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端午的鸭蛋_汪曾祺》3000字
《端午的鸭蛋》教案
汪曾祺
【教学目标】
1、 理清文章思路;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2、 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受对传统文化的怀念;
3、 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2
【教学设想】
1、 一课时教学
2、 学生借助字典、词典解决生字词,勾画出不理解的语句,提出疑惑。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
非常不错,大家懂得还真多。下面我给大家一首诗,请你们猜猜这首诗写的是哪一节日? 幻灯一: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略)
今天我们不说屈原也不谈龙舟,就来看鸭蛋。一只小小的鸭蛋有什么好看的?那么我们就一起欣赏著名作家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我们就会知道他是如何把玩鸭蛋的。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专门介绍家乡名特产——鸭蛋的段落:2、3段。 幻灯二: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鸭蛋络子)
简单吧!这就是文章的写作思路!
三、品读课文,欣赏“鸭蛋”
1、那么作者家乡的鸭蛋到底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品读2、3两段。
幻灯三:小组合作,请以“这是------------的鸭蛋,因为-----------------(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为句式说一段话。
如:①名声远播的??,因为“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其中“肃然起敬”和“特别标明”两个词最能体现“高邮咸蛋”的名声。有点调侃,有点自豪,也有淡淡的幽默。
②与众不同的??,因为“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还”、“不如??多”、“成批”写出了自豪之情。
③令人惊喜的??,因为鸭蛋“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喜不已。” ④历史悠久的??,因为清代诗人、诗论家袁枚就曾在他的《随园食单·小菜单》里提到“高邮腌蛋”。注意有关袁枚的注解:1716-1797。袁枚写随园食单中的腌蛋一节距离现在少说也有200年了,可谓“老品牌”、“老字号”了。
⑤质细而油多的??,因为“筷子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造型式的语
言生动写出了家乡咸鸭蛋的美味可口,让人垂涎欲滴。
⑥吃法多样的??,因为“可以带壳切开吃”“可以用筷子挖着吃”“可以和豆腐炒着吃——‘朱砂豆腐’”??
⑦色彩鲜艳的??,因为蛋壳是淡青色的,蛋白是白色的,蛋黄是红色的。 ????
那么,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感情向我们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高邮咸蛋呢?
(赞美,自豪)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如:①“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两个“多”,一个“善于”写出了对家乡人的赞美(勤劳能干)。
②“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的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所食鸭蛋多矣”带有文言性质,增强幽默意味。
③“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但是《腌蛋》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有点爱屋及乌了吧!
④“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淡淡的幽默。
⑤“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象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有些嗔怒,也有淡淡的幽默。实际上认为高邮不仅出鸭蛋,还有那么多心灵手巧的勤劳能干的高邮百姓,自豪和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
小结:家乡的鸭蛋是与众不同的,声名远播的,历史悠久的,吃法多样的,美味可口的,色彩鲜艳的??一提起家乡的鸭蛋,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内心的赞美和自豪。这种赞美,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缘于那深深的故乡情结吧。(板书:故乡情结)
2、写鸭蛋——抒故乡情,这种写作方法是:借物抒情(板书:借物抒情)
3、写“端午的鸭蛋”——鸭蛋络子
说起“故乡情结”,最难忘的要属儿时的记忆了吧。因而
幻灯四:有人说,本文写得最有趣的要属四、五两段了。你认为有趣在哪儿呢?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如:“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 “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
“鸭蛋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
“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了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
小结:端午的这一天,是幸福的一天,快乐的一天。孩子们挑鸭蛋——装鸭蛋——挂鸭蛋——吃鸭蛋——玩鸭蛋,多么富有童真和童趣,家乡的鸭蛋在孩子们的手中发挥了最极致的价值!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遍,感受一下节日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吧! 幻灯五:家乡的端午除了吃鸭蛋、挂鸭蛋络子之外,还有哪些风俗活动让孩子们感
到幸福和快乐呢?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三、关注社会,体验生活
同学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你回忆一下过去,你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幻灯六: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传统的端午佳节。然而在去年端午节来临之际,忽然有“可靠消息”(《人民日报》)说,这个我们的传统节日,亚洲某国家(指韩国)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很快将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你对此有何看法?(根据上课了解到:学生的看法基本都是去指责韩国非法窃取,不道德,厚颜无耻,根本没有进行自我剖析和检讨。)
学生交流后,来看看网友们的评论:
幻灯七:1、果真人家要申报,我们也不必大惊小怪,尽管这节日的“出生证”在我们这里,但谁叫我们这几年连粽子都懒得吃了,而人家却有“规模和气派”地发展起“端午文化”了呢?
2、端午节等会不会被“端”走,根本还在于我们对待传统节日的态度问题,那就是我们对待民族特色的文化是不是热爱,以及热爱到何种程度。
3、与情人节、圣诞节等一系列洋节近年来在中国的火爆热闹相比,端午等中国传统佳节实在是太冷清,太受冷落了。
我们看看屈原是怎么死的,人们为什么纪念他,就会明白端午节一旦流落异乡我们失去的将会是什么。
同学们都沉默了,现在大家也拿起手中的笔当作键盘,用我们的纸当显示屏,充当一回网友,也来发表一下建议和看法,好吗?
学生写,学生交流。
小结: 看看我们自己,一提起吃就是肯德基,一提起穿就是耐克,一提起节日首先想到的就是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在对照对照作者,有谁今天还这样虔诚地吃鸭蛋?有谁把端午吃鸭蛋还当作一种幸福和快乐?有谁还在一年之中早早地期待着端午节幸福地到来?因此,我们要热爱,要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板书:珍视传统文化) 最后,我要送大家一句话:
幻灯八:民俗是我们和中国文化联系的血脉,没有继承和积淀的民族是没有根的民族。
四、课外实践
幻灯九:1、采访身边的老人、长辈,调查东阳端午的有关民俗活动。
2、搜集有关描写东阳端午的文学作品、诗歌、民谣等,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仔细去品味这些蕴涵乡土气息的文字。
我们必须珍视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就像珍视自己生命的价值一样
对于本民族文化的珍视是一个国家屹立千年的基石
作文二:《端午的鸭蛋汪曾祺》15000字
篇一:端午的鸭蛋汪曾祺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线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坎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么,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
1
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有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 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
2
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
3
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么,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概是不行的。
篇二:端午的鸭蛋汪曾祺
原文欣赏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线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么,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
4
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有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
5
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 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
6
以。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么,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概是不行的。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等名家学习写作。他是跨越几个时代的作家,也是在小说、散文、戏剧文学与艺术研究上都有建树的作家。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诗和散文。1948年出版第一个作品集《邂逅集》,1963年出版第二个作品集《羊舍的夜晚》,1978年
7
发表小说《骑兵列传》,1980年发表小说《受戒》,受到普遍赞誉,随后一发不可收。现已出版《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汪曾祺自选集》以及多卷本《汪曾祺文集》等十几个作品集。他的小说被视为诗化小说,其中《大淖记事》获全国短篇小说奖。他还写散文、评论和剧本。与他人合作改编、加工的《沙家浜》深受观众的喜爱。
汪曾祺的小说充溢着“中国味儿”。他说:“我是一个中国人”,“中国人必然会接受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影响”。儒、道、佛三家,“比较起来,我还是接受儒家的思想多一些”;不过,“我不是从道理上,而是从感情上接受儒家思想的”。正因为他对传统文化的挚爱,因而在创作上追求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中去。在语言上则强调着力运用中国味儿的语言。这是他艺术追求的方向,也是他小说的灵魂。
1946年起在《文学杂志》、《文艺复兴》和《文艺春秋》上发表《戴车匠》、《复仇》、《绿猫》、《鸡鸭名家》等短篇小说,引起文坛注目。1950年后在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工作,编辑《北京文艺》和《民间文学》等刊物。1962年调北京京剧团任编剧。著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与温暖》、《茱萸集》,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等。短篇《受戒》和《大淖记事》是他的获奖小说。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
8
编辑本段整体感知
全文隐隐贯穿下面这样一条思路。
第1段,说“端午”,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
作者在文中大谈家乡端午的种种风俗,这正是他闲适自由的行文风格的体现。作者行文如同随意聊天,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也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之中也体现了整体上的严谨与和谐。
从文章思路来看,谈“端午风俗”也属必要。文题为“端午的鸭蛋”,因此,首先必须先写端午风俗,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特的风俗,再写到“十二红”,写到“咸鸭蛋”,于是水到渠成地转写“端午的鸭蛋”。
从写作手法上,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端午”的气氛,就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为下文的“鸭蛋”的出现做了铺垫。使文章语言显得过渡自然。
第2、3段,说鸭蛋,写家乡鸭蛋的名声、特色。
这段文字轻松幽默,流露出对家乡由衷的热爱与自豪。
第4段正式涉及正题——“端午的鸭蛋”,着重写了“鸭蛋络子”。三个层次,缓缓展开,环环相扣,一丝不乱。
这是文章的主体内容,写得趣味盎然,充满生活情趣。但也许有读者还会存有一丝疑惑:文章如此津津乐道谈论“咸鸭蛋”有意义吗, 这就涉及到文章主旨方面了。
9
其实,日常生活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必处处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
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所以,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祺散文的魅力所在。文章读来从容散淡,大有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以及童真童趣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也是对故乡高邮的鸭蛋赞美。
编辑本段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掌握本文生字词,理解生僻词语意义; 2.通过梳理文章,了解文章脉络; 3.了解作者写作风格及写作背景; 4.体会文章语言上的平淡自然的风格,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5.通过对传统民俗的了解,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操,并且形成自己对民俗的理解,珍惜热爱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基础梳理
