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曹冲称象课文》2300字
第六课,曹冲称象
古时候有个大官,叫曹操。一次,有人送给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
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 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秤呢,”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曹操微笑着点点头。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一、教学要求
17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3个生字。
2
3
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二、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曹冲小时候想出办法称象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第一自然段讲曹操带着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和大象的来历。
第二自然段讲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在议论大象的重量。
第三自然段讲官员们向曹操建议称象的办法:一是选一杆大秤;二是把大象割成一块一块地用秤称。曹操听了直摇头。
第四自然段讲曹冲提出称象的办法。这段是本课的重点。曹冲称象的办法分为四个步骤:
赶大象上船,在船身下沉处画线;
把大象赶下船,往船上装石头,装到画线处为止;
称船上的石头;
把石头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
第五自然段讲按照曹冲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本课有一幅插图,图的内容与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文字对应,画的是大象站在船上,有一位官员正在船舷上画线做记号。岸上站着的有曹操、曹冲和官员。
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理解曹冲说的话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1
2
(二)识字、写字教学
1
曹:平舌音,读cáo。
称、秤:这两个字的偏旁相同,读音相近,声母都是翘舌音ch,韵母都是后鼻音eng,只是声调不同,意思也不同,容易用错,要注意区别。
量:多音字,本课读“liàng”。
砍:可利用熟字识记字形,把“吹”字的口字旁换成石字旁。
2
指导书写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字。
曹:上下结构,上宽下窄,笔顺是:一曹,共11画。
操: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是“扌”,右边是“”,写时要把最上边的口字写得大一些,两部分的结构要紧凑。
线: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是“纟”,右边的写法跟“钱”字的右边相同,不要忘记写最后一点。
割:左右结构,左宽右窄,左边中间的“丰”,笔顺是:三丰。
(三)词句教学
官员:本课指曹操手下那些做官的人,可让学生通过课文和看图去理解。
议论:就是大家对一件事谈自己的意见,这个词应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结合课文内容去理解。
句子教学要抓重点句子。曹冲说的话,也就是他提出的称象办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需要重点理解,可通过做实验的方法来理解。做实验时,要按照曹冲说的称象办法的四个步骤进行。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用石头代替大象,化整为零,找到称大象的巧办法。
读写下列词语:
重量曹操大秤画线分割砍树
(四)朗读指导
要重点指导学生读好第三、四自然段。朗读时要提醒学生边读边想,曹冲提出怎样的称象办法,这个办法好在哪儿,他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体会曹冲平时注意观察事物、善于开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好品质,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五)练习提示
课后练习第一题是让学生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回答问题。这个题可在理解课文第四自然段的过程中,通过讨论的方式处理。教师启发学生把官员们提出的称象的办法与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进行对比。通过比较,使学生知道曹冲的办法,既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必杀了大象。教师可进一步追问: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曹冲的办法不是凭空想出来的。第一是认真听别人议论,从中受到启发。第二,最主要的是他平时注意观察事物,善于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从而教育学生要向曹冲学习,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
(六)扩展活动
启发学生动脑筋思考,认真完成课后第3题,并安排比较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培养学生从小爱动脑筋的习惯。
这一扩展思维的活动可以在学完课文后进行,也可与讨论曹冲称象的办法结合起来进行。
(七)课时安排
建议本课教2,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读题激趣。
齐读课题,导入新课:这篇课文写了谁称象,是用什么办法称象的呢,听课文朗读录音。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
2
3
(三)细读、理解课文内容。
1
2
3
4的办法,
4
(四)讨论要是让你称象,你会用什么办法。
(五)进行识字、写字教学。读写词语。
(六)布置扩展活动。
五、参考资料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安徽亳县人。
曹冲:曹操的儿子,年幼时十分聪明。
作文二:《课文4 曹冲称象》700字
课文4 曹冲称象
一、 读拼音,写词语
ch ēn ɡ h ào ch ēn ɡ hu zh ù zi m ù zh ù h ái dǐ d ào dǐ ch an ɡ ɡǎn
b ǐ ɡǎn d à ch an ɡ ò sh ì ò ɡōn ɡ su ì yu a ni án suì
zh àn lì zh àn duì xi ǎo chuán chu án zhǎn ɡ z ì r án ɡu ǒ r án
二、 比一比,再组词
称( ) 柱( ) 低( ) 做( ) 岁( ) 秤( ) 住( ) 底( ) 作( ) 多( )
三、 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1、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 ....
