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藏族的“雪顿节”作文_藏族的雪顿节作文,藏族雪顿节,藏族的雪顿节节日风俗》800字
藏族的“雪顿节”作文_藏族的雪顿节作文,藏族雪顿节,藏族的雪顿节节日风俗
藏族的“雪顿节”作文
赵路易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各具特色的节日习俗,在慢慢地盛开着,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吸引着我们。当然,藏族这朵“鲜花”,已开地正大、正旺地,其中一朵花瓣,就是藏族的雪顿节。
雪顿节是每年藏历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传统的节日。在藏语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顿”是“吃”、“宴”的意思, 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奶子的意思,因此又叫“酸奶节”。虽然酸奶我们都吃过,但藏族人民却还是把这个加入了民俗的行列中。
”雪顿节”是藏族人民最快乐的一个日子,在这天人们都在吃酸奶,还在一起比赛呢。瞧,这摆放酸奶的桌子一眼望不到头,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来到桌子前,每个人都有三十个碗,碗里盛满了酸奶,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喝完这么多酸奶。来参赛的人有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小孩,各色各样的人都有。人们来参加比
赛并不是为了吃的,而是为了使场景更热闹点,让别人更开心一点。
终于,扣人心弦的比赛开始了,人们拿起碗,拉开了嗓子,“咕噜咕噜”地喝着。开始,人们不分上下,时间长了,许多人因喝不下而退出了比赛,在一旁给别人加油。其中有一位强壮而有力的中年男子取得了胜利,人们一起开心的为他祝福。
比赛好了以后,江嘎尔、香巴、觉木隆这后期新派蓝面具四大团体,轮流在罗布林卡戏台上,演出一整天自己拿手的,也是传统剧目整本戏,有《迥布顿月顿珠》、《诺桑王子》、《文成公主》、《白玛文巴》等。人们一边吃酸奶,一边看戏,真是不亦乐乎。
藏族有着自己各具特色的节日习俗,一直在慢慢的盛开着,散发着淡淡的香气,一直吸引着我们??????
评:文章开头和结尾相互呼应,生动有趣地描写了藏族的雪顿节,热闹的景象刻画得入木三分,略写了藏戏的表演,详略得当。语言极富吸引力,给人有亲身经历的感觉。 《藏族的“雪顿节”作文》
作文二:《藏族风俗习惯与重要节日◆》1000字
://.yixuew./ 藏族风俗习惯与重要节日
藏族习惯上只称名字。解放前的贵族于名字前冠以房名~名字有男女之分~多取自佛经,房名是世袭庄园的称号~没有血缘的意义。男子发辫盘于头顶~女子发辫披于肩~梳成双辫或小辫~并在辫梢或特制的发架上挂以饰物。男女均戴呢帽或细皮帽~内衣袖长襟短~男着裤~女着裙~外着长袖肥腰圆领、向右开襟系带的藏袍。西藏农区妇女夏秋着无袖袍~前系氆氇围裙~领、袖、衣襟上镶边,男女均系腰带~穿长靴。牧民穿羊皮袍~不缝袍面。僧尼披袈裟。藏族居民的主食为糌粑~喜饮酥油茶,牧民以牛、羊肉为主食~僧尼可食肉。住房建于向阳高地靠近水源处~以石块或夯土筑墙~高二、三层~平顶多窗~有院落~屋内以木板或诹挚铺地,牧民住用帆布或牦牛毛织成的大帐篷。交通运输主要使用牦牛。牦牛体硕毛长~抗寒耐久~为青藏高原特产~有“高原之舟”的美称。水路运输主要使用牛皮船或独木舟。牛皮船是藏族特有的水上交通工具。
解放前的藏族家庭组织以男性为中心~实行严格的阶级内婚制。各聚居区通婚范围颇不一致~有的地区父系亲族间或母系亲族近亲间禁婚~有的地区则父系亲族几代之后可通婚~而母系亲族间不禁。家庭形式有多种~而仍以一夫一妻
制为主。婚前男女社交比较自由~婚后由男子配合继承财产~女子即便招婿也要从属于男方。一夫多妻制家庭除富有人家外~比例很小。也有一夫多妻制~主要是由于财产的继承和分配等经济原因而存在~故不受社会歧视。夫妻离异或再娶、再嫁和私生子女均不受社会歧视~但与“下等人”通婚则造物议。僧人除黄教严禁娶妻外~其余各教派允许结婚,僧人结婚要在本派寺院举行宗教仪式~婚后在寺外安家。藏族通行天葬,即鸟葬)~僧人圆寂和某些在林区生活的百姓亦行火化~然而收获季节忌行火葬。此外~土葬和水葬除因条件限制~一般认为是不吉利的。妇女分娩要离开居室或到他处。藏族谒见上层和接待宾客~要奉献一条丝织长巾~藏语称为哈达~回赠时置于奉献人的项下。藏历正月元旦是藏族人民最重要的节日~男女盛装互相拜年。四月十五日相传为释迦牟尼成佛和文成公主到藏的日子~民间有各种纪念活动。七月间~粮食丰收在望~农民背负经卷绕行田垅~预祝好年景。从盛夏到秋收入仓~各地藏族有举家出游野餐数日的习惯。藏族普遍信奉喇嘛教~十月二十五日为黄教创始人宗喀巴逝世的日子~寺院僧尼诵经集会纪念。此外~各个地区和各个教派中~还有一些各自的群众性活动。黄教实行活佛转世制度~前一辈活佛死后由本系统集议~通过占卜查访选定一名幼童~即为活佛转世。
作文三:《藏族的风俗习惯和节日》3500字
藏族的风俗习惯和节日
藏族以糌粑为主食,副食以牛、羊肉为主,猪肉次之.无论男女老幼,都把酥油茶当作必须的饮料,此外也饮奶。酥油茶和奶茶都用茯茶熬制。藏族普遍喜欢饮用青稞制成的青稞酒.
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藏族同胞特别重视“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哈达”是雪白的织品,一般宽约二三十厘米、长约一至两米,用纱或丝绸织成,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哈达以示敬意.
