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把沙漠变成绿洲》2000字
迪拜的秘密 毫无疑问,迪拜是一个耀眼的沙漠绿洲。3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人迹罕至的沙漠,只有仙人掌、风滚草和蝎子的身影,但转瞬间却高楼林立,奢华无边。现在它不仅有世界上最高的迪拜塔,还有面积达到22500平方米的室内滑雪场和世界上最大的室内冰雪公园。置身于今日的迪拜,你很难想象自己实际上是处在一个沙漠地区。 可是,迪拜其实是个没有任何淡水资源的地方,这里没有地表水,蓄水层也非常稀薄,是世界上降雨量最少的地区之一。那滋养迪拜的生命之水来自何处呢?完全来自海水。不仅仅是迪拜,阿联酋所有的水都是由海湾地区众多的海水淡化工厂淡化而来的。正是淡化的海水给这里的沙漠城市带来了勃勃生机。 如今,随着人类对淡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日趋紧张,尤其是一些区域的淡水短缺现象更加严重。或许有人问,各大洋里储存海水无数,我们为什么不多淡化一点海水呢?因为海水淡化成本很高――盐很易溶于水,将它们分离很困难,所以淡化海水所需的能源和技术价格不菲。迪拜在生产淡水方面的花销甚至超过了生产汽油的花费。而生产淡水的同时,大量的二氧化碳也被排放进了大气层。在地球上所有的国家里,迪拜人的平均碳消耗最多,是美国人的两倍以上。因此,迪拜绿洲并不像它看起来的那么“绿色”。 不仅如此,因为迪拜扩张得太快,而且又极度奢华,所以导致耗水量巨大。虽然海水淡化是补充淡水资源的不错选择,但也要支付环境成本。如何处理分离出来的高浓度盐水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但迪拜因为扩张太快,其污水设施并没有跟上去。为了省事,卡车司机们经常只是钻个水道口,把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倒入大海。在迪拜最著名的一家酒店的角落里,你可以看到,排泄物就漂浮在海面之上。 未来的海水淡化 然而,尽管淡化海水存在经济和环境障碍,可这项工程正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因为其他的水源在日益枯竭:地下水利用过度,我们再也负担不起更多水坝造成的经济和环境压力,附近的河流都在被我们榨干。 虽说淡化海水的成本很昂贵,但是究竟有多少呢?其实这很难准确估计。海水含盐量不同、地域不同、劳动力不同、土地价格和能源成本的不同,这些因素都会对成本产生很大影响。海水淡化成本低的每立方米可能不到1美元、高了却2美元还不止。而如果是从附近河流或者地下取水,成本能大幅下降到十几美分。不过,最近寻找新水源与海水淡化的成本差距在不断缩小。 目前,从海水中提取淡水主要有两种方法:热蒸馏法和薄膜渗透法。热蒸馏法就是把海水煮沸后,水分蒸发再凝结形成淡水,而盐分会保留下来;薄膜渗透法也称为反渗透法:用半透膜将海水里的盐分和水分分开。目前,薄膜渗透法更加普遍,因为这种技术更廉价。 那么,通过利用阳光和海水,我们能够减少淡化海水带来的污染,把沙漠变成真正可以自养的绿洲吗?是的,但要考虑周到,以尽可能地减少各方面的损耗。像迪拜那样只靠消耗淡化海水来维持并不是长久之计,我们需要更绿色的综合方法。让我们来看看卡塔尔最先进的实验工厂吧,它会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卡塔尔的“绿色王国” 与迪拜一样,阿拉伯国家卡塔尔也同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粮食和蔬菜极度缺乏,只能靠外地调运。不过,如今科学家正在利用当地环境开始种植粮食和蔬菜了。在卡塔尔的海岸边,有一个科学实验工厂,工厂里有很多温室,这些温室将成为沙漠里粮食和蔬菜种植中心。 温室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冬天里为我们供应反季蔬菜的就是温暖如春的温室。可是,在卡塔尔,温室不再是温的,而是凉的、湿润的。走进这儿的温室,你会发现,尽管室外酷热难耐,但温室里面却凉爽宜人,温度比外部要低10℃左右。更了不起的,是这里的设备完全没有消耗额外的淡水和电力资源,维持温室运作的能量全部来自太阳和海水。 你会看到,温室的前方,迎着风有一层层蜂巢式卡片搭起的屏障,因为有海水不断注入,所以它一直是湿的,能冷却并加湿外部进入温室的空气,犹如在外界与温室间筑起了一面“冷却墙”。注入屏障的海水接下来进入太阳能蒸馏器,被蒸馏成淡水后可以直接对植被进行灌溉――只要有太阳和海水,温室里的植物就会欣欣向荣,而中东地区最不缺的就是这两样。 当然,这个温室可不仅仅是一个高效的温室,它还能带动对环境的改造。由于温室周围的小气候凉爽,空气湿润,之前不常见的沙漠植物已经在这里安家。未来,温室周围的土壤将不再贫瘠,时机成熟时,这里还要种植树木,而树木又会对气候起到调节作用,使气候更加温暖湿润。这样一来,我们就会最终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绿洲。 那么,对于海水蒸馏后分离出来的高浓度盐水,这家实验工厂又是怎么处理的呢?直接排入海里肯定不行,因为高浓度盐水会对海洋生物造成伤害。很大一部分高浓度盐水可以直接排到实验室,供科学家们实验用,让他们寻找更耐盐的植被。而对于另外的一部分高浓度盐水,我们则可以从中提取出有益的成分,比如氯化钠、石膏和碳酸钙等,这些都具有潜在的商业价值。
作文二:《把沙漠变成绿洲》900字
龙源期刊网 ://.qikan..
