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蒋干中计》400字
曹操率兵东指。东吴都督周瑜在接到曹操的挑战信后 ,即毁书斩使,以表白抵抗的决 心。于是引发了曹操与东吴在三江口的一番交战。 周瑜打了胜仗, 但他仍能谨慎从事, 进行 调查研究, 连夜暗窥曹营。 周瑜发现曹操水军的指挥官是从刘表手下归降曹操的蔡瑁、 张允, 这两人
1. 周瑜 一见 蒋干 如何 先声夺人 ? 蒋干反应如何 ?
一见面点出蒋干
2. 群英会上,周瑜又如何制止蒋干游说 ? 蒋干又如何反应 ?
当众宣布
3. 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周瑜是怎样的一位军事家 ?
他勇敢善战 (三江口 初捷的布置指挥 ) ,足智多谋,反间计是在他夜探曹军后定下的,实 施过程步步紧逼,精密周到。他又是年轻潇洒,豪放自信 (酒席上舞剑作歌,接待 蒋干 时的 内紧外松,几次大笑 ) 。
4. 蒋干是曹操的蹩脚参谋,他的性格特征又是怎样呢 ?
他愚蠢而又自作聪明。他自以为
5. 作者用哪些手法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的 ?
①在事件的叙述中作者用白描手法简略交代。 ②以人物自己言行神态表现。 ③ 细节描写 (如周瑜佯醉呕吐 ; 周瑜假喝
作文二:《洪承畴中计》2400字
洪承畴中计
太宗无精打采地回宫休息,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问:“国王大败明师,中外震惊,为什么长叹起来?”
太宗说:“你们女流,怎知国家大事?”
“是不是中原还未征服呢?”
“你真聪明,一下便说中了心事。只是征服中原,才想招降明朝的将领洪承畴为前驱,可是他却矢志不降。”
“怎会有不降的傻瓜?”皇后说:“威迫不来,利诱就行了!”
太宗频频摇头说:“难难难!什么都用过了,他越来越强硬,就算听他的仆人金升献计,使用美人计也不行,他根本看不起我国的美女!”
皇后皱眉沉想,好一会,频以眼角致意,两颊晕红,似有话要说的样子。太宗问:“爱卿亦有奇谋哪?”她总是不出声,两眼汪汪地盯住太宗。太宗立即拥她入怀,在耳边低声说:“如果有利于国家的,我不惜一切??”
皇后也在太宗耳边诉说一遍,忽然太宗生气地叫了起来:
“我身为一国之主岂可以戴上绿帽上朝?”
“请勿动怒,我这样做无非为了国家罢,如果不愿意就算了。”她慢慢说出来,双手亲托太宗的脸。
太宗是个聪明人,想了一会,乃抚然叹了一声,说:“为了国家前途,由你去办吧!——但要秘密小心,不要给任何人知道!”
于是皇后特别打扮一番,黄昏时候携起一个壶秘密出宫,独个儿走到禁门厅,见洪承畴正闭目危坐,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神态,乃细声问:“此位是洪将军吗?”声如出谷黄莺。洪承畴是一个特别构造的英雄,什么刀锯钞票,毫不动心,唯独对于声喉婉转、吹气如兰的女人味特别敏感,不知不觉地就把眼睁开,咦!怎么有这样一个美人儿!
仍正色问:“你是什么人,谁叫你来的?有什么事?”
她深深行了一个礼,说:“洪将军,我不是吃人的,怕什么?我知道将军是忠心耿耿,绝食明志。了不起就是一死殉国,还有什么可怕!”霎时嫣然一笑,媚眼一抛。
洪承畴的气刚开始下降了,说:“我是不怕死,只是你来得太突然!”
“你且不要问,我此来是一片好心,想拯救你脱离苦海的!”她既庄重又装起威武来了。
但她绝不介意,继续说:“将军!你不要轻视我,我虽女子,颇识大义,对将军这种英勇行为、殉节精神,忠心钦佩,岂忍奈将军之志!”
“那你来这里干什么呢?”
“唉,将军,我不是说过吗,是来救将军的。”她的话充满了同情,而又惹人怜爱,“将军不是绝食等死吗?但绝食起码要经七八日才会绝气的,未死之前,必会饿火中烧,心绪潮涌,头晕眼花,发冷发热,个中苦楚,甚于吊颈投河。我是佛门信徒,慈悲为怀,怎忍将军受此痛苦?所以煎好一包药来敬将军,将军若不怕死,请饮了这包药,不就减少死前痛苦吗?”说完捧壶送过去。
洪承畴经她这般一捧一扶、一怜一媚的摇荡之下,已身不由主,连呼:“好好!我饮,我饮,死且不怕,何怕毒药!”立即接过壶来,张口狂饮,不料流急气促,咳嗽起来,弄得药沫飞溅,喷得美人衣襟尽湿。
洪承畴自惭孟浪,连忙向她道歉。她若无其事,谈笑自若,拿出香帕来慢慢拂拭,媚眼向洪承畴一翻说:“看样子,将军的阳寿还未尽哩!”
“哪里哪里!我立志一死了之,不死不休!”再拿起药壶来,倒水一样倒落肚去。
“将军可为英勇之至,竟能视死如归,英雄英雄!钦佩钦佩!”她说:“不过,我还有一句话告诉将军,你现在既已为国殉了节,但身丧异域,去家万里,丢了家人,哭望天涯,深闺少妇,望着浮云发呆,春风秋月,梦想为劳,枕边弹泪,情何以堪?多情如将军,岂能闭眼不顾不念旧情呢?”
洪承畴被勾起心事,酸楚万分,想到毒药已下了肚,死期不远,不禁泪如泉涌,簌簌地落下来,长叹一声,说:“死到临头,还有什么可说,什么可顾?唉!可怜无一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她知他已心动了,复又挑逗着说:“决心殉国,将军可谓忠贞无贰,无愧臣节啦!但在我看来,确是笨得可以。”
“什么,照你所说,难道失节投降,反是英雄好汉?”
“将军!不是我说你,你身为国家栋梁,明朝对你的希望正殷,这样转于一死,得了一个虚誉,究竟对国家有何补益呢?如果是我的话,我会忍辱一时,渐图恢复,所谓忍辱负重,候机报复,方可不负明帝重托,百姓仰望,断不会这般轻生,效匹夫匹妇所为,不过,人各有志,勉强不得。——我的话说得太多了,请不要见怪!将军已服了毒,也不该使垂死之人增加痛苦!”
她一边说,一边媚眼乱飞,使出浑身解数,媚态撩人,洪承畴虽然等死,但血脉格外畅通,既醉其美貌,又服其见识,心中忐忑,牙齿开始发酸,欲火已上眉尖。
她又说:“将军死后,有什么话要转告家人?我俩人既然相遇,亦是一段缘分,送佛送到西,我无论如何有此传递的责任!”
洪承畴听说,眼泪又流了出来。她再掏出香帕来,迎身靠过去替他拭泪:“将军不要伤心,看把衣服弄湿了,唉!我也舍不得你这样离开的!”
一阵脂香粉气,美色娇态,四面袭击而来,把个洪承畴的心拔了出来,不由得顺手抚着她的玉臂,觉得滑如膏脂,柔若无骨,“你——”
“唔——,我,将军!”她半推半就的,嘴里吐出的是火,身上喷出的是火,“唉!可惜将军已服下了毒药!”
可此时,洪承畴的欲火正炽,把死置诸脑后,一把将她搂住,说:“只要毒药迟发一刻钟,就是死在牡丹花下,做鬼也风流!”
她卜哧一笑,用指头在他额上一戮:“不,傻瓜!服毒的人只要洗洗胃就无事了!”
“那你就给我洗洗胃吧!”