主人在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走还是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使用敬语,如在名字后面加个“啦”字,以示尊敬和亲切,忌讳直呼其名; 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带笑容、室内就座,要盘腿端坐,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不能东张西望; 敬茶,酒,烟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进碗口; 接受礼品,要双手去接;赠送礼品,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
禁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 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 不得跨越法器,火盆; 经筒,经轮不得逆转; 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忌讳触摸藏服。
转山会
转山会是藏族传统节日,又称沐佛节、敬山神。流行于甘孜、阿坝藏族地区。每年农历四月八日诞辰时,有九龙叶水为其沐浴,故又称沐佛节。每年这一天,甘孜藏区远近群众身着民族服装,汇集到跑马山上和折多河畔。人们先到寺庙里燃香祈祷,焚烧纸钱。然后转山祭神,祈求神灵保佑。转山后,支起帐篷进行野餐,演藏戏。唱民间歌谣,跳锅庄舞、弦子舞,骑手们还进行跑马射箭比赛。在此期间,人们还要举行物资交流活动和其他文化体育活动。
采花节
采花节是舟曲县博峪一带藏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举行,节期两天。传说,很久以前博峪是一个荒僻的山沟,人们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以树叶和兽皮做衣服。一天,从远方来了一位叫莲芝的姑娘,她美丽善良,心灵手巧,教会了当地人们开荒种地和织布缝衣,还采来百合花为人们治病。有一年五月初五这天,莲芝上山采花,被镍风卷下悬崖摔死了。人们很悲伤,便在这一天上山采花纪念她。久而久之,形成了采花节。
黄藏历元旦
藏族称新年为“洛萨”。藏历年古时曾以麦熟为岁首或麦收为岁首,是在夏秋季。据记载,公元前100年以前,藏族就有自己的历法,它根据月亮的圆缺来推算日、月、年。公元7世纪,唐朝文成、金成两位公主先后入藏成婚结盟,带来内地的历法。此后,藏族古历法与汉历、印度历法相结合,到元代时形成了天干、地支、五行合为一体的独特的历法。大约十三世纪元代的萨迦王朝时定为藏历元月一日为新岁起始,沿袭至今。
藏民族过年是从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开始的。
藏历除夕是个十分忙碌的日子。
藏历初一,是在凌晨时分吉祥的“折嘎”说唱中迎来的。藏族人大年初一会来一个“抢水比赛”,每户要出一名青年人到河边、井口或自来水下“抢”头道水。据藏族传统,藏历初一谁抢到第一桶水,就是“金水”,第二桶水被称为“银水”,预示着吉祥、幸运,财源滚滚。当太阳升起时,盛装的人们按长幼次序已吃完几道节日食品。那时,邻居间就要挨户端琪玛、敬青稞酒,高诵沿传已久的“扎西德勒品松措”、“艾玛帕卓贡康桑”等表示吉祥、健康、幸福、和睦的祝辞。
此后,全家会闭门欢聚。大年初一,许多信仰佛教的农牧民还到拉萨的大昭寺进行朝拜,祈求新年平安、健康。
到了大年初二,走亲访友活动使大街小巷热闹起来,也成了人们展示新年时装的时刻,到处都是“洛萨(新年)扎西德勒!”的祝福声。
大年初三的活动则以宗教、文体内容为主,转经路上、房顶上弥漫着浓浓的桑烟,年轻人在房顶和山顶上插五彩经幡,以祈福禳灾,而广大农牧区还将举行新马驮鞍仪式、赛马、拔河、投掷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藏历新年的欢庆活动将一直持续到藏历正月十五。 藏历农家新年
由于在藏历的元月,后藏(西藏主要的产粮区,指日喀则一带)农民就要开始春耕,所以后藏一带的藏族祖先很早以前就把每年的藏历12月1日定为藏历农家新年。
过藏历农家年的习俗一般只在西藏日喀则一带,其中包括西藏拉萨的尼木县,而西藏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在藏历每年的1月1日过新年的。
藏族节日本就繁多,而藏历农家新年是后藏一带最为隆重、最具有民族意义的节日。从藏历11月中旬开始,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时吃、穿、用的节日用品。
虽然真正的农家新年是藏历12月1日,但过节的喜庆活动则从藏历11月29日就开始了。从这天晚上的“古突”合家团聚开始,藏历农家新年的一系列欢乐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藏历农家新年的欢庆活动与西藏其他地区过藏历新年的活动基本相同,其欢乐活动将一直持续到藏历正月十五。
萨噶达瓦节
四月十五日是藏族的萨噶达瓦节。关于它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纪念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一说是纪念文成公主到达拉萨的日子。这天西藏各地都要举行宗教纪念活动。在云南的藏族人民有的还要到维西县的达摩山朝拜,有“转葛拉”(绕山)的仪式。
女儿节
甘肃文县的藏族,每年农历五月初四、初五,是他们的“女儿节”。节日期间,姑娘们由自己的胞兄陪同,穿上艳丽的服装,带上美味可口的佳肴,上山采茶对歌,和小伙子互相敬酒,祈祝吉祥。
望果节
“望果节”(意为转田间)是西藏藏族传统节日之一。节期为一至三天不等。每年七月,粮食收成在望,藏民们便背着经卷转绕田间,预祝丰收。同时举行赛马、射箭、文艺表演等活动。
雪顿节
雪顿节是藏族传统节日,起源于公元11世纪中叶。每年藏历七月一日举行,为期四五天。雪顿时藏语音译,意思是“酸奶宴”,于是雪顿节便被解释为喝酸奶子的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以演藏戏为主,又称“藏戏节”。届时,拉萨市附近的居民身着鲜艳的节日服装,扶老携幼,边饮边谈,载歌载舞,观看藏戏,享受节日的欢乐。下午各家开始串帷幕做客。主人向来宾行敬三口干一杯的“松准聂塔”(酒礼),唱各种不同曲调的劝酒歌。歌罢,客人将酒三口饮完。敬酒声、祝福声、欢笑声经久不息。当晚霞染红天际,人们才踏着暮色离开罗布林卡。据佛教规定,出家比丘在一段时间内禁止出门。夏季,藏历6月底期满,比丘出寺下山,世俗百姓以酸奶子进行施舍。当时纯属宗教活动。
17世纪中叶,清朝正式册封五世达赖和四世班禅后,西藏各地著名的藏戏团体集中到拉萨为雪顿节助兴,雪顿节活动演变成为以藏戏汇演为主,宗教和文娱活动相结合的重要节日,故又称“藏戏节”,因其范围局限在寺庙内外,并以哲蚌寺为中心,故称为“哲蚌雪顿节”。
18世纪初,雪顿节活动中心从哲蚌寺转移到罗布林卡,允许市民入园观看藏戏。
西藏民主改革后,雪顿节成为人民群众自己的节日。节日期间有哲蚌晒佛、藏戏表演、逛林卡等活动。每年的藏历6月30日,拉萨市西郊的哲蚌寺都举行盛大的“展佛”活动,让更多的信徒有机会膜拜佛祖,地方政府对这样的佛事活动不加干预。节日期间,罗布林卡内,人山人海,林木间到处是帐篷、地席,藏族群众欢聚在这里喝着青稞酒、酥油茶,吃着酸奶子,并观看藏戏和欣赏各种文艺节目。
