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美丽的三星堆作文 .doc》4500字
美丽的三星堆作文
[美丽的三星堆作文]美丽的三星堆
今天是星期天,我可高兴了,因为前几天妈妈答应过我今天要带我到三星堆博物馆去玩,我盼呀盼,终于盼到了这一天,美丽的三星堆作文。
这天上午,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和妈妈早早的就出发了,我和妈妈坐在汽车上,我透过车窗,远远的我就望见,在三星堆博物馆的正中央有一个尖尖的建筑物,在那个建筑物的顶端有一个大大的纵目神雕像。三星堆博物馆到了,我和妈妈下了车,拿着门票走进了三星堆外围景点,走着走着,我和妈妈忽然听到一阵欢声笑语,怎麽回事呢,原来,在前面有一座假山,这座假山上有许多人在上面玩耍,有的在爬山、有的在跳石礅子、还有的在照相,他们玩得可开心了,小学四年级作文《美丽的三星堆作文》(..)。 过了假山就是一号展览馆,一号展览馆的外形像一个小山包,上面长满青草,绿油油的,可好看了。走进一号展览馆,眼前呈现出来的便是另一个世界,这里全部都是古代人用过的东西。有石斧、石戈、金面罩、象牙等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青铜神树,这棵树高达3。96米,在每一个枝头上都站着一个鸟人像,就像是一群天外来客,而在树顶上的鸟人像,双眼炯炯有神,定定地望着前方,像是他们的首领一样。这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青铜器哦,简直是太神奇了~
一号展览馆看完了,我们向二号展览馆走去,二号展览馆里的文物可真多呀,有铜大立人像、铜大鸟头、玉剑、玉璋等等。看得我们眼花缭乱。其中,铜大立人像最奇怪,它长着尖尖的耳朵,大大的眼睛,两只手做着一个动作,左手环抱在胸前,右手环抱在腹部,好像正握着一件我们常人看不见的神秘的东西。它穿着一件很奇怪的衣服,它的脚赤裸着,站在一个方台上,好像是一个外星人拿着武器要侵略地球呢。
两个展览馆都看完了,天色也不早了,我和妈妈恋恋不舍的离开了这美丽的三星堆。
美丽的三星堆作文2 第2篇 跨越百年的美丽有感
〖预览〗跨越百年的美丽读后感(一)她,是一个漂亮的小姑娘,是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是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是物理学的一个新计量单位“居里”;是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她的名字叫玛丽?居里,也就是人们心中敬仰的居
里夫人,她曾经用三年零九个月的时间,发现了拥有美丽光芒的放射性元素镭„„几百年来,放射性元素镭都在我们的心里放射着它那淡蓝色的光芒,那种光芒永远美丽„„
“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的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女儿当玩具。”读完了这段话,我彻底震撼了,啊!是什么力量使她这么辛勤地工作呢?那就是她对科学的严谨,对人类未来的信心,使她成功从1吨工业废渣中提炼出了镭!啊!这种精神是多么地美丽啊!居里夫人那美丽的品质,早已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里,不管怎样,都挥之不去,在我心里,她这种可贵的精神,已变成了永远的美丽!居里夫人用三年又九个月的时间才提炼出0。1克镭,啊,居里夫人不管付出多大你努力都是值得的,因为她获得了成功,虽然只前进了一小步,也是值得的。当今社会,我们也应该像居里夫人那样视名利如粪土,这样,等你离世了,人们还会记住你,你将会在人们的心里,像居里夫人??美丽的三星堆作文3 第3篇 观爸爸的三轮车有感
〖预览〗观爸爸的三轮车有感1今天上午看了一部电影叫《爸爸的三轮车》,这是关于自己的爸爸妈妈辛苦的电影,为了儿女再辛苦都愿意!讲述了,从前有一家很贫困,父亲为了女儿考上大学,就登三轮车为命,而在自己辛苦的时候,而自己的女儿却在背后说父亲是邻居了!(当我看到这段时我的泪水早已成了河,总控制不住泪水,我总在想假如是我,那我是多么心狠手辣,泪水就像瀑布一样下来了)最后,他父亲意外来到了她同学家,她的同学就告诉了他,倩倩说他是他的亲戚,才满脸泪水走了。当她同学说她那位亲戚脚流血时才后悔。就跑回了家,谁知父亲去给母亲买药,买到了晚上还是一去不返。最后才知道他父亲由于丢了三轮车而在马路边喝酒,被亲戚拉了回来,当女儿要给父亲洗脚时,她看见父亲的脚,已经坏了,才留了泪水!恨自己自私,就离家出走了!第二天,当母亲发现时,女儿早走了,她父亲拼命的找,把车场都跑遍了就是没见女儿,就在这是他被三轮车撞了一下,发现这辆三轮车是他自己的,就跟人吵了起来,还被打了,这时女儿回了头,还是回家,路上看见了父亲,看见了父亲被打了就过去帮忙。最后警察来了发现是刚放出来犯罪人就又把他逮捕了!最后这个女孩考上了重点大学!完成了父亲的愿望!我当时以哭的眼睛都肿了,可泪水还在源源不断的流,我不想要面子只要家人!观爸爸的三轮车有感2观看完《爸爸的三轮车》,令我想??美丽的三星堆作文4 第4篇 关于写感悟美丽的作文
〖预览〗关于写感悟美丽的作文1、请保留一份单纯,使你多
一份与人的友善,少一些心灵的冷漠麻木;请保留一份单纯,使你多一份人生的快乐,少一些精神的衰老疲惫;请保留一份单纯,使你多一份奋进的力量,少一些故作高深的看破红尘。2、成功是你梦寐以求的那朵红玫瑰,挫折正是那遍及周围的针刺。快乐是你辛勤耕耘获得的果实,悲伤正是那成熟前的秕粒。3、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宽阔无边。大地拥抱每一寸土地,不论其贫富,所以大地广袤无垠。海洋接纳每一条河流,不论其大小,所以海洋广阔无边。4、当简爱说:“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机器”,我懂得了作为女性的自尊;当裴多菲说:“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我懂得了作为人的价值;当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懂得人应具有反抗精神;当白朗宁说:“拿走爱,世界将变成一座坟墓”,我懂得了为他人奉献爱心的重要。5、大厦巍然屹立,是因为有坚强的支柱,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大厦的支柱;航船破浪前行,是因为有指示方向的罗盘,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航船的罗盘;列车奔驰千里,是因为有引导它的铁轨,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列车上的铁轨。6、什么是幸福?幸福是果园里果农望着压满枝头果实的满脸喜色,幸福是教室里莘莘学子憧憬未来的动人笑脸,幸福是实验室里科学家又有新发现时的舒展眉头,幸福是领奖台上运动员??美丽的三星堆作文5 第5篇 形容人美丽的成语
〖预览〗形容人美丽的成语 1、瘗玉埋香:指美丽的女子死亡。 2、香消玉殒:比喻美丽的女子死亡。 3、杏雨梨云:杏花如雨,梨花似云。形容春天景色美丽。 4、旖旎风光:旖旎:柔和美丽。柔和而美丽的韵致风采或自然风景。 5、清词丽句:指清新美丽的词句。 6、花容月貌:如花似月的容貌。形容女子美貌。 7、煦色韶光:谓晴暖美丽的风光。 8、琪花瑶草:琪、瑶:美玉。原为古人想象中仙境的花草。后也形容晶莹美丽的花草。 9、如花似玉:像花和玉那样美好。形容女子姿容出众。 10、沉鱼落雁: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11、玉洁冰清:象玉那样洁白,象冰那样清净。形容人心地纯洁,品行端正。 12、斗艳争辉:竞相比赛美丽、焕发容光。 13、我见犹怜:犹:尚且;怜:爱。我见了她尚且觉得可爱。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 14、螓首蛾眉:螓:蝉的一种。螓首:额广而方;蛾眉:眉细而长。宽宽的额头,弯弯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15、尽态极妍:容貌姿态美丽娇艳到极点。 16、靡颜腻理:靡:美丽;颜:面容;腻:细腻;理:肌理。形容容貌美丽,皮肤细腻柔滑。 17、国色天姿:国色:女子美色冠绝全国;天姿:天生的姿色。旧时形容女子容貌极美。 18、涎玉沫珠:流出美玉,吐出珍珠。比喻水花四溅的美
丽景象。 19、??美丽的三星堆作文6 第6篇 这就是我的三年级作文
〖预览〗这就是我的三年级作文大家好,我叫王艺霖。我有一张圆圆的脸,还有一双像两个黑葡萄一样的眼睛,一个高高的鼻子,一张小嘴。我活泼开朗,喜欢交朋友。我喜欢唱歌。有一次,学校合唱队要选人,听到这个消息我马上去报名,结果还真选上了,我欣喜若狂。可是合唱是件不简单的事,课余时间我们合唱要去练,有比赛的时候,周日也要加班练习。我告诉自己不能半途而废,所以我选择了给自己加油。我的特点是心灵手巧,一张白纸在我的手里可以千变万化,比如变成了鸭子、小狗、小鸟??我的缺点是丢三落四,有一次上学,我发现语文书忘在家里了,马上回去拿,等又上路了,发现笔袋又丢在家里了。唉~我怎么才能改掉这个毛病呢,这就是我,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美丽的三星堆作文7 第7篇 美丽的析城山作文
〖预览〗在我的家乡,有一个美丽的风景区析城山。析城山的形状像一座城池,四周高,中间低。析城山有着独一无二的气候环境,山上只长灌木丛、狼毒花和野草,以属于亚高山草甸。春天来了,析城山上的野草生机勃勃,狼毒花争相开放,站在山头眺望远方,一簇簇狼毒花开满原野,在野草的衬托下显得更加艳丽多姿。析城山是国家自然保护区,没有被过分的开发,污染很少,所以山上还有一些野生小动物,如:野兔、野鸡等等,它们常常躲在灌木丛中。游人们常常惊动躲在灌木丛中的野鸡,只见它一下子钻出灌木丛,然后向前一跃,张开翅膀扑腾、扑腾地飞起来,像一架老式战斗机,飞过了一座山头,跑掉了。析城山又叫圣王坪。传说,在商朝时期中国经历了一场大旱灾,庄稼全部被旱死了,颗粒无收,当时商汤王见老百姓食不果腹,饥饿而死,就来到析城山求雨。在析城山的娘娘池畔还有一座汤王庙,虽然破旧不堪,但汤王的伟业仍让百姓铭记在心,在娘娘池对面的山头上还保留着汤王求雨的遗址。这就是美丽的析城山。??美丽的三星堆作文8 第8篇 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
〖预览〗我生长在黄河入海的地方,丰富的石油和美丽的湿地是我们的标志和骄傲。崭新的太阳每天都在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每天都在飘扬。我为我的家乡而自豪,我为我的祖国而骄傲。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生,我的中国梦也很简单,正如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80年前说过的那样:我不做大梦。我亦是如此。我不做大梦,不奢望人人过上富裕的生活,都能住豪宅豪车,我只希望每个人都能满足基本的温饱。如果还能有一点奢求的话,那就是让那些贫困的人们,不用只凭馒头咸菜度日;那些生长在大山里的孩子
们,能够不为给家里年迈的爷爷奶奶、辛苦劳作的父母省下一个鸡蛋而费尽心思;那些贫困的人们在满足温饱的时候还能保留一点尊严,能够不那么卑微的去翻垃圾箱,捡烂菜叶,或是在繁华的路段里低着头,弯着腰,委琐的乞讨。我不做大梦,不奢望处处树木葱茏、鸟语花香。我只希望在冰冷坚硬的城市,拥挤的街道两旁都能种上几棵大树,炎炎夏日能在空调房外找到几处避暑的荫凉,在冬日的室外不是满满的雾霾;人们能在白天轻松的运动,在傍晚悠闲地散步,而不是时时刻刻都带着严密的口罩匆匆的行走;希望能在白日看到清澈一点的天空,能在沉沉的夜幕中看到几颗闪烁的星星。我不做大梦,不奢望人人满腹经纶,都能有一手好看的钢笔字。我只希望大家都能懂一点儿文学常识,不会面对最基本的文学常识一头雾水;公众人物不会常常读错字;街上的招?? 〔美丽的三星堆作文〕
作文二:《三星堆游记作文》400字
三星堆游记作文
三星堆>游记
盼望已久的游三星堆遗址博物馆,终于在这个假期实现了,正月初九爷爷、奶奶、姐姐和我在爸爸的陪同下,一行人自驾前往三星的博物馆。
那天早晨天色雾蒙蒙的,在前往的途中我们一直担心会不会下雨,这样会影响游览的心情。总算是“老天爷”有眼,雨终于没有掉下来。
到了三星堆博物馆,买好了门票,爸爸就给我们爷孙四人租好了电子语音讲解器,然后我们就继续前行。首先经过如地铁验票一样的通道口,走过了一小段,我便看到了一个大大的青铜纵目人面具雕塑映入眼帘。听爸爸说,它是远古第一位蜀王“蚕丛”作为原型铸造出来,让世人纪念或崇拜的。我和爷爷、奶奶、姐姐一起在青铜纵目人面具前拍照留影。照完像后我们一行人又前往青铜馆参观,进馆后一下就被先人们铸造的作品给震撼住了。有:“青铜纵目人面具”、“金杖”、“玉边璋”、“高柄豆”、“陶盉”,都太迷人了!精美绝伦,气势雄浑,神秘怪诞,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代表了中国青铜时代艺术与科技的最高成就,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杰作。
三星堆文明的辉煌灿烂,清晰地勾勒出古蜀历史文化的发展之路,给人以身临其境古国神游之感??
