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3700字
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
哈佛大学讲座教授、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 杜维明
世博具有各种各样“内容丰富的模糊性”
世界博览会和奥运会不同。奥运的理念清晰,目标明确,成果客观,可以用量化标准来衡断。世博自从1851年开始,即体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的特色。每一届世博都是独一无二的,固然有承继性,但并没有可以用客观指标来判定的通约性。如果把前届世博并列齐观,不可能有什么打破纪录、冒出黑马之类的奇迹出现。即使从整体构想、基本设置、参加的国家和都市的多寡之类的数据可以得出一些相对客观的结论,但如果综观近150年的世博历史,也许多元并进、气象万千的印象才真能反映世博的精神。
奥运会是体育界的盛事。在短短的十几天里,展示人类体力所能达到的极限。当然,通过开幕式和闭幕式,乃至“冠军论坛”之类融合科技、艺术和音乐的活动,奥运也是激发爱国情绪的机遇。世博要求的条件更多,牵涉的范围更大,建构的基础更深厚。不论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举办世博要比举办奥运复杂得多。如果用人类学的术语来说,世博不可避免地有各种各样“内容丰富的模糊性”。这正是世博难能可贵之处。
历来举办的世博之中,也许最为世人瞩目的要算是1900年在巴黎举办的那届了。直到今天,“铁塔”所体现的科学技术和艺术风格还有很大的震撼力。站在东亚“儒教文化圈”立场,巴黎世博珍贵的遗产可以从日本“实业之父”涉泽荣一的传记中窥得几分消息。《论语与算盘》的作者涉泽先生因受到巴黎世博的激励而发奋图强,成为日本走向工业社会的创导者。他所营造的钢铁、银行、轮船等数十种企业为日本的现代化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他的儒商伦理(终身奉行《论语》“见利思义”的教言),从巴黎世博所代表的科技文明获得了发展的机遇,塑造了日本“和魂洋才”的西化策略,为日本开辟了富强之道。
又以第一届在伦敦举行的世博为例,世博是先进国家向世界展现综合国力的机缘,每一个主办国都利用世博精心营造国家的“品牌”。不过,近年来,世博不仅突出民族风格,而且以关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为主题。上届在日本爱知举行的世博即以生态环保为主题。上海的世博以都市和生活为主题,这个既宏观又现实的构思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大家都可以在平等互惠的平台上充分发挥具有全球意义的地方特色。不论北美和西欧高度发展的大国,或者因为金融风暴而濒临破产的小国,都可以一显身手,向全世界宣示自己的文化认同和政治理念。
以卓越、开放、灵感和谦虚的心态实现理念
上海世博,像北京奥运一样,是空前的创举。能够吸引到192个国家和50个国际组织
参与盛会,已经史无前例。从投下的资金、志愿者的人数和售票的情况看,虽然不敢说绝后,下几届的世博恐怕都不可能超越上海世博的气魄和声势了。更值得称道的是上海世博的自我定位。使都市更好、生活更美的理念通过卓越、开放、灵感和谦虚的心态落实到日常生活之中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精神体现。《大学》里开宗明义的三道德就有“止于至善”的理想。追求卓越是永无止息的,运动员愈跳愈高、愈跑愈快;钢琴家不断地练习,不断地提升演技的水平;作家一而再再而三地写出精益求精的作品;哲学家日积月累地冥思苦想,逐渐悟出人生的智慧,都是追求卓越的例子。但世博所追求的卓越不只是个人的成就,而是社会、国家乃至世界都可以引以自豪的成就。只有开放的心态,才能达到让242个集体都充分展现优势的机会。但上海世博所追求的还不是量而是质。黄金的分量多少要靠资源的厚薄,但是成色的纯杂就必须经过锤炼和打造了。即使只是一两而已,只要是真实的诚信的有原创力的,就可以为大家带来灵感。上海世博把谦虚列入核心价值,意味深长。一般而言,卓越,开放和灵感所代表的是气冲牛斗,向更高、更快、更远的目标挺进的精神。我们很难想象谦虚是奥运的美德,但正因为世博是通过实质的国际合作、多元文化之间的对话和各种具体经验的交流才形成的现象,它是名副其实的共荣,没有任何一个单位,特别是主办国可以把荣耀归于自身的。
不识上海,无法理解中国从近代走向未来
不过我们必须追问,花了那么多资金,投注了那么多人力和物力,上海世博所要获取的究竟是什么?是宣扬国威,是突出中国的优势,是为中华民族打造国际品牌?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中国经济像灰烬中展翼腾飞的凤凰,为宣扬国威、突出优势、打造民族品牌提供了自鸦片战争以来根本不能想象的大好良机。上海的世博继北京奥运之后确实可以为中国走向世界再度积聚可观的软实力。不过,我对上海世博的期待还不止这些。
哈佛大学的格芮瑟教授(Nathan Glazer),2008年应邀参加北京论坛,我特别安排他到浙江大学“儒商及东亚文明”研究中心作报告,也到上海观光。他回到美国不久在《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好像是“纽约并非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大都会”。以显著篇幅附上的照片是占有两页之宽的上海外滩的夜景。这位被誉为20世纪美国思想界最有影响力的4位出身纽约的犹太公共知识分子之一的格芮瑟教授公然宣称,上海的活力已凌驾纽约,引起了很大的关注。但他想传递的信息不是盛赞东方明珠的先进,而是忧心忡忡地希望上海不要走纽约的老路,也就是说后来居上者如果不能吸取历史的教训,一味模仿不良后果无法避免的发展模式,是人类的一大遗憾,更是后来者的悲剧。
我对上海没有任何调查研究的经验。曾经在上海住了4年,那已是童年的往事。记忆中只剩下住在霞飞路上4层的公寓,因为不懂上海话被同学欺负,陪大哥到弄堂打“野弹”赢回不少弹珠以及和父母弟妹同游“大世界”等一些散离的印象。不过,我深知,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上海的出现不论从回顾过去、正视当前,或面向未来哪一个角度看,都是很难破译的谜。鸦片战争时代,上海只是一个地理名词,五四运动期间上海已经成为万物厚集人文荟萃的国际都会。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这30年的“上海记忆”是错综复杂的,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文献和档案,调动人文学(哲学、文学、历史、宗教)及社会科学(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心理、新闻、企管)的专家学者,经过长期的分析研究和诠释才能一窥全豹。我曾参加过上海社会科学院组织的专门研究上海文化的会议,也提出了一些门外汉的浅见。我相信不认识上海也就无法描述中国从近代走向现代、从现代走进当代、从当代向往未来的基本轮廓。
我认为上海世博所勾勒的不只是中国从近代、现代到当代的历史进程,也不只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腾飞的宏观图像。持续发展、多元文化、科技人文和城市经验都是人类目前所面临的大挑战。她们不只是上海、中国,也是东亚乃至世界所关注的重要课题。因此上海
世博不只是为了展现目前中国的综合实力,也是为了促进国际合作,为了凝聚世界各地的人生智慧。刚成立的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不久前召开了一次以“印度及中国对知识、智慧和精神性的哲学反思”为课题的国际会议。我想上海世博也涵盖了知识、智慧和精神性三个层面。
为多种“核心价值”提供“文明对话”平台
的确,上海世博为全球化所导致的多元文化各显灵通的新世界提供了“核心价值”的文明对话。这种对话是通向人类和平相处的必经之途。对“文化中国”(包括散布世界各地的华人和关切中国的外籍人士)而言,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创举。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知识精英背负救亡图存的重任,以西化为民族复兴的唯一道路,因此采取一种以中国的糟粕和西方的精华相比拟的教育策略。他们判定中国(特别是儒家)文化所代表的是封建、迷信、等级和专制,而西方文化所代表的是自由、科学、平等和民主。他们相信愈暴露国民性的丑恶就愈能激发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决心。今天的情况大不相同。世博和奥运一样,都是从正面充分肯定中国传统文化,坚信中国传统不仅是孕育中华民族心灵的源头活水,而且也是促进世界和平的精神资源。
费孝通晚年访日期间所提的四句名言最能凸显上海世博为多种“核心价值”的“文明对话”提供平台的精神——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各美其美”是指192个国家和50个国际组织,每一个参与者都把他们认为最优美、最能代表核心价值的科学技术、建筑风格和人文理念展现在世人眼前。
“美人之美”是指大家除了对自己所积累的知识、凝聚的智慧和发扬的精神感到骄傲、引以自豪,也以观察者和欣赏者的心情分享其他在同一空间展现的知识、智慧和精神性。以中国和美国的对话为例,我们珍惜我们的核心价值:仁义礼智信,关注同情、公正、责任、谦让以及和谐社会,但我们也赞同美国的核心价值:自由、理性、法制、人权和个人的尊严。其实所谓美国的核心价值已经是世界各地都已接受的,因此也应该为我们所接受。同理,我们的核心价值并不只是“亚洲价值”,而是扎根东亚“儒教文化圈”而且具有全球意义的价值,因此也应该是美国学习的核心价值。
“美美与共”是指总体而言,上海世博是21世纪国际文化交流的中心,是展现众美的空间。如果大家都以开放和谦和的学习心态主动自觉地参加这一个举世瞩目而且时机难遇的“文明对话”,那么追求卓越就不只是理想,而是引导城市人为自己也为社会提高日常生活素质的实践。
能够自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便成为迈向和平文化的灵感。这是我对上海世博的期待。
摘自文汇报2010年4月25日第二版
(标题和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作文二:《少数民族电影: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 论文》3000字
①:电影《西藏天空》剧照
②:电影《诺日吉玛》剧照。资料图片
③:电影《西藏天空》剧照。
电影《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资料图片
今年恰逢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等重大节庆,有关少数民族的话题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其中,作为传承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重要载体,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尤为引人注意。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由于缺乏专门人才,基本上由汉族团队以汉语为主进行创作,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汉族印记。这些电影不仅将少数民族地区的旖旎风光和风俗景观以视听方式呈现给观众,也为巩固民族团结、增进国家认同感发挥着独特的意识形态作用。直到20世纪80年代之后,以《黑骏马》为代表,运用本民族语言观照民族生活和思想情感的少数民族电影逐渐增多。2005年藏族导演万玛才旦的《静静的嘛呢石》被誉为真正意义上的少数民族母语电影。该片的创作班底以少数民族电影人为主体,最大程度上保障了藏族文化的原汁原味,有效实现了少数民族电影表达自己民族文化的独特功能,具有文化人类学的独特价值。此后,少数民族母语电影的创作队伍不断壮大,一批少数民族电影人才迅速成长并形成团队,用自己的语言和视角来讲述本民族的故事,使少数民族电影从国家化叙事向个人化叙事转变,实现了少数民族电影本土化和现代化的转型。2011年北京国际电影季集中展映了30部少数民族母语电影,成为电影史上首次由一个国家向世界展示众多民族母语电影的电影节。参展电影不仅体现了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创作取得的艺术成就,也展示了中国多样文化与世界多元文明的对应性。近年来,随着电影制作技术逐渐提高,创作理念不断更新,电影生产能力越来越强,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创作模式,呈现出全新的发展态势,逐步迈入新的“黄金时代”。
从汉语为主到母语创作
母语电影的大量出现是中国民族电影主体性觉醒的表现。当下大部分少数民族电影的创作者都坚持母语创作,并且不断拓展创作语种,2005年至今,已经有至少11种少数民族语言拍摄的母语电影出现。这些影片注重本民族语言的运用,挖掘和呈现民族文化深层次的精神内涵。比如,蒙古族导演巴音执导的《诺日吉玛》,以诺门罕战役为背景,讲述在草原苦苦等待爱人的诺日吉玛救助日俄伤兵并化解战争仇恨的故事,虽然没有正面战争的场景,却充满了对荒谬战争的批判和反思,并借呼伦贝尔草原的壮美景观歌颂蒙古人民胸怀的宽广。小成本制作的公路电影《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借裕固语和甘肃方言的使用来定义角色身份,以两兄弟归乡之旅来审视裕固族逐渐消亡的民族文化,在不动声色的叙事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当前少数民族母语电影的创作仍有不少汉族创作者参与。他们对少数民族文化充满热爱之情,拒绝“猎奇”的创作心理,避免居高临下的审美姿态,更多地将少数民族发展和对民族历史、文化发展变迁的省思相联系,并以民族化视点进行叙事,从而获得包括少数民族同胞在内的广大观众的认同。比如,获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提名的《西藏天空》就有汉族导演参与创作。影片以庄园少爷和农奴的爱恨情仇为主线,将个人精神探求与时代变革并置来表现近代西藏的历史变迁,用藏语、汉语、英语的碰撞交流来演绎西藏民族身份的流转,并借宗教神秘主义的表现阐释历史变迁下西藏人民精神世界的叩问求索,是一首西藏农奴制蜕变的史诗。
围绕少数民族电影作者身份的界定,历来存在很多争论。其实,少数民族电影创作最重要的不是导演的民族身份,而是导演的文化审美态度,包括对少数民族生活文化的把握、所选择的审美表达方式以及能否获得少数民族电影观众的认同。当下坚持少数民族母语电影创作的主创人员来自各个不同民族,他们在民族身份、艺术风格上都呈现出多侧面的特点,这本身就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不同侧面在电影创作层面的写照。
从自我书写到和谐共生
在坚持母语创作的同时,不少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注重“原生态”表达,以民族文化的自我书写为方法,以还原少数民族文化的真实面目为宗旨,将那些未经特殊雕琢、散发着乡土气息的表现形态呈现在银幕上。其创作大多借助母语的陌生化效应,在此基础上寻求并确立民族的自我身份,诸如《碧罗雪山》《德吉德》算是原生态民族电影中的精良之作。随着这种“原生态”创作策略的广泛运用,当下众多少数民族电影在艺术上成绩斐然,成为中国电影一道具有独特魅力的风景线。
