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对“导师制”的几点思考》2600字
对“导师制”的几点思考
一、导师制的现状
(一)导师制的提出背景和具体实施方法
目前的形式下,社会影响和网络影响对学校教育的冲击越来越大,随着单亲家庭、重组家庭、贫困家庭、留守子女家庭等特殊家庭的增多,家庭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关注程度减弱,或者是家长对子女的过分溺爱,都会使学生出现一些不良行为。为了体现素质教育中把学生的发展置于核心地位的理念,突出学生的发展,我校本着“学生个个受关爱”的理念,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导师制。
导师制是由学生与教师(导师)通过双向选择,在学生自选导师的基础上,每位导师有针对性地选定6名左右的学生与他们结成对子。通过聊天、谈心的方式和学生加以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导师有意识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理论和操作技巧运用其中,利用行为科学的可操作性的技术来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采取个案辅导、团体辅导等方式,并负责监督其实施情况。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改善人际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为了保证导师制的顺利实施,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1、导师要在确立受导关系的一个周内熟悉受导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包括学生品德、学业水平、身体素质情况、家庭情况和心理健康情况等方面的现状,并填写好《学生成长记录手册》中的学生基本情况栏
目。2、一个周内要与受导学生进行第一次谈话,按导师工作原则与受导学生确立受导关系,并做好受导记录。3、确立受导关系后每周导师与学生至少进行一次谈话,了解学生本周的成长情况,解决受导学生存在的问题,如有必要可以做谈话记录,也可以不做记录。4、每次模块考试后,导师必须与受导学生进行谈心,总结一个模块学习以来的学习与生活情况,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变化等内容填写受导记录。5、每学期在学期中与学期末,导师要写出自己的导师工作总结,反思与总结学生工作的经验与教训。
每学期进行两次学生成长导师制学生问卷调查,在调查中,让学生对自己的导师授导过程的责任心、知识认知层面、谈话设计、自己在思想、生活、心理以及学业方面的收获等各个层次进行评价;学校依据学生成长导师制记录本记录情况进行打分,结合学生自选导师情况汇总和学生对导师评价情况对教师在学生成长导师制实施过程中进行评价,结果纳入年终百分考核中。
通过实行导师制,让更多的老师参与到对学生的管理与辅导中。针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以正确、合乎实际的方法指导;老师与学生面对面、一对一地交流,可以让学生与老师心灵距离更近,增进了师生的感情,师生关系更融洽,注重亲情化、个性化教育,把教师的关爱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寻找发展其潜能的有效方法,促进学生的人格成
长。
(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师生之间选择的针对性不够突出,有的学生可能文科不够好,却分给了理科老师受导,有的老师可能业务能力突出身体力行但不太善于做思想工作,对以谈话形式进行的导师制就感觉不能得心应手。
2.教师对导师制的重视程度不够,为了应付检查,往往是集中找学生谈一谈话,走一下过场,或者检查的时候将《学生成长记录》匆忙地填一填,并且《学生成长记录》要求有谈话内容和学生感受,学生为了配合老师也只能根据老师记录的谈话内容编造出一些感受,这不仅没有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反而将学生牵扯到造假活动中,产生了反面的影响。
3.在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被要求选导师,被要求分配给某一位导师,被导师找谈话,学生出现问题并不能主动找导师沟通,导师的谈话内容一般也只是围绕着学习方面,其他方面很少涉及,这样并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4.在评价方面,目前采用对受导学生问卷调查和依据《学生成长记录》记录情况进行打分两种方式进行,在问卷中学生一般不会给自己的导师打不合格的分数,因为导师同时也是自己的任课老师,高中生非常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对《学生成长记录》的记录内容打分,“重量不重质”,只看记录本上的记录是多少,对中间的
实施过程缺乏必要的监管,对学生的受导效果也缺乏有效的评估手段。
二、对导师制的建议
1.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需要导师。我校为全封闭寄宿制学校,学生每天生活在集体里,没有自己的空间,在学校难免和同学产生摩擦,有的同学可能在情绪上表现得就比较明显,需要老师对其心理进行疏导,但是大多数学生都可以通过沟通自己解决。另外高中的课业负担比较重,很多学生初上高中,由于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或者是学习方法不当,出现学业水平下降的情况,这是就需要相应的学科老师给予一定的指导,使之迅速适应高中生活,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但是高中生的智力发展已接近成熟,不论是在个人生活的安排上,还是在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他们需要自己的活动空间。既然是以充分尊重学生为前提,最好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需要导师给予帮助的学生可以为其提供受导服务,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成长空间。
2.不是所有的老师都适合当导师。“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有的老师善于和学生谈心,能在谈话中抓住问题的关键,有的老师业务出众但是不太擅长做思想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去辅导学生就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导师肩负着在思想上引导学生,在学业上辅导学生,在心理上疏导学生,在生活上指导学生的重任。所以做导师需要有一定的资质,应该给导师设定一定的门槛,
各方面表现突出并且具备一定的心理辅导能力的人才有资格担任导师。
3.多次浅谈不如一次深谈。目前导师制的实施方法是每周谈一次话,考完试必须谈话,时间不限,短可以三五分钟几句话,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时间长度没有上限,但是从实际情况看,不可能超过二十分钟,因为学生的课余时间有限。经过笔者的实践,发现和学生谈话三五分钟解决不了实质性的问题,既不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详细的了解或者指导。和学生的谈话不在于次数多少而在于谈得是否透彻,即使不能达到谈一次就让学生受益终生,也要谈一次就让学生有所体悟,有所收获。
4.有具体的评价标准,充分突出导师制的育人发展功能。导师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可以引进教学评价的标准,以具体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而目前的导师制评价只突出了过程,没有突出结果。实施导师制最根本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用谈话的次数来衡量导师制的工作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应该从学生最终发展的角度对导师进行评价。
作文二:《中学的导师制》600字
德育导师制工作手册
受导学生:
班 级:
班主任:
导 师:
江苏省怀仁中学政教处
德育导师制操作规范
一、 总体目标要求:
“德育导师制”是学校落实全员德育的重要抓手,实施“德育导师制”,把以班主任为主的灌输说教转变为师生平等对话,开展以沟通、理解、帮助为特征的个别教育,使每一位教师成为若干名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等方面的导师,目的是要探索德育的方法、途径,提高德育工作的的实效。
二、具体操作步骤:
1、确定受导学生与导师名单:每学年初,由班主任给任课老师确定2名学生,其中有一名是问题学生或者是问题家庭的学生,编制成表,统一上交政教处 2、聘任导师:政教处根据班主任的名单给各个导师发聘书,同时下发《德育导师制工作手册》
3、确定工作要求:每一位导师对受导学生要从学习、生活、思想、心理习惯养成等方面指导学生,与学生个别谈话每学期不少于4次,与家长联系每学期不少于2次,并且记录在案,供年度考核之用。
