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不懂就要问》1500字
不懂就要问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
2、指导学生会认本课两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 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打的危险, 也要提出 自己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课文里是讲谁不懂? 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2.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意可查字典,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 划划、圈圈。读完读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 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 出问题的故事。)
4.同学们交流有关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二、深入学习,质疑解疑。
细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质疑、讨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什么叫“私塾”?“私塾”与现在的学堂教与学有什么不同?
(这一问题的提出,要让学生懂得,正因为先生只教读和背,从来不讲意思,所以才发 生了孙中山提出问题,要先生讲意思的故事,这也是故事发生的原因。)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质疑、解疑。
“照例”、 “流利”、 “连连点头”在课文里是要说明什么的?课文前面写了先生对孙 中山的学习背诵是 “连连点头” , 而后面孙中山自己却认为这样糊里糊涂地读书没有什么用。 孙中山是怎样对待学习的?对先生的提问为什么要 “壮着胆子” ?对先生请求时用了礼貌用 语说明了什么?
(通过两次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从“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壮着胆子” 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 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 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 有进 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3.找出带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吓呆了、害怕、霎时、鸦雀无声、拿着戒尺、厉声问道、收起戒尺、让孙中山坐下”。 接着看课文插图,对比想一想,同学们的表现与先生的态度怎样?
围绕上列词语展开讨论研究: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 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 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出示课文插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能有感情地运用有关词语复述图意。
4.学生质疑: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 问呢?(教师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或教育的不 同。)
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 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精神?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 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 勤学好问的可贵 精神。)
三、深入画面,指导朗读。
1.自由组合,三人为一组练习。
2.请两组同学汇报。
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 (如“??,有什么用呢?”这 句话是说孙中山认为糊里糊涂没有用,要读出肯定的语气; “??,不怕挨打吗?”是别的 同学感到奇怪,不明白,才问孙中山的,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你会背了吗?”是先生厉声 问的, 要读出严肃、 生气的语气。 又如 “请您给我讲讲吧! ” 应读出恳求、 期待的语气; “我 就讲讲吧!”应读出表示答应的语气。)
四、深入探究,学习精神。
1、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体会?
(①孙中山小时候读书背诵,毫不糊里糊涂, 能够自己对自己提出问题,正如名人所讲 “读书要有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所以先生对他小时候的学习成绩是“连 连点头”,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②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孙中山为弄清道理,不 怕挨打, 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 “学问学问, 不懂就要问” , 这种 “勤学好问、读书求理” 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2、说说你在平日的学习中是怎样勤奋好学的。
作文二:《不懂就要问》1500字
4、不懂就要问
一.教学目标:
学会“要、先、思、很”等8个字,会认“那、跟、着”等8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孙中山小时侯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学会8个生字,会认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孙中山思考的问题和他回答问题的那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三.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 。) 挂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抓住勤学好问这条主线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读书去感悟文章所说明
的“不懂就要问”的道理。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们都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不懂?
2、齐读第一自然段,回顾私塾上课的情景。
过渡:孙中山怎么对待私塾中这种只背不讲的做法呢?请学生仔细读课文。
(二)学习2——4自然段。
1、自由读2——4自然段,整体感知。
2、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朗读。
这句话说明孙中山学习怎样?“流利”说明什么?下文还有哪些地方能说明这
一点?
4、谁能把孙中山背书的样子学一学,把第二自然段读一读。
5、学习3——4自然段。
1)、自由读3、4自然段,划出孙中山自己却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2)、学生交流自己划出的句子。
学生反复练读孙中山想的,读出当时孙中山的心理。
3)、出示句子: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体会反问句的语气。
4)、“鼓起勇气”说明什么?孙中山当时是怎么想的?学生设想回答
5)、谁来读读孙中山的话?比比谁读得好
6)、先生听了孙中山的话后,态度有了什么变化?指名读课文。
先生为什么先“一楞”,先生会怎么想?
7)、指导朗读,体会孙中山壮着胆子向先生提出请求的样子。
8)、同学们对孙中山的行为有什么反应?孙中山怎么回答的?