长久以来,我国形成了多源多流、源流交错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习俗和精神传统,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组成部分。所以,少数民族电影不仅要“各美其美”,更应“美美与共”。近年来少数民族电影创作注重风格及其呈现的多样性、丰富性,所呈现的内容从“过去”“古代”走向现代,走向日常生活,展现了各民族人民对美好生活、共同价值的追求。比如电影《我的旗》,以一面“国旗”作为叙事核心,结构起维吾尔族村民胡达拜地·依明接受护旗手军人的临终嘱托、二十年如一日坚持升国旗的感人事迹以及升旗、买旗、做旗杆、找旗等生动情节,以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表达了一个村镇、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爱国激情。还有《遥远的锡林郭勒》《伊犁河》《漫翰调》等,从不同角度表现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各民族团结友爱、和谐共生的文化内涵,艺术地呈现出共建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母题”。
从政府扶持到市场生存
少数民族电影创作虽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在商业浪潮涌动下却只能影院几日游,甚至直接被拒之门外,在主流商业院线成为“不可见的电影”。很多电影陷入了有专家喝彩却没观众观看,或者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尴尬境地。这从侧面体现出当下少数民族电影存在的接受困局,我们必须调整思路,在坚守本民族的文化立场的前提下,借助类型电影的创作手法和商业营销手段实现市场生存。同时政府应承担起文化责任,在尊重市场的前提下,从文化多样性、文化安全的角度,提供一切可能的扶持。需要强调的是,少数民族电影不仅是面对电影市场的电影产品,它还可以借助光影这种便捷的传播媒介,将身处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和所思所想展现在全国甚至世界各国观众面前,对满足各民族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维护国家各民族安定团结、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对于少数民族创作生产的问题,我们不能局限于市场层面的思考,而应该上升到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进行统筹规划。2013年10月启动的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旨在为每一个少数民族拍摄至少一部电影,是政府层面对少数民族电影又一次大规模的扶持,也是对电影“唯票房论”的矫正。活动借助“艺术院线”进行长线放映推广,不失为少数民族电影市场化生存的一种有益尝试。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作为一种文化有其特殊性。它并不是简单的消费品,而是一种民族形象、民族文化传统、民族文化精神的载体。在全球化语境下,面对着西方文化霸权,我们的创作必须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进行文化表达,追求和实现文化多样性,达成现代语境中文化生态的优化。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一体,不同侧面”特征都体现在少数民族电影创作中。除了艺术价值,少数民族电影承载着中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及意识形态传播的多重使命,是促进多民族共同发展,建设现代化民族国家,实现“各美其美,天下大同”理想的现实写照。当前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已经成为呈现国家形象的重要文化资源。在市场化、国际化的历史背景下,抓住电影产业转型期的关键机遇,民族题材电影就有可能在中国电影对外传播战略中成为领头羊,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来源:《光明日报》
作文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1400字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标志着我们的文化自觉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文化自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也标志着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文化自觉,是指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的地位和功能有深刻的认知,对文化发展规律和趋势有正确的把握,对发展文化的社会与历史责任有主动的担当;文化自信,则是指我们对自己的理想、信念、学说以及优秀文化传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信任和珍惜,对当代核心价值体系的威望与魅力有一种充满依赖感的尊奉、坚守和虔诚。 “文化自觉”是我国人类学和社会学一代宗师、思想家费孝通先生,于1997年1月在北京大学重点学科汇报会上提出来的。费老认为文化自觉的历程应该有“四个步骤”,就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也就是各种文明教化的人,不仅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异族的优秀文化,要主动适应,吸收其合理元素为我所用。在天下大同的世界里,不同人群在人文价值上取得共识以促使不同的人文类型和平共处。文化自觉的终极目的是达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现代化应当是一个“文化自觉”的过程,即人类(包括学术人)从相互交往中获得对自己和“异己”的认识,创造文化上的兼容并蓄、和平共处的局面的过程。 当代中国人必须懂得欣赏中华文化之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美轮美奂,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深刻影响着我国文化的未来发展,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这就是各美其美。 然而,世界文化丰富多彩,每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都有自身的特性,从而形成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因此,光懂得欣赏本民族文化之美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能够欣赏其他民族的文化之美,吸收其合理元素为我所用。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我想,这大概就是美人之美,也是与异族文化相处和交流之道。 总之,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坚持承续民族传统,坚守民族文化立场,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同时,也要始终以积极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坚持辩证取舍的方法,提高转化再造的能力,积极吸纳融汇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在博采众长中不断赋予先进文化强大生机。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事文化建设,只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才能实现真正的、充分的文化自信;只有充分的文化自信才能达到真正的文化自觉;而只有文化既自觉又自信,才能实现文化自强。文
作文四:《各美其美美人之美》10000字
从名称上看,在五个一级学科中,美术学是一个“名不符实”的称谓。这主要体现在如何正确处理以下三种关系上。 首先,美术与美术学。如果我们承认“美术”不等于“美术学”,那么,我们就必须接受“美术学科”不等于“美术学学科”。但时至今日,不少人仍将二者混为一谈,散见于各种论文及科研项目成果中。不少人将二者混为一谈,比如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会林承担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中国艺术学科体系建设研究》中,其中的第十四章“美术学”,其下所设置的小节是美术学科,但在谈到具体问题时,所使用的称谓又变成美术学学科。一字之差,其实展现了不同的逻辑起点。记者注意到,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专家学者会采取回避的态度。但对该问题论述比较客观的是美术史论家邓福星先生,他在《关于美术学与其他》一文中指出:“一般说来,美术是对绘画、书法、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等造型艺术的统称。美术活动是以创作为中心,通过展示或市场流通,观赏应用或收藏等环节形成的循环式的文化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承前启后、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对此应有一种相应的理论予以把握和阐释,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广义的美术理论,这种理论会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体系,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形成一门学科,这一学科应该称之为美术学。”美术,指占据一定平面或空间、具有可视形象以供欣赏的艺术,也叫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按照目的可分为两大类,即纯美术和工艺美术两类。“美术”这一名词始见于欧洲17世纪,也有人认为正式出现于18世纪中叶。近代日本以汉字意译,五四运动前后传入中国,之后开始普遍应用。美术学,则是大量的美术现象规律化、学术化之后所形成的专门的人文社会科学体系,是艺术学学科门类下属的一级学科。简单地说,美术是一种艺术现象,美术现象科学化之后成为美术学。从艺术的本质来讲,美术是一种“术”,正如记者一直所倡导的,应当把艺术学一分为三:“史、论、术”。而美术学是一种学,这里的学,指的是科学。 其次,美术学与艺术学。这一对关系大概和“美术与艺术”的区别类似。很多人认为,早期的美术就代表了艺术。其实早在1920年,蔡元培就非常详尽地阐述了美术的两层涵义,他在《美术的起源》一文中开宗明义地指出:“美术有狭义的、广义的区分,狭义的美术是专指建筑、造象(雕刻)、图画与工艺美术包装饰品等。广义的,是除了上列各种美术外,又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等。西方美术史用的都是狭义的概念,而民国时期中国学术界所说的美术,基本上是广义的概念。”时至今日,美术学与艺术学的关系已经非常清晰,美术学是艺术学下属的五个一级学科之一。美术学包括了美术史论、美术理论、美术创作理论以及美术学跨学科理论探究。但客观地说,我国相当一部分艺术学研究成果是建立在美术学研究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有大量的学者是经由具有特殊性的“美术”这一“艺”而进入具有普遍性的“艺术学”研究领域的。更进一步来看,这种特殊性的“美术”中还包含着更为特殊的“绘画”和“书法”。 再次,美术学与美学。一字之差,却沿袭着两个迥然不同的学科源流。美术学不同于美学。黄新然在《论美术学与美学之关系》一文中所说的比较贴切:美学为美术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及价值导向,美术学为美学研究提供参照系。美术学是由美术的基本原理即美术理论学科;美术史,即研究中、西方美术历史的美术史学科;美术批评,即美术评论家运用一定的美术理论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评价、批判的学科以及包括雕塑、绘画等美术技术四大部分构成。而美学则包括美学理论、美学史以及运用一定的美学理论指导而发展起来的美学的分支学科这三大部分组成。美学更多的是属于哲学思辨的范畴,所以,有时美学又被称为艺术哲学。西方哲学有很大一部分是研究艺术的哲学。 当然,以上三种关系只是我们从概念上廓清美术学学科建设的一种路径。学科建设是学术研究中具有统摄作用的顶层设计,有关美术理论与实践的所有内容都应纳入其中。正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陈池瑜所说:“并不是说只有用了美术学三个字才算得上是美术学研究成果,而应该说关于美术原理、美术批评、美术史及美术美学研究中有价值的著述与论文都是美术学研究的学术成果。” 当前,教育部高等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其目的是为了解和掌握我国高等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现状,进一步推动高等艺术教育科学发展,切实提高艺术人才培养。此举对于美术学学科建设亦有着重要意义。 学科基础:源远流长 三足鼎立 中国美术学学科植根于深厚的中华传统书学、画学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酵与整合,才得以形成今日中国之完善、辩证、和谐的美术学学科基础。陈池瑜对该问题做过系统深入的研究。 从美术史层面来考察,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美术史著作是唐代美术史家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该书的问世并不能说明美术学科建设历史的发端,却是中国美术思想系统化体系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早于16世纪欧洲意大利画家瓦萨里《大艺术家传》约700年,早于18世纪德国艺术史家温克尔曼《古代艺术史》约900年。被美学大师宗白华称赞为“亘古不朽的著作”。 最早将“美术”和“学”结合在一起成为新词组的是蔡元培。