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杨利伟简介】杨利伟 杨利伟简介》2900字
【杨利伟简介】杨利伟 杨利伟简介
话题:杨利伟简介 休闲阅读 妈妈和我 心理素质 我和哥哥 航天员
杨利伟 姓名:杨利伟 [img][/img]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出生年月:1965年6月 籍贯:辽宁绥中 杨利伟,男,汉族,辽宁绥中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65年6月出生,1983年6月入伍,1988年9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正团职,中校军衔,1992年、1994年两次荣立三等功。 杨利伟1987年毕业于空军第八飞行学院,历任空军航空兵某师飞行员、中队长,曾飞过歼击机、强击机等机型,安全飞行1350小时,被评为一级飞行员,1996年起参加航天员选拔,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经过5年多的训练,他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光荣地被选拔为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首飞梯队成员。 宁静小镇“飞”出华夏英雄 今年38岁的杨利伟曾经在绥中生活了长达18年的时间,可以说,
杨利伟的童年、少年以及一部分青年时代就是在这样一个宁静而平和的小镇度过的。 杨利伟的父亲曾任教师,现为绥中县土杂公司管理人员,母亲是绥中县第三初级中学的语文教师。杨利伟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姐姐杨丽君是绥中县旅游局的工作人员,弟弟杨俊伟在当地水利局工作。在度过了小学、初中时代之后,绥中二高中成了杨利伟走上航天之路的第一个台阶——1983年6月,在他高中三年级的时候,空军招飞人员来到这里,要在应届毕业生中选拔飞行员,而从小就有从军梦的杨利伟第一个到选飞报名处报上了自己的名字,经过严格的选拔、考察、体检、面测等程序,正式成为一名空军学员。 军中苦练走上宇航员之路 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飞行员、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的杨利伟,1996年参加航天员选拔,在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第一批航天员。“这个期间我们经常通电话,哥哥告诉我们他从事的任务将为全中国人争光。我们也知道有关纪律,从来不问他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杨利伟的弟弟对记者说,“我们现在真诚地祝愿我哥哥能够圆满完成祖国交给的任务,我们特别理解他,特别想念他……” 每年的“五一”和“十一”,杨利伟都要把父母接到北京。今年国庆节前几天,杨利伟的父母再次赶到北京看望儿子和小孙子。 美满家庭妻儿做坚实后盾 杨利伟的爱人张玉梅现在是位于北京郊区的中国航天城的一名工作人员,也是绥中县人。他们相识数年之后,
在1990年结婚,结婚之后,她跟随杨利伟前往部队,照顾杨利伟的生活。现在,他们的儿子杨宁康已经9岁了,在爸爸被选中做航天员之后的日子里,一家人聚少离多,小宁康多次给爸爸写信。在信中他告诉爸爸,“妈妈和我都很想念您,但是我们都知道您的工作很忙,我一定好好学习,爸爸您放心,我会用优异的成绩迎接您回家……” 亲朋眼中的杨利伟 同学深情回忆 他从小就有爱国情结 绥中县电业局陈绥新是杨利伟的好朋友,在两个人小的时候,有一件事情让他很难忘记。 “那个时候,我们好像刚刚上小学,当时看电影的机会比较少,每次看电影,我们都一块去一块回来。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我们去看电影《林则徐》,看完回家的时候天已经很黑了,我们两个人都有些害怕,两个人就手拉着手往家里走,在刚走出来的时候,我明显感觉到杨利伟的手在发抖,显然,他很激动,在沉默着走了一段时间后,他很突然地问我:‘你将来长大了想干什么,’这个问题问得我一点精神准备都没有,于是我就反问他:‘杨利伟,那你说你将来想干什么呢,’他当时十分严肃地对我讲,他要参军让国家更加强大起来。” 陈先生讲到这里,情绪有些激动,“虽然我当时还很小,觉得他说这种话有些好玩,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当时的那个情景好像印在我的头脑里一样,怎么也忘不掉。” 陈先生还给记者讲述了在几天前,他们两个老同学刚刚通过电话,“11号晚上,我给他打了个电话,他接电话后
说自己最近要出差,我知道这是有任务,就没有多问,但是还是用尽量平常的语言表达了我对他的祝福和鼓励。现在想起来,他当时在电话里的口气平静得让我吃惊,也许这就是人家航天员的心理素质吧……” 杨利伟小时侯还有很强烈的求知欲,他儿时一位的小伙伴回忆了他们曾经有过的一次探险经历:当时在绥中县的西北部有一个烽火台,杨利伟很好奇,想知道古代人是如何进行信息传递的。一个休息日的上午,杨利伟和另外两个小伙伴准备前去探险,“当时感觉烽火台距离并不是很远,可是走起来之后,发现怎么也到不了跟前,走了好几个小时之后,我们都很累了,时间也已经过了中午,我们都有些气馁,可是杨利伟对我们讲,既然都已经走到这里了,干什么要半途而废呢,在互相鼓励下,我们到底来到了这个烽火台的下面,后来,听大人们说才知道,我们出发的地方距离那个烽火台有30多里路程……” 亲人真情放送 我哥对我要求非常严格 当“神舟”五号升空后,中央电视台播放了现场实况录像。而这时,在杨利伟的故乡,他的亲人们得知发射成功的消息后,都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杨利伟的姐姐杨利君的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泪花。而他的弟弟杨俊伟更是和爱人、姐姐忘情拥抱。据杨利伟的家人讲,他们从2001年以来,就一直没有见到过杨利伟了,亲人联系的方法只有电话。“每次哥哥打电话回来最关心的就是父母的身体和我们的工作,我哥哥对我的要求非常严格,这是他
的做人原则。”杨俊伟这样告诉记者。在电视上看到哥哥杨利伟,杨俊伟目不转睛,记者注意到,他的手紧紧地握成拳头,用他自己的话讲,“我们家人非常支持他,也非常理解他,现在,我们能做的只有最衷心祝福我的哥哥,祝福他取得圆满成功~” 恩师难掩激动 他上课时最爱提问题 当得知自己的学生杨利伟将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飞向太空的时候,曾经在杨利伟高中读书时负责其档案工作、参与过杨利伟选飞体检、目测等一系列工作的绥中二高中退休教师杨玉华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杨老师回忆当起初杨利伟读书时的情景时告诉记者,杨利伟从小成绩很好,看到一些媒体讲杨利伟偏科的传闻,感到有些气愤。而且,这位老师记得杨利伟当年很好提问,是个性格很开朗的小伙子。“在刚上中学的时候,杨利伟就有参军的志愿,后来选飞,他十分积极的报名参加,并以十分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空军第八飞行学院。” 杨利伟生活点滴 劈柴不忘邻居困难老人 弟弟杨俊伟这样回忆自己与哥哥童年的故事:“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我和哥哥给家中劈柴的经历。当时,我们的邻居有两位没有儿女的老人,老人家的听力不是很好,平时的生活也有很多困难,我记得哥哥带我劈柴时,总是要把我们的柴送给老爷爷和老奶奶一些,当时两位老人总是高兴地摸摸我们的头夸我们……” 小家要为国家作出牺牲 杨利伟的姐姐告诉记者,参军之后,杨利伟的训练很刻苦。当上飞行员之后,他平均每两年才在
春节时回家看望亲人。“利伟也很想家,想念亲人,但是他曾
经说过,忠孝不能两全,既然把自己交给了国家,自己的小
家就要作出一些牺牲了……”
[img][/img][img][/img][img][/img][img][/img][img][/img][img]
[/img]
作文二:《杨利伟简介》11500字