2、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睹墙。。
四、 课内阅读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曹操微笑着点一点头。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1、文中加点的“才”字写出了( )(填序号)
①曹冲虽然年纪小,但很聪明 ② 曹冲年纪小,不懂事
2、用“——”画出描写曹操表情的句子,从这句话可以看出( )
①曹操对曹冲的办法很满意 ②曹操对大家的方法都表示同意
3、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 )(多选)①不用杀大象 ②不用造秤 ③不用大象
作文三:《二语上课文4《曹冲称象》【学案】》500字
课文4《曹冲称象》学案
【学习目标】
1. 认识“曹、称、员、根”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底”等10
个字,掌握读音,能够给生字口头组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说说曹冲称象的
过程。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3. 通过官员们与曹冲称象方法的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性。
4.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多观察,遇事开动脑筋,提高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和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
【新知预习】
一、自读课文(至少3遍),圈画生字新词,标好自然段。
二、借拼音识认生字,并给它们标上注音。
曹、称、员、根、柱、议、重、杆、秤、砍、线、止、量
三、给下列生字分别组两个词(不会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称( ) ( ) 柱( ) ( )
底( ) ( ) 杆( ) ( )
秤( ) ( ) 做( ) ( )
岁( ) ( ) 站( ) ( )
船( ) ( ) 然( ) ( )
四、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
作文四:《二语上课文4《曹冲称象》【教案】》800字
课文4 《曹冲称象》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曹、称、员、根”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底”等10个字,掌握读音,能够给生字口头组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3. 通过官员们与曹冲称象方法的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性。
4.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多观察,遇事开动脑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和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想不想听?好,在很久以前的三国时期,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想让人想个办法称一称大象的重量,哎呀,我们都知道,大象又高又壮,四条腿像四根大柱子,在没有机器的古代该怎么办呢?最后他七岁的儿子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同学们想知道这是一个什么办法吗?今天就让我们坐上时光机去看一看吧。
2、板书课题,读题。学习生字“称”,掌握读音,理解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指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2、自由捧读课文,要求:双手捧书,身体坐正,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3、同桌互读课文,纠正字音。
4、认读“曹、员、议论、重量、线”等生字,可以借助课文插图,读生字,认一认曹操和官员;注意区分“称、秤”两个偏旁相同,读音相似的生字;学习形声字“柱、杆、根”,渗透归类识记生字的方法。
5、大屏幕出示生字,学生以开火车、齐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认读巩固生字。
6、把生字放进课文中,你还认识吗?指名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 同学们真聪明,生字都掌握了,曹冲也很聪明,到底发生了什么呢?我们一起去古时候看一看吧。
2、指生读第一自然段。
3、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大象“又高又大”
(1)原来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这是一头怎样的大象啊?指生
作文五:《二语上课文4《曹冲称象》【当堂达标题】》400字
《课文四 曹冲称象》当堂达标题
一、拼拼写写我最棒。
ch èng gǎn zh àn l ì chu án dǐ
gu ǒ r án zh ù zi su ì yu è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li àng ( ) zh òng ( )
li áng ( )ch óng ( )
秤杆 g ān ( ) 称重ch ēng ( )
g ǎn ch ēn ( )
三、在括号里选择合适的量词,只填序号。
①头 ②根 ③ 杆 ④ 堵 ⑤艘 ⑥棵
一( )秤 一( )大象 一( )大船一( )墙 一( )大树 一( )柱子
四、根据偏旁写出新字。
禾:?????? ?????? ??????
1
作文六:《二年级课文曹冲称象[4篇]》13300字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二年级课文曹冲称象的资料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1篇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遇事动脑筋,想办法,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第一段写的是曹操带着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
第二段写的是这头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议论大象的重量。
1
第三段写的是官员们想出了几种称象的办法,曹操听了直摇头。
第四段写的是曹冲想出了称象的办法。
第五段写的是人们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在三、四自然段中,通过官员们与曹冲不同的称象方法的对比,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把一个聪颖、质朴的儿童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第四自然段讲曹冲叙述的称象方法和步骤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曹冲的称象方法是用5句话说明的。第一句是总写。第二至第四句具体地写出了称象的方法,一句话就是一个步骤。文中通过“赶、沉、画、赶、装、沉、称”这几个动词的连用、准确、清楚地写出了称象过程,使学生理解曹冲以船代秤、以石代象的科学的称象方法。
用水的浮力来称象的知识,是本课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使文章中抽象的语言文字具体化,以帮助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懂得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形象。
2. 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教
2
育学生学习曹冲,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教法设计:
为突破本课教学难点,教学时应采用实验法。
课前准备
玻璃器皿装上水、木船、玩具象、小石子秤或天平、幻灯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简单介绍曹操和曹冲,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懂得在句子中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具体、形象。
第三课时:总结全文,处理课后作业,练习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一课时 (一) 出示课题。8. 称象 (二) 讲读课文。 1. 范读全文 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 讲读课文
?指名朗读一段
3
提问:第一段写的是什么时候曹操带着谁去干什么,
板书:官员、曹冲
提问:什么人称官员,
?指名朗读二段
提问:这头大象怎么样,(又高又大)
提问:课文中怎么具体描写大象的,(像??像??)