作文三:《三星堆作文》1400字
三星堆作文
三星堆作文(一)
盼望已久的游三星堆遗址博物馆,终于在这个假期实现了,正月初九爷爷、奶奶、姐姐和我在爸爸的陪同下,一行人自驾前往三星的博物馆。
那天早晨天色雾蒙蒙的,在前往的途中我们一直担心会不会下雨,这样会影响游览的心情。总算是“老天爷”有眼,雨终于没有掉下来。
到了三星堆博物馆,买好了门票,爸爸就给我们爷孙四人租好了电子语音讲解器,然后我们就继续前行。首先经过如地铁验票一样的通道口,走过了一小段,我便看到了一个大大的青铜纵目人面具雕塑映入眼帘。听爸爸说,它是远古第一位蜀王“蚕丛”作为原型铸造出来,让世人纪念或崇拜的。我和爷爷、奶奶、姐姐一起在青铜纵目人面具前拍照留影。照完像后我们一行人又前往青铜馆参观,进馆后一下就被先人们铸造的作品给震撼住了。有:“青铜纵目人面具”、“金杖”、“玉边璋”、“高柄豆”、“陶盉”,都太迷人了!精美绝伦,气势雄浑,神秘怪诞,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代表了中国青铜时代艺术与科技的最高成就,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杰作。
三星堆文明的辉煌灿烂,清晰地勾勒出古蜀历史文化的发展之路,给人以身临其境古国神游之感。
三星堆作文(二)
三星堆博物这个名字对大家很陌生吧!可这次我参观它,让我身临奇境。
一进1号观厅,只见导游给了我们每人一个机器和一对耳机,导游讲的话,我们从耳机里可以听见,这东西真先进呀!我暗暗说到。一进去,许多宝物放在镜子里,导游说:“我们这儿是1992年开放的,在前二十多年,一位农民挖掘中发现了陶瓷,就去买了,后来工作人员忙到现场挖掘了很多的古代贵重物品。”在一号厅,我们看见了远久的酒杯、碗,我还知道在古代人心目中,鸟象征着太阳,因为他们想飞向天空上,去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随后,我们来到了二号厅,在里面,我看到了高大的摇钱树,它的树枝上全是钱,树尖上有鸟,仰望天空,摇钱树无比高大,最高处还有太阳,古人是非常敬佩太阳的。我们还看了渡金面具、玉等,这些东西让我想起古人的聪明才干。
通过这些参观,我知道古人很想飞向蓝天和他们的聪明才智。
三星堆作文(三)
暑假里我回到了成都——我爷爷家,到成都的第二天,爷爷带我去参观了成都的名胜古迹——三星堆博物馆。
那天天气很闷热,汽车行驶在成绵高速公路上,两旁的景物不断地向后逝去,不一会,我们到达了目的地。
下了车,首先映入眼帘的三座大型的博物管像三座土堆,怪不得人们称它为三星堆博物馆呢。
一进门,一个大大的“蜀”字呈现在我的眼前,往前走,一座高大的青铜大力人像吸引了我,它身高26米,目光炯炯有神地注视着远方,它头戴莲花高冠,冠上刻着一些奇怪的图案,身着三件黄袍,据说这还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件黄袍呢。
接着,我们参观了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神杖。这根神杖浑身是金灿灿的黄金,上面雕刻着一只小鸟嘴中含着一条栩栩如生的小鱼。听爷爷说,古代巴蜀曾经有许多部落,其中最大的两个部落——鱼部落和鸟部落,随着时间的流逝,鸟部落出兵灭了鱼部落,因此,为了显示自己的威风,鸟部落的首领便命令人做出这根金杖,她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着根金杖还是商朝以前含金量最多的金杖呢。
然后,我们参观了“西洋贝”、“钱币房”、“祭祀坑模拟遗址”等等。最后,我们来到了编钟房,欣赏动听的编钟奏乐,听着听着,我不由得沉思:古巴蜀人民是多么的聪敏啊,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为后人留下了如此精美的文物。而现在,我们人人都应该努力,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
作文四:《美丽的三星堆》700字
美丽的三星堆
今天是星期天, 我可高兴了, 因为前几天妈妈答应过我今天要带我到三星堆博物馆去玩, 我 盼呀盼,终于盼到了这一天。
这天上午,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和妈妈早早的就出发了,我和妈妈坐在汽车上,我透过 车窗,远远的我就望见,在三星堆博物馆的正中央有一个尖尖的建筑物,在那个建筑物的顶 端有一个大大的纵目神雕像。三星堆博物馆到了,我和妈妈下了车,拿着门票走进了三星堆 外围景点,走着走着,我和妈妈忽然听到一阵欢声笑语,怎麽回事呢?原来,在前面有一座 假山,这座假山上有许多人在上面玩耍,有的在爬山、有的在跳石礅子、还有的在照相,他 们玩得可开心了。过了假山就是一号展览馆,一号展览馆的外形像一个小山包,上面长满青 草,绿油油的,可好看了。走进一号展览馆,眼前呈现出来的便是另一个世界,这里全部都 是古代人用过的东西。有石斧、石戈、金面罩、象牙等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青铜神树, 这棵树高达 3.96米, 在每一个枝头上都站着一个鸟人像, 就像是一群天外来客, 而在树顶上 的鸟人像,双眼炯炯有神,定定地望着前方,像是他们的首领一样。这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 的青铜器哦, 简直是太神奇了! 一号展览馆看完了, 我们向二号展览馆走去, 二号展览馆里 的文物可真多呀,有铜大立人像、铜大鸟头、玉剑、玉璋等等。看得我们眼花缭乱。其中, 铜大立人像最奇怪,它长着尖尖的耳朵,大大的眼睛,两只手做着一个动作,左手环抱在胸 前,右手环抱在腹部,好像正握着一件我们常人看不见的神秘的东西。它穿着一件很奇怪的 衣服,它的脚赤裸着,站在一个方台上,好像是一个外星人拿着武器要侵略地球呢。
两个展览馆都看完了,天色也不早了,我和妈妈恋恋不舍的离开了这美丽的三星堆。
作文五:《三星堆作文(优秀篇)》1400字
三星堆作文
三星堆作文
三星堆作文(一) 盼望已久的游三星堆遗址博物馆,终于在这个假期实现了,正月初九爷爷、奶奶、姐姐和我在爸爸的陪同下,一行人自驾前往三星的博物馆。 那天早晨天色雾蒙蒙的,在前往的途中我们一直担心会不会下雨,这样会影响游览的心情。总算是“老天爷”有眼,雨终于没有掉下来。 到了三星堆博物馆,买好了门票,爸爸就给我们爷孙四人租好了电子语音讲解器,然后我们就继续前行。首先经过如地铁验票一样的通道口,走过了一小段,我便看到了一个大大的青铜纵目人面具雕塑映入眼帘。听爸爸说,它是远古第一位蜀王“蚕丛”作为原型铸造出来,让世人纪念或崇拜的。我和爷爷、奶奶、姐姐一起在青铜纵目人面具前拍照留影。照完像后我们一行人又前往青铜馆参观,进馆后一下就被先人们铸造的作品给震撼住了。有:“青铜纵目人面具”、“金杖”、“玉边璋”、“高柄豆”、“陶盉”,都太迷人了~精美绝伦,气势雄浑,神秘怪诞,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代表了中国青铜时代艺术与科技的最高成就,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杰作。 三星堆文明的辉煌灿烂,清晰地勾勒出古蜀历史文化的发展之路,给人以身临其境古国神游之感。 三星堆作文(二) 三星堆博物这个名字对大家很陌生吧~可这次我参观它,让我身临奇境。 一进1号观厅,只见导游给了我们每人一个机器和一对耳机,导游讲的话,我们从耳机里可以听见,这东西真先进呀~我暗暗说到。一进去,许多宝物放在镜子里,导游说:“我们这儿是1992年开放的,在前二十多年,一位农民挖掘中发现了陶瓷,就去买了,后来工作人员忙到现场挖掘了很多的古代贵重物品。”在一号厅,我们看见了远久的酒杯、碗,我还知道在古代人心目中,()鸟象征着太阳,因为他们想飞向天空上,去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随后,我们来到了二号厅,在里面,我看到了高大的摇钱树,它的树枝上全是钱,树尖上有鸟,仰望天空,摇钱树无比高大,最高处还有太阳,古人是非常敬佩太阳的。我们还看了渡金面具、玉等,这些东西让我想起古人的聪明才干。 通过这些参观,我知道古人很想飞向蓝天和他们的聪明才智。 三星堆作文(三) 暑假里我回到了成都——
我爷爷家,到成都的第二天,爷爷带我去参观了成都的名胜古迹——三星堆博物馆。 那天天气很闷热,汽车行驶在成绵高速公路上,两旁的景物不断地向后逝去,不一会,我们到达了目的地。 下了车,首先映入眼帘的三座大型的博物管像三座土堆,怪不得人们称它为三星堆博物馆呢。 一进门,一个大大的“蜀”字呈现在我的眼前,往前走,一座高大的青铜大力人像吸引了我,它身高26米,目光炯炯有神地注视着远方,它头戴莲花高冠,冠上刻着一些奇怪的图案,身着三件黄袍,据说这还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件黄袍呢。 接着,我们参观了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神杖。这根神杖浑身是金灿灿的黄金,上面雕刻着一只小鸟嘴中含着一条栩栩如生的小鱼。听爷爷说,古代巴蜀曾经有许多部落,其中最大的两个部落——鱼部落和鸟部落,随着时间的流逝,鸟部落出兵灭了鱼部落,因此,为了显示自己的威风,鸟部落的首领便命令人做出这根金杖,她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着根金杖还是商朝以前含金量最多的金杖呢。 然后,我们参观了“西洋贝”、“钱币房”、“祭祀坑模拟遗址”等等。最后,我们来到了编钟房,欣赏动听的编钟奏乐,听着听着,我不由得沉思:古巴蜀人民是多么的聪敏啊,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为后人留下了如此精美的文物。而现在,我们人人都应该努力,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
作文六:《三星堆青铜面具的“眼睛”研究》3100字
摘要:三星堆青铜人像、青铜面具的眼睛上突出的柱状物不应称作“纵目”,而应称为“突目”,原型或是一种用竹筒制作而成的辅助视力的工具。夸张的眼睛和夸张的耳朵一样,寄予了三星堆古蜀人预知未来、把握自然的愿望。
关键词:纵目;突目;辅助视力;把握自然
中图分类号:K8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2-0000-01
一 、 神秘而神圣的“眼睛”
三星堆是代表古巴蜀文明的重要遗址之一,它以丰富的青铜成果向世人展现了一个庄严而又神秘的文化样态。在这些青铜器物中,有很多青铜面具,而这些青铜面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纵目”。
据晋代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也。”[1]西汉扬雄《蜀王本纪》说:“蜀之先称王者,有蚕丛、柏?、鱼凫(蒲泽)、开明。是时人萌,椎髻左衽,不晓文字,未有礼乐。”[2]由此看来,三星堆出土的“纵目”青铜面具与古蜀纵目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自然成为探索上古蜀国的重要线索。
据学者巫鸿所述,出土青铜面具的纵目“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大多数有一双引人注目的杏核状倾斜的巨目,其上部有粗阔的眉毛,下部有深陷的凹槽。最鲜明的特征是双目中央的一道横脊,使其眼球变成一个有棱角几何体。第二类眼睛更令人惊奇,其瞳仁从眼球表面突出成柱状。”[3]第一类“纵目”将眼睛的尺寸和轮廓加以夸张,深陷的凹槽、锋利的横脊,使眼睛显得棱角分明,整个面具显得庄严肃穆。第二类“纵目”不同于前者的是,瞳仁从眼珠上突出成圆柱状,仿佛两道凝注成实体的目光,圆柱上还有一道箍。这类面具本身倾斜,与水平面大致成60度夹角,仰面向上,柱状体与面部大体垂直,投向高远的苍穹。“其中最大的一件宽138厘米,高65厘米,突出的瞳仁长达16.5厘米,直径13.5厘米,周围有一带状的‘箍’。”[4]这种突出成柱状的眼睛使整个面具具有了一种神圣且神秘的含义。
另外,有一种亦方亦圆的眼睛,似乎并未被加以特殊的刻画,眼眶和眼珠仅比面部略高;还有很多独立的眼形器、眼泡,有些上面有孔,可能是固定在其他物体上面的。由此不难看出,这种巨目或奇目在三星堆文明中具特殊含义,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重大影响。而拥有这种巨目或奇目的人,必定有着特殊地位和高贵身份,或是他们勇敢睿智的国王,或是可以沟通天、地、人的巫师。
二 、 三星堆文化中“眼睛”的原型
关于三星堆“纵目”原型,据笔者所见论述,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这种纵目原型是患了严重甲亢病的蜀王蚕丛。持此观点者认为,蚕丛氏原本居住在四川省西北部的汶山郡,这个地方在古代以至近代都是一个严重缺碘、甲亢病盛行的区域,而甲亢病患者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眼球突出。因此,蚕丛可能是一个极其严重的甲亢病患者,生前眼睛格外凸出。蚕丛氏族群(后裔)为纪念蚕丛氏,在塑造他的青铜像时,就抓住“突眼”这一特征加以刻画。另一种观点认为,长着这种“纵目”的人是现实存在的,就是古氐人,即蚕丛、柏灌、鱼凫的族属。那么,如今这些氐人的后裔生活在哪里呢?学者郑祯诚在《西部的发现》一书中说:“中国的氐族在历史上创造了那么多的丰功伟绩,为世界留下了那么多精神和物质财富,但他们的后裔仅余下一万余人,几十年来为恢复自己氐族的族名而力争,这就是现在称为白马藏族的群体。”[5]也就是说,郑先生认为现在生活在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白马乡被称作“白马藏族”的群体实际上就是古代氐人的后裔。根据科普作家董仁威的实地调查,“白马族有很多人都具有一个共同的面貌特征,即眼角普遍上翘,双眼成‘倒八字’形,也就是我们平时形容面相中的‘丹凤眼’”[6],这与三星堆青铜面具上呈杏核状倾斜的“纵目”很相近。
比较以上两种观点,可以发现,二者对于“纵目”的理解是不同的。前者认为“纵目”的“纵”指的是眼球突出,与面部相垂直;后者则认为“纵目”的“纵”指的是眼角上翘。而杏核状倾斜的巨目和圆柱形的奇目都具有两个方向上“纵“的特征。
在笔者看来,“纵目”的“纵”指的应是眼角上翘,是相对大多数人眼睛横向生长(可简称为“横目”)而言的――眼睛突出成柱状应称为“突目”而非“纵目”。眼球突出于眼眶,是一种夸张的手法。至于从眼球上突出的圆柱,笔者认为不是瞳仁,也不是凝聚成实体的目光,而是一种戴在眼睛上用来辅助视力或沟通天人的器具。根据圆柱上刻画的箍,可推测出这个器具应是由竹筒做成的,那个箍就是竹节。这样,不仅可以把关于“纵目”的两种理解综合在一起,甚至可进一步推测,大立人铜像手中所握的,很有可能就是两个这样的圆筒状器具――之所以认为大立人铜像手中拿的不是权杖,是因为大立人两手卷成的圆孔并不在一条直线上,故拿的应该不是一件直如权杖的东西,而应是两件东西。
三、三星堆文化中“眼睛”的内涵
关于三星堆“眼睛”的内涵,学者们主要有四种观点:(1)图腾崇拜。一些学者认为,据《山海经》、《淮南子》等记载,烛龙的形象是“人面”、“蛇(龙)身”、“直目”,此形象即古蜀人所崇拜的图腾形象,因此三星堆青铜面具应是烛龙部族的图腾描摹。(2)祖先崇拜。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三星堆青铜纵目面具是古蜀人对蜀王蚕丛的形象记忆。(3)神灵崇拜。经一些学者实地考察,巴蜀、甘肃南部及西藏地区,直目神在民间受到广泛信仰。甚至在有些地区的彝族中,还可发现类似三星堆直目人像的面具。其实,从某种角度来看,这种神灵崇拜不过是祖先崇拜的延伸。(4)眼睛巫术。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从中外典籍中寻出关于“巫眼”的诸多例证,以此推测,三星堆青铜人像和青铜面具的“纵目”是在实施巫术,想要辟除妖魔,震慑鬼怪。
在笔者看来,三星堆青铜人像、青铜面具的“突目”,既不是对想象中的图腾“烛龙”的模拟,也不是对曾经生活在现实中的祖先“蚕丛”的再现,而是想要通过这些“突目”获得超越人类自身的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也算是巫术。具体来说,就是渴求获得神奇的目力,能够洞见万里。试想,在远古时代,人类经常遭受各种野兽的侵扰以及风雨雷电的袭击,而他们又无力抵御,这时他们最希望的就是能提前发现潜行的野兽,预知将来的风雨,这样他们就可以提前逃跑或躲藏了;而要具有这样的能力,一双明见万里的眼睛就是最好的选择――这也恰好印证了笔者认为“纵目”实际上应是辅助视力的工具的观点。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三星堆青铜人像、青铜面具不仅有一双奇异的“纵目”、“突目”,其中大多数还有一双硕大的耳朵,这同样寄寓了古蜀人渴求获得神奇听力的愿望――若按“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说法加以解释,则烛龙和蚕丛还应长着巨耳,然古籍中的神话对此并无记载。当然,这些面具有可能用于一种集体式狂欢的活动或者被供奉起来,也是一种巫术活动,但绝不同于纯粹的驱邪避魔、震慑鬼怪的巫术。
总之,在笔者看来,庄严而神秘的三星堆古蜀人塑造的纵目青铜人像和青铜面具,并不是一个现实存在的客观人的形象,也不是凭空想象出的神话人物的形象,而是寄托了人们寻求超越自身的能力和探索自然、把握自然的愿望。
参考文献:
[1]刘琳.《华阳国志校注》.成都:时代出版社.2007:91
[2](汉)扬雄.《蜀王本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一册).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36
[3][4](美)巫鸿.《礼仪中的美术: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文编》.北京:三联书店.2005:76
[5]郑祯诚.《西部的发现》.成都:巴蜀书社.2004:13
[6]董仁威,董晶.《三星堆青铜人面像“纵目”研究》.《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6月第2期第23页.