飞向太空的航程分析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这篇新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数新闻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经过,党中央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等,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几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在这一段回顾中,有几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需要把握:
一是1958年**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三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六是“神舟”一~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个过渡段把笔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从头至尾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二、问题研究
1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2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关于练习
一、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好的标题可以吸引读者。课文的标题就很有特色,请你说说它的含义。你还见过什么好的标题?介绍给大家,并就此谈谈标题对于新闻的价值。
设题意图:标题是新闻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本题旨在引导学生注意积累、鉴赏好的标题。
参考答案:
参见“问题探究1”。
二、新闻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联系平时看到的新闻,结合本文,总结一下。
设题意图:旨在由这一典范的文章了解一般新闻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的结构特点。
参考答案:
本文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篇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这是一个国人瞩目的事件。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国人的飞天梦,以及为了实现这个梦想,科学家们所做的不懈努力。
另外,这篇新闻还是一种首尾圆合型结构。本文首尾两部分记录的是“神舟”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很自然地衔接在一起。这是不同于一般新闻的地方。
总结:新闻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构成。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叙述。
三、为了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中国的航天人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联系课文内容,并补充课外有关资料,编一份“中国航天大事记”。
设题意图:一方面梳理课文内容,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这一重大科技事件。
参考答案略。
教学建议
一、中国载人航天的成功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这种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引导学生体会这种高尚的情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
二、课文结构很简单,是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因此可以作为学生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范本。
三、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高明的作者总是把它放在历史的语境中去看,这就使得现实事件有历史的纵深感。本文和《别了,“不列颠尼亚”》都有这样的特点,可以互相参照体会一下这种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有关资料
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诞生内幕(南香红)
谁也不知道,中国究竟要造一个什么样的载人飞船。
专家们为自己心中的飞船争论不已时,作为飞船总设计师的戚发轫常常陷入两难境地。沉思中他的银白的头发会微微颤抖着垂落下来。
前苏联和美国从发射无人飞船到建立长期性空间站,历时30多年,经历从无人飞船到永久性空间站5个发展阶段,其间有成功的喜悦也有惨痛的挫败,中国人该怎样迈出自己的第一步?
在中国之前,美国和苏联都把人送上了太空,那么我们的“神舟”飞船是不是可以在先行者的肩头起步,或者与国外进行项目合作?
戚发轫说:“没有。我们曾经很想,但没办成。我们就决定:自己干。”
点火:上演生死时速
“零故障、零缺陷”在地面上可以做到,但只要一上天,有很多事就难以预测了。
“挑战者”号爆炸的烈焰每一个航天人都不敢忘记。
李颐黎是“神舟”应急救生系统的主任,他要考虑的是从发射、上升、运行到返回着陆的救生对策。
飞船发射的瞬间可以说是千钧一发。设计师们根据世界载人航天历史上的失败教训认定,此时的危险源主要是火箭或飞船推进剂泄漏、着火,火箭发生故障等。
发射前最后5分钟,航天员系好束带,关闭头盔面罩,戴好手套,两手抱膝静坐等待升空。
突然故障检测系统报告出现紧急情况,航天员迅速从座椅处攀上近2米高的舱口,快速打开飞船舱门,以最快速度钻出飞船。飞船舱门正对着第九层发射塔架,旁边有一个航天员专用防爆电梯,但是没电。航天员快速跑到撤离滑道口,纵身向几十米深的紧急撤离滑道跳下去……
这是逃生演习中的一幕。
紧急撤离滑道是一个钢套管和高弹力阻燃材料救生袋制造的高约50米的细长的尼龙口袋,航天员叉开双腿,用肘部及手使劲撑住袋壁,以便下滑得慢一点。尼龙口袋里层是张力为钢材10倍的特殊纤维层,只要用力撑,就可以控制下滑速度或者停止,防止溜得太快太远而摔伤。
尼龙滑道是湿的。这是为了防止磨擦产生静电而浇湿的,航天员从口袋里钻出来,到达发射架下的地下掩蔽室,至此,航天员就安全了。
但这只是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的逃离办法,火箭一旦点火,就不可能再停下来。“神舟”五号的救生办法是:火箭顶端的逃逸塔迅速点火,拉着飞船以超过火箭几倍的速度逃离火箭。逃逸塔上四个又轻又薄不会变形的栅翼格会自动打开,控制飞船稳定飞行。
逃逸塔的作用是火箭点火的前5分钟到起飞后120秒钟,也就是飞行高度0公里至39公里,帮助航天员脱离危险区。在世界载人航天史上,逃逸塔只被使用过两次。
回家:闯过死亡关口
飞上207公里的飞船就进入轨道了。浩淼的太空离地球很远,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危险。
一个可能是飞船失去控制,飞向更远的太空回不了家;第二个可能是飞船的航天员座舱被流星或太空垃圾击穿;第三个可能是飞船上的某个阀门泄漏。
1960年5月15日,前苏联首次发射了无人驾驶的卫星式飞船1号,飞船姿态控制系统故障,制动火箭点火后将返回舱推向了更高的轨道,1962年9月5日飞船才返回大气层并烧毁。
回家和上天,一样充满风险。返回是载人飞船的事故多发段,不少航天员在回家途中死去。
飞船控制专家陈祖贵的四个摞起来有30厘米厚的大本子上写满了计算公式。他要给飞船安上“眼睛”和“大脑”。他习惯了人们这样和他见面打招呼:“飞船能不能回来?”
