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24 僰人养猴》1900字
24 僰人养猴
一、美文精读
【文学常识】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谥曰文成,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
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郁离子》是刘伯温的托称。此前的半生他郁郁不得志,遂弃官归隐家乡青田山中,发愤而著《郁离
子》。书成不久,他即出山离家,成为朱元璋的亲信谋士,协助朱元璋建立了统一的明王朝。郁,有文采的样子;离,八卦之一,代表火;郁离,就是文明的意思,其谓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抵文明之治。
【文章主旨】
本文告诉我们以财务引诱人效力,无异于鼓励人抢劫,见了财务就争先恐后的抢夺,就与猴子为了食
物互相抢夺无异。
【文言原文】
僰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
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左右皆蹈节。巴童佁然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猴褫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大沮。
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选自刘基《郁离子?僰人舞猴》)
【对照注译】
【作品赏析】
《郁离子》不仅集中反应了作为政治家的刘伯温治国安民的主张,也反映了他的人才观、哲学思想、
文学成就、道德为人以及渊博学识。《僰人养猴》是《郁离子》中众多文章中的一篇。在这篇文章中,刘伯
温由猴子联想到军队,对刚建立的明王朝的军队建设不能不说是一个警示。
【读后必练】(共20分)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0分)
① 衣之衣而教之舞 ( ) ② 耻己之不如也 ( ) ..
③ 思所以败之 ( ) ④ 乃袖茅栗以往 ( ) ...
⑤ 蠢然而蚁集 ( ) ⑥ 思所以败之 ( ) ...
⑦ 乃袖茅栗以往 ( ) ⑧ 左右皆蹈节 ( ) ..
⑨大沮 ( ) ⑩ 衣之衣而教之舞( ) ..
2. 翻译下面的语句。(8分)
① 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② 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 ③ 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 ④ 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
3. 巴童聪明机智,使猴舞“败”的原因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 ① 衣:动词,穿衣服。② 以??为耻(或:认为??是耻辱)。③ 用来??的方法(手段等)。④ 用
袖子装。⑤ 如同蚂蚁一样聚集一起。⑥ 破坏。 ⑦于是,就。⑧ 都。⑨ 沮丧。⑩ 衣:名词,衣服。
2. ① 蠢笨得如同蚂蚁一样聚集一起,看见东西就上前争抢,他们和猴子有什么区别吗?② 四川的(一个)儿童看了很妒忌他们,为自己不如他们而羞耻,想着用什么方法破坏它们,就在袖子里放了茅栗子前往。
③ 给它们穿上衣服教它们跳舞,(使它们)旋转得很圆,转动有角度(很有章法),配合音律节拍(默契)。④ 当今用没有纪律约束的军队去打仗的。
3. 巴童则利用猴子“见物而争趋之”的弱点使猴舞“败”。
二、趣文泛读
好乌龟
时值大比,一人缘科举一名,命卜者占龟,颇得佳像,稳许今科奏捷。其人大喜,将龟壳谨带随
身。至期点名入场,主试出题,旨解茫然,终日不成一字。因抚龟叹息曰:“不信这样一个好乌龟,如
何竟不会做文字!”
【译文】
时逢科举考试,有个人想中第一名,让卜人用龟壳占卜,颇得佳像,许愿这次科举稳中无疑。那人十
分高兴,将龟壳小心地带在身上。等到考试那天点名入场,主考官出题,那人对其题旨茫然不解,终日也
没写成一个字。于是抚摸龟壳叹息道:“不信这样一个好乌龟,怎么竟不会做文章?”