指名读句子:“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议论、理解这句话,想象大象的样子)
师:“像??像??”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
提问:官员们议论什么,“到底”什么意思,
师:这样的一头大象,要想称出它的重量可不容易。
指导朗读,读出重音“又??又??到底”
师:大家都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于是曹操问大家谁有办法称这头大象。
?指名读三段
提问: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方法,(用“有的??有的??也有的??句式说) 板书:造秤称象
秤称象肉
提问:曹操听了态度怎么样,“直摇头”什么意思,(做个动作看看)
讨论:为什么直摇头呢,
4
板书:称不出伤害象
指导朗读
?指名读四段
提问:这段写什么,(曹冲想出称象办法)
做实验演示称象过程
(象上船——船下沉——画线;象下船——船浮起——装石子——船沉到画线处——称石子)
提问:往船上装石头时,为什么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船下沉的深浅和大象上船时一样,说明这时石头重量和大象相同)
默读四段:
读、画:用把曹冲说的话画出来。
提问:共有几句话,1句和后4句是什么关系,(1句是总写,后4句是具体叙述) 指名逐句朗读
画批:按称象步骤用?画出有关动词
板书:赶、沉、画、赶、装、沉、称
提问:这些动词可以颠倒顺序吗,为什么,
师:作者用这些动词准确、具体地写出称象步骤和方法。
练习:用“先??再??然后??最后??”叙述称象过程。
板书:船称石头石头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出示幻灯:(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先把大象( )到船上,看船身下( )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
5
舷上( )一条线。再把大象( )上岸,往船上( )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 )减去( )船上的石头。最后把几次称得的石头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
?指名读五段
提问: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这种方法好在哪儿, (用船代秤,解决“提不动”的问题,用石代象解决宰象的问题,既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伤害大象,是一种科学的称象方法,与官员们笨拙的称象方法形成鲜明对比) 提问:结果怎样,“果然”一词什么意思,曹冲当时几岁,“才”什么意思, 师:现在称象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在古时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难了。曹冲7岁就想出了科学的称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
3. 观察插图
思考: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与课文哪段内容相符合,(重点观察曹冲的动作、神态)
口述画面内容
(三) 朗读全文。
讨论: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
板书:动脑筋、想办法
提问:曹冲为什么能想出科学的称象方法,(其一,认真观察事物,善于动脑思考。其二,从官员们的议论中得到启发)
板书设计
6
第二课时
(一) 总结全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讨论: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教育,
(二) 练习。
1. 读一读,说说每组中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再用带点的词造句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第二句加了“直”字,“直摇头”就是不住地摇头,说明曹操认为官员的称象方法太笨拙,很不赞成他们的意见)
?曹操的儿子曹冲7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
(第二句加了一个“才”字,“才七岁”是只有七岁或仅仅七岁的意思,强调曹冲年龄小,但遇事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第二句加了“到底”二字,“到底”有多重就是究竟有多重,“到底”用在问句里表示深究)
师:第二句在“摇头、七岁、多重”前边分别加了“直”、“才”、“到底”使句子更加具体、形象。
指导用“直”、“才”、”到底”三个词造句
7
2. 把下面句子意思写具体
?大象又高又大。( )
?教室真整洁。( )
3. 练习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段话。
练习用“先??再??然后??最后??”说一段话。
4. 练习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第2篇
4. 曹冲称象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柱、底”等9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
3.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想办法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课前准备:
字词卡片,演示曹冲称象过程的投影片或实验材料。
8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象”。
2、板题质疑: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
二、学习新课
初读(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 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掉字。
2. 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称、造、秤、得、倒”等字的读音。
3. 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之间互相指认生字,适当用生字练习组词或说话,共同识记。
4. 小组同学合作,帮助认字有差距的同学学会生字。
讨论(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课文。)
1. 思考: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2.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9
朗读(在理解中感悟读文,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1. 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2. 抓住“一边??一边??”的句子,认真体会,练习说话。
3. 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
写字(针对学生实际,激发写字兴趣。)
1. 出示“我会写”中的字,组织学生认读观察,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先描红,再书写。
2.针对学生实际,对典型字进行重点指导。如“船”等。
3.学生自由练写,组织展示评价。
第二课时
一、导入(复述故事,引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地给大家讲一讲。
二、讨论(读书讨论,比较称象方法,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1.引导学生读1----3自然段。思考:曹操听了大臣们称象的方法为什么“直摇头”,
2.小组讨论,交流意见,陈述理由。
3.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加上适当的动作和表情,体会当时的情景。
三、演示(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
10
1.引导学生读4、5自然段,体会曹冲称象的过程。
2.师生或生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片进行演示,曹冲称象的全过程,进而体会曹冲的聪慧。可以多组进行,进行比赛。从语言表达,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3.指导朗读课文,抓住表示称象顺序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
四、拓展(引发思考,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1.引导学生思考课后问题: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呢,(可以启发他们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2.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见解,进行互相评价。
五、写字(加强写字指导,培养写字习惯。)
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观察特点。
第3篇
,版二年级下册《曹冲称象》案例设计 教学主题:阅读课
所属学科:语文
适于年级:二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S版)
建议学时数:2学时
11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背诵第4自然段。
2(通过阅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自己思考其它称象办法。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你们在市场,见过别人称东西吗,
称东西为了什么,
[出示课件:大象图片]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
这节课,我们就坐时光机去古代,看看一个叫曹冲的孩子,他是怎么想办法称大象的。
[板书课题]
生认读“曹、称”。仔细看这两个字,你怎么记住它们,(曹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部分的笔顺:横、竖、横折、横、竖、
12
竖、横;称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禾,右:尔。)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一)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二)学生回忆识字方法。(师: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怎么办呢?)
