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十六年前的回忆》700字
六年级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导学案
33号
学习目标:
1、读读写写“书籍、含糊、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
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乱蓬蓬”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读课文,初知全文大意。
导学过程:
自学环节(一)
自读课文,思考:
1、让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
2、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
【提示: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师友说一说,然后组内交流组长分配准
备展示。记得在展示过程中要注意做笔记。】
自学环节(二)
1、自学生字、词,不会的地方查字典。
【提示:1、读准字音。2、记清字形。3、理解字意。】
2、快速读课文:(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2)除开头外按顺序写了哪些内容?
(3)划分文章段落。
训练与总结
我的收获是:
六年级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导学案
雄县第二小学 张海京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做斗争的事迹,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导学过程:
轻声读课文思考:
1、被捕前,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局势非常危急表现在哪?他是怎样对待的?(画出句子标示感受)
2、被捕时,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被捕时的紧张气氛?哪些词语写出了他的沉着和对敌人的蔑视?
3、被捕后,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的外貌和神态,请用“ ”在文中画出。
4、画出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的句子。(说说感受)
5、最后三段与开头有何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师友说一说,然后组内交流组长分配准备展示。记得在展示过程中要注意做笔记。】
巩固拓展:
1、通过李大钊的表现,反映了李大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2、你想对李星华和父亲李大钊分别说什么?从李大钊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总结:
本节课,我的收获是:
作文二:《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2000字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是语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优质的教学资源。这篇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可以迅速让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做到分块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相信对大家的授课有一定的帮助!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新课标六年级小学语文第三组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
的是作者回忆父亲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被审,被害的经过,从而表达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
的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不惜献身的嵩高品质,也使我们认识到当时反动军阀狠残暴的本质
。根据这一课文的内容,在这一课时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体会语感,辨析沉重、沉着等词,并用词造句。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大钊忠于革命、忠于党,不惜献身的高贵品质。
3、学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方法。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基于以上的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我们可以看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1)理解课文被捕与
被审两部分,体会李大钊同志沉着,临危不惧的革命精神和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不惜献身的
革命气概;(2)通过学习用简练、通俗的语言对李大钊的描写,学习家人的方法。教学难点:是让
学生弄清文中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句子及运用这种写法的好处,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小语大纲六年级识字、写字中提出:六年级学生要提高辨析词语的能力,通过对沉重
沉着的辨析经进一上理解 李大钊的品质。本课是一篇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文,指导学生理解
李大钊忠于革命、忠于党,不惜牺牲的精神和对反动军阀的凶狠、残酷的憎恨,这也是《大纲》提
出的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的反映。这样既加
强了学
生的爱党、爱祖国的教育,也培养了学生在为人处事时能爱憎分明。本课编排在本册教材中每五组
,本组的训练重点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这是小学阶段一篇指导写法的训练项目,为此,指导学
生弄清文中的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句子,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很必要的。根据教材编写的意图,
本组训练特点以及高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我班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结构。
一、从忆入手,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阅读教学要从整体着眼,这一点就告诉我们,使学生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是很重要的,这个印
象即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避开文章的主题,分散教学,就会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支离破碎,所
形成的知识概念就是松散、孤立的,对课文的理解也可能片面的理解或以篇概全的弊端。为了引导
学生从整体入手感知课文。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忆作统领提出:课文忆了谁?忆了他哪几个时
间段的事情?忆了哪一天使我忘不了?再运用自读讨论法理解这些问题。这样既使学
生从感知上了解课文大意,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符合高年级学生认识理解规律的。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理解重、难点。
突出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既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减轻学生负担,膈学生
对课文理解的更透彻。为此,在理解重、难点时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1、在理解被捕这一部分时,我采用讲授法对比法的训练方法。通过讲解,指导朗
读,使学生了解李大钊在被捕时神态以体会他对革命的追求。通过划出我和宪兵表现的词语,
采用对比法教学求理解 李大钊的沉着镇定,从容不迫的精神,从而学习这种对比写人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在理解被审时,我采用自学法演示法直观法教学,通过学生自学默读这部
分课文,要求学生画出描写破大钊在被审时的神态词语,然后讨论这些词语。,提出:你从中体会
到李大钊有什么样的品质?是什么力量使李大钊能在凶狠的敌人面前沉着冷静呢?找出原因句,体
会李大钊的内心活动,来更深入的理解课文,以达到新旧知识的融洽。如:复习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通过学生扮演角色,演课本剧的形式,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演、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以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出示挂图,指导读图,理解安定、沉着等词语。
3、在指导学生理解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这个难点时,我采用讲授法,使学生了解前后照
应的含义,而后采用列举法列举《小草》等几篇课文中的前后照应关系,理解前后照应。通
过学生举一反三的训练,弄清这种写法的好处,以便在以后作文中应用。
三、指导朗读,升华情感,产生共鸣。
在学生理解课文基础上,产生语感,和作者产生共鸣,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去朗读课文。以
指导学生读出爱憎分明之感,通过指名、默读、齐读、自由读等形式,读出对李大钊的怀念之情,
读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好处。最后用朗读带并配乐的形式,把学生带入情境,最后再一次
体会课文情感,总结课文。
这节课我依据教材特点,师生特点。采用多种教法,朗读形式,即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训练
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表演概括能力。
以上就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的全部内容,此分享对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非常有帮助,小编祝教师朋友们工作顺利!
