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腊八节的故事》2900字
关于腊八节的故事欣赏
农历十二月(每年十二月被称为腊月),每年腊月初八,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这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为甜味粥。而中原地区的许多农家却喜欢吃腊八咸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小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肉丝、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关于腊八的由来有很多传说,特意为孩子们选择了这篇故事,有很多词语和谚语很经典哦!请家长今天晚上讲给他们,也许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田里发芽…开花…
早先有户农家,就老俩口守着一个儿子。老头是个勤快人,整天泡在地里,早出晚归,精耕细作,调理的几亩农田年年五谷丰登。老婆是个勤俭人,院子里修整的瓜棚遮天,园菜铺地,一日三餐,精打细算,家境虽不富裕,但一年四季吃穿不愁。老俩口不但勤劳节俭,还心地善良,碰上谁家揭不开锅,常常拿些米粮接济人家,度过难关。
(请家长为孩子讲解:早出晚归、精耕细作、五谷丰登、勤俭、精打细算、揭不开锅等词语,还要根据现代的生活列举实例。)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他们的儿子已经十七八了。虽说大小伙子长的五大三粗,身强力壮,可是跟他爹娘不一样,懒得出奇。这也是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娇惯坏了。长大了还是胡吃闷睡,游游逛逛,什么活也不干。
一天,老汉摸摸花白胡子,感到自己老了,对儿子说:“爹娘只能养你小,不能养你老。要吃饭,得流汗。你往后学学种庄稼过日子吧。”儿子哼哼两声,这耳朵进,那耳朵出,照旧溜溜达达,胡吃闷睡。
不久,老俩口给儿子娶了媳妇。原想儿子成了家,小俩口该合计怎么干活过日子了。哪知这个媳妇跟儿子一样,也是好吃懒做,横草不拿,日头不落睡,日出三竿起,不动针线,不进灶房,倒了油瓶也不扶。
一天,老婆梳着满头白发,自知土已埋到了脖子,就把满心的话说给媳妇:“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要想日子过得好,勤俭是个宝。”儿媳妇把这话当成耳边风,一句也不往心里放。
过了几年,老俩口身患重病,卧床不起,把小俩口叫到床前,嘱咐再三:“要想日子过的富,鸡叫三遍离床铺。男当勤耕作,女应多织布...”话没说完,老俩口一起去世了 。
小俩口托乡亲埋葬了两位老人,看看囤里粮缸米、柜里棉花箱里衣。男人说:“有吃有喝不用愁,何必下地晒日头。”女人说:“夏有单衣冬有棉,何必纺织到日偏。”小俩口一唱一和,早把两位老人的遗嘱忘到脑后了。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几亩田地成了荒草园。家里柴米油盐、衣被鞋袜,一天少似一天。小俩口还不着急。只要有口吃的,就懒的动手。又是花开花落,秋去冬来。地里颗粒无收,家里吃穿已尽。小俩口断顿了,邻居们看在去世的老人面上,东家给块馍,西家端碗汤。小俩口还在想:“讨饭也能度时光。”
进了腊月,天越来越冷。到了初八这天,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叫花’。” 小俩口屋里没火,身上衣单,肚里没食,蜷缩在凉炕席上“筛糠”。可四只眼睛还满屋搜寻着。突然发现炕缝里有几粒米豆子,就用手一粒粒抠出来;又发现地缝里还有米粒,也都挖出来。这可是救命稻草啊,他俩东捡西凑的弄了一把,放进锅里。把炕上的铺草塞进灶膛,就这样熬了一锅杂七烩八的粥。有小米、玉米、黄豆、小豆、高粱、干菜叶...凡能充饥的都放了进去。煮熟后一人一碗,悲悲切切地吃起来了。这时两人想起二位老人的教诲,后悔没有早听进去,现在已经晚了。
正在小俩口悲切之时,一阵大风刮来,由于这房子年久失修,早已破烂不堪,被风一吹,“呼啦”一声,房倒屋塌,小俩口被压在底下。等邻居赶来挖出来时,都已经死了,身边还放着半碗杂豆粥。从此以后,乡亲们每到腊月初八这天,家家熬一锅杂米粥让孩子们吃,并给孩子讲这杂米粥的故事,来教育他们。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一直传到现代。形成了腊月初八吃“杂米粥”的习俗。因这粥是腊月初八吃,所以就叫“腊八粥”。
关于腊八节的故事欣赏
从前,有一家人家,三口人过日子——一个老头、一个老太婆、一个儿子。
老头和老太婆,一年到头总是勤勤恳恳地过日子:公鸡一打鸣,老头就起来下地,老太婆就起来点火做饭;老头耪五更地回来,老太婆已把饭做好,屋里院外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吃完饭,老头抽袋烟又下地了,老太婆就搬过纺车,嗡嗡地纺线。就这样,他家年年打得粮食大囤溜,小囤满,有吃有穿,日子过得美美的。邻人们哪个不夸呀,哪个不学呀!
儿子呢,才十多岁。爹让他学耪地,他不去干;妈让他学管家,他不听。他净贪玩。他爹妈想,嗨,还小呢,也许长大了,一懂得过日子的道理就好了。谁知儿子长成了大小伙子,倒是不贪玩了,那个馋劲头可大啦!爹妈说劝,他当耳边风;邻人们说他没出息,他装聋。他想的好:有爹妈干着呢,我不干也行;谁让我摊上个好的“父母运”呢?