4、考核:组建考核小组,主要人员由导师制领导小组人员和年级组长及心理辅导老师组成。学年末对各个导师进行考核,评选优秀导师。工作手册保存于心理档案室,以供心理辅导教师选择其中优秀个案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案研究对象,以及下个学年跟踪调查的档案资料。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依据。3年内青年教师作为三年班主任工作考核达标的必备条件。
1
受导学生及家庭基本情况
2
导师与学生谈心汇报记录表
3
导师家访和接待来访记录表
4
受导学生在受导周期结束时的评价
5
作文三:《对本科院校实行专业导师制的思考》4900字
2008年7月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JuL.2008
第2l卷第7期
JoumaIofInnerMon90liaNo册alUn;veni‘y(Edu∞tiona|science)
V01.2l
No.7
对本科院校实行“专业导师制’’的思考
。张惠典
(泉州师范学院教务处,福建泉州362000)
内容摘要:在实行学分制的本科院校中实施“专业导师制”有其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高校专业导师制与学分制的关联及专业导师制的含义争职责,论述了推行此制度的必要性争加强其执行力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关
键词:
本科院校;专业导师制;必要性;措施中图分类号:
G“2.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l羽16(2008)07珈15—03
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均实行学分制管理模式。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是一种以学生选择和学分积累为核心的高等教育教1.指导新生掌握大学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尽学管理制度。但由于在校生是直接由高中阶段教育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热进入大学阶段,其社会和工作阅历几乎是空白的,对情,树立良好的学风。
高校的学分制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等2.为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提供有关学分制和学要求不甚了解。加之,学分制管理模式的复杂性和与习方面的咨询与指导,掌握被指导学生的累计学分、高中教育管理的差异性使大学生无所适从。为了避累计平均学分绩点、学期平均学分绩点的情况,有针免学生盲目的选择,较好地适应学分制的管理,提高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与帮助,及时解决学生在教学质量,一种与“学分制”相配套的制度——“专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导师制”应运而生。
3.帮助学生了解所学学科、专业的发展方向及前一、“专业导师制”的含义和职责
景,了解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指导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兴趣,按照教育教学律在本科学生学习过程中采用导师指导学习的制规和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科学合理地选修课程和安排
度最早起源于英国的几所闻名于世的大学。而我国学习进程。
最早则用于对硕士生、博士生的培养,但是随着高等4.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学分制”这一柔性教学管理制度识的能力。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完善学生的相伴而来是本科生“专业导师制”。专业导师制是指知识结构。
在学分制条件下,聘请本专业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5.积极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研活动和社会实践,富的优秀教师担任导师,指导学生准确地理解本专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科研能力和社会实践人才培养方案,并据此合理地安排自身学习进程,自的技能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6.加强对学生就主地建构合理的专业理论知识结构,掌握本专业岗位业形势和择业观的教育指导,特别是加强对高年级学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综合表达能力和实践创生就业观念和择业技巧的指导。
新能力,加深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等,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特长,实施因材施教的一种制度。专业导二、实施“专业导师制”的必要性
师制的职责因各高校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归纳起来
高校实施“专业导师制”管理制度已成为现今本
收稿日期:20()8一05-20作者简介:张惠典(1973.),男。泉州师范学院教务处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与研究。
?15?
张惠典/对本科院校实行“专业导师制”的思考
科高等教育的一种普遍存在的教育现象,并且成为高校深化学分制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也是对大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性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其创业能力的重要举措。这种制度的存在、发展和不断完善有其十分重要的意义。
1.高校教育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高校普遍实行的“学分制”,其核心是学生选课和学分的积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大特点就是以“学分制”模式代替“学年制”模式。这种“学分制”模式允许学生在修业年限、学习进程和学习内容方式等都存在较大灵活性,与高中传统的“学年制”有着较大差异。“学分制”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但与学生当前自身拥有有限的知识经验和对自身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以及选课的科学性、学分安排合理性缺乏必要的了解不相适应。这就迫切需要有责任心强、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师给予指导、培养。专业导师制的实施为学分制提供了一种制度上的必要补充。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办学形式多样化和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这一改革打破原来按专业、班级集中划一的学习生活习惯,使得教育教学活动更趋于离散化,也使学生与社会的接触增多,联系密切,更易受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成才意识不断增强,产生了对自我成长含义目标不明确,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的矛盾,从而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专业导师制”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学生管理中存在的缺陷。起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早防范引导的作
用。
2.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之需要。大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成长和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校生年龄一般在18—24岁左右,这个年龄阶段正是从青年初期到青年中期属尚未成熟的青年期,是学生个体发展从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的特殊时期,也是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的身体继续发育成长,表现出交友、示爱等正常心理行为,而这些行为关系处理的不稳妥或不当所引发的心理问题,加之学业压力、同学问竞争、社会风气冲击以及家庭经济状况和情感变化等等之间的矛盾和碰撞,往往会使大学生无所适从,甚至出现心理障碍等严重现象。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诸多方面。在大学阶段,大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生活经验、社会阅历不足,思想情绪缺乏稳定性,自我控制力较弱以及
?16.