作文三:《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1200字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衣,母亲带她到儿童娱乐场去散步了。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一声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
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是认识他吗?”
阎振三摇了摇头。他那披散的长头发中间露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苦刑了。
“哼!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侦探冷笑着,又吩咐他手下的那一伙,“看好,别让他自杀,先把手枪夺过来!”
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者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残暴的匪徒把父亲绑起来,拖走了。我也被他们带走了。在高高的砖墙围起来的警察厅的院子里,我看见母亲和妹妹也都被带来了。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
十几天过去了,我们始终没看见父亲。有一天,我们正在吃中饭,手里的窝窝头还没啃完,听见警察喊我们母女的名字,说是提审。
作文四:《十六年前的回忆初稿》2700字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本课新词,能正确书写14个生字。
2、能理解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后以及在法庭上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从中受到教育。
4、熟悉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课前交流:《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周晔的回忆录,回忆可以是模糊的,也可以是清晰的。那么这篇文章里的鲁迅先生,那个人,那些事是否清晰呢?你还记得哪些片段?出示课件,读着读着,那个幽默风趣,和蔼可亲,忧国忧民的鲁迅先生似乎出现在我们面前,如此清晰。你觉得是什么使得他如此清晰,宛如昨日?(因为抓住了细节描写。)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也是回忆一位伟大的革命者。板书课题。请看课题中的“忆”字,左边是竖心旁,回忆就是一次心灵之旅,右边的“乙”字让我们很自然地想起一个和回忆有关的词语——牵肠挂肚。值得回忆的人和事,不就是我们难以磨灭的牵挂吗?请大家朗读课题。再请读出这段回忆离作者写作时间的久远。
二、初读
1、出示词语
披散 蒙了一团云雾 乱蓬蓬 抽屉
被难日:(关于这个词的理解,只要试着用一个词替代就好理解了,“代入”,这就是解词的方法。受难,遇害,被害……)
2、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具体写了哪些事呢?结合你的课前预习,简练概括。
(1)交流后出示幻灯片:被捕前(父亲坚守北京)——被捕时(处变不惊)——庭审上(安定沉着)——被害(全家无比悲痛)”
(2)这其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又是什么呢?
(3)十六年了,可是父亲的衣着,神态,动作,语言(板书:衣着,神态,动作,语言)却历历在目,宛如昨日。再次结合你课前预习,看看这些细节描写中,有哪些是自己一读就懂的,有哪些是需要大家一起研讨的。
三、抓神态,解读人物内心
1、默读课文,画出李大钊的神态描写,是否有了一些新的理解。
2、研读疑点,走进人物内心。
(1)联系上下文,研读第一处神态描写:“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打过我们。”
找一找,父亲在那段时间里,对待子女的态度有什么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从不打骂子女的父亲会有如此大的变化?读一读“被捕前”的部分,尝试在这部分文字中找到答案。
你从此处的对比描写,能品味出作为父亲的李大钊,有哪些地
方值得你敬佩?作为革命者的李大钊,又是怎样的?
(2)寻“枪”而入,研读第二处神态描写:“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向外走去。”
在此处的描写中,李大钊还是显得那么镇定,但大家一定注意到,他掏出了一把闪亮的小手枪,他要干什么呢?这神态和动作之间似乎有些矛盾。请大家看看8——17自然段,你会发现在“被捕时”这部分文字中,出现了多出关于“手枪”的描写。找出来,做上记号,再读一读。
“短短的一段新闻……纷乱的喊叫”; “他们每人拿着……枪口对着父亲和我”; “看好,别让他自杀……把手枪夺过来”; “他们夺下父亲的手枪……搜了一遍”。( 原来李大钊是拿手枪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万不得已的时候自杀!)
他早就听到外面的嘈杂声,枪声,敌众我寡,此时硬拼是无济于事的;敌人每人一把手枪,而父亲只是一只闪亮的小手枪,武力反抗是没有结果的;父亲的小手枪擦得闪亮,说明父亲早有准备英勇就义;从敌人的夺枪言行中也能感受到.……
此时,你是否更加钦佩李大钊了?