1993年,拉萨市人民政府决定,从1993年起,每年举办一次拉萨雪顿节,同时举办拉萨雪顿节物资交易会。1993年8月16日,首届“雪交会”开幕。如今雪顿节已发展成融文艺汇演、经贸洽谈、招商引资、物资交流、产品展销、体育竞技、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节日盛会。 2004年,拉萨市人民政府决定,为了解决传统雪顿节以藏历为准,每年的公历日期不一致,给国内外游客造成不便的问题,从2004年起,除哲蚌寺展佛活动依然按传统的藏历6月30日进行外,由市政府主办的雪顿节固定为每年公历8月18日开幕。
演员在布达拉宫广场表演藏戏庆祝雪顿节。
白来日追节
藏历10月15日是一年一度的藏族传统节日——白来日追,即“吉祥天母节”。
关于这个节日的起源,藏族民间有个生动的传说:大昭寺的守护神母玛索杰姆有三个女儿,小女儿白拉协姆,二女儿东赞杰姆,大女儿白拉扎姆。因为她们不听话,母亲便许了咒,愿大女儿一生不得丈夫,即使有也只能一年见一次。咒愿实现了,白拉扎姆的情人住在拉萨河南岸赤仆宗赞,每年只能在藏历10月15日相见一次。
为庆祝“天母节”,妇女们在这一天刻意梳妆打扮,到白拉扎姆天母像前焚香祈祷。西藏自古就有不论贫富向晚辈、僧侣、小孩们进行施舍的习俗,小孩们在这一天是最快乐的,一大早就向父母要“白来日追”节日零花钱。
从藏历十月十四日晚上开始,朝拜白拉扎姆的信徒络绎不绝,许多善男信女纷纷向天母敬献哈达,大昭寺的全寺僧众举行隆重的例行年祭和会供曼荼罗的定时大祭,并将白拉扎姆的天母像面朝拉萨河南岸的赤扑地,而赤扑地也把宗赞的塑像面朝北,表示两相会面之意。
作文四:《藏族传统节日萨噶达瓦节风俗》4500字
藏族传统节日萨噶达瓦节风俗
藏族传统节日萨噶达瓦节风俗2016-01-09浏览:分享人:石珊启手机版
萨噶达瓦节萨噶达瓦节又称佛吉祥日。藏历四月十五日举行。是藏传佛教的传统节日~藏语称:萨噶达瓦节。南传佛教国家的信众又称:卫塞节~意为月圆日。
萨噶达瓦节又称佛吉祥日(农历四月十三至四月十五日) 四月十五日是藏传佛教的传统节日~藏语称:萨噶达瓦节。南传佛教国家的信众又称:卫塞节~意为月圆日。对于佛教信众来讲~是一极不平凡而又神圣的日子。它与佛陀一生中三件重要的大事联系在一起~即:诞生、成道、涅盘~是个三期同庆的吉祥的日子。1990年5月~中国佛教协会经赵朴初会长倡仪~汉传佛教各寺院也将农历四月十五日定为佛陀纪念日~称:佛吉祥日。这样~全国各佛教寺院均要在这一天举行庆典和法会。这样做~即可体现佛法的庄严性和一致性~也有利于增强各地各族佛教信众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藏历四月十五日~是西藏一个特定节日——萨嘎达瓦节~藏语意为
氐宿月(氐宿是西藏星相28星宿之一)乃佛教创始人施迦牟尼诞辰、成道及圆寂的日子。因此~这个月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加以纪念;久而久之~这些活动转变为大规模的
1 / 9
转山。
所谓转经~就是按约定即成的环形线路行走、祈祷的一种藏传佛教形式。
全拉萨的转经线路有三条~一条是囊廓~在大昭寺中环绕主殿觉康一周~全程立满**~长约500米~是内环线~藏语"囊廓"就是内环的意思;第二条是八角街~环绕大昭寺一周~全长约1000米~是中环线~藏语"八廓"即为中环的意思;第三条是林廓路~绕拉萨老城区一周~全长约5000米~是外环线~藏语“林廓”~即外环的意思。在囊廓和八角街转经的人流每天都不断~林廓路则是人们在重要日子转经的路线。
萨嘎达瓦节~林廓转经最为壮观。从萨嘎达瓦的第一天开始~林廓路上就出现了成群结队的转经人流。到藏历十五这天~转经达到高峰~从凌晨2点直到晚上~人流如潮~川流不息。 这一天~藏族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转经念佛。藏历四月是佛月~藏语称“萨嘎达瓦”。各地藏族群众~在这个月中~都要朝佛念经~磕长头~禁止屠宰牲畜~积功德~因各个教派使用的历法不同~所以具体日期各有差别~而绝大多数教派规定为每年藏历四月十五日为佛诞节~但安木多地区由于使用的是汉族农历~因此安木多地区的藏族人民以每年四月八日为佛诞节。
萨嘎达瓦节是拉萨地区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藏历
2 / 9
四月十五日在雄伟的布达拉宫背后的龙王潭举行。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萨嘎达瓦节逐渐演变为藏族人民春夏游园和预祝农牧业生产丰收的群众性节日。每年这天~拉萨的藏族民众~会成群结队汇集到龙王潭(宗角禄康)过林卡或开展娱乐活动。
萨嘎达瓦节最为壮观莫过于德吉南路绵延一公里聚集了人山人海的西藏各地乞丐前来乞讨。当天~布施成为了拉萨藏族人民的传统习俗~近几年~甚至演变成了旅游的一个亮点。建议内地游客参加布施的时候~请准备足够多的零钱~拍照务必尊重被摄者。对于藏族人而言~萨嘎达瓦节历来沿袭着富人接济穷人的传统。据说萨嘎达瓦节会持续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笃信藏传佛教的藏族群众~都要以转经、烧香、吃斋饭、放生等形式纪念他们心目中的佛祖释迦牟尼。而在宗教吉日放生~更是一件善事。因此在拉萨河~人们集结了壮观的放生队伍。
天色朦胧~万籁静寂~圣城还沉眠于酣睡之中~但空气中却已弥漫开祭神祭佛的桑烟味。香柏、糌粑、奶汁等混合的特殊焦香味扑进人鼻中~有种痒痒的、舒服的特殊感觉。
因为大昭寺中供奉有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拉萨遂成为圣地。拉萨城区是随着四方香客来朝拜大昭寺而兴起的~逐渐成为全藏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因而~它的交通路径~也就按传统的朝佛转经路形成布局。
3 / 9
圣地的转经路分内环、中环、外环三条大路~皆以大昭寺为轴心。大昭寺内围绕佛殿的转经路为内环路(囊廓)~围绕整个大昭寺的转经路则为中环路(巴廓)~而延伸到布达拉宫、药王山、功德林、龙王潭、小昭寺 转经路~便是外环林廓路~周长足足有20里。
随着朝霞初露~林廓路上人影幢幢~川流不息。有老人妇孺~也有年青小伙~有拉萨市民~也有外地香客~有农牧民、个体商贩~也有国家部门的职员~有青春妙龄的少女~也有领着孙儿的耄耊老人~一个个急步匆匆地走来又走过去~不相互寒暄~只留下诵念“嘛呢”(六字真经)的嗡嗡声浪。
转经的人流中~没有一个神色浮躁、举止懒散~也没有一个人两手空空。每个人的左手~或拨着佛珠~或揺着经轮~边走边不停地捻动佛珠、摆动经轮~右手拎着的是糌粑口袋~胳肢窝下还挟有香柏枝。人人口中反复诵念“唵嘛呢叭咪吽”。佛典中说:佛家弟子或其他任何人~凡在这一天做一件善事~或念一遍六字真言~就等于平常做了三亿件善事~念了三亿遍真言。
转经队伍中~不时泛起不和谐的铜铃声~是三五只绵羊在尾随主人转经。它们是过放生的神羊~颈背上系着一束五彩吉祥布条~就似佛祖赐给的身份证~告诫世人不得伤害。
天色大亮~转经路上高挂的经幡昭然醒目~大红、大绿、杏黄、藏蓝、乳白……五色旗幡在晨风中晃摆~发出悦耳的
4 / 9
“哗啦”—“哗啦”声。好多经幡是祭佛前一两天换的新幡。药王山、功德林一带~黑压压的人头攒动流淌~拉萨城几乎万人空巷~人群涌过来又流逝远去~一浪高过一浪~浪浪相接地聚集在药王山下摩崖石壁前、功德林煨桑台前。
摩崖石壁上雕刻众多佛像。信徒们摩肩接踵叩头膜拜~不漏一尊佛像。他们的额上留下了一坨坨灰白的叩痕。
高高的煨桑台上浓烟滚滚~柏枝燃得劈啪作响。人们争先恐后地从自己的糌粑口袋里往外抓糌粑~往桑火上抛撒。然后又从腋下香柏枝中抽出一两束添加在上面~口中高声祷告。完了又走到这旁的神石上叩头膜拜~两手无限庄穆、神圣地摩挲石壁。光洁滑腻的神石上留有深深的手印和额痕~足足凹进去一指深。日月流逝~唯有它展示信徒们对佛的感恩和追念~把教民们的心迹印在世间。
桑烟滚滚~似喷泉奔涌长空~雾气丝丝~和桑烟混融一处~在半空中流动。转经的队伍从布达拉宫西侧转到北面~又从北面经过龙王潭流动到小昭寺~再向南转向中环路。