2001年1月,“神舟”二号飞船返回的前一圈,突然飞船发生震荡,返回姿态不稳,轨道舱泄压,此时距离飞船的返回只有一个半钟头了。指挥大厅的空气几乎凝固了。陈祖贵拿出可信的数据,说明飞船完全在控制之中,可以发出“回收”命令。果然,一切如常。
“神舟”飞船的落点范围精确到了正负10公里左右,这相当于打靶十环的水平,而俄罗斯的水平是30多公里。
据说,为了让摄影师拍摄到飞船在火红的晚霞中徐徐降落的情景,制导导航专家们特意设计了偏航机动技术。按推算,“神舟”一号的最佳发射窗口时间是上午,那么飞船就会在漆黑的晚上返回。而使用偏航机动技术,就无需考虑发射窗口,它可以在任何时间发射。当“神舟”一号降落在晚霞中的大草原时,没有人想到,科学和浪漫竟然会结合得如此完美。
假如返回座舱发生泄漏,“神舟”五号的控制面板会发出压力报警信号,航天员必须在10分钟内穿好航天服,接通供气管。航天服可连续6个小时保证航天员的氧气供应。在这6小时内,飞船可以在10个应急着陆场中选择着陆。
假如险情十分紧急,飞船可以启动立即返回功能,设计师保证飞船有2个小时的时间,瞧准第一个来得及着陆的地区着陆。
假如两台变轨发动机发生故障,另两台会立即补上;假如4台发动机停火,另有8台小发动机,足以让飞船完成自动调姿,顺利返回。
假如着陆缓冲发动机不工作,返回舱底部安装的y高度仪会使缓冲发动机点火,给飞船一个向上抬的力,足以让航天员安然着陆。万一发动机不点火,航天员的座椅下部胀环式缓冲器,能够起到“弹簧”的作用。
返回舱里为航天员准备了所有能够想到的救生物品:远距离呼救电台、信号枪、闪光标位器、太阳反光镜、光烟信号管、海水染色剂、急救药包、蛇伤自救盒、蚊虫驱避剂、食品、饮水、指北针、抗风火柴、防尘太阳镜、引火物、救生船、渔具、驱鲨鱼剂、抗浸防寒飘浮装备、救生手枪、生存刀、救生手册等。
飞船落地后其顶端的闪光灯以每分钟闪动55下的频率发出白色的闪亮,可以连续闪光25小时;假如落在海里,飞船上配备的染色剂会把飞船周围的海域染成绿色荧光区,便于飞机搜索。
细节:洞开生之门
1967年1月27日,美国阿波罗4a飞船和土星5号火箭进入了倒计时,突然通话器传来密封舱员呼救:“着火了!” “快放我们出去!” 但等救援人员跑去打开舱门时, 飞船里的3名航天员已全部被烧死。
这只是一次地面联合模拟飞行试验,就让美国损失了3名航天员。阿波罗飞船座舱里气压较低,着火后,舱内形成负压,无论里面还是外面在短时间里都无法打开门。
中国的“神舟”飞船的舱门无论从里面还是从外面,不超过3秒钟就能迅速打开。
生之大门因为一个小小的细节而洞开。但是这个门可能有几百上千种方案和样式,你必须有能力和智慧选择出最佳的一种。
这个门如果宽一点航天员逃生可能更为顺利,但它可能因为大而密封不严从而造成隐患;这个门可能因为密封很好而让人放心,但它可能因为过于密封而开启困难。矛盾、芜杂、纷乱,有时候可能你向左了就不能向右,这时候就必须在针锋相对中进行趋利避害的选择。
而选择的智慧不是天生的,它来自于反复的实践。“神舟”飞船的降落伞是目前世界上正在使用的降落伞中最大的一种。它展开有1200平方米,它的每一个针脚都要求一致、细密,为了保持一致性,有的活必须一个人从头到底。据说,一个缝纫女工一年只能缝一面伞。
降落伞对于航天员的生命是至关重要的。大沙漠试验场上,伊尔76大型运输机从1万米的高空把模拟返回舱抛下。主伞先开一个小口,慢慢地全部撑开,此时五彩缤纷的主伞铺开在蓝天上,返回船悠悠然地向下飘落。在落地的一刹那,返回舱上的切割器“咔嚓”一声切断伞绳吊带,1200平方米的降落伞如一片彩云随风而走。
如此情景反复实验了70多次,但科学家们还是不放心,特意配备了2名“大刀手”,一旦伞绳不能自动切断,大刀手就要冲上前去飞刀断绳。
如果返回舱落在水里,伞舱正在航天员头部的上方,水就会涌进伞舱里,使返回舱沉没。设计师妙思解难,设计出一种特殊的排水功能。伞舱底部被装了一个气囊,返回舱落水里气囊就会自动充气,膨胀成一个体积为150升的大气包,不仅能把水挤出伞舱,还能24小时充当浮筏,让返回舱漂浮起来。
一个细节和一个细节之间如连环锁一样紧紧相扣,它托起的是航天员的生命。
飞船环境:承载生命重量
内蒙古大沙漠,“神舟”五号空投实验。飞船返回舱从高空抛下,溅起一股沙尘。
科技人员跑过去打开舱门,一股刺鼻的白烟窜出来。“像火药燃烧的味道。”一位科技人员回忆。
这是一次偶然发现,但这个发现是致命的。返回舱内有害气体严重超标,其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飞船必须给人提供一个像地球一样的生存、生活和工作的小环境,否则,人在太空是连一分钟也不能生存的。
飞船舱内的空气必须是新鲜的,这是第一要素。航天员所呼吸的空气是由飞船自身携带有氧气瓶和氮气瓶提供的,通过舱内安装的压力调节系统,不断地为座舱补充氧气和氮气。使舱内的大气成分和压力始终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同时,舱内的通风净化设备不停地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等废气进行过滤和净化。
这股意外的臭气从何而来,为什么“神舟”一号、“神舟”二号没有发现?后来一分析,发射无人飞船时,返回舱要在落地一段时间后才开舱。那时味道已散开了,所以问题没有进入研究的视野。
飞船总指挥袁家军、总设计师戚发轫亲自带领盘查,发现气体来自两处,一是火工品工作时间舱内泄漏的燃气,二是从舱内非金属材料排泄出有害气体。
改进是必然的,但这意味着所有的密封结构设计、垫圈选择和安装工艺等都要重新做一遍。
“堵”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把有害的气体排出去。他们在飞船返回舱身上钻通一个个的小孔,这些小孔的奥秘是,既能把有害气体排出舱外,又能保证舱外的气体流不进舱内来,保持密封。
就这样的一个问题,攻关小组竟工作了两年才完全解决。
飞船上有了人,湿度问题随之而来。人呼吸、排汗每天可产生1公斤多的水汽。这些水汽在飞船的舱壁、仪表表面凝成雾,电气设备就会短路。
因为没有载过人,所以没有考虑到人的呼吸和汗气会造成如此大的影响,原先的设计中,许多电缆接插件没有防水功能。
所有电缆接插件都做了模拟结露结水试验,以找出会出问题部位。有趣的是科技人员发现,婴儿尿不湿的纤维织物对吸水吸湿很有作用,于是类似的材料被聪明地用在飞船上。
一个飞船有20多个“窗口”,它们有舷窗、伞舱、发动机舱口,每一个窗口都是一种考验,都可能隐藏着一种危险。这些窗口必须是密闭的,又要是防热的。
舷窗在设计者的手里变成了多层,最外层采用耐高温的材料,这种外层玻璃只隔热但不密封,中间多层玻璃之间采用真空密封设计,类似于暖水瓶。
太空卧室:让机器充满人性
戚发轫为航天员设计的家周到、美丽。
飞船座舱内仪表是黑色的、走电线的内壁是铁灰色,座椅的四周是乳白色的,舱内的照明灯也是乳白色的,灯管的外面还罩着漂亮花纹的灯罩。但是每一样材料的选用完全不同于家庭装修,材料的用与不用,都有科学依据。舱内照明舍弃了白炽灯,因为它可以产生热量,现在用的是冷光源的u形荧光灯,既明亮又不刺眼。灯罩的作用是收集灯管破裂后的碎片,并使亮度二次均匀分布。
航天员在飞船上的坐姿始终是窝着的,身体被紧紧地束缚在太空椅上,手臂能够到的地方有限,飞船上的仪表台、控制台、按钮的安放都比较矮,航天员不用改变身体的姿势就能够到。太空椅边还放置了一根小棒,如果手臂够不到,用小棒就可以控制开关。
航天员因为戴了手套,手指要比一般人粗些,因此飞船上各种按钮和开关的尺寸都做得比地面上的大,之间的间隙也很大。
何宇、朱光辰、柯伦被称为“飞船工程师”。何宇坐上宇航椅,立即发现从这个位置上够到操作板是不容易的,于是进行了改进。从飞船轨道舱到返回舱,都安有扶手、脚蹬子,便于航天员经过时使用。但当飞船工程师们穿上笨重的航天服时,发现腿打不了弯儿,脚蹬子的距离就显得太大了,脚蹬子因此多了几个,不用的时候还可折叠收起,方便了航天员的进出。
飞船报警的时候屏幕上的汉字,字体是仿宋体而没有用黑体。仿宋字比较柔和,可以缓解感官上的刺激,报警语句最多不会超过9个字,用的是女中音,让人听起来会感觉到沉稳和踏实。
飞船发射前的几小时,何宇等人最后一次进入飞船,检查阀门、按键、照明灯、仪表显示,然后郑重地在确认单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选自2003年10月17日《南方周末》)
二、目击飞天时刻
之一:“飞天”前后的航天人(杨虹)
离发射还有60分钟。
我站在测发楼的“总体网工作间”里,透过明净的玻璃墙,基地飞行指挥控制中心──我们称之为测发大厅──里的情况一目了然。
微笑着的**主席,正与载人航天各系统负责人握手。当他走到火箭系统总指挥黄春平面前时,停留的时间似乎更长些,可以看到黄春平在说着什么。事后黄春平告诉我,他当时作出了保证:一定会安全顺利地把中国首位航天员送入太空。
人们的表情那样平静,就像大战之前,一切消声。
现在,航天员已经进入飞船,而各系统负责人也在红底金字的15份《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还有15分钟。
我快步来到测发大厅的楼顶上。发射场周围的喧嚣与大厅里的平静对比鲜明,外面的人们穿着节日的礼服,与已经长身而立在15公里外的火箭合影。
清晰的倒计时传来……火箭升起来了!