老头和老太婆渐渐地老了。
一天,老头得了重病,治也治不好,眼看就要死去。临死时候,老头把儿子叫到跟前,嘱咐他说:
“孩子,你总要记住哇——‘谁家地上耪得勤,谁家粮食打满囤。’你要再像从前那样下去,早晚是要受罪的。”
老头说完了就死了。
儿子没把爹的话记在心里,老头死后,他当家,仗着爹留下的房子,地,还有一囤粮食,就天天吃吃喝喝,玩玩乐乐——越来越放荡了。不久,他娶了个媳妇。媳妇跟男人一路人。邻人们都骂他们是“花啦虎”,老太婆气病了。
一天,老太婆倒在炕上,看看也要死去。儿子不听话,就嘱咐嘱咐媳妇吧。老太婆把儿媳妇叫到跟前,痛心地说:“孩子,你总要记住呀——‘谁家烟囱先冒烟,谁家高梁先红尖。’你要跟你男人那样学下去,早晚是要受罪的。”
老太婆说完也死了。
媳妇没有把婆婆的话记在心里,她和男人更放荡啦!每天日头不晒屁股不起炕,地里长遍了野草不耪一锄;天天只顾吃呀花呀。父母留下粮食吃光了,卖地;卖地的粮食快吃完了,不碍——还能卖房子呢。他们就这样迷迷糊糊地过下去。邻人们都不搭理他们了!冬天到了。
寒风呼呼地嚎,大雪哗哗地飘。冰天雪地,冷得连只野鸟也看不见呀。父母留下的三间房子,也不收拾也不抹泥,早就露天了,风吹雨打日头晒,檩都朽了,就是卖,谁买这样的房子呢?常说的话——“腊七腊八,到处冻个大疙瘩”。腊月初头这几天,是冬天最冷的时候啊!
这两口子,挤在墙旮旯里,冻得哆哆嗦嗦直打颤,饿得耷拉着脑袋眼发花。到腊月初八这天,他俩再也忍不住了,直直懒腰,把囤拆了。抖抖囤底,弄把粮食,敲敲囤边,又弄把杂粮;把囤篓当柴,把粮食下锅,熬了半锅杂粮粥喝了。心里一暖和,两人这才猛地想起爹妈的话。可是晚啦——喝口稀粥顶什么呀!两人连冻带饿死在旮旯里了。
这件事一个传十,十个传百——大伙都知道了。后来人们每到旧历腊月初八这天,就有这个风俗:家家五更天起来,把许多杂粮放在一起熬一锅杂粮粥,这就叫“腊八粥”。在吃“腊八粥”的时候,老人们总爱对晚辈讲这个故事,讲完了就说:
“那对馋懒的夫妻,不听劝不服说,光凭摊上了好的‘父母运’,怎么样?吃光淘净到末了闹顿这样的杂粮粥喝,还是没误了冻死呵!”接着,老人们便念叨起老头和老婆临死时说的话:谁家烟囱先冒烟,谁家高梁先红尖,谁家土地耪得勤,谁家粮食打满囤。
作文二:《腊八节的故事》800字
腊八节的故事
腊八节是地道的中国节日,是我国民间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之一。
从前,有户人家,一家三口过日子,一个老头,一个老太婆,一个儿子。 老头和老太婆非常勤快:公鸡一打鸣,老头就下地干活,老太婆就起来生火做饭,屋里屋外都收拾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春耕夏锄秋收,兢兢业业过日子,家里的粮仓里的各种粮食都储存的满满的。他们家院里还有一颗枣树,经过老两口的精心培育,结出的枣子又脆又甜。这样下来老两口的日子过得非常富裕。可是他儿子呢非常贪玩,他爸叫他学耕地他不学,他妈叫他学收拾家他也不听,他爸妈看他还小就没有很严厉的管他,继续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长时间以来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习惯。
后来老头老太太渐渐老了,儿子也娶了媳妇。
一天老头得了重病,治也治不好,临死的时候把儿子叫到跟前嘱咐:孩子啊,谁家的地耕的勤,谁家的粮食就存的多,谁家就能过好日子。你要像从前那样下去是要受罪的。
没过多久老头就去世了,
老太婆因为伤心,眼看也不行了,把媳妇叫到跟前来,嘱咐道:孩子啊,你要记住啊,“谁家烟囱先冒烟,谁家高粱先红尖。”你要跟你男人学下去,早晚要受罪的。
说完后老太婆也去世了。
他儿子和媳妇没有把老头和老太婆的话记在心里,过着坐吃山空的生活,每天太阳不晒屁股不起炕,地里长遍了野草不耕不锄;天天只顾吃呀玩呀。父母留
下粮食越吃越少,他们就这样迷迷糊糊地过下去。
冬天天气越来越冷了,他们的粮食也吃得差不多了,
到了这年的腊月初八,他们实在找不出现成的粮食了,他们又冷又饿,两人抱在一起。他们突然想起了老头和老太太说的话,拿着小扫帚到粮仓的边边缝缝上来回的扫,扫出来了一些小米,红豆,糯米,花生等五谷杂粮,又到外面枣树上摘了几颗他们以前都懒得摘的枣子,把这些陈年的杂粮放到锅里熬了起来。这些杂粮熬好的粥救了他们一命。小两口终于尝到了苦头,应该听父母的话,败子回头,第二年就勤快了起来,像他们的父母一样,没几年就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后来又有了孩子。
为了吸取懒的教训,以后大人们每年的腊月初八都要把救过命的五谷杂粮拿来熬着吃,并告诉孩子要勤快节俭地过日子, 因为这天是腊月初八,所以人们就叫“腊八粥”。 为了纪念这一天后来又叫腊八节。
作文三:《腊八节的故事》2000字
腊八节的故事
今天偶然翻看手机中的日历,看到今天的日期下面添加着淡淡‘腊八节’几个灰色的字。我心中蓦然灵动,原来今天是我国传统节日‘腊八节’。
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十二月初八(腊月初八)即是腊八节,习惯上称作腊八;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之一。
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叫花’,所以每当这个时候,天气十分的寒冷,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的一年里都不会肚子疼。
记得我还是少年的时候,在我姨妈的背后就有一座寺庙。每当到腊八节的时候,庙中的僧人就邀约附近的居民前往庙中品尝腊八粥。那一年,我也在姨妈家,所以很欣喜地一同前往了。附近的居民听到这个消息,他们脸上都挂着喜悦之情,有的拿着瓷碗,有的拿着瓷盘。姨妈也不例外,随身也带着一个大大的青花瓷碗,带着欢乐的心情来到受邀庙中。
此时的寺庙十分的热闹,不但是这附近的居民应邀而来了,还有数十里外的村民们也来了,似乎像开会一般,热闹非凡。记得那天阳光明媚,金黄的阳光斜照身上十分的舒服。庙前的那个小池塘,在微风之下也显得十分的静谧,时时微风吹拂,塘水微波粼粼,好不惬意的景色~
