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穹顶之下》观后感》700字
《穹顶之下》观后感
我们生活在一个黑暗的地狱,那里四处弥漫着冰冷的杀气,杀气吞噬着一切生灵,并将我们也送向那无尽的深渊。杀气仿佛黑暗里的一把刀,悄然无息,却锋利至极;仿佛草原中的狼,身形中等,却团结合作;仿佛像悬崖上的树,环境恶劣,却生气蓬勃。这杀气并不为人所重视,但就这样,它才发挥出了它巨大的破坏力。去年全国因为它而死去的人数不胜数。没错,这杀气就是指雾霾。
而今天要介绍的,也正是最近如火如荼的,《穹顶之下》——雾霾检查报告。 一个人,自费一百万为的是全国人民对雾霾的重视;一个人辞去工作为的是号召人们环保;一个人奔赴国内外为的是看到蔚蓝的天空。若真是这样,我们该敬重她了,在以极快的速度发展的中国还有谁会主动站在世界之中拨开云雾看清这喧嚣的俗世?还有谁会想到这令不法分子深痛恶疾的环保?还有谁会在抛弃人们最看重的钱财来好号召人们环保的意识?只有她----柴静。
《穹顶之下》说明了我国雾霾主要有两个来源——烧煤与汽车尾气。并且讲述了不干净的煤与不达标的汽车对环境的污染危害之大。并且说明了中国企业排放超标且无人管理以及法律的不完善之处。总之,全文以雾霾为主,讲述了雾霾是什么,它从哪里来,我们该做什么三个角度进行讲述。
我们可以质疑《穹顶之下》中的一些错误,也可以指出影片拍摄时的一些问题。但共同对抗雾霾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环保部门的管理与改善固然重要,但这毕竟不是我们所关心的内容,我们更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去改变雾霾。影片中主要记录的方法是拨打69进行投诉举报。对象可以是散放着满脸重汽油味的加油站,可以是熏味冲天不加以排放的餐馆,可以是冒着滔天黑气的大卡车……同时,我们还可以劝阻我们身边的人少开车,少烧煤或烧干净的煤……
总之,不管用什么方式,从我们身边开始减少雾霾的产生,也算是对柴静的回赠了。
作文二:《《穹顶之下》观后感》1000字
《穹顶之下》观后感
在观影了《穹顶之下》后让我感受良多,让我对雾霾这个近年来才出现在我们眼前的词语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我对环保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更加对未来生态环保要如何进行有了更多的思考。
从片中让我了解到雾霾是怎样产生的,第一是汽车尾气排放,第二是北方到了冬季烧煤供暖所产生的废气,第三是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比如冶金、窑炉与锅炉、机电制造业,还有大量汽修喷漆、建材生产窑炉燃烧排放的废气,第四是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这些雾霾主要的产生方式。
我从我们规划专业的角度下进行了思考,我们能在规划上为我们的国家环境保护和发展上做什么样的努力呢,在规划中要如何布置工业区,规划交通,绿地规划来缓解我们环境的压力,发展生态城市。
国家今年在国家发展战略上对环境的问题越来越重视,也不再是从前破坏式的发展模式,从**主席的科学发展观到**提出的青山绿水,都体现了我们国家对人居生态环境的重视,随着城镇化的进程,这些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渐渐的被人们所重视,我们普通百姓再也不能接受恶劣的环境污染,我们是时候要为了我们的美丽蓝天做点什么了。
在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中也有环境问题严重的时期,例如英国,在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伦敦居民以煤炭作为日常烹饪及取暖的主要燃料,产生大量烟雾。此外,火力发电厂和内燃机车等排放的废气也加剧了烟雾污染,那时期的伦敦也被称为雾都,而现在的伦敦雾都只是历史的代名词,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冬季采取集中供暖;在城市里设立无烟区,无烟区内禁止使用产生烟雾的燃料,发电厂和重工业被迁到郊区,这些举措都表示了英国政府为了整治大气污染的决心。
而在现今的英国也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公共交通,从1993年1月开始,所有在英国出售的新车都必须加装催化器以减少氮氧化物污染,2008年2月,伦敦针对大排量汽车的进城费已升至25英镑/天,闹市区一个停车位月租高达650多英镑,位居全球之首。铁腕政策之下,伦敦的私家车“进不起城”,市区流量得到有效控制。
通过各种举措,才造就了今天的伦敦美好的环境,这给了我们今天国家对环境问题的解决给予了很好的借鉴作用,在城镇化率放缓的今天,我们更注重规划,在工业区的选址上要更加科学和环保,更要推行产业升级,制定更加严格和详尽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我们的环保标准,要有法可依,依法执行,这样才能还给人民一个美丽的蓝天。