(3)抓重点词,研读第三处神态描写:“父亲保持着……讲任何道理。”
这一处描写中的“严峻”一词,你做何理解?
的确如此。这些情感交杂在一起,李大钊的表情才如此严峻。这“严峻”里有他对毫无人性的敌人的冷酷和威严,对家人安危的忧
虑;对当前局势的担忧……透过这复杂的变情,你对李大钊的钦佩是否加深了呢?
他心系革命和家人,临危不惧,大义凛然,充满了革命者的睿智和气度。
(4)借助史料,研读第四、五两处神态描写:“我看到了……慈祥的脸。”“他脸上的表情……非常沉着。”
你发现了吗?在这里的描写中,父亲虽然保持着一贯的冷静和慈祥,但是在外貌上却有了变化。请把描写父亲外貌变化的内容找出来。
头发乱蓬蓬的;没戴眼镜。
从这些变化中,我们依稀能感觉到李大钊在被捕后遭受到的痛苦折磨。这平静的背后是李大钊面对敌人酷刑的顽强意志和对革命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请看一则史料,让我们了解当时李大钊说遭受的残酷折磨。(幻灯展示史料)
李大钊从被捕到就义,在狱中共22天。敌人对他进行了多次审讯,施用了多种酷刑,电椅、老虎凳、用竹签插手指……最后竟残忍地拔去了他双手的指甲。李大钊坚贞不屈,没有向敌人泄露党的任何机密。为了保护同时被捕的其他同志,李大钊还用血迹斑斑的双手写下《狱中自述》,表示自己“负其全责”,要敌人“对于此等爱国青年,宽大处理,不事株连。”敌人转而采用软化引诱的办法。张作霖的参谋长杨宇霆亲自出马,他以同乡的身份劝降李大钊,许以高官厚禄。但是李大钊回答:“大丈夫生于世间,宁可粗布以御寒,
糙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就是断头流血也要保持气节!”
回到这句话,再读这两个词(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你是否有了更深的感受?有什么话想说?
(5) 是什么给了李大钊这样的力量?出示:他的心。。。。。。信心。齐读。
李大钊的这些品质感染着在场的家人,所以大家也都从他那里汲取了斗争的勇气和智慧。让我们回到那血雨腥风的时代,回到那永远镌刻在人们记忆中的每一个时刻”。也让李大钊的从容、慈祥的神态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中。记住,那就是一个革命者的伟岸英姿。串读五处神态描写。
三、联首尾,了解呼应写法,自主拓展阅读。
1、学本课的写法。请大家朗读30——32自然段,了解那个令人无比沉痛的日子,作者一家人是如何度过的。
你发现了吗,这三段的内容,用文章中的一段话就可以概括,把它找出来,读一读。读第一自然段。
看来作者是有意安排这样的结构:现在文章开头简单描述了16年前那让人记忆犹新的一天,之后完整的叙述那一天前所发生的事,最后再回旋叙述那一天的完整经过。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不仅如此,文章中还有许多这样前后有关联的句子,作者先埋下伏笔,之后又写出回应的句子,这样安排就使得文章叙述缜密,井井有条。大家找出这样的句子自由读一读。
快速浏览,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
2、读课外的文章。
学习本课之后,大家想一想,写“回忆”类的文章有什么特点? 回忆很清楚;回忆很有条理,不会杂乱;回忆中的细节记载清楚,不含糊……
回忆是人的记忆中最闪亮的珍珠。在我们的自主阅读中,会遇到许多写回忆的文章,像本册的《北京的春节》、《灯光》、《我最好的老师》等都属于这类的文章,大家可以读一读。在课外阅读中,也会遇到这类型的文章,大家读的时候要注意故事情节的同时,感受作者的写作特点。
作文五:《十六年前的回忆(4)》2400字
《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
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3、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深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
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有什么意义?
(清明节,我们要到亲人的墓前怀念过世的亲人。
清明节,我们经常去烈士碑前缅怀革命先烈。
清明节,我们拜祭先人,献上鲜花,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怀念。)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缅怀一个伟人,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的第一人李大钊同志。(出示“民族魂”网上人们悼念李大钊的网上留言)
师:许许多多人,他们通过各种方式缅怀李大钊同志,这是“民族魂”网上,人们给李大钊同志的留言,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读。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缅怀这位梅花品格、君子兰名字一样的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
(二)、了解时代背景,了解人物。
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让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
2、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
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四)、学习本课生字词
自学生字词,有不会的地方查字典。
1、读准字音。
2、记清字形
3、理解字意
僻静:偏僻安静。
恐怖:惊慌、害怕。
宪兵:旧社会反动派用来镇压人民的军队。
苦刑:使人非常痛苦的刑罚。
押:暂时把人扣留,不准自由行动。
绞刑:死刑的一种,用生字勒死。
(五)、品词析句,感悟“革命者”形象
1.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顺序,默读课文,划出描写父亲语言、行动、表情的语句,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你眼前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
2.交流讨论:
a 被捕前:
(1)“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承接第一节,引起下文的回忆)
(2)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非常危急表现在哪些地方?