于是,青苔上,权作翡翠之床;罗衣绣带,暂为鸳鸯之帐;洛浦腾云巫山雨,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样一个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英雄豪杰,不裹尸于战场之上殉节于刀锯之下,竟然拴缚于裙带之中。
到天明,这位曾为万民敬仰,飨过国祭的大明经典大臣,显赫的将军洪承畴,竟与清皇后含笑携手入朝参见清太宗了。
原来,洪承畴当时所饮的所谓毒药,却是长白山的特产老山人参汁,渗有催情药的。
作文三:《周郎妙计[蒋干中计]》2000字
周郎妙计[蒋干中计]
周郎妙计[蒋干中计]
刘婷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其实诸葛亮也真是小家子气,你赢就赢了呗,有必要让一大帮人站在船头大呼小叫刺激周瑜那本已十分脆弱的神经吗,摆明了是要将周瑜置于死地嘛。但富于同情心的中国人却总是对诸葛亮敬若神明,对周瑜不惜嘲笑挖苦,气量狭小成了周瑜额上永远也抹不去的红字,周瑜的雄才大略也在诸葛亮的光环下黯然失色。也许是“成则为王败则寇”的心理使然,也许是对周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幸灾乐祸,不错,周瑜一直在找各种借口除掉诸葛亮,但诸葛亮绝不是他的私敌~两国相争,各为其主,周瑜的决心恰恰体现了他的忠诚他的远见他的超人才智。诸葛亮不也想置周瑜于死地吗,只有诸葛亮真正懂得周瑜的价值。周瑜,风流潇洒,睿智强悍,文武双全,而又赤胆忠诚。他的一生,可圈可点,可叹可,留下了多少令人目眩的光彩啊。周瑜最精彩的一场戏是三江口计除蔡张,这一计如行云流水,酣畅淋漓,蒋干偶人一般被一步步牵进了周瑜的圈套,周瑜胜得轻松胜得洒脱。然而细究起来,周瑜果真轻松,这一计果真无懈可击,这一想还真想出不少疑点来。其一:蒋干此行,本为充当说客,是肩负着外交、政治、军事之重任;且蒋干也是一读书之人,好像也没有偷鸡摸狗的习惯,如何就能如你周瑜所愿主动当一回梁上君子,其二:蒋干要是看出伪造信的笔迹不对岂不瞎子点灯白费蜡,其三:蒋干五更天出帐归曹,军士竟“不阻当”,蒋干起了疑心岂不前功尽弃,其四,蒋干是酒囊饭袋,曹操可是精明过人啊,曹操会轻易上当吗,如此说来,周瑜是侥幸取胜,还是来看看周瑜如何实施这一反间计的吧。为让蒋干盗书,周瑜用了两个字――逼,诱。乍一见面,周瑜先声夺人:“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耶,”一下子就置蒋干于被动:“吾久别足下,特来叙旧,奈何疑我作说客也,”初步堵上了蒋干说降的嘴。周瑜要的就是这个,只有让在曹操面前夸下海口的蒋干无功而返,自觉无颜面对曹操,他才会另想他法以将功赎罪,比如偷点东吴情报什么的。为巩固这一成果,周瑜又是向江东群英许诺“此吾同窗契友”“不是江东说客”,又是让太史慈执剑监酒:“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同时向蒋干炫
耀东吴兵精粮足君臣一心,直唬得蒋干战战兢兢面如土色,再也无机会完成他此行的重任。“逼”完了还得“诱”。周瑜见了好友,喝得“烂醉如泥”,竟然携蒋干同眠于满地都是军事机密的都督帐中。夜深人静,岂不是天赐良机,总得向曹操有个交代啊。蒋干心安理得而自鸣得意地做了一回梁上君子。信是仿造蔡瑁张允的口吻写成。按理说,蒋干和蔡张同在曹操帐下,应该比周瑜更为熟悉二人的笔迹,这信如何骗得过蒋干呢,且看周瑜如何安排:一则“残灯尚明”,灯光昏暗,想看也看不真切;二则信中透露的是一天大秘密,蒋干得此信是奇功一件,狂喜之下无法冷静地辨认;三则周瑜及时翻身说梦话:“数日之内,教你看操贼之首。”既印证了信的内容,又不再给蒋干以细究的机会;四则有人入帐报信的一段低语,再次确证了信的内容,又催蒋干赶紧离去。再说,身在敌营,一点点风吹草动都足以让蒋干心惊肉跳,夜长梦多,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吧,哪有工夫去推敲信的真伪啊。
蒋干出得帐来,军士只问一句:“先生哪里去,”亦不阻挡。应该生疑啊,都督隆重款待的昔日好友就这么悄悄地走了军士竟不挽留,可蒋干此刻哪能想到这些啊,偷了东吴的绝密情报,还想活命,群英会上周瑜反复强调自己对东吴的赤胆忠诚,即使是同窗好友,犯下这等大事,周瑜又岂能饶你,所以蒋干此刻只想着两个字――快跑~二人自幼同窗,聪慧过人的周瑜还能不了解蒋干,周瑜早已洞察了蒋干的心理,所以放心地让军士“亦不阻当”。蒋干好欺,曹操难骗。欲骗曹操,还得在那封伪造信上下功夫,假话要说成真话。蔡张原是刘表手下,新近降曹,所以信的首句即道:“某等降曹,非图仕禄,迫于势耳。”曹操多疑,三江口之败,曹操对蔡张已经不信任:“东吴兵少,反为所败,是汝等不用心耳~”而青、徐军在中荆州军在外的“深得水军之妙”的训练方法和“军尚未曾练熟,不可轻进”的回话,却又像极了信中所言“今已赚北军困于寨中,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蒋干汇报的情况又暗合“早晚人到,便有关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曹操岂能受这奇耻大辱,盛怒之下热血冲上脑门,喝令武士推出斩之。虽说曹操旋即省悟,可惜为时已晚。看似疑点多多,却原来丝丝入扣,天衣无缝。妙计妙计~这真是:
周郎妙计安天下,曹公折兵又惊心。想出这样的反间计,应该是煞费苦心绞尽脑汁吧,非也~当军士通报蒋干来访时,周瑜“笑”谓诸将曰:”说客至矣。”遂与众将附耳低言,如此如此。众将应命而去。”顷刻间周瑜已经胜券在握。“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耳边传来周瑜豪放洒脱的笑声??可是命运偏偏让周瑜遇上了同是人中豪杰的诸葛亮~唉,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周瑜,你是输在太性急了呀~每每读至此处,总要为周瑜扼腕叹息!作者邮箱:lt66523@sohu.