作文二:《比较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僰人舞猴阅读答案》800字
比较阅读:陈太丘与友期 僰人舞猴
(甲)……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僰①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②,左右皆蹈节。巴童佁然③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猴褫④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大沮。
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郁离子·僰人舞猴》
注释:①僰(bó),我国古代西南部的一个民族,今川南及滇东一带。②伫,站立。③佁然,静止貌。④褫(chǐ),剥去,脱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①元方入门不顾 顾 ②耻己之不如也 耻
③思所以败之 所以 ④乃袖茅栗以往 袖
2.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
3.元方、巴童聪明机智,其令友人“惭”、使猴舞“败”的原因有何共同之处?(2分)
4.你认为两文在“修身”、“治军”方面提出的积极主张分别是什么?(2分)
【答案】
1.答案:①回头看;②以……为耻(或认为……是耻辱);③用来……方法(手段等);④用袖子装。
评分:两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骚动紊乱,像蚂蚁一样地聚集在一起(或像蚂蚁一样骚动紊乱地聚集在一起),看见东西就上前去争抢
评分:翻译正确通顺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3.答案:都抓住了对方身上存在的问题或弱点;
评分:答对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4.答案:①甲文主张讲“诚信”和“礼仪”;②乙文主张治军要强素质,整军纪,倡导节制利欲,从军为国为民。
评分:答对一项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本文来源于查字典语文网yu.chazidian.,查字典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如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加查字典语文网的QQ群315357333沟通交流。
作文三:《《陈太丘与友期》《僰人舞猴》比较阅读及答案》800字
【2013年·山东省东营市】
(8分)
(甲)……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僰①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②,左右皆蹈节。巴童佁然③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猴褫④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大沮。
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郁离子·僰人舞猴》
注释:①僰(bó),我国古代西南部的一个民族,今川南及滇东一带。②伫,站立。③佁然,静止貌。④褫(chǐ),剥去,脱下。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①元方入门不顾??? 顾?????????????? ②耻己之不如也??? 耻
③思所以败之????? 所以???????????? ④乃袖茅栗以往??? 袖
11.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
12.元方、巴童聪明机智,其令友人“惭”、使猴舞“败”的原因有何共同之处?(2分)
13.你认为两文在“修身”、“治军”方面提出的积极主张分别是什么?(2分)
【答案】
10.答案:①回头看;②以……为耻(或认为……是耻辱);③用来……方法(手段等);④用袖子装。
评分:两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骚动紊乱,像蚂蚁一样地聚集在一起(或像蚂蚁一样骚动紊乱地聚集在一起),看见东西就上前去争抢
评分:翻译正确通顺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都抓住了对方身上存在的问题或弱点;
评分:答对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①甲文主张讲“诚信”和“礼仪”;②乙文主张治军要强素质,整军纪,倡导节制利欲,从军为国为民。
评分:答对一项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作文四:《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文言文精读 2《僰人养猴》练习 新人教版》3000字
2、僰人养猴
【文章主旨】
《僰人养猴》告诉我们以财务引诱人效力,无异于鼓励人抢劫,见了财务就争先恐后的抢夺,就与猴子为了食物互相抢夺无异。
【原文】
僰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左右皆蹈节。巴童佁然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猴褫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大沮。