作文七:《三星堆考古发现的学术意义》15100字
三星堆考古发现的学术意义
黄 剑 华
()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四川 成都 640041
摘 要 : 三星堆考古发现揭开了三千多年前古蜀王国的神秘面纱 ,展现了一个湮没的内陆农业文明的辉煌 ,
为多元一统的中华文明起源发展提供了重要例证 ,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 。
关键词 : 三星堆 ;古蜀王国 ;内陆农业文明
() 中图分类号 : K8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 8504 200103 - 0014 - 06
举世瞩目的三星堆考古发现 , 向我们揭示了三千多 ,但也透露了古 烟 。”四万八千岁当然是一种文学的夸张 年前古蜀王国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情形 , 展现了一个湮 蜀历史的邈茫和久远 。随着这一著名诗篇的广为传播 , 没的内陆农业文明的辉煌 。三星堆考古发现揭示的古蜀 更加深了人们对古蜀历史神异诡谲不可捉摸的印象 。 三文明 ,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无论是从考古学 、历史 星堆惊人的考古发现 ,特别是 1986 年夏秋之际一 学 、民族学 、人类学 ,或是从宗教观念 、造型 艺 术 、青 铜 铸 号坑 、二号坑的相继发掘 ,终于揭开了千百年来笼罩在古 造工艺 、文化交流 、文明进程 、地域特色等多重角度来看 , 蜀历史上的神秘面纱 , 使我们看到了湮没达数千年之久 都提供了翔实而珍贵的资料 , 展现了一幅百科全书式的 的古蜀王国的真实面目 。在此之后 ,成都平原上又有了 画卷 。在中国考古史上和世界考古史上 ,三星堆都称得 宝墩文化 6 座早期古城遗址的发现 。联系到成都北郊羊 上是前所未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考古发现 。三星堆考古发 子山土台建筑遗址的发现 、成都十二桥商周遗址的发现 、 现提供的并不仅仅是珍贵的资料 , 更重要的是将使学术 彭县竹瓦街商周青铜器窖藏等考古 , 从而使学术界对古 界重新审视东方文明 , 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将因之而谱写 蜀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通过这些 新的灿烂篇章 。三星堆考古发现揭示的也不仅仅是一个 考古发现 ,使我们真实地看到了夏商周时期成都平原的 湮没的文明 ,更展示出一种穿越时空的无与伦比的永恒 确存在着一个以古蜀族为主体的古文化 、古城和古国 ,使 魅力 ,所以它轰动了世界 ,在许多国家展出时都倾倒了数 我们触摸到了古蜀文明的壮丽和辉煌 。 以万计的观众 ,激起了强烈的反响 。三星堆考古发现对 三星堆出土文物的精美程度 ,数量的庞大 ,种类的繁 今后的学术研究 , 特别是对四川历史文化乃至西南地区 多 ,文化内涵的无比丰富 ,以及其展示的鲜明而自成体系 历史文化的研究 ,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 的地域文化特色 ,都是罕见的 ,是 20 世纪以来考古史上一
三星堆考古发现揭示了辉煌的古蜀文明 , 具 有 多 方 个巨大的收获 。在三星堆青铜文化中 ,最具代表性的是 面的学术意义 。归纳起来 ,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 出土了数量众多的青铜造像群 。这些青铜造像群 ,表达
了古代蜀人丰富多彩的意识观念和传统习俗 , 具有强烈
而浓郁的象征意义 ,展现了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 。我们
知道 ,黄河流域夏商周时代的帝王贵族们是用青铜礼器
特别是九鼎来象征统治权力和等级制度的 。传世文献对
此多有记载 ,考古发现在这方面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
一 、揭开了古蜀王国神秘面纱 资料 。在商 、周王朝 ,青铜礼器不仅是王公贵族们和各种
() 礼仪场合 如宴飨之类中的重要用器 , 更在频繁举行的 在三星堆遗址一号坑 、二号坑发掘之前 ,我们对古蜀
祭祀活动中发挥着特殊作用 。与中原殷商时代大致相同 历史的了解是相当有限的 。古文献记载中的古蜀历史 ,
的三星堆古蜀王国 ,祭祀活动同样盛行 ,祭祀鬼神与祭祀 从蜀山氏 、蚕丛氏 、柏灌氏 、鱼凫氏 ,到杜孙 、鳖灵 ,都显示
祖先同样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主题内容 , 但在祭祀方 出比较浓郁的神话传说色彩 , 特别是古蜀的起源和古蜀
式以及神权与王权的象征表现方面又有着极大的不同 。 三代的历史 ,更是笼罩在一片神秘的迷雾之中 。我们从
三星堆也出土有青铜器物 ,如铜尊和铜 ,但数量很小 , 扬雄《蜀王本纪》和常璩《华阳国志》中看到的有关古蜀三
代历史的记述 ,只是一些简单而朦胧的轮廓 。古代蜀族 这说明古蜀王国显然不是依赖和利用青铜礼器来维护等 是什么时候在成都平原建都立国的 ? 来自何方 ? 与中原
和四邻关系如何 ? 其历史编年情况又怎样判断确定 ? 这
一切都云遮雾绕而难解其详 。李白《蜀道难》中说 “: 蚕丛
及鱼凫 , 开 国 何 茫 然 。尔 来 四 万 八 千 岁 , 不 与 秦 塞 通 人
收稿日期 : 2001 - 04 - 27
作者简介 : 黄剑华 (1949 — ) 男 ,江苏张家港人 ,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三星堆文明和美术考古研究 。
第 3 期 黄剑华 : 三星堆考古发现的学术意义 ?15 ?
级制度和统治秩序的 。古代蜀人精心铸造了大量代表大 , 但在表现形式上却有着各自 区域文明的一个主题观念
() ( ) 巫 蜀王和 群 巫 各 部 族 首 领以 及 神 灵 偶 像 的 青 铜 造 不同的特色 。三星堆青铜造像群着力表现的古蜀人神交 像 ,并赋予这些生动逼真的造像以丰富的象征含义 ,供奉 往观念 ,直截了当 ,形象而又精彩 ,既有神奇的魅力更有 于宗庙或神庙之中 ,或陈设于祭台之上 ,进行规模宏大的 震撼的效果 ,而且深刻地体现了神权与王权的象征含义 。 祭祀活动 。显而易见 ,古蜀王国统治阶层所控制的神权 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写下了独特的篇章 , 在世界文明发 与王权正是通过这些青铜人物造像而强烈的展现出来 , 展史上也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 而这也正是古蜀王国维护等级制度和有效统治各部族的 三星堆青铜人物造像群 , 还为我们研究古代 蜀 人 的 奥妙所在 。 来源与族属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 。关于古代蜀国统治者
三星堆考古发现告诉我们 , 古蜀王国无论是 祭 祀 活 ———蜀王以及 蜀 国 主 体 民 族 ———蜀 族 的 来 源 , 史 籍 记 载 动或是宴飨等礼仪场合 ,都无须青铜礼器 ,因而被有些传 不详 ,而且往往将 神 话 与 史 实 杂 糅 。如 扬 雄《蜀 王 本 纪》
中的记述 ,透露了蜀族历史的久远和初期的迁徙 ,但三代 世 文 献 称 之 为“ 椎 髻 左 衽 , 不 晓 文 字 , 未 有 礼
蜀王是否具有传承关系则尚不可知 。疆域广阔的蜀国除
了蜀族 , 还 有 其 他 民 族 《, 华 阳 国 志 蜀? 志 》就 说 其 属 有
) (卷五十三扬雄《蜀王本纪》1实际上古蜀青铜文明在殷商时 乐”。
期已发展到相当辉煌 、成熟的程度 ,古蜀王国行使的是以
青铜造像群为主的另一套“礼乐”。三星堆古蜀王国用青 、、“滇 、僚 僮仆六百之富”。三星堆考古发现所 揭 示 铜造像群作为祭祀活动和日常供奉的主体 , 中原殷商王 , 说明了夏商时 的青铜文明以及宝墩等早期城址的发现 朝用青铜彝器作为等级象征与祭祀供奉的宗庙常器 , 这 期古蜀族 已 在 成 都 平 原 建 都 立 国 , 发 展 了 灿 烂 的 文 化 。 应是古蜀文化和商文化最大的区别 。这种区别 ,不仅表 出土的三星堆青铜人物造像群则告诉我们 , 在古蜀国最 现在祭祀形式上 , 而且也反映在祭祀内容上以及祭祀活 具代表性的这些人物造型中 , 通过对体质特征与面部形 动进行的过程中 。殷商王朝为了祭祀先王先公而不惜大 态的研究分析 , 反映他们在种族上是属于蒙古利亚种族 量屠杀奴隶 ,将人作为祭祀与陪葬的牺牲 。古蜀王国却 人种 ,其中不仅有居于统治地位的蜀族 ,还有与蜀族结盟 没有这么残酷 , 三星堆一号坑二号坑除了有焚烧过的大
量动物骨渣 ,尚未发现有将人作为祭祀的牺牲 。从表面 ( ( ) )P12 , P15,16〔5〕P514这对古文献中的有关 或被统治的族属 。 上看 ,这种祭祀过程中的重大差异 ,显示了殷商王朝祭祀
记述 ,无疑是很好的印证 。我们由此可知 ,三星堆青铜人 活动的血腥奢侈 、古蜀王国祭祀活动的温和壮观 。若从 物造像群表现的是以蜀族为主体的多部族形象 。也就是 深层分析 ,这也充分展现了殷商王朝与古蜀王国在国家 说 ,蜀族是古代蜀国的主体民族 ,而在蜀国的范围内还应 体制 、统治 形 式 、政 权 性 质 、社 会 结 构 等 诸 方 面 的 差 异 。 包括和蜀族结盟的其他兄弟民族 。所以古代蜀国在举行 如果说殷商王朝的社会形态是属于亚细亚类型的一种初 ( ) 大型祭祀活动的时候 ,既有华贵显赫的群巫之长 蜀王,
( ) 又有威武轩昂的群巫 各部族首领, 还有蜀族和各部族
共同崇拜信仰的神灵象征 。三星堆青铜人物造像群所表
( ( )) 〔3〕P16,17P142现的便是这样一个生动精彩的场景 。 那么从三星堆考古发 , 期国家的奴隶制度 三星堆青铜人物造像群给我们的启示是多 方 面 的 。 现提供的大量资料来看 , 古蜀王国也已形成明显的阶级 不仅揭示了古蜀王国是由蜀族和其他结盟部族构成的共 分化 。权力和财富都为统治阶层所控制 ,但其社会形态 同体 ,在信仰观念和祭祀方式上都与众不同独具特色 ,而 与制度则与殷商王朝有所不同 , 很可能正像一些学者所 且展现出古蜀文化是以早期蜀文化为主体并吸收了一些 提出的 ,实施的是“共主制”或“酋邦制”。 外来文化因素的一种复合文化 , 不少学者对此提出了很 三星堆青铜造像群以丰富多彩的内涵 , 显示 了 长 江 有见地的论述 。尽管对三星堆文化中的复合型文化特点 上游的蜀文化的独特性 ,既不同于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 , 有不同的理解和诠释 ,有的看法还存在不少疑问 ,学术界 也不同于长江中游的楚文化 , 在社会礼俗与民族心理方 尚有争议 。但三星堆文化与殷商文化以及周边其他区域 面均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青铜人物造像群在三星堆古蜀 文明有着相互间的交往和影响 ,则是可以肯定的 。这种 文化中占据着突出而重要的主导地位 , 这不仅说明了古 区域文明 之 间 的 交 流 , 既 有 文 化 上 的 , 也 有 经 济 商 贸 上 代蜀人对人物造像的偏爱 , 显示了他们特别擅长于形象 的 。可以说 ,三星堆文化具有浓郁的自身特点 ,但决不封 思维 ,具有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 ,更 闭 ,展示出的是一种开放的格局 ,同时又显示出很强的凝 重要的是 展 现 了 古 代 蜀 人 对 凡 俗 世 界 和 精 神 世 界 的 理 聚力 ,保持了相对稳定和独立的传承关系 。 解 ,表达了他们清晰明确而又绚丽多彩的崇拜信仰观念 。 总而言之 ,以青铜人物造像群为主体的三星 堆 灿 烂 在古代蜀人对天地万物的认识中 , 人是万物之灵而神是 青铜文化 ,反映出当时的古蜀王国已拥有高超复杂的制 天地之灵 ,人主宰生活而神主宰着自然和孙宙 ,人应该祈 造技术和繁荣强大的生产能力 , 具有明确的社会分工和 福于神灵而获得风调雨顺 、国泰民安 、兴旺繁荣 ,所以便 明显的阶层分化 , 三星堆古城已成为古蜀王国统治和宗 形成了人 神 交 往 的 观 念 以 及 对 人 神 交 往 途 径 的 各 种 想 教祭祀活动中心 , 而这正是产生三星堆灿烂青铜文化的 象 。青铜造像群便是古蜀人神交往观念的生动体现 。在
中华文明满天星斗的发展大格局中 , 人神交往也是其他
()洛阳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1 年 ?16 ?