作文四:《群英会蒋干中计》6700字
群英会蒋干?中计
罗贯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品。
2、学习和领会?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和神态?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阅?读鉴赏中国?古典文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和阅读我?国古典名著?的兴趣。
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阅?读鉴赏中国?古典文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和阅读我?国古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了解课文的?结构特色。
2、把握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理解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特点之间?的关系。 3、体会描写人?物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对刻画人形?象的作用。 【教学难点】
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了解课文的?结构特色。
2、把握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理解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特点之间?的关系。 、体会描写人?物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对刻画人形?象的作用。 3
【教学方法】
1、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小?说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和心理描写?的细腻。
2、讨论法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板书设计】
小说的情节?结构
开端——周瑜决定除?蔡、张
发展——周瑜设下反?间计~群英会上迷?敌人 高潮——周瑜假装泄?秘密~蒋干上钩盗?密信 结尾——曹操中计杀?蔡、张
尾声——周瑜闻讯庆?计成
【教学步骤】
第一、二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都看?过电影《赤壁之战》吧~它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是?我国古代军?事史上的著?名战例。当时曹操和?孙权、刘备联军双?方兵力悬殊?~但这场战役?的结果是弱?小的一方战?胜了强大的?一方。决定战争胜?负有诸多因?素~就赤壁之战?而言~凭借天时、地利、人和~巧设计谋~是孙、刘得胜的关?键。群英会是这?场战役的序?幕~东吴统帅周?瑜善于利用?机会~巧施反间计?~使曹操上当?受骗~从而破解了?对方的有利?条件~取得了这场?智斗的成功?~为整个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作者简介
罗贯中,1330,1400,~山西太原人?~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的戏曲家?~小说家。他的著作主?要有《列国演义》、《隋唐志传》、《平妖传》、《三国演义》等。 三、文题解析
本文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群英会是赤?壁之战的序?幕~东吴统帅周?瑜善于利用?机会~巧施反间计?~使曹操上当?受骗~从而破解了?对方的有利?条件~取得了这场?智斗的成功?~为整个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四、故事背景
?群英会蒋干?中计?是?赤壁之战?的前奏。?赤壁之战?处于攻势的?一方是曹操?。曹操在扫平?北方的军事?势力后~挥戈南下~打算消灭刘?表、刘备、孙权~以便统一全?国。这时正好刘?表病死~他的小儿子?刘琮向曹操?投降。曹操便得到?了荆州~并任命降将?蔡瑁、张允为水军?都督~训练水师~准备顺江而?下~扫平东吴。?赤壁之战?处于守势的?一方是东吴?。东吴的不少?官员面对曹?操的八十万?大军无心应?战~力主投降。出使到东吴?的诸葛亮舌?战群儒~驳倒了主降?派~使孙权坚定?了迎战的决?心。孙权任命坚?决拒曹的周?瑜为都督~率兵抗曹。周瑜认为敌?我双方的兵?力虽然悬殊?很大~但曹操渡江?犯了兵家大?忌~?北军
不熟水?战?是他致命的?弱点。周瑜就用心?研究如何抓?住对方的弱?点击败曹兵?。正好这时周?瑜幼年的同?窗蒋干受曹?操之命前来?说降~周瑜来个将?计就计~诱使蒋干带?回一封假信?~借曹操之手?把曹操手下?的水兵都督?蔡瑁、张允杀死~使曹操失去?了指挥水战?的得力将领?。这样就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五、文学常识
《三国演义》又称《三国志通俗?演义》~它是我国章?回小说中的?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也是我国古?代小说跨入?成熟阶段的?标志。?演?就是叙述并?发挥的意思?~?义?指史书的内?容~即以一定的?历史事件为?背景~增添一些细?节~用章回体写?成的小说称??演义?。
本书作者根?据史书《三国志》,西晋陈寿著?,和元代《三国志平话?》及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加以熔铸~发挥而成文?。
章回体:长篇小说的?一种体裁~全书分成若?干回~每回有标题?~概括全回的?内容。章为段落~回~量词~一个段落。
《三国演义》取材于重大?的历史事件?~描写从东汉?到晋朝统一?约一百年间?的历史变化?~着重写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以及?彼此间的政?治、军事斗争。它既来自于?历史~又不同于历?史~作者以《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为依据进行?艺术加工~既尊重历史?~又增加了民?间传说。所以它有助?于我们形象?地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但又不能忘?记~它是小说~有许多虚构?的地方。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诸葛亮、曹操、孙权、张飞、周瑜等~这些人物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我们也不要?忘记~他们是小说?中的典型形?象~倾注了作者?强烈的爱憎?褒贬的感情?色彩和主观?的取舍原则?~所以不同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而且~有的人物是?虚构的。 六、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解释词语~归纳段意。
第1段:
遣使送书至?:遣~派遣。书~书信。
喝斩来使:喝~喝令~下令。斩~杀。
鸣鼓:击鼓。击鼓是古代?作战时的进?军信号。 段意:周瑜毁书斩?使。
第2段:
应弦而倒:被箭射中而?倒下。弦~弓弦~这里代替箭?。 便宜从事:便宜~指方便~便利。
禀,bǐng,:报告。
段意:周瑜实战告?捷。
第3段:
迤,yǐ,逦,lǐ,:曲折连绵。这里形容船?只在水中行?进的样子。
窥,kuī,:从隐蔽处偷?偷地看。
深得水军之?妙:很懂得,训练、指挥,水军的奥妙?。 谙,ān,习:熟悉~熟练。
段意:周瑜窥视曹?营水寨~决心设计先?除蔡、张二人。 第4段:
同窗:同学
说此人来降?:说,shuì,~意为劝别人?听自己的意?见。 相厚:,交情,深厚。
将何物去:将~携带的意思?。
径:走近路。
段意:蒋干自荐~往江南说降?周瑜。
第5段:
昂然:抬着头~一副自信和?得意的样子?。
无恙:没有毛病~犹如现代?身体好吗?之类的问候?语。 良苦:很辛苦。良~很~甚至。
段意:周瑜先发制?人~阻止蒋干说?降。
第6段:
偏裨,pí,:偏将~古代的副职?军官。
佯:假装。
段意:群英大会~周瑜向蒋干?显示地位、实力~使蒋干慑服?。
第7段:
同榻,tà,:同床,而卧,。榻~床。
抵足而眠:同枕而睡的?意思。抵足~足相碰。 狼藉:纵横散乱的?样子。
麾,huī,下:主帅的旌旗?之下~是古代对将?帅的尊称。麾~指挥军队的?旗
臶。
段意:周瑜佯醉~诱蒋干读假?信~入圈套。 第8段:
忽觉之状:忽然醒来的?样子。
潜:偷偷地。
段意:蒋干中计窃?书。
第9段:
乞退左右:请求让身边?的人退下~回避。 省悟:觉悟到。
段意:曹操中计~斩蔡瑁、张允。
第10段:
段意:周瑜闻报大?喜~反间计成功?。
2、概括情节内?容
课文所论述?的故事有一?个完整的情?节。这个情节由?开端、发展、高潮、结
局四个部?分组成:
开端,1,3,:周瑜决定设?计除掉蔡瑁?、张允二人。 发展,4,6,:周瑜利用蒋?干实施反间?计~大会群英~制止蒋干说?降。
高潮,7,8,:周瑜佯醉泄?密~蒋干窃书中?计。 结局,9,:曹操中计~杀蔡、张二人。
尾声,10,:周瑜闻报~为反间计成?功而喜。 全文的主线?是设计、用计、中计。