作文三:《穹顶之下观后感》2000字
穹顶之下观后感
Jancy
相对于第一次看穹顶之下时候的那种沉重和触目惊心,第二次重温再看的时候却多了几分理性和思考。每次看完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103分钟的视频,我一共完整地看了三次,没有拉进度条,对于一个纪录片来说这是非常难得的。纪录片中让我觉得印象最深刻的是:柴静高度的职业精神和高超的调查事实分析事实讲述事实的能力以及个人的人格魅力。她做的关于这个记录片的点点滴滴特别能打动我的心,我相信很多人会和我有一样的感受。
我佩服柴静,因为她胸怀天下。在记录片中,我首先看到的是她作为一个国民,为自己的国家现在面临的严重的雾霾问题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不辞劳苦,奔波劳碌,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走访调查,只为还原客观事实的真相,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治理雾霾,还我们一个拥有蓝天和白云的天空,没有PM2.5污染的天气,没有负担的呼吸。其次才看到了她作为一个母亲,在自己的女儿受到雾霾天气的影响下失去一个健康的身体和成长的环境下的控诉。面对那么多触目惊心的事实和数据,她能够如此平静地慢慢讲述出来,我心疼她但更多的是佩服和欣赏,每一句话都说到点上,说到人们的心坎上,特别能够引起共鸣。她去到雾霾最严重的地区采访,到排放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工厂深入采访调查,屡遭危险,甚至要把自己放在一个雾霾实验舱里做实验,等等,这样的举动太让人感动,为了做出来这个纪录片柴静无私付出和牺牲了那么多那么多,自费100万更是具有说服力,不管是作为一个记者,一个媒体人,还是作为一个母亲,一个普通人,我都被她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
即使我是一个生长在最南方的孩子,没有经历过那种恐怖的大规模的雾霾,但是却能让我产生一种及其巨大的危机感还有对雾霾的恐惧。之前我对雾霾的认识是很模糊的,不清晰,但是在看完这个纪录片后,我可以非常清晰地给别人科普雾霾的方方面面。从这一点来看,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成功的雾霾科普纪录片。在纪录片中,柴静试图在纪录片中回答三个问题,“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用了大量的数据,对比图,不同城市的年雾霾天气变化对比图,空气雾霾含量和世界标准值的对比等等,清晰直观地展示给观众。她还采访清华北大的相关知识研究的教授,甚至向NASA求助。其中我记得最清晰的是,她让科学家做的一个关于雾霾是什么的动画视频,把复杂难懂的PM2.5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大众印象深刻。我不得不佩服她的事实分析和展现事实的能力和技巧。能用图绝对不多用文字解释,这一点做的非常到位,但是也不是所有的分析都不用文字和数字,一些触目惊心的数字也能够让人收到震撼。比如红色加粗的“超标14倍”。柴静多次在幻灯片上展示了复杂的图表以及报告。对这些资料的处理,她会直接承认大多数人都看不懂,然后转而以通俗的方式向观众解释。这样反而比让观众自己去理解更加有效果。还有就是重点短语和数字的处理,用不同的颜色和加粗来标注出来。PPT的整体风格严谨,严肃,但是又能收到特别好的效果。舞台的设置和灯光效果的设置也都很讲究,能够让人集中注意力,
有种观影的效果,成功地抓住观众的心跳。PPT的内容非常的丰富,传递的信息很多,观众都能消化掉,我不得不感叹这种巧妙细心的安排。
其次就是柴静在演讲时的语言和肢体动作。说话演讲的技巧在这个纪录片中有很多地方都有体现。态度语调严肃,表达优忡,但又看到积极。不像其他那种雾霾报道,过分地娱乐或者过分地政治化。客观事实的陈述加之以感情的变化,恰到好处。说到沉重的例子的时候会意味深长地停顿一下,引起观众的心里共鸣。还有就是偶尔幽默语调的运用,可以减缓压抑的气氛。这一点简直画龙点睛。虽然说的是悲伤的主题,虽然在针砭时弊,抨击法律法规,却没有一味地将愤怒进行到底,而是加入了幽默的元素。让之所要抨击的东西更加讽刺。更具有感染力。具有神奇的魔力。柴静的演说在悲愤交加中就时常可见幽默的身影。而这许多次的笑不但没有削弱演讲的力量,反而更让人们对那些不法现象更加嗤之以鼻。比如说,在讲到世界钢铁产量的时候,她说出“中国排第一,河北第二,唐山第三,美国第四”的时候,在说到“连局长都看不见了,因为雾霾太大”的时候等等,现场的气氛顿时缓和了很多。这样高超的讲故事讲事实的能力着实让我记忆犹新。 影片中的一些出自柴静口中的话语让我为之一震,有一句话我还特意记了下来,她说:“我不是多怕死,我只是不想这样活”当时我就觉得眼眶热热的,特别受感触。
