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黄鹤楼阅读答案》300字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的前两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读全诗,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颈联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1.蕴含着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无限感慨。
2.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绿绿的芳草覆盖。
作文二:《《黄鹤楼》···阅读答案》500字
阅读《黄鹤楼》选段,完成问题。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1、解释下面加粗词语的意义。
(1)尝驾黄鹤返憩于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以名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1)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黄鹤楼的命名,作者旁征博引的目的是什么?请你写出唐朝诗人崔颢《黄鹤楼》一诗的前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休息
(2)用
2、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3、增强自己提出的这种命名由来的说服力。昔人已乘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楚国空悠悠。
作文三:《《黄鹤楼》阅读答案》400字
《黄鹤楼》阅读答案
(“128815”);《黄鹤楼》阅读答案
阅读《黄鹤楼》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高标(),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1、在文章空白处填上所缺的字词。(2分)
2、解释下列带点的字词。(3分)
隅(#from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gkstk.,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end#)遂()翼()
窥()倚()耸构()
3、翻译下列语句。(6分)
观其耸构(),高标()
重檐翼馆,四()霞敞
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4、用文中原句填空。(4分)
在文中,刻画了黄鹤楼的整体形象;
形象地描写了登楼观赏景物的情态。写出了作者的登楼感触。
6、请你写出有关黄鹤楼的诗句,不少于,句(2)。
参考答案:
1、略
2、角落于是像张开的鸟翅看靠近高大的建筑
3、略
4、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作文四:《《黄鹤楼》阅读答案》400字
阅读《黄鹤楼》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 )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 ),高标( ),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 )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1、在文章空白处填上所缺的字词。(2分)
2、解释下列带点的字词。(3分)
隅( )遂( ) 翼( )
窥( ) 倚( ) 耸构( )
3、翻译下列语句。(6分)
观其耸构( ),高标( )
重檐翼馆,四( )霞敞
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4、用文中原句填空。(4分)
在文中, 刻画了黄鹤楼的整体形象;
形象地描写了登楼观赏景物的情态。 写出了作者的登楼感触。
6、请你写出有关黄鹤楼的诗句,不少于2句(2)。
参考答案:
1、略
2、角落 于是 像张开的鸟翅 看 靠近 高大的建筑
3、略
4、观其耸构巍峨,高标( ),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作文五:《黄鹤楼阅读答案》700字
黄鹤楼
李 白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005年四川自贡)
1.解释下面的词语。
①历历:
②乡关: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诗的前两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 ? ? )
B.诗的五六句写昔人乘着黄鹤见到的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 ?? )
C.诗的七八句写出了诗人悲苦凄凉,日暮思归的哀怨愁绪。(??? ??)
D.传说崔颢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李白题诗在上头。”(????? )
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
阅读答案:
1.①指(汉阳林木)清晰可数(或“分明的样子”)??? ②故乡
2.A.√??? ?B.×??? C.×??? D.×
3.“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作文六:《黄鹤楼记阅读答案》13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黄鹤楼记
阎伯理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讳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宠苁,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何必濑乡九柱①、东阳八咏②,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刺史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荆岳沔等州都团练使,河南穆公名宁,下车而乱绳皆理,发号而庶政其凝。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王室载怀,思仲宣③之能赋;仙踪可揖,嘉叔伟④之芳尘。乃喟然曰⑤:“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有命抽毫,纪兹贞石。时皇唐永泰元年,岁次大荒落,月孟夏,日庚寅也。
注:①濑乡九柱:指位于濑乡的老子祠,故址在今河南鹿邑。柱,屋柱,代指屋宇。九,泛指多数。②东阳八咏:指南齐文学家沈约任东阳太守时所建八咏楼。楼原名元畅楼,沈约有《登台望秋月》等诗八首,称八咏诗,故称。③仲宣:汉文学家王粲(177~217),善诗赋。所作《登楼赋》颇有名。④叔伟:荀叔伟,曾于黄鹤楼上见到仙人驾鹤而至。⑤“乃喟然曰”五句:传说汉辽东人丁令威学道成仙,化鹤归来,落城门华表柱上,有少年欲射之,鹤乃飞鸣作人言:“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
(1)
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遂以名楼。译文:于是就用这件事来给楼命名。
B.
