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桃花源记注音版拼音版》2400字
t áo huā yu án j ì
桃 花 源 记
ò zhě táo yuān míng
作者:陶 渊 明
jìn tài yuán zhōng , w ǔ l íng r?n bǔ y ú w ?i ya 。yu án xī xíng ,w àng lù zh ī 晋太 元 中, 武 陵 人 捕 鱼 为业。 缘 溪 行, 忘 路 之 yu ǎn j ìn 。h ū f ?ng t áo hu ā l ín ,ji á àn sh ù b ǎi b ù ,zh ōng w ú z á sh ù , 远 近。 忽 逢 桃 花 林,夹岸 数 百 步, 中 无 杂 树, f āng cǎo xiān měi ,lu ? y īng b īn f ēn , y ú r ?n shan yì zh ī 。 f ù qi án xíng ,y ù 芳 草 鲜 美,落 英 缤 纷, 渔 人 甚 异 之。 复 前 行, 欲 qi ?ng q í l ín 。
穷 其 林。
l ín j ìn shu ǐ yu án ,bi àn d? y ī sh ān , sh ān yǒu xi ǎo k ǒu , f ǎng 林 尽 水 源, 便 得 一 山, 山有 小 口, 仿
f ú ru ? y ǒu guāng 。 bi àn shě chu án ,c ?ng kǒu rù 。ch ū j í xi á , c ái t ōng r?n 。 佛 若 有 光。 便 舍 船, 从 口 入。 初 极 狭, 才 通 人。 f ù xíng shù sh í b ù ,huò rán k āi l ǎng 。t ǔ d ì p íng kuàng ,w ū sh ě y ǎn rán ,y ǒu 复 行 数 十 步, 豁 然 开 朗。 土 地 平 旷, 屋 舍 俨 然, 有 li áng tián měi chí s āng zhú zh ī sh ǔ 。qi ān m? ji āo tōng ,j ī qu ǎn xiāng w?n 。q í zh ōng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 阡 陌 交 通, 鸡 犬 相 闻。其 中 w ǎng lái zhòng ? , n án nǚ y ī zhuó x ī r ú w ài r ?n 。hu áng fà chu í ti áo ,b ìng 往 来 种 作, 男 女 衣 着, 悉 如 外 人。 黄 发 垂 髫, 并 y í r án z ì l a 。 怡 然 自 乐。
ji àn yú r ?n ,n ǎi dà j īng ,w an suǒ c ?ng lái 。 j ù d á zh ī。bi àn yāo huán jiā , 见 渔人, 乃 大惊, 问 所 从 来。 具 答 之。便 要 还 家, sh a ji ǔ sh ā j ī ? sh í 。 c ūn zhōng w?n yǒu cǐ r ?n , xi án lái wan xùn 。z ì y ún xiān 设 酒 杀 鸡 作食。 村 中 闻 有 此 人, 咸 来 问 讯。 自 云 先 sh ì b ì q ín shí lu àn ,shu ài qī z ǐ y ì r ?n lái cǐ ju ? j ìng ,b ú f ù ch ū y ān ,suì y ǔ 世 避 秦 时 乱, 率 妻 子 邑人 来此 绝 境, 不 复出 焉, 遂 与 w ài r ?n jiān g? 。w an j īn shì h ? sh ì ,n ǎi bù zhī y ǒu hàn ,w ú l ùn wai jìn 。c ǐ 外 人 间 隔。 问 今 是 何 世, 乃 不知 有 汉, 无 论 魏 晋。此 r ?n yī y ī w ?i jù y án suǒ w ?n , ji ē t àn wǎn 。y ú r ?n ga f ù y án zhì q í ji ā ,ji ē ch ū 人一 一 为 具言 所 闻, 皆 叹 惋。 余人 各复 延 至 其 家, 皆 出 ji ǔ sh í。t íng shù r ì ,c í q ù。c ǐ zh ōng r?n yǔ y ún :“bù z ú w ?i wài r?n dào y ě 。” 酒 食。 停 数 日, 辞去。 此 中 人 语 云: “ 不 足 为 外 人 道 也。”
j ì ch ū , d ? q íchu án ,bi àn fú xi àng lù , ch ù ch ù zh ì zh ī 。 j í jùn xià , 既 出, 得其 船, 便 扶 向 路, 处 处 志 之。 及 郡下, y ì t ài shǒu ,shu ō r ú c ǐ 。t ài shǒu jí qi ǎn r?n suíq í w ǎng , x ún xiàng suǒ zh ì , 诣 太 守, 说 如 此。 太 守 即 遣 人 随其 往, 寻 向 所 志, suì mí , b ú f ù d ? l ù 。
遂 迷, 不复 得 路。
n án yáng liú z ǐ j ì , g āo shàng shì y ě , w ?n zhī ,x īn rán guī w ǎng 。 南 阳 刘子 骥, 高 尚 士 也, 闻 之, 欣 然 规 往。
w ai guǒ , x ún bìng zh ōng , h ?u suì wú w an j īn zh ě 。
未 果, 寻 病 终, 后 遂 无 问 津 者。
作文二:《桃花源记注音版 桃花源记注音版拼音版1》2400字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桃花源记注音版拼音版1”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to.的支持!
táo huā yuán jì
桃 花 源 记
Jìn tài yuán zhōng , wǔ líng r?n bǔ yú w?i ya 。yuán 晋 太 元 中, 武 陵 人 捕 鱼为 业。 缘 xī háng ,Wàng lù zhī yuǎn jìn 。 hū f?ng táo huā
lín , 溪 行, 忘 路 之 远 近。 忽 逢 桃 花 林, jiá àn shù bǎi bù ,zhōng wú zá shù , fāng cǎo
xiān měi , 夹 岸 数 百 步, 中 无 杂 树, 芳 草 鲜 美, lu? yīng bīn fēn , yú r?n shan yì zhī 。 fù qián háng , yù 落 英 缤 纷, 渔 人 甚 异 之。 复 前 行, 欲 qi?ng qí lín 。
穷 其 林。
lín jìn shuǐ yuán , biàn d? yī shān , shān
1
林 尽 水 源, 便 得 一 山, 山
yǒu xiǎo kǒu , fǎng fú ru? yǒu guāng 。 biàn shě chuán , 有 小 口, 仿 佛 若 有 光。 便 舍 船,
c?ng kǒu rù 。 chū jí xiá , cái tōng r?n 。 fù háng shù shí bù , 从 口 入。 初 极 狭, 才 通 人。 复 行 数 十 步, huō rán kāi lǎng 。 tǔ dì píng kuàng , wū shě yǎn rán , yǒu 豁 然 开 朗。 土 地 平 旷, 屋 舍 俨 然, 有 liáng tián měi chí sāng zhú zhī shǔ 。qiān m? jiāo tōng , jī quǎn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 阡 陌 交 通, 鸡 犬
xiàng w?n 。 qí zhōng wǎng lái zhǒng ? , nán nǚ yī zhe , xī 相 闻。 其 中 往 来 种 作, 男 女 衣 着, 悉 rú wài r?n 。huáng fā chuí tiáo , bìng yí rán zì la 。 如 外 人。 黄 发 垂 髫, 并 怡 然 自乐。
jiàn yú r?n , nǎi dà jīng , wan suǒ c?ng lái 。 jù dá
见 渔人, 乃 大 惊, 问 所 从 来。 具答
zhī 。 biàn yào hái jiā , sha jiǔ shā jī ? shí 。 cūn zhōng w?n 之。 便 要 还 家, 设 酒 杀 鸡 作食。 村 中 闻 yǒu cǐ r?n , xián lái wan xùn 。 zì yún xiān shì bì qín
shí luàn , 有 此 人, 咸 来 问 讯。 自 云 先 世 避 秦 时 乱, Shuài qī zǐ yì r?n lái cǐ ju? jìng , bú fù chū
2
yān, suí yǔ wài 率 妻子 邑 人来此 绝 境, 不 复出 焉,遂 与 外 r?n jiān g? 。 wan jīn shì h? shì , nǎi bú zhī yǒu hàn , wú lùn 人 间 隔。 问 今 是 何 世, 乃不 知 有 汉, 无论 wai jìn 。 cǐ r?n yī yī w?i jù yán suǒ
