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初一学生《四世同堂》读后感》1200字
初一学生《四世同堂》读后感
这本书,讲述那北京一胡同人乃至全中国在日侵华中的点点滴滴。
开始日本人刚一进城,大家晕晕乎乎,慌慌张张不知道要干什么。这时,有主见的人开始行动了,逃得逃,降得降。渐渐,在日本人的威逼利诱下,有人屈服了,有人的爱国心燃烧的更旺了。
这一个家、一个胡同,像一个社会,有形形色色的人,有汉奸如冠晓荷,有爱国者如瑞全,也有那些爱国却无动于衷也不知道要干什的人。
我看到的,所有留在北京的人,都是为生活,讨饭吃,冠晓荷、小崔,他们没有错,但对错之分就看他们的行为了。小崔,宁死也不给日本人拉车;冠晓荷,是死也要抱住日本人的大腿。
好人不多说,说说坏人。
瑞丰在一次学生游行后竟捡起学生丢掉的日本糖,这不是无聊是
什么。竟然接受连学生都不要的、敌军的礼物~当他当上了科长,那也只能无聊的天天调戏员工罢了。不过瑞丰还是被撤了职、老婆菊子跑了去找个有权、钱的老公。
这就是她的贪婪、虚荣,没有人情、亲情的表演地,老公受点挫折不去安慰,却火上浇油,跟别人跑了,似乎天底下钱、权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她也没嫁给一个好人,她新丈夫是一个丑陋的小人蓝东阳为钱、权,不择手段攻击爱国作家,拍马屁,就是赌输了钱也想法子要回来的人
胡同中的另一家,冠家:
冠家太太,大赤包是嫖娼所所长一个靠关系得来的职位,敛钱职位,一天的工作是威逼利诱妓女们交保护费,
而冠晓荷则是对太君忠心耿耿的大好人,只是找不到机会当个官。
在小说四分之三处,搞笑的一幕上演了,蓝东阳铁杆汉奸向大赤包日本的奴仆开了火。于是冠家天子号良民一家只得浪宿街头。
到底是什么造就了这一幕,不是天谴。想想他们为什么降日,不就是贪婪,想有钱、有权~所以才自相残杀。
而大赤包被关到监狱,不久惨死,她代表那些狗仗人势,压榨人的汉奸,也是那种在与权、钱争锋吃醋中失落的一方。
瑞丰和冠晓荷一起在蓝东阳面前当李鬼特务。真是不作死就不会死,瑞丰先被没有耐心的冠晓荷告发,再被东阳送给李逵,他代表的是那些闲得无聊却被自相残杀的汉奸
而冠晓荷呢,却很快得了病,随后被日本人活埋,代表费力不讨好的汉奸
蓝东阳一家:
蓝东阳在收到瑞全抗日分子的信后病倒,随后出任教育局局长,在日本长崎考察时被美国原子弹炸死,他象征这那些在新科技、新时代中渐渐消亡的汉奸;
菊子,在东阳病时,带着老公的钱逃跑,但又被日本人没收,被迫卖淫,她象征着那些在钱权和贪婪中逐渐堕落的汉奸。
为什么我只写坏人呢,在我刚看完这书后,我想起了一位日本高级将领战败后的话,大意是:如果单靠日本的经济、军事,我们无法拿下这近半个中国。言外之意是某些人、中国人帮助了他们。
愿汉奸不再有,愿老舍笔下的故事不再有~
作文二:《《四世同堂》读后感*》2400字
《四世同堂》读后感
我慢慢吁了一口气,轻轻合上书的最后一页,背负着历史的厚重,仿佛自己正置身于这个颠倒是非,硝烟弥漫的北平……
随着整本书临近尾声,心中不禁感叹人的本性在经历那样一个年代,承受如此多的磨练后,展现得如此真实,区区一个小羊胡同,形形色色的人物却已代表了当时千千万万不同心态的中国人,已成为了那个年代整个中国的一个缩影,有年过半百只求享清福的祁老人,有被日本人迫害而家破人亡,放弃知识而立志报仇的钱老人,有受过新中国教育却被旧中国古老陈旧的封建思想紧紧缠住的祁瑞宣,有没受过多少教育却很真很纯一心为国的市井小民孙七和小崔,也有为了升官发财,虚伪的卖国贼大赤包、祁瑞丰……还有很多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征,但最终,经历了这么多震惊、愤怒、喜悦,老舍先生使我仍然相信,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四世同堂》开始于抗日战争之前那个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结束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美丽时刻,而期间人们经历的便是那个最黑暗,最痛苦,最磨练自己的时光,其中一个关键词自然是被中国人民深恶痛绝的日本鬼子,他们所做的种种令人发指的事以及他们近乎变态的心理,使每一个描写他们的作家不得不咬切恨齿、紧缩双眉,但使我钦佩的是,老舍先生并没有用非常激烈的语言去深批日本人,一方面他用一种冷幽默表面上轻描淡写、若有若无,蜻蜓点水般描写,但就是这么几滴水,已足以揭示出他们令人恶心的心态,通过这些文字,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的是老舍先生轻蔑的眼神和淡淡地冷笑;另一方面,作者也没有全盘否定日本人民,这从书中小羊胡同1号门的一位日本老妇的言行举止便可看出。可见,对于日本人,作者还是很理智的。
书的另一个重点,便是汉奸了。老舍先生笔下的他们让人读后对于他们的行为不禁咬牙切齿,而对于他们的死却又无法觉得痛快。书中没有绝对的善与恶,无法用只言片语来判断他们。他们因日本人的到来而生,又因日本人的到来而死。这些汉奸们即使到了临死仍执迷不悟。大赤包在狱中仍一直让别人称她冠所长,仍一直相信日本人一定会就她出去,一直做着风光无限的梦,但梦终究还是梦,最后她还是惨死在狱中。冠晓荷,我一直觉得他对日本人照了魔,无论何时何地,他对他们永远是必恭必敬,鞠大于九十度的腰,对他们笑脸相应,他对日本人就像当初臣民对皇帝,就连提起都会心惊肉跳。直到临死,日本人要将他活埋的时候,他也没有任何异议,就连日本官宾查他档案的时候,对于他的这些态度都称之为“良民”。祁瑞丰,蓝东洋,胖菊子,这些都是中国人的败类啊!而当我读到几位汉奸的惨状后,我开始对他们的行为慢慢感到疑问,为什么,为什么他们及至死亡的边缘仍执迷不悟,硬要把自己向死亡的陷阱里推呢?或许这是源于他们对金钱、权利的渴望,当中国没有被侵略的时候,他们无权无势,而日本人的目的是吞噬中国,俘虏中国,他们知道只有凭借汉奸的贪婪以及中国腐朽的封建思想才能达到目的。这样便给了汉奸们升官发财的机会,而汉奸们又意识到了是日本人给他们带来了钱与权,理所当然他们更加拥护日本人,而还没得到这些的,便更会使劲各种手段去讨好日本人,这样便奠定了中国汉奸前赴后继的情况。“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汉奸们对利益的贪婪和渴望,自然使他们直接通向了死亡之路。
