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九一八事变的意义》1300字
九一八事变的意义
九一八事变的意义2016-09-16浏览:分享人:叶枝鹏手机版
“九一八”事变揭开了日本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纷纷要求抗日~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东北人民奋起抵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出现了东北义勇军和各种抗日武装。1936年2月~东北各抗日部队统一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联军团结广大群众~ 进一步开展了广泛持久的抗日武装斗争~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抗战。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吞并中国、称霸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而采取的一个蓄谋已久的重要侵略步骤。早在1927年夏~日本内阁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同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从而确立了以“满蒙”为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1931年~日本军部秘密制订了有关侵略我国东北的方针、步骤和措施。在
1 / 3
完成了发动侵略战争的周密准备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揭开了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日本对中国东北垂涎已久。“九一八”事变前~它已通过日俄战争夺取了旅顺、大连和满洲铁路沿线并派兵驻扎~这正是它能够阴谋进行事变的前提。
在1927年夏~日本内阁就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同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从而确立了以“满蒙”为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
2 / 3
从1929年起~日军陆军参谋本部和关东军在中国东北三省先后秘密组织了四次“参谋旅行”~侦察情况~制定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作战方案。1931年6月~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和陆军省制定“满蒙问题解决方案大纲”~确定了以武力侵占中国东北的具体步骤;7月~陆军参谋本部把攻城重炮秘密调运至沈阳~对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月~日本陆军大臣南次郎在日本全国师团长会议上叫嚷:满蒙问题只有用武力解决。随后进一步做了发动此次战争的各种准备。
3 / 3
作文二:《九一八事变历史意义》4400字
九一八事变历史意义
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的事件。
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半叶,日本逐步确定了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的战略方针。1930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为了转移日益激化的国内阶级矛盾,日本加快了武力侵华的步伐,于1931年7月和8月在东北制造了“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9月18日,日本又制造“柳条湖事件”,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
当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日军在此布置了一个假现场,摆了3具身穿中国士兵服的尸体,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次日晨4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由铁岭到达北大营加入战斗。5时半,东北军第七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日军占领北大营。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它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严重步骤。此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主要地位,使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动。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中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
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这次事件爆发后的不到半年时间,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今日,九月十八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吞并中国、称霸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而采取的一个蓄谋已久的重要侵略步骤,它既是日
本欲保“主权线”必“开辟利益线”强盗理论的实行,又是分期占领中国,争做“东洋之盟主”的开始;既是“失之与欧美,取邻于邻国”双轨经济国策的实行,又是对西方列强“靠强兵掠夺,靠掠夺富国”及“谋富要领”领会的结果。1927年夏,日本内阁在东京召开了“东方会议”,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同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在向天皇奏呈的《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从而确立了以“满蒙”为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1931年,日本军部秘密制订了有关侵略我国东北的方针、步骤和措施。在完成了发动侵略战争的周密准备之后,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揭开了对我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九一八事件的发生,对我国政治、经济等方面均造成了重大影响。
一、政治方面
“九一八”事变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个带有转折性质的重要历史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历史进程。
从全局看,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武装侵略的开始,它是争夺亚洲霸权和走向发动世界战争的起点,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两个策源地之一――远东战争策源地的最早形成。九一八事变后,东亚局势再度紧张,并持续恶化,最终导致了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全面爆发。
因此,不能把“九一八”事变看作是只有局部意义的中日两国间地区性的一般军事冲突,而要把它看作日本企图建立军事独裁法西斯专政,实现其独占我国的“大陆政策”的第一步。它开始了“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阶段”。
从国内政治形势看,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我国东北,对东北实行殖民统治,我国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包括学生、工人在内的各地人民纷纷要求抗日,他们对国民党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反对国
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
九一八事变对国民党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希望尽快围剿红军,平定内部,然后枪口对外。但是红军在**,**的指挥下,不断取得反围剿的胜利。即便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进行长征,也没有被国民党完全消灭,反而实现了战略大转移,到达陕北,延续了革命的火焰。与此同时,国民党也不得不进行了一些国防准备,修建重要铁路,组建空军,迁移重要企业到内地等。总而言之,九一八事变严重破坏了我国的国家安全、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考察中国近代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的中国社会,是一个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其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九一八”事变以后,特别是1935年华北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国的矛盾变得特别突出,日本帝国主义实行完全征服中国的政策,企图把中国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占的半殖民地状态改变为日本独占的殖民地状态,此后,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和各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由此变动了我国国内的阶级关系。“九一八”事变后我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所不断发生的变化,一直持续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历经10多年,中日民族这个主要矛盾才得以解决。
二、经济方面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日本。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内通货膨胀严重,中小企业纷纷倒闭,大量工人失业,就业压力增加,农作物价格暴跌,农民纷纷破产,社会矛盾激化。
日本之所以发动九一八事变,就是为了缓解国内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近代历史证明,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是造成我国贫穷落后、现代化事业发展迟滞的根本原因。九一八事变前,沈阳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规划最优秀的城市,按照1931年的《东北年鉴》记载:当时的道路,“夹道植榆槐,以荫行人”。东北的民族工业也呈现出了百废待兴、各行各业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三万多人东三省兵工厂已占地
1000多亩,服务全中国的无线电通讯业直通欧美,全国第一个造币厂、第一辆载重汽车都出现在这里,大量的民族资本家也在此发展。张学良深知“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命脉,经济上不能复兴,政治上就永远没有独立自主的一天。”为了东北民族工业的复兴,张学良制定了一系列扶植民族工业的政策,九一八事变前已显见成效。从某种程度上讲,正是沈阳的发展,导致了日本更大的贪婪。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由于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的推行,短短三个多月,日军就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建立了伪满政权,以欺骗、统制奴役东北人民。日本通过“满洲国”控制我国东北地区,由此掠夺了超过其本土及殖民地(琉球、台湾、朝鲜)在内的更大区域。日军大肆掠夺各种物资,张学良将军的私邸大帅府也被洗劫一空,铁路边更是堆积着数目众多的需要运往日本国内的各种物资。对此,1931年11月28日,日本外务省清水嘱托在其至外务省的报告中说:“这里所谓满洲政权者,乃将满洲地区从中国分离出来,树立作为我国傀儡政权之意。军事方面听任我国,警察也以我国人为首脑,财政及其他各种行政权亦在我指挥之下,事实上成为我国保护领地的性质。这样,我国可根据需要,逐步采取经济措施,调整与国内和朝鲜之间的经济关系,把满洲作为经济圈内的一部分,而对我国经济有相当的贡献。” 我国现代化进程虽然缓慢和畸形,但直到九一八中日战争之前,它都一直坚忍不拔地向前发展。九一八战争,严重打击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我国自五四以来的民族主义运动所取得的辉煌胜利显得脆弱不堪,由中原大战决定的政治格局被打破,国民党内部各个派系分化重组,**的领袖地位受到冲击而不得不第二次下野。南京国民政府的权威被削弱,一些地方性割据势力得以屡次以抗日为名对抗中央,国民政府统一中国的事业遭到重大挫折,造成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迟滞。九一八事变以及随之而来的侵华战争,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使得我国现代化进程趋于停滞。日军所到之处,疯狂掠夺公私财产,破坏文化遗产,开采矿藏森林资源,发行伪钞,焚毁炸毁军民用设施,中华民族的物质精华,几被侵者洗劫一空。从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抗战胜利,日本在14年战争中给中国经济造成的损失和破坏在人类发展史上是罕见的。数年来一直进行抗战时期中国损失问题研究的专家认为:“六年来,敌军陷我城市总达751座。陷区战前原辖户口4499万户,政区面积578.1万平方市
里,耕地面积388847万公亩。陷区半数以上地域做过战场,受灾面积约在上述面积的70%以上。敌机空袭省区达23省。在上述灾区,我国所受损失,总计国币44967571000元,约合美金13359416000元。”日本侵华战争给我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造成巨大的物质、文化财产损失,对我国社会发展与进步产生严重滞碍作用。
三、思想文化方面
九一八事变使得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民族危机加深,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的文化思潮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民族复兴主义思潮广泛兴起。
九一八事变前,受“西学东渐”的影响,人们认为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价值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对它持一种否定的态度。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如何挽救民族危亡成为最迫切的现实问题,中国的有识之士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积极宣传自己的民族复兴理论,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而民族复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团结人心,激发民族意识,以抵抗日本侵略。作为中华民族数千年生活与斗争之结晶的传统思想文化,自然成了人们鼓舞士气、增强民族自信心与凝聚力,以抵抗日本侵略的有力武器。所以,九一八事变后,社会的主流意识对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是持一种认同和维护的态度的。
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危在旦夕,“海内外贤士大夫,奔走呼号,复兴民族之声,嚣然四起”,《复兴月刊》大声呼喊:“中国近日,内则政治窳败,财尽民穷;外则国防空虚,丧失(师)地;国势岌岌,危如累卵。忧时之士,深虑神明华胄将限于万劫不复,于是大声疾呼‘复兴’、‘复兴’”。九一八后,中华民族的那种淡薄的民族主义思想意识因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而变得强烈起来,民族复兴主义思潮高涨起来。民族复兴主义思潮一方面主张民族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即使国人的主义信仰、政治派别有所不同,都应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以实现民族复兴为目的。另一方面就是广大有识之士纷纷批评**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治主张,从理论上揭露“攘外安内”政策的谬误,增强国人对抗战民族复兴理论的确信,铲除“攘外安内”
政策对国人造成的恶劣影响。1936年,冯玉祥、李宗仁认为“中华民族在日本军阀疯狂侵略与不断进攻下,实已届于最后生死存亡关头”,要复兴民族,只有放弃“攘外安内”的不抵抗政策,坚决抗战。?九一八事变后广泛兴起的民族复兴主义思潮,明确提出中华民族能够复兴,并探讨了如何复兴等问题,这在日本帝国主义企图灭亡中国的历史背景下,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文三:《纪念918事变:九一八事变的历史意义》1300字
纪念91?8?事变:?九一?八事?变的?历史?意义??
?祝福短信?纪念?91?8?事变:? ?
?九一?八事??变的历史?意义?事变?意义?历史?九一?八纪?念?
纪念?91?8?事变:? ?
