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正面描写侧面描写》7200字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是把镜头直接对准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或写肖像,或写语言,或写动作,或写心理。正面描写是忌平淡、忌拖沓,须形神俱备,生意勃勃。侧面描写是着意写对象的周围事物,或以物衬物,或以景物烘托人物,或借助他人来刻画此人,使所描绘的对象更为鲜明,更为突出。侧面描写对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须慎加选择,要选择确能起烘托作用或产生对比效果的事物,忌一般化,无显明特点的事物。
有些人物正面描写或不易表达出精神,或太显露,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清人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侧面描写效果极佳的中外作品中都有十分著名的例子。如汉乐府诗《陌上桑》中描写采桑女罗敷美貌到极点,不是正面刻画,而是用她周围的人的神态、动作来烘托、渲染。诗中这样描绘:“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神态与动作,种种表现聚焦在一点,即采桑女罗敷貌美惊人。如果正面刻画,就不够含蓄,不能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余地。
无独有偶。法国作家小仲马在《茶花女》中这样写玛格丽特的美貌的:“这天晚上她真是惊人的美……当她出现的时候,一个个脑袋此起彼伏,连舞台上的演员也对着她望,她仅仅一露面就使观众这样骚动。”描写的是一个个观众和演员的反应,目的在烘托玛格丽特与众不同的美丽。有时用极简省的句子也能收到出色的侧面描写的效果。如《守财奴》中葛朗台太太看到丈夫闯进来,瞪着匣子上金子的眼光时,便叫起来:“上帝呀,救救我们!”这一“叫”非同寻常。妻子对丈夫的贪婪成性十分清楚,如果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不是特别骇人,是不可能如此惊呼,如此惊叫上帝救命的。这一侧面描写使人能想象出葛朗台眼睛里燃烧着多么疯狂的贪欲之火,对金子有多么疯狂的占有欲。揭露十分深刻。
如《范进中举》一文中对范进中举时的描写。先是正面描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这些描写已活画出范进醉心于功名的形象。范进一生苦读,参加了二十多次考试,五十四岁时才中了秀才。大半辈子为贫穷所困扰,遭人白眼,梦寐以求的是乡试中了举,改换门庭,如今真的中举,喜出望外,高兴得发了疯。然后是侧面烘托。一写众人的看法:“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一语点破发疯的原因。二写为范进治疯。报录人出主意,提出治病的药方——打掉范进的欢喜,只说并不曾中;胡屠户执行,打范进的嘴巴,并凶神似的说:“该死的畜生!你中了什么?”疯是欢喜得痰迷心窍,是心病,治心病就是从侧面烘托出范进中毒之深,醉心于科举、功名而不可自拔。这就从深一层次进行揭露。三是胡屠户打范进嘴巴时众人和邻居的反应:“忍不住的笑。”三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刻画了范进追求功名利禄可怜、可鄙、可悲、可笑的形象。多角度地对人物加以刻画,人物的个性特征就得到充分的展示。
正面描写:就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动和语言。 又称“直接描写”。 侧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
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它是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侧面描写曲折含蓄,能唤起读者的想像,丰富人物的形象,达到以此显彼的效果。 举例:
(1)(正面描写
未见其形,先闻其声。一语末了,只听后院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一句话,就把王熙凤性格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张狂放肆,表现了出来;同时还可以看出她在贾府里的特殊地位。
王熙凤的内心世界,在她会见黛玉时的举止言谈中表现得很充分。“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 我今儿才算见了!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短短几句话,表面上是称赞了林黛玉的丰姿,实际上却是在阿谀贾母,又不忘安慰迎春等那些嫡亲的孙女儿,真是面面俱到,圆滑之至;“……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怎么继而拭泪——因为提到黛玉的母亲,她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去世而悲伤,所以便抢先“用帕拭泪”;最后又转悲为喜——因为她见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了这个感情的转变。她拉着黛玉的手问长问短,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待客热情的表白,来炫耀她在贾府中的地位和权势;一方面又是为了在贾母面前表现她对黛玉的关切。
作者就这样入木三分地描绘了她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本领,揭露了她在贾府中得宠的原因。
(2)(侧面描写
黛玉纳罕道:这些人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
林黛玉和贾母对王熙凤的感觉和评价则从侧面很好地配合了正面描写,与那些正面描写共同完成对王熙凤性格特征的刻画。
再如:《口技》中写屏外宾客们的表现:“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侧面突出了口技人技艺的高超。
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有时候两个句子或以上的并列句子也可以称为排比句。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特点:是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
排比句的作用
排比句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一)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如:“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没有和宽广。”
(二)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收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朱自清《春》一文中,“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三)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比如:“我们的干部要关心第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为人民服务》)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匆匆》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四)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看刘川同学《我和书的故事》结尾一段:"我和书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为书而欢乐,为书而哀愁,为书而被处罚……既总结了全文,又抒发了和书之间的不解之缘。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我们不会忘记,朝鲜大嫂为帮助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双脚;我们也不会忘记,朝鲜大娘为了保护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孙子;我们更不会忘记,朝鲜小姑娘为了营救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妈妈。”
恰当地运用排比才能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周密地说明复杂的事理,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 形式多样的排比有节奏感,增强了语势,深化中心。
对比句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对比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举例
例子(1):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篇》 例子(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诸葛亮。 例子(3):失败乃成功之母。例子(4):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终究不过是苍蝇。 在文学理论上,对比是抒情话语的基本组合方式之一。它是把在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合在一起,形成对照,强化抒情话语的表现力。 编辑本段修辞手法
在文学理论上,对比是抒情话语的基本组合方式之一。它是把在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合在一起,形成对照,强化抒情话语的表现力。
运用对比
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修辞手法叫对比,也叫对照。 运用对比,能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从构成的方式看,对比有两种情形。 1.反面对比; 2.反物对比。 3.对比还有反差的意思,使相反或相对事物的特征或本质突现出来,更为鲜明、突出。
对比与衬托的区分
1(衬托有主、宾之分,陪衬事物是为被陪衬事物服务的,是为了突出被陪衬事物的。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是平行的并列关系,并无主、宾之分。 2(衬托描写的是两个事物;对比可以是两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3(衬托的修辞效果主要在于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俗话所说的“红花还须绿叶扶”。对比的修辞效果主要是用比较的方式提示事物的本质,使
好的显得更好,使坏的显得更坏。让人们在比较中鉴别,给人们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编辑本段对比手法的作用
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对比的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由宋代郭茂倩所编。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
《 上邪 》《 江南 》《 敕勒歌》名言佳句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江南》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蒿里》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燕歌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饮马长城窟行》
心思不能言,场中车轮转 《悲歌行》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野田黄花行》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简评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但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我们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当然也有相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
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注释】
〔1〕曹操这首诗作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是时曹操已平定北方,率军南征至长江,与孙权决战。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欢宴诸将。酒至兴处,他横槊(shuò,长矛)赋诗,吟唱了这首《短歌行》。《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当时赋诗情景的描写。〔2〕意谓:应对酒放歌,因为人生短促,能活多少年头,一解:对酒临歌,这种情景人生能有几次,“当”作“临”解。意思都是叹人生短促,时光易逝。〔3〕去日,过去了的日子。苦多,犹言恨多。〔4〕这一句承接首句,意谓在感叹时光飞逝之余,应当慷慨高歌,无奈忧思重重,难以释怀。〔5〕什么东西可以解除我的忧愁呢,只有酒了。杜康,相传古代最初造酒的人。这里作为酒的代称。〔6〕衿(jīn),衣领。青衿,周代学子的服装。悠悠,绵长,形容忧虑不断。这两句是借用《诗经?郑风?子衿》里的句子,表示对贤才的思念之深切。〔7〕但,只。君,指贤才。沉吟,低声吟咏。所吟咏的,即《诗经》中的《子衿》诗。〔8〕呦呦,鹿鸣的声音。苹,艾蒿,草名,初生时可食。〔9〕嘉宾,尊贵的客人。鼓,弹奏。瑟、笙,两种乐器名。以上〔8〕〔9〕两句,引自《诗经?小雅?鹿鸣》。《鹿鸣》是欢宴宾客的诗篇,作者在这里表达自己期待贤者、招纳贤才的热诚。〔10〕掇,拾取。此句把贤者比作高空明月,可望不可即,喻人才难得。〔11〕从中来,犹指从心里生出。〔12〕陌、阡,田间小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越陌度阡”,指贤士远道而来。枉用,指贤士屈尊相从。这是客气话。存,问候,慰问。〔13〕契阔,久别。旧恩,往日的情谊。此句意谓:在今日的宴会上,与久别的贤士们促膝谈心,使我想起了往日的情谊。〔14〕乌鹊,乌鸦。〔15〕匝(zā),周,圈。〔14〕〔15〕两句意思是还有大批的贤士像南飞的乌鸦,它们绕树徘徊,还没有选定最后的归宿。〔16〕哺,口中咀嚼着的食物。相传古代周公因忙于接待天下贤士,有时连吃饭都要吃吃停停。吐哺,把口中咀嚼的食物吐出来。(《韩诗外传》说周公“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赏析】