其实不仅是汉奸,当今社会那些腐败官员都是对自身的放纵,仅一“贪”字,便可至人于死地! 如果说汉奸是那个时代所造就的,那么我想招弟、野求更是当时的牺牲品吧!作为大赤包的女儿,她注定是不幸的。生活在一个极其虚伪、极其自私,不知荣辱的小人家中,就算她的本性如何善良、纯洁,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她变了,变成了一个只会享乐,没有思想,不懂正义、使命、爱国的女人!在妈妈的引导和妓女们鬼魂的日子中,她堕落了,她不在懂得爱惜自己甚至引以为荣!在妈妈的惨死和爸爸的落魄中,她不在是那个纯洁的善良的少女了,“珍珠港事变之前,招弟的任务是监视西洋人,她干这种事很在行。她,不光能盯住美国人、英国人,还能弄得德国人、意大利人、法国人、俄国人,一古脑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她的肉体已经国际化了。 ”正所谓“时代造英雄”,时代也可以灭英雄,多少所谓的爱国者,心地善良的人都因为金钱权利的诱惑而失去了自己,失去了生活的方向,一点一点地堕落!野求,曾几何时他也是一位有知识的爱国志士,可为了维持生计,给日本人做事,不得陷入了两难境地,家离子散,自我堕落,钱先生说得好,他是自己给自己挖了坟墓。就连金三爷这种打过汉奸的人,就因自己的生意渐渐好转而喜欢起日本人……
钱与权对人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老舍在揭示当时一些人性的堕落的同时,也反思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为什么拥有几千年灿烂文明的泱泱大国会被日本欺辱?作者把问题的根源指向了中国古老的家族文化。家,在中国是礼教的堡垒,而这个堡垒却容纳了包括等级观念、宗法思想、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在内的家族文化的诸多内容。祁老人、韵梅他们都是受这种观念毒害最深的,祁瑞宣虽然是个博士,但在这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思想不免会受之波及,这应该就是他后来一直生活在自责与痛苦之中的原因吧!四世同堂是传统中国人的家族理想,是历来为人们所崇尚的家庭模式,也是祁老人惟一可以向他人夸耀的资本。他尽一切可能去保持这个家庭的圆满,享受别人所没有的天伦之乐,因此,他对祁瑞宣未经他的允许而放走老三感到不满,对瑞宣在中秋节日驱逐瑞丰不以为然,对儿子因受日本人的侮辱而含恨自杀深表愤怒,对孙女被饥饿夺去幼小的生命义愤填膺,他在忍无可忍之际终于站起来向日本人发出愤怒的呐喊,然而一旦抗战结束,他又很快忘掉了自己所遭遇过的苦难,对他的重孙小顺子说,"只要咱俩能活下去,打仗不打仗的,有什么要紧!即使我死了,你也得活到我这把年纪,当你那个四世同堂的老宗。"家族文化的精神重负,就是这样一代一代沿袭下来的。作品告诉我们,如果不改变中国人这种多子多福的文化心态,打破四世同堂式的家庭理想,中国人不论怎样人口众多,也不管体格如何健壮,最终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与看客。
读罢此书,荡气回肠,心潮澎湃,实为一本好书!
作文三:《四世同堂读后感》1400字
二区 陈学银
亡城下的民族觉醒
————读老舍《四世同堂》 读小说《四世同堂》的故事,让我重新感受了一番抗日战争之前那个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而老舍先生隽永生动又接地气的叙述,让我对当时在日本侵略者脚下中华人民生活的悲惨苦痛的感受显得格外真实、觉得很合历史的调,这种感受不是像大家说南京大屠杀事件时“30万”这样一个冷冰冰的数字,而是一种仿然置身历史的贴切感受,使我读小说的体悟很深,感慨颇多。小说让我看到了在当时是那个暗晦的日寇侵略背景下中华人民各种各样的的心灵状态,抗争形式,也似乎有了点 “鉴前世之心衰,考今日之得失”的意思。
老舍的《四世同堂》记述的是依托八年抗战为背景,叙述北平的一条小胡同“小羊圈”里形形色色的小市民展开的的一段“亡城”下的中华人民的百态变色生活,从而反映当时整个民族心灵觉醒的过程。书中没有硝烟战火的壮烈场面,没有惊险刺激的生死较量,也没有雄略奇谋的精彩交锋…但是《四世同堂》却以一种别样的方式吸引到了我,而它引人入胜的地方就是书中所记述的一种反常的平凡,一种在北平这座“亡城”下平凡市民的变形的平凡生活状态,以及一个平凡而又令人振奋的心灵抗战过程,不知不觉得,小说很自然的让读者见微知著,看到了当时整个中国的屈辱史,以及在侵略者脚下中国人民的各式生活状态,乃至整个民族在抗战过程中的心灵历程。
《四世同堂》从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讲起,以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家庭祁家为原点辐射故事,横向的讲述了在这个中华民族屈辱的冰点期,各色各样的国人的生活状态。理发工小、教师、诗人、戏子…. 各种各样的人组成了一部民族的忍耐与抗战的历史,而面对侵略,他们有的人选择了逃亡,有的人选择了投敌,还有人选择了忍辱…在黑暗的侵略底下,千姿百态或丑或美的人物特质一一反映出来,所谓患难见真情,黑暗的统治,同样的考验了当时的中国人民,他们有的人一身热血志气,报国献身,有的人苟曲求全,卖国求荣,还有的人也是当时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民,缺乏彻底斗争性,敢怒不部敢言,一味的对敌以儒,他们忍耐,一直的忍耐…最终还是敌寇无人道的过分欺压,使他们得以觉醒,也使得抗战最终得到了全面胜利。通过人性丑恶与善良的对比,作者赞美了反抗侵略的勇敢无畏的人们,也鞭笞了恬不知耻的卖国求荣者。
《四世同堂》的故事,它不是个人主义的情节之变化,而是通过史诗般的记述来展示当时受欺辱的人民的生活百态,作者的描写真实、质朴、细致、耐人寻味…书中的人物个个有血有肉,很自然的牵动了读者的心,小说成功的让读者以一种类似历史的当事人的身份感受到了那段屈辱的历史,那是一种切身之痛,撘人心灵,从这一点讲小说无疑也是一部伟大的爱国主义教科书。从封建的祁老大爷,到一心忧国忧民的瑞宣再到贪慕荣华的冠晓荷夫妇,以及刚直的钱老、无耻的瑞丰、只求安生的马寡妇…他们或善或恶,或义或辱,都从不同方面唤醒了每个读者的爱国之心,强化了每个读者的忧患意识。
小说的结尾自然的是战争结束了,敌人被赶跑了,但是却没有胜利的喜悦,而更多的是悲壮与沉重,也许作者在反思这段历史,反思为什么胜利的代价如此之大,到来的如此之晚…很多人诧异于故事戛然而止、那个不是结局的结局。而我想说这样一部描写民族历史的小说应该是没有结局的。小说最后结尾一句“起风了”,我想就足已表达老舍先生的无限喻意了,历史的车轮辗转向前,历史的洪流潮起潮落,起风了,但不一定吸沙,或许打雷,或许下雨,渺渺茫茫。中国始终推着大车前进,泥泞和伤痕总是有的,但回首过去悲壮的一页,除了记忆和叹息,我们应当借着那苦痛的回忆稳步向前,看见那预示着的光明的未来!