雄厚基础 。三星堆青铜文化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 , ,这一传 的看法 。随着许多考古新发现提供的大量材料 是以古代蜀族为主体与西南其他部族或部落联盟共同创 统观念已逐渐为更加客观全面的认识所取代 。学者们根 造的一种地域文化 , 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一种土著 据这些考古材料 , 对中华文明起源问题作了新的审视和 文化 。它与中原殷商文化以及其他区域文化 ,均显示出 探讨 ,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见解 ,对满天星斗多元一统的中 许多的不同之处 ,展现出自成体系的鲜明特点 。同时它 华文明起源发展格局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 。正如苏秉 又吸纳和融汇了其他区域文明的一些文化因素 , 并加以 琦先生所说 “: 中国国家的多源一统的格局 、中华民族多 创造 、发挥和利用 。最显著的便是对中原殷商青铜文化 元一体的格局是经过超百万年 , 特别是近万年以来多区 的吸纳 ,以及对南亚 、西亚一些文化因素的接受利用 。这 系文化的交汇 、撞击 、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的结果 ,是中华 充分说明了古蜀文明的开放性与兼容性 , 说明了古代蜀 民族祖先各族群无数次组合与重组 、团聚的结果 ,是文化 人并不封闭 ,与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 ,不但善于学习发展
自己 ,而且有着强烈的开拓精神 。我们由此可知 ,古蜀王 ( ) P249 , P2446三星堆考古 逐渐认同 、经济逐渐融合的结果”。 国是相对独立的一个政权 , 是繁荣发展的一个内陆农业
文明中心 ,同时与中原殷商王朝和周边区域又有着广泛 发现便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 四川盆地不仅有着源远流长 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 。这种与外界的商贸往来与不失 的自成一系的古文化 ,而且在三四千年前 ,这里已有了既 主体的文化交流 ,对古蜀文明的兴旺发展 ,无疑有着不可 同中原夏商文化有明显联系 ,又独具特征 、高度发达的青 ( )6 P244低估的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 ,繁荣而辉煌的古蜀文明 ,对 铜文化 ,并毫无疑问已处于方国时代 。“证明了三四 楚文化 、滇文化 、西南夷文化 ,对周边区域乃至东南亚地 千年前的川西平原已具有了可以同殷商中原文明媲美的 区 ,也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 高度发达的奴隶制文明形态 , 并进而使人们再一次地确 灿烂的三星堆青铜文化 , 由于古蜀王国的朝 代 兴 亡
( )更替与政权变化 , 或由于其他变故和某种我们尚不清楚 P1 7认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化的特点”。 的原因 而 突 然 湮 没 了 。从 传 世 文 献 记 载 透 露 的 信 息 来 三星堆考古发现揭示的古蜀文明 , 作为中国 古 代 南 看 ,鱼凫王 朝 为 杜 孙 王 朝 取 代 , 杜 孙 王 朝 被 开 明 王 朝 更 方文化系统长江上游的一个重要文明中心 , 与黄河流域 替 ,都发生过政权体制上的震荡和统治阶层关系上的深 的中原文明有许多明显的不同 , 同时又有着比较密切的 刻变化 。精美璀璨的青铜造像群以及众多的珍贵器物 , 关系 ,相互之间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和影响 。从传 大概就是因此而湮没于地下的吧 ? 但这种湮没并不意味 世文献透露的信息看 , 上古时期已有黄帝和蜀山氏联姻 着古蜀文明发展进程的中断 。三星堆时期的文化内涵 , 的记述 ,大 禹 治 水 亦 多 次 往 返 于 岷 江 流 域 和 黄 河 流 域 。 在后来的古蜀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 , 依然有着很好的继 考古资料也证实了古蜀文化和中原夏商文化的关系 , 如 承和体现 。这不仅表现在社会生活方面 ,更表现在精神 三星堆遗 址 第 二 期 与 二 里 头 文 化 中 均 有 形 态 相 似 的 陶 观念方面 。比如富有古蜀特色的神权与王权的统治 、浓 、陶豆等 ,除了陶质和大小以外 ,几乎没有太大的区别 。 厚的崇巫习俗 、对整个南方文化系统都产生深远影响的 还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铜尊铜 等 , 也显示出接受了殷 天门观念 、古蜀神话传说 、神,思想 ,以及体现在造型艺 商青铜礼器的影响 。说明在造型艺术和青铜铸造工艺方 术方面的丰富的想象力 ,发散型的思维方式 ,以农业为主 面具有高超水平的古代蜀人 , 对商文化中青铜礼器作了 手工业为辅的内陆农业文明生产模式 , 发达的铸造纺织 有选择的模仿 。大量的考古资料告诉我们 ,古蜀与中原 技术工艺等等 。这些在三星堆之后古蜀历史文化发展过 的文化传播与交流在夏代甚至更早就开始了 , 这种文化 程中都有 很 好 的 体 现 , 展 示 了 古 蜀 文 明 发 展 的 连 续 性 。 传播和交流在殷商时期则变得更加密切了 。在殷墟出土 说明了三星堆文化对后来的古蜀历史与文明进程有着非 的甲骨卜辞中 ,有许多蜀的记述 ,亦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 常重要深远的影响 。 学术界对此已作了较多的争鸣和比较深入的探讨 。
古蜀王 国 与 殷 商 王 朝 的 关 系 以 及 相 互 间 的 文 化 交
流 ,对古蜀文化产生了比较重要的影响 。但到三星堆文
化的晚期 ,也就是两个祭祀坑的时代 ,古蜀文化主体还是
本土的 ,外来文化因素只占次要的地位 。古蜀文化接受
商文化的影响 ,主要来自湖北 、湖南 、江西等长江中游以
及陕南地区 ,而古蜀文化对这些地区也同样产生了一定
的影响 。古蜀王国与殷商王朝都有着发达的青铜文化 ,
并以各自具有的鲜明特色 , 展现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二 、中华文明多元一统的例证 南北两个文化系统的绚丽多彩 。
概括起来说 ,作为长江上游的一个重要文明中心 ,三 三星堆考古发现告诉我们 , 相当于中原殷商 时 期 的 星堆考古发现揭示的古蜀文明有几个显著特点 : 一是源 古蜀王国 ,是长江上游的一个重要文明中心 ,这已成为学
远流长 ,高度发达 ;二是自成体系 ,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 术界的一个共识 。成都平原上宝墩文化等古城遗址的发
三是在南方文化系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强大的影响 ; 现 ,充分说明了古蜀文明的久远 。这对中华文明起源呈
现出多元一体 、多元一统的发展格局提供了重要佐证 。
过去对中华文明起源问题的认识 , 学术界曾 有 一 些
不同的看法 。重视中原文明的作用和影响 ,而忽略区域
文明的地位 ,曾在较长时期内左右着学者们对文明起源
第 3 期 黄剑华 : 三星堆考古发现的学术意义 ?17 ?
四是和中原文明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 在不失主体的文化 ,在黄河流 开启了雕塑艺术发展的先河 。从考古资料看 交流中吸纳融汇了许多外来文化因素 ; 五是展现出百科 域出土的属于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制品中 , 曾发现半身 全书式的丰厚文化内涵 ,特别是独树一帜的青铜文化 ,在 人形的陶器盖状物 。在陕西和甘肃 、青海等地 ,也都出土 满天星斗多源一统的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进程中写下了 这类彩陶人物雕塑 ,而且彩绘有纹饰 “, 应是当时文面 、文 ( ) 9 P151神奇的一页 。 身习俗在彩陶上的反映”。除了彩陶人物雕塑 ,1982
古蜀文明的这些特点 , 展现出了与其他区域 文 明 不 年春在辽宁喀左东山嘴距今约五千年的红山文化遗址还 同的个性色彩 ,充满活力 ,富有魅力 ,是古蜀先民们的辉 出土了几尊女性裸体雕塑像 。这些原始陶塑 ,具有较强 煌杰作 。在 中 华 文 明 起 源 发 展 过 程 中 的 六 大 文 化 区 系 的写实倾向 ,同时也显示出了夸张变形和明显的装饰趣 中 ,辉煌的三星堆古蜀文明高度发达 ,完全可以同中原殷 味 。其表现手法和审美情趣 ,质朴而又稚嫩 ,尚处于雕塑 商文明媲美 。充分说明了中原以外的周边区域并非都是 艺术发展的初期阶段 。到了高度发达的青铜时期 ,中国 蛮夷落后之区 , 在中华文明多源一统和中华民族多元一 古代雕塑的装饰性效果愈加突出 ,而写实性则相对淡化 , 体的格局 中 , 都 有 着 各 自 的 重 要 地 位 , 都 发 挥 了 重 要 作 从而与追求立体感为能事的西方写实性雕塑走上了不同 用 。正由于近万年以来这些区系文化的交汇 、撞击 、相互 的发展道路 。三星堆青铜造像群则既有较强的写实性 , 影响 、相互作用 、文化逐渐认同 、经济逐渐融合 ,才有了中 又有不同凡响的装饰效果 , 可谓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发 华民族根深叶茂的坚实的历史基础 , 形成了中华文明浑 展史上最使人,为观止的神奇创造 。 厚的兼容性和强劲的凝聚力 。可以说 ,三星堆古蜀文明 可以说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从原始社会发展 到 殷 商 并不单纯是一个辉煌的区域文明 , 更是中华文明的一个 时期 ,已逐渐形成了华夏民族的传统艺术特色 。中原地 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华文明的一大骄傲 。 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 , 主要表现在各类青铜器物的装
饰性雕塑方面 。广汉出土的三星堆青铜造像群 ,则独树
一帜 ,别具特色 ,展现了殷商时期古蜀王国的能工巧匠们
在硬质材料大型人物雕塑艺术方面的杰出成就 。作为真
正具有独立雕塑意义的人物形象作品 , 三星堆青铜造像
群在许多方面都显示出了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它不仅将 三 、东方文明的新篇章 起源于中国原始社会的人物雕塑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 三星堆考古发现揭示的古蜀文明 , 无论是其 高 度 发 度 ,运用娴熟的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了令人耳目 达的青铜文化 , 还是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造型艺术 一新的大 量 人 物 造 像 , 而 且 开 启 了 后 世 大 型 雕 塑 之 风 。 魅力 ,都堪称是世界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 。世界东方文 我们能否说 ,正是因为中国古代就有着源远流长的雕塑 明由于有了三星堆考古发现而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 。正 艺术和以三星堆青铜造像群为代表的大型雕塑传统 , 有 是基于此 ,三星堆考古发现产生了举世瞩目的影响 ,引起 着华夏各族先民们世代积累的丰富创作经验 ,商周之后 , 了世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 ( )才有了史 籍 记 载 的 秦 代 铸 造“各 重 千 石 ”的 十 二 金 铜 学术界过去通常将繁复的纹饰作为中国青铜文化的
主要特征 。三星堆千姿百态的青铜造像群则打破了这种
看法 ,展示了与中原殷商文明并不完全相同的一种特色
和魅力 ,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三星堆考古发现不仅显
示了中华文明丰富多彩的格局 , 同时也显示了在世界东
方与中亚西亚南亚各区域文明之间的文化交流 , 以及相 ( ) 《史记秦始皇本?纪》10互间的吸纳和影响 。这对审视和深入认识世界东方文明 才有了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出土的蔚 人 , 的发展 ,显然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人类文明史的发展 , 然壮观的陶兵马俑群 , 并对汉代以后南北各地兴起的宗 并不是封闭的 ,而是相互交流影响和促进的结果 ,三星堆 教雕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考古发现对此也是一个很好的印证 。 从世界雕塑史的角度看 ,古埃及 、古希腊 、古印度 、两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 ,从美术考古角度来看 ,三星堆古 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等人类文明发源地 , 在雕塑艺 蜀遗址出土的青铜造像群和大量精美文物 , 不仅是中国 术方面都有悠久而又辉煌的历史 。在泥塑 ,特别是在石 古代艺术发展史上的辉煌杰作 , 也在世界美术史上谱写 雕方面 ,留下了数量众多的佳作和杰作 ,形成了琳琅满目 了新的 篇 章 。我 们 知 道 , 中 国 古 代 雕 塑 艺 术 起 源 甚 早 。 的艺术景观 。在艺术风格上 ,西方雕塑艺术以写实为主 , 同世界上其他古老文明一样 ,早在原始社会 ,勤劳智慧而 采用园雕 、浮 雕 和 线 刻 等 手 法 , 着 重 表 现 逼 真 的 人 物 形 富于创造 力 的 中 华 先 民 们 就 在 生 产 劳 动 和 制 作 各 种 工 象 ,显示了与东方雕塑艺术不同的发展模式 。古埃及 、古 具 、器物 、房舍建筑的过程中有了雕塑艺术 。正如梁思成 希腊遗留下来的大量雕塑艺术杰作 , 无疑是人类文明史 先生所述 “: 艺术之始 , 雕塑为先”“, 故雕塑之术 , 实始于 上一笔最珍贵的文化遗产 , 也是世界艺术史上最华丽的 ( ) 8 P1石器时代 ,艺术之最古者也”。最初的原始雕塑艺术 , 篇章 。也正是由于古希腊和古埃及在人物雕像艺术方面 也许只是出于对生活和自然的模仿和想象表现 。后来便 的辉煌景观 ,而使西方学者忽略了中国等世界东方国家 有了习俗和宗教的含义 ,制作表现手法也日渐丰富 ,从而 在人物雕像方面的成就 , 甚至认为中国古代雕塑主要表
现在器物装饰上 , 而没有真正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物雕
塑 。自从有了三星堆青铜人物造像群的考古发现 ,则有
()洛阳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1 年 ?18 ?