[方法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拥有获取知识的本领,也才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三)用你喜欢的方法,四人小组学习不认识的生字。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本环节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互学互教,认识了不少生字,扫清了学生生字方面的障碍。]
(四)针对发现的问题,指名当小老师组织大家交流学习经验。
[重视对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引导与交流,不断扩大识字成果。]
(五)检查生词、生字掌握情况。
过渡: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小老师讲得这么精彩,一些词宝宝也要和我们交朋友呢~
1([演示课件]出示生词,学生看课件自由读生词。
13
2([卡片]学生领读生词。
3(提出词语中不明白的地方。学生交流。
4(测读
5(男女赛读。
6(同桌赛读。
[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识、巩固生字词,享受到了学习汉字的乐趣。]
(六)指导朗读。
指名读课文,检查字音。
过渡:经过学习,通过比赛,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读这篇课文了。谁愿意把这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的字音都读准了吗,
三、辨别字形,学习写字。
1(认真观察字形,辨析形近字。
2(与横竖中线相关联的笔画,要着重观察描摹。
3(同桌交换本子写生字。
四、作业。
生字、字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复习生字。
(一)做游戏。
14
1(开火车;2。摘果子;3。送信(一生把词卡送给小组成员,拿词卡的同学认读);4.找朋友(为生字找词朋友,为词找字朋友)。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巩固记忆。]
师:有人送给曹操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生:一头大象。)
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头象的,(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练读,体会象的高大。 指名读,读出象的高与大。
问:你们见到这么高大粗壮的象,想提些什么问题,
(二)学生质疑。
(它有多重,……)
[通过学生质疑,自然地引出下一步的学习。]
二、学习课文,解决疑问。
(一)对比学习。
问: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必须得称一称它。课文介绍了几种称象的办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生回答。
[对比学习,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问: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曹冲的办法好,生读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出示课件: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要求:读出满意、欣慰的语气。
15
(二)学习第4自然段。
师出示课件:
默读课文,把曹冲称象的办法用“——”画出来。
想一想:称象分为哪几步,
说一说:称象的过程。]
个人自学。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以四人小组形式汇报,师打相应课件:第4自然段曹冲说话的内容。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回答称象步骤。
3.指名一生再读,同时放[“曹冲称象”动画课件]。
4.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称象的过程。
5.这部分内容有些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你们找一找,画出来。
6.用上这几个词,和同桌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7.试着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
16
序的词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生练习后,指名发言。
[在理解、朗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与合作,有条理地表达,突破课文重难点。]
8.师生接读:
师:先把大象赶到(生读)
师:看船身(生读)
师:就沿着水面(生读)
师:再把大象(生读)
师:装到船下沉到(生读)
师:然后(生读)
[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重点内容,训练他们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出示课件:第4段按原文填空。生准备,指名二生填。试背,指明一生背,会背的背。
[活跃课堂,巩固所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降低课后背书难度。]
9.这部分内容,学生质疑。
其他生帮同学解决问题。
[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时时激励自己,肯定自己。]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一)总结升华。
问:你们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曹冲想的办法超过了那些官员。那时,他才几岁,
17
出示课件:
读一读,比一比。
曹操的儿子曹冲7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
生读这两句话,比较哪句更能表现曹冲爱动脑筋。
师: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生快速读文。
(如他们找不出来,师:找出不可行的称象方法。)一生读。
师:曹操听了(生:直摇头。)
出示课件:
结合句子选择带点字的意思。
曹操听了直摇头。1、从上到下。2、公正的。3、不断地。
问:为什么曹操听了直摇头,
[降低理解难度,体会“直”在句子中表示的意思。培养正确谴词造句的能力。] 师生配合读:男生读第一种方法,女生读第二种方法,老师读第三段开头、结 尾。
师:虽然这两种办法不可行,但是曹冲仍认真听了那两人的发言。你们认为他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拓展延伸。
18
问:在当时,曹冲的办法是最好的吗,你还能想出什么称象办法,
(不是,可以把石头换成牛、羊等会走的动物,或换成人)
[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学生评议方法的可行性。
四、布置作业。
背诵第4段。
第4篇
04、 曹冲称象
设计理念:
《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目标:
19
1、 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 学会15个生字,正确运用“象、像”、“称、秤”,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议论、果然”的意思,知道“直、才”在句子中的作用,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3、 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难点: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
课前准备:
玻璃器皿装上水、木船、玩具象、天平、投影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再读课文、学写生字)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1、放《三国演义》主题歌,你们看过(听说过)《三国演义》吗,2、请学生自由回答。3、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的名字,你怎么知道的,(随机表扬阅读面广的学生,告诉学生搜集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
一、导入
20
1、 启发谈话: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象”
2、 板题质疑: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
(设计意图:由课题的出示,引发学生思考质疑,。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设计意图: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称、造、秤、得、倒”等字的读音。
(课件出示反馈时,学生会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生跟着将这个字读3遍。)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21
3、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学习生字、掌握读音。(生
自主识字,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
以渔。只有持之以恒对学生进行方法渗透指导,教学才能收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开放学习方式,尊重学生自我选