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郁离子?僰人舞猴》
原文 注释 译文 【僰】人养猴,【衣?之衣?】【僰(bó)】我国古代西南部僰族人(善于)调教猴子,给而教之舞, 的一个民族,今川南及滇东一它们穿上衣服教它们跳舞,
带。【衣?之衣?】?动词,
当穿衣讲。?名词,衣服。
【规旋矩折】,【应律合节】。 【规旋矩折】就是“规矩旋(使它们)旋转得很圆转动有
折”。规矩,章法,制度。旋角度(很有章法),配合音律
折,圆转动有角度。【应律合节拍(默契)。
节】就是“应合律节”。 应合,
配合。律节,音律节拍。
【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巴,古代国名,在今四川东部,四川的(一个)儿童看了很妒不如也, 故川东别称“巴”。巴童,巴忌他们,为自己不如他们而羞
族仆人。 耻,
【思】【所以】【败】之,乃【思】想。【所以】用??的想着用什么方法破坏它们,就【袖茅栗】以往。 方法。【败】破坏。【袖茅栗】在袖子里放了茅栗子前往。
“袖”作动词,藏在袖子里。
茅栗,坚果,可食用,亦称“板
栗”。
【筵张】而猴出,众宾【凝】【筵张】宴席开张。【凝】长宴席开张猴子们出来(表演),
1
【伫】,左右皆【蹈节】。 时间直视。【伫】站立。【蹈节】众人都站起来专心观看,左右
踏着节拍。 的猴子舞蹈跳得都很合节拍。 巴童【佁然】挥袖而出其茅【佁然】静止的样子。【掷】四川的儿童故着无意地挥袖栗,【掷】之地。 扔,丢。 丢出茅栗,将它们丢到地上。 猴褫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 【褫(chǐ)】剥去,脱下。 猴子(见了)扯掉衣服上前争
抢,酒壶也撞倒了桌案也掀翻
了。
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大【禁】制止。【大沮】非常沮僰族人(怎么)呵斥也不能制沮】。 丧。 止,非常沮丧。 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军队。 郁离子说:“当今用没有纪律【师】战者, 约束的军队去打仗的,
【蠢然】而【蚁集】,见物而【蠢然】蠢笨,骚动的样子。蠢笨得如同蚂蚁一样聚集一争【趋】之, 【蚁集】如同蚂蚁一样聚集一起,看见东西就上前争抢,
起。【趋】快步走,这里是上
前之意。
其何异于猴哉, 他们和猴子有什么区别吗,” 【赏析】
《郁离子》不仅集中反应了作为政治家的刘伯温治国安民的主张,也反映了他的人才观、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文学成就、道德为人以及渊博学识。在写作《郁离子》的过程中,刘伯温的整个思想体系,尤其是对社会政治方面的看法及主张更加成熟,也更加系统。
《僰人养猴》是《郁离子》中众多文章中的一篇。在这篇文章中,刘伯温由猴子联想到军队,对刚建立的明王朝的军队建设不能不说是一个警示。
人类进化至今,长途漫漫,眼下已是高度文明之一族。我们讲体面,知荣耻,冠冕堂皇,循规蹈矩。然而,一旦名利横前,便不乏“猴性”大作者,什么公心民意、党纪国法,什么道德修养、礼仪廉耻,统统去了九霄云外。是与猴何异,悲哉!
当今之世,国家稳定,经济发展,更有荣耻观点鲜明,吾辈必当竭尽心力维护践行,做到“茅栗”面前不动声色,惟以大局在先,公心为重。或曰,何以做到,答曰:两条。一曰自我修养,提升素质;二曰严厉规矩,强化惩治。惟此而已。
2
【练习与检测】(共25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0分)
(1)衣?之衣?而教之舞 衣? : 衣? : ((
(2)耻己之不如也 耻: (
(3)思所以败之 所以: ((
(4)乃袖茅栗以往 袖: (
(5)蠢然而蚁集 蚁集: ((
(6)思所以败之 败: ((
(7)乃袖茅栗以往 乃: ((
(8)左右皆蹈节 皆: ((
(9)大沮 沮: ((
2.翻译下面的语句。(12分)
? 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
? 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
?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
3.巴童聪明机智,使猴舞“败”的原因是什么,(3分)
【练习与检测参考答案】
1.(1)衣?:动词,穿衣服。衣?:名词,衣服。(2)以??为耻(或:认为??是耻辱) (3)用来??的方法(手段等)(4)用袖子装。(5)如同蚂蚁一样聚集一起。(6)破坏(7)于是,就(8)都(9)沮丧
2.?蠢笨得如同蚂蚁一样聚集一起,看见东西就上前争抢,他们和猴子有什么区别吗, ?四川的(一个)儿童看了很妒忌他们,为自己不如他们而羞耻,想着用什么方法破坏它们,
3
就在袖子里放了茅栗子前往。
?给它们穿上衣服教它们跳舞,(使它们)旋转得很圆,转动有角度(很有章法),配合音律节拍(默契)。
?当今用没有纪律约束的军队去打仗的。
3.巴童则利用猴子“见物而争趋之”的弱点使猴舞“败”。
4
作文五:《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考试必读120篇24僰人养猴》1600字
24 僰人养猴
一、美文精读 【文学常识】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谥曰文成,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郁离子》是刘伯温的托称。此前的半生他郁郁不得志,遂弃官归隐家乡青田山中,发愤而著《郁离子》。书成不久,他即出山离家,成为朱元璋的亲信谋士,协助朱元璋建立了统一的明王朝。郁,有文采的样子;离,八卦之一,代表火;郁离,就是文明的意思,其谓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抵文明之治。
【文章主旨】本文告诉我们以财务引诱人效力,无异于鼓励人抢劫,见了财务就争先恐后的抢夺,就与猴子为了食物互相抢夺无异。