七、课后作业
阅读课文~思考书后习?题
第三、四课时
一、复习上一课?的内容~学生按情节?提纲讲述故?事情节。
二、研读课文~理解文意:
,一,研读第一部?分
1、能用几个字?概括第1段?内容吗,周瑜为什么?要这样,
明确:毁书斩使。曹操来信~封面措辞带?有对东吴轻?蔑侮辱的感?情色彩~周瑜十分恼?火。
用意:?以此抗议示?威,?表示自己决?一死战的态?度,?鼓舞士气。
2、第2段写什?么,曹操为什么?吃败伏,回去后怎么?办,
明确:写曹操折兵?和曹操练兵?。
曹操所以失?败~一方面由于??青徐之兵~不习水战?~另一方面突?出周瑜善于?调兵遣兵。
曹操回去后?采纳蔡瑁、张允意见~让他们操习?水军。
3、周瑜得胜后?做些什么,他通过探看?曹军水寨发?现什么,如何解决,
明确:得胜后犒军?、报捷、?亲往探看曹?军水寨?。
看到曹军操?练水军井井?有条、声势浩大,结合书上具?体描写,~悟出要破曹?军~先要除掉?深得水军之?妙?的蔡、张。于是一条反?间计就在心?中酝酿了。
4、课文为什么?从周瑜毁书?斩使~两军大战三?江口选起,这与本文的?中心有什么?关系,
明确:这两个情节?与本文中心?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毁书斩使才?有三江口之?战,由于曹操三?江口战败~才有蔡、张训练水军?之举,由于这两人?整治水军得?法才引来周?瑜的探寨并?下定除此二?人的决心。这一部分是?周瑜设计的?背景。 ,二,研读第二部?分
1、蒋干自荐去?说降周瑜~向曹操夸下?海口~说?凭三寸不烂?之舌??必要成功?。这些话与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关系?,
明确:蒋干盲目向?曹操夸海口?~到东吴却碰?了壁。一见面就被?周瑜封住了?说降的口。大会群英~蒋干又为东?吴英雄荟萃?~?兵精粮足?及周瑜忠于?东吴的坚定?心志所慑服?。蒋干眼看无?法完成说降?周瑜的任务?~心急如焚~与周瑜同榻?共寝~可是?如何睡得着??。此时他发现?一封蔡瑁、张允降吴的?密信~真是
绝处逢?生~正好带回去?交差邀功。由于这一心?理因素~使蒋干分不?清书信的真?伪~极易受骗中?计。因此~蒋干出发前?的夸海口与?到东吴后的?窃书中计有?着必然的演?进规律。情节的发展?顺理成章~合乎逻辑。
2、周瑜一见蒋?干如何先声?夺人,蒋干反应如?何,
明确:一见面点出?蒋干?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蒋干自以为?必会成功~却被一眼洞?察~惊愕得不知?如何应付~只好心虚气?短地说假话?掩饰。
3、群英会上~周瑜又如何?制止蒋干游?说,蒋干又如何?反应,
明确:当众宣布?此吾同窗契?友也……不是曹家说?客?,令太史慈作?监酒?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以堵蒋干之?嘴。蒋干?惊愕~不敢多言?。
4、周瑜与蒋干?一见面~即主动进攻?~打下了蒋干?的气焰~动摇了蒋干?的自信心。又以什么暗?示蒋干的劝?降不可能成?功,蒋干反应如?何,
明确:?出迎时和大?张筵席时~显示兵将实?力。?筵席之后?引干到帐后??看?堆如山积?的粮草。使蒋干说出??兵精粮足~名不虚传:??对蒋干的一?席?言志?~表示自己对?孙权的忠诚?和东吴人心?的团结。
蒋干吓得?面如土色?~再也不敢提?劝降之事了?。
5、周瑜除正面?制止蒋干说?降外~又怎样设臵?圈套~让蒋干一步?步走近放着?密信的桌子?的,
明确:?表面上亲热?、拉近乎~?笑而挽其臂??、?今日见了故?人?、?瑜携干手?、?瑜执干手?、?瑜复携干入?帐?。使蒋干觉得?周瑜还是没?有忘记?同窗契友?~直至?抵足而眠?。?装醉。?大笑畅饮?、?佯醉大笑?、?佯作大醉之?状……和衣卧倒~呕吐狼籍?、?鼻息如雷?。使蒋干盗信?有隙可趁。 ,三,研读第三部?分
蒋干终于去?看信了~要上钩了~这里是故事?的高潮~因为周瑜用?计的成功与?否~就看蒋干盗?不盗信~他盗了信~曹操才能看?到。
1、为什么蒋干?对密信深信?不疑~忙将它?暗藏于衣内??,后来又能使?曹操一时信?以为真,
明确:密信措辞设?计周到备至?~富有迷惑性?。??某等降曹~非图士禄~迫于势耳。?——蔡、张新降曹操?~还未得到信?任~容易使蒋、曹理解为投?降非出真心?。?已赚北军困?于寨中?~蔡、张训练水军?的确是?青、徐军在中~荆州军在
外??。??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容易使对方?激动。??早晚人到~便有关报?为当晚假探?子报讯伏笔?。蒋干在曹操?处夸下的海?口?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正无法实现?时~看到密信认?为天赐良机?。
周瑜的反间?计~在7、8段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密信~?梦话~?假密报。而密信是主?要的~是基础~后两者使蒋?干对密信深?信不疑。
2、周瑜是怎样?以梦话、假密报进一?步迷惑蒋干?的,
明确:两次说梦话?:?教你看操贼?之首?~好像是酒醉?失言~醒来假装不?知床上睡的?是谁。假托北方有?人来报密:?张、蔡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与密信内容?相互印证。用计环环相?扣、天衣无缝~使蒋干深信?不疑。 ,四,研读第四部?分
1、第9段讲了?些什么内容?,
明确:讲了周瑜用?反间计的结?果~?曹操中计~杀了蔡、张二人。?周瑜计成~保持了自己?一方水上优?势。
2、曹操为什么?会中计,为什么又马?上省悟,为什么又知?错不认错,
明确:曹操对降将?蔡、张二人本来?不大信任~三江口折兵?~回去就怪他?们?汝等不用心?耳?~所以后来会?一时相信密?信内容。看到首级想?到水军的重?要~失去两将也?就意味着失?去水上优势?。但他刚愎自?用~主观自信~不肯承认错?误反而找杀?蔡、张两人的借?口~说他们?怠慢军法?。
,五,研读第五部?分
曹操杀蔡、张二人后~课文为什么?还要选入?细作探知?一段作尾声?,
明确:选这一段作?尾声~情节才完整?。周瑜的?吾所患者此?二人耳~今既剿除。吾无忧矣:??与第3段中??吾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呼应~说明计策的?成功。?曹操失去能?使水军由劣?势转化为优?势的将领~对于随后的?赤壁大战曹?败吴胜有很?大关系。周瑜可以说?除去最主要?的障碍~所以?大喜?。 三、分析人物形?象:
小说通过对?人物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的?描写充分表?现了周瑜、蒋干、曹操的性格?特征。
1、小说写周瑜?有哪些主要?情节,
明确:毁书斩使、挫败曹军、暗窥水寨、款待蒋干、施反间计、诱人中计等?。
2、这些情节表?现了周瑜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他勇敢善战?,三江口初捷?的布臵指挥?,~足智多谋~反间计是在?他夜探曹军?后定下的~实施过程步?步紧逼~精密周到。他又是年轻?潇洒~豪放自信,酒席上舞剑?作歌~接待蒋干时?的内紧外松?~几次大笑,。
3、周瑜在接待?蒋干时的六?次?笑?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明确:,1,?间干至~笑谓诸将曰?:说客至矣。?这个笑~是为蒋干送?上门来助施?反间计而高?兴~表现出他在?与敌人斗争?中操着主动?权~极为自信。
,2,瑜笑曰:?吾虽不及师?旷之聪~闻弦歌而知?雅意?。这个笑~是表示自己?早已看透了?蒋干的来意?~嘲笑蒋干欲?盖弥彰。
,3,瑜笑而挽其?臂曰:?吾但恐兄为?曹氏作说客?耳。既无此心~何速却也,?这个笑~是虚情假意?地对蒋干表?示亲切~稳住他~以便让他上?钩。
,4,,瑜,说罢~大笑畅饮。这个大笑~是让蒋干感?到毫无戒心?~以便麻痹蒋?干。
,5,瑜佯醉大笑?曰:?想周瑜与子?翼同学业时?~不曾望有今?日:?这个大笑~表示自己今?日的成就地?位而自豪~让蒋干认识?到周抗曹之?心不可动摇?。
,6,,瑜,?言罢大笑~蒋干面如土?色?~这个大笑~进一步显示?自己在东吴?的地位~以绝蒋干劝?降的念头。
从这几次笑?中可以看出?周瑜潇洒豪?放的性格和?胜券稳操的?自信。
4、蒋干是曹操?的蹩脚参谋?~他的性格特?征又是怎样?呢,
明确:他愚蠢而又?自作聪明。他自以为?周郎同窗交?契?~能凭三寸不?烂之舌说降?周瑜~并说了?必要成功?的大话。来江东时?昂然?之态说明他?盲目的自信?。在周瑜施计?中根本无开?口的余地~反而步步走?进圈套~还自以为得?计。
5、作者用哪些?手法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的,
明确:?在事件的叙?述中作者用?白描手法简?略交代。?以人物自己?言行神态表?现。?细节描写,如周瑜佯醉?呕吐,周瑜假喝?低声?~便唤?子翼?,蒋干窃听等?,。?气氛烘托,如对曹军水?陆军营的气?氛描写~蒋干盗信时?的紧张气氛?设臵等,。?用对比、映衬的手法?使两人性格?更鲜明。
6、如何概括曹?操的性格特?征,
明确:他刚愎自用?~骄傲轻敌~自恃?率兵百万?而不重视水?战劣势。他天性多
疑?~对降将不信?任、不重视~以致后来会?一时上当。他急躁而奸?诈~因急躁~会错用蒋干?~因奸诈~知错不认错?~还要寻找借?口。,在当时也的?确不能认错?~随意错杀降?将~会使荆襄降?将不满而动?摇军心。,
四、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这?个故事反映?曹操与东吴?间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赞美了周瑜?的卓越的军?事才干。
五、课后作业
书后练习题?