?九一?八事?变的?历史?意义? ?中国人?民在?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下,经?过?14?年之久?的艰?苦奋?战,?终于?战胜?了日?本侵?略者?,第?一次?取得??了百余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完?全胜?利。? ?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局看?,? 九一?八事?变? 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武装??侵略的开?始,?是它?争夺?亚洲?霸权?和走?向发?动世?界战?争的?起点?,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两?个策?源地?之一?-?远东战?争策?源地?的最?早形?成。??因此,?我们不?把? 九一?八事?变? 看作?是只?有局?部意?义的?中日?两国?间地?区性?的一??般军事冲?突,?而是?把它?看作?日本?企图?建立?军事?独裁?法西?斯专?政,?实现??其独占中?国的? ?大陆政?策? 的第?一步?。从?19?31?年? 九一?八事?变? 起,?中国??人民率先?以武?装斗?争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武?装侵?略,?从而?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 ?考察中?国近?代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31?年? 九一?八事?变? 前的?中国?社会?,是??一个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其?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 ?九一八?事变? ?以后,?特别??是193?5?年?华北?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国的矛盾?变得?特别?突出?、特?别尖?锐。?日本??帝国主义??实行完全?征服?中国?的政?策,?企图?把整?个中?国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都有?份的?半殖?民地?状态?改变?为日?本独??占的殖民?地状?态,?从而?加深??了日本帝?国主?义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由此而?来的?中国?军?阀割据?和军?阀内?战的?潜在?矛盾?,在?中日?矛盾?面前??也起了变?化:? ?
?日本?帝国?主义?加力?推进??中国的割??据和内战?,以?便利?其独?占中??国;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为了?维护?各自?在华?权益?,则?暂时?对中?国的?统一?与?和平表?示支?持。?中日??民族矛盾?遂演?变成?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和?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由?此变?动了?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 ?九一八?事变? ?后中国?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所?不断?发生?的变??化,一直??持续到?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历经?10?多年?,中?日民?族这?个主??要矛盾才?得以?解决?。? 无论?从逻?辑还?是从?历史?来看??, 九一?八事?变? 都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由此?既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的英?勇斗??争的序幕?,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
作文四:《九一八事变》7600字
九一八事变
1931年的 9月 18日,炮声轰隆,炸毁了南满铁路,炸开了沈阳城。这一炸,在中国人心 里烙上了一道永恒的伤疤。这一天,成为中国人民 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的历史起点。 81年前的今天, 日本关东军制造沈阳事变, 拉开了其漫长侵华战争的序幕, 国人痛失东北, 三千万父老,数千里江山,沦陷于异族的铁蹄之下。 “ 九一八 ” ,就此成为国人的 “ 国耻日 ” 。 八十一年前的九月十八日,国耻、国殇、国悲、国壮、国警、国魂都聚焦在这一天,请 记住, “ 九一八 ” 这一天,历史永不磨灭。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实现国家富强繁荣,才能自立 于世界民族之林。 北京市企业家汪宏坤表示, 要把自己的企业经营好, 用不断增长的经济实 力来支持国家对主权的维护。历史告诉我们,团结一心才能克敌制胜。
九一八事变:日本对中国进行全面武装侵略
“ 九 ·一八 ” 事变是指 1931年 9月 18日晚上,日本帝国主义强行驻扎在我国东北的 “ 关东军 ” , 按照预定的阴谋, 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炸毁, 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 袭击日本军队。以此为借口,日军当即向沈阳进攻, 6小时后,将沈阳全城占领,酿成震惊 中外的 “ 九 ·一八 ” 事变。
1931年 8月 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 “ 守 备队 ” 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 并嫁祸于中国军队。 这就是所谓的 “ 柳条湖事件 ” 。 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 “ 不抵抗 政策 ” ,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 广大地区进攻,短短 4个多月内, 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 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 沦陷, 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 九一八 ” 事变。
在 1927年夏,日本内阁就在东京召开 “ 东方会议 ” ,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露骨地 声称中国东北 “ 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 ” 。同年 7月,内阁首相 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即臭名昭著的 “ 田中奏折 ” ),公然宣 称:“ 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 从而确立了以 “ 满蒙 ” 为侵 略基地的狂妄战略。
事变始末:日军酝酿 “ 九 ·一八 ” 事变由来已久
81年前,当蓄谋已久的日军向我东北军发起偷袭时,中国部队却在酣睡。由于执行** 政府的 “ 不抵抗 ” 政策,日军袭击我驻军、残害我同胞时,东北军参谋长竟含泪下达了这样的 命令:“ 不抵抗,即使勒令缴械,占领营房,均可听其自便。 ”
日本侵占东北蓄谋已久
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在富国强兵的旗帜下,改革军制,扩军备战,迅速走上了对 外侵略扩张之路。 1890年 12月 6日, 日本首相山县有朋在议会上发表施政演说时宣称:“ 盖 国家独立自卫之道,本有二途:第一曰守护主权线,第二曰保卫利益线。其中所谓主权线, 国家之疆域也; 所谓利益线, 曰与主权线之安危密切有关之区域也。 …… 欲维持一国之独立, 唯独守主权线,决非充分,亦必然保护其利益线。 ” 同时,山县有朋宣称:日本利益线之焦 点,在于朝鲜和满洲。此后,为实现其既定侵略目标,日本不惜 “ 以国运相赌 ” ,先后发动了 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
从 “ 皇姑屯事件 ” 到 “ 东北易帜 ”
1928年 12月 12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领导。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 成了统一。当时,在东北有不少日本间谍,但事先对此事却毫无察觉。
从 1929到 1931年夏,关东军参谋部先后四次以 “ 参谋旅行团 ” 的名义在东北各地系统 搜集情报,拟定各种计划方案。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也积极为侵略东北做准备。
“ 中村事件 ”
1931年 6月 26日,日本间谍中村震太郎大尉率领的间谍组一行四人被东北军屯垦三 团捕获, 随即于次日由屯垦三团团长关玉衡下令处决。 间谍组携带物品, 除留重要文件资料 上报外,一律焚烧灭迹,投入洮儿河内。但是,一个不易被察觉的细小失误,却成为了关东 军发动 “ 九一八 ” 事变的借口。
“ 九一八 ” 事变
1931年 9月 18日 22时 20分,以日本军官河本末守中尉为首的 7名日军炸毁了南满 铁路柳条湖一段。 以爆炸声为信号, 早已磨刀霍霍的日军迅速向东北军精锐第七旅驻地北大 营发起了进攻。而此时,北大营中驻守的中国部队正在酣睡。
当时,东北军的总人数有 30万左右。除参加中原大战随张学良进关的 11万余人外, 留守东北的尚有 20余万人,另有公安、警察部队若干。而日本关东军此时在东北的兵力只 有 1万余人。由于执行**政府的 “ 不抵抗 ” 政策,导致在兵力上占优势的东北军将士对突 如其来的进攻毫无戒备,致使日军偷袭得逞。
9月 19日晨 6时 30分,经过 5个多小时的战斗,日军占领了沈阳城。
日军在占领沈阳后,一路沿南满铁路、安奉路疾进,一举占领了安东、营口、凤凰城等 地。 19日下午 5时 30分,驻长春日军占领全城; 22日,吉林沦陷。在此后不到一个月的 时间里,东北大部国土相继沦陷敌手。几千万东北同胞由此开始了 14年亡国奴生活。
从 1929年起,日军陆军参谋本部和关东军在中国东北三省先后秘密组织了四次 “ 参谋 旅行 ” ,侦察情况,制定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作战方案。 1931年 5月,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和陆 军省制定 “ 满蒙问题解决方案大纲 ” ,确定了以武力侵占中国东北的具体步骤; 7月,陆军参 谋本部把攻城重炮秘密调运至沈阳,对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 8月,日本陆军大臣南次郎在 日本全国师团长会议上叫嚷:满蒙问题只有用武力解决。 随后进一步做了发动此次战争的各 种准备。
“ 九一八 ” 事变揭开了日本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时间:1931年 9月 18日 22时 20分
地点:东北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
起因 :日军迅速向东北军精锐第七旅驻地北大营发起了进攻。 而此时, 北大营中驻守的中国 部队正在酣睡。由于执行**政府的 “ 不抵抗 ”
政策,导致在兵力上占优势的东北军将士对
突如其来的进攻毫无戒备,致使日军偷袭得逞。只经过 5个多小时的战斗,日军占领了沈 阳城。
后续 :日军在占领沈阳后,一路沿南满铁路、安奉路疾进,一举占领了安东、营口、凤 凰城等地。 19日下午 5时 30分,驻长春日军占领全城; 22日,吉林沦陷。在此后不到一 个月的时间里, 东北大部国土相继沦陷敌手。 几千万东北同胞由此开始了 14年亡国奴生活。 “ 九一八 ” 事变的影响:不战而退 国耻勿忘
1931年的 9月 18日,炮声轰隆,炸毁了南满铁路,炸开了沈阳城。这一炸,在中国人心 里烙上了一道永恒的伤疤。这一天,成为中国人民 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的历史起点。 81年前的今天, 日本关东军制造沈阳事变, 拉开了其漫长侵华战争的序幕, 国人痛失东北, 三千万父老,数千里江山,沦陷于异族的铁蹄之下。 “ 九一八 ” ,就此成为国人的 “ 国耻日 ” 。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 这场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 了空前的灾难和损失,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血鉴。
【 “ 九一八 ” 事变揭开了日本对中国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随着沈阳北郊柳条湖传出爆破南满铁道的一声巨响, 夜幕下日本关东军由重炮掩护倾巢 而出,突然发动了占领中国东北的 “ 九一八事变 ” 。对世界而言,日军此举开启了第二次世界 大战的序幕; 对日本帝国来说, 这次冒险行动使其迈上了走向全面侵略战争并自我毁灭之路; 对中国而言,如此惨痛的国耻唤起了空前的觉醒,从此迈出了全民族抗战的第一步。
【 “ 九一八事变 ” 开启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日中甲午战争后, 日本已傲慢地不再把中国看成竞争对手, 日本那些野心极大的政要们 确定了首先征服满蒙、再征服中国和世界的计划,已经做好了全面战争的准备。然而, “ 九 一八 ”
之后,白山黑水间的人民武装抗日的烈火却始终在熊熊燃烧;待其再把侵略战火扩大
到全中国, 更是在中国全民族抗战中深陷泥潭不可自拔; 当其发动了太平洋战争, 便又为自 己加套上了一副绞索。从这个意义上讲,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 “ 九一八事变 ” 只是暂时得逞, 从长远看,它引来的却是最终的全面崩溃和彻底失败。
【中国需要法定 “ 国耻日 ” 警醒国人】
把 9月 18日作为国耻日,并以法律的形势固定下来,同时还要对这天的纪念活动作出 详细的规定, 譬如, 对为讨 “ 就要发 ” 口彩而举行庆典活动的商家或个人依法作出惩罚和问责, 各个城市在这天举行类似鸣响警报之类的活动, 等等, 只有这样, 我们这个民族才会更加奋 勇前行。
九一八谁之过 :**张学良 谁该对国耻负责? 1931年 9月 18日,日本关东军悍然制造 “ 九一八 ” 事件,发动对中国的全面侵略。面对这 一突发事变, 中国的最高领导人**, 东北地方的最高长官张学良, 他们作出了什么样的 反应和决策?不抵抗主义如何出笼?多年以来,一直流传着是**在 “ 九一八 ” 事变爆发后 下令不抵抗, 张是代人受过的说法, 张到底有没有为蒋背黑锅?张下令不抵抗的背后原因是 什么
一、不抵抗主义出笼 —— 判断失误导致应对失误
面对日本的武装进攻,东北地方当局毫无思想准备。张学良自己晚年谈及 “ 九一八 ” ,多 次强调 :“ 东北那么大的事情, 我没把日本的情形看明白 …… 我就没想到日本敢那么样来 ……” 张学良将其失误归结为一点 :判断失误,没有看清形势,没有看明白日本人的真正用心。 “ 九 一八 ” 事变绝非偶然。发动事变前,日本人进行了长期的准备,而要进行战争的准备,就不 可能不露一点蛛丝马迹。但张学良却没有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让不抵抗主义政策出了笼。 二、不抵抗主义谁之过 —— 张学良是替**背黑锅?
