学生养成教育。以抓考风、考纪为突破口,通报批评考试违纪学生、失职教师及责任领导。端正了学风,强化了教师责任心。同时积极推行“四制”改革,全面引入优劳优酬、优胜劣汰的激励竞争机制,落聘了一批纪律观念差、责任心不强的教师,从而激发了活力,产生了动力。
李长华同志坚持不懈地学习**同志教育理论,认真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决策能力。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在学校工作的重大决策上,他能积极、认真听取其他同志的意见和建议,不搞“一言堂”。李长华同志注重班子团结和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经常深入教师,了解情况,征询意见,和同志们在工作中交心,在交心中促进了工作。“求真务实、民主坦诚”的工作作风凝聚了合力,增强了战斗力,为学校工作的全面优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李长华同志爱校如家。他躺倒身子干实事的工作精神,没有人不服。每天他都是最先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回家。一次工作中不小心,他左脚踝骨扭伤,在不能行走的情况下,他放心不下学校刚刚起步的工作,不顾同志们劝说,硬是坚持上班,一天都没有休息。
他狠抓学生德育教育和班级管理,以各种形式落实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他经常深入学生家中,同家长交流教育方法,征询家长意见和建议。为了动员流失学生返校,他多次组织教师谈体会,做反省,找路子,想办法。他的这种工作精神,感动很多了家长 。三年来,他的足迹遍布辖区各村,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家长到会率达98%。
面对新时期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形势,李长华同志及时组织教师学习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有关教育法规、文件,在加强教师依法执教、科学育人能力培养的同时,他亲自安排落实措施,精心设计了“正确处理同学间交往中的纠纷,与人平等和睦相处”;“珍爱生命,正视挫折,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爱我校园,爱我班级,
爱我同学,尊我老师”;“正确认识、展示自我,公正评价自我”等活动内容。对每次活动的开展,他都亲自参与,要求班主任精心组织,学生要写出心得体会,相关处室督促落实。让学生通过发生在身边的鲜活事例,以讨论、演讲、现身说法、谈感想、写体会、表决心等各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讨论和辩论中明是非,鉴言行,增强了他们爱护环公物、环境,热爱集体的主人翁意识,养成了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及服务他人、贡献于社会的高尚情操,从而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在畅所欲言地表述时,对照、发现、思考,形成了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态。有血有肉的德育工作,使素质教育和安全工作落到了实处。“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这是李长华同志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抗击“非典”和禽流感期间,他始终坚守在第一线,亲自安排检查每一个防范环节,确保了师生生命安全及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在积极推进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同时,李长华同志不断加强干部、教师依法治校、依法执教水平的提高。他相继制定和完善了各种管理制度,要求政教处、教务处每天交叉十余次检查学生在校情况,加强门卫管理,实行“出门证”制度,杜绝了以往学生及校外人员随便出入的现象。每逢恶劣天气,同志心系师生安全,亲自冒雨巡视学校围墙、校舍、线路等设施。
担任校长工作以后,李长华 同志仍坚持担任一线教学工作,他常说:“只有亲自深入教学,深入学生,才能了解、掌握实际情况,才能很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面对大量的学校管理工作和事务,李长华同志牺牲休息时间和假日,起早贪黑,统筹安排,从不言累,从未耽误过学生一节课。在他的带领下,学校全体领导全部深入一线担任教学工作,以扎实的行动、高效的工作为全体教师做出了表率,鼓舞了士气,增强了合力。
李长华同志坚持业务进修和学习,于2002年取得本科学历。他平时积极参加培训、学习和各类比赛,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教学中,他大胆改革,重视学法指导,注意多方面培养学生技能。对每一节课,他都认真钻研,精心设计最佳方案;在吃透教材、准确把握学生的基础上,实行分层教学,强化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工作之余,李长华同志走进学生,了解情况,在与学生交流、交心、谈笑中了解情况,捕捉教育、教学的信息,思考学校管理的最佳方案。他爱学生,他不为难学生,但绝不迁就学生。正是这种发自内心的、渗透在教育、教学细节中的爱生之情,使学生战胜自我,战胜困难,超越自我,积极上进的信心倍增,学习兴趣空前提高,形成了坚实的班级核心力量。几年来,他所任科目成绩一直名列同级第一。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新的教育形势,李长华同志带头学习新的课程标准,
领会课改实质,鼓励教师认真学习,以新的课程理念创新工作,大胆尝试。他坚持深入新教材实验班级听课,参加研讨会,和师生一起谈感受,交流体会,共商教法。带领教师在教中学,在学中提高,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提高。富有特色的工作和显著成效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
理论联系实践的不断探索,使李长华 同志在教研教改工作中取得了蔚然成绩,他先后撰写了《小学英语教学初探》、《浅谈班级管理中德育工作的新思考》等多篇论文,多次获县、市级奖励。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李长华同志深深认识到,硬件建设对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性。为此他紧缩开支,从点滴抓起。近年来,学校小维小修都是他组织教师亲自完成,仅此就省去工费4000多元。他利用有限的资金,升级、改造了设备,添置了硬件,维修了设施,优化、美化了环境,大大改善了教学手段和工作条件,使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上了一个档次。
李长华同志精于业务,勤于政事。他爱岗敬业,忘我的工作作风,求实的工作态度以及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赢得了广泛赞誉。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教育工作者。
作文五:《杨善洲先进事迹》21100字
一
青山作证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大亮山林场原场长 自学洪
1988年3月1日,县里通知我到林业局报到。林业局的领导说:“杨善洲老书记退休了,省里安排他到昆明休息,但是他婉言谢绝了,要回我们老家施甸种树。现在抽调你们17个同志,和老书记一起上山筹办大亮山林场。”从那时起,我和老书记一起工作和生活了22年。
我清楚地记得,1988年3月8日,老书记带着我们,雇了18匹马,驮着帐篷、工具、粮食、锅碗瓢盆,登上了“半年雨水半年霜”的大亮山,开始了他22年的造林生涯。在张家大坪子,他把群众代表找来,召开现场大会,宣布成立“施甸县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在大会上,老书记说:“办大亮山林场,是我多年的愿望,过去我当地委书记,没时间来种树,现在,我退休了,有时间了,我就和大家一道上山种树,绿化我们的家园。”
那天晚上,我们搭起帐篷,挤在里面休息。当天夜里,大亮山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半夜,突然“呼呼”地刮起了狂风,一下子就把帐篷掀翻了。我们赶紧跳起来,这时,狂风裹着黄沙,吹得我们眼睛睁不开,脚也站不稳,远处还传来“嗷嗷”的野狗嚎叫声。等我们安顿下来,天就亮了,炊事员准备做早饭,这才发现锅不见了,我们四处寻找,终于在山谷里找到了被风吹跑的锅,锅里全是沙子。面对恶劣的环境,老书记坚定地说:“等到山绿了,风沙就会越来越小。栽下一棵树,山就会绿一小块,栽下几棵树,就会绿一片。我就不信这山绿不起来。”
要把大亮山变成林海,需要大量的树苗,老书记四处奔波采购苗木。有一次,老书记打听到龙陵县有树苗,就急急忙忙地带人赶到了那里,可是树苗已经卖完了;打听到昌宁县可能有,他马上又赶到昌宁,树苗买好后,天色已晚,他又连夜赶回了施甸,这一趟来回有300多公里。我们以为老书记太累了,会在施甸县城休息一晚,第二天才会上山。没想到他竟然赶着马帮,连夜把树苗驮运上山。凌晨三点多钟,当林场职工看到满身泥水的老书记时,都惊呆了。老书记却轻松地对大家说:“天亮就可以栽树了,这树苗多耽搁一天,就会影响成活率。”
除了种树,老书记又带领大家种茶。种下的茶苗长势喜人,但不久却发生了一场严重的鼠患,老鼠把将近400亩的茶苗啃死了,职工们非常心疼。老书记鼓励大家说:“茶苗毁了可以重新种,人的精神不能垮。”然而鼠害在短时间内无法根治,看到大家泄气的样子,老书记说,种不成茶叶,我们就种松树。然而,华山松种下去之后,又被一种叫做“飞机草”的野草侵害。“飞机草”和小树苗争夺养分,很快就能把小树苗困死。这一次,受灾面积达到了5000亩。面对大家失望的样子,老书记说,你们看,只要小树苗长到50公分以上,根深了,叶壮了,飞机草就抢不过树苗了。我们种下十棵树,哪怕只能活一棵,也是一个胜利。只要我们坚持下去,今年活一棵,明年活一棵,后年又活一棵,总有一天,我们会让大亮山都长满大树。
1999年11月,老书记在给树木修枝时,踩着青苔,不幸滑倒,左腿摔成粉碎性骨折。几天后,我去医院看望时,他迫不及待地问:“小自,快给我讲讲山里的情况。”我讲完林场的情况后,他拉着我的手,难过地说:“唉,我恐怕再也上不了山了。”半年后,老书记出院了,又回到了他热爱的大亮山,只是手里比以前多了一根拐杖。
经过20多年的奋斗,林场如今已人工造林5.6万亩,有的树直径已经达到了40公分,建起了茶园700多亩。当年老书记带着我们捡来的果核,已经长成了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果树,那300多亩果园,桃子、李子、桂园、芒果,硕果累累,香飘十里,成了大亮山林场最美丽的一道风景。
2010年8月,老书记旧病复发住进了医院,我闻讯立即上山采了两个松果和两个木瓜,赶到医院去看他。老书记不停地抚摸着从大亮山采来的松果和木瓜,对我说:“我一定要活下去,我还要回到大亮山上去种树!”
我陪着老书记度过了他最后的50多个日子。临终前,老书记用微弱的声音交代:“你们一定要继续种树,一定要管好林子;一定要把林场的收益按比例分给群众,不能让群众吃亏。”
2010年10月10日下午3时08分,老书记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当我们为他擦净了身体,穿好衣服,把一面鲜红的党旗覆盖到他身上时,我禁不住老泪纵横。 青山可以作证,老书记已经化做了大亮山上的一棵青松,永远站在山顶,凝视着家乡的山山水水,守望着大亮山下的父老乡亲!