w?n , jiē tàn wǎn 。 yú 魏 晋。 此 人一 一 为 具言 所 闻, 皆 叹 惋。 余 r?n ga fù yán zhì qí jiā , jiē chū jiǔ shí 。 tíng shù rì , cí 人 各复 延 至 其 家, 皆 出 酒 食。 停 数 日, 辞 qù 。 cǐ zhōng r?n yǔ yún : “bú zú w?i wài r?n dào yě 。” 去。 此 中 人 语 云: “ 不 足 为 外 人 道 也。”
jì chū , d? qíchuán , biàn fú xiàng lù , chù chù zhì 既 出, 得 其 船, 便 扶 向 路, 处 处 志
zhī 。 jí jun xià , yì tài shǒu , shuō rú cǐ 。 tài shǒu jí qiǎn 之。 及 郡 下, 诣 太 守, 说 如 此。 太 守 即 遣 r?n suíqí wǎng , xún xiàng suǒ zhì , suí mí , bú fù d? lù 。 人 随其 往, 寻 向 所 志, 遂 迷, 不 复 得路。 nán yáng liú zǐ jì ,
南 阳 刘子骥,
wǎng 。 wai guǒ ,
往。 未 果,
gāo shàng shì yě , w?n zhī , xīn rán guī 高 尚 士
3
也, 闻 之, 欣 然 规 xún bìng zhōng , h?u suí wú wan jīn zhě 。 寻 病 终, 后 遂 无 问 津 者。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您的在线图书馆
4
作文三:《桃花源记注音版拼音版1》2200字
t áo hu āyu án j ì
桃 花 源 记
J ìn t ài yu án zh ōng , w ǔl íng r?n bǔy úw ?i ya。 yu án 晋 太 元 中, 武 陵 人 捕 鱼为 业。 缘 x īh áng , W àng l ùzh īyu ǎn j ìn 。 h ūf ?ng t áo hu āl ín , 溪 行, 忘 路 之 远 近。 忽 逢 桃 花 林, ji áàn sh ùb ǎi b ù, zh ōng w úz ásh ù, fāng c ǎo xi ān m ěi , 夹 岸 数 百 步, 中 无 杂 树, 芳 草 鲜 美, lu ?y īng b īn f ēn , y úr ?n shan yìzh ī。 f ùqi án háng , y ù落 英 缤 纷, 渔 人 甚 异 之。 复 前 行, 欲 qi ?ng qíl ín 。
穷 其 林。
l ín j ìn shu ǐyu án , bi àn d?y īsh ān , sh ān 林 尽 水 源, 便 得 一 山, 山 y ǒu xi ǎo k ǒu , f ǎng f úru ?y ǒu guāng 。 bi àn shěchu án , 有 小 口, 仿 佛 若 有 光。 便 舍 船, c ?ng kǒu rù。 ch ūj íxi á, c ái tōng r?n 。 f ùh áng shùsh íb ù, 从 口 入。 初 极 狭, 才 通 人。 复 行 数 十 步, hu ōr án kāi lǎng 。 t ǔd ìp íng kuàng , w ūsh ěy ǎn rán , y ǒu 豁 然 开 朗。 土 地 平 旷, 屋 舍 俨 然, 有 li áng tián měi chís āng zhúzh īsh ǔ。 qi ān m?ji āo tōng , j īqu ǎn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 阡 陌 交 通, 鸡 犬
xi àng w?n 。 q ízh ōng wǎng lái zhǒng ?, n án nǚy īzhe , x ī相 闻。 其 中 往 来 种 作, 男 女 衣 着, 悉 r úw ài r ?n 。 hu áng f āchu íti áo , b ìng yír án zìl a。
如 外 人。 黄 发 垂 髫, 并 怡 然 自乐。
ji àn yúr ?n , n ǎi dàj īng , w an suǒc ?ng lái 。 j ùd á见 渔人, 乃 大 惊, 问 所 从 来。 具答 zh ī。 bi àn yào hái jiā, sh aji ǔsh āj ī ?sh í。 c ūn zhōng w?n 之。 便 要 还 家, 设 酒 杀 鸡 作食。 村 中 闻 y ǒu cǐr ?n , xi án lái wan xùn 。 z ìy ún xiān shìb ìq ín shílu àn , 有 此 人, 咸 来 问 讯。 自 云 先 世 避 秦 时 乱, Shu ài q īz ǐy ìr ?n lái cǐju ?j ìng , b úf ùch ūy ān, suíy ǔw ài 率 妻子 邑 人来此 绝 境, 不 复出 焉,遂 与 外 r ?n jiān g?。 w an jīn shìh ?sh ì, n ǎi búzh īy ǒu hàn , w úl ùn 人 间 隔。 问 今 是 何 世, 乃不 知 有 汉, 无论 w ai jìn 。 c ǐr ?n yīy īw ?i jùy án suǒw ?n , ji ēt àn wǎn 。 y ú魏 晋。 此 人一 一 为 具言 所 闻, 皆 叹 惋。 余 r ?n gaf ùy án zhìq íji ā, ji ēch ūji ǔsh í。 t íng shùr ì, c í人 各复 延 至 其 家, 皆 出 酒 食。 停 数 日, 辞 q ù。 c ǐzh ōng r?n yǔy ún :“ b úz úw ?i wài r?n dào yě。 ” 去。 此 中 人 语 云:“ 不 足 为 外 人 道 也。 ” j ìch ū, d ?q íchu án , bi àn fúxi àng lù, ch ùch ùzh ì既 出, 得 其 船, 便 扶 向 路, 处 处 志
zh ī。 j íjun xià, y ìt ài shǒu , shu ōr úc ǐ。 t ài shǒu jíqi ǎn 之。 及 郡 下, 诣 太 守, 说 如 此。 太 守 即 遣 r ?n suíq íw ǎng , x ún xiàng suǒzh ì, su ím í, b úf ùd ?l ù。 人 随其 往, 寻 向 所 志, 遂 迷, 不 复 得路。 n án yáng liúz ǐj ì, g āo shàng shìy ě, w ?n zhī, x īn rán guī南 阳 刘子骥, 高 尚 士 也, 闻 之, 欣 然 规 w ǎng 。 w ai guǒ, x ún bìng zhōng , h ?u suíw úw an jīn zhě。 往。 未 果, 寻 病 终, 后 遂 无 问 津 者。
作文四:《《桃花源记》小测题》1300字
《桃花源记》小测题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 。
2、陶渊明,名 ,字元亮, 著名诗人。自号“ ”,世称“靖
节先生”。
二、 重点词语解释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 )溪行,忘路之远近。忽..
逢( )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 )其林。 .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 )若( )有光。便舍( )....
船,从口入。初( )极狭,才( )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 )....
开朗。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阡陌( )交通( ),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 ),.......
男女衣着,悉( )如外人。黄发( )垂髫( ),并怡然( ).......
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 )答之。便要( )还家,设( )...
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 )。自云( )...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 )间隔。问今是何世,乃( )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 )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 )至.....