作文四:《《四世同堂读后感》》600字
人性的善恶
——读《四世同堂》有感 作者:杜羽焱 组别:第二小组
其他组员:桂文琪 邱琳琳 郑洋 周鑫吉 尹希雅
小小的“羊圈”,包容了大大的世界。这本书诠释了人性的善与恶。“四世同堂”,四代人性格,思想不同,善良与邪恶的战争也时刻进行着。
祁老人是一个善良、单纯的老人,他是全家上下最有威望的人,是最和善的人,老舍用祁老人的一种奇特思想“北平的灾难不超过三个月”来预示着我们祁老人是喜爱和平的人,阅世无数的人。而和善的他也是坚贞的,在日本人面前,他那颗爱国的心比钢铁还要坚硬。
钱默吟是一位诗人。老舍在书中描写仲石死后钱默吟的表现使人久久不能忘怀,老人坚强地忍住泪水,虽然自己的儿子殉国了,是为国捐躯,在一位情感丰富的老诗人心中,这是钱家无尚的荣耀,而对儿子的深情又使他悲痛。一切使正义的人失去了应有的理智,同时以正直的人们的悲惨生活来讽刺日本帝国主义的恶毒。
善良的人使我感动、流泪,邪恶无耻的人使我悲痛、愤怒。
蓝东阳为日本人做事,祁瑞丰也同样,他们只希望自己吃饱穿暖,别人的生死、国家的利益被他们唾弃。“他们细心、精明、勤劳、勇敢,都因为那两条狗而变成心劳日拙,他们变成了惯贼,而贼盗是要受全人类的审判的!”没错,自私和贪婪是人性的弱点,善良的人们宁愿家破人亡也不做亡国奴。老舍用冰冷幽默、看似平淡的语言作为武器来和亡国奴作着强烈的斗争。
老舍作为语言大师,用形象生动而又诙谐的语句来形容人物的各种性格,他朴实无华的文字发人深省,对战争年代的不满、对侵略者的憎恨触人心弦。
作文五:《《四世同堂》读后感》1200字
《四世同堂》读后感
亡国下蜕变的人性
——《四世同堂》>读后感
刘乐桐
小学段期间,我读完了整本老舍先生写的《四世同堂》。从看到厚厚书本的不愿读;到渐渐被情节吸引后的认真读;又渐渐了解、感悟、体会、思考;最终,放下书本,心中剩下的,只有惆怅。
小说是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陷落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的人在亡国下荣辱浮沉、生死存亡,在亡国下的种种。
让我感觉惆怅的,正是这些人物在这样的现状下选择,在战火下的彷徨,在亡国下的改变……
日本人来后,动不动就关城静街,拉洋车的小崔挣不出份子钱,站在当街发牢骚……马老太太走到小崔的身旁,轻轻拉了他一把。
祁老人,他是北京老派市民的典型。他在国破的情况下却只担心他的八十大寿。祁老人最大的骄傲就是他的四世同堂,而在亡国下,四世同堂渐渐破裂了。生离开始,死别也慢慢到来。祁老人所满足的现状一个个被打破,希望也一个个落空。
祁瑞宣,亡国对于他,则是矛盾的导火索。小说在他的性格矛盾上下笔颇多,他一方面受过现代的教育,有爱国心,可是他又是封建大家族中的长孙,他走不出来,他在尽孝与尽忠之间因不能两全而徘徊,深陷在偷生的耻辱之中,所以他支持他的三弟走出家门投身革命,而他则在现实的逼迫下,一次次折磨自己,怀疑自己,时时刻刻地担负家族的重担,丢不掉,不能丢掉。
钱先生,不谙世事的他,在被出卖、被敌人严刑拷打、失去了所有家人后,从此不再吟诗作画,不再清闲度日,他拿起了武器成为最坚强的斗士,战争让他蜕变成身体羸弱但内心坚韧的勇士。
还有小羊圈胡同里的小崔、小文、李四大爷和孙七,都是在临死前才惊觉'国破,家必亡'的铁理。
日军来抓捕钱先生,除了懒散,别无任何罪名的诗人。冠晓荷领路,他本不愿出头露面,但是日本人一定要他领路,似乎含有既是他报告的,若拿不住人,就拿他是问的意思。他惟恐被邻居认出来。而白巡长面无血色,像失了魂似的。
被放回来的钱先生遍体鳞伤,挣扎着去冠晓荷家:'……我来,是为看看你,也叫你看看我!我还没死!……'
对于瑞丰、冠晓荷、大赤包、蓝东阳之流,亡国对于他们便是一场机遇。作为中国人,却在都城刚沦陷就满心欢喜的开始为日本人做事,去攻击自己的同胞。他们丝毫不感到惭愧,反而互相吹捧,攀附富贵,还以此为荣。他们当着日本人的走狗,却自以为是英雄,这是何等的讽刺。
战争改变着人们,也反映着人们,他们或是抗争,或是隐忍,或是认贼作父,或是苟且偷安,他们都在战争面前显露出了真实的人性。
瑞宣刚走进自己的屋子,冠先生,大赤包,蓝东阳一起来到。
小说在对比钱先生与冠晓荷一流时有这样一句话:'文化是应当用筛子筛一下的,筛了之后,就可以看见下面的是土与渣滓,而剩下的是几块真金。'战争也是一把筛子,各种人,各种对待,各种人性,示众般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看真伪,辨对错。
战争这把火,烧尽了美好的愿景,烧出了人性的弱点,也炼出了真正的'黄金'.战争这把火,让'人'这个字眼彻底显现。
作文六:《四世同堂读后感》400字
读《四世同堂》心得体会
《四世同堂》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极大,不仅仅是因为战争的残酷,也不是小羊圈胡同各类人的悲欢离合。其实,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钱诗人钱默吟。
这位坚强的老人,既有着一身傲骨,又是那么的坚强勇敢,因此,他绝对是全书中最令人震惊而又不容易受到关注的一处风景。在书中的前面,我所认识的钱默吟是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诗人,他整日吟诗作画、赏花饮酒,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仿佛这个纷纷攘攘的世界与他是没有任何牵连的。钱家的大门永远是紧闭着,钱诗人这个神秘的形象也就是整日怡然自得地生活着。 但是,在城亡国危的时刻,钱诗人终于不再袖手旁观了,而是开始与大家共同积极地为抗战努力。他的儿子仲石因开车杀死一车日本兵而牺牲,他并没有过多的伤感,而是为自己的儿子感到自豪。他明知会有汉奸去告密,随后日本兵来抓他,但钱默吟临危不惧,并且由一个隐士变成了战士,这个吟诗作画的文弱书生则正好代表了这种爱国刚直的精神。从古至今,这种英雄正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都值得我们去赞叹、钦佩。中国正是需要这种人,在那个风雨摇摆的时代中才能走向光明。