择。)
4、多种方式认读注音生字:
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曹(曹操)(曹营)
称(称重)(称量)
员(人员)(队员)
议(商议)(议论)
论(讨论)(争论)
重(重量)(体重)
杆(一杆秤)(笔杆)
秤(台秤)(一杆秤)
砍(砍刀)(砍断)
倒(倒车)(倒是)
割(切割)(割开)
线(直线)(线条)
止(止血)(停止)
量(数量)(量词)
5、去掉拼音读生字:
22
(1)同桌比赛读(2)男女比赛读(3)全班齐读。
6、开火车认读生字。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练读,落实字音教学,又激发了兴趣,防止了重复和枯燥。)
7、指名读文
把生字放到课文中,读一读。(提示读书姿势)读书时身体要站直或坐直,双手捧书,眼睛与书本保持一段距离,吸气定神再开口这是会读书的表现。其他同学仔细听,评价。
(设计意图: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循序渐进,符合低年级认知规律。)
三、讨论(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课文。)
1、这篇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让学生用手势表示。)
思考: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应善于在这种交流中捕捉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四、朗读(在理解中感悟读文,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2、抓住“一边……一边……”的句子,认真体会,练习说话。
3、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
23
(设计意图: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去讲,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五、写字(针对学生实际,激发写字兴趣。)
1、出示“我会写”中的“再、象、像、做”四个字,组织学生认读观察,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先描红,再书写。
2、针对学生实际,对典型字进行重点指导。如“候”等。
3、学生自由练写,组织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中高年级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教学中教师应多渠道、多方式地引导学生写字、识字、学词,使识字、写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进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因此在教学中,把学生牵引到学习状态以后,巧妙地过渡到写字教学中:生字记得那么牢,肯定也能写得工整、端正,请你当当小老师,提醒提醒大家,怎样才能把字写得工整、端正? 让孩子们在评价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六、拓展练习
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称象办法,
附课堂检测:
一、我会读:在会读的词语后面的打“?’。
24
称象 官员 象腿 柱子 议论
称杆 一艘 下沉 停止 微笑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 )象 一( )秤 一( )船
四( )柱子 两( )树 一( )线
三、比一比,组词。
官( ) 称( ) 柱( ) 象( )
宫( ) 秤 ( ) 住 ( ) 像( )
第二课时
(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感悟、指导背诵、积累词语、学写生字)
一、导入(复述故事,引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地给大家讲一讲。
(设计意图:实现新旧过渡,促进学生表达。)
二、讨论(读书讨论,比较称象方法,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1、 引导学生读1----3自然段。思考:曹操听了大臣们称象的方法为什么“直摇头”, 官员们是怎样说的呢,
学生汇报,师适时板书:官员
造秤
25
宰象割块
2、 师引导:那么当他这样说的时候其他人有什么意见呢,曹操呢,曹操听了为什么直摇头,谁能边说边做动作给大家看。(学着摇了一下头) 这叫直摇头吗? 谁再做做看?“直摇头”说是不住地摇头,表示很不同意。曹操为什么不同意呢?
3、现在请大家试着学官员的口气读一读他们的话。
这里面有三个官员说话了,读谁愿意来当官员学着官员的口气读一读。指名3个来读。 师:其他同学想不想也来读一读,那么老师提议一、二、三小组分别读三个官员的话,第四小组的同学读旁白,同意吗,(分小组读)
过渡:七岁的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边听边思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一个好办法。曹冲又想出什么办法呢,
(设计意图:围绕核心问题,读书讨论,避免了繁琐的分析理解,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促进学生合作及表达能力的发展。)
三、演示(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
1、引导学生读4、5自然段, 请大家用“-------”画出表示曹冲做法的语句。
2、课文用几句话来讲曹冲的办法呢,(四句)也就是四个步骤,现在我们把这四步总结出来:
板演:赶象(上船) 沿水(画线)
26
象下(装石) 称出(重量)
师:谁能 解释一下这四步的做法,
3、师:曹冲的办法可真好,想不想当一回小曹冲,老师这儿有一些东西,大家请看(师出示教具)请大家前后桌的同学一起来读他的办法,合作讨论怎样来演示这个办法,等一下派代表来演示。
4、师生或生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片进行演示,曹冲称象的全过程,进而体会曹冲的聪慧。(可以多组进行,进行比赛。从语言表达,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5、师:现在你们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可能有下列问题,请学生回答,师点拨)
(1)大象上船后, 船为什么下沉?
(2)象上船后, 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上面一条线.
(3)象上岸后, 往船上装石头, 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再读这一段, 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 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们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6、师:我们知道曹冲的办法是按四个步骤来的。那么有谁能用:
(师板书:先……然后……再把……再……)来说一说
27
师:谁再来用其它的自己喜欢的词语来说一说曹冲的办法,
7、提问: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果然”一词什么意思,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来的呢,
适时板书:以船代秤
以石代象
8、指导朗读课文,抓住表示称象顺序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爱动手、爱观察、爱表现的特点,将演示与读文结合,培养合作能力,实践操作,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巩固学生的认识,从中受到启发,激起对曹冲的喜爱。)
四、扩展(引发思考,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1、引导学生思考课后问题: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呢,(可以启发他们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2、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见解,进行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想像,鼓励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3、小结:现在看来,依靠科技无穷的力量,称象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在古时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难了。曹
28
冲才7岁就想出了科学的称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同学们平时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就应该像曹冲一样,要多观察,多向别人学习,爱动脑筋,祝你们都成为聪明的孩子。
五、写字(加强写字指导,培养写字习惯。)
1、出示“我会写”中的“点、照”,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字的特点。
2、指导书写,强调“四点底”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3、自由练写,展示评价。
六、课外延伸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称 象
? ?
