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思维的乐趣读后感》1200字
思维的乐趣读后感
昨天读完了王小波的《思维的乐趣》,想说点什么。这本书是思考的产物,别具一格,给我很多启示。
读王小波的作品,在轻松里大笑,又有很辛酸的味道,被他的睿智、他的黑色幽默所征服,读的痛并快乐着。王小波的知识背景很复杂,有科学主义,也有个人色彩,有中国的文人气质,也有洋人的黑色幽默。也许正是这样的知识背景才铸就了这样的一位特立独行的作家。这本书给我带来了理性思考的乐趣,在写作形式的背后隐藏着的是生活的本质。王小波用他的智慧剖析了这个世界的本质,他认为智慧是一个人活在世上充分享受人的自尊的基础,而趣味是感觉这个世界美好的
第一部分 作者写在农村插队时,带去的一本奥维德的《变型记》被队里的人传来看去,弄得不成形,最后被人看没了。那知青插队的时候,物质生活得不到满足还是其次,最大的痛苦还是精神上没有寄托。人们的头脑里被塞满了革命思想,没有任何闲书的一席之地思想被禁锢的程度可想而知,还哪莱的乐趣。一个人倘若需要从思想中得到快乐,那么他的第一个欲望就是学习。而连学习的机会也没有,那快乐也就随之泯灭了。那个时代的中国人们除了享受**思想,就别无选择。有些不耐寂寞的人看一些或写一些别的思想的书,就会被立马揪出来批斗,游街,而有知识的人更是首当其冲。所以,那个时代的人没能体会到思想的乐趣,反而是恐慌。而它的后遗症是使现在社会上的人敢怒不敢言。
第二部分 一个学者如果被剥夺了学习,交流,建树的机会,就失去了起码的乐趣,即使证出了某某定理,也不能平衡他失去的乐趣。在**的时代里,假如一个人每天吃一样的饭,干一样的活,在加上八个样板戏翻过来倒过去看,看到听了上句就知道下句的程度,作者对此寄予很大的同情。而这些人就是被剥夺了有趣的人。生活真得应该参差多态,否则脑子里一味是些机械的,呆滞的东西,社会如何向前发展。无论是科学,艺术还是别的东西最终都会给我们带来省身心上或思想上的乐趣。而**把这一切都摧毁了。
第四部分 作者认为愚蠢是极大的痛苦,以愚蠢教人那时善良的人所犯下的最大的罪孽。我认为作者好象把愚蠢当作了善良,而把思考动脑筋当作了不善良。但作者褒不善良贬善良。古代的君王为了巩固统治,封锁知识,钳制思想,灌输善良。让老百姓愚昧,怯弱,对此称之为良民。而若有一个提出反对意见或改良方法,大多会背上叛逆的罪名。致使国家或社会失去了许多发展的机会。以前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老师问雪融化后是什么,甲回答是水,老师打了个红勾;乙回答是春,被大上一个叉叉。由此可见,我们随着传统的思想下去,后果会使什么。
第五部分 在这一段我发现作者是一个喜欢新奇,有趣的人。如果终极真理被发现,人们就只能依据这些真理作出价值的判断。而这样的生活也没有乐趣可言了。但毕竟时世会造英
雄,当有人思考的很多,或成为思维的精英后,总有人喜欢插杠进去。诚然,若没有这些人,前景当然十分美好,但这似乎有些不太可能,但也因为有这些人,才会有阻力,才使我们更多的思考,体验更多的乐趣。
以上这篇是思维的乐趣读后感。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
作文二:《《读书的乐趣》读后感》700字
《读书的乐趣》演讲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你们好~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读书的乐趣》。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思想的宝库。读书可以让我们无知的领域不断缩小,读书可以让我们更加丰富起来,成熟起来。
俗话说 :“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读书可以使我们感受到茫茫宇宙的无限神奇,埃及金字塔的灿烂和瑰丽文化,尼亚加拉大瀑布的壮观和震撼,海洋世界的浩瀚和富饶,而不必亲临其境;读书使我们可以超越时空的局限与人类历史上一些先贤伟人进行无声的交流和探讨,而不必回到过去,回到从前。
读一本好书可以让我们分清美丑,识别善恶,明辨是非,让我们渐渐地高尚起来,纯洁起来。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是啊,读一本好书使我们可以从圣贤和智者的叮咛中顿悟人生的真谛,从伟人的人生记录中感悟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怀,从科学家奋斗的文字里体会攀登的艰辛和执着,从英雄可歌可泣的故事中找到与命运抗争和搏击的无穷力量以及坚强意志。