亦荆吴形胜之最也。译文:也是荆吴一带最美好的风景。
C.
下车而乱绳皆理。译文:从车上一下来就先整理混乱的绳子。
D.
游必于是,宴必于是。译文:游玩和集宴一定都在这里。
(2)
下列各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点明黄鹤楼所在的位置在城的西南角。
B.
“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宠苁”是刻画黄鹤楼的整体形象,着重突出了楼高。
C.
“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用典故说明黄鹤楼可代替这些楼以观景集仙。
D.
“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指来往的过客行人都在这里经过、停留。
(3)
下列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②月孟夏,日庚寅
[ ]
A.
“井邑”即有“闾阎”之意,“孟夏”指夏季的第一个月。
B.
“井邑”即有“舸舰”之意,“孟夏”指夏季的第二个月。
C.
“坐窥”是讲抬眼看市容,“日庚寅”是用干支纪日。
D.
“俯拍云烟”可见楼之高,“日庚寅”是指当时天气良好。
(4)
下列对本文的内容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
A.
第1段写景,有上有下,有远有近,有内有外,有虚有实。
B.
“荆吴形胜”一句对楼的重要性作了极为简明扼要而又极有分量的概括。
C.
第2段点出曾在黄鹤楼活动的历史人物,表达了历史的沧桑感。
D.
本文取材得当,层次分明,有掌故、有事实、有议论,也有感慨,情辞并茂。
阅读答案:
答案:1.C;2.D;3.A;4.C;
解析:
(1)
C项应译为刚上任就治理得好。
(2)
D项只指穆公。
(3)
结合原文,此处“窥井邑”指登上黄鹤楼下视州城中建筑即A项“闾阎”,“孟夏”是指夏季的第一个月。
(4)
“历史的沧桑感”之说不当,主要是感慨来黄鹤楼游玩的历史人物,并非黄鹤楼历史的变迁。
作文七:《登黄鹤楼阅读答案》2500字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登黄鹤楼
熊召政
历史播迁,春秋数易。武昌蛇山上的黄鹤楼几次焚毁,又几次重建。耗资之巨,气势恢宏而鼎盛得很,则是今天的这一座了。
古时的黄鹤楼是文人骚客聚首之地。五月登楼,望短笛之梅,落瓣于芙蓉雪浪;九月凭栏,看长亭之柳,系舟在米市渔街。弄笔者对此,各有各的感悟:托兴寄情,写忧患文章者有之;叹乡关无觅者,更是不少。
今天登楼的人,旺季时如蚁聚。然而在这里发思古幽情的,却没有几个人了。人们当然不必追寻汉朝的黄鹤翩然何处,唐代的白云又飘向哪里。鸡犬桑麻的往事,早已失落在满楼喧响的迪斯科舞曲中。夹杂在旅游的人群中,我也首好几次里身这高拔的仿古建筑,临观苍茫河汉,回之望之,歌之啸之。
人的视觉世界建立在两种经验之上:重力线是垂直的,水平线与它直角相交,成十字架结构。九省通衡的武汉,正是在这十字架结构的交叉点_L。方里长江自西向东,京广铁路自北向南,两条大动脉在黄鹤楼前的长江大桥交汇,车骑舟航,达至东西南北。而漫步黄鹤楼的高层回廊,亦能任乱发飘然,把四面江山,看个痛快。
倚楼西望,苍茫一片。乃是莺飞草长的江汉平原。这云梦大泽的遗址,上有碧水千湖。牧歌与渔歌揉成的水彩平畴上,更有一水横来。涌入楚地的长江,开始有了大气魄。溯江而上,在进入南津关,探奇二百里三峡,继而去巴蜀买醉,天府搜神之前,不妨先来欣赏葛洲坝的水利枢纽工程。鬼斧神工,耸大江铁门;经天纬地,锁高峡洪波。好一幅精美绝伦的智能风景画。更有旋转于江心的巨型水轮发电机,让你体会到现代化进程的宏伟。
凭栏东眺,拍天而去的长江早已挣断了西塞山前的千寻铁锁。轮船穿梭在吴头楚尾,往返穿过迷蒙烟雨,当然也有二十四番花信。如果在黄花初吐,紫蟹才肥的季节,长江三角洲的冲积平原上,大小游船就多于过江之卿了。十年改革中的经济建设,正在改变金粉故都,烟雨六朝的江南情状。金山寺没有了法海,寒山寺远度的钟声,已滤成旷古的忧愁。买掉而去的游人,可在江浙的莺花月露中,乐成一尾春江上的活泼泼的游鱼。
在黄鹤楼上引颈面北,胸中顿生侠气。在古典的中原大地上,是谁在黄河的左岸磨剑?又是谁在萧萧的易水上放歌?古来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他们的忧患意识凝为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情结。中原逐鹿,多少人逐老了青春,多少代又逐瘦了国脉。这一头政权之鹿,吸纳了数千年的中原精气,跃过一个又一个洛漫着雾障的历史陷阱,最后终于纵身一跃而上天安门城楼,化为五颗金星,在人类文明的灿烂星系中闪射异彩。现在,一场新的中原逐鹿战又开始了。不过,人们逐的不再是政权之鹿,而是经济之鹿。这一只鹿,再一次凝聚全民族的信心和力量,跳跃在中原大地崭新的地平线上。