发射后两分钟,“长二f”消失在遥远的天际。那余留在长空的一道白烟,仍让我们为之疯狂地欢呼。
我跑回测发大厅。天!这间约200平方米的房子,挤进了几百人。人们关注的目标只有一个──大屏幕中首名中国太空人杨利伟的一举一动。
杨利伟仍像发射前那样面带微笑,他是我见过的最沉稳的男士。他给了我们一个友好的眼神,我们开始鼓掌;他打开一个本子──听说是航天飞行手册,又赢得一片掌声。
黄春平和火箭总设计师刘竹生仍然严肃地坐在那里。他们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因为在发射后的大约600秒──箭船分离的那一刻,才是这两位老总卸去担子的时候。
升空后大约4分钟,杨利伟向我们挥手。又是一片掌声。587秒,大屏幕终于显示出箭船分离的画面。火箭不辱使命,飞船进入轨道!两位老总抱在一起。
两位60多岁的老总带着他们的秘书和我,欢快地跳上一辆越野车,直奔15公里外的指挥大厅。
当我们4人击掌庆贺的时候,刘竹生开始不停地揉眼。黄春平哭了,我也哭了。
当黄春平和刘竹生进入指挥大厅时,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的领导纷纷向他们祝贺:“你们的神箭真神!”
之二:700米外,我拍到了“飞天”(王宁)
早晨6时30分,我提着摄像机,赶到发射现场,来到发射塔正南大约700米的地方。
我很幸运──除了太空行者杨利伟,或许我是距飞船最近的人,其他参观者大都撤到了数公里以外。
支起三角架,调试机器。摄像机的镜头里,七色光圈与平静的大漠相辉映。“神舟”五号发射塔架的大部分支撑机构已经张开,长箭孤独地耸立在戈壁里。
我的心在跳──这是一次艰巨的任务,略带危险。
几年前,在西昌基地,“长二e”火箭发射奥星时发动机紧急熄火,我就站在距离它200米的地方拍摄──没有退路,1公里内都是危险区。
我已经养成了在每次发射之前给每位家人打电话的习惯。但这次我很有把握,我跟踪了这枚火箭从研制到生产到今天的全过程──它一定行。
航天员出征的场面像一幅画,在我眼前不停展现着。今天早晨5时30分,我与杨利伟的距离是那样近──只有不到1米,我用摄像机记录了他从容的微笑。
还有15分钟发射。我的心慢慢静下来。
我把景别调到最大,包含了整个发射架。这样,在火箭飞出塔架前的10秒钟,镜头可以连续不断。
还剩1分钟。塔架顶部与火箭相连的电缆和摆杆,正在缓缓打开。长箭将甩开一切,冲向我的梦中之地。
可以清晰地听到倒计时的口令。然后是巨大的、沉闷的轰鸣!没有任何乐器能将它表达出来,也没有任何机械的声音能与之相比。它让我热血沸腾。
火箭燃烧着,带着很快的加速度飞出塔架。我丢下摄像机,拿起数码相机,不停地按动快门。
它飞上天了!此时燃烧的“哔啵”声从空中传来,而长箭外表保温层脱落的碎片,宛如雪一样滑落而下。
火箭升空后大约30秒,我又拿起摄像机,追拍它的飞行轨道。角度很刁,我躺在地上,镜头对准天空。那道白烟──像龙一样的白烟──拖在火箭后面。
我不敢呼吸,怕胸部的动作影响拍摄的稳定性。“长二f”渐渐变成一点,120秒后,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我放下机器,凝望着蓝天上的那道白烟。
它好美,是我平生未见的奇观……
(选自2003年10月18日《南方周末》)
三、让“背景”成为一景(胡延宁)
美国记者沃尔特·福克斯在《新闻写作》一书中写道:“迄今为止,‘背景材料’一词都用于表示那种为读者完全理解一篇报道所需的事实信息。它从基本的信息,如新闻事件所涉及人物的姓名、年龄、职业和住址等,一直到与此前内容相关的各种信息──记者只要提出正确的问题一般差不多肯定可以获得的信息。”
我以为,这段话基本上回答了消息需要什么样的背景。
要使背景成为一景,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把背景写精。在采访中要广泛占有背景材料,为写好背景做大量积累,然后抽取精华。作者一定要弄清楚所要报道的新闻事件为什么会发生,发生的内外部原因是什么,这些背后的新闻与刚发生的新闻构成了什么联系。这些都是“读者完全理解一篇报道所需要”的。广泛占有并不等于全部写出,这时候,一定要去粗取精、由表及里,仔细筛选,把那些在读者理解报道时所必需的背景信息精选出来,再精练地写出来。这里讲的精,不仅仅是短,主要指的是精华、精练。《参考消息》2003年9月26日刊登的一则新闻《美评估报告初步显示──伊拉克没有违禁武器》中,背景介绍只有一句话:“认为伊拉克拥有非常规武器曾是布什政府宣布对伊拉克开战的主要理由。”含着讽刺,带着嘲笑,还有几分揭露。如果没有这个精练的背景介绍,读者就不明白为什么美国要跑到伊拉克去搞评估报告,以及美国和全世界为什么都对这份评估报告如此关注。
二是把背景写准。背景材料是为了让读者更好更准确地理解一篇报道,说的都是“为什么”,所以,一定要准确无误,千万不能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如果连“为什么”都搞不清,那就会为读者理解报道造成困难,甚至把读者引入理解的误区。比如说,关于中国载人航天的新闻报道,正确的背景应该是中国要发展自己独立的航天工业,正当地参与国际太空竞争,而西方一些新闻媒体却别有用心地将背景偷换为中国要发展太空军事,要成为军事强国,进而鼓吹中国威胁论,以谬误的背景来误导受众。再比如,常见一些报道,移花接木,偷梁换柱,把一个新闻背景改造后用于许多新闻报道。像一个连队在上级组织的比武中获得了军事考核第一名这样的背景材料,就常被用于表明“军事训练好”“政治教育好”“后勤保障好”“支部建设好”等各方面情况,这种滥用背景材料的做法也是新闻背景不准确的一种表现。
三是把背景写活。把背景写活,首先要打破格式化。不要总是把背景放在消息的第2段,也不要总是讲过去怎样怎样,以前如何如何,为了什么什么,这样就很难让背景活起来。《火箭兵报》2002年9月6日一版头条刊登的消息《全军第一栋制式化士官家属楼落成》,把背景材料放在了报道的最后:“士官家属临时来队住房难的问题是从1998年士官队伍扩大后急剧出现的。作为高科技部队,第二炮兵士官编制人数相对较多,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士官家属临时来队住房项目的启动,使二炮士官家属来队住房难的问题有望在‘十五’期间基本解决。”介绍的都是实情,说的都是实话,看到的都是可信的信息,这样就使原本容易枯燥的背景材料变得鲜活起来,并使其成为整篇报道一个有力的“豹尾”。
四是把背景写短。千万不能喧宾夺主地为了突出背景而故意抻长文章。因为背景毕竟是背景,再亮丽也不可能成为主体,多了反而成为累赘。路透社2002年10月29日发出的一篇电讯稿《美军只剩下一个总司令》,背景只有一句话:“国防部官员说,拉姆斯菲尔德考虑这个问题已有一段时间了。”这一句话背景至少传递了这样一些信息:这项改革是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搞的;这项改革经过慎重考虑。
五是把背景写散。把背景散于文章之中,就会不见背景而有背景,不写背景而成背景。当然这种散要用信息连接,要有助于文章严谨,要形散,不能神散。我们所读到的许多国内外新闻消息名篇,许多都难以分清背景信息和新闻信息,因为作者巧妙地把背景材料隐藏在整篇报道中,使其浑然一体。
六是把背景写美。一篇消息好比一台戏剧,背景好比舞台上的布景和灯光,别让消息背景成为干巴巴的幕布,应该成为色彩亮丽、内容和谐的景色,以此加深和帮助观众对剧情的理解。