自古以来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者,大有人在。有的是因岁月蹉跎、“不知老之将至”而嗟叹;有的是因富贵荣华未及尽享而叹惋;也有的是因贪生畏死而惆怅。曹操的《短歌行》开头也发出了时光短促、人生几何的慨叹。但我们读过全传,就会感到,作者发此感慨,是因为他感到年事渐高(时年五十四岁),时日见浅,而眼下大业未成,匡扶济世之才又极为难得,是紧迫感、焦灼感使然。正是因为有这种思想,对于已经“越陌度阡”屈尊任用的,“契阔谈宴”,热诚相待;对那些尚在“绕树三匝”、徘徊不定的贤士,发出“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呼唤,坦露自己求贤若渴的心迹。这首诗使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爱才、礼贤的政治家的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
曹操的这首诗气魄宏伟,感情充沛。读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样的诗句,你会强烈地感受到作者渴求贤才的殷切心情;读着“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你会感到诗人博大坦荡的胸怀。而这种诗句,也只有像曹操这样一位有雄才大略、感情豪放的人才能吟得出来。
长歌行
汉-乐府诗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注释]
1(老大:年老。
2(徒:徒然。
[赏析]
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 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作者借百川归海、一去不回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莫泊桑说:“人生活在希望之中,一个希望破灭了或实现了,就会有新的希望产生。”新春就是新的企盼、新的希望,新的征程,新的收获。新学期,新起点,新面貌,让我们憧憬更美好的明天,让我们再一次踏上征途~
作文二:《正面和侧面描写》900字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分类:教学天地
2009-09-25 16:16 阅读(3070)评论(0)
正面描写:就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动和语言。 又称“直接描写”。
侧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它是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侧面描写曲折含蓄,能唤起读者的想像,丰富人物的形象,达到以此显彼的效果。 举例:
(1).正面描写
未见其形,先闻其声。一语末了,只听后院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一句话,就把王熙凤性格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张狂放肆,表现了出来;同时还可以看出她在贾府里的特殊地位。
王熙凤的内心世界,在她会见黛玉时的举止言谈中表现得很充分。“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 我今儿才算见了!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短短几句话,表面上是称赞了林黛玉的丰姿,实际上却是在阿谀贾母,又不忘安慰迎春等那些嫡亲的孙女儿,真是面面俱到,圆滑之至;“……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怎么继而拭泪——因为提到黛玉的母亲,她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去世而悲伤,所以便抢先“用帕拭泪”;最后又转悲为喜——因为她见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了这个感情的转变。她拉着黛玉的手问长问短,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待客热情的表白,来炫耀她在贾府中的地位和权势;一方面又是为了在贾母面前表现她对黛玉的关切。
作者就这样入木三分地描绘了她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本领,揭露了她在贾府中得宠的原因。
(2).侧面描写
黛玉纳罕道:这些人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
林黛玉和贾母对王熙凤的感觉和评价则从侧面很好地配合了正面描写,与那些正面描写共同完成对王熙凤性格特征的刻画。
再如:《口技》中写屏外宾客们的表现:“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侧面突出了口技人技艺的高超。
作文三:《初一写老师的作文【侧面描写,正面描写】》16700字
七年级作文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一、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为了表现主人公或主要人物,直接刻画他们的外貌、动作、语言、身体、心理,以实现作者的表现目的,就是正面描写。
例如,要表现一个人长得英武潇洒,就直接刻画这个人本身,而不刻画他意外的任何其他事物。
他身高八尺有余,一身白盔白甲,骑着一匹日行千里的枣红马,手中一把三尖两刃刀,威风凛凛,杀气腾腾。细细打量,脸如明月,雪肤皓齿,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两道浓眉如剑,直插鬓角,一对虎目,炯炯有神,笔直口方,面沉似水。
这里虽然刻画了他的盔甲、坐骑和兵刃,也不属于其他事物——因为外貌描写包括人物的衣着、饰物、手提肩扛背背骑乘推拖等一些列事物。这些都是正面描写人物。
侧面描写:主要人物的一举一动为因,常常要引起环境以及环境中人和物的变化,同时各种主客观条件又限制这主要
1
人物或主人公的行为。我们可以从他们周围的环境、人物、具体事物、主客观条件四个要素,反过来表现主要人物或主人公。我们把要表现甲,却去写与之相关的人、事、物、环境、条件的部分,称谓侧面描写。
例如:台上的相声演员表演得风趣、幽默,台下的观众就会笑得前仰后合,掌声就会此起彼伏,环境就会变得轻松愉悦,现场的很多事物都会给人愉悦的感受。台上台下的表现是一种因果关系——台上的表演越幽默,台下的笑声就会越响亮,掌声就会越热烈。台下的笑声越响亮,掌声越热烈,也就说明台上的表演越幽默风趣。根据这个原理,作者在写作时,要表现台上的相声演员,却把视角离开台上的演员,以描写台下观众的表现、环境的氛围、事物的状态、演出的条件来间接表现台上相声演员的演技高超。
二、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关系
无论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为表现主要人物或主人公服务。侧面描写的表达目的服从正面描写的表达目的,并始终与正面描写的表达目的保持高度一致。添加侧面描写的目的,是从更多的角度凸显正面描写要表达的内容,使之更突出,更精彩。
例如《陌上桑》中的正面描写是: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
2
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其表现的目的是:极力表现罗敷容貌之美。
侧面描写是: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其表现目的是:描写侧面人物——行者、少年、耕者、锄者、使君,直接表现这些人对罗敷的痴迷,间接表现罗敷之美——因此我们说侧面描写的最终表达目的是配合正面描写,进一步表达正面描写要表达的内容,二者始终保持高度一致。
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内容
(一)正面描写的内容
选择主要人物或主人公的典型事件,整体上叙写主要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叙事过程中,除了表述事件发展的过程,主要刻画主要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以表现他的情感、品质、精神、情趣、志向,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生哲理。
(二)侧面描写的主要内容
1.借助环境:时间正直盛夏中午,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闷热的空气压得人喘不过起来,37度的高温似乎要把每个人蒸熟。——极言环境之酷热,间接突出主人公助人为乐
3
的品质。
2.借助人物:从旁边走过的路人,大多数装作没看见,偶尔有几个善良的人,想帮帮这位老人,一看到这脏兮兮的垃圾车,一感受这火热的天气,也都放弃了出手相助的念头——其他人的视而不见和畏惧不前,和主人公的毅然出手构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凸显它助人为乐的品质。
3.借助具体事物:路旁的树木奄奄一息,无精打采地注视着老人,现出爱莫能助的神情。而那个可恶的陡坡,兀自倾斜着身子,像邪恶者狰狞的眼神。借助具体事物,再次突出人物品质。
4.借助影响主人公的条件:那天,他患了重感冒,高烧39度始终不退,烧得他昏昏沉沉的,如果不是实在支撑不住,他绝不会在这样的中午出来,到医院去。——他得了重病,这个条件对于帮人推车,是及其不利的条件,然而他还是伸手了,进一步突出主人公助人为乐的品质。
四、实战训练
看戏
时间是晚上八点。太阳虽然早已经下落,但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公园里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树叶子也是静静的。露天的劳动剧场也是静静的。
但剧场里并不是没有人。相反地,人挤得非常满。每个角落里都是人,连过道的石阶上都坐着人:工人、店员、手艺
4
人、干部、学生,甚至还有近郊来的农民——一句话,我们首都的劳动人民。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这简直像一个人海。他们所发散出来的热力和空中的暑气凝结在一起,罩在这个人海上面像一层烟雾。烟雾不散,海在屏住呼吸。
舞台上的幕布分开了,音乐奏起来了,演员们踩着音乐的拍子,以庄重而有节奏的步法走到脚灯前面来了。灯光射在他们五颜六色的丝绣和头饰上,激起一片金碧辉煌的彩霞。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一座蜃楼。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欢,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奸谗;有决心,也有疑惧;有大公的牺牲精神,也有自私的个人打算。但主导这一切的却是一片忠心耿耿、为国为民的热情。这种热情集中地、具体地在穆桂英身上表现了出来。
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
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5
他们看得入了神。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思想感情交融在一起。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观众的情感也渐渐进入高潮。潮在涨。没有谁能控制住它。这个一度平静下来的人海又忽然膨胀起来。戏就在这时候要到达顶点。我们的女主角也就在这时候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他们都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起来,真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艺术家的面前。观众和他打成一片。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的剧场就是一个庞大的舞台。
我们的这位艺术家是谁呢,他就是梅兰芳同志。过了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活以后,现在66岁的高龄,他仍然能创造出这样富有朝气的美丽形象,仍然能表现出这样充沛的青春活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种奇迹只有在我们的国家里才能产生——因为我们拥有这样热情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
(1)指出哪部分运用了正面描写,哪部分运用了侧面描写,(2)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者采用这种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有何好处,
篇二:第八课时 正面侧面描写
第八课时——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训练目标:理解正面侧面描写的概念,学习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6
训练过程:
一、示例——他山之石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金丝八宝攒珠髻??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二、讨论——众说纷纭
话题:这段文字都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的,