由西向北转弯的各个路口~每隔二三十米就燃有一堆桑火。桑火如山~桑烟如柱。桑烟中~叩长头的朝香男女如山溪流动。有的香客一步一个等身头~膝盖磨破了~他们缝缀了厚实的皮子~仍不松劲地叩着。大多数手上套着木板~腰系结实的围巾~而额头和鼻梁、下巴~却留下了灰土和紫青的伤疤。
5 / 9
平时热闹繁华的八角街头~凡是藏人的店铺几乎关了门。八角街冷冷清清~摊点也零零落落~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圣地拉萨在这一天~完全沉浸于朝佛之中~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是吚呀学语的孩童~一早都空腹出门~能转林廓路上了林廓路~走不了长路的则转巴廓路~或者去大昭寺烧香叩头添酥油供灯。总之~人人要表白一份心迹~个个都颂扬佛祖功德~萨噶达瓦节成了祭佛诵经的海洋。
中午~川流不息、络绎不绝的队伍已经消失~代之而起的却是另一种景观:沿着布达拉宫西面、北面的林廓路南侧人行道上~人挨人一溜坐着老头老妪~还有面带病容的男女~有的携儿带女~有的襁褓中还有吃奶的婴儿。他们是一个特殊的族群——受施舍族!施舍是萨噶达瓦节的重要内容。人们认为:通过施舍~佛祖会看出那些富人是否有普度众生、慈悲为怀、积善积德的志愿~以便将来给他们公正的评判奖罚。家底殷实的人家~还有外地来还愿的香客~以及在拉萨发了财的异乡商贾~大多都会前来施舍。一来报答佛祖的恩惠~表示自己时时铭记佛祖的教诲~二来显现自己具有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心愿~以求得好的报应~有个好的命运。
来接受施舍的人很多~大多来自拉萨市内和城郊各贫困县乡~也有康区、安多等地孤身独影来朝佛而经济拮据的香客。这天~他们一改往日可怜兮兮的神态~既不伸出巴掌求~也不念念有词地赞美~而是平静地等待着~接受布施后也不
6 / 9
像往常那样受宠若惊、谦恭致谢~而只是用目光回谢就完事了。整个施舍过程平平静静~毫无波澜。
施舍数额是一致的、公平的。对施舍对象不问男女也不分老少~只要是人就有份儿~包括吃奶的婴儿。舍金的面值并不大~有五角、二角的~最少的还有一角。被施舍者从不计较~更不赖着追着去多要。量力而行~合情合理~双方理解配合~才使这神圣活动显出其真正的意义。
每年这天~接受布施的人少则二三千人~多则有六七千人~他们井然踞坐~从布达拉宫西侧马路一直延伸到了小昭寺门前。
萨噶达瓦节这天~受到佛祖恩泽的不仅仅是穷人们。在布达拉宫北麓的龙王潭中~一群群金鱼在湖中摇曳游动~转经的人们把点心、饼干、糌粑一块一撮地抛进湖中。面对佳肴~它们不挤不抢~显得文质彬彬、谦虚有礼。真的~对它们来说~今天的食品太丰富太充足了~肚皮都快要胀破了~何须去挤撞、争夺呢?
那些神羊、藏狗还有乖猫~今天同样也饱享口福。转经路上~不时有人抛给它们酥油糌粑和馍馍。这一天~它们也和往日不大一样了~一个个昂头甩尾~迈着绅士般的步子~目不斜视地缓缓行走~一点也不贪吃~一点也不可怜~仿佛天生傲骨似的。
夕阳西下~桑烟仍在袅袅飘摇~林廓路上施舍的景观已
7 / 9
经不见~但大昭寺周围的巴廓街上~转经的人流却洪涛奔涌般一下膨胀起来。街巷里人们步履匆匆~神情庄重~目光凝注~摩肩接踵~密密匝匝~一拨过去又过来一拨。人们沐浴着晚霞抓紧时火间转经~手中 经轮在吱溜溜地转动~佛珠拨过一粒又一粒~六字真言的诵声嗡嗡~桑烟弥漫了整个巴廓街~拉萨萨噶达瓦节在夜幕中平静地收了尾。
1、藏族最大的禁忌是杀生~虽吃牛羊肉~但他们不亲手宰杀。藏族人绝对禁吃驴、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
2、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
3、忌在别人背后吐唾沫~拍手掌。
4、经筒、经轮不得逆转。
5、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6、进寺庙时~忌讳吸烟、摸佛像、翻经书、敲钟鼓。对于喇嘛随身佩带的护身符、念珠等宗教器物~更不得动手抚摸。
附注:萨嘎达瓦节的禁忌事实上是藏民族的通常禁忌。
关于它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纪念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一说是纪念文成公主到达拉萨的日子。这天西藏各地都要举行宗教纪念活动。在云南的藏族人民有的还要到维西县的达摩山朝拜~有“转葛拉”(绕山)的仪式。
8 / 9
行善~是萨噶达瓦节的特色~所以在这特殊的节日里~拉萨沿街随处都可看到磕长头的信徒~ 也许是单纯的积福~但有的更是为了完成心中的某个愿望。
在藏历的四月十五日~是行善的高潮日~凌晨开始~就有人做布施~这天只要遇到乞讨之人~无论其身份是僧侣或是乞丐~藏族都会非常乐意施舍的~很多贫困之人当然不会轻易放过这一天的好日子~萨噶达瓦节也因此有了另外的称呼:「穷人节」。
一般说来~平常爱吃牦牛肉的藏族~会在藏历四月初八、十五这两天吃素。也会尽量不做恶事~因为藏族认为这段期间造恶的话~恶报会更严重。
9 / 9
作文五:《藏族风俗习惯与重要节日》1000字
藏族风俗习惯与重要节日
藏族习惯上只称名字。解放前的贵族于名字前冠以房名~名字有男女之分~多取自佛经,房名是世袭庄园的称号~没有血缘的意义。男子发辫盘于头顶~女子发辫披于肩~梳成双辫或小辫~并在辫梢或特制的发架上挂以饰物。男女均戴呢帽或细皮帽~内衣袖长襟短~男着裤~女着裙~外着长袖肥腰圆领、向右开襟系带的藏袍。西藏农区妇女夏秋着无袖袍~前系氆氇围裙~领、袖、衣襟上镶边,男女均系腰带~穿长靴。牧民穿羊皮袍~不缝袍面。僧尼披袈裟。藏族居民的主食为糌粑~喜饮酥油茶,牧民以牛、羊肉为主食~僧尼可食肉。住房建于向阳高地靠近水源处~以石块或夯土筑墙~高二、三层~平顶多窗~有院落~屋内以木板或诹挚铺地,牧民住用帆布或牦牛毛织成的大帐篷。交通运输主要使用牦牛。牦牛体硕毛长~抗寒耐久~为青藏高原特产~有“高原之舟”的美称。水路运输主要使用牛皮船或独木舟。牛皮船是藏族特有的水上交通工具。
解放前的藏族家庭组织以男性为中心~实行严格的阶级内婚制。各聚居区通婚范围颇不一致~有的地区父系亲族间或母系亲族近亲间禁婚~有的地区则父系亲族几代之后可通婚~而母系亲族间不禁。家庭形式有多种~而仍以一夫一妻
制为主。婚前男女社交比较自由~婚后由男子配合继承财产~女子即便招婿也要从属于男方。一夫多妻制家庭除富有人家外~比例很小。也有一夫多妻制~主要是由于财产的继承和分配等经济原因而存在~故不受社会歧视。夫妻离异或再娶、再嫁和私生子女均不受社会歧视~但与“下等人”通婚则造物议。僧人除黄教严禁娶妻外~其余各教派允许结婚,僧人结婚要在本派寺院举行宗教仪式~婚后在寺外安家。藏族通行天葬,即鸟葬)~僧人圆寂和某些在林区生活的百姓亦行火化~然而收获季节忌行火葬。此外~土葬和水葬除因条件限制~一般认为是不吉利的。妇女分娩要离开居室或到他处。藏族谒见上层和接待宾客~要奉献一条丝织长巾~藏语称为哈达~回赠时置于奉献人的项下。藏历正月元旦是藏族人民最重要的节日~男女盛装互相拜年。四月十五日相传为释迦牟尼成佛和文成公主到藏的日子~民间有各种纪念活动。七月间~粮食丰收在望~农民背负经卷绕行田垅~预祝好年景。从盛夏到秋收入仓~各地藏族有举家出游野餐数日的习惯。藏族普遍信奉喇嘛教~十月二十五日为黄教创始人宗喀巴逝世的日子~寺院僧尼诵经集会纪念。此外~各个地区和各个教派中~还有一些各自的群众性活动。黄教实行活佛转世制度~前一辈活佛死后由本系统集议~通过占卜查访选定一名幼童~即为活佛转世。
作文六:《藏族的风俗习惯和节日-》7400字
藏族的风俗习惯和节日
藏族的风俗习惯和节日
藏族以糌粑为主食,副食以牛、羊肉为主,猪肉次之.无论男女老幼,都把酥油茶当作必须的饮料,此外也饮奶。酥油茶和奶茶都用茯茶熬制。藏族普遍喜欢饮用青稞制成的青稞酒.