力地纠正了这一偏见 , 说明古老的中国同古希腊和古埃 ,显示出不同的个性色彩 。在人物 发式等方面有所区别
及一样 ,同样在人物雕像艺术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 ,曾经 五官的处理上 ,采用圆雕 、半圆雕 、高浮雕等艺术手法 ,突 铸造出了大量神奇精美的千古杰作 。从时间上看 ,根据 出了浓眉大眼高鼻阔嘴的特征以及豪放肃穆的神态 。并 世界各地考古发现资料记述 ,在腓尼基古国境内出土 、叙 充分考虑到了透视方面的感觉 , 使每一尊造像都达到了 利亚毕布勒神庙废墟 、巴勒斯坦境内出土有制作于公元 栩栩如生的效果 。青铜造像群中的许多人像与人头像铸 前 2000 年至公元前 1800 年左右的金属小雕像 ,在古代地 成了戴面具的造型 , 其实这些面具的形态依然是古蜀王 中海地区也出土有一些制作于公元前 1500 年左右的早期 国族群形象的比较典型而又相对真实的艺术表现 。它们
或胖或瘦的脸型 ,或圆或方的耳轮 ,不同的发式 ,不同的 青铜小雕像 ,它们形制都比较小 ,高仅 10 余厘米至 30 多
冠帽 ,都展现出了不同的身份和个性特色 。从雕塑风格
上看 ,三星堆青铜造像群又具有简洁性 、整体性 、和谐性 第二卷P104 , P46,47 ;第三卷P99 , P52 , (11 厘米不等 。P91) 等特点 。不同的个性色彩 ,愈加展现出了整体雕塑风格
作为完整的与真人相当的青铜人物雕像 , 是 从 希 腊 上的绚丽多彩 。青铜造像群展示出的个性与共性 ,是如 时代开始出现的 ,如出土的青铜“阿波罗像”,高 1192 米 , 此的和谐统一 ,可谓相得益彰 ,从而形成了鲜明的主题和 约铸造于公元前 520 年 ; 又 如 著 名 的 宙 斯 或 波 赛 东 青 铜 强烈的艺术魅力 。当数十尊异彩纷呈 、神奇精美的青铜 像 ,高 2. 09 米 ,约铸造于公元前 470 至公元前 450 年之间 ; 铸像在古蜀王国盛大的祭祀场所组成一个大型群像雕塑 还有 1896 年出土的驾车人“德尔斐御者铜像”高 1. 8 米 , 的格局 ,显示出的将是非同凡响的群体气势 ,并将由此而 约铸造于公元前 470 年 ; 还有 1972 年 8 月在意大利南部 造成肃穆神秘的宗教氛围 , 使人神交往的祭祀活动产生 里亚切海滨打捞出来的两尊“青铜武士像”高 2 米左右 ,铸 一种震撼人心的特殊效果 。
() 三采用夸张的艺术手法 ,追求特殊的艺术意蕴 ,表
(( )) 〔11〕第三卷P147 , P174 , P186,187P4812现复杂深刻的象征内涵 , 是三星堆青铜造像群的又一鲜 这 些 古 作于公元前 506 年 。 明特色 。最有代表性的便是青铜立人像那双巨大而又姿 希腊青铜雕像比起广汉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雕像群要晚好 势奇特的手 。同赤脚站立在双层高台上的修长身材相比 几百年 。也就是说 ,在古希腊人创作并使用脱蜡法铸造 较 ,双手夸张得使人惊讶 ,充分显示了这尊象征蜀王与群 这些与真人一样形态逼真的青铜雕像之前 , 世界东方的 巫之长雕像的超凡神奇 。虽然突兀 ,远远超出了常规的 古蜀国已经早于四五百年就使用娴熟的技术铸造了数量 比例 ,但在艺术表现上却达到了意想不到的使人惊,的 众多造 型 生 动 工 艺 精 美 的 青 铜 雕 像 。此 外 还 有 黄 金 面 和谐之感 。其造型“令人不能不佩服艺匠的巧思 ,也可以 罩 ,过去一些学者认为黄金面罩是中亚与西亚青铜时代 ( ) 13 P5想见那个社会美感修养的深刻”。另一个显著的例 文明之物 ,如公元前 14 世纪希腊迈锡尼国王墓中的黄金 子是纵目人面像 ,那凸出的双睛和尖长的兽耳 ,唇吻三重 面罩 ,以及距今三千多年的埃及新王国时期图坦卡蒙国 直达耳际的阔嘴 ,以及鼻梁上高竖的卷云纹装饰物 ,都夸 王陵墓中的黄金面罩等 。三星堆伴随着青铜造像群一起 张到了神奇诡异的地步 ,洋溢着强烈的象征意味 ,有咄咄 出土的黄金面罩 ,无疑打破了以往的看法 ,说明世界东方 逼人之感 。纵目人面像作为古蜀王国各部族共同敬奉的 也很早就有了黄金面罩 。这些都为世界美术史增添了新 祖先神祗象征 , 特意铸成这种具有人和动物复合特征的 的内容 。 夸张神异的形象 ,同样达到了特殊的效果 ,极其生动地表 让我们总结和归纳一下三星堆青铜造像群的艺术特 现了深刻的内涵 。这种夸张的艺术手法 ,还运用在其他 色 : 许多方面 ,以富有特色的造型来表现人神交往 ,以及对天 () 一三星堆青铜造像群采用写实与抽象相结合的艺 地万物的认识和想象 。可以说 ,古代蜀人的宗教观念和 术手法 ,运用娴熟而高超的青铜冶铸制作技巧 ,来表现神 审美意识 ,正是通过这种夸张艺术手法的娴熟运用 ,而获 秘复杂的社会内容 ,展示独特的观念习俗 、审美情趣以及 得了巧妙和成功的体现 。通过这种透露着创造灵气的夸 对天地万物的丰富想象 ,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 张 ,以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使盛大的祭祀活动永远充满 古代蜀人在创作和铸造这些青铜造像群时 , 所表现出的 一种神秘 的 吸 引 力 , 这 正 是 古 蜀 艺 术 家 们 的 高 明 之 处 。 雕塑手法的灵活和技艺的高超 , 可以说已达到了相当成 有的学者认为 , 青铜立人像夸张的双手和青铜纵目人面 熟完美的境界 。 像凸出的双睛 ,表现的是古代蜀人“手的崇拜”和“眼睛崇 () 二张扬人物个性 ,突出华贵威武神奇庄严的象征 14 15 拜”观念 。其实 ,艺术表现手法与崇拜观念是有很大 特色 ,贯彻浓郁的族群意识 ,表现人神交往的宏大祭祀场 的区别的 。青铜立人像和青铜纵目人面像的身份象征 , 面 ,是三星堆青铜造像群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 。古蜀王 以及它们的文化内涵 ,学者们已有深入的探讨 。与其说 是国的能工巧匠们在创作和铸造这些青铜造像群的时候 , “眼崇拜”与“手崇拜”, 不如说是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 更显示了相当高超的审美意识 。无论是人像或面具 ,都特 为妥当 。古蜀时代的艺术家们 ,采用夸张的艺术表现 别注重面部刻画 ,既做到形似 ,更注重神似 ,突出了人物
的神态和气韵 ,达到了生动传神的效果 。如果我们仔细
观赏 ,众多的青铜造像虽然大致可以归纳为几种类型 ,却
没有一尊是完全相同的 。即使造型相似 ,也在容貌冠帽
第 3 期 黄剑华 : 三星堆考古发现的学术意义 ?19 ?
手法 ,创作出夸张的大手和凸起的双目 ,显然是为了增强 ,将永远闪烁着辉煌而灿烂的光芒 。 和研究的领域里
青铜立人像与青铜纵目人面像的神奇性 , 更有利于表现
它们非同凡响的身份象征和显赫的气势 , 以引起祭祀者 参考文献 : 的震撼和共鸣 。也就是说 ,三星堆青铜造像群表现的是 全汉文 M . 1 规模宏大的祭祀场面 ,展示出鲜明的人神交往主题 ,而有 吕振羽. 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 M . 北京 : 三联书 2 意识地突出夸张的造型 , 则是围绕着这一鲜明主题而采 店 ,1962. 取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而已 。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M . 郭沫若全集?历 3 () 四三 星 堆 青 铜 造 像 群 在 纹 饰 图 案 的 装 饰 塑 造 方 () 史编 第一卷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2. 面 ,也极其精美 ,富有特色 。最具代表性的是大型青铜立 李绍明 . 古蜀人的来源与族属问题 A . 三星堆与 4 人像左衽 长 襟 衣 上 的 纹 饰 , 由 龙 纹 、异 兽 纹 和 云 纹 等 组 巴蜀文化 M . 成都 :巴蜀书社 ,1993. 成 ,图案清晰 , 华丽精美 , 含义丰富 。这些极 富 特 色 的 纹 徐 学 书 . 关 于 三 星 堆 出 土 青 铜 人 面 神 像 之 探 讨 5
饰 ,加强和突出了人物的雍容华贵 ,成为雕像身份象征的 J . 四 川 文 物 , 1989 , ( 广 汉 三 星 堆 遗 址 研 究 专
) 辑”. 生动展示 ,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此外如青铜雕像群冠
苏秉琦 . 迎接中国考古学的新世纪 A . 华人 龙? 6 帽上的纹饰 ,青铜动植物和青铜器上的各种纹饰与装饰 的传人?中 国 人 ———考 古 寻 根 记 C . 沈 阳 : 辽 宁 图案等等 ,都充分体现了古蜀特色的装饰效果 。这些丰 大学出版社 ,1994. 富多彩的纹饰 , 不仅是研究古蜀族群服饰文化和社会典 隗瀛涛 . 一项填补空白的工作 ———《三星堆文化》 7 章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 , 同时也是探讨古蜀国与中原殷 序A . 三星堆文化 M . 成都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商王朝以及周边区域文化交流的重要依据 。 1993. 总之 ,三星堆青铜造像群给人以丰富的启示 ,既有绚 梁思成 . 中国雕塑史 M . 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 , 8 丽多彩的文化内涵 ,更展现出异彩纷呈的艺术特色 ,可谓 1997. 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发展史上最使人,为观止的神奇创 张 朋 川 . 中 国 彩 陶 图 谱 M . 北 京 : 文 物 出 版 社 9 造 。其高超的创作技艺 、形式多样的人物造型 、鲜明而独 1990. 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 完全可以与西方同时代的写实性雕 10 司马迁 . 史记 M . 北京 :中华书局 ,1959. 塑相媲美 。可以说 ,三星堆青铜造像群填补了古代东方 11 朱伯 雄. 世 界 美 术 史 M . 济 南 : 山 东 美 术 出 版
社 ,1988. 文明造型艺术方面的空白 , 将使美术史家们重新审视和
( 英 ]吉塞拉?里克特. 希腊艺术手册 李本正 、范 12 评价辉煌灿烂的中华青铜文明 , 无论是在人类文明史和 ) 景中译M . 北京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1992. 世界美术史上 ,都谱写了新的重要篇章 。 13 杜 正 胜 . 人 间 神 国 ———三 星 堆 古 蜀 文 明 巡 礼 举世瞩目的三星堆考古发现 , 所揭示的百科 全 书 式 M . 台北 :台湾太平洋文化基金会 ,1999. 的文化内涵和穿越时空的艺术魅力 , 在我们审视的视野 14 赵殿增. 从“眼睛”崇拜谈“蜀”字的本义 与 起 源
———三星堆文 明 精 神 世 界 探 索 之 一 J . 四 川 文
() 物 ,1997 , 3.