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 )去。此中人语( )云:“不足( )....
为外人道也。”
既( )出,得其船,便扶( )向( )路,处处志( )....
之。及( )郡下,诣( )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 )...
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 .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 )规( )往。未果( ),.....
寻( )病终,后遂无问津( )者。 ...
三、 翻译句子
四、 原文填空
1. 写桃花林美景的语句:
2. 渔人初见桃花林的感受是:
3. 渔人出到桃花源的感受是:
4. 侧面写出桃花源不易被发现的原因是:
5. 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的语句是:
6. 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平静的语句是:
7. 写桃源内人民生活恬适的语句是:
8. 文中与陆游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相似的一个成语是:
9. 根据桃花源的故事人们得出了一个至今仍然沿用的成语是:
10.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
作文五:《桃花源记教案》3500字
《桃花源记》教案设计 设计人:新湖镇中学 王桂芳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理解文章的内容。
2:积累迁移,培养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3:正确评价作者的理想,思考现代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感受桃花源的美境,理解文中作 者所表达的美好理想。
2:教学难点:理解评价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理解文章的内容。
2:理解、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从课文题目中,你能联想到一个什么成语?
世外桃源是什么意思?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 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后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幻想中 的美好世界。 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秘的世界, 去感受它的神奇吧!
检查预习
1.展示学生收集到的有关陶渊明的资料。 多媒体显示:
作者简介: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 人、文学家,世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陶渊明 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 颇有壮志, 博学能文, 任性不羁。 当时社会动乱不安, 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 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 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一起折磨着他,六 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
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 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 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 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 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 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 ,其时 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格的政权合作, 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 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2.请同桌检查对方注音、解词等预习情况。 豁 . 然开朗(huò) 屋舍俨 .
然(yǎn) 阡陌 .. 交通(qiān mò) 黄发垂髫 .
(tiáo) 便要 . 还家(yāo) 刘子骥 . (jì) 诣 .
太守(yì) 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读,读法自定,或朗读,或默读, 甚至可以吟唱。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拍,熟 练朗读。 )教师用幻灯片把一些易读错的字 (如阡陌、 语云、郡下、诣、骥、邑人 ) 投影出来,供学生参考。 2.小组内互评,看谁读得最清楚、流利。
3.“读”后写出一句话,把自己对这篇课文的感 受表达出来,并与本组的同学交流。
4、小组代表班内朗读,评选最佳作品。
疏通词句
1、 请学生找出文章中难解的、 注解中没提到的、 应特 别予以重视的字词。
2、掌握课文注释的词语。 (补充如下 )
为业:靠??谋生。缘:沿。夹岸:夹着溪流两岸。 杂:别的。鲜美:鲜艳美丽。异:诧异。穷:穷尽。 舍:舍弃,放弃。 豁然:开通、敞亮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平旷:平坦开阔。属:类。悉:全。信然 自乐:喜悦, 心满意足。 所从来:从哪儿来。 咸:都。 问讯:打听消息。先世:祖先。妻子:妻子儿女。 邑人:同乡人。不复出焉:不再从这里出去。焉:于 之,从这里。间隔:断绝了往来。皆:都。叹惋:感 叹,惋惜。延:请。语告:告诉(他)说。
不足:不值得。既:已经。志:做记号。诣:拜见。 如此:像这样。
遣:派。欣然:高兴地。
多媒体显示 :
①古今异义词:
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芳草鲜美 )
今义:(味道 ) 新鲜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阡陌交通 )
今义:交通运输
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来此绝境)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魏晋 ) 今义:不管 (连词 )
缘 古义:沿 (缘溪行 )
今义:缘故,缘分
延 古义:请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今义:延长、延伸
津 古义:渡口, 这里问津指探访。 (后遂无问津者 ) 今义:口液
②一词多义
舍:舍弃 (便舍船 ) 房子 (屋舍俨然 ) 寻:寻找 (寻向所志 ) 不久 (寻病终 )
志:做标记 (处处志之 ) 标记 (寻向所志 )
向:以前 (寻向所志 ) 对着 (眈眈相向 )
3、请学生找出难译的语句讨论作答。
4、 学生合作完成全文通译 (老师分任务到小组, 再由 小组上自由分配任务到个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布置作业
1.初步背诵全文。
2.积累文言词汇。
3.摘录一些谈理想的名人名言。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迁移,培养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2:正确评价作者的理想,思考现代人生。 导入 :
有一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 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 素。”
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 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 但他却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桃花源记》 就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今天让我们一 起再访桃花源。
分步品读,理解、欣赏文章精妙的意境之美: 1、带领学生欣赏桃源的自然美:
(1)让学生个别朗读课文第一、二段。学生听读 课文并思考:
渔人在河两岸以及从山口进入桃花源看到了怎样 的景色 ? 找出写景的句子。 (在屏幕上投影出桃源风景 的图片)
学生思考:桃花源真是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出 了怎样的画面 ? 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景点用下列句式进 行描绘。
句式:这里的??美,你看 (听 ) ??。
师总结:听了大家的描绘,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 幅美丽的画图,桃源是美丽的,它美在环境幽雅,美 在风景秀丽,美在资源丰富,美在静谧祥和。
2. 师问:桃花源除了景美,还能让我们感受到什 么美 ?
学生回答,在屏幕上投影幻灯片,让学生以渔人或 村人的身份讲述这里生活的美。
师问:这里的统治者是谁 ? 衙门在哪里 ? 这地方为何
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让桃源中人乐不思蜀 ? 学生以小 组为单位,讨论,代表回答。
教师点评:这里没有战乱,没有阶级,没有纷争, 没有忧伤,处处恬静,人们过着怡然自乐的生活,是 一幅幸福、快乐的美妙生活画卷。
学生把全文再诵读一遍,加深对桃源“美境”的体 验。
3、整合评读──理解评价作者的理想:
先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第四、五段,然后要求学生根 据提供的背景,联系历史知识思考,并分组讨论:这 么美的地方它存在吗 ? 你有什么根据 ? 如果不存在,作 者为什么要这样虚构呢 ? 教师适时点拨。 启发学生进行 大胆的想象:陶渊明的理想社会能实现吗 ? 你心目中的 理想社会是怎样的社会 ?