一、拼音[1] 1(典型字 腌(yān) 门楣(méi) 练囊(náng) 袁枚(méi) 苋(xiàn) 焉(yān) 拧(nǐng) 车胤(yìn) 门槛(kǎn) 粽子(zòng) 手腕(wàn) 籍贯(jí) 硝药(xiāo) 大襟(jīn) 2(多音字 扎 zhā扎根 络 luò络绎 槛 kǎn 门槛 拧 níng拧毛巾
10
zhá挣扎 nǐng拧开 zā扎彩 lào络子 jiàn 槛车 nìng拧脾气 二、字形 楣 门楣 硝 硝烟 隍 城隍 舱 船舱 媚 妩媚 销 销售 煌 辉煌 沧 沧海 嵋 峨嵋 消 消失 徨 彷徨 沦 沦陷 三、词义 1.重点词 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城隍:迷信传说中指主管某个城的神。
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门楣:门框上的横木。
2.近义词 郑重-慎重 都是形容词,都有认真的意思。不同的是,”郑重” 意思是严肃认真,而”慎重”意思是谨慎认真。在词语搭配上也有区别,如”郑重其事”“郑重声明”“慎重处理”“态度慎重”等。
担忧-担心 都是动词,也可以作名词。都有不放心的意思。一般常用于可能出现不如意的情况。”担忧”不仅指放心不下,还有忧虑、发愁的意思,语意较重。一般不带宾语。如”妈很为你担忧”;”担心”只指放心不下,语意较轻,常带宾语,如”妈很担心你”。
3、相关成语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与有荣焉:因此也感到荣幸。
囊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11
肃然起敬:十分恭敬。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吗, 剖析:用小孩子的眼光与语气,评价地方的风俗,真切而实在。”道道”一词明显含有地方特色,用在这里,平淡中增加了文章的趣味。
2、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剖析:”出鸭......鸭多”,作者好用短句,有时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想后再接着说的神态。采用连环承接的方式,说明家乡盛产咸鸭蛋。
3、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剖析:”一扎下去”“就冒出来”两相对比。特别是用”一......就......”的句式,写出了高邮咸蛋的质细而油多的特点。作者对高邮蛋的赞美之情也就溢于言表。突现了文章的主旨,赞美高邮咸蛋,歌颂故乡可爱。
4、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剖析:在这里,典雅的文言词语与极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让人不由暗暗佩服作者居然能将极雅与极俗的两种语言如此自然和谐地捏到一处并倍添韵味的艺术功力。
二、重点语段 1、”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
12
至”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剖析:这一段说”端午”,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依次写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作者行文如同随意聊天,谈端午风俗时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特的风俗,再写到”十二红”,写到”咸鸭蛋”,于是水到渠成地转写”端午的鸭蛋”。前文看似闲笔,实际上渲染了”端午”的浓烈气氛,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所以谈”端午风俗”也是必要的。
2、”高邮的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至”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剖析:这段写家乡腌蛋的特点。作者将文言词语与口语结合起来,相映成趣,倍添韵味。例如”质细而油多”、”入口”、”尤为别处所不及”属古汉语语言,而”发干、发粉”、”嚼石灰”又极俗。”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让人跃跃欲试,作者把它写得有声有色、富有动感。
结构简析
文章叙述了 作者家乡端午节的一些风俗,着重介绍了家乡的高邮鸭蛋的特色,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对故乡的热爱。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第二部分(第2-3段):描述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
13
第三部分(第4-6段):写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
主旨探讨
关于本文主题有如下表述: 1、文章记叙了作者家乡端午节的一些风俗,着重介绍了家乡的咸鸭蛋的特色,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念。
2、文章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3、本文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所写内容虽然简单,但作者善于在平时的生活中发现美,用浓浓的深情,酿出了人生滋味。
审美鉴赏
文章从作者家乡端午的习俗触发,引出高邮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特产--咸鸭蛋。在对此的介绍中,洋溢着作者的喜爱和自豪。如文中的”哦~你们那儿出咸鸭蛋~”以人们的惊讶和熟知的语气来体现咸鸭蛋的名气。”必用纸条特别标明”中的”特别”二字,可见咸鸭蛋在外人心中的地位,”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中的”完全不能”,作者用全盘否定的语气突出家乡特产的优点,在不知不觉的夸耀中,我们能体会到作者的喜爱和自豪:对咸鸭蛋的喜爱,对身为高邮人的自豪。
高邮的咸鸭蛋之所以如此的出彩,我想与端午节中”吃十二红”还是有联系的吧,红是红火,咸鸭蛋越红,人们就更愿
14
意把它当作十二红之一;反过来,人们愿意把它当作十二红之一,咸鸭蛋就会越红。两者相辅相成。同样,咸鸭蛋越出名,就越能代表高邮,越能代表高邮,咸鸭蛋就会越好~水涨船高。
这也许就是民俗~作者选择了咸鸭蛋做为自己家乡的荣誉,亲爱的同学,你会选择什么来代表你的家乡,
问题探究
问题: 本文记叙的是最普通不过的”端午的鸭蛋”,但却让人回味无穷。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这对你的作文有什么启示呢, 【导思】写作来源于生活,这不是一句空话。这篇文章又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生活中处处有情趣,只有细心地观察生活才能得到写作的源头活水,也才能真正地掌握写作的真正本源。观察生活,热爱生活,才会有对生活更深刻的爱和情。
【探究】第一步:细细品味《端午的鸭蛋》,进一步体会汪曾祺先生的语言艺术:口语色彩浓厚;古汉语的点缀使文章多了书卷气,增添了典雅之美;善于运用语言”造型”。
第二步:学习了语言艺术之后,体会文章源于生活的特点,我们也应该热爱我们的生活,关注我们的生活,从生活中挖掘作文素材,提高作文水平。
编辑本段有关资料
离思 唐 元稹(zhěn)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15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前两句话的意思: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原诗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诗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
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曾经沧海难为水”可以简缩为成语“曾经沧海”,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二、汪曾祺散文的特点——小叙事(龙协涛) 在当代文坛,当人们热衷于“大叙事”,习惯欣赏“大事物”“大场面”“大结局”,片面追求高、大、全时,另一种与之相反的审美情趣悄然兴起,即着眼于“小场景”、“小叙事”,着力写凡人小事,写油盐酱醋茶,写“一地鸡毛”……汪曾祺就是这种审美情趣的杰出代表。当他80年代重出文坛的时候,他的“小叙事”的作品居然引起了“大轰动”。
汪曾祺同别人不一样之处,在于他接受过西南联大正规的高等教育,当属科班出身。他虽也喜欢做学问,但同那些大学者不同的是,他多半陶醉于辞章考辨之类的“小学”,做的是阐幽发微的工作。他喜爱《世说新语》和宋人笔记,继承明清散文传统和五四散文传统,倾心晚明小品集大成者张岱
16
的文章,同晚明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也息息相通。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深厚、从事过京剧编剧的汪曾祺,深谙“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东方古训和布莱希特标榜的“间离效果”的西方现代理论,加上个人身世浮沉的沧桑之感,促使他不去追求反映时代精神的最强音,而是以含蓄、空灵、淡远的风格,去努力建构作品的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美学价值。他长于江南,定居于京城。翻阅他的作品,不乏风和日丽、小桥流水的江南秀色和小四合院、小胡同的京城一景,极少见到雷霆怒吼、阔大无比的壮观场景。汪曾祺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颖悟和审美发现,从小的视角楔入,写凡人小事,记乡情民俗,谈花鸟虫鱼,考辞章典故,即兴偶感,娓娓道来,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成就了当代小品文的经典和高峰。
汪曾祺博学多识,情趣广泛,爱好书画,乐谈医道,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他一生所经历的轰轰烈烈的大事可谓多矣,例如启蒙救亡、夺取政权、反右斗争、“**”、改革开放等等。但他深感现代社会生活的喧嚣和紧张,使读者形成了向往宁静、闲适、恬淡的心理定势,追求心灵的愉悦、净化和升华。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狂泻喧腾的大瀑布之美固然可敬可畏,然而置身清丽澄明的小溪边,观鱼游虾戏,听流水潺潺,不是让人忘掉精神疲惫而顿感其乐融融吗,汪曾祺把自己的散文定位于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正是适
17
应了中国读者文化心态和期待视野的调整。
当今社会,由于复制技术造成的那种虚拟幻化的“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因为它们的虚幻和刻板,已经不再具备可体验的审美特征。真正具有可体验的美的特征的,恰好是真实的个体生存中的无时无刻不在的“小文化”“小话语”“小叙事”。汪曾祺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贡献,就在于他对“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的解构,在于他对个体生存的富有人情味的真境界的昭示和呼唤,在于他帮助人们发现了就在自己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美在身边,美在本分。汪曾祺散文的精神气质和艺术神韵之所以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魅力,就在于他对“凡人小事”的审视,能做到自小其“小”,以小见大,而不是自大其“小”,以小媚“大”。
必须指出,汪曾祺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文深蕴着他独特的人生体验,但其效用并不只是自娱一己的性情,他强调自己的作品还应于世道人心有补,于社会人生有益,决不是要把个人与社会隔离开来,对立起来。他的作品间或也流露出道家主张的随缘自适、自足自保的悠然任化的意趣,但断然有别于魏晋文人的清谈和颓废,在本质上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描绘是乐观向上的,相信“人类是有希望的,中国是会好起来的”。现代艺术,太多的夸饰,太多的刺激,太多的借助声光电气。汪曾祺则是要从内容到形式上建立一种原汁原味的“本色艺术”或“绿色艺术”,创造真境界,传达真感情,引领
18
人们到达精神世界的净土。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身边的“凡人小事”还没来得及完全呈现自己的意义就被抛到记忆的背后。由此看来,人们除了被“忙”包裹、挤压之外,似乎根本体验不到人生还有什么其他乐趣。汪曾祺的散文在向人们发出这样的吁请:慢点走,欣赏你自己啊! (选自《凡人小事真境界》) 三、汪曾祺散文的特色(刘爱芹) 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汪曾祺曾说过:“我觉得伤感主义是散文的大敌。挺大的人,说些姑娘似的话……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因此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
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在《夏天的昆虫》中,他向读者介绍了蝈蝈、蝉、蜻蜓、螳螂的品种、习性和孩童捕捉昆虫的情形。如他说:“叫蚰子(蝈蝈的俗称)是可以吃的。得是三尾的,腹大多子。扔在枯树枝火中,一会儿就熟了。味极似虾”。说北京的孩子在竹竿上涂上黏胶捉蝉。作者小时候用蜘蛛网捉蝉。选一根结实的长芦苇,一头撅成三角形,用线缚住,看见有大蜘蛛网就一绞,三角里络满了蜘蛛网。瞅准了一只蝉,轻轻一捂,蝉就被黏住了。读到此处,
19
不觉会心一笑,好像说的就是我自己童年的情形。
文如其人,汪曾祺散文的平淡质朴,不事雕琢,缘于他心地的淡泊和对人情世物的达观与超脱,即使身处逆境,也心境释然。在被打为右派下放劳动的日子里,他奉命画出了一套马铃薯图谱。他认为在马铃薯研究站画图谱是“神仙过的日子”,画完一个整薯,还要切开来画一个剖面,画完了,“薯块就再无用处,我于是随手埋进牛粪火里,烤烤,吃掉。我敢说,像我一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全国盖无二人。” 汪曾祺的散文不注重观念的灌输,但发人深思。如《吃食的文学》和《苦瓜是瓜吗》,其中谈到苦瓜的历史,人对苦瓜的喜恶,北京人由不接受苦瓜到接受,最后谈到文学创作问题:“不要对自己没有看惯的作品轻易地否定、排斥”“一个作品算是现实主义的也可以,算是现代主义的也可以,只要它真是一个作品。作品就是作品。正如苦瓜,说它是瓜也行,说它是葫芦也行,只要它是可吃的。”
编辑本段端午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
20
“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中国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假期3天,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代有大量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传世。参考资料:不给力22篇三:端午的鸭蛋汪曾祺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有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
21
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
22
蛋壳来装萤火虫。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么,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概是不行的。(汪曾祺)
篇四:端午的鸭蛋汪曾祺
编者按:汪曾祺在《端午的鸭蛋》里记叙了家乡高邮过端午节的一些风俗,着重介绍了咸鸭蛋的特色,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在小小的咸鸭蛋里,他尝出了人生滋味。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咸鸭蛋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