我也曾切身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受家庭的熏染,我从小就爱读书,因为父亲和母亲都是书迷,一天到晚都在看书写作。而且我家的书比较多,父母亲单位图书馆更有数不清的好书,只要我想读都能读得到。虽然我还不太明白古人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真实意蕴,也还没达到“三更有梦疏作伴”和“为书消得人憔悴”的程度,但现在读书的的确确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我一直手不释卷的读着,完全沉浸在知识编织的美丽世界中。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这句至理名言曾激励着无数学子发奋读书。书中有许多乐趣,我们读着也感到快乐。同学们,为了我们的进步和成长,为了我们伟大祖国的进步和繁荣,让我们一起读书吧~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作文三:《《思维的乐趣》读后感》1500字
随王小波逝去的思想
——读《思维的乐趣》有感
2018.01.02 大魔王小新丶
现今的文学界总是为王小波的去世为一大遗憾,然儿在我之见,英年早逝 对于王小波来说也许不是遗憾,而是一种解脱。
在书中,王小波有这样一句话“我承认,我在抵御这种痛苦方面的确不够 坚强,但我绝不是最差的一个。”再加之“罗素在五岁时,感到寂寞而凄凉, 就想到:假如我能活到七十岁,那么我这不幸的一生才度过了十四分之一!但 是等他稍大一点,接触到智者的思想的火花,就改变了想法。假设他被派去插 队,很可能就要自杀了。”这样的例子,不难想象,倘若使这位思想大师生活 至今,看到现在思想传承的现况,也许他也要自杀了吧。
王小波在书中也对自己父亲的学术经历做下了令人难忘的记录。王小波的 父亲是一位哲学教授,他是这么描述自己的学术经历的:一生的学术经历,就 如一部恐怖电影。每当他企图立论时,总要在大一统的官方思想体系里找自己 的位置,就如一只老母鸡要在一个大搬家的宅院里找地方孵蛋一样。结果他虽 然热爱科学而且很努力,在一生中却没有得到思维的乐趣,只收获了无数的恐 慌。我承认,当我读到这一段时我也唏嘘不已,如果这样的经历能够称得上恐 怖电影的话,那现在的学生也许已经是恐怖电影大师了吧。大一统这个词在中 国教育早已见怪不怪了,也许唯一的差别就是早年的大一统思想是人治,而现 在则是标准答案制,我是理科学生,对于文科的思想并无兴趣,但若是我这样 的理科学生都有了这样的感受,那么现代的思想究竟已经堕落到了何等地步。
在书中王小波还有这样的一句话:“假如一个人每天吃一样的饭,干一样 的活,再加上把八个样板戏翻过来倒过去的看,看到听了上句知道下句的程度, 就值得我最大的同情。我最赞成罗素的一句话:“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 本源。”大多数的参差多态都是敏于思索的创造出来的。当然,我知道有些人 不赞成我们的意见。他们必然认为,单一机械,乃是幸福的本源。”是的,虽 然我很赞同王小波的观点,但是在这个时代,只有单一机械才能得到幸福的本 源。就拿语文这个国粹科目而言,若是听了上句不知下句,你也好意思考试? 更匡论思想政治这样的科目了,读了《思维的乐趣》之后,我最大的感触就是 把“思想”“政治”这两个词语放在一个标题里面,正是对思想最大的亵渎。 虽然我对于历史科目的研究不深,不过每个老师对于思想禁锢的评论总是负面 的,殊不知自己就在承受这样的事情呢?
当然,这些条条框框也有放松的时候,那就是我踏入大学校门之时。王小 波也说:“我认为自己体验到最大快乐的时期是初进大学时,因为科学对我来 说是新奇的,而且它总是逻辑完备,无懈可击,这是这个平凡的尘世上罕见的 东西。”来到大学之后,不同的人总算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向发展,虽然思修依 然存在,不过这又称得上什么呢?它在我眼里只是免费的学分罢了。许多人说 大学容易学坏,以我的观点看来,这只是久经禁锢的思想的解放而已。高中之 时,老师总用弹簧的原理给我们以激励,“此时所受的磨难越大,将来便越不 可限量”当我们在大学的思想受到批判之时,是不是也应该用这样的话回敬呢?