柴静的这个演说结束了之后不仅引起了观众感慨和思考,并且在发到网上之后引起了国内外的极大的轰动,展示出对抗雾霾的决心和勇敢,更难能可贵的是谨慎的调研、专业的演说、与冷静的思考。但是由于纪录片中涉及的问题很敏感,很多不怀好意的人在背后抨击柴静,并且导致禁止了这个视频的自由观看。我的心里真的很为她鸣不平。不管怎样,柴静对于雾霾、对于环境问题发声和行动的这一个行为,让我很是尊重和佩服。唤醒了人们对雾霾这一问题的不再麻木和无视,也唤醒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并且制定措施来治理这一问题。感谢柴静的坚持和不懈的付出让我们看到问题的本质,也能看到希望,给予我们治理雾霾的信心。
作文四:《穹顶之下观后感》600字
日前,央视辞职的记者柴静,推出了她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我是等到上《电视栏目解析》这门课程才看柴静的《穹顶之下》的。看完后我特别震撼,不仅它讲的内容好而且它的制作手法也非常的好和新颖。
《穹顶之下》本身以系统性的思路、广泛的调查、生动的多元化视听语言,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雾霾课”。她通过形象的故事的方式向大众讲解了什么是雾霾。从电视栏目分类来看,也不好界定这是纪录片还是新闻片。开篇柴静就说了自己女儿的健康状况,对观众进行了情感引导,引发了部分观众的情感共鸣,我认为这是节目制作的比较好的地方。这是一个很特别的开场,用数据再现当年的情景并带出一个有“情怀”的故事。后面讲到了有关环保问题时,柴静的语气语调也在默默地引导观众的情感,使观众产生共鸣并且理解到环境问题的严重和对环境问题的无奈。
《穹顶之下》的拍摄和幻灯片的制作也是很好的。它以一个大屏幕作为背景,以讲课的形式展现出来,观众也比较容易接受。幻灯片的制作以数据和现象为主导,主要以科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但中间或多或少的插入一些个人的情感在里面,有时候讲着讲着就会讲到自己女儿,以作为母亲的身份来唤起许许多多的母亲的共鸣。有时候就会以一些环境问题特别严重的地方来给观众带来视觉的冲击,给观众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里面引用了许多数据也比较能说服观众。
最后,我认为柴静的演讲也非常好,对《穹顶之下》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引导观众,更加具有现实性。有时候,她会用一些比较优美的语言来描述美好的环境给人带来的好处和享受,以此来突出环境问题严重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坏处。
作文五:《穹顶之下观后感》2100字
柴静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有感 在视频网站上看到《穹顶之下》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1点多了,由于我对空气污染一直也比较关注,所以对这个列在头条又贴着雾霾标签的纪录片,想都没想就点开了,而且出乎自己意料地一次性完整地看完了。整个过程中,我都安安静静的没有说话,并不是不想说,而是被它的内容所吸引,所震撼了。后来我想给室友看一下,却发现《穹顶之下》在各个门户网站已经没了,很多链接也被屏蔽,对此让我颇不能理解,但和今天要说的主题无关,在此也不讨论了。片中的主角是雾霾,而我想说的却是整个环境。
作为一个学能源的,对环境也算了解一点,但很多信息仍然是我完全不了解的,网上有人批评柴静主观色彩太强,夸大问题严重性,还有专业方面的错误等,但我整个片子的讲解还是比较全面和客观的。连扶老人过马路都有人批评作秀炒作,柴静这么大胆去揭露社会的重大问题,把许多阴影下的事实放到台面上,触动的不仅是污染企业的利益,更有国家相关法律的缺失和政府部门的不作为。招来几句骂声无所谓,重要的是让人们看到了事实,看到了空气污染的真相,当越来越多的人对此有了担忧和思考,社会的忧患意识下就更容易促成措施的出台和习惯的改变,进而加快问题的解决。所以我觉得柴静此举充满了正能量,痛定思痛,需要我们所有人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从能源利用和社会行动力两方面谈谈我自己的一点理解。
先说说能源问题。虽然我们是资源大国,但也是消费大国,当支
出大过产出时,再去说拥有量多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我同意关于一次能源的大量消费、不注重环保的经济增长以及能源管理体制的漏洞等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今天的空气污染的说法。发电、炼钢、采暖,由于过度依赖煤炭,我国的能源结构遭到了很多诟病。第一,煤炭非可再生,烧完后子孙后代就没有煤了。第二,烧煤带来的污染过于严重,由于种种原因,很多火电厂没有安装脱硝装置,脱硫执行的也不尽到位,国内电厂用煤也普遍不经过洗煤。第三,煤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直接烧掉太可惜。去年暑假去了火电厂实习之后,满脑子烟囱、噪音和黑乎乎的煤炭,使我对火电的印象变得很差。