23
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有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咸鸭蛋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
24
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么,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概是不行的。
(责编:wangxiaoling)篇五:端午的鸭蛋汪曾祺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线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
25
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么,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
26
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有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 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 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 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
27
鸭蛋呢~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 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么,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概是不行的
28
29
作文三:《汪曾祺端午的鸭蛋》1200字
导学案
课题 端午的鸭蛋 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一、理清行文思路,感受民俗文化。
二、朗读品味语言,体悟乡情童趣。
三、领会文章主旨,珍视传统文化。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性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人
文内涵丰富的文章成为语文教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单元的课文意
在让学生关注各地的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并通过这些有声有色
的民俗风情画去感受自身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而本文又属于
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
和浓郁民俗风情。
教学方式
教学准备 读课文,查阅相关资料
课后反思
个案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是为了
纪念春秋时期受奸臣陷害而投汩罗江的屈原。多少年
来,人们纪念屈原的风俗习惯有很多种。如南方的赛导入新课
龙舟、往河中放荷灯、扔粽子等。但在江苏省高邮市
作家汪曾祺笔下,普通的鸭蛋在过端午节时却蕴含着
无穷的情趣和浓浓的乡情。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一
起去感受作者家乡端午节的民俗文化与乡情童趣。
朗读课文,完成问题
1、查字典解决字词
2、概括文章的主题。
3、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
4、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那些风俗,
5、高邮鸭蛋的名声怎样,特点是什么,
6、小孩有哪些关于鸭蛋的乐事,
1、门楣(mei2)苋(xian4)菜 籍(ji2)贯 车胤(yin4)
2、主题: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怀恋和怀念。
3、第一部分(1),对家乡端午风俗的描写。
第二部分(2—3),家乡的鸭蛋
第三部分(4—6),端午的鸭蛋。
4、系白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
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5、名声久远、质细油多
6、挂鸭蛋络子、吃鸭蛋、玩鸭蛋壳(装萤火虫玩)
文章为什么要宕开一笔去铺叙端午节的种种风俗,
与中心有和关系,
烘托出浓浓的节日氛围,为文章的主体“鸭蛋”设置
背景。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乡生活的深深的留恋和怀
念。
1、在写家乡鸭蛋名声是为什么要引用袁枚的《腌
蛋》,
既介绍了高邮鸭蛋的特点和吃法,又使文章富有情趣
和感染力。
2、你如何理解文章的结尾,作者为什么写到车胤囊
萤读书的故事,
文章的结尾写了东晋的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
为,这段话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
为,有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
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正体现了汪曾祺闲适自由的
风格。
汪曾祺在本文中的语言艺术风格
1、口语色彩浓厚且带有淡淡的幽默。表现在好用短
语、文中时常穿插朴素的大白话或是淡淡的幽默,信
口而出,自然而然,令人倍感亲切。
2、古汉语的点缀。朴素的现代口语与典雅的古汉语
相映成趣,倍添典雅之美和艺术韵味。
3、善于运用语言“造型”。作者有时只用一两个字眼
就能写出事物的特色神韵,活灵活现,绘声绘色。
4、适当地运用方言。
读了课文,联系自身,调动自己的经验积累,介绍自
己童年时代最难忘的有关过节的一件事或一件物品,
要求多运用自然恰当的口语。
布置作业
作文四:《>汪曾祺》2800字
端午的鸭蛋????????汪曾祺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框架,感知课文内容。?2、?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3、?体味文章中蕴含的情感。?4、?了解端午风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1、整体把握文章框架,感知课文内容,体味文中蕴含的情感。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文章的结尾?教学方法:1实物感知法2朗读法3讨论点拨法课前准备:1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2了解汪曾祺的写作风格。?3搜集一些各地(或家乡)有关端午风俗、传说的资料或具体实物;想一想自己童年时代最难忘的有关过节的一件事或一件物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选五位学生课前准备)主持人: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鼓掌)?欢迎大家走进《鉴宝》栏目现场。我们这期节目的主题是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午、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多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有纪念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的,有人为是伍子胥忌辰的,有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的,也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的。今天参加鉴宝节目的有四位持宝人,请四位持宝人带着他们的宝物上场,大家欢迎。(鼓掌)学生1: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起源于楚国人因不舍贤臣屈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就不见踪迹,是龙舟竞渡的起源。我这只龙舟为首届屈原杯龙舟赛纪念品。大家看它的细部特征:长????宽????高????重?????由??木精心雕刻而成,成为家庭收藏不可或缺之物。学生2:吃粽子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瞧,我这个就是有名的浙江嘉兴粽子,去年这粽子在包粽子比赛中创下多个专利第一。造型符合黄金比例,味道令人垂涎三尺,实是吃食之佳品。学生3:[端午?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用毛笔写)我这件虽然普通之极,内容却道出端午节与屈原的关系。这是我国将来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书法家所写,字体俊秀挺拔颇有曦之之风范。藏品可成为你书房之瑰宝。学生4:我这件宝物来自江苏高邮,他的母亲是高邮土生土长的大麻鸭,经高邮人秘方腌制,具备了高邮咸鸭蛋的一切优秀素质:1双黄鸭蛋2质细而油多3有多种吃法4淡青色的外壳,秀气大方5鸭蛋壳装萤火虫好看极了!我相信我的这件宝物是夺魁的最佳之物。(四人争吵起来)主持人:经过专家委员会的激烈讨论,以及短信网站的统计数据,最后评定4号持宝人的宝物为本场的冠军。(其他三人惊呼:WHY?)????老师说:“因为汪曾祺笔下《端午的鸭蛋》就是他这只咸鸭蛋。”(过渡:我们这节课就来尝一尝端午的鸭蛋。鸭蛋腌好了,必须先煮熟,才能吃。下面我们来准备炉火烧水。汪曾祺何许人也?(学生简介作者)二、检查预习情况1、?注音????这些字认识吗?(学生读字)门槛??门楣??苋菜??籍贯??腌腊??络子??车胤??城隍庙2、?解释????这些词什么意思?(学生解释))曾经沧海难为水??莫名其妙??与有荣焉??囊萤映雪??肃然起敬三、读课文?把握文章脉络(火上来了,水开了,开始真正煮鸭蛋了。大家四人一组,分配朗读,尽可能读出文章的风味情趣。看投影,讨论解决第一个问题。)1概括文章段意,说说本文的行文思路。(明确:第一节说端午,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第二三节说鸭蛋,写家乡鸭蛋的名声特色。第四五节端午的鸭蛋,着重写鸭蛋络子、吃鸭蛋、玩蛋壳。第六节补写。思路:从端午的风俗谈起,从各地均有的写到家乡独有的,再写到“十二红”写到咸鸭蛋,然后介绍家乡的鸭蛋——高邮咸蛋,最后涉及正题端午的鸭蛋。)2、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1明确: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追问:其中与别处一样的是什么?可能与别处一样的是什么?与别处不一样的是什么?(明确: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追问:最与众不同的是吃“十二红”,我们猜想一下它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比如我们过年要吃鱼。(明确:希望生活过的红红火火,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追问:希望是美好的,那么他的家乡当时经济条件怎么样?哪句话可以看出来?(明确:贫穷,落后。“好象我们那个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追问:高邮的鸭蛋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值得作家大写特写?(明确:鸭蛋的特点名声。大家想一下逢年过节时有哪些东西是我们印象深刻的?(鞭炮、饺子、元宵、灯笼、月饼、烟花等等)印象深刻代表着什么?(喜欢)推己及人追问:作家对鸭蛋充满了什么感情?(明确:自豪???与有荣焉???曾经沧海难为水)端午的鸭蛋是作者什么时候的记忆?(儿时)儿时的记忆在成年以后都会笼罩一层异样的光辉,所以才会不能忘怀。?3、文章结尾为什么写到“囊萤映雪”的故事?它是多余的,还是妙笔?(学生讨论,能够自圆其说即可)(这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孙康、车胤))??后来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下仍不失去改变生活的渴望,他们成功了吗?(成功了)看来无论环境是艰苦还是优越,只要有这种刻苦学习、热爱生活、改变生活的精神和勇气就一定会有所收获。三、揣摩语言,体味作者独特的创作风格(过渡:鸭蛋煮熟了没有?(熟了)我们就来尝一尝味道怎么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2-5节,画出你喜欢的句子,细细品味,然后和前后左右的同学交流。师总结:大家评析的非常好。作者书面语与口语,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中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这正是汪曾祺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让我们齐读刚才同学们所评析的语句,再次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四、创意活动鸭蛋吃完了,可这鸭蛋不是白吃的。这不高邮咸鸭蛋责任有限公司给我们出难题了:如果你是本公司招聘的广告策划人,请你为公司拟一条广告语。五、作业1、假如你是一只充满灵性的高邮鸭蛋,你怎样表现自己的个性。?2、想想自己童年时代最难忘的有关过节的一件物品,把它用美妙的文字描述出来。六、师小结童年岁月中富含生活的情趣,日常生活中饱含人生的韵味。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平淡以及诗意,才算真正体验到生活的滋味。汪曾祺从小小的鸭蛋里尝出生活的真味,我相信,我们也会从一片叶、一粒沙、一滴水中品味出生活的真趣,成长的快乐。
作文五:《汪曾祺端午的鸭蛋》19500字
篇一: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原文欣赏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线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么,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
1
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有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 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
2
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 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
3
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么,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概是不行的。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等名家学习写作。他是跨越几个时代的作家,也是在小说、散文、戏剧文学与艺术研究上都有建树的作家。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诗和散文。1948年出版第一个作品集《邂逅集》,1963年出版第二个作品集《羊舍的夜晚》,1978年发表小说《骑兵列传》,1980年发表小说《受戒》,受到普遍赞誉,随后一发不可收。现已出版《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汪曾祺自选集》以及多卷本《汪曾祺文集》等十
4
几个作品集。他的小说被视为诗化小说,其中《大淖记事》获全国短篇小说奖。他还写散文、评论和剧本。与他人合作改编、加工的《沙家浜》深受观众的喜爱。
汪曾祺的小说充溢着“中国味儿”。他说:“我是一个中国人”,“中国人必然会接受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影响”。儒、道、佛三家,“比较起来,我还是接受儒家的思想多一些”;不过,“我不是从道理上,而是从感情上接受儒家思想的”。正因为他对传统文化的挚爱,因而在创作上追求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中去。在语言上则强调着力运用中国味儿的语言。这是他艺术追求的方向,也是他小说的灵魂。