也许我的言辞多有批判意味,这又何尝不是对自己思维的一种解放,若说 要让王小波欣慰的话,不是后世对他的无边称赞,而是志同道合的思想宣泄。 我不曾也不想拥有如你一样的乱发,我也不会抽烟,我只希望能拥有和你一样 不羁的思想。
正如你所说:我们这个民族总是有很多的理由封锁知识、钳制思想、灌输 善良,因此有许多才智之士在其一生中丧失了学习、交流、建树的机会,没有 得到思想的乐趣就死掉了。因此我也不曾为你缅怀或是神伤,因为你若安好, 眼前看到的就会是这个与你梦想背道而驰的社会。
作文四:《《童年的发现》读后感_读后感》400字
《童年的发现》读后感_读后感
《童年的发现》读后感
2014年3月10日星期一晴
学了《童年的发现》这一课使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是:世界上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课文主要写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写了我小时候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第二个部分写了从梦中思考→老师给出解释→痴迷思索,想出答案;第三个部分写了自己的思考得到了老师的证实。叙述了我九岁时,就发现了胚胎发育规律这件事,最后得到证实。
世界上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一语双关,我的理解是有两层意思,第一层,它讲出了科学事业过程中的一些真实情况;第二层是指我用自嘲和幽默的方式安慰自己。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发现了文中的这个小男孩很有智慧,虽然只上了二年级,但却能思索出六年级才学的胚胎发育的规律。我
要学习的品质不是其他,就是作者这种对自己的问题刨根问底的
精神,以后我也要有事就问,把所有不懂的是找到答案。
作文五:《童年的发现读后感》1300字
精品文档
童年的发现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的《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在童年时的一项科学发现,重点叙述了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奥多罗夫在九岁时独立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他的发现起始于在梦中飞行,他就问老师为什么晚上会梦中飞行,老师讲,晚上细胞不断的繁殖,使细胞回想起了远古时代,那时,人还是飞鸟。费奥多罗夫有问人为什么会是飞鸟,至于这个,老师也讲不清楚。这又激发了费奥多罗夫的想象力,他苦思冥想,终于,他想出了眉目。他想,这就跟地图上看东西差不多,在地球上相距很远的地方,在地图上却很近。一次在生物课上,老师讲人的发育和进化。费奥多罗夫笑了起来,被生物老师干出了教室。
世界对于我们来说是充满神秘的。小时候,我对什么都感到好奇,喜欢看《十万个为什么》,还经常跟在爸爸、妈妈身后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人是从哪里来的?火箭怎么能升上天空?什么是原子弹?为什么一年要分春夏秋冬?这些问题常常使爸爸、妈妈都目瞪口呆,他们被我问住了答不上来时显得很狼狈,有时就胡乱编个答案搪塞过去,我也就似懂非懂地相信了他们。
作者那种求知若渴的精神和他那惊人的想象力读后我很受启发。他之所以在童年就会有这个发现,主要是因为:
1 / 3
精品文档
第一,敢于提问;第二,反复思考;第三,大胆想象。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也要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大胆思考,更重要的是要有勤奋钻研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通过学习《童年的发现》,我懂得了一个道理:科学是一项严谨的事业,来不得半点马虎和虚假。一个九岁的孩子,竟然能独立出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是很不容易的,这说明,在探索人类社会、自然发展规律的道路上,不在于年龄大小,只要善于动脑,发挥想象力,就一定能够走在科学发展的前列。“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青少年正处在学知识、长见识的好时期,一定珍惜这个好机会,努力学习,勤奋思考,善于动脑,将来在工作中才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应届.毕业生.网,致力于提高毕业生就业率,yjbys.
2 / 3
精品文档
感 谢 阅 读~
3 / 3
作文六:《《童年的发现》读后感》500字
《童年的发现》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的《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在童年时的一项科学发现,重叙述了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作者那种求知若渴的精神和他那惊人的想象力读后我很受启发。他之所以在童年就会有这个发现,主要是因为:第一,敢于提问;第二,反复思考;第三,大胆想象。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也要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大胆思考,更重要的是要有勤奋钻研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世界对于我们来说是充满神秘的。小时候,我对什么都感到好奇,喜欢看《十万个为什么》,还经常跟在爸爸、妈妈身后问一些稀奇古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FFKJ.Net怪的问题:比如人是从哪里来的,火箭怎么能升天空,什么是原子弹,为什么一年要分春夏秋冬,这些问题常常使爸爸、妈妈都目瞪口呆,他们被我问住了答不来时显得很狼狈,有时就胡乱编个答搪塞过去,我也就似懂非懂地相信了他们。
通过学习《童年的发现》,我懂得了一个道理:科学是一项严谨的事业,来不得半马虎和虚假。曾经听说,人类是由猿进化而来的。可我曾看过著名生物学博士曹虎的一篇文章《人类是从哪里来的》,才知道人类的远祖到底是森林古猿还是海猿,至今还是一个谜呢~我想,长大后,我一定接过这根科学的魔棒,象费奥多罗夫那样弄清究竟谁是我们的老祖先。
作文七:《科学的发现读后感》2100字
精品文档
科学的发现读后感
一(开展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1、促进个性健康发展。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相反,那些将自己束缚在题海里,连报纸也不翻一翻的学生,其性格上孤僻忧郁,急躁畏难的情绪日益严重。
2、拓宽阅读教学的途径。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