4、归纳总结:
学生思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 可以让学 生谈学习这一课的感受,也可以谈学习方法等等。 学生在以下的三件事中作出选择,把“收获”变为创 造。这三件事是:
⑴ 选一段你最喜欢的文段有感情地读给全班或 本组的同学听
⑵ 用你的笔画出你心目中的桃花源。画好之后, 如果学生愿意,就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展示给全班同学 看。
⑶ 制作知识积累卡:可以摘抄文中优美词句,也 可以把本节课的心得体会、学习的方法写出来。 课外延伸: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走近了陶渊明,了解 了陶渊明。虽然陶渊明向往的理想社会还带有这样那 样的局限性, 但他对理想的追求, 对黑暗现实的否定, 还是值得肯定的。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多少年过去 了,于东晋时代相比,如今的中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 覆的变化。我们不必去追求陶渊明笔下那可望不可及 的桃花源因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已经涌现了许多不 是桃花园却胜似桃园的人间仙境,不信请看:
[展示课件图片欣赏 ]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向往一种没有剥削与压 迫的幸福美好生活, 这是我们应学习的。 古人云:“国 家兴亡, 匹夫有责。 ”作为 21世纪的青少年, 我们应 当关注社会,树立一种远大的理想,将个人的利益与 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创造更多更美的桃源。
布置作业 :
1.背诵全文。完成书后思考练习。
2.写作练习
《我心中的桃花源》字数不限。
【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陶渊明
自然美: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社会美:和平恬静 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本文文字较为简易,
且故事性较强,
可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
内 容 , 对 于 难 懂 的 字 词 , 教 师 稍 作 点 拨 即 可 。 同 时 , 要 加 强 诵 读 练 习 , 积 累 文 中 的成语及有价值的词汇,
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
另
外,
要让学生多收集资料,
既要看到作者的美好理想,
又要看出他的无法克服的
思想矛盾,
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写法。
教学中不妨运用视听及多媒体技术,
采用诵读、讨论和合作探究的方法.激情增趣,领会情感,学懂 课文
作文六:《桃花源记教案》12600字
《桃花源记》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展开想象,品味桃源胜境。
3、联系背景,感悟作者思想。
教学重点: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学们往往也有这种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心烦意乱、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一些开心的东西。生活在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却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桃花源记》,走进陶渊明笔下的那方世外桃源。
二、了解作者:陶渊明,东晋诗人。名潜,字元亮。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他曾做过小官,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
三、读文感知
1、初读课文
(1)学生初读,边读边用笔画出不能读准的字音、不能正确断句的地方及不好把握感情的语句,可以结合注释跟同桌或在小组内交流,互相指证。
(出示字词检测)
(2)随机抽查学生初读的情况,全班同学当评委,从字音、断句和是否读出感情作为标准。
2、配乐范读:感知文章内容、感受文章魅力
3、再读课文: 学生自读,结合注释、工具书自行翻译 ,组内交流自学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若仍不懂,则举手问老师,全班同学一同解决。教师注意点拨。
四、 品读赏析:
屏显“桃源访谈”: 同学们,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美不美?你们想不想到桃花源?现在啊,这间教室就是桃花源,你们都是桃花源的村民,我呢,是电视节目主持人。我们下面穿过时空隧道,来到一千六百多年前的东晋时代的桃花源中,现在我对村民现场采访。 然后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采访了以下问题:
1、能为观众朋友介绍一下你们桃花源的自然环境吗?
2、请问你们是怎么来到这里的?
3、你能对我们观众朋友说说你们桃花源居民的风俗习惯吗?
4、在节目的最后,请桃花源的村民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桃花源的特点或你们的感受。(学生结合文章内容以村民的方式回答 )
五、合作探究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否真的存在?为什么?请到文中找出根据。
(学生交流,得出结论)
六、总结全文。结合现在社会安宁的局面,适当点
25.桃花源记·优质课竞赛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积累文言词汇。
2培养对文章的分析能力,这样可以品味语言的神韵,理解文章深刻的思想内容。
3.理解作者追求理想社会及对黑暗现实的。
二.教学重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中心。
三.教学难点:理解和评价桃花源这样的社会。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世外桃源”是同学们熟知的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具体什么意思?(学生查词典解释:比喻理想中的安定而环境优美的世界;另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生活的地方。)这个成语出自于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桃花源是怎样一个地方呢?现在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
(二)整体感知:
1.简介本文作者与社会背景:
作者: 陶渊明,生于东晋末朝,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又世称靖节先生,著名诗人。诗风清新质朴,为古典诗开辟了田园诗的新境地。诗歌代表作《归园田居》、《饮酒》等,散文《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
社会背景:我国东晋末年,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战争频繁。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文章的写作顺序。
学生活动:给课文的七幅图画排好顺序并配以解说(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用文章中的句子。)
3.按照渔人进出桃花源,分三部分:
发现——进入(见、闻、历)——离开后寻找
(三)重点分析:
1.思考:桃花源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用几个简洁的词语概括它在你心目中的整体印象? 美丽(美):A.外部: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内部: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幸福(乐):A.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
B. 男女: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
C. 渔人(侧面烘托):杀鸡作食,皆出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神秘(奇):A. 桃林奇: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B. 山洞奇: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
C. 人们奇: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 结局奇:寻向所志,不复得路。
2.想像:第3节中“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渔人会告诉桃花源中
的人哪些事情? “皆叹惋”又是为何?
( 朝代更迭,世事变迁,生活艰难??;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3.讨论:像桃花源这样的人间仙境在当时存在吗?作者写它有何意义?
明确:不存在(“世外”,现实中没有),作者写它是为了与现实生活能形成鲜明对比 桃花源 (理想) 现实
①“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战乱频频,“烽火连三月”
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百姓颠沛流离,背井离乡,国破家亡
③“往来种作,怡然自乐” —饱受战火磨难,度日如年,生活在痛苦之中
桃花源的社会状况: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人人生活得安宁幸福等。 作者所处时代: 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明写桃花源,暗在讽刺现实,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把握中心:
中心思想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五)拓展迁移:
1.谈谈你对渔人的看法,渔人是个怎样的人?
(贪婪、不守信用的人??)
2.桃花源也代表了劳动人民渴望和平安宁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古代的劳动人民是多么盼望有这样一方净土并长期住下去啊。同学们,我们再讨论一个有趣的问题,你是否愿意长期生活在这个桃花源里?
(六)作业:
1. 有人说陶渊明作《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
2. 品读《桃花源诗》&
【课时布置】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掌握本文的重点字词,能读懂课文大意。
3、了解作者陶渊明。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根据课文注释读懂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
理解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一义多词、古今异义、省略成分等复杂的语言现象。 〖教学设想〗
通过读课文,根据书下注释读懂课文、同学间互相进行试讲的方法,学生基本在指导下自学课文。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了解作者陶渊明
教师介绍:
今天咱们来认识中国古代东晋时一位杰出的诗人──陶渊明。他生于东晋后期,经历了晋宋易代的变化,当时政治黑暗,兵连祸结,民不聊生。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少年起就经历了许多政治上的纷扰,出仕到辞官归隐更是遇到了晋宋易代的变化,他对社会的动乱和官场的丑恶的和不满的。“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归隐后,安贫乐道,乐天知命,清高自赏,消极遁世,多写田园风光,文风清新质朴,恬淡自然,简洁含蓄而又富有韵味。历代都有很多人为陶渊明的诗文作注,其人数仅次于杜甫。
二、解题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小序,诗和序的内容是一致的,序又可以看成是对诗的说明,用客观记叙的方法,有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
三、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
1、读得清楚:句读分明,节奏合理。
2、读得流畅:语句流利、音韵铿锵、
四、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强调局部字词的读音
生字:俨然、阡陌、垂髫、怡然、邑人、郡下、诣、骥、津
多音字:豁然、衣着、间隔、舍、语、属 答 还 遂
通假字:要—邀
一词多义:志、寻、遂
一义多词:悉、并、具、咸、皆
古今异义:妻子、无论、交通、绝境、间隔
五、学生两人一组,参照书下注释疏通文意,之后请几位学生起立说课文大意,老师和其他学生倾听并纠正他们翻译得不够准确的地方
六、作业
1、读课文三遍;
2、整理课堂上找出的几种文言文的语言现象,写在作业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以渔人的行踪为顺序,详略得当地叙述他的所见所闻的记叙方法。 2、学习巩固关于句子成分的省略、古今异义的区别以和一词多义等古汉语知识。 3、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社会理想,认识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进步意义和历史局限性。
〖教学重点〗
1、从分析作者所描绘的桃花源这一社会入手,理解作者这一理想的进步意义和消极意义。
2、巩固古汉语知识。
〖教学难点〗
理解桃花源这一社会理想 的实际意义。
〖教学设想〗
用指导自学、学生试讲、启发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
一、集体朗读课文
二、逐段分析课文
分析第一自然段:
1、朗读。
2、说本段的大意,注意几个地方的准确翻译:
⑴ 武陵人:五陵郡有一个人,二不是指整体
⑵ 缘溪行:行,指乘船行
⑶ 忘路志远近:远近,偏义复词,实指忘了路多远
⑷ 夹岸数百步:指两岸数百步之宽,不是指沿河多长。
⑸ 甚异之:之,是指桃花林的美景,具体是指文中的句子“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⑹ 穷:走到头,穷尽
3、讨论明确几个问题:
⑴ 找出交代渔人行踪的语句:缘溪行—忽逢桃花林—复前行
⑵ 本段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哪些情况?(时间、地点、人物)
⑶ 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是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注:语言简洁,形象鲜明,
是千古名句)
⑷ 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什么?(“甚异之”)
⑸ 总结:桃花林的突然出现和渔人的欲穷其林,使读者发生了悬念。这是故事情节的开端。
分析第二自然段:
第一、以自学为主,学生理解内容,进行试讲,教师引导学生弄清以下的语言现象,翻译本段文字的大意:
1、句子成分的省略:
林尽(于)水源,??(小口)若有光。(渔人)便舍船,从口入。(山口)初极狭,??(渔人)复行,??(山口)豁然开朗??其中(人们)往来种作??