【文言原文】僰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左右皆蹈节。巴童佁然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猴褫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大沮。
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选自刘基《郁离子?僰人舞猴》) 【对照注译】
1
【作品赏析】《郁离子》不仅集中反应了作为政治家的刘伯温治国安民的主张,也反映了他的人才观、哲学思想、文学成就、道德为人以及渊博学识。《僰人养猴》是《郁离子》中众多文章中的一篇。在这篇文章中,刘伯温由猴子联想到军队,对刚建立的明王朝的军队建设不能不说是一个警示。
【读后必练】(共20分)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0分)
① 衣之衣而教之舞 ( ) ② 耻己之不如也 ( ) ..③ 思所以败之 ( ) ④ 乃袖茅栗以往 ( ) ...⑤ 蠢然而蚁集 ( ) ⑥ 思所以败之 ( ) ...⑦ 乃袖茅栗以往 ( ) ⑧ 左右皆蹈节 ( ) ..⑨大沮 ( ) ⑩ 衣之衣而教之舞( ) ..2. 翻译下面的语句。(8分)
2
① 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② 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
③ 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
④ 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
3. 巴童聪明机智,使猴舞“败”的原因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 ① 衣:动词,穿衣服。② 以??为耻(或:认为??是耻辱)。③ 用来??的方法(手段等)。④ 用袖子装。⑤ 如同蚂蚁一样聚集一起。⑥ 破坏。 ⑦于是,就。⑧ 都。⑨ 沮丧。⑩ 衣:名词,衣服。
2. ① 蠢笨得如同蚂蚁一样聚集一起,看见东西就上前争抢,他们和猴子有什么区别吗?② 四川的(一个)儿童看了很妒忌他们,为自己不如他们而羞耻,想着用什么方法破坏它们,就在袖子里放了茅栗子前往。③ 给它们穿上衣服教它们跳舞,(使它们)旋转得很圆,转动有角度(很有章法),配合音律节拍(默契)。④ 当今用没有纪律约束的军队去打仗的。3. 巴童则利用猴子“见物而争趋之”的弱点使猴舞“败”。
二、趣文泛读
好乌龟
时值大比,一人缘科举一名,命卜者占龟,颇得佳像,稳许今科奏捷。其人大喜,将龟壳谨带随身。至期点名入场,主试出题,旨解茫然,终日不成一字。因抚龟叹息曰:“不信这样一个好乌龟,如何竟不会做文字!”
【译文】
时逢科举考试,有个人想中第一名,让卜人用龟壳占卜,颇得佳像,许愿这次科举稳中无疑。那人十分高兴,将龟壳小心地带在身上。等到考试那天点名入场,主考官出题,那人对其题旨茫然不解,终日也没写成一个字。于是抚摸龟壳叹息道:“不信这样一个好乌龟,怎么竟不会做文章?”
3
作文六:《比较阅读《陈太丘与友期》《郁离子·僰人舞猴》阅读答案(2013山东东营》800字
比较阅读《陈太丘与友期》《郁离子?僰
人舞猴》阅读答案(2013山东东营
(“128815”);
(甲)??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僰?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左右皆蹈节。巴童佁然?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猴褫?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大沮。
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郁离子?僰人舞猴》
注释:?僰(bó),我国古代西南部的一个民族,今川南及滇东一带。?伫,站立。?佁然,静止貌。?褫(chǐ),剥去,脱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元方入门不顾顾?耻己之不如也耻
?思所以败之所以?乃袖茅栗以往袖
#from本文来自学优网://.gkstk.end#
2(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
3(元方、巴童聪明机智,其令友人“惭”、使猴舞“败”的原因有何共同之处,(2分)
4(你认为两文在“修身”、“治军”方面提出的积极主张分别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答案:?回头看;?以??为耻(或认为??是耻辱);?用来??方法(手段等);?用袖子装。
评分:两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骚动紊乱,像蚂蚁一样地聚集在一起(或像蚂蚁一样骚动紊乱地聚集在一起),看见东西就上前去争抢
评分:翻译正确通顺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3(答案:都抓住了对方身上存在的问题或弱点;
评分:答对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4(答案:?甲文主张讲“诚信”和“礼仪”;?乙文主张治军要
强素质,整军纪,倡导节制利欲,从军为国为民。
评分:答对一项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作文七:《比较阅读《陈太丘与友期》《郁离子·僰人舞猴》附答案》700字
