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勇闯傻瓜林读后感》800字
我们要有一种喜感来面对自己,面对外面的世界
——《超级笑笑鼠之勇闯傻瓜林》读后感 牡丹江市奋强小学 三年二班 孙颂智
在假期里我阅读了《超级笑笑鼠之勇闯傻瓜林》这本童话,里面的主人公笑笑鼠和嘻哈镇里的小伙伴们机智乐观的生活态度深深地影响了我。
这本童话里简讲述了嘻哈镇里小动物们为了与傻瓜林中的狼接触而不惜深处险境,勇敢探索的故事。在探险的过程中,他们面对傻瓜林的种种险境,没有退宿,而是一往无前的寻找林中的狼。笑笑鼠是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角色了。她的可爱之处在于可以永远“没心没肺的笑”。也正是这一种品质,让我感慨。我希望自己也可以像笑笑鼠那样乐观就好了。我想这也正是作者希望能够带给我们最真切地启示吧。虽然这仅仅是一段童话故事,但从中所折射出的人生态度是我们本应该追求的一种态度。当下,我们所面对校园生活是一个让小伙伴们都十分苦闷的学习生活。我们要听各种课,写各种作业。可是,爱玩儿才是我们的强大本心。多么希望自己也能够拥有一个如同嘻哈镇那群可爱的小动物们的冒险旅程!但我知道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梦,至少现在不能。为什么? 我想老师也未必能回答清楚。 我想我们的苦恼可能是学校给予的,也有可能是爸爸妈妈给予的。虽然面对着如此不堪的苦闷,我还是希望能够快乐。因为我本应该生活的快乐,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在无意中我看到了一部很古老的意大利电影《美丽世界》,男主人公和妻儿虽然身陷德国纳粹集中营里,可父亲的言行举止却并没有让孩子感到恐惧,父亲开玩笑地对孩子说,看到一个声音巨大的铁家伙,不要害怕。那就是爸爸送给你的生日礼物——坦克。人生的际遇是不可知的,我们可能面对周遭种种的不如意,可是我们要学会一个本领,要乐观的面对外面的一切。正如美国一大文抄公林肯总统所说的“你可以如你所希望的那样快乐。”我想,这一感悟会比学校里学习的一切都重要。其它的又算个神马。
作文二:《别做正常的傻瓜读后感 《超级笑笑鼠之勇闯傻瓜林》读后感》400字
 
      在这个寒假里,我读了一本课外读物《超级笑笑鼠之勇闯傻瓜林》,这本书是晓玲叮当阿姨写的《超级笑笑鼠》系列其中的一本。     
这本书的封面上印有笑笑鼠的座右铭:笑笑鼠一到,大象门牙都笑掉。仅仅看到这一句话,就立刻勾起了我阅读此书的兴趣。    《勇闯傻瓜林》这本书主要讲述了笑笑鼠.咕噜牛.老龙咪咪.小鸡布丁.嘻皮猴.兔歪歪等等去傻瓜林探险的故事,咕噜牛全程赞助了这次探险,而他又心疼花钱,探险中发了许多有趣的事。这次探险主要是希望与控制傻瓜林的黑背胡狼结为友好邻邦,结果黑背胡狼的首领老狼却将他们抓了起来,多亏了可乐狼和他的父亲才救出了大家,消灭了老狼,最后任务也都完成了。      通过这个故事使我懂得了团结就是力量,在生活学习中,遇到
1
困难时不能退缩,要运用智慧去克服困难,解决一切难题。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您的在线图书馆
2
作文三:《《傻瓜维特》读后感》1900字
《傻瓜维特》读后感
《傻瓜维特》里面讲述到:命运就像一个无形的卵,越是挣扎,越被束缚,只有强者才能破壳而出,展翅飞翔。
《傻瓜维特》读后感【1】 读完这本书,最感动的一句话是,是“相信自己和不相信自己是两种人生”,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两个少年,维特和罗拉,维特是一位在学校IQ测试73的人,这件事被传开后,他一直活在同学嘲笑的阴影里,还被迫退学。罗拉是一位一直被家人叫做笨笨的女孩,她也有她的梦想,她热爱写作,可是这一切在父亲的眼里,都是笑话,但是她从来没有向世人抱怨,只是在夕阳西下的教堂,默默地祈祷,余晖中,两位主人公再次相遇,这也成了维特心中一个美好的瞬间,也注定,为多年后的再次重逢,埋下了深深地伏笔。
故事中,还有一位让我敬佩的人,那就是他们的老师,瑞秋老师,她一开始就在她的文学课上做了一个实验,告诉他们成功者选出的共同秘诀,那就是相信自己,指的就是相信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直觉,还有最重要的就是相信自己的能力,很多人觉得这很简单,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总会长大,长大成人之后,人们是很难相信自己的。就像现在的我们,数学题有了不一样的答案,就觉得,别的同学是对的,我的是错的,这样的状况可能发生在很多同学身上看到这里,我以后可能会更相信自己,就像赫拉克斯拿起刀,赛扬扔出的快速球,要更加相信自己,到最后也不能放弃对自己的信任。
当孩子们期待已久的下课铃响起之后,所有同学像退潮一样涌出教室,只剩小维特一人,怯生生的看着老师,用颤抖的小手,将写着自己发明的笔记本给老师,我想,被同学嘲笑过太多次的他,内心像是揣着小兔子一样的吧,幸运的是,他得到了瑞秋老师的认可,虽然罗纳德老师说他是抄袭的,但是,我想对于维特来说,得到一个人的认可与信任,于他而言,是一个极大的鼓励吧!
童年的故事像是伏笔,预示了以后维特,罗拉,瑞秋的命运,会再次交织在一起,一念是天才,一念是傻瓜,命运是个神奇的魔法师,会让他们碰撞出不可思议的火花。
人生短短数载,最简单的事是相信自己,最难的事,还是相信自己,每件事情,都有真相,我们的人生就是在不断的寻找真相,在我们的人生中,总会遇到无数的变化与危机。有时候,我们会经历苦涩不堪的挫折,有时候也会感受到痛彻心扉的失败。虽然大部分我们都可以凭借自己的意志来克服,但是有时候在这些变化与危机面前,我们仍显得无能为力。每当这时,我们都必须记住,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并不是与我们的意志无关的,并不是平白无故就发生的。不管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它的背后都存在着“伟大的真相”。在经历过这些狼狈不堪和苦不堪言之后,你会发现,他们也正是成长需要的甘之如饴的养分。
阅读一本经典,阅读一本好书,都是对自我的一种提高,都是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正如中国有一个词,叫做阅历,阅是阅
读,历是游厉,先阅读,再游厉,正如大冰所说,有质量的阅读和有质量的人际交往,构成一个不多成长的个体。
《傻瓜维特》读后感【2】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美国作家乔辛.迪.波沙达的小说《傻瓜维特》,这本书给我很大的感触。
书中主要讲述了维特是一名早产儿,上学时的IQ测试得了73分,很不幸这件事被同学达夫偶尔听见啦,这件事被传开后,调皮的同学像是掌握了有力的证据,更加肆无忌惮的欺负他。面对同学的冷落和讥笑,使维特变得更加不自信,说话结结巴巴的,他甚至面对亲人时都不敢抬头。一个偶然的机会,维特结识了同样不自信的罗拉—唯一一个真诚对他的人。然而,第一次相见,他们都没有主动说话,就不欢而散啦,但维特认为自己终于有朋友了。岁月如梭,他们长大了,再次相遇时,维特带给罗拉很多惊喜:背诵《不列颠百科全书》,能记住美国的所有城市以及 邮政编码。命运终究眷顾着认真生活的人,好奇心改变了维特的人生,让他成为了著名公司的一员。这样巨大的改变让维特很不适应,在公司他不善言辞,与同事没有交流也没有朋友,他再次陷入了自卑的痛苦中,他自认为无法胜任这个职位。与此同时,罗拉通过一个活动见到了“背诵王杰克”,知道了一个天大的秘密有人比他IQ还高,这人正是维特,他把这个事情告诉了维特,后来维特当了门萨协会的会长,变得十分自信。
通过这本书我知道了一定要相信自己,不到最后一刻永不放弃。在追寻成功时,会经历千辛万苦,也许会苦涩不堪,也许会
痛心疾首,但永远不能放弃自己。
[《傻瓜维特》读后感]相关文章:
1.少年维特读后感
2.《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
3.少年维特之烦恼阅读感悟
4.读后感编写方法
5.意林故事读后感
6.要命的数学读后感
7.读《家》读后感
8.《山东兄弟》读后感
9.歌王读后感作文