他在1920年发表于《新潮》第2卷第4期上的长文《美术的起源》中,详细论述美术的狭义和广义概念之分,蔡元培所用的“美术学”一词,相当于我们今天所用的“艺术学”一词。鲁迅于1913年发表的《拟播布美术意见书》所用“美术”一词,也是包括音乐、跳舞和戏剧、文学在内的所有艺术。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学术界才将美术和艺术分开使用,即美术专指建筑、雕塑、绘画与工艺美术,艺术则包括所有建筑、雕塑、绘画与工艺美术、音乐、跳舞和戏剧、文学等各门类。 20世纪上半叶,我国曾经出版了大量的有关艺术研究的著作,这些艺术学著作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主要是以美术为切入点接入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学研究的。如陈中凡1943年发表于《大学月刊》上的长篇论文《艺术科学的起源、发展及其派别》;1931年,林文铮出版了3万字的《何为艺术》;1932年,俞寄凡出版了《艺术概论》一书,更早一些,俞寄凡还翻译出版了日本黑田鹏信的《艺术学纲要》;1933年,张泽厚出版了《艺术学大纲》;1936年,朱光潜出版了《文艺心理学》。彼时,丹纳的《艺术哲学》、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的中文版本都在那个时候问世。蔡仪于1943年写作《新艺术论》,与岑家梧撰写的《论艺术社会学》被一并收入岑家梧1949年出版的《中国艺术论集》。新中国成立后,陈池瑜于1991年出版了《现代艺术学导论》;1994年,李心峰也出版了一本同名的《现代艺术学导论》;1997年,张道一在《文艺研究》上发表了关于建立中国艺术学的长篇论文,并主编了《艺术学研究》《美学与艺术学研究》丛刊及“艺术学研究”丛书,致力于艺术学学科建设,1998年彭吉象出版《中国艺术学》。 美术学学科是艺术学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涵盖了美术史论研究、美术理论研究、美术术论(美术技法理论)研究、美术学跨学科研究等广泛领域,是艺术学领域的重要支柱学科,在整个文化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美术学学科从办学传统上要优于其他四个一级学科,中国现有八大美院,分别是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学科基础是其他学科望尘莫及的。 从博士层次来看。八大美院中,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只有三所,即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一些综合性艺术院校和综合性大学艺术学院的美术学专业也异军突起,与八大美院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在综合性艺术院校中,南京艺术学院因为拥有艺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综合性大学艺术学院中,拥有美术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的有清华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这11所高校及研究机构。 从硕士层次来看。八大美院和六所综合性艺术学院几乎全部拥有美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在综合性大学中,硕士研究生授权点则广泛分布在包括北京理工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印刷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81所综合性大学的艺术学院中。 从本科层次来看,美术学学科分布极为广泛。基本按照六个方向来安排招生,美术理论、绘画、雕塑、摄影、书法、国画。学科布点多达500个左右。每年毕业生高达3万人,美术教育总体规模庞大,源于持续增长的庞大生源。 学科环境:边界模糊 学理待定 如果把艺术学门类下的五个一级学科做横向对比,则美术学的学科环境并不令人乐观。从宏观上看,主要表现在:首先,美术之“学”,还在起步建设中。美术史成果还有很多,美术理论和批评也在发展之中,先不说国内目前为止专门论述美术学的著作凤毛麟角,仅仅是美术学一级学科所包含的二级学科内容都仍无定论。那么,美术学的研究对象到底是什么?美术学“悬停”在抽象的“艺术学”和具体的“绘画学”“雕塑学”等具体学科之间,到底该如何界定自己的研究范围和理论体系,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邓福星在《关于美术学及其他》一文中就曾摘录一位资深学者的话,“我不知道美术学是什么意思,在国外没有这个提法,国际通用的是美术史。”邓福星主张美术学要充分考量所处的环境,尽管西方学术界中,美术史、美术理论、美术批评三者界限分明;但中国的美术研究则情况迥异,中国古代画论、书论皆浩瀚如海,而史论评三者相互融合、难舍难分。其次,美术之“论”,我们常常听说有“色彩理论”“构图理论”,但很少听说过有“美术创作理论”,即使有,往往也是明确指向绘画学科。这一点和其他一级学科形成反差。在音乐学中,确实有一些理论是适用于音乐学学科下的所有方向的,如曲调理论、发声理论、作曲理论等,但在美术学中,似乎很少有适用于全部学科方向的理论。当然,现在没有并不意味着将来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美术”的边界不断模糊,自然拓宽了美术学学科体系的外延。社会进入读图时代、图像时代,在影像高度发达的时代,绘画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和同化。绘画和影像的结合有了更多的可能,这不仅改变了获取信息、把握规则的基本方式,也使得绘画的本质和形式经历了重大改变。美术不但可以有“论”,而且可以很丰富。因此,新的美术理论应该加强推进。 以上是从宏观上对美术学学科环境现状所做的总结。从微观上看,美术学学科的基本领域也处于一种自我修复的阶段。我们按照学科建设的一般条件依次论述。 第一,研究对象。关于美术学的研究对象,陈池瑜认为,美术学是人文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门研究美术现象及其规律、研究美术历史的演变过程、研究美术理论及其批评的科学,换句话说,美术学要研究美术家、美术创作、美术鉴赏、美术活动等美术现象,同时也要研究美术思潮、美术理论、美术美学、美术史学。此外,美术学还要研究本身的历(即美术学史),就像哲学要研究哲学史一样。在这一界定中,美术学的基本研究对象包括美术史、美术批评与美术理论。美术批评学可以作为美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加以研究,当然在批评学领域,美术批评学也可以作为批评学的一个分支,与文学批评学、音乐批评学等并列。美术批评与美术史、美术理论是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学科。那么,什么是美术批评呢?美术批评是由批评家、哲学美学家、艺术理论家及美术家等人,运用一定的批评方法与原则,对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风格、题材、内容进行品析、评判,揭示其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或者对美术现象、美术思潮、美术家群体及美术流派、美术活动进行分析评价,揭示其内在规律和美术发展趋势,这种活动就是美术批评或者叫美术评论。美术评论和当前的创作实践活动联系比较紧密,批评家要参与美术活动,及时了解创作动向,推动创作活动的发展,美术批评家有时还可参与策划美术展览,组织创作研讨等活动,因此美术评论也是一项操作性、现实性比较强的活动。而美术批评学则是从理论上总结批评规律,提出批评观念、批评标准和方法,或者总结历史上的批评成果,建立理论形态的批评学科。 第二,理论体系。记者认为,美术学所辖的二级学科应当按照“史论(历史)、理论(原理)、术论(应用)、跨论(跨学科)”的学科分类模型来进行设计。这里的“美术史论”要区别于一般的“美术史”,而是在“史”的基础上实现与“论”的结合,是“‘术’的演进史和创造论”。这一点契合于平在《艺术学独立学科门类的学域扩张与学理建构》一文中所提出的观点:“在我看来,作为学科门类的‘艺术学’学理建构的领域,最精练的表达就是史、论、术三个方面。并且,史和论的主体应当是‘术’的演进史和创造论。”而“美术学理论”“美术学术论”主要是指凌驾于具体的美术创作之上的具有统摄价值的规律论和方法论。如同张道一在1997年第4期《美术观察》上所论述的“艺术理论”,乃提出艺术理论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技法性’的理论,如美术的构图学、色彩学、解剖学、透视学以及图案学、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等,音乐的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合声、对位、配器等。这个层次对于基本功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各类艺术院校的教学也都非常重视。第二个层次是‘创作性’的理论,即创作方法论的研究。这一层次的理论既要解决创作过程中的规律和方法……第三个层次是‘原理性’的理论。” 第三,研究方法。学科方法的研究是学科成熟和深化的标志,美术学既可以运用自己特有的方法进行研究,也可以借鉴哲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文艺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因此对美术学的研究还可以同其他学科的研究结合起来,形成美术学研究的边缘地带或者形成新的交叉学科,例如美术社会学、美术心理学、美术市场学、美术管理学等。 第四,核心人物。尽管我国美术教育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这并不能掩盖美术学研究的相对薄弱。真正致力于美术学学科体系研究的单位主要集中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东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少数高校的少数学者身上。 第五,学术著作。正如在本文的开头部分所指出的那样,美术和美术学是两个层次的概念,那么,考察美术学学科的学术著作也应当从两个层面来进行总结,包括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书法等二级学科在内的与美术创作最为接近的应算做一类,而立足于总体的美术学一级学科的学术著作算做第二类。在国家图书馆检索第一类的著作超过1万部,这还不包括大量的未被国家图书馆收藏的作品画册,这足以说明我国美术创作领域的繁荣景致;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美术学”三字为主题的藏书仅有126本,并且90%以上都是美术学专业建设成果展示,真正意义的美术学研究著作只有两本,北京师范大学梁玖教授的《美术学》(湖南美术出版社),该书应该是目前国内唯一一部从本体上探讨美术学学科理论体系的著作,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从人类文化的视角切入,探讨美术的存在;中篇对促成意图艺术性视角表现系统外化实现的主体、主体实践过程与主体实践成果等内容,进行尝试性探讨;下篇则对影响美术生存的诸多领域――美术传播、美术批评和美术教育展开论述。在学术论文方面同样如此,根据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9种美术类期刊的统计,关于美术创作研究的论文有数万篇之巨,而美术学研究论文仅有不足50篇。即使是这仅有的几十篇论文,基本出自几位耳熟能详的作者,如陈池瑜、邓福星、黄新然等。 学科体系:学以致用 着眼未来 关于美术学的学科体系,学术界的基本共识是,通过从艺术学学科体系来进行“从一般到个别”的迁移,即由艺术史、艺术理论、艺术批评的基本架构,进而推出“美术史、美术理论、美术批评”的特殊架构。但这样做的问题可想而知,今日之美术已非昨日之美术,在2011年公布的新的学科目录下,在艺术学门类下,专门为艺术学理论留下了一席之地,美术学也成为一级学科。如果说以往的美术学是具有一般意义的、旨在把握其下美术创作一般规律的抽象意义的学科;那么,如今的美术学内涵已然发生了微妙变化,即成为一种特指的具体意义的学科,要在其下的绘画、书法、雕塑等二级学科中建立起一个统筹兼顾的美术学学科体系。 诸多美术学学者显然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在新的学科目录公布不久,即2011年6月,由浙江大学艺术学院主办的“全国高校美术学科发展高峰论坛”在浙江大学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40余所高校近50位美术学科领导和专家会聚一堂,共同商讨美术学升级为一级学科后的相关问题及对策。这次论坛的首要议题便是“美术学的学科框架和评估体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胡光华在会议上介绍了国务院艺术学科评议组设置美术学二级学科的背景,并指出二级学科划分的主要精神是学科的科学发展观。他阐释了学科评议组对美术学二级学科的初步划分为美术创作、美术史及美术理论、美术教育及理论、美术考古与文化遗产、美术市场与管理。 现在看来,以上二级学科划分方法有待商榷。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是两条平行发展的路线,二者互为依托,彼此支撑。学科的服务主体是知识,专业的服务主体是学生,学科建设服务于专业建设,学科研究的成果直接或间接应用于人才培养。通过“体系建设”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学科划分保持层次性,目的是对应专业建设的层次性,所以,博士生对应一级学科,重点侧重于理论研究;硕士生对应二级学科,重点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本科生对应三级学科,侧重于实际应用,这是一种理想状态的学科结构。但以上划分显然没有充分考虑这种层次性。而是把所有的可能的方向都划归二级学科。 陈池瑜认为,目前的美术学学科在本科、硕士、博士的培养计划与研究方向上,已经逐渐形成了系统的教学体系。本科生以美术技法、材料运用、创作训练为主,同时要防止学生轻视美术史论学习的倾向,学“术”的学生要重视美术史论学习,这样可以扩大艺术视野,从美术史经典作品中吸收图像、形式、技法等方面的营养,帮助他们进行美术创作。硕士生可以在创作与理论研究两方面兼顾,一方面绘画与雕塑专业的研究生也要进一步提高创作能力,同时也要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也要提高美术史论研究能力和水平。而博士生则主要从事美术史论研究,完成博士论文,但也要尽可能接触创作实践活动,了解和学习创作过程与技术。总之,在美术学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中,我们要注意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相互结合与互补,让二者相得益彰。