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藏族同胞特别重视“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哈达”是雪白的织品,一般宽约二三十厘米、长约一至两米,用纱或丝绸织成,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哈达以示敬意.
主人在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走还是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使用敬语,如在名字后面加个“啦”字,以示尊敬和亲切,忌讳直呼其名; 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带笑容、室内就座,
要盘腿端坐,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不能东张西望; 敬茶,酒,烟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进碗口; 接受礼品,要双手去接;赠送礼品,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
禁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 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 不得跨越法器,火盆; 经筒,经轮不得逆转; 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忌讳触摸藏服。
转山会
转山会是藏族传统节日,又称沐佛节、敬山神。流行于甘孜、阿坝藏族地区。每年农历四月八日诞辰时,有九龙叶水为其沐浴,故又称沐佛节。每年这一天,甘孜藏区远近群众身着民族服装,汇集到跑马山上和折多河畔。人们先到寺庙里燃香祈祷,焚烧纸钱。然后转山祭神,祈求神灵保佑。转山后,支起帐篷进行野餐,演藏戏。唱民间歌谣,跳锅庄舞、弦子舞,骑手们还进行跑马射箭比赛。在此期间,人们还要举行物资交流活动和其他文化体育活动。
采花节
采花节是舟曲县博峪一带藏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举行,节期两天。传说,很久以前博峪是一个荒僻的山沟,人们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以树叶和兽皮做衣服。一天,从远方来了一位叫莲芝的姑娘,她美丽善良,心灵手巧,教会了当地人们开荒种地和织布缝衣,还采来百合花为人们治病。有一年五月初五这天,莲芝上山采花,被镍风卷下悬崖摔死了。人们很悲伤,便在这一天上山采花纪念她。久而久之,形成了采花节。
黄藏历元旦
藏族称新年为“洛萨”。藏历年古时曾以麦熟为岁首或麦收为岁首,是在夏秋季。据记载,公元前100年以前,藏族就有自己的历法,它根据月亮的圆缺来推算日、月、年。公元7世纪,唐朝文成、金成两位公主先后入藏成婚结盟,带来内地的历法。此后,藏族古历法与汉历、印度历法相结合,到元代时形成了天干、地支、五行合为一体的独特的历法。大约十三世纪元代的萨迦王朝时定为藏历元月一日为新岁起始,沿袭至今。
藏民族过年是从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开始的。
藏历除夕是个十分忙碌的日子。
藏历初一,是在凌晨时分吉祥的“折嘎”说唱中迎来的。藏族人大年初一会来一个“抢水比赛”,每户要出一名青年人到河边、井口或自来水下“抢”头道水。据藏族传统,藏历初一谁抢到第一桶水,就是“金水”,第二桶水被称为“银水”,预示着吉祥、幸运,财源滚滚。当太阳升起时,盛装的人们按长幼次序已吃完几道节日食品。那时,邻居间就要挨户端琪玛、敬青稞酒,高诵沿传已久的“扎西德勒品松措”、“艾玛帕卓贡康桑”等表示吉祥、健康、幸福、和睦的祝辞。
此后,全家会闭门欢聚。大年初一,许多信仰佛教的农牧民还到拉萨的大昭寺进行朝拜,祈求新年平安、健康。
到了大年初二,走亲访友活动使大街小巷热闹起来,也成了人们
展示新年时装的时刻,到处都是“洛萨(新年)扎西德勒~”的祝福声。
大年初三的活动则以宗教、文体内容为主,转经路上、房顶上弥漫着浓浓的桑烟,年轻人在房顶和山顶上插五彩经幡,以祈福禳灾,而广大农牧区还将举行新马驮鞍仪式、赛马、拔河、投掷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藏历新年的欢庆活动将一直持续到藏历正月十五。 藏历农家新年
由于在藏历的元月,后藏(西藏主要的产粮区,指日喀则一带)农民就要开始春耕,所以后藏一带的藏族祖先很早以前就把每年的藏历12月1日定为藏历农家新年。
过藏历农家年的习俗一般只在西藏日喀则一带,其中包括西藏拉萨的尼木县,而西藏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在藏历每年的1月1日过新年的。
藏族节xx就繁多,而藏历农家新年是后藏一带最为隆重、最具有民族意义的节日。从藏历11月中旬开始,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时吃、穿、用的节日用品。
虽然真正的农家新年是藏历12月1日,但过节的喜庆活动则从藏历11月29日就开始了。从这天晚上的“古突”合家团聚开始,藏历农家新年的一系列欢乐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藏历农家新年的欢庆活动与西藏其他地区过藏历新年的活动基本相同,其欢乐活动将一直持续到藏历正月十五。
萨噶达瓦节
四月十五日是藏族的萨噶达瓦节。关于它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纪念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一说是纪念文成公主到达拉萨的日子。这天西藏各地都要举行宗教纪念活动。在云南的藏族人民有的还要到维西县的达摩山朝拜,有“转葛拉”(绕山)的仪式。
女儿节
甘肃文县的藏族,每年农历五月初四、初五,是他们的“女儿节”。
节日期间,姑娘们由自己的胞兄陪同,穿上艳丽的服装,带上美
味可口的佳肴,上山采茶对歌,和小伙子互相敬酒,祈祝吉祥。
望果节
作文七:《藏族传统节日萨噶达瓦节风俗》5400字
精品文档
藏族传统节日萨噶达瓦节风俗
萨噶达瓦节萨噶达瓦节又称佛吉祥日。藏历四月十五日举行。是藏传佛教的传统节日,藏语称:萨噶达瓦节。南传佛教国家的信众又称:卫塞节,意为月圆日。
萨噶达瓦节又称佛吉祥日(农历四月十三至四月十五日) 四月十五日是藏传佛教的传统节日,藏语称:萨噶达瓦节。南传佛教国家的信众又称:卫塞节,意为月圆日。对于佛教信众来讲,是一极不平凡而又神圣的日子。它与佛陀一生中三件重要的大事联系在一起,即:诞生、成道、涅盘,是个三期同庆的吉祥的日子。1990年5月,中国佛教协会经赵朴初会长倡仪,汉传佛教各寺院也将农历四月十五日定为佛陀纪念日,称:佛吉祥日。这样,全国各佛教寺院均要在这一天举行庆典和法会。这样做,即可体现佛法的庄严性和一致性,也有利于增强各地各族佛教信众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藏历四月十五日,是西藏一个特定节日——萨嘎达瓦节,藏语意为
氐宿月(氐宿是西藏星相28星宿之一)乃佛教创始人施迦牟尼诞辰、成道及圆寂的日子。因此,这个月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加以纪念;久而久之,这些活动转变为大规模的转山。
所谓转经,就是按约定即成的环形线路行走、祈祷的一种藏传佛教形式。