官员们 曹冲
造秤 以船代秤
宰象割块 以石代象
赶象(上船),沿水(画线)象下(装石),称出(重量);
再把……再……
附课堂检测:
1(连线组词语,再读一读。
称 员栏 下
29
官 子倒 杆
柱 象微 秤
议 艘大 笑
鸡 腿沉 没
一 论不 止
2(选字填空。
在 再 象 相 像
?这件事过几天( )说吧!
?河边来了一头大( )。
?你不要( )他一样贪(tān) 玩。
?你现( )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吧?
?朋友之间应该互( )帮忙(bāng máng) 。
3(用词语写句子。 边 ,一边 。 微笑 。
4(按顺序把句子排起来,组成一段话。(填序号)
(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 )把大象赶到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
( )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先……然后……
( )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 )然后称船上的石头。
30
( )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伴教锦囊:
相关链接:
曹操(,,,,,,,):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懂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辑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辞海》,,,,年版)
曹冲(字仓舒) 生年:196 卒年:208
31
曹冲(196-208),字仓舒,曹操最小的儿子。曹冲称象的事情流传千古,曹冲在称象时不过六岁。208年,也就是赤壁之战的这一年,曹冲夭亡,年仅十三岁。曹操为其哭泣时,曹丕来安慰曹操,曹操说道:“仓舒之死,对我来说是不幸,可对你们来说却是大幸~”曹丕称帝后,追封曹冲为邓哀侯。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块和大象的同等重量简单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见,曹冲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我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这一课时,我设计让学生读书提出问题,再沿着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学生先默读课文,问:“你有什么总是吗,”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问 题:“曹操
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然后老师梳理学生的问题,调整自己的教法,循着学生的问 题安排教学思路,逐个解答学生的问题。
32
33
作文七:《曹冲称象》1400字
《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弄懂曹冲称象的办法,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弄懂曹冲称象的办法,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了解曹冲和官员们称象的办法,想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称东西用什么称啊? 人们用秤称东西,称的是东西的什么呢?(对,东西有多重。)可是,你见过别人称大象吗?在古时候还没有这么多种类的称呢?有个跟你们一样大的小男孩却称出了一头大象的重量,他是怎么称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大象的故事,(板书:称象),齐读课题。
二.读书小天地.自读.认读生字
1. 读课题,思考:谁称象,怎么称象?
2. 自读。
把每个字音读准确,把每句话读流畅
想一想是谁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怎么称出的?
三.看图读文,了解故事
1.课文总共5自然段,安排5个学生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哪段是写称象过程的。
2.谁称象?过程是哪段?那曹冲是怎么称出的,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慢慢读书,慢慢思考。
3.让我们了解一下曹冲称的是怎样的大象?
⑴看书上图片,指认曹操,官员,曹冲,读一自然段(板书:曹操 曹冲 官员)
⑵一同去看,一同可以换成???
⑶他们来到大象身边,那是一头怎样的大象?出示大象。
⑷哪个词告诉我们大象的样子?(又高又大)怎么高怎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指出身子,描述墙的样子(厚,硬,宽)指出腿,出示柱子,直接感知,体会高大。再读体会高大。
⑸这么大的大象,引起了官员们的兴趣,他们一边看一边议论什么呢?
对大象的重量产生了兴趣,不仅是他们产生了兴趣,曹操也产生了兴趣,下达了命令,“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官员们就开始想了几个办法?想了几个?哪几个?
办法一:造杆大秤,大树做秤杆 方法二:把大象宰了,割成块
曹操对这两个办法满意吗?从哪可以看出?(曹操听了直摇头)用自己的话来说
说这两种办法 教师出示图片,一艘彩船,一只大象,引导学生观察大象没上船之前,船露在外面的颜色 出示一艘装有大象的船,观察船身颜色,船上多了什么?颜色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出示一艘装有石头的船,观察船身颜色,颜色一样没变,说明石头和大象一样重。 出示一堆石头,一头大象,让学生填比较符号
我们再来看一下,曹冲的步骤,学生说,教师板书。
读第一句,问步骤(板书:赶 画)
读第二句,问步骤(板书:赶 装)
读第三句,问步骤(板书:称一称 )
读第四句,说步骤(板书:算一算 )石头重量=大象重量
哦,这就是曹冲称象的步骤,称出来了吗?让学生根据板书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全过程。那曹操满意吗?
四.深入思考,课文拓展
1.称出来了,想想在场的官员会说什么?
2.办法好吗?(不用砍树,不用杀象)利用了什么?(石头,船,水的浮力)
五.练一练
1. 回到家中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 你还有什么好的办法,能称出大象?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古代的小朋友(曹冲),还知道了曹冲称象的办法,非常棒。我也希望我们班的小朋友在遇见问题时能多动脑筋,多多思考,这样啊,你们就会越来越聪明!