**所写的新闻名篇《中原我军占领南阳》中介绍背景时这样写道:“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28宿,即刘秀的28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在过去一年中,匪首**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上月,白匪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始终未能达到目的。最近蒋匪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两星期前已放弃开封,现在又放弃南阳……”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背景材料,纵横古今,浓墨重彩,交待了历史故事和人物,地理特征和战略位置,在作者如椽巨笔的描绘之下,展现了一幅壮美的画卷。
(选自《军事记者》2003年第11期
作文三:《杨利伟简介》6100字
姓名: 杨利伟
民族:汉
出生年月:1965年6月21日
籍贯: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
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党员
身高:168厘米
体重:65公斤
家庭成员:妻子张玉梅,儿子杨宁康
杨利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太空人,大学文化,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现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副主任。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
简历
[编辑本段]
1983年,杨利伟考进了空军第八飞行学院。4年后毕业。
1996年,杨利伟参加航天员初选体检。
1998年1月,他和其他13位空军优秀飞行员一起,成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由于航天员大队隶属总装,在当时改为陆军。
2003年7月,杨利伟经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选评委员会评定,具备了独立执行航天飞行的能力,被授予三级航天员资格。时为中校军衔。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他和技术专家的创举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3年10月15日后,晋升上校军衔。
2004年春节前后,晋升大校军衔。
2004年12月9日,杨利伟获香港中文大学颁发荣誉理学博士学位。小行星21064是以杨利伟来命名的。
2005年,杨利伟出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副主任
2007年10月,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这位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首飞航天员,以自己的壮举和英姿,赢得了每一位中国人的尊敬,同时也让全世界为之瞩目。
2003年11月7日,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杨利伟“航天英雄”荣誉称号。
中共中央**、国家主席**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国人民向航天英雄杨利伟学习。
中央军委主席**为杨利伟颁发“航天功勋奖章”和“航天英雄”证书。
这是英雄对祖国的忠诚奉献。这是祖国对英雄的最高褒奖。
英雄出征:圆中华飞天梦
2003年10月15日5时28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广场。
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杨利伟迈着从容而稳健的步伐,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走去。
“总指挥同志,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杨利伟。”
“出发!”随着总指挥庄重下达的命令,杨利伟大声答:“是!”一个标准的军礼,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史册上。
这是一次英雄出征。这是一次伟大出征。这是杨利伟历经磨练征服太空之旅。
43岁的杨利伟出生在辽宁省绥中县。绥中靠近渤海湾。大海养育了杨利伟,同时也塑造了他刚毅质朴、沉静温雅的性格。儿时,面对蓝色的大海,他有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能像海鸥那样,向着蓝天飞去。
1983年,杨利伟考进了空军第八飞行学院。四年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终于成了空军一名优秀的歼击机飞行员。儿时的梦想成了现实。
从此,他尽情地飞翔在蓝天。从华北飞到西北,从西北飞到西南,在祖国的万里蓝天上,处处留下了他矫健的身影……
1996年的初夏,杨利伟接到通知,参加航天员初选体检。
杨利伟没有想到,儿时的飞翔蓝天梦想,会飞得那样遥远,飞向了遥远的太空。
杨利伟为这个梦想而激动。他说:“航天员是个非常神圣的职业,自己特别希望能走进这支队伍。”
初检通过了,杨利伟又被安排到北京空军总医院参加临床体检。“我当时心里特别高兴,提前三天就去了。护士还和我开玩笑说:‘你也太积极了吧!’”杨利伟回忆说:“我当时太想加入这个队伍了!”
然而,加入这个队伍并不是容易的。航天员的选拔近乎“苛刻”,要“过五关斩六将”。医学临床检查,要对人体的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器官逐一检查。航天生理功能检查,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特检”:在离心机上飞速旋转,测试受试者胸背向、头盆向的各种超重耐力;在低压试验舱测试受试者上升到5000米、1万米高空时的耐低氧能力;在旋转座椅和秋千上检查受试者前庭功能;进行下体负压等各种耐力测试。几个月下来,886名初选入围者已所剩无几。
杨利伟的临床医学和航天生理功能各项检查的指标都达到优秀。1998年1月,他和其他13位空军优秀飞行员一起,成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
2003年7月,杨利伟经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选评委员会评定,具备了独立执行航天飞行的能力,被授予三级航天员资格。
征服太空:铸华夏中国魂
从来没有一次飞行,像杨利伟那样,牵动着亿万人的心。
从来没有一次飞行,像杨利伟那样,振奋着亿万人的心。
2003年10月15日晨,杨利伟进入飞船,按照规定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发射前的各项检查。
8时59分,0号指挥员下达了“1分钟准备”的口令。火箭即将点火。指挥大厅里充满紧张气氛,许多观看飞船发射的人,紧张得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切在瞬间仿佛凝固了。
杨利伟在飞船内安稳地目视着前方,静静地等待着那辉煌一刻的到来。医学监视仪器显示,杨利伟的心率:76次/分。据国外有关资料显示,发射前航天员因为激动或紧张,心跳一般都要加快,有的达到140次/分。
指挥大厅里传出了清晰的口令:10、9、8、7、6……这时,屏幕上出现杨利伟向大家敬了一个标准军礼的画面。全场顿时掌声雷动。一位老专家激动得满眼泪花,不住地说:“杨利伟,好样的!”