二
生命的承诺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党委副书记 吴连章
杨善洲老书记植树造林的大亮山,大部分位于我们姚关镇。当初,老书记要到大亮山栽树,乡亲们都劝他,那地方风吹石头跑,栽树根本不可能。可老书记说:“以前,乡亲们不止一次地来找我,让我多为家乡做一些贡献。我承诺过,就一定要兑现!只要我们有决心,就一定能把树种下去,而且一定能种活。” 当时,大亮山周边十几个村寨缺树、缺水、缺粮、缺电、缺钱,村民的生活处于“一人种三亩,三亩不够吃”的困难境地。缺水的问题特别突出,村民要到十里外去找水,然后人背马驮地运回来。一盆水,早上洗脸,晚上洗脚,最后还要浇菜、喂猪。村里哪一家遇上红白喜事,做客的人不仅要送礼,而且还要提上一桶水,挂在礼单上,而主人不但要建一个“礼簿”,还要建一个“水簿”。当别人家请客的时候,不但要还礼,特别是要足额归还“水账”。
20多年来,老书记带领大家,凭着愚公移山的精神,硬是把光秃秃的大亮山变成了望不到边的绿海。松树长高了,果树成林了,植被明显改善了,断水多年的溪谷又有了泉水。老书记还带领群众架起水管,将泉水引进村里,通到各家各户,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大亮山林场还承担着3个乡镇11个村委会70个村民小组,共计2.5万人的饮水供给任务和3万多亩甘蔗的灌溉任务。 乡亲们最真切地体会到老书记造林带来的好处,是在去年的大旱当中。2010年春夏,云南省大部分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旱,长达半年的持续干旱使群众种不上地,喝不上水。但就在大亮山周边的村子,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流着甘甜的泉水。群众情不自禁地说:“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真不知道这样的大旱我们怎么熬过。”
老书记在创办林场的同时,还想方设法为周边的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首先是修路。雷打树村委会的8个自然村土质肥沃,盛产生态蔬菜,青菜、萝卜、卷心菜等都是出了名的,但长久以来,由于交通不便,只能靠人挑马驮走几十里山路去出售,运不出去的蔬菜只能烂在地里!老书记跑省上、跑市里,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又发动群众投工投劳。修路需要一笔勘测费,为了节省这笔开支,他买
来水准仪自己勘测。老书记带着錾子和手锤,和大家一起选石头,一起砌石头路,一干就是一整天。有时,大家去吃午饭了,他还在埋头选石头。18公里弹石路,就在老书记的带领下,朝着大亮山的边边角角延伸。
通电,也是老百姓多年的希望。老书记亲自带人到保山买来电线和设备,又和大家一起勘察线路,架杆拉线,几个月后,电架通了,芭蕉林村成了大亮山方圆几十里第一个通上电的村子,村民们从街上买回来的灯泡终于亮起来了!电接通的那天,兴奋的村民们自发筹钱宰了一只羊,敲锣打鼓地送到了林场。那天晚上,林场职工和村民们联欢,到处都是欢乐的笑声,村民们笑啊、乐啊、跳啊,感谢老书记给他们送来了光明。
大亮山林场的发展,更是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摆田村绿厂子村民小组原先是一个很穷的地方,老书记就把林场间伐剩余物交由村里去卖,用卖的钱买来了电线和电杆为村子接通了电,村民们从电视上学到了很多科技知识,并运用到玉米、水稻、烤烟、茶叶生产上,从此,家家修新房,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22年来,林区群众人均所得粮食从原来的100公斤,提高到500多公斤。2006年,林场建起了一所木材加工厂,加工间伐的林材。到现在,林场支付给当地村民间伐林木、加工林材的劳务费超过了36万元。
2010年8月老书记住院治疗,每天都有群众自发地到医院看望他。中秋节那天,四五十个姚关老家的农民,专门从100多公里外赶到保山,带着家乡的土特产和亲手做的月饼送给老书记。60公里外施甸县的群众来了,40公里外潞江坝的老百姓来了,保山城里的亲朋好友也来了,为了不影响治疗,医院只允许派几个代表进去,可其他人却一直围在病房外,久久不愿走开,期盼老书记早日康复。
大亮山的人民群众永远不会忘记:杨善洲对家乡人民许下的承诺,已经用他晚年22个春秋的艰苦奋斗,兑现给了父老乡亲。
三
父亲这棵树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小学教师 杨惠兰
我是杨善洲的二女儿。记得上小学时,有一天,老师教给我一首好听的儿歌:“爸爸是一棵大树,妈妈是一棵大树。我们是快乐的小鸟,在两棵大树间飞来飞去。”回到家,我背给姐姐听,背着,背着,姐妹俩就哭了。
为什么哭呢?因为我们很少见到当时担任保山地委副书记的爸爸。我是3岁多的时候才第一次见到爸爸,妈妈让我叫“爸爸”,我却害怕得直往妈妈身后躲。
不光是为我们姐妹哭,也为妈妈哭。爸爸长年在外,妈妈成了家里的顶梁柱。粮食不够吃,她就上山找来野菜充饥;我和妹妹没有钱上学,她清晨上山摘野果,夜晚熬夜编粪箕、扎扫把,挑到街上去卖,一分一分地凑学费??
慢慢长大了,有人对我说:“你爸是地委书记,靠着这棵大树,你们一家有享不完的福。”其实我知道,爸爸这棵树,根本靠不上。不但靠不上,他还经常“阻止”好心人对妈妈和我们姐妹的帮助。那时候,我感到的不仅仅是委屈,甚至有些怨恨他。
1970年,我妈妈生我妹妹,家里缺粮,一家人靠野菜掺杂粮度日。有一天,乡民政干部经过我家,看到这种情况,就送来了30斤救济大米和30斤粮票。后来爸爸知道了,责怪我妈说:“我是党的干部,我们不要占公家的一点便宜,领导的家属决不能搞特殊!这大米和粮票要攒了还给公家!”差不多过了半年,我妈妈硬是东拼西凑,才还清了这笔粮款。妈妈说:“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公家归公家,个人归个人,我晓得他的性格,我可以少吃点,只是娃娃们饿着可怜啊??”
更让我们姐妹不能理解的是,爸爸担任保山地委书记的时候,按当时的政策,妈妈和我们姐妹都可以 “农转非”。爸爸身边的工作人员填好申请表后,向他报告,他却把申请表要了过去,锁进了抽屉里。一个地委书记,老伴和3个孩子竟然在老家当农民,说起来恐怕谁都不会相信,可爸爸就是这样做的。
爸爸去世后,在整理他的文稿时,我们读到了多年来埋藏在他心里的对家庭的歉疚:“我出来工作,家庭是很困难的,家有老母亲、老伴儿,后来又有3个娃娃,就靠老伴儿在家养老供小,我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家庭??我对家庭欠债很多??我从地委书记的位置上退下来,回到大亮山种树,除了想为家乡的群众
做点实事,就是想离家近一点,每个月都争取回家看看。”
爸爸其实是个很有感情的人,无论是对群众,还是对自己的家人。
我读初二的时候,爸爸把我接到保山读书。在保山,每个月爸爸给我买好饭菜票,还给我6块钱的零花钱。有一次,我发现自己的枕头下多了一把梳子,后来才得知是爸爸给我放的,细心的父亲知道女儿已经到了爱美的年龄。还有一次,学校放假,爸爸特意回施甸老家来接我,因为担心赶不上客车,爸爸带着我早上四五点钟就起来走小路。结婚时,爸爸没有给我买过什么,后来我有了孩子,爸爸来看我,发现一家人的衣服乱七八糟地塞在一个大纸箱子里,就给了我100块钱,让我去做个衣柜。
在爸爸的内心深处,他觉得这一辈子,歉疚最多的,就是妈妈。1996年我妈妈因胆结石住院16天,2005年因肺气肿住院13天,两次住院,爸爸都从大亮山赶下来,一直守在妈妈身边。他每天都会早早地买好早点带给妈妈,守到夜里很晚才回去,每次吃饭,他都要亲自端到妈妈的床前。然而他生病了,却不要妈妈去看他,陪他。就在爸爸最后一次生病住院时,妈妈到医院去看望他。爸爸一看见妈妈就说:“你怎么来了?你晕车,以后别来了,我不会有事的。”妈妈说:“我来看你一眼,你好了就回去。”妈妈在医院守了爸爸三天,这三天,不管如何疼痛,爸爸都强忍着不出声,那是因为他不想让妈妈担心。
意识到自己的日子不多了,爸爸在状态稍好的时候,反复向我们交代:“我这辈子最对不起的人是你们的母亲。市里奖给我20万,我捐了10万给保山一中,6万给了林场,专门留了4万元给你们的母亲,你们要好好用,让你们的母亲安享晚年,她这一辈子不容易。”弥留之际,他挣扎着叮嘱我们,要把一部分骨灰埋葬在老家的后山上,将来陪伴妈妈。
对怀念父亲的人民群众来说,爸爸走了;对妈妈和我们姐妹来说,爸爸终于可以回家了。如今,只要我想到爸爸,浮现在眼前的,就是矗立在他埋骨之地的那棵参天大树。爸爸就是那棵大树,他张开双臂,为老百姓遮风挡雨了一辈子。
四
公仆本色
云南省保山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原主任 段兴华
杨善洲同志担任保山地委书记的时候,我是保山地委办公室秘书科的干部,跟随在老书记身边工作了12年,直到他退休。这些年,虽然不在他身边,但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他带着我下乡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进行调查研究、解决群众温饱,关心群众疾苦的点点滴滴。
第一次跟杨书记下乡,他就对我说:“在我身边工作要苦得起、累得起。”10多年里,我跟着杨书记,走遍了保山地区的村村寨寨、山山水水。一次,我随他去龙陵县木城乡调研,那个乡地处中缅边境,离保山差不多300公里,当时又不通公路,他带领我们绕道芒市,徒步前往木城。我的脚都磨起了泡,几次想停下来,看到杨书记一点休息的意思都没有,我也就不敢提休息的事,只能跟着他一直走下去。一路走,一路了解农民群众的困难和要求。花了四天时间,我们才到达乡政府,随后又徒步三天,跑遍了周围几个乡。根据这次调研了解到的情况,十几天后,杨书记主持召开会议,制定了改变边境贫困乡村面貌的实施方案。 杨书记担任保山地委书记时期,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农业,解决群众吃饭问题,是他花费心思最多的事情。“我们是党的干部,如果老百姓饿肚子,我们就失职了。”杨书记经常这样对我们说。
1978年,大年三十的晚上,杨书记叫上我跟他一起去板桥,给技术员毕景亮等同志拜年,当时,毕景亮同志他们正在板桥搞“京国92”杂交水稻试验。杨书记给农业技术人员拜年,这不是第一次了,但毕景亮同志仍然非常激动,他拉着杨书记的手说:“杨书记,您每次到外地出差,看到良种都要带回来,让我们搞试验,有点空就来跟我们一起插秧、除草、施肥、搞试验,大年三十还想得起来看我们,真是谢谢您了。”杨书记笑呵呵地说:“谢哪样谢?我要谢谢你们啊!你们的工作干好了,老百姓的吃饭问题解决了,保山的大事就解决了一半啦!”通过多年的努力,保山坝、施甸坝的水稻单产历史性地跨越了500公斤大关,农科技术员都由衷赞叹:“老书记真是咱们保山粮食生产的总农艺师!” 在粮食丰产丰收后,杨书记又开始思考如何让农民群众生活得更好一些。他带领群众大力发展茶叶、甘蔗和其它经济作物。1980年10月,杨书记来到潞江坝的芒宽公社。他听说新光大队有个叫朱自祥的社员种植咖啡成了出名的“冒尖户”。杨书记跨进朱自祥家,摸着咖啡树对他说:“你家6口人,光是咖啡这一