3、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大量的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背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以读促思,以读助写。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生每天应有一定的阅读时间(一年级第一学期每天不少于15分钟,二年级不少于30分钟)。在读书时间内,家长应督促孩子一心一意地读书,可以读当天学过的,或者是第二天要学的课文,以及配套的课外阅读书上的相关文章等。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及要求1、 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教师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上,必须遵循三结合原用:
(1)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为“经”,
1 / 4
精品文档
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网络,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2)课外阅读与写作、听说相结合。教师可以经常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
(3)要不断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思路,逐步形成课外阅读的基本课型:读物推荐课、读后叙述课、读书汇报课等。
2、班级图书室(角)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阵地
建议班级加强班级图书角的建立与管理,要鼓励小学生将家中的藏书变为“行走的书”,以书为媒介,广交书友。班级发动学生从自家拿来书籍,建立小书箱,创建课外阅读角。重组图书资源,科学设置图书,添置推荐书目,并有效地建立图书借阅制度,定期对学生开放,有计划地开展借阅、阅览等活动,能保证小学生每学期平均借阅3,5本书。教师要定期做好新书推荐工作,及时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方向,对小学生进行价值引导,引领他们亲近母语,热爱文学,阅读经典。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网络图书阅读。将阅读环境装饰得富于童话和科幻色彩,吸引孩子们喜欢去阅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3、、从现在开始,继续指导学生写读书摘记,并把它
2 / 4
精品文档
规范化。
以前学生积累的词是为了完成作业随便抄来的。本学期要将积累和每天的阅读联系起来,设立“读好书,积累卡”,要求学生收集看书时得到的好词、好句,同时卡上我设立了“我的体会”一栏,鼓励每个学生写读后的想法,谈自身的体会、感受。
4、设立了读书记录卡,让每个学生每天随时统计阅读情况。同时,让他们建立一个阅读成长记录袋,把读书记录卡和相关资料收集起来,开展读书比赛,看谁读的书多。
为了更好地得到家长的配合,决定活动的开始通过致信的方式向家长说明阅读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讲清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提出对家长的具体要求,充分地得到支持。如写上:1、协助孩子准备学习档案袋。2、每天对学生的读书情况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3、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4、满足孩子的读书欲望,和他们共同分享读书的乐趣??等等。
阅读卡重在对学生读书量的评比,而积累卡却重在对学生读书质量的评比。两张卡将每周评一次,上面不仅有学生自己对阅读的自评,也有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对阅读情况老师会根据评比表及时做出总结评价。每周将进行阅读展示,时间定在阅读课时间,由学生汇报交流周以来课外阅读情况或读书心得,并对学生的成果进行展示。每月评出读书明星,开展读书交流会,学生间互相交流。期末计划开
3 / 4
精品文档
展一次读书展示会,学生进行读书展示:读或讲故事、背诗歌、展示自己做的阅读小报等等。用这些形式来让大家分享读书的快乐,同时对学生能起到经常性的激励和督促作用。通过评价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4 / 4
作文八:《《发现母亲》的读后感》2300字
有的人看见这个题目会问:“做个合格的家长,难道我做得不够合格吗,我让孩子吃饱穿暖,还让孩子早日接受教育,参加了好多培训班,不让他输在?起跑线?上,我这个家长不合格吗,”我想说,合格不合格,你将《发现母亲》看一遍就知道了。读完了《发现母亲》后,你就会觉得抚育孩子不仅仅是吃好穿好,多参加几个培训班就行了。它包括对孩子进行习育、教育和化育。如果能做到这三者的融合,你就不但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还能成为一个杰出的家长。没准因为你的出色的抚育,你还可能培养出天才来。
《发现母亲》的封面顶部,就有那么一行信心十足的话: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母亲。这是大话吗,非也。你去书中走个来回,就能感觉到,这句话的力量底气十足,这句话的内涵无比丰富。这句话的背后,是作者王东华先生历时十年,从文化学、社会学、教育学等不同角度揭示了母亲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影响后,对为人父母者最好的祝福。
读罢此书之后,有一类“成功”人物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轰然崩塌了。这一类人就是为了事业,而不顾孩子的人。作者说:“在过往的历史里,成功的人往往不是好父亲、好母亲,我们有许多名人教子的故事,但是我们却没有看到几个被教育出来的有作为的孩子,相反,败家子却层出不穷。”这是多么发人深省呀。我们不顾孩子的教育、成长,而只热衷于自己所谓的“事业”,而在自以为是的“成功”之后,却为社会“贡献”了一个又一个的“累赘”,难道这样的价值观我们还能弘扬下去吗,王东华更是在书中以“成功:用孩子抵押来的勋章”为专题,提醒人们“我们是孩子的生命之舵,孩子是我们的生命之锚”,提醒人们“如果连关系自己身前身后的子女都不去关注,又何谈去建功立业呢”。
然而,王东华经过考察后发现,有很多的“成功人士”即使有教育好孩子之心,也不知道怎样才能把子女教育好,当然这也是绝大部分“平凡”父母面临的问题。比如历史上俯拾皆是的“英雄无继”现象,还有现实中仍在上演的“富不过三代”便是明证。有人以“因果”来解释,有人以“风水”来阐释,而作者对同时又大量在历史上存在的“人才世家”现象进行了剖析,发现不管是“富不过三代”也好,“人才世家”也好,起着最关键作用的仍然是家庭教育是否成功。