15 赵殿增 . 从“手”的崇拜谈青铜雕像群表现的“英
雄”崇拜 ———三星堆文明精神世界探索之二 J .
() 四川文物 ,1997 , 4.
Aca demic Signif icance of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at Sanxingdui
HUAN G J ian2hua
( )Sichuan Institute of Historic Relic and Archaeology , Chengdu Sichuan 640041 , China Abstract : The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at Sanxingdui uncovered the mysterious veils of old kingdom of Shu which existed 3000 years ago and presented the splendor of a hinterland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which has been buried in oblivion . The discovery furnishes important evidence for the origin of the diversified but united Chinese civilization. Key words : Sanxingdui ; Old kingdom of Shu ;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of hinterland
作文八:《三星堆古蜀王国的山崇拜》7800字
三星堆古蜀王国的山崇拜
本资料由豆丁若莲文档搜集
更多文档请点击://.docin./ljk99
.
2010-11-24张肖马
在三星堆二号器物坑中出土一件玉璋,编号为K2??201-4,通体呈黑色,不
通长54?2、射宽8.8、邸长11.4、宽6、厚0.8厘米。玉璋两面线刻完透明,
全相同的精美图案,每面两组图案,每组图案分上下两幅,中间用带状几何云雷纹相隔,所以,玉璋正反两面共有四组八幅图案。下幅图案线刻两座山,山间有一钩状物,两山外侧各立一牙璋,山之上刻一平行线,线上刻三祭司并列呈跪状,头戴穹隆形帽,帽上饰圆点纹,两耳戴一对套环耳饰,身着无袖衫与短裙,裙裾外撇,双手相握置于胸前,拇指上翘相对,左手其余四指交于右手四指之上,握成圆拱形。上幅图案亦刻两座山,山间有一"祭台",两山外侧各有一手置于山腰;山之上亦刻一平行线,线上三祭司平列站立,头戴平顶帽,帽上饰两道圆点纹,两耳戴一对
身着无袖衫,下裾外撇,足穿靴,手势与前述跪状的祭司手势相同。另铃形耳饰,
外,因邸较射窄,故靠邸部图案上仅刻二祭司。根据玉璋上图案的内容,人们称之为"祭山图"[1]。这八幅祭山图,每组的两幅祭山图均用带状云雷纹相隔,上幅图中的祭司作站立状,两山之间有一祭台,台上插立枝状物---疑为树枝;下幅图中的祭司作跪坐状,两山之间有一象牙,两山外侧各插立一牙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每幅祭山图都是祭司在上、两山在下的布局。
玉璋上刻制精美的祭山图景,反映出三星堆青铜文化时期的古蜀人存在着山崇拜的宗教信仰。祭山图中两山外侧各插立一牙璋,反映出古蜀人使用玉璋祭祀高山,用璋祭祀大山与《周礼?春官?典瑞》记载的"璋邸射,以祀山川"相合。结合二号坑出土的一件持璋小铜人像(K2??325),跪坐,两臂前置平抬,双手握一璋[2],我们认为这件持璋小人像反映的正是进行祭山活动的祭司的形象,可知玉璋是古蜀人祭山仪式中的重要礼器。另外,二号坑共出土玉璋17件,加之一号坑出土玉璋计40件,出土如此众多的玉璋,从另一侧面反映出古蜀王国祭祀大山的重要程度,祭祀大山在古蜀王国的宗教活动中有着很重要的位置。
二号坑出土文物中反映祭山场景的不乏其例。如青铜神坛(编号:K2??296)便是一例[3]。青铜神坛第一层为一神兽;第二层是手握藤类植物沟通上下的祭司;第三层塑造成四山相连:第四层是呈方斗形,斗的四面各铸有5个造型完全相同的跪坐的祭司,这5个跪坐的祭司与上述玉璋上祭山图中跪坐的祭司造型相类。我们将青铜神坛的第三层和第四层视为一组,就不难发现这组图景与玉璋上的祭山图惊人地相似,组成了祭司在上,四山在下的图景,所以,我们认为神坛的第三层与第四层应是一组图景,与玉璋上的祭山图一样,反映的是古蜀人祭山的场景。二者的区别仅在于青铜神坛的祭山场景是立体的造型,而玉璋上的祭山场景是平面的构图,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反映的都是相同的祭祀主题。又如编号为K2??292-2的小型铜立人像,虽然头部不存,但还是可见一祭司双臂向前平伸,双手呈持玉璋状(双手相握处有一长方孔),跣足站立在一个四面由乳钉纹
。又如铜神殿顶部(编号:K2?143-1),只要我们仔细地观察组成的山形座上[4]
便不难看出,喇叭形高台饰龙纹、炯纹、重环纹和波曲纹,波曲纹实际上就是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台上一人跣足跪坐状,虽然跪坐人像残损,但仍可看出其造型,也是祭司在上、山在下的图景[5]。从以上所述而知,参加祭山活动的祭司有的跪坐山上,有的站立山上,以跪坐的为主。他们主持或参加祭祀活动时,其共同点是都穿着对襟衣衫,腰系带,双手作持物状。
在三星堆二号坑出土遗物中,与山有关的遗物也不乏其例,如?号和?号青铜神树的树座,以及编号为K2??17的铜树座,其造型均由圆形底座与三个拱形物组成[6],专家们一致认为拱形物象征的是大山,故称其为山形树座。另外,作为象征山的拱形物造型与青铜神坛的四山的造型也是相似的。又如铜圆座(K2??55)和"神殿屋盖"(K2??143)上饰有连续状的拱形图案,前者是上下两组,中间饰简化的兽面纹[7],后者为二道拱形线间填充圆点纹。我以为这种连续状的拱形图案,也是山形的一种变体,是山的几何图形[8],是山的一种图案化的表现形式,其真实的意义是代表着山。
以上所述的二号器物坑中刻有祭山图案的玉璋、青铜神坛、铜神殿顶部、小型铜立人像都有祭司或站立或跪坐在山上的造型;青铜神树的山形座、铜圆座和"神殿屋盖"上饰有连续状的拱形图案---山的几何图形等等,这些众多的祭山场景和山形造型、山形图案,是古蜀人山崇拜观念的真实反映与真实记载,反映出古蜀人与大山有着不可割舍的情结。
山崇拜在世界许多民族的历史中普遍存在,在我国许多民族的历史中也普遍存在。史前社会的人们看到高大雄伟的谷深豁险的山峰难以接近,山中又居住着许许多多的奇禽猛兽,从而产生了一种神秘感。有的山峰高耸入云直至苍穹,他们认为这些山里可能有神灵居住,或者认为这些山峰是通往天上的道路或天梯。在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有大量记载山崇拜的资料,根据陈梦家的研究,殷人祭山神与求雨紧密相连,人们认为山神有兴云作雨的能力,可能将山神作为求雨或止雨的对象来崇拜[9],这与《礼记?祭法》记载的"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的内容基本吻合。另外,《史记?封禅书》云:"《尚书》曰:舜…望山川,徧群神",并每年对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进行巡狩,对中岳嵩山"五载一巡狩","禹遵之"。到了周代"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诸侯祭其疆内名山大川"。《封禅书》又云"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
并列举了从远古至周成王时的十二位"天子"封禅之事,除了已提到的山岳二家",
外,还有云云山、亭亭山、会稽山、社首山[10]。至秦并天下,秦始皇三年"东巡郡县,祠驺峄山",又封泰山禅梁父。古之帝王"皆受命然后封禅",其目的是歌颂他们的功业。秦时,鉴于"名山大川或在诸侯,或在天子,其礼损益世殊之",对常奉的名山大川等作了规定,"自殽以东,名山五",即太室、恒山、泰山、会稽山、湘山。又华山以西有七名山,除华山外,还有薄山、岳山、岐山、吴岳、鸿冢、渎山[11]。由此可见,秦王朝对大山的祭祀是很重视的。另外,我国另一部古籍《山海经》中也有许多祭祀山神的记载。《五藏山经》把我国的大山划分为二十六区,南方三个山区四十一山,西方四个山区七十八山,北方三个山区八十八山,东方四个山区四十六山,中央十二个山区一百九十八山,共计四百五十一山,并对其中有山神的山和称为神的山进行祭祀,特别是对那些被称为"冢"、"神"、"帝"的名山的祭祀,还用隆重的太牢或少牢之礼[12]。从以上文献记载可知,我国先秦时期至秦汉时期祭祀大山或山神是极为普遍的现象,反映出当时的人们对山的崇拜和对山的信仰。
另外,根据民族志的资料,在我国少数民族最为集中的云南省,各民族都崇拜山,但是,各民族对山崇拜的观念以及有关山神的职能各不相同,反映出各个民族的山崇拜观念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杨学政在《原始宗教论》中根据他多年对川、滇两省的藏族、彝族、纳西族、普米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实地调查认为:这些民族崇拜山,有的是把山作为本民族气质、性格的象征;有的是向山神祈求
人口繁衍;有的是向山神祈求谷物丰收;有的是向山神祈求保护不受外族侵略;等等[13]。
对山的崇拜是古蜀人宗教信仰体系中极其重要观念之一,祭祀活动由来已久。但是,古蜀人祭山反映出什么样的宗教信仰观念呢?古蜀人与大山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这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提供的资料入手,结合民族志的相关资料来作综合性的考察,方能得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古代文献对古蜀人早期的历史记载不多,仅有的一些记载往往又语焉不详,
在这些语焉不详的记而对古蜀人早期有关宗教信仰方面的记载几乎没有。但是,
载中幸运地保存着一些极其重要和难得的信息,特别是一些关于古蜀人与山有着紧密关连的记载,是我们探索古蜀人山崇拜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料。《太平御览》卷八八八引《蜀王本纪》云:(鱼凫)"王猎至湔山,便仙去,今庙祀之于湔"。《华阳国志?蜀志》云:"鱼凫王田于湔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为立祠。"又云:蜀王杜宇"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鱼凫王在湔山忽得仙道,杜宇王升西山隐焉,蜀人为之立祠祭之,或"巴蜀农时先祭杜主君"[14],可见古蜀王与山有着密切的关系。蜀人祭山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了后世,秦灭蜀以后,降蜀王为蜀侯,蜀侯仍坚持祭祀大山。《华阳国志?蜀志》云:(周)"赧王十四年(公元前301年),
。蜀人与大山有着割不断的联系。 蜀侯恽祭山川"
另外,从考古资料来看,在成都平原范围内,发现最早的古代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即以三星堆一期文化或宝墩文化为代表的一大批遗址,其年代大致在距今4500~4000年范围内。同时,还陆续发现了一批以宝墩古城址为代表的史前城址,在这些史前城址的周围分布着众多小型聚落遗址,应是村落遗址。在史前城址的周围分布着村落遗址,说明当时的聚落遗址已经出现了分化,城乡之间出现了一定的差别,产生了一些早期文明的因素。不久,在成都平原的古蜀人建立了一个早期的国家,进入了文明社会,相继在三星堆遗址发现的商代时期的环壕城址和成都商周时期的金沙遗址是古蜀国先后的都城所在地。但是,在成都平原则没有发现更早的古代文化遗址。现已发掘的以宝墩文化或三星堆一期文化为代表的一大批遗址,遗址的文化堆积之下的地层已是生土层,没有任何人类活动留下的痕迹。三星堆一期遗存的碳十四测年距今4665?135至4500?150年(注:此数据为树轮校正年代)[15],宝墩遗址的碳十四标本测定的数据,其年代距今4385?70年和距今4405?95年(注:未经树轮校正的数据)[16],发
掘者将该遗址年代的上限定在4500年。三星堆一期遗存和宝墩遗址是成都平原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古遗址,其上限锁定在距今4500年左右,这就为我们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即以三星堆一期文化或宝墩文化为代表的古文化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它们的源在哪里?成都平原四周的地理环境是山地与丘陵,我们的寻找视线只能移到周邻的山地与丘陵地区。
自1989年以来,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在四川盆地北缘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古调查,发掘了广元中子铺遗址[17]、张家坡遗址[18]、邓家坪遗址[19]和绵阳边堆山遗址[20],这些遗址都在河流附近的小山或山坡上。中子铺细石器遗存出土的夹砂红褐陶片相当原始,可辨认的三足器的柱状小实足颇接近陕西地区的前仰韶文化时期的同类器物[21]。中子铺细石器遗存的年代距今约6730~6460年,远远早于成都平原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的年代。而中子铺晚期遗存距今约5939~5731年,邓家坪遗址距今约5225?180年,也早于成都平原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的年代。绵阳边堆山遗址距今约4505?270年(注:以上所引数据为树轮校正年代)[22],是与成都平原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的年代最为接近的,说明他们的年代相当。发掘者认为这几处遗址的石器以小型化为主,以斧、锛、凿工具为多,这与三星堆文化是一脉相承的。陶器方面,陶系多以夹砂粗陶为主,泥质陶为辅,夹砂灰褐陶和泥质灰陶相伴为其传统,还有黑皮陶等。绳纹最普遍,并多附加堆纹,流行口沿和唇部的装饰风格,还有几何形的划纹和戳印纹等。盛行平底器,少量圈足器,几乎不见圜底器,主要的器类是多种形式的罐,还有盆、钵、碗、盘及少量的豆。制陶工艺不甚讲究,比较粗陋,但泥质陶的工艺较进步。以上这些特征在三星堆文化陶器中能找到相同或相似之处,特别是邓家坪和边堆山遗址中渐增的细泥灰陶直接影响了三星堆遗址一期文化,三星堆一期文化基本上是以这种陶质为主[23]。