(1、烧掉文件书籍;2、张作霖要派人搜查;3、工友阎振三突然被捕)
(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哪能离开呢?。”
这段话中哪个词引起了你的特别关注?(从“坚决、不能轻易、哪能离开”这些词语中能看出父亲很倔强,为了革命,明知处境危险,也坚决不离开。)
(4)“那年春天??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父亲为什么而忙碌
(5) 填空:被捕前的父亲是一位( )的革命者。 ⑷ 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b 被捕时:
1、说说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李大钊被捕经过的。
2、思考:
(1)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被捕时的紧张气氛?
(2)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我”的惊恐?
(3)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敌人的凶残?
(4)文中哪些词语写出李大钊同志的沉着和对敌人的蔑视?
3.读议句子,填空:被捕时的父亲是一位( )的革命者。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对他们的没有道理可讲的。
4.指导朗读
C 法庭上:
1、带着以下问题自学这一部分
(1)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外貌。
(2)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神态。
2、思考讨论:
(1)“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是,父亲是什么样子的?他说明了什么?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头发”——李大钊经受敌人的残酷折磨。 “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
的爱。
(2)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但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说明了什么?
(一方面说明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已预料,更重要的说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爱,超过了对亲人的爱,正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种力量支持着李大钊同志跟敌人斗争,使他表现的无比坚
强、沉着。)
(3)说说“安定”“沉着”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1、“安定”——不动摇。文中表现出李大钊不为私情所动摇。
(2、“沉着“——从容镇定、不慌不忙,文中表现出李大钊同
志在法庭上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3. 填空:法庭上的父亲是一位( )的革命者。
4. 指导朗读。
d.被害后
1.画出文中写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的句子。
“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昨天是四月二十八“这两句表达了母子俩什么样的感情?
(未在悲痛中倒下,不会忘记敌人欠下的血债,要问反动派讨还血债,继承先烈的遗忘革命到底)
2..最后三段与开头有和关系?(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六)、总结课文
1.通过李大钊的表现,反映了李大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a)对亲人充满慈爱。
b)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
c)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
2.、读完课文,你受到哪些教育?
(1)革命先烈英勇献身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2)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完成未完成的事业,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七)、回顾拓展。
这堂课,学习了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一个高大的共产主义者形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马上就到清明节了,他离开我们已经是89年了,如果让你在网上悼念的地方,写下一段留言,你会写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小练笔。
(八)、反思
因为课文是单元的开篇课,所以在讲课前把单元要求让学生自学。接着是通过情景导入和常规生字学习。接着进行了拓展阅读,了解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和了解了李大钊的生平。最后是品词赏句,了解李大钊同志作为一个革命者的形象。教学实施过程中,语文的工具性体现在引导学生领悟、分析、指导运用“前后照应”以及“对比”
的写作方法上。
作文六:《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1200字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长江小学 唐广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及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根据时间顺序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从“被捕前”这部分内容中初步感受李大钊慈爱父亲形象,和视
死如归,大公无私的革命先烈形象。
教学过程:
一、 揭题导入
1. 指名读课题
比较学生读课题时候的语气,判断“回忆”是美好的还是痛苦的。营
造悲伤的感情基调,拉近课文和孩子的距离。
2. 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 初读课文
(过度:即便是过去了十六年,父亲被害的细节,作者仍然历历在目,
这位父亲到底是谁呢,)
根据要求初读课文:
(1) 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作者的父亲是谁,
三、 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理解词意
书籍 含糊 抽屉 恐怖 魔鬼 肥胖 苦刑
哼 严峻 残暴 匪徒 窝窝头 啃 舅姥爷
2指导书写
刑
四、 理清课文脉络
1 找出课文中的时间
那年春天----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4月6日)----十几天过去了------28
日黄昏,第二天
2概括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和被害后四个阶段分别发生了什么事情, 被捕前:焚烧书籍和文件,工友阎振三被抓
被捕时: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
法庭上:李大钊的镇定、沉着;
被害后:全无比悲痛。
五、 感受人物形象
1默读课文的2到7自然段,思考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慈祥,耐心
出示对话“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这还是一个慈爱的父亲吗,
为什么父亲会有这样的变化,
课外延伸,时代背景介绍,理解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随时面临着生命危险。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阀的国民革命军,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
(抓:工友阎振三被抓,父亲早出晚归,焚烧书籍和文件等等)
2父亲明明知道留在北京会面临生命危险,可是他坚持不肯离开,这又说明了什么,
3 出示李大钊的名言
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李大钊
六、 写字
出示两组词语
慈祥 不慌不忙 严峻 沉着
粗暴 魔鬼 残暴 匪徒
(注意字距要匀称,上下要错落有致)
作文七:《2《十六年前的回忆》》2500字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
学情分析:
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有所了解。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深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读课文,初知全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的
1、默看导读,明确要求
2、导入??课题
**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
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3、简介背景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9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
二、初读课文,思考:
1、自读课文,让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
2、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自学生字词,有不会的地方查字典。
1、读准字音。
2、记清字形
3、理解字意
军阀:指旧中国拥有武装部队,霸占一方,自成一派的人。
儿童娱乐场:相当于现在的儿童乐园之类。
僻静:偏僻安静。
恐怖:惊慌、害怕。
宪兵:旧社会反动派用来镇压人民的军队。
苦刑:使人非常痛苦的刑罚。
押:暂时把人扣留,不准自由行动。
绞刑:死刑的一种,用生字勒死。
四、巩固练习
1、抽读生字卡,口头组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讲读课文,进一步理解内容
2、朗读全文,能回答课后练习题1
教学过程?:
一、学习被捕前部分
1、轻声读这一部分:
2、讨论:
(1)“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承接第一节,引起下文的回忆)
(2)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非常危急表现在哪些地方?