进入庙宇之中,一幅幅庄严且带着严厉之色的神像矗立在殿堂中央,旁边还有一些稍小些的神像。个个神态不一,有的一副温和亲切的表情,有的张牙舞爪,有的手拿大刀,面色威严?.今天的庙宇和先前的景象大有不同,屋梁中央也环绕着许多各色的布条,气氛十分的热闹。有的在菩萨面前虔诚的叩拜着,有的点燃几支香烛,嘴中也喃喃的说着什么,也许是在为家人平安祈福吧。
这个一年一度的腊八节似乎是这里的一个盛大聚会,正当我兴趣盎然的观赏着这一切的时候,姨妈在外呼喊我的名字,我立马跑出殿堂,她告诉我:马上就要吃腊八粥了。我一阵欢舞,簇拥着姨妈往寺庙的食堂走去,旁边的人也是比肩继踵,只见后面还有络绎不绝的人群往这边走来。还没有走到食堂,我就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那是和着 花生、红枣、莲子、等的香味,我不禁有些好奇和期待。
素宴终于开始了。我们都一一入座完毕,此时的食堂真是济济一堂、挨肩擦背、座无虚席。场面十分的热闹,有说话声,碗筷的碰撞声,小孩嬉戏的嬉闹声?.正当我项背相望之际,庙中的住持清了清嗓子,继而一笑:“各位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是腊八节,今天蔽寺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斋宴,希望大家能够吃的开心,在此我祈福神灵庇佑我们能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说完这些,底下一片热烈的掌声作为回报。
此时,寺庙的僧人也开始上菜了。有 豆腐 青菜 千张等等,也都是一些耳熟能详的菜品,不过菜品看起来十分的光鲜艳丽,有白色的豆腐,有翠绿的小葱,有金黄的土豆?..我也不含糊,拿起筷子就品尝起来。味道的确不错,和家里做的味道有些不同,这些菜品多了一些清香和鲜嫩。的确能够感受到庙宇间和俗世间的那份不同。就拿平时常吃的豆腐吧,家中的豆腐无非是煎、炸、煮,同样在这也是如此,不同的地方是这里的豆腐味道要甘甜一些,清香入肺,豆腐也是晶莹剔透的,十分的光亮,似乎在菜市场买不到这样的豆腐的。很嫩很滑,入口即化,入喉清爽,我吃的不亦乐乎。
这时腊八粥也闪亮登场了。和着一股浓浓的清香,让我食欲大开,这腊八粥呈黏稠状,上面浮着一些如:大米、小米、绿豆、 豇豆、小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萝卜、白菜、海带、豆腐等。看着这碗各色食材汇集一身的腊八粥,飘香四溢,我想这花了颇多的时间烹制的吧。很快一碗就见底了,又添一碗,此时肚子鼓鼓的,实在是太饱了。这顿斋宴吃得实在太尽兴了。姨妈说:“吃腊八粥是祈福我们长命百岁,平安大吉的”我听后一阵摩
挲。
斋宴吃过了。我们谢过住持,此时我有想起一首诗:
清•顾梦游——《腊八日水草庵即事》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祀记》上面解释:“蜡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与“蜡”相似,祭祀祖先称为“腊”,祭祀百神称为“蜡”。“腊”与“蜡”都是一种祭祀活动,而多在农历十二月进行,人们便把十二月称为腊月了。 腊月是年岁之终,古代农闲的人们无事可干,便出去打猎。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弥补粮食的不足,二是用打来的野兽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
腊月里的民俗很多。十二月初八,用杂粮做成“腊八粥”。有的农民还要将“腊八粥”甩洒在门、篱笆、柴垛等上面,以祭祀五谷之神。十二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有的地区人们陈设香腊刀头和糖点果品敬供“灶神”等。其实,现在的人们大都不信奉“神灵”之类,这样做只是沿袭古代的某些习俗,或者只是趣味罢了。
时今又是一年的腊八节了,身在他乡又想起那味美意佳的腊八粥了。虽然不能够回乡切身的去参与这个节日,有些遗憾。但我也借此佳节祝福朋友们:平安大吉 百事如心。
作文四:《腊八节的故事》1200字
腊八节的故事
从前,有一家人家,三口人过日子——一个老头、一个老太婆、一个儿子。
老头和老太婆,一年到头总是勤勤恳恳地过日子:公鸡一打鸣,老头就起来下地,老太婆就起来点火做饭;老头耪五更地回来,老太婆已把饭做好,屋里院外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吃完饭,老头抽袋烟又下地了,老太婆就搬过纺车,嗡嗡地纺线。就这样,他家年年打得粮食大囤溜,小囤满,有吃有穿,日子过得美美的。邻人们哪个不夸呀,哪个不学呀!
儿子呢,才十多岁。爹让他学耪地,他不去干;妈让他学管家,他不听。他净贪玩。他爹妈想,嗨,还小呢,也许长大了,一懂得过日子的道理就好了。谁知儿子长成了大小伙子,倒是不贪玩了,那个馋劲头可大啦!爹妈说劝,他当耳边风;邻人们说他没出息,他装聋。他想的好:有爹妈干着呢,我不干也行;谁让我摊上个好的“父母运”呢?
老头和老太婆渐渐地老了。
一天,老头得了重病,治也治不好,眼看就要死去。临死时候,老头把儿子叫到跟前,嘱咐他说:
“孩子,你总要记住哇——‘谁家地上耪得勤,谁家粮食打满囤。’你要再像从前那样下去,早晚是要受罪的。” 老头说完了就死了。
儿子没把爹的话记在心里,老头死后,他当家,仗着爹留下的房子,地,还有一囤粮食,就天天吃吃喝喝,玩玩乐乐——越来越放荡了。不久,他娶了个媳妇。媳妇跟男人一路人。邻人们都骂他们是“花啦虎”,老太婆气病了。
一天,老太婆倒在炕上,看看也要死去。儿子不听话,就嘱咐嘱咐媳妇吧。老太婆把儿媳妇叫到跟前,痛心地说:“孩子,你总要记住呀——‘谁家烟囱先冒烟,谁家高梁先红尖。’你要跟你男人那样学下去,早晚是要受罪的。”
老太婆说完也死了。
媳妇没有把婆婆的话记在心里,她和男人更放荡啦!每天日头不晒屁股不起炕,地里长遍了野草不耪一锄;天天只顾吃呀花呀。父母留下粮食吃光了,卖地;卖地的粮食快吃完了,不碍——还能卖房子呢。他们就这样迷迷糊糊地过下去。邻人们都不搭理他们了!冬天到了。
寒风呼呼地嚎,大雪哗哗地飘。冰天雪地,冷得连只野鸟也看不见呀。父母留下的三间房子,也不收拾也不抹泥,早就露天了,风吹雨打日头晒,檩都朽了,就是卖,谁买这样的房子呢?常说的话——“腊七腊八,到处冻个大疙瘩”。腊月初头这几天,是冬天最冷的时候啊!