心理方面的障碍等问题,这都说明必须有专业指导教师的教育和引导。而在导师制下的专业导师则可以通过自己的思想观点、人格魅力以及广博的学识,对学生谆谆善诱,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管理制度存在的不足,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发展学生个性,因材施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素质教育要求要有利于人的全面协调发展。而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则是相互统一的,全面发展不排斥个体发展,而且是以个人合乎本性的自由发展为条件的。由于大学生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具有的自身素质和客观条件也不同,形成的兴趣和特长也就各不相同。所以,教育必须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殊性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长处以求全面有序发展。但是大学生的个性张扬发展需要专业教师和管理者加于悉心引导。本科生的专业导师制就是遵循这一教育规律而提出的。专业导师一般是学术有专攻之人,在其深入了解所指导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后,能够因人而异较全面完整、合理地制订学习计划,指导其学习、生活以及与人相处,并不定期地进行检查落实,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4.实现高校教学相长是提高师资水平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专业导师制对导师资格有明确规定,要求导师思想上必须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师德修养,业务上不仅对高校学分制管理模式有充分的了解,对学生所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选修课等方面有深入的思考,并能掌握该专业各学科的前沿信息,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导师指导学生,学生选择导师都是一种双向选择。专业导师制的实施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师生互动、交互式指导与学习的过程。导师的悉心指导,既有利于学生学识、能力等方面素质的增长,同时也促进导师加强自我学习和再教育,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知识体系得到更新与充实,从而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指导水平。起到教学相长和优化师资的作用。
5.融洽师生关系,培养新型师生情谊的需要。专业导师制的实施,使得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多了,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学生尊敬导师,从导师那儿学到不少知识,提高了能力;导师爱护学生,从指导学生和学生成长发展中得到乐趣和成就感,加强了自我学习,提升了指导能力。双方之间不仅仅是普通的师生关系,更是良师益友。专业导师制不仅融洽师生关系,而且培养了和谐、默契、互信的师生情谊。
三、加强“专业导师制”执行力的措施首先,专业导师制执行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学习阶
张惠典/对本科院校实行“专业导师制”的思考
段不同而区别对待。一般而言,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方法、思想道德和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进行指导教育,如针对一年级的学生,可加强思想品德的疏导,介绍大学学习和生活的特点,向学生初步介绍学科和专业的研究内容、方向和发展前沿,指导学生合理选课,指导学生夯实基础,不断提高计算机、外语的应用水平。对高年级学生则进行专业特长的训练和专业研究的指导,让学生能具备一定的科研动手能力和善于分析问题的能力,如针对四、五年级的学生,应以科研训练为主,同时做好学生选课、社会调查、撰写毕业论文(设计)、就业等指导工作。
其次,要建立导师与学生双向选择能上能下制度。不少高校在实行专业导师制中存在着师生关系一经确定不能变动、甚至由职能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指定导师的弊病。学生和导师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和学习过程的变化来调整关系,不能更好地激励师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因此,学校在对专业导师严把资格关的同时,也应让老师积极应聘此岗位,即自愿报名,网上公布其自身的专业研究方向、研究项目以及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和指导意向等相差信息。学生再根据各自兴趣爱好、学习方向和科研能力等实际情况来选择导师。未能通过这种双向选择的学生和导师则由学校职能部门统一再次协调安排。经过一段时间的双向交流学习后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志愿和研究方向的改变,在导师的指引下提出申请转换导师,使学生最终选到更有利于其学习的理想导师和最感兴趣的学习研究方向,从而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导师的研究指导紧密协调起来,达到良好的教学相长作用。
第三,专业导师制的实施应以详实的指导学习计划为依托,才能使此工作落到实处,做出成效。实行专业导师制是一种新的教书育人机制,导师指导学生的过程必须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指导计划,要能够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开展指导,要能对学生的发展方向提出有益的建议,指导和督促学生参与导师科研课题研究,定期针对不同问题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指导学生完成科研实践(实验)、毕业论文(设计)和社会调查等学习活动。因此,导师必须
为自己指导的学习小组制定出共同和个别的指导方案。方案中应包括:一是学习指导时间,一般每周至少有两个时间段的集体教学活动;二是学生学习任务和目标要求;三是学生学习成效评价标准与要求。同时,应该把学生的考研升学、创新成果、学术研究论文及调查报告等作为评价内容,把学生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力作为评价标准,从而真正地使专业导师制的师生互动落到关键环节上来。
第四,明确专业导师的责、权、利,建立相应的激励和导师指导约束机制。首先,要加强对导师的动态管理和考评,实行人事处、教务处和院系所联合考评,通过规范、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使每位导师明确自己的“责”。其次,要“放权”于导师,除了写指导评语外,导师应在学生的评奖、评优、党员发展、研究生免试推荐等方面享有一定的权利。再次,要多层次、多角度体现导师的“利”,通过考评,对表现突出的及时表彰,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并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考评差的及时帮助查找原因,并促其限期改正,在此基础上,拉开津贴档次,以激励导师的责任感和上进心。
第五,必须投入一定经费以确保专业导师制激励约束机制的顺畅运行。不仅导师的辛苦劳动需要一定的劳动报酬,师生的交流活动、科学研究、实践创新都须要有经费支持。因此。学校和相关部门应从实际需要出发,适当添置或划拨一定的科研仪器设备,增设实习、实践基地,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经费和科研经费。学校只有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给予实行专业导师制的各专业适当的倾斜,才能保证此导师型教育教学模式的顺利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陈高扬.本科生导师制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l(21).
[3]
林华东.交流、引导和创新:论为本科生设立导师制
[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20).
[责任编辑石俊梅]
?17?
作文四:《导师制对青年教师成长的作用》1800字
导师制对青年教师成长的作用
作者:王 东 李伟彦
来源:《职业·中旬》2009年第09期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肩负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成长,迅速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是学校发展带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任务。
近几年来,随着学校的发展壮大,青年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比重也逐渐增大。他们普遍具有年纪轻、学历高、思维活跃、专业理论基础好等特点,但缺乏教学经验,特别是技能教学水平欠缺。为了使他们能顺利地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学院采取了多种措施。其中,青年教师导师制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
青年教师导师制,由学院原有的新老教师“结对子”发展而来,主要目的是通过“一对一”的导师指导制度,充分发挥老教师的示范和传、帮、带作用,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素质、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一、通过老教师的模范作用,带动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建设一支现代化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需要。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因此,重视青年教师师德培养,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关键。
教学生学会做人,为学生的一生打下坚实的做人基础,必须确定系统师德教育观念。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是在某一方面、某一时期、某个场合对青年教师进行教育就可以取得成效的,而是时时刻刻渗透在各个教育环节之中,体现在学校的每一教职员工身上的。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不仅仅在课堂上、书本上,更应在环境潜移默化中熏陶好。因为德育系统包括两方面,一种是有形的德育系统,包括制度、措施、物质环境中受到熏陶、感染,这是硬系统、硬环境;一种是无形的德育系统,包括德育思想,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校园文化等,这是一种德育氛围,是软系统、软环境。这两个系统交织在一起,才能对青年教师起到潜移默化的德育作用,形成一个德育大过程。
老教师用自己高尚的品德、优良的师风在青年教师面前树立起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在潜移默化中影响青年教师,解除他们的迷茫,坚定他们的信心,激发他们爱岗敬业的热忱。
二、通过老教师的指导帮助,优化青年教师知识结构
教师的知识结构一般包括系统的马列主义基础理论、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丰富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刚刚从大专院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往往理论素质较好,但在技能操作方面比较欠缺,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理论实习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施导师制后,在导
师指导下,青年教师得以进一步强化技能操作水平,优化自身知识结构,为适应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通过老教师的言传身教,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教育既是科学的创造,又是艺术的创造。教师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只是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教师如何把他所掌握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智能,亦即要解决“怎么教”的问题,还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导师不仅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帮助青年教师,更在教学方法和技巧上指导他们,有效地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
四、教学相长,互相学习
老教师虽然教学实践经验丰富,但青年教师有蓬勃的朝气和活力,有新的知识和观念,善于接受新事物,这些也可以使老教师有所受益。另外,导师制的形式本身也适用教学相长的教育原则,新老教师之间通过交流切磋和相互监督,从而达到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学院导师制的实施卓有成效。从每学期的教学测评看,近几年来,青年教师均在较短时间内适应了岗位要求,青年教师成长迅速。在各种竞赛中,笔者所在学院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笔者所在学院共有20余名青年教师获得省级以上教科研成果奖。其中,有3名青年教师获得全国教科研成果三等奖,3名青年教师在2008年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山东省预选赛进入前十名。
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实施,不仅缩短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而且可以做到培养内容与学院教育教学实际的紧密结合,同时充分利用了学院现有的教育培训资源,降低了青年教师的培养成本,已经成为学院助推青年教师成长的有效方式。
教学质量是学院发展的生命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院发展的永恒主题,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导师制,必将对完善学院的学科梯队建设,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从而提高学院教育教学质量,起到积极而深远的推动作用。
作文五:《对中小学德育导师制的三个认识》900字
龙源期刊网 ://.qikan..