(1、烧掉文件书籍;2、张作霖要派人搜查;3、工友阎振三突然被捕)
(3)李大钊同志是怎样对待这严重的局势的?按以下要求从文中找出句子:
1、李大钊同志夜以继日地为革命忘我地工作。
2、李大钊同志不顾个人安危,一心只想到革命工作。
3、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二、学习被捕时部分
1、说说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李大钊被捕经过的。
2、思考:
(1)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被捕时的紧张气氛?
(2)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我”的惊恐?
(3)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敌人的凶残?
(4)文中哪些词语写出李大钊同志的沉着和对敌人的蔑视?
3、小结
三、学习被捕后部分
1、带着以下问题自学这一部分
(1)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外貌。
(2)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神态。
2、思考讨论:
(1)“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是,父亲是什么样子的?他说明了什么?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头发”——李大钊经受敌人的残酷折磨。
“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2)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但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说明了什么?
(一方面说明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已预料,更重要的说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爱,超过了对亲人的爱,正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种力量支持着李大钊同志跟敌人斗争,使他表现的无比坚强、沉着。)
(3)说说“安定”“沉着”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1、“安定”——不动摇。文中表现出李大钊不为私情所动摇。
(2、“沉着“——从容镇定、不慌不忙,文中表现出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四、巩固练习
1、说说每一部分都讲了哪些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四部分
(1)轻声读
(2)语言练习
(3)画出文中写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的句子。
(4)“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昨天是四月二十八“这两句表达了母子俩什么样的感情?
(未在悲痛中倒下,不会忘记敌人欠下的血债,要问反动派讨还血债,继承先烈的遗忘革命到底)
(5)最后三段与开头有和关系?(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二、总结课文
1、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到被害时的表现是怎样的?
2、通过李大钊的表现,反映了李大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a)对亲人充满慈爱。
b)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
c)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
3、读完课文,你受到哪些教育?
(1)革命先烈英勇献身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2)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完成未完成的事业,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三、巩固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永远忘不了父亲被难日
局势严重 工作紧张
十六年前的回忆 不慌不忙 保持严峻
平静慈祥 安定沉着
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作文八:《13 十六年前的回忆》900字
词
【解词造句】
[幼稚]??文中形容因年纪小,缺乏经验,考虑问题比较简单。例:你已经长大了,还这么幼稚,头脑还这么简单!