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建造火电厂呢?答案很简单:相对于核电、风电、水电,火电技术条件成熟且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大规模迅速投产,同时火电厂参数高,单个机组容量大,而且更容易经济地建在电力负荷中心,结果就是缓解了电力紧张局面,也带来了与环保矛盾的弊端。所以,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升级改造火电厂等燃煤大户是改善空气质量的必经之路。而现在风能太阳能成本过高,供电质量差,利用率低,核能建设周期过长不可能发展过快,在没有储能条件、电力不紧张的情况下,电网更愿意吸纳火电水电,作为香饽饽,火电厂升级改造也就缓慢很多了。简单说,无论从哪个方面讲,要想在满足能源供给的情况下实现能源消费向环境友好型结构转变,都是一条任重而道远的路。
关于社会行动力,每个人肯定都有很多话说。节能减排倡导了好多年,有效但并不显著,特别是在整个社会快节奏发展下,更显得力不从心。毕竟节能减排需要大范围的实施才更显成效。这就需要政府、
企业甚至相关机构组织的宣传和推广,自上而下到达每一个人,建立激励机制形成风气。那说了半天,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我个人觉得需要思考和面对。思考我们的生活方式,思考雾霾沙尘PM2.5从何而来,我们能做的又有哪些?然后面对它,从小的习惯开始解决改正。当然这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如果每一个了解的人都向周围传播知识,宣传雾霾和污染的严重危害,那么群体效应就会显现出来,会有更多的人关注“我呼吸的空气是否达标”、“我今天开车出行又排放了多少尾气”。当大家都加入讨论和关心的时候,民众关心的问题就变成了社会舆论,而舆论是促成改变的重要推动力。政府会想我的法律是否完善,监管有无漏洞,标准是否可行;环保组织会想现在民众已经注意到雾霾和污染的危害,正好可以趁机宣传,引领方向扩大战果;企业会想我们要关怀员工,营造好的环境,贴近社会生活...这样一来,有了自上而下的推行和助力,就会惠及更多人,有更多的人了解和加入这一场“生存健康”的战争。用良性循环的方式滚雪球,最终形成污染排放的高标准,社会生活的好习惯,战胜雾霾和污染,还我们一个纯净的蓝天。
纪录片里的英国能源大臣说,节能减排会让很多传统企业倒闭工人失业,但也能让更多的新企业成长,这里边一定会有很多的投资机会,在中国大部分实体经济和企业不景气的长期趋势下,这个机会显得更加珍贵。
最后不得不说,做任何事都是要有代价的。关闭小煤矿小锅炉,淘汰污染企业,升级改造电厂钢厂,使用更高燃油标准等等都不是嘴
上说说就能解决。治理雾霾是要花钱的,污染指数与生活成本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我们没有时间思前顾后,从长远看生态健康远比眼前利益更重要,关键时刻还是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政府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了,我们也关心不到。作为一个普通人,懂的毕竟太少,只能在这里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意愿,希望我们的天更蓝,水更清,拥有一个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从这个方面说,感谢柴静给我们的当头棒喝,让我们正视眼前,并穿过重重雾霾,看到未来的蓝天。
高宗U201111449 2015年3月26
作文六:《穹顶之下观后感》1800字
《穹顶之下》观后感
《穹顶之下》是一部由柴静自费100万左右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纪录片, 费用全部来自2013年一月柴静的自传性作品《看见》一书的版税。该记录片于2015年2月28日播出。 《穹顶之下》通过视频网站、社交网络等共同的力量,让数千万乃至上亿人再次认识到雾霾的危害。该纪录片形象化地对雾霾的构成做了解读,而且通过柴静的行为来告诉我们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为中国的环保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看完这段视频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沉默了许久想了很多。对我触动最大的是那个小女孩的回答:没有看见过蓝天,没见过星星 ,没有见过白云??这对我们来说在意味着什么?我们的孩子在十年后的今天是否也正在面临同样的现象?我相信所有的父母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被剥夺享受这样的蓝天,白云,星空的权利,都不想被剥夺亲近大自然的权利。十年前的山西河水变成了污水,年均苯并芘超标290多倍。那么现在空气含量中有15种致癌物,其中世界上最可怕致癌物苯并a芘超出国家标准值14倍。我们可想而知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严峻污染的环境。