10.白杨读后感作文
作文四:《三个傻瓜读后感》2600字
三个傻瓜读后感(一)
今天,在家里观看了一部印度片,名叫《三个傻子》,又名为《三傻大闹宝莱坞》,之所以选择这一部电影是来源于上次美术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看了一部分,正好里面的一位主演兰彻是《地球上的星星》里面的一位老师,看见他,特别熟悉,我也被这部影片吸引到了。
影片开始于一架飞机上面,法罕在飞机上接到了一个神秘电话,便装病晕倒在飞机上,飞机拿他没有办法,只能回到原点,再坐车来到了木兰踏上,还有一个叫拉加也随之到达。
这么着急干嘛?是因为,他们要找到他们的朋友兰彻了。在以前,他们三个在帝国工学院上学,并且是很好的朋友。兰彻是个很棒很特别的学生,因为兰彻不会按照老师教的死记硬背,而是用一种奇特的方式做他认为正确的事情,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兰彻还有一个智慧心得,特别有用,那就是,把手摸着自己的心脏,对心脏温柔的说:一切都好、一切都好这样,就不会害怕了。帝国工学院的院长被同学们称为“病毒”,病毒院长曾对同学们说过这样一句话:“生命就像赛跑,不跑快点你就会被踩过去。”
对啊,说的那么形象,生命只有一次,珍惜。兰彻、法罕、拉加偷偷来到了一个婚礼现场,可以这样说,他们是来蹭饭的。
来到这里,佩雅和一位只求金钱之人要结婚了,可是兰彻却认为他不会给她幸福。而佩雅正是病毒的二女儿。这下,他们惨咯。病毒不让法罕、拉加和兰彻玩,因为兰彻会把他们带坏,但,种种方面,我都支持兰彻。
兰彻还是成功的说服了佩雅,经过这件事情,佩雅和兰彻互相喜欢上对方了。要考试了,这次最重要的考试,考试成绩出来了;兰彻全年级第一,而法罕、拉加分别是倒数一、二。只能说,他们不适合做这些,他们分离了,上面这些都是回忆篇。
这时,法罕拉加早就已经结婚了,但他们没有看见他们的朋友,兰彻,他们准备去找兰彻。他们开着车来到了一个宫殿,这里非常豪华。可是,他们看到了兰彻,但不是兰彻本人,同一个学位,同一个名字,但却不是同一个人。原来,兰彻只是在兰彻家的一个仆人的儿子,从小,就一直饰演着兰彻,但它的真实名字是丘德。
法罕拉加知道了丘德现在正在学校当老师,便叫上佩雅一起来到了这个学校。大家在一个沙滩上看到了他,丘德,便齐齐对他进行了痛打,因为丘德没有给他们打一声招呼就跑到了这里,知道了他的名字,原来是王杜,王杜是当代的着名科学家,王杜一直坚信,也总是说着:追求卓越,就一定会成功!
三个傻瓜读后感(二)
去年,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影片《三个傻瓜》,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今天我再次欣赏了这部电影,使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的体会。
影片主要描述了三个兄弟在大学期间的生活,他们的人生观、爱情观、价值观、兴趣与理想给现实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有力地抨击了印度教育制度的缺陷,印度教育体制的陈旧可见一斑,教育只是把学生当成同一台机器印出来的复制品,只注重成绩,以成绩论英雄,校长就是陈旧的教育体制的化身,他束缚着学生的头脑,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才能,这种教育体制下的学生只不过是会说话的工具,没有思想,没有主见、没有创新意识。而兰彻三人则代表着与之相反的教育方向,注重学生的创造力,不死记硬背,理论结合实际,发挥自身潜能。特别是兰彻,他极力反对死记硬背的教条主义,他说过:“追求卓越,成功就会意外降临。”“过你想过的人生,做你自己。”“不要为明天而焦虑,要享受想在。”,他的想法影响了他的两个朋友,法权由于想通过工作帮助家人摆脱贫困,恐惧考试,成绩非常差,经过一次自杀以后,终于摆脱了恐惧,走出了困境,终于投身于他挚爱的摄影事业。
三个傻瓜的故事给人带来许多思考,陈旧的教育体制只能束缚学生的手脚,扼杀学生的天赋,是教育发展的绊脚石。(m.lz13.)由此我想到了中国的教育改革,“改”就是要改变以前的教育模式,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发现”,教师变“传统教师”为“高效教师”,变“施与者”为“开发者”、“激励者”。“革”就是教师要革旧教育观念的命,教师的观念更多的时候比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更有价值,教师要尽可能的用自己的人格影响学生,然后,把学习和成绩的好坏这样的事交给学生自己主动去做。
让每个孩子幸福快乐的成长是我们教育者的愿望,学校应该成为学生乐园,教室应该成为学生成长的舞台,教师应该是学生智力的开发者,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人。这就是我观看《三个傻瓜》影片的一点体会。
三个傻瓜读后感(三)
我看了一部励志的电影《三个傻瓜》,他是一部印度电影,不怎么看印度电影,但是一看就爱上了他。这部电影我看了足足有三四遍。非常的好看,既有搞笑也有感人,也有很多我们获益不少的名言。
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Aalizzwell”,中文意思是“一切皆好”。电影里面只要一遇到困难都会说这句话,算是激励自己吧。
这部电影里面有乐观、积极、努力、热爱自己所学的、追求自己的梦想,利用一切去排除万难,电影讽刺了那些呆板,一成不变,应试教育,追逐名利,滥用职权等等。为什么喜欢这部电影,是因为我们的国家,就像这部电影,但是没有电影结局那样的改观。
两个小时的片长,无半点拖沓的就把故事轻松的讲完了,有喜有泪,故事简单道理易懂,可升华到片中人物的境界怕是要活个三五十年尝尽人间冷暖才能领悟到。如果说这个世界太浮躁我们都被牵着鼻子走,即使想追随自己的心也是身在江湖身不由己,你想超脱想升华想隐居桃源世外,也放不下背负身边人幸福的使命,也逃脱不开亲朋好友的势力目光那层层沉重的枷锁,特别是我们几千年的传承文化,根深蒂固在人人身上的责任感使命感,从生下来就被灌输自然界的规律,要么竞争要么死,活的好的标志就是有房有车事业有成,不这样就好像对不起几十年吃下去的白米饭。
男主角令朋友敬重又令那个傻小子羡慕嫉妒恨,要做成那样的人,要么有成就非凡要么真实纯粹,可惜他都占全了,那种内心的平稳强壮,我们俗人只能后天的养心修行,最难的就是真实,吃奶的娃娃还会跟大人说几句好听的话骗颗糖吃吃,太真实了怕领导不喜欢太实在了又被人说傻,咧着嘴巴笑成了每张脸上的商标。电影里不总说么,其实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源于对未知的恐惧对未来的恐慌,说的多简单的一句话啊,可我们又不是擎天柱又不是海绵宝宝,打不死砸不烂,天上掉块砖头就能让你下辈子半身不遂了。
总之,这么电影是十分励志的电影,很值得一看!
*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 城南旧事读后感
* 童年读后感
作文五:《三个傻瓜读后感》2200字
精品文档
三个傻瓜读后感
做自己想做的事还是别人要我们做的事?初看这个问题,很多人会觉得很简单,但未必做得到。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起来很容易,可是在这个充满竞争、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主观感受都是微不足道的,换句话说,我们被太多的东西牵制着,金钱,工作,亲情,友情??我们越来越难做出符合自己主观感受的决定!就如同电影里的一句经典台词所说的:我们拥有自由的空气,为什么不能自由的呼吸?拿电影里“病毒”的二女儿做例子吧,她从小就做着父亲希望她做的事情,按着父亲的意愿长大——好好读书,做个医生,与自己不喜欢的人结婚??久而久之,她甚至麻木到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干什么?而更恐怖的是,她不是一个个案,无论是在印度还是在中国,像她这样的人随处可见!朝着长辈们为我们规划好的生命轨迹前进,我们甚至不知道怎样寻找自己的方向!