七,板书设计:
称象(曹冲)
官员 曹冲
砍树造秤 赶__画
赶__装
宰象割肉 称一称
直摇头曹操 点头微笑
作文八:《曹冲称象》800字
学本研讨课: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人:韩燕翔(二年级组) 2017/9/19 教学目标 :
1. 理解曹冲称象的原理, 并能用自己的话分步骤说清楚称象 的过程;
2. 能找出课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的办法, 说说为什么曹冲的 办法好。
3. 对比理解“才七岁”
教学重点、难点 :
1. 理解曹冲称象的原理,并能用自己的话分步骤说清楚称象 的过程;
2. 能找出课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的办法,说说为什么曹冲的 办法好。
教学过程 :
一、 复习导入
听写词语:称象 秤杆 船底 岁月 然后 站立 做人 作业
二、 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和说话步骤
1. 自读全文, 看看文中写到了哪几种称象办法?读明白的用 姿势告诉老师。
2. 用“——”划出两种称象办法,指名汇报。
3. 数一数曹冲称象的办法有几句话。 曹冲为了把话讲清楚用 上了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请你找一找。
4. 如果要给第一句加一个表示顺序的词语,可以加什么? (先)
板书:先 再 然后
5. 结合图读曹冲称象的四句话,理解称象方法的原理。
6. 称象过程句子排序。 ()
7. 结合板书用上“先……再……然后……”复述称象过程。 师总结:我们以后想把一件事的步骤说清楚,可以用上表示 顺序的词语“先 再 然后” ,别人会听得更明白。
三、 明白曹冲的办法为什么好,领悟人物特点
1. 曹冲的这个办法好不好?从文中哪里看出来?那这个办 法到底好在哪里呢?要想知道, 就得先明白官员们的办法 不好在哪里。
2. 小组讨论:官员们的做法不好在哪里?
(合作提示:组长可以请思考出答案的同学或自己先说,再 依次请其他同学说说想法。组长可以这样和同学说:“我们 想听听你的意见”或“大胆地说说你的想法,说错了没关 系。 ” )
3. 小组讨论:对比官员们的办法,说说曹冲的办法好在哪 里。
4. 曹冲的办法是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和官员们的办法有没 有什么联系?
5. 你认为曹冲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6. 师:而想出这个办法时曹冲只有七岁。 对比理解 “才七岁” , 激励学生。
四、总结收获
作文九:《曹冲称象》900字
曹冲称象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短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事要善于思考善于动脑的道理。
2. 结合短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3. 有感情地并能复述这篇寓言故事。
教学重点:
了解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
教学难点:
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过程。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 同学们,你们在集市上看到过别人用秤称东西吗?秤可以称什么? (称苹果,称香蕉……) 但是你们想过怎么称大象吗?
2. 大象这么大,它到底怎么称呢?今天就让我们坐着时光机去看一看
古时候曹冲是怎么称象的?
3.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举手回答。师展示:称象有哪几种方法?
4. 其实啊,这些答案在书上都有,只要你开动脑筋就能找到答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篇阅读短文,并思考称象有哪几种方法?
5. 师巡视并指导。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复习生字,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 读了课文,你知道哪几种称象的方法?
生回答:1. 造一杆大秤
2. 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3. 曹冲称象的办法
3. 对于这三种方法,曹操是怎么表现的呢?
4.. 那么对于1、2种方法曹操为什么不满意呢?
分析第一自然段:
因为别人送曹操一头大象,他很高兴,所以舍不得宰象。 分析第二自然段:
出示大象图片,看,大象的身子像什么?像一堵墙。大象的腿像什么?像四根柱子。这么高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5. 大臣们的方法不尽人意,那么谁的办法让曹操满意呢?(曹冲)那么曹冲又是怎样称象的呢?(第四自然段)
9. 请生回答称象的过程,师在大屏幕根据学生的描述演示。
10. 齐读大屏幕称象的过程。
三、总结全文
1. 曹冲用这样的方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了吗?最后结果是怎样呢? (齐读第四自然段)
2. 曹操微笑着点点头,他叫人照曹冲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3. 那时曹冲才几岁啊?五六岁。“才”字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曹冲的年龄小,但却十分聪明。
4、曹冲那时才五六岁。就想出了这么好的一个方法并且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你觉得曹冲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聪明,爱动脑筋)
1、 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遇事要善于思考,善于动脑)
四、布置作业
1、同学们你能想出更好的称象的方法吗?
2. 做练习。
作文十:《曹冲称象》2100字
话本剧:曹冲称象
纪策:穿越时空的隧道,架起历史的桥梁,有一段发生在曹魏故都的故事,千百年来依然在传唱。
纪策:故事发生在许昌,有个孩子称大象,他琴棋书画样样通,他的名字叫曹冲。
高一凡:时光过去了千百年,还有人记得我的童年,我听到有人在表扬我,我也穿越时空来表演、来表演。嗨,大家好,曹冲这厢有礼了。
纪策:哎哎哎,我的故事还没开始呢,你怎么就跑上来了? 高一凡:一千多年了,大家只听到我那段称象的故事,没见过我长什么样,我就想让大家看看我,我帅吗?
纪策:大家别说时间过得快,也别管故事发生在什么年代,三国已过去了千百年,那时候就流行见面先问帅不帅了。 高一凡:我长得不算帅,我的爸爸更厉害,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曹丞相,这回和我一起来了。
高一凡:有请父王。
音乐。。。。。。。。。。。。
陶维:时光都过去了千百年,还有人记得我的容颜, 我听到有人在表扬我,我也穿越时空来表演、来表演。我是曹孟德。
两名男生 将军(赵一鸣)、军事(于丰源)扮演者说唱:我们是曹丞相的智囊团、拉拉队,说白了,就是粉丝,
耶、、、、、、、。
纪策:停,刚才咱们不是说好了吗,我在上面讲故事,你们给我做配合,我这故事还没开始呢,你们怎么全都跑出来了?