对中小学德育导师制的三个认识
作者:朱益明
来源:《中国德育》 2014年第 19期
摘 要中小学德育导师制突破了以课程教学和班主任负责制为主的学校德育实践框架,将 教书育人的教师责任体现到了学校教育实践之中。中小学德育导师制让学校德育成为每个教师 的重要职责,其本质是让学生成为德育的主体,成功实施的关键是教师的参与及表现。
关 键 词中小学;德育导师制;德育主体
作者简介朱益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中提出,要 “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 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 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
今年 “ 六一 ” 前夕,中共中央**、国家主席**考察了北京海淀区民族小学,发表了 “ 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的重要讲话,就少年儿童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提出了 “ 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 ” 四项具体要求,并强调 “ 学校 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加强校风、师德建设,坚持教书育人 ” 。
党和国家对于德育工作的重视,对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形 势下,德育导师制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新举措,对其进行探讨和研究,将有利于学校更好 开展德育工作。
一、德育导师制
是学校德育的一种创新举措
德育不同于单纯的教学工作,不是简单的知识性内容传授或者技能性的训练,德育需要与 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等多个方面联系在一起,需要学生自我的认识和理解、判断和选择、 参与和实践。在实践中,德育既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无形的。有形诸如德育的课程及教 学;无形的诸如环境、人物等各种因素的潜移默化。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学校德育的核 心内容。所以,创新中小学德育体系与方式方法,加强学校德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是广大中小学学校及教育研究者的重要课题。传统德育的主要问题在于统一化、模式化、教学 化,缺乏对全体学生的关注,尤其是缺少对不同年龄与特点的关注。
作文六:《对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问题的思考》1100字
对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问题的思考
摘 要:本文阐述了“本科生导师制”的概念和作用, 并对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作了综述, 在借鉴多所大学的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湖南工程学院的特点, 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本科生 导师制
1、前言
导师制和选课制是国际高等学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目前, 我国很多高校也正在试行学年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 探索完全学分制的有效方式在逐步完善学分制教学管理的过程中, 必须加大选修课的开课比例和选课范围, 同时坚定不移地全面推行导师制。
研究生有导师, 本科生也有导师? 凡是听到“本科生导师制”这个新名词的人都会这么问。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新名词, 国外的一些一流大学, 如英国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 在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 实践证明效果非常好, 体现了本科教育以学生为本,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学生进人大学后, 学院为所有的本科学生配备导师, 导师由各专业的教师兼职, 学校为本科生导师提供相应的活动经费。剑桥的做法也是国际一流大学通用的做法, 我们不能在模式上照搬国外的做法, 但是在某些方面可以借鉴。目前, 随着“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育改革呼声越来越高, 许多学校开始了本科生导师制的尝试。例如,2002年, 北京大学部分院系在本科新生中实行了导师制试点。很多其他学校也陆续开始“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和实施。2005年湖南工程学院也开始进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 研究在二类本科院校实施的可行性和实施方案, 着手建立本科生导师制。
2、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
传统的本科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要求, 建构本科生导师制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 是提高本科生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本科生导师制”既不同于本科毕业设计的导师制, 也不同于研究生的导师制。它是指本科生一入学就配备导师, 进行四年的指导; 其职责也不只是指导科学研究活动, 而要求在思维方式、思想方面、学习方法、专业素质、能力和知识方面全方位的进行指导。本科生导师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符合教育改革的潮流, 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比具有以下的优势, 主要体现在:
(1).帮助学生实现学习阶段的转变。由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数只懂机械学习, 任何事情由班主任和家长全面负责, 从中学来到大学, 在学习方法、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困惑, 好像失去了前进的方向, 不知道该往哪里走, 出现了精神上的困惑。特别是针对现在的大学生已进人独生子女阶段, 自理能力较差、心理承受能力差等间题日渐突出的现状, 本科生导师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注意加强与学生及其家庭的联系沟通, 加强与学生工作部门、教学主管部门的配合协作, 主
作文七:《牛津大学导师制对我国高校的启示》2200字
牛津大学导师制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作者:赵鹤云
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1年第06期
牛津大学先后培养了4位英国国王、4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30位英国首相。她之所以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如此杰出的成就,和她实施的导师制(导师制教学管理模式由来已久,由温切斯特主教威廉·维克姆首创)有着很紧密的关系。
牛津大学导师制的核心思想是:在教学方式上强调个别指导,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德智并重,在学习环境上营造和谐、自由和宽松的氛围,该制度为牛津大学带来了极大的荣誉。随后仿效该制度的美国大学更是大大受益,与此同时,本科生导师制也在世界高校中得以广泛推广。
牛津大学导师制
据悉,牛津大学学生的课程学习,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课堂的讲授模式。讲课教师由各学院提供,同时,大学也在学院中聘请若干大学教授,针对某个专题开课,以供各学院的学生选修。二是导师制教学模式。学生申请入学时,一般由各学院相关学科的教授审查申请文件,而其中的一位教授,则成为日后学生专修科目的导师,这就形成了牛津的导师制。
关于导师制,林语堂先生是如此引证的:“牛津剑桥的学生之所以好,是导师坐在那里喷烟,喷得你天才冒火……是得益于导师制度。”虽然在今天的牛津,喷烟的导师越来越少见,但这种师生共同研讨的情景依然随处可见。导师在牛津被称为Don,与Don们在一起,有一种与朋友或与家人在一起的感觉。所以,导师制维持的是一种朋友或家人般的学习关系,它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必须与草地、河边、茶馆、咖啡厅、饭桌、酒吧、书店或彻夜长谈等相随,这种结合构成了学生生活的全部。几百年来,牛津大学的导师制备受推崇,成为世界许多国家高等学校教学模式的样板。