项收入就差不多2000元。好啊,你这个典型我们要马上推广。”看到杨书记放手让群众搞多种经营,有同志劝他,“还是慢慢来,搞四平八稳的事不会吃亏,书记的位子才坐得稳。”杨书记回答:“群众思变,群众思富,我们还能再拖后腿吗?如果想什么吃亏、乌纱帽之类的事情,就决不是共产党的干部!” 1985年5月,我随杨书记到龙陵县出差,县委在食堂招待我们吃饭,饭后我去结账,县委书记说:“这顿饭我请了。”在我们返回保山途中,杨书记突然问:“伙食费结了吗?”我说:“县委邱书记说他请。”杨书记生气地喊:“停车!”他掏出30元钱递给我,叫我回去结账。我只好下了车,站在路边,好不容易拦了一辆车,回到龙陵,付了饭钱,又坐客车回到保山。我找到杨书记,向他报告伙食费已经结了,我说:“伙食费结了6元5角,但来去两百多公里,车费就花了20多元,真不划算。”杨书记语重心长地说:“账不能这样算!我们下乡,吃完了擦擦嘴巴就走,剩下的账谁去付?最后还不是摊到老百姓身上!” 担任地委书记的时候,因为杨善洲同志大力发展农业,和老百姓一起种田种地,着力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群众编了一首民谣:“家乡有个小石匠,参加土改入了党,头戴竹叶帽,身穿中山装,穿起草鞋搞农业,开渠引水当龙王。一身泥一身汗,大官儿不当,当什么?当种田郎。”
杨书记退休后,带领群众把荒山变成了林海。群众感激他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大恩大德,又编了一首民谣:“家乡有个小石匠,当官退休福不享,栽树二十年,荒山披绿装,造福子孙千万代,为民服务永不忘。活到老干到老,大富翁不当,当什么?当共产党!”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当我听到这首新的民谣时,我的眼睛又一次湿润了。老百姓这朴素的心声,表达出的正是杨书记一辈子都没有改变过的公仆本色。
五
一个永不退休的共产党员
云南省保山市电视台记者 蓝 天
2009年底,我接到台里的通知,拍摄一期关于杨善洲老书记的电视访谈节目。
此前,我多次采访过老书记,听到了许多关于他的故事:1982年,土地承包工作完成以后,时任保山地委书记的杨善洲带着司机赵从德到施甸县了解情况。到了保场公社后,他对司机说:“小赵,我要到处看一看,你等着我,如果到天黑不见我回来,你自己去找吃住。”说完他就下了车,取出车后厢的大竹叶帽扣在头上,朝地委在保场的样板田走去。小赵守着车等到天黑,还是不见杨书记的身影,就把车开到施甸县城,在招待所住了一夜。第二天,小赵又开着车回到杨书记第一天下车的地方。眼看太阳偏西,又是一整天过去,还是不见杨书记。上个世纪80年代初,电话不普及,没有传呼,更没有手机,小赵有些急了,找到了保场样板田,在那里遇到了一个老人,赶紧问他:“大爹,你见着一个戴大竹叶帽,穿黄胶鞋的人吗?”老人说:“哦,是不是说话还带着姚关口音?”小赵连忙说:“他是地委书记啊!你见他去了哪里?”老人说:“唉,这么大的官啊,看不出来嘛!怪不得他问了我家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又打听了一些村里的情况,卷了支草烟就走了。”
直到第三天,小赵才在木老元公社接着杨书记。在这三天里,杨书记究竟走了多少里崎岖山路,走访了多少户人家,了解了多少民生疾苦,掌握了多少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只有杨书记自己知道。
当年,杨善洲刚开始上山种树的时候,还有人嘀嘀咕咕,认为他就是想退休以后捞一把,几万亩森林成材后,一年可以分红几万元。20年后,杨善洲老书记兑现承诺,把大亮山林场的管理权全部移交给施甸县林业局,他自己分文不取。县里决定奖励他10万元,他也坚决不要。坦率地说,作为一个年龄比老书记小了50多岁,和他隔着两个时代的年轻人,我虽然对这些故事深信不疑,但我仍然不能理解,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出这样的事?
面对面采访老书记的那天,我心想,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多问他几个问题。可是没想到,他一见面就跟我说:我今天就讲四个问题,讲完了我就走。坐下后,没等我问他,就一二三四总共三分钟倒背如流说完了植树造林的好处!看他着急要走,我赶紧提问:“我听说您家里人借钱在施甸修了房子,您却没有钱还债,最后只好把新房子卖了。您辛辛苦苦几十年,还住在旧房子里,心里不委屈么?”
他脱口就说:“老是说二三十年前的事情,你到我家去看看嘛!我们家现在宽敞得很!”老书记的家我去过,三间瓦房加起来也就80多个平方米!我们去采访,摄像机都摆不开。我就反问他:“那也不怎样,跟别人比,还是差得老远。”他急了,大声地说:“我是共产党员,哪能光想着自己?把自己的家搞得富丽堂皇,群众却过着艰难的日子,我们能心安吗?”
那天,我的最后一个问题是:“老书记,您种的树,还有10多年才能成材,那个时候您已经90多岁了,您怎么享受啊?”我的话音刚落,他就毫不迟疑地说:“你这个姑娘呀,怎么会这样说。我那个时候已经到火化场去了,咋个会得享受!别人享受了嘛!本来就是给别人享受,我享受不了有什么关系?我们的子孙后代得实惠了嘛!”
他的回答把我这个年轻人给镇住了!我知道,他说出的,就是他一辈子做人做官的原则和信念:一切为了群众得实惠,人民的利益比天大!
访谈节目如期播出,老书记再一次感动了保山人民。从我采访到的一个个小故事,到我面对面地跟他交谈,答案在我的心里不断地修正,不断地清晰—— 他是一个永不退休的共产党员!他贫穷,他粗茶淡饭,衣着简陋,一生没有任何积蓄;他富有,他两袖清风,表里如一,雪中送炭出手大方!他固执,他执着造林,心无旁骛,老牛拉车不回头;他豁达,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草帽挨乌纱,平凡铸伟大!对于家人的不理解,他说“忠孝难两全,家国难兼顾”;对于人们的不理解,他说“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
杨善洲用为民服务的思想、行动和成效,诠释了共产党员“创先争优”的永恒主题。他以他的品质、他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去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
六身边的感动·杨善洲的故事:
1. 贫穷的“富翁”
编者的话:刚上山造林的时候,有人认为杨善洲去大亮山是为了捞大钱。可82岁那年,杨善洲却作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把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无偿
移交给了国家。他说:“它从一开始就是国家和群众的,我只是代表他们在植树造林。实在干不动了,我只好物归原主。”
杨善洲发财了!
人们给杨善洲算了笔账:整个大亮山林场约有1120万棵树,按每株30元的最低价算,总价值也有3亿多元!“这下子你可成了‘施甸第一富翁’了!”有人和他开玩笑。
可杨善洲却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2008年11月11日,82岁的他把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了施甸县林业局。移交林场时,他不沾林场一点好处,不带走一根草。县委决定奖励他10万元,他当场回绝:“造林不是为自己,是为群众,我一分也不要!”
2009年12月,保山市委、市政府为杨善洲颁发特别贡献奖,并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2010年5月,他将其中的10万元捐给了保山一中,6万元捐给了林场和附近的村子搞建设,只留下4万元给自己的老伴。
刚上山造林的时候,有人认为杨善洲去大亮山是为了捞大钱。杨善洲用实际行动粉碎了谣言。他的这个举动,很多人都不理解。云南日报社记者程三娟就此还专门在2010年8月采访了老人。她问杨善洲:“金融部门对大亮山林场的活立木估价有3亿多元,这么大一笔财富您就无偿移交给政府了?”
杨善洲回答:“千万不要把这么一大笔财富归到我一个人头上,它从一开始就是国家和群众的,我只是代表他们在植树造林。实在干不动了,我只好物归原主。”
“您办林场期间应该从上级部门争取到不少资金扶持,有不少提成吧?”程三娟追问。
老人坦然地说:“办林场期间我一共争取上级有关部门资助300万元。按当时的规定,引进资金可以提取5%到10%,可以得到30万元,买幢房子不成问题。但我没有要,为什么?我认为共产党员拿着工资是为人民服务的,去上面要钱、到外面引资金,是自己工作范围内的事。再说,要来的钱、引进的资金,那是国家的钱、别人的钱,人家给你是让你造林用的,你咋好意思去提成、挪用到自己身上?”
熟悉杨善洲的人都知道,他不仅不是个“富翁”,反而十分贫穷。到林场造林,1996年以前,他只拿每月70元的伙食补助,1996年以后提高到了100元。他在职期间,虽然工资很高,可却没攒下什么钱,以至于家里盖房借了5万元,他只拿得出9600元钱还债。
堂堂一个地委书记,光工资也不少啊!杨善洲的钱都去哪了?
杨善洲的秘书们给出了答案:“他这个人用钱很‘散’,到哪个村子看到谁家生活太困难,就掏出工资去买点粮食、被子接济;哪个生产队没有钱买种子,他也掏钱去帮着买??”
“书记,我们想发展多种经济,养点蜂子,可是没钱啊!”1978年,大官市林果基地,农民们围着前来考察的杨善洲,你一言我一语拉着家常。
“徐秘书,快帮我查查,我这两年下乡补助都攒着没用,现在一共几个钱了?”
“400多块了!”秘书徐德武回答。
“好得很!”杨善洲一拍大腿,“这下解决大问题了,你把钱全部给他们买板子打蜂箱,把蜜蜂养起来!”
时光穿梭到2010年9月,保山市人民医院病房。一个农民背着满满一筐柿子,满头大汗地赶到了杨善洲的病床前。
“老书记,您身体好些了吗?您看我结实得很!您不用担心我了,我种了好几十亩的果林,现在也有钱了,您的救命之恩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啊!”
老人已经说不出话来,他握住来人的手,眼中满是欣慰。
朱家兴,曾是大亮山林场的职工。1997年7月,他突然昏迷不醒,肚子胀得像个圆球,经查患肝硬化,伴大量腹水。医院发了病危通知书,家人负担不起昂贵的医药费,六神无主地痛哭着,开始准备后事。
杨善洲闻讯赶来了。他找到主治医生:“只要对病人有用,要什么药尽快去调,医药费我负责!”
两个多月后,朱家兴的命捡回来了。2.6万余元的医药费,全部是杨善洲一人掏的腰包。
杨善洲就是这么一个贫穷的“富翁”:他把所有的精力和热情都用到了为人民服务上,把挣到的钱几乎全部献给了国家和人民;他穷了自己一个,富了千万家!
2.谁也不能破例
编者的话:做什么事都要讲原则,对谁都不例外。杨善洲的大孙子杨福李当年和老人一起上山造林,签了5年的承包合同,结果干了3年不想干了。在杨善洲的坚持下,杨福李借钱交了300元的罚款才离开林场。
关于杨善洲的大孙子杨福李交300元罚款的故事,一直在保山广为流传。杨善洲当初上大亮山植树造林,广泛动员了家人,他的大孙子杨福李也跟着老人上了山,还和林场签下了承包茶地5年的合同。年轻人哪里耐得住荒山野岭的寂寞?干了3年,听乡里的同伴说,到越南老街去打工挣得多,杨福李就想出国去闯荡闯荡,不在林场干了。按照合同规定,如果违约,得交300元的罚款。杨福李当时穷得根本拿不出钱来,就想不交。
杨善洲听说后,对孙子说:“既然不干了就要按照合同规定交罚款,如果你暂时没钱,先给林场打个欠条,我用工资给你垫,等你有钱了再还我。”杨福李一听爷爷不肯为他网开一面,就赌气借钱交了罚款。
做事要讲原则,谁也不能破例,这是杨善洲一贯的作风。杨善洲的小姨子张银珍给记者讲了姐夫不给开后门的故事:有一年,张银珍家因盖房子需要木料,就去找杨善洲。杨善洲说:“你要砍木料,先得申请砍伐证。证批下来了才能砍,批不下来就不能砍。”张银珍只好自己去办了砍伐证。在实际砍伐时,为了多砍好树,她家人没有完全在砍伐证批准的地点砍伐,结果被罚款1500元。家里人想让张银珍去找杨善洲说情,张银珍回答:“不用找了,他上次就说过要批下证来才能砍。现在我们不按规定地点砍,姐夫肯定不会帮我们的,还是老老实实交罚款吧!”