这两口子,挤在墙旮旯里,冻得哆哆嗦嗦直打颤,饿得耷拉着脑袋眼发花。到腊月初八这天,他俩再也忍不住了,直直懒腰,把囤拆了。抖抖囤底,弄把粮食,敲敲囤边,又弄把杂粮;把囤篓当柴,把粮食下锅,熬了半锅杂粮粥喝了。心里一暖和,两人这才猛地想起爹妈的话。可是晚啦——喝口稀粥顶什么呀!两人连冻带饿死在旮旯里了。这件事一个传十,十个传百——大伙都知道了。后来人们每到旧历腊月初八这天,就有这个风俗:家家五更天起来,把许多杂粮放在一起熬一锅杂粮粥,这就叫“腊八粥”。在吃“腊八粥”的时候,老人们总爱对晚辈讲这个故事,讲完了就说:
“那对馋懒的夫妻,不听劝不服说,光凭摊上了好的‘父母运’,怎么样?吃光淘净到末了闹顿这样的杂粮粥喝,还是没误了冻死呵!”接着,老人们便念叨起老头和老婆临死时说的话:谁家烟囱先冒烟,谁家高梁先红尖,谁家土地耪得勤,谁家粮食打满囤。
作文五:《[关注]关于腊八节的故事-2017年腊八节资料[腊八节]》2200字
[关注]关于腊八节的故事-2017年腊八节资料-腊八节 关键字:腊八节, 腊八, 故事, 粮食, 节日, 学习, 日期:
关于腊八节的故事一
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
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南宋人周密着《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类做粥,谓
之‘腊八粥’”。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广东地区已不多见。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
关于腊八节的故事二
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相沿的。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腊八粥
关于腊八节的故事三
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传说五: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
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关于腊八节的故事四
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关于腊八节的故事五
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阅读相关文档:[关注]腊八节的由来-2017年腊八节资料 [关注]腊八豆相关菜谱-2017年腊八节资料 [有用]2017年腊八节是几月几号-2017年腊八节资料 [今日热点]腊八蒜起源是什么-2017年腊八节资料 [最新]关于腊八节的各种传说-2017年腊八节资料 [精编]关于腊八节的饮食习俗-2017年腊八节资料 [今日热点]腊八节的历史由来-2017年腊八节资料 [今日推荐]腊八节祝福语-2017年腊八节资料 [热评]腊八节句子-2017年腊八节资料 [2016年]小学生腊八节作文-2017年腊八节资料 [喜欢]2017年腊八节祝福短信-2017年腊八节资料 [2016年]腊八节各
最新最全【学术论文】【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领导讲话】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分析报告】 【应用文档】 免费阅读下载
*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我将尽快处理,多谢。*
作文六:《[有用]关于腊八节的故事-2017年腊八节资料[腊八节]》2900字
[有用]关于腊八节的故事-2017年腊八节资料-腊八节 关键字: 日期:
腊八节俗称“腊八”,是汉族的传统节日,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在开封,吃腊八粥是纪念抗金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腊八粥距今有千年历史。经过后人不断传诵和加工,关于腊八节的故事越来越多,这些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腊八节的变化和传承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原来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
应劭《风俗通》云:“《礼传》: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其起源甚早,《礼记?郊特牲》记载:“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史记?补三皇本纪》也说:“炎帝神农氏以其初为田事,故为蜡祭,以报天地。”夏代称腊日祭为“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代改为“腊”。北齐诗人魏收在其诗作《腊节》里说:“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嘉平”就是腊日。而先秦的腊祭日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说文》载:“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南北朝以后逐渐固定在腊月初八。到了唐宋,此节又被蒙上神佛色彩,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腊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而腊八节食用的腊八粥,则是到了北宋才正式开始有腊八粥名称的记载,宋朝吴自牧撰《梦梁录》卷六载:“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此时,腊八煮粥已成民间食俗。不过,当时帝王还以此来笼络众臣。
开封民间称过春节为“过年”。但是,过年并非单指正月初一,还包括年头、年尾,从旧岁的腊月初八至新年正月初五均是年日。旧时,开封流传有句俗语说:“腊八、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所以,一到“腊八”,开封城乡便有“年味”了,腊八也就是新年的开始。俗话说,“吃了腊八饭,就把年货办”就是这个道理。
吃腊八粥 纪念岳飞希望和平
1月8日上午,50多岁的市民王汝香对记者说:“传说腊八节吃腊八粥是为了纪念岳飞,就像端午节吃粽子纪念屈原一样,以食物的形式纪念抗金英雄,表达人们渴望和平、没有战争的生活环境。”