从未像今天这样重视过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但今天才知道原来它是如此的可怕。十年前的山西河水变成了污水,年均苯并芘超标290多倍。那么现在空气含量中有15种致癌物,其中世界上最可怕致癌物苯并a芘超出国家标准值14倍。我们可想而知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严峻污染的环境。
但作为当代大学生,认识事情不能以偏概全,只听信他人的观点,要客观的分析事情。柴静的《穹顶之下》确实反映了当前中国环境的各种问题,这是客观存在的,但纪录片对这件事的解读却暗含深机。她也许讲了99%的真话,可是在其中1%最核心的部分却讲了100%的假话。她认为当今中国环境那么恶劣,是因为煤炭的大量使用,国企的垄断以及各种大小工厂的违章排放。而她的言下之意就是开放石油等国家战略性产业,引入市场竞争,关闭违章企业。乍一看好像这真的能够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但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这将会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灾难。
如果真的允许石油等中国28个关键行业完全向市场开放,那过不了多久,这28个对中华民族至关重要的行业就会被国外大财团大寡头控制,民族资本是
不可能战胜国外资本,最后都会被寡头控制。如果真的像她说的一样放开油气开采中国会是个什么样子?看看前几年放开的煤炭行业就知道了,是那些黑心的私人老板更关心环保呢还是国有企业更加负责任?这不是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么?可是她为什么要误导民众呢?而且有选择在两会前的敏感时期搞出这个题目?估计背后是有推手的,以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有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来编99%的真话和1%的绝对谎言的,而且在极短的时间被所有媒体发布,形成轰动效应。 固然,国有企业是有问题,而且很大,但是解决的手段绝不是所谓全面放开,那样的结果就是全面被国际大资本给控制,给吃掉。没有了能源命脉,中国人民的命根子就丢了。我们只有想办法让国企真正地为人民所监督,完善其管理职能,真正地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才是最终的解决办法,而不是将其摧毁。现在中国28个关键行业,据说有23个都被外资完全控制了,要是将来再全面放开铁路、军工、电信、石油等等命脉,将所有命脉行业私有化,那我们的立国基础还在哪里?我们还是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么 ?这不单单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核心的政治问题,立国的基础动摇了。
其所谓的关闭各种重污染的工厂,就是要中国去工业化。如果将中国所有的钢铁工厂、重化工企业关闭,那确实天会变得更蓝,水也会变得更清,就像朝鲜一样,环境保护的多好,那人民就不可能富裕。工业是强国之本,一味的打压重工业,就会落得南非的下场,我们绝对不能走南非的老路,那将是整个民族的灾难。 党的十八会议已经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了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战略体系之中,并制定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设、文化建设”的“五位一体”战略举措。已经开始实施的新《环保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它赋予了环保部门多件执法利器。环保部门可直接查封、扣押排污设备的权力,环保执法有了质的飞跃,让环保执法“长了牙齿”。
中国的一带一路政策也是为了更好的去产能,优化产业结构。所以我们不能被事情的表面所蒙骗,污染是各个国家工业化道路上的必然,这也是小康之路必然经历的阶段,重要的环境的治理是需要整个中华民族的努力,更需要时间去治理,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别有用心的宣传。
作文七:《“穹顶之下”观后感》1500字
《穹顶之下》观后感
—— 穹顶之下,到哪寻觅一片“APEC蓝”的天空?
“拒绝雾霾,还我一片蓝天”这应该是我们共同的心声。我看了央视记者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深有感触。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柴静揭开了雾霾是什么?它是从哪来的?我们应该怎么办?