1946年起在《文学杂志》、《文艺复兴》和《文艺春秋》上发表《戴车匠》、《复仇》、《绿猫》、《鸡鸭名家》等短篇小说,引起文坛注目。1950年后在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工作,编辑《北京文艺》和《民间文学》等刊物。1962年调北京京剧团任编剧。著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与温暖》、《茱萸集》,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等。短篇《受戒》和《大淖记事》是他的获奖小说。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
编辑本段整体感知
全文隐隐贯穿下面这样一条思路。
第1段,说“端午”,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
5
作者在文中大谈家乡端午的种种风俗,这正是他闲适自由的行文风格的体现。作者行文如同随意聊天,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也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之中也体现了整体上的严谨与和谐。
从文章思路来看,谈“端午风俗”也属必要。文题为“端午的鸭蛋”,因此,首先必须先写端午风俗,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特的风俗,再写到“十二红”,写到“咸鸭蛋”,于是水到渠成地转写“端午的鸭蛋”。
从写作手法上,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端午”的气氛,就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为下文的“鸭蛋”的出现做了铺垫。使文章语言显得过渡自然。
第2、3段,说鸭蛋,写家乡鸭蛋的名声、特色。
这段文字轻松幽默,流露出对家乡由衷的热爱与自豪。
第4段正式涉及正题——“端午的鸭蛋”,着重写了“鸭蛋络子”。三个层次,缓缓展开,环环相扣,一丝不乱。
这是文章的主体内容,写得趣味盎然,充满生活情趣。但也许有读者还会存有一丝疑惑:文章如此津津乐道谈论“咸鸭蛋”有意义吗, 这就涉及到文章主旨方面了。
其实,日常生活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必处处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
6
活的滋味。所以,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祺散文的魅力所在。文章读来从容散淡,大有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以及童真童趣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也是对故乡高邮的鸭蛋赞美。
编辑本段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掌握本文生字词,理解生僻词语意义; 2.通过梳理文章,了解文章脉络; 3.了解作者写作风格及写作背景; 4.体会文章语言上的平淡自然的风格,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5.通过对传统民俗的了解,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操,并且形成自己对民俗的理解,珍惜热爱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基础梳理
一、拼音[1] 1(典型字 腌(yān) 门楣(méi) 练囊(náng) 袁枚(méi) 苋(xiàn) 焉(yān) 拧(nǐng) 车胤(yìn) 门槛(kǎn) 粽子(zòng) 手腕(wàn) 籍贯(jí) 硝药(xiāo) 大襟(jīn) 2(多音字 扎 zhā扎根 络 luò络绎 槛 kǎn 门槛 拧 níng拧毛巾 zhá挣扎 nǐng拧开 zā扎彩 lào络子 jiàn 槛车 nìng拧脾气 二、字形 楣 门楣 硝 硝烟 隍 城隍 舱 船舱 媚 妩媚 销 销售 煌 辉煌 沧 沧海 嵋 峨嵋 消 消失 徨 彷徨 沦 沦陷 三、词义 1.重点词 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7
城隍:迷信传说中指主管某个城的神。
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门楣:门框上的横木。
2.近义词 郑重-慎重 都是形容词,都有认真的意思。不同的是,”郑重” 意思是严肃认真,而”慎重”意思是谨慎认真。在词语搭配上也有区别,如”郑重其事”“郑重声明”“慎重处理”“态度慎重”等。
担忧-担心 都是动词,也可以作名词。都有不放心的意思。一般常用于可能出现不如意的情况。”担忧”不仅指放心不下,还有忧虑、发愁的意思,语意较重。一般不带宾语。如”妈很为你担忧”;”担心”只指放心不下,语意较轻,常带宾语,如”妈很担心你”。
3、相关成语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与有荣焉:因此也感到荣幸。
囊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肃然起敬:十分恭敬。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吗, 剖析:用小孩
8
子的眼光与语气,评价地方的风俗,真切而实在。”道道”一词明显含有地方特色,用在这里,平淡中增加了文章的趣味。
2、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剖析:”出鸭......鸭多”,作者好用短句,有时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想后再接着说的神态。采用连环承接的方式,说明家乡盛产咸鸭蛋。
3、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剖析:”一扎下去”“就冒出来”两相对比。特别是用”一......就......”的句式,写出了高邮咸蛋的质细而油多的特点。作者对高邮蛋的赞美之情也就溢于言表。突现了文章的主旨,赞美高邮咸蛋,歌颂故乡可爱。
4、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剖析:在这里,典雅的文言词语与极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让人不由暗暗佩服作者居然能将极雅与极俗的两种语言如此自然和谐地捏到一处并倍添韵味的艺术功力。
二、重点语段 1、”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至”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剖析:这一段说”端午”,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依次写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作者行文如同随意聊天,谈端午风俗时从各地
9
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特的风俗,再写到”十二红”,写到”咸鸭蛋”,于是水到渠成地转写”端午的鸭蛋”。前文看似闲笔,实际上渲染了”端午”的浓烈气氛,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所以谈”端午风俗”也是必要的。
2、”高邮的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至”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剖析:这段写家乡腌蛋的特点。作者将文言词语与口语结合起来,相映成趣,倍添韵味。例如”质细而油多”、”入口”、”尤为别处所不及”属古汉语语言,而”发干、发粉”、”嚼石灰”又极俗。”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让人跃跃欲试,作者把它写得有声有色、富有动感。
结构简析
文章叙述了 作者家乡端午节的一些风俗,着重介绍了家乡的高邮鸭蛋的特色,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对故乡的热爱。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第二部分(第2-3段):描述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
第三部分(第4-6段):写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
主旨探讨
关于本文主题有如下表述: 1、文章记叙了作者家乡端午节的一些风俗,着重介绍了家乡的咸鸭蛋的特色,流露出对
10
儿时生活的怀念。
2、文章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3、本文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所写内容虽然简单,但作者善于在平时的生活中发现美,用浓浓的深情,酿出了人生滋味。
审美鉴赏
文章从作者家乡端午的习俗触发,引出高邮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特产--咸鸭蛋。在对此的介绍中,洋溢着作者的喜爱和自豪。如文中的”哦~你们那儿出咸鸭蛋~”以人们的惊讶和熟知的语气来体现咸鸭蛋的名气。”必用纸条特别标明”中的”特别”二字,可见咸鸭蛋在外人心中的地位,”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中的”完全不能”,作者用全盘否定的语气突出家乡特产的优点,在不知不觉的夸耀中,我们能体会到作者的喜爱和自豪:对咸鸭蛋的喜爱,对身为高邮人的自豪。
高邮的咸鸭蛋之所以如此的出彩,我想与端午节中”吃十二红”还是有联系的吧,红是红火,咸鸭蛋越红,人们就更愿意把它当作十二红之一;反过来,人们愿意把它当作十二红之一,咸鸭蛋就会越红。两者相辅相成。同样,咸鸭蛋越出名,就越能代表高邮,越能代表高邮,咸鸭蛋就会越好~水涨船高。
11
这也许就是民俗~作者选择了咸鸭蛋做为自己家乡的荣誉,亲爱的同学,你会选择什么来代表你的家乡,
问题探究
问题: 本文记叙的是最普通不过的”端午的鸭蛋”,但却让人回味无穷。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这对你的作文有什么启示呢, 【导思】写作来源于生活,这不是一句空话。这篇文章又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生活中处处有情趣,只有细心地观察生活才能得到写作的源头活水,也才能真正地掌握写作的真正本源。观察生活,热爱生活,才会有对生活更深刻的爱和情。
【探究】第一步:细细品味《端午的鸭蛋》,进一步体会汪曾祺先生的语言艺术:口语色彩浓厚;古汉语的点缀使文章多了书卷气,增添了典雅之美;善于运用语言”造型”。
第二步:学习了语言艺术之后,体会文章源于生活的特点,我们也应该热爱我们的生活,关注我们的生活,从生活中挖掘作文素材,提高作文水平。
编辑本段有关资料
离思 唐 元稹(zhěn)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前两句话的意思: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原诗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
12
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诗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
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曾经沧海难为水”可以简缩为成语“曾经沧海”,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二、汪曾祺散文的特点——小叙事(龙协涛) 在当代文坛,当人们热衷于“大叙事”,习惯欣赏“大事物”“大场面”“大结局”,片面追求高、大、全时,另一种与之相反的审美情趣悄然兴起,即着眼于“小场景”、“小叙事”,着力写凡人小事,写油盐酱醋茶,写“一地鸡毛”……汪曾祺就是这种审美情趣的杰出代表。当他80年代重出文坛的时候,他的“小叙事”的作品居然引起了“大轰动”。
汪曾祺同别人不一样之处,在于他接受过西南联大正规的高等教育,当属科班出身。他虽也喜欢做学问,但同那些大学者不同的是,他多半陶醉于辞章考辨之类的“小学”,做的是阐幽发微的工作。他喜爱《世说新语》和宋人笔记,继承明清散文传统和五四散文传统,倾心晚明小品集大成者张岱的文章,同晚明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也息息相通。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深厚、从事过京剧编剧的汪曾祺,深谙“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东方古训和布莱希特标榜的“间离效果”的西方现代理论,加上个人身世浮沉的沧桑之
13
感,促使他不去追求反映时代精神的最强音,而是以含蓄、空灵、淡远的风格,去努力建构作品的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美学价值。他长于江南,定居于京城。翻阅他的作品,不乏风和日丽、小桥流水的江南秀色和小四合院、小胡同的京城一景,极少见到雷霆怒吼、阔大无比的壮观场景。汪曾祺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颖悟和审美发现,从小的视角楔入,写凡人小事,记乡情民俗,谈花鸟虫鱼,考辞章典故,即兴偶感,娓娓道来,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成就了当代小品文的经典和高峰。
汪曾祺博学多识,情趣广泛,爱好书画,乐谈医道,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他一生所经历的轰轰烈烈的大事可谓多矣,例如启蒙救亡、夺取政权、反右斗争、“**”、改革开放等等。但他深感现代社会生活的喧嚣和紧张,使读者形成了向往宁静、闲适、恬淡的心理定势,追求心灵的愉悦、净化和升华。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狂泻喧腾的大瀑布之美固然可敬可畏,然而置身清丽澄明的小溪边,观鱼游虾戏,听流水潺潺,不是让人忘掉精神疲惫而顿感其乐融融吗,汪曾祺把自己的散文定位于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正是适应了中国读者文化心态和期待视野的调整。
当今社会,由于复制技术造成的那种虚拟幻化的“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因为它们的虚幻和刻板,已经不再具备可体验的审美特征。真正具有可体验的美的特征的,恰好
14
是真实的个体生存中的无时无刻不在的“小文化”“小话语”“小叙事”。汪曾祺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贡献,就在于他对“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的解构,在于他对个体生存的富有人情味的真境界的昭示和呼唤,在于他帮助人们发现了就在自己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美在身边,美在本分。汪曾祺散文的精神气质和艺术神韵之所以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魅力,就在于他对“凡人小事”的审视,能做到自小其“小”,以小见大,而不是自大其“小”,以小媚“大”。
必须指出,汪曾祺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文深蕴着他独特的人生体验,但其效用并不只是自娱一己的性情,他强调自己的作品还应于世道人心有补,于社会人生有益,决不是要把个人与社会隔离开来,对立起来。他的作品间或也流露出道家主张的随缘自适、自足自保的悠然任化的意趣,但断然有别于魏晋文人的清谈和颓废,在本质上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描绘是乐观向上的,相信“人类是有希望的,中国是会好起来的”。现代艺术,太多的夸饰,太多的刺激,太多的借助声光电气。汪曾祺则是要从内容到形式上建立一种原汁原味的“本色艺术”或“绿色艺术”,创造真境界,传达真感情,引领人们到达精神世界的净土。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身边的“凡人小事”还没来得及完全呈现自己的意义就被抛到记忆的背后。由此看来,人们除了被“忙”包裹、挤压之外,似乎根本体验不到人生还有