在许多人眼里,杨善洲是个“迂”得离谱的老头儿:他自己嫁接的桃子,居然还要付钱才肯吃!
那是1980年的夏天,杨善洲来到保山县大官市大队,恰好碰上前几年他给大队果园嫁接的水蜜桃正在收摘。
“杨书记,请你吃桃!”果园管理员挑选了一个大桃子递了过来。杨善洲摆摆手说:“还是先看看园子吧。今年的果子结得不错嘛!”
“报告书记,今年霜冻时间少,春雨来得早,挂果不错。”管理员回答。 随后,杨善洲在管理员的带领下,这里看看,那里瞧瞧,谈修枝打叉,谈果园管理,半晌才坐下。
管理员端上现摘下来的桃子,请杨善洲尝鲜。杨善洲没有去接桃子,而是半开玩笑地说:“要摘就多摘一些。”
管理员又摘了一些来,杨善洲让他一称,刚好5斤。杨善洲掏出钱来要付给管理员,管理员连连摆手:“使不得使不得,这是书记您亲自嫁接的桃树,还给什么钱!”
杨善洲认真地说:“嫁接归嫁接,付钱归付钱,你不收钱,我就不吃你的桃。”最后,管理员拗不过他,只得收了钱。
“来来,今天我请大家吃桃。”杨善洲又拿出桃子请大家吃,搞得管理员很不好意思。
杨善洲从不搞“试吃”、“试喝”这一套。有一年,保山地区小麦丰收,调运不出去,储藏也很困难。地区粮食局试验用小麦酿酒,获得成功。酿出来的第一批酒,他们送给了一些地委领导同志“试喝”。杨善洲知道后,明确规定:白送的一口不尝,付了钱的可以喝。他首先掏出钱来,送到粮食局,然后才收下酒。
1994年,杨善洲的小女儿杨惠琴即将分娩,小女婿杨江勇对杨善洲说:“爸爸,老三快生娃了,有点紧张,妈说要来看看,您看是不是请林场的车子去接一下?”
杨善洲说:“行,你和驾驶员去接。”
杨江勇和驾驶员开车去把杨善洲的妻子张玉珍接到了保山。人刚一进门,杨善洲就拿出376元钱,交给驾驶员:“这是跑这一趟的油费、过路费,拿回去,交到财务上。”
驾驶员不接,把双手插在裤袋里:“开一趟也花不了这么多钱啊!”
杨善洲严肃地说:“你从林场开车过来,一会还要回林场,这些路程都得算上。我算过了,得要376元钱。这一趟车是私用,就得出钱,拿着!”
回忆起此事,杨江勇说:“发生在父亲身上类似的事情太多了,这些在常人看来无法理解的事,早已经是他的行为准则了。跟他在一起的时间长了,我们见怪不怪,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已经从心底里接受和学习了。”
“共产党的干部,就是不能搞特殊。”杨善洲是这么说的,也一直是这么做的。他这辈子都坚守自己的原则,从不破例,才在人民心目中树立起清正廉洁、无私高大的形象。
3.任人唯贤不唯亲
编者的话:杨善洲有过好几任秘书,和秘书们的私人关系也都很好,却从来没有利用职权提拔过一个,甚至有的要被调到重要部门去还被他拦下了。但另一方面他又敢于大胆提拔干部,许多与他素不相识的年轻干部都是他提拔成长起来的。任人唯贤不唯亲,是杨善洲提拔使用干部的最大特点。
在采访杨善洲的秘书苏加祥时,许多人惊异于他的身份:这位曾给杨善洲做了好几年秘书的中年人,至今只是保山日报社的一名普通记者,啥官衔都没有!苏加祥说:“这没有什么奇怪的。杨善洲所有的秘书,级别最高的也就是个副县级,而且全凭自己的本事。”
曾给杨善洲当过秘书的段兴华告诉记者,杨善洲对秘书的要求十分严格,按照规定每隔2至3年更换一次秘书。在他之前给杨善洲当秘书的徐德武离开秘书岗位后,当时保山地委组织部提出,要把他调到地委组织部任干部科科长,但杨善洲却不同意,徐德武最后被调到了地委宣传部的宣传科。他的另外一位秘书祝正光,给杨善洲当秘书期间任保山地委秘书科副科长,组织部门多次要求提拔他为组织科科长,都被杨善洲挡住了:“他在我身边工作,别人都看着呢,必须严格要求,还是从基层干起。”
然而,对于在基层扎实肯干的干部,杨善洲却不拘一格地提拔。1977年,杨善洲下乡调研工作,听到群众反映,施甸县委派到保场公社的工作组组长杨习超能吃苦、懂科技、有办法,是个好干部。从那时起,杨善洲就注意了这个年轻
人。经过三年考察,1980年,杨善洲提出建议提拔任用杨习超。当时,一些同志有顾虑,杨善洲说服大家:“党的事业需要我们大力培养和使用年轻干部。群众的评价和肯定,就是我们使用干部的基本依据。”就这样,才刚刚23岁的杨习超成了当时全省最年轻的公社党委书记。
已经从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岗位上退休的黄炳生至今对1983年7月的一天记忆犹新。时任龙陵县委常委、副县长的他突然接到了上级的通知:提任保山地委副书记。到了地委,地委书记杨善洲找他谈话:“中央要求提拔使用有文化的年轻干部,组织上认为你基层经验丰富,能力较强,可以担任保山地委副书记。”1986年3月,离退休还有1年的时间,杨善洲主动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41岁的黄炳生成为当时全省最年轻的地委书记。
杨善洲去世后,他的家人从他的工作笔记里找到了一封落款为腾冲制药厂厂长李苑华的信件,日期是1983年12月10日。来信说:“杨书记:我得知地委要提拔我担任副县长,感到压力很大。我是搞技术的,能力有限,恐怕不能承担县领导的重任。”从信的内容可以看出,杨善洲和这位厂长并不熟悉,但他主动向组织上推荐了李苑华。后来,1984年4月到1992年8月,李苑华任第九至十一届腾冲县副县长。
“杨善洲提拔的年轻干部,不少都是他下乡调研中发现并最终重用的。他下乡只有秘书、驾驶员陪同,也不提前通知当地干部,常常是他已经到田地上查看过了,深入群众中访问过了,才到县里、区里。所以,群众对哪个干部满意不满意他一清二楚。”现任保山市人大副主任的杨习超说。
“选好用好干部,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问题。选用干部,关键在于善于识别干部,全面坚持党的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担任地委书记期间,杨善洲不止一次在全区组织工作会议上这样说。正是杨善洲任人唯贤不唯亲,使得一大批年轻干部脱颖而出,成为当地建设的有生力量。
4.杨善洲卖房
编者的话:1988年,杨善洲家人借了5万元钱,在施甸县城附近盖了房。房子盖好后,杨善洲东拼西凑,只拿得出9600元钱还债,为了不拖累儿女们,
他又把房子给卖了。杨善洲把才智贡献给了国家,把钱给了需要的人,唯独没有留下什么给自己和家人。
在保山,流传着许多关于杨善洲的民谣,其中脍炙人口的一首说的是杨善洲卖房的故事:“施甸有个杨老汉,清正廉洁心不贪。盖了新房住不起,还说破窝能避寒”。这让许多在大城市因为买不起房而苦恼不已的人无法理解:杨善洲居然把自己辛辛苦苦盖起来的房子给卖了!
原来,1988年杨善洲上大亮山种树后,为了方便他进城办事,施甸县在老马水库边提供给他一块地皮,供他建盖住房。为了盖这幢二层小楼,杨善洲历尽艰辛。为了省钱,他亲自到昌宁购买木料;建房时,老人亲自搬木料和砖石。连建房的工人都感动地说:“这样的干部我们没见过,更何况他还是个地委书记!”
房子建好了,家里人一盘算,欠下了5万块钱的外债。杨善洲东拼西凑,只凑到了9600元钱。老伴问:“你的钱都去哪了?”杨善洲答:“你还不了解我。没有钱,那就把房子卖了吧,别给儿女们添负担!”
县林业局和林场的同志知道情况后,对杨善洲说:“您要卖就把房子卖给林场吧,正好林场在县城需要一个落脚点。”考虑到林场职工到县城办事不方便,职工子女读书没住房的问题,杨善洲答应了。他让林场买了床和被子等等,房子摇身一变成了林场的招待所。此后12年里,只要是林场的职工进城办事,随时可以进去住宿。
谈起这段往事,林场职工段青感触尤为深刻:“我是林场的技术员,老书记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一家人在他县城的房子里住了3年,杨应仙家也住了3年,老书记却没有真正在这里住过一天。有一年,他的大孙子要结婚,林场说给他腾一间出来当新房,可老书记坚决不同意,最后他的孙子只好租房结的婚。他说,房子已经卖给国家了,家里人不能占这个便宜。”
杨善洲去世后,家人从他的箱底翻出了一封他珍藏了40年的信。
信是大女婿杨学明写的:“爹呀,我已入赘两年了,连爹的面也没有会过,想来您的工作很忙。家里的房子漏雨了,一下雨就都是水,儿是想修一下新房,但是经济困难,还是请爹帮忙想办法吧。”落款日期是1970年8月5日。
收到信,杨善洲回信出了一个“妙计”:“我实在没有钱,房子漏雨,人难居住,也确实很困难,现将这30元钱寄回去,先买几个盆盆罐罐,哪里漏雨,先接一下漏下的雨水,或者是挪一下床铺,暂时躲避一下??”
看了信,全家人哭笑不得。
“最叫人想不通的是,二姑爹自己家的房子被土埋到房檐口没人抬,却让二姑给别人抬土基!”杨善洲的妻侄王光富讲起了1971年的一段故事:杨善洲家的后山山体滑坡,土塌下来埋到后房檐上。杨善洲的妻子张玉珍因经济困难,开不起工钱,就只好让王光富夫妻俩帮忙抬土。土塌方量大,三个人根本抬不完,张玉珍穷得出不起工钱请人抬,王光富就对她说:“二姑爹在保山当地委副书记,不如你去保山跟他要点钱回来开工钱,请几个工人来抬。”于是张玉珍就去了保山。“过了三四天,我见二姑垂头丧气地回到家,就问她要到钱没有。她说:‘他不但不给我钱,还拿给我一对簸箕,让我跟他们挑了三天土基才让我回来!’”王光富回忆起那段往事,依旧唏嘘不已。
直到2008年,杨善洲家才盖起了几间砖瓦房。2009年12月,保山市电视台记者蓝天拍摄一期关于杨善洲的电视访谈节目。在访谈中,蓝天问:“我听说您辛辛苦苦几十年,还住在旧房子里,心里不委屈吗?”杨善洲马上解释:“别老是说二三十年前的事情,你到我家去看看嘛,我们家现在宽敞得很,三间瓦房加起来有80多个平方米!”蓝天说:“那也不怎么样,跟别人比,还是差得老远。”杨善洲急了,大声地说:“我是一个党员,哪能光想着自己?把自己的家搞得富丽堂皇,群众却过着艰难的日子,那我们常说的‘为人民服务’不就成了骗人的假话了吗?”