王汝香娓娓道来:“岳飞挥师北伐,率领众将士抵抗女真族对南宋的掳掠残杀,深受人民爱戴。但朝廷却下令让岳飞回朝,岳飞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了避免金兵残杀百姓、对地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他依然顽强抵抗。可后来朝廷连下十二道金牌逼岳飞回朝,无奈之下岳飞只得遵从皇命。岳飞走时百姓非常不舍,想起岳飞的忠勇,百姓们自发拿出家里的粮食煮成粥为岳飞及众将士送行。由于当时生活条件较差,各家的粮食都不一样,有麦有豆,五花八门。百姓将各自煮好的粥倒在一个容器里,混合后送到岳飞面前就是一碗有米有麦有豆的粥了。岳飞率领众将士道谢后回朝,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百姓为了纪念岳飞,每年腊月初八烧起‘百家饭’,即腊八粥,以示怀念之意。”
王汝香说:“小时候还听人说过,腊八这个节日从农耕时期开始就有了。在农耕社会人们吃不饱,希望种的每一种粮食都能丰收,于是选出一天将各种粮食煮在一起吃,祈求来年有个
好收成。”王汝香说,“八”是个吉祥数,代表多的意思,人们希望多种粮食来年能有个好收成。“小时候一吃过腊八饭就盼着过年,每年过腊八都可兴奋,因为大家都可以等着过年了。”回忆起小时候过节的情景,王汝香笑着说,那时候生活条件差,家里没有这么多豆类可煮,于是用大米、小米、黄豆和玉米糁掺在一起煮成粥,这就是当年的腊八粥。
“无论如何,咱开封人都认为腊八粥是纪念岳飞的。开封是北宋的都城,也有岳飞庙,我个人认为腊八节和开封很有渊源。”王汝香笑着说,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百姓们过上了幸福安康的日子,腊八粥吃着更加香甜可口。虽然没有了幼时对过年的企盼,但珍惜和平、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是所有人的愿望。
腊八祭祀 驱鬼治疾庆丰收
《说文解字》中解释“腊”字为:“腊,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到南北朝时期,据传“腊祭”之神有八种,“腊祭”才被固定到腊月初八这一天,因此有了腊八节。
“腊”是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腊祭”早在先秦以前便已存在。那时的人们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月去野外猎取各种野兽用于祭祀百神,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家人平安、吉祥,称之为“腊祭”。腊祭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冬日祭祀,“腊祭”这种风俗最早始于周代。古人逢腊月就要围猎,以捕获的禽兽祭祖宗。据《风俗通》记载:“腊者,猎也。因猎取兽祭先祖,或者腊接也,新故交接,狎猎大祭以报功也。”由此可以看出,“腊”就是打猎,用打来的野兽进行祭祀,祭祖先、祭百神。直到现在,人们还习惯把腊月腌制的猪肉称为“腊肉”。
关于腊祭,古书多有记载,在每年腊月祭傩驱疫时人们敲奏腊鼓。《吕氏春秋?季冬》:“命有司大傩。”高诱注:“今人腊岁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除是也。”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语:‘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东京梦华录》:“自入此月(腊月),即有贫者三数人为一伙,
装妇人神鬼,敲锣击鼓,巡门乞钱,俗呼为打夜胡,亦驱祟之道也。”古代还有腊月击鼓催春的风俗。古谚云:“腊鼓动,农人奋。”腊冬期,农事最要紧的是施腊肥。腊肥可以提高土温、保暖防寒,是争取来年丰收的重要保证。因此,腊鼓一响,农民们就忙着往地里送肥了。
腊祭祭祀的是先祖和五祀。先祖自然指的是祖先。至于五祀,《白虎通》卷一云:“五祀者,何谓也,谓门、户、井、灶、中溜也。”可见,这个祭祀所祀的是来年的收成,所以腊祭在宗庙中举行。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灵、欢庆丰收和驱疫禳灾,而成为腊八节的主旋律。其节俗主要是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并举行庆丰家实。同时,许多人家自此拉开春节的序幕,忙于杀年猪、打豆腐、胶制风鱼腊肉,采购年货,“年”的气氛逐渐浓厚。
阅读相关文档:[有用]腊八 随笔-2017年腊八节资料 [用户推荐]2015年腊八节祝福短信-2017年腊八节资料 [用户推荐]腊八节习俗-2017年腊八节资料 [热门]腊八粥的由来_为什么要吃腊八粥-2017年腊八节资料 [推荐]腊八节传说-2017年腊八节资料 [2015]腊八节祝福短信-2017年腊八节资料 [精选]腊八节祝福语大全-2017年腊八节资料 [热评]2015餐厅腊八节活动方案-2017年腊八节资料 [编辑推荐]幼儿园腊八节活动方案-2017年腊八节资料 [热门]幼儿园腊八节活动策划方案-2017年腊八节资料 [关注]最新腊八节祝福短信-2017年腊八节资料 最新最全【学术论文】【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领导讲话】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分析报告】 【应用文档】 免费阅读下载 *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我将尽快处理,多谢。*
作文七:《[最新]关于腊八节的故事-2017年腊八节资料[腊八节]》1800字
[最新]关于腊八节的故事-2017年腊八节资料-腊八节 关键字:腊八节, 节日, 腊八, 节日, 粮食, 故事, 民工, 日期:
本期腊八节栏目,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是腊八节的故事。腊八节,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在过节时吃腊八粥。朋友们,你们对腊八节的故事有多少的了解呢,下面,让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故事吧,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起来看看。关于腊八节的故事
腊八节传说故事
腊八节传说一: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腊八节传说二: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