在国内,现在的孩子甚至还没有出生就被父母们放在了一条看不见的起跑线上——胎教,学英语,学奥数,学钢琴,学画画??有谁问过他们到底喜欢什么?!!然后,甚至从幼儿园开始,他们就要与其他孩子们竞争,上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上重点大学,考公务员,当官发财??这些父辈们的期望是多么的美好,而这些美好期望的寄托者又是多么的悲哀碍?在这个既定的轨道上行驶的孩子们,稍
1 / 4
精品文档
有偏离轨道的,就会被父母的压力,社会的压力又强制性地押回了原来的轨道,所有的改变都是那么的单薄无力??孩子们不断地被灌输着那个唯一的“未来”,一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就会就会视为另类,被视为没有前途的人,于是他们渐渐地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丧失了创造力,放弃了抗争,放弃了对自己命运,自己未来的主动权,沦为一个个“风光的奴隶”!我记得中国的童话大王郑渊洁在《鲁豫有约》中说过,如果中国的孩子都变成了“听话”的孩子,那么中华民族就变成了一个听话的民族!可是,当我们成为了公务员,官员,医生,律师,证券分析师时,自己又在哪里?电影中的法涵一直想做一个摄影师,却硬着头皮学习自己一点都不喜欢的工程学,只是因为那是父母的希望,正如同我们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所谓的目的地,到头来却发现原来自己不喜欢它??
可悲的是,麻木的人多了,那些少数几个保有生命的主动权的人就显得很另类,如电影里的兰彻。“我们为脚下的路途牵引,他却在独辟蹊径,路途艰难却毫无忧烦;我们在为明日愁颜,他只顾畅想,让每一刻壮美不凡!”电影里的兰彻就是这样一个自由自在的精灵,他的自由不仅仅体现在他的生活上,而是他的思想上。当所有的学生在苦背那些教条的公式定理时,他把定理运用在了实际的操作中;当所有的学生为了相互竞争而处心积虑时,他却在享受知识带来
2 / 4
精品文档
的快乐??而我们在看到这部电影前都不知道自己在做真正的自己还是在做别人要求的自己,都没有扪心自问过“这,真的是你想要的吗?”
正如我们之前辩论过的一个话题——大学学习中老师辅导更重要还是自学更重要,我们正方的观点是自学更重要,其中一个核心立论就是自学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的内因。而现在想想,何止是在大学学习中,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们要做什么,怎么做,这些决定权都取决于自己!虽说长辈的指导必不可少,可是能够跳出各种成规旧俗,跳出各种所谓的成功模式,从而找到自己成功的道路又何尝不是一种自在?像兰彻一样置身圈外,就会发现原来自己的小圈子是这么的僵化,原来自己一直都掌握着主动权却这样莫名地交了出去??
或许,像法涵说的那样:爸爸,如果我是一个摄影师,我会赚很少的钱,我的房子会更小,车子会更小,但我会更幸福,我真的会更幸福的!试问一下,我们有没有想过,自己是为谁而活?自己到底喜不喜欢?当我们嘲笑某些人是傻瓜时,有没有想过谁才是真的傻瓜?是的,人生不应该只有金钱,而是应该追求一些更有意义的东西!我们也不应该过多的责备我们的父母,因为这是死板硬性的应试教育制度指挥棒下指向的道路,是这个追逐名利的社会给我们制造的海市蜃楼。我们真正要做的就是质疑它,怀疑它,不要总是被
3 / 4
精品文档
动的接受,被动的成长,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上帝,没有所谓的绝对,只有自己,只有你自己能够拯救自己!!!
也许将来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在牵制着你,也许以后我们还会遇到很多的身不由己,但是不要忘了,我们自己,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拉力,永远不要忽视自己!
4 / 4
作文六:《三个傻瓜读后感》600字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影片的主流思想,我还是能抓住的。说一个名叫兰彻的学生出现,不满学校一成不变的教育制度,并意图去改变,身边的两位同学也跟着,渐渐的回归到自己的理想,并深刻的思考了关于自己的人生道路,等等。影片虽然是一部喜剧,外贯穿了歌舞元素,但是,我领悟到,影片所要反映的并不单单是这些。这是关于对教育制度,家庭制度,爱情观念,人生定位等等,不仅仅现代社会所存在的弊病纠正,更是对人生观的定义具有启发作用。有这么一部可以从人们内心出发的教育励志片不多,至少国产大片,我很少看见有哪部影片可以拍得那么轻快简单但又不是深度的。
撇开了社会之风,让自己沉静。回想自己一路走过来,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三个白痴之中,我是属于哪一类的,我的人生轨迹到底要怎么规划,顿时,我感受到的,迷惘不再层层遮盖自己了。我想,这部影片会有更多人和我共鸣的。他们都是思想脱俗,懂得去追求,去反思的人,我想,他们是懂得生活的人。
有时候,走得太快的时候,并不一定会感到骄傲,反而会累坏自己,这个时候为什么不好好的欣赏一下沿途的风景呢?我会记得,无论自己在喘着粗气的走上坡路或爬楼梯时还是在走着坑坑洼洼的道路或不小心摔倒时,告诉自己All is well。
环艺景观1班孟宇航
2010050526
作文七:《三个傻瓜读后感》1000字
三个傻瓜读后感
三个傻瓜读后感?
的时候比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更有?价值,教师要尽可能的?用自己的人格?影响学生,然后,把学习和成绩?的好坏这样的事交给学?生自己主动去?做。 让每个孩子幸福快乐的成?长是我们教育者的愿望?,学校应该成?为学生乐园,教室应该成为学生?成长的舞台,教师应该?是学生智力的?开发者,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人?。这就是我观看《三个?傻瓜》影片的?一点体会。? 三个傻瓜读后感
?(三) 我看了一部励志的电影《三个傻?瓜》,他是一部印度电?影,?不怎么看印度电影,但是一看就爱上了他?。这部电影我看了足足?有三?四遍。非常的好看,既有搞笑也有感人,?也有很多我们获益不少?的名?言。 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 Aalizzell ?,中文意思是? 一切皆好 。电影里面只要一遇到困难都?会说这句话,算是激励?自己吧。? 这部电影里面有乐观、积极、努力?、热爱自己所学的、追?求自己的梦想,利用?一切去排除万难,电影讽?刺了那些呆板,一成不?变,应试教育,追逐?名利,滥用职权等等。为??什么喜欢这部电影,是因为我们的国家,就?像这部电影,但是没有电?影结局那样的改观。? 两个小时的片长,无?半点拖沓的就把故事轻松?的讲完了,有喜有泪,?故事简单道理易懂,?可升华到片中人物的境界?怕是要活个三五十年尝?尽人间冷暖才能领?悟到。如果说这个世界太浮??躁我们都被牵着鼻子走,即使想追随自己?的心也是身在江湖身不由己?,你想超脱想升华想隐?居桃源世外,也放?不下背负身边人幸福的使命?,也逃脱不开亲朋好友?的势力目光那层层?沉重的枷锁,特别是我们几?千年的传承文化,根深?蒂固在人人身上的?责任感使命感,从生下来就?被灌输自然界的规律,?要么竞争要么死,?活的好的标志就是有房有车?事业有成,不这样就好?像对不起几十年吃?下去的白米饭。? 男主角令朋友敬重又令那个傻小?子羡慕嫉妒恨,要?做成那样的人,要么有成就?非凡要么真实纯粹,可?惜他都占全了,那?种内心的平稳强壮,我们俗??人只能后天的养心修行,最难的就是真实,?吃奶的娃娃还会跟大人说?几句好听的话骗颗糖吃?吃,太真实了怕领导?不喜欢太实在了又被人说?傻,咧着嘴巴笑成了每?张脸上的商标。电影?里不总说么,其实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源于对?未知的恐惧对未来的?
恐慌,说的多简单的一句?话啊,可我们又不是擎?天柱又不是海绵宝宝,??打不死砸不烂,天上掉块砖头就能让你下辈子?半身不遂了。? 总之,这?么电影是十分励志的电影,很值得一看~?
?
?