把沙漠变成绿洲
作者:蒲秋
来源:《大科技·百科新说》2013年第08期
迪拜的秘密
毫无疑问,迪拜是一个耀眼的沙漠绿洲。3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人迹罕至的沙漠,只有仙人掌、风滚草和蝎子的身影,但转瞬间却高楼林立,奢华无边。现在它不仅有世界上最高的迪拜塔,还有面积达到22500平方米的室内滑雪场和世界上最大的室内冰雪公园。置身于今日的迪拜,你很难想象自己实际上是处在一个沙漠地区。
可是,迪拜其实是个没有任何淡水资源的地方,这里没有地表水,蓄水层也非常稀薄,是世界上降雨量最少的地区之一。那滋养迪拜的生命之水来自何处呢?完全来自海水。不仅仅是迪拜,阿联酋所有的水都是由海湾地区众多的海水淡化工厂淡化而来的。正是淡化的海水给这里的沙漠城市带来了勃勃生机。
如今,随着人类对淡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日趋紧张,尤其是一些区域的淡水短缺现象更加严重。或许有人问,各大洋里储存海水无数,我们为什么不多淡化一点海水呢?因为海水淡化成本很高——盐很易溶于水,将它们分离很困难,所以淡化海水所需的能源和技术价格不菲。迪拜在生产淡水方面的花销甚至超过了生产汽油的花费。而生产淡水的同时,大量的二氧化碳也被排放进了大气层。在地球上所有的国家里,迪拜人的平均碳消耗最多,是美国人的两倍以上。因此,迪拜绿洲并不像它看起来的那么“绿色”。
不仅如此,因为迪拜扩张得太快,而且又极度奢华,所以导致耗水量巨大。虽然海水淡化是补充淡水资源的不错选择,但也要支付环境成本。如何处理分离出来的高浓度盐水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但迪拜因为扩张太快,其污水设施并没有跟上去。为了省事,卡车司机们经常只是钻个水道口,把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倒入大海。在迪拜最著名的一家酒店的角落里,你可以看到,排泄物就漂浮在海面之上。
未来的海水淡化
然而,尽管淡化海水存在经济和环境障碍,可这项工程正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因为其他的水源在日益枯竭:地下水利用过度,我们再也负担不起更多水坝造成的经济和环境压力,附近的河流都在被我们榨干。
虽说淡化海水的成本很昂贵,但是究竟有多少呢?其实这很难准确估计。海水含盐量不同、地域不同、劳动力不同、土地价格和能源成本的不同,这些因素都会对成本产生很大影响。海水淡化成本低的每立方米可能不到1美元、高了却2美元还不止。而如果是从附近河流
作文三:《作文:绿洲变成沙漠》4000字
作文:绿洲变成沙漠
篇一:沙漠可以变成绿洲
沙漠可以变成绿洲
作者:亚当?可汗
来源:《视野》2008年第07期
当保罗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他在犹他州的家附近有一个旧式的炼铜厂。从炼铜厂里排出的二氧化硫把原本美丽的森林变成了一片荒凉的废墟。
一天,保罗家的一位小客人扫了一眼那片荒地,看见上面一无所有:没有动物,没有植物,没有绿草,没有灌木,没有小鸟,什么都没有,只有4万英亩漆黑的、臭气冲天的不毛之地。那小孩看了看那片土地后说 :“这地方可真富饶啊。”保罗一拳把他打倒在地,觉得受到了侮辱。他举目四顾,一个念头在内心萌生:他发誓总有一天,他要让这片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许多年后,依然留在本地的保罗来到炼铜厂的办公室,问厂方有没有重新植树的计划,回答是“没有”。他问他们能否允许他来努力一下,回答是“不行”。保罗意识到,他需要更多的知识,才能让他人愿意倾听他的意见,于是他重回学校研修植物学。
在大学里,他遇到了一位生态学专家。这位专家遗憾地对保罗说,那块荒地已经毫无希望了。他认为保罗的计划是痴人说梦。
即使他种上树,即使树能成活生长,没有鸟类或松鼠帮忙传种,风也只能在附近40英尺内传播树种。种下的树要结出树种再次开始结籽传种,又需要30年。以此类推,大约两万年的时间才能让那片土地地貌得以恢复。老师们说他的计划只是白白浪费生命,是不可能成功的。
于是,他继续自己的生活。他找了一份工作,结婚,生子。但他的梦想还在。他继续研究课题,冥思苦想。然后一天晚上,他从床上起来,采取行动。他做了力所能及的事。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保罗不再把心思用来思索,而是着眼于他面前触手可及的机会。在夜幕的掩护下,他背着满满一包树苗悄悄溜进那片荒地,动手种下去。几小时后,他大功告成。
此后每周,他都悄悄潜进荒地种树植草。但其中多数植物夭折。他这样足足干了15年。当他种下的整片山谷的冷杉苗因为一个粗心的牧羊
人而被火灾夷为废墟的时候,保罗如雷轰顶,黯然泪下。然后,他振作起来,继续种。
寒冬酷暑,塌方、洪水、火灾,一次又一次地毁坏他的成果,但他继续不停地种。一天晚上,高速公路建筑工人来取走了数吨泥土拿去做路基,他在那片地区辛苦种下的植物全部毁于一旦。但他只是继续不停地种。
周复一周,年复一年,不顾权威的置疑,不顾道路施工人员的破坏,不顾狂风暴雨炎热的肆虐,甚至不顾世俗的偏见,他只是
不停地种。慢慢地。非常非常慢地,树开始生根了。然后土拨鼠出现了,然后是兔子,接着是豪猪。
随着时代变迁和官方对环境保护的压力增大,炼铜厂终于对保罗亮出了绿灯,正式雇用保罗做他一直在做的事。他们给他提供机器设备和工作人员,工程的速度大大加快了。现在,有
1.4万英亩的土地已经遍地青草绿树,到处都有灌木丛,满眼的麋鹿和老鹰。而保罗——几乎获得了犹他州所有的环境奖。
保罗说:“我想只要我起个头,到我死后,人们就能看到我的誓言成真了。我本以为我是不能活着亲眼看到的。”为实现孩提时似乎不可能的誓言,他一直坚持不懈地努力,直到现在白发苍苍,他还在不停地种啊种。
篇二:沙漠变绿洲 实在中国梦
沙漠变绿洲 实在中国梦
王文彪
2014年6月10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首支绿色中国梦的公益广告——库布其沙漠变绿洲。亿利资源集团库布其沙漠生态修复的工人张喜旺、工程师麦拉苏、牧民合作伙伴孟克达来在13亿中国观众面前分享了他们25年的梦想,就是让这片沙漠长出绿树、长出粮食、长出工作、长出生活、长出文明。
这1.5分钟时长的公益广告,浓缩了库布其7000治沙人所度过25年的漫长光阴—— 在炎炎烈日之下,一名治沙人前往大漠腹地做树苗生长情况的例行检查,步行需要花费6小时的时间;一年
一度的生态种植大会战,一个治沙团队需要在大漠深处远离亲人安营扎寨,至少48天;第一条穿沙公路的修建,短短65公里,用了700多天;引种一棵胡杨树,我们花了7年的时间;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写入联合国决议,历时8年。 ??
直到2013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大会把“全球治沙领导者奖”给了我们这样一家中国企业;直到2014年库布其沙漠变绿洲的生态模式进入河北、新疆,亿利人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已跋涉了25年。
这1.5分钟的央视公益广告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这25年库布其治沙人必须要面对大自然最严峻考验。但藏在镜头背后是比干旱、比烈日、比绝望无垠的黄沙还要严峻的考验,那就是嘲笑和质疑,压力和孤独,犹豫和诱惑。
在25年的历程中,我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一个企业为什么要治沙,”几个月前,哈佛大学商学院前副院长麦克法兰教授,再次提问“你做这件事到底是为了什么”。我的回答是“我的中国梦,就是走出一条从沙漠到绿色富裕的文明之路,因为人类还没有找到答案”。 沙漠是可以变绿的、沙漠的穷人是可以变富的、沙漠的绿色产业是大有可为的。这就是一个生于库布其沙漠地区人的梦想,不要离乡背井逃离自己的家乡;不污染自己的家乡就能富裕;让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让我高兴的是,25年库布其沙漠已成为共享人生出彩机会的梦工厂。张喜旺、麦拉苏、孟克达来,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在这里用一种有尊严的方式,艰难地养活了自己,
美丽了大漠家乡。让我更高兴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关注和支持治沙,连穿越沙漠都成了今年上海市的高考作文题。
我们伟大的祖国,它有一个年轻的梦想,那就是****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这条路上,无数人正在挑战人生中的种种不可能。亿利人与您共享库布其沙漠变绿洲的故事,希望它可以在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提供一点点勇气。
(作者是亿利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全国政协常委)
2014-06-10 环球网
篇三:他用了13年,让沙漠变绿洲
他用了13年,让沙漠变绿洲.......