一直到去世前,杨善洲都没有给过家里多少钱,他把才智贡献给了国家,把钱给了需要的人,唯独没有留下什么给自己和家人。
5.“自讨苦吃”让砖房
编者的话:1988年,杨善洲打定主意要上大亮山造林。他带着一队人马,盖起了油毛毡棚,与艰苦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后来,云南省有关领导视察后拨钱
给林场盖了房子,可杨善洲却把房子让给了别人,自己是最后一个搬出油毛毡棚的人。
杨善洲官至保山地委书记,退休后原本可以带着全家到昆明,在上百平方米的福利房里安享晚年,可他却没有这样做。他带着一队人马走进大亮山植树造林,住在十分简陋的油毛毡棚里,并且一住就是9年多。
当时赶着马帮送杨善洲上大亮山的蒋忠应记得,1988年3月8日,杨善洲带着十来个人走进了大亮山。那时还没有公路,他们的行李、用具、驻扎需用的材料用车子先拉到摆田村中寨,再用骡马拉上山,到了张家大坪子驻扎。当天晚上,大家用树枝围起了一个简易的窝棚,上面盖了一些绿叶子,窝棚中间烧起了火塘,大家在火塘边开了动员会,后来他们把这次会议称作“绿叶子火塘会议”。 开完会,大家又搭了一个军用帐篷作为林场指挥部。杨善洲安排几个年轻的技术员住帐篷,自己却抢先把行李安置在了窝棚里。因为杨善洲年纪大,大家坚持让他住帐篷,可杨善洲却说:“树窝棚好住、热乎!”蒋忠应回忆起那一幕,感慨地说:“我那时一边吆喝着骡马,一面看着杨善洲,心想这怎么会是当过大官的人呢,简直就像个守山、放羊的山里人嘛!”
上山初期,林场指挥部盖起了16个油毛毡棚,都是用树枝搭起,在屋顶上盖一层油毡布,再撒上松针松叶。这所谓的“房子”十分简陋,墙是用木桩和树枝搭的,门是用荆条编的。偶尔人不在,老鼠就轻而易举进来“做客”,把被子咬得满是窟窿。林场职工赵虎说:“老书记一边带领我们造林,一边搭油毛毡棚。什么用具都没有,也没有钱买,老书记就带领我们就地取材,自己制作所有用具。大到办公桌、床,小到木凳,都是老书记带领大家做出来的。”
1989年,林场在最初搭建的油毛毡棚对面修起一排新的砖瓦房。房子修好后,职工们首先想到的是杨善洲。可他说什么也不肯搬进砖瓦房:“你们住吧,我一个老头子住那么好的房子干什么!”他把分给自己的房子让给了新来的技术员,自己仍然住在油毛毡棚里。
几年后,时任云南省副省长的黄炳生到大亮山林场视察,问杨善洲:“您住哪里?”杨善洲指了指补了又补的油毛毡房。黄炳生沉着脸,问候了几句,就走了。
回去不久,黄炳生拨付了专款40万元给大亮山林场盖住宿办公楼。林场住宿办公楼建成后,安排给老书记一间。可杨善洲又和上次一样,把自己的房间让给了别人。
曾任林场场长的蒋从德告诉记者:“那时的大亮山雨水多湿度大,衣服洗了根本干不了,必须用火烤,时间长了衣服上都是火烟味。衣服通常不是穿烂,而是被糟烂。当时我就住在他的隔壁,油毛毡棚里光线不好,白天都要点火把,一刮风下霜下雨,人在窝棚里就被淋湿,老书记还因此得了风湿痛和关节炎。”直到1997年,大亮山上的住宿条件不断改善,杨善洲才最后一个从油毛毡棚里搬了出来。
施甸县原政协副主席计盈告诉记者,不仅是退休后,在职期间杨善洲也一直对住房很不讲究:“老书记是一个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带头人,这一点从他的住处就能看得出来。他担任施甸县委书记期间,一直住着一间老式土木结构的瓦房,房间一半是办公室,一半是卧室。由于年久失修,有的柱根已近糟朽,陈旧的墙面斑痕点点,地面的小四方砖,每到雨季就泛潮,窗户也裂了缝。就在这个冬天刮风、夏天漏雨的小屋里,他一住就是4年。工作人员多次提出要给他修修房,他却说:‘人嘛,有个窝住就行了。’”
在许多人眼里,杨善洲是个不讲究吃穿住行的“傻子”。可杨善洲却说:“有人说我是自讨苦吃,其实你们不知道我有多快乐。白天造林、晚上烤火,这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嘛!”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走进大亮山林场,伫立在杨善洲曾住过的窝棚前。油毛毡棚已经开始朽烂,房顶垂下几张破席子,床上爬满了青苔。杨善洲这一辈子虽然没有住上豪华的房子,他高尚的精神品格却深深地刻进了人们的心里。
6.工作就要沉到第一线
【编者的话】“工作是做出来的,不是摆摆样子。”杨善洲一辈子都是按照自己的话做的。中央领导来视察工作,杨善洲却还在田里插秧,一直等到有人喊他,他才拔腿上田。和领导合影的时候,他连卷起的裤脚都没放下。他的这种敬业精神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像杨善洲这样朴实的地委书记不多了!”
在全国巡回的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许多人震撼于大屏幕上定格的一张照片:那是1980年10月23日,时任中共中央**的**到保山视察工作时与当地领导的合影。从照片上看,当时的杨善洲一副农民装扮,连裤腿还卷着忘了放下!
时任杨善洲秘书的段兴华回忆起了那难忘的一幕:**来到保山地委,却不见了地委书记杨善洲。原来,当时一切保密,省委只是让杨善洲在保山待命,不要外出。而那时正值小麦播种季节,杨善洲在办公室呆不住,就去了板桥公社的田间,给农民群众做示范,卷着裤腿一起干。**来了,地委工作人员赶紧去田里叫他,他才一身泥水地急忙赶回来,到宿舍换了件他最好的中山装。他的宿舍和办公室相连,他满身泥土的样子让**亲眼看到了,亲切地说:“像你这样朴实的地委书记不多了!”
**还送给杨善洲一副对联:“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这句话后来成了杨善洲毕生的追求和座右铭。
深入农村,沉到第一线了解农民的生产生活是杨善洲一贯的工作作风。他常说:“和农民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干在一起,了解到的情况才真实。”1982年,土地承包工作完成以后,杨善洲来到施甸县了解情况。到了保场公社后,他对驾驶员赵从德说:“小赵,我要到处看一看,你等着我,如果到天黑不见我回来,你自己去找吃住。”说完下了车,取出车后备箱的大竹叶帽扣在头上,向地委在保场的样板田走去。赵从德守着车等到天黑,还是不见老书记的身影,于是驾车到了施甸县城,在县城招待所住了一夜。第二天他又开着车回到保场。眼看太阳偏西,又是一整天过去,还是不见老书记,他有些急了,亲自找到保场样板田,在那里遇到了一个老汉:“大爹,你见着一个戴大竹叶帽、穿黄胶鞋的人吗?”“哦,是不是姚关口音的那个老倌儿?”“是,你见他去了哪里?”“和我说了一些话,卷了支草烟就走了,我约他到家里吃饭,他说要去老麦的东山。”
又把书记跟丢了!直到第二天中午,木老元公社给县委打来电话,说地委书记在他们那里。木老元是历史上施甸最贫困的民族山区,交通不便,距离县城20余公里,从保场到老麦,又走到木老元,杨善洲究竟走了多少户人家、几个大队,行走了多少里崎岖山路,只有他自己知道。
20多年后,年过五旬的赵从德讲起当时的情形,依然感慨不已:“在木老元
的石门坎见着老书记时,他的黄胶鞋早已成了泥巴鞋,一脸的笑意,我却忍不住哭了。”
“老书记还和我们一起制作过‘小麦包衣种’呢!”施甸的乡亲告诉我们。1964年秋季,姚关公社遭受水灾,时值稻谷成熟时期,尚未收割的稻谷几乎全被洪水冲走。看着一年的收成打了“水漂”,很多群众哭了:“今年收成不好,明年要饿肚子了。”杨善洲到现场认真查看受灾情况后,提出“大春损失小春补”,号召干部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发现当地的群众不会用复合肥给麦种催芽,杨善洲就叫人给他弄两挑大粪水来,又叫供销社职工抬来一包普通过磷酸钙,然后卷起袖子对大家说:“来来来,我整给你们瞧!”他边说边用手把大粪水、牛屎、钙肥拌在一起,拌了一会儿,感觉稀释度不够,又加入大粪水,再加入小麦种拌入粪中,拌好后再堆起来捂好。弄完后,他说:“这是给麦种催芽的一种好办法,你们都看明白了吗?”小麦包衣种播撒到田里后,长势整齐并具有一定的抗病性,当年姚关公社的小麦亩产达到了300斤。
保山市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蓝天告诉记者,杨书记亲手拌大粪的故事,她曾不止一次地从不同人那里听说过。“我想,这只能说明,老书记一定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留下了相同的故事。”
杨善洲正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工作中做到了不仅“身”入实际,更做到了“心”入实际。这,不但是因为他走遍了保山的山山水水,更是因为他有一颗贴近群众的心。
7.擅长插秧的“粮书记”
编者的话:杨善洲担任地委书记期间,一直把解决人民群众的吃饭问题当作头等大事。他亲力亲为,在很多地方搞了自己的样板田。通过推广良种、改进技术等方式,把保山变成了有名的“滇西粮仓”,他也因此被群众亲切地称作“粮书记”。
堂堂一位地委书记,居然擅长插秧?这在保山,却不是什么稀奇事。
1982年的插秧季节,龙陵县平达乡何尾村的几个农民正在地里忙活。杨善洲正好到当地调研,看见他们插秧的姿势不规范,就上前去说:“你们插秧的方法不对,村干部没跟你们讲‘三岔九垄’插秧法吗?”