面对日寇的入侵,东北地方当局实行了不抵抗主义。这种做法立即受到国人的指责和 痛骂,张学良也因此被骂为 “ 不抵抗将军 ” 。但多年以来,一直流传着是**在 “ 九一八 ” 事 变爆发后下令不抵抗,张是代人受过的说法。 81年前,当蓄谋已久的日军向我东北军发起 偷袭时,中国部队却在酣睡。由于执行**政府的 “ 不抵抗 ” 政策,日军袭击我驻军、残害 我同胞时,东北军参谋长竟含泪下达了这样的命令:“ 不抵抗,即使勒令缴械,占领营房, 均可听其自便。 ”
三、国民政府默认不抵抗主义 —— **看得很清楚
对于 “ 九一八 ” 事变和日军的举动, **看得很清楚, “ 是倭寇果乘粤逆叛变,内部分裂 时,而来侵我东省矣 ” 。 1931年 9月 21日蒋返回南京后,主持在京中央委员会议,商讨对 日策略,蒋主张 “ 此时唯有诉诸公理,以日本侵占东省事实,先行提出国联与签订非战条约 诸国 …… 一面则团结国内共赴国难,忍让至于相当程度,乃出于自卫最后之行动。 23日南 京国民政府发表《告全国民众书》,亦称 “ 已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对于国 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 。很显然,南京国民政府在外交上与日本交锋的 同时,在军事上默认了张在 “ 九一八 ” 事变后采取的不抵抗主义。
四、张学良之二度不抵抗 —— 再一次遭到海内外舆论的强烈谴责
坐镇北平的张学良依然钟情于不抵抗主义。 张学良更无坚守锦州之心。 此时他深知日本 的侵略野心是欲壑难填, 但认为如无全国发动, 东北军孤军作战必然失败, 因而继续坚持不 抵抗主义。 30日,国民政府再电令张学良坚守锦州,谓 “ 日军攻锦紧急,无论如何,必积极 抵抗 ” 。 张置若罔闻, 1932年 1月 2日, 东北军队各部已从锦州撤退完毕, 再演不抵抗一幕。 3日,日军轻取锦州,关内外宣告隔绝。张的不抵抗行为,再一次遭到海内外舆论的强烈谴 责。
综上所述:九一八事变时期的 “ 不抵抗命令 ” 虽然出于张学良,并不能减轻**和南京 国民政府的责任, 南京国民政府的对策说明它默认并且赞同张学良的处理方针。 **和南 京国民政府之所以默认并实行 “ 不抵抗主义 ” 。其原因和张学良一样,也在于 “ 恐日 ” ,过高地 估计了日本的军事实力,此外,** “ 攘外必先安内 ” 的错误政策也是导致九一八事变发生 的一个原因之一。
九一八事变中国孤立无援:外国势力虎视眈眈
1931年 9月 18日 “ 九一八事变 ” 爆发,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为抗日战争的全面 爆发埋下了导火索。当时南京国民政府试图求助于外国势力,可为何只招来一双双白眼? 波兰想牺牲中国削弱宿敌苏联
波兰这个跟中国和日本八竿子打不着的国家, 居然异常热情地支持日本侵占东北。 国际 联盟投票表决对日本进行制裁,英法等大国都投了赞成票,唯独波兰公开表示反对。早在 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波兰就表演过这么一次。当时日本想把在一战中趁火打劫搞到的山 东权益合法化, 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会上据理力争, 众多中小国家对中国表示同情, 英美法意 也有所顾忌。只有波兰的代表公然跳出来,支持日本对山东的要求,反对中国的正当诉求。 其实, 波兰之所以支持日本侵略中国, 是想通过牺牲中国, 促使日本与苏联在远东形成 全面军事对峙,削弱宿敌苏联。
欧美列强都希望坐收渔利 欧美列强之所以在日本侵占中国东北问题上含含糊糊, 不肯出手帮助中国, 都是企图借日本 力量镇压中国革命, 然后策动日本北上进攻苏联, 使日本和苏联两败俱伤, 达到坐收渔利之 目的。只不过跟苏联的仇恨没波兰那么深,不想做得那么露骨罢了。
英国政府认为, “ 日本在满洲的行动对英国的利益将产生有益的影响 ” 。考虑到日本也有 可能掉转枪口,英国改变了在远东不设防的政策,开始在马来西亚、香港构筑工事。 苏联担心日德夹击不干涉政策
苏联政府从一开始就谴责日本的侵略行径。苏联报界均以主要版面刊登 “ 九一八事变 ” 的消息,警告说日本的扩张会产生危险后果,表达对中国人民的同情。
为防备日本进攻, 苏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加强远东地区的防御能力, 将远东哈巴 罗夫斯克和共青城迅速建成为军事工业中心, 从其他军区抽调部队编入红旗远东特别集团军, 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原名海参崴)成立太平洋舰队,在远东边境线构筑碉堡阵地。
为保障军
队的粮食供应, 苏联还组织退伍军人在远东地区兴建了数十个集体农庄。 然而苏联对这场冲 突的实际对策,却是不干涉政策。
历史全面回顾:八十一年漫长 “ 九一八 ” 纪念史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每年都组织九一八国耻日纪念活动
对 “ 九一八 ” 的纪念,始于事发当年。 9月 20日,南京中央政府召开临时会议,决议以 9月 23日全国下半旗并停止娱乐一天,以示对沈阳陷落表示哀悼。该年 10月 10日,系中华 民国成立 20周年国庆,**等国民党要员 600余人参加,国庆日一变为国哀日。此后, 1932、 1933、 1934,国民党中央每逢 9月 18日均组织大型的纪念大会,各省党部也均组 织相应的纪念活动。 1935、 1936年,因国内重要城市实施戒严,党政机构未筹备和参与九 一八国耻纪念。 1937年受 “ 七七事变 ” 刺激,国民政府组织下的九一八纪念活动异常隆重; 1938年 9月 18日,**更亲自撰写发表《告东北同胞书》。
内战时期,中共侧重反美,国民党侧重反苏
内战爆发后,国、共两党继续纪念 “ 九一八 ” ,但纪念的内容则全然不同。在中共方面, 主要侧重于谴责 “ 美国反动派扶持日寇 ” ,有在中国重新制造新的 “ 九一八 ” 的危险。今天逢到 “ 九一八 ” 纪念日,中国人民的伤痛未愈,记忆犹新,我们再不容许美帝国主义扶持下日本再 来第二次 “ 九一八 ” 事变。 ”
1951年:从控诉日本暴行引上仇恨美国
在 80年代之前,九一八所受到的关注相当有限,以《人民日报》为例,此一时期,只 有每逢整十年的纪念日才刊文纪念。
1951年是 “ 九一八 ” 事变二十周年,又正值抗美援朝。如何消除美国遗留在国人心目中 的正面影响,是新政权急于完成的一项工作 ——“ 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美帝国主义是日 本侵略中国的帮凶 ”
1961年:日本发动 “ 九一八 ” 是 “ 由于美帝国主义的纵容和帮助 ”
1961年九一八事变三十周年,《人民日报》几乎是完全重复了一遍 1951三十周年时 的调子。 《人民日报》 9月 18日当天刊文 《反对美帝国主义扶植日本军国主义 —— 为纪念 “ 九 一八 ” 事变三十周年而作》,明确说道:“ 三十年前的今天,日本军国主义由于美帝国主义的 纵容和帮助,发动侵略我国的 “ 九一八 ” 事变,大举侵略中国,使中国千百万人民丧失生命, 亿万财产遭到浩劫。
1971年:为联美反苏,不再将 “ 九一八 ” 和 “ 美帝国主义 ” 捆绑到一起
1971年九一八事变四十周年。中国的外交方针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苏交恶, 50年代确立的 “ 一边倒 ” 外交原则破产, 1969年的珍宝岛冲突,更让**开始忧虑中苏之 间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 这种现实危险给长期以来一直在意识形态领域尖锐对立的中美 两国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和解的机会。 和解自 1970年开始, 从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到 1971年 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中、美联合反苏的新外交关系正在迅速形成。
1981年:中日关系蜜月期,人民日报只字不提 “ 九一八 ” 五十周年纪念
1981年是九一八事变五十周年,按惯例,《人民日报》应该刊登纪念性的文字。但结 果这年的 9月 18日,《人民日报》并无一字提及九一八事变。究其原因,与此一时期中日 关系处于前所未有的蜜月期大有关系。
1991年以后:官方纪念渐趋频繁, “ 勿忘国耻奋发图强 ” 成为新纪念主题
1991年 “ 九一八 ” 六十周年的纪念活动规模, 超过了此前历次整十年纪念日。 此后, 官方 的 “ 九一八 ” 纪念渐趋频繁,不再局限于整十年纪念模式。 “ 勿忘国耻 ” 、 “ 振兴中华 ” 、 “ 民族复 兴 ” 的主题也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81年后回望,是为了从历史中找寻未来的方向。
结语
1931年 9月 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 国主义的殖民地, 3000万同胞身陷水深火热之中。 “ 九一八 ” 事变虽然已经过去整整 70年, 但是侵华日军的罪恶却不能因时间的流逝而被抹去,它提醒我们, 告诫我们:勿忘历史; 勿 忘屈辱。
作文五:《九一八事变》800字
九一八事变,我们怎能忘记? 上午10点,同学们,你们听到了防空警报的声音了吗?今天是9月18日,也是九一八事变的84年纪念日。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奉天事变、盛京事变、满洲事变、柳条湖事变等,是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日本军队以中国军队炸毁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为借口而占领沈阳。事变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矛盾激化,而日本军部主战派地位上升,国会和内阁总理大臣权力下降,导致日本全面侵华。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9月18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视为国耻日。
1931年9月18日10时许,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攻击东北,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称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次日晨4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从铁岭到达北大营加入战斗。5时半,东北军第七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日军占领北大营。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从当初的九一八事变,到今天的2015年9月18日,已经过去了84年,每到这天,都会响起防空警报,以示警醒。这样一个事关民族存亡的耻难日,我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子孙,又怎能忘记这个视为国耻日的日子。
84年前的今天,“九一八”事变爆发。大片国土沦陷,无数同胞伤亡。84年后的我们请理性对待,勿忘国耻,自强不息。在这样一个日子里,我们除了要警醒之外,还要加强对自身的建设,不止要记得这个日子,更是要因为这个特殊的日子进行自我调节,若是每个人都能自强自立,何愁祖国不够强大,何愁还会发生像“九一八事变”这样的事件。
在2015年9月18日的这天,江苏新东方烹饪学校,作为一所学校,不仅传授给学生高操的技艺,更是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想建设,学生处通知了每位老师,让老师积极植入九一八事件。引导学生们的爱国思想,更是让学生们牢记这个耻辱的日子。“九一八事变,我们怎能忘记!”这是全校师生的呐喊!