1 / 9
精品文档
全拉萨的转经线路有三条,一条是囊廓,在大昭寺中环绕主殿觉康一周,全程立满**,长约500米,是内环线,藏语"囊廓"就是内环的意思;第二条是八角街,环绕大昭寺一周,全长约1000米,是中环线,藏语"八廓"即为中环的意思;第三条是林廓路,绕拉萨老城区一周,全长约5000米,是外环线,藏语“林廓”,即外环的意思。在囊廓和八角街转经的人流每天都不断,林廓路则是人们在重要日子转经的路线。
萨嘎达瓦节,林廓转经最为壮观。从萨嘎达瓦的第一天开始,林廓路上就出现了成群结队的转经人流。到藏历十五这天,转经达到高峰,从凌晨2点直到晚上,人流如潮,川流不息。 这一天,藏族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转经念佛。藏历四月是佛月,藏语称“萨嘎达瓦”。各地藏族群众,在这个月中,都要朝佛念经,磕长头,禁止屠宰牲畜,积功德,因各个教派使用的历法不同,所以具体日期各有差别,而绝大多数教派规定为每年藏历四月十五日为佛诞节,但安木多地区由于使用的是汉族农历,因此安木多地区的藏族人民以每年四月八日为佛诞节。
萨嘎达瓦节是拉萨地区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藏历四月十五日在雄伟的布达拉宫背后的龙王潭举行。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萨嘎达瓦节逐渐演变为藏族人民春夏游园和预祝农牧业生产丰收的群众性节日。每年这天,拉萨的藏族民众,
2 / 9
精品文档
会成群结队汇集到龙王潭(宗角禄康)过林卡或开展娱乐活动。
萨嘎达瓦节最为壮观莫过于德吉南路绵延一公里聚集了人山人海的西藏各地乞丐前来乞讨。当天,布施成为了拉萨藏族人民的传统习俗,近几年,甚至演变成了旅游的一个亮点。建议内地游客参加布施的时候,请准备足够多的零钱,拍照务必尊重被摄者。对于藏族人而言,萨嘎达瓦节历来沿袭着富人接济穷人的传统。据说萨嘎达瓦节会持续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笃信藏传佛教的藏族群众,都要以转经、烧香、吃斋饭、放生等形式纪念他们心目中的佛祖释迦牟尼。而在宗教吉日放生,更是一件善事。因此在拉萨河,人们集结了壮观的放生队伍。
天色朦胧,万籁静寂,圣城还沉眠于酣睡之中,但空气中却已弥漫开祭神祭佛的桑烟味。香柏、糌粑、奶汁等混合的特殊焦香味扑进人鼻中,有种痒痒的、舒服的特殊感觉。
因为大昭寺中供奉有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拉萨遂成为圣地。拉萨城区是随着四方香客来朝拜大昭寺而兴起的,逐渐成为全藏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因而,它的交通路径,也就按传统的朝佛转经路形成布局。
圣地的转经路分内环、中环、外环三条大路,皆以大昭寺为轴心。大昭寺内围绕佛殿的转经路为内环路(囊廓),围绕整个大昭寺的转经路则为中环路(巴廓),而延伸到布达拉
3 / 9
精品文档
宫、药王山、功德林、龙王潭、小昭寺 转经路,便是外环林廓路,周长足足有20里。
随着朝霞初露,林廓路上人影幢幢,川流不息。有老人妇孺,也有年青小伙,有拉萨市民,也有外地香客,有农牧民、个体商贩,也有国家部门的职员,有青春妙龄的少女,也有领着孙儿的耄耊老人,一个个急步匆匆地走来又走过去,不相互寒暄,只留下诵念“嘛呢”(六字真经)的嗡嗡声浪。
转经的人流中,没有一个神色浮躁、举止懒散,也没有一个人两手空空。每个人的左手,或拨着佛珠,或揺着经轮,边走边不停地捻动佛珠、摆动经轮,右手拎着的是糌粑口袋,胳肢窝下还挟有香柏枝。人人口中反复诵念“唵嘛呢叭咪吽”。佛典中说:佛家弟子或其他任何人,凡在这一天做一件善事,或念一遍六字真言,就等于平常做了三亿件善事,念了三亿遍真言。
转经队伍中,不时泛起不和谐的铜铃声,是三五只绵羊在尾随主人转经。它们是过放生的神羊,颈背上系着一束五彩吉祥布条,就似佛祖赐给的身份证,告诫世人不得伤害。
天色大亮,转经路上高挂的经幡昭然醒目,大红、大绿、杏黄、藏蓝、乳白??五色旗幡在晨风中晃摆,发出悦耳的“哗啦”—“哗啦”声。好多经幡是祭佛前一两天换的新幡。药王山、功德林一带,黑压压的人头攒动流淌,拉萨城几乎
4 / 9
精品文档
万人空巷,人群涌过来又流逝远去,一浪高过一浪,浪浪相接地聚集在药王山下摩崖石壁前、功德林煨桑台前。
摩崖石壁上雕刻众多佛像。信徒们摩肩接踵叩头膜拜,不漏一尊佛像。他们的额上留下了一坨坨灰白的叩痕。
高高的煨桑台上浓烟滚滚,柏枝燃得劈啪作响。人们争先恐后地从自己的糌粑口袋里往外抓糌粑,往桑火上抛撒。然后又从腋下香柏枝中抽出一两束添加在上面,口中高声祷告。完了又走到这旁的神石上叩头膜拜,两手无限庄穆、神圣地摩挲石壁。光洁滑腻的神石上留有深深的手印和额痕,足足凹进去一指深。日月流逝,唯有它展示信徒们对佛的感恩和追念,把教民们的心迹印在世间。
桑烟滚滚,似喷泉奔涌长空,雾气丝丝,和桑烟混融一处,在半空中流动。转经的队伍从布达拉宫西侧转到北面,又从北面经过龙王潭流动到小昭寺,再向南转向中环路。
由西向北转弯的各个路口,每隔二三十米就燃有一堆桑火。桑火如山,桑烟如柱。桑烟中,叩长头的朝香男女如山溪流动。有的香客一步一个等身头,膝盖磨破了,他们缝缀了厚实的皮子,仍不松劲地叩着。大多数手上套着木板,腰系结实的围巾,而额头和鼻梁、下巴,却留下了灰土和紫青的伤疤。
平时热闹繁华的八角街头,凡是藏人的店铺几乎关了门。八角街冷冷清清,摊点也零零落落,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5 / 9
精品文档
圣地拉萨在这一天,完全沉浸于朝佛之中,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是吚呀学语的孩童,一早都空腹出门,能转林廓路上了林廓路,走不了长路的则转巴廓路,或者去大昭寺烧香叩头添酥油供灯。总之,人人要表白一份心迹,个个都颂扬佛祖功德,萨噶达瓦节成了祭佛诵经的海洋。
中午,川流不息、络绎不绝的队伍已经消失,代之而起的却是另一种景观:沿着布达拉宫西面、北面的林廓路南侧人行道上,人挨人一溜坐着老头老妪,还有面带病容的男女,有的携儿带女,有的襁褓中还有吃奶的婴儿。他们是一个特殊的族群——受施舍族!施舍是萨噶达瓦节的重要内容。人们认为:通过施舍,佛祖会看出那些富人是否有普度众生、慈悲为怀、积善积德的志愿,以便将来给他们公正的评判奖罚。家底殷实的人家,还有外地来还愿的香客,以及在拉萨发了财的异乡商贾,大多都会前来施舍。一来报答佛祖的恩惠,表示自己时时铭记佛祖的教诲,二来显现自己具有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心愿,以求得好的报应,有个好的命运。
来接受施舍的人很多,大多来自拉萨市内和城郊各贫困县乡,也有康区、安多等地孤身独影来朝佛而经济拮据的香客。这天,他们一改往日可怜兮兮的神态,既不伸出巴掌求,也不念念有词地赞美,而是平静地等待着,接受布施后也不像往常那样受宠若惊、谦恭致谢,而只是用目光回谢就完事了。整个施舍过程平平静静,毫无波澜。
6 / 9
精品文档
施舍数额是一致的、公平的。对施舍对象不问男女也不分老少,只要是人就有份儿,包括吃奶的婴儿。舍金的面值并不大,有五角、二角的,最少的还有一角。被施舍者从不计较,更不赖着追着去多要。量力而行,合情合理,双方理解配合,才使这神圣活动显出其真正的意义。
每年这天,接受布施的人少则二三千人,多则有六七千人,他们井然踞坐,从布达拉宫西侧马路一直延伸到了小昭寺门前。
萨噶达瓦节这天,受到佛祖恩泽的不仅仅是穷人们。在布达拉宫北麓的龙王潭中,一群群金鱼在湖中摇曳游动,转经的人们把点心、饼干、糌粑一块一撮地抛进湖中。面对佳肴,它们不挤不抢,显得文质彬彬、谦虚有礼。真的,对它们来说,今天的食品太丰富太充足了,肚皮都快要胀破了,何须去挤撞、争夺呢?