作文五:《狐狸中计了》400字
在森林里,有着许多可爱的动物,可是有一只动物,说起他的名字,大家都恨的牙痒痒。他就是臭名远扬的狐狸——皮皮。皮皮很调皮,偷了鸡大婶家的鸡蛋,吃了老鼠弟弟的奶酪,打翻牛大叔的水桶……一天,小猫,小鸟和小狗,商量着要我惩罚一下皮皮。他们想让皮皮误吃老虎大王的樱桃,小狗趁机揭露他的行为。
一早,皮皮在森林中找食物,埋伏在树丛中的小猫、小鸟和小狗马上行动了起来。小鸟叼起樱桃,故意丢在狐狸皮皮的面前。皮皮仔细看了看樱桃,发现没有什么异样,拿起来咬了一口,叹道:“这樱桃又大又好吃!”正准备接着享用时,小猫从树丛中走了出来,惊讶地看着狐狸皮皮说:“这樱桃可不能吃啊!”皮皮疑惑地问:“为什么啊?”“这可是老虎大王的点心呀!”小猫假装害怕地说,仿佛已经看到老虎大王那张生气的面孔。皮皮还没缓过神来,就听见小狗在后面大叫一声:“快来啊!狐狸偷吃老虎大王的点心了!快来呀!快来看呀!”狐狸吓得魂不附体,一溜烟夹着尾巴逃跑了。
小猫、小狗和小鸟见此情形哈哈大笑,总是喜欢耍别人的皮皮得到了报应,中计了!
湖北武汉汉阳区钟家村小学五年级:姜景哲
作文六:《群英会蒋干中计》1300字
29、群英会蒋干中计
电 子 教 案 首 页
课次____29___
机电商化微 2+2授课班级 授课形式面授 授课时数 机0231
授课时间 2004年 12 月 7 、8、 日 第 15 周 教 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了解课文的结构特点。
学2、把握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理清情节发展与人物性格特点之间的关系。
目
的
教
1、了解《三国演义》 学 2、体会描写人物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内
容
小说的情节设计、人物形象。 重伏笔的设计。 点 与
难
点
课
后
体
会
2 WORD电子教案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机电商化微机授课班级 授课形式 讲练 授课时数 2+2 0231
授课时间 2004年12 月7 、8、日 第 15 周
教学过程
一、 关于《三国演义》:
1、《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区别。
2、《三国演义》善于借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表现封建统治集团之间,以及各自内部复杂而尖锐的矛盾斗争。这部书写战争主
极为出色,它以人物为中心,把斗智斗勇的描述结合起来,着
重表现作战双方战略、战术的运用,力量的对比、地位的转化,
从而揭示出决定胜负的原因,其中赤壁之战写得最好。舌战群要
儒、智激周瑜、蒋干中计、草船借箭等情节,个性鲜明到塑造
人物。
二、 关于赤壁之战的相关背景: 内
详见教参p132。
三、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四、 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情节: 容
(一) 故事的开端(段1~3)周瑜决定除掉蔡瑁、张允二人。 1、 周瑜为什么要除掉蔡、张,
2、 为什么要先写毁书斩使和两军夜战三江口这两个环节, 3、 如果课文不从毁书斩使写起,而从周瑜决心除掉两人开
始,效果会怎样,——显得突兀,也不足以显示周瑜除
两人在战略上的地位。
(二) 故事的发展和高潮(段4~8)周瑜巧施反间计,蒋干中
计。
1、 蒋干来访。周瑜定计(4)
2、 大会群英,制止说降(5、6)
3、 入帐共寝,蒋干上钩(7、8)
(三) 故事的结局和尾声(段9~11)曹操中计,杀了蔡、张。
周瑜为计谋实现而高兴。曹、吴之间的这种优劣势的转
化,对于随后的赤壁之战曹败吴胜的结局是一个重要的
因素。
五、 分析人物形象
1、 周瑜:勇敢善战,足智多谋;年轻潇洒,豪爽自信。 2、 蒋干:是一个愚蠢而自作聪明的幕僚 3、 曹操:是一位老谋深算的政治家、军事家。刚愎自用,
骄傲轻敌,生性多疑。他急躁而奸诈,因急躁,会错用
蒋干;因奸诈,知错不认错,还要找借口。 六、 体会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1、 在事件的叙述中用白描手法简略交代。 2、 以人物自己的言行、神态表现。
3、 细节描写的作用。例如:周瑜佯醉呕吐等 4、 气氛烘托:曹军水陆军营的气氛描写,蒋干盗信时的紧
张气氛。
5、 用对比、映衬的手法。
七、 完成作业。
八、 板书:以上红色文字。
九、 附:苏轼《念奴娇》片段:“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作文七:《群英会蒋干中计》1500字
群英会蒋干中计复习学案
一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相同的一项是( )
A.万马齐喑 黯淡 谙习 ...
B.巾帻 沙碛 油渍 ...
C.偏裨将校 稗官野史 睥睨 ...
D.交契 提纲挈领 锲而不舍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交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叙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觥筹交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巾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全文的理解,下列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节选自清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情节却相对完整。故事以“定计” “用计” “中计”为线索,叙述十分清楚,但情节的展开曲折跌宕,富于戏剧性,引人入胜。
B.小说着重描写各个人物的言谈举止和音容笑貌,突出地刻画了周瑜、蒋干和曹操这三个人物。
C.《群英会蒋干中计》周瑜和蒋干共寝一室一节,写得极为精彩。周瑜假呼,是明知其诈睡;“蒋干只妆睡着”,是不知其诈呼。周瑜之醉,醉却是醒;蒋干之醒,醒却是梦。一“醉”一“醒”,一智一愚,可见一斑。
D.本文历来为人所称道,是《三国演义》中极为精彩的一节,堪称“妙文”。它妙在周瑜三次笑和三次大笑,妙在一封天衣无缝的书信,妙在周瑜梦中呼子翼,醒来忘却呼子翼,妙在“听不真实”,可谓妙不可言。
4、本文通过周瑜三次笑和三次大笑,成功刻画了周瑜这一形象,请体会周瑜“笑”的含义。这些塑造了周瑜怎样的形象?
5、曹操看信后杀掉了蔡瑁、张允,明知“中计”,却称二人是“怠慢了军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
一、 阅读1-3段,回答问题
1、 周瑜之所以毁书斩使,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斩使以示威”,请问,这句
话深层原因是什么?
2、 三江口水战这一情节,在故事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3、 课文第三段两次写到周瑜的“惊”,请问,周瑜“心惊”“大惊”的直接
原因是什么?
4、 周瑜“暗窥水寨“后,最大的心病是什么?这一细节在整个节选部分起
什么作用?
(二)阅读第4—8段,回答问题
1、当听到“故人蒋干来访”时,周瑜笑谓诸将曰:“说客至矣”,请问,他的笑有怎样的意义?
2、蒋干前来劝降,周瑜却根本没让他说出口,这正如《孙子兵法》所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请问,周瑜采用了哪些做法,从而达到了不战而胜的目的?
3、在实施反间计的过程中,那封假信举足轻重,请问,那封信妙在何处?
(三)阅读
群英会蒋干中计
一、1.D 2.见书 3.A
4.⑴三“笑”:正好抓到行反间计的契机。
二“笑”:笑蒋干的心虚,说假话。
三“笑”:表亲热,假装相信他。
一“大笑”:见故人而笑,麻痹蒋干,嘲笑他的愚蠢尴尬。
二“大笑”:一方面炫耀实力,一方面以展示军事机密显示自己“醉了”,伪装自己,以实力和意气盖过蒋干。
三“大笑”:以笑来佯醉明志,笑蒋干说降犹如蚍蜉撼树。
⑵形象:足智多谋,才华横溢,少年得志,豪情满怀。
5.曹操的形象:多疑,刚愎自用,骄横,急噪,狡诈,权变。
作文八:《蒋干中计教案》300字
09-10 学年第 二 学期 年 月 日 周 课题 群英会蒋干中计
教学方法
教学目的
一、了解《三国演义》概略,热爱民族文化遗产,提高文学修养。
二、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三、学习人物性格个性化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情节重点放在5—8段,人物重点应是周瑜和蒋干两人
注意两人行动、神态的对比、映衬。
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2、学习人物性格个性化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
课后记:
组织教学 5′ 复习旧课 5′ 讲授新课 70′ 巩固新课 5′ 布置作业 5′
1、布置思考题:周瑜用了什么方法除去蔡瑁和张允的?全文的主线是什么?全文共10段,可以分作几个部分,是如何结构情节的?