15
什么其他乐趣。汪曾祺的散文在向人们发出这样的吁请:慢点走,欣赏你自己啊! (选自《凡人小事真境界》) 三、汪曾祺散文的特色(刘爱芹) 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汪曾祺曾说过:“我觉得伤感主义是散文的大敌。挺大的人,说些姑娘似的话……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因此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
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在《夏天的昆虫》中,他向读者介绍了蝈蝈、蝉、蜻蜓、螳螂的品种、习性和孩童捕捉昆虫的情形。如他说:“叫蚰子(蝈蝈的俗称)是可以吃的。得是三尾的,腹大多子。扔在枯树枝火中,一会儿就熟了。味极似虾”。说北京的孩子在竹竿上涂上黏胶捉蝉。作者小时候用蜘蛛网捉蝉。选一根结实的长芦苇,一头撅成三角形,用线缚住,看见有大蜘蛛网就一绞,三角里络满了蜘蛛网。瞅准了一只蝉,轻轻一捂,蝉就被黏住了。读到此处,不觉会心一笑,好像说的就是我自己童年的情形。
文如其人,汪曾祺散文的平淡质朴,不事雕琢,缘于他心地的淡泊和对人情世物的达观与超脱,即使身处逆境,也心境释然。在被打为右派下放劳动的日子里,他奉命画出了一
16
套马铃薯图谱。他认为在马铃薯研究站画图谱是“神仙过的日子”,画完一个整薯,还要切开来画一个剖面,画完了,“薯块就再无用处,我于是随手埋进牛粪火里,烤烤,吃掉。我敢说,像我一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全国盖无二人。” 汪曾祺的散文不注重观念的灌输,但发人深思。如《吃食的文学》和《苦瓜是瓜吗》,其中谈到苦瓜的历史,人对苦瓜的喜恶,北京人由不接受苦瓜到接受,最后谈到文学创作问题:“不要对自己没有看惯的作品轻易地否定、排斥”“一个作品算是现实主义的也可以,算是现代主义的也可以,只要它真是一个作品。作品就是作品。正如苦瓜,说它是瓜也行,说它是葫芦也行,只要它是可吃的。”
编辑本段端午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中国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假期3天,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代有大量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传世。参考资料:不给
17
力22篇二: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线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坎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么,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
18
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有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 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
19
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不过用萤
20
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么,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概是不行的。
篇三: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语文教材中《端午的鸭蛋》插图
【编者按】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许多美食在各地都颇为流行,咸鸭蛋便是一例,而其中又以高邮的咸鸭蛋最为出名。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的汪曾祺就曾描写家乡高邮的咸鸭蛋,在他的笔下,高邮的咸鸭蛋不但外形佳,味道美,吃完后还能做小玩意,装上萤火虫,颇似囊萤映雪再现。
以下为正文: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
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
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么,
21
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
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
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
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中国的咸鸭蛋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22
高邮常见的双黄咸鸭蛋
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袁枚的《随园食单 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 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
23
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
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么,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概是不行的。
24
本文选自《汪曾祺全集》第4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汪曾祺简介: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 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
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篇四: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是由所写的,通过对端午风俗的描写和对高邮鸭蛋的介绍,表达出对儿时的怀念以及对的热爱之情。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
25
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么?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 一笔虎 。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 十二红 ,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 高邮咸蛋 。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
26
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 小菜单》有 腌蛋 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 与有荣焉 。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 空头 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 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 朱砂豆腐 ,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 鸭蛋络子 。头一天,就由姑姑或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
27
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么?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概是不行的。
选自八下语文书 第四单元 十七课(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选自《汪曾祺全集》第4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八上语文书 第一单元 第二课(鲁教版,山东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年3月5日 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
28
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 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1939年考入中国西南联大中文学系,师从等名家写作。他是跨越几个时代的作家,也是在小说、散文、戏剧文学与艺术研究上都有建树的作家。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诗和散文。1948年出版第一个作品集《邂逅集》,1963年出版第二个作品集《羊舍的夜晚》,1978年发表小说《骑兵列传》,1980年发表小说《受戒》,受到普遍赞誉,随后一发不可收。现已出版《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汪曾祺自选集》以及多卷本《汪曾祺文集》等十几个作品集。他的小说被视为诗化小说,其中《大淖记事》获全国短篇小说奖。他还写散文、和剧本。与他人改编、加工的《沙家浜》深受观众的喜爱。
汪曾祺的小说充溢着 中国味儿 。他说: 我是一个中国人 , 中国人必然会接受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影响 。儒、道、佛三家, 比较起来,我还是接受儒家的思想多一些 不过, 我不是从道理上,而是从感情上接受儒家思想的 。正因为他对的挚爱,因而在创作上追求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中去。在语言上则强调着力运用中国味儿的语言。这是他艺术追求的方向,也是他小说的灵魂。
29
1946年起在《文学杂志》、《文艺复兴》和《文艺春秋》上发表《戴车匠》、《复仇》、《绿猫》、《鸡鸭名家》等短篇小说,引起文坛注目。1950年后在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工作,编辑《北京文艺》和《民间文学》等刊物。1962年调北京京剧团任编剧。著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与》、《茱萸集》,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集《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等。短篇《受戒》和《大淖记事》是他的获奖小说。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
整体感知
全文隐隐贯穿下面这样一条思路。
第1段,说 端午 ,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
作者在文中大谈家乡端午的种种风俗,这正是他闲适自由的行文风格的体现。作者行文如同随意聊天,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也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之中也体现了整体上的严谨与。
从文章思路来看,谈 端午风俗 也属必要。文题为 端午的鸭蛋 ,因此,首先必须先写端午风俗,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特的风俗,再写到 十二红 ,写到 咸鸭蛋 ,于是水到渠成地转写 端午的鸭蛋 。
从上,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 端午 的气氛,就为文章主体
30
鸭蛋 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为下文的 鸭蛋 的出现做了铺垫。使文章语言显得过渡自然。
第2、3段,说鸭蛋在家乡的知名度以及鸭蛋的特别。
这段文字轻松幽默,流露出对家乡由衷的热爱与自豪。
第4段正式涉及正题—— 端午的鸭蛋 ,着重写了 鸭蛋络子 。三个层次,缓缓展开,环环相扣,一丝不乱。
这是文章的主体内容,写得趣味盎然,充满生活情趣。但也许有读者还会存有一丝疑惑:文章如此津津乐道谈论 咸鸭蛋 有意义吗?
这就涉及到文章主旨方面了。
其实,日常生活富含生活情趣、意味。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必处处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所以,在平淡的生活中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的魅力所在。文章读来从容散淡,大有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平淡而有味,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以及童真童趣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和自豪,也是对故乡高邮的鸭蛋赞美。
教学目的
1.掌握本文生字词,理解生僻词语意义;
2.通过梳理文章,了解文章脉络;
3.了解作者写作风格及写作背景;
31
4.体会文章语言上的平淡自然的风格,品味其中韵味和情
致。
5.通过对传统的了解,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中
华民族的情操,并且形成自己对民俗的理解,珍惜热爱传统
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基础字词
拼音
1.典型字
腌(yān)
门楣(m i)
练囊(n ng)
袁枚(m i)
苋(xi n)
焉(yān)
拧(nǐng)
车胤(y n)
门槛(kǎn)
粽子(z ng)
手腕(w n)
籍贯(j )
硝药(xiāo)
大襟(jīn)
32
系(ji)鸭蛋络子
2.多音字
扎 zhā扎根 zh 挣扎 zā扎彩
拧 n ng拧毛巾 nǐng拧开 n ng拧脾气
络 lu 络绎 l o络子
槛 kǎn 门槛 jiān 槛车
字形
楣 门楣 硝 硝烟 隍 城隍 舱 船舱
媚 妩媚 销 销售 煌 辉煌 沧 沧海
嵋 峨嵋 消 消失 徨 彷徨 沦 沦陷
词语释义
重点词
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城隍:迷信传说中指主管某个城的神。
城隍庙:为传说中主管某座城的神建的庙。
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门楣:门框上的横木。
络子:依照所装的物件的形状,用线结成的网状的小袋子。
五毒:说法不一,一说指蝎子、蛇、蜈蚣、壁虎、蟾蜍五种毒虫。
囊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
33
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囊萤,用口袋装萤火虫。映雪,用雪的反光。
寄名:旧俗幼童认僧尼为师而不出家,或认他人作义父母以求长寿。
与有荣焉:因而也感到荣幸。
腌:把鱼、肉、蛋、蔬菜、果品等加上盐、糖、酱、酒等。
肃然起敬: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苋菜:苋科苋属一年生草本。
大襟:纽扣在一侧的中装的前面部分,通常从左侧到右侧,盖住底襟。
白嘴:文中指光吃咸鸭蛋而不就饭。
避邪:避免或驱除邪恶。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白嘴吃:不就其他东西,直接吃。
练囊:用一种白色的绢做成的口袋。练,白色的绢。
近义词
郑重-慎重
都是形容词,都有认真的意思。不同的是, 郑重 意思是严肃认真,而 慎重 意思是谨慎认真。在词语搭配上也有区别,如 郑重其事 郑重声明 慎重处理 慎重 等。
担忧-担心
34
都是动词,也可以作名词。都有不放心的意思。一般常用于可能出现不如意的情况。
担忧 不仅指放心不下,还有忧虑、发愁的意思,语意较重。一般不带宾语。如 妈很为你担忧 担心 只指放心不下,语意较轻,常带宾语,如 妈很担心你 。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吗?