(甲)??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僰①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②,左右皆蹈节。巴童佁然③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猴褫④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大沮。 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郁离子·僰人舞猴》 注释:①僰(bó),我国古代西南部的一个民族,今川南及滇东一带。②伫,站立。③佁然,静止貌。④褫(chǐ),剥去,脱下。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①元方入门不顾 顾 ②耻己之不如也 耻 ③思所以败之 所以 ④乃袖茅栗以往 袖 11.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
12.元方、巴童聪明机智,其令友人“惭”、使猴舞“败”的原因有何共同之处?(2分) 13.你认为两文在“修身”、“治军”方面提出的积极主张分别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0.答案:①回头看;②以??为耻(或认为??是耻辱);③用来??方法(手段等);④用袖子装。 评分:两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骚动紊乱,像蚂蚁一样地聚集在一起(或像蚂蚁一样骚动紊乱地聚集在一起),看见东西就上前去争抢 评分:翻译正确通顺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都抓住了对方身上存在的问题或弱点; 评分:答对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①甲文主张讲“诚信”和“礼仪”;②乙文主张治军要强素质,整军纪,倡导节制利欲,从军为国为民。 评分:答对一项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作文八:《《陈太丘与友期》《郁离子·僰人舞猴》阅读答案(2013山东东营中考试题》800字
《陈太丘与友期》《郁离子?僰人舞猴》
阅读答案(2013山东东营中考试题
(“128815”);
(甲)??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僰?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左右皆蹈节。巴童佁然?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猴褫?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大沮。
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郁离子?僰人舞猴》
注释:?僰(bó),我国古代西南部的一个民族,今川南及滇东一带。?伫,站立。?佁然,静止貌。?褫(chǐ),剥去,脱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元方入门不顾顾?耻己之不如也耻
?思所以败之所以?乃袖茅栗以往袖
#from本文来自学优网://.gkstk.end#
2(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
3(元方、巴童聪明机智,其令友人“惭”、使猴舞“败”的原因有何共同之处,(2分)
4(你认为两文在“修身”、“治军”方面提出的积极主张分别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答案:?回头看;?以??为耻(或认为??是耻辱);?用来??方法(手段等);?用袖子装。
评分:两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骚动紊乱,像蚂蚁一样地聚集在一起(或像蚂蚁一样骚动紊乱地聚集在一起),看见东西就上前去争抢
评分:翻译正确通顺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3(答案:都抓住了对方身上存在的问题或弱点;
评分:答对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4(答案:?甲文主张讲“诚信”和“礼仪”;?乙文主张治军要强素质,整军纪,倡导节制利欲,从军为国为民。
评分:答对一项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作文九:《六指猴阅读答案》2900字
六指猴
墨中白
侯六是新来为东家赶马车的,右手六手指,护院的都笑称他六指猴。
侯六也不恼,伸出手问:像六指猴吗?
六指猴是江湖大盗,你是给东家赶马车的。说完,大伙善意笑了。
东家江大佬有钱,有钱的东家不住在泗州城。东家喜欢住在五里坡的凤凰墩。凤凰墩背靠九座梅花山,西临拦山河,东边一条大道直通南边的泗州城。
东家爱去泗州城听戏。
东家听完泗洲戏,侯六就陪他去梅岭茶馆。
东家和众玩家边品茶,边玩赏古玉。
众玩家要看东家腰上的玉。
东家掏出洁白的手帕,用嘴吹吹,才解下玉放在上面。只见手帕上的蟠螭,圆眼怒睁,细眉飞扬,脚爪上翘,胛骨尽显,活泼有趣。
众人夸:好玉。
侯六却在旁边大碗喝着茶,喝完,就到泗州大街上逛。
东家品足了茶,侯六准时套好马车等他。坎坷道,马车如履平地。东家喜欢坐在车上眯着双眼哼着泗州戏,回味着茶馆玩玉时的惬意。
到家,东家拎起长衫下车,侯六就看到他腰带上那只活泼的蟠螭。
东家有钱,可有钱的东家人不坏。东家喜欢拿出白花花的银子救济乡邻。侯六常听人夸,东家是善人。
侯六拴好马,路过东家房时,就听东家和老婆说:侯六人不小,是该成家了
侯六听后心一热,父母去世,无人再关心自己。
泗州大街,仁义当铺。
黑衣人闪身进屋。
老板贾仁义低声问:玉呢?大人催要。
黑衣人说:盗不来。
没有你偷不来的宝贝,否则告知官府,丢的不仅是玉,还有多人的性命!