也就是说在美术学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中,我们要处理好史、论、评的关系,或者史、论、术的关系。 重庆文理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张咏清则站在学以致用的高度认为,美术学学科体系应当以“史、论、术、用”四个板块为基础进行顶层设计。“如果对美术学科做纯理论性研究,将其学科域划定为‘史、论、术’是可行的,这也是当前理论界对美术学科较为代表性的看法。但必须看到,由于这样的概念,使得美术学科在人们的印象中成为了纯理论或偏重理论的学科,并造成了人们对美术学科的片面认识,即社会应用性较低。实则不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学科越来越赋予了社会及生活应用的内容,学科域从重理论向重实践应用倾斜,使知识学而致用,这是当代社会的审美需求。所以,将美术学科划分为‘史、论、术、用’四个学科域比较贴切。这里的‘用’主要是实践应用部分。或者直接划分为理论(史+论)、实践(术+用)两大板块,这或许更清晰实用。总之,学科建设尽量站在社会应用方面多一些思考,尽量弥补和改变原先美术学科理论偏重、实践应用偏少带来的发展瓶颈。加强并突出美术学科建设的社会应用性、实用性,才能给美术学科带来宽阔的发展空间。” 学科文化:低位徘徊 两极分化 文化的解释不胜枚举。但学科文化相对来讲是一个古老而又新兴的名词。说它古老,是因为学科文化是伴随着大学的产生而产生的;说它新兴,是因为只有当高等教育社会性普及后,学科文化才能成为一种完整独立的文化。 近些年来,随着高校规模的迅速扩大和高校人数的急剧增多,学科文化已悄然成为我国高校文化的重要部分。同时,学科文化作为社会行业文化的萌芽,其发达程度和发展走向也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将来社会行业的走向。潜移默化之中,不同学科在各自学科文化的熏陶下,已经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思维理念。具体到美术学这个学科的文化,是指各个不同的学科组织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有学者在创建该学科的过程中,发现、创造和形成的美术学科理论体系以及所具有的创作、教育方式,主要表现在学科建设中所采用的语言符号、价值标准、科学精神或人文精神、文化产品以及工作方法的总和,是学科的灵魂与生命。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学科文化是根植于学科的,每门学科的成员拥有共同的信念,拥有自己的符号系统、价值观念、学术精神等,这些元素组成了每个学校所特有的学科文化。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美术学学科文化长期低位徘徊,两极分化比较严重。一边是八大美院、六大综合性艺术院校以及综合性大学艺术学院,这些院校每年的毕业生少而精,活跃在市场前沿,知名的美术家几乎都出自这些院校;另一方面,得益于近10年来的“艺考”持续扩招,美术学所辖专业成为诸多艺术学学科中招生增长数量最多的学科。一些“艺考”大省如江苏、山东、河南等,每年“艺考”报名人数中超过一半是美术学所辖专业。大量的地方性高校在师资队伍不强、人才培养模式不完善的情况下开设美术专业,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客观上也增加了美术专业就业难度。另外,近年来,美术学专业和设计学专业在人才培养和就业方向上存在明显的同质化倾向。 张咏清认为,我国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才将美术教育涉及的美术史、美术理论、美术创作、美术鉴赏、美术活动等美术相关专业及方向合并成艺术学科下的二级学科――美术学。目前,美术学科尽管已调整为一级学科,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其社会重视程度还有很大差距。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科设定较晚,没有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二是当前社会对美术学科有比较大的误解,将长效的提升审美修养的素质教育与功利的就业应用挂起钩来,将理论、文化基础与动手实践分隔开来看待。前者是夯实基础,练好基本功,未来大发展;后者是急功近利、边学边用、现炒现卖,发展后劲不足。这种误解对当前美术学科发展负面影响很大,造成社会上认为美术学“低应用”“难就业”等以及带来的一系列发展问题。 而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系主任古棕和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副教授叶南的观点不谋而合,他们均认为,当前美术教育的高端人才培养还是不错的,但中低端的人才培养存在很大问题,美术教育最大的问题不是出在高端人才培养上,而是整个大的普及教育,一个是早教,包括中小学这部分,没有形成文化软实力,无法惠及全民,美术学学科文化不健全。这和欧美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在中国的美术教育进入到今天这样一个空前繁荣时期的同时,美术院校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湖北美术学院副院长周向林则认为,我们的教学改革,应当结合中国国情和已有的良好基础,吸收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美术学院不能关起门来办学,学院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在目前重视基本功训练、重视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应适当引入当代艺术的“观念”教学,使在校生的学习与时代发展和艺术发展不致脱节。当代艺术教学不仅是简单的开拓新专业、添置新设备,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支称职的教师队伍,这一点正是当代艺术教学的瓶颈。 而建立健全的学科组织和学科制度也是形成良好学科文化的前提条件。我国各大艺术院校,在美术学科组织的设置上是大同小异的。一般按照教学、科研及实践设置。近年来,一些院校在不断探讨新的学科组织方式。如重庆文理学院美术学院在专业管理上分为学院、系、教研室;在专业建设及教学上则是学院、教学办、教研室、工作室体系。张咏清认为:“这其中关键是教学内涵建设。我们为保证‘出作品、出成果、出人才’,培养出具有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的艺术人才,将美术课堂、教室改为美术工作室、艺术创作实训室,增加艺术氛围,强化艺术环境作用,提升艺术感染力,让学生在艺术氛围中潜移默化受到陶冶。同时实行‘轮训+选修’的人才培养模式,既让学生全面掌握美术专业的基础知识,又能充分满足学生兴趣,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专业方向深入学习,最后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与此同时,我们在课堂推行‘手绘性、操作性、示范性’的教学方法,强调作业的手绘表现,教师的示范作用,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师生在课堂同时动手,实现课堂实训化、作业作品化、练习创作化。并大力推行核心课程结业展评措施,让全体师生参与评阅。这样,我们天天有展览,展览不断线。同时在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了比作品、比教学成果的良好的艺术教学竞争局面,使教学成果大面积涌现。效果非常明显。” (责任编辑:曹宁)
作文五:《“美美与共”作文导写》2000字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费孝通先生在其80寿辰聚会上,对民族文化问题而提出的意味深长的16字箴言。四句话,实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意为欣赏自己的美和欣赏他人的美;第二个层次为“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意为将欣赏自己的美和欣赏他人的美结合起来,就可以达到天下大同。第一个层次应是基础,第二个层次是结果,写作的重点应放在第二个层次上。从立意求深刻的角度看,跳出”各美其美”的自我欣
1
赏、自我肯定,从文化层面写出民族自信心;跳出“美人之美”的欣赏他人、赞美他人,从文化层面写欣赏外国优秀文化、借鉴接受外来文化;跳出个体的互相尊重、包容、融合写文化、精神的互相欣赏、融合,共建和谐社会。
【佳作示例】
面朝大海,美之花开
高三 丁益雯
春风送暖,竹破土而出,彰显它的美;突破束缚,蝶破茧而出,彰显它的美;不畏闪电,海燕搏击长空,彰显它的美。诚然,生命无时无刻不彰显着美。我想只要美美与共,天下之大美皆能彰显。
人性之美彰显天下大美。“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这是李嘉诚对自己的告诫。他是一个传奇的人物,不仅仅在于他的财富,更在于他对别人的宽容。他面对绑匪威胁时,反而规劝其逃走,免得被抓,窘其一生。我想,如果李嘉诚没有豁达的胸襟、宽容的心态,他的事业是不会成功的。如果每个人都彰显出一种人性美,那么必然美美与共,美之花开。
自然之美彰显天下大美。梭罗,享受自然之美,在湖畔搭建茅屋,刈除了世间的繁文缛节;陶渊明,享受自然,结庐在南山,摒弃官场的污浊;徐霞客,一仆一驴,一笔一绢,看透红尘纷扰,享受自然之美。有人渴望自然之美,有
2
人破坏自然之美。正如三岛由纪夫所言:“我们汲汲以求生之美的同时,我们须了然,我们恰可能背离了生之大美。”诚哉斯言,只有我们敬畏自然之美,而非破坏原有之美,若一味采取改变掠夺而非敬畏保护的态度,天下之美岂不悲哉,
社会之美彰显天下大美。鲁迅曾说:“生存不是苟活,温饱不是奢侈,发展不是放纵。”反观当今,为了求得一方斗室,我们不惜谄媚讨好,利益为上;为了求得一时之荣,我们弄虚作假,攀比腐败;为了求得经济效益,不惜弄得乌烟瘴气,废水横流;为了求得一时安全,我们麻木不仁,平庸冷漠……最应彰显天下大美的社会之美正在消失,只希望人类彻底觉悟,勿让社会之美消失之时,我们才发现天下大同早已逝去。
天下大美不仅仅只是各美其美,更应是人性、自然、社会之美,美美与共。我知道,只有真正美美与共,面朝大海,美之花才能开满人间。
大美之美
高三 徐琪琪
一朵野花的美丽在于阳光明媚的春天绽放夺目的光彩;一条河流的美丽在于万河汇集大海时激荡撼人的声响;一只雄鹰的美丽在于一碧万顷的天空展现绝美的风姿……
这样的场景确实使人发出由衷的赞美,但回味之余,
3
我们却发现与变化万千的世界相比,这些个体的美丽实在无法承载生命的厚度与价值。但倘若将其与美融合,组成自然之美的壮阔与雄浑,那么生命之美的意义才能真正体现。
然而,浮华的物质世界却将人们的内心紧紧禁锢。对于美的事物,人们总是小心翼翼地占为己有,唯恐别人夺取而丧失所谓的价值。就拿收藏者来说吧,它们口口声声说是为了保护传统文物不受损坏,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但又有哪一个不是将“文化之美”占为己有,以欺待将来更高的拍卖价值,在我看来,只有那些将收藏品无私奉献给博物馆,以让更多人欣赏到文物之美的人,才是真正懂得“大美之美”的传承者。
那么,何谓“大美”呢,“大美”即不禁锢于个体的美丽,而将美分享于大众甚至世界,使个体之美相互交流、融合而求同存异的精粹之处。
自私的“个体之美”固然常见,但世界上还是不乏懂得“大美之美”的智者。发现三大定律的牛顿并没有将其束之高阁,而是“诏告天下”使得世界物理进程不断加快;而七下大西洋的郑和更是将本国的文化之美与它相交汇,使得世界的文化交流愈加繁盛……他们都是心怀“大美”之人,因为懂得美之交融的重要性,他们的灵魂也闪耀着美的光辉~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该是多么智慧的人生之道啊~个体因为“大美”而耀眼,社会因为“大美”而进步,国家因为
4
“大美”而繁盛,世界因为“大美”而永恒~
收起“可怜”的私心吧~让美美融合,也许你会发现更美的风景~
(江苏省如东县马塘中学;226401)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您的在线图书馆
5
作文六:《“美美与共”作文导写[权威资料]》2400字
“美美与共”作文导写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费孝通先生在其80寿辰聚会上,对民族文化问题而提出的意味深长的16字箴言。四句话,实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意为欣赏自己的美和欣赏他人的美;第二个层次为“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意为将欣赏自己的美和欣赏他人的美结合起来,就可以达到天下大同。第一个层次应是基础,第二个层次是结果,写作的重点应放在第二个层次上。从立意求深刻的角度看,跳出"各美其美"的自我欣赏、自我肯定,从文化层面写出民族自信心;跳出“美人之美”的欣赏他人、赞美他人,从文化层面写欣赏外国优秀文化、借鉴接受外来文化;跳出个体的互相尊重、包容、融合写文化、精神的互相欣赏、融合,共建和谐社会。
【佳作示例】
面朝大海,美之花开
高三 丁益雯
春风送暖,竹破土而出,彰显它的美;突破束缚,蝶破茧而出,彰显它的美;不畏闪电,海燕搏击长空,彰显它
的美。诚然,生命无时无刻不彰显着美。我想只要美美与共,天下之大美皆能彰显。
人性之美彰显天下大美。“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这是李嘉诚对自己的告诫。他是一个传奇的人物,不仅仅在于他的财富,更在于他对别人的宽容。他面对绑匪威胁时,反而规劝其逃走,免得被抓,窘其一生。我想,如果李嘉诚没有豁达的胸襟、宽容的心态,他的事业是不会成功的。如果每个人都彰显出一种人性美,那么必然美美与共,美之花开。
自然之美彰显天下大美。梭罗,享受自然之美,在湖畔搭建茅屋,刈除了世间的繁文缛节;陶渊明,享受自然,结庐在南山,摒弃官场的污浊;徐霞客,一仆一驴,一笔一绢,看透红尘纷扰,享受自然之美。有人渴望自然之美,有人破坏自然之美。正如三岛由纪夫所言:“我们汲汲以求生之美的同时,我们须了然,我们恰可能背离了生之大美。”诚哉斯言,只有我们敬畏自然之美,而非破坏原有之美,若一味采取改变掠夺而非敬畏保护的态度,天下之美岂不悲哉,
社会之美彰显天下大美。鲁迅曾说:“生存不是苟活,温饱不是奢侈,发展不是放纵。”反观当今,为了求得一方斗室,我们不惜谄媚讨好,利益为上;为了求得一时之荣,我们弄虚作假,攀比腐败;为了求得经济效益,不惜弄得乌烟瘴气,废水横流;为了求得一时安全,我们麻木不仁,平庸冷漠??最应彰显天下大美的社会之美正在消失,只希望人类彻底觉悟,勿让社会之美消失之时,我们才发现天下大同早已逝去。
天下大美不仅仅只是各美其美,更应是人性、自然、社会之美,美美与共。我知道,只有真正美美与共,面朝大海,美之花才能开满人间。
大美之美
高三 徐琪琪
一朵野花的美丽在于阳光明媚的春天绽放夺目的光彩;一条河流的美丽在于万河汇集大海时激荡撼人的声响;一只雄鹰的美丽在于一碧万顷的天空展现绝美的风姿??