牛津大学所创立的导师制是基于传统精英人才培养的一种教学模式。导师在每学期中,每周与学生见面一次,教师与学生之间实行的是一对一、面对面的个别辅导,教师与每一个学生共同制订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每一门课程都是如此。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导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提供一个相关的论文题目、一本书和一份参考文献目录,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提供书目的阅读,并按要求写出一篇2000字(或更多字数)的论文,然后组织学生与导师一起参加论文讨论会。会上首先由学生宣读并讲解论文的内容,导师和参与讨论的其他学生可以在讨论会的任何时间提出问题,相互之间就文章的论点、论据进行辩论。在提问和讨论过程中,导师与学生相互交流学术思想。举例来讲,一个哲学系的学生,在完成一篇论文后,导师会要求他口头阐明论文的观点,并会问一些问题,如你为什么要写这篇论文,你的观点、论据是什么,等等,并对每一个观点进行详细的探讨和分析。在此过程中,学生必须回答老师的问题。通过对话,学生不仅要解释和说明这篇论文,实际上,也在学习一种分析能力,形成一整
套完整的思维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向教授提出问题,与教授争论。导师制最后的结果,就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也从中获得自信。 当然,在通常情况下,由于学生对与论文题目相关的资料阅读、研究较少,导师总可以在较多的方面给学生以指导。从形式上来看,这样的讨论过程,极有利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考和临场反应能力。牛津大学实行八周为一学期的密集学期制,导师制可以让导师随时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凡受过牛津大学导师制熏陶的学生都认为,导师制教学方法无论对于精英人才还是一般人才的培养都非常有好处:显然,这种导师制最大的好处就是有利于老师对学生个体情况的掌握,从而因材施教。有利于师生之间建立感情、在辩论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等。汉密尔顿校长说,这种精心雕琢的个人化教学代价昂贵,牛津平均每年要为每个本科生花费约1.7万英镑。现在许多英国大学已经放弃了导师制,但牛津仍然坚持这种精英教学模式。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空,学生可以在思想的海洋里任意飞翔,而创造性思维往往是在没有任何拘束的环境下产生的。只要帮助学生掌握了学术交流的方式,学生很快就能够适应学术研究的方法与环境氛围。
我国导师制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实施的是研究生导师制,但随着本科生的大量扩招和学分制的全面实施,大学本科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如何在当前形势下推进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这是全国众多高等院校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本科生导师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益尝试。从2004年开始,本科生导师制的教学管理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在国内各个高校大量出现。但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影响,部分高校在对导师制认识还不够清楚的情况下就盲目实行。不能科学地制定出本科生导师制的方案,从而造成各学院或系科对本科生导师制不够重视。相当一部分教师不能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一些高校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其自身的事,把教书和指导学习、教书和育人等问题人为地割裂开来。同时,部分教师认为做兼职本科生导师,时间上、精力上都会对自身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产生不利影响,因而不愿承担此项工作。
其次,不能做到个性化辅导。在已经试行导师制的学校中,即使有较为合理的制度安排,但由于导师数量和时间的限制,本科生导师制并没能得到充分实施,没能充分发挥其优点,很多同学认为导师没有按校方的要求行事,与导师见面的次数太少。原因在于,与不担任导师的教师相比,本科生导师要承担更为繁重的任务。工作量大、报酬少,不能充分调动导师的工作积极性。
最后,在导师制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导师选拔制度不科学、配套管理制度不完善等系列问题。
作文八:《对本科生实行导师制的思考》3800字
摘 要: 随着我国高校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期高校管理的需求。而本科生导师制作为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对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者认为通过本科生导师制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对复合人才的迫切需要。提出了推行双向选择制、对导师进行角色定位和完善导师制度明确工作规范等完善导师制的措施。 关键词: 本科生导师制 教育管理模式 创新 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当今的大学生来说是难得的机遇也是极大的挑战。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也已达到多元化程度,不仅需要理论知识扎实的人才还需要实践能力强的、创新性的复合型人才,传统的教育模式已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很多高校在进行多种改革模式的有意尝试,六盘水师范学院也不例外,本科生导师制就是一种。 一、本科生导师制概述 十四世纪,温彻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在牛津大学首先创立了导师制,使之成为牛津大学津津乐道和引以为荣的标志之一,在全世界为牛津大学这个导师制的起源地带来了极大的声誉。正是牛津大学这种独特的育人方式,才使其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同时也对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其在教育领域获得了很高的地位和赞誉。导师制是现今很多高等学校实行的一种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和生活等多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素质教育制度,本科生导师制是指高校的院系选取政治思想好、专业水平高、业务素质强的专业教师学生的思想品对学生的专业学习、综合素质、个性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人才培养制度与模式。本科生从刚入校起就由导师进行全程指导,直到学生毕业。六盘水师范学院政法系是从上个学期即法律文秘班51个新生刚入校的第一个学期实行的导师制,把全班同学分成5—6人一组,每个专业老师带一组,由指导老师定期或不定期给学生以辅导或指导。 二、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对培养新型复合人才的必要性 我国的本科生教育是苏联模式教育,一般由专职辅导员和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及班委自治,此模式将贯穿大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涯。高校一般包括教学和学生管理两部分。辅导员关注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政治等方面,专业教师一般只负责教学。我们常说,教师要教书育人,但实际情况是传统的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模式大多只注重传授知识给学生,用传统的方式教育学生,使学生缺乏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不能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和发挥其特长。这种现象对中国大学生的管理有一定的限制,阻碍了我们的大学文化的发展和对人才的更好的培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各高校大量扩招,据不完全统计,以前的师生比例是1∶7,现在是1∶18或1∶25,导致教师和学生接触的机会本来就不多,现在更是少得可怜,有的教师一学期下来根本认识不了几个学生,甚至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从来没有被老师提问过,更不用说叫出学生的名字了。