2015【巴黎】全球气候大会上
百余位国家总统有了共知
地球母亲真的生病了
拯救地球的方法有三种:
一、降低工业(减少能源开采与利用)
二、素食(减少畜牧养殖业)
三、环保(环境保护与资源回收)
但是最后都因为利益
无法达成共识与共行
在十三年前,中国的北京,有这么一个山西晋汉子,面对北京雾霾的天空,就有了一个念头:要放弃年收入几千万的地产去治
理沙漠。
他的爱人说:如果你能治沙成功,我就去海南淡化海水。并不是他的爱人不支持他,只是治沙是一项多么艰巨的工程。漫天的黄沙,尽是荒凉与贫瘠,似乎看不到一点生机。
之前多家企业曾经也是雄心壮志治沙而去,最后都是失败告终离开沙漠。只有李京陆他们留下了,坚守在沙漠,350万买下500万亩的沙地,开始种杨树第一年成活见到绿叶,以为成功了。不料,年年种树年年死。
一次次的考验,一次次的迷茫,一直因为有一颗坚守的心。再次进行考察并且向当地治沙英雄和牧民请教经验,重新种植沙生植物的方法与技术。
经过七年的坚守,成就一片38万亩的沙漠绿洲,然而因沙柳的特殊性,五年后必须在离地面5公分处平茬。只有平茬之后才可以让沙柳根部往下生长,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否则,这些植物会自动枯萎死亡。
当几十万亩沙漠的沙柳平茬树枝成堆成堆的放着,他们想着不能就这样浪费掉啊,可是要如何恰当的使用呢,在思索和偶然的机会中,生物发电项目带来了转机。
因此,沙漠上屹立了一个生物质发电厂,为国家电网输送绿电。
生物质发电厂的绿电输送成功了,可是烟囱冒起的白烟让他们再又一次陷入沉思:那烟囱排放的二氧化碳要怎么处理呢,当初治沙是为了保护环境,是为了公益,如今怎么舍本逐末了呢,
他们开始了沉思,开始寻觅,积极寻找解决的应对方法。
终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二氧化碳竟然是螺旋藻养殖最好营养成分。
于是,又开启了一个新的领域探索:在沙漠中种植螺旋藻。
他们说:“我们养殖螺旋藻就像是把它当成孩子来养的。”这是一种怎样的细腻的呵护, 他们用沙漠矿泉水,保持与人体一样的恒温。引进国外最先进的水处理设备,连清洗螺旋藻的水都是经过重金属处理了,确保不会污染到螺旋藻生物体。
缺水的沙漠,一定不同于其他人的概念,对水是格外珍惜的,每一滴水,都如金子般珍贵。清洗螺旋藻用的水,会再次处理成为工业用水,工业用水排放出来的水,会进入到水循环系统再次利用变成生活用水,生活用水使用完之后再循环利用,这被称之为浇灌沙漠的绿化水源。
整个企业和生活区,没有下水排放管道,因为没有水可以浪费,因为他们珍惜每一滴来之不易的水。
六年前生物质发电虽然成功,但是每年还亏损近四千万,可他们依然坚守在沙漠上。央视《对话》栏目的一段对话:“如果有一天自己实在支撑不下去的时候,会做一些什么,”
他说:“因为这个事情出自公益,所以要归于公益。我想把这个厂子捐给国家,做最后一个
了断”。
他的夫人说:“我说也别捐了,我把它买回来,做个纪念馆,
告诉我们后来的人,曾经有一个叫李京陆的人,在他后半生的时
候,有一个美妙的梦想,他希望把内蒙古的四大沙漠两大沙地,
在他走的时候,带到天堂去,留给人们一片绿洲。”
马云说:
十年以后中国三大癌症将会困扰着每一个家庭
肝癌、胃癌、肺癌
肝癌,很多可能是因为水
胃癌,是我们的食物
肺癌,是因为我们的空气
柴静说:
这是我和雾霾的私人恩怨
我不满意,我不想等待
我也不再推诿,我要站出来做一点什么
我要做的事,就在此时
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在此生
我们能做的:
我们
我们能做点什么,
我们到底可以做点什么,
吃一片藻,绿一片沙
也是一种支持与行动~
作文四:《要把甘肃民勤的沙漠变成绿洲》2500字
【导读】新华社兰州,月,,日电(记者 姜伟超)农民马俊河迄今为止有过两个真正的梦想,一个是找个贤惠的媳妇,另一个是把家乡甘肃民勤的沙漠重新变成绿洲。
新华社兰州,月,,日电(记者 姜伟超) 农民马俊河迄今为止有过两个真正的梦想,一个是找个贤惠的媳妇,另一个是把家乡甘肃民勤的沙漠重新变成绿洲。“实现第一个梦想用了,年,但为了第二个梦想,我不惜用尽一生。”马俊河说。
“民勤人真的要无家可归了吗” 今年初春,记者见到马俊河时,这位,,岁的“治沙名人”正在村子后面的沙漠上勘察,寒风卷起漫天黄沙,远远望去,他瘦削的身影时隐时现。,年坚守,马俊河身后,,,,多亩梭梭正在抽芽。
甘肃省民勤县,中国沙尘暴四大策源地之一,地处河西走廊东北端,把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一分为二。,,,,年,民勤的荒漠化面积已占总面积的,,,,并以每年三四米的速度向前推进。
马俊河出生的地方——夹河乡国栋村紧挨着腾格里沙漠,每年沙尘暴后,村民们都要用小推车从院子里往外推沙子。,,,,年出生的马俊河和同龄人从小就听着长辈的念叨长大:好好念书考上大学,永远别再回来。
,,,,年,19岁的马俊河离开民勤,到昆明做起医药生意。如果没有意外,干得顺风顺水的马俊河将会和其他在外“混得好”的民勤人一样,成为乡亲们嘴里的榜样。
“意外”在,,,,年发生了。这一年,在昆明的马俊河看到一篇报道:民勤将会在,,年以后消失??看完后,马俊河陷入深深的忧虑,难道民勤人真的要无家可归了吗,
马俊河开始在网上不停地查阅有关民勤的信息。,,,,年,马俊河决然辞职,回到省城兰州找了份工作。当年,月,在马俊河和其他几个志愿者倡导下,一场通过网络募捐和网上召集志愿者到民勤种梭梭的活动拉开序幕。
这一年,马俊河喊出:“拯救民勤”~同年,他和另一位志愿者韩杰荣一起,成立了民勤第一个环保志愿者组织——“拯救民勤志愿者协会”。
“让治沙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马俊河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但理想和现实的距离很遥远。
“拯救民勤”行动一开始就“碰上了南墙”。头两年“拯救民勤志愿者协会”每年只募集到,,,,多元,为了多买些梭梭苗,水电、交通、人工等费用,协会几个发起者主动掏了腰包。,,,,年情况更不好,开春梭梭要下种了,但协会连,,,,元都没募集到,报名的志愿者也寥寥无几。
志愿者行动受阻,在昆明挣的钱全花完了,相处几年的女朋友提出分手,加上乡亲们不理解,在,,,,年春天,马俊河陷入人生的寒冬。追求的梦想失去了方向,眼看就要错过种梭梭的节令,心忧如焚的马俊河一次次跑进沙漠,对着漫天黄沙大哭。
痛定思痛后,马俊河找出了症结:做志愿活动不能光靠热情,还要有专业的运作。,,,,年秋,马俊河从兰州的公司辞职,回到了老家国栋村。在自家的土房里,他用一台笔记本电脑办起“拯救民勤网”、开办个人博客“天下民勤网”,真实记录民勤环境变化和荒漠化治理进程,并在多家大型平面媒体及门户网站上发表民勤生态现实图片。
,,,,年,协会招募来,,,多名志愿者,当年种植梭梭,,,多亩,国栋村所有的
沙漠全部披上了绿装,创造了民勤治沙的“国栋模式”。