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腊八节传说三: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腊八节传说四: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腊八节传说五: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腊八节传说六: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相沿的。
小编小评:以上就是腊八节的故事介绍,想要了解更多有关腊八节的资料,不妨关注公文易站吧。
阅读相关文档:[好评]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关于腊八节的由来-2017年腊八节资料 [精编]盘点南方腊八节吃什么,南方人过腊八节的习俗-2017年腊八节资料 [今日热点]腊八节活动主持词举例-2017年腊八节资料 [精编]腊八节活动主题有哪些,-2017年腊八节资料 [今日推荐]腊八节活动标题汇总,腊八节活动标题大集合-2017年腊八节资料 [好评]腊八节活动策划,如何策划过腊八节-2017年腊八节资料 [最新]腊八节的活动形式有哪些,最新的腊八节活动形式-2017年腊八节资料 [精选]图文介绍腊八节吃什么菜好-2017年腊八节资料 [精编]腊八节可搞什么活动,腊八节活动汇总-2017年腊八节
最新最全【学术论文】【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领导讲话】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分析报告】 【应用文档】 免费阅读下载 *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我将尽快处理,多谢。*
作文八:《关于腊八节的故事 关于腊八节的作文:腊八节的故事》2300字
关于腊八节的故事 关于腊八节的作文:
腊八节的故事
关于腊八节的作文:腊八节的故事 从前,有一家人家,三口人过日子——一个老头、一个老太婆、一个儿子。
老头和老太婆,一年到头总是勤勤恳恳地过日子:公鸡一打鸣,老头就起来下地,老太婆就起来点火做饭;老头耪五更地回来,老太婆已把饭做好,屋里院外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吃完饭,老头抽袋烟又下地了,老太婆就搬过纺车,嗡嗡地纺线。就这样,他家年年打得粮食大囤溜,小囤满,有吃有穿,日子过得美美的。邻人们哪个不夸呀,哪个不学呀~
儿子呢,才十多岁。爹让他学耪地,他不去干;妈让他学管家,他不听。他净贪玩。他爹妈想,嗨,还小呢,也许长大了,一懂得过日子的道理就好了。谁知儿子长成了大小伙子,倒是不贪玩了,那个馋劲头可大啦~爹妈说劝,他当耳边风;邻人们说他没出息,他装聋。他想的好:有爹妈干着呢,我不干也行;谁让我摊上个好的“父母运”呢,
老头和老太婆渐渐地老了。
一天,老头得了重病,治也治不好,眼看就要死去。临死时候,老头把儿子叫到跟前,嘱咐他说:
“孩子,你总要记住哇——‘谁家地上耪得勤,谁家粮食打满囤。’你要再像从前那样下去,早晚是要受罪的。”
老头说完了就死了。
儿子没把爹的话记在心里,老头死后,他当家,仗着爹留下的房子,地,还有一囤粮食,就天天吃吃喝喝,玩玩乐乐——越来越放荡了。不久,他娶了个媳妇。媳妇跟男人一路人。邻人们都骂他们是“花啦虎”,老太婆气病了。
一天,老太婆倒在炕上,看看也要死去。儿子不听话,就嘱咐嘱咐媳妇吧。老太婆把儿媳妇叫到跟前,痛心地说:“孩子,你总要记住呀——‘谁家烟囱先冒烟,谁家高梁先红尖。’你要跟你男人那样学下去,早晚是要受罪的。”
老太婆说完也死了。
媳妇没有把婆婆的话记在心里,她和男人更放荡啦~每天日头不晒屁股不起炕,地里长遍了野草不耪一锄;天天只顾吃呀花呀。父母留下粮食吃光了,卖地;卖地的粮食快吃完了,不碍——还能卖房子呢。他们就这样迷迷糊糊地过下去。邻人们都不搭理他们了~冬天到了。
寒风呼呼地嚎,大雪哗哗地飘。冰天雪地,冷得连只野鸟也看不见呀。父母留下的三间房子,也不收拾也不抹泥,早就露天了,风吹雨打日头晒,檩都朽了,就是卖,谁买这样的房子呢,常说的话——“腊七腊八,到处冻个大疙瘩”。腊月初头这几天,是冬天最冷的时候啊~
这两口子,挤在墙旮旯里,冻得哆哆嗦嗦直打颤,饿得耷拉着脑袋眼发花。到腊月初八这天,他俩再也忍不住了,直直懒腰,
把囤拆了。抖抖囤底,弄把粮食,敲敲囤边,又弄把杂粮;把囤篓当柴,把粮食下锅,熬了半锅杂粮粥喝了。心里一暖和,两人这才猛地想起爹妈的话。可是晚啦——喝口稀粥顶什么呀~两人连冻带饿死在旮旯里了。
这件事一个传十,十个传百——大伙都知道了。后来人们每到旧历腊月初八这天,就有这个风俗:家家五更天起来,把许多杂粮放在一起熬一锅杂粮粥,这就叫“腊八粥”。在吃“腊八粥”的时候,老人们总爱对晚辈讲这个故事,讲完了就说:
“那对馋懒的夫妻,不听劝不服说,光凭摊上了好的‘父母运’,怎么样,吃光淘净到末了闹顿这样的杂粮粥喝,还是没误了冻死呵~”接着,老人们便念叨起老头和老婆临死时说的话:谁家烟囱先冒烟,谁家高梁先红尖,谁家土地耪得勤,谁家粮食打满囤。
关于腊八节的作文:腊八节的故事相关内容:腊八节英语作文:thecurrentlaba
themajorityhanchinesehavelongfollowedthetraditl....
关于腊八节的作文:腊八话情 摘要:今日,于学校的孤寂无奈早已融于零度的空气中了,久久不愿散去。今日,忆及少时,无言心中,只愿天寄我思,月明我心,星随我共过腊八。又一年的腊八,迎来的却是第一次的寂寥。
关于腊八节的作文:泡腊八蒜 每年过春节吃饺子时,我们都要吃妈妈泡制的腊八醋和腊八蒜。那碧绿碧绿的颜色、辣辣的醋
和酸酸的蒜,都会给春节的饺子增添浓浓的北京味。这天,妈妈
端出早已准备好的大蒜,让我和她一起泡腊八蒜。
关于腊八节的作文:爷爷的腊八 爷爷八十岁时,背着手,在
雪地上走路嗖嗖快。腰不弯,气不喘,寒风掠过谢顶脑门时,后
勺一圈儿白发就势扯上了银色胡子,蜿蜒地挂在腮边。他声如洪
钟,常吓得儿孙们颤抖。见着黄米饭就笑眯眯的,非常温顺。
关于腊八节的作文:又逢“腊八”好想家 在我的老家有一句
俗语:腊八腊八,冻掉下巴。因为进了腊月门,天气也就真正的
到了数九寒天了,所以,腊八这一天,家家都要做粘米饭,沾沾
下巴。
腊八节英语作文:难忘的腊八节
buddhismwaswellacceptedintheareasinhabitedbythehanchinese,whobelievedthatsakyamunithefirstbuddhaandfounderofthereligion,attainedenlightenmentontheeighthdayofthetwelfthmonth....
腊八节英语作文:腊八节LabaRicePorridgeFestival
labazhou,akindofriceporridge,,thenumbereight,hasverygoodconnotationsinchi-nese,labazhouisalsoknownaseighttreasureporridge...