我国多数高校存在管理认识上的误区,这是与我国高校长期以来“重管理、轻服务,重教书、轻育人”现象分不开的。也正因为认识上存在误区,才使单纯依靠专职辅导员来做学生的管理和学习、思想政治等工作没有取得多少成效。正是欠缺有效的指导,才造成一些大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对路、学习效率不高。诸如一些学生知识面偏窄、知识结构不合理、心理承受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差,社会公德意识淡薄、价值观念庸俗和综合素质不高。所以在宝贵的大学生涯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和职业发展规划至关重要,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势在必行。造成有的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淡薄、价值观念庸俗和综合素质低。所以在宝贵的大学生涯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和职业发展规划至关重要,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势在必行。 三、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内容 大学阶段是养成教育。本科生导师制本着“因材施教”的宗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包括政治思想、专业课程、素质和修养等各方面。内容应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大学生刚进校,其思想还不够成熟稳定,很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还没有从中学阶段完全过渡到大学时期。我国对中学生实行的主要是“填鸭式”教育、“保姆式”教育和“囚徒式”教育,缺乏自我空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应帮助他们完成不同时期的角色转换,适应新的大学环境和大学管理模式。有些学生在面对大学的新环境和新的管理模式时感觉不知如何应对和安排大学学习生活,所以导师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教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养成健康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尽早确立现在和今后的学习和人生目标。 2.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指导。进入大学以后,不再像中学时的基础知识教育,而是专业性非常强的学习。每门功课的知识面要向广度和深度纵横延伸,如学习刑事诉讼法这门课,除了全面了解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知识诸如刑事诉讼的概念和内容、制定目的、根据、任务、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基本原则、刑事诉讼证据、辩护与刑事代理、回避、附带民事诉讼、管辖与立案、侦查与强制措施、起诉、审判和执行外,还要深入掌握中国古代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及相关知识和外国刑事诉讼法中英美法系及大陆法系国家的刑事诉讼法理论和发展前沿。对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我们需对学生所学学科和专业特色等进行指导。 3.分类分组甚至个别指导。六盘水师范学院政法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方式,拓宽培养渠道,2011年下旬启动法学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成才搭建宽广舞台,11月3日,在主教学大楼517教室举行启动仪式暨师生见面会。全系教师、法律文秘专业2010级、2011级学生参加导师制试点班。由9名法学教师亲自对法律文秘专业2010级、2011级81名学生在学习、生活上进行分组指导,在增进师生情谊的同时,帮助学生提升自我,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需要。发布了《实施方案》和《聘任决定》,标志着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正式启动。此次导师制的推行从机遇、挑战、出路三方面对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和努力方向进行了深入分析,鼓励学生提高专业素养,明确奋斗目标,用实际行动挑战自我,强化法律实务能力,争取走出校门后在社会竞争浪潮中掌握发展主动权,推动社会发展。 导师指导学生可以分层次进行,如与高年级的学生交流时,尽可能地了解他们的就业意向,鼓励有考研志向的学生考研,对如何选择考研学校和准备研究生考试当好他们贴身的咨询参考师。针对高年级学生进行科研训练和就业指导当好求职参谋,尽可能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四、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措施 1.在师生中间加大导师制的宣传力度 导师制对我们学院和政法系来说是新生事物,有的导师和学生可能出于不同原因不够重视,指导学生不积极主动,也影响到被指导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我们应加大宣传力度,使导师和学生充分认识到导师制的重要性,学院如有条件可以从资金上专款专用于学院导师制事业的发展规划,鼓励导师和学生重视和提高对导师制的进一步认识,在导师制活动中积极互动,使导师制切实取得成效。 2.实行双向选择机制 在导师制的选择上按照自愿原则实行双向制,导师选择学生和学生选择导师两条平行线同时运行,同时学院应想方设法搭建一定的平台如创建QQ群和导师论坛网页,这样能够使导师和学生达到非常高的满意度,沟通和交流起来相对来说比较容易,通过这样的有效平台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使学生能够一定程度上了解自己所选导师的情况,同时也使导师对自己所带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意向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使导师制收到好的效果。 3.对导师进行角色定位 目前高校都设有专、兼职辅导员,由他们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他们平时工作非常辛苦,工作量大且事务繁杂,包括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政治等,但即便是这样也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对学生的专业辅导还是缺失。因此导师制是对辅导员工作的进一步补充,导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角色是“导”而不是辅导员的“管”。导师可以从学习方法、学分的选修和毕业后考公务员等方面给大学生予以重点而实际的指导。 4.制定工作规范,明确导师的责权利 管理制度是导师制实施和落到实处的切实保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国硕士博士导师制众所周知,但本科生导师制才刚刚起步甚至才开始试点,这与十四世纪英国开创本科生导师制的先河至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效仿整整落后了几个世纪,这其中的差距可想而知。所以提升导师制对于有效促进高校的改革和发展至关重要,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制度细化导师的责权利更是重中之重,要规定导师的权利和义务及评价考核细则并进行定期考评,把导师的表现和指导学生取得的业绩等计入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职称评定的工作量中,即把导师的成绩与其切身利益挂钩,同时学院与系应该赋予导师一定的权力空间,使导师具有足够的权力和能力来管理和制约学生,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在对学生指导过程中的交流和沟通,导师对学生的各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不但指导学生的专业知识还可对学生入党和颁发国家助学金、奖学金等事项具有发言权以此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珍惜导师资源。 参考文献: [1]王建方,吴文健等.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2006,(1). [2]余远富.对学分制条件下实施导师制的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6,(3):49-51. [3]张金萍等.成功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几个关键问题[J].黑龙江高等教育,2004,12,(4).