这样的场景确实使人发出由衷的赞美,但回味之余,我们却发现与变化万千的世界相比,这些个体的美丽实在无法承载生命的厚度与价值。但倘若将其与美融合,组成自然之美的壮阔与雄浑,那么生命之美的意义才能真正体现。
然而,浮华的物质世界却将人们的内心紧紧禁锢。对于美的事物,人们总是小心翼翼地占为己有,唯恐别人夺取而丧失所谓的价值。就拿收藏者来说吧,它们口口声声说是为了保护传统文物不受损坏,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但又有哪一个不是将“文化之美”占为己有,以欺待将来更高的拍卖价值,在我看来,只有那些将收藏品无私奉献给博物馆,以让更多人欣赏到文物之美的人,才是真正懂得“大美之美”的传承者。
那么,何谓“大美”呢,“大美”即不禁锢于个体的美丽,而将美分享于大众甚至世界,使个体之美相互交流、融合而求同存异的精粹之处。
自私的“个体之美”固然常见,但世界上还是不乏懂得“大美之美”的智者。发现三大定律的牛顿并没有将其束之高阁,而是“诏告天下”使得世界物理进程不断加快;而七下大西洋的郑和更是将本国的文化之美与它相交汇,使得世界的文化交流愈加繁盛??他们都是心怀“大美”之人,因为懂得美之交融的重要性,他们的灵魂也闪耀着美的光辉~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该是多么智慧的人生之道啊~个体因为“大美”而耀眼,社会因为“大美”而进步,国家因为“大美”而繁盛,世界因为“大美”而永恒~
收起“可怜”的私心吧~让美美融合,也许你会发现更美的风景~
(江苏省如东县马塘中学;226401)
文档资料:“美美与共”作文导写 完整下载 完整阅读 全文下载 全文阅读 免费阅读及下载
阅读相关文档:近十年国内农村留守幼儿研究述评 护理技能教学的有效措施 四川省孙水河流域枯水期丰水期预测 论开放式决策中的公民意见抉择 四川城镇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困境与应对 减速下行条件下地方经济如何稳中求进 政府创新路线图基于创新过程的分析 中共“党群关系”若干概念性表达的考究与分析 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创新与管理 O岁,3岁婴幼儿不同类型亲子游戏的实施与指导 科学活动中师幼互动存在问题的探析 3岁,6岁幼儿说故事能力的特点研究 在教育案例研究中改善教育行为 “分层备课,分类指导”的教学实践探析 体育课教学游戏化的实践研究 实验教学中基础护理实验准备的作用
感谢你的阅读和下载
*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或者发站内信息。我将尽快删除。*
作文七:《美美与共800字作文》10300字
美美与共800字作文
篇一:材料作文题目及参考立意
期末考试作文模拟试题
请为以下作文题目拟出最佳立意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林语堂说,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 参考立意:懂与不懂的辩证关系对自我(或世界)的认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学无止境,虚怀若谷是人生真谛有限与无限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走进书店,最畅销的全是一些“有用”的书,考试类啊,健康类啊,营销类啊??读它可以直接帮你升学、谋生,获得利益。其实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往往来自这样的机会。不仅读书是这样,
世上很多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
请联系材料,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无用实则有用,成功往往垂青有准备的人切勿急功近利,超越自己往往在不经意间 博学广知,创造成功 无用之举往往是有用之源 超越功利的人生境界
3、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比尔?盖茨在给高中和大学毕业生的书里列举了一些在学校里可能无法学到的事情:?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去适应它;?高中刚毕业别指望拥有太多;?你的困境不是你父亲的过错;?你的学校可能不分优等生和劣等生,但这与现实生活没有任何相似之处;?生活中你没有暑假可以休息,也无人帮你发现自我;?电视不是现实的生活??
请根据以上材料中的一条或几条,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 大角度:摒弃幻想,立足现实 要学会适应残酷的现实生活 正视现实,努力拼搏 小角度:略
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世界上最浪费时间的是什么事,微博,朋友圈,刷人人,据网络调查,世界上最浪费时
间的排名前三的分别是 WORRY(担忧)、BLAME(责怪)、JUDGEMENT(评判别人)。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要求:?题目 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
不要把时间用在没价值(无用、不该做)的事情上
5、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猫喜欢吃鱼,
可猫不会游泳,
鱼喜欢吃蚯蚓,
可鱼又不能上岸,
上帝给了你很多诱惑,却不让你轻易得到。
请依据你对上面材料的理解,联系现实,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梦想只有经过艰辛努力才能实现 纵使不能轻易得到,也要努力争取
理想要切合现实
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我们看来,一朵花的绽放,一棵树的发芽,一粒谷的饱满,是自然界中最简单不过的现象了,但却忽略了它们所经历的冬之侵袭、风之张狂、雨之肆虐。简单往往包含着复杂,就像我们的一生。
请根据上面这段话,结合你的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
章。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简单的生命,复杂的过程简单中蕴含着复杂(丰富) 简单做人背后是伟大 尊重简单,不要贱视简单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内在价值
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常听有智慧的人说“活在当下”,但人类是唯一会思考将来的动物。我们平均每天起码花一小时思考未来,而这常常是造成最大差别的一小时。纯粹活在当下其实不太可能吧~不因未来而忽略身边美好的人和景,不因当下而放弃对未来的一份憧憬。一个没有未来的人,会失去节制、为所欲为。
请根据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活在当下,更要思考未来 身于当下,心于未来
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曲线是美,直线也是美;整齐是美,参差也是美;简约是美,繁复也是美??明明是两两相对的事物,却彼此共栖般存在着,共同构筑着美好的世界。
请根据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美是丰富多彩的 世界因复杂而美和而不同,各美其美
和而不同,大美之美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达尔文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有人将这个道理运用于人类社会,认为人类应该适应环境,不能适应环境的就要被淘汰。而“苹果之父”乔布斯宣称“活着就为改变世界”,他以自己的行动,创造出一个个商业神话和新奇产品,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人生一世,是应该改变自己顺应环境,还是要按自己的理想改变环境,请根据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无法改变环境时就学会适应它 人生的意义在于改变环境
在适应的同时力求改变环境
篇二:2014高考福建卷满分作文
福建卷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有些人一提到空谷就想起悬崖峭壁,而另一些人想到盼却是栈道桥梁。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必须符合文体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
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专家解析
一、命题传承
福建卷近五年的高考作文题都是新材料作文,所选材料分别是《格林童话》偶然诞生的过程、袁隆平的感悟、冯骥才的一段话、顾城的《忧天》、空谷是悬崖还是桥粱。除2010年材料“《格林童话》的诞生”字数相对多一些,有255字,近四年的材料都在100字以内,简洁且富有意蕴,文体上都明确要求写议论文或记叙文;五年来的材料都有一定的开放性,给了考生思维延展的空间。2014年的福建卷高考作文题秉承近年来的思路,遵循《考试大纲》的要求,不在审题上设置障碍,挺供多维的思考空间,给出联想与想象的空间,注重思辨性,既考查考生的生活态度与生命追求,同时也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
二、试题特点
1(限制较少,角度多向。对命题者而言,所绐材料往往预设了价值判断,主题导向明确,导致学生常常“被立意”,但今年福建卷作文材料中虽然出现了“空谷”、“悬崖峭壁”、“栈道桥梁”三个对象,但没有任何提示语,没有对它们做出情感或价值的限定,综合整则材料也没有明显的感情倾向,有利于考生思维的多元发散。
2(审题不难。出彩不易。考生可选的角度较多,“悬崖峭壁”与“栈道桥梁”是一组相对立的意象,其比喻意的指向性较明确,
所以要切人“悲观与乐观”的主题还是比较容易的,大部分考生不会离题,但也容易出现大众思路,所以不容易出彩。只有脱离大众思路,另辟蹊径提炼出独特的观点,才能做到思想深刻,而这对考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是一个考验。
3(超越诗性,注重思辨。和前几年相比,今年的作文题提供了一组明显对立的观点,由一组相对立的意象“悬崖峭壁”与“栈道桥梁”生发出人生的“悲观与乐观”、“希望与绝望”、“消极与积极”、“理性与浪漫”、“危机与宁静”等矛盾面,考生可以选择矛盾的一方面来立意,也可以选择把两方面结合起来立意,显然后者更能显示议论文的思辨性(是较高明的做法。
三、写作构思
1(从认识论的角度立意。“横看成岭侧成峰”,面对“空谷”,有人想到的是“悬崖峭壁”,有人想到的是“栈道桥梁”。面对同一事物或现象,观念不同,认识不同;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2(从心态的角度立意。若把“空谷”看作困苦磨难,想到“悬崖峭壁”的人看到的是无法逾越的绝境,心态是悲观消极的;想到“栈道桥梁”的人看到的是超越空谷的通途,心态是乐观积极的。因此,可立意为:面对“空谷”,悲观消极者难有作为,乐观积极者才会有精彩人生。
3(从审美的角度立意。“悬崖峭壁”与“栈道桥梁”,(转载自:.BdfQy.Com 千 叶帆 文摘:美美与共800字作文)一个是自然风光,一个是人造风景,哪个更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立意
为:空谷只有悬崖,危险重重,与世隔绝,可望而不可即;为空谷架设栈道桥梁,天堑变通途(便于领略险处的无限风光。也可立意为:悬崖峭壁,险峻峭拔,危乎高哉,自有一种自然、神秘、野性的美,何必带上人工斧凿之痕?