马俊河种梭梭的故事引起多家媒体关注。,,,,年开始,杭州日报社连续三年推出“拯救民勤?绿色传递”大型社会公益行动,号召杭州市民每人捐款,,元,在民勤沙漠上种一棵梭梭。从此,民勤这个中国治沙的最前沿,有了来自天堂杭州的牵挂。
随后,腾讯公益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等多个公益组织参与到“拯救民勤”行动中来。,,,,年,,,,,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在民勤种下,,,亩梭梭。目前,“拯救民勤志愿者行动”已经种植梭梭,,,,多亩。
每次志愿者种完梭梭,马俊河都带领大家开篝火晚会、游览当地景点。临走时,他把精心制作的明信片、徽标发给大家。“我想让治沙成为一件快乐的事,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参与治沙,关注民勤。”马俊河说。
“愿用身体阻挡沙化的脚步” 梭梭成活率在,,,以上,沙漠有了新绿。但马俊河发现,当地的农民受雇种梭梭时有热情,但种完后仍在梭梭林里放羊。难道农民不想改变环境,
马俊河记得,上世纪,,年代,村子还是郁郁葱葱的绿洲。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乡的人开始砍树平地种籽瓜。生活好了,但黄沙也吹进了院子。开始懂事的马俊河问长辈:“是不是不砍树就不会有沙尘暴了,”但长辈的回答像刀子一样尖锐:“不砍树你吃什么,哪来的钱供你上学,”
想明白的马俊河认准一个理:想要阻止沙化的脚步,必须动员所有的人参与进来,这就要让大家从保护环境中获益,让乡亲们看到种梭梭的“钱途”。
,,,,年开始,在当地政府带领下,民勤人在继续治理风沙的同时,以壮士断腕般的勇气和决心,关闭了所有的机井,缩减了耕地面积,积极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和沙产业。
受此启发,,,,,年马俊河和几个协会发起人成立“国栋生态沙产业专业合作社”,开始在梭梭林里尝试种植一种珍稀的沙漠中药材——肉苁蓉。合作社是公益属性,成立之初,受到当地政府和社会人士的大力资助。合作社对乡亲们完全开放,无偿提供苗木和技术,并组织实施,大家可以投资,也可以投劳。
肉苁蓉成长期,年,干品每斤市场价几百元,第一批种下的,,,亩长势良好。看到了治沙的效益,附近的村民纷纷加入,投工、出钱。肉苁蓉种下去了,村民们自发定期浇水。
乡亲们治沙观念的转变让马俊河劲头更足了。“第一批肉苁蓉就要出土,如果收成好,局面就打开了。”
对于未来,马俊河希望很多:把合作社发展壮大,把沙漠产的好东西卖出去,保住家园??“要是能活到,,岁,我就还能多干几十年,我愿用身体阻挡沙化的脚步。” 您可能关注
七台河人事网:://qitaihe.huatu./
【省考】 省考报名 职位表 备考指导
【汇总】 黑龙江人事考试网:3月各地招考信息汇总
【课程】 红领决胜系列 封闭精品 封闭特训
更多招考信息、备考资料,请关注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hlj.huatu./)
作文五:《中国人的本事就是把绿洲变成沙漠》7500字
不是耸人听闻——内蒙古草原正在消失
溯源沙尘暴
内蒙古草原正在消失。现有的草地产权制度是这一趋势近年加速的主因。保护内蒙古草原,就是保护中国的生态安全
□ 本刊记者 胡一帆 朱晓超/文
3月30日早晨8点50分,记者刚踏上中国四大沙地之一内蒙古科尔沁沙地的土地,扑面而来的是沙尘呛人的气息,嘴里也立刻感觉到沙粒的侵入。
这里是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白音他拉镇(意为“富饶的原野”)的荒野。大风卷起漫天黄土,天地混沌一片。阳光艰难地从尘幕中拨开一丝缝隙穿漏进来,昏黄微弱的色调显得孤独而无助。
这次起于26日的沙尘天气,席卷了中国北方11个省区市的304个县市。其中甘肃河西地区、内蒙古中西部出现大范围区域性沙尘暴,东北西部出现浮尘、扬沙天气。27日晚,沙尘侵入北京,形成今春以来最大强度的大风扬沙天气。至28日午后,华北平原北部仍笼罩在昏黄的浮尘中。
此时,沙尘暴已掠过北京。广播里传来的消息说,首都北京已现蓝天。然而,在内蒙古大多数地方,仍然是狂风呼啸,风沙肆虐。北京能感受到的毕竟只是沙尘暴的末尾和余威。
记者停车驻足,站到车外,立刻被风吹得摇晃。然而当地人却若无其事。一位戴着头盔的当地牧民在风沙中吆喝着羊群从记者身边走过。“我们这儿要七八级以上的风,才能叫做风。”牧民马温都苏告诉记者。
由于饱受风沙的吹袭,今年30岁的马温都苏看上去比城市里的同龄人经历多些沧桑。“今天已算是个能出来放羊的好天气了。”他告诉记者,沙尘暴真正严重的时候,他们只能关门闭户,在家呆着。如果早晨开始刮风,尽管门窗紧闭,到中午屋里仍会铺上一层厚厚的沙尘。院子里的鸡会找一个背风的旮旯,缩成一团,马和骡子会自觉地站在屋东南,顺着风伫立……
受当地自然环境和沙尘的影响,和白音他拉镇满都拉呼嘎查(村)的390多户牧民一样,马温都苏一家只能通过养羊和种苞米获得一些收入,一年也就2000块钱左右。在他的印象中,也就是这五六年,沙尘暴开始厉害起来,雨水也一年比一年稀少。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这个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对他们已是陌生之地。 尘起内蒙古
受沙尘暴侵害的当然不独内蒙。每年的2月至5月,西起新疆、青海、甘肃、宁夏,东穿内蒙古全境至东三省,南至陕西、山西、河北北部、北京及天津,季节性的沙尘暴已成为北方中国一大显著气候特征,且近年来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根据中国气象部门的记录,20世纪50年代全国仅发生过5次强沙尘暴,进入90年代,则发生了23次。受沙尘暴影响所导致的社会经济损失逐年增长。
更重要的是,中国沙尘暴频起与荒漠化扩展的步伐保持了一致。20世纪50至60年代,沙化土地每年扩展1560平方公里;70至80年代,每年扩展2100平方公里;到了90年代,每年扩展2460平方公里。
迅速沙化的土地,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尘资源。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实施的沙尘暴课题研究表明,每年冬春影响中国的沙尘暴源区有境外源区和境内源区两大类。境外源区主要有蒙古国东南部戈壁荒漠区和哈萨克斯坦东部沙漠区,境内源区则主要在内蒙古东部的苏尼特盆地、浑善达克沙地中西部、阿拉善盟中蒙边境地区(巴丹吉林沙漠),新疆南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北疆的库尔班通古特沙漠。
据记载,2001年有14次沙尘暴起源于内蒙古境内,占当年沙尘暴总次数的44%。而据卫星影像和地面监测信息综合评估,最近的这次沙尘天气,亦起源于内蒙古阿拉善高原西部。故此,在民间一向有“尘起额济纳”之说(额济纳位于内蒙古最西部的阿拉善盟的最西部)。