作文七:《四世同堂读后感》500字
篇一:四世同堂读后感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置身于那战雨纷飞的地方。 老舍这部书中以一种朴实无华的叙述手法,展示了北平沦陷区一群普通人特别是祁家四代人的生活。通过祁老人、瑞丰、瑞宣、韵梅、钱诗人、小文夫妇、李四爷、白巡长、孙七、小崔、马老太太、常二爷、小妞妞以及大赤包、招弟等性格迥异、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民族存亡之际,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斗争,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苟且偷安、助纣为虐、卖国求荣的鲜明对照。 本书让我们看见了北平被日军占领后的人间百态:有的人革命了,牺牲了,有的人背叛了,惨死了。其实日军占领北平后,客观地说,并没有什么令人发指的罪行。没烧圆明园,也没抢故宫,也没有大面积的屠杀等等。但是,他们残害了南京的人民,作为同胞,我们当然非常愤恨,这是正常的,所以看玩四世同堂,我更加确信了对日本人的恨。 随着整本书临近尾声,心中不禁感叹人的本性在那样一个年代,承受如此多的磨练后,展现得如此真实,区区一个小羊胡同,形形色色的人物却已代表了当时千千万万不
同心态的中国人,已成为了那个年代整个中国的一个缩影。 篇二:四世同堂读后感 对有现在人来说,“四世同堂”是家庭和睦、子孙满堂的代名词,它是一种幸福,一种美好:老人含饴弄孙,悠闲自在;小孩子轻松愉快、茁壮成长。
作文八:《四世同堂 读后感》1400字
一个新的他
前些日子我们又一次认真地读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在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中,我对子君和涓生别有印象,因为这篇文章好像带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的鲁迅,不是那个高高在上拯救全中国的英雄,在爱情面前也会彷徨,焦虑,疑惑的男子。所以谈谈我新的感受,就从谈谈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说起吧!
《伤逝》中被时常拿来在网上到处粘贴的一句便是“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而文中的涓生日日在想着要摆脱子君以便一个人宽松地过活的时也时常这样,“回忆从前,这才觉得大半年来,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的要义全盘疏忽了。”
子君一开始是被涓生富有感染力的召唤所感动,所激励,然而她自身对于未来的自由这个概念是模糊的。当她不得不开始把精力放在烧饭洗衣上面,她已经开始怀疑自己的自由。而涓生其实从一开始就站在一个严重错误的立场上,他并没有给子君以应有的尊重,他展示给子君以自由的未来,他用自己观念中的那个形象来塑造子君,然而现实让他一步步走向沮丧和绝望,因为他自己的梦想没有实现,子君几乎是必然性的辜负了他。这显然就是一场猫玩老鼠的游戏,在两人共同的自由反抗中,涓生的强势地位和他所痛恨的封建礼教一脉相承。从这一点上来讲,涓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实现了自由,却与此同时侵犯了子君的自由,替子君选择了她的本质。在女性寻求自由的过程中,男性该扮演怎样的角色,能够扮演怎样的角色,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个人自身的自由和别人的自由是一对矛盾,一种语境下的自由和另一种语境下的自由也是一对矛盾。涓生反对的是一种不自由,却陷入了另一种不自由,前者带来的可能只是痛苦和郁闷,后者却把他和他的女人毁灭了。自由说到底就是一种虚无,“所磨练的思想和豁达无畏的信念....到底也是一个虚空”。
同时,这也是爱情中的权力之争,也是爱情深处的困惑:我爱的,究竟是一个幻梦,还是他(她)那个人?一个人不但在构建着一个虚幻的爱的对象,与此同时还在那个幻象中塑造一个虚幻的自己,这就是抵抗恐惧与焦虑的办法。其实那个人所爱的只是一个二者的拼凑体罢了,不同的结局取决于两者所占的比例大小。
爱情的虚无,和自由的虚无是一致的。
涓生说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然而他却与子君以着同样的方式,放纵着灭亡的发展。实是爱情中互不努力的两个人。爱情的作用是能通过一个人而达到对整个世界更深切的热爱,由于爱情而更加迅速而深刻地成长和完满自己,长成更具生命力的自己,并携对方一起体会生命无论浓淡的喜悦,无论形式的孤独和充盈,无论数量的一切生命滋味。而子君一离开涓生后便即刻走向死亡,不得不质疑子君是否投身于真的爱情过?她竭尽生命所追求的爱情,又是不是真的得到过,拥有过?
终篇都是两个幼稚不清醒的人,在轻率中一不小心便做了命运既定的殉葬品。价值却是作为一个爱情悲剧,给予旁观者以情绪体验和经验储存,以作为自己的检视的工具。
这个时期恰巧是鲁迅与许少平的爱情最初开始的时候。在旧式婚姻的囚室里自我禁闭二十年之后,鲁迅终于体会到了女性的温暖和丰腴,然而,他对这爱情的后果,却充满了犹豫与疑虑。社会的险恶,眼光与头脑的清醒,内心无法克服的虚无感??这一切,让鲁迅对他们的爱情充满了疑虑与悲观。从某个角度来看,子君与涓生的悲剧可以看作是鲁迅这一心理的反映。也正因为如此,鲁迅才无法为涓生指明新的生路的具体方向,而是由他自己继续去悔恨与悲哀。
对于过去,仅有悔恨和悲哀显然是不够的。而当爱情被暂时的霜雪覆盖的时候,也许更需要坚定明确的信仰。纪念之外,忏悔之外,那新生的路即使布满荆棘,将去寂寞无边,将去血肉模糊,只希望不只是涓生,每个人在这样的时刻望向天空,让最初的信仰领导你前进!