不过,这里提到的“家庭教育”远非现在我们常常提到的狭隘的“早期智力教育”范围了。为了真正揭示“家庭教育”的成功规律,作者系统研究了胎儿的发育、幼儿的成长,研究了人生的发展、人才的培育,研究了人才成长中的长子现象、行序现象、幼子现象、独子现象、寡母现象等,从而发现了父母在孩子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大责任。比如,王东华在比较了“教师”与“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大小之后,提出了“一个瞽母胜过一打特级教师”的观点;他在比较了“家庭”与“学校”在孩子成长、成才中的作用大小后,提出了“家庭是最早最好也是最高的学府”的观点。而在分析了“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让妈妈成为母亲,成为教育家”等一系列观点后,他更是提出了“母亲是孩子的大老师”这一重要观点,而不是人们常常说得“第一任老师”。
因为“这部着作完全是作者考察了中外上千年教育史、女性史及文化史,并对之进行了批判性分析研究写成的,完全是作者独立思考之结晶”。所以,书中的所有论断都显得那么新颖又具有震撼力。如:“人脑是分两次诞生的”、“第二
次诞生更重要”、“人是早产三年的动物”、“婴孩的一年等于十年”等,让人们从根本上认识到了抓住关键时期对孩子进行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又比如:“母子感通:摇篮里建立起来的感应频道”、“恋母情结:母亲是孩子的纯金恋人”、“慈容精神: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的肉”等,让人们认识到了在对孩子实施家庭教育时,母亲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从王东华的《发现母亲》开始,中国的“母亲教育学”也正式开始了。建立一门新学说是不容易的,需要大量的资料作支撑。于是,“方仲永真的神吗,”、 “傅雷为什么反对傅敏学音乐,”、“鲁迅怎样做父亲,做对了吗,”、“教皇的养子为何比亲子成名的概率要小,”、“全世界智商最高的金雄熔失败了吗,”等古今中外一系列涉及人才成长、家庭教育成败的正反面事例都成为了他的研究对象。建立一门新的学说是不简单的,需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耐力。于是,本来是学工科出身的作者,为了这本着作、这个学说的问世,真就坐了十年冷板凳。而且在成名后,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停下他研究的脚步。
是什么在支撑着他,是社会的赞美、优厚的报酬吗,我觉得的都不是,因为如果仅仅为了这一些,他完全可以从事自己的“老本行”。我觉得他有一种使命感,这种使命感在他的书中处处洋溢着。我们可以随便摘出来一段体会体会:“我们不能成就伟业,那并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过错。但是,如果我们不去做一个能理解伟大体验的人,则是我们的过错;而如果体验了理解了这份伟大而不能传达给孩子,从而让孩子点起自己那燃烧的对真理、伟大追求的火炬,那则是一种太遗憾和太不应该的过错了~”
他的使命感不仅是为了中国的繁荣与进步,更是为了世界的美丽与发展。所以作者在书的结尾发出了“让天才成批出现”的呐喊。他说:“当这种呼喊最终化为人类的一种信念时,那么一个天才竟长的新时代必将到来,到那时,我们将怀着极欣喜的心情注目于这个远远超过文艺复兴时代的全人类长盛不衰的全面复兴与增长,注目于这个在大地上建立起的人类最美好的群星灿烂的极乐园~”这是一种多么高远的境界呀,我们所有为人父母或将为人父母者还能冷眼旁观吗,不,再也不能了。我们应该行动起来。那么,就让我们从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开始吧。
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那手就长在我们身上~
作文九:《童年的发现读后感》4500字
--------------------------------------------精品文档 Word可编辑 值得收藏------------------------------------------------
童年的发现读后感
课文《童年的发现》主要通过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下面是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童年的发现读后感,欢迎阅读。
童年的发现读后感(一)
今天,我们学习了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的《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在童年时的一项科学发现,重点叙述了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作者那种求知若渴的精神和他那惊人的想象力读后我很受启发。他之所以在童年就会有这个发现,主要是因为:第一,敢于提问;第二,反复思考;第三,大胆想象。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也要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大胆思考,更重要的是要有勤奋钻研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世界对于我们来说是充满神秘的。小时候,我对什么都感到好奇,喜欢看《十万个为什么》,还经常跟在爸爸、妈妈身后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人是从哪里来的liuxue86.?火箭怎么能升上天空?什么是原子弹?为什么一年要分春夏秋冬?这些问题常常使爸爸、妈妈都目瞪口呆,他们被我问住了答不上来时显得很狼狈,有时就胡乱编个答案搪塞过去,我也就似懂非懂地相信了他们。
通过学习《童年的发现》,我懂得了一个道理:科学是一项严谨的事业,来不得半点马虎和虚假。曾经听说,人类是由猿进化而来的。可我曾看过著名生物学博士曹虎的一篇文章《人类是从哪里来的》,才知道人类的远祖到底是森林古猿还是海猿,至今还是一个
1 ----------------------------------------------------精品文档 值得收藏-----------------------------------------------------------
--------------------------------------------精品文档 Word可编辑 值得收藏------------------------------------------------
谜呢!我想,长大后,我一定接过这根科学的魔棒,象费奥多罗夫那样弄清究竟谁是我们的老祖先。
童年的发现读后感(二)
童年是人生最宝贵的一笔财富,童年的游戏更是难得的宝石,童年无论是贫穷的还是富有的,在日复一日的岁月里它都会成为生命中最诱人的磁场。而《童年》这本书中的小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又是怎样令人忘怀,令人感慨的呢?