农民们看他的打扮,以为是路过的农民,没好气地答:“你会栽你来栽嘛!”杨善洲二话不说,卷起裤脚就下田一边讲一边示范。农民们惊奇地发现,他很快就栽了一大片,而且栽得均匀整齐。
保山市原政协主席胡应舒告诉记者,这类故事在保山流传着好多个版本,因为杨善洲手把手教过的农民数不胜数。当年,杨善洲在保山县板桥公社、施甸县保场公社都有0.5亩的个人样板田,施甸的里山头、姚关都有包谷样板地。他的车上经常放着锄头,下乡时见到不规范的栽插现象,他就要亲自下田、下地去手把手地示范。在保场公社的样板田上,他采用“三岔九垄”式插秧,亩产量提高了三四百斤。直到现在,当地的群众还在采用这种插秧方式。
杨善洲多次说过:“我们是党的干部,如果老百姓饿肚子,我们就失职了。”为此,他一面推广良种、坡改梯、改良土壤,一面推广科学的种田技术、兴修水利,使当地的粮食生产发展迈上大台阶。
在施甸县姚关镇有不少荷花塘,如今许多农户依托美丽的荷塘搞起了农家乐。退休干部董福寿告诉记者,这些荷塘里的淤泥,曾被杨善洲用来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当时的姚关区姚关公社有耕地1514亩,人均0.88亩,土地非常贫瘠。一半是“风吹遍地跑,下雨顺水漂”的香面土,一半是“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包糟”的白胶泥。冬季,杨善洲组织群众把姚关荷花塘、山邑海子一部分水撤干,将潭中的淤泥晒干、打碎以后挑到地里增肥。“全社750亩耕地先后改良过两次,共计挑土40万担,平均每亩530担,给原来贫瘠的土地铺上了一层2至3寸厚的肥土,把原来的香面土、白胶泥变成了疏松肥沃的黑油沙土,姚关公社玉米的亩产一下子提高到419斤。”
“那时我在板桥当技术员,老书记每次在外地看到良种都要带回来搞试验,并时常利用周末、节假日到板桥样板点察看、询问,并和技术员一起栽插。”保山市农科所高级农艺师毕景亮回忆,“有几次他大年三十晚上到板桥看望技术员,对大家说:‘你们很辛苦,但做的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你们的工作干好了,老百姓的吃饭问题解决了,保山的大事就解决了一半啦!’”1978年京国92杂
交水稻试验成功,杨善洲马上组织5县区的领导和群众到板桥参观学习。京国92在全区顺利推广,保山坝、施甸坝的水稻单产历史性地跨越了千斤大关,群众都由衷地赞叹:“老书记真是咱们保山粮食生产的总农艺师!”
保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习超还给记者讲了一则“新品种产量不高公家赔”的趣事:1964年,时任施甸县委书记的杨善洲出差时得知“台北8号”稻谷单产较高,产地气候又和施甸的气候较为接近,回来后就让县农业组和上级联系引进“台北8号”,由县委机关在罗街建立试验田进行试种。当时,群众观念保守,不愿意种植新品种,杨善洲便许下诺言:如果“台北8号”亩产达不到400斤,由县委进行等量补偿。秋收时节,县委组织全县公社干部、群众在实验田现打现收,“台北8号”亩产达900斤,老品种亩产400斤,现场参观的公社干部、群众从此打消了顾虑。1966年,施甸全县种植“台北8号”2万亩,丰产丰收,缓解了全县粮食产量不足的问题。
1978年,保山地区的粮食产量创造了历史新高,以后每年以11%—13.2%的速度增长。1981年,全区粮食产量达到64250万公斤,水稻单产在全省连年排名第一,保山从此获得了“滇西粮仓”的美誉,杨善洲则被群众称为“粮书记”。
8.不让亲属沾一点光
编者的话:堂堂地委书记,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却一直生活在农村,一般人看来多少有点想不通。按照国家政策,他的家属早就可以“农转非”,可杨善洲却坚持没有办。他在世期间,他的亲属没有沾过他的一点光。在他的眼里,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的,只能用来办公事,绝不能办私事。
杨善洲去世后,人们从老人的遗物中找到了一张已经发黄的空白表格——干部农村家属迁往城镇落户申请审批表。上面一个字也没写,对于国家给予他的照顾政策,杨善洲主动放弃了。
熟悉情况的人解释,早在1964年杨善洲担任施甸县委书记时,组织上就提出要把他爱人转为城镇户口,他谢绝了;1978年,上级组织部门有个通知,他在农村的妻子、母亲、不满16岁的子女可以转为城市户口。可当组织部门把表格给了他以后,他却转手塞进了抽屉。他说:“大家都去吃居民粮了,谁来种庄稼?身为领导干部,我应该带个好头。我相信我们的农村能建设好,我们全家都
乐意和8亿农民同甘共苦建设家乡。”于是,这张空白的表格成了杨善洲压箱底的珍藏;而他的老伴和大女儿一家,至今还在农村老家做着普通的农民。
在杨善洲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杨善洲的二女儿杨惠兰每次作报告都要流泪:“有人对我说,你爸是地委书记,靠着这棵大树,你们一家有享不完的福。其实我知道,爸爸这棵树,根本靠不上。不但靠不上,他还经常‘阻止’好心人对妈妈和我们姐妹的帮助。”
她举了两个例子:1970年,三妹杨惠琴刚出生,家里缺粮。一名乡民政干部路过得知后,送来了30斤大米和30斤粮票。杨善洲得知后,责怪妻子张玉珍:“我是党的干部,我们不能占公家一点便宜,领导的家属决不能搞特殊!这大米和粮票要攒了还给公家!”过了大半年,张玉珍硬是东拼西凑,还清了这笔粮款。 第二个故事是杨惠兰的亲身经历。1982年她没能考上大学,先到茶场打零工,又到小学代课。有一次,公安局招人,杨惠兰去报考,还特地给父亲打了电话,让他打招呼。可是录取名单出来了,没有她的名字。她气坏了,一问父亲,根本没有为她打招呼,父亲还说:“我没有这个权力给你打招呼!”
谁不爱自己的子女,但是怎样才算是真正的爱呢?杨善洲有着自己严格的家规。他常说:“孩子的路,靠他们自己走。”他的3个女儿从未沾他的光吃过一顿饭、坐过一次公车、办过一件事。他常说:“我手中是有权,但它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在我这里没有‘后门’这回事。”
当地群众都知道,杨善洲的“后门”关得紧紧的,但他关心帮助群众的“前门”却一直敞开着。没有给自己家人办“农转非”的他,却为许多和自己非亲非故的人办理了“农转非”:1982年,他下乡了解到瓦马小学校长杨盈昌在不通公路不通电的乡下工作了20多年,妻子和两个孩子都还在农村,家里生活很困难。回去后,他向地委提出,要关心农村教师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不久,当地政府就为杨盈昌等一批农村骨干教师的家属办理了“农转非”。保山农科所农艺师毕景亮的爱人和两个孩子都在农村,家中比较困难。杨善洲主动过问,在地委常委会议上提出:“像毕景亮这样的科技干部我们要主动关心他,尽快解决他的困难。不光是他,也要注意解决其他科技干部的后顾之忧。”
这样鲜明的对比,杨善洲的家人会不会怨恨他?杨惠兰给出了答案:“最初,我心里有点怨恨他。等到爸爸退休上山种树之后,他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多了,
我听到老百姓对爸爸的感激和好评多了,才渐渐理解他。如今,只要我想起爸爸,浮现在眼前的,就是矗立在他埋骨之地的那棵参天大树,他虽然没有弯下腰,把妈妈和我们姐妹护卫在怀抱里,但是他张开双臂,为老百姓遮风挡雨了一辈子。” 这就是杨善洲,他舍小家顾大家,把手中的权力全部用在了为人民谋利益上,唯独忘了自己和家人。
作文六:《职工先进事迹》3900字
唐茂清,饮服公司仙林第八食堂厨师长。该同志工作积极、吃苦耐劳,能服从公司工作安排,认真完成本职工作,多年来在食堂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公司发展贡献了力量。
吕海兵同志先进事迹
吕海兵,饮服公司仙林北区食堂厨师长,在公司培养下,从普通工人成长为食堂的骨干。他工作态度认真,处处以身作则,团结食堂员工,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狠抓菜肴管理和菜品出新,协助主任搞好内部管理,为公司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姚京德优秀员工先进事迹
姚京德同志任仙林校区原美楼、广乐楼、笃学楼、美院实验中心物管站站长。工作中他不怕苦、不怕累,以身作则给每位员工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平时能够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沟通,耐心听取员工的不同意见,做到对每位员工都公平、公正、客观,工作中经常采取鼓励先进,帮助后进的激励方法,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不忘做好每位员工的思想工作。
在日常管理中,做到将每位员工,每一个岗位工作细化,定时和随时检查,及时监督员工的工作情况,严格要求每个物管站的管理员认真做好每一次的出入登记工作,同时还经常督促学生增加自我防范意识,做到随手关门、关窗、关灯。平时能积极主动地与业主进行沟通,及时了解业主的所需,想业主所想,为业主做好后勤服务工作。2010年在美院和音乐学院的高考加试中,他带领全体员工,积极配合学院的工作,很好的完成了考试,并得到了学院领导的一致好评。
陈秀波同志先进事迹
陈秀波同志,现任南师大物管理中心仙林校区34幢学生公寓管理站站长。工作中她扎实苦干,虚心向有经验的同志学习,注意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管理中她坚持以“亲情管理,真诚服务”为工作理念,引导同学们自觉遵守公寓管理站的规章制度,培养同学们社会公德和高尚情操;并要求每位员工从思想上、生活上主动真诚地关注、关心、关爱每一位学生,勤走访,细服务,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积极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热情周到地帮助学生。在陈秀波同志的管理下得34幢学生公寓得到了广大同学们的赞扬和公司领导的认可。
贡献文同志先进事迹
贡献文同志现任南师大物管中心随园物管部河海管理处主任,负责河海老校区的所有物业项目。自进入南师物管中心以来,贡献文就一直在河海管理处的8舍管理站工作,从管理员到站长再到主任,不管在什么岗位上,她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尽心尽职地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她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学习业务知识,虚心向周围的同事和公司领导请教,经常与员工谈心了解站里的具体情况,关心他们的思想动态,加强了与楼层长和院系、学工处领导的交流沟通,主动向他们请示汇报服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根据站里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员工的指导和培训,定期对员工的工作进行检查和跟踪。为了确保公寓安全,每天安排站里的员工对学生寝室进行安全检查,对有安全隐患的寝室做好详细记录,并及时向校方领导反映与校方齐抓共管做好公寓的安全管理工作。几年来,在贡献文同志的带领下,河海8舍管理站的管理工作得到了河海大学校方领导的一致好评和认可。
陆宁华优秀员工先进事迹
陆宁华,1999年进入师豪公司,2004年任东区超市店长职务,至今已在本公司工作11年,一直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不计较个人得失,具有较强的主人翁意识和奉献精神。
在生活中关心体贴员工,事事以沟通为先,发现每个员工的优点和特长,发掘员工的主动性和创作性,使员工从被动的“让我干”到积极的“我要干”。同时也不忘以身作则, 给员工做好表率作用。如今年十一月份后场商品管理员因病请了两个多月的假,面对门店原本人手就紧张的现状,作为一店之长,顶住困难,在不增人的情况下,合理安排好班次,带头做好收银、理货、整理仓库的工作,和大家一起克服困难使得店内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
身为一店之长,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开动脑筋想尽办法努力提高店里的营业额,今年在陆宁华同志的带领下东区超市超额完成经营目标,赢得了公司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肯定。
邹晖优秀员工先进事迹
邹晖同志,现任江苏师豪高校实业有限公司财务部审核会计。平时她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对待工作她严谨、细致、负责任;对待前来报账的同志,她一视同仁,热情服务;对待审核工作她实事求是、细心审查、加强监督、严格执行公司的财务纪律办事,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指明原因,并要求经办人员更正、补充完整符合要求后才给予报销,保证了每份凭证都手续齐备、规范合法。平时在业务上她努力钻研,不断提高,为公司今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十佳”女职工活动,保养工段润滑站连续两年获得处优秀女职工集体荣誉称号。同时为充分发挥全公司女工在创建文明家庭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营造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的氛围,今年九月份,公司工会积极响应处工会《关于开展为甘肃、陕西灾区献爱心活动》的号召,***同志在全体女职工中广泛宣传动员,公司女职工、工会干部、工会积极分子积极参与、踊跃捐款,捐款人数达23人,共计捐款570元。***同志从参加工作起就一直奋战在基层,对基层女工所盼、所思、所想有深切了解。所以她认为,从事女工工作,首先要从女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抓起,从自身做起。她对自己提出“八在前”,即完成任务走在前,廉洁自律树在前,遇到困难走在前,好人好事做在前,入党宣誓放在前,思想工作做在前,业绩目标干在前。作为公司人事组长,奖金、人员调动是员工非常关注的问题,每月她都要监督各中队把奖金考核情况向员工公布,让员工拿得明白,干得有劲。今年四月,保养工段有一名女工的奖金比别的员工少了105元,找到她那儿,***把奖金构成、考核考评等原始资料找来,让这位女工亲自计算。这位女工算来算去,确定自己就是应该比别人少拿105元。最后她说:“确实是咱们工作没干好,不是你们算的不合适。”一般人都会认为这件时事会到此结束,但***却把此事记在在心里。她利用休息时间,到这位女工家里了解情况,得知目前公司部分女工由于技术素质跟不上,直接导致工作效率低,效益差。她立即将这一现状向公司领导作了汇报,在请示公司领导同意后,她立即组织全体女工进行技能培训,专门从运输处培训中心请来老师授课,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公司女工的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同时她还组织各中队经管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对工资、经营考核、人员统计口径等方面进行了讲解和要求,使经营考核正规化、日常化,工资奖金考核等报酬下发有统一资料,使资料整齐标准化。在今年的职工技能鉴定中,我公司又有3名女工取得了中级技术等级证书。九月份,在公司举行的技术运动会上,参赛的女职工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特车二中队女工陈小宁还被评为公司优秀经管员。这些荣誉的取得,和***同志的辛勤工作紧密相连。由于受工作性质的影响,我公司有一半以上的司助人员长期奋战在城、华、元、南梁、白马等边远油区,工作环境十分恶劣。为了把公司的温暖带给前方将士,***多次组织公司女工开展向驻外员工送温暖活动,她们利用休息日深入边远驻地,为前方将士浆洗缝补,累计翻洗被褥60多套,衣服280多件,一次次把组织的关心送到员工工作现场。使前线职工充分感受到公司的温暖,坚定了驻守边远油区的决心和信心。今年7月,乳山疗养院招收女服务员,接到通知后,***立即在公司范围内广泛宣传,并将公司员工家中的待业女青年登记造册,准备向处部推荐。这时,公司一名离异的女工找到她说:“我女儿去年从兰州培黎石油学校毕业后一直在家闲着,我想给她报上名,可她死活不愿意,你能不能帮我劝劝她,做做她的工作,”***痛快地答应下来,她找到这位女工的女儿,她说:“现在机会不多,工作很难找,到哪儿找工作竞争都十分激烈,你应该利用好这次机会,如果能够被招上,对自己起码是一个锻炼,也可以为将来更好地发展积累经验。”在她的劝说下,这个女孩才同意试试看。后来,我公司推荐的7名女青年中有五名被招收,其中就包括这位女工的女儿。事后,这位女工感激地对***说“多亏了你,要不是你,这么好的机会就失去了。”在关心女职工生活上,***可以说是事无具细。今年高考前夕,公司一名女工突患疾病,卧床不起,丈夫此时正在外地出差,而女儿马上就要参加高考,生活起居谁来照料。***得知此事后,主动承担起照顾这母女俩的重担,而将自己的女儿托付给母亲照料,她女儿今年才六岁,正是需要母亲呵护的时候。她对女儿说:“妈妈是党的干部,职工有了困难,我应该千方百计去帮助他们,等你长大了,一定会理解妈妈的。”此后的几天里,***一下班就往这位女工家里跑,照料母女俩的饮食起居,为了给即将参加高考的孩子增加营养,她还自己掏钱买来牛奶给孩子补身体。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这个女孩顺利地考取了理想中的大学。后来,这位女工带着礼品去感谢她,可她却坚决不收,她微笑着对这位女工说:“你的心意我领了,咱们都是同事,我想,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也不会袖手旁观的。”一句简单、朴实的话语,充分体现出***同志时刻为职工着想的优秀品质。今年,***同志还根据工会安排,积极参与女职工体质测定工作,并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地在“三.八”妇女节期间组织开展了拔河比赛、羽毛球赛、小场地篮球赛、象棋、扑克赛等活动,女职工参与率达90%以上。所有这些,不仅吸引了职工的注意力,增强了企业凝聚力,而且陶冶了职工情操,培养了职工团队观念,激发了工作热情。打铁还需自生硬,***深知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为广大员工服务,她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业务,由她撰写的论文《浅谈企业激励机制的运用》在处技术监督科组织的论文大赛中获得三等奖。为公司争得了荣誉。***同志处处以身作则,在单位她是一名好职工,在家里她是一位好妻子,夫妻俩互敬互爱,去年,她的家庭还被评为处文明家庭标兵户。一年来,***同志任劳任怨,为公司女工工作做出了突出成绩,为公司各项工作的完成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作文七:《李先进事迹》1500字