作文九:《《四世同堂》读后感》2000字
抗争的年代与不屈的灵魂
——读《四世同堂》有感 《四世同堂》这部作品大家都不陌生,它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他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处于沦陷区的北平中的人民的生活图景。展现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中人民的痛苦与抗争。故事的发生地点主要在北平的一条胡同——小羊圈中。主线是围绕着小羊圈中的祁家和他的街坊四邻展开。作品使用了以小见大的方式,通过对着一条小胡同中的人的描写,表现了当时整个北平甚至是整个抗日战争中沦陷区的人们的生活,也反映了在那个充满血与泪的时代中各式各样的人的不同反应。这样,作者表达出了对中国文化的深深思考,既歌颂了它的伟大与美好,也指出了其中的缺陷与不足。接下来,我想介绍几个本文之中的主要的家族与人物。
首先要提的就是小羊圈中的祁家,全文的故事以此为中心展开。祁家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最高寿的是祁老人,接下来一代是祁天佑,在接下来是祁瑞宣,祁瑞丰,祁瑞全三兄弟,最小的一代是瑞宣的儿子和女儿小顺儿和小妞子。作者之所以要选取四世同堂这样一种家庭结构作为叙述的中心,深意就在于这四代人深刻的反映了中国近代的变化。四代人分别代表了清朝人,清朝与民国交接的人,民国人和新时代的人。中国近代史上的传统观念与新思想的碰撞在文中用四世同堂中的不同人物的矛盾表现了出来。祁老人作为老一代的平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中国人的小智慧白手起家挣下了一份基业。但是,他并没有特别大的野心,并没有想过将自己的基业进一步扩大,
而是在小羊圈中置办了房产,坐享老年之乐。实际上,他的思想就是和和平平的解决一切争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他坚信,北平是一个风水宝地,任何灾难都不会持续过三个月。经历过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各种侵略战争,亲眼看过了革命与动荡以及军阀混战,见证了许多的人世浮沉,他与很多中国人都形成了对什么人和气,尽最大努力不得罪别人的思想。祁天佑是祁老人的儿子,他是个老实的商人,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本事,但是却有自己的处世原则,那就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他的店铺没什么特色,但是他的信誉与清白的名声使他的店铺得以维持。瑞宣,瑞丰,瑞全三兄弟是祁家的第三代。其中瑞宣是本文之中花了最多的笔墨刻画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受过新思想的教育,在中学之中当教员。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同时不慕名利,专注于对知识的追求。他有爱国心,也有较为开放的思想,同时他又受到家庭教育的熏陶成为了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孝子。他在祁家是长孙,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整个家的支柱。在全文之中,他的思想也是不断地在变化,可以说,作者借这个人物的口吻,说出了自己对国家,民族,家庭的思考。
当然文中用重墨描写的人物还有许多,毕竟是上百万字的作品,情节人物都很复杂,但是其中有两个人物具有很鲜明的特点,让人不得不说一说。其中一个是钱默吟。钱默吟在文中是一位诗人,一直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在日本人入侵之后,次子仲石离家出走。最终与日本人一起掉下悬崖壮烈牺牲。而他则受到邻居冠晓荷的陷害而下狱。在狱中他受尽折磨,最终为青帮所救。出来之后投身于抗日战争
之中。而另一个要提到的人就是上文所说的冠晓荷。这是一个完完全全的走狗,所想的全都是如何像一条狗似的卑躬屈膝,从而获得自己的荣华富贵。他相信日本人,用嘴去舔舐他们的脚,对于中国的同胞,他却摆出一副盛气临人的架子,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任何人。知道生命将尽之时,他还相信着自己的日本主子,但是最终他被日本人在郊区活埋。
《四世同堂》从另一个视角描绘了抗日战争那个火热的年代。与从正面描绘战争的文学作品不同,这本书从沦陷区人民的角度从侧面描写了与战争无关也有关的生活。没有血肉横飞,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正面交锋,只有默默的忍受与人们在患难时间里的相濡以沫。日本人的侵略是不同的人有了不同的遭遇,不同的遭遇使不同的人做出不同的选择。在国难当头的时候,有的人选择去当卖国贼,希冀着能从侵略者手中得到一些残羹剩饭;有的人选择了默默忍受,最终被日本人杀害,或者间接地被饿死;还有的人选择了抗争,为祖国献除了自己的热血。在历史的洪流面前每一个人都显得那么渺小而无力。看似坚固的四世同堂也只是洪流面前的一艘纸船。由于日本人的迫害,祁天佑跳河自尽;三兄弟中的老二祁瑞全当了汉奸,但最终自食其果,为日本人在狱中害死;小妞子在饥荒中得了肠胃炎而夭折。当然,又何止这些呢,从作品中,小羊圈中的街坊四邻被害死或牺牲的就有桐芳,小文夫妇,小崔,孙七,李四爷等等。作品毫不夸张的写出了日本侵略者的残忍,同时也写出了自己的思考。中国文化中软弱,忍耐,求全的一面使中国人不敢反抗,大家都知道不反抗就会灭亡,但是谁也
没有站起来,而是一味的用谎言是自己获得安慰,作品中的大多数人物都带有这种性格。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也是作者对中国民众的一种反省。
总而言之,老舍这位作家以作品通俗著称,在他平和语言之中蕴藏着身后的力量。读这篇作品就像置身于那个年代,带给我们许多震撼和难以名状的感动。
作文十:《四世同堂读后感》10900字
《四世同堂》读后感
李婧 永嘉县城西中学 指导老师:曾蕾
《四世同堂》是我读的最过瘾的中国近代文学书籍之一了,有空暇时间就看,连续看来
一个多星期,给我的冲击却是久久不能平静的。小说以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
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
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与生死存亡。作品记叙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中,日寇铁蹄下广大平
民的悲惨遭遇,那一派古老、宁静生活被打破后的惶惑与震撼,狠狠地鞭打了附敌作恶者的
丑恶灵魂,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们面对强敌愤而反抗的英勇无畏,
弘扬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高尚的民族气节。 谨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任劳任怨的大嫂、文雅略带忧郁 的瑞宣、由隐士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四大妈、热血青年瑞全、
耿直的常二爷、无聊无耻的瑞丰、阴狠的大赤包、狡猾却正直的白巡长、一步步堕落的招弟
冠晓荷、聪明勇敢的桐芳、蓝东阳、胖菊子、高亦陀,最终成为革命青年的高弟,还有孙七、
小崔夫妇、陈长顺、小文夫妇、丁约翰??八年的历史重写在了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的身上,
我们看到的是那个年代的风雨飘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给中国留下了无尽
的伤痕。??