出示:当然有点怕,但是为了学知识,不懂就要问。
学生反复读这句话,相互谈一谈自己读出了什么感觉来?然后在全班交流。
6、分角色朗读2——4自然段。
(三)悟道,练说
你们觉得孙中山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他的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表意见。
小结:孩子们,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不懂就要问了吧,为了弄清道理,不懂就要问。学生再一次大声朗读课题。
(四)总结
孩子们,如果你在学习上遇到了不懂的地方,那就要像孙中山那样勇敢地提问,做到不懂就要问。这样,才能弄清道理,真正学到知识。
(五)学习生字
1、出示“很、讲、少、于、气”这几个字。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2、范写“很、讲”提示左右结构字的书写特点。
3、学生描红。
4、展示作业,互相评价。
附:板书设计
4 不懂就要问
↑
孙中山 老师读 ↑ 学生读 不懂意思
↑
为了学知识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个人感觉课文内容比较深奥,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指导学生多次、反复的去朗读课文。目的是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情况下能联系上下文及老师的引导来理解、领悟课文内容。同样是在学完课文生字,熟练掌握字形的情况下进行课文的理解。在理解课文时,我通过运用:情境体验、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师生合演等方式来理解课文。一堂课下来,感觉有的学生还是没有进入角色,或者是半知半解。回想这课书的教学设计,我觉得自己还做得很不够,没有完全去了解学生,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已,没有顾及到学困生,导致学困生的学习一知半解。还有没有考虑到低段学生的天性,低段学生喜欢动画、喜欢在画面中学、在情景中学,而是把他们当做大学生来讲。反思后面的教学,一定要多考虑学生,多为学生着想,设计好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好适合学生、学生喜欢的课件,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收获。
作文三:《不懂就要问*》900字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划出不懂的地方。
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研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3.讨论: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
4.集体交流阅读心得。
5.指导朗读课文。
6.这篇课文你读过之后想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7.讨论交流:你在平时的学习中,怎样做到勤学好问?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五)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六)板书设计
27? 不懂就要问
不懂?? →? 提问 ?→ ?理解
教案点评:
《不懂就要问》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指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注意运用学习精读课文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边读边想,并试着提出问题。多读多想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学生在读书思考中理解孙中山先生对待学习的态度,认识到学习要勤学好问,认认真真不能马虎。
探究活动
1、迁移练习。
用“不是糊里糊涂、壮大胆子、不懂就要问、弄清道、连连点头”等词语写一段话来赞扬一位同学的勤学好问精神。
2、积累格言,明读书道理。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些关于读书方面的格言,请你用心读一读,悟一悟,定会有收获。
①奋发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②蜂采百花酿佳蜜,人读万卷知深理。
③书声歌声声悦耳,粉笔钢笔笔生花。
④恒心搭起通天桥,勤奋拨开智慧门。
⑤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⑥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
⑦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恨读书迟。
⑧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能不能找一些抄下来自勉呢?