近年来,北京以北的锡林郭勒草原的草场也在严重沙化、退化、碱化,频频成为沙尘暴之源,直接威胁到华北广大地区的生态安全。内蒙古草原本是防止沙漠南侵的绿色屏障,如今却变成了沙尘之源,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个悲剧。 生态屏障近乎失守
的确,对于中国北部的生态环境,内蒙古的地位至关重要。
内蒙古毗邻北京,横跨东北、西北、华北,东西长2400多公里,南北宽1700多公里。东部的大兴安岭、中部的阴山山脉和西部的贺兰山,呈弧带状构成了内蒙古的外缘山地。山地的北部为古老的内蒙高原区,南部为河套平原,隔黄河与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相连接,山地的东部是松辽平原的一部分。海拔高度整体都在1000米左右。
从地理区域看,内蒙古由西向东跨越了极端干旱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和温带湿润区等五个气候区。在这五个气候区,由西向东分布着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齐四大沙漠和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和呼伦贝尔四处沙地及面积辽阔的戈壁,总面积约占中国领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它们在中国大陆的北缘构成了一道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的万里风沙线。受蒙古高压的影响,这道线上春冬两季每年刮大风20至100天,风蚀沙化严重。
再从地势上看,内蒙古与华北平原的海拔差距达到近千米。在内蒙古高原这道屏障之下,便是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故此内蒙古草原作为华北最大的生态屏障,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内蒙古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到华北、东北乃至沿海。
例如,位于内蒙古中部的浑善达克和科尔沁沙地,距北京直线距离仅250公里。一旦内蒙古高原黄风飙起,沙尘东去南下,几乎势无可挡。
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文斌说:“如果内蒙古的生态状况得不到改善,中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首都北京的春天就少有‘宁日’。” 在荒漠化阴影下
内蒙古的生态威胁,来自于其不断加速的草原荒漠化。
提起内蒙古,至今很多人心目中还会涌起一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意想像。然而,严酷的现实告诉人们,在内蒙古的大多数地方,这种美景几乎已成为历史。
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张小曳研究员主持的有关研究发现,近40年来,中国沙漠化土地明显扩张的区域几乎都在内蒙古境内。包括浑善达克沙地周边、科尔沁沙地西南和西北缘、毛乌素沙地中北部以及巴丹吉林沙漠的东部。其中,沙化土地增幅最大的部分在浑善达克沙地。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块沙地的流动沙丘增加了17倍之多,沙地面积以每年6000公顷的面积持续扩张。仅在1980年后,内蒙古的沙漠和沙化土地面积大约增加了30%~50%。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的统计表明,目前科尔沁沙地正在以每年150米的速度向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城市群和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城市群进逼;浑善达克沙地则更以每年1.8公里的速度向外扩张。内蒙古境内的乌兰布和、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三大沙漠正在迅速靠拢,即将会合成中国最大的一片沙漠。
时至今日,内蒙古的土地仍然处于快速沙漠化的进程中,保持着每年1000万亩的土地沙化扩展速度,内蒙古地区沙漠土地已达42.08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面积的35.66%。
沙漠的扩张就是草原的消失。目前内蒙古全区可利用草场面积约为5170万公顷,与1990年时的6800万公顷相比,又减少了1630万公顷。
在内蒙古与四大沙漠和四大沙地同样知名的,还有内蒙古的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科尔沁、乌兰察布、鄂尔多斯、乌拉特六大草原。如今,六大草原多数已退化成为沙地。
鄂尔多斯大草原因其面积广阔,曾被誉为“中国第一大草原”。但是现在,站在苍茫的鄂尔多斯,满眼都是半沙化的旱地。
内蒙古通辽市林业局副局长倪海清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原来的科尔沁草原中已经出现了面积达5.06万平方公里的沙地,1999年以来连续五年的大旱更为沙地植被的恢复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作为世界著名的四大优良草原之一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也未能幸免。2000年,由于持续的干旱造成蝗虫成灾,锡林郭勒1.8亿亩草场遭受蝗虫灾害,大片草场根本没有返青,返青的草场也再次干枯。2001年,这里又遭受雪灾,进入夏季后干旱也仍在持续,蝗虫再度侵袭。连续的旱灾与蝗灾让锡林郭勒大草原严重沙化。据调查,锡林郭勒草原全境退化草场已占可利用草场的64%,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65.7%,风蚀沙化面积1100万公顷,占全盟土地55%以上。正因为如此,锡林郭勒盟成为2000年春季几场沙暴的强中心。
从呼伦贝尔到锡林郭勒,从科尔沁到呼和浩特,这些历史上的水草丰美之地,如今即使在雨水好的年份,在草木最为繁茂的8月,能没过脚面的草原已经不多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面积的退化草场,断断续续的沙荒地,在干旱的年份和干旱的季节,几乎寸草不生,赤地千里! 祸起农垦
草原的消失和加速度扩大的荒漠化,给沙尘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沙源。这一切,究竟是怎样发生的?