作文八:《牲畜林读后感》1900字
精品文档
牲畜林读后感
明确:《牲畜林》 , 多次使用“延迟”, 其中较大的有六次。这样的“延迟”使得原本紧张激烈的情节节奏舒缓下来,牲畜林里的各种动物可以自由地登台表演, 战争的阴影被更有生命力的和谐自然挤到一边。
朱阿一共有六次打算射击, 其中五次准备射击却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发射。但这又不是简单地照搬民间故事的写法, 而是有一些更深的意思在凇J紫? 小说的结构和主题的要点, 都在于“牲畜林”这一意象。延迟法的反复使用, 使得各种 牲畜( 只有最后的野猫不是家畜) 接连出场, 成为故事的真正主角。牲畜们可不管你是德国兵还是什么, 它们只管在林子中间跑啊、跳啊, 仿佛这是一场盛大的狂欢节。正是这种欢乐的景象所蕴涵的精神, 把严酷的战争这一“历史真实”融化到自然和谐的“文学真实”中来。
其次, 战争的严酷性也仍然从中显露出来。朱阿一想到他在世上惟一的财产花大姐要被带走, 便不寒而栗, 同样, 那头粉红色的小猪是那两个小孩的惟一财产, 那只“光秃秃没剩几根毛的母鸡”也是老太婆吉鲁米娜的惟一财产, 本来就已十分穷困, 一旦失去这点财产, 生活将更加悲惨。
小母牛花大姐倔强地不听德国兵的使唤, 反而领着他进入密林深处, 使他( 包括后面悄悄跟着的朱阿) 鼻子被
1 / 3
精品文档
荆棘划破, 双脚陷入小溪。而朱阿则是思前虑后, 本来就双手发抖, 瞄不准, 现在又如此激动??他使劲瞄准, 但颤抖的双手使枪口不停地在空中转动;从山洞里跑出的一只小羊, 被德国兵抓住之后, 则是声嘶力竭叫唤着。出来恳求朱阿瞄准点的是二位白胡子的老牧羊人。而朱阿被恳求之后, 简直给搞糊涂了, 连扳机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了 对于朱阿的犹豫和颤抖, 第一次是用较多笔墨直接描写, 第二次是比喻( 借喻) , 第三次则使用夸张的修辞。朱阿当然不可能不知道扳机在何处, 但夸张的手法则把他的尴尬 ( 他也想瞄准, 但是心有余力不足) 写得更鲜活; 下面的一只火鸡更有趣, 它自始至终都没有被德国兵抓住, 逗引着对方一层一层地往树上爬, 最终压断树枝摔了下来, 而它自己却 挺着胸脯, 一直保持着开屏的姿势。
来给火鸡求情的姑娘也很有趣, 半带利诱半带威胁地对朱阿说话, 使得朱阿羞得满面通红, 手中的猎枪像烤肉的铁叉一样在眼前转动起来。把猎枪这样凶恶的意象比做生活味极浓的烤肉的铁叉, 这也是作家想像力丰富、联想、无拘无束的表现, 而这种自由联想, 也暗示了自由精神对战争阴冕的反抗; 接下来出场的是一只兔子, 它圆鼓鼓的, 比野兔肥实, 听到响声不但不跑, 反而趴在地上不动, 被抓住之后吱吱乱叫、左右扭动( 与小猪的拼命挣扎又不间, 一词之异, 体现出作家用词的准确性) , 使德国兵不得不高
2 / 3
精品文档
举手臂, 跳来跳去。并且, 这一段只写了朱阿被恳求, 至于恳求之后的情, 则省略了。这大概也是为了避免重复的考虑。
然后是第六次, 这次是一只光秃秃没剩几根毛的母鸡。作者似乎有意避免把一个太鲜活的生命在他的小说里交付到死亡的命运中去, 从而安排了一只人们再也不可能见到比它更老、更瘦的鸡。 朱阿终于要射击了, 这次是躲在他临时堆砌的掩体后面。现在他可以毫无顾忌地开枪了, 就算把那没毛的母鸡打死, 也没什么关系。这句话暴露出朱阿更深层的心理活动前面不开枪, 不仅是因为怕误伤那些牲畜, 而且也是怕没有打中德国兵, 反被对方开枪还击。这一点心理很隐蔽, 作者的写法也很隐蔽, 但却是情节推进的一个小小扳机。
小说的高潮出现在朱阿终于开枪射击之后。但是他的子弹一颗也没有打到德国兵身上 , 而是全部交给了那只衰老的母鸡。作家把最后的任务交给一只凶恶的野猫, 它不是牲畜, 反而算得上是牲畜的敌人(专门捕食飞禽, 有时甚至到村子里偷鸡吃勺, 它和德国兵在厮打中一起掉下了石崖。让邪恶与邪恶同归于尽, 善良的人连手都不要弄脏。
3 / 3
作文九:《读后感(林)》18200字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林雪梅
前一段时间,学校给每个老师都发了一本包装精美的书,书的题目叫做《给教师的建议》。这一本书让我爱不释手,是因为它真正能够让我掩卷沉思时反省自己,使自己看到不足。因为,苏霍姆林斯基,他正像一面镜子,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他深爱着每一个学生,他关怀着每一个成长的生命,他勤奋地分析研究着每一个看似细节的教育现象。这不正是我们学校倡导的“生命、
生机、生态”的理念吗?相信每一位爱教育的人,都会爱上这本书的。 毫不夸张地说,我觉得《给教师的建议》真是一本好书,我以前也听说过,但从来没有真正去阅读过,从来没有像看这本书那样地看一本教育书籍。我把这本书放到我的床头,每天利用中午休息前和和晚上休息前的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看这本书,我如饥似渴地阅读着里面的每一篇文章,每看完一篇都觉得受益非浅,感触很深,觉得真的能在里面学到很多东西,得感谢学校给我这样一个阅读的机会。
这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振撼着我,看了后,我由衷地说:“苏霍姆林斯基真伟大,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如道家常般的每一句话是那么实在又那么在理,列举的每个事例是那么熟悉,就好像是自己曾经碰到过的许许多多的问题,他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不得不让人钦佩。最先吸引我的是《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因为这是我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看了后真的对我帮助很大,主要是在思想上、观念上有了转变。苏霍姆林斯基特别讲到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他说,要当做最宝贵的珍宝一般,保护儿童的信赖这朵最娇柔的鲜花。它是很容易折损,憔悴和被不信赖的毒汁毒死的。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作为学生的家长,也极少有人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在教育下一代时,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而且一点也不比大人小。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教师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就本质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关怀学生,让他经常具有作为智力劳动者的自尊感,作为公民的自尊感,作为自己父母儿女的自尊感,作为因自己崇
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绩而变得美好起来的个人的自尊感。我们要让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让他们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费力气,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获。苏霍姆林斯基还说:“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句话太对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也觉得转化后进生很难。我对后进生转化工作有几点体会:1、要学会爱他们、关心他们,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孩子一样。2、要尊重他们,不能歧视他们;3、努力寻找后进生的“闪光点”; 4、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对后进生进行教育。
在自己的十多年教学生涯中,我虽然没有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地去对待每一个后进生,但我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相信后进生在我们的关心下,一定能够向好的方面转变,一定能够一天一进步的。
读《给教师的建议》
余庭玲
最近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书中提到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确实,做教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占用了我们绝大多数的时间:备课、上课、批作业、做课件、课外辅导、处理学生之间的种种问题??有时真是不知道该怎样才能做好所有的工作。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就像书中那位成功的历史教师说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读到这里,我突然之间明白了,为什么有写优秀教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自己上课时尽管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的设计可谓精心,但在课堂上却往往男的有几次得心应手的感觉。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看来,用一辈子来备课和用课前的几小时来备课,效果是不同的。
大师让我知道了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作为教师,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之一粟。若我们没有“一桶水”,怎么可能给学生一杯水呢! “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一条,也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触动。文中这样说:“有些学生很长时间都没有对任何事情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如果学校里没有一种各科教师都来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气氛,那么许多学生的兴趣就永远得不到开发,学校里这种对学习无动于衷,没有为自己找到感兴趣的学生越多,那么,教师们就不可能有自己的学生,那很难把酷爱知识的火花从自己心里移植到学生心里。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苦恼和感到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于衷的精神状态。学生在某一门学科上学业落后,考不及格,这倒并不可怕,而可怕的是他冷淡的态度。”
是啊,我们每一位老师工作中都会遇到这样的学生,对于这样的学生,我常常非常头痛。书中提到,对待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做到孔子说的“因材施教”。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这样的孩子进行细致的了解。孩子来自不同家庭,具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智力水平、不同的身体状况、不同的兴趣爱好。教师面对这样的孩子,首先要对他们的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了解清楚,这样在课堂上才能“使每一个孩子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可反思一下我们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否真正全面考虑到这些因素了?仔细想来,在很多时候,我都是按照教师用书上的学习目标,对学生提出同一个学习要求、要求他们完成同样的作业,自然也会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他们。所以,像我们班的雷广仁、宗鹏飞、徐建、包世强和邓天字等一些基础差、做事浮躁、智力水平发展与众不同的学生,他们很难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久而久之,他们对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同时,也会影响到人格的形成。可见,因材施教多么重要。
我们常常说,老师要爱学生,问题是,只有爱学生的理念,而没有会爱学生的策略,也是会把“爱”变成“害”的。多读好书,心中常用“源头活水”,我们才会成为幸福的老师!