雾霾是什么?——简言之,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
雾霾从哪儿来?——我国的空气污染60%以上来自煤和油的燃烧,雾霾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能源问题。机动车的增速也是历史罕见。调研发现我国燃煤和燃油大概存在“消耗量大”、“相对低质”、“前端缺少清洁”、“末端排放缺乏控制”四大问题。
我们怎么办?——在2014年的APEC会议上,中美发表联合声明,中国已经承诺2030年左右碳排放到峰值,非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20%。意味着未来只能向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方向去,不走唯GDP道路,整个国家的治理体系、能源战略、产业结构都会随之改变,会对普通人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看完《穹顶之下》,我想到了一个网络热词“APEC蓝”。APEC蓝,是指2014年APEC会议期间北京蓝蓝的天空。2014年11月3日上午8点,北京市城六区PM2.5浓度为每立方米37微克,接近一级优水平。网友戏称天空的蓝色为“APEC蓝”。 APEC会议期间参照了“奥运模式”,采取限制污染物排放或限产等措施,来保证会议期间北京地区的空气质量。质量达到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也说明我们的污染确实是高排放造成的。由此可见采取措施是能够有效缓解雾霾带来的环境污染的。“APEC蓝”这个网络热词也出现在**主席APEC晚宴致辞中。他提到,“有人说现在的北京蓝天是APEC蓝,美好而短暂,过了这一阵就没了,我希望并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APEC蓝能够保持下去”。
当今我国的经济发展是粗放型发展模式,高污染、高排放的经济,产生大量经济价值的同时,也严重地污染了环境。但是如果从环境保护出发,像APEC会议期间一样直接关停、取缔污染严重的企业、工厂,限制车辆通行,必将导致经济效益大幅下降,产生一系列的问题。限行对空起质量的提高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车辆限行对整个区域的影响不会像企业和燃煤电厂的减排作用来得明显。把APEC蓝留住,需要地方政府把“临时减排”变成真的不排,把“临时抱佛脚”变成自觉转变发展方式、淘汰落后产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就是 “发展权”与“健康权”的博弈。我们既要发展,也要健康,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关系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淘汰落后产能,优化结构,联防联控,并强化检测监管机制降耗减排;
进一步加大老、旧机动车淘汰力度;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在公交、出租车、私人用车领域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行清洁生产机制,利用清洁生产政策和方法深入挖掘工业、服务业和交通领域的节能减排潜力,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从当下看,京津冀等地,采取政策来减少污染排放、启动经济手段调节已到必要时刻,限行更严格、划分低排放区、征收交通拥堵费、甚至是推动阶梯性油价,可能成为未来政策的走向。虽然APEC蓝随着APEC的开始应运而生,也随着APEC的结束而离我们远去,但它必将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环境治理方案具有实际借鉴的作用。在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我国,只有把环境问题解决妥当,人民才能舒心地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幸福生活。
正如柴静呼吁的那样,我们是时候做些什么了,就在此刻就在此时就在此生,国家管好它该管的,我们每个人都要从我做起,从此刻做起,积极行动起来,能走路的就走路,能骑车的就骑车,能坐公交的就坐公交,少抽一根烟,少开一次车,为环境保护做贡献,传播正能量,谱写绿色人生!我真的希望在我年老之时能留在中国享受我的晚年,我的子孙不再为空气而受苦。
作文八:《《穹顶之下》观后感》1000字
《穹顶之下》观后感 《穹顶之下》是一部雾霾深度调查纪录片,部时长达103分钟55秒的视频聚焦雾霾问题。该片以“雾霾是什么?”“雾霾从哪儿来?”“该怎么办?”为核心,通过现场调研、查阅文献和拜访专家的方式,并以视频网站、社交网络等共同的力量,让数千万乃至上亿人再次认识到雾霾的危害,形象化地对雾霾的构成与危害做了解读,告诉观众如何为治理雾霾去做些什么。在环境污染这个中国人休戚与共的问题上,《穹顶之下》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不要等问题出来后再去挽回,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雾霾已经成为每个人必须应对并亟需解决的问题。远离雾霾,呼吸同一片纯净天空。” 《穹顶之下》围绕“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该怎么办?”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它让人们了解了中国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环境污染,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必将影响着我们乃至下一代的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更是无从谈起。