内蒙古社科院特约研究员达林太,在对阴山北麓四个旗(乌拉特中旗、达尔汗茂明安旗、四子王旗、苏尼特右旗)进行了为期三年多的调查研究后认为,近30年来,气候对荒漠化形成的影响并不显著,荒漠化主要由人为因素所导致。其中农耕的影响占70%以上,超载过牧的影响占12%。
这一定量分析的结果足以为我们解释,为什么正是在内蒙古的农牧交错区,沙漠化的发展也最强烈。
目前,内蒙古全境耕地已达2亿亩,农业景观已占全区总面积的14.1%,游牧人口与农耕人口的比例达到1∶19。
从气候条件来说,内蒙古干旱少雨,大部分属于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冬春季节多大风。每年秋季耕地上的作物收割以后,表土裸露出来,经过漫长的冬春季大风的吹蚀,大量的土壤和有机质被刮走,农户来年只能再找一块草地重新开垦。据内蒙古自治区城调队的保守估计,在内蒙仅因为被人工开垦种粮、种草、种树而出现沙化地的面积至少在1.1亿亩以上。
作为典型牧区的呼伦贝尔、锡林郭勒、阿拉善,从1949年到1998年期间,耕地面积分别由226.35万亩增加到1883.99万亩、由212.1万亩增加到441.4万亩、由0.5万亩增加到25.02万亩。
呼伦贝尔草原曾经是中国最好的天然草场之一。在1958年以前,还只有零星耕种,面积很小。1958年,呼伦贝尔建立了25个自营农场,成为国家垦荒的重点地区,到1962年末共垦荒19.8万公顷。由于是机械化开荒,由拖拉机牵引的双轮双铧犁能够翻地30厘米~40厘米,在风力作用下,田间很快出现了风蚀现象,出现了流动沙丘。就这样,在不到50年间,过去的呼伦贝尔草原就变成了呼伦贝尔沙地。这一带曾是呼伦贝尔最好的草场,但恰恰因为水草最丰美,也被垦植得最深重,如今变成沙漠化最严重的地方。
当地百姓有形象的描述:“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大面积的生态因此而发生恶化。 草场不堪超载之负
未遭到农耕开垦的草场也未能幸免。严重的超载过牧,使这些草场也在加剧退化。
从1947年至今,内蒙古全区人口由561.7万增长到3200余万。人口的增长必然增加对养畜的需求。近年来,国内外畜产品市场走俏,价格较高,牧民可以得到较好经济回报,更是大大刺激了畜牧业的发展。
但是草原并非可以无限度地养育人畜。1947年,内蒙古牧区每只羊单位占有草场尚达3.3公顷,可以进行大范围游牧。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口、牲畜、耕地迅速增加,侵占了草原,每只羊单位占有草场0.87公顷。今天,这一数字已经进一步缩减到了0.42公顷。学界通常认为,以内蒙古草地资源的承载能力,在基本维持生态环境水准的情况下,仅靠草原畜牧业,内蒙古只能养活70万人,牲畜3000万头。现实中,内蒙古的牲畜存栏数已由1983年的3917.8万头增长到2000年的6209.5万头,数量增长了约70%。
按常理,要增加承载牲畜头数,一是要扩大草原面积,二是要增加草原建设投资,否则牲畜的增加只能以草原的沙化、退化为代价。农牧业的发展,一方面是经济增长的黑字,另一方面都是生态环境的赤字。短期内牧民生活得到较快提高,但这也成为草原大规模退化的根本原因。
倪海清告诉记者,由于通辽地区的草地与沙地破坏严重,从2002年起,通辽全市开始了“禁牧舍饲”。即对农区全面禁牧;半农半牧区春、冬两季禁牧;纯牧区是划区放牧,以草定区、畜牧不得超载。 残缺的草地“集体产权”
如果更深层分析,内蒙古草原的消失和沙化,农耕和超载放牧还只是表因。本质原因则在于残缺的草地产权制度。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内蒙古牧区推行了“草、畜双承包”制度。但现实中,“双承包”往往只落实一半,就是牧畜已经被作价归到户,而草场承包却并未落到实处或流于形式。绝大多数草牧场是乡村集体所有,并未承包到户。农牧民分到手的基本农田也只占当地土地总面积的5%~25%。也就是说,75%~95%的土地还是由村委会直接掌管着。
如此不清晰的集体产权和承包形式,激励着草场被多方面挤占使用。在很多情况下,集体土地资源成了历任乡村两级政府手中的灰色收入,无论是对外承包,还是低价交给自己的亲友种植或经营,都可以从中渔利。又由于乡村两级政府都是五年一换届,对土地的利用上多是短期行为,只用地,不养地,缺乏长远打算。有的甚至一次收取30年的承包费后便让承包者为所欲为。百姓称之为“自己吃肉,连骨头和汤都不给后任者留下”。
记者获悉,在锡林郭勒草原上的东乌珠穆沁旗东部,有一块水草丰美的乌拉盖河流域,历史上是蒙古马的原产地,前些年却出现了一个以开荒垦种为重点的“经济开发区”,无论是谁,只要交上一笔租金,便可以租到一片草场去开荒种地。于是,乌拉盖草场一天比一天减少,而耕地却一天比一天增多。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国内外市场对畜产品特别是羊绒制品需求量猛增,高位价格推动了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牧民纷纷抢占草场资源,牧业大户更是靠吃草资源的大锅饭,无偿占用牧业小户的草场,无节制地膨胀,导致牲畜数量膨胀、草场超载过牧。
内蒙古社科院的一次实地调查发现,对于农牧民而言,随意占用草场极为普遍。达茂旗查干淖尔苏木(乡),乌兰敖包嘎查(村)在开令河下游建了130亩饲料地,1983年承包给牧民,1986年又承包给原江苏籍的农民李家和胡家两大户。两家人开垦了200亩人工草场,居然在这里形成了江苏村。1999年二轮承包草场30年,两家人又从山东雇来30多户农民后,进一步扩大耕地到700亩~800亩,还养2000多只羊、200多头牛。
达茂旗政府1997年的两个政府文件中也谈到,该旗草场已经出现严重退化、沙化60多平方公里,沙尘暴也开始从这里刮起。 承包期限促成短期行为
没有彻底地贯彻“草、畜双承包”,带来了草地被挤占使用。那么草地被承包到户以后,是否就能够解决这一难题?
中国的草地与耕地一样,其承包期限也是30年不变。这个未加考虑草原特点的承包期限,也广被诟病。道理很简单,考虑到植被恢复时间、投资收益周期、永续利用的需要等等因素,30年期限明显偏短。特别是荒漠化严重地带,更需要长期的承包使用制度。承包期太短,只会导致使用者的短期行为和掠夺式经营。
面对着这样一个期限的制约,任何一位进入草原甚至荒地的工业或是农业的开拓者,都只能参照这样一个时间表制定规划。出于逐利的本能,他们一般只会考虑如何在这30年的承包期内甚至更短的时间里,从土地上攫取最大的利润。至于这片土地是否能够支撑长期的可持续开发,或者当承包期结束时这片土地是否退化到不可再利用,都并非他们关心的因素。
究其根本,不论是农牧民,还是开发商,他们都没有充分享有对草地的产权,缺乏对土地作为长期生产资料的稳定的信心。
或许对于以一年为周期,周而复始的耕作的农田而言,30年只不过是意味着30个几乎雷同的轮回。但对于那些正在甚至已经被伤害的草地或者荒地而言,30年也许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始,毕竟那些草原是历经成百上千年才逐渐形成的。 模糊含混的“法律规定”
之所以称内蒙古草原“集体产权”是残缺的,还因为1982年修订后的《宪法》和1984年颁布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在把草原、荒地都收归国有的同时,只是泛泛确认草原在有“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可以属于集体所有。但是1985年制定的《草原法》,却没有对何为“集体所有”作出具体的规定。草原的集体所有权如何划定,可以参照哪一级别的哪一部法律,都是未知的。
这样的结果是模糊了“集体所有”的草原与国有草原的界限,所有权以及所有权行使主体的确定,都还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从严格的法律意义上来讲,目前牧区仍然不存在草原的“集体所有权”。
根据经济学原理,一块土地完整的产权,包括对这块土地的所有、使用、收益和转让四大权利。土地的承包户通过从土地的所有者手中得到承包合同,从而实现后三种权利。但对于承载着巨大生态功能的草地而言,任何使用、收益和转让的权利都应当在满足这一需求的基础之上来实现。从这一点上来说,草地是与耕地截然不同的,草地是需要对其用途进行保护性管制的。
在美国的1936年制定并通过的《草原利用法》(即著名的《泰勒放牧法》)中,就以法律形式限制掠夺草原,规定草原的利用率不能超过50%。法律对草地农场的使用做出确切的管制,在此基础上农场主享有充分的产业开发自由。
但中国的法律却“赋予”了草地的承包者更为宽松的自由。不论是在《农业法》、《草原法》还是《农村土地承包法》中,都没有对草地的使用方做出限制性的规定。只是简单的表述了使用草地须承担保护草地的义务等等。而承包方应当具备怎样的植草经验,承包者的草地利用限制,都缺乏实质性的规定。
日本环境省综合环境政策局咨询委员奥田进一博士还曾进一步指出,在中国,涉及草原保护问题的部门法规之间还存在诸多相互抵触的现象。例如,《草原法》把荒漠地或半荒漠地作为恢复植被后的“未来的草原”;但是在《农业法》中却将之视作“四荒”,即被当做农耕开垦的对象。这一点,在政策层面上,就表现为环境保护恢复植被与通过扩大耕地面积来增产增收的政策之间的矛盾。
由于《宪法》与《草原法》都只是一般性地规定了草地的所有权,都未以法律语言细分和限定草地的使用权分配,这就包容了环保与种粮两种目标之间的矛盾,当然也可以包容其他更多与生态发生冲突的草地使用目标。因为,使用者可以是各级政府,可以是牧民、农民,当然也可以是小造纸厂主、小矿主、外地投资人。在草原迅速荒漠化的背景下,不同使用人的选择,显然对于未来草原的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草原需要“法律规定”的这里,恰恰没有了规定。残缺的草原产权制度,没有清楚地分辨出国有、集体与个人的产权界限,也没有规定使用权的分配与管制。经济学界经常提到的“公地悲剧”,其道理就在这里。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陈昌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草地和林地产权的不清晰,是中国草地与林地建设难以实现长久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在中国目前这样不完整的土地产权制度安排下,当生态环境与经济利益发生碰撞的时候,生态环境作出退让就在所难免。
土地政策的安排,成为了生态恶化的制度性催化剂。越是在靠近人类的地方,生态就会被毁灭得越彻底,带来的教训就越惨痛!如果听任这一局面发展下去,也许用不了多久,在中国每一个角落,都会感受到来自内蒙古的沙粒。■ 许文丽对此文亦有贡献
作文六:《让我们把沙漠变成绿洲》500字
苍劲挺拔的大树,
在人们的砍伐声中,无声地倒下,
郁郁葱葱的森林,
正在同人类毁灭性砍伐顽强地斗争,
曾经翠绿的山坡开始裸露黄土地,
绿毯似的大地外衣被一层一层地剥掉.