***先进事迹
***,男,汉族, 1976年 11月生, 1999年 10月入党, 法 侓 大专学历, 现任 ***镇大周村党支部组织委员, 民兵营长 等职。
2007年从部队复员后在浙江沿海地区某一企业担任办公 室主任,看到南方经济发达地区农民生活富裕,想想家乡人 民温饱刚刚解决,主要经济收入靠外出打工,凭着一名共产 党员的坚定信念和军人特有的敢于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 决定放弃优厚的待遇 . 回乡与家乡人民一起致富奔小康。 自担任村干部后 . 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务实的工作态 度 . 恪守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认认真真工作, 踏踏实实做人,用行动践行着无声的誓言。
一、坚持学习,努力提高。
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务工作者 . “恪守”奉献不言苦 . 追求 无止境的格言,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农村干部现有水平离日益 变化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必须加强学习自觉 锻炼。自任职以来,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用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自己的工作,牢固树 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重要 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平时向优秀的村干部学习,虚心请教
身边的同志。虽然在部队工作十几年但部队工作和农村工作 完全不一样,只有不断学习和转变观念才能开展好工作。刚 开始,工作没经验遇到问题不知怎么办,通过学习和探索掌 握了群众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因为群众素质不一样,采 取的方式方法也要不一样。以适应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 性的具体要求,可以说学习时我拥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广 阔的知识面。大大增强了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并为做好基 层党建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认真抓党建、党员是关键。
我们村是远近闻名的“难点村“、干部工作散漫,不求 是创新,党员作风差,在群众中没有威望,平时很少过组织 生活,自从我分管党建组织工作后向党支部建议现抓好”两 支队伍“建设,再去抓工作,通过健全组织规范制度干部责 任心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加强。通过科 学发展观教育和创先争优活动, 使全村 78名党员找到了目标 明确了责任。
三、舍小家、顾大家,守清贫、耐寂寞。
2010年 7月份正是创先争优学习阶段作为组织委员对每 次活动都要认真准备,召集组织好党员的集体学习,当时家 属面临分娩,需要有人照顾可我早出晚归。虽然家属很支持 我的工作但每次回家也能从眼神里看出怨恨,在分娩的当天
我到镇里送创先争优的材料, 等我赶到医院孩子已经出生了, 父亲说你妻子难产,医生让家属签字时,是我签的,我教了 一辈子书,只有这次写字手是颤抖的,听了父亲的话,从不 流泪的我在也坚持不住自己,想想愧对家人和孩子,但擦干 泪想想自己从事的工作和取的成绩心里得到了安慰,在分管 组织的同时还兼任村委会会计, 团支部书记和民兵营长等职。 管好组织建设,还要负责“三资”管理,村里的财务是群众 最关注的,对于各项惠农政策进行宣传,对惠农资正进行认 真发放登记,平时认真管好用好村里每一分钱。职务多工作 量大,其他村干部可以轮流值班,我每天必须到村里来,群 众办事不按时,有时很晚也会找上门,家属带小孩我们帮不 上忙,爷爷奶奶生病住院,我也只能挤出点时间到医院匆匆 看上一眼,我家三代都是党员,爷爷经常说当村干就要守住 清贫耐住寂寞,所以家里的人比较理解,通过努力基层组织 建设和党员管理都呈现出新的面貌。
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组织的 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加强学习,严于 律己,时刻牢记党的宗旨,继续加倍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 政治觉悟和业务技能水平,把党的事业作为自己最大的职责 和使命。
作文八:《个人先进事迹》1900字
个人先进事迹
本人自2009年成为工商银行双鸭山分行鑫兴支行综合柜员。几年来,在行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 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和刻苦努力,掌握了会计业务的基本技能。自09年入行以来,本着“客户就是上帝,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这一理念,一直服务在前台,加班加点,任劳任怨。我热爱本职、忠心职守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在2015年的全行考核中,以”优秀”的评定,进入鑫兴支行信贷部,并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至今。在本行领导的精心培育和教导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工作和学习上,都取得巨大成绩和巨大的收获。
和所有的服务行业一样,银行前台是面对广大客户群体的一个服务性窗口,不仅业务单调,而且要经常面对各个层次的客户,不论柜员的心情怎样,都要把微笑挂在脸上,送给每一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不断的提高自身处理问题的能力。包括处理柜面突发事件的能力、处理与日常工作相关问题的能力;解决客户特殊需求能力。能否在锁定风险的情况下,在权限范围内解决客户的特殊需求;对业务处理的合理建议。对日常业务处理中出现的问题能否及时发现,并向有关管理人员或管理部门汇报,能否对业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对柜面服务合理建议。能否在改进柜面服务方面经常提出新思路和合理建议,并能积极付诸实践。每
当客户有不满时,我都把客户的不满都一一解决,客户的牢骚微笑接纳。每到发放社保工资的时候,往往会遇到一些上了年纪,已然是说不清,听不清,也看不清的客户前来领工资,这些客户往往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投入很大的耐心,对此我从不厌烦,因为我认为人都有老的时候,面对老年人态度应该更加得谦和与谨慎。
热爱本职工作、诚实守信,尽职尽责、用行动和我行的形象和信誉,遵守功动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擅自离开岗位; 热情服务、礼貌待客、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体现、热情、礼貌、周到、的服务; 自从任柜员以来,我始终坚持以基础为重点,合规运营为方向。在工作中,严格按照基础管理工作中“深、细、实”的工作要求,严格执行《支付结算办法》、《综合核算操作规程》、《营业网点柜员操作手册》、《会计人员岗位工作规范》之规定来办理业务,按章操作,杜绝差错,制度化标准化。在不断出现新业务中把学习作为加强和提高自己的头等大事来抓,不断地掌握新知识,把握新规律,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更好地适应农信社新形势的发展做出不懈的努力。
这一年里,我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工作状态,始终把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放在工作首位,以一名合格的信合员工的标准严格的要求自己。立足本职工作,潜心钻研业务技能,加强自己的业务技能水平,使自己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更好的
为广大客户提供方便、快捷、准确的服务。我社每天的业务量平均就要达到一百多笔,尤其是收购农产品季节或每月交电费时小钞和残币特别多,因此这样的工作环境就迫使自己不断的提醒自己要在工作中倍加仔细,严格按信用社的各项规章制度来进行操作。通过自己的努力,2014年我没有发生一次责任事故。对待业务技能,我心里有一条给自己规定的要求:三人行必有我师,要千方百计的把自己不会的学会。使自己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
在长期一线服务工作中,我一直坚持做到视客户为亲人,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周到、便捷、高效的服务,以饱满的热情,迎接着每一位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对个别态度不好的客户,从不正面顶撞,而是好言相劝,耐心解释,用真情去感动他们,竭力使每一位客户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以“客户满意、业务发展”为目标,热忱服务为形象,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记得有一个单位的财务人员,来办理柜台业务,办完业务后走的匆忙,结果把装有空白支票和1000多元现金的文件夹丢在了柜台上,我发现后,立即联系该客户取回遗失的文件夹。此事虽小,却为信用社赢得了的良好信誉。
---信用社地处偏远地区,大部分储户是远道而来,因此我们每天早上7:40就开始做准备工作,准时营业, 尽量减少储户的等待时间,我常常提醒自己“善待别人,便是善待自己”,在繁忙的工作当中,我始终坚持做好“微笑服务”,耐心细致的解答客户的提问,作为一名职工,做好自己的工
作是本分。
在新的一年里我将继续加强业务学习,钻研业务技术,更好的充实自己,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为信用社的改革发展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来迎接新时期的挑战。总结过去,是为了吸取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更好地干好今后的工作。在这新的形势、新的机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下,在我以后的工作中,更要坚持多一点坚韧,少一点浮漂;多一点勤奋,少一点机巧,以信合为家,敬业爱岗、开拓进取,在农村信合这个沸腾的舞台上尽情地以生命中极大的热忱去实现我所热爱的事业。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们的农村信用社将在管理、科技、服务、品牌创新上,绽放绚丽的光彩。
作文九:《社保先进事迹》1300字
社保先进事迹
在人少事多状况下作为XX县财政局社会保障股股长XXX总把落实为民办实事作为社保股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强化工作责任狠抓工作落实在为民办8件实事所涉及低保项目中完成财政配套资金XX万元标志着8件为民办实事工作中社会保障项目使该股负责为民办实事工作得到了很好落实圆满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这一成绩取得来之不易它凝聚了无数人心血和汗水更和XX同志努力密不可分XXX在县财政系统提到这个名字同事们说具有精明能干、公正廉洁高雅风度;具有雷厉风行、服从指挥工作作风归结起来那就:这个人说得少做多;不好动嘴只讲实干
干一行精一行
对事业有着执着追求:不干则罢干则争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浑身透露着一种“勇夺红旗勇争标兵”拼搏精神
潜心学习虚心讨教认真钻研社保政策和财政管理知识用心揣摩勇于创新在财政社保管理岗位上实现着人生旅途新跨越和腾飞为了尽快成为社会保障工作行家里手向老同志学习向书本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挤出休息时间钻进社保专业书籍中吸取营养遨游在知识海洋里;财政方面业务书籍一本一本地读;社会保障专业杂志一篇一篇地学;工作会议精神一项一项地阅读、领会;为民办8件实事工作经验文章一字一字地看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掌握实际工作技能经常同兄弟县市志
一年下来积累了丰厚实用工作经验公 相互交流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务实工作作风已经成为行为品格一部分为落实好低保项目财政配套资金当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发放时神情专注认真审查、分析情况积极参与把工作做得有条不紊有时昼夜战斗在一线经常很晚才回家5岁孩子常常抱着妈妈说“我都快忘记爸爸长什么样了”特别“低保”资金发放后带领全股同志经常走访低保对象饿了就啃包方便面渴了就喝口矿泉水硬将抽查面达到了50%防止了“低保”资金挤占、挪用保证了资金专款专用
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人们常说:人格力量无穷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当好团队“领头雁”和排头兵要求别人干好自己首先要干好要求别人不做自己坚决不做明白只有这样别人才能口服心服否则人心就散了工作就垮了在“低保”工作中能够顶住各种亲情压力摆脱各种关系纠缠社会保障对外关系多接触范围广出门办事多而且接触都弱势群体从不接受与社会保障有关请吃、送礼因为工作特殊亲戚朋友请吃饭都要问问有没有需办低保同志参与有就坚决不去使低保工作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树立起了自己刚正不阿形象由于低保工作触动了很多人利益为此还遭到了地方黑势力威胁
“公生明廉生威”面对邪恶势力毫无惧色关键时刻体现一个
精神自身行动就无声命令甘于奉献、共产党员不畏强暴
吃苦在前品格激励着社会保障股这个年轻团队勇于进取、奋力拼搏为了防止低保工作中各种违规现象对社会公布了举报电话设立了举报箱
积极筹措资金确保资金发放
XX一个少数民族贫困县财政十分困难财政资金运行早已困惑着财政工作正常开展为了做好低保资金配套工作在财政资金入不付出情况下同志经常思考如何才能做好低保资金配套问题面对财政困境毫不退缩心里总装着弱势群体为们急所急为们急所想总千方百计挤资金经常与相关股室协调经常向领导汇报确保了配套资金按月拨付全面完成了低保资金发放确保了社会稳定
XX同志精于业务勤于政事爱岗敬业忘我工作作风求实工作态度以及对社会保障工作执着追求精神赢得了广泛赞誉
作文十:《家访先进事迹》3400字