全体扮演者一起说:没全出来,送大象的使者还没来呢。 高一凡:你继续讲。
全体扮演者一起说:从前啊、、、、、
纪策:那就是公园200年,曹操刚把都城建,曹冲刚有五六岁,有一件事情真稀罕!
使者(梁安雪):大象大象好可爱的象,大象大象好漂亮的象,我带着大象来自西方,我万里迢迢来到北方,见这里环境美、空气鲜,清清的河水蓝蓝的天,我带着大象四处看,感受着秀丽的大中原,大中原、、、、、
纪策:你带着大象来北方,不是让你来观光,说你为什么来这里,快把原因讲一讲。
梁安雪:我把大象献给丞相,增进友谊架桥梁。
高一凡:原来这就是大象啊?
全体扮演者一起说唱:是大象啊 是大象。
高一凡:身体高达像城墙,
全体扮演者一起说唱:像城墙啊像城墙。
高一凡:象腿就像擎天柱。
全体扮演者一起说唱:擎天柱啊擎天柱。
高一凡:鼻子怎么那么长?
全体扮演者一起说唱:那么长长长长长。
陶维:我们中原没大象,也没见过他的模样,这样的动物这么高大,我想知道它的重量、、、、
全体扮演者一起说:它的重量????
纪策:一听曹操问重量,所有人眼睛都一亮,好奇的看着那个使者。
梁安雪:我也是两腿发软手冰凉,我们没有称过大象,大象太大没法量,中原大地人才多,人人赛过诸葛亮,您让他们称一称,我也不白来一趟。
陶维:这个问题有难度。
全体扮演者一起说唱:有难度啊有难度。
陶维:我们科技还跟不上。
全体扮演者一起说唱:跟不上啊跟不上。
陶维:现在要有电子称,火箭也能称重量。
主持人说唱:曹操当时怎么想,我们现在不好讲,他发动了所有的亲友团,连场外求助也用上。
陶维:喂、、、、、、现在播送曹魏新闻,咱们这里来了大象,可就是没人知道重量,现在开展称重PK ,称出重量拿大奖、、、、、、、
全体扮演者一起说唱:称重量 拿大奖 大家一起去现场 看看怎么成大象、、、、
高一凡:我们生长在徐昌,曹魏大国美名扬,称出大象有多重,别让国威受损伤。
于丰源:不要慌 不要忙 这个问题好商量 炊事班里我做过饭 称个大象很好办。
陶维:魏国人才不简单,原来出在炊事班,这里一定有故事,我最喜欢胖洪 老高 小毛演的炊事班了。
陶维:知道你就快点讲!
高一凡:明白你就赶紧谈!
全体扮演者一起说唱:快说怎么称大象?
陶维:别让我们留遗憾!
于丰源:这个大象好大个,要吃我们得吃几年,拿刀把它切成块儿,又省事儿来又好办。快使用切菜刀
全体扮演者一起说唱:吼吼哈嘿
陶维:快使用切菜刀
全体扮演者一起说唱:吼吼哈嘿
陶维:你不亏出在炊事班,想的办法都新鲜。
高一凡:要是这样称大象,以后谁来陪我玩?
梁安雪:这是我国送到礼物,它死了我的小命也玩儿完。 纪策:这个办法不可行,还有人上前提意见,那人把手举过头,马上得到发言权。
于丰源:我有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有点费时间,我为奥运火炬设计提过意见,比谁都有发言权。
全体扮演者说唱:北京举办奥运会,比现在要晚千百年,你建议要是被采纳,说明你意识很超前。
于丰源:奥运是个大事件,首次在咱们国家办,申办奥运能成功,关键就靠我的意见。
陶维:你的想法我赞成,可称象和奥运不相同,有什么建议快点说,两件事是两股绳。
于丰源:动用所有的农民工,造个天下第一称,秤盘站下一头大象,把撑杆挂在半空中,挂秤砣 看准星,一点一点的慢慢称,现在我们就动手,时间宝贵别磨蹭。
陶维:你的主见非常棒,可惜科技跟不上,要是等到造好称,这辈子别想称大象。
全体扮演者说:我的好 我的好 我的好 我的好 我的好 我的好
高一凡:STOP 停,不要吵 别为难 这个题目有挑战 要想解决这问题 听我边讲边做边实验
全体扮演者说唱:好 我们听你边讲边做边实验
高一凡:先把大象赶上船
全体扮演者说唱:先把大象赶上船
高一凡:船沉吃水刻条线
全体扮演者说唱:船沉吃水刻条线
高一凡:船放石块象上岸
全体扮演者说唱:船放石块象上岸
高一凡:石块压船沉到线 再把石块搬上岸 称出石头总重量 大象的重量在眼前 在眼前、、、、、
全体扮演者说:你太有才了、、
全体扮演者说唱:曹冲聪明不一般 复杂的问题变简单 曹冲称象传佳话 千百年来永流传 曹冲称象传佳话 千百年来永流传、、、、
高一凡: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