剖析:用小孩子的眼光与语气,评价地方的风俗,真切而实在。
道道 一词明显含有地方特色,用在这里,平淡中增加了文章的趣味。
2、出鸭。......鸭多。
剖析: 出鸭......鸭多 ,作者好用短句,有时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想后再接着说的神态。采用连环承接的方式,说明家乡盛产咸鸭蛋。
3、筷子头一扎下去,吱 红油就冒出来了。
剖析: 一扎下去 就冒出来 两相对比。特别是用 一......就...... 的句式,写出了高邮咸蛋的质细而油多的特点。作者对高邮蛋的赞美之情也就溢于言表。突现了文章的主旨,赞美高邮咸蛋,歌颂故乡可爱。
35
4、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
剖析:在这里,典雅的文言词语与极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让人不由暗暗佩服作者居然能将极雅与极俗的两种语言如此自然和谐地捏到一处并倍添韵味的艺术功力。
二、重点语段
1、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
至 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剖析:这一段说 端午 ,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依次写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 十二红 。作者行文如同随意聊天,谈端午风俗时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特的风俗,再写到 十二红 ,写到 咸鸭蛋 ,于是水到渠成地转写 端午的鸭蛋 。前文看似闲笔,实际上渲染了 端午 的浓烈气氛,为文章主体 鸭蛋 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所以谈 端午风俗 也是必要的。
2、 高邮的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剖析:这段写家乡腌蛋的特点。作者将文言词语与口语结合起来,相映成趣,倍添韵味。例如 质细而油多 、 入口 、 尤为别处所不及 属古汉语语言,而 发干、发粉 、 嚼石灰 又极俗。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让人跃跃欲试,作者把它写得有声有色、富有动感。
结构简析文章叙述了 作者家乡端午节的一些风俗,着重介
36
绍了家乡的高邮鸭蛋的特色,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对故乡的热爱。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第二部分(第2-3段):描述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
第三部分(第4-6段):写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
主旨探讨
关于本文主题有如下表述:
1、文章记叙了作者家乡端午节的一些风俗,着重介绍了家乡的咸鸭蛋的特色,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念。
2、文章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3、本文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所写内容虽然简单,但作者善于在平时的生活中发现美,用浓浓的深情,酿出了人生滋味。
审美鉴赏
文章从作者家乡端午的习俗出发,引出高邮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特产--咸鸭蛋。在对此的介绍中,洋溢着作者的喜爱和自豪。如文中的 哦!你们那儿出咸鸭蛋! 以人们的惊讶和熟知的语气来体现咸鸭蛋的名气。
必用纸条特别标明 中的 特别 二字,可见咸鸭蛋在外人心
37
中的地位, 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 中的 完全不能 ,作者用全盘否定的语气突出家乡特产的优点,在不知不觉的夸耀中,我们能体会到作者的喜爱和自豪:对咸鸭蛋的喜爱,对身为高邮人的自豪。
高邮的咸鸭蛋之所以如此的出彩,我想与端午节中 吃十二红 还是有联系的吧,红是红火,咸鸭蛋越红,人们就更愿意把它当做十二红之一;反过来,人们愿意把它当做十二红之一,咸鸭蛋就会越红。两者相辅相成。同样,咸鸭蛋越出名,就越能代表高邮,越能代表高邮,咸鸭蛋就会越好!水涨船高。
这也许就是民俗!作者选择了咸鸭蛋做为自己家乡的荣誉,亲爱的,你会选择什么来代表你的家乡?
问题探究
问题: 本文记叙的是最普通不过的 端午的鸭蛋 ,但却让人回味无穷。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这对你的有什么启示呢?
【导思】写作来源于生活,这不是一句空话。这篇文章又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生活中处处有情趣,只有细心地观察生活才能得到写作的源头活水,也才能真正地掌握写作的真正本源。观察生活,热爱生活,才会有对生活更深刻的爱和情。
【探究】第一步:细细品味《端午的鸭蛋》,进一步体会汪曾祺先生的语言艺术:口语色彩浓厚;古汉语的点缀使文章多
38
了书卷气,增添了典雅之美;善于运用语言 造型 。
第二步:学习了语言艺术之后,体会文章源于生活的特点,
我们也应该热爱我们的生活,关注我们的生活,从生活中挖
掘,提高作文水平。
想了解更多关于名家散文网的资讯,请访问:
本文来源:://zw.liuxue86./z/2800748.html
39
作文六:《端午的鸭蛋汪曾祺》3400字
《端午的鸭蛋?》教案
汪曾祺
【教学目标】
1、 理清文章思?路;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2、 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受
对传统?文化的怀念?;
3、 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2?
【教学设想】
1、 一课时教学?
2、 学生借助字?典、词典解决生?字词,勾画出不理?解的语句,提出疑惑。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
非常不错,大家懂得还?真多。下面我给大?家一首诗,请你们猜猜?这首诗写的?是
哪一节日?,
幻灯一: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略)
今天我们不?说屈原也不?谈龙舟,就来看鸭蛋?。一只小小的?鸭蛋有什么?
好看的,那么我们就?一起欣赏著?名作家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我们就会
知?道他是如何?把玩鸭蛋的?。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专门介?绍家乡名特?产——鸭蛋的段落?:2、3段。
幻灯二: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鸭蛋络子)
简单吧~这就是文章?的写作思路?~
三、品读课文,欣赏“鸭蛋”
1、那么作者家?乡的鸭蛋到?底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品读2、3两段。
幻灯三:小组合作,请以“这是------------的鸭蛋,因为-----------------(找出文中相?
关的语句)”为句式说一?段话。
如:?名声远播的???,因为“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
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
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其中“肃然起敬”和“特
别标明”两个词最能?体现“高邮咸蛋”的名声。有点调侃,有点自豪,也有淡淡的?
幽默。
?与众不同的???,因为“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
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还”、“不如??多”、“成批”写出了自
豪?之情。
?令人惊喜的???,因为鸭蛋“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喜不?
1
已。”
?历史悠久的???,因为清代诗?人、诗论家袁枚?就曾在他的?《随园食单?小菜单》里提到“高邮腌蛋”。注意有关袁?枚的注解:1716-1797。袁枚写随园?食单中的腌?蛋一节距离?现在少说也?有200年?了,可谓“老品牌”、“老字号”了。
?质细而油多?的??,因为“筷子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造型
让人垂涎欲?滴。 式的语?言生动写出?了家乡咸鸭?蛋的美味可?口,
?吃法多样的???,因为“可以带壳切?开吃”“可以用筷子?挖着吃”“可以
和豆腐?炒着吃——‘朱砂豆腐’”??
?色彩鲜艳的???,因为蛋壳是?淡青色的,蛋白是白色?的,蛋黄是红色?的。 ????
那么,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感情?向我们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高邮咸蛋呢?,
(赞美,自豪)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如:?“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两个“多”,一个“善于”写出了对家?乡人的赞美?(勤劳能干)。
?“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的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
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所食鸭蛋多?矣”带有文言性?沧海难?为水,
质,增强幽默意?味。
?“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但是《腌蛋》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有点爱屋及?乌了吧~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淡淡的幽默?。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象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有些嗔怒,也有淡淡的?幽默。实际上认为?高邮不仅出?鸭蛋,还有那么多?心灵手巧的?勤劳能干的?高邮百姓,自豪和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
小结:家乡的鸭蛋?是与众不同?的,声名远播的?,历史悠久的?,吃法多样的?,美味可口的?,色彩鲜艳的???一提起家乡?的鸭蛋,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内心的赞美?和自豪。这种赞美,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缘于那深深?的故乡情结?吧。(板书:故乡情结) 2、写鸭蛋——抒故乡情,这种写作方?法是:借物抒情(板书:借物抒情) 3、写“端午的鸭蛋?”——鸭蛋络子
说起“故乡情结”,最难忘的要?属儿时的记?忆了吧。因而
幻灯四:有人说,本文写得最?有趣的要属?四、五两段了。你认为有趣?在哪儿呢,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如:“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
“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
“鸭蛋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
2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 “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了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
小结:端午的这一?天,是幸福的一?天,快乐的一天?。孩子们挑鸭?蛋——装鸭——挂鸭蛋——吃鸭蛋——玩鸭蛋,多么富有童?真和童趣,家乡的鸭蛋?在孩子蛋
们的?手中发挥了?最极致的价?值~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遍?,感受一下节?日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吧?~
幻灯五:家乡的端午?除了吃鸭蛋?、挂鸭蛋络子?之外,还有哪些风?俗活动让孩?子们感到幸?福和快乐呢?,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三、关注社会,体验生活
同学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你回忆一下?过
去,你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幻灯六: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传统的端?午佳节。然而在去年?端午节来?之际,忽然有“可靠消息”(《人民日报》)说,这个我们的?传统节日,亚洲某临
国家?(指韩国)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很快将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你对此有何?看法,(根据上课了?解到:学生的看法?基本都是去?指责韩国非?法窃取,不道德,厚颜无耻,根本没有进?行自我剖析?和检讨。)
学生交流后?,来看看网友?们的评论:
幻灯七:1、果真人家要?申报,我们也不必?大惊小怪,尽管这节日?的“出生证”在我们这里?,但谁叫我们?这几年连粽?子都懒得吃?了,而人家却有?“规模和气派?”地发展起“端午文化”了呢,
2、端午节等会?不会被“端”走,根本还在于?我们对待传?统节日的态?度问题,那就是我们?对待民族特?色的文化是?不是热爱,以及热爱到?何种程度。 3、与情人节、圣诞节等一?系列洋节近?年来在中国?的火爆热闹?相比,端午等中国?传统佳节实?在是太冷清?,太受冷落了?。
我们看看屈?原是怎么死?的,人们为什么?纪念他,就会明白端?午节一旦流?落异乡我们?失去的将会?是什么。
同学们都沉?默了,现在大家也?拿起手中的?笔当作键盘?,用我们的纸?当显示屏,充当一回网?友,也来发表一?下建议和看?法,好吗,
学生写,学生交流。
小结: 看看我们自?己,一提起吃就?是肯德基,一提起穿就?是耐克,一提起节日?首先想到的?就是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在对照对照?作者,有谁今天还?这样虔诚地?吃鸭蛋,有谁把端午?吃鸭蛋还当?作一种幸福?和快乐?有谁还在一?年之中早早?地期待着端?午节幸福地?到来?因此,我们要热爱?,要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板书:珍视传统文?化)
最后,我要送大家?一句话:
3
幻灯八:民俗是我们?和中国文化?联系的血脉?,没有继承和?积淀的民族?是没有根的?民族。
四、课外实践
幻灯九:1、采访身边的?老人、长辈,调查东阳端?午的有关民?俗活动。
、搜集有关描?写东阳端午?的文学作品?、诗歌、民谣等,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2
际?仔细去品味?这些蕴涵乡?土气息的文?字。
我们必须珍?视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就像珍视自?己生命的价?值一样 对于本民族?文化的珍视?是一个国家?屹立千年的?基石
4
作文七:《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3100字
《端午的鸭蛋》教案
新塘三中:罗维
【教学目标】
1、 理清文章思路;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2、 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受对传统文化的
怀念。