读《给教师的建议》
聂萍
最近读了《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其中最深切的感受是苏霍姆林斯基首先把儿童看成一个人,看到他作为一个人的价值。如果孩子能看到自己的价值、尊重自己,那么他不会不尊重别人、不爱别人。自尊、自爱的品质,对于刚刚进入学校的孩子来说是不会自动生成的,是需要学校教育的。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尤其关注了所谓的问题儿童。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发现,儿童实际上有各种类型的问题,包括心理的、生理的、道德的。把这些孩子排除在一般的教育体制之外,不是正确的选择。这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人道主义教育思想。第二个意义是心灵的养成。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没有美好的心灵,没有精神的诉求,人和动物没有区别。形成孩子美好精神境界的关键是让他们学会感知幸福。现在每个孩子、教师和家长对幸福的感知和理解是不一样的。家长可能觉得让孩子物质上富有、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就是给孩子幸福;有些孩子觉得拥有高档玩具、笔记本电脑才是幸福;教师觉得他给予学生更多知识,而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就是一种幸福。苏霍姆林斯基用智慧在自己的学校创造了一套实践幸福的模式,主要是愿望文化和需求文化,让孩子有帮助、关怀、同情别人的愿望,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幸福。所有上述内容没有教师的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教师是学校的脸面,是学生在学习阶段接触的最重要的人。学校所取得的成就取决于教师怎样完成他的教育职责。简而言之,应该是热爱孩子、热爱教师职业、热爱学校。
读《给教师的建议》
陈燕
这几天翻阅了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使我凝固的思想豁然开朗。
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用平实的语言,将其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着大师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于在一线任教的我来说,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因为下周将要全校要进行课堂教学大赛,想到我们班的孩子上课时的状态,真让我担忧。孩子们上课时很文静,大部分孩子不爱回答问题,怎样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从《给教师的建议》中找到了答案。
学会去赞美
在学校里,学生听的最多的是批评,看的最多的也是教师怒发冲冠的样子。凡受过赞美的人,都曾感受到甜蜜,相较于受人指谪,人们从心底里渴望自己所做的事受到他人夸奖,大人都如此,更何况是未成年的学生呢?想想这学期以来,有些孩子好像一次也没表扬过,反而常常遭到我的批评,像邱鹏,胡守豪,真该自我批评!
我们班的孩子缺乏自信。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需要通过表扬来竖立自己的自信心,体验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价值。不管是学困生,还是优等生,都是需要表扬,也渴望受到表扬的。对学困生来说,尤其如此。一直以来,他们听到的都是教师、同学、甚至是家长的负面评价,才使他们厌倦了学习,自己也认为:我的学习真的是不行的。如果能多一些肯定,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他们的信心会慢慢恢复的,学习,多少是会好一点的。所以我今后一定要多赞美学生,让学生的心里充满阳光,他们就会更爱学习。
读了这本书,我收获很多,它也为我以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我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为做一名优秀的教师而努力奋斗
读《给教师的建议》
葛德明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系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B?A?苏霍姆林斯基著。苏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他很多鲜明的教育观点。比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共产主义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他写了很多充满了“人”的魅力的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译者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
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统称《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它让教师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学生该这样教。
做教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科研。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那么怎样进行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之一粟。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所以,读书吧,朋友!
让我们一起再重温《建议》中的观点:
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 善于鼓舞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
保持和培养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取决于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的个人学习成绩。 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总是要周密地考虑,他所讲授的知识将在学生的头脑里得到怎样的理解,并根据这一点来挑选教学方法。
不能总是牵着他的手走,而还是要让他独立行走,使他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
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江孝燕
终于浏览了这本书——《给教师的建议》,感谢学校对我们提出的硬性要求,对于每天工作疲惫的我们来说不想再利用业余时间捧起书本阅读。常有同事感叹,好像在学校的时间不够用。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是的,每个人都是24小时,你也是一天24小时,我也是一天24小时。但是为什么有的人就能把事情处理的很好,24小时就够用!而为什么有的人却整天喊没有时间没有时间呢?教师和所有的人一样,也要做家务,也要柴米油盐。那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确实没有老师不抱怨自己的时间够用的,天天是上课、写反思、写观察日记、谈话、写各种各样的总结,这里面除了没有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而觉得时间不够用外,恐怕问题还是出在自己的身上,领导要检查了,赶紧把什么小结、反思什么的统统补起来,好象任务一样。整天被迫着去做这些事,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这样的描述很接近我们的工作生活现状。教师的日益忙碌已经成了一个全球化的趋势。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古人也说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所以让我们一起挤出时间来读书吧!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使你所从事的这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成为你所具备的知识海洋的沧海之一栗,这样在教学生活你应付面对一切而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你不会将你的工作当成一种负担。这总是我们在心里定下的理想目标。
书中还有许多对老师们的教学教学建议,至今对仍然受用,当工作中存在困惑,这里也许能找到答案。
读《给教师的建议》后
陈加云
最近,我又一次认真阅读了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专门为中小学教师写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理论专著。我觉得这本专著里面的字字句句,都是对我们教学第一线教师的谆谆教诲,让我受益匪浅。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文化中有一个词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而我们在学习工作时,常常不考虑与人沟通并听取别人的观点,而无法超越自我的局限,或不能从错误中学习。这不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吗?我认为,其实,我们并不是不在学习,每天教学在第一线,每位教师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们只要多一些讨论,多一些表达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写,这不就是我们身为教师最好的学习方式吗?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反思是教师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基础,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这正是反思的理论支点。教师通过反思,自觉地探索教育教学过程,在学中教,在教中学,我以为,这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还谈到阅读的作用,如在“谈谈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兴趣的秘密何在”、“想克服负担过重现象,就得使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等等,阅读的作用大家都知道,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自己,但学生阅读的情况确实令人担忧:在学校里,学生每天早读课读的只是我们所学的教材,每一节课都是安排死的,教师都得按课表上课,现在,我们学校虽然每天安排一节阅读课,但学生还是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进行阅读,放学回到家里,完成家庭作业就去玩了,大部分学生没有课外书籍读,也有些学生回到家还要帮家里做很多的家务,根本无法抽出时间阅读课外书籍。学生的课外阅读真的需要家长的配合,不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将成为一句空话。看来,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认识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苏霍姆林斯基还说:“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句话太对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也觉得转化后进生很难。我对后进生转化工作有三点体会:1、要尊重他们,不能歧视他们;2、努力寻找后进生的“闪光点”; 3、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对后进生进行教育。
在自己的三十多年教学生涯中,我虽然没有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地去对待每一个后进生,但我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相信后进生在我们的关心下,一定能够向好的方面转变。我坚信!