通过描写,把王熙凤美丽尊贵、使权弄势、张狂放肆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三、点拨
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一)了解概念:
正面描写:即直接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心理、语言、动作、神态作直接的描绘。
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的描绘,而是通过对被描写对象的周围效果的渲染来表现被
7
描写对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又叫衬托法。
侧面描写好处: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
益补充;侧面描写有利于烘托人物形象。
(二)侧面描写的分类:
正衬:利用同描写的主要对象相类似的事物来作陪衬,譬如烘云托月。 反衬:即从反面衬托,就是利用同描写的主要对象相异或相反的事物来作陪衬。
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蝉噪”写林静,以“鸟鸣”写山幽,以动写静,以动显静,化运为静,越发描绘出山林的幽静。)
(三)常用的侧面描写方法:
1、以人衬人。意即写此人是为衬彼人。
如:《母亲的回忆》在写母亲勤劳的美德时:“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
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显然,母亲的勤劳影响了“我”,使“我”渐渐养成了勤劳的习惯,写“我”并不是侧重点,侧重点是表现母亲的勤劳,这是以写“我”而达到间接写母亲目的的一种侧面描写方式,换句话说,写“我”的行为恰恰是为了衬托母亲勤劳的品质。
8
又如:《明湖居听书》“不禁暗暗叫绝。”“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通过听众的感觉,侧面烘托出白妞高超的说唱艺术。
2、以物衬人。要写人,先避开不写,而写有关的景或物。
如:《在烈日和暴雨下》:“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一个水世界。??祥子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
这里重点写暴雨之“暴”,侧面表现祥子在暴雨中拉车如同“挣命”的情景。 又如:《口技》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的简单道具的介绍,体现出表演者完全靠“口”在表演,侧面烘托出口技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3、以物衬物。
如:“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云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三峡》
最后一句是侧面描写,渲染出了山峰之高,江面之狭。
又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倏尔远逝,往来翕忽。”——《小石潭记》
作者以鱼来衬出水的清澈,收到了从正面描写所无法达到
9
的艺术效果。
4、以景衬人。 要写人,先避开不写,而作有关的环境描写。
如:“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社戏》
通过描写江南水乡清新优美的图景,烘托出“我”急于看到社戏的愉快而迫切的心情。
(四)侧面描写原则:
?确定好自己所要表现的主题,不能喧宾夺主地过多运用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的事物,要选择能起烘托作用或产生对比效果的事物。 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介入其他写作技巧,如修辞、各种人物描写方法等。
(五)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相对位置安排:
1、整体安排:以正面描写为主线,侧面描写根据表达的需要和当时故事情节发展提供的客观便利,穿插在正面描写过程中,与正面描写相互配合,共同实现表达目的。
2、通常顺序:一般情况下,侧面描写的内容是由正面描写的内容引发的,所以侧面描写一般放在正面描写之后。
3、事件发生的环境、事件发生的条件位置处理。因为这是相对独立的部分。可以放在事件发生之前,或放在起因部
10
分写作。先交代事件发生的环境,再具体描述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发生了一件怎样的小事,是很常见的一种写法。而事件发生的条件,既可以揉在环境中交代,也可以放在起因中交代,还可以以插叙的方式,在叙事过程中加以增补。
四、写作——小试牛刀
1、看图写话:描写要求:
表现人力车夫劳作的艰辛
和内心的酸楚。
描写对象:外面的大雨和车
上的肥胖乘客。
夏日,一场滂沱大雨铺天盖地地倾泻而下,雨雾模糊了三轮车夫的视线。(以景衬人)只见他皱着眉头,咬紧下唇,弓着背脊,在风雨中艰难地跋涉。脚下生锈的踏板,发出刺耳的嘎吱声。(以物衬人)那破旧不堪的衣衫,那青筋突起的手臂,那因过度用力而扭曲的脖颈,全都浸湿在雨帘中,与汗水混成一片。车上的女乘客紧紧缩在一旁,肥胖的身体竟让那车微微向**斜,(以人衬人)车夫用尽全力保持车身的平衡,奋力前行。
2、片段训练:
情景:盼望以久的体育课被突来的阴雨天气搅黄,英语老师利用这个时间进行英语单元测试。
3、大作文《留在记忆深处的那个他(她)》
11
要求: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并划出侧面描写的语句。
篇三:刘少华老师《习作之侧面描写》教案
习作之侧面描写
德恩学校 刘少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侧面描写。
2、能力目标:能在文章中恰当运用侧面描写,给文章增色。
3、情感目标:留心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能用恰当的侧面描写方法对其生动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能在文章中恰当运用侧面描写,给文章增色。
2、教学难点 能在文章中恰当运用侧面描写,给文章增色。
【教学方法】:
1、师生互动法
2、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 、侧面描写的概念。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
12
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刻画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二(侧面描写的好处;
?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
?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侧面描写有利于烘托人物形象。
三、侧面描写的三种方法:
方法一:以人衬人(通过周边人物描写来烘托目标人物对象)
举例一、《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对其他人物的语言行为进行了直接描写,这些文字内容虽然表面上是描写其他人物的语言以及情感体验,但实际上是通过这些反差衬托来体现父亲对儿子的爱,来体现这对父子的了不起,从而能够让读者在这些文字里,从这对父子身上获得更多的正能量。
举例二、《詹天佑》在介绍詹天佑接受任务的时候,消息一传出来,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不同的反应——中国人民认为为咱们争了一口气,而帝国主义却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
13
外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从这两方面的不同反应,可以读出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兴奋心情,以及对詹天佑的殷切希望,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蔑视和嘲笑。当詹天佑最终提前完成任务,回过头来,结合这部分内容,纵观全文,通过两种不同反应的对比,詹天佑的形象立刻变得高大,充满魅力。
方法二:以物衬人(通过周边事物描写来烘托目标人物对象)
举例一、《刷子李》一开篇:“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如同升天一般美”,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容粉刷后墙面之美,就是侧面描写,表现了刷子李的技艺非凡。
举例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虽然表面上全文都是以“花”为主体来进行描述:“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户上都开满了鲜花”。文章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对德国人家周边的花进行描述,但作者的目的并不是去表现花儿有多么的美丽与鲜艳,而是想要赞扬德国人那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高尚境界。
方法三:以景衬人(通过对主人公有影响的周边景致描写来烘托目标人物对象)
举例一《穷人》在文章的开篇就有两处环境描写。分别是
14
对天气的描写和对桑娜家室内环境的描写。屋内的温暖舒适与屋外的寒风呼啸形成了鲜明对比,充分说明了桑娜勤劳能干,也暗示了渔夫在恶劣的环境下出海打鱼很危险,侧面反映了渔夫的勤劳和他一家人生活的贫困。
举例二、《凡卡》这篇文章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讲述了凡卡悲惨生活,在写信的过程中,作者写到了凡卡回忆乡村的快乐祥和。乡村美好的环境与凡卡痛苦的学徒生活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看出凡卡对这种平静生活的向往。对故乡,对爷爷的想念。
四、人教版四至六年级中有侧面描写的文章举例:
四年级下册《雨来》
五年级上册《草船借箭》,《桥》,《人物描写一组》
五年级下册《落花生》
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蒙娜丽莎的微笑》
六年级下册《春》,《顶碗少年》,《卖火柴的小女孩》
五、侧面描写应该注意的事项:
1、 确定好自己所要表现的主题,不能喧宾夺主地过多运 用侧面描写。
2、 侧面描写的事物,要选择能起烘托作用或产生对比效果的事物。
3、介入其他写作技巧,如修辞、各种人物描写方法等。
六、布置作业:
15
用所学三种侧面描写方法写一篇作文。
篇四:巧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
巧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
金山区教育学院 黄争荣
叙事写人抒情类的文章,其难点除了选材要典型外,就在于如何刻画人物了。一般来说,刻画人物的方法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就是直接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或写肖像,或写语言,或写动作,或写心理。侧面描写则是着意写对象的周围事物,或以物衬物,或以景物烘托人物,或借助他人来刻画此人,使所描绘的对象更为鲜明,更为突出。
有些人物正面描写或不易表达出精神,或太显露,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清人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侧面描写效果极佳的中外作品中都有十分著名的例子。如汉乐府诗《陌上桑》中描写采桑女罗敷美貌到极点,不是正面刻画,而是用她周围的人的神态、动作来烘托、渲染。诗中这样描绘:“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神态与动作,种种表现聚焦在一点,即采桑女罗敷貌美惊人。如果正面刻画,就不够含蓄,不能留给读者更多
16
的想象余地。如法国作家小仲马在《茶花女》中这样写玛格丽特的美貌的:“这天晚上她真是惊人的美??当她出现的时候,一个个脑袋此起彼伏,连舞台上的演员也对着她望,她仅仅一露面就使观众这样骚动。”这里描写的是一个个观众和演员的反应,目的在烘托玛格丽特与众不同的美丽。所以,有时用极简省的句子也能收到出色的侧面描写的效果。
对高中学生而言,写好叙事写人抒情类的文章其实并不难。高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叙事写人抒情类的散文和一些小说。它们都是经典名篇。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学习挖掘并且细心提炼,就可以从写作技法上获得启发,来提升自己的作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跟着课文学作文。
一、课文示范
1(1922年,蔡先生以北大校长的资格到欧洲和美洲参观调查,当时,我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生院学习。在纽约的北大同学会,听说蔡先生要从伦敦到纽约,就组织了一个接待委员会,我也是委员之一。我们到纽约的码头上迎接蔡先生。只见他仍然是一介寒儒,书生本色,没有带秘书,也没有带随从人员,那么大年纪了,还是像一个老留学生,一个人独往独来。他不惊动驻纽约的中国领事,也不惊动驻华盛顿的中国使馆的外交人员,住在哥伦比亚大学附近的小旅馆内,和同学们在一起。一些生活上的事务都由接待委员会经理。
17
有一个中国的中年教育工作者,当时也在哥伦比亚大学进修,她公开地说:“我算是真佩服蔡先生了。北大的同学都很高傲,怎么到了蔡先生的面前都成了小学生了。”
在纽约的中国留学生为蔡先生开了一个欢迎会,会场设在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个大教室内,到会的人很多,座无虚席。蔡先生一进了会场的门,在座的人呼地一声都站起来了,他们的动作是那样的整齐,好像是听到一声口令。其实并没有会么口令,也没有人想到要有什么口令,他们每一个人都怀着自发的敬仰之心,不约而同地一起站起来了。
——冯友兰《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沪教版高二上册)