2.分角色朗读全文
作业:阅读名著
1
作文九:《蒋干中计教案》5400字
【小说阅读】
蒋干中计
备课人:周娴
【教学目标】
1.明确小说所描述的事件,理清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探究人物性格。
3.学习本文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语言、动作揣摩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多样化人物性格的展示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有关三国演义,我们对其进行一点了解。
(1) 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
(2) 地位:是我国第一部著名章回体历史小说,是小说跨入成熟阶段
的标志。
(3) 取材于重大历史事件,从黄巾起义到西晋统一,一共96年时间。
围绕魏蜀吴三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展开。以战争为主,共记
叙了200多场战争。最著名的为官渡之战(曹操统一中原)、赤壁
之战(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和彝陵之战(蜀军全面崩溃)。
(4) 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水浒中有很多凶悍,嗜血的场景,三
国太过奸诈,本文即采取了借刀杀人之计。
(5) 有历史,有创作,以《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为蓝本加工。清朝
章学诚评价“七实三虚”。
(6) 尊刘贬曹。其实曹操也有优点:唯才是举,是伟大的文学家、政
治家、军事家。
我们所要学习的这篇文章亦是选自三国演义,是历史上非常有名气的一件事情,蒋干中计,发生在赤壁之战前几年,当时曹操号称80万大军,而蜀吴联军不过五、六万。蜀吴唯一的优势是海上水战。而魏军中唯一能水战的是荆州刘表的降部。因此蒋干中计一事对火烧赤壁也有重要影响。
二、预习检查
1. 教师朗读全文(读时要学生在书上划分段落层次,并提示学生画出一些词语)。
(1)更不开看(gēng 表示动作与预期结果相反)
(2)拈弓搭箭(niān 用手指拿东西)
(3)中箭着炮(zhuó 受到炮火轰击)
(4)强弓硬弩(nǔ 一种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
(5)便宜用事(biàn 有利时机)不须请示灵活处置
(6)迤逦(yǐlǐ 曲折连绵)
(7)橹棹(zhào 桨)
(8)不胜酒力(shēng 能承受)
(9)抵足(脚和脚相接触)
(10)和衣卧倒(hé 穿着衣服)
(11)省悟(xǐng 觉悟)
(12)献于麾下(huī)
(13)碇石(dìng系船的石墩)
解释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文化常识)
⑴青、徐之兵(青州和徐州,现在的山东省和江苏一带)
⑵二人久居江东(这里指从芜湖,南京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
⑶干到江左(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⑷虽从江北到此(长江以北,这里指曹营。)
⑸鸣鼓呐喊而进(击鼓、古时作战进军的信号。)
⑹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敲锣,古时作战收兵的信号。)
⑺现为帐下幕宾(指军中参谋。)
⑻经出辕门(军营的门,也指衙署的外门。)
2.内容梳理:
蒋干是谁?曹操的幕下宾客,周瑜的同窗好友
蒋干中了谁的计?周瑜
周瑜设计的目的?杀蔡张二人
周瑜设计的原因?蔡张二人是曹操手下的水师统领
周瑜如何得知?探营
计谋成功否?成功
3.全文的主线是什么?
明确:设计、用计、中计是情节的主线。
4.全文共10段,可以分作几个部分,是如何结构情节的? 注意需要有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
明确:1—3段 开端 两军大战三江口,周瑜欲计除蔡张。
4—6段 发展 蒋干请缨说周瑜,周瑜定计会群英。
7—8段 高潮 周瑜施计诈蒋干,蒋干中计盗假书。
9段 结局 蒋干飞棹回见操,曹操大怒杀蔡张。
10段 尾声 细作探知报周瑜,周瑜大喜设筵席。
三、研读课文,理解文意。
1.能用几个字概括第1段内容吗?周瑜为什么要这样?
明确:毁书斩使。
①曹操来信,封面措辞带有对东吴轻蔑侮辱的感情色彩,周瑜十分恼火。②以此抗议示威;③表示自己决一死战的态度;鼓舞士气。
2.第2段写什么?曹操为什么吃败仗?回去后怎么办?
明确:写曹操折兵和曹操练兵。
曹操所以失败,一方面由于“青徐之兵,不习水战”,另一方面周瑜善于调兵遣兵。
曹操回去后采纳蔡瑁、张允意见,让他们操习水军。
3.周瑜得胜后做些什么?他通过探看曹军水寨发现什么?如何解决? 明确:得胜后犒军、报捷、“亲往探看曹军水寨”。
看到曹军操练水军井井有条、声势浩大(结合书上具体描写),悟出要破曹军,先要除掉“深得水军之妙”的蔡、张。于是一条反间计就在心中酝酿了。
4.课文为什么从周瑜毁书斩使,两军大战三江口选起?这与本文的中心事件有什么关系?
明确:课文的中心事件是周瑜巧设反间计,借曹操之手,杀曹营水军都督蔡瑁、张允。
由于周瑜毁书斩使,就引发了曹操与周瑜的三江口之战。
由于曹军在三江口战败,就有蔡、张二人训练水军之举。
由于这二人整治水军得法,引得周瑜前来窥探,使周瑜产生要“除此二人”的想法。
课文从周瑜毁书斩使,两军三江口决战写起,因为这两个情节与本文中心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这一部分是周瑜设计的背景。
如果改问:这一节的作用。
需要补充答案:为我们展现了三江口决战、毁书斩使的情节。引出下文周瑜设计,蒋干中计。营造了紧张的氛围。
四、重点探讨文章二、三部分。
请同学们在文章二、三部分找出人物描写的细节刻画,并分析其中展现的人物心理或性格。
示例:“闻干至,笑谓诸将曰:‘说客至矣。’”
这个“笑”是为蒋干送上门来助施反间计而高兴,正好抓到使反间计的契机,等于在与敌斗争中操着主动权,极为自信。知己知彼,胸有成竹
答案展示:
六笑
(1) “闻干至,笑谓诸将曰:‘说客至矣。’”
这个“笑”是为蒋干送上门来助施反间计而高兴,正好抓到使反间计的契机,等于在与敌斗争中操着主动权,极为自信。知己知彼,胸有成竹
(2)“瑜笑曰:‘吾虽不及师旷之聪,闻弦歌而知雅意。’”
这个“笑”是表示自己早已看透了蒋干的来意,嘲笑蒋干欲盖弥彰。
(3)“瑜笑而挽其臂曰:‘吾但恐兄为曹氏作说客耳。既无此心,何速去也?’” 这个“笑”,是虚情假意地对蒋干表示亲切,稳住他,以便让他上钩。
(4)(瑜)“说罢,大笑畅饮。”
这个“大笑”是让蒋干感到毫无戒心,以便麻痹蒋干。
(5)“瑜佯醉大笑曰:‘想周瑜与子翼同学业时,不曾望有今日!’”