生命、生机、生态(1)
李福兵
种粮食的可以不认识袁隆平,打篮球的可以不了解姚明,但当教师的不能不熟悉苏霍姆林斯基以及他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就连在电脑键盘打字,只要按下“shml”四个字母,立马就跳出“苏霍姆林斯基”的完整名称。他的影响力真是太大了,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尽管现在已步入21世纪,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上个世纪的苏霍姆林斯基那闪光的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里,如道家常般的每一句话是那么实在又那么在理,列举的每个事例是那么熟悉,就好像是自己曾经碰到过的许许多多的问题。例如第76篇“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中,提到“正像医生细心地研究病人的机体,找出疾病的根源,以便着手治疗一样,教师也应当深思熟虑地、仔细耐心地研究儿童的智力发展、情感发展和道德发展的状况,找出儿童在学习上管道困难的原因,采取一些能够照顾个人特点和个别困难的教育措施。”
我感同身受。
生命、生机、生态(2)
李福兵
去年暑假,女儿因视力散光,我带她去了一家眼科医院做检查,那位女医生操着让我听起来有点吃力的外地口音,暂且不说,面对我们家长就检查结果的不解,她居然甩给我们一句话“这孩子的眼睛问题,是娘胎带来的,一辈子都治
不好了,要戴一辈子眼镜”。我听了,很不理解。这是一个真正的人道主义的医生吗?再后来,我们又换了一家医院检查,结果并无大碍。
在这里我要说的是,也是我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书中读到的“在我们这些当教师的人当中,不是也有一些人,每天都在让儿童感觉到,甚至有时直接地对他说,他是一个毫无希望的人吗?这是不能容许的。我们必须神圣地爱护自己的职业荣誉,高高举起人道主义的旗帜。”是啊,对于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儿童、不管他已经被耽误到了什么程度,我们都应当让他在公民的、劳动的、精神的生活道路上站住脚。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让我爱不释手,是因为它真正能够让我掩卷沉思时反省自己,使自己看到不足。因为,苏霍姆林斯基,他正像一面镜子,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他深爱着每一个学生,他关怀着每一个成长的生命,他勤奋地分析研究着每一个看似细节的教育现象。这不正是我们学校倡导的“生命、生机、生态”的理念吗?相信每一位爱教育的人,都会爱上这本书的。
好好读书,天天向上
郭莉
今天提笔写博客,才发现自己很久没有看书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也是逼着自己忙里偷闲的去阅读,尽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读完,但自己已经被这位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智慧深深的吸引着。翻开目录,这一百条建议不就是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的一个个最好的解答吗?自己忽然茅塞顿开,就自己看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 一定要做个爱读书、会思考的教师
写到这,感觉自己还算是一个爱思考的教师,但仍觉得自己很惭愧,反思近两年来读的书籍少之又少,总是以时间不够用给自己找借口。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的智力生活就是停滞的、贫乏的,在他身上产生了一种可以称为‘不尊重思想’的征兆,那么这一切就会明显地在教学教育工作中反映出来??学生也就不尊重教师,更加危险的是,学生也象教师一样不愿意思考。”所以,“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因此,教师要把课上好,就必须读书增进知识广度与深
度;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修养,就必须读书增强智慧;教师要研究学生问题,处理学生问题,就必须读书增加心理学知识;教师还要使自己在工作中成长起来,可见一个不读书,不思考的教师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将会多么的深远,多么可怕! 所以,必须要时刻提醒自己做个爱读书、会思考的教师。
二、一定要做个让后进生充分体验学习快乐的教师
每个班级都会有学习不用功、成绩比较落后的差生,如何对付这些学生?往往是很多老师头疼的难题。对于班上那几个总是不及格又没有家长辅导的学生,我也很头疼,曾经使用各种办法仿佛也无济于事,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应该尝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慢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让所谓的“差生”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这也是我校倡导的“赏识教育的理念”。教师应从课堂的点滴中努力去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优点,去赞扬、鼓励他,试着让他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帮助他们不断进步。而有时,我们教师又常常因为“怕发现”和常常因为其作业不能完成引起的怒火而忽略了后进生那仅有的、微不足道的优点。其实,我们应记住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我们的话:“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这个境界一直是我所追求的,只是现实与理想总有许多不可跨越的内容,自己也只能努力着。
写到这,应该结束了,但对于这本书的研读还没有结束,好好读书,天天向上!!
读书
周圣琴
最近学校要求每个人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并且写一篇博客。为了任务终于把这本书从案头拿来阅读。起先我还开始笑谈,苏霍姆林斯基写一本书,我们的跟着写文章。心想,这本书第一次出版就在80年代了,他写这本书还不知那个年月,现在已经是20世纪了,不知道会不会有所谓的代沟。那时候的东西放在现在还准吗?
翻开《给教师的建议》,随意的翻看着目录,就不由的吸引住了,目前只看了第一章,不过,我想说苏霍姆林斯的的逻辑紧密,每一段文字都渗透着他的智慧,这的确是一本值得读的书,不仅仅是读,更值得去思考的一本书,难怪经常看到许多论文总是引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其实这些道理不仅仅是引用,应该去多接触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与大智慧家多进行思想的碰撞,理论运用于实际。 书在博客截止日期还没有看完,遗憾写不出什么精致的文章,有空还是多读一读《给教师的建议》。
读书有感
杨玲
读了《给教师的建议》后知道了:教师的教育素养来源于——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教师的第一精神需求。作为一个教育能手必须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得下来,要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而对于不太爱读书的我,也只有陪孩子一起读书时的兴趣。想想曾经的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读书对自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如今才发现自己知识的贫乏,只有用羡慕的眼神去看着那些享受读书带来乐趣的人,欣赏着她们博学的才华。
还记得上次去参加儿子的家长会,老师反复强调的也是让孩子多去看书,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虽然我不是一个爱看书的妈妈,但因为为了孩子,我也坚持着培养儿子的阅读习惯。不能天天做到坚持阅读,但最起码让儿子有阅读的时间。曾经有一段时间,儿子在坚持中读书的习惯是很好的,即使自己很累了,但一听说儿子要看书也坚持带他阅读。至少给儿子将来在读书方面不要拥有和我一样的遗憾。
在文中,教育大师还提醒我们: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重要因素——懂得各种研究儿童的方法。教师只有了解了儿童的健康状况,了解了他的智力发展和身体发展特点,了解影响他的智力发展的生理因素,那老师才有可能从心理学及教育学的角度来分析、观察、研究我们的学生,才能恰如其分地把握教育原则及教育方法,事倍功半地采用巧妙的手段来激发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从而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这种研究方法也正试用我们小班化教学的要求。一个真正的教育能手,肯定会研究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能针对具体情况向学生推荐科
普读物,让读书逐渐成为学生的智力需要,让他们获得求知的欢乐感。一个教育能手要能够带领孩子们在阅览室里读过几本书后,让他们体验到阅读的快乐,进而让他能够积极地要求把书借回去阅读。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对照自己,我觉得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不断进取才行。努力着,才能有收获。
老师的影响
陈志燕
女儿上幼儿园小班时,回家后常常会模仿她喜欢的老师,模仿老实的说话,模仿老师的行为,当时没觉得怎样,女儿上中班时,在家里常常玩的一个游戏就是当老师的游戏,原来,老师已经在他幼小的心灵扎根了。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塑造一代新人的“雕塑家”。他说:“你不仅仅是活的知识宝库,不仅仅是一名专家,善于把人类的智力财富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在他们的心灵中激起求知的欲望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你们是塑造一代新人的雕塑家,是不同于其他雕塑家的特殊的雕塑家。教育人,造就真正的人,就是你的职业。”有时作为老师的我是带着重担而小心的工作的,特别是对于一个小学教师来说,面对的是一帮未成年、尚不懂事的孩子,老师所起的作用,不仅仅是教孩子读书识字,最重要的还是教他们如何做人处事。一个孩子从养尊处优的家中小霸王,到了一个陌生的大集体。环境的转变,地位的改变可能都会使孩子不能适应。这个时候老师的影响是正面的而没有副作用是不容易的呀。其实做一个老师真的是很辛苦,教育孩子的同时,还不能发火,碰上顽皮的孩子又不能象对待自己的小孩子一样,可以打骂。只能是慢慢的讲道理,而小孩子对道理的理解能力也是有限的。这时候,也会埋怨,也会退缩。
“儿童的心变成什么样子,变成鲜花还是枯树皮,取决于教师。”多么重的一句话,可想老师对学生的影响。还是用苏霍姆林斯基的关于教师素养的有关论述来作为自己的目标吧!