事后,这位老专家向记者说,在这样的特殊时刻,杨利伟敬礼向大家致意告别,心里想的是大家,惟独没有他自己。这不仅体现了杨利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心理素质,更展现了杨利伟的人格魅力。
那还是1992年的夏天。杨利伟所在部队来到新疆某机场执行训练任务。那天,他驾驶着战鹰在吐鲁番艾丁湖上空作超低空飞行。突然,飞机发出一声巨响,霎时间仪表显示汽缸温度骤然升高,发动机转速急剧下降!
杨利伟明白,自己碰上了严重的“空中停车”故障,飞机的一个发动机不工作了!紧急关头,杨利伟异常冷静。他一边向地面报告,一边按平时训练的要领作出一系列动作,进行妥善处置。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把飞机开回去!
他稳稳地握住操纵杆,慢慢地收油门,驾驶着只剩一个发动机的战机一点点往上爬升、爬升。500米、1000米、1500米,飞机越过天山山脉,向着机场飞去,稳稳降落在跑道上。
飞船起飞了。飞向了太空。从飞船的舷窗往外望去,杨利伟看到了深邃而美丽的太空。他激动地告诉大家:“我看到美丽的太空了。”
这时,大家想起了一个故事。发射前,杨利伟参加飞船模拟发射演练。按照飞行程序,飞船起飞后3分20秒左右,罩在座舱外的“整流罩”将被抛除,航天员在此时可以看见舷窗外的天空。但在演练时,这只能是一种想象中的景况,不会实际发生。因此,指挥大厅里的老总们谁也没料到航天员在此时会有什么反应。
演练在进行,飞船座舱内的杨利伟在一丝不苟、忙而不乱地做着各种规定动作。程序刚刚走到3分20秒,指挥中心大厅里传来杨利伟响亮的报告声:“整流罩抛除,我看到窗外的天空了!”
专家们惊讶地问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宿双宁:“你们的航天员训练得这么好,连这都知道?”宿双宁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开玩笑,你都知道,他还能不知道?!”
为了这个“都知道”,杨利伟付出了太多的艰辛和巨大的努力。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准备阶段,经专家组无记名投票,杨利伟以其优秀的训练成绩和综合素质,被选入“3人首飞梯队”,并被确定为首席人选。
杨利伟全身心地投入了“强化训练”。“飞船模拟器”成了杨利伟的“家”。飞船模拟器是在地面等比例真实模拟飞船内环境、对航天员进行航天飞行程序及操作训练的专业技术训练场所。飞船从发射升空到进入轨道,再调姿返回地球,持续时间几十个小时甚至上百个小时,飞行程序指令上千条,操作动作有100多个。舱内的仪表盘红蓝指示灯密密麻麻,各种线路纵横交错,各种设施星罗棋布。要熟悉和掌握它们,并能进行各种操作和故障排除,只有靠反复演练。
于是,杨利伟把能找到的舱内设备图和电门图都找来,贴在宿舍墙上,随时默记。他还用小型摄像机把座舱内部设备和结构拍录下来,输入电脑,刻制了一个光盘,业余时间有空就放来看。
他自信地告诉记者:“现在我一闭上眼睛,座舱里所有仪表、电门的位置都能想得清清楚楚;随便说出舱里的一个设备名称,我马上可以想到它的颜色、位置、作用;操作时要求看的操作手册,我都能背诵下来,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我不看手册,也完全能处理好。”
后来,在5次正常飞行程序考试中,他取得了2个99分、3个100分的好成绩,专业技术综合考评排名第一。
正因为杨利伟对飞船飞行程序和操作程序烂熟于心,在21小时23分钟的飞天之旅中,他的全部操作没有出现一次失误。
飞船进入了太空轨道。这时,杨利伟突然感觉到身体似乎要飘了起来,他清醒地意识到,飞船已经脱离地球引力,来到了太空。在他还来不及体验失重的奇妙感受时,就觉得好像头朝下脚朝上,十分难受。他意识到这是在太空失重状态下出现的一种错觉,如果不及时克服,就很可能诱发“空间运动病”,影响任务的完成。他用平时训练的方法,凭着顽强的意志,强迫自己在意识上去对抗和战胜这种错觉,很快就调整过来,恢复了正常。
飞船在飞行。舷窗外,阳光把飞船太阳能帆板照得格外明亮,那下边就是人类的美丽家园。蔚蓝色的地球披着淡淡的云层,长长的海岸线在大陆和海洋间清晰可辨。
飞船绕着地球90分钟一圈高速飞行。一会儿白天,一会儿黑夜。黑白交替之间,地球边缘仿佛镶了一道漂亮的金边,景色十分迷人。杨利伟拿起摄像机,赶紧把这壮观的景色拍摄下来。他不由得从心里腾升起从未有过的强烈自豪感,为中国人飞上太空感到骄傲。他郑重地在飞行手册上写下了“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
飞船飞行到第七圈时,他又在太空展示了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表达了中国人民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的美好愿望。
飞船总设计师高度评价杨利伟的太空飞行:“不是一般的成功,而是非常成功;不是一般的完美,而是特别完美。”
国外媒体和航天员同行也一致认为:这是一次完美的飞行。
杨利伟在太空飞行中的杰出表现,让世界再次对中国及中国的航天英雄刮目相看。
祖国至上:情切切天地间
“我为伟大祖国感到骄傲!”这是杨利伟返回地面后向欢迎的人们说出的肺腑之言。
航天员大队是个团结和睦的集体。在这个集体里,杨利伟享受着温暖,同时也把温暖给予大家。他始终把自己看成是航天员大队中的普通一员。在被选为首飞航天员后,他说,我是代表13位航天员出征太空的。
因此,在太空飞行中,他的心和战友们一直紧紧相连。按照预定的太空飞行计划,杨利伟在太空有5小时的休息时间。但他只睡了半小时。他说,首次太空飞行,机会太难得了,我要尽可能地体验太空飞行,为战友们将来上太空做准备。
回来后,杨利伟成为了公众人物,有许多活动需要他参加,但只要一有空,他就和战友们在一起,交流太空飞行心得。回来后不久,他就主动要求参加航天员例行的体能训练。
10月16日,杨利伟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那天,他回到北京航天城时已是晚上。21小时太空之旅的极度疲劳尚未消除,他就给训练航天员的教员们一个个打电话,向教员们汇报自己在太空的情况。而此时电视里已全是他的新闻和形象,他却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一位老教员感叹地说:“难得啊,难得。能在巨大荣耀面前,保持如此平常心态,正是优秀航天员应该具备的素质。”
是的,面对巨大的荣誉,杨利伟没有居功自傲,也没有忘记航天员的神圣使命,犹如平时,淡然置之。
他的亲人成为了新闻人物,甚至儿子小宁康也被众多媒体包围,他要求媒体不要宣传,一再希望以平常人对待。
他在空军时的战友还记得,1997年,当杨利伟通过体检,回到部队等待通知的那一年里,他仍然专心致志地投入到飞行训练中。那年他飞了150多小时,大大超过当时部队规定的飞行时间。尽管体检耽误了许多时间,但在这一年的考评中,杨利伟的飞行成绩依然名列前茅。
这就是航天英雄杨利伟。记者曾问杨利伟,你对航天员的职业怎么看?他说,在飞天的征程上,不仅充满了艰辛,风险也时刻存在,许多勇士还为此付出了生命,但征服太空是航天员的神圣使命,作为一名军人,就是要时刻准备奉献和牺牲。
11月7日,当祖国和人民给予航天英雄杨利伟以最高荣誉时,杨利伟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感谢祖国和人民对我的培养,光荣属于祖国,光荣属于人民,光荣属于千万个航天人。我为祖国感到骄傲。我将继续努力工作,时刻准备接受祖国和人民交给我的任何任务!”