关于腊八节的作文:腊八 摘要:当地流传有这样一句民谣:
腊八枣树吃米饭,枣儿结得干连蛋。干连蛋,是家乡的土语,意
即枣树硕果累累,果稠个大。在我的家乡,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
八,即腊八节,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作文九:《腊八节的故事传说》3300字
腊八节的故事传说
导语,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接下来为大家介绍腊八节的故事传说文章,仅供参考,
腊八节的故事传说
佛祖修行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 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 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
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 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
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腊八节的故事传说
朱元璋和腊八粥
有传说,腊八粥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发明的。朱元璋的家乡在安徽凤阳,小时候家里非常贫穷,为了减轻家里负担,图口饭吃,他只好到地主家当放牛娃关于腊八节的传说故事关于腊八节的传说故事。那家地主既凶狠又刻薄,只要稍有差错,他就对朱元璋又是骂又是打,还常常不给饭吃,让他挨饿。有一次,朱元璋牵着老水牛过独木桥,这桥板太窄,老水牛一脚踏空,跌下桥去,摔断了腿。这怎么能怪朱元璋呢?可是,狠毒的地主将朱元璋暴打一顿,并关在一间堆放杂物的破屋子里,不给饭吃。
已关了两天两夜,朱元璋滴水未进,粒米未沾,渴得嘴唇干裂,饿得眼冒金花。难道就这样饿死吗?得想想法子,朱元璋在房子里东寻西找,一点吃的东西都没找到,只有一口破锅。
正在他感到绝望的时候,一只老鼠从他前面窜过,钻进一个洞里。朱元璋心想,抓只鲜?充饥。他找来一把铲子,顺着老鼠洞往里挖掏。挖着挖着,快到洞底,老鼠已经逃跑了。不料这里却是老鼠的粮仓,里面有大米、豆子、粟米、红枣、芋艿等,虽然不多,每样也都有点。朱元璋喜出望外,连忙捧起来,装在破锅里,又想法请一起帮工的老伯弄了一些水放进去一锅煮。结果煮成了一锅乱七杂八的粥,朱元璋一口气吃下去,味道香极了,觉得从来没吃过这么有味道的东西。吃
饱了的朱元璋,就地躺下睡大觉,竟做起美梦来了。
后来,朱元璋参加了农民起义军,他东征西战,打仗勇敢,后来爬上了皇帝的宝座。做了皇帝的朱元璋,想吃什么有什么,什么好吃的东西都吃过,连山珍海味都吃腻了。一天,他想起当放牛娃时吃用老鼠粮豆煮成的粥,香甜香甜的,很想再尝。再说,他毕竟是从小受过苦难的人,觉得自己不应该忘记过去的苦日子,这样才能励精图治,保住朱家江山。于是,朱元璋传下话来,要御厨用各种粮食、豆菜等烧煮一锅粥,召来君臣共尝。那天正好是腊月初八,这粥就“腊八粥”。朱元璋很重视教育子女,他让儿女们也吃这腊八粥,让他们在享受荣华富贵之时,别忘了祖辈创业的艰辛。朱元璋又作出规定,以后每年的腊月初八这天,文武百官、皇室全家都吃一顿腊八粥。久而久之,这种风气也传到了民间,形成了习俗。
腊八节的故事传说
古人提倡勤俭持家
早先年,有这么一个四口之家,老两口和两个儿子。老两口非常勤快,一年到头干着地里的庄稼活关于腊八节的传说故事故事。春耕夏锄秋收,兢兢业业奔日子。家里存的各样粮食是大囤满、小囤流
他们家院里还有棵大枣树,老两口精心培育,结出的枣又脆又甜,拿到集上去卖,能卖好多好多银钱,小日子过得挺富裕。老两口紧紧巴巴地奔日子,就为给两个儿子娶上媳妇。
眼看儿子一天天都到了该娶媳妇的岁数了,老两口也都老的不行了,老父亲临死的时候嘱咐哥俩儿好好种庄稼;老母亲临死的时候嘱
咐哥俩儿好好保养院里的枣树,攒钱存粮留着娶媳妇。
四口之家现在光剩下哥儿俩过日子了。哥哥看到这大囤满小囤流的粮食,对弟弟说:“咱们有这么多的粮食,够了,今年歇一年吧!”
【拓展阅读】
腊八节的习俗
1、吃腊八粥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不同地区腊八粥的用料虽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芸豆、豇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圆、葡萄干、白果等干果。腊八粥不仅是时令美食,更是养生佳品,尤其适合在寒冷的天气里保养脾胃。
2、祭祀
腊八本来就是祭祀的日子,一些地方至今还保留着这样的习俗。祭祀的对象包括,先啬神神农、司啬神后稷、农神田官之神、邮表畦神、开路、划疆界之人、猫虎神、坊神、水庸神、昆虫神等。唐宋后
来又融入了拜祭佛祖的成分,佛教习惯在这天祭佛。部分地区很隆重。
从先秦开始,腊八节就有祭祀祖先、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的习俗。而且,腊八节还是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是佛教徒的节日。所以,在腊八节这天祭神、敬佛、祭祀祖先,有祈求神灵、佛祖、先人庇佑的好兆头。
3、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4、泡制腊八蒜
北京、华北大部分地区还有在这天泡制腊八蒜的习俗,腊八蒜即是用醋泡的蒜,用紫皮蒜和米醋,把蒜瓣的老皮去掉,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直到蒜变成绿色。
旧时商号在腊八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账目盘点出来,算清楚这一年的收支盈亏。债主还会在腊八这天提醒欠钱人家准备还钱。腊月里人们讲究忌讳,所以就用与“算”字同音的“蒜”,来代替算账的“算”。也因此,腊八蒜虽然好吃,市面上却没有卖的。都是家家户户自己动手泡腊八蒜,并且也给自家算算账,看看这一年的开支,有多少积余,盘算该花多少钱置办年货等。
5、制腊八豆腐
安徽黔县民间习俗,是当地的风味特产,将自制豆腐晒干可留日后吃。具体制作过程如下,用上等小黄豆做成豆腐,把豆腐抹以盐水,
在温和的太阳下慢慢烤晒而成。“腊八豆腐”平时用草绳悬挂在通风处晾着,吃时摘取,一般可晾放三个月不变质、变味。