这个“大笑”表示为自己今日的成就地位而自豪,让蒋干认识到周抗曹之心不可动摇。
(6)(瑜)“言罢大笑。蒋干面如土色。”
这个“大笑”进一步显示自己在东吴的地位、处境之优越,以绝蒋干劝降的念
头。
蒋干
(1)蒋干在曹操面前夸海口,说“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周瑜前来归降,并保证“必要成功”。
他对周瑜并不了解,盲目自信。
(2)蒋干初到东吴时“昂然而来”,
貌似高傲自信。
(3)被周瑜开门见山点破“为曹氏作说客耶”后却“愕然”视之,没有对策。 竟一语被周瑜言中,不知所措。
(4)待到周瑜让太史慈监酒,宣布“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蒋干更为“惊愕”,“不敢多言”,
周瑜如此坚决,又惊又急,胸无城府,十分怯懦。
(5)最后,蒋干听了周瑜炫耀自己的实力、地位的一番言谈之后,顿时“面如土色”,哑口无言。
说明他既无胆识,又无谋略。
(6)蒋干窃得假书信后,“睡至五更”,“潜步出帐”,没有受到东吴军士的抗阻,顺利返回曹营。
他只庆幸自己的成功,而不去想想自己为什么能那么顺利地带着“情报”脱身,明明是中计,却自以为得计。可见蒋干是一个没有头脑的蠢才。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分析人物形象
一、 研习新课。
为什么曹操会中计呢?
主观原因:曹操用人多疑,是他中计误杀蔡瑁、张允的直接原因。曹操对降将蔡、张二人本来不大信任,三江口折兵,回去就怪他们“汝等不用心耳”,所以后来会一时相信密信内容。
曹操自恃实力强大,不把东吴放在眼里。作为指挥八十万大军的统帅,他又骄傲轻敌,刚愎自用,于是轻信了蒋干的话。他草率地斩杀大将后,很快醒悟自己是中了反间计,但又知错不认,以维护自己的威信,——可见他确实是一个老奸巨滑的“乱世之奸雄”。
客观原因:周瑜计谋之深
精读“蒋干中计”一节,看周瑜如何三“堵”四“诱” 。
周瑜如何做?蒋干反应如何?
明确:周瑜:一见面点出蒋干“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
蒋干:自以为必会成功,却被一眼洞察,惊愕得不知如何应付,只好心虚气短地说假话掩饰。
群英会上,周瑜又如何制止蒋干游说?蒋干又如何反应?
明确:周瑜:当众宣布“此吾同窗契友也……不是曹家说客”;令太史慈作监酒“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
蒋干:“惊愕,不敢多言”。
周瑜与蒋干一见面,即主动进攻,打下了蒋干的气焰,动摇了蒋干的自信心。又以什么暗示蒋干的劝降不可能成功?蒋干反应如何?
明确:周瑜:①显示兵将实力。②显示“堆如山积”的粮草。③对蒋干的一席“言志”,表示自己对孙权的忠诚和东吴人心的团结。
蒋干:吓得“面如土色”,再也不敢提劝降之事了。
为什么蒋干对密信深信不疑,忙将它“暗藏于衣内”?后来又能使曹操一时信以为真?
明确:密信设计合理。 (1)蔡瑁、张允本非曹操嫡系,原为荆州刘表部下,新近降曹,与信中所说相合。
(2)信中编造了“已赚北军困于寨中”的话,和曹操寨中的布局相合。
(3)信中又说蔡、张二人准备杀死曹操投奔东吴。这几点不但促使蒋干认为事态严重,同时也激怒了曹操。
⑷信的末尾又设下伏笔,说早晚有人来江东联系,这就为当晚假探子的报信作了印证。
“教你看操贼之首”,好像是酒醉失言,醒来假装不知床上睡的是谁。
“张、蔡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
与密信内容相互印证。
计谋周详令蒋干不得不信。
“堵”和“诱”的关系?
明确:①表面上亲热、拉近乎,“笑而挽其臂”、“今日见了故人”、“瑜携干手”、“瑜执干手”、“瑜复携干入帐”、 “抵足而眠”。使蒋干觉得周瑜没有忘记“同窗契友”,丢失警惕心。便于“诱”
②装醉。周瑜在群英会上少年得意、踌躇满志,见了故人酒逢知己,喝得酩酊大醉的情状,在蒋干看来完全合乎情理。“大笑畅饮”、“佯醉大笑”、“佯作大醉之状……和衣卧倒,呕吐狼籍”、“鼻息如雷”。使蒋干觉得盗信有隙可趁,神不知鬼不觉。 相信“诱”
③三次堵,使许下承诺的蒋干,苦无办法又急于脱身,因此彻夜难眠,造成了
他翻书盗信的结果。急于“诱”
客观原因:蒋干的愚蠢
最初盲目自信,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急于求成,缺乏思考。
二、讨论第4部分(第9段)。
第9段讲了些什么内容?
明确:讲了周瑜用反间计的结果,①曹操中计,杀了蔡、张二人。②周瑜计成,保持了自己一方水上优势。
三、讨论第5部分(第10段)。
提问:曹操杀蔡、张二人后,课文为什么还要选入“细作探知”一段作尾声? 明确:选这一段作尾声,情节才完整。①周瑜的“吾所患者此二人耳,今既剿除。吾无忧矣!”与第3段中“吾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呼应,说明计策的成功。②曹操失去能使水军由劣势转化为优势的将领,对于随后的赤壁大战曹败吴胜有很大关系。体现了这一反间计对长篇小说后面的情节赤壁之战的战略意义。
四、分析人物形象。
(1)毁书斩使 行动果断
(2)挫败曹军 精通战术
(3)暗窥曹寨 有胆有识
(4)定反间计 机敏果断
(5)款待蒋干 豪放自信
(6)舞剑作歌 文雅潇洒
(7)施反间计 足智多谋
(8)细作来报 料事如神
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周瑜是怎样的一位军事家?
明确:他勇敢善战(三江口初捷的布置指挥),足智多谋,反间计是在他夜探曹军后定下的,实施过程步步紧逼,精密周到。他又是年轻潇洒,豪放自信(酒席上舞剑作歌,接待蒋干时的内紧外松,几次大笑)。
明确:他愚蠢而又自作聪明。他自以为“周郎同窗交契”,能凭三寸不烂之舌说降周瑜,并说了“必要成功”的大话。来江东时“昂然”之态说明他盲目的自信。在周瑜施计中根本无开口的余地,反而步步走进圈套,还自以为得计。
曹操用人多疑,是他中计误杀蔡瑁、张允的直接原因。曹操对降将蔡、张二人本来不大信任,三江口折兵,回去就怪他们“汝等不用心耳”,所以后来会一时相信密信内容。
曹操自恃实力强大,不把东吴放在眼里。作为指挥八十万大军的统帅,他又骄傲轻敌,刚愎自用,于是轻信了蒋干的话。看到首级想到水军的重要,失去两将也就意味着失去水上优势。但他刚愎自用,主观自信,不肯承认错误反而找杀蔡、张两人的借口,说他们“怠慢军法”,以维护自己的威信,——可见他确实是一个老奸巨滑的“乱世之奸雄”。
五、总结主题思想。提问:通过对周、蒋、曹这三个主要人物的分析,说说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通过这个故事反映曹操与东吴间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赞美了周瑜的卓越的军事才干。
六、课后练习
裴松之注《三国志》所引的《江表传》中有关奉曹操之命来东吴说降周瑜受到款待的史实,只写周瑜款待蒋干并显示东吴实力雄厚以及自己在东吴如何得意,终使蒋干无法开口说降。而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却创造了周瑜利用蒋干来访,大会群英,巧施反间计,在夜饮和夜寝过程中极富戏剧性的细节表演,终
于使蒋干中计、曹操上当,杀了蔡瑁、张允二人。一方用计,一方中计,这生动情节的创造,使周瑜、蒋干、曹操这三个艺术形象更生动、更饱满。 板书:
第一课时
1—3段 开端 决定除蔡、张。
4—6段 发展 定下反间计,大会群英,阻蒋干意。
7—8段 高潮 席散夜寝, 假装泄秘,蒋干盗信。
9段 结局 曹操中计。
10段 尾声 周瑜庆功。
第二课时
三堵 见面堵
酒筵堵
观营堵
四诱 密信诱
梦话诱
密报诱
装睡诱
11
作文十:《群英会蒋干中计》3200字
[创新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了解我国古代历史小说的一般特点。学会从理清小说的情节线索入手分析课文中三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小说刻画人物所用的手段,把握课文的语言特点。
二、课时安排
1课时:两课时
2课型:议议、说说、练练课
三、预习要求
预习课文,从“周瑜定计、用计,蒋干中计”这一情节入手,把握周瑜、蒋干、曹操三人的不同性格特征。同时体味《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点。
四、教学蓝图
这篇课文的教学宜以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为主。主要的教学环节是提示与提问交替进行,形成一个阅读指导顺序,让学生在议议、说说、练练的学习氛围中,从无疑转成有疑,由有疑转为释义,养成一种探究性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过程
1.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就课文的内容提出各种问题。问题可以是语言文字方面的,可以是文章体裁方面的,可以是情节与人物方面的,也可以是主题的理解与把握方面的。提出问题的原则是:一应是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感到困惑不解的;二应是在把握课文过程中确实有思考价值的。每个同学至少整理出五至十个问题。
再要求各个学习小组将每个同学整理出的五至十个问题汇总起来,经过初步的议议说说,剔去重复的与通过小组讨论已解决的较浅层次的问题,筛选出五个问题。
最后一步是老师将八个学习小组提交的问题集中起来制成意见征询单,让每个学生来遴选你认为质量最高且最希望得到圆满解答的十个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将“民意”比较集中的十来个问题作一些文字的整理、顺序的排列以及过程的设计。
2.让学生集中议议说说如下主要问题,教师可作一些必要的提示。
(1)课文标题给读者启示了记叙文的哪些要素?简要概括每段内容的中心。
(2)本文的主要人物有三个,即周瑜、蒋干、曹操。这三个人在整个故事中分别有哪些活动?