1、有崇高的生活目的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言行一致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一个教师,只有当他成为孩子们在其中度过其精神生活并建立彼此间道德关系的那些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的情况下,才会是一个教
育者。”他说:“在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跟孩子们交往,已成为我校教育工作的一条原则。‘如果我只是一个教书匠,我就不是一个真正的教师,通向儿童心灵的小道就会对我紧紧的封锁着。’”
他指出:“教师不仅仅是教书者,而且是教育者。由于教师和学生集体在精神上的一致性,教学过程不是单单归结为传授知识,而是表现为多方面的关系。共同的智力的、道德的、审美的、社会和政治的兴趣把我们教师中的每一个人都跟学生结合在一起。课——是点燃求知和道德信念的火把的第一颗火种。”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推动学生追求高尚美德的力量,是教师在精神和道德方面的表率作用,是教师在生活目的和准则上的表率作用。教师的生活目的和生活准则,能使儿童,特别使青少年为之倾倒和激动。教育者的崇高道德品质,是教育获得成功的重要前提。他特别强调教师言行一致的重要性。说:教师的威信通过言行一致确立起来,才能成为强大的教育力量。
2、爱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3、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有渊博的知识,熟悉和钻研自己学科领域内最复杂的“前沿学科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的知识——这是教育素养的基本方面之
一。这一种特征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教师在讲课时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技巧。这种境界只能是教师具备深刻知识的结果。他的知识要如此深刻,以至于他的注意中心并不是教材内容,而是儿童们的脑力劳动。他说:“一个好教师应精通他所教的科目据以建立的那门科学,热爱那门科学,并了解它的发展情况——最新的发现,正在进行的研究以及最近取得的成果。此外,本人若能热心于本门科学正在探讨的问题,并具备进行独立研究的能力,这样的教师则可成为学校的骄傲。”
4、有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懂得各种研究儿童的方法。他说:“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素养。”并且强
调:“一个好教师要精通心理学和教育学,懂得而且能体会到缺乏教育科学知识,就无法做好孩子们的工作。”
5、有较高的语言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备课和对教材的教学论的加工,——这首先是教师的逻辑思维和语言修养的统一。”他强调: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的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当我们很有必要使事物、现象和概念在教师的语言里找到鲜明的、能够为儿童所理解的语言外壳的时候,我们却在无数次的复习上浪费了多少时间啊!
6、擅长某项劳动技能或具备其它某种爱好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要精通某项劳动技能,并且是这项工作的能手。??一所好学校里,每个教师都应当有从事某项劳动的热情。”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
孟庆明
苏霍姆林斯基特别讲到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他说,要当做最宝贵的珍宝一般,保护儿童的信赖这朵最娇柔的鲜花。它是很容易折损,憔悴和被不信赖的毒汁毒死的。
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作为学生的家长,也极少有人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在教育下一代时,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而且一点也不比大人小。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教师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就本质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关怀学生,让他经常具有作为智力劳动者的自尊感,作为公民的自尊感,作为自己父母儿女的自尊感,作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绩而变得美好起来的个人的自尊感。我们要让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让他们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费力气,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获。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
孟庆明
教学反思的能力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高度,并对后续行为产生影响,进一步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地对已有的教学经验产生怀疑,从而促使自己重新建构教学经验,进入新教师的成长良性循环。我想:教学过程中凡是能引起你的注意,甚至引起你一些模糊的猜想的每一个事实,都可以成为我们教学日记的素材。通过积累事实,我们会从具体事物中看出一些共性的东西,那长久躲闪着你的真理实质,会突然在你面前打开,这对于培养和训练教师反思教学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成为一个教育家,能够写出那样大量的、出色的教育著述,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十分注重收集自己的教育经验,仅教育日记就坚持写了三十多年。
爱就一个字
咖啡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我的理解就是一个字:爱。书中提出了上百条的建议,汲及教育的方方面面,每一个都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但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教育是一个过程,是需要坚持的。怎样才能让自己保有不竭的动力,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呢?答案很显然:爱。
因为爱,所以我才会对我的孩子们说:“我们到学校,学知识是主要的目的,但最根本、最重要的则是学做人。”基于这样的思想,我与孩子们的交流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外,家庭故事、生活习惯、行为规范、体育活动、课外阅读、身心健康??
因为爱,所以我才会觉得,每一天都很充实,也很让人期待。
教会后进生学习
陈道龙
面对后进生,老师们的确是花了很多的精力,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儿童成为后进生是件很不幸的事。后进生的确表现千差万别,但是有一个共同点是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萎缩、麻木、惰性、虚弱。脑力劳动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同时在学习的表现是不会读书,不会写字,不会计算。我见过的后进生中,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可以说书读不好的、字写不好的学生学业成绩很不理想。
面对后进生,我觉得首先是要承认学生间的差异,然后确定学生发展到怎样的程度。当务之急是教会他们读书和写字。苏霍姆林斯基说:“你要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必须使阅读能达到一种自动化的程度,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的材料大大地超过出声地读的能力。”带着思考来阅读,阅读时带着思考。这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要想后进生喜欢阅读,也需要有策略。要为他们选择感兴趣的书籍。这些书籍让他们感到惊叹、神奇,他们的思维火花才会点燃。这些书籍会给他们提供一个广阔的智力背景,为他们的教材的学习奠定基础。
当然,也有一种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有的学生能说会道,在课堂上和老师的对话非常精彩,但是成绩仍旧是一蹋糊涂。这就是另外一个因素了,那就是学生不会写字。苏霍姆林斯基说:“到四年级结束时,一定要使儿童掌握迅速地、半自动化地书写的能力,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老师也就不必经常操心去克服学业落后的现象了。”学生要有好的字风,需要老师的严格规范。同时,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如果一个儿童没有2500的词汇量,不能牢牢地记住这写词,他的写会错别字连天,就不能指望他成绩会怎样了。同时,老师为这些孩子布置的作业,应该有游戏的性质,让他们运用上用这些词。否则,他们仍旧会冷漠地对待写作业。
面对后进生,苏霍姆林斯告诉我们最重要的还是找到方法。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一)
孙宝军
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中的“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这条建议时,我深有同感。
一位小学老师一天的时间的分配主要有在节课左右的上课时间,两节课左右的批作业时间,还有备课和辅导的时间,另外就是一些处理教育教学的其它事务的时间,如果把以上工作都如实认真的完成,时间是不够用的。如果说上课和批发作业的时间是固定的,哪么教师只有在备课和辅导等时间上灵活处理了。我认为这也正是一些教师备课不充分,辅导不及时的原因之一。
作为有经验的老师,在备课上可能花的时间要比年轻老师少一些,这也是正常的,同一个教学内容,可能老教师交了很多次了,他已心中有数,需要考虑的是针对不同的班级进行教案调整,但对于青年教师,备课是一定要认真的,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经验。这可能就是青年教师觉得上班累的一个原因。但这个过程是不能少的。
对于辅导的时间,可能因班而异,基础好的班级,辅导的时间就要少一些,相反就多一些。时间从哪来?其实能给教师进行个别辅导的在校时间很少,所以就出现有些教师用上综合学科的时间辅导学生的现象。对于小班辅导学生的时间上可能要好一些,由于学生数少,有些辅导可以在课堂中就完成了。高年级的辅导压力还取决于低年级,低年级一直能跟上的学生,到高年级就要好一些。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二)
孙宝军