4,从思辨的角度立意。既不把空谷想成悬崖峭壁,也不盲目想象栈道桥梁,空谷就是
空谷,客观看待它,既发现它的缺点,也欣赏它的美丽,最难得的是保持一颗平和宁静的心,客观看待人生境遇,既不悲观绝望,也不盲目乐观。
5(从反弹琵琶的角度立意。大部分考生否定批判想到悬崖峭壁的人,肯定赞赏想到桥梁栈道的人。不妨反弹琵琶想想:想到悬崖的人就没有值得肯定的方面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面对人生的“宅谷”,需要多留心“悬崖”,多存危机意识}想到桥梁栈道的人就没有可批判的方面吗?不直面“空谷”的现实,空想桥梁栈道的康庄大道,肓目乐观必致摔跤。
专家寄语
2014年福建卷高考作文要求及评分标准与去年相比没有多大变化,偏题离题文比去年少,作文平均分比去年高。有几个方面应当引起考生重视。
1(文体。慎重选择记叙文。如果写记叙文,需要有精彩的故事和深切的感悟,才能以真情打动阅卷者;表达上以描写,叙述为主,旬式灵活,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才能以语言征服阅卷者。
2(构思。千万避免以下几种构思;高考生活的平淡叙述与紧张情绪的肤浅发泄,从幼儿园到高中生活或从婴孩到老年经历的平铺直叙,众所周知的传说或热点事件的扩展叙述。
3(议论。层递式论证结构受青睐。在如何安排论证结构上考生一定要多花点心思,做到心中有纲、纲举目张。理论联系实际,层层深入的论证能凸显思辨的光芒,拿到思想深刻的发展等级分。有些考生为了突出层次,在文中列举了几个分论点,但分论点要么在平面上滑行,要么只是纯粹的形式,颠来倒去表达同一种意思,缺乏逻辑力量,自然也就失去丁论证的力度,这样的“层次”只是花架子,需要摒弃。
4(语言。避免两种形式。考生写议论文一定要避免两种形式:一是散文化的语言,如叙例太繁冗,叙例或议例时出现不恰当的描写和抒情;二是堆砌事例无分析或名言云集无过渡。前者不符合文体要求,后者根本称不上文章,作文出现这两种情形给分都很低,基本往死里打,被归为四类文下。
标杆样卷
◎福建一考生
同是提到空谷,为何一些人会想到悬崖峭壁,而另一些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
或许有些人会根据洛克的经验断言:这是经验使然!因为曾到过的山谷或是悬崖峭壁,或是栈遭桥梁。所以山谷二字在脑海中映射出不同的图景。但这无法解释从未到过山谷的人作出的反应。
其实,在不知不觉中,人已为特定的事物贴上r相应的标签。就像看到衣衫槛褛的人,就认为是乞丐。在不同的社会环境的渲染下,对于模棱两可的事物,人们对它所贴的标签也不尽相同。
那么,人们何以相信自己所贴的标签,抑或是模仿他人所贴的标签是正确的?因为缺乏对事物的亲身经历以及信息的不对称和片面性,让我们极易受贴标签的引导,对未知事物产生一种先人为主的观念。譬如西方过去对中国始终持一种“东方乃贫瘠之地”的观念,直到马可波罗游历中国后才改变对中国的看法,继而贴上“黄金遍地的国土”标签。
但无论如何,既然是标签,就必然是短小而片面的。或许空谷既非是悬崖峭壁,亦非栈道桥梁,(而是水声潺潺,鸟语花香。倘标签文化肆虐,很容易导致狭隘的极端主义——人人都以为自己心中的标签极为正确,固执地认定对方是错误的。还有一种可能,即是选择性
失明——片面地看到事物的一面,便从此过滤掉有关事物另一面的信息。而这都是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甚至会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那么,我们如何在纷繁芜杂的标签时代,保持理性的目光呢?
首要的便是认清自身视野的局限,承认真理的无法触及。就如康德所说的那样:“本体在认识之外。”本体是无法抵达的,更非一个标签可以囊括的。对于曹操,你可以贴上“奸雄”的标签,亦可以贴上“英雄”的标签,不一而足。而对于空谷,亦不可如
此简单地一概而论。而要无限逼近真理,便要从多方面对事物进行考量,从而得出最接近事实的答案。
但这并不意味着将所有信息整合在一起,照单全收,而是要永葆独立的思想,对一股脑涌来的信息加以甄别。唯有此,才能摆脱标签的束缚,以更理性的目光打量这个世界。
标签时代,我秉我尺,跳出标签的桎梏,我们会发现真实的世界是如此的缤纷灿烂,而空谷也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单调乏味。
?专组句评:本文论点的确立富有探析性,思考不拘常规,对提到空谷人们会想到“悬崖峭壁”、“栈道桥粱”的习惯思维提出质疑,认为这是“贴标签”的做法;文章的论证过程层层推进,具有极强的论题辨析能力,反映了考生极高的思维水准。
?仿写点:思维独特不拘常规
◎福建一考生
同是空谷,有人想当悬崖峭壁,有人却想到栈道桥粱,产生差异的原因有许多,但两种不同的思维思维想法却井无高低优劣之分。思想存在差异,却更需尊重。
胡适在《论自由主义》中说道:“容忍反对党,是近代自由主义里最可爱慕而又最基本的一个方面。”在极力呼唤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今天,能够兼容“异己”之思想,想与淬沥精进,这样的时代,实为思想进步之时代也。
谈起起空谷,有人想到悬崖,有人想到栈道,也正如西谚所说,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历,而所想
自然也就不同了。虽是不同,却无立锥之地。
然而就如同器官移植的排异反应一般,我对于“异己”之思想似乎并不是那么的宽容,时下的人一边高举言论自由的旗帜,却又一边化身“键盘超人”讥讽相异的观点,殊不知这般凌虚高蹈的行为,便是一种思想界不够多元并包的表现。
不可否认的是,人们的思想有共同的成分,例如,谈到西施,太多人想到病态美;谈到风姐,想到丑。但除了共性之外,人们是否存在诸多个性,有人喜欢辛稼轩而讨厌温飞卿,有人刚好相反,谈到空谷,有人想到悬崖,又有人想到栈道。究竟谁是谁非呢?
我们应当理解差异存在,并尊重差异。
若我们排斥异己的思想,并将这狭隘的排他主义上升到国家高度,那么将酿造“圣巴托巴缪之夜”,数万胡格诺的丧生,是十年“**”四部样板戏循环播放的文化单一。是将乔治奥威笔下那个文化荒漠的年代“一九八四”变为现实。
我们的历史虽然有过属于浩淼无际的想象,有过竹林七贤的真潇洒,有李白的浪漫,而这些文化因子都逐渐消逝在速一次次文字狱打压异端之中。而这些用排除异己导致文化单一也可能引发信仰危机,被束缚在《朱子解注》中的明清人,沉迷于世俗追求,当孔家店真正打到后,**之流乘虚而入时,国人才惊醒儒教之道于华夏民族精神涵义。
所以在理性和自然主义齐头并进时代,才会有西欧启蒙思想家
的呼吁:上帝并不存在,但人们需要上帝。其背后正昭示这对异己思想的理解与尊重。
正如享庭顿所青,新时代的冲突更多的是文明的冲突。我们需要能想起悬崖峭壁的人,也需要想起栈道桥梁的人。如八十年代所奉行“三宽论”,才有国人思想井喷,才有思潮的激荡。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方如费孝通所盲:“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专组句评:文章破题巧妙翻转,从面对空谷产生联想的差异,得到思想存在差异更需尊重的观点,论点确定有高度,也表现出考生很强的现实意识;文章论证不拘常法,反面论证、分层论证等多种论证手法综合运用;结论有力,不霹批驳。
?仿写点:破题巧妙论证有力
享美人生
◎福建一考生
空谷让人感受到悬崖峭壁的惊险,感受到栈道桥梁的契合。感受是一种本能,而享受方为一种能力。学会享美,悬崖峭壁未尝不是沸腾血液的壮美。
美的享受让人克服对外物的恐惧,悬崖峭壁的冷峻,常让人心惊。倘若你能看到在这空谷中绽放的幽兰,这种美是化解恐惧与消极心态的良药。当越来越多的人舅敢地行走在空各中时,不禁发问:“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米哉!”是对美的追求战胜了内心恐惧,抑或是被美的享受消除了外物的可怕面目,这不得而知,但可以清晰地明白,美是生命的暗语。看到事物背后
的美方能感受到空谷幽兰般的美好和谐。
正如《应闲》中所提:“不索何获~”对美的感知不是与生俱来,对美的享受更是一种能力,是在丰富人生中一步步探求而来的。趣味是美的根底,一个有趣味的人会想象栈道桥梁凌驾空谷的奇幻图景,会于花鸟中感知生命,会于山林中吟唱赋诗,有如此雅兴如何不能体味自然之美、生命之美?同理,跟随自已的心,放开自己的心,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趣味,才能培养出美的能力。像梁启超先生所言:寻找趣味,做一回人生的痴人,方能驾驭美,享受美。
然而,现实中更多人的眼中栈道桥粱的美并不在于它与空谷如何契合,而在于它是一条通往空谷的路,是一种工具。在现实与功利主义挟裹下的人们渐渐迷失了对美的认知与享受,而以实用为先判断事物美与否的准则也逐渐异化,这种功利之心钝化了人们对美的感知,即使将空谷幽兰摆在眼前,也不会有享受美好人生的错觉。正如人们往往惊艳于摆在玻璃中耀眼的宝石,而忘却了拥有之物才是最美的。对美,应该是用一颗纯净的心去感受,而并非在功利主义引导下钝化自己的心,让人生充斥着实用,这不是对生活美好的态度。
美是人生的暗语,学会去挖掘、感知、享受,才能在空谷中感受到悬崖峭壁也是一种美。看到桥梁栈道,想到的不仅是通行,更是大自然一种美妙的契合。
?专组句评:本文跳出常规思维,对材料进行了巧妙的生发,
得出学会享美的立意,显得很独特;文章对现实的反思意识比较强,对当前的功利主义现实有自己的看法;语言优美。
?仿写点:视角独特关照现实
优秀作文
◎福建一考生
蒲柏有句名言:“我们航行在生活的海洋上,理智是罗盘,感情是大风。”面对空谷这样的人生境遇,既不把它想成悬崖峭壁,也不盲目想象栈道桥梁,空谷就是空谷,我们客观理智看待它,既发现它的缺点,也欣赏它的美丽;既从好的境遇中看到危机,也从不好的境遇中看到希望。
有几句诗流传甚广:“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快乐,花儿静静开;你忧伤,花儿静静开。”现实客观地摆在那,就看你如何去处理。在古希腊神话中,西西弗斯被惩罚,周而复始把巨石从山脚移到山顶,面对让人绝望的苦刑,他可以厌倦怨恨,但无法逃避。所以既然现实如此,何必怨天尤人,自悲自怜?何不把它当作一件快乐之事?至少可以欣赏沿途的风景!