当我站在黄鹤楼上遥望南方,俄项中,一颗心已随着呼啸而去的火车,越洞庭烟波,过潇湘峻岭,载欣载奔,去勃南粤的椰林燕雨中,体会新世纪的大氛围。南国多山,山生雾,雾生神秘,神秘而生智慧。智慧则如南国山外的海。在这片海中,中原之鹿更化为拨浪长鲸。在世界经济大潮中,它仪态万方,锦麟游泳。奴风回溜,概莫能阻。在一个春天,它忽然一口气吐出十四颗明珠,在古老的东方海岸,串成了一条光芒四射的黄金项链一一这是我们民族新的自豪。
置身黄鹤楼头,眼界宽,心界更宽。与楼相对,汉阳的电山之侧,是俞伯牙碎琴谢知音的古琴台遗址。龟蛇对峙,控扼长江;一琴一鹤,隔江呼应。然而我眼前翩趾的,不再是那一只汉朝的黄鹤,我心中弹奏的,也绝非春秋时代的那一张古琴。在今天,恐怕没有人愿意当跨鹤巡天的仙人了。要么做中原的逐鹿英雄,要么做大海上的骑鲸勇士。当然还有一种人生态度,那就是在黄鹤楼上看翻船。但这种人毕竟很少很少。至于我,虽不能逐鹿骑鲸,甘当勇士们的知音,自觉幸甚至哉!
16.本文主要写了四幅画面〔西、东、北、南),作者主要突出它们各自怎样的特点?(4分)
17.“然而我眼前翩跹的,不再是那一只汉朝的黄鹤。我心中弹奏的,也绝非春秋时代的那一张古琴”结合全文分析作者通过这篇散文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分)
18.本文重点写登楼所见,可文章开头1一一3自然段却谈古道今,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19.请简要分析本文谋篇布局的技巧或表现手法方面的特点。(分条说明)(6分)
阅读答案:
16、自然与智能精美绝伦画卷(答自然或智能给1分);繁华与欢快的场景(答繁华或欢乐也可1分);政权更迭到经济决策的转变(答政治经济中心也可1分);神秘智慧带来的改观(答创新改革也可1分)。
17、作者描写自然之景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C1分),叹祖国的沧桑(C1分),赞祖国改革开放的成就(1分),集中地表达了作者喜悦、自豪而又对祖国未来充满了自信和乐观的感情(1分)。(答案中有热爱,赞叹,自豪,关键词各1分)
18、作者通过叙述古人登楼的思远怀亲、忧时伤世哀婉低徊情调与今人的体闲娱乐之趣,为下文抒写个人登楼感怀作铺垫,引出作者独有的情怀。同时作者通过先抑后扬的手法,更突出强调了文章高亢而豪迈乐观的情调。(“铺垫”2分,“强调高亢而豪迈”2分)
19、谋篇布局:1、通过作者的见闻、观感和联想把儿幅画面有机地组织起来,以所见所想所感构成文章的线索。2、以空问方位的变化为顺序多侧面多角度地描绘了中国的变化。3、现实与历史对照。既有眼前自然美景,又有现实社会生活画面,更有丰富的联想,由今溯古,由古衬今,写古颂今,两者交相辉映,充实了文章内容,又深化了文章中心。。4、登楼探胜与作者心灵的感悟、精神的探寻交融在一起,景中有情,物我两融。5、结构严谨,段落安排有一种建筑美。首尾呼应,由黄鹤楼的历史沿革,昔日人们登楼所感开篇到作者收回思绪,重回黄鹤楼头,使得全文浑然一体,增添了无穷的美感。(共6分,答对3个要点即可给满分)
表现手法:1、对比,突出事物特点,说服力增强。2、先抑后扬,更能表现作者情怀。3、比喻。4、对偶。5,设问。6、联想与想象,既有历史人物,又有民问传说。7、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分析时要结合文句,要能体现出手法的作用,答对三种以上手法目_有分析可酌情给满分)
作文八:《《黄鹤楼》阅读附答案》1100字
阅读《黄鹤楼》一文(共13分)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州城西南隅 ( ) (2)上倚河汉 ( )