2、一词多义:
舍:舍船(舍弃);屋舍(房屋)
3、古今异义:
交通:今义指交通运输,而在文中指交错相通
4、然:做形容词的词尾,可译为“?的样子”
5、同义词:
悉、全、都、并、一齐、都
第二:讨论分析:
1、这一段写了几层意思?
明确:先写进入桃花源的过程;再写初入桃花源的所见所闻。
2、文中写初入桃花源 所见所闻,主要写了哪些事物?
明确: ⑴ 写桃花源中的环境:土地、屋舍、良田美池、桑竹、阡陌、鸡犬之声。
⑵ 桃花源中的人从事的工作、衣着和神态。
3、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学生自由发言,明确:
土地、屋舍、鸡犬之类的描写──和平宁静,社会安宁
人们往来种作──人人辛勤劳动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丰衣足食,过着丰衣足食的愉快生活
4、作者写桃花源的初步见闻,有何意义?
明确: 与实际生活能形成鲜明的对比:
实际──桃花源
人剥削人,人压迫人──人人劳动,没有剥削压迫
人们生活困苦,谋生艰难──怡然自乐,生活快乐幸福
战祸四起,民不聊生──一派优美、宁静、安宁的景象
作用:明写桃花源,暗在讽刺实际,反映了作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实际生活的不满。
第三、齐读第一、二段,熟读成诵。
学习第三段:
第一、引导学生弄清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和一些词句的理解。
1、着重注意几个省略宾语的句子。
⑴ 问(渔人)所从来,便要(渔人)还家
⑵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村中人)皆叹惋
⑶ 余人各复延(余人)至其家
⑷ 辞(村中人而)去
2、古今异义:妻子(妻子儿女)、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无论(更不必说) 3、一词多义:
乃:乃大惊(就,表前后两个动词的连接)、乃不知有汉(竟,表出人意料之外)
4、同义词:
具:详细、一五一十地,表无所遗漏。
咸:全、都,指热闹的全体。
皆:都,指人、物、事的全数。
要:邀请。
延:迎接、邀请。
5、翻译段意。
第二、讨论分析:
这一段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后的所遇所谈
1、村中人是怎样对待渔人这个不速之客的?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这些说明了什么?
明确: ⑴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⑵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这说明民风憨厚,人们热情好客,慷慨大方;且家家备有酒食,生活富足。 2、文中写村中人自云一段话,含有什么意思?
明确:通过自述,补充交代了他们的来历和长时间与世隔绝的原由。作者还有意用秦末暴政影射当时东晋社会兵连祸结、民不聊生的黑暗实际,似乎想给人指出一条出路:要想解脱黑暗统治,可以像村中人“避秦时乱”一样,去找一个绝境过男耕女织、丰衣足食的社会。但这仅仅是作者的幻想,在封建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
3、皆叹惋是内容是什么?
明确:外世人们的生存境况
4、这段话结尾写“此中人语云:缺乏为外人道也”,这句话在情节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此话符合村中人的心理,因为他们不愿外面的人来干扰他们宁静、和平、幸福的社会。在情节发展上,则为下文人们无法找到桃花源埋下伏笔。
5、小结:第二、三段是课文的主干,通过渔人进入桃花源后的所见所闻所遇、所谈,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实际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学习第四段:
第一、着重弄清以下词句的解释。
1、便扶向路:向,从前。
2、处处志之:志,做标志。
3、寻向所志:寻,寻找;志,标志。
4、和郡下,诣太守:和,到达;诣,拜见。
5、遂迷:遂,竟然,终于。
6、寻病终:不久。
第二、讨论明确:
1、这段话是文章的结尾,交代渔人出桃花源后的情况。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具体地写渔人回来路上“处处志之”,“诣太守,说如此“,高尚士刘子骥听了也欣然规往,而结果或迷路或病终,未能找到这个桃花源呢?
明确:
⑴ 目的是给人真实的感觉,似乎真有其人、真有其地、真有其事、不厌其烦地写,为了使人发生真实感。
⑵ 太守想寻找却遂迷,不复得路,刘子骥也因病而未果,结局的巧妙布置不只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性,更能激起读者 的惋惜之情,从而更加向往这个丰衣足食的世外桃园。 ⑶ 作者自身也明确这样的桃源是不存在的,只是自身的幻想而已。
第三、小结:
作者写出了对实际 的强烈不满,对理想社会的无比向往,反映了东晋人们希望解脱苦难过上 丰衣足食的幸福社会的要求,因此,本文既有逃避实际的局限性,又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体会本文记叙详略得当的特点。
2、理解作者怎样描绘出这个虚幻的世界来寄托他的理想的。
〖教学重点〗
教学目的2。
〖教学难点〗
教学目的2。
〖教学过程〗
一、理解作者怎样描绘这个虚幻的世界来寄托他的理想的
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美好的社会?
学生讨论明确:
1、环境美好: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宁静和平,人们社会富足,丰衣足食,气象升平)
2、人美: ⑴ 热情款待外人,民风憨厚,热情待客,和睦友好
语句: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⑵ 交谈: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追求自由和平的社会,厌恶战争,这也是作者精神的寄托和向往)
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但是这样的社会别说在东晋这个兵连祸结、民不聊生的社会中不能存在,就是现在也找不到这样的世外桃源。咱们就从作者的写法构思上考虑陶渊明怎样描绘这个他渴望的又明知不可能存在的理想境界。
1、始终注意在虚构故事的同时结合逼真的情境,即以实写虚:
如:开头点出时间、地点、人物的身分和职业,结尾写到刘子骥欲寻访,而 刘子骥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是晋太元年间的名士,与陶渊明为同时代人,这样渲染真真假假的气氛,似乎确有其人其事。
2、曲折回环,层次分明,写出似有似无的仙境。
开头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但没有指出明确的年份、地点和人物的姓名。
接着写桃花林的无确切地址,仅仅写忘路之远近,小山通桃源,更为奇特,另有一番洞天,而复寻桃源时,标志消失,无迹可寻,虚无缥渺。刘子骥的寻而未果,似带来一丝希望又破灭,成了千古之迷。这个情节可以概括为一喜一疑一惊一迷,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兴趣。
3、为什么作者要虚构出这样的一个虚幻带有理想色彩的世界?