2(“这明明是他的额角,他的嘴~”老头儿开门进去,欧也妮正这么说着。 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葛朗台太太便叫起来:“上帝呀,救救我们!” 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巴尔扎克《守财奴》(沪教版高二下册) 二、写作指津
上面两个课文范例启示我们:要写好一个人物形象,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
第一例中,文章标题是“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作者先从正面起笔,说自己在纽约码头接待蔡先生,通过两个“没有”和两个“不惊动”,突出蔡先生是“一介寒儒,书生本色”的形象。之后,通过两个侧面描写,即一个在哥伦比亚大学进修的中国中年教育工作者赞叹高傲的北大同学“到了蔡先
18
生的面前都成了小学生”以及开欢迎会时蔡先生一进会场的门,“在座的人呼地一声都站起来”,来表现蔡先生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春风化雨的形象。
第二例中,文章标题是“守财奴”,作者在刻画“葛朗台”这个人物形象时,先采用正面描写,即“瞪着金子的眼光”来突出他对金子特有的敏感和强烈的占有欲。之后有一个侧面描写,即葛朗台太太的“叫”。这一“叫”其实非同寻常。葛朗台太太对丈夫的贪婪成性是十分清楚的,如果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不是特别骇人,是不可能如此惊呼,如此惊叫“上帝呀,救救我们~”这一侧面描写使读者能想象出葛朗台的眼睛里燃烧着多么疯狂的贪欲之火,他对金子有多么疯狂的占有欲。之后,作者再通过一个正面描写,即“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这里用两个动词“纵”和“扑”以及一个带有夸张成分的形象比喻来表现这个守财奴看见金子必欲占有的贪婪与残暴本性。
由此可见,写人记事的文章如果只是用正面描写的方法,会使文章内容显得比较单薄,也不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而如果和侧面描写结合,则不仅能够使文章内容显得充实,而且人物形象会更加丰富饱满。
当然,正面描写忌平淡、拖沓,须形神俱备,生意勃勃。而侧面描写对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须慎加选择,要选择确能
19
起烘托作用或产生对比效果的事物,忌一般化,无显明特点的事物。巧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和人物刻画的需要,平时要养成多观察生活,善于思考,勤于动笔,还要多读书积累的良好习惯。只要坚持不懈,写人记事抒情类的作文就不会成为一件难事了。
三、写作现场
训练题:以“不该失去的记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叙事写人文章。要求有真情实感,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范文引路:
不该失去的记忆
在我记忆的银河里,有着欢喜、有着泪水、也有着苦痛,它们都好似一颗颗闪烁着光芒的星星那样恒久地留在了我的记忆中。可随着时光的流逝,逐渐地,有几颗星辰会褪去光芒,变得暗淡,或许永远会被遗忘,但总会有那么几颗,始终明亮无比,对我的人生路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
那天傍晚,吃完晚饭后,我便出门去逛街。没走几步,天空中便飘下了几粒雨珠。在这闷热的初秋时节,这微微小雨使人倍感凉爽。我缓缓移动脚步,欣赏着雨中这个美丽的城市,街灯闪烁,霓虹跳跃,音乐悠扬。正当我陶醉于此情此景之中时,一阵颇为刺耳的、凄凉的二胡声钻入耳中,那“悲
20
鸣声”与这喧嚣欢快的城市氛围格格不入。我随着那声音走去,便来到了一个阴暗潮湿、泥泞无比的角落里。一个将近六十多岁的老人,身上披着一件褴褛不堪的藏青色衬衫,双脚盘曲在一张满是泥巴的厚纸板上。仔细看他的腿,好似两根枯树枝被胡乱地叠在一起。滴滴雨水顺着他那如杂草般的银丝淌下,滴落在拉着二胡的脉络分明、糙如树皮的手上。雨似乎又大了一些,虽还慢慢落在我的身上,可却比刚才多了一份刺骨与沉重。凄凉的二胡声还在继续,那声音,好似一双手轻轻撩拨着人们良知的心弦。
我的眼中有些模糊,但依然呆呆地注视着他。偶尔有几个行人走过,但脚步却那般匆匆,不愿多驻足一分钟,哪怕是几秒钟。亦有些人,同我一样注视了老人一会儿,可最终还是默然走开了。
雨势没有要停的迹象,依然一阵阵地砸向地面,砸在早已积起了水塘的这个角落,泛起阵阵水花,绽放后随即又消失。
犹豫不决中,我将手伸进口袋,掏出一元钱,轻轻地放入老人身前的一只破碗中,“叮”地一声,硬币滑入碗中,我的心好像也平静了许多。老人似乎特别意外,他抬起头,嘴角抽动了一下,缓缓向我挤出了一丝笑容。那感觉,犹如一个尘封已久的箱子突然有一天被打开了一条缝隙,或许他好久都没笑过了,或许他都要忘记该如何去笑了。望着那张满是皱纹,刻满了沧桑的脸,我心疼地也向他回应了一个最灿烂
21
的笑容,我希望,我的笑容可以给他一份慰藉,一份小小的温暖。
此时,雨好像小了很多,恢复了刚才的轻柔与优雅。我离开了那个角落,继续向前走着,可那悠扬的二胡声永远也不会令我忘记。
不知为什么,突然想说这样(转 载于:.zaIdian.cOM
在 点 网:初一写老师的作文【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一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希望天下的子女能好好赡养自己的父母。或许刚才的那一个老人,便是一个被抛弃的父亲。
这一次的记忆永远闪烁在我人生的银河里,它不会失去。但我更希望,它也同样是社会上每个人都不该失去的记忆。
因为,这样的事时常告诫我们每一个人:关爱他人、关爱弱者。
思路点拨:
这篇文章,作者叙述了自己在街上邂逅一位流浪老人而发自内心地给他一元钱和一个微笑的真实经历。在刻画老人时,作者不仅用了正面描写,写了他的肖像和动作,表现出弱者的困境和友善,而且通过行人默然走开这一行为的侧面描写,真心呼唤要“关爱他人、关爱弱者”。整篇文章语言质朴,情感真实,很有感染力。
四、佳作展台
22
(一)不该失去的记忆
若以时间为经,空间作纬,那经纬的绳结之处就是我们一生无法拭去的回忆。回望过去,那一幅幅浮现的画面承载了太多,已渐渐低沉,唯有那天那时,让我至今回忆起,心头还滚起一股暖流。
那还是一个五年前的五月,天还不是很热,空气中涌动着的潮湿让人有些不舒服。
我快步走在街上,兜里揣着积攒了许多的零用钱,心里却已经在想象买到那本歆慕已久的书时的兴奋。
渐渐地,一个身影映入了我的眼帘,那是怎样的一个憔悴的人呀——衣衫褴褛,身上布满补丁,一手持着竹棍,背上驮着的麻皮袋却也不及他的双手粗糙,枯槁的脸像万千沟壑那般刺痛着我的双眼。
看着那卑屈的身影,心里是怎样一种心酸,我随即从兜里掏出十元纸币,用双手递到了他的面前。
他先是一愣,空洞的眼神有了一丝颤动,而后用颤巍着的手接过,眼里满是感激。我回以他一笑,继续向转角口的书店走去,一路上感觉心里暖暖的,步伐也轻快了许多。
到了书店,看到最后一本《爱的传递》还静静地躺在书架上,心里不甚欢喜。 捧着书走出书店,轻快的步伐却又放缓了下来,只因那个身影的再度出现——
他挪动着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走向书店门口的柜子前。
23
柜子上是一个募捐箱,箱子上赫然写着几个令人心痛的字眼——“为汶川祈福”。他微微踮起脚尖,拿着手中几张破旧的纸币和几枚乌黑的硬币,没有任何犹豫,投入了箱内。
纸币再轻,也是一份爱心的沉甸甸;硬币再脏,却仍闪着光芒。而我分明看到,我刚给他的十元纸币,也静静地躺在箱内,默默地祈祷着什么。
没有过多的停留,他背起袋子,又继续前行在未知的行径中,驮着的背被压得更低了,仿佛他背着的不是一些残破的空瓶,而是整个世界。
而我也掏出那仅剩的五块钱,投入箱内,让他们为远方的生命,默默祈祷,真诚祝福。
走在五月的最后一天,手里紧握着那本《爱的传递》。那时,未启书页,却已经感受到了其涌动的力量,在流淌,在蔓延,在传递。
这是属于五年前的回忆,也是一生的回忆。这份回忆超脱了时空的界限,流淌在永不明灭的每个人的心里。
(二)不该失去的记忆
树影婆娑,细碎的阳光透过枝桠投下斑驳的剪影,我就站在这个巨大的屏障下,抬头仰望,回忆着这一段不该失去,也永远不会忘记的记忆??
温暖的阳光下,宁静的小院里,翠绿的葡萄架下,满头银发的奶奶安详的坐在藤椅上,戴着老花镜做着针线活。
24
这场景是那么的熟悉,仿佛在哪儿见过,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坐下来,默默地想??
严闭的心幕渐渐被拉开,浮现出十几年前的一段记忆——
阳光依旧是那么温暖,那把老藤椅还没有褪色,一个五六岁的女孩依偎在奶奶的怀里,奶奶一手托着我的黄发,一手拿着木梳轻缓的梳着,有时还会放下梳子,解开打结的头发。就这样,忙碌的奶奶每天都要花上几个钟头为我梳头。可她的眼角都浮现出了皱纹,笑得那么安详??
这笑容是那么的熟悉,仿佛在哪儿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地想?? 记忆像潮水一般涌入我的脑海,又一重心幕浮现开来——
奶奶坐在了泛红的藤椅上,戴着老花镜,眯起眼睛,将线头塞进绣花针孔里,开始了她的新作品。时而拿起半成品举起来看看是否合适,时而又累得用手捶捶背。做针线活是她惟一的喜好,做出的作品也包含了她的慈爱。这些我都懂,也都记得,永远不会忘记。
奈何人老了,眼神就是不如从前。时间太残忍,夺走了太多太多,却夺不走我的记忆。
奶奶再次穿针,却试了几次都没成功,我急忙跑过去,接过针线,利索地穿好,奶奶的脸上又浮现了温暖如阳光般的笑容,眼角的皱纹都浮在了一块儿。她的眼中忽然湿润了,却掩不住她的笑意。
25
这眼神是那么的熟悉,我仍是想,默默地想??
小时候母亲总告诉我奶奶对我好,于是每一次我都会向奶奶保证:“奶奶,你老了,我养你~”每次说完,奶奶都会笑,笑的眼中都噙满了泪水。
一段段零碎的记忆不断地拼凑,不断拼凑成一曲动人的乐章??
奶奶忍受了孤独,一个人,默默地,不求回报地付出了所有,我又怎么能忘记,而我??
不经意的思念是那么痛,痛到回忆根本不该触碰,岁月带不走痛,是习惯了痛。我不敢忘记,也不能遗忘的记忆,会深深埋藏在我的心底。
那段不该失去的记忆提醒我:有些事过去了就是永远;有些人,一转身就是一辈子~所以,保留着不该失去的记忆的同时,也珍惜如今拥有的吧~
篇五:侧面描写作文指导
七年级侧面描写作文教案
故事导入:
宋代画院曾经举行过一次绘画比赛,画题是“踏花归来马蹄香”,众画工挥毫泼墨,各显其能 ,有的画骑马人手里拈着一枝花,有的画马蹄上缠绕着一枝花,有的画一匹马站在一片鲜花盛开的草地旁??最后夺魁的却是这样一副画:一匹骏马奋蹄疾驰,马蹄边飞舞着几只小蜜蜂。真是绝妙的构思
26
啊 ~画中没有花,但那追逐马儿的小蜜蜂却使人依稀嗅到那浓浓的花香。花香是难以正面描绘的,即使非要从正面描绘,也往往会显得直白、平淡,而以蜜蜂衬花香,则使作品从虚无中见出丰盈,从而取得一种含蓄蕴藉、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绘画艺术是这样,文学作品的写作何尝不是如此呢,
一、新知识:什么是侧面描写,
所谓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的描绘,而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通过对其他人物、事物或环境的描绘、渲染,来烘托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从而获得独特的艺术效果的方法,简言之,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被描写对象的周围效果的渲染来表现被描写对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又叫衬托法。侧面描写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是写作中常常用到的一种描写方法。
二、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的比较。
1、正面描写又称直接描写,人物的正面描写,就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神态、动作和语言。
例:?这男人体格健壮。?这男人身材很高。?这男人好几天没洗澡了,身上有股臭味。
2、添加侧面描写。 例:?这男人体格健壮。 因为他的体型,小偷从不敢打他的主意。 ?这男人身材很高。别人
27
跟他说话时总是不得不保持仰视。
?这男人好几天没洗澡了,身上有股臭味。周围的人经过他身边时纷纷掩鼻而走。
三、侧面描写按性质分类。
?正衬:利用同描写的主要对象相类似的事物来作陪衬,譬如烘云托月月更明,也叫做“水涨船高”。
在平时的作文中,我们都在无意地运用侧面描写,如写风,常常通过写树的情态变化来表现风的特征;写月,往往以描写水光荡漾的生动景象来反映月色的皎洁;表欢乐喜悦的思想感情用美好的、充满绚丽色彩的景物来衬托;表现悲哀忧愁的思想感情用萧杀凄迷的景物来衬托等。
?反衬:即从反面衬托,就是利用同描写的主要对象相异或相反的事物来作陪衬,譬如以丑衬美,美更美,也叫做“水落石出”。
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蝉噪”写林静,以“鸟鸣”写山幽,以动写静,以动显静,化运为静,越发描绘出山林的幽静。)
在实际写作中,这几种侧面描写的方法往往是综合使用的,如《口技》中,为了表现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就成功地使用了多种侧面描写的方法。 当艺人摹仿发生大火的情景时,观众的反应是“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这是以观众的反应衬托口技的高超,这是以人衬人,是正衬; 当演出结
28
束时,写舞台上的布置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这里是以道具的简陋反衬口技的高超,这是以物衬人,是反衬。
四、练习( 找出下面各段中的侧面描写,并说说其作用。)
,、《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2、《小英雄雨来》: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真可惜~”“有志不在年高。”芦花村的孩子们,雨来的好朋友铁头和三钻儿几个人听到枪声都呜呜地哭了 。
3、魔术使人眼花缭乱,“双枪刺咽喉”则令人胆颤心惊。你看,两位少年阔步上场,向观众行了个礼,然后同时抓起一杆两头带枪尖的铁枪,将枪尖分别对准自己的咽喉,一起用力顶,枪杆成了弧形,一秒、两秒??场内静极了,仿佛连空气都凝滞了。“孩子,别玩命~快放下~”一位老奶奶带着哭腔喊道。两位少年并不在乎,我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忽然,俩人同时“嗨”了一声,枪杆竟然被折成了“U”字形。人们都惊呆了,过了好一会儿,人们才醒悟过来,顿时,掌声、叫好声一齐响起来??