另外,在四川东部和峡江地区发掘了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如巴中月亮岩[24]、通江擂鼓寨[25]、忠县中坝遗址一期遗存[26]、哨棚嘴遗址第一期遗存[27]、重庆合川沙梁子[28]等。这些遗址的共同特征是:陶系有夹砂陶与泥质陶,以夹砂陶为主,泥质陶次之,还有一些褐胎黑皮陶、红陶。最常见纹饰有划纹、绳纹、波浪纹、附加堆纹,流行口沿和唇部装饰花边的作风。器形主要为多种形制的罐,还有盆、钵、碗、器盖等,以平底器为主,少见圈足器,基本不见三足器和圜底器。制陶工艺显得比较粗糙。通江擂鼓寨遗址第九层为早期遗存,其碳十四标本数据为距今4480?120年,树轮校正距今4995?159年,发掘者认为其绝
对年代早于三星堆一期文化[29]。巴中月亮岩遗址以夹砂陶为主,泥质陶次之并且火候高,其中口沿唇面饰锯齿状或波曲状以及口沿较宽等特点,与三星堆一期文化的特征更加一致,其时代大致相当[30]。哨棚嘴遗址第一期文化出土的陶钵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陶钵相类,陶罐与龙山文化早期的陶罐近似,并且,陶器存在较多纹唇和附加堆纹的风格,接近庙底沟二期陶器的风格,所以,哨棚嘴遗址第一期的年代相当于仰韶文化晚期至庙底沟二期,下限可至龙山文化早期[31],其年代早于巴中月亮岩、通江擂鼓寨、忠县中坝遗址一期遗存、三星堆一期和宝墩遗址。另外,还发现一些遗址,如巫山刘家坝和西坝、云阳太公沱、万县麻柳沱、忠县井沟遗址[32]等,其文化面貌与三星堆一期文化也比较接近。
另外,在岷江上游重要的有营盘山遗址[33]和姜维城遗址[34]。这两处遗址的陶质以泥质陶为主,有少量的夹砂陶;陶色以灰陶为主,另有褐陶、黑陶与红陶,还有少量的彩陶。纹饰常见绳纹、附加堆纹以及交错绳纹形成的网格纹,也有绳纹齿状的花边口沿装饰。以平底器为主,有少量的圈足器,不见三足器,器形有罐、盆、瓶、缸等。石器有斧、锛、凿以及穿孔石刀等。这两处遗址的年代距今约5500~5000年左右,均早于成都平原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的年代。其文化内涵与以三星堆一期文化或宝墩文化为代表的成都平原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有较大的区别,是一种具有自身特点的本土文化。其中出土的双唇小口瓶等器物以及彩陶,又明显是接受西北地区马家窑文化影响的结果。另外,营盘山遗址和姜维城遗址夹砂陶系中绳纹齿状的花边口沿装饰风格和常见的绳纹、附加堆纹以及喇叭口罐与成都平原宝墩遗址有比较多的相似,反映出二者之间又有着一定的联系。另外,在大渡河上游的马尔康地区的哈休遗址[35]、孔龙村遗址[36]、白赊遗址[37]文化内涵相近,年代基本一致,距今约5300~4700年左右,也早于成都平原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的年代。
从以上所述考古发掘资料而知,早于成都平原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许多遗址都分布在平原以外的山地,说明成都平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源头只能在平原周邻山地与丘陵地区去寻找的看法是正确的。虽然现在的研究才开始,争论还比较激烈,许多问题还没有答案,成都平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源头还没有真正找到或确认,但是,寻找的方向是正确的。这也为我们探讨古蜀人与大山有着什么样的关系提供了帮助,对探讨古蜀人为何如此重视祭祀大山与山崇拜的宗教信仰观念提供了帮助。
众所周知,过去治巴蜀史的学者一般认为,在远古时代,有一支氐羌族人从川西高原进入成都平原的边缘地带,这就是以后蜀族的祖先。所以,早期蜀人的活动区域主要在成都平原西北的山区,即岷江上游一带,后来才逐渐向东南方向的成都平原发展,其经济也才由渔猎经济转向农耕经济,促进了经济、社会、人口的发展与骤变。近来,林向撰文指出:"就四川盆地周边山区的考古发现来看,…汉源富林文化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器制作场,代表着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第一期山林采集狩猎阶段的遗存。广元的中子铺文化则代表着第二期山前农业阶段,…三星堆一期文化的陶器则代表更晚一点第三期阶地农业阶段,意味着从山前农业向平坝农业的过度开始了。"[38]从过去对巴蜀史的研究,到现在考古发现提供的大量资料来看,古蜀人原本是居住在山区的民族,后来才从山区走向成都平原,成都平原周边的山地是古蜀人祖先居住的地方。所以,古籍上
田于湔山,忽得仙道",杜宇"帝升西山隐焉",真实地反映出古记载的古蜀王鱼凫"
蜀人的祖先神灵居住在高山之中。换言之,高峻雄伟的大山是古蜀人祖先神灵居住的场所,来到平原生活的古蜀人,其王故后,他们的魂魄都要返回到山中,返回到祖先居住过的地方,古蜀人立祠建庙祭祀他们的蜀王,就包含着祭祖的宗教内容。
以山代表自己的祖先,祭山就代表祭祖,这种宗教信仰在民族学中有着大量的佐证资料。例如世世代代居住在崇山峻岭的彝族认为自己是山的后裔,将其居住的大山视为山神并崇拜。小凉山彝族支系"塔尔人"不仅将其居住的"塔尔补惹山"作为自己的族名,还视为始祖[39]。又如云南沧源佤族将其居住的两座山称为"哥哥山"与"妹妹山",是他们结为了夫妻,繁衍了佤族,故将其视为始祖神崇拜。民族学中还记载了一种习俗,即将死者的灵魂要送到祖先居住的地方。如纳西族的达巴在送魂仪式中,就要替死者寻找祖先居住过的地方及其路线,这一路线正是这些民族迁入云南时走过的路线[40]。宁蒗的摩梭人认为,死者的亡灵会远涉千山万水返回他们第一代始祖生活过的地方,与历代祖先共同生活。所以,摩梭人在人死后举行一系列仪式,首先要洗尸;在吊唁中人们嘱托死者亡灵替他们为其亡故的祖先捎信,转告他们对祖先的各项愿望;出殡前要举行"洗马"仪式,巫师一边洗着马一边祝祷:希望马驮着死者的灵魂一鼓作气跑到"斯布啊纳瓦"。这个仪式说明的是摩梭人的祖先是从遥远的地方迁徙来的,途中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所以,摩梭人死后灵魂要返回祖先居住的地方。接着,由达巴主持奠祭活动,念"开路经",进一步为死者亡灵指引返回祖先居住地的路线,平安地回到那神
秘莫测的祖魂居住的地方[41]。云南的普米族也有类似的习俗,举行所谓"给羊子"仪式,人死后先要祭祀宅内鬼魂,目的是不让宅内外的游荡鬼魂纠缠死者亡灵,使其一心返回祖源地;然后,牵一头作为死者替身的白羊,若羊点头,表示死者亡灵同意返回遥远的祖先居住的地方,与远祖们一道生活,若羊不点头,巫师与家属还要搂着羊谈心,直至白羊点头应允;随后又有"开路经"仪式,巫师交代返祖源地途中要经过的山川地名,以及死者亡灵在途中应注意的事项,等等[42]。
从以上论述可知,无论是考古发掘提供的资料,还是民族学提供的资料,以及文献资料,都揭示出古蜀人原本是居住在山里的民族,后来才逐渐地迁徙到成都平原生活,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大山是古蜀人祖先起源地和早期的居住地,迁徙到成都平原生活的蜀族与大山有着割不断的情结,所以,无论是鱼凫王"田于湔山,忽得仙道",还是杜宇王"升西山隐焉",都意味着他们的亡灵要返回祖先起源地或早期居住过的地方。古蜀人立祠祭山就是祭祀他们的祖先,三星堆2至4期遗存中出土那么多的与山崇拜有关的器物就不难理解了,古蜀王国的山崇拜是其宗教信仰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者单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来源:《考古与文物》
特别声明:
1: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
2:资料内容属于网络意见,与本账号立场无关
3: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本资料由豆丁若莲文档搜集
更多文档请点击://.docin./ljk99
作文九:《浅议开放的“三星堆”文明》900字
浅议开放的“三星堆”文明
【摘要】:三星堆是中国长江上游的文明中心,也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世界级文化。三星堆出土文物蕴含着具有世界文明特点的丰富内涵,它揭示了三星堆文化的开放精神,从而打破了长期以来流行的巴蜀文化固步自封的”盆地意识”的传说。
【关键词】:青铜器; 海贝; 文化交流; 西南丝绸之路
引言
历史悠久的三星堆位于成都平原北部的沱江冲积扇上,西出广汉市七里许,北临沱江支流湔江(俗称鸭子河),三星堆遗址从发现至今已有七十多年。1929年月亮湾农民燕道诚在宅旁挖水坑时发现了一坑精致的玉器,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注意。建国以后,进行过几次大规模发掘,先后出土了数以万计的陶器、石器、金器、青铜器、玉器。特别是1986年在三星堆发现了两座祭祀坑,出土了近千件造型奇特,美妙绝伦的珍贵文物,轰动了世界,被称为上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从这些文物出土可以看到三星堆与外界关系密切。
1. 青铜像
三星堆出土了众多的青铜雕像,其中青铜大立人像是已知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青铜铸像,通高260厘米,重达180多公斤,全身人物雕像多达10尊,最小仅高3厘米。它比我国历史记载的秦始皇灭六国后铸的”十二金人”早近1000年,比西方赫赫有名的德尔菲御者铜像、宙斯铜像早700年以上,被称为”铜像之王”。
在夏商时代的整个中国范围内的文献和考古资料中,都找不到这种青铜雕像群文化因素的来源,但在西亚和埃及却又找到相似的事例。据冶金史记载,全球最早进入青铜时代的是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早在公元前3400年前,便开始使用青铜制造雕像。乌尔就发现有公元前3000年的青铜人头雕像,埃及第六王朝法老佩比一世及其王子,塑的就是一大一小两件全身青铜雕像。早古埃及的文献中,这类雕像的制作年代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
从青铜大立人像的穿着来看很显奇特,青铜大立人像神情端庄、肃穆,赤足站在神坛之上,头戴华冠,身批华丽的服饰,双手及赤足带镯。这种男性手脚同时戴镯的穿着打扮,既不是古代不巴蜀,也不是西南和中原民族的人体装饰习俗,在中国各民族中也很难找到相似的情况。但是这种装束在印巴次大陆却比比皆是,他们从古至今的文化传统中足可信手拈来,比如泽世著称的青铜女雕像就是如此。这些相近现象表明了古蜀国文明与南亚文明进行过文化交流。
2. 神树
作文十:《三星堆文化的重要特色》6300字
三星堆文化的重要特色——神
赵 殿 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原载《中华文化论坛》2002年1期)
三星堆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特色或许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神。首先,它是神圣的,它以祭神的方式形成了一个原始宗教体系和多方朝觐的宗教圣地;其次,它是神奇的,在人像、神像、器物的造型艺术上具有奇特的形式和手法,并且被注入了人的灵气和情感;第三,它是神秘的,不仅历史上对三星堆遗址没有任何记载,而且这个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的出现和消失又是那样突然和诡秘。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三星堆文化是一个“神奇”的文化。
一、神圣的原始宗教信仰。
三星堆文化的繁荣阶段,在三星堆遗址内外发现了许多器物坑,埋藏着大量奇异精美的文物,目前己基本认定是祭祀坑。其中1986年一号坑出土器物420多件,二号坑出土器物1100多件,1929年月亮湾器物坑出土器物400多件,1987年仓包包祭祀坑出土器物40多件,1976年高骈器物坑出土器物10余件,1990年盐亭麻秧器物坑出土器物10多件[注1]。这些祭祀坑出土器物种类繁多,但就其性质而言大都与宗教祭祀礼仪活动有关,主要是成组成批专门用于祭神的文物。
祭祀坑中的文物主要可以分为人像、神像、神树祭坛、灵兽、礼器、祭器等几大类。人像类包括各种按真人大小用写实手法制造的青铜像,如通高2、6米的立人像、数十件人头像、跪坐或站立的小人像等等,它们可能是参加或主持祭祀的巫师、首领乃至国王。神像类包括各种青铜面具和眼形饰件,如宽达1、38米的突目大面具、成对的勾云饰突目面具、数十件可悬挂的半圆形面具、以及人面像、兽面具等,是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塑造出令人崇敬供人膜拜的神像,可能主要是祖先始祖之神。神树有大小八株,最大的高达4米,上面有鸟、龙、仙果等神物;神坛数件,有的用灵兽、祭师、神殿构成完整的祭祀场面,表达了天地人三界的宇宙观念。动物造型种类繁多,形态生动,有的做成人首鸟身等形式,主要有鸟、鱼、蛇、虎、龙、凤等。礼器类包括以尊、垒为主体的青铜礼器和以玉璋、玉璧为主体的玉石礼器。祭器主要是祭祀中使用的器具和物品,如瓮、盘、盏、器座等陶器,象牙、海贝等物品[注2]。。
这些器物都蕴含有特殊的文化内涵 和意识观念,构成了一个独特系统的原始宗教体系。这种原始宗教是以万物有灵的灵神崇拜为基础的,主要包括对天地万物的自然崇拜、对氏族标志物的图腾崇拜、对始祖先辈的祖先崇拜等方面或阶段。三星堆文化繁荣时期,这种原始宗教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融合了多方面的内涵,并且通过具体的器物造型反映了出来。其中主要有以“神树”崇拜为集中代表的对天然物体的“自然崇拜”观念;以“鱼、鸟”崇拜为突出特征的“图腾崇拜”习俗;以“眼睛”崇拜形式表现出来的对“纵目神”蚕丛的祖先崇拜等等;并且通过以雕像群体所表现的巫祭集团组织和主持了宗教祭祀活动。这些巫祭是处于人神中介地位的特殊人员,是一切涉神功能、涉神需要、涉神活动的体现者和组织者。“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为基本内容,以巫祭集团贯穿起各种宗教活动,构成了三星堆时期精神文化的基本框架”[注3]。三星堆祭祀坑出土文物成为了这种宗教构架的生动写照。