黑衣人不回答,抛下酬金,飞跃离去,眨眼钻进黑夜里。
天亮,府衙有人投案,声称自己是大盗六指猴。师爷马皮金一看是马夫侯六,笑说:你手长六手指,就是六指猴?
我是六指猴,为东家赶车,实是想偷他的玉。
马皮金只好向吴知府禀报。
吴知府听后,说:通知江大佬,让他看着办吧。
马皮金把知府的话转告给东家,临别小声叮嘱:大人的嘴,大着呢!
东家忙带上金银赶到府衙。
看着满眼的金银,吴知府叹道:你有钱心善,好人呀,可好人如何会让飞贼赶车呢,要追究吴知府眯着小眼盯着东家的腰间。
东家取下玉佩递给说:一个赶马的怎会是大盗哟?马皮金忙上前接玉,旁边的吴知府就怪怨说:好好马车不赶,非说是飞贼,自己的命贱,也不为主人着想,再说,他真是六指猴,怎敢自己找上门来?这些下人呀,醉酒后,全是醉话!
东家忙谢过知府,刚把侯六带走,贾仁义就求见吴知府说:真是六指猴呀。
吴知府笑道:抓了六指猴,还会有七指猴八指猴,那多飞贼抓得完吗?要的是玉!
看着吴知府把玩着圆眼怒睁的蟠螭,贾仁义连赞:大人高明!
侯六得知东家用古玉救他,跪谢说:我不配。东家伸手拉起他说:玉是宝,可活人更是宝哩!
侯六说:不能再为您赶马了。转身欲去。
东家也不换留,说:走正道吧!路平整,好走!
六指猴点头,飞身上了大路。
平原大道,晨光如金。
东家坐着马车去泗州城,路遇一老者,停车,让其坐。
老者摘去胡须,是侯六。
侯六感慨说:东家的善心无处不在呀。双手递来一玉。
东家见是那块活泼有趣的蟠螭,摇头叹说:何必呢!
侯六说:东家放心,他们无可奈何,日后还会尊敬您呢!看着东家一脸莫名,侯六笑着跃到马后,接过马鞭说:再为您赶一趟吧。望着飞舞马鞭的侯六,东家仿佛看到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侯六走了,东家再也没有他的消息。
东家不明白,古玉被盗,官府也不追问,吴知府对他尊敬如宾,像是他偷了自己的古玉。
东家进城时还爱听泗州戏,去梅岭茶馆。
东家品茶时,听茶客们说,江湖上有一飞侠,专盗贪官金银救济穷人,飞侠盗金银,还拿他们记录贪污的私账簿儿
听着,听着,东家会猛喝一口茶,他希望飞侠是六指猴,却又为侯六捏着把汗。
(本文有改动)
1、下列对这篇微型小说的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 )( )(4分,两项都对得4分,答对一项得2分,错误项得0分)
A小说中有关凤凰墩的一段环境描写,寥寥数语,却细腻鲜活,生动传神,充分地体现了小说的环境描写对真实性的追求.