那些神羊、藏狗还有乖猫,今天同样也饱享口福。转经路上,不时有人抛给它们酥油糌粑和馍馍。这一天,它们也和往日不大一样了,一个个昂头甩尾,迈着绅士般的步子,目不斜视地缓缓行走,一点也不贪吃,一点也不可怜,仿佛天生傲骨似的。
夕阳西下,桑烟仍在袅袅飘摇,林廓路上施舍的景观已经不见,但大昭寺周围的巴廓街上,转经的人流却洪涛奔涌般一下膨胀起来。街巷里人们步履匆匆,神情庄重,目光凝
7 / 9
精品文档
注,摩肩接踵,密密匝匝,一拨过去又过来一拨。人们沐浴着晚霞抓紧时火间转经,手中 经轮在吱溜溜地转动,佛珠拨过一粒又一粒,六字真言的诵声嗡嗡,桑烟弥漫了整个巴廓街,拉萨萨噶达瓦节在夜幕中平静地收了尾。
1、藏族最大的禁忌是杀生,虽吃牛羊肉,但他们不亲手宰杀。藏族人绝对禁吃驴、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
、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
、忌在别人背后吐唾沫,拍手掌。
、经筒、经轮不得逆转。
、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进寺庙时,忌讳吸烟、摸佛像、翻经书、敲钟鼓。对于喇嘛随身佩带的护身符、念珠等宗教器物,更不得动手抚摸。
附注:萨嘎达瓦节的禁忌事实上是藏民族的通常禁忌。
关于它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纪念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一说是纪念文成公主到达拉萨的日子。这天西藏各地都要举行宗教纪念活动。在云南的藏族人民有的还要到维西县的达摩山朝拜,有“转葛拉”(绕山)的仪式。
行善,是萨噶达瓦节的特色,所以在这特殊的节日里,拉萨沿街随处都可看到磕长头的信徒, 也许是单纯的积福,
8 / 9
精品文档
但有的更是为了完成心中的某个愿望。
在藏历的四月十五日,是行善的高潮日,凌晨开始,就有人做布施,这天只要遇到乞讨之人,无论其身份是僧侣或是乞丐,藏族都会非常乐意施舍的,很多贫困之人当然不会轻易放过这一天的好日子,萨噶达瓦节也因此有了另外的称呼:「穷人节」。
一般说来,平常爱吃牦牛肉的藏族,会在藏历四月初八、十五这两天吃素。也会尽量不做恶事,因为藏族认为这段期间造恶的话,恶报会更严重。
患难见真情。
9 / 9
作文八:《节日风俗作文》2100字
节日风俗作文
节日风俗作文(一)
关这传统的节日,有很多种说法。在此我只想说我家乡的>端午节。
自从我能跟在哥哥,姐姐后面跑开始到离家工作几乎每个端午节都是在村子西北的最高的沙丘上过的。
有很多年,我爷爷都黎明前就挑过来无根水,又上山采回艾蒿草放在窗台上,夹在门把后,还夹在我们姐弟几个的耳朵上。这过节的气氛就是在这艾草的淡淡清香中弥漫开来。无需任何华丽的语言,满是对儿孙健康,>幸福的祝福。
有时我爷一给我夹上我就能醒过来,而有时却是闻到那艾蒿的阵阵清香后慢慢才从睡梦里醒来。不管咋醒这天早晨没喝无根水以前是不能说话的。平时叽叽喳喳闹个不停的我们几个这天都很乖的,喝完无根水,象征性的用无根水洗洗脸,下一个程序该分鸡蛋了。鸡蛋是我妈或我姑起早煮好的,但得分好。那时鸡蛋不是天天有,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大哥是男孩,爷爷奶奶总分给他s十个,而我们姐妹几个能分到六道八个。每每这时看我撅嘴奶奶也能偷偷的多给我一两个,还不忘在我后脑勺上轻轻拍一下。
我们揣好分得的鸡蛋,叫上左邻右舍的小朋友很早就出发。必须在日出前爬到北沙丘的最顶端,然后回头再看日出。五月末六月初的家乡已绿成一片,每家每户的孩子,还有邻村的都从四面八方往这赶。
男孩们领着小狗,吹着口哨从我们身边呼啸而过,看谁能第一个爬到最高呢。往上爬时不穿鞋的,网上裤腿就上,有时还倒滚回去。每爬上一个小山丘拿出鸡蛋相互磕一下谁的现碎现吃她的鸡蛋,所以分鸡蛋时都挑红皮儿的小一些的。
登上最高处的都很自豪的跟下面的挥手,喊叫,就这样边吃鸡蛋边上。四五个人扯着手唱着歌上,春风伴着欢笑飞舞,春日迎着我们升起。北沙丘的每一粒沙子也都欢快地在震动。
等疯累了,玩够后,满身是沙子的我们回到家时,香喷喷的韭菜卧鸡蛋,还有我妈烙的荞面饼已经摆好了。
节日风俗作文(二)
传说古代爱国大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被逼投汩罗江自尽,人们用箬叶包了糯米饭,投进江中祭祀屈原,这种祭祀活动一年一年流传下来,渐渐成为一种风俗。为了纪念他定于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
端午节有很多特殊的习俗:赛龙舟、挂艾叶菖蒲、吃五黄、最少不了的就是包粽子
了。今天我跟随牛通社的记者们一起来到德清,亲自体验了会包粽子的趣味。
小竹林里小记者和家长们围桌子站着,桌上摆放着一盘伴着酱油的糯米,一碟酱油肉肥瘦相间,另一盘白糯米和一盘蜜枣。粽子根据馅料的不同分成很多口味,我们今天包的有咸的肉馅和甜的蜜枣馅两种。还有碧绿的箬叶,放大版的竹叶。做粽子首先要选上等的箬叶,那绿绿的箬叶散发出阵阵淡淡的清香,仔细闻一闻真让人心旷神怡。我挑了一张又宽又长又绿的箬叶放在手心,在叶尖三分之一处向内卷紧,形成一个圆锥形加进酱油糯米,用手轻轻的压紧米粒再加一块肉再放第二层米压紧,接着将尾部箬叶向内包裹着封口,不让米粒掉出一颗来。最后用线将粽子来个“五花大绑”,箬叶被绑的来严严重重没有一点空隙,打上死结,一个丰满的“三角粽”就大功造成了。看着我包的粽子像个胖娃娃,真可爱。我多想再多做几个带给外公外婆吃呀!可惜我包的成品不多,一个被我捏破了、一个没扎紧散了。“哎,前功尽弃了。”我埋怨道。我的粽子只剩下那只“胖娃娃”了。终于又完成了一个迷你粽,一口粽,只比大姆指粗一点点。太高兴了我提着粽子还合了影。
满载丰收成果的我们一到家,就开始下锅煮粽子,我迫不及待在厨房里等着粽子的出炉。随着锅里水的沸腾,一股箬叶的清香又一次扑鼻而来。过了好久我品尝着亲手包的粽子,还和妈妈包的蜜枣粽比开了。
节日风俗作文(三)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一个节日,而在这一天,差不多家家户户都会吃上一个大大的裹蒸粽,而在>我的家乡,最兴的就是自己包的裹蒸粽了。
一个清晨,雾还未消散,眼前的一切都是朦胧的。而符里的人们已经开始忙活了,每一户人家都抬出一个差不多一个大人身高的大铁锅,而我们这些小孩子,望着这么个大铁锅,都张大着嘴,发出“哇”的一声,而过了几年这样的端午节,我们也就不惊奇了。
大人们在屋里忙里忙外的,厨房的灶放着几个大圆盆,都是一些红豆和糯米之类的。开始包裹蒸粽了,大人们把些冬也先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把红豆、糯米等放在底下,中间再放一块甘香可口的猪肉,表面再铺多一层糯米就已经完成了一半,而最后呢,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那就是包扎这些可爱的金字塔壮的裹蒸粽了,如果扎得不好,那么在煮的时候,裹蒸粽就会散掉,走失了里面的精华,那就不好吃了,大人们拿出一条草绳,紧紧地捆绑着裹蒸粽,在最后,也要再紧紧地打上一个死结。