作文六:《九一八事变》800字
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奉天事变、盛京事变、满洲事变、柳条湖事变等,是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日本军队以中国军队炸毁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为借口而占领沈阳。
九一八事变图片
事变爆发后,日本国会和日本内阁总理大臣权力下降,日本军部主战派地位上升,激化中日矛盾,日本全面侵华。几年之内,日本关东军占领中国东北全境。9月18日被中华民国政府视为国耻日。
事变时间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攻击东北。9月18日,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战争。
事变简介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
视频:档案20110919揭秘九一八事变真相
1931年9月18日夜,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其实就是要找任何一个借口,开始侵略中国)日军就以此为借口,开始“名正言顺”“光明正大”地炮轰沈阳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使东北3000多万同胞饱受亡国奴的痛苦滋味。
九一八事变是由日本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九一八事变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此后,中国国民党在东北开展地下党务工作并支援、资助东北义勇军的抗敌活动;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作文七:《九一八事变》11000字
6月,日军相继挑起“间岛事件”,军部和 政府趁机在国内大肆渲染“满蒙生命线的 危机”,陆军大臣南次郎声称“满蒙问题 只能用武力解决”。此时,虽然中华民国 形式上实现统一,但当时国民政府仍忙于 平定中国各地以 中国共产党 与 中国工农红 军 为首之军政势力。
7月,东北发生 万宝山事件 、 中村事件 ,张 学良指示东北军保持克制,避免与日军冲 突。 7月 23日,蒋中正:“中正奉命剿赤, 自六月二十一日自京入赣以来??与赤匪 作殊死战之际,忽于军中接读 朝鲜 华侨惨 案(万宝山事件),与石友三叛变,暨粤 桂诸逆进犯湘赣之报。中正星夜驰回 南昌 , 总阅各方报告,乃知石友三叛变是受粤中 叛徒五十万收买,且有日本之军官及赣匪 首领出入其军中,隐与帝国主义(日本) 者之侵略及赣、鄂赤匪之扰乱,彼此遥想 呼应。又于宁都(江西南部)赤匪之总部
爆小型 炸药 ,炸毁了一小段铁路。日本关 东军并将 3具身穿 奉军 士兵制服的中国人 尸体放在现场,作为奉军破坏铁路的证据。 晚上 11时 15分,日本关东军自动将南满 铁路柳条沟铁桥炸毁,诬指为中国军队所 为,开始进攻沈阳北大营。 [5]
爆炸后,河本末守立刻向北大营方向射击, 并向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大队长岛本 正一中佐报告“北大营的中国军队,炸毁 铁路,攻击守备队”。独立守备队又立刻 报告了旅顺的关东军司令部。时任关东军 高级参谋的 板垣征四郎 早已等候在奉天特 务机关,岛本正一中佐赶到报告时,板垣 征四郎下令向奉军开火,进攻东北军北大 营和沈阳城。在文官屯一带的第三中队向 南移动进攻北大营,设在虎石台第三中队 驻地里的火炮开始轰击北大营和奉天机场。
奉军第七旅在事先已经得知日军将要在近 期制造挑衅事件,但张学良电令“中日关 系现甚严重,我军与日军相处须格外谨慎。 无论受如何挑衅,俱应忍耐,不准冲突, 以免事端。”经过反复研究,第七旅决定 对于日军的进攻,采取“衅不自我开,作 有限度的退让”的对策,如果敌军进攻, 在南北东之间待敌军进到营垣七八百米的 距离时,在西面待敌人越过铁路即开枪射 击,在万不得己的情况下,全军退到东山 嘴子附近集结候命行动。事变发生时, 旅 长王以哲 没在军中。参谋长潘镇源用电话 向 荣臻 请示,荣下令“全取不抵抗主义, 缴械则任缴械,入占营内即听其侵入,并 告以虽口头命令亦须绝对服从。”
奉军第七旅三个团中有两个团按指示撤走, 只有 王铁汉 的第六二〇团未及时接到撤退 命令,被迫自卫抵抗,日本人谋本舍三在 《关东军史》写道:“因虑营内设伏,为
激烈之反抗,故前线士兵,不敢十分挺进,
只以极猛烈之炮火相恫吓。”
直到次日两
点多, 铁岭 , 抚顺 的日本守备队相继来到, 兵力增加,才勉强迫近北大营四周的铁丝 网,从南面突入营垣。中国官兵与敌展开 巷战,激战到三点多钟。在王铁团长率领 下突围,撤退到东山咀子集结待命。
在旅顺的关东军司令 本庄繁 中将经时任关 东军作战主任参谋 石原莞尔 中佐提议的早 就拟好的作战方案,同意了全军出动,下 达进攻命令。
日军攻陷辽宁、吉林主要城镇
日本军进占奉天市
放弃锦州
此时日本之军事扩张,完全因为中国本身 实力太差,无力与日军周旋,而全国上下, 把唯一希望寄托在国际联盟身上;岂知国 际力量微弱,不但拿不出办法来,反而鼓 励日本横行。 [13]九一八事变 后,南京就设 立了特种外交委员会。即过多天商讨,决 议了一个《现在处理时局之根本方针》, 客观评估了当时的局势条件。著名的 台湾 历史学家梁敬錞博士 事后评论说:“??, 持与今日英国日本各方面档案与其他著述 资料相互印证,大抵皆能正确,允称政略 之杰构。其中明知国联不足恃,而不得不 仍作信赖国联之表示:明知解决事变不得 不出于军事之牺牲,而仍不能不计较牺牲 之真实代价,皆可鉴政府当时应付艰局之 苦心。而可憾者,当时忍耐止境只限锦州, 锦州有难,即当抗战。而其后锦州卒至不 战而退,事变范围反之扩大了。”
1931年 12月 15日,**在粤系的逼迫 下辞职,张学良也辞去副司令的职务,但 获得一个 北平绥靖公署 主任的新任命,日 军夺取锦州之战即在此后展开。以粤系为 主的新南京政府, 孙科 为 行政院长 , 陈友 仁 为 外交部长 。
在孙科政府上台以前,**、 顾维钧 二 人均屡次向张建议:“锦州一隅如可保全, 则日人尚有所顾忌??关系东省存亡甚 巨。”顾于 12月 5日致张电中犹敦促张:“现在日人如进兵锦州,兄为国家计,为 兄个人前途计,自当力排困难,期能抵 御。”
张学良始终倾向于“直接交涉主动撤军”, 11月 28日,日本驻平参事 矢野真 前来与张 学良商洽双方解决方案,张表达“虽未获 训令,但本人对此赞成”日方进一步希望:“地方局部问题就地解决,锦州冲突攸关
东北军切身利害”,随后更情商前东北参 议 汤尔和 进行游说。 12月 7日,张学良首 肯将自锦州撤兵 [15]。但张学良对外界都坚 称死守锦州,据日本 关宽治 等的《满洲事 变》记载,“陆军方面收到中国方面的两 份重要电报。一份是十一月三十日由锦州 的荣臻给张学良的,主要内容是说锦州附 近由 张廷枢 的第十二步兵旅固守,很放心, 因此希望取消设置中立地带。另一份是十 二月一日由张学良给**的,内容是否 定关于主动撤出锦州的谣传。张学良的这 种态度反映出来之后,国民政府四日就反 对设置中立地带的方针,向国联的中国代 表 施肇基 发出训电,同时开始宣传说,设 置中立地带是日本提出的,如果国联万一 不能阻止日本的进攻,中国不得不为自卫 而战斗。根据中国方面的上述动向,关东 军认为,中国确实要决心保住锦州。于是,
十二月十日,关东军向中央提出,要求增 派一个师团。同时要求增配重炮和山炮。”
张学良在锦州驻有重兵,据《 蒋总统秘录 》 记载,关东军看穿了张学良自蒋于十五日 下野之后已经丧失了战意。据日本陆军参 谋本部的“在满州事变中军的统率”文件 中,录有获自中国军方的下述两件情报为 例,分析张学良内心业已动摇:
12月 21日北平绥靖公署令第二军司令部:“我军驻关外部队,近当日本来攻锦州, 理应防御;但如目前政府方针未定,自不 能以锦州之军固守,应使撤进关内,届时, 以迁安、永平、滦河、昌黎为其驻地。”
12月 22日张学良上蒋总统电 :“公(蒋) 今旋里,毋任痛心!日寇近迫锦州,河北 局面如何善处,乞公赐予最后指针。”
就在 国民政府 孙科给张学良发出“死守锦 州”命令的同时,身为参谋总长的 朱培德 就在特种外交委员会上指出,“锦州至多 只能守一个星期,而且关内无兵可援”, 所以对于东北战局,他以军人立场认为:“一条路是不顾一切以赴之,另一条路便 是和日本议和”。
当时的锦州,国民政府一再要求张固守, 张也表示要固守,但是说,“日军倾全国 之力,而我仅一域之师”,“锦战一开, 华北 全局必将同时牵动”,不断去电请示 援助。当时日本在天津有驻屯军,山海关 有守备队,山海关方面还配有海军舰艇。 锦州之战以前。日本即发动“ 天津事变 ”, 被 东北军 镇压。在两国没有全面开战的前 提下,这些日军又都合法存在,卷入事件 的只是 关东军 ,华北的日本驻军似乎仍然 置身事外。但实际上,华北的日本驻军有 一个秘密配合关东军围歼锦州所驻东北军
的计划,只是被关东军方面拒绝。东北军 在锦州外围与日军激战失利后,锦州驻军 担心退路被截断,在没有后方支援的情况 下陷于背水一战的境地。