[被难]??遇难。本课指被敌人杀害。
[军阀]??指拥有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含糊]??指说话的意思不明确,不清晰。例:做事要一丝不苟,丝毫含糊不得。
[娱乐]??使人快乐。例:再往前走,就有好几个娱乐场所。
[轻易]??本课指随随便便。例:不能办的事,不要轻易答应人家。
[恐怖]??惊慌、害怕。例:小孩不宜看恐怖电影。
[宪兵]??本课指军阀手下特殊的武装人员。
[一拥而入]??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门来。例:门被踢开了,几个鬼子一拥而入。
[怒气冲冲]??冲冲:感情激动的样子。形容非常愤怒。例:看到他怒气冲冲的样子,我吓得倒退了几步。
[苦刑]??使人非常痛苦的刑罚。
[严峻]??特别严肃。例:张老师对我们的态度一直很严峻。
[纷乱]??杂乱。例:轮船刚靠码头,纷乱的人群就你挤我拥地把舱门口堵塞住了。
[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白的意思。例:妈妈做了个手势,我会意地点了点头。
[沉重]??文中指“重”的意思。例:党和人民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沉着]??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例:小姑娘沉着的表情,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无论……总是……]??这组关联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都有同样的结果。例:无论他是出于什么考虑,我们总是应当尊重他的意见。
【近义词】
严峻(严肃)??纷乱(混乱)
会意(领会)??幼稚(稚嫩)
【反义词】
幼稚(老练)??含糊(明确)
【词义辨析】
[严重??严峻]
这两个词都是形容词,都有“厉害”的意思,主要区别是:
“严重”指程度深,影响大,也指情况紧急,使用范围较广。“严峻”着重表示“严肃、严厉”,多用来形容人的态度和表情。
[沉重??沉着]
“沉重”指分量大或程度深。“沉着”指遇事冷静、不慌不忙。“沉重”是中性词,可用来形容人的心情,但不可以形容人的表情。“沉着”多用来形容人的神情,有时也可以形容人的表情。
[容易??轻易]
都是形容词,都含有不费力,简单的意思。主要区别是:
“容易”一般指事物内容的深浅和办事难易的程度,“轻易”除指简单容易外,常指对事情态度不慎重,随便,甚至轻率。另外,“容易”不能重叠,“轻易”可以重叠。“容易”可构成习惯性口语“好容易”“好不容易”“谈何容易”,表示不容易,“轻易”可构成“轻而易举”。
作文九:《10、十六年前的回忆》4100字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
一、读拼音写词语。
sh ū jí chōu tì kǒn ɡ bùh án hu ()()()() m ?ɡu ǐ yán jùn cán rěn féi pàn ɡ()() () () jiān ruì cū bào kǔ xín ɡ cán bào ( ) ( ) ( ) () f ěi tú jū liú wō tou luàn pēn ɡ pēn ɡ()() () () 二、形近字组词。
籍() 魔() 峻() 藉() 摩() 竣() 贱() 揪() 刑() 残() 瞅() 形() 三、从下列词语中找出 6对近义词,填入括号里。 残暴 含糊 安宁 可惜 占据 坚决 模糊 残酷 坚定 安定 惋惜 占领 ()——() ()——() ()——() ()——() ()——() ()——() 四、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本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 写的一篇 录 ,通过对李大钊 被捕前 到 被害后 的回忆,展示了革
命先烈 的伟大精神和
的高贵品质。 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 敬仰 与 深切的怀念 。 除开头外,文章是按 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 后 的顺序来叙述的。
2、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四件事:
(1) 被捕前, 局势越来越严重, 父亲每天早出晚归, 有时烧掉文件和书籍,但仍坚持留在北京工作。
(2)被捕时,父亲处变不惊。
(3)法庭上,父亲安定、沉着地与敌人作斗争。
(4)被害后,全家人无比悲痛。
3、课文主要讲了李大钊的三件事,分别为:被捕前 局势很严重,父亲仍坚持留在北京工作。写父亲烧掉 文件和书籍; 被捕时父亲处变不惊; 法庭上父亲镇定、 沉着地与敌人作斗争。
4、 课文的开头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 这样写 的作用是:使文章的结构紧凑,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 怀念。 文中还有几处前后照应,作用是:使读者对事
刻。
片段一(二至七自然段)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 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 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
我奇怪地问他:“爹, 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 待了一会,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 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 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 忙, 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 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交阎振三一早上街买 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 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 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他的 朋友劝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 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 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 查字典, “阀” 字, 用音序查字法, 应查音序 (F ) , 再查音节(f á);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门 )部,再 查(六 )笔。
2、在原文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凶恶(慈祥 ) 建设(破坏 )
犹豫(坚决 )清楚(含糊 )
3、给这个片段加上一小标题 。
4、用“——”画出一个既是中心句又是过渡句的句 子。
5、用“~~”画出与上文画横线的句子相照应的句 子。
6、父亲的性格可以从 这个词看出来。
7、能解释“慈祥”的句子是:
8、“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是指:
; “父亲含糊地回答我”的原因是:这是因为当时的局 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 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
9、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不是常对你说吗?
经常对你说。
我哪能离开呢?