明确:联系写作背景。东晋统治者的奢侈、严酷剥削,政治接近解体,作者的志向无法实现;当时实行的门阀制度,维护高门氏族贵族官僚的利益,而出身中小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却走不上仕途。再加上陶渊明自身不愿攀和权贵,与统治者格格不入,三次辞官,41岁归耕田野,面对纷乱的世道他无力改变,只好发明一个理想的境界,寄托他的政治理想和美好的情趣。
二、体会本文叙述详略布置的特色
找出详略的布置,分析原因。
明确:详写:渔人在桃花源里的见闻,来介绍美好的世外桃源。
略写:渔人进村前和出村后的情形。
原因:要寄托理想化的社会理想,只能通过多介绍桃花源里的情形,因此要具体详写地描述。而其余的只能是辅助地叙述事件,只需简单介绍。
三、了解其他的写作特色
语言简洁生动。如:“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
《桃花源记》优秀教案二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词汇。
2、掌握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寓意。
3、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背诵。
2、理解故事的寓意。
【课时布置】
两课时。
【教学准备】
音频朗读、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名家名篇大家谈。(回顾七年级学过哪些文言文,接触了哪些作家作品。)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大文豪──陶渊明,并且来学习他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桃花源记》。(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
1、交流作者的有关资料: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其祖父、外祖父都做过官。他受家庭教养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年少时就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时值东晋和宋的易代之际,社会动荡不安,壮志难酬,二十九岁开始,先后做过几任小官,他在几次仕途中,深感官场污浊、仕途凶险,终于在41岁辞官回乡,并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其志。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他所做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示田园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愿与农民来往而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但又包括了消极遁世的因素。
此文作于宋永八年级年(421年),当时陶渊明约57岁。他拒绝了东晋政府的征招,又拒绝同刘裕宋政权的合作,作《桃花源诗并记》寄托自身的社会理想。“诗” 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歌咏了一个人人丰衣足食的理想社会;“记”相当于诗的序。作品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普通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2、识记生字词:
豁(huò)然开朗 俨(yǎn)然 阡(qiān)陌 垂髫(tiáo)
诣(yì)太守 刘子骥(jì)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对课文的感知,以朗读为切入点,又以朗读为重点。)朗读的设计如下: 一读(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WWW.Lspjy.cOm 原文地址://.lspjy./thread-67315-1-1.html):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意在听准字音;
二读: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意在读通课文,培养语感;(此处提出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朱熹语)
三读:请班上朗读课文好的同学有感情的读。并请其他同学考虑:这篇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几句话概括一下。
2、分小组细读课文并自身试着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准备质疑。) 3、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质疑,全班答疑,教师参与。
4、集体逐段朗读,“开火车”翻译,贯通文意。
5、掌握叙事线索和故事情节。分组讨论,明确:
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全文可分为四个局部,第一局部(第1段)开端,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第二局部(第2、3段)发展,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见闻和经历。第三局部(第4段)结局,写太守派人寻找桃花源未果。第四局部(第5段)尾声,写桃花源无人问津。
四、安排作业
1、初步背诵课文。
2、誊写并识记字词、对译课文2、3两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思想内容,理解故事寓意。
〖教学步骤〗
一、重点研读
1、揣测积累语言:
教师导学:学习文言文要注意两点:
⑴ 要将古汉语的单音节词翻译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如“鲜──鲜嫩”、“美──美丽”、“交──交错”等等;
⑵ 注意古今词义的区别和一词多义的现象。
古今异义:
① 交通 绝境
古:交错相通 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今:走投无路的境地
② 妻子 鲜美
古:妻子儿女 古:鲜艳美丽
今:男子的配偶 今:味道好
③ 无论 如此
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古:像这样
今:表条件关系的连词 今:这样
④ 缺乏
古:不值得
今:不够
一词多义:
① 舍:
舍弃 “便舍船”
房子,“屋舍俨然”
② 寻:
寻找,“寻向所志”
不久,“寻病终”
③ 志:
做标志,“处处志之”
标志,“寻向所志”
④ 向:
以前,“寻向所志”
对着,“眈眈相向”
2、考虑下列问题:
⑴ 文中描写桃花源景色的句子有哪些?
(明确: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⑵ 文中描写桃花源村民生活的句子有哪些?
(明确: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此中人语云:“缺乏为外人道也。”)
⑶ 考虑一下,下列的句子说明了什么?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明确:桃花源是朦胧飘忽的世界,种种的神秘色彩,外表上是描写了桃花源的隐蔽,实质上,作者是暗示了:桃花源,原本就是子虚乌有的,它只是作者追求得一种美好境界,一种对实际生活不满的精神寄托。)
二、理解研读(引导学生提问题来研究,或教师提出考虑题,分小组讨论。)
1、“乃不只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乃”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推想一下,渔人对桃源人说了些什么?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明确:“乃”是竟然的意思。表示出桃源人对外面改朝换代的时世感到惊讶。渔人向桃源人介绍了自秦朝以来的历史。桃源人因世间社会动乱和百姓生活痛苦而叹惋。) 2、文章最后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目的是什么?
(明确: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在实际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叹惋之情。)
3、我们应当怎样评价文章所表示的社会理想?
(明确:作者虚构了这样一个故事,寄托了自身的社会理想,也是对实际社会的一种否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能是一种幻想。)
4、归纳源自本文的成语:
世外桃源 豁然开朗 怡然自乐 与世隔绝 无人问津
三、教师小结
陶渊明因生活在战乱频繁的环境里,因而构想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这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人民解脱压迫、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安排作业
1、摘抄成语。
2、背诵并默写全文在家庭作业本上。
3、预习《短文两篇》。
《桃花源记》优秀教案三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实际,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
⑴ 朗读、背诵文言文。
⑵ 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⑶ 掌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2、难点: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布置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豁然开朗 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
黄发垂髫 便要还家
刘子骥 诣太守
2、熟读课文,查字典,参考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正课
1、导语:
同学们,阳光明媚、山花烂漫的春天即将过去,我们又将迎来骄阳似火的夏季。谁还记得我们那次春游的情景?大自然中的景色美不胜收。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桃花!
谁能用自身的语言来形容一下?
你能不能说一说你的感受?
好!下面我们来欣赏两幅桃花开放的美景吧!
(打出桃花图片。)
(打出伊拉克战争图片。)
同学们,看了这一幅图片,你又想到了什么?
这幅图片提醒我们,现代世界里仍然存在着严酷的战争,很多人因此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生活在困苦之中。
(打出东晋末期图片。)
我国东晋末年,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战争频繁。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元代诗人张养浩在《潼关怀古》一诗中发出了这样的慨叹: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可以说,和平,是每一个民族一起的向往。有一个成语就是这一社会理想的集中体现,它就是──世外桃源!