六、常见的侧面描写方法。
1.以人衬人:意即写此人是为衬彼人。
29
语句:“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作用:通过听众的感觉,侧面烘托出梅兰芳表演艺术的高超。
2.以景或物衬人:要写人,先避开不写,反而先写有关的景或物。
语句:“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 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作用:通过描写江南水乡的清新优美的图景,烘托出“我”急于看到社戏的愉快而迫切的心情。
3.以物衬人:
语句:“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的简单道具的介绍。
作用:体现出表演者完全靠“口”在表演,侧面烘托出口技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以物衬物:
例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倏尔远逝,往来翕忽。”
——柳宗元《小石潭记》
解读:在这里,作者以鱼来衬出水的清澈,虽没有一字一句写水,可是读者却能从潭中鱼儿看出水清如镜,产生“水
30
尤清冽”的真实感觉,收到了从正面描写所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
七、侧面描写原则。
?确定好自己所要表现的主题,不能喧宾夺主地过多运用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的事物,要选择能起烘托作用或产生对比效果的事物。 ?介入其他写作技巧,如修辞、各种人物描写方法等。
八、课堂小结(知识点)
1、侧面描写(衬托)的生动解释。
2、侧面描写的分类。 3、侧面描写的作用。 4、常见的侧面描写方法。
5、至于何时采用正面描写或侧面描写,这应根据主题思想的需要、情节发展的具体情况来考虑。因此,写作中最重要的是灵活。如果能正面描写则正面描写,如不能则像清代刘熙载《艺概》所指出的那样:“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通过侧面描写来达到表达效果。
总之,侧面描写丰富了描写的手段,并且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增添了语言的魅力,真正突显了中国古诗文“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
九、写作热身训练。(教师指导学生练习写作,共分三个环节:“看图写话”、“实战演练”、“超级模仿秀”。)
31
(一)看图写话。
训练过程:师生一起看图,理解画意。提出描写要求和确定侧面描写对象。 (图片二) 描写要求::表现人力车夫劳作的艰辛和内心的酸楚。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
作手法,并划出侧面描写的语句,字数150字左右。
描写对象:外面的大雨和车上的肥胖乘客。 (附资料) 夏日,一场滂沱大雨铺天盖地地倾泻而下,雨雾模糊了三轮车夫的视线。(以景衬人) 只见他皱着眉头,咬紧下唇,弓着背脊,在风雨中艰难地跋涉。脚下生锈的踏板,发出刺耳的嘎吱声。(以物衬人)那破旧不堪的衣衫,那青筋突起的手臂,那因过度用力而扭曲的脖颈,全都浸湿在雨帘中,与汗水混成一片。车上的女乘客紧紧缩在一旁,肥胖的身体竟让那车微微向**斜,(以人衬人) 车夫用尽全力保持车身的平衡,奋力前行。
(二)实战演练:
描写要求:“一个雨夜,母亲去参加我校举办的家长会了,墙上的时钟已走过八点,母亲快回来了??”请大家展开想象,塑造在这一特定情境下的“我”的形象,要求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并划出侧面描写的语句,字数150字左右。写作时注意侧面描写原则。 (附资料)
漆黑的夜空,像浸透了墨汁般,暗得令人窒息。一阵骤雨
32
鞭打着玻璃窗,时而间隔着一段死寂的宁静。(景物烘托) 我蜷缩在沙发上,双手抱膝,轻轻合上眼,朦胧间仿佛看到了妈妈那责备的眼神,听到了妈妈那声声的叹息。伴随着墙上的老式钟摆发出沉重的“嘀嗒声”,(以物衬人) 我的手心渐渐沁出冷汗。我不安得打开窗户,深吸一口略带雨水湿香的微凉空气,不由打了一个寒噤。
(三)超级模仿秀。
天真热。
学生思考:热都有哪些表现与变化,
老师提示并板书:空气、气温、动物、植物、人、柏油马路、海边的变化、饮食的变化?? 6 、(附资料:描写天气炎热的片段) 空中没有一片云,没有一点风,头顶上一轮烈日,所有的树木都没精打采地、懒洋洋地站在那里。
天气闷热得要命,一丝风也没有稠乎乎的空气好像凝住了。整个城市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鲜红的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炽热的火伞高张在空中,热得河里的鱼不敢露出水面,鸟也不敢飞出山林,就是村中的狗也只是伸长舌头喘个不休。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着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小鸟不知躲匿到什么地方去了;草木都垂头丧气,像是奄奄等毙;只有那知了,不住地在枝头发出破碎的高叫;真是破锣碎鼓在替
33
烈日呐喊助威~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尘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不动。马路上发着白光,小摊贩不敢吆喝,商店门口的有机玻璃招牌,也似乎给晒化了。
师:会了“天真热”,是不是“天真冷”也不在话下了,拿起你们的笔,试着模仿以“天真冷”为题写一片段吧。(注意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字数:150字左右。)(附 资料)
天真冷:天阴沉沉的,刺骨的寒风呼呼的刮着,风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雪已经下了整整一天一夜,仍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雪花中还夹杂雹子,打到人脸上又冷又疼。放眼望去,田野像是被冰雪给封住了,不仅人影无法寻觅,连小动物也看不见。偶尔老树上的寒鸦惨叫几声,天地旋又恢复萧杀和寂静。身上厚厚的棉衣无法抵御外面的寒气,我紧紧裹住围巾,还是感觉寒气脖子往里灌着。
十、作文。
“我从没离开过父母,但今晚父母有要事不能回家。”根据此情景写一篇文章。 题目:《雨夜,我一个人在家》
要求:1、使用多种描写手法。(行动、语言、心理等描写)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3、不少于600字。
34
35
作文四:《七年级作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2700字
七年级作文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一、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为了表现主人公或主要人物,直接刻画他们的外貌、动作、语言、身体、心理,以实现作者的表现目的,就是正面描写。
例如,要表现一个人长得英武潇洒,就直接刻画这个人本身,而不刻画他意外的任何其他事物。
他身高八尺有余,一身白盔白甲,骑着一匹日行千里的枣红马,手中一把三尖两刃刀,威风凛凛,杀气腾腾。细细打量,脸如明月,雪肤皓齿,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两道浓眉如剑,直插鬓角,一对虎目,炯炯有神,笔直口方,面沉似水。
这里虽然刻画了他的盔甲、坐骑和兵刃,也不属于其他事物——因为外貌描写包括人物的衣着、饰物、手提肩扛背背骑乘推拖等一些列事物。这些都是正面描写人物。
侧面描写:主要人物的一举一动为因,常常要引起环境以及环境中人和物的变化,同时各种主客观条件又限制这主要人物或主人公的行为。我们可以从他们周围的环境、人物、具体事物、主客观条件四个要素,反过来表现主要人物或主人公。我们把要表现甲,却去写与之相关的人、事、物、环境、条件的部分,称谓侧面描写。
例如:台上的相声演员表演得风趣、幽默,台下的观众就会笑得前仰后合,掌声就会此起彼伏,环境就会变得轻松愉悦,现场的很多事物都会给人愉悦的感受。台上台下的表现是一种因果关系——台上的表演越幽默,台下的笑声就会越响亮,掌声就会越热烈。台下的笑声越响亮,掌声越热烈,也就说明台上的表演越幽默风趣。根据这个原理,作者在写作时,要表现台上的相声演员,却把视角离开台上的演员,以描写台下观众的表现、环境的氛围、事物的状态、演出的条件来间接表现台上相声演员的演技高超。
二、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关系
无论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为表现主要人物或主人公服务。侧面描写的表达目的服从正面描写的表达目的,并始终与正面描写的表达目的保持高度一致。添加侧面描写的目的,是从更多的角度凸显正面描写要表达的内容,使之更突出,更精彩。
例如《陌上桑》中的正面描写是: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其表现的目的是:极力表现罗敷容貌之美。
侧面描写是: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其表现目的是:描写侧面人物——行者、少年、耕者、锄者、使君,直接表现这些人对罗敷的痴迷,间接表现罗敷之美——因此我们说侧面描写的最终表达目的是配合正面描写,进一步表达正面描写要表达的内容,二者始终保持高度一致。
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内容
(一)正面描写的内容
选择主要人物或主人公的典型事件,整体上叙写主要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叙事过程中,除了表述事件发展的过程,主要刻画主要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以表现他的情感、品质、精神、情趣、志向,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生哲理。
(二)侧面描写的主要内容
1.借助环境:时间正直盛夏中午,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闷热的空气压得人喘不过起来,37度的高温似乎要把每个人蒸熟。——极言环境之酷热,间接突出主人公助人为乐
的品质。
2.借助人物:从旁边走过的路人,大多数装作没看见,偶尔有几个善良的人,想帮帮这位老人,一看到这脏兮兮的垃圾车,一感受这火热的天气,也都放弃了出手相助的念头——其他人的视而不见和畏惧不前,和主人公的毅然出手构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凸显它助人为乐的品质。
3.借助具体事物:路旁的树木奄奄一息,无精打采地注视着老人,现出爱莫能助的神情。而那个可恶的陡坡,兀自倾斜着身子,像邪恶者狰狞的眼神。借助具体事物,再次突出人物品质。
4.借助影响主人公的条件:那天,他患了重感冒,高烧39度始终不退,烧得他昏昏沉沉的,如果不是实在支撑不住,他绝不会在这样的中午出来,到医院去。——他得了重病,这个条件对于帮人推车,是及其不利的条件,然而他还是伸手了,进一步突出主人公助人为乐的品质。
四、实战训练
看戏
时间是晚上八点。太阳虽然早已经下落,但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公园里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树叶子也是静静的。露天的劳动剧场也是静静的。
但剧场里并不是没有人。相反地,人挤得非常满。每个角落里都是人,连过道的石阶上都坐着人:工人、店员、手艺人、干部、学生,甚至还有近郊来的农民——一句话,我们首都的劳动人民。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这简直像一个人海。他们所发散出来的热力和空中的暑气凝结在一起,罩在这个人海上面像一层烟雾。烟雾不散,海在屏住呼吸。
舞台上的幕布分开了,音乐奏起来了,演员们踩着音乐的拍子,以庄重而有节奏的步法走到脚灯前面来了。灯光射在他们五颜六色的丝绣和头饰上,激起一片金碧辉煌的彩霞。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一座蜃楼。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欢,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奸谗;有决心,也有疑惧;有大公的牺牲精神,也有自私的个人打算。但主导这一切的却是一片忠心耿耿、为国为民的热情。这种热情集中地、具体地在穆桂英身上表现了出来。
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
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他们看得入了神。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思想感情交融在一起。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观众的情感也渐渐进入高潮。潮在涨。没有谁能控制住它。这个一度平静下来的人海又忽然膨胀起来。戏就在这时候要到达顶点。我们的女主角也就在这时候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他们都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起来,真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艺术家的面前。观众和他打成一片。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的剧场就是一个庞大的舞台。
我们的这位艺术家是谁呢?他就是梅兰芳同志。过了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活以后,现在66岁的高龄,他仍然能创造出这样富有朝气的美丽形象,仍然能表现出这样充沛的青春活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种奇迹只有在我们的国家里才能产生——因为我们拥有这样热情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
(1)指出哪部分运用了正面描写,哪部分运用了侧面描写?(2)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者采用这种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有何好处?
作文五:《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1900字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2010-01-22 08:39
所谓正面描写人物,就是指直接描写目标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动和语言等。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那么,侧面描写到底有什么样的艺术魅力呢?