我不能离开。
10、“局势越来越严重”表现在
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父亲烧了一些书籍和文件, 11、“父亲的工作越来越紧张”表现在
题。
12、这个片段体现了李大钊具有 的 精神,主要通过人物的 语言、动作 描写体现出来的。
片段二(八至十七自然段)
可怕的一天终于来了。 4月 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 了新夹 (jia jia) 衣,母亲带她到儿童娱乐场去散步了。 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 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 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什么?爹!”我 瞪着眼睛问父亲。“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 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小手枪,就向 外走。我紧跟在他的后面,走出屋子,暂时躲在一间 僻静的小屋里。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chong zhong )的皮鞋声。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 的的目光瞅了瞅父亲。“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一声 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 (bian pian) 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 这间小屋子。 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 把我们包围起来。 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在军警 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 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 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枪,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 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 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残暴的匪徒 把父亲绑起来,拖走了。我也被他们带走了。
1、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夹 (jiāji á) 衣 沉重(ch ?ng zh ?ng )
便 (biàn pi án) 衣
2、 这两个词语写出了李大 钊被捕时的紧张气氛。
3、找出两个描写父亲神态的词:和 。 从 这个词可以看出父亲非常沉着,镇定。
4、给这个片段加上一个小标题是:
5、找出“我”十分惊慌害怕的句子:
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目光瞅了瞅父亲。
6、片段中带有“看”的意思的字是 。你还能 写出类似的字有哪些呢? 瞧、瞥、望、视、盯、睹、 (至少写出四个 )
7、“剧烈”写出了“我” 的心情;“恐怖”写 出了我 的神态。
8、“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他们”是指
察。 这句话用了 比喻 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敌人的凶恶 残忍。
9、从李大钊被捕时的过程看,敌人是心虚的、残暴 的,主要表现在:
①人数上:
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 子。
②语言上:“不要放走一个!”“看好,别让他自 杀,先把手枪夺过来!”
③动作上:一拥而入、挤、夺、绑、拖
④神态上:
10、哪句话能看出李大钊处变不惊、把生死置之度 外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答:是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 们讲任何道理。
11、这一片段写出了李大钊具有 的精神和 对敌人 的英雄气概。 主要是通过人物的 、 动作 、 神态 描写来体现的。
片段三(十八至二十八自然段)
十几天过去了,我们始终没看见父亲。有一天,我 们下在吃中饭,手里的窝窝头还没啃(k ěn k ěng ) 完,听见警察喊我们母女的名字,说是提审。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依旧 仍 旧)穿着他那件旧棉袍 (báo p áo) ,可是没戴眼镱。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严肃 平静) 而(慈爱 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 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 ” 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 (zh?ng ch ?ng) 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瞅了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 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巨大 伟大) 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说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 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 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她是你最 大的孩子吗?”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 了。 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 ” 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是的,她是我最大的 孩子。我的妻子是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 们什么也懂。一切都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 段话,又望了望法官命令把我们押下去。我们就这样 跟父亲见了面,匆匆分别了。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 的一次见面。
1、把错误的音节、词语划掉。
还没啃(k ěn k ěng )完 棉袍 (báo p áo) 重重 (zh?ng ch ?ng) 地在桌子上拍
(严肃 平静)而(慈爱 慈祥)的脸
(巨大 伟大)的力量
2、查字典,“袍”字,是(左右 )结构,用音序查 字法, 应查大写字母 (P ) ; 用部首查字法, 应查 (衤 ) 部,再查(五 )画,组词(棉袍、长袍 )。
3、在原文找出与下面这些词语意思相反的词语。 胆怯(勇敢 )渺小(伟大 )
激动(安定 )慌张(沉着 )
4、给这个片段加一个小标题是
5、与“十几天过去了,我们始终没看见父亲”相照 应的句子是: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
6、 父亲在法庭上的外貌是:
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 这种外貌说明了
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
7、 找出能概括李大钊在法庭表现的两个词语 (安定) (沉着)
8、李大钊能表现得这样,原因是什么?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 9、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伟大的力
量”指
10、“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为 什么会这样呢?
答:说明了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爱超过了对亲人的
使他表现得无比坚强、沉着。
片段四(三十至三十二自然段)
1、给这个片段加一个小标题是:
2、李大钊被害之后,家人无比悲痛的句子是:
①舅姥爷:
着一份报。
②“我”:我看到报上用头号字登着“李大钊等昨 已执行绞刑”,立刻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 床上了。
③妈妈:母亲伤心过度,昏过去三次,每次都是刚
3、句子“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 4月 28” 与“ ”前后 照应。
4、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 被害的日子。”妈妈要我记住的仅仅是父亲被害的日 子吗?