直面现实,承受担当现实带给我们的压力,并想方设法挖掘有利条件,因地制宜改变不良现状,化劣为优,这不失为明智之举。
庄子的朋友惠施为可以容纳五石的大葫芦烦恼,用它装水太不结实(用它当瓢又太大太笨,一气之下把它们都打碎了。可是庄子认为可以把太葫芦制成腰舟,让人自由自在游弋。庄子的智慧
确实令人佩服,他能扬长避短,在无用中看到大用。
所以遇到空谷,我们没必要恐惧排斥,陷入“悬崖”的深渊不能自拔;也没必要浪漫自欺,一味想象“桥粱”的康庄大道。我们也许可以园地制宜,利用山谷的原始特征,因势就形开发一座森林公园,给喧嚣闹市的人们提供一个修心静养的天然氧吧。
新加坡没有任何名胜古迹,其有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要发展旅游业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李光耀说:“有太阳就足够了!”所以新加坡利用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种花种草(成为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李光耀善于在无望中寻找希望,在不可能中寻求可能,因地制宜发挥自然优势,不愧是富有智慧的总理。
维特根斯坦说:“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非事物的总和。”人生不可预料,就像吃葡萄,谁都无法保证自己果盘里的葡萄都是甜的,所以不管我们遇到甜葡萄还是酸葡萄,我们都必须面对事实,正视现实。
如果你还习惯耽于幻想,如果你还习惯感情用事,请及时走出幻想与感情的旋涡,调整好心态,客观理智地看待人生境遇,无论是清风明月还是风刀霜剑,都不喜不乐,不惊不惧,在淡定和坚韧中看清缺点,寻求优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
?名师句评:本文立意深刻,语言简练。全文分两十层次递进,先写要客观看待现实境遇,再写如何利用现实的优势,园地制宜,趋利避害,论证深入,有现实意义。
?仿写点:递进层次立意深远
优秀作文 一类文上 ?????
顺时适势任驰骋
◎福建一考生
说起空谷,我不会想到悬崖峭壁,因为不是峡谷,所以不一定有悬崖,即使有悬崖,因为其空旷,所以可以避“崖”而行。我也不会想到栈道桥梁,因为空旷,筑桥成本太高,且在山崖间横空架一座现代文明的桥,无形中破坏了空谷的自然之美。坐车观空谷,走马观花,非吾之所愿。我觉得依山顺势找出路,既领略了空谷之美,又免去了临空搭桥之累,避免了劳民伤财,岂不是两全其美?
世间很多事情,就像这个空备一样,横亘在你的面前,避不开绕不过,如果你害怕了,退缩了,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坑,埋葬了你的雄心壮志。不管是山峰还是空谷,在这些困难和
篇三:美美与共学案
美美与共学案
学习目标:
1、 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2、 理解“美美与共”在文明对话中的重要性。
3、 对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评价和内化。
[整体感知]
一、请你假设自己是作者,模拟访谈:
(1) 作为社会学的研究专家,您是怎么想到要写这篇文章的,
(2) 您这篇文章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果用一个疑问句的话,您会怎样提出这个问
题呢,
(3) 为什么 您认为它是一个应该研究的问题呢,研究这个问题有什么意义,
二、阅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画结构。
[文本深化]
1、概念阐释“
思考: “美美与共”的内涵是什么,
费孝通语言表达:
我们用现代汉语表达::
2、现实问题讨论:
你怎么看待自己的文化基因与外来文化冲突和融合问题,
[拓展延伸]
1、“美美与共”是否会被精神殖民,
2、“美美与共”除了在“文明“,还可在别处吗,
[随堂检测 ]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莅(lì)临
B(翌(yì)年
C(户牖(yǒu)
D(骀(dài)荡 浸渍(zì) 惩(chéng)创 城垣(yuán) 不悱(fěi)不发 船舷(xuán) 混混(hùn)沌沌 蓊蓊 (wěnɡ) 郁郁 豆豉(shǐ) 栎(lì)树囊括(nǎng) 勖(xù)勉 风尘仆仆(p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果脯 决绝 百页窗 一筹莫展
B(蛰伏 栈道 满堂彩 浮想联篇
C(款识 做秀 断代史 计日成功
D(佞臣 乘势 活性炭 光风霁月
3、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当今地球上的人类,应该比古代人具有更广阔的胸怀、更远大的目光,对于不同文化有更高的鉴赏力,拥有一个与不同文明和睦相处的良好心态。在这方面,我们的先辈留下了许多包含了深刻哲理的宝贵经验。比如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是人们“不应该做什么”,而不是要求人们“应该做什么”;又如“修己而不责人”“退一步海阔天空”等等这样的格言,都包含了克己、忍耐、收敛的意思。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形成的漫长岁月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国人一套特有的哲学思想。
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从现在起就必须提倡在审美的、人文的层次上,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树立起一种“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这是人们思想观念上的一场深刻大变革,它可能与当前世界上很多人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
相抵触。这场变革一定会因为不被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非议甚至
抵制,特别是当触动到某些集团的利益的时候,可能还会受到猛
烈的攻击。但是,人类前进的步伐已经迈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
路,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尽快解决全球化和人类不同文明如何相得
益彰、共同繁荣的紧要关头,这些抵制和攻击又算得了什么~
(1)(举例说明古代俗语中蕴含的哲理思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的产生有何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不同于中华文明的文明形态,我们应持什么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八:《美美与共》1600字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丰南区唐坊高中高一(3)班 舒亚
指导教师:
“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 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我总是时不时想起乔羽先生的这首《爱我中华》。我们的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族兄弟姐妹都是一家人! 开国领袖**同志说:“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就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在当前乃至以后,加强党的团结,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团结,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具有特殊意义。
民族团结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纵观千百年来的民族发展史,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尽管各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一直是历史的主流。张骞通西域,诸葛亮治理南中,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和亲入藏,瓦氏夫人抗倭,土尔跋扈族在渥多锡带领还乡??我国各民族在历经数千年的迁徒、贸易、婚嫁、交融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错杂居、共生互补的格局,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而这传统使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
民族团结使中华民族获得新生。一个家庭不团结,可能亲人反目; 一个民族不团结,可能一盘散沙; 一个国家不团结,可能分
崩离析。中华民族不仅没有分裂,反而" 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民族的独立、自由和统一。1935年5月,刘伯承司令员率领的红军先遣队进入彝族地区。5月22日时近中午,突然,山林里传来阵阵呐喊声。只见几百名彝族青年手持木棍、弓箭、长矛,挡住了红军的去路,情况十分危急。经过肖华等红军将领的耐心解释和交涉,彝族人的头领小叶丹愿与红军结为兄弟。刘伯承听后非常高兴,决定亲自主持结盟仪式。结盟后,由于小叶丹的护送,浩浩荡荡的红军后续部队顺利通过彝族地区。随后,英勇的红军强渡大渡河,攻占泸定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军事奇迹。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彝海结盟,冀中回民支队,大青山蒙古族游击队,筑起了一座座民族团结的丰碑,使中华民族获得了新生。
民族团结使中华民族和谐友爱。人们不会忘记,为了挽救尿毒症晚期的维吾尔族学生毛兰·吾买尔, 23岁的王燕娜姐姐,把自己的一颗肾,无偿捐赠给了素不相识的维吾尔族“弟弟”。人们不会忘记,尤良英的坚强与善良、勤劳与奋斗,更是十几年如一日的细心与耐心、付出与汗水。她用超越民族和血缘的无私奉献,在祖国西部培育出一片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葱郁绿洲。人们不会忘记69岁的新疆维吾尔族老人阿尼帕·阿力马洪共养育了19个不同民族的孩子,其中10个孩子是他们收养的汉、回、维、哈4个民族的孤儿,加上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的女婿、儿媳,全家共由6个民族组成。阿尼帕夫妇以博大的慈母之心,创造了
人间至真至纯的旷世奇爱。正因为有了这么多民族团结的先进典范,才使得这个多民族的地方安宁、和谐与祥和,使得这片土地上盛开着民族团结之花,奏响着和谐友爱之歌。
民族团结使中华民族繁荣富强。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今天,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往开来、意气风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把各民族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只有56个民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携手并肩、团结奋斗,中华民族才能焕发出无比磅礴的伟大力量,民族复兴的伟业才会展现出宽广灿烂的光明前景。
费效通同志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在新时期下,作为高中生的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做好民族团结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共同播撒民族团结之花,让中华大地永远焕发勃勃生机!
作文九:《美美与共》800字
美美与共
费孝通曾言:“名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材料中的人们一味驱赶乌鸦和麻雀,只留下百灵,显然与费孝通所言“美美与共”是背道而驰了。
我想“美美与共”的内涵,大抵与蔡元培提出的“兼容并包”思想是异曲同工的。意在开放包容,兼收并蓄,而不是赶走乌鸦麻雀,仅让百灵“一枝独秀”。
为何要兼容并包、美美与共呢?
就拿中国传统文化来说吧,国人深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须明白,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传统文化亦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如此,方可不被时代埋没淘汰。
再者,让我们回到18世纪清政府时期,那可谓国家的一段屈辱史。自英国的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清廷一味割地求和,被迫开放通商口岸,让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为何当初的中国如此这般任人欺凌呢?究其原因,清朝统治着盲目自大,以泱泱大国,清朝上者自居。只闭关锁国,排斥他国文明,何来兼容并包?何来美美与共?
由此可见,开放包容是何等重要,关乎国之根本。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兼容并包,美美与共”这简单的八个字呢?
百年来,思想者政治家们分歧巨大。有人认为传统的故纸堆里出来的不是男尊女卑,便是愚孝蠢忠,传统文化应该完全摒除。
有的认为西方民主开放的制度便是好的,主张全盘西化。在我看来,这些过于激进了,包容不是完全照搬西方,而是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兼收并蓄,求同存异的。
孔子曾提出“过犹不及”的观点,意思是不能超越一定的界限,若对一事过于强求,反倒不及原先。同样的,兼容并包固然是好的,但若不分主次,过分吐故纳新,也亦造成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由此观之,要做到“兼容并包、美美与共”这简单的八个字也是不易的,关键是把握一个度,如何把握,就看个人的价值观了。
孔老夫子还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以“美美与共”不仅是“与共”,还需适当的不同。
材料中的人们不仅需要百灵,麻雀和乌鸦亦不可少,如此方可“美美与共”。
作文十:《美美与共_》6000字
美美与共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常见词语
2.分析课文论述思路、论证方法
3、掌握学术性文章的写作特点
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的大同社会理想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假如全世界的少女都肯携起手来,
她们可以在大海周围跳一个回旋舞。
假如全世界的男孩都肯做水手,
他们可以用他们的船在水上造成一座美丽的桥。
那时人们便可以绕着全世界跳一个回旋舞,
假如全世界的男女孩都肯携起手来。
这是法国诗人保罗.福尔的一首小诗《回旋舞》,小诗用童话般的想象为我们展示了“世界大同”的思想。那么,怎么样才能实现这一理想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费孝通先生怎么说的。
二、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
费孝通出生于江苏吴江。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费孝通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费孝通在其导师马
林诺夫斯基的指导下完成题为《江村经济》的博士论文,该书成为欧洲一些学院人类学学生的必读参考书,费孝通也因此在1981年获得英国皇家人类学会授予的人类学界的最高奖──赫胥黎奖。他被誉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费孝通积极从事民族工作,曾率领中央访问团在贵州和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访问、调查。1952年任中央民族学院副院长。1955年到贵州进行民族识别,1956年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组织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深入民族地区。1957年以后主要从事翻译和边界问题研究。1979年当选为社会学研究会会长。1980年被任命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他还历任国务院专家局副局长、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顾问、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1983年6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50年来,费孝通一直致力于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坚持深入实际从事社会调查。为表彰他在人类学研究中作出的杰出贡献,1980年 3月,国际应用人类学会授予他该年度马利诺夫斯基名誉奖。1981年11月,英国皇家人类学会向他颁发1981年度赫胥黎奖章,成为第一位接受这项荣誉的中国学者。1982年12月,英国伦敦大学伦敦经济政治学院荣誉院士推选委员会推举他为该校荣誉院士。1988年
获美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奖。1993年获亚洲文化大奖。
三、自主积累
1、注音:谦逊( xùn) 糟粕(pò) 妄自(wàng) 酝酿 (niàng) 和睦( mù)
2、.解释成语 妄自菲薄 形容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心理 ,自轻自贱。指对自己的能力等没有自
信,不相信自己可以完成。多用于贬义。
纷至沓来 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相得益彰 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如果自己身体不想要的结果或精神不情愿被这样对待,就不要使
得别人遭受不想要的结果和得不到想要的对待。
四、设疑自探
1.处理好不同文明之间关系的条件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第一自然段:首要的条件应该是??“君子之风”。
总论点:“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2.人们很难接受不同文明共存的原因是什么?