3、 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1、 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族风情。
2、 引导学生了解、热爱民俗文化。
3、 理解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蕴涵的人生情趣。
【教学策略】
1、 一课时教学
2、 学生借助字典、词典解决生字词,勾画出不理解的语句,提出疑惑。 3、 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自主、研讨、探究。训练学生概括、理解、赏析语言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激发兴趣)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图二)
非常不错,大家懂得还真多。下面让我给大家两句诗,请你们猜猜这两句诗写的是哪一
个人,哪一节日,
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图三)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略)这个节日是如何来的,(图四)(理解、概括、归纳)
今天我们不说屈原不谈龙舟也不吃粽子,就来看鸭蛋。一只小小的鸭蛋有什么好看
的,那么我们就一起欣赏著名作家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我们就会知道他是如何把
玩鸭蛋的。
学习文章前接近作者及其文章的语言特色。(图五)(了解作家及其作品的语言特色)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图六)、理清思路(生字正音,扫除阅读障碍)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图七)理清结构思路:端午的风俗——家乡的
鸭蛋——端午的鸭蛋(鸭蛋络子)(图八)
2、你觉得文章写了哪几方面内容,(图九)(归纳作品内容)
3、你认为作者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图九)(体会作品情感)
4、找出专门介绍家乡名特产——鸭蛋的段落:(2、3段)(图九)
三、品读课文,欣赏“鸭蛋”
1、作者家乡的鸭蛋到底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朗读2、3两段、品味语言的精妙 。(诵
读文段感受作品语言风味)
小组合作,请以“这是------------的鸭蛋,因为-----------------(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
为句式说一段话。抓住文中鸭蛋的特点从几个方面去概括介绍。(图十)(理解、归纳和
赏析语句)
如:?名声远播的??,因为“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
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
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其中“肃然起敬”和“特别标明”两个词最能体现“高
邮咸蛋”的名声。有点调侃,有点自豪,也有淡淡的幽默。
?与众不同的??,因为“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还”、“不如??多”、“成批”写出了自豪之情。
?令人惊喜的??,因为鸭蛋“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喜不已。”
?历史悠久的??,因为清代诗人、诗论家袁枚就曾在他的《随园食单?小菜单》里提到“高邮腌蛋”。注意有关袁枚的注解:1716-1797。袁枚写随园食单中的腌蛋一节距离现在少说也有200年了,可谓“老品牌”、“老字号”了。
?质细而油多的??,因为“蛋白柔嫩,不似别的。筷子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造型式的语言生动写出了家乡咸鸭蛋的美味可口,让人垂涎欲滴。 ?吃法多样的??,因为“可以带壳切开吃”“可以用筷子挖着吃”“可以和豆腐炒着吃——‘朱砂豆腐’”??
?色彩鲜艳的??,因为蛋壳是淡青色的,蛋白是白色的,蛋黄是红色的。 那么,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感情向我们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高邮咸蛋呢,
(赞美,自豪)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如:?“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两个“多”,一个“善于”写出了对家乡人的赞美(勤劳能干)。
?“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的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所食鸭蛋多矣”带有文言性质,增强幽默意味。 ?“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但是《腌蛋》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有点爱屋及乌了吧~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淡淡的幽默。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象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有些嗔怒,也有淡淡的幽默。实际上认为高邮不仅出鸭蛋,还有那么多心灵手巧的勤劳能干的高邮百姓,自豪和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小结:家乡的鸭蛋是与众不同的,声名远播的,历史悠久的,吃法多样的,美味可口的,色彩鲜艳的??一提起家乡的鸭蛋,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内心的赞美和自豪。这种赞美,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缘于那深深的故乡情结吧。(板书:故乡情结)
2、写家乡鸭蛋——抒故乡情感,这种写作方法是:(借物抒情)
3、写“端午的鸭蛋”——鸭蛋络子
说起“故乡情结”,最难忘的要属儿时的记忆了吧。因而有人说,本文写得最有趣的要属四、五两段了。你认为有趣在哪儿呢,请围绕鸭蛋理解概括出几件趣事。(图十一)(理解、概括、表达)
如:“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挑鸭蛋)
“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装鸭蛋)
“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
“鸭蛋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挂鸭蛋)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吃鸭蛋) “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了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玩鸭蛋)???? 小结:端午的这一天,是幸福的一天,快乐的一天。孩子们挑鸭蛋——装鸭蛋——挂鸭
蛋——吃鸭蛋——玩鸭蛋,多么富有童真和童趣,家乡的鸭蛋在孩子们的手中发挥了最极致的价值~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遍,感受一下节日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吧~ 4、家乡的端午除了吃鸭蛋、挂鸭蛋络子之外,还有哪些风俗活动让孩子们感到幸福快乐呢/(第一段中找)作者在写这些风俗活动时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图十二)
系百索子,略,、做香角子,略,、贴五毒,略,、贴符,略,、喝雄黄酒,略,、放黄烟子,详,、吃“十二红” ,详,。无论是略写还是详写~都是为了引出下文所写的家乡的特产----高邮鸭蛋。
四、问题研讨(图十五) (结合课文理解拓展)
课文结尾,作者写了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正体现了汪曾祺闲适自由的风格。你的看法呢, (承上文拓展,为文章增趣)
五、总结课文(图十六)
端午的鸭蛋》一文,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祺先生的魅力所在。文章读来从容闲淡,大有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也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之中也体现了构思的严谨与和谐。 六、体验反思(图十七)
热爱生活 细心观察
虚心好学 勤写日记
七、作业:关注社会,体验生活——民俗我来采(图十八)(拓展练习)
同学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请你联系现实,采访身 边的老人、长辈,调查本地端午的有关民俗活动。回忆一下过去,你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作文八:《端午的鸭蛋汪曾祺》2600字
《端午的鸭蛋》教案
汪曾祺
【教学目标】
1、 通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 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受对传统文化的怀念;
3、 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把握文意,理解作者的自豪感情和对民俗民风的赞美
【教学难点】
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受对传统文化的怀念;
【教学设想】
一课时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
非常不错,大家知道得还真多。下面我给大家一首诗,请你们猜猜这首诗写的是哪一节日?
幻灯一: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略)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幻灯二: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鸭蛋络子)
三、品读课文,欣赏“鸭蛋”
1、那么作者家乡的鸭蛋到底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品读2、3两段。
幻灯三:小组合作,提示:①名声远播的??,因为“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其中“肃然起敬”和“特别标明”两个词最能体现“高邮咸蛋”的名声。有点调侃,有点自豪,也有淡淡的幽默。)
以下同学尝试:
②与众不同的??,因为“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还”、“不如??多”、“成批”写出了自豪之情。 ③令人惊喜的??,因为鸭蛋“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喜不已。” ④历史悠久的??,因为清代诗人、诗论家袁枚就曾在他的《随园食单·小菜单》里提到“高邮腌蛋”。注意有关袁枚的注解:1716-1797。袁枚写随园食单中的腌蛋一
节距离现在少说也有200年了,可谓“老品牌”、“老字号”了。
⑤质细而油多的??,因为“筷子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造型式的语言生动写出了家乡咸鸭蛋的美味可口,让人垂涎欲滴。
⑥吃法多样的??,因为“可以带壳切开吃”“可以用筷子挖着吃”“可以和豆腐炒着吃——‘朱砂豆腐’”??
⑦色彩鲜艳的??,因为蛋壳是淡青色的,蛋白是白色的,蛋黄是红色的。 ????
那么,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感情向我们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高邮咸蛋呢?
(赞美,自豪)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如:①“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两个“多”,一个“善于”写出了对家乡人的赞美(勤劳能干)。
②“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的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所食鸭蛋多矣”带有文言性质,增强幽默意味。 ③“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但是《腌蛋》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有点爱屋及乌了吧!
④“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淡淡的幽默。
⑤“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象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有些嗔怒,也有淡淡的幽默。实际上认为高邮不仅出鸭蛋,还有那么多心灵手巧的勤劳能干的高邮百姓,自豪和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
小结:家乡的鸭蛋是与众不同的,声名远播的,历史悠久的,吃法多样的,美味可口的,色彩鲜艳的??一提起家乡的鸭蛋,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内心的赞美和自豪。这种赞美,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缘于那深深的故乡情结吧。(板书:故乡情结)
2说起“故乡情结”,最难忘的要属儿时的记忆了吧。因而有人说,本文写得最有趣的要属四、五两段了。你认为有趣在哪儿呢?
挑鸭蛋 装鸭蛋
挂鸭蛋 吃鸭蛋 玩鸭蛋
小结:端午的这一天,是幸福的一天,快乐的一天。孩子们挑鸭蛋——装鸭蛋——挂鸭蛋——吃鸭蛋——玩鸭蛋,多么富有童真和童趣,家乡的鸭蛋在孩子们的手中发挥了最极致的价值!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遍,感受一下节日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吧! 幻灯四:家乡的端午除了吃鸭蛋、挂鸭蛋络子之外,还有哪些风俗活动让孩子们感到幸福和快乐呢?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三、关注社会,体验生活
幻灯五:1.我国的许多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在现代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已经逐日淡化,倒是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在国人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要。
2、“江陵端午祭”是韩国农耕社会时期祈求丰年,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祝祭活动。在进行端午祭时,会举行假面舞剧、投壶、摔跤、荡秋千、长跪比赛、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等活动,而这些都是具有韩国地方特色的。韩国方面对江陵端午祭非常重视,1967年将其列入国家重点无形文化财产第13号,并拟于2005年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报“世界无形遗产”,你对此有何看法?(根据上课了解到:学生的看法基本都是去指责韩国非法窃取,不道德,厚颜无耻,根本没有进行自我剖析和检讨。) 学生交流后,来看看网友们的评论:
幻灯六:1、果真人家要申报,我们也不必大惊小怪,尽管这节日的“出生证”在我们这里,但谁叫我们这几年连粽子都懒得吃了,而人家却有“规模和气派”地发展起“端午文化”了呢?