成品色泽黄润如玉,入口松软,咸中透甜,又香又鲜。如在晒制时加入虾米等辅料,则更加美味。它既可以单独成菜,也可与肉类搭配,或炒或炖,都是美味。招待贵宾时,黟县人还将其雕刻成动物、花卉的模样,淋上麻油,拌上葱姜蒜等佐料,配成冷盘,成为酒宴佳肴。
6、吃腊八面
除了甜口或咸口的腊八粥,以及腊八蒜、腊八豆腐之外,当然也少不了陕西的腊八面。在每年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太阳出来之前,陕西人家家户户都要吃碗热气腾腾、四溢飘香的腊八面。
腊八面是在腊八粥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过去在陕西大荔和临潼、凤翔一带腊八节这日人们煮面敬神,因之叫“腊八面”。起初关中农村的腊八面是用小米、黄豆煮粥下面条,而后用八种蔬菜和肉爁成臊子下面条,如今随着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将豆类与菜系相结合,用核桃仁、芝麻、花生米、莲子、青菜、菠菜、黄花、木耳等同面条同煮,调成汤面,营养丰富,十分好吃。走进腊月,乡下就有了年的味儿。这味儿是从喷香的“腊八菜”、“腊八面”里溢出来,飘出来的。
[腊八节的故事传说]
作文十:《关于腊八节的传说故事》2400字
腊八节在每年的十二月初八日,关于腊八节的传说可不少,下文是为大家精选的关于腊八节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关于腊八节的传说故事:佛祖修行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 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 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
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
1
“佛粥 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 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关于腊八节的传说故事:朱元璋和腊八粥
有传说,腊八粥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发明的。朱元璋的家乡在安徽凤阳,小时候家里非常贫穷,为了减轻家里负担,图口饭吃,他只好到地主家当放牛娃关于腊八节的传说故事关于腊八节的传说故事。那家地主既凶狠又刻薄,只要稍有差错,他就对朱元璋又是骂又是打,还常常不给饭吃,让他挨饿。有一次,朱元璋牵着老水牛过独木桥,这桥板太窄,老水牛一脚踏空,跌下桥去,摔断了腿。这怎么能怪朱元璋呢?可是,狠毒的地主将朱元璋暴打一顿,并关在一间堆放杂物的破屋子里,不给饭吃。
已关了两天两夜,朱元璋滴水未进,粒米未沾,渴得嘴唇干裂,饿得眼冒金花。难道就这样饿死吗?得想想法子,朱元璋在房子里东寻西找,一点吃的东西都没找到,只有一口破锅。
正在他感到绝望的时候,一只老鼠从他前面窜过,钻进一个洞里。朱元璋心想,抓只鲜?充饥。他找来一把铲子,顺着老鼠洞往里挖掏。挖着挖着,快到洞底,老鼠已经逃跑了
2
关于腊八节的传说故事文章关于腊八节的传说故事出自://.gkstk.//wk-78500001316410.html,转载请保留此链接~。不料这里却是老鼠的粮仓,里面有大米、豆子、粟米、红枣、芋艿等,虽然不多,每样也都有点。朱元璋喜出望外,连忙捧起来,装在破锅里,又想法请一起帮工的老伯弄了一些水放进去一锅煮。结果煮成了一锅乱七杂八的粥,朱元璋一口气吃下去,味道香极了,觉得从来没吃过这么有味道的东西。吃饱了的朱元璋,就地躺下睡大觉,竟做起美梦来了。
后来,朱元璋参加了农民起义军,他东征西战,打仗勇敢,后来爬上了皇帝的宝座。做了皇帝的朱元璋,想吃什么有什么,什么好吃的东西都吃过,连山珍海味都吃腻了。一天,他想起当放牛娃时吃用老鼠粮豆煮成的粥,香甜香甜的,很想再尝。再说,他毕竟是从小受过苦难的人,觉得自己不应该忘记过去的苦日子,这样才能励精图治,保住朱家江山。于是,朱元璋传下话来,要御厨用各种粮食、豆菜等烧煮一锅粥,召来君臣共尝。那天正好是腊月初八,这粥就“腊八粥”。朱元璋很重视教育子女,他让儿女们也吃这腊八粥,让他们在享受荣华富贵之时,别忘了祖辈创业的艰辛。朱元璋又作出规定,以后每年的腊月初八这天,文武百官、皇室全家都吃一顿腊八粥。久而久之,这种风气也传到了民间,形成了习俗。
3
关于腊八节的传说故事:古人提倡勤俭持家
早先年,有这么一个四口之家,老两口和两个儿子。老两口非常勤快,一年到头干着地里的庄稼活关于腊八节的传说故事故事。春耕夏锄秋收,兢兢业业奔日子。家里存的各样粮食是大囤满、小囤流
document.write(??);
tanx_s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tanx_s.type = “text/javascript”;
tanx_s.charset = “gbk”;
tanx_s.id =
“tanx-s-mm_10011797_2351313_23454915”;
tanx_s.async = true;
tanx_s.src = “://p.tanx./ex?i=mm_10011797_2351313_23454915”;
tanx_h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
if(tanx_h)tanx_h.insertBefore(tanx_s,tanx_h.firstChild);
他们家院里还有棵大枣树,老两口精心培育,结出的枣又脆又甜,拿到集上去卖,能卖好多好多银钱,小日子过得挺富裕。老两口紧紧巴巴地奔日子,就为给两个儿子娶上媳妇。
眼看儿子一天天都到了该娶媳妇的岁数了,老两口也都老
4
的不行了,老父亲临死的时候嘱咐哥俩儿好好种庄稼;老母亲临死的时候嘱咐哥俩儿好好保养院里的枣树,攒钱存粮留着娶媳妇。
四口之家现在光剩下哥儿俩过日子了。哥哥看到这大囤满小囤流的粮食,对弟弟说:“咱们有这么多的粮食,够了,今年歇一年吧!”
弟弟说:“今年这枣树也不当紧了,反正咱们也不缺枣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看完本文,记得打分哦:很差差还行好很好很好下载Doc格式文档马上分享给朋友:?知道苹果代表什么吗红苹果实用文章,深受网友追捧
黄苹果比较有用,值得网友借鉴
青苹果没有价值,写作仍需努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