作文九:《对本科生实施导师制的思考》600字
对本科生实施导师制的思考
摘要:导师制对一流人才的培养有其独特的长处,在贵州实现高 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 在大学本科施行导师制, 值得研究和尝试。 本文通过导师制实行以来的实践,分析和研究了导师制实行过程中 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自身工作,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贵州师范大学;导师制;本科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 -02-0-01
按贵州师范大学校发 [2009]66号关于印发《贵州师范大学本科生 导师制试行办法 (修订) 》 文件精神要求,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为 行文方便,以下简称物电学院) ,积极配合并支持学校工作,严格 选拔严谨治学、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且具有较高专业技术职务 的专任老师进入本科生导师制(为方便行文,以下简称导师制)队 伍。 这些专任教师多为学院的骨干教师, 涵盖老中青三代教学人员,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导师制梯队,对完成学校的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 础。
各位导师从不同层面将导师制的工作逐步落实。面临师范生就业 压力越来越高的情况,从 2009级进校开始,很多导师就有意识地 培养并亲自指导学生普通话、书法练习、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并进 行教学技能的训练,为学生今后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培养学 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了与结合专业特色的户外活动,寓 教于乐,提高学生对专业认识的同时,也促进了导师与学生之间的
作文十:《对研究生导师制的模糊数学评价》6200字
对研究生导师制的模糊数学评价
宫景慧,郭威威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125105)
E-mail:摘 要:本文以某大学为个案分析,从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在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方向的引导、对研究生的负责情况、导师个人素质、导师个人教学情况等五个方面的影响,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我国研究生导师制度进行评价,得出了研究生对研究生导师制度总体上持满意态度的结论,继而从制度层面,进一步提出了改善我国研究生导师制度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研究生导师制,模糊数学,模糊综合评判
0、引言
研究生阶段是高等教育的最高级阶段,研究生学位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位。国家和社会,尤其是每个学校都有责任确保研究生教育的精英性质。在中国现行的研究生教育中,无论是硕士还是博士,都是要跟着一个导师学习,不管导师指导的如何,不论导师负责与否,而且跟到底直到毕业。从1982年至今,这种研究生导师制在中国已经实行20余年。对于其实施效果,研究者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对研究生导师制度的评价,用简单的“好”或者“坏”进行归纳就会使评价的结果显得过于粗糙,因为无法评价研究生导师制度究竟“好”到什么程度或者“坏”到什么程度。应用模糊数学评价方法则有助于此问题的解决。
本文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研究生导师制进行评价,从而使对研究生导师制分析由定性转向定量,使对研究生导师制的评价更加精确,达到既排除人为因素干扰,又保证其易于操作性的目标。
1、模糊综合评判指标体系的设立
1.1 模糊综合评判原理
模糊分析是建立在模糊集合基础上的一种预测和评价方法。它的特点在于评价方式与人们的正常思维模式很接近,用程度语言描述对象。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评价的方法,叫做模糊综合评判。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综合评判将使结果尽量客观从而取得更好的实际评判效果。
[1]
1.2模糊综合评价指标建立的基本原则
1.2.1 合理性原则
合理性是指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其内部各项目的表述与结构应该是合理的。对研究生导师制的评价指标不应针对某一弱点,偏向某一环节。 1.2.2完备性原则
要求指标体系覆盖面较广,能综合反映影响研究生导师制的各种因素。 1.2.3科学性原则
指标体系一定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能较客观和真实的反映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各子系统和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1.2.4实用性原则
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内容应简单明了,避免过于庞杂,应简单易于操作。
1.3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
(图1)
影 响 研 究 生 导 师 制 的 因 素
??提出问题能力u11????分析问题能力u12?学习能力的培养??解决问题能力u13??创造思维能力u?14????语言表达能力u15???给研究生指定与研究方向有关的期刊书籍u21????给研究生做与研究方向有关的报告u22?研究方向的引导???及时使研究生了解研究方向的最新动态u23??指导与与研究方向有关的论文写作u
24??
??定期给研究生开会u31????定期与研究生进行学术问题讨论u32?对研究生的负责情况?
?定期给研究生布置学习任务u33?
?定期检查学生论文写作情况u?
34??
??教学修养u41
??
?导师个人素质?教学水平u42
??
?治学态度u43?
??上课情况u51??
??备课情况u52
导师个人教学态度??
?对研究生的指导情况u53?
?批改作业和指导论文情况u?54??
???
图1研究生导师制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
2、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建立
由于影响研究生导师制的每个因素又是由若干因素决定,因此我们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进行讨论。两个层次的模糊综合评判的基本思想:先按最低层次的各个因素进行综合评判,然后再按上一层次的各个因素进行综合评判。具体的评判步骤如下:
2.1建立评价对象因素集
建立评价对象因素集U={u1,u2,…un}。这里的“评价对象”是指研究生导师制,“因素”是指研究生导师制的评价指标,“因素”能综合的反映出“对象”的质量,因而用这些“因
素”来评价“对象”。
在将因素集U={u1,uUi={ui1,ui2,…,}, i=1,2…s且满足:
2
,…u
n
}按某种属性分成s个子因素集U1,U
2
,…Us,其
①n1+n2+…+ns=n
②U1∪U2∪…Us=U ③对任意的i≠j,Ui∩Uj=Φ
2.2建立评价权重集
一般情况下,因素集中的各因素在综合评价中所起的作用是不相同的,综合评价的结果不仅与各因素的评价有关,而且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与各因素对综合评价中所起的作用。这就需要确定不同层次各因素之间的权重分配。
第一层次的权重集:A=(a1,a2,…ai),ai是第一层次中的第i个因素的权数。其中,
∑a
i=1
n
i
=1。
第二层次的权重集:Ai=(ai1,ai2,…ain),ain,aij,是第二层次中决定因素Ui的第j个因素uij权重。
确定权重的方法很多,例如层次分析法,加权平均法、众人评估法等。本文采用由研究生导师打分的方法确定各层次的权重。
2.3建立评价集
由于每个指标评价值的不同,往往会形成不同的等级。由不同的等级的不同决断构成的集合被称作评语集,记为:V={v1,v2,…vm}。
2.4一级模糊综合评判
[3]
设评判对象按第二层次中的因素Uij评判,对评价集中第k个元素的隶属度为rijk,则第二层次的单因素评判矩阵为:
?ri11
?ri21
Ri=?
?ri31??ri41
ri12ri22ri32ri42
ri1n?.....ri2n?? i=1,2…n .....ri3n?
?
....ri4n?
...
第二层次的模糊综合评判集为: Bi=Ai?Ri i=1,2,…,n
2.5二级模糊综合评判
?B1??B?2
B=A?R=A???=(b1,b2,…bn)
?M????Bn?