首先,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
侧面描写往往比正面描写更机智,它能以较经济的笔墨表现所描写的对象,却能收到以少胜多的功效。《陌上桑》为表现采桑女罗敷的美貌,作者先运用了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对罗敷进行正面描写:“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这里着力描写罗敷采桑用具的精致、发型的美观、耳环的珍贵、衣着的艳丽,极言她容貌的美丽。如果仅采用这样的正面描写,仍有些概念化,缺少形象感和艺术表现力,不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接下来作者运用了传神的侧面描写,使得罗敷的美貌得以充分的表现:“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样的侧面描写,不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更主要的是它生动而巧妙地烘托了罗敷的美貌,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天地,无论认为罗敷怎样的美,也是不过分的。在这里,侧面描写因激活了人们的想象力,从而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其次,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侧面描写多结合正面描写进行,好的侧面描写,往往能起到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口技》的第一个场景描写的是夜阑人静,一家人惊醒后的喧闹情景,作者在描摹口技者表演的种种声音后,用一概述 “一时齐发”形容人声嘈杂。同时,在叙述的基础上,又下一“众妙毕备”的评语,要言不烦地反映了表演的种种难以尽言的妙处。继而极写听众的观感,人人竟是如此出神:“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听众的激动神情毕现纸上。这一传神的侧面描写,虽是状写全场听众,而意却在于反衬与赞美口技者技艺之“善”。第三个场景描写的是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作者在此叠用五个“百千”句、四个“百”字组成的两句对偶,以及“凡所应有,无所不有”的夸张手法,极力描写声响的复杂,进一步盛赞口技者技艺之“善”。然后笔锋一转,写听众异常激动的反应:“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听众的神色、动作、情感、心理无不形容尽致,这种惊心动魄的情景,使读者亦感到口技表演真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迷人地步,不能不为之拍案叫绝。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刘鹗在《老残游记·绝唱》、叶君健在《看戏》中,都运用正面描摹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在正面刻画渲染表演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描写了听众、观众的强烈反应,从而把王小玉、梅兰芳等艺术家高超精湛的表演技艺,刻画得淋漓尽致令人神往,让读者产生了身临其境的美感。
再次,侧面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
尽管侧面描写常常结合正面描写塑造人物形象,但也有些时候,表现人物性格不适宜用正面描写。《第二次考试》中的陈伊玲,才华出众,品质高尚,做好事非常自觉,不向外人表白,就是在第二次考试失常事出有因的情况下,她也不向人作任何解释,这就决定了表现她的性格宜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在叙述陈伊玲复试状况时,作者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她“声音发涩、毫无光泽”、“掩饰不住脸上的困倦”、“眼睛显得黯然无神”等状况,而对于她平时怎样乐于助人,复试前如何因救灾而影响了嗓子,则巧妙地借她弟弟之口介绍出来。这样,陈伊玲的光辉形象,就得到了较完美的表现。此外,比较一下可以发现,侧面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可以节省正面描写需费的大量笔墨,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这也是侧面描写的长处。
侧面描写的作用还不止这么多。除了上述作品,它还有许多成功的典范,鲁迅先生的小说里便时有所见,如《药》中描写革命者夏瑜的形象,用的主要就是侧面描写。《孔乙己》、《祝福》也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这些地方都值得我们用心地揣摩、学习和借鉴。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对侧面描写加以运用。
当然,无论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是一种文学手段,其目的都是为凸现所要描写的对象服务的。因此,在文学描写中,采用哪一种手段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能不能更好地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比如说写演出的话 可以描写观众的表现或他们议论的语句,还可以使用抒情的手法来描写的更丰富,同时也可以在多方面运用到此类写法。
作文六:《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1600字
考点分析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对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进行描写,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手法是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能直接凸显诗人的情感,明确表达主旨;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作有益的补充,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收到以少胜多的功效。写作时经常是二者并用的,如白居易的《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暗示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显出来。《陌上桑》为表现采桑女罗敷的美貌,作者先运用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对罗敷进行正面描写:“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这里着力描写罗敷采桑用具的精致、发型的美观、耳环的珍贵、衣着的艳丽,极言她容貌的美丽。接下来作者运用了传神的侧面描写,使得罗敷的美貌得以充分的表现:“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这样的侧面描写,不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更主要的是它生动而巧妙地烘托了罗敷的美貌,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激活了人们的想象力,从而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近年高考真题索引
2012年上海卷、福建卷,2010年辽宁卷,2006年辽宁卷,2004年全国丙卷、天津卷均涉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题。
应考锦囊
提问方式:
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
先具体答出正面描写或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然后具体分析诗中是如何体现的,最后指出这种手法所起的作用。
答题范式:
本诗运用了正面描写或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诗人正面写了( )或侧面写了( ),其意在表现诗人
( ),有着( )的作用。
现场练习
雨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 ,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 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 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 繁华地:指京城。
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
(2010年辽宁卷)
答案解析:
这道题设问方式新颖,脱离了常规“描写方式”“情景关系”等直接问法,这样一来在审题上造成了难度,考生必须明白“若即若离”的含义。“若即若离”即好像接近,又好像不接近。在本诗中“若即”指对“雨”的直接描写;“若离”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间接描写,也即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首二句点出雨。三四句离开雨写燕子与梧桐在雨中的情形。五六两句写人在雨中所感。滴落身上的秋雨冰凉透骨,诗人想到自己家徒四壁,在群居着众多无所作为高官的繁华京城,难以作为。独立秋风中,任无情秋风吹动衣角。
综上答案为:同意(1分)。本诗对“雨”,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1分)。“潇潇十日雨”,直接写连续十日的潇潇细雨,送走炎炎夏日(1分)。作者却不从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2分),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1分)。(若答出同意,并能答出不是正面写雨景雨势给2分;若再能答出通过人、物的感受写雨给4分;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强化训练
东 坡①
苏 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
本诗是运用什么手法来写东坡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2006年辽宁卷,题目有改动)
作文七:《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2000字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是?描写事物的?两个角度。所谓侧面描?写是指为了?达到突出主?体事物的目?的,不直接写主?体事物,而写与主体?事物相关联?的其它事物?。侧面描写运?用得好,比正面描写?更有艺术效?果。 侧面描写能?衬托主体事?物。
可以是以物?衬人。《列子》中有这么个?故事:薛谭拜秦青?为师学唱歌?,未学到家而?自以为了不?得了,“遂辞归”。秦青“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秦?青的唱技如?何精湛,而是
停息欣赏?的角度来进?行侧面烘托?。林、云本无灵性?,然“悲歌”从他的?“悲歌”能使林木动?容,使飘浮的白?云
却能“使本无生命?和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动,使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显得有人情?”(朱光潜语)了。试想,如果没有高?超的唱技,“悲歌”何以如此感?天地、泣林木,
也可以是以?人衬人。《口技》一文,除了正面形?象而逼真地?描述口技艺?人精心模拟?的复杂而多?变的声响之?外,还在每一场?景之后补述?听众的反应?。通过听众的?神色、动作、情感、心理从侧面?衬托口技的?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和?艺术感染力?。我们知道,对于一场表?演,不是表演者?说好就好的?,还必须看观?众的反应如?何。 还可以是以?物衬物。朱自清之《春》一文对春花?的描写就是?如此。为了突出春?花之多之艳?之香,在正面描写?之后写道:“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言在此而意?在彼,说蜂闹蝶飞?犹言花多花?艳花香。前人评《江南》诗句“荷叶何田田?”,说:“不说花偏说?叶,叶尚可爱,花不待言矣?。”叶盛花好,蜂蝶飞闹则?花香。鲁迅的《社戏》写船行之快?,也是如此。他不言船行?如箭,却说“两岸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通过原本静?止的景物飞?驰来衬托船?行疾速。
描写来看 从对人物的?
正面描写,是对人物做?正面的刻画?,使之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正面描写又?分肖像描写?,言行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
肖像描写,是指通过人?物的音容笑?貌、衣着打扮、姿态神情、说话腔调等?外在特征来?刻画人物。它是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重?要手段。好的肖像描?写,不仅显示出?人物的身份?、职业、教养、爱好、经历和遭遇?等,而且能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和个性?气质。如鲁迅《故乡》中的对中年?闰土形容憔?悴的肖像描?写,形象地反映?了旧中国农?村的破产和?农民的痛苦?、贫困生活。
言行描写,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俗话说:“言为心声,行为意表”。读者通过“听其言,观其行”,而知其人的?。因而要揭示?人物的精神?、性格,就必须抓住?人物有代表?性的言行进?行描写。如《故乡》中刻画杨二?嫂这个人物?,除了极精彩?的几笔肖像?描写外,主要是写她?的语言和行?动,把一个高度?典型化的小?市民形象,活脱脱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围绕客观?情势而产生?的所想所思?的内心活动?的描写。好的心理描?写可以揭示?人物语言行?动的思想基?础,进一步揭示?人物的精神?境界。如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中,多次写了“我”的心理活动?,表现“我”对“车夫”的崇敬和“我”在车夫光明?证直精神的?感召下,勇于同自己?灵魂深处的?丑恶作斗争?的自我解剖?精神。
表现人物心?理的手法很?多,可由人物直?接倾吐,即通过人物?对话或内心?独白来表现?;也可以由作?者用记叙性?语言来描述?;还可以用比?较曲折的方?式,如写梦境和?幻觉等来反?映。写好人物的?心理,关键是作者?对人物的透?彻的了解和?深人的体察?,仅凭一般观?察是不够的?。
细节描写,就是对能很?好地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生动、细小的情节?或人物或环?境的某种细?微特征的描?写。
细节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鲜明,给人以强烈?的印象,还可以深化?作品的主题?思想,增加作品的?生活气息,使作品更加?生动活泼。如《筑路》一文中,有一个养路?工妻子奥达?尔卡从错怪?保尔到给保?尔取来一只?高腰套鞋和?一块亚麻布?护脚的细节?描写,将一位朴实?善良有觉悟?的工人妇女?的内心世界?与直爽性格?传神地表现?出来。
侧面描写,是让被描写?的对象不出?场,而是通过对?所写对象有?关的其他人?、事、物、景来烘托、喧染,从而达到表?现特定对象?的目的,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观感和评述?达到描写特?定对象的目?的。如鲁迅先生?的《故乡》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展示出一幅?旧中国荒凉?、衰败的图画?,反映出“我”回故乡时的?心境。又如赵树理?的《老杨同志》一文中,通过广聚的?眼光,生动的描写?老杨的外貌?特征,一身土里土?气的打扮。而这种装束?正是老杨作?为一个农村?干部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反映?。
作文八:《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1100字
正面描写是把镜头直接对准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或写肖像,或写语言,或写动作,或写心理。正面描写是忌平淡、忌拖沓,须形神俱备,生意勃勃。也叫实写,也叫直接描写
侧面描写是着意写对象的周围事物,或以物衬物,或以景物烘托人物,或借助他人来刻画此人,使所描绘的对象更为鲜明,更为突出。也叫虚写,也叫间接描写.侧面描写对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须慎加选择,要选择确能起烘托作用或产生对比效果的事物,忌一般化,无显明特点的事物。
有些人物正面描写或不易表达出精神,或太显露,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无独有偶。法国作家小仲马在《茶花女》中这样写玛格丽特的美貌的:“这天晚上她真是惊人的美……当她出现的时候,一个个脑袋此起彼伏,连舞台上的演员也对着她望,她仅仅一露面就使观众这样骚动。”描写的是一个个观众和演员的反应,目的在烘托玛格丽特与众不同的美丽。有时用极简省的句子也能收到出色的侧面描写的效果。如《守财奴》中葛朗台太太看到丈夫闯进来,瞪着匣子上金子的眼光时,便叫起来:“上帝呀,救救我们!”这一“叫”非同寻常。妻子对丈夫的贪婪成性十分清楚,如果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不是特别骇人,是不可能如此惊呼,如此惊叫上帝救命的。这一侧面描写使人能想象出葛朗台眼睛里燃烧着多么疯狂的贪欲之火,对金子有多么疯狂的占有欲。揭露十分深刻。
如《范进中举》一文中对范进中举时的描写。先是正面描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这些描写已活画出范进醉心于功名的形象。范进一生苦读,参加了二十多次考试,五十四岁时才中了秀才。大半辈子为贫穷所困扰,遭人白眼,梦寐以求的是乡试中了举,改换门庭,如今真的中举,喜出望外,高兴得发了疯。然后是侧面烘托。一写众人的看法:“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一语点破发疯的原因。二写为范进治疯。报录人出主意,提出治病的药方——打掉范进的欢喜,只说并不曾中;胡屠户执行,打范进的嘴巴,并凶神似的说:“该死的畜生!你中了什么?”疯是欢喜得痰迷心窍,是心病,治心病就是从侧面烘托出范进中毒之深,醉心于科举、功名而不可自拔。这就从深一层次进行揭露。三是胡屠户打范进嘴巴时众人和邻居的反应:“忍不住的笑。”三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刻画了范进追求功名利禄可怜、可鄙、可悲、可笑的形象。多角度地对人物加以刻画,人物的个性特征就得到充分的展示。
作文九:《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3900字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学案)
班别:姓名:
【 概念诠释 】 记叙文的描写 从描写的角度划分,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我们常 说的人物描写角度主要是正侧反(虚实)。描写景物的角度较多:感觉(视觉、听觉、味觉、 触觉);动静;上下远近;俯仰平眺;虚实;点面;形 声色等等。
正面描写 是对人物做正面的刻画,直接把人物的外貌、心理、语言和行动等方面呈现在 读者面前。出色的正面描写摹形传神,细致入微,所以很多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和行动描写,也叫细节描写。(上学期学过 )
侧面描写 是指不直接呈现所描写的对象,而是通过对周围其他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 烘托所要描写的对象的一种描写方法。 分为以人衬人和以景(物)衬人 。《列子》中有这么 个故事:薛谭拜秦青为师学唱歌,未学到家而自以为了不得了,“遂辞归”。秦青“饯于郊 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秦青的唱技如何精湛,而是从 他的“悲歌”能使林木动容,使飘浮的白云停息欣赏的角度来进行侧面烘托。林、云本无灵 性,然“悲歌”却能“使本无生命和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动,使本来只有物理的 东西显得有人情”(朱光潜语)了。试想,如果没有高超的唱技,“悲歌”何以如此感天地、 泣林木?