读《给教师的建议》中的“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这条建议,让我想到,现在我班中的一些学生后进的学生,他们之所以学习跟不上,主要是因为基础知识没有保持在记忆里。例如,我们班的小朱,在学习圆柱圆锥这一单元时,需要用到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不朱对这些基础知识全记了,所以在学习这一单元时就很吃力。再如一些计算,这应该是在六年级前就要很熟练的,可是这有些同学在分数和小数的计算中还常出错。这也就提醒我们对于这些数学中的基础知识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到很熟练的地程度,而不是但时会了就行的,有的学生遗忘得很快。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吴明勇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提出了我们经常头疼的问题:“为什么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就有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举了一个非常形象的例子,每个孩子的体力是不同的,如果让7岁的孩子都来提水,体力强的孩子可以提20桶水,而体力弱的孩子提了5桶水就已经筋疲力尽了。要求弱小的孩子提20桶水,他会因为劳累而受内伤,甚至进医院。同样儿童从事脑力劳动的力量也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对事物领会理解记忆得快,有的却领会得慢且记忆不牢固。这就是说,在学习中,无论就脑力劳动的内容,还是就所需的时间来说,都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应光是说孩子们脑子笨,不知道学习,家长不配合。而是提醒我们应该找找自身的原因:对孩子我们缺少个别对待的态度!虽然平时我们耳熟能详的知道备教材、备学生,但真正说来我们有几个能像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的去做?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要关注每一个个体,赏识每个孩子,特别是弱势群体。 因为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我们应该摒弃冷眼和偏见,用真情去浇灌,用爱心去培育。真正的爱是不必声张的,我们只要给他们多一份关爱,给他们多一些阳光,多一个笑脸。平时及时发现,准确把握每个后进生的优点,使他的优点得以升华、特长得到发展,使他们感到“我也有比别人强的地方” “我也有自己的优势”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我们还要善于给他创设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和空间,正确地加以引导,让他获得成功,只要有一次成功就有改变后进面貌的可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所告诫我们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还有很多,书中每一篇文章都深深地震撼着我,看了后,我由衷地感叹:“苏霍姆林斯基真伟大,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的书不愧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
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而我也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不断学习,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呵护与珍爱孩子幸福的童年。
读《给教师的建议》感想
李义
这本书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写,前面一个阶段我一直在看这本书,虽然没有看完,但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书它不像其他的教育书籍,从头至尾讲述让人难懂的教育理论,而是从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实际出发,从每个人都能碰到的难题展开论述,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为教师解实际困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非常切实可行的方法。最让我佩服的是,本书是写于几十年前,作者在书中提到的每个问题,在我们今天的中小学教育中仍然存在,作者提出的解决方法仍然具有可操作性。让人感到作者好像就是我们身边的老师一样在指引着我们前进。让人深感前苏联教育的成功,难怪有人讲前苏联的教育是世界上最优越的教育之一。这也是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学习借鉴的地方。
有感于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之“培养儿童对图画的爱好”
陈志燕
本学期,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身为美术教师,对其中的37条“培养儿童对图画的爱好”有些感触。苏霍姆林斯基在“培养儿童对图画的爱好”建议中提到“图画是发展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的手段之一”,“图画是通往逻辑道路上不可少的阶梯”。
现实生活中 每一个孩子想象力的发展都各有潜力。作为美术教师要善于让孩子大胆想象,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比如:
1、鼓励学生有与众不同的想法
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存在着差异性,即使是让学生观察同一物体他们也会因观察的角度不同而有自己的想法,对于有自己不同看法或者画出不一样作品的学生首先应保护其求异的思维。
2、引导学生改“错画”
在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绘画时学生常为“画错”而苦恼,并影响其情绪,我常常对学生说,“绘画是没有对和错的。”这时,只要老师在原画上稍加引导,使学生灵机一动,便“再见艳阳天”或“又一春”。
3、教会学生联想的方法
联想是创造才能的构成因素之一,联想是想象的开始,联想与想象常常成为创造活动的导线。《美术课程标准》指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必须重视学生联想意识的培养。联想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在已有形象或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的拓展性想象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认知活动和创造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心理状态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设计问题和积极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然而,在当前的教育中,由于观点障碍、信息障碍、教师权威障碍、教学方法障碍、技能障碍等,造成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联想意识越来越差。有专家做过这样的测试:画一个“圆”,问一年级的小朋友:它是什么?答案有几十种。同样问中学生,答案有十几种。再去问大学生,答案只有一种:它是圆。可见,传统的教育方法不仅没有发展学生思维,反而让原本联想丰富、极富个性的孩子变成了“统一的模式”。因此,培养学生的联想意识是我们当前教育,尤其的最具有个性、创造性特点美术教育重要的教学任务。如《随意形练习》有的学生喜欢用漂亮的色彩画些线条和块面,老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指导,可使他们把线条和块面变成人、动物、植物、物品等形象。这也是有利于联想的练习之一,对于培养学生带独创性的灵活的思维习惯很有帮助。
总之,让学生凭自己的直观印象,大胆地无拘无束地把对事物的感受,结合自己的创新思维,用独特的语言表现出来,这便是他们的创造。让“图画”真正成为孩子们发展创造性思维和想像力的有效手段。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张玲
本学期初,校领导赠与每位新教师人手一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并把这本书做为今年新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书看的比较粗浅,还需要好好品读、揣摩、推敲,粗看后的小小感受说一下。
苏霍姆林斯基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出发,针对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不解,把教育好孩子的建议向我们娓娓道来。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书籍,对我们工作在教育岗位第一线的老师来说,受益匪浅。书中共有100条,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其中第22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能力、志向才能自愿地建立起来。
作为老师,最希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可能学好!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个教师都在尽量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使他们入迷地酷爱这门学科”。但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高尚的人格去感化学生,用积极的智慧去启发学生,而且还要有高超的教育艺术吸引学生。为此,我要做好充分备课;精心设计课堂语言;把学生当成朋友;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我会努力这样做,争取让每一个孩子都爱上我的课。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给我们提供了百条“建议”,我不能一一列举,这些建议都是我们在平时所接触的一个个话题。看过之后,带给我的是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为我指点迷津。我从中吸取了很多经验,也将许多方法和经验用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滋养心灵 豁然开朗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朱雅婷
作为教师,每天都会面对许多的教育教学问题。特别是近日,自己感觉面对班里的特殊孩子竟然有了一些黔驴技穷的感觉,难免有些急躁。打开去年就放在书柜上的《给教师的建议》,竟然有了相见恨晚的感觉,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用他自己的经验通过这一百条给予读者很大的启发。细细品读,如一位大师
在与你娓娓道来,引人深思。随手翻来,不知如何谈自己的感想,只是摘抄部分自己印象深刻的语段,不断让自己受到启发:
学习——这并不是机械地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教师的任务就在于,要敏锐而巧妙地、坚持不懈而严格地要求地培植儿童的智力和道德力每一个儿童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照亮着儿童所关切和操心的情感的世界。他以无比信任的心情把这颗火星交给我们,做教师的人。这颗火星很容易被尖刻的、粗暴的、冷淡的、不信任的态度所熄灭。要是我们,做教师的人,在心里也像儿童对待我们那样,啊无限的信任同样地给予他们就好了!那将是一种富有人情的相互尊重的美妙的和谐。量,帮助儿童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要求作出很大努力的劳动,这种劳动只有在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困难而取得成果的时候才是易中愉快的劳动。
只有当教师和儿童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互相信任和怀有好意的基础上时,评分才能成为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脑力劳动的刺激物。可以说,评分是教育上最精细的工具之一。
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阅读这些文字总会帮助当下的我克服急躁情绪,我想谢谢大师我教师们指明了方向。总之还要不停地从本书中吸收,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消化。
作文十:《牛仔鼠勇闯西部读后感》300字
《牛仔鼠勇闯西部》读后感
《牛仔鼠勇闯西部》这本书的作者把文中的人物写得很勇敢、很聪明,不过我觉得他们还有点小幸运。
这本书的主角有四只老鼠,它们分别是杰罗尼摩斯蒂顿、菲、赖皮和本杰明。
这个故事写了它们四个一起闯西部,经过好多山水、沙漠,来到了仙人掌城。奇怪的是那里的人只给它们面条吃,而不给它们水喝。这是因为仙人掌城的水太珍贵了,水珍贵的原因主要是一只可恶的黑夜鼠给霸占了。
就在这时候,它们经过了各种事情,准备拯救仙人掌城的人们。它们勇敢地找到了黑夜鼠,经过和黑夜鼠勇敢的比拼,幸运地战胜了黑夜鼠,帮仙人掌城找回了珍贵的水。
读完了《牛仔鼠勇闯西部》这本书之后,我很佩服这四只老鼠。我觉得在我们的成长路上,也要像它们一样有一个勇敢正义、不畏艰险的心。
江西省新余市暨阳学习
二年级(9)班黄晨宇
联系电话:18079000559
邮政编码:338000
指导老师:余跃君
通讯地址:江西省新余市暨阳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