2008年7月22日,总装备部举行将官晋衔仪式,“航天英雄”杨利伟被授予少将军衔。
2008年8月6日,奥运火炬开始北京市传递航天英雄杨利伟跑首棒。
杨利伟语录
[编辑本段]
1、“我有信心完成中国载人航天的首飞任务。”
--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2、“学习远比大学时严得多,而训练强度也比当飞行员时高得多。”
--接受新华社专访时回忆长达5年的航天员学习、训练经历。
3、“我要聚精会神地做好每一个动作,决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
--出征前受到国家主席**接见时的激动语言。
4、“我感觉良好。”
--15日上午顺利进入太空后,对地面说的第一句话。
5、“我一定努力工作,把后续工作完成好,向祖国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15日下午,在与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进行“天地对话”时说。
6、“向世界各国人民问好,向在太空中工作的同行们问好;向祖国人民问好,向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问好,感谢全国人民的关怀。”
--“神舟”五号飞船运行到第七圈,从距地球343公里的太空轨道中发出问候。他同时在飞船舱内展示了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
7、“景色非常美!”
--15日晚间与家人通电话,对妻子张玉梅发出的航天感慨。
8、“味道好极了!”
--在与家人通话中,对8岁儿子杨宁康发表自己对航天食品的意见。
9、“我看到咱们美丽的家了,非常好!”
--在通话中向家人描述从太空中看地球的感受。
10、“我在这里想对祖国说,感谢祖国和人民对我的培养和信任。我一定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
--15日凌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度公开亮相时说。
11、“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是一个神圣的使命。我们无论是谁去执行这次任务,都代表着祖国和人民去实现这一理想。我们现在想得最多的就是飞行程序和操作,以及如何全力以赴地去完成这次任务。”
--在谁将担任首飞航天员的谜底尚未最后揭开时,回答记者“你们现在想得最多的是什么”的提问时表示。
12、“作为一名航天员,我首先是一名共和国的军人。我会发扬我们军队的光荣传统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为军旗增彩。”
--回答《解放军报》记者提问时说。
13、“我很有力!”
--16日早晨,“神舟”五号飞船顺利返回着陆后,与**总理通话时,对总理关切问候的回应。
14、“这是祖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也是我生命中最伟大一天。”
--迈出舱门面对欢呼的迎接人群时说的第一句话。
15、“飞船运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接受完身体检查、即将登上前往北京的飞机时,用三句话总结自己的21小时“太空之旅”。
作文四:《杨利伟简介:航天英雄杨利伟事迹介绍 杨利伟简介》900字
杨利伟简介:航天英雄杨利伟事迹介绍
杨利伟简介
话题:杨利伟简介 小故事 班会
航天英雄杨利伟事迹介绍 ( 2003年11月11日 )随着“神舟”五号的飞天,全世界都记住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杨利伟。这位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首飞航天员,以自己的壮举和英姿,赢得了每一位中国人的尊敬,同时也让全世界为之瞩目。计信系深入开展学习航天英雄杨利伟事迹活动作者:学工处 来源:原创 日期:2011-4-11 15:09:04 人气:76 标签: 导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2010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2班全体学生于2011年4月1日在1号教学楼东1202开展了“把五星红旗挂在天边”的主题班会。参加本次主题班会的有该班——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主题班会展示(通讯员 程梦雨 商岚 张佳波)杨利伟将军已经离开武生院,但武生院学子对航天英雄的热情并未消退,为了让更多的学生真实地走近英雄身边,真诚感受爱国热情那永恒的力量,以实际行动向航天英雄杨利伟致敬,计算机与信息工程
系2010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2班全体学生于2011年4月1日在1号教学楼东1202开展了“把五星红旗挂在天边”的主题班会。参加本次主题班会的有该班级31名同学,还特别邀请了该班班主任宋翌老师、辅导员程梦雨老师、辅导员助理汤晓燕同学、系分团委组织部成员和各班班长及团支书作为特邀嘉宾。解放军出版社推出的由“航天英雄”杨利伟耗时两年亲自撰写的个人传记《天地九重》新书是中国唯一,世界罕有,真实记录太空之旅航天员生活揭密的专著。杨利伟把独家出版的版权授予了解放军出版社,这将是杨利伟唯一的一本自传,以后他也不会再写第二本。这本书共包括九章,73个小节,全书有两百多个小故事,150张珍贵图片组成。杨利伟面对任何媒体都没有这么详细描述过他的故事。书中杨利伟谈到了他对生活、学习、工作、困难、挫折、友情、爱情、生死、纪律、理想、信念等的种种体会,这些体会都来自于他经历的真实人生。杨利伟的文笔生动、朴实、流畅、大气,既有对故事的生动描述,也有对自己的感觉、感情的细腻解剖。他的父亲是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杨利伟小时候非常爱看书,他写过一篇作文《我见到了**》曾入选了作文集。
作文五:《飞天英雄杨利伟简介》700字
杨利伟同志是我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是航天科技战线的杰出代表,是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的模范,他在执行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不畏艰险,敢为人先,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功绩,
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赢得了巨大荣誉。
编者按11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
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庆祝我国首次载人航
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授予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航中新网10月31日电 据香港媒体报天英雄”荣誉称号,****发表重要讲话,
道,“神舟”五号返回舱及其它设备已运军委**为杨利伟颁发奖章和证书。
入科学馆,准备明日展出,而航天员杨利杨利伟同志是我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是航伟将于傍晚抵港。 天科技战线的杰出代表,是自觉实践“三个代表”
套着“迷彩服”神舟五号返回舱由中重要思想的模范,他在执行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国航空公司飞机运抵香港机场,机场保安任务中,不畏艰险,敢为人先,创造了彪炳史册的
严密,当局派出机场特警保护。在“迷彩”功绩,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赢得了巨大荣誉。
布套上,明显印有“神舟”的字样。 杨利伟成功的飞天之路是怎样闯过来的?他令人
货车运送返回舱、降落伞、太空服及敬佩的过硬素质是怎样磨砺出来的?面对成功后
太空食物至科学馆,沿途均有警车保护及的鲜花和赞誉他是如何对待的?他的飞天之路对
开路。由于返回舱的高度出停车场入口的推进国防科技与军队现代化建设有哪些启示?本
限制,工作人员须将返回舱从另一入口运报从今天起在一版推出连续报道《解读“航天英雄”入科学馆。由于回舱重逾3吨,工作人员杨利伟飞天壮举》。 花了约45分钟,动用多辆手推重型运货车,
将返回舱运入科学馆。
而现场集聚了过百名市民围观,有持 2 枪的警员在现场守卫。而航天员杨利伟将
于傍晚乘飞机抵港,他随即往礼宾府参加
政府的欢迎仪式。
作文六:《飞天英雄杨利伟简介》800字
飞天英雄杨利伟简介 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赢得了巨大荣誉。要思想的模范,他在执行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不畏艰险,敢为人先,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功绩,杨利伟同志是我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是航天科技战线的杰出代表,是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
“航天英雄”飞天壮举
编者按11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
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庆祝我国首次载人航
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授予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航中新网10月31日电 据香港媒体报
天英雄”荣誉称号,****发表重要讲话,道,“神舟”五号返回舱及其它设备已运军委**为杨利伟颁发奖章和证书。 入科学馆,准备明日展出,而航天员杨利杨利伟同志是我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是航伟将于傍晚抵港。 天科技战线的杰出代表,是自觉实践“三个代表”
套着“迷彩服”神舟五号返回舱由中重要思想的模范,他在执行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国航空公司飞机运抵香港机场,机场保安任务中,不畏艰险,敢为人先,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严密,当局派出机场特警保护。在“迷彩”功绩,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赢得了巨大荣誉。布套上,明显印有“神舟”的字样。 杨利伟成功的飞天之路是怎样闯过来的,他令人
货车运送返回舱、降落伞、太空服及敬佩的过硬素质是怎样磨砺出来的,面对成功后太空食物至科学馆,沿途均有警车保护及的鲜花和赞誉他是如何对待的,他的飞天之路对开路。由于返回舱的高度出停车场入口的推进国防科技与军队现代化建设有哪些启示,本限制,工作人员须将返回舱从另一入口运报从今天起在一版推出连续报道《解读“航天英雄”入科学馆。由于回舱重逾3吨,工作人员杨利伟飞天壮举》。
花了约45分钟,动用多辆手推重型运货车, 制作者: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 将返回舱运入科学馆。 五(2)班 虞 炼 而现场集聚了过百名市民围观,有持
枪的警员在现场守卫。而航天员杨利伟将
于傍晚乘飞机抵港,他随即往礼宾府参加
政府的欢迎仪式。
作文七:《英语作文—给中国的航天英雄杨利伟写信》1200字
给中国的航天英雄杨利伟写信,表达你的祝贺和对中国太空事业的看法。
Dear Mr.Yang,
It is with the most sincere pleasure I write to congratulate you on your being the first Chinese greeting to mankind’s mother planet from outer space. Today,our country’s centuries old dream of journeying to outer space has finally e true.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with no exception to me,take a pride in being Chinese and your fellow countrymen.