细想一下,国家或企业是一个大层面上的调控,我们能做的很少,但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能做的却很多。说起环保,很多人觉得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不知该从何做起,其实环保就在我们身边。节能减排,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能做到:比如我们可以改变出行习惯,多坐公交少开车;比如节假日尽量不要燃放烟花、爆竹;比如当我们离开房间10分钟以上,当我们在白天看见公共区域的灯还亮着,那么请您随手关灯;还有,当我们能开风扇的时候,请不要开空调;当我们离开办公室1个小时以上时,请关电脑。选择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多种植一些树木,增加绿化,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将为整个环境贡献一份力量。作为普通大众,在我国环保改善的问题上,我们不能仅仅去等待国家建立一个强大完善的体系,我们需要依靠我们的选择,我们的意志去参与环保事业,守护我们的家园。 在以前,我们也许认为雾霾只是一种不同寻常的天气,不清楚它的危害性,但是当有人站出来,理性的告诉了我们它的危害,告诉了我们应该如何去预防它,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就要改变以往的习惯,多为环境保护尽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呢?虽然我们做的事情微不足道,但是因为能为环境保护做一点贡献,那么我们心里就会踏实很多,确实,哪怕只是因为自己随手把水龙头关紧而避免多浪费了一滴水,但只要做了,心里就会很踏实,就会很高兴。因为我们在为共同生活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如果我们能够克制自己,节制身边人,人人参与保护环境,那么我们也一定能治理好雾霾,神州大地自会山清水秀。
爱护地球,珍惜资源,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更希望你与我同行。穹顶之下13亿人同呼吸,共命运,并肩作战。
作文九:《《穹顶之下》观后感》1500字
观《穹顶之下》有感
当15年年初央视主持人柴静拍的《穹顶之下》发行上映之后,引起了全国的强烈轰动。当然也无一例外地吸引了学环境的我们。从那以后普通大众也更加关注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学环境的我们在观看完以后更是收益颇深,学到了许多课堂上无法学到的东西!我连续看了三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收获。
这部影片主要给我们介绍了我国目前的大气污染现状。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讲述了什么是雾霾,雾霾从哪里来,它有什么危害,它要到哪里去!我国目前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的现状,主要面临的问题以及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的差距。并以鲜活现实的例子论证了影片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
我国大气污染逐年严重,这已经严重的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看到影片中的孩子没有见过蓝天。我想象着小时候放学后躺在草地上一群小伙伴讨论蓝天白云。天上的朵朵白云一会儿像马群,一会儿像鸟群……然而现在的孩子却找不到我们当初的那种幸福快乐。回到家(我家在济南)抬头看看天空,灰蒙蒙的一片,就像给我们的天空蒙上了一层沾满灰尘的纱帐。也许是心理的原因此时我们的呼吸感觉都不再那么顺畅,鼻子也有种说不出的难受!这个时候我往往是非常郁闷,又参杂有无尽的无奈。接着影片往下看发现雾霾确实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的杀手!它真的就像幽灵,像虚幻世界里的魔鬼,恶魔,甚至比这还要可怕!我看到柴静的女儿患病,我开始恐慌,我相信大多数国人可能和我一个样,甚至有些人比我还要恐慌,焦虑!
我们不仅忧虑自己,还想着后代!或许每一个家长都想给孩子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因此他们都想着选择一个发达的地方。但是发达的地方无疑是污染比较严重的地方。面临这样的处境,我们还是无奈。
再看雾霾的来源,几乎所有人都明白雾霾来源于何方,但是一直都无法从根源上断绝它的来源。面对严重污染的钢铁工业,我们不仅不能取缔他们。为了国人的就业问题,我们还必须扶持。面对他们的污染问题我们束手无策。这我认为是我国的国情的局限性。人口众多,经济发展的水平低,为了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迫不得已!目前就我国的综合国力来说,实际上发展经济还是第一要务。但是,面对一些有关部门职能不明确,环保部门的权力有限,有关监管部门监管不利等人为的因素我觉得完全可以杜绝。我国可以先从环保制度上进行改革,明确环保部门的职能权力,加大环保制度的执行力度,我觉得这些我们还是可以做到。当然目前我国也在逐步的向这个方向迈进。我国新任用的环保部部长是学环境的,这一方面就可以体现出来。一个懂环境的领导治理环境这方面,我们相信他一定会有所作为。我国在制度上应该赋予环保部门更多的权力,加强让环保制度的执行力度,让环保制度和相关法律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针对有关部门弄虚作假和监管不利等行为,我国应该严厉惩处!就拿汽车工业来说,明明要求生产国四汽车,结果挂国四的标其实是国三的车。针对这种情况,法律应该严惩弄虚作假的企业以及其相关负责人。对于监管部门,应该严厉的追究其刑事责任!