阿廖沙在幼年时,父亲就永远地离开了他,不得不使他感到孤独寂寞,也不得不让人产生怜悯之情。幸好阿廖沙的外祖母非常疼爱他并且经常讲述优美故事来使他受到熏陶。可同时,他也亲眼目睹了两个舅舅为夺得家产争吵打架,明争暗斗以及在生活琐事上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这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早已在他的心灵上留下了印迹
当我读到这样一段话的时候,深有感触:我们的生活是令人惊奇的,这不仅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这层充满种种畜生般的坏事的土壤是如此富饶和肥沃,而且还因为从这层土壤里仍然胜利地生长出鲜明,健康,富有创造性的东西,生长着善良的人所固有的善良,这些东西唤起我们一种难以摧毁的希望,希望光明的,人道的生活终将苏生。 它是想要告诉我们新的一代是如何坚忍不拔地顽强生长,并且对美好的生活充满向往,把在沉睡的民众唤醒。
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
2 ----------------------------------------------------精品文档 值得收藏-----------------------------------------------------------
--------------------------------------------精品文档 Word可编辑 值得收藏------------------------------------------------
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
但拥有着这些,我们并不知足。我们总是奢求更多。因为,在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样的容易,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我们多天真啊。的确,我们不用像阿廖沙那样只十一岁就到人间独自闯荡。但读过《童年》之后,我们应该悔过自己曾经的奢侈,我们应该不再浪费,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繁花落尽,败叶随舞,想起了那段最无暇的时光----与雪人相伴,与蝴蝶共舞,童年是多么的快乐!如流星一般,转瞬即逝,一去不返,只留下那美好的回忆。
童年的发现读后感(三)
今天,我读了《童年的发现》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首先写了我发现了什么,然后就写了我是如何发现的。我的发现源于梦中的一次飞行。于是我去问老师,老师给了我一个很奇幻的答案,这激发了我的想象力。后来,我又开始想为什么胚胎要发育九个月,所以我就又开始绞尽脑汁地想,最后居然让我想到了!我结合了老师以前给的答案,想出了一个异想天开的答案。
3 ----------------------------------------------------精品文档 值得收藏-----------------------------------------------------------
--------------------------------------------精品文档 Word可编辑 值得收藏------------------------------------------------
我最喜欢文中因为我想到了自己的发现,而在课堂上笑出声来的那一段。我觉得,文中的我真好笑,居然觉得自己歪打正着的答案很了不起,居然在课上笑出了声。可是,我在被惩罚的时候,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也面临着受到驱逐的危险。
读了这篇文章以后,我既读懂了文章,又体会到了蕴含在文章中的心情,还懂得了一条道理,我受益匪浅,这真是一篇好文章啊!
童年的发现读后感(四)
在我闲着没事,翻阅语文书上的课文时,发现了一篇回忆童年趣事的文章,它表面上是在写童年发生的事,其实是通过这件事来说明一个很深的哲理。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作者在小学老师说的一句岂止是鸟!人是由简单的生命进化来的,最开始是草履虫,后来是鱼从而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那时作者才九岁,怎么能推断出胚胎发育的规律呢?!他推断出胎儿在腹中九个月,一月是虫,二月是鱼我看到这里的时候一下子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这个推论是由德国的海克尔提出来的,一个生物从授精卵到胚胎发育成体的中间经历是原始祖先进化的重演
作者在中学时,老师正在讲生物进化论,作者不禁想起了自己童年的发现,便笑出了声,老师以为他的笑不怀好意,就罚他出去站在门口。作者在困窘中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常会面临被驱逐和迫害的风险。作者在这里幽默地把老师的惩罚比喻成迫害
4 ----------------------------------------------------精品文档 值得收藏-----------------------------------------------------------
--------------------------------------------精品文档 Word可编辑 值得收藏------------------------------------------------
和风险。
我对这句话的感触很深,这句话的例子在世界上还真不少。比如说:哥白尼发现的地心说,在当地,有许多《圣经》的信徒,他们崇尚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所以将哥白尼处以火刑,哥白尼宁死不屈。许多科学家也和哥白尼站在同一立场,也被处以绞刑或火刑。
我们应该勇于追求真理,不怕误解和嘲笑。这样才能有更大的发现!