同时,东北方面也质疑粤系的抗日态度是 否真实,因为其外交部长陈友仁,在万宝 山事件和中村事件期间曾到日本向币原喜 重郎外相提出建议,要与日本合作以打击 **,并准备出卖满蒙的权益以换取日 本对广东提供一批武器。不过币原喜重郎 正是反对日本军人这种做法的,双方没有 谈拢而作罢。粤系南京政府向张学良共发 了三个“死守锦州”的命令,张学良也向 中央发出三次请援,内容超乎寻常,目的 在给粤方难堪 [16]。请援无下文,“请械请 弹无应,请航空队救护队,亦无应”。当 时孙科已经出任行政院长,但财政部长黄 汉契却无财可用。中央政府的反应激起东 北军前方的强烈抗议,奉命守锦州的东北
军将领荣臻厉词批评:“中央不拨一分粮 饷,不发一枪一弹,只在发命抗敌,显然 有意徒令东北军牺牲,故置东北军于死 地”。
讽刺的是, 12月 25日日军总攻 锦州 ,张学 良撤军主动放弃。 1月 2日锦州失守,当日 陈铭枢在南京“ 中央政治会议 ”上报告:“自 12月 30日以后就没有前线消息”。 放弃锦州的消息是经由外国通讯社报道传 回中国,当时张学良未向中央提起。 再失热河
主条目:热河抗战 和 滦东战斗
一二八事变 后,广东军奋起抗敌,迫使日 军三易主帅。时任中央政治会议主席、行 政院长兼外交部长的 汪精卫 ,希望张学良 出兵南北夹击日军,并派 陈公博 和 李济深 北上班请救兵。张学良职务是负责保卫 热
河 、 察哈尔 、 河北 等地,以他的方针回答 道:“巩固后方,推进前方,保卫地方, 拥护中央”,不肯出兵。
汪精卫对军队系统内部过节不甚明暸,且 与张本有中原大战的宿怨,另外当时东北 根据地已失,华北局势未稳,大军开拔需 要粮饷,汪不拨分文,却以此疑忌,一再 逼迫张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出战,显示其 实际目的在于以东北军之牺牲赚取政治资 本和舆论支持。调兵入热的问题本可以协 商解决,最后却演成一场意气之争。
1932年 8月 6日,汪精卫通电请求辞职, 并逼张一同下野:
“北平缓靖公署张主任汉卿勋鉴,溯兄去 岁放弃沈阳,再失锦州,致三千万人民, 数十万里土地,陷于敌手,敌气益骄,延 及淞沪,赖 第十九军 及第五路军奋起抵御, 为我民族争生存,为我国家争人格,此本
非常之事,非所望于兄。然亦冀兄之激发 天良,有以自见。乃因循经年,未有建树, 而寇氛益肆,热河告急,中央军队方事剿 匪,溽暑作战,冒诸艰苦。然为安定内地, 巩固后方防计,义无可辞。此外惟兄拥兵 最多,军容最盛,而敌兵所扰,正在兄防 地以内。故以实力言之,以地理之便利言 之,抵抗敌人,兄在职一日,断非他人所 能越俎。须知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凡属 族类,皆有执干戈以卫社稷之义务,当日 第十九军及第五路军作战淞沪,实本斯义, 岂有他求!及战事既酣,在中央固悉索敝 赋,以供前方;而人民更裹粮景从,以助 士气。今兄未闻出一兵,放一矢,乃欲藉 抵抗之名,以事聚敛,自一纸宣言捍御外 侮以来,所责于财政部者,即筹五百万, 至少先交两百万;所责于铁部者,即筹三 百万;昨日则又以每月筹助热河三百万责 之于行政院矣。当此民穷财尽之时,中央
财政歇蹶万分,亦有耳目,兄宁不知!乃 必以此相要挟,诚不解是何居心!无论中 央无此财力,即令有之,在兄为实行抵抗 以前,弟亦万不忍为浪掷!弟诚无似,不 能搜刮民脂民膏,以餍兄一人之欲。使兄 失望,于弟唯有引咎辞职,以谢兄一人, 并以明无他。惟望兄亦以辞职以谢四万万 国人,毋使热河平津为东北锦州之续,则 关内之中国幸甚!”
张学良回复:
“自九一八日本侵华以来,国家力谋团结 御侮,汪先生如欲辞职,尽可明白向余表 示,何必发表与事实不相符合之谈话?自 日军侵犯东北以后,余毫无个人生命财产 之观念,但因华北治安责任在身,未敢擅 离职守,余为军人,负责统率大军,一切 行动当不如汪先生自由也,余虽准备交卸, 但一旦在职,不得不努力华北治安。”
张学良嗣后引咎辞职,东北军将领和宋哲 元等北方将领则联名愿与其共进退。汪精 卫声言抗日,却在热河抗战前夕掀起政坛 风波,**亦在日记中称其“不顾大 体”。
1933年 2月 22日日军协同满洲国伪军全面 进攻热河, 热河抗战 爆发。 汤玉麟 闻风立 刻动员全军二百多辆军车,搬运鸦片私产, 力求完脱。汤部溃不成军,日军仅以 128名骑兵为先锋,轻取热河省会 承德 。
3月 7日,张学良上呈中央辞职:(节录)
“自东北沦陷之后,效命行间,妄冀待罪 图功,勉求自赎,讵料热河之变未逾旬日, 失地千里,固有种种原因,酿成恶果,要 皆学良一人诚信未孚,指挥不当,以致上 负政府督责之殷,下无以对国民付托之 重,??学良虽粉身碎骨,亦无补于国家,
无补于大局,应恳迅赐命令,准免各职,
以示惩儆。”
[17]
3月 10日保定会议,张学良辞职照准。因 热河失陷,张下野赴 欧洲 戒毒治疗,汪兆 铭复出。
满洲国成立
主条目:满洲国
满洲国皇帝 溥仪
1931年,由于受到国际舆论普遍谴责,关 东军不敢悍然吞并满洲全境,因此考虑建 立 傀儡政权 。日本人善于利用 傀儡 ,取得
日本关东军司令本庄繁,他于是时外国干 涉提出威吓。 [19]6月 14日,日本政府对 “满洲国”予以承认。 [19]日本当时对国际 外交之阴谋,是藉“满洲国”来搪塞国际 责难。 [19]一切劫夺行为也可委诸“满洲国” 而自享其利。 [19]
8月 8日,日本派关东军司令官 武藤信义 为 驻“满洲国”特派全权大使及关东长官, 其权力等于总督。 [19]
9月 15日,日本与满洲国于新京签订《 日 满议定书 》。武藤信义在“日满”议定书 中说:“兹因日本国,确认‘满洲国’根 据其住民之意思,自由成立,而成一独立 国家之事实。因‘满洲国’宣言,中华民 国所有之国际约款,其应得适用于‘满洲 国’者为限,即应尊重之,满洲国政府及 日本国政府??为协定如左:一、‘满洲 国’将来满日两国间未另订款约之前,在
‘满洲国’领域内,日本国或日本国臣民, 依据既存之日华两方间之条约协定,其他 约款及公私契约,所有之一切权利利益, 即应确认尊重之。二、‘满洲国’及日本 国??相约两国协同当防卫国家之任,为 此所要之日本国军,驻扎于‘满洲国’ 内??” [20]在这议定书下,辽、吉、黑三 省,就为日本所劫夺,予以“独立”,成 为中国无比之创伤。 [21]关东军并借口“日 満亲善”继续向南扩张。
中国国内反应
国民政府
9月 19日,中国外交部长 王正廷 向日本公 使 重光葵 提出严重抗议。 9月 23日,中国 政府就此事照会 美国政府 ,希望对方“深 切关怀”。
1932年 1月 2日,蒋发表“独立外交”演 讲,痛切指陈宣战之弊害。 [22]
蒋事后在 1934年 10月检讨:中国东北仅 名义上归属于国民政府,而军权、政权、 财权俨然独立,至少可说非革命势力范围 以内之地?? 胡适 等人甚至不惜主张依据 日方所提〈 币原五原则 〉进行直接交涉。 中国中央政府却坚持“不撤兵、不交涉” 之原则,致使日本缓和派不能抬头,日本 少壮军人气势日张,问题愈陷僵化。 [23]中国共产党
9月 20日,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发表 《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 言》,谴责日军侵略,同日,中共中央代 **王明发表“武装保卫苏联”的讲话。 9月 22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过 《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 议》,提出组织东北游击抗日(后形成东
北抗日联军,即抗联)。 12月 6日,中国 共产党所领导的北大南下示威团由 中央大 学 集结出发,沿途散发“被压迫民众团结 起来”、“全国无产阶级暴动起来”、 “中华民族解放万岁”等传单,行经 成贤 街 浮桥时打伤警官 2名,警员 7名,宪兵 1名。 12月 11日,中共带领北大南下示威团 继续发动示威暴动,并拿出“打倒国民政 府”、“工农兵联合起来”、“争取反帝 及一切自由”、“ 中国共产党万岁 ”等各 类油印传单或标语。 12月 15日,北大南下 示威团手执红旗直捣 国民政府外交部 ,数 名职员不来及逃出遭殴打成重伤;一部份 学生约 200名左臂 ? 红布赴中央党部,以 木棍击昏 陈铭枢 并绑架 蔡元培 ,党部卫士 鸣枪示警营救追回,由于蔡元培年事已高 又遭胁持拖行半公里,手臂红肿,头部亦 受击伤送医 [24]。
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
在九一八事发当时,乃是张学良亲自下令 不抵抗,而**迟至 9月 19日到达 南昌 后,晚间九点至十点才从上海方面得知 “事变”消息。张学良事后自己也说, “是我们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的。” [25]
荣臻,九月十八日深夜:(节录)
得知日军袭击北大营,当即向北平张副司 令以电话报告,并请应付办法。当经奉示, 尊重国联和平宗旨,避免冲突,故转告第 七旅 王以哲 旅长,令不抵抗??彼时,又 接报告,知工业区迫击炮厂、火药厂,均 被日军袭击。当时朱光沐、王以哲等,又 以电话向张副司令报告,奉谕,仍不抵 抗??