这个成语出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它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祸,安乐而美好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打出文章题目:桃花源记。)
2、作者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示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括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
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示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八年级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格的来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实际,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3、检查预习情况: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豁然开朗 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 黄发垂髫 便要还家
刘子骥 诣太守
三、课文分析
1、朗读课文。(或听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后齐读课文)
2、同学齐读课文。
3、掌握课文注释的词语。(补充注释如下)
为业:靠??谋生。
缘:沿。
夹岸:夹着溪流两岸。
杂:别的。
鲜美:鲜艳美丽。
异:惊讶。
穷:穷尽。
舍:舍弃,放弃。
豁然:开通、敞亮的样子。
开朗:开阔明亮。
平旷:平坦开阔。
属:类。
悉:全。
怡然自乐:喜悦,心满意足。
所从来:从哪儿来。
咸:都。
问讯:打听消息。
先世:祖先。
妻子:妻子儿女。
邑人:同乡人。
不复出焉:不再从这里出去。
焉:于之,从这里。
间隔:断绝了往来。
皆:都。
叹惋:感叹,惋惜。
延:请。
语告:告诉(他)说。
缺乏:不值得。
既:已经。
志:做记号。
诣:拜见,卧?·怯。
如此:像这样。
遣:派。
欣然:高兴地。
4、小结:
⑴ 古今异义词:
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芳草鲜美;今义:(味道)新鲜。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阡陌交通;今义:交通运输。
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来此绝境;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魏晋;今义:不论(连词)
缘 古义:沿,缘溪行;今义:缘故,缘分。
延 古义:请,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今义:延长、延伸;
津 古义:渡口,这里问津指探访,后遂无问津者; 今义:口液。
⑵ 一词多义:
舍:舍弃,便舍船;房子,屋舍俨然。
寻:寻找,寻向所志;不久,寻病终。
志:做标志,处处志之;标志,寻向所志。
向:以前,寻向所志;对着,眈眈相向。
⑶ 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四、作业
1、课后练习。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刚才我们已疏通了文章意思,现在我们一起分析文章的内容。
二、课文分析
1、朗读课文,试背诵课文。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按渔人行踪分三局部。
第一局部(第1节):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二局部(第2~3节):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和辞去的经过。 第三局部(第4~5节)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 3、提问:
⑴ 渔人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讨论并归纳: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人。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⑵ 提问: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讨论并归纳: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⑶ 提问: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
讨论并归纳:土地平旷,屋舍产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⑷ 提问: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
讨论并归纳: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⑸ 提问: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
讨论并归纳: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⑹ 提问: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讨论并归纳: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宁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⑺ 提问:此中人语云,缺乏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⑻ 提问: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讨论并归纳: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⑼ 提问: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
讨论并归纳: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实际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憨厚;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定,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
三、总结结构,考虑文章主题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实际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身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中心思想 。)
四、作业
1、课后练习。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板书设计】
发现桃花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景色优美)
进入桃花源:
所见:土地平旷、屋舍严然、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环境良好)
怡然自乐(生活安宁)
所闻:避秦时乱,来此绝境。
作文七:《新桃花源记》1800字
张 长 《人民日报》( 2009年3月21日 ? 07 版)
幼时读《桃花源记》很快就能背诵,原因是陶渊明把位于湖南武陵源的这个地方写得美。“世外桃源”从此成了一个形容词,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
改革开放,旅游成了热门产业,很多地方竞相推山“桃花源”以吸引游客。最富诱惑力的当然是故事发生地--湖南桃源县的“桃花源”。2002年,云南各媒体又纷纷报道文山州广南县发现了一个叫“坝美”的“世外桃源”,说那景观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完全一样。又是新闻炒作。我一笑置之。但游过坝美的人说坝美确实很美。我这才来了兴趣。2008年夏天,终于有了这样的机会去印证--确切说,是以《桃花源记》的标准去挑剔这个叫“坝美”的“世外桃源”的。
车离广南约30公里计至坝美,进山即闻水声潺湲,步行十来分钟到一溶洞口,有一条就叫“坝美河”的暗河从中流出。溶洞高约30公尺,往里看,没有溶洞里通常都安置的彩灯,黑暗而幽深,不是五颜六色的招徕,而是一种挑战:敢进这黑咕隆咚的洞子么?里面是什么?湍流?礁石?大蝙蝠?蛇?一种欲穷根底的探知欲望驱使着你--进!便穿上救生衣,登上一条可容4个人的小黄瓜船,看船工一篙一篙地撑着水中的礁石或洞壁上的岩石慢慢进去。最后一缕光消失了,眼前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耳边只有竹篙点水的声音,我陡然产生一种地穴探险那种紧张的快感。有人声传来。对面来船了,却各行其道,互不碰撞。俄尔,见乳白色光如晨曦,三五篙后,一片苍翠欲滴的绿色扑面而来,坝美到了!
在这里,暗河山洞变成明河,蜿蜒穿过一个很小、很绿又水汪汪的小平坝,平坝周围是桂林般的山峰,却又不孤立,在底部迎着,环成一圈,宛如一个翡翠瓶子。坝美河在那一头又钻进另一个溶洞淌到外面去了,坝美便成了只有通过暗河才能进山的独特地理构造。
站在山洞的地方,迎面是两辆水车,悠闲而又优雅地转着。远远的就看见几棵老榕树浓荫匝地。走过一座小桥,沿山一条小径,路边种满桃树,是结果的季节,有娇小嫩绿的小桃挂满树上,春天,我相信定会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没有桃花,怎叫“世外桃源”?
然后沿山路往前走。一只小土狗见有陌生人来欢快地叫了两声便朝前领路,应答的是中午的鸡鸣。鸡们相互招呼着在草地上刨虫子吃,微风过处一阵阵稻花的香气扑面而来,放眼整个小平坝里正在扬花的水稻一片葱茏。一直伴着我们的那条暗河这时才看清她原来是那样婀娜多姿,在这个小平坝里温柔地扭摆着,把翡翠似的田野一分为二。河里有人在撒网捕鱼,有精光的孩子欢笑着在嬉水,溅起的水花和撒出去的尼龙绳网在阳光下白银似地闪了一下又落下去了。山路边是那个叫“坝美”的壮族小山村,一幢幢壮族的吊脚楼依山傍水而建,吊脚楼下,有老人在纳凉,旁边一个妇女缓慢而专注地绣着壮锦,并不在意她附带摆着的小烧烤摊子,仿佛那只是生活的装饰。同行的突然惊叫了一声,原来是一群八哥叽叽喳喳地掠过头顶,约十来只。他说这辈子只见过单独关在笼里的八哥。可怜年过花甲,成群的八哥才第一次见到。
站在吊脚楼上,看远山近树,一头黄牛躺在草地上舒适地反刍磨牙,不时从小路上走过的壮族同胞“男女衣著,悉如外人”。如果不知道这是壮族地区,人们穿的是少数民族服装,真以为是不是进入了时空隧道,回到几千年前秦人避乱时的那个桃花源?同行的朋友说,要是再早几年来,还能听到壮歌,那种原汁原味的多声部合唱,柔柔的,就像坝美河水。
“我们要在这里建一个客栈,集餐饮、娱乐为一体……”“我们要在这里开辟一个广场,表演……”“我们还要……”一个已获得坝美50年经营权的老板抑制不住兴奋地介绍着。
“污水怎么处理?”我冷冷地问了一句。他一时语塞。
“邻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也许,正是这奇特的地貌让坝美到2002年才为人所知。可才一露面,这个清纯得一尘不染的农家少女就被许配给一个老板。老板要为她穿金戴银,老板要为她浓妆艳抹。
想到那亘古黑到如今的溶洞里开始出现五颜六色的灯光,想到被改造得不伦不类的吊脚楼上闪烁着暧昧的霓虹,想到打鱼的像机器人般在表演,想到迪厅里震耳欲聋的金属摇滚代替四野的天籁,想到碧波荡漾的坝美河上开始浮起千万年都不曾见过的塑料袋、泡沫、粪便、水葫芦,最终进洞时仿佛进了一条阴沟,我不寒而栗!
有没有办法保护住这最后的净土,制止住即将开始的坝美大规模开发?可朋友说,“这是螳臂当车”。他与我一样悲观。
那么我只有说:如果你腻烦了灯红酒绿噪音废气,想看一下原生态的坝美,到这真正的世外桃源去净化一下自己的身心,就快点去。趁早!