童年的发现读后感(五)
今天,我们学习了《童年的发现》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在九岁时独立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他的发现起始于在梦中飞行,他就问老师为什莫晚上会梦中飞行,老师讲,晚上细胞不断的繁殖,使细胞回想起了远古时代,那时,人还是飞鸟。费奥多罗夫有问人为什莫会是飞鸟,至于这个,老师也讲不清楚。
这又激发了费奥多罗夫的想象力,他苦思冥想,终于,他想出了眉目。他想,这就跟地图上看东西差不多,在地球上相距很远的地方,在地图上却很近。
一次在生物课上,老师讲人的发育和进化。费奥多罗夫笑了起来,被生物老师干出了教室。
5 ----------------------------------------------------精品文档 值得收藏-----------------------------------------------------------
--------------------------------------------精品文档 Word可编辑 值得收藏------------------------------------------------
读了这篇课文,对我启发很大,一个九岁的孩子,竟然能独立思考出有关胚胎发
育的规律是很不容易的,这说明,在探索人类社会、自然发展规律的道路上,不在于年龄大
小,只要善于动脑,发挥想象力,就一定能够走在科学发展的前列。
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青少年正处在学知识、长见识的好时期,一定珍惜
这个好机会,努力学习,勤奋思考,善于动脑,将来在工作中才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
贡献。
推荐阅读:
童年的发现读后感400字
6 ----------------------------------------------------精品文档 值得收藏-----------------------------------------------------------
作文十:《《发现母亲》的读后感》3200字
《发现母亲》的读后感
10教育学 尹旭升 20101210032
母亲,当每个人见到这个词,内心都会有一种温暖的感觉,而我在读这本书时也是这样,心里暖暖的,不仅仅如此,我还一直怀着尊敬的感情,因为我是母亲独自带大道十二岁的,所以我对“母亲”一词感受更深刻。
在读《发现母亲》时,更发现“母亲”是一种职责,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份职责。在书中,作者讲到:伟大人物的塑造都离不开伟大的母亲,母亲是孩子的总设计师;童年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举足轻重的位置,犹如树根与树;培养一个成功的孩子不仅仅是智力和知识的培训,还有意志、品德和气概。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
这些话语能够引人共鸣共感共叹的书,阅读之后让人的心久久难以平静、回味无穷的书,因为教育与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息息相关,与国家的强盛兴衰密不可分。
这本书从理论高度说明了母亲在“人口再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书中还列举了大量事实佐证了母亲在孩子一生中的不可替代。让我对母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和全面的了解,对母亲与子女之间的骨肉亲情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母亲对他的心理支持让他直到其母去世多年仍影响深远,居里夫人成功教育孩子的典范让我感触颇深。书中还提出了许多观点,如:婴孩的一年等于十年,零岁教育、儿童智力能力发展递减法则、“气概”大小决定孩子一生、要重视儿童的“习”和“育”等等,都对我深有触动。认识到现在女儿与优秀孩子的差别,一部分是小时候我对孩子的教育与优秀家长就存在着差别造成的。同时也深深感到社会遗传、生理遗传及传统观念的可敬与可怕。
全书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阐述了母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所起的举足轻重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母亲的教育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在书中作者从古到今,从中国到世界旁征博引用许许多多的活生生的事例佐证了母亲的伟大和母教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当今社会重视教育的越来越多,许多父母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长大能龙凤,这样的愿望当然是好的,值得肯定的。但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却不是每个家长能真正明白并真正做好的。这样的父母数量不在少数。一方面一厢愿的希望孩子才,一方面又不知如何去做。更有一些采取了极端不合孩子心理特征的强硬手段。近几年我们看到因为教育孩子而发生了多少悲剧,有对孩子打骂的,也有百依百顺的。不断报导的孩子自杀事件,孩子离家出走事件,他们本应是鲜艳的花朵,本应是父的希望和家的未来,本应在长大后承担起社会的责任和家庭的义务。可是却在生还没有起步时就惨
遭毁灭,如同航船还未起锚就己翻沉。家庭、学校、社会在孩子长的过程中都应该担负起责任,去教育孩子们,这也是孩子们应该得到的权利。