注意:诗歌中无论写景还是写人也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 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王昌龄的《从 军行(七)》写到: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诗人没有直接描绘战争的场面,而是通过侧面的描写或渲染来表现,使全诗显得含蓄蕴藉, 回味无穷。其实,换个角度分析,又有实写虚写、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之说。如“明月松间 照,清泉石上流”,“明月照”是静景,“清泉流”是动景,两句动静结合,描画出一幅恬 静优美的月夜图。另外还有细描、白描、细节描写等。此点在此稍作提示,诗歌复习中还要 重点突破。
【方法引领】
1、正面描写。 要刻画出人物的特征,突出人物个性,从而表现所要表达的主题。
2、侧面描写
(1)确定好自己所要表现的主题,不能喧宾夺主地过多使用侧面描写。
(2)侧面描写的事物要选择能起烘托作用或产生对比效果的事物。
注意:适当的侧面描写, 能起到很多作用, 但它毕竟是辅助手段, 要与正面描写相结合。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完美的人物刻画
【片段赏析】 重点赏析侧面描写。
1、以人衬人
①、《陌上桑》写罗敷: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 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 但坐观罗敷。
分析:前半段为正面描写,后半段诗中通过长者、少年、耕者、锄者的不同动作、神态、 表情,烘托出了罗敷的美丽。这种方法属于以人衬人
②《老残游记》中“明湖居听书”写白妞演唱:
黑妞儿唱完之后,旁坐有两人,其一人低声问那人道:“此想必是白妞了罢?”其一人 道:“不是。这人叫黑妞,是白妞的妹子。他的调门儿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妞,还不晓得 差多远呢!他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他的好处人学的到,白妞的好处人学 不到。你想,这几年来,好顽耍的谁不学他们的调儿呢?就是窑子里的姑娘,也人人都学, 只是顶多有一两句到黑妞的地步。若白妞的好处,从没有一个人能及他十分里的一分的。
分析:本节通过听者的谈论与评价,烘托出白妞儿的唱艺水平之高。
③《口技》中,为了表现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就成功地使用了多种侧面描写的方法:当艺人摹仿发生大火的情景时,观众的反应是“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分析:这是以观众的反应衬托口技的高超,这是以人衬人,是正衬;当演出结束时,写 舞台上的布置是“一桌、 一椅、 一扇、 一抚尺而已”, 这里是以道具的简陋反衬口技的高超, 这是以物衬人,是反衬。
2、以景(物)衬人
①白居易的 《琵琶行》 在使用动作、 神态和比喻正面描写琵琶女的精彩弹奏后, 再用“东 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从外部环境上加以烘托,侧面表现琵琶女弹奏的魅力。正 侧结合,有力表现了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复杂心情,为作者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千古感叹 做了铺垫。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都是描写音乐表现人物心情的杰作, 化无形为有形,正面侧面结合,有力表现了演奏人的高超技艺和人物心情。所不同的是前者 正面描写中主要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侧面描写 中通过描写听众感受表现乐声美妙,而后 者正面描写中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侧面描写时通过描写音乐效果表现乐声动 人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 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 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通过描写江南水乡清新优美的图景,通过原本静止的景物飞驰来衬托 船行疾速,从而烘托出我急于看到社戏的愉悦而迫切的心情。
③“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 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 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作者用优美的环境描写烘托了水生嫂 愉悦的心情和高洁的品质,同时为下文情节的铺展做好铺垫。
【课堂练笔】
“一个雨夜,母亲去参加我校举办的家长会去了,墙上的时钟已走过八点,母亲快回来 了??”请大家展开想象,塑造在特定情况下我的形象,要求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 合的手法。 150字左右。
读一读 二 、风
这一年,春天来的较早。在我满月的前几天,北京已经刮过两三次大风。是的,北京 的春风似乎不是把春天送来,而是狂暴地要把春天吹跑。在那年月,人们只知道砍树,不晓 得栽树,慢慢的山成了秃山,地成了光地。从前,就连我们的小小的坟地上也有三五株柏树, 可是到我父亲这一辈,这已经变为传说了。北边的秃山挡不住来自塞外的狂风,北京的城墙, 虽然那么坚厚,也挡不住它。寒风,卷着黄沙,鬼哭神号地吹来,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青 天变成黄天,降落着黄沙。地上,含有马尿驴粪的黑土与鸡毛蒜皮一齐得意地飞向天空。半 空中,黑黄上下,渐渐混合,结成一片深灰的沙雾,遮住阳光。太阳所在的地方,黄中透出 红来,像凝固了的血块。
风来了,铺户外的冲天牌楼唧唧吱吱地乱响,布幌子吹碎,带来不知多少里外的马嘶牛 鸣。大树把梢头低得不能再低,干枝子与干槐豆纷纷降落,树杈上的鸦巢七零八散。甬路与 便道上所有的灰土似乎都飞起来,对面不见人。不能不出门的人们,像鱼在惊涛骇浪中挣扎, 顺着风走的身不自主地向前飞奔;逆着风走的两腿向前,而身子后退。他们的身上、脸上落 满了黑土,像刚由地下钻出来;发红的眼睛不断流出泪来,给鼻子两旁冲出两条小泥沟。 那在屋中的苦人们,觉得山墙在摇动,屋瓦被揭开,不知哪一会儿就连房带人一齐被刮 到什么地方去。风从四面八方吹进来,把一点点暖气都排挤出去,水缸里白天就冻了冰。桌 上、炕上,落满了腥臭的灰土,连正在熬开了的豆汁,也中间翻着白浪,而锅边上是黑黑的 一圈。
一会儿,风从高空呼啸而去;一会儿,又擦着地皮袭来,撞击着院墙,呼隆呼隆地乱响, 把院中的破纸与干草叶儿刮得不知上哪里去才好。一阵风过去,大家一齐吐一口气,心由高 处落回原位。可是,风又来了,使人感到眩晕。天、地,连皇城的红墙与金銮宝殿似乎都在 颤抖。太阳失去光彩,北京变成任凭飞沙走石横行无忌的场所。狂风怕日落,大家都盼着那 不像样子的太阳及早落下去。
傍晚,果然静寂下来。大树的枝条又都直起来,虽然还时时轻摆,可显着轻松高兴。院 里比刚刚扫过还更干净,破纸什么的都不知去向,只偶然有那么一两片藏在墙角里。窗楞上 堆着些小小的坟头儿,土极干极细。窗台上这里厚些,那里薄些,堆着一片片的浅黄色细土, 像沙滩在水退之后,留下水溜的痕迹。大家心中安定了一些,都盼望明天没有一点儿风。可 是,谁知道准怎么样呢!那时候,没有天气预报啊。
要不怎么说,我的福气不小呢!我满月的那一天,不但没有风,而且青天上来了北归较 早的大雁。虽然是不多的几只,可是清亮的鸣声使大家都跑到院中,抬着头指指点点,并且 念道着:“七九河开,八九雁来”,都很兴奋。大家也附带着发现,台阶的砖缝里露出一小 丛嫩绿的香蒿叶儿来。!无风的时候感到春天来临。
阅读提问:从文中找出侧面描写的句子,说说写出了风的什么特点。
附: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 作者描绘了旧北京春天刮风的情景。 原本无形的风在作者笔下却 能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首先, 以“物”写风。 狂风袭来, 黄沙乱飞,“含有马尿驴粪的黑土与鸡毛蒜皮”一起 飞向天空。大树低头,枯枝降落,树上的鸟巢被刮得“七零八散”。这里作者没有直接说出 “风大”二字,但我们是能从侧面描写之中感受到风力之大的。
其次, 以“人”写风。 “不能不出门的人们, 像鱼在惊涛骇浪中挣扎, 顺着风走的身不 自主地向前飞奔;逆着风走的两腿向前,而身子后退。”这是多么大的风,大得人们连自己 的行动都不能控制了。人们“觉得山墙在摇动,屋瓦被揭开,不知哪一会儿就连房带人一齐 被刮到什么地方去”。“一阵风过去,大家一齐吐一口气,心由高处落回原位。”可见风力 之猛。
写一写:《留在记忆深处的那个他(她)》,要求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 法,并划出侧面描写的语句。
作文十:《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6300字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就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动?和语言。 又称“直接描写”。 侧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它是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侧面描写曲?折含蓄,能唤起读者?的想像,丰富人物的?形象,达到以此显?彼的效果。 举例: (1)(正面描写
未见其形,先闻其声。一语末了,只听后院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一句话,就把王熙凤?性格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张狂放肆,表现了出来?;同时还可以?看出她在贾?府里的特殊?地位。
王熙凤的内?心世界,在她会见黛?玉时的举止?言谈中表现?得很充分。“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 我今儿才算?见了!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短短几句话?,表面上是称?赞了林黛玉?的丰姿,实际上却是?在阿谀贾母?,又不忘安慰?迎春等那些?嫡亲的孙女?儿,真是面面俱?到,圆滑之至;“……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怎么继而拭?泪——因为提到黛?玉的母亲,她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去世而悲伤?,所以便抢先?“用帕拭泪”;最后又转悲?为喜——因为她见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了这个感情?的转变。她拉着黛玉?的手问长问?短,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待客?热情的表白?,来炫耀她在?贾府中的地?位和权势;一方面又是?为了在贾母?面前表现她?对黛玉的关?切。
作者就这样?入木三分地?描绘了她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本领,揭露了她在?贾府中得宠?的原因。
一、欣赏并了解?动作描写的?神奇魅力,明确动作描?写对于人物?描写的意义 二、通过?。堂练强?化一个 原则和标准?:动作描写务?必表现人物?的个性身份?和精神气质?。
二、品动作
片断欣赏:
1、 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
2、唐僧一再推?辞,猪八戒嘴馋?,夺过罐子就?要动 口。
3、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 《三打白骨精?》
小结:
动作能体现?人物的职业?身份;
动作能展现?人物的个性?心理;
动作能暗示?人物的精神?品格;
动作能增加?文章的戏剧?性;
动作是人物?描写必不可?少的手段~
我们要写活?人物,必须先写活?人物的动作?~
三、用动作