作文八:《品读《桃花源记》》1100字
说实话,我很敬佩陶渊明,在那样一个饥寒交迫的年代,他用自己的想象,写下了《桃花源记》这样一个美丽的诗一样的美文,向世人描绘出了他心目中理想的大同社会。读完五柳先生的这篇文章以后,我感慨万千,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种神圣的力量的存在。
首先,从《桃花源记》中我们可以看出,和谐在陶渊明先生心中的重要性。当村民看见渔人之后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好客,让人惊讶不已。他们各家都杀鸡设宴,招待这个渔人,并且家家户户都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无论贫富。单单是这一点,就已经让我们颇为感动。想象一下,倘若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的话,我们的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呢?别的我不能保证,但至少能保证人与人之间不再会有尔虞我诈,不再会有恶性竞争,不会弄虚作假……
其次,你是不是被桃花源的美所打动了呢?“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多美啊!想想,桃花源为什么能够这么美呢?有人认为桃花源的美是因为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而我则不然,我认为桃花源的美是在于人的心灵。很多人,即便有了华屋、高薪,也不能够满足,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高尚的精神节操,他们不可能满足于现有的生活,他们抱怨别人,抱怨社会,一天到晚愤愤不平,怒气冲冲而无法快乐;而社会中还有那么一些人,尽管相貌平平,也没有突出的才智,却凭着自己的认真执著,脚踏实地,凭着精神世界的简单纯真而干出了成绩。他们活得轻松而快乐。
桃花源中的人们之所以能够相处得其乐融融,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交流。有一些人只要有了一点点成就,就觉得自己出类拔萃,高高在上,结果往往适得其反,甚至会被别人所不齿。只有能与周围的人打成一片,能够多为他人着想的人,人们才会敬重他。举个例子,东汉时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很平民化,从不认为自己有高官厚禄,就该颐指气使。他与周围的人能和谐相处,讲诚信,重承诺,当时甚至有“千金难买季布一诺”的说法,当他后来遭到报复时,许多人为他分忧解难,有的人还宁愿为他承担罪名,由此可见他受人尊敬的程度。
从《桃花源记》中,我们还能感受到一种世人对于美的追求。当太守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就立即派人随渔人一起去探寻桃花源;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在这个到过桃花源的渔人都找不到路的情况之下,南阳的刘子骥,还是欣然前往。但是,作者又给了我们一种看似自相矛盾的说法,因为对此事后来就无人问津了。这种矛盾的态度说明了什么?我认为说明了陶渊明正处在一种两难的境地,既对当时的社会有了一丁点希望而感到欣慰,又对世人的现状充满了感伤。
这就是《桃花源记》,一部流传千古的美文,让我魂牵梦萦,让我陶醉其中。它以自身的魅力,在文学的长河里熠熠发光;它以豪爽的气概,给了我莫大的启迪。它很深奥,也很玄妙,我们所能从其中感悟到的,远远不止我所说的,要想真正地理解透彻,还需要更深层次地品读与感悟。
【指导教师:黄立新】
作文九:《桃花源记注释》400字
桃花源记检测
划横线的字要单独解释
选自( )
【落英】 【未果】
【缤纷】 【寻】
【林尽水源】
【仿佛】
【才通人】
【豁然开朗】
【俨然】
【属】 【阡陌交通】
【相闻】
【外人】
【黄发垂髫】
【要】
【绝境】
【无论】
【具言】
【叹惋】 【便扶向路】 【问津】 【规】
【及郡下】
【诣】
【寻向所志】 【遂迷】
翻译句子: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作文十:《桃花源记》3200字
桃花源记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2.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
3.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在诵读的基础上,落实字词,疏通文章,熟知课文内容。
2.通过讨论、辨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社会理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记叙的顺序、详略,体会本文优美、精炼的语言。
2.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学习时间】
2课时
【学习设计】
一、预习积累
1.作者常识
陶渊明, (时代)著名诗人,名 ,字 ,世称 先生,因其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 人。他做过彭泽县令,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有《 》传世,主要散文有《 (并序) 》《桃花源记》《 》等。他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自然风光,抒发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
2.与本文相关的常识
本文大约写于宋永初二年,以《桃花源诗并记》寄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诗”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歌咏了“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这样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选入课文的《桃花源记》,就是诗的序(课外阅读《桃花源诗》)。
二、自主学习
1.听读课文,注意字音、朗读停顿等。
2.自读课文,要求清楚、流畅。清楚:句读分明,节奏合理,语速适中流畅:语句流利,停顿分明,不读破句子。反复诵读,熟悉课文内容。
3.课文基础知识积累:分组完成,开展竞赛
A .本文出现的成语有:
B .通假字:
便要还家: 具答之:
C .古今异义词:
欲穷其林 问所从来 ...
无论魏晋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林尽水源 芳草鲜美 .....
阡陌交通 不足为外人道 ......
与外人间隔 屋舍俨然 ....
缘溪行 无问津者 ..
说如此 仿佛若有光 ....
豁然开朗 便扶向志 .....
延至其家 悉如外人 ..
咸来问讯 既出 ..
寻病终 未果 ..
便要还家 .
D .一词多义
乃:(1)见渔人,乃大惊: (2)乃不知有汉:
出:(1)不复出焉: (2)皆出酒食
寻:(1)寻向所志: (2)寻病终:
舍:(1)便舍(shě)船: (2)屋舍(shè)俨然:
中:(1)中无杂树: (2)晋太元中: (3)其中往来种作:
志:(1)处处志之: (2)寻向所志:
之:(1)忘路之远近: (2)闻之,欣然规往:
(3)处处志之: (4)渔人甚异之: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6)具答之:
为:(1)武陵人捕鱼为(wéi )业: (2)不足为(wèi )外人道也:
(3)此人一一为(wéi )具言所闻:
遂:(1)遂与外人间隔: (2)遂迷:
(3)后遂无问津者:
得:(1)便得一山: (2)得其船:
闻:(1)鸡犬相闻: (2)闻有此人:
E .词类活用
林尽水源: 渔人甚异之: ..
复前行: 欲穷其林: ..
不复出焉: 处处志之: ..
未果: 此中人语云: ..
F .生僻字
俨然: 阡陌: 髫:
怡然: 诣: 骥:
G .同义词
具、悉、咸、皆: 云、道: 乃、遂: 缘、扶: H .古汉语句式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问所从来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三、合作交流
1.组内合作,完善第二步内容
四、展示成果
分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师生共同评价
五、熟读课文,质疑探究
1.课文内容理解,试着翻译课文
2.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3.梳理线索--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
阅读第一段,用课文原文或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1.渔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桃花源的?
2.作者描写了桃花林的哪些自然景色的?这些描写有何作用?
3.假如你来到这里,你会产生什么想法?为什么?
概括内容:写渔人捕鱼时(故事情节的)
阅读第二段,用课文原文或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1.渔人进入桃花源后,看到了怎样的情景?(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
2.这里的人生活得好吗? (描写桃花源人生活的语句)
3.你能用一句诗句来概括渔人进入桃花源过程的感受吗?
4.讨论:如此之美的环境,在现实生活中能否找到吗?
概括内容:写渔人 ,看到 。(故事情节的 ) 阅读第三段,用课文原文或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1.桃花源的人见到渔人有何反应?为什么?
2.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渔人的?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
3.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
4.探讨: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时,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5.为什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概括内容:写桃花源中 。(故事情节的 )
阅读第四、五段,用课文原文或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1.渔人离开是时为何要作记号,而且还带人来寻找呢?
2.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暗示了什么?
3.写刘子骥的事,有何作用?
4.最后两段所写的事与前文中哪句话照应?
概括内容:写渔人 ,太守等人 。(故事的 ) 文章主题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
六、反思、小结
(学了本文后,你想到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你学到了哪些学习方法?)
【拓展】:课外阅读《桃花源诗》,并说说与本文有何联系。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桃花源记注音版拼音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