作文四:《不懂就要问》1600字
4、不懂就要问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会本课“要、先、思、很、少、讲、于、气”9个生字,认识四个偏旁。
教学重点 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批评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课文说明:这篇课文讲的是孙中山小时侯在私塾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画的是课堂上孙中山提问时的情景。
设计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当成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带领学生融入故事情境,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读课文。重点指导读好三、四自然段,指导朗读时可以让学生扮演孙中山、私塾先生、同学,在体会人物内心想法的基础上读句子,让学生感悟孙中山是个不懂就问、善于思考的孩子。“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会怎么办呢?”这个问题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路,给他们留下思考的空间,进行讨论交流。
指导识记、写字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识字能力,放手让学生观察字形,发现规律,将不同结构的字分类识写。教师则重点范
写,提示关键笔画即可。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写字,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孙中山先生简介、课文插图、田字格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融入情境,以疑促学。
1.小朋友们,谁知道孙中山先生?你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同学们交流有关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2.今天我们来学习孙中山先生小时侯的故事,叫“不懂就要问”(板书课题)
3.看到这个题目,小朋友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课文里是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鼓励学生在朗读中寻找答案。
二.尝试学习,识字读文
1. 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 教师范读课文,交流: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合作学习。(各组选一段尝试自学)
学习任务:
a. 用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读准字音。
b. 用好办法记住生字的字形,并给它们找找朋友(组词)。
c. 先画出带有生字的句子逐句读一读,再把这段话连起来读正确、读流利。
d. 合作方式:
组长组织大家围绕上述任务学习、交流。
明确分工各负其职,人人做好当小老师的准备。
如:可以一人负责教生字的读音,一人负责介绍识记生字的方法并组词,一人负责领读带有生字的句子,一人负责指导朗读整段话。
e. 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三.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1.各组轮流上台,人当小老师,指导其他小朋友学习课文的其中一段。 a. 在汇报交流过程中,各组的组员之间、台上的小老师与台下的小朋友之间可以互相补充。
b. 教师点拨:
引导学生读准生字字音:“思”是平舌音,“很”是前鼻音,“着(zhe )、要(yao)、背(bei)”是多音字。“着”是轻声。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有效的方法识记生字,并认识“心字底(心)、双人旁(ㄔ)、言字旁(讠)”。
帮助学生把每一段课文都读得正确、流利。
指导学生学会评价。
2.小组合作学习本组选择的段落之外的三个自然段,教师巡视指导。
四.朗读全文,巩固生字。
1.同桌练读;各组练读。以小组为单位比赛,比比哪一组读得最正确、流利。
2.巩固生字。
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创设情境,做“摘果子”游戏。(复习生字和词语)
五.指导书写,重点:“要、很”。
1.学生观察范字,然后分别描红,再试写一个。
2.对照范字评一评。选择出现问题较具普遍性的作业,引导学生对照范字评议。
3.教师范写,提示要点:“要”字下部的“女”中的横要写在横中线以下,写得稍长。整个字形的特点是形态稍长、上窄下宽; “很”是左窄右宽的字,第七笔竖提写在竖中线上。
4.学生练习。
六.布置作业
1.跟好朋友一起,分角色朗读课文。
2.想一想:孙中山提问的时候害怕吗?那他为什么还要问?
作文五:《不懂就要问》800字
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学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 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一天, 孙中山来到学校, 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 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 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 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 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 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 来, 问:“先生, 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 这一问, 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 课堂里霎时变得鸦 雀无声。
先生拿着戒尺 走到孙中山跟前 厉声问道 你会背了吗
会背了 孙中山说着 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 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问题,不怕挨打吗?”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 打也值得。”
1.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读音,在正确的读音上面画“√”。
诵(sh òng sòng )
戒(ji èj ì)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在文中的意思。
霎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照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在文中画出最能表达文章中心思想的语句。
4.给第五和第六自然段加标点。
5.本文可分为三段,请用“‖”在文中标出,并写出每段的段意。
6.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六:《不懂就要问》900字
不懂就要问*
教学目标 :
1(认识本课的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划出不懂的地方。
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研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3(讨论: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
4(集体交流阅读心得。
5(指导朗读课文。
6(这篇课文你读过之后想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7(讨论交流:你在平时的学习中,怎样做到勤学好问,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五)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六)板书设计 27 不懂就要问 不懂 ? 提问 ? 理解
教案点评:
《不懂就要问》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指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注意运用学习精读课文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边读边想,并试着提出问题。多读多想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学生在读书思考中理解孙中山先生对待学习的态度,认识到学习要勤学好问,认认真真不能马虎。 探究活动
1、迁移练习。
用“不是糊里糊涂、壮大胆子、不懂就要问、弄清道、连连点头”等词语写一段话来赞扬一位同学的勤学好问精神。
2、积累格言,明读书道理。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些关于读书方面的格言,请你用心读一读,悟一悟,定会有收获。 ?奋发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蜂采百花酿佳蜜,人读万卷知深理。
?书声歌声声悦耳,粉笔钢笔笔生花。
?恒心搭起通天桥,勤奋拨开智慧门。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恨读书迟。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能不能找一些抄下来自勉呢,
作文七:《不懂就要问*》1400字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不懂就要问》
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
(课文里是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2.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意可查字典,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划划、圈圈。读完读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4.同学们交流有关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二、深入学习,质疑解疑。
细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质疑、讨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什么叫“私塾”?“私塾”与现在的学堂教与学有什么不同?