(3)四闼霞敞 ( ) (4)坐窥井邑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小题3】据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记载:“吴黄武二年,(孙权)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可见黄鹤楼原是一座军事哨所。如用此记载替换原文中的划线句,你认为好不好?请说明理由。(2分)【小题4】本文语言优美而极具感染力,试赏析“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一句。(2分)答案【小题1】(1)角落 (2)靠 (3)门 (4)城乡(共4分。答对一个得1分)【小题2】费祎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小题3】不好。(0.5)用神话传说能给黄鹤楼增添神秘的色彩,突出这座楼的不同寻常之处(0.5分),这既为下文伏笔(0.5分),又表现了本文的主旨(0.5分)。(共2分。如认为好,答可增添行文的真实性的,最高可得1分)【小题4】这句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0.5分),写登楼的感触,悠闲自在地“坐”,城乡之景便尽收眼底,身微“俯”手轻“拍”,云雾之仙气便尽揽入怀(0.5分)。这两句虽未说楼高,但一座直凌霄汉的高楼已矗立在读者的眼前(1分)。(共2分)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先疏通短文,了解内容,根据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再根据自己所学积累判断字词含义。本题中“井”从“市井”之义转为“城”义,所以“井邑”为“城乡”。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登”“返”“憩”,最后疏通句子。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试题分析:将提供的例句与文中划线句进行比较,根据短文的内容和表达意图方面说明划线句在表达文章生动性方面的作用。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4】试题分析:赏析句子,要从内容、写作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评析,要点析其中生动的字词,说明其精妙的作用。本题首先要点明对偶的修辞手法,评价其语言的工整明快的特点,再从句子描写景物突出景物特点方面来作一评析,对“窥”“俯”“拍”等字作一点评,使用评价语,如“想像奇特”“构思精巧”“描写生动”等。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作文九:《《黄鹤楼崔颢》阅读答案》400字
《黄鹤楼崔颢》阅读答案
(“128815”);《黄鹤楼崔颢》阅读答案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颈联所呈现出的画面。(2分)
7(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愁”字,请说说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3分)
参考答案:学优网整理
6(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的春草繁茂浓绿。(2分)
7(#from本文来自学优网://.gkstk.end#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3分)
6、诗中“历历”的意思是(2分)
7、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昔人”是指多年前在黄鹤楼告别诗人的老朋友。
B.“晴川”、“汉阳”、“鹦鹉洲”都是地名。
C.诗人先仰观,再俯瞰,登楼所见之景气象阔大。
D、暮色中的”乡关”之景唤起了诗人内心无尽的惆怅。
参考答案:学优网整理
作文十:《黄鹤楼(崔颢)阅读答案》300字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2分)答: (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4分)答: 六、诗歌鉴赏(共6分)21、(1)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答出“抒情”1分,分析1分,共2分。)
(2)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前后分析各2分,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