我国环保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我国领导人也逐渐认识到这一问题
的严重性。我们的领导者们也在保证发展经济前提下逐渐的向环保的道路迈进。据我调查,目前汽车行业里边的弄虚作假行为已经得到很好的制止。现在的挂国四标的汽车实际就是国四的汽车。通过一些先进的技术在排气筒上加装尿素,以减少尾气中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的排放!但是目前的问题是,由于没有严格的制度和查处机制,几乎所有的汽车所有者为了减少成本而不严格按照要求装相应的处理物质。我国最根本的是从制度上进行改革,逐步走向既环保又可以保证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
对于影片中提到的我们个人可以为环保所做的贡献。我们每个人铭记在心,积极的向身边人宣传大气污染的危害,争取动员每个人为我国的环保事业贡献我们的力量!
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我们的环境污染问题一定可以得到改善!
作文十:《《穹顶之下》观后感》1200字
《穹顶之下》读后感
柴静作为一个新闻人,把几个关键问题都找出来并说清楚了,在科学事实上没有明显的错误,这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容易的是她采访到了许多当事人,触动了长期以来敏感的话题;最重要的是可能她让许多人第一次认识到,雾霾不仅和自己息息相关,而且自己是可以推动改变的力量。这部片子必将载入史册。
首先:对于雾霾,不存在“适应性”问题。吸得越多,危害越大,特别是对小孩子。如果家有老人或家族内有人有心血管疾病史,对雾霾天需要有更多关注。空气污染还被证实与出生缺陷率提高以及新生儿体重过低有关,影响孩子一生。而谈到重现APEC蓝需要减少一半排放的问题,我们不该忘记,这个一半只是以我国的“蓝天”标准而定的,并不意味着只要减少一半就能实现民众健康的需要。2014年,北京PM10的年均值是115.8微克/立方米。而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制定的PM2.5标准,第一阶段为年平均35微克/立方米(最宽松的标准),指导值为10微克/立方米。
其次,该片对“环保是奢侈品”的概念发出了挑战。事实上,长期生活在高污染地区的底层劳动者,才是污染的最大受害者。肺癌村的环境难民,从小看不到蓝天的小姑娘, 都在承受着沉重的代价。而千千万万的城市居民,无论是看不见西山的北京人,还是看不真西湖的杭州人,已经在漫天雾霾中,呼吸了至少十年。人们需要工作,也需要健康,需要自在地生活。我们不该忘记,环保需要付出代价,不环保同样有代价,甚至代价更大。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这部片子中给出了一些方法和思路。总的来说有这么几项:提高标准,严格执法,对垄断的能源行业开放市场竞争。而它也难得地明确了这么做的阻力和要付出的代价。 具体而言是:
1.环保催动创新,以绿色低碳倒逼产业转型。导致雾霾的燃煤中,劣质煤占了很大成分,劣质煤被用在过剩产能上,形成的是浪费,现在需要淘汰这些产能,让新产业淘汰旧产业,倒逼产业转型。
2.允许各利益相关方进行协商,将相关信息公开,并放开能源市场,允许民营天然气进入市场竞争。
3.从国家层面,除了制定排放标准并实行监管,政府其实还有许多办法可用。比如国家的各种政策在实施前会进行经济上的成本-收益分析并将结果公示。这一点对于环境问题尤为重要。因为环境方面的收
益是隐性的,长期的,覆盖全社会的,更不容易看到直观效果。也正因为没有相应的分析,我们有时往往注意不到环境政策对经济的正面作用,将环保支出视作负担。
4.在个人层面,应该自商品购买、交通出行、家庭能耗等方面实现节能。比如共享消费也是一种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解决办法;也可以在购买商品是选择有绿色标识的商品;还有一种选择:降低购买商品的频率。人们购买商品的动力深受消费主义的影响,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人的整体幸福感在收入达到一定程度后不再随着收入上升而升高,与家人、朋友、社区共享的快乐才带来更深刻的幸福感。
实现环保,公众的参与权和知情权,NGO的参与,环境诉讼的威力,都是极为关键的。在我国的语境下,却有些水土不服。或者,从今天开始,我们可以去改造水土,比如柴静的《穹顶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