(这一问题的提出,要让学生懂得,正因为先生只教读和背,从来不讲意思,所以才发生了孙中山提出问题,要先生讲意思的故事,这也是故事发生的原因。)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质疑、解疑。
“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在课文里是要说明什么的?课文前面写了先生对孙中山的学习背诵是“连连点头”,而后面孙中山自己却认为这样糊里糊涂地读书没有什么用。孙中山是怎样对待学习的?对先生的提问为什么要“壮着胆子”?对先生请求时用了礼貌用语说明了什么?
(通过二次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从“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3.找出带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吓呆了、害怕、霎时、鸦雀无声、拿着戒尺、厉声问道、收起戒尺、让孙中山坐下”。
接着看课文插图,对比想一想,同学们的表现与先生的态度怎样?
围绕上列词语展开讨论研究: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出示课文插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能有感情地运用有关词语复述图意。
4.学生质疑: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
(教师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或教育的不同。)
师: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精神?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
三、深入画面,指导朗读。
1.自由组合,三人为一组(一人读孙中山先生的话,另一人读私塾先生的话,一人读旁白)练习。
2.请两组同学汇报。
在分角色朗读时,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
如“……,有什么用呢?”这句话是说孙中山认为糊里糊涂没有用,要读出肯定的语气;“……,不怕挨打吗?”是别的同学感到奇怪,不明白,才问孙中山的,要读出疑问的语气;“你会背了吗?”是先生厉声问的,要读出严肃、生气的语气。又如“请您给我讲讲吧!”应读出恳求、期待的语气;“我就讲讲吧!”应读出表示答应的语气。
四、深入探究,学习精神。
师: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体会?
(①孙中山小时候读书背诵,毫不糊里糊涂,能够自己对自己提出问题,正如名人所讲“读书要有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所以先生对他小时候的学习成绩是“连连点头”,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②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孙中山为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种“勤学好问、读书求理”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师:说说你在平日的学习中是怎样勤奋好学的。
(……)
板书设计?:
作文八:《不懂就要问 》1000字
不懂就要问*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划出不懂的地方。
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研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3(讨论: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
4(集体交流阅读心得。
5(指导朗读课文。
6(这篇课文你读过之后想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7(讨论交流:你在平时的学习中,怎样做到勤学好问,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五)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六)板书设计 27 不懂就要问 不懂 ? 提问 ? 理解
教案点评:
《不懂就要问》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指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注意运用学习精读课文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边读边想,并试着提出问题。多读多想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学生在读书思考中理解孙中山先生对待学习的态度,认识到学习要勤学好问,认认真真不能马虎。 探究活动
1、迁移练习。
用“不是糊里糊涂、壮大胆子、不懂就要问、弄清道、连连点头”等词语写一段话来赞扬一位同学的勤学好问精神。
2、积累格言,明读书道理。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些关于读书方面的格言,请你用心读一读,悟一悟,定会有
收获。
?奋发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蜂采百花酿佳蜜,人读万卷知深理。
?书声歌声声悦耳,粉笔钢笔笔生花。
?恒心搭起通天桥,勤奋拨开智慧门。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恨读书迟。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能不能找一些抄下来自勉呢,
作文九:《不懂就要问》900字
不懂就要问
作者:白艳萍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5年第05期
摘 要:在提高小学生数学能力中,问题意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很多数学教师开始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钻研的重点。但现在很多小学生还是按部就班地学习,他们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会影响他们的思维。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着手,重点分析了“如何点燃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问题意识”的问题。找到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升的可靠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其应该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着手,以此来慢慢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教师要努力寻求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笔者认为:教师要努力创设趣味情境,以此来引导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其中趣味情境中包含视频、故事等情境。
比如,当教师要讲解“积近似值”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要设计这样一个导入:在以前我们是否学过近似值呢?在我们到超市买东西时为什么花了5.98元,收银员却收了我们6元整呢?在这两个问题的带领下,学生会努力回忆之前所学过的知识。由于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他们就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将自身的疑问阐述出来,这样真正达到了激发学生提问兴趣的目的。
二、合理指导技能,拓宽学生提问的途径
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时,教师的合理指导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教师正确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掌握具体的问法。当前,很多学生虽然想问问题,但是他们不知道该怎么提问题,此时教师的合理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当讲解“圆柱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说出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形物体有哪些?接着教师还要问学生:你们还想要知道什么呢?这样做学生就掌握了提问的主动权,并且也会激发学生提问的勇气,慢慢让小学生养成爱提问的好习惯。
总之,问题意识的构建是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途径,如果学生缺乏问题意识,那么,其所学的数学知识仅仅停留在表面。但是,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并不能随便提问,而是要抓住问题的亮点。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站在数学的角度来进行提问。
参考文献:
[1]陆敏茜.试论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
(18).