2、端午节等会不会被“端”走,根本还在于我们对待传统节日的态度问题,那就是我们对待民族特色的文化是不是热爱,以及热爱到何种程度。
3、与情人节、圣诞节等一系列洋节近年来在中国的火爆热闹相比,端午等中国传统佳节实在是太冷清,太受冷落了。
我们看看屈原是怎么死的,人们为什么纪念他,就会明白端午节一旦流落异乡我们失去的将会是什么。
同学们都沉默了,现在大家也拿起手中的笔当作键盘,用我们的纸当显示屏,充当一回网友,也来发表一下建议和看法,好吗?
学生写,学生交流。
小结: 看看我们自己,一提起吃就是肯德基,一提起穿就是耐克,一提起节日首先想到的就是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在对照对照作者,有谁今天还这样虔诚地吃鸭蛋?有谁把端午吃鸭蛋还当作一种幸福和快乐?有谁还在一年之中早早地期待着端午节幸福地到来?因此,我们要热爱,要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板书:珍视传统文化) 最后,我要送大家一句话:
幻灯七:民俗是我们和中国文化联系的血脉,没有继承和积淀的民族是没有根的民族。
四、课外实践
幻灯八:1、采访身边的老人、长辈,调查海宁端午的有关民俗活动。
2、搜集有关描写海宁端午的文学作品、诗歌、民谣等,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仔细去品味这些蕴涵乡土气息的文字。
作文九:《端午的鸭蛋汪曾祺》1200字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风趣幽默的老作家—汪曾祺。他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写凡人小事,记乡情民俗,随性洒脱中成就了当代小品文的经典。有人对他说:“汪老,除了秦观,高邮就您了”汪老听罢笑道说:我只能排老三,前头还有高邮鸭蛋呢!汪老怎么把高邮鸭蛋排在自己前头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汪曾祺的散文名篇《端午的鸭蛋》一探究竟。 感知
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朗读课文,说说作者家乡有哪些风俗
生: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你真是有一双慧眼,一下子就找出了这么多)
生:还要吃十二红,特别是高邮鸭蛋(你从哪里看出:篇幅最长)(这真是一个重大的发现)
探究
在端午节众多的风俗中,作者为什么偏偏对不起眼的鸭蛋情有独钟呢
生1:名声远扬(产地好,善腌,上海的店里特地标明)肃然起敬(敬鸭蛋,大词小用,趣味横生)读
生2:历史悠久,袁子才(月是故乡明,鸭蛋是高邮的好)秦观900多年前以鸭蛋赠恩师苏东坡
生3:质地优良(质细而油多,与北京的相比)吱:拟声词,绘声绘色(汪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读
生4:好吃好玩(端午节孩子们挑鸭蛋吃鸭蛋,玩蛋壳)
高邮人真是好福气,拥有如此令人艳羡的鸭蛋,怪不得作者对它情有独钟。 除了鸭蛋,汪老还写过许多家乡的美食,清明的荠菜,秋天的宽扁豆,冬天的茨菇汤都被他写的有滋有味,那么汪老怀念的只是那鸭蛋那扁豆吗? 生:儿时生活的怀念(忆儿时)
生2:对家乡的热爱(爱家乡)
总结:正所谓豪华落尽见真淳。汪老用嘴平淡的语言,说了一件最平常的事情,同学们不妨也学习汪老的笔触记一件自己记忆中难忘的事物
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
导入
听歌曲《蝴蝶泉边》。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在少数民族的生活中民间歌唱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们用歌唱倾诉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用歌唱激发劳动热情,用歌唱传递祝福。今天,就人我们走进沈从文《云南的歌会》一睹少数民族风情。
感知
听录音朗读课文,尝试着用一个词概括你对云南歌会的印象
生:活泼欢快,自然成趣,宏伟壮观的
师:同是民歌演唱为什么同学们会有如此不同的感受呢,小组 ,讨论一下(同学们讨论的非常热烈尤其是第二组同学,派个代表来说说)
生:唱歌的形式不同。
师:哦,有哪些形式能不能分别为他们起个名字
生:山野对歌,山路漫歌,山寨传歌
师:概括的非常全面,到位。我们把掌声送给第二组同学
探究
作者为我们描绘的三场别开生面的歌会中,同学们最喜欢哪一场呢?
生:对歌中的性情美,才情智力的比拼。随处可唱,有种种不同的方式,不是高手不敢搭腔。外貌描写
生2:喜欢山路漫歌,与优美的自然风光相映成趣。“瞪”
生3:最热闹的金满斗会,百多人,足足坐满三十来张方桌,妇女打扮的银光闪闪,老一辈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传给下一辈。
总结:外貌要感谢沈从文先生,用一篇翡翠般自然纯净的作品带外貌领略了云南歌会的美。用这些相间田野上,自在优美的生命,洗涤我们的心灵。 作业:课后,同学们不妨也学唱一首民歌
作文十:《端午的鸭蛋汪曾祺_1》2800字
《端午的鸭蛋》教案
汪曾祺
【教学目标】
1、 理清文章思路;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2、 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受对传统文化的怀念;
3、 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
非常不错,大家懂得还真多。下面我给大家一首诗,请你们猜猜这首诗写的是哪一节日? 幻灯一: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略)
今天我们不说屈原也不谈龙舟,就来看鸭蛋。一只小小的鸭蛋有什么好看的?那么我们就一起欣赏著名作家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我们就会知道他是如何把玩鸭蛋的。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专门介绍家乡名特产——鸭蛋的段落:2、3段。 幻灯二: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鸭蛋络子)
简单吧!这就是文章的写作思路!
三、品读课文,欣赏“鸭蛋”
1、那么作者家乡的鸭蛋到底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品读2、3两段。
幻灯三:小组合作,请以“这是------------的鸭蛋,因为-----------------(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为句式说一段话。
如:①名声远播的??,因为“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其中“肃然起敬”和“特别标明”两个词最能体现“高邮咸蛋”的名声。有点调侃,有点自豪,也有淡淡的幽默。
②与众不同的??,因为“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还”、“不如??多”、“成批”写出了自豪之情。
③令人惊喜的??,因为鸭蛋“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喜不已。” ④历史悠久的??,因为清代诗人、诗论家袁枚就曾在他的《随园食单·小菜单》里提到“高邮腌蛋”。注意有关袁枚的注解。袁枚写随园食单中的腌蛋一节距离现在少说也有200年了,可谓“老品牌”、“老字号”了。
⑤质细而油多的??,因为“筷子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造型式的语言生动写出了家乡咸鸭蛋的美味可口,让人垂涎欲滴。
⑥吃法多样的??,因为“可以带壳切开吃”“可以用筷子挖着吃”“可以和豆腐炒着吃——‘朱砂豆腐’”??
⑦色彩鲜艳的??,因为蛋壳是淡青色的,蛋白是白色的,蛋黄是红色的。 ????
那么,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感情向我们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高邮咸蛋呢?
(赞美,自豪)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如:①“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两个“多”,一个“善于”写出了对家乡人的赞美(勤劳能干)。
②“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的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所食鸭蛋多矣”带有文言性质,增强幽默意味。
③“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但是《腌蛋》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有点爱屋及乌了吧!
④“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淡淡的幽默。
⑤“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象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有些嗔怒,也有淡淡的幽默。实际上认为高邮不仅出鸭蛋,还有那么多心灵手巧的勤劳能干的高邮百姓,自豪和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 小结:家乡的鸭蛋是与众不同的,声名远播的,历史悠久的,吃法多样的,美味可口的,色彩鲜艳的??一提起家乡的鸭蛋,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内心的赞美和自豪。这种赞美,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缘于那深深的故乡情结吧。(板书:故乡情结)
2、写鸭蛋——抒故乡情,这种写作方法是:借物抒情(板书:借物抒情)
3、写“端午的鸭蛋”——鸭蛋络子
说起“故乡情结”,最难忘的要属儿时的记忆了吧。因而
幻灯四:有人说,本文写得最有趣的要属四、五两段了。你认为有趣在哪儿呢?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如:“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 “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
“鸭蛋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
“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了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
小结:端午的这一天,是幸福的一天,快乐的一天。孩子们挑鸭蛋——装鸭蛋——挂鸭蛋——吃鸭蛋——玩鸭蛋,多么富有童真和童趣,家乡的鸭蛋在孩子们的手中发挥了最极致的价值!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遍,感受一下节日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吧! 幻灯五:家乡的端午除了吃鸭蛋、挂鸭蛋络子之外,还有哪些风俗活动让孩子们感到幸福和快乐呢?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三、关注社会,体验生活
同学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你回忆一下过去,你是怎样
过端午节的?
幻灯六: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传统的端午佳节。然而在去年端午节来临之际,忽然有“可靠消息”(《人民日报》)说,这个我们的传统节日,亚洲某国家(指韩国)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很快将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你对此有何看法?(根据上课了解到:学生的看法基本都是去指责韩国非法窃取,不道德,厚颜无耻,根本没有进行自我剖析和检讨。)
学生交流后,来看看网友们的评论:
幻灯七:1、果真人家要申报,我们也不必大惊小怪,尽管这节日的“出生证”在我们这里,但谁叫我们这几年连粽子都懒得吃了,而人家却有“规模和气派”地发展起“端午文化”了呢?
2、端午节等会不会被“端”走,根本还在于我们对待传统节日的态度问题,那就是我们对待民族特色的文化是不是热爱,以及热爱到何种程度。
3、与情人节、圣诞节等一系列洋节近年来在中国的火爆热闹相比,端午等中国传统佳节实在是太冷清,太受冷落了。
我们看看屈原是怎么死的,人们为什么纪念他,就会明白端午节一旦流落异乡我们失去的将会是什么。
同学们都沉默了,现在大家也拿起手中的笔当作键盘,用我们的纸当显示屏,充当一回网友,也来发表一下建议和看法,好吗?
学生写,学生交流。
小结: 看看我们自己,一提起吃就是肯德基,一提起穿就是耐克,一提起节日首先想到的就是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在对照对照作者,有谁今天还这样虔诚地吃鸭蛋?有谁把端午吃鸭蛋还当作一种幸福和快乐?有谁还在一年之中早早地期待着端午节幸福地到来?因此,我们要热爱,要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板书:珍视传统文化) 最后,我要送大家一句话:
幻灯八:民俗是我们和中国文化联系的血脉,没有继承和积淀的民族是没有根的民族。
四、课外实践
幻灯九:
2、搜集有关描写东阳端午的文学作品、诗歌、民谣等,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仔细去品味这些蕴涵乡土气息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