B.侯六听到东家与老婆的对话后,心一热,父母去世,无人再关心自己。这种叙事中的闲笔,增加了作品的生活气息。
C.知府勾结当铺老板,当铺老板收买黑衣人,黑衣人就是大盗六指猴,六指猴亦即侯六,作者在极短的篇幅内巧妙地交代了这些人物关系。
D.通过描写人物语言的前后矛盾,可以凸显人物的性格特点,吴知府在得到玉蟠螭前后对东家说的那两段话,就具有这样鲜明的表达效果。
E.侯六将盗回的玉蟠螭交还东家时说的话是伏笔,后来茶客们的话是照应。这种写作技巧的运用,避免了平铺直叙。
2、小说中那块活泼有趣的玉蟠螭在情节安排与人物塑造方面有何作用,请分别作简要分析。(4分)
3、请概括侯六与东家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4、这篇微型小说的段落都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1、A B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细腻鲜活,生动传神不恰当,特别是细腻二字,文中的描写极其简略,根本谈不上细腻。B项,这种叙事中的闲笔错。虽是不经意的一笔,却从侧面佐证了东家对侯六关心备至,恩重如山,为后文写东家舍玉救侯六以及侯六盗玉回报东家做铺垫。
2、①在情节安排方面,它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东家有宝玉,侯六来盗玉,侯六被东家感化自首,东家舍玉相救,侯六窃玉以报东家。②在人物塑造方面,它可以衬托人物的品格。例如东家爱玉,衬托其风雅;知府爱玉,表现其贪婪。
[解析] 本题的题干指向清晰,文本中某物在情节方面的作用:线索,串起全文;推动情节发展;照应相关内容等。而在人物塑造方面往往是以物来衬托人物的性格品质,要注意的是该物往往不只对一个人物有衬托的作用,解答要全面。这类题型一定要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来分析。
3、①侯六的性格特点是知恩图报、迷途知返、行侠仗义。小说通过东家关心侯六婚事、侯六主动投案、东家舍玉救侯六、侯六窃玉及账本、结尾时茶客们的谈论等情节,生动地写出了侯六侠义性格的内涵。
②东家的性格特点是乐善好施、仗义疏财、待人宽厚。小说通过人们对东家乐善好施的传扬,东家关心侯六婚事、舍玉救侯六、为侯六担心等情节,具体写出了东家仁义性格的内涵。
[解析] 分析概括小说中人物性格题是高考的常见题型,答题时一定要既有总评,又有分析,答案呈总分式结构。分析时要从小说情节发展中总体把握人物性格,要关注小说中人物的言行举止,有的作品还要注意作者的议论或作者借助小说中其他人之口对人物的评价。
4、①便于密集且清晰地组织、传达信息,适合本文丰富、复杂的叙事内容的表现需要。
②便于加快叙事节奏,适合本文迅速推进小说情节发展的需要。
③便于叙事场景的灵活切换,适合本文于多场景中叙事、写人的需要,产生电影分镜头
的效果。
④本文段落虽然短小,但内容的表达简洁而准确,富有提示性,能够有效调动读者的想象。
[解析] 小说阅读的试题解答维度往往是:内容主题、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环境场景、阅读心理。本题看似考查的是小说的写法,其实我们可以把它转换过来,也就是这样短小的段落对内容主题、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环境场景、阅读心理各有什么作用。要注意的是,必修、选修模块中,小说阅读的相关知识要有机地嵌套进去。
作文十:《人与猴阅读答案》500字
人与猴阅读答案
1.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处写上正确的字。
上(cuàn)下跳(liànliàn)不舍翻来(fù)去(zhē)腾思(cǔn)
2.(11)、( 23)两个自然段的"得意"一词能删掉吗,为什么,
3.给文章分段并概括段意。(每段不超出4个字)
4.根据文章的写作特点,请补写出( 16)、(18)、( 23)、( 25)自然段中大猴的话。
5.写一段话,谈谈你看了这篇寓言式的小说后的想法。
《人与猴》答案
1(蹿恋恋覆折忖
2(不能。因为它形象地描绘了"大人""大猴"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的神态。
3(第一段(1)-(l3):人耍猴。
第二段(14),(25):猴也耍人。
4((16):这种动物叫人,是专门供咱们猴子开心的动物。(18):不信你等着瞧。(23):如果我用爪子去接,他们还会继续扔吗,(25):人这种动物自以为挺聪明,其实被咱们耍了,他们还不知道呢,真可悲~
5((答案可多样化,言之成理即可。) 〔作者本人的写作意图是:一切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我们应该客观辩证地看问题。人也好,猴也好,都只是大千世界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分子,谁也没必要妄自尊大,无端地要戏或侵犯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