**,女,中共党,员员2004年10月起担任员员员工作,任阳技学院文系学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
生工作公室主任、文系支、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2010员员员员 。
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更真的走自己学生的生活,
更真的了解在校大学生的真家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
庭情况,和学生家建立一个良好的沟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通梁。员员员 **老极响《中共宁省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委高校工委、宁省教育于员员员员员员员员2011年春寒假期员员员员员全省高校千名万家行“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活的通知》,利用2011年寒假期所班部分学生家庭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
行了家,遍及阳、鞍山两个城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
市四个,区,五个村,屯,,地家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6家,完成学生家表员员员员10份,提高教育管理员员员员员员员员量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一、注困生家庭,将学校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
关关关关关关关困生的送到家。
寒假期,员员**老用真心和分到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2名员困生家里行家。她不家去了孩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子在校期的表情况,去了大米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
和豆油等生活慰品。困学生家庭的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陋房屋、家具,一幕幕都她去思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
考,去感受。从些陋的生活景中她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感受到一个家庭的不容易,的一个家庭供一个大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学生上学的不容易。同也深刻地感受到他面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生活极、的度。在家程当中,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朱丹老于学生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的品做了充分强
的肯定,同也于他普遍性格表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内向的不足行了的分析。她家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解了学校困生放生活助,
提供勤工助学位等多政策。一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方面可以解家里的担,另一方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面,也可以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中减心理员员员员员员上的包袱。交中,雷雷的家一直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一名大学教能到学生家行家,
并自己孩子各方面情况了解得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
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清楚深受感。不断表示,把孩
子交的学校,的老,她放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心了。而作一名教,朱丹老深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感任的重大,深知自己有去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
尽己所能帮助些生活苦的孩子更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出色地完成他的学,以异的成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去回社会、回他的父、母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回心、帮助他的人。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
二、注重学生干部的成,培全方关关关关关关位人才。
**老非常注重学生干部的成。于学干部的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含她有着深刻的理解,她刻得教育家陶行知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的:在大学要学会学,学会与人相,学会做人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
学会做事。在工作中她常将几”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句运用到培学生身上,学生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
走出校不在高分低能,而是全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
面展的人才。本次假期分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2名学生干部行家,员员员员通家了解家孩子的期望以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
及将来的展方向。学生干部的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
工作极性做出了充分的肯定,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
存在的行了真的分析,并将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
来的工作提出了宝的意。通交学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生干部学会用心去工作,家也体会到员员员员员员员老的良苦用心。刘宇林的父,今社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会最不容易的事就是和人去打交道,一个学期的学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孩子在人事上了很多,没有
想到孩子在大学得到了好的,来道阳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院真的不后悔。郭禹汐的母,一直把她当孩子看待,没想到大学的,她已能很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好的理一些事情了,而且是同学学的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
榜,些化都她很惊,很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欣慰。其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大学的天空是广的,大学的机会个人都是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每敞的,只要你敢想,敢做,你的心中舞台就会无限美好。
三、深入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学生生家庭,切解决个学生。关关关关关关
员员生工作一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只有把学生工作做好,他从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
心往外愿意找老去交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流,去解决学生工作才是成功的。那如何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去改情况呢,用什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方法呢,是多年学生工作的思考和探索。**老利用假期所班的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2名生行了家,家庭的教育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
背景、、以及家庭的期望行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
了了解,从中去改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工作方法和思路。10会员2班的刘馨瑶患症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常会昏厥不醒。朱老去家的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候,她的哽噎地,真的很担心她的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安危,家人十分不放心她在学校的生活。**老一方面员员员员安慰家,另一方面深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入刘馨瑶的寝室和班,嘱咐同学她要多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加注。此外,做好日常心工作,及了解学生的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需要,
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同,学生提供施展才的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学生的自舞台,信增心,培强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学生生活、学的良好性格。10会员2班的王佳同学是走生,常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缺,同学集体活也不员员员员员员参加,**老深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入王佳同学家庭,了解到位学生家里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条件不,父母她特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致她依心理很,在已生孤僻不强合群的向。于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王佳情况,**老分帮员员员员助家和孩子提出了几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点方法。首先,于家孩子行性的教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
育,同要相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信她已大,可以自
己解决自己的。于学生,要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求她行大学生涯划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其在大学三年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斗目,去努力。家**老提员员出的意表示成和肯定。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
四、家后真,深刻思考,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关
关关关一做好思政工作打好步基。
家是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与家沟通、加形成学强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合力的良好渠道,也是不断提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教自身素和能力的有效途径家学生感受到老的注和重,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
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通面面交意,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
员员员员员员员行思想沟通和交流,有利于教、家、学生之迅速达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成共,生良好的
教育效果。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践明,家是沟通教、家、学生心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灵最直接的梁。家活后,**老员也行了深刻的: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1、必员员员员员员员深入致地做好困学生的助工作和教育工作。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2、加强与家员沟通,建立老家共同育人的体系。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3、加强大学生的学员员员员划。4、加强学生的人交员员员员员往能力培。员员5、大力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6、拓员员员家的途径。
一个假期的家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然束了,学生的教育工作又即将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始,通家她感到,员员人者,在道、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授、解惑以外,要多学生做好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服性工作,多去帮助他解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决思想上和生活中的
困,在学校与学生家庭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之架起沟通的梁。家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然束了,**老将一员员员员员步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和反思,以便今后的家工作提供借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累更多的学生思想教育
工作,学生的成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功和成才提供更好的服。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劳模先进事迹—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