张学良,九月十九日下午:
昨日接到沈电,惊悉中日冲突事件,惟东 北既无抵抗之力量,亦无开战之理由,已
经由沈,严饬其绝对不抵抗,尽任日军所 为。
张学良在战后曾解释:“当时我没想到日 军会那么蛮干,我以为他们绝不会这样做。 我觉得日本是要以这种军事行动来挑拨我 们,因此我下令不要抵抗。我希望和平解 决这个事件??后来国民对我的不抵抗有 所责难,对这我不能接受。但如果责备我 未能看穿日本的阴谋,我承认我有责任。” “从前许多学者研究认为是国民政府指示 不抵抗,但其实国民政府的指示是‘相应 处理’,‘相应处理’意思是看情况自己 去办,等于中央不负责的。因此不能将九 一八事变没抵抗的责任推给国民政府。我 因为不希望扩大事件,所以采取不抵抗政 策 [26]。??”
另外,据何柱国旅长回忆, 9月 12日,蒋 在河北石家庄召见张学良时说:“最近获
得可靠情报,日军在东北马上要动手,我 们的力量不足,不能打。我考虑到只有请 国际联盟主持正义,和平解决。我这次和 你会面,最主要的是要你严令东北全军, 凡遇到日军进攻,一律不准抵抗。”但空 口无凭,至今也没有证据显示蒋曾与张在 石家庄 会面以及说过此话。 [2]1947年, 冯 玉祥 在《我所认识的**》一书当中, 更是铁口咬定,九一八事变张学良的不抵 抗决定,只是在执行**的命令。但张 学良在重获自由后,还坚决否认有人说他 曾把**不抵抗的命令电文随时放在身 边的说法,说这是“瞎说,瞎说,根本没 有这种事情”。根据**的日记,则否 定了张、蒋在河北会面,因为按照** 日记, 9月 12日**正在去武汉的船上。 [3]另外,关于张学良机要秘书的 郭维城 回 忆“九一八事件当晚,**曾十多次电 函张学良不准抵抗”的说法也没有根据,
因为当时**正在坐船从南京到南昌去 指挥剿共的途中,通过**的日记,也 不能证明蒋当晚知道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4], 并且至今并未找到蒋给张发的不抵抗指令 的电报,同时 郭维城 1934才加入东北军。 [27]
尽管日本在 万宝山事件 和 中村事件 多次挑 衅,张学良在接到** 8月 16日电报指 令后,于 9月 6日致电东北军参谋长 荣臻 及东北三省政务委员会:“现在日方对我 外交渐趋积极,应付一切,极宜力求稳慎, 对于日人无论其如何寻事,我方务须万方 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希迅即 密电各属,切实注意为要。”
在 1991年其重获自由后,张学良在各种场 合多次承认九一八事变当中的“不抵抗” 决策完全是其一人所决定,中央政府不应 该承担责任。 [28]张学良 1990年接受日本公
共电视台 NHK 采访时,表示他当时认为 “当时没想到日本人会大规模地进攻,所 以判断,不可乘日本军部的挑衅而扩大事 件。”“战争不合乎日本政府的利益,日 本政府应会约束关东军”。“到现在有很 多学者认为是国民中央政府下达过不抵抗 指示。”“中央不负责任。所以,我不能 把‘九一八事变’中不抵抗的责任推卸给 中央政府。”。
总之,在九一八事变中,张学良落下了 “不抵抗将军”的评价。由于张学良的不 抵抗,日本关东军随后发动了侵占中国东 北的战争,以 1万余人进攻有 14万人中国 东北军,并在短短半年内占领东北三省。
自从东北军守锦州开始,先后无数次向中 央提出弹药、人员、资金方面的支援,结 果中央政府一方面坚决要求东北军抵抗, 另一方面却分文不拔,东北军将领认为中
央政府这样做,是要将东北军置于死地, 以借日本人之手消灭奉系军阀的势力。其 中,东北军将领荣臻厉词批评道:“中央 不拨一分粮饷,不发一枪一弹,只在发命 抗敌,显然有意徒令东北军牺牲,故置东 北军于死地”。当时的 行政院长孙科 由于 从 财政部 得不到任何增援东北军的资金, 辞职下台。继任的 汪精卫 亦只能一面责令 东北军抵抗,另一面分文不出,致使他的 抗日要求被张学良婉拒。而另一方面,汪 的积极抗日主张也与**的“ 攘外必先 安内 ”路线完全相左,在这种情况下,汪 精卫愤而辞职出洋。
**的 安内攘外 政策
9月 22日,**向全国人民宣称:“我 国民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 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 之态度,静待国际公理之判断。”
当时报刊对 918事件的有关报道
**当时以“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 御侮,未有国不统一而能取胜于外者。” 为原则,以先消除 共产党 的反对势力分裂 主张,再集结力量对抗日本军等外来势力 为方针。近期通过**日记的解密,根 据民国史学家 杨天石 先生的研究,在 北伐 战争 时期,曾在日本留学并熟知日本军力 的**,就有“三月亡国”之论,认为 中日国力悬殊,一旦开战,中国沿海地区 就会陷入日军之手。日军于 1928年出兵 济 南 ,制造“ 五三惨案 ”,北伐军对日妥协, 刻意避开日军,绕道北上,蒋在 5月 3日 日记中写道:“身受之耻,以五三为第一, 倭寇与中华民族结不解之仇,亦由此而始 也!”蒋在 5月 10日的日记里,第一次亲 笔写下“不抵抗主义”,但从此之后,蒋 介石的日记均以“雪耻”开头。
另外,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的第二天, 19日,蒋在日记里写道:“昨晚倭寇无故攻 击我沈阳兵工厂,并占领我营房。刻接报 已占领我 沈阳 与 长春 ,并有占领 牛庄 等处。 是其欲乘粤逆叛变之时,内部分裂,而侵 略东省矣。内乱不止,叛逆毫无悔祸之心, 国民亦无爱国之心,社会无组织,政府不 健全。如此民族以理论决无存在于今日世 界之道,而况天灾匪祸相逼而来之时乎? 余所恃者惟一片爱国心。此时明知危亡在 即,亦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耳。”
9月 20日记写道:“雪耻,人定胜天。日 本侵略东省,是已成之事,无法补救。如 我国内能从此团结一致,未始非转祸为福 之机。故对内部当谋团结也。因沈阳、长 春、 营口 被倭寇强占以后,心神哀痛,如 丧考妣。苟为我祖我宗之子孙,则不收回 东省永无人格矣。小子勉之。内乱平定不 遑,故对外交太不注意, 卧薪尝胆 ,教养
生聚,忍辱负重,是我今日之事也。上午 与敬之、真如、天翼协商,下午从 南昌 出 发回京。”
9月 21日:“雪耻,人定胜天。团结内部, 统一中国,抵御倭寇,注重外交,振作精 神,唤醒国民,还我东省。下午二时到京, 约会干部。余主张:日本占领东省事,先 提(交) 国际联盟 与非战公约国,以求公 理之战胜;一面则团结内部,共赴国难, 忍耐至相当程度,以出自卫最后之行动。 对广东,以诚挚求其合作。一、令粤方觉 悟,速来 南京 加入政府。二、南京中央干 部均可退让,只要粤方能负统一之责,来 南京改组政府。三、胡、汪、蒋合作均 可。”
9月 22日:“雪耻,人定胜天。上午到市 党员大会,余讲至‘国存与存,国亡与亡’ 之句,有一人讥为‘言过其实’一语。余
心为之碎。由此可知,人心已死,国亡无 日,哀痛之至,抛碎茶杯,撕破倭本,不 觉失态。余复言:我在日本炮火之中不止 一次。倭寇在济南炮击机射,余实倭炮中 遗留不死之身,决非夸词耳,乃益悲愤。 因知爱国者多,而亡国者少,国事犹可为 也。下午请稚辉、季陶详述余之怀抱与感 想,要胡、汪合作,余交出政权之意。悲 戚痛楚,欲哭无泪,哀丧未有如此之甚 也。”
9月 23日:“雪耻。人定胜天。昨日 国际 联盟 会决议,中日两国停止战时行动,双 方军队退回原防,听候联盟会派委员查察 裁判。此实为一外交之转机,亦对内统一 之机。如天果不亡中国,则此次外交当不 致失败也。汉卿派万福麟来京要求外交早 日解决,所以官长之财产与东北之痛苦为 念,闻之心痛。粤方勾结倭寇以召外侮, 图谋推倒中央为快,东北又为一部分之利
害急谋解决,不问国际地位与国际形势, 以及将来单独讲和之丧辱。呜呼,外侮既 急,国内政客官僚非卖国即畏敌,如此民 族不亡何待,此次国际联盟既出面干涉, 如我国内不能一致对外,则中国从此无人 格矣,忧焚无已。晚与 万福麟 详谈外交形 势与 东三省 地位,与其单独交涉而签丧土 辱国之约,急求速了,不如委之国际仲裁, 尚有根本胜利之望。否则亦不惜与倭寇一 战,以决存亡也。”
9月 26日:“雪耻,人定胜天。闻暴日不 接受国际联盟通知,并主张中日直接交涉, 而国联态度因之转化,从此暴日势焰更张。 如果直接交涉或地方交涉,则必无良果。 我不能任其枭(嚣)张,决与之死战,以 定最后之存亡。与其不战而亡,不如战亡, 以存我中华民族之人格。故决心移 首都 与 西北,集中主力于陇海路也。”
民国史学家 杨天石 认为,**无疑是一 个爱国主义者,但他虽然对东北领土的沦 陷痛心疾首,并也存在团结一致、对日决 战、宁死战不苟活的理想,并且在九一八 事变后的日记中多次提到拒绝与日本和谈, 但由于当时中国形势复杂,**又严重 低估了中国人民的抵抗能力,**实际 上的所作所为与他在日记当中的表达的爱 国激情有较大差距,可看出**安内攘 外政策的复杂历史背景。(参见杨天石著 作《找寻真实的**:**日记解 读》)同时,**对日本人的痛恨也无 时无刻不跃然纸上,如九一八事变后,蒋 曾经与日本方面交涉,他在日记中愤恨的 写道:“见日本代表,感想无穷。始见之 如和柔,一与之接近,则狡狯之色,轻侮 之行,立现无余。欧美各国代表,皆可亲 可爱,未有如日本之恶劣也。可知倭奴怕
凶而不知礼义,东方之文化皆被倭奴摧残 矣。”
国内舆论
九一八事变,东北全境陷落,全国哗然。 国人对于张学良“不抵抗”也颇为不满。 迨 热河 失守后, 胡适 在《 独立评论 》上发 表了“全国震惊之后”一文,认为热河失 守,张学良罪责难逃。胡适毫不客气地指 出:“张学良的体力与精神,知识与训练, 都不是能够担当这种重大而又危急的局面 的。”地质学家 丁文江 也在同期《独立评 论》发表了“给张学良的公开信”,批评 张学良既无指挥能力,又不亲赴前线督师, 但却恋权不放,陷东北百姓于水火,贻误 国家。
当时,在广东另立中央的汪精卫严厉谴责 **丢失东北,并要求其下野。不久,
**宣布下野负责。汪精卫与孙科等粤 系国民党领袖入主南京中央政府。
东北抗日联军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上海街头的标语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开始大规模入侵东北 地区,各地民众及驻军纷纷奋起抵抗,较 著名的有如国民政府 黑龙江 代省主席 马占 山 将军率领的 江桥抗战 (1931年 11月 3日~19日)。惜由于各自为政,遭到日军 一一肃清,东北三省遂于民国二十一年初 全部沦陷。
民间游行示威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民情激昂,各地自动 抵制日货,作抗日之游行,向政府请愿,
作文八:《九一八事变》3800字
三十二 九一八事变和伪满洲国的建立
教 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不忘国耻
教学重点: 九。一八事变和伪满洲国的建立
教学难点: 九。一八事变和伪满洲国的建立
教学方法: 讨论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讲过国民政府对革命根据地发动军事“围剿”,中国工农红军进行反“围剿”斗争。请大家回忆一下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的时间和结果。(学生答略)
2.导人新课