三星堆遗址由于经常举行宏大而神圣的宗教祭祀活动,加上它强大的经济文化实力,吸引了远近众多民族和国家前来交往,使三星堆古城成为了多种文化交汇在一起的古代文明中心。在祭祀坑、墓葬、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己包含有许多远方的文化因素,如夏文化(二里头文化的铜牌和陶器),商文化(尊、垒等青铜礼器和璋、璧、戈、圭等玉石礼器群),良渚文化(玉锥型器及琮、璧等礼器)等等。还有一些文化因素可能与南亚乃至西亚的古代文明有关,如金杖、金面罩的使用,神树的造型,人像的塑造等[注4]。经鉴定,三星堆出土的海贝和
象牙主要来源于东南亚及其沿海地区。三星堆铜人像的形象、装束、大小有很多不同,可能反映了参加祭祀者来自许多不同的民族或群体,众多的动物雕像则可能是代表不同氏族部落的图腾。有的学者认为其中还有来自良渚文化的神像[注5]。从总体上看,三星堆文化是以本地文化因素为主发展起来的,而外来文化的加入又大大促进三星堆古蜀文明的发展进程。各种文化往来的时间和情况可能有所不同,但大型宗教活动的吸引力产生的强大凝聚作用或许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三星堆古城大约己经成为了一个多方朝觐的宗教圣地,它以祭祀活动的形式实现了文化的融合和社会的繁荣。正是多元文化的撞击和融合,才创造出如此光彩夺目的三星堆文明。
二、神奇的造型艺术杰作。
三星堆文化的这些精神内涵,是用高超的艺术手法,通过具体的艺术造型表现出来的。由此产生的一大批造型艺术的杰作,具有神奇的形态和强烈的感染力,在中国乃至世界美术史上留下灿烂的篇章。
三星堆文物中最令人惊叹的是数百件大小青铜雕塑作品,包括立人像、小人像、人头像、人面具、神树和各种动物造型。通高2、6米的青铜立人像(K2②﹕149、150),人体身高1、7米,比例匀称,端庄严肃,身披法衣,站于祭台之上,是指挥整个祭祀活动的群巫之长,也可能就是国王。这是一件写实主义的园雕精品,己具有高座纪念碑式的艺术效果[注6]。通宽1、38米的大型铜面具(K2②﹕148),则用变形夸张的手法,使五官特别是眼睛极度突出,表现了它作为神像的特有气质,是一件浪漫主义的杰出作品。高达4米的神树(K2②﹕94),不仅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高的单体青铜器之一,而且用飘摆的枝叶、骄健的巨龙、欲飞的神鸟、鲜熟的果实等奇物加以装饰,突出了该树作为天梯和圣界的特殊功能。动物的造型神态各异,而且都充满了灵气,其中有一件雄鸡昂首长鸣,形态极其生动优美(K2③﹕107)。
从雕塑的种类来看,三星堆文物中包括有圆雕、高浮雕、浅浮雕、片状挂饰等种,还有线刻、透雕、装饰附件等其他一些艺术表现形式。立人像、人头像、铜树等是圆雕作品的代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瞻。人面具是一种半圆形的高浮雕,可以高高悬挂起来,供人们从宽阔 的视角进行膜拜。兽面具和眼形饰件等浅浮雕是装在平面上的艺术品,有单方面的视觉效果。牌饰、鱼形挂饰等是悬挂在器物上的片状作品。玉边璋(K2③﹕201—4)上的祭山图是线刻艺术的杰出代表。 玉璋(K1﹕235—5)顶端的小鸟则是用透雕方法制作而成的。三星堆时期的造型艺术手法己经达到 了相当完备的程度。
三星堆艺术的神奇之处还在于它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这些艺术作品是在宗教祭祀活动中使用的,是贡献给神的圣洁之物,用以表达对神的信仰与崇敬,因而蕴含着人们深厚的情感和愿望,被塑造得极其生动而怪异。前面讲到的原始宗教的主要方面和内容,都是通过具体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的。其中有表现巫师祭司的一百多件雕像和线刻人像,每件人像的大小、形象、装束、位置又各有不同,分别放置于广场或厅堂、神树、神殿、祭山仪式等特定的环境之中,既反映出他们在宗教祭祀活动中的不同身份和职能,又表现了他们是来自不同民族、地区、不同社会等级的巫师或酋长,成为研究当时社会和文化结构的形象资料。用于表现神像崇拜的大型面具和眼形饰件,则被制作成个体巨大、眼睛夸张、神态庄重,上百件一起被组装悬挂起来,形成强烈的宗教气氛。他们通过“眼睛崇拜”表现了对以“纵目”为主要特征的始祖神蚕丛的形象崇拜;而这种巨眼高悬的神像,有可能还是古代“蜀”字的起源所据[注7]。作为主要表现氏族部落图腾的数十种动物雕像,分别代表了参加祭祀活动的众多民族集团。当时的人们还能通过一些具体化的物体来表示地下、人间、天上等宇宙观念,并且将它们组合在一起表现“三界”之间的关系,反映出对天地人神的崇拜(K2③﹕296)。通过高大的树木和鲜活的鸟兽、奇异的饰件,又表现出神树具有天梯和圣地等内涵,使其在祭祀仪式中占有特殊的位置。他们还能用构图复杂的组画,表现“祭山”等完整的祭祀活动场面。
总之,注重人像动物形体的塑造,用优美生动的造型艺术作品表达复杂而抽象的思想感情,反映出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是三星堆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在这些艺术品之中蕴藏着许多神奇的故事和理念,有待人们去探寻。
三、神秘的文明起源与消亡。
三星堆遗址在史书典籍中没有任何记载。清代《汉州志》有“三星泮月”之说,那只是对这一带地形环境的描
写,被称作“汉州八景”之一,与历史文化无关。如此宏大的古城,如此发达的古代文明,为什么出现和消失得这样突然,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迷团。
首先呈现出来的是三星堆文化的时代、地域和文化性质之迷。三星堆文化的认识和三星堆遗址的正式发掘,是从1980年开始的。经过二十年的不断努力,目前己初步弄清它是距今五千至三千年前一种独具特色的考古学文化,开始时称之为“三星堆文化”。三星堆遗址可分为四期,各期文化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相似的文化遗址分布在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直到三峡内外的广大地区。在长达两千年、宽达上千公里的时空范围内,它是一个还是几个文化?有几个区域或类型?其性质、面貌和关系如何?都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存在一些不同的意见。目前主要有“一个文化的早晚两期”(将遗址一期和二三四期分开)、“两个文化”(一期又称宝墩文化,二三四期专称三星堆文化)、“三个文化”(一期称宝墩文化,二三期称三星堆文化,四期称十二桥文化)等几种看法。笔者倾向于用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来分别加以命名,并且与周围先后存在的遗址联系起来,共同构成一个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的文化体系;而成都平原和川西、川中、川东、鄂西等地的相关遗存,则可能是不同文化阶段 的一些地方类型[注8]。构筑考古学文化的年代序列和文化谱系,是利用考古材料解决历史和文化问题的重要基础。各学科专家特别是考古工作者应该通过深入的发掘和研究,为破译三星堆之迷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其次是三星堆文化的主人之迷。从目前发现的大量遗迹遗物可以看出,三星堆遗址的繁荣时期,己经形成了一个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中心。是谁在这里创造出如此辉煌的成就?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有的同志认为目前的考古材料还不能研究这种历史问题。但这又是无法回避的,是各学科研究者包括考古工作者应该回答的问题,而且目前己有丰富的实物资料可供研究。虽然考古学文化并不等同于历史王朝和分期,但重大的考古现象必然留下历史的痕迹,并与同时同地的历史进程产生一定的联系。三星堆文化在成都平原中心地区发展了两千多年,肯定与在此形成的古蜀历史有直接的关系,问题在于如何论证得更加合理。由于蜀史的文献记载十分简略又充满神话色彩,给研究带来了困难,形成不少分歧意见,也增加了探索工作的神秘感。我们认为,从宝墩文化到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晚期巴蜀文化、最后在秦汉初期融合于多元一体的汉文化之中,当地的考古学文化基本上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文化序列,也可以说是一个古代文明形成、发展、消亡的完整历程。从总体上看,它所反映的应该就是古代巴蜀特别是蜀人的历史进程,或者说是巴蜀文明兴亡的全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其中距今4000—3000年间的三星堆文化繁荣时期,是第一个发展高峰,是巴蜀文明正式形成的阶段[注9]。处于这一时期的“三星堆文化”的主人,目前主要有“鱼凫氏蜀王”和“杜宇氏蜀王”两种看法。我们倾向于前一种意见,即鱼凫氏蜀人是三星堆文明的主要创造者[注10]。上述哪种看法更接近于历史的真蹄,尚待更多的材料和更深入的研究加以验证。
第三是三星堆文化的来源之迷。这是一个更加难解的古史之迷。三星堆文化看似非常突然地出现在川西平原之上,并形成繁荣而奇特的古代文明。它包含了大量外来文化因素,如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二里头文化、殷商文化、以及南亚、西亚地区的文化内容,更有一大批独树一帜的器物和艺术作品。近年来发现的宝墩文化遗址群,又为寻找三星堆文化的本土渊源提供了线索。三星堆文化到底是怎样形成的,目前还没有比较一致的看法。从史料传说的角度,又有蜀人来自西部山区等说法,夹杂在神话故事之中。研究的角度也有“传播论”和“影响论”等不同的观点。有的更具体指出是来自舜“窜三苗于三危”,“早期蜀人是由当地的濮人和西迁的部分三苗之众融合而成的” [注11];有的说“三星堆二期文化很可能是在夏末商初时,由迁入成都地区的夏遗民,与当地土著居民相结合所创造的一种新型文化遗存” [注12]。笔者认为:影响三星堆文化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可能是以本地文化为主,吸收多种外来文化而成的,其中可能包括三苗(石家河文化)、夏(二里头文化)等因素,但不一定就是在舜迁三苗、桀奔南巢时才传入的。三星堆文明正是多元文化撞击而生的文明之光,具体分析各种因素的来源,将有助于解开三星堆灿烂文化的起源之迷。
另一个重大的迷团是三星堆文化为什么突然消失了。从三星堆遗址的情况可以看出,宏大的三星堆古城和古遗址群,在商周之际突然废弃,至今此地仍基本保持了当年的地形地貌,既为我们存留下宝贵的遗产,又为后人留下了无限的迷茫。废弃的原因目前主要有水患说、迁移说、亡国说、改朝换代说等。笔者倾向于最后一
种意见,并曾从遗迹遗物与史料结合的角度加以分析,指出在“商周之际或西周前期大约有一次杜宇取代鱼凫、强行改变三星堆文化发展进程的重大历史变革。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历史课题” [注13]。上述各种看法都还未能形成比较公认的结论,三星堆遗址的突然荒废和三星堆文化的迅速消失仍然是个未解之迷。
神秘的三星堆之迷还有很多,如古城的兴建与布局、祭祀的形式与目的、人群的族属与构成,甚至于在每一种文化现象、每一件特殊器物中都有许多待解之迷。神圣的信仰是主体,神奇的艺术是其表现形式,神秘的历史是所产生的结果,这就是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神奇”的三星堆。三星堆古代文明正是以其神秘的历史、神奇的艺术、神圣的信仰而具有神话般的色彩,留给人们无限的想象和探索空间,因而充满无穷的魅力。
注 释
[1] 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见《三星堆祭祀坑》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99年)和《文物》1987年第10期、1989年第5期上的两个简报。1929年器物坑参见冯汉骥、童恩正《记广汉出土的玉石器》《文物》1979年第2 期。仓包包祭祀坑简报发表于《四川考古报告集》文物出版社1998年。高骈器物坑见敖天照、王友鹏《四川广汉出土商代玉器》《文物》1980年第9期。盐亭器物坑见赵殿增《绵阳文物考古扎记》、赵紫科《盐亭县出土古代石璧》《四川文物》1991年第5期。
[2] 赵殿增《三星堆祭祀坑文物研究》《三星堆与巴蜀文化》巴蜀书社1993年;《人神交往的途径——三星堆文物研究》《四川考古论文集》文物出版社 1996年。
[3] 赵殿增《三星堆文明原始宗教的构架特征》《中华文化论坛》1998年第1期。
[4] 参见1989年10月《四川文物 广汉三星堆遗址研究专辑》霍巍《试论三星堆文化与西亚文明的关系》等有关文章。
[5] 张明华《良渚兽面纹为虎纹的又一重要例证》《中国文物报》1998年9月9日。
[6] 李松《三星堆青铜雕像群的美术史价值》《三星堆与巴蜀文化》巴蜀书社1993年。
[7] 赵殿增《从“眼睛崇拜”谈“蜀”字的本义与起源》《四川文物》1997年第3期。
[8] 赵殿增《略谈巴蜀文化与巴蜀文明》《巴蜀文化论集》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9年。
[9] 赵殿增《三星堆考古发现与巴蜀文明进程的探索》1999年中国考古学会第十次年会论文,待刊。
[10] [13]赵殿增《三星堆考古发现与巴蜀古史研究》《四川文物 三星堆古蜀文化研究专辑》1992年。
[11] 俞伟超《三星堆蜀文化与三苗文化的关系及其崇拜内容》《文物》1997年第5期。
[12] 杜金鹏《三星堆文化与二里头文化的关系及相关问题》《四川文物》1995年第1期。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美丽的三星堆作文.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