金黄色的沙漠,
由于人类过度砍伐,而不断向四周漫延,
一望无际的沙漠,
正在吞噬着人类共同的美好家园,
此时,绿油油的仙人掌,
正在同没有下点微型机已经严重沙化的土地顽强地抗争.
而罪魁祸首??人类,
却正在享受从大自然中获得的荣华富贵,
由于无限制地开垦放牧,
每年进入黄河的泥沙达成6亿吨,
坚强不屈的黄河,
时刻地与人类派出的强悍大军泥沙英勇奋战。
啊!人类好好反省自己吧!
新疆原来有大片富饶的草地,
可今天却有很多荒凉的戈壁,
许多动物因人们对大自然的破坏,和大量捕杀,
导致大量灭绝或濒临灭绝。
胡杨这种罕见的树靠它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
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与干旱少雨的恶劣气候英勇顽强地奋战。
人类让我们将功补过吧!
我们要大面积的植树造林恢复植被,
让我们珍惜节约每一滴水,
人人节约一滴水,那是13亿滴水,甚至更多,
我们可以用这十几滴水灌灌植被,
让我们把沙漠变成绿洲吧!
为了失去的翠绿的植被,
为了山坡不再失去外衣,
为了新疆失去的富饶的草场,
为了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
为了中华民族的大好河山,
让我们齐心协力将沙漠变成绿洲,重建美丽无比的地球吧!
作文七:《把沙漠变成绿洲.doc》2000字
把沙漠变成绿洲
迪拜的秘密
毫无疑问,迪拜是一个耀眼的沙漠绿洲。3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人迹罕至的沙漠,只有仙人掌、风滚草和蝎子的身影,但转瞬间却高楼林立,奢华无边。现在它不仅有世界上最高的迪拜塔,还有面积达到22500平方米的室内滑雪场和世界上最大的室内冰雪公园。置身于今日的迪拜,你很难想象自己实际上是处在一个沙漠地区。
可是,迪拜其实是个没有任何淡水资源的地方,这里没有地表水,蓄水层也非常稀薄,是世界上降雨量最少的地区之一。那滋养迪拜的生命之水来自何处呢,完全来自海水。不仅仅是迪拜,阿联酋所有的水都是由海湾地区众多的海水淡化工厂淡化而来的。正是淡化的海水给这里的沙漠城市带来了勃勃生机。
如今,随着人类对淡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日趋紧张,尤其是一些区域的淡水短缺现象更加严重。或许有人问,各大洋里储存海水无数,我们为什么不多淡化一点海水呢,因为海水淡化成本很高――盐很易溶于水,将它们分离很困难,所以淡化海水所需的能源和技术价格不菲。迪拜在生产淡水方面的花销甚至超过了生产汽油的花费。而生产淡水的同时,大量的二氧化碳也被排放进了大气层。在地球上所有的国家里,迪拜人的平均碳消耗最多,是美国人的两倍以上。因此,迪拜绿洲并不像它看起来的那么“绿色”。
不仅如此,因为迪拜扩张得太快,而且又极度奢华,所以导致耗水量巨大。虽然海水淡化是补充淡水资源的不错选择,但也要支付环境成本。如何处理分离出来的高浓度盐水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但迪拜因为扩张太快,其污水设施并没有跟上去。为了省事,卡车司机们经常只是钻个水道口,把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倒入大海。在迪拜最著名的一家酒店的角落里,你可以看到,排泄物就漂浮在海面之上。
未来的海水淡化
然而,尽管淡化海水存在经济和环境障碍,可这项工程正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因为其他的水源在日益枯竭:地下水利用过度,我们再也负担不起更多水坝造成的经济和环境压力,附近的河流都在被我们榨干。
虽说淡化海水的成本很昂贵,但是究竟有多少呢,其实这很难准确估计。海水含盐量不同、地域不同、劳动力不同、土地价格和能源成本的不同,这些因素都会对成本产生很大影响。海水淡化成本低的每立方米可能不到1美元、高了却2美元还不止。而如果是从附近河流或者地下取水,成本能大幅下降到十几美分。不过,最近寻找新水源与海水淡化的成本差距在不断缩小。
目前,从海水中提取淡水主要有两种方法:热蒸馏法和薄膜渗透法。热蒸馏法就是把海水煮沸后,水分蒸发再凝结形成淡水,而盐分会保留下来;薄膜渗透法也称为反渗透法:用半透膜将海水里的盐分和水分分开。目前,薄膜渗透法更加普遍,因为这种技术更廉价。
那么,通过利用阳光和海水,我们能够减少淡化海水带来的污染,把沙漠变成真正可以自养的绿洲吗,是的,但要考虑周到,以尽可能地减少
各方面的损耗。像迪拜那样只靠消耗淡化海水来维持并不是长久之计,我们需要更绿色的综合方法。让我们来看看卡塔尔最先进的实验工厂吧,它会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卡塔尔的“绿色王国”
与迪拜一样,阿拉伯国家卡塔尔也同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粮食和蔬菜极度缺乏,只能靠外地调运。不过,如今科学家正在利用当地环境开始种植粮食和蔬菜了。在卡塔尔的海岸边,有一个科学实验工厂,工厂里有很多温室,这些温室将成为沙漠里粮食和蔬菜种植中心。
温室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冬天里为我们供应反季蔬菜的就是温暖如春的温室。可是,在卡塔尔,温室不再是温的,而是凉的、湿润的。走进这儿的温室,你会发现,尽管室外酷热难耐,但温室里面却凉爽宜人,温度比外部要低10?左右。更了不起的,是这里的设备完全没有消耗额外的淡水和电力资源,维持温室运作的能量全部来自太阳和海水。
你会看到,温室的前方,迎着风有一层层蜂巢式卡片搭起的屏障,因为有海水不断注入,所以它一直是湿的,能冷却并加湿外部进入温室的空气,犹如在外界与温室间筑起了一面“冷却墙”。注入屏障的海水接下来进入太阳能蒸馏器,被蒸馏成淡水后可以直接对植被进行灌溉――只要有太阳和海水,温室里的植物就会欣欣向荣,而中东地区最不缺的就是这两样。
当然,这个温室可不仅仅是一个高效的温室,它还能带动对环境的改造。由于温室周围的小气候凉爽,空气湿润,之前不常见的沙漠植物已经在这里安家。未来,温室周围的土壤将不再贫瘠,时机成熟时,这里还要
种植树木,而树木又会对气候起到调节作用,使气候更加温暖湿润。这样一来,我们就会最终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绿洲。
那么,对于海水蒸馏后分离出来的高浓度盐水,这家实验工厂又是怎么处理的呢,直接排入海里肯定不行,因为高浓度盐水会对海洋生物造成伤害。很大一部分高浓度盐水可以直接排到实验室,供科学家们实验用,让他们寻找更耐盐的植被。而对于另外的一部分高浓度盐水,我们则可以从中提取出有益的成分,比如氯化钠、石膏和碳酸钙等,这些都具有潜在的商业价值。
作文八:《让们把沙漠变成绿洲》800字
   苍劲挺拔的大树,
在人们的砍伐声中,无声地倒下,
郁郁葱葱的森林,
     正在同人类毁灭性砍伐顽强地斗争,
曾经翠绿的山坡开始裸露黄土地, 绿毯似的大地外衣被一层一层地剥掉. 金黄色的沙漠,
由于人类过度砍伐,而不断向四周漫延, 一望无际的沙漠,
正在吞噬着人类共同的美好家园, 此时,绿油油的仙人掌,
正在同没有下点微型机已经严重沙化的土地顽强地抗争.  