日本帝国主义乘**进行大规模“围剿”红军的时候,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1931年9月18日,日军在沈阳制造柳条湖事件,便开始大规模的侵占东北,一步步地入侵中国。为救亡图存,中国共产党人和干千万万爱国军民不怕流血牺牲,与侵略者浴血奋战。我们永远也不要忘记9月18日这一天,居安思危,勿志国耻。那么“九。一八”事变为什么能够爆发?**是怎样妥协退让的?中国军民又是如何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板书:本课标题)
3.讲授新课
一、制造“九·一八”事变(板书)
1.原因:①自近代以来,日本帝国主义不断侵华。1868—1873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很快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逐步成为军事帝国主义,对内残酷剥削劳动人民,对外开始不断地掠夺扩张。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帝国主义打败了腐朽的清政府,迫其签订了《马关条约》(师:让学生回忆《马关条约》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日本利用从我国掠夺的巨款发展国内经济,尤其发展军事工业。此后,日本侵略气焰更加嚣张。1898年,西方列强看清政府腐败无能,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日本帝国主义不甘心落后,迫使清政府承认福建省是它的势力范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日本也出兵中国,结果签订《辛丑条约》。1904—1905年日俄战争。日本帝国主义打败沙俄之后,中国东北南部变成日本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从此,日本逐步实施独占东北,把它变成殖民地的计划。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它完全取代了德国在山东的侵略地位,日本并不以此为满足,还蛮横地向衰世凯卖国政府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企图独霸中国。在中国人民强烈反抗下,尤其是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威压下,才未得逞。大家想一想,我们在第一节课中讲过“济南惨案”和“皇姑屯事件”,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学生答略)以上史实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答: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野心是由来已久的)。
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国内企业倒闭,
生产总值下降,失业工人近300万人。经济危机引起政治上危机,垄断资产阶级统治已摇摇欲坠了。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加紧侵略中国。
②**政府全力“剿共”给日本帝国主义可乘之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九·一
八”事变的爆发不是偶然的。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是第一步,然后妄图逐步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
2.经过:请一位同学读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板
书)。(出示幻灯片:“日军一夜之间就占领了沈阳城,在沈阳残害中国人民”,“日军占领沈阳后,在城头开枪射击中国人民”)下面请同学们在“关东军”“南满铁路柳条湖”底下用笔画一下。驻东北的日本关东军1905年日俄战争以后,强占了关东州和南满铁路,1919年在旅顺口设关东军司令部。关东军是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元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关东军也被歼灭了。南满铁路是1897—1903年沙俄所筑中东铁路的一部分。中东铁路也称东清铁路或东省铁路。这条铁路横贯中国黑龙江、吉林两省直达海参威。日俄战争后长春至旅顺段铁路被日本侵略者占领了,改称为南满铁路。抗日战争胜利后,和旧中东铁路合并为中国长春铁路。那么南满铁路柳条湖位于什么地方?(学生答:沈阳城北郊7.5公里
处)。“柳条湖炸轨真相”更证明“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精心策划制造出来的,请大家在课后看一看。(出示挂图:东北三省沦亡示意图,教师边指图边说)。由于**不抵抗的命令,(请一位同学读“**给张学良密电”)东北边防军司令张学良按**的旨意命令部队不抵抗结果怎样呢?(学生答:略。同时用录音机放《松花江上》歌曲)同学们想一想,有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又有谁不思念自己的爹娘,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这反映了东北人民一种什么思想情感(学生答:略)?日本帝国主义以侵占我国东北为基地,其目的是进一步把中国变为它的殖民地,中华民族的子孙能等闲视之吗?(学生齐答:不能)
二、发动“一·二八”事变(板书)
日本侵略者继续扩大侵略,1932年1月28日(板书)深夜,日军突袭攻打上海,驻守在上海的十九路军在蔡廷锴、蒋光鼐两位将领指挥下不顾**不抵抗命令奋起抵抗。迫使日军三次更换主帅。大家看“十九路军在闸北坚守阵地抗击日军”图示。请一位同学读课文大宇部分。**非但不抵抗,还破坏十九路军抗战,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淞沪停战协定》主要内容是什么7(学生看课文后答:规定中国军队撤出上海,日军可以留驻上海)这样,中国人民的主权再次被出卖了。
三、扶植伪满洲国傀儡政权(板书)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立即着手在东北建立一个傀儡政权。其目的是进行由汉奸出面,而日本幕后操纵的殖民统治。这样。1932年(板书)日本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了“伪满洲国”,将长春改称为“新京”作为满洲国的首都。领土包括东北四省及蒙古。下面大家带着“伪满洲国”傀儡政权是什么性质的政权这个问题看小宇部分和“博仪粉墨登场”一图。(学生答:殖民地性质)从书中哪些话中体现了这个性质呢?(学生答:略);宝说明了国家主权都掌握在日本人手里,而伪满洲国只管出钱,供日本帝国主义勒索。从此,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在日本统治东北的14年里,“满洲国”成了人间地狱。日本侵略者实行了极残酷的殖民统治和军事镇压,他们野蛮残害中国人民,有的枪杀、绞杀、电杀,还有拿活人进行细菌实验。东北人民受尽了亡国级之苦。
四、签订《塘沽协定》
日本帝国主义把东北作为进攻全中国的基地,1933年初(板书)日军攻占7热河省,又
兵临长城脚下,进通平津,染指华北,虎视中原,妄图鲸吞 中国。而国民政府不战而退,继续妥协投降,卑躬屈膝地同日本侵略者签订了卖国的《塘沽协定》。它是南京政府不抵抗政策的产物和必然结果。请同学们看图(出示挂图 :《塘沽协定》划定的非武装区示意图,教师指图说明),划河北东部为非武装区,事实上承认日本侵占东三省和热河的合法性,也承认长城一线为“伪满洲国”的国界。至此,日本帝国主义打开了入侵华北的门户,为以后进一步侵略提供了方便
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帝国主义是怎样一步步地侵略中国的?(学生答: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1932年发动“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1932年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进行殖民统治。1933年初侵占热河省、河北东部威胁平津。《塘沽协定》的签订,打开入侵华北的门户)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进逼,国民政府是什么态度呢?(学生答:不抵抗,妥协投降,破坏抗战)答的对.国民政府不仅不支援爱国军民的抗日壮举,反而百般阻挠和破坏。致使日军得—寸进尺,中国大片’国土沦丧,主权一次再一次被出卖。华北的权益拱手;1—给日本侵略者。造成了更加严重的民族危亡。
五、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板书)
从“九·一八”事变发生之日起,全国各地的工人、学生、各界人民开始进行各种形式的抗日斗争,反对**的不抵抗政策,要求政府停止内战,抗日救国的呼声遍布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东北广阔土地上各种抗日武装风起云涌,东北沦陷初期,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比部队,自动组织起东北抗日义勇军,黑龙江的马占山便是其中著名的一支。他们转战白山黑水,英勇杀敌。(出示幻灯片:杨靖宇头像)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共产党员杨靖宇(学生答:略)。有很多同学通过书、电视都了解杨靖宇,由于他作战英勇,多次打退敌人,东北人民亲切称之为“杨司令”。“杨靖宇”三个字使敌人闻风丧胆。日军曾以万元悬赏杨靖宇的头。后来由于叛徒告密,杨靖宇中弹牺牲了。敌人剖开他的腹部,竟发现装的尽是枯草、树皮、棉絮之类,没有一颗粮食。1946年东北解放后。为纪念他,在他当年战斗过的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1958年,在通化市建立靖宇陵园。(出示赵一曼头像)请一位同学读“赵—曼”小字体部分,赵
一曼是一位女共产党员,原四川宜宾人,为了抗日救国,中国共产党派她到东北领导当地农民组织抗日自卫队。开展游击战争,她英勇献身.年仅32岁。沈阳兵工厂工人拒绝为日军生产军火。上海码头工人拒绝搬运日货。请同学们看图“胡阿毛开着汽车冲入黄浦江”的动人情景。各地学生聚集南京请愿,要求政府出兵抗日,遭到国民党军警血腥镇压,很多学生被杀害、打伤、逮捕,制造震惊中外的.“珍珠桥惨案”。课后同学们看课文小字体部分。(出示幻灯片:宋庆龄到医院看望伤病员)1932年“一·二八”事变以后各界人民热情支援十九路军抗战。孙中山夫人宋庆龄、谬仲恺夫人何香凝发现寒冬腊月里,抗日将士还身穿单衣,十分感动,回去后发动损募棉衣运动,并且集资办起一所“国民伤兵医院”。这个画面就是宋庆龄到医院看伤病员的情景。国难当头,工人学生到前线服务,全国各地人民满怀爱国激情捐款献物,支援前线。
小结:在全国抗日运动怒潮的冲击下,国民党内部的斗争也日趋激化,国民党反动统治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中。
作文九:《九一八事变》300字
大家可知道九一八事变吗?那可是我们的国耻呀!大家可不能忘记!