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接下来就是煮裹蒸粽了,大家都提着一桶桶的水,往刚刚的大铁锅倒,而我们这些小孩,也都来帮忙,提着小一点的桶,很快,大铁锅就已经装了一半水了,开始往里面刚裹蒸粽,每个人都从屋里拿出一张小木凳,在大铁锅面前,这一刻,是最为温馨的,这一蒸,即使十多小时,而且不时要往锅里倒水,以免干水,大家在铁锅前有说有笑的,火光中满是大家欢乐的笑声,等待着这些裹蒸粽的我们,或许享受的即使这一刻,这一个过程,而不时成果。
裹蒸粽蒸好了,一拉开大铁锅的盖,那种香味真是无法言语,从村头飘到村尾,整
条村都是裹蒸淙的香味,大家迫不急地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这种美味是外面买来的裹蒸粽吃不到的。
已经好几年没回家过端午节了,真怀念啊!真想再过一次。
作文九:《家乡节日风俗作文》2000字
家乡节日风俗作文(一)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家乡节日风俗作文(二)
春节大家都知道是我们华夏儿女的传统节日,也是我们一年中最重要的佳节。因为我们是多民族国家,各地的风俗习惯也有所不同。不知道你们的春节是怎样过的呢?我们家乡的春节可有另一翻特色。我还是给你们介绍一下吧。
我的家乡坐落在辽宁省东部的鸭绿江畔,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北方的天气比较寒冷,我们的春节从腊月,就悄悄的走来了。进入腊月后,大家就开始杀年猪了,人们陆陆续续办置些年货,为过年提前做好准备。这一忙转眼就到了大年三十。年三十是最值得庆祝的。因为在异乡的游子都陆续回到家中,和亲人团聚。家家户户忙着把春联啊,福字呀,统统的贴到了门上,忙得不亦乐乎。
吃完早饭后,大家把买好的瓜、果、梨、桃都拿出来,围坐在一起,谈一谈今年的工作成绩,学习是否进步,和家人说一说生活中的苦辣酸甜。这也是一年中最幸福的时候了。
大年初一我们早早出门到亲戚和朋友家拜年。走在大街上人们都相互问候,吉祥的话儿传遍大街小巷。到亲戚家拜年当然少不了红包了,嘻嘻,一个个的大红包可就进入我的囊中了,这可是我一年的收入啊!年拜完了大家也不爱在家中闲着,出去走走,三三两两玩玩溜冰,滑滑雪什么的,也放飞一下自已心情。我们北方春节也长,一直会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各地元宵节的过法几乎都一样,吃吃元宵,玩一玩。我这边可不一样哦,这里还有灯会呢,到处可以见到带着灯谜的彩灯啊,还有北方特有的冰灯,这里真是一个流光异彩,灯的世界。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春节,我们共同的节日。
家乡节日风俗作文(三)
今年的元宵节,比以往元宵节都不太一样,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富裕起来,灯也随之好看了起来。昨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到街上去看灯。虽然北方的天气寒冷无比,但寒冷挡不住人们的热情
刚到马路上,只见马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已变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m.lz13.)
我和爸爸妈妈也随着人流汇入了灯区。“千万”条金黄色闪光灯从六七米的“高空”悬下,如瀑布一般,哎呀,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繁多,这么出奇的灯。看都看不过来。瞧,那一盏盏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花灯真是令人大饱眼福。有红彤彤的“五角星”,昂首挺胸的“小公鸡”,活泼可爱的“小猴子”……你看那只神气活现的凤凰!。两只宝珠般的圆眼,放射出白光。美丽极了。直把我看得目瞪口呆
我们继续往前走,只听见不知道是从哪里传来的歌声“在我的地盘你就得听我的……”。那肯定就是移动通信公司的宣传了。果然,前面有一个舞台。上面虽然空空如也,但旁边是一个手机,(还挺形象,一看就知道是做手机广告)手机的屏幕上还有动画。哦,怪不得听见歌声,只见屏幕里的周杰伦正卖力地拿着话筒,唱着呢!看来,元宵节不仅灯好看,还处处充满商机。
月亮渐渐西落,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但观灯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各种彩色的灯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
* 我的家乡作文
* 家乡过年习俗作文
* 家乡过年的风俗
作文十:《节日风俗作文》600字
节日风俗作文(一)
我没当地过年可热闹了,很有意思,不信,你就跟我来吧!
正好,今天是大年三十,到傍晚,噼噼啪啪的响声开始了。我们都坐在客厅里看电视,同时吃着饺子。我问爸爸“过年为什要吃饺子呀?”爸爸说“吃饺子是有含义的。”我惊奇地问“吃饺子有什么含义?”爸爸说“它的含义是和和美美的意思。”原来过年吃饺子都有学问!
吃过晚饭,我和爸爸出去散步,看见外面有一排排灯笼非常好看而且每家都贴对联,我边走边欣赏,红红的灯笼意味着人们的生活红红火火。人们还把石灰撒在家门口,他们想把财神留在自己的家里。
我们家乡的习俗还有很多说几天几夜也说不完。
节日风俗作文(二)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m.lz13.)各个地方的春节习俗也各不相同。我们这个小村庄也有特有的春节习俗。
每逢大年初一的清早,村里的中年男人们有的聚在一起,有的单独行动,去给各家的老人拜年。听我爸爸说,超出约定的时间可还要“罚款”呢!各家的老人也都早早的起了床,准备好瓜子和烟。来迎接“客人”。到了邻居的家里,拜完年,会互相说祝福语,然后把烟和瓜子推来推去,再放几个炮。这画面谈不上壮观,但是春意盎然,其乐融融还是谈得上的。至少在城市里是绝对见不到这种场景的。这真是应了“远亲不如近邻”的俗语。
初一初二满街走,但初三走亲戚的都不会很多,因为这一天都会给死去的亲人烧纸,好让他们也感受到过年的滋味。
* 节日习俗作文
* 节日习俗作文600字
* 节日民俗作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藏族的“雪顿节”作文_藏族的雪顿节作文,藏族雪顿节,藏族的雪顿节节日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