第三自然段:发展中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病态文化心理存在
3.我们如何对待本民族历史文化与外来文化?
第四自然段:先说对自己的历史文化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再谈对不同文化要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心态来“欣赏”。
五、解疑合探
如何才能实现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世界上?
第七自然段第一句:从现在起??树立起一种“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
六、质疑再探
在论证“人们很难接受不同文明共存的原因”用了什么谁论证方法?
采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式,对比地列举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对待不同文明的不同态度,论证了实现“美美与共”的不容易
七、拓展延伸
你怎么看待自己的文化基因与外来文化冲突与融合问题?
(1)名校十博士联名抵制圣诞节。狂欢圣诞节意味着“中国文化的主位性缺失和主体性沉沦”,呼吁“国人慎对圣诞节,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以“唤醒国人、抵御西方文化扩张”。
(2)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首次收录了西文字母239个。马未都撰博文认为“这事我看比钓鱼岛问题还严重,领土的丢失还可以找回来,文化的入侵会深入骨髓,一代人下来,基本上回天无术。”
八、课时达标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宫阙
B.貂婵
C.缴税
D.思辨
蓝宝石 踩高跷 捅漏子 订书机 珠光宝器 攻城踏地 伏案疾书 各行其是 无上光荣 额手称庆 螳臂当车 挑肥拣瘦
2.依次填入下列横肉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西藏高原的雪山中也有变速这风光,也长着香蕉和菠萝,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喷喷 的事。
②中国文物信息网日前公布了已入围2005年度全国考古手大新发现的24个项目名单。适当“新发现” 了石器时代至宋元时期的文化遗銌 。
③这里不光生长有益的植物,还有一些 的植物,其中有一种一人多高的小树,树干细细的,叶子像叶,一年开一次花,果实像豌豆,它的花和叶子都有毒。
④那时,北大的学生好幸运生的借书证, 可以借十元钱装书。
A.移道
B.移奇
C.称奇
D.称道 涵盖 囊括 涵盖 囊括 有害 有毒 有害 有毒 竟然 居然 居然 竟然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各类配套完善的高新园区的建成使用,不仅带动了房地产开发,取得了经济效益,而且在潜移默化中聚集着人气,改善若人居环境。 ....
B.“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
时,充满了动感,体现了“更快、更亮、更强”的奥林区克精神,以及以运动员为核心的奥林匹克运动原则。
C.近年来禽流感在国内时有发生,危害极大,各级政府必须筚路蓝缕,积极作好预防,....
以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损失。
D.显然,打造“信用政府”和发展“民营经济”这两大热点,在民众的关注下不期而...遇了。 .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一场名为“相约文博会·爱心万里行”的大型文艺晚会将在省体育中心举办,一万人将现场进行手语表演,以此但是导“爱心文化”。
B.记者由此推想,在“五一”这个劳动者的神圣节日里,农民工到底能够有多少人享受到法律赋予他们的休息权?
C.老人拿到医疗救助金后感动地说:“如今有这么好的政策,有这么好的医疗条件,虽然得了重病,并不可怕,我呀!还得活一阵子呢。”
D.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考在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很多民营以及西部边远地区招不到需要的工作人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大学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据了解,节日前夕济南各大公园积极美化、创意布置园区,盛装迎接国庆节的到来。
B.奥运吉祥物福娃以其憨态可掬的形象向世界各地的孩子们传递着友谊、和平、积极进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C.有关专家认为:“十美十丑”行为评选活动,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八荣八耻”教育的一种好形式工,对于孩子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D.近年来,龙口市各行政村以南山岗精神为动力,在新农村建设中励精图治、辛勤耕作,描给着家园未来美好的远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费孝通晚年,在“行行重行行”的忙碌生活中陆续写了不少怀念师友亲朋的文章,清晰地表达了对当年洋溢着的“兢兢业业的学风”的神往,对“当时那种使人神往的气氛”的怀恋。这些文章,各有动人之处,但有一个共同而鲜明的主题——做人。通过写这些文章,费孝通也看到了自己和前辈的差距,似也觉察到了两代人之间的差距。不仅有“为学精神”方面的差距,恐怕也有做人方面的差距。在费孝通忆师念友的文章和谈话中,我们可以读出他对当年与良师益友的交往所怀有的温情眷恋,也可以听出他对当今学风与世风的失望和对未来时事的隐忧。
在怀念费达生和郑辟疆的篇章里,费孝通说:“我一想到他们,心中总有一种自疚之情。我们应当一代比一代强,而事实似乎正好相反。想要在当前的知识分子中找到一个像上一代的郑先生这样的人,有那样忧国忧民,见义勇为,舍己为人,不求人知的精神的人,我举目四顾,觉得不那么容易。”
1988年5月3日,费孝通参加“已故燕京、西南联大社会学教授学术成就研讨会”,谈到“杨开道先生是一个想用社会学的知识去改变当时农村贫穷落后的人,这是他的抱负”,谈到“昊文藻、潘光旦、杨开道等经常想的是怎么把中国搞好,人民怎么富起来”时,费孝通说:“我要问一下,我们今天这里有多少学社会学的人还有我们前辈老师的抱负?”
在赞赏潘光旦“平易中出硕果”的韧性时,费孝通举出他为翻译《人类的由来》一书花费10年心血的例子,同时发问说:“现在还有多少学者能为一项学术工作坚持不懈达10年之久的呢?”在表示对梁漱溟治学、为人之道的爱慕之情时,费孝通说:“环顾当今之世,在知识分子中能有几个不惟上、惟书、惟经、惟典?为此舞文弄墨的人也不少,却常常不敢寻根问底,不敢无拘无束地敞开思想,进行独立思考。”
民盟中央名誉主席楚图南1994年逝世后,费孝通在追悼会上说:“我的上一辈人,
很多知识分子身上,都有那么一股劲,不去想个人荣辱和得失,脚踏实地,用自己的专长为社会做事情,始终都是一个样子。现在,这股劲不大看得到了。”
1995年9月29日,费孝通访问南京师范大学。和该校师生座谈时,他从教育的目的谈到了做人的问题,说:“教育是干什么的?我们民盟讨论过多次。大家认为,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提高人民的素质。可是,素质又是什么呢?不能空讲,要有具体内容,要我说主要就是懂得做人的道理。所以,教育上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讲做人的道理和规则。现在似乎不大讲这个了,怎么做人不讲了,光教你怎样做一个工程师,怎样操作电脑,怎样考高分。教育变成了一个狭隘的东西了。比起来,我们上一代人倒清楚一点,抗战时期,都懂得爱国,不能当汉奸,要当个正派人。这是做人的根本。没有了根本,怎么去做人做事情呢?”
1999年6月10日,费孝通参加“纪念曾昭抡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会上即席发言说:曾先生是我的前辈。下一代人要真的理解上一代人不容易。我想过,我的上一代人“一代风骚”背后最根本的是什么?想来想去,我找到一个字,“志”。“志”在上一代人心里很清楚,一是爱国,二是学术。志在为国家搞科学,可以为发展一个学科拼命,一生不变。这是他们灵魂的着落。曾昭抡搞化学,汤佩松搞生物学,都是这样。没有这样的人,一个学科是出不来的。现在的人,好像没有这个“志”了。应该让大家知道,我们中国的历史上有过曾昭抡这么一种人。看来将来还需要这种人回来。没有这种人,文化就没有基础了。
在费孝通的这类文字和谈话中,频频出现“上一代人”、“前辈老师”和“当前”、“现在”的对比。将心比心,不难从这样的对比中体会到费孝通“环顾当今之世”、“举目四顾”之后的茫然、失望的心情,不难推知他心灵深处也许时常萦绕着孤独感和寂寞感。(选自《费孝通传》,有删改)
(6)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费孝通忆师念友的文章和谈话,反映出了两代人之间的差距,也明确地表达了他对
当今学风与世风的失望和对未来时世的忧虑。
B.谈及费达生、郑辟疆,费孝通感到前辈们有忧国忧民,见义勇为,舍己为人,不求人知的精神,而在当前的知识分子中要找这样的人不容易。
C.费孝通盛赞杨开道、吴文藻、潘光旦,是因为他们有用知识改变社会的抱负,并且还能为此坚忍不拔地付出心血,比如耗费10年光阴翻译一本书。
D.谈到当今教育问题时,费孝通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人民的素质,重要的一条就是教人做人的道理与规则。
E.费孝通认为前辈们之所以在学术方面能领“一代风骚”,是因为他们有“志”,而现在的人就没有这种“志”。
(7)在忆师念友的文章和谈话中,费孝通“看到了自己与前辈的差距,似也觉察到了两代人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应该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费孝通在一些文字和谈话中,频频对“上一代人”、“前辈老师”和“当前”、“现在”的人作对比,其中流露出他的茫然、失望的心情,也让我们推知他心灵深处的孤独感和寂寞感。他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费孝通晚年忆师念友的文章和谈话中,我们看到了师友对他治学与做人的勉励与启迪,也看到了他对目前教育的深入思考。请就你对“师友”、“教育”、“做人”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D .2. C 3. B 4. A 5. C 6BD
7 上一代人有忧国忧民,见义勇为,舍己为人,不求人知的精神;有用知识改变祖国贫穷落后面貌的抱负;在治学上有坚持不懈的韧性,敢于寻根问底、无拘无束地敞开思想进行独立思考;有不顾个人荣辱与得失,脚踏实地,用自己的专长为社会做事情的一
股劲;懂得教育的目的,重要的一条即教人做人的道理;心里有志,立志爱国搞学术。而当代人则在这些方面或缺失或做得很不好。(意对即可)
8 ①费孝通在文字与谈话中,认为上一代人、前辈老师在“为学精神”、“做人方面”堪称楷模,他们品质优秀,意志坚强,作风过硬,立志报国,懂得做人;而当前、现在的人在这些方面则远不及他们。②我们目前的教育只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轻视或忽视人的素质教育,不大讲做人的道理,使教育变成很狭隘的东西。因而费孝通感到茫然与失望,我们也借此能推知他心灵深处的孤独与寂寞。(意对即可)
9 示例一:师友对一个人做人与做事都非常重要。①师友的言传身教作用非常大,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做人与做事的方式。费孝通文章中提及的师友对他的影响就非常大,使他没齿难忘。②师友的言行对一个人具有激励与鞭策作用,费孝通忆师念友,感受最深的就是从师友那里得到勉励与启迪,给自己为人治学以极大帮助。
示例二:教育是强国富民的头等大事。①一个国家,教育先进则科技先进,国家必定强大,人民必定富有。②一个国家,教育先进则文明程度高,社会和谐安定,人民富有知礼。
示例三:学会做人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①做人要做有志向的人,并且能为之奋斗终生,为民族为人民做事,费孝通在文章与谈话中提及的前辈在这方面做得极好。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人民的素质,重要的一条是要使人懂得爱国,做正派人,用知识为社会进步与文明做贡献。(言之有理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