而罪魁祸首――人类,
却正在享受从大自然中获得的荣华富贵, 由于无限制地开垦放牧,
每年进入黄河的泥沙达成,亿吨, 坚强不屈的黄河,
时刻地与人类派出的强悍大军泥沙英勇奋战。 啊~人类好好反省自己吧~
新疆原来有大片富饶的草地,
可今天却有很多荒凉的戈壁,
许多动物因人们对大自然的破坏,和大量捕杀, 导致大量灭绝或濒临灭绝。
胡杨这种罕见的树靠它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 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与干旱少雨的恶劣气候英勇顽强地奋战。
人类让我们将功补过吧~
我们要大面积的植树造林恢复植被, 让我们珍惜节约每一滴水,
人人节约一滴水,那是,,亿滴水,甚至更多, 我们可以用这十几滴水灌灌植被, 让我们把沙漠变成绿洲吧~
为了失去的翠绿的植被,
为了山坡不再失去外衣,
为了新疆失去的富饶的草场,
为了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
为了中华民族的大好河山,
让我们齐心协力将沙漠变成绿洲,重建美丽无比的地球吧~
作文九:《[优秀作文]让沙漠变成绿洲》600字
我看见了沙漠能“污染”环境,让充满生命的绿色变成了黄色;我看见沙漠是无情的,让人类永远“留”在了那里……,于是,我想:如果让沙漠变成绿洲那该多好啊!
那时候的人们,不再为环境保护问题而脑袋“乱透”了;不再为后来地球遭到破坏而愁眉苦脸;不再为人们去沙漠探险而担心啦!每天,西方的人们都会挑着一担担的“夕阳”回家,不考虑什么缺水问题了!每天沉迷于“富贵”的世界中;当沙漠变成绿洲的那一瞬间,那一棵棵绿油油的树木,胜似绿洲的女儿,在绿洲的呵护下健康的成长。那一株株小草,正在“贪婪”的吸食露水;河水清澈如明镜,简直是一尘不染!那个人被这种景色“充沛”的精神饱满,喝了一口水,那个人得救了!
当然,现在的环保问题是困扰地球的。沙漠变成绿洲后,不再为沙漠漫延而苦恼;不用担心地球被消毁掉;我们的“死亡之海”-塔克拉马干沙漠也铺上了绿色的衣裳,给绝境中的人们带来了生的希望。
绿洲不但对人有帮助,而且对动物也有不可缺少的好处。
如果沙漠变成了绿洲,这儿空气清新,到处枝繁叶茂,百花齐放。这里没有人类的捕杀,就有不计其数的小动物来到这里,享受着属于它们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这些能变成现实吗?
是的,我们要保护水源,植树造林。让阳光更加灿烂,使空气愈加清新,让天空更加蔚蓝,鸟声啁啾,流水淙淙,松涛阵阵,雨雪霏霏。
绿洲是沙漠中的一颗绿星星,是沙漠中的唯一“水源”;如果所有的沙漠都变成了绿洲,浩瀚沙漠就披上了从没有穿过的绿衣服,无边的绿色衣服上,绣着成片的草地、大树、清澈的泉水……
“植树造林镇风沙,遍地都是好庄稼”??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打造一个绿色的家园!
作文十:《我想让沙漠变成绿洲作文》700字
indoc.in
我想让沙漠变成绿洲作文
我想让沙漠变成绿洲
我想让沙漠变成绿洲
育才小学 01-3 刘昱
苍劲挺拔的大树,
在人们的砍伐声中,无声地倒下,
郁郁葱葱的森林,
正在同人类毁灭性砍伐顽强地斗争,
曾经翠绿的山坡开始裸露黄土地,
绿毯似的大地外衣被一层一层地剥掉. 金黄色的沙漠,
由于人类过度砍伐,而不断向四周漫延, 一望无际的沙漠,
正在吞噬着人类共同的美好家园,
此时,绿油油的仙人掌,
正在同没有下点微型机已经严重沙化的土地顽强地抗争.
而罪魁祸首――人类,
却正在享受从大自然中获得的荣华富贵, 由于无限制地开垦放牧,
每年进入黄河的泥沙达成,亿吨,
坚强不屈的黄河,
时刻地与人类派出的强悍大军泥沙英勇奋战。 啊~人类好好反省自己吧~
新疆原来有大片富饶的草地,
可今天却有很多荒凉的戈壁,
许多动物因人们对大自然的破坏,和大量捕杀, 导致大量灭绝或濒临灭绝。
胡杨这种罕见的树靠它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 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与干旱少雨的恶劣气候英勇顽强地奋战。
人类让我们将功补过吧~
我们要大面积的植树造林恢复植被,
让我们珍惜节约每一滴水,
人人节约一滴水,那是,,亿滴水,甚至更多, 我们可以用这十几滴水灌灌植被,
让我们把沙漠变成绿洲吧~
为了失去的翠绿的植被,
文章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VICHU.NET
indoc.in 为了山坡不再失去外衣,
为了新疆失去的富饶的草场,
为了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
为了中华民族的大好河山,
让我们齐心协力将沙漠变成绿洲,重建美丽无比的地球吧~
[这篇文章来自,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
文章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VICH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