答:不是的。妈妈还要我牢记住父亲为革命事业勇
先烈、革命战士。
5、 这个片段最后的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 的 关系。从这样开头结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答:
的被害铭记心头,继承遗志和永远怀念父亲的思想感
作文十:《2、十六年前的回忆》2500字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于1943?年为纪念父亲遇难十六周年而写的。这篇课文通过回忆,记叙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和在法庭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学习这篇课文,可以体会到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高贵品质。
从课文中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揣摩体会,并在合作学习中交流自己的见解,是教学上的重点。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用革命先烈的事迹教育学生,让学生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二是训练学生能就课文的重点深入思考,并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和同学交流,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和同学讨论。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并要求全部会写,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军阀、儿童娱乐场、僻静、恐怖、宪兵、肥胖、苦刑、舅老爷、绞刑、被难日、含糊、局势、一拥而入、满脸横肉、严峻、残暴、怒气冲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中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和提出不懂的问题,通过交流讨论,深入理解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师生共同搜集有关李大钊从事革命活动的资料,并在班里交流。教师准备课文挂图,或把课文插图和重点句制成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2、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可提示学生先快速阅读,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看看作者写了那个时间里的什么事,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再根据思考·练习2的要求,从课文中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先在课本上勾画,体会句子的含义,再把自己的见解与同学交流;不懂的问题要提出来和同学讨论。最后要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悲痛心情和对革命先烈的赞美。
3、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了解那个时间内发生的事。
“那年春天”,局势十分严重,李大钊仍然坚持革命工作。
“4月6日的早晨”:李大钊被捕时十分镇静。
“十几天过去了”“有一天”:李大钊在法庭上表现十分沉着、机智。
“8月28日”“第二天”:听到父亲李大钊遇害的消息,全家人十分悲痛。
在了解课文写几件事后,应要求学生按时间顺序连起来说一说。
4、从课文中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体会句子的含义。
课文中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有:
(1)、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什么时间他又出去了。
(从“父亲”每天的早出晚归,可以体会到局势越来越严重,体会到“父亲”在为革命工作奔忙。)
(2)、“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的问题。……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父亲原则性很强,牵涉到党组织的秘密,即使是对亲人他也不说。)
(3)、“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从“现在是什么时候”,可以体会到李大钊完全明白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从“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可以体会到李大钊绝不离开工作岗位,体会到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4)、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从“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可以体会到“父亲”在残暴敌人面前,保持革命者的尊严。)
(5)、我看到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平时,父亲理的是平头,头发非常整齐。法庭上的他却是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他在监狱里受到非人待遇。脸上的表情是“平静而慈祥的”,说明他仍保持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对亲人的爱,面对敌人的审判,态度十分镇静。
(6)、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时对我们讲的 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一句是理解上的难点,要引导学生重点讨论。先理解“伟大的力量”指的是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对革命事业的信心”是鼓舞李大钊的“伟大的力量”,要从李大钊的表现中去理解。从“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可以看出,李大钊的不屈不挠,是因为心中“有伟大力量”。敌人“重重地拍惊堂木”、“怒气冲冲地”、“狠狠地拍了几下”。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李大钊“非常安定,非常沉着”,并以此鼓励亲人,使“我”也变得机智勇敢。这也是因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学生在交流自己的见解时,应要求不能泛泛而说,而要以课文内容为依据,以重点词句为依据,要有所分析。
(7)、“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记住父亲被难日,就是记住敌人欠下的血债,就是要继承父亲的遗志,把革命进行到底。)
5、本文是悼念文章,朗调基调应是悲痛的,适中的语速和较为低沉的语气。描写父亲神态、语言的句子,要读得坚定有力。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叙述了听到父亲遇害消息全家的悲痛心情,要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
6、思考·练习3是有关课文篇章特点的题目。开头写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课文后三段叙述1927年4月29日听到父亲遇难的悲痛心情,和开头照应。开头、结尾前后照应,表达了作者十分悲痛的心情。
7、思考·练习4要求抄写需要积累的词语。课文写局势、环境的词语,描写人物神态心情(包括写李大钊、“我”,还有敌人)的词语。可让学生找出来读读,再抄下来。
8、本课生字较多,应要求学生在自学中读准字音,“阀fá”,不读huá,“娱yú“,不读yí,“僻pì”,不读bì。“军阀”“宪兵”“绞刑”可通过查工具书理解。“僻静”“苦刑”“被难日”“严峻”等词语可联系上下文理解。
四、参考资料
李大钊:河北省乐亭县人,1889年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1926年3月,盘踞在东北的军阀张作霖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下令通缉李大钊同志。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为了革命工作,在极端困难和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1927年4月6日,他被张作霖逮捕。被捕后,遭受了种种残酷的刑罚,始终坚贞不屈。在监牢里,他继续领导党的工作,宣传共产主义,受到许多犯人的敬爱。4月28日,万恶的反动派绞死了李大钊同志,同时遇害的有20多人。
张作霖:奉(奉天,今辽宁省沈阳市)系军阀首领。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长期盘踞东北。1926年3月,他率兵进关,攻占河北、察哈尔(今河北省西部及山西省北部)、山东等省,残酷镇压革命运动,使当时北方的革命运动受到很大的破坏。1928年,张作霖因与日本帝国主义发生矛盾,在皇姑屯车站(今辽宁境内)被日军埋下的炸弹炸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