孩子教育的第一步更是关系重大,那就是孩子长的家庭和孩子的父母。每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是无比圣洁的,心灵如雪一样纯净,面对这样的孩子作为父母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是否诚惶诚恐的想过你要拿什么给予你的孩子。你该为孩子做些什么,你要把孩子教育怎样一个。这绝不是给孩子最好的物质就可以做到的,更不是用很多的金钱可以买到的。
身教胜于言教,比身教更重要的是一个家庭的家风。我们每个人从不同的家庭中走出来,无不带着各自家庭的印记。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一个民族有传承的文化,一个家庭也有家庭应该崇尚的价值观,在一个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耳濡目染不知不觉中便打上了一个家庭的印记。我们经常与一些孩子的家长交流,交流中我们会发现孩子家长的行为带给孩子的影响是最明显的,有的家长表现的没有教养,他的孩子必然也是那种顽皮的孩子,我们都知道这并不是遗传,而是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耳濡目染。相反,一个有责任的家长,即使孩子身处非常不利的环境或者家庭遭遇重大变故,也能以一个家长的责任化解不利因素,使孩子在家长的关爱中健康成长。
教育不应该在学校由教师开始,而应在家庭里由母亲开始。我记得福禄培尔曾说:“国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启发母亲——人类的教育者。”遗憾的是真正理解这一意义的人却很少。因此,做一个好的母亲,对养育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我们不是天才,但我们可以是天才的母亲。做到这一点,这就需要一个正确的教育方法,它没有一定的模式,但读了这本书后,我想只要鼓励孩子去相信自己,使他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力。同时用各种教育方法来教育他,防止他骄傲自满。尽管要花很大的工夫,但我想最终一定会获得圆满的成功。教育不应当只从智力上着眼,必须力求使受教育者变得更加敏锐、文明,更加宽容、仁慈。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唐宋时期女性的文化素质普遍较高,甚至高于现代。比如唐宋八大家中,几手每个人都有一位识书达礼的母亲,他们的成名与母亲从小的教育不无关系,欧阳修之母更被称为千古名母,欧母画获的故事流传至今。
而我们的社会对那些从事儿童工作的各种人员,如教师、医生、幼儿园的营养师等都要进行专心而严格的训练,可是对在孩子生活及成长中担负重要培养任务的人——母亲,却视而不见的没有给予任何专门的训练乃至最低程度上的提醒。而我们的老师们呢,很多干了一
辈子的老教师,荣获过无数的荣誉和证书,但是从来没有这种发现,准确的说他是个教授知识的优秀老师,而非真正的优秀教书,因为他们不懂得什么是教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简单的说是学习不足,如果说我们老师们经过专心而严格的训练的话,那也是在上大学时期,而工作之后所从事的都是教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而非真正的教育研究。
这让我想起了书中导论中美国著名母亲斯特娜夫人的一段话:中国是最早开设学校的国家,尽管如此,他们的文明落后了。这是由于他们没有认识到妇女教育的必要。过去,中国人认为妇女不应受教育,因此,中国大多数妇女是文盲,也不进行家庭教育。受不到母亲教育的国民决不能成为伟大的国民。
所以母亲不论事业多么辉煌都不应放弃母亲的责任,许多成功女性以孩子的不成才为代价而倍受人尊敬,其实这正是一个女人最大的失败。居里夫人的成功无人能比,但依然把女儿培养成了诺贝尔奖获得者。
有那位女性能比她的工作更忙,以至于不能照顾孩子。如果因为工作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是错误的选择,你的工作可以由更多的人去做,但孩子因此被毁掉的一生却是永远没有人能弥补的,对于母亲工作孩子应该兼顾,如果不行,应该毫不犹豫的选择孩子。生下孩子就要为孩子负责,也是为国家负责,把一个合格的人送进社会是比自己工作更重要的事。
做一个好母亲并不只是生下孩子给孩子喂饱这么简单,母亲不能只是用手把孩子捧起,更要用心把孩子捧起来。母亲喂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奶水更应该用自己的精神素养喂养孩子幼小的心灵。因此母亲要有足够的自我认识,知道自己肩负的是怎样重要的便命。
小树苗只有扎根土地才能长大,树苗是孩子,土地是母亲,小树苗能长多大多高取决于土地是否有是够的营养,沙漠里长不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个缺乏智慧心灵贫乏的母亲是不能教育出一个聪明而具丰富精神素养的孩子的。今天的母亲在现在这样好的条件下如果还不能为孩子的成长负起责任那就是不能原谅的错误。
当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也是必不可少的,父亲是房子,父亲是大树,为母亲和孩子撑起一片天,给母亲和孩子一个温馨可靠的家,让教育得以在家庭中顺利进行下去。虽然历史上有许多的名人都是由寡母一手教育长大,但没有父爱毕竟是人生的遗憾,如果有父亲的扶持他们也许会有更出色的成就。父爱母爱是不相同的,父亲的教育和母亲的教育也是不同的,父亲是孩子走向外面世界的桥梁和依靠,他的教育让孩子认识社会溶入社会,父亲以他的人生经历和不屈的奋斗
精神教育孩子引导孩子走进陌生的社会。从《傅雷家书》中可以看到,当傅聪长大成人走向社会之后,遇到的许多人生问题都得到了父亲很好的帮助,傅聪的成功与父亲有直接关系。父亲和母亲的良好合作能让孩子得到更完善的教育。
“江山是银,母亲是金。”母亲不仅仅是生育孩子的生身之源,更是人格和品质塑造的第一老师。人们不仅需要关心母亲,更要给为人之母营造做母亲的环境,让每一个母亲都成为孩子成材的推动摇篮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