提示:东吴都督周瑜,受命率军抗曹,形势对他不利,但他无所畏惧,决心与曹操决一死战。他对曹操来信直书“汉大丞相付周都督开拆”十分愤怒,认为是对东吴的轻视和侮辱,于是毁书斩使以示威,接着又初战得胜,挫伤了敌人的锐气,但周瑜并不轻敌,还连夜亲去侦察战败后的曹营水寨,一看之下,大吃一惊。
问题:周瑜看到了一些什么呢?
(看到“沿江一带分为二十四座水面,以大船居于外为城廓,小船居于内可通来往。至晚点上灯火,照得天心水面通红”这一使他心惊的阵势。)
问题:这个新的阵势是由谁部署的?它对周瑜有什么影响?
(是“久居江东,谙习水战”的蔡瑁、张允二将部署的,看来要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周瑜就必须先要除掉这两个心腹之患。这时恰好曹操的说客蒋干前来劝降,给周瑜提供了离间曹军内部、施展借刀杀人之计的机会。)
问题:周瑜是怎样利用这个机会的?
(周瑜的第一步是只叙同窗情谊,却不让蒋干有开口劝降的机会,并在群英会上下了谈论战事者斩的禁令,使蒋干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第二步故意陪蒋干参观东吴的军营和备战情况,并向蒋干叙说了自己同孙权的亲密关系以及他抗曹的坚定态度。一来显示他与蒋干的友谊非比寻常,为后面的蒋干盗书网开一面;二来彻底断了蒋干劝降立功的希望。第三步是装醉,诱使蒋干错误地以为有机可乘,而此时的蒋干劝降无望又不想空手而归,自然就步步堕入了周瑜事先设计好的圈套。)
问题:为使蒋干深信不疑,周瑜又是怎样装醉的?
(周瑜在群英会上的少年得意、踌躇满志,且见了故人酒逢知己,喝得酩酊大醉的情状,在蒋干看来完全合乎情理。此时的蒋干,苦无办法又急于脱身,因此彻夜难眠,这就造成了他翻书盗信的结果。)
问题:为什么蒋干对这封假信毫不怀疑,还自以为发现了一个重大机密呢?
(因为假信内容在蒋干看来处处合乎情理:(1)蔡瑁、张允本非曹操嫡系,原为荆州刘表部下,新近降曹,信中说他们投降为形势所迫,并非真意。(2)信中编造了“已赚北军困于寨中”的话,促使蒋、曹二人都想起水寨兵员的布局是荆州水军在外圈,曹操的青徐军在内圈,确信这样的部署是个阴谋。(3)信中又说蔡、张二人准备杀死曹操投奔东吴。这几点不但促使蒋干认为事态严重,同时也激怒了曹操,使之中计。信的末尾又设下伏笔,说早晚有人来江东联系,这就为当晚假探子的报信作了印证。总之,这封假信设计周密,才使蒋干深信不疑。而对于劝降不成的蒋干来说似乎又从天上掉下了一个向曹操邀功的机会。)
问题:虽说假信编造得十分周密,但才智过人的周瑜又安排了一连串迷惑蒋干的手段。这些迷惑手段有哪些?
(一是周瑜两次装说梦话:“子翼,数日之内,教你看曹贼之首。”这就使蒋干误以为周瑜是“醉后吐真言”。二是假设江北来人联系,故意清晰地说出“蔡张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的话,使蒋干坚信蔡、张二将确实与东吴有勾结。三是周瑜装睡不醒,让蒋干自由行动,有机会不告而别,好尽早回去报功。)
问题:从以上分析,总结一下周瑜、蒋干这两个人的性格特征是怎样的?
(蒋干轻率大意,轻举妄动,自以为聪明却步步堕入周瑜的圈套。他忠于曹操,处处想博得曹操的更大信任,盗信后,更是求功心切,终于被迷惑中计。周瑜则机智多谋头脑敏锐,指挥若定。他机敏地利用蒋干过江劝降的机会,精心设计了一套周密的反间计,不费一兵一卒达到了削弱对手的目的,充分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干。)
问题:曹操一向老谋深算,又生性多疑,他为什么也会中计呢?从中可以看出曹操的哪些性格特征?
(曹操自恃实力强大,不把东吴放在眼里,同意蒋干过江劝降,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估计,待蒋干盗信回来,又偏听偏信,杀了蔡、张二将。事后虽警觉上当,但却文过饰非,不肯承认错误。可见曹操正是由多疑而主观,加之刚愎自用而中计的。)
问题:通过对周、蒋、曹三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分析,说说课文的主题是什么?
(课文的主题是赞美周瑜的卓越军事才干,也告诉了我们知彼知己方能百战百胜的道理。)
3.在议议说说的基础上完成课后的“思考和练习”
课文后的“思考和练习”共有五题。重点可放在议议说说前面的三个题目。训练的重心应落在“议题意”“议答案”上。
如第一题命题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在读小说时,一定要把握故事情节。《群英会蒋干中计》虽然是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的节选,但在情节上有着相对的完整性。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叙述的线索非常清楚。议议说说的内容可放在叙述思想的梳理上,同时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情节内容,划分出课文的结构层次。课文之所以从周瑜毁书斩使、两军大战三江口写起,因为这是本文所述事件的开端。这场赤壁之战的前哨战虽以东吴获胜告终,但曹操马上采纳蔡瑁张允的建议,对军事作了重新部署,这对东吴来说,形势相当严峻,于是也就有了周瑜智设离间计,让蒋干盗信中计的下文,而周瑜的足智多谋、蒋干的似智实愚、曹操的多疑误事都在这场惊心动魄的较量中得以充分展示。
如第二题命题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在读小说时,一定要认真体会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刻画,特别要认真体会作品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心理的描写,并由此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再如第三题命题的意图是启示我们要把握历史小说的特点。对照阅读《三国演义》与《三国志》,我们不难理解历史小说不同于史传文学,它既要反映历史的真实,又允许作艺术性的虚构。通过议议说说,我们可以进一步领会历史小说的基本特点,把握鉴赏这类小说的基本方法。
[创意说明]
这份教学设计的成功之处在于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成功的是,这一教学设计安排了许多议议说说的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和训练的机会。至于所思考的问题也来自同学,充分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教学思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同学能获得锻炼的机会,而教师则在同学活动的过程中自然地作好点拨,这就摆脱了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被动的陈旧的教学模式。由于同学在课堂上有了更多的表现机会,在议议说说的教学活动中,能力得到了磨练和提高。这份教学设计反映了设计者教学理念的转变,体现了语文教学重能力训练、重素质提高的新的教学观念。
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