1.国庆小作文?: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试以“第一次做X?X”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要求:1、不写开头和?结尾。只描述做这?件事的经过?。200字以?内。2、重点是动作?描写,描写尽量具?体,生动。动词要富有?变化。最好能体现?人物个性身?份。
2.习作欣赏:
冲完凉后开?始洗衣服,衣服就那么?按两下就晾?。 ——初一(5)班 卢臻霖 《第一次住宿?》
我这么大了?,也是第一次?洗衣服,只好用手用?力的推啊推?。因为妈妈之?前说如果不?会洗就用脚?在盆子里踩?。我踩了几下?,又偷偷瞄了?一下人家怎?么洗……
——初一(6)班 苏嘉浩 《第一次在侨?中过夜》
我使出浑身?解数,搓起袖子来?,两只手合并?夹在衣服袖?子间,搓,搓,搓,把衣服搓的?香喷喷。
——初一(6)班 苏智韵 《第一次洗衣?服》
3.思考:男生和女生?洗衣服有何?差别,熟手和生手?有什么差别?,
4.小结:细腻的动作?描写能展现?人物不同的?性格,性别,身份等。
四、写动作
原文: 晚上,我匆匆忙忙?地吃完饭,又开始做作?业了。妈妈说:“明天再做吧?~”我说:“今天做完它?,明天就可以?出去玩了”。我揉了揉手?,又继续做了?。
——5班 吴泳瑶《第一次开夜?车》
1.品味思考: 揉字用的好?不好,为什么,作者通过这?个字眼要表?现或强调什?么,
2. 扩写:《深夜赶作业?》
1、围绕一个主?题来设计人?物,如深夜做作?业的辛苦或?烦恼或坚强?等。第一人称最?好,第三人称也?行。
2、能体现人物?的个性心理?。如执着型暴?躁型懒惰型?等
3、字数控制在120?字以?内。动词不得少?于五个,请用红笔把?它们圈出来?。
4、可以适当写?写配角家长?的态度反应?。突出他们不?同的个性心?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任?选一个。注意配角的?“戏份”不要太多。
具体描写人?物动作之反?思
1.本次课的素?材有的来自?小学教材,有的来自学?生习作,学生感觉很?亲切~
2.本次课紧紧?围绕动作主?题,品动作,用动作,写动作,结构清晰。
3.扩写的组织?不是很好。应该分组练?习。比如一组写?一个积极勤?奋的人赶夜?车,二组写一个?聪明但懒惰?的学生赶作?业,三组写一个?暴躁的学生?等等。这样评讲更?有代表性~
4.学生容易在?配角上花很?多笔墨,或者在叙事?上比较啰嗦?。其实直接描?写人物赶作?业时系列动?作就行。可见学生审?题有偏差。
5.学生的生活?阅历积累不?够,所以大量的?动作设计不?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因此要加强?阅读,多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合?一。人物外貌描?写:描写“肌肉、皮肤”的好句
那女子颈部?的肌肤如同?软滑透明的?凝乳,隐隐显出皮?下细细的青?青的筋脉。 这少女的皮?肤雪白雪白?的,在阳光下闪?着白瓷般迷?人的光泽。
他的皮肤既?黑又皱,活像一张粗?糙的皮革。小精灵儿童?资讯站出品 ?
陈老师的脸?膛黑红黑红?的,有点像印度?人的肤色。
他长得又高?又瘦,黑黑的脸膛?泛着亮光,像个黑瓷人?
他白中透红?的清秀面孔?,像涂了油彩?似的闪闪发?光。
小伙子的上?身只搭着一?件背心,肌肉如拳头?般一鼓一鼓?的,在阳光下油?亮油亮的。
他身上隆起?的肌肉,硬硬实实,像一块块坚?固的石头。
别看小亮的?腿长得细,可肌肉发达?,跑起来特别?有劲。
他的刺满蓝?花的古铜色?的皮肤,在阳光下熠?熠发亮,使人感到一?股充沛的生?命力量。
海滩上不断?有人在向他?人展示自己?健壮的身材?,发达的肌肉?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筋肉突出隆?起,像骨一般坚?硬。转自小精
(2)(侧面描写
训练目标:
学生能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掌握侧面描?写的基本方?法,学习合理运?用侧面描写?。
训练重点:培养侧面描?写的基本能?力。
训练时数:三
导写过程:
一、赏析导入:
《陌上桑》中描写采桑?女罗敷美貌?到极点:“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诗中运用了?别开生面的?烘托手法,通过旁观者?见到罗敷时?的神态举止?来表现罗敷?的美:过路人看到?她,不由自主地?放下担子捋?着胡须注目?而视;青年人看到?她,脱下帽子戴?上帩头,想引起她的?注意;耕地的人忘?记了身边的?犁,锄地的人也?忘记了手中?的锄……。各种人都因?罗敷而神魂?颠倒,你想罗敷有?多美~这里不直接?写罗敷美的?形象,而从侧面去?写美的效果?,引导读者凭?借自己的想?象去“再创造”一个罗敷。如果正面刻?画,就不够含蓄?,不能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余地。真可谓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收到了正面?描写达不到?的艺术效果?。) 二、合作探究(所举实例供?教者参考与?选用):
1、什么是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的?描绘,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方法。简言之,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被?描写对象周?围效果的渲?染,来表现被描?写对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又叫间接描?写,还叫衬托法?。它是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
如: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绿”“青”是春雨的滋?润、春雨的洗涤?。)
侧面描写曲?折含蓄,能唤起读者?的想象,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达到以此
?物、主题更加形?象和深刻,从而使文章?具有一种耐?人显?彼的效果。有时能使人
寻味的效?果。
2、常用的侧面?描写方法:
?以人衬人。意即写此人?是为衬彼人?。
如《母亲的回忆?》在写母亲勤?劳的美德时?,重点叙述的?是“我”小时侯在母?亲的影响下?能自觉地给?母亲和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儿:“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显然,母亲的勤劳?影响了“我”,而使“我”渐渐养成了?勤劳的习惯?,写“我”并不是侧重?点,侧重点是表?现母亲的勤?劳,这是以写“我”而达到间接?写母亲目的?的一种侧面?描写方式,换句话说,写“我”的行为恰恰?是为了衬托?母亲勤劳的?品质。)
?以物衬人。要写人,先避开不写?,而写有关的?景或物。
如《在烈日和暴?雨下》“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一个水世界?。……祥子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这里重点写?暴雨之“暴”,侧面表现祥?子在暴雨中?拉车如同“挣命”的情
?以物衬物。如《三峡》中“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云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最后一句是?侧面描写,渲染出了山?峰之高,江面之狭。)
3、侧面描写的?性质分类:
?正衬:利用同描写?的主要对象?相类似的事?物来作陪衬?,譬如烘云托?月月更明,也叫做“水涨船高”。在平时的作?文中,我们都在无?意地运用侧?面描写,如写风,常常通过写?树的情态变?化来表现风?的特征;写月,往往以描写?水光荡漾的?生动
景象来?反映月色的?皎洁;表欢乐喜悦?的思想感情?用美好的、充满绚丽色?彩的景物来?衬托;表现悲哀忧?愁的思想感?情用萧杀凄?迷的景物来?衬托(注:后两者可反?用)等。
?反衬:即从反面衬?托,就是利用同?描写的主要?对象相异或?相反的事物?来作陪衬,譬如以丑衬?美美更美,也叫做“水落石出”。
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蝉噪”写林静,以“鸟鸣”写山幽,以动写静,以动显静,化运为静,越发描绘出?山林的幽静?。)
小结:清人毛宗岗?在评《三国志演义?》中"群英会蒋干?中计"这回时写道?:“文有正衬,有反衬。写鲁肃老实?,以衬孔明之?乖巧,为反衬也。写周瑜乖巧?,以衬孔明之?加倍乖巧,是正衬也。譬如写国色?者,以丑女形之?而美,不若以美女?形之,而觉其更美?;写虎将者,以懦夫形之?而勇,不若以勇士?形之,而觉其更勇?。”
三、口头练习:
找出下面各?段中的侧面?描写,说说其表达?效果。
,、《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前两句写花?多、花色、花味。最后一句是?侧面描写,蜂之所以闹?,蝶之所以舞?,不言而喻是?艳丽的花吸?引了它们。)
2、《小英雄雨来?》: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真可惜?~”“有志不在年?高。”芦花村的孩?子们,雨来的好朋?友铁头和三?钻儿几个人?听到枪声都?呜呜地哭了?。(这些话写村?里人误以为?雨来被鬼子?打死了,人们对他议?论和评价。这侧面描写?讴歌了小英?雄雨来英勇?对敌斗争的?高贵品质。)
3、魔术使人眼?花缭乱,“双枪刺咽喉?”则令人胆颤?心惊。你看,两位少年阔?步上场,向观众行了?个礼,然后同时抓?起一杆两头?带枪尖的铁?枪,将枪尖分别?对准自己的?咽喉,一起用力顶?,枪杆成了弧?形,一秒、两秒……场内静极了?,仿佛连空气?都凝滞了。“孩子,别玩命~快放下~”一位老奶奶?带着哭腔喊?道。两位少年并?不在乎,我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忽然,俩人同时“嗨”了一声,枪杆竟然被?折成了“U”字形。人们都惊呆?了,过了好一会?儿,人们才醒悟?过来,顿时,掌声、叫好声一齐?响起来……(渲染出惊险?的气氛。)
4、《口技》: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千百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他们的所有?行为仿佛置?身火场,从侧面很好?的衬托出口?技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5、《在烈日和暴?雨下》: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老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恶?毒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透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街上非常寂?静,只有铜铁铺?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叮叮当?当。(烘托和渲染?文中特定人?物生活的艰?难和内心的?痛苦。)
四、思考训练:
1、如果写某节?课吸引人,可以怎么写?,
2、表现天气很?冷,怎么用侧面?描写,
五、课堂小结
“花红虽好,需得绿叶扶?持”,这可以看着?是对侧面描?写(衬托)的生动解释?。至于何时采?用正面描写?或侧面描写?,这应根据主?题思想的需?要、情节发展的?具体情况来?考虑。因此,写作中最重?要的是灵活?。如果能正面?描写则正面?描写,如不能则像?清代刘熙载?《艺概?诗概》所指出的那?样:“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通过侧面描?写来达到表?达效果。
总之,侧面描写丰富了描写的??手段,并且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增添了语言?的魅力,真正突现了?中国诗文“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我们在作文?时应有意识?的加强训练?,以达到娴熟?驾驭的程度?。
六、实践操练:
从下面提供?的题目中,选一个你认?为最能写得?好的题目,写一个片断?。
要求:?、使用多种描?写手法(行动、语言、心理等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不少于30?0字。?抄写好后,在文中用红?笔划出侧面?描写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