As the rocket soared into the sky,your name joined those figures such as Gagarin in space history. You deserve this honor,for you were subject to unimaginable hardships and challenges before the successful launch of the Shenzhou5 spacecraft.
I am fully convinced that it makes a lot of sense for our country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space exploration. The space industry has had and is going to have a great impact on China in scientific,political and military areas.
May you have health,happiness and outstanding success in all your ventures.
Respectfully yours,
Frank
亲爱的杨先生,
它是用最真诚的快乐我写信祝贺你成为中国第一个问候人类地球母亲从外层空间。今天,我国悠久的痴痴的外太空的梦想终于成真。各行各业的人都有,我也不例外,以一个自豪的是中国和你的同胞。
当火箭飞向天空,你的名字加入了那些人物如加加林航天史。这是你应得的荣誉,你受到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和挑战在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
我完全相信,它对我国重视空间的探索是很有道理的。航天工业已经并将要对中国科学的巨大冲击,政治和军事领域。
愿你在不平凡的人生事业中健康,幸福,功绩卓著.
聆听你的,
弗兰克
作文八:《高中英语作文1600字:杨利伟-Yang Liwei》2100字
精品文档
高中英语作文1600字:杨利伟-Yang Liwei
yang liwei
高二班 魏薇
“when i boarded the shenzhou-5 spacecraft for the
first time, i couldn,t help feeling ecited, i decide that i must fly it.”------said by yang liwei
colonel yang liwei is an astronaut, and he is also a member of the astronaut team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born on june 21st,1965 in a teather,s family in
suizhong country of liaoning province,yang liwei had a happy childhood with his parents.not only was he a good student in school,but he also had a gift for math.he won a lot of math petition prizes.after graduating from middle school,yang liwei continued his studies at the no.8 aviation college of the air force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he studied very hard and graduated with a bachelor,s degree.later,hebecame
a fighter pilot.
several years later,because of his ecellent manifestaion,yang liwei was among 14 persons chosen from 1,500 pilots for astronaut training.yang liwei did
1 / 2
精品文档
very well and passed astronaut tests in 1996 and 1997.then he became one of three astronauts for china,
s first manned space flight.after a series of hard trainings and tests,yang liweibecame china,s first
astronaut on oct15, at last.
being the first chinese to travel in space,yang liwei is a hero of our nation in our heart and mind.he devotes himself to chinese space program.whenever we review the moments which yang liwei was traveling in shenzhou-5 in space,holding our national flag in hand, we will be proud of our country and think highly of yang liwei.i believe that china will make greater progress in space flight in the future.
指导教师:熊
群
2 / 2
作文九:《初中英语作文-介绍航天英雄杨利伟》700字
初中英语作文:介绍航天英雄杨利伟
向香港各界人士介绍航天英雄杨利伟的有关情况
假如你是"航天英雄杨利伟事迹报告团"成员之一。此次赴香港访问,请你以报告团成员的身份向香港各界人士介绍航天英雄杨利伟的有关情况。要点如下:
1、杨利伟出生于辽宁省绥中县,今年38岁。
2、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一个8岁的儿子。
3、他是我国第一位邀游太空的宇航员。
4、他曾是一个具有1350小时飞行经验的飞行员。
5、他有一个梦想:登上月球。
6、他是值得我们中国人自豪的航天英雄。
Ladies and gentlemen:
We are glad to have such a good chance to visit Hong Kong with our hero Yang Uwei. And I'll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introduce Yang Liwei to all. Mr Yang was born in Suizhong, Liaoning Province. Mr Yang has a happy family, he and his wife with his 8-year-old son. He used to be an excellent pilot with an experience of 1350 hour s flight. Many years ago he had a dream, that is to step on the moon. We are sure that his dream will e true. Yang Liwei is the first astronaut who flew in space in China. We are proud of him!
That s all. Thank you!
作文十:《高中英语作文1600字:杨利伟-yang liwei》2100字
精品文档
高中英语作文1600字:杨利伟-Yang Liwei
yang liwei
高二班 魏薇
"when i boarded the shenzhou-5 spacecraft for the first time, i couldn,t help feeling ecited, i decide that i must fly it."------said by yang liwei
colonel yang liwei is an astronaut, and he is also a member of the astronaut team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born on june 21st,1965 in a teather,s family in suizhong
country of liaoning province,yang liwei had a happy childhood with his parents.not only was he a good student in school,but he also had a gift for math.he won a lot of math petition prizes.after graduating from middle school,yang liwei continued his studies at the no.8 aviation college of the air force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he studied very hard and graduated with a bachelor,s degree.later,hebecame a
fighter pilot.
several years later,because of his ecellent manifestaion,yang liwei was among 14 persons chosen from 1,500 pilots for astronaut training.yang liwei did
1 / 2
精品文档
very well and passed astronaut tests in 1996 and 1997.then he became one of three astronauts for china,
s first manned space flight.after a series of hard trainings and tests,yang liweibecame china,s first
astronaut on oct15, at last.
being the first chinese to travel in space,yang liwei is a hero of our nation in our heart and mind.he devotes himself to chinese space program.whenever we review the moments which yang liwei was traveling in shenzhou-5 in space,holding our national flag in hand, we will be proud of our country and think highly of yang liwei.i believe that china will make greater progress in space flight in the future.
指导教师:熊
群
2 / 2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杨利伟简介】杨利伟杨利伟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