??对有现在人来说,“四世同堂”是家庭和睦、子孙满堂的代名词,它是一种 幸福,一种美好:老人含饴弄孙,悠闲自在;小孩子轻松愉快、茁壮成长。老舍先生的《四
世同堂》就是描写了一个北京普通老百姓祁老太爷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但不幸的是,由于
战争,他的这种幸福被敌人强行夺走。这场战争直到今天提起来仍令人毛骨悚然,它就是日
本侵华战争。 日本侵华,对于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日本侵略这在中华大地上犯下的滔天罪
行,想必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够倒背如流。但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的罪行真的震撼了你的心
吗?说实话,在没读这本书之前,面对南京大屠杀,面对那冰冷的“30万”,除了感慨日本
人的野蛮
外,我便无其他的感觉。毕竟我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毕竟我没有经历那一场屠杀。 直到我读了这本书,直到钱默吟老先生入我的视线。作为一个文弱的诗人,平时连一只
蚂蚁都不肯踩死。就是这样一个人,在被日本军带走以后,被拉去做 电椅,被用皮鞭抽,脸被打肿后,连东西都看不清,嘴里的牙齿所剩无几。更悲惨(悲
催)的是,儿子在他被捕后因病去世,妻子不堪打击而自杀身亡。看着钱默吟那被折磨的不
成人形的模样,听着那皮鞭落下、皮肉裂开的声音,心里冒出一阵钻心的痛。对于这一段屈
辱的历史,我们不能忘却,而且我们也更应该清楚,国亡的最终意义了,我们该怎么去谈幸
福,去谈尊严!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中国人是勇于反抗的。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千千万万
个爱国青年。
《四世同堂》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是钱默吟老先生,不知道为什么人们总是忽
略书中如此坚强的一个老人。单单是他的坚强勇敢,就足以成为全书的一抹难以忽视的风景。
钱老先生是个有文化懂事理的人,这在那个年代是个难得的革命战士。在全书缓慢的节奏中,
钱默吟是一个紧凑的形象,毅然为书增加许多铿锵之力。中国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钱先生
这样的人,才终于站起来走向光明。 《四世同堂》的另一个重点,便是汉奸了。老舍先生笔下的他们让人读后对于他们的行
为不禁咬牙切齿,而对于他们的死却又无法觉得痛快。他们因日本人的到来而生,又因日本
人的到来而死。这些汉奸们即使到了临死仍执迷不悟,这些也都是中国人的败类啊!如果说
汉奸是那个时代所造就的,那么我想招弟、野求更是当时的牺牲品吧!作为大赤包的女儿,
她注定是不幸的。生活在一个极其虚伪、自私,不知耻辱的小人家中,就算她的本性如何善
良、纯洁,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她终究会变,变成了一个只会享乐,没有思想,
不懂正义、爱国的女人!在妈妈的引导和妓女们鬼魂的日子中,她堕落了,她不在懂得爱惜
自己甚至引以为荣!在妈妈的惨死和爸爸的落魄中,她不在是那个纯洁的善良的少女了,珍
珠港事变之前,招弟的任务是监视西洋人。她,不光能盯住美国人、英国人,还能弄得德国
人、意大利人、法国人、俄国人,一股脑的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正所谓“时代造英雄”,
时代也可以灭英雄,多少所谓的爱国者,心地善良的人都因为金钱权利的诱惑而失去了自己,
失去了生活的方向,一点一点地堕落!野求,曾今他也是一位有知识的爱国志士,可为了维
持生计,给日本人做事,不得陷入了两难境地,家离子散,自我堕落,钱老先生说得好,他
是自己给自己挖了坟墓。钱与权对人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看过《四世同堂》的人一定回想问老舍爷爷,为什么不给一个结局其实故事 是没有结局的,结尾一句“起风了”,我想就足以表达老舍爷爷的意思了。历史的脚步始
终向前迈进,起风了,但不一定吸沙,可能会打雷,可能会下雨。中国始终迈着脚步前进,
泥泞和伤痕总是有的,但回首过去的悲壮历史,除了叹息,我们更应该看着预示着的光明的
未来。??篇二:《四世同堂》读后感 四世同堂百态人生 老舍先生这本厚厚的《四世同堂》,既是北平城中的百态人生,亦是抗日战争时期,一段
厚重的历史。正如老舍先生在开篇所写“他们生,他们死,他们兴旺,他们衰落??”在这跌
宕起伏的一路上,有多少人迷失方向步入歧途,又有多少人不失理想奋勇向前。 在书中,老
舍先生用一个个形象的词汇生动的描述着每一位主人公,这些词汇不仅能描绘出不同人物颇
具特点的相貌,更能准确的勾勒出他们为人处世的态度。面带笑纹,老成持重的祁老人;圆
脸重眉,一团和气的祁天佑;深居简出,谦恭和气的钱默吟;尽职尽责,乐于助人的李四爷??
当然也有卖国求荣的冠晓荷和太太大赤包。如果说祁老人和他的大家族是一棵茂盛的大树,
那么小羊圈胡同便是一片林,大大小小的花草树木间,有相互依存,也有独自挺拔,更少不
了旁逸斜出的杂枝残叶。老舍先生用他略带调侃的京腔京韵,写活了抗战时期北平市井小民
的百态人生。
小羊圈胡同,似乎与外界相隔离,它有着自己和谐温馨的小环境,邻里和睦,相互帮助,
即便有些小矛盾,也落不下深仇大恨。但当日军攻城,北平沦陷,那一派古老、宁静生活全
都被打破。每个人都带着些震惊,惶恐与不安,但也有一些为此兴奋并蠢蠢欲动的人。不用
说小羊圈胡同,单是从祁老人的家中,就会因年龄阅历的不同而产生极大的分歧,有人逃避,
有人亲日,有人抗争??单从这一个家庭,一条胡同的对待战争的理解与行动,便能映射出整
个北平,乃至全中国人在日军铁蹄下,亡国奴的生活。 老舍先生用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写活了那段沉重的历史,用他饱含深情的文字,向我
们展示着那段历史中一个个令人难以忘怀的细节。在老舍先生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
日军暴行和叛国求荣者的谴责与批判,可以看到他对敢于奋勇抗争的志士们的敬佩与赞许,
也可以看到他对被迫成为亡国奴的平常百姓的同情。老舍先生在文章结尾写下“起风了”三
个字,必是希望每一个看过这本书的人,都能明白,无论狂风暴雨,总会有阳光冲破云层,
重照大地的一天,清风仍会拂过,生活仍在继续。篇三:四世同堂读后感 四世同堂读后感 篇一:四世同堂>读后感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置身于那战雨纷飞的地方。 老舍这部书中以一种朴实无华的叙述手法,展示了北平沦陷区一群普通人特别是祁家四
代人的生活。通过祁老人、瑞丰、瑞宣、韵梅、钱诗人、小文夫妇、李四爷、白巡长、孙七、
小崔、马老太太、常二爷、小妞妞以及大赤包、招弟等性格迥异、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表
现出民族存亡之际,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斗争,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苟且偷安、助纣为虐、卖国