那一天,也是十八年前的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我始终记在心中。当有一天,中国的实际情况比日本好时(科技比日本发达时),我们也要去攻打日本,让日本也感受一下国土被侵占的滋味。
当年日本找出种种理由,是为了攻打我们,打东三省,也是看出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所以敢大胆的攻打,没有后顾之忧。
先后攻打了黑龙江、辽宁、吉林。可清政府连个屁都不敢放。
就仅仅4个月的时间,日本侵占了相当于当时3.5倍的东三省,唉!说起来也可惜!日本当时也是强大。
九一八事变是我们的国耻,我们可不能忘记
因为有了九一八事变,我们才有向前的动力,为了更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要努力!!!
初一
作文十:《九一八事变》3700字
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
【课标要求】
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地点,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地区的暴行,概述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情况,掌握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发动者及其结果,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和制造华北事变的原因,引导学生从世界的角度研究日本对外扩张的必然性,使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全球意识;通过研究**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了解西安事变后错综复杂的形势,讨论应当怎样解决西安事变,发展学生从全局出发,从大处着眼,冷静的分析、应对、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沟通分享的能力;通过收集张学良、杨虎城生平的资料,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获取与整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使学生充分认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本质性,牢记民族恨,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通过比较在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中国社会各种政治力量的不同态度,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
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从而弘扬爱国主义的精神;通过了解张学良、杨虎城生平,学习张学良、杨虎城为国家民族最高利益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高尚品德,引导学生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的关系,努力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重点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难点: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
【授课类型】 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张学良、杨虎城生平的资料;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大陆政策”及“东方会议”制定的侵略方针。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读书指导法, 讨论法,谈话法。
【教具媒体】 计算机与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电视剧片段《远去的飞鹰》片段 ,并提问是什么事件,让他们到了最悲惨的时候?
讲授新课:今年是2010年,抗日战争胜利66周年了。或许随着时间的久远,国人也开始逐渐淡忘那段灾难的历史。老师不想把悲伤和复仇的情绪带给大家。但是,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我们就有责任和义务了解历史的真相.因此,首先请
大家观看一段资料片,观看的时候请注意这样一些问题:
1、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九一八事变?
2、九一八事变的真相是什么?
3、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后,**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结果怎样?
一、九一八事变(多媒体出示)
㈠原因:(多媒体出示下列内容)
1、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了“东方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要》,确立了“把满洲从中国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日本势力之下”的侵华方针。他还提出:“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主观欲望)
㈡真相:1931年9月18日晚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用骑兵用的小型炸药炸毁了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日本反诬是中国军人所为,并以此为借口,炮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
三、面对日寇的侵略,作为中国政府最高长官的**是何态度?
(多媒体显示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给张学良密电内容:见教材P80辅栏“读读”
材料二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
——**致张学良密电(1931年9月19日)
1、采取这种态度导致的直接恶果是什么?
㈢结果:
由于,**的不抵抗,日本很快占领东北三省,并于第二年扶植溥仪,建
立伪满洲国。
(课件展示)1、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像;日本设立的伪“满洲国”界碑(在山海关附近)
(课件展示)2、日本“七三一部队”在我同胞身上进行细菌实验;
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过渡:蒋只能代表他本人,并不能代表整个中华民族都是孬种,甘当亡国奴,面对日寇的侵略,每个有良心的中国人心中都燃烧着一团怒火,他们积极投入到各种抗日的运动中,掀起怒潮,形成洪流??(多媒体出示: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下面请大家看一组图片:(多媒体出示下列图片)
1、九一八事变后,张贴在上海街头的反日标语;上海青年:“除非我们死,我们决不回来!”九一八事变后,出现的宣传抗日御侮的报刊杂志;在上海市民大会上演说的纱厂女工
3、九一八事变后,杭州市举行抗日救国大会。开展抗日募捐,反日游行。
4、杨靖宇像 赵一曼像 抗日游击队
5、第19路军军长蔡廷锴亲临前线指挥部队抗敌;第19路军奋起抗战;赵登禹喜峰口大捷。
6、吉鸿昌像及就义诗;
7、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示威游行,向群众宣传抗日,与国民党军警英勇搏斗;北大学生黄敬在电车上演讲 一二九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三、西安事变
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抗日烽火燃遍东北大地,东北地区的人民开始了局
部抗战,中华民族的抗战逐步从局部发展到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国共两大政治派别摒弃前嫌,由对峙转向了合作。而推动这一转变的是爱国将军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
(多媒体出示:三、西安事变)
㈠背景:
张、杨为什么“以下犯上”扣押**?
1、民族危机空前(主要原因)
2、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感召(外部原因)
3、张、杨爱国,接受中共主张(内部原因)
4、蒋坚持“剿共”(直接原因)
㈡经过:
简述西安事变的经过(提示: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㈢结果:
议一议:西安事变发生后应当怎样处置**?
那么,西安事变到底是怎样解决的呢?
[教师提问]西安事变最后是如何解决的?
[学生回答]……(和平解决)
[教师提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谁在中间起到了关键作用?
[学生回答]……(共产党)
[教师提问]在十年内战中,**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这是为什么?
部抗战,中华民族的抗战逐步从局部发展到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国共两大政治派别摒弃前嫌,由对峙转向了合作。而推动这一转变的是爱国将军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
(多媒体出示:三、西安事变)
㈠背景:
张、杨为什么“以下犯上”扣押**?
1、民族危机空前(主要原因)
2、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感召(外部原因)
3、张、杨爱国,接受中共主张(内部原因)
4、蒋坚持“剿共”(直接原因)
㈡经过:
简述西安事变的经过(提示: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㈢结果:
议一议:西安事变发生后应当怎样处置**?
那么,西安事变到底是怎样解决的呢?
[教师提问]西安事变最后是如何解决的?
[学生回答]……(和平解决)
[教师提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谁在中间起到了关键作用?
[学生回答]……(共产党)
[教师提问]在十年内战中,**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
(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处死**,中国就有可能纷争四起,群雄格局,而内战一起,必使虎视眈眈的日本有机可乘,从而有利于其进一步独霸中国。在次背景下,中共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不计夙愿,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的主张,有力的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方向转变。)
[教师提问]共产党为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了哪些努力?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从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这件事看,我们从中能看到什么?请大家想一想,可以讨论。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和各阶层人士的高瞻远瞩和博大胸襟;张学良、杨虎城能以民族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利益得失,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功臣,伟大的爱国者。
小结:中国的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更是一部抗争史。正是中国人民的顽强的抗争,才有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要牢记历史,做真正的中国人!
【巩固练习】(多媒体出示)
一、我知道:
1、九一八事变发生在( )
A、1930年 B、1931年 C、1932年 D、1936年
2、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 )
A、甲午中日战争 B、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C、九一八事变 D、西安事变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七七事变
4、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 )和( )。
二、我能行:
阅读下列材料:
2001年10月15日,张学良将军在美国溘然长逝,走完了他悲壮的一生。中共中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同志高度评价:“张学良将军是伟大的爱国者。”“堪称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张学良先生的卓越贡献和爱国风范,彪炳青史,为世人景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永远怀念张学良先生。”
请回答:①作为国家主席,**为什么给予张学良如此高的评价,称他是伟大的爱国者,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②你想向张将军学习他的哪些优良品质?
三、课外拓展:观看影片《西安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