2.6评价指标的处理
本文采用最大隶属度法。取最大的评判指标bl=(b1,b2,…bn)相对应的评价元素vl为最终的评价结果。
3、综合评判计算实例
下面就某大学研究生对研究生导师制度的问卷调查为例对研究生导师制进行模糊评判,评判模型中所用数据来源于均来自对某大学研究生的问卷调查。
3.1 因素集
从对研究生导师制的实际角度出发,选择了最能影响研究生导师制的因素,构成因素U,即:
一级评判因素:U={学习能力的培养u1,研究方向的引导u2,对研究生的负责情况u3,导师个人素质u4,导师个人教学情况u5}。
二级评判因素:U1={提出问题能力u11,分析问题能力u12,解决问题能力u13,创造思维能力u14,语言表达能力u15}
U2={给研究生指定与研究方向有关的书籍u21,给研究生做与研究方向有关的学术报告u22,及时使研究生了解研究方向的最新动态u23,指导与研究方向相关的论文写作u24} U3={定期给研究生开会u31,定期与研究生进行学术问题讨论u32,定期给研究生布置学习任务u33,定期检查学生论文写作情况u34 } U4={教学修养u41,教学水平u42,治学态度43}
U5={上课情况u51,备课情况u52,对研究生的指导情况u53,批改作业和指导论文情况u54}
3.2评价集
取评价集V={优秀v1,良好v2,一般v3,较差v4,差v5}
3.3权重集
根据因素集中的不同的各因素在对研究生导师制综合评价中所起的作用的不相同,确定不同层次各因素之间的权重分配。本文是邀请专家,根据各项指标在研究生导师制中的重要程度确定权重。
一级指标权重为:A=(0.3,0.2,0.2,0.2,0.1) 二级指标权重为:A1=(0.3,0.2,0.2,0.2,0.1) A2=(0.3,0.3,0.2,0.2)
A3=(0.2,0.3,0.2,0.3)
A4=(0.3,0.3,0.4) A5=(0.2,0.2,0.3,0.3)
3.4建立导师综合评判表(表2)
表2导师综合评判表
一级指标
学 习 能 力 培 养 研 究 方 向 引 导
给研究生指定与研究方向有关的书籍 给研究生做与研究方向有关的学术报告 及时使研究生了解研究方向的最新动态 指导与研究方向相关的论文写作
研 究 生 负 责 情 况 导 师 素 质 个 人 教 学 情 况
上课情况 备课情况
对研究生的指导情况 批改作业和指导论文情况
定期给研究生开会 定期与研究生进行学术问题讨论
定期给研究生布置学习任务
定期检查学生论文写作情况 教学修养 教学水平 治学态度
0.2
0.35
0.15
0.15
0.05
提出问题能力 分析问题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 创造思维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二级指标
评价 优秀
良好
一般
较差
差
0.5
0.05
0.05
按照2.4中的步骤,对各个子因素进行一级模糊综合评判得到: B1=A1?R1=(0.39,0.39,0.26,0.04,0.01) B2=A2?R2=(0.21,0.37,0.235,0.125,0.06) B3=A3?R3=(0.15,0.32,0.355,0.125,0.06)
B4=A4?R4=(0.27,0.35,0.24,0.1,0.03) B5=A5?R5=(0.33,0.27,0.13,0.14,0.13) 这样,二级综合评判为:
?0.39?0.21?
B=A?R=(0.3,0.2,0.2,0.2,0.1)??0.15
??0.27??0.33
=(0.28,0.37,0.27,0.09,0.04)
0.390.260.04
0.370.2350.1250.320.3550.1250.350.240.10.270.130.14
0.01?0.06??0.06?
?0.03?0.13??
根据最大隶属原则,认为对研究生导师制的评价为良好,证明从总体上看广大研究生对研究生导师制还是比较满意的。
4、政策建议
虽然研究生对研究生导师制的评价态度总体上是满意的,但还有一部分研究生对现行研究生导师制不满意。由此可见,我国现行的研究生导师制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在众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中,最根本的问题是导师的业务水平较低和对研究生的负责情况不好。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除了提高导师自身素质外,制度的完善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4.1 建立研究生导师综合评价体系
当前,我国高校对研究生导师评价的主要依据是研究生导师的科研成果。相形之下,研究生的学习状况、论文质量与导师的利益没有直接关系。因此,有些研究生导师将主要时间投入科研,而没有重视对研究生的培养。因此,应该建立研究生导师的综合评价体系,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与研究生导师的利益直接挂钩,。
研究生导师综合评价体系的评价标准不仅包括研究生导师的科研成果,还包括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采用学生评估与专家评估相结合的评价考核制度,并由研究生院(部)执行。学生评估主要是由研究生院(部)每学期组织研究生对其导师的指导态度和指导效果进行评价。专家评价主要是由研究生院(部)每学年组织相关专家对导师所培养的研究生质量(主要根据研究生的论文质量)、导师的指导态度和效果进行考核。综合学生评价和专家评价,得出研究生导师评价考核的得分。评价结果不合格的导师,取消其下一年招收研究生的资格。
4.2 严格限制研究生导师招收硕士研究生的条件,废除研究生导师终身制
现在有些研究生导师一方面担任学校和政府部门的行政要职,另一方面又负责指导研究生。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他们往往无法抽出足够的时间指导研究生。因此,高等学校应规定在学校和政府部门从事行政工作的研究生导师,在其在任期间不能招收研究生。另外,学校应该规定:研究生导师在招收新的研究生之前,如有2个以上研究生未能按时毕业,就取消其当年招收研究生的资格。
4.3 改革单一的导师制,建立研究生导师小组制
我国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实行的是单一的导师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门户之争。这个
导师的学生很难和其他研究生导师进行学术上的交流和沟通,这使得培养出来的研究生视野过窄,无法做到真“博”。有鉴于此,应该改革现有的单一研究生导师制,建立研究生导师小组制,从而拓展研究生的视野,真正做到博采众家之长。
4.4 建立研究生导师评价考核委员会,允许研究生进行申诉
鉴于目前研究生对导师有意见无处申诉,双方地位不对等的情况,应该建立高校研究生导师评价考核委员。其主要负责接受研究生申诉的任务。研究生如果对其导师有意见,可以向研究生导师评价考核委员会提出申诉,然后其应该对研究生提出的申诉进行调查。确有问题的,应该给予一定的惩罚;研究生如果希望更换导师的,研究生导师评价考核委员会应给予支持。
5、结论
应用模糊数学对研究生导师制进行综合评判,思路清楚,方法简单,计算方便,避免了
在主观评判中存在的认为因素,为科学、定量的对研究生导师制进行评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彭祖赠.模糊数学及其应用[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侯华伟,郭丛斌.博士生导师制度的模糊数学评判[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5(3):63-64[3]郭嗣宗,陈刚.信息科学中的软计算方法[M].东北大学出版社,2001
The method of evaluating the tutorial system of postgraduate on Fuzzy Mathematics Theory
Gong Jinghui,Guo Weiwei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Huludao(125105)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 one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base on the fuzzy 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to evaluate the tutorial system of postgraduate, from the affect i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elf-study ability,the conduct in research orientation,the responsibility in conduction,the person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tutor, the teaching situation of the tutor, and get the conclusion that most of the postgraduates are content with the current tutorial system,then give some advices on improving the tutorial system of postgraduate.
Keywords: The tutorial system of postgraduate, Fuzzy mathematics,Fuzzy prehensive evaluation
作者简介:
宫景慧(1982-),男,汉族,辽宁营口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郭威威(1983-),女,汉族,辽宁营口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学生。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对“导师制”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