求荣的鲜明对照。 本书让我们看见了北平被日军占领后的人间百态:有的人革命了,牺牲了,有的人背叛
了,惨死了。其实日军占领北平后,客观地说,并没有什么令人发指的罪行。没烧圆明园,
也没抢故宫,也没有大面积的屠杀等等。但是,他们残害了南京的人民,作为同胞,我们当
然非常愤恨,这是正常的,所以看玩四世同堂,我更加确信了对日本人的恨。 随着整本书临近尾声,心中不禁感叹人的本性在那样一个年代,承受如此多的磨练后,
展现得如此真实,区区一个小羊胡同,形形色色的人物却已代表了当时千千万万不同心态的
中国人,已成为了那个年代整个中国的一个缩影。 篇二:四世同堂读后感 对有现在人来说,“四世同堂”是家庭和睦、子孙满堂的代名词,它是一种>幸福,一
种美好:老人含饴弄孙,悠闲自在;小孩子轻松愉快、茁壮成长。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
就是描写了一个北京普通老百姓祁老太爷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但不幸的是,由于战争,他
的这种幸福被敌人强行夺走。 这场战争直到今天提起来仍令人毛骨悚然,它就是日本侵华战争。日本侵华,对于我们
每个人都不陌生,日本侵略这在中华大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想必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够倒背
如流。但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的罪行真的震撼了你的心吗? 说实话,在没读这本书之前,面对南京大屠杀,面对那冰冷的“30万”,除了感慨日本
人的野蛮外,我便无其他的感觉。毕竟我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毕竟我没有经历那一场屠杀。
直到我读了这本书,直到钱默吟入我的视线。他善良、友好,虽然贫穷,却不肯为五斗米折
腰。作为一个文弱的诗人,平时连一只蚂蚁都不肯踩死。就是这样一个人,在被日本军带走
以后,被拉去做电椅,被用皮鞭抽,脸被打肿后,连东西都看不清,嘴里的牙齿所剩无几。
更可悲的是,儿子在他被捕后因病去世,妻子不堪打击而自杀身亡。这就是侵华,日本侵略
者在把“亡国奴”的称谓强加给中国人之后,硬是把幸福的家庭搞得家破人亡,把平平凡凡
的人摧残得不成人形。 看着钱默吟那被折磨的不成人形的模样,听着那皮鞭落下、皮肉裂开的声音,心里 冒出一阵钻心的痛。对于这一段屈辱的历史,我们不能忘却,而且我们也更应该清楚,
国亡了,我们何去谈幸福和尊严!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中国人
是勇于反抗的。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千千万万个爱国青年。书中描写了这样一群人,像瑞
全一样,受过教育,有爱国心,怀揣着一股激情,不甘心当亡国奴,奔赴战争前线,为人民
谋幸福;像瑞宣一样,为了家庭忍辱负重,在敌人的魔爪下斗争着,拯救着那些被敌人压迫
的人。他们不仅要把自己的家艰难的维持下去,而且还要忍受着亡国的折磨。他们的身体虽
在家里,但心早已飞到了战争的前线。正因为这样,才有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正因为这样,
中华民族才能历经五千年而不衰,毅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里,作为祖国的接班人,我们要时刻牢记使命,艰苦奋斗,积
极地奉献祖国。只有国家富强,我们才会有尊严,我们才不会受欺侮。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
韩国人民纷纷把自己的钱财存入银行,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国家渡过难关。国难当头,最能
反映出来的就是一个国家人民的爱国心。然而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情况就不容乐观了。书中
描绘了这样的一群中国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汉奸。像冠晓荷一样,像瑞丰一样,
为了发达,出卖灵魂,出卖尊严,甘心做敌人的走狗。他们抓住亡国的机会,尽享荣华富贵。
他们是我们五千年文化下产生的耻辱,是我们永远唾弃的对象。我们要时刻警醒自己,不要
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做一个有尊严,有骨气,内心坦荡荡的中国人。 篇三:四世同堂读后感 神韵来了。说看这书能激发出什么爱国热情是假的,我就是觉得做人要有做人的准则。 北平沦陷了,日子还要过,大家都死了不是就怎么怎么好,死也是为了活。我开始就奇
怪,为什么逃出去就是好的,留下来的就是懦弱无能。在我看来,乱世中不做违背良心的事,
能够保全自身、保全家人,还能为别人多少也做些贡献,也是一种抗争。而且是广大人民群
众最容易做到的,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毕竟,绝大部分人心里都有善良,可不是每个人都
有>勇气。到最后,连瑞宣也想通了,不象以前那么矛盾了。 我说,小说写得残酷。我以为像尤桐芳心地善良,又有勇气,必会有一番作为。结果呢,
就稀里糊涂地被钱诗人炸死在台上了。什么都没能做,心中怀着那么大的仇恨,什么都没做
成,还不是让日本人害死的,是让大家最最敬重的钱诗人。大(转载于:四世同堂读后感)家说
钱诗人是导师,太言过其实了。他做那些事,有多少是为了爱国,又有多少是因为仇恨。如
果他没有钱仲石那么个儿子,没有冠晓荷那么个邻居,谁知道他会不会像牛教授那样啊。因
为国仇家恨把他逼到了那个份上,任何人都会去反抗、去斗争。老舍也没想把他写成完人,
他为了报仇害死了无辜的人,日后也必要为此而忏悔。 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这些人品质低劣是罪有应得。而像冠晓荷和祁瑞丰,老舍简直
都不愿意去批判他们,只说他们是无聊。他们是北京文化的极端产物,下场可算是滑稽。一
心做汉奸、做特务、做日本人的走狗,最后还是叫日本人给弄死了。北京人的性格,在太平
岁月是最好的,对谁都那么客气有礼。可是到了战争年代,却只懂得忍,逆来顺受、不敢反
抗。 我不是不喜欢钱诗人,我对他就没什么感觉。但我喜欢他的一句话,大意是:到什么时
候都不许灰心,因为一个人要是灰了心,就只能看到别人的不好,而看不到自己的堕落了。
什么时候都要怀着希望,不能绝望。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一腔无声血,万缕慈
母情。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就是要有待后生的信念。信心也是一种美德。 篇四:四世同堂读后感 在这个寒假我读了,这本书的封面上有一个便签,上面写着三句话:
值得每一代中国人阅读的文学经典;值得每一个中国人珍藏的民族记忆;老舍:它是我从事
写作以来最长的、可能也是最好的一本书。尤其是老舍先生说的这一句话,最让我记忆犹新,
让我对这本书有了更深一层的爱意。 首先,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里的26位主人公,他们分别是:桐芳,祁瑞宣,高亦
陀,韵梅,李四爷,祁老太爷,孙七,天佑,马老太太,钱先生,小顺,祁瑞全,妞子,祁