[2]王智明.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问题意识的认知的调查[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3(01).
作文十:《21、不懂就要问》1200字
课例二次备课教学设计
2013——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题 21、不懂就要问 11 月 21 日 第 2 课时
1、 学会读写 12 个生字,分辨 8 组形近字、再 词语。 学习目标 2、 理解课文内容,读准文中 4 个问句和 2 个 感叹句的不同语气。 3、 学习通过人物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 作手法。 教学重点 学会 12 个生字,分辨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能有感情朗读问句和感叹句课文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环节设计 时间安排
一、引入新课 口述目标 3 分钟
学习通过人物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1、 引入新课:我们上节课认识了被称之为“现代中国之父”的——孙 中山(学生) ,他对学问(学习)有什么样的态度——不懂就要问 (学生) 2、 口述目标:用多媒体出示,师生共同解读
二、学会生字 辨别应用 19 分钟
1、 学习一类生字。 ⑴自读、拼读 ⑵指名读 拼读 领读 ⑶师引导学生指名说:结构、部首、 口头组词(4)口头组词领读 (5)抄写 2 遍,默写一遍 。 2、分辨组词。教材 121 页 6 组加上:厉——历 列——例 1、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问句和感叹句。 (自主找 指名说)
环节设计 时间安排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2、有感情朗读: (学习方法:先解决问题理解内容,再有感情朗读) 第一个问句: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第背,有什么用呢?” (这 是反问句,改成表示肯定的句子。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肯定的语气) 第二个问句、第一感叹句: “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 思?请您给我讲讲吧!(孙中山有什么样的学习习惯?应该用什么样的 ” 语气读?恳求期待的语气) 第三个问句:你会背了吗?(先生为什么厉声的问?当时课堂气氛 是什么样的?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严肃 生气的语气) 第二个感叹句: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 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说话前什么动作?你觉的先生会 用怎样的语气说?(还是严厉的吗?用“既然… … 就… …”造句) 第四个问句:你向先生提问题,不怕挨打吗?(孙中山怎么回答的? 你怎么理解“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应该以什么样的语气读?疑问 和敬佩的语气) 3、 学习写法: (问答形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对比句子的形式学习写 法) (1)课文刻画的人物是谁?(孙中山) (2)你觉得孙中山对学问的态度是什么样的?(不懂就要问 勤学 好问) (3)作者是以描写人物语言形式刻画了人物形象,在对人物语言描 写时候还需要写些什么?(语气、神态、动作、场景等等。 ) 1、 回顾目标,自我查询。 2、 你
还了解关于孙中山的哪些故事(法国留学时的故事、中华民国 临时大总统时候的故事)?课外可以找一找。 1、 把课后第三题在作业本上重新做一遍。 2、 同步训练 42 页底三题。
三、品读语句 学习写法 15 分钟
四、总结课文 课外延伸 2 分钟 五、作业 1 分钟
21、不懂就要问
板书设计
孙中山 语言描写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