瑞丰,丁约翰,长顺,冠晓荷,白巡长,大赤包,小文,蓝东阳,文若霞。招弟,高弟,胖
菊子,小崔太太等。 四世同堂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经典名着。小说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
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
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作品记叙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中,日寇铁蹄
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那一派古老、宁静的生活被打破后的不安,惶惑与震撼,鞭挞了附
敌作恶者的丑恶灵魂,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们面对强敌愤而反抗
的英勇无畏,讴歌、弘扬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忠贞高尚的民族气节,史诗般的
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杰出贡献,气度恢弘,可
歌可泣。 老舍先生以多年来的写作经验,刻画了祁老人,瑞宣,大赤包,冠晓荷等一系列栩栩如
生的艺术形象。让人废寝忘食。篇四:《四世同堂读后感》 人性的善恶
——读《四世同堂》有感 作者:杜羽焱 组别:第二小组 其他组员:桂文琪 邱琳琳 郑洋 周鑫吉 尹希雅 小小的“羊圈”,包容了大大的世界。这本书诠释了人性的善与恶。“四世同堂”,四代人
性格,思想不同,善良与邪恶的战争也时刻进行着。 祁老人是一个善良、单纯的老人,他是全家上下最有威望的人,是最和善的人,老舍用
祁老人的一种奇特思想“北平的灾难不超过三个月”来预示着我们祁老人是喜爱和平的人,
阅世无数的人。而和善的他也是坚贞的,在日本人面前,他那颗爱国的心比钢铁还要坚硬。 钱默吟是一位诗人。老舍在书中描写仲石死后钱默吟的表现使人久久不能忘怀,老人坚
强地忍住泪水,虽然自己的儿子殉国了,是为国捐躯,在一位情感丰富的老诗人心中,这是
钱家无尚的荣耀,而对儿子的深情又使他悲痛。一切使正义的人失去了应有的理智,同时以
正直的人们的悲惨生活来讽刺日本帝国主义的恶毒。 善良的人使我感动、流泪,邪恶无耻的人使我悲痛、愤怒。 蓝东阳为日本人做事,祁瑞丰也同样,他们只希望自己吃饱穿暖,别人的生死、国家的
利益被他们唾弃。“他们细心、精明、勤劳、勇敢,都因为那两条狗而变成心劳日拙,他们变
成了惯贼,而贼盗是要受全人类的审判的!”没错,自私和贪婪是人性的弱点,善良的人们宁
愿家破人亡也不做亡国奴。老舍用冰冷幽默、看似平淡的语言作为武器来和亡国奴作着强烈
的斗争。
老舍作为语言大师,用形象生动而又诙谐的语句来形容人物的各种性格,他朴实无华的
文字发人深省,对战争年代的不满、对侵略者的憎恨触人心弦。篇五:四世同堂_读后感精选 《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最著名的长篇小说。虽然将近80万字,厚厚的一大本,可内容
精彩、情节紧凑,是那种想要一口气读完的好书。《四世同堂》全书分惶惑、偷生、饥荒三部
曲。小说开始于抗日战争之前那个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结束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美丽时刻,
描述了日本人占领北平,侵略中国期间人们经历的那个最黑暗,最痛苦,最磨练自己的时光。
小说以四世同堂的祁家人和居住在小羊圈儿的普通市民的生活和命运为蓝本,反映了那个年
代中国的黑暗,老百姓的苦难,以及中国人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这部书里的人物众多,
有英勇抗日的热血青年,有文雅的诗人、有普通老百姓、有与世无争的贵族、有无良汉奸、
更有无耻的卖国贼。在老舍的文字中,他们充满个性,是活生生的人物。但这些人物并非是
通过直接描述才体现,而是从小说中属于他们的一行行文字中表露出来。每个人的性格、精
神、言语都那么的不同,比如耿直的常二爷、胆小怕事的祁老人、用心良苦的白巡长,莽撞
直率的小催,还有厚颜无耻的蓝东阳。。。。。。。老舍把他们写活了。我走进当年的北平,发现
了毫不起眼的小羊圈儿胡同,看到他们,听到他们,这真是奇妙,老舍的文笔太好了,他把
人物写进我的心中,让我倾听他们的故事,关心他们的命运。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祁家老大——瑞宣,充满文人气质。 他虽不像瑞全或是钱老人那样勇猛地和日本人对抗,但是,在那样的年代和环境,他是
个老师,更知道亡国奴的耻辱。他虽有爱国精神,可是他还要养家,还要保护家人,所以他
不可能像瑞全那样毫无顾忌地冲锋陷阵。但是,就是这样的爱国精神也是宝贵的。 对汉奸的描写算是书的重点之一。老舍先生笔下的他们让人读后对于他们的行为不禁咬
牙切齿,而对于他们的死却又无法觉得痛快。书中没有绝对的善与恶,无法用只言片语来判
断他们。 ”正所谓“时代造英雄”,时代也可以灭英雄,多少所谓的爱国者,心地善良的人
都因为金钱权利的诱惑而失去了自己,失去了生活的方向,一点一点地堕落!野求,曾几何
时他也是一位有知识的爱国志士,可为了维持生计,给日本人做事,不得陷入了两难境地,
家离子散,自我堕落, 钱先生说得好,他是自己给自己挖了坟墓。就连金三爷这种打过汉奸的人,就因自己的
生意渐渐好转而喜欢起日本人。大赤包,对于人性的丧失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了,她想尽
办法巴结日本人,或是有点儿权势的军人,甚至连英国使馆的富善先生她也抓住机会,前去
“拜访”。富善先生满脸惊愕地说:“这也是中国人?”钱与权对人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在这部小说中,我第一次知道了“共和面”,这是日本人给中国人的粮食。里面混杂着泥
沙,用水根本和不成面团,更蒸不成馒头。可怜的妞妞就是吃了“共和面”死的。这是日本
人的罪恶!他们根本不把中国人当人看,这“共和面”是连猪都不吃的食物。这是中国人的
耻辱!日本人的罪恶是数不清的,他们在街上随意杀人,胡乱扫射老百姓,到处修机场,刨
坟盗古墓。不过随着中国人的奋起反抗,小日本的日子也不好过了。别看他们表面上拿个刺
刀,威风凛凛,半夜也会偷东西,连祈家的门栓他们都偷。 日本人人性丧失的表现在于就连最巴结他们的走狗冠家也被他们收拾了。冠晓荷最后被
活埋,大赤包下狱发了疯。日本人用他们的时候,给他们钱和官职,利用他们去害有良心的
中国人,一旦大势已去,就连这些走狗他们也不放过。当然这也是冠家的罪有应得。 但使我钦佩的是,老舍先生并没有用非常激烈的语言去深批 日本人,一方面他用一种冷幽默表面上轻描淡写、若有若无,蜻蜓点水般描写,但就是
这么几滴水,已足以揭示出他们令人恶心的心态,通过这些文字,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的是老
舍先生轻蔑的眼神和淡淡地冷笑;另一方面,作者也没有全盘否定日本人民,这从书中小羊
胡同1号门的一位日本老妇的言行举止便可看出。可见,对于日本人,作者还是很理智的。
这部书让我深切地了解了那段历史,那段中国人屈辱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