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名著赏析会》1100字
名著赏析会
枫湾中心小学 徐燕姬
教学目标:
1、会筛选自己读过的名家笔下的精彩语段。
2、能用恰当的语气或语调,读出精彩语段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围绕所选的精彩片断,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学会欣赏。
4、学会倾听、质疑、补充,对别人的发言要大胆的提出问题或看法。
教学重难点:同2、3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品味赏析、交流提升
教学过程:
一、 温习故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世界文学浩如烟海,在这奇妙的文学海洋里,作家笔下的精彩语段就像闪亮的贝壳映入我们的眼睛。在刚刚学过的第六单元中,我们欣赏了哪些名家的什么作品?(学生回答)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奇妙的文学海洋,伸出我们的双手,充满喜悦地捡拾、欣赏这片瑰丽的贝壳吧!
二、 阅读文本,感知步骤
1、 通过预习课多次诵读口语交际的的指导语,你能说说赏析
精彩语段的步骤吗?
2、 学生汇报、评议、补充。
3、 齐读157页的赏析步骤。(说出处——诵语段——会赏析)
三、 通读例文,掌握方法。
1、 其读书本中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的精彩片断。
2、 学生汇报赏析精彩内容,评议,补充,教师及时引导点拔。
3、 总结方法,学生汇报。齐读。
四、 欣赏名段,学以致用。
1、 扶中赏析。
老师给大家带来的一个精彩片断,你们想看吗?(出示《三国演义》中的《煮酒论英雄》)
1)自由读,读后欣赏。
2)欣赏汇报、评议、补充。
3)师总结提升,大家欣赏得不错。老师最欣赏的是作者抓住了细节描写。正是有了细节描写,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才会栩栩如生。所以我们以后也要学会细节描写。
2、请欣赏老师带给大家的第二个精彩片断。是一首诗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读后请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进行欣赏。
1)自由读,边读边思考。
2)小组交流。
3)班级汇报、评议补充。师适时点拔。
4)师总结提升。徐志摩的诗歌追求完美的诗歌形式,各个小节互相对称,显得匀称整齐,虽然每行诗字数并不相同,但却是变而不乱,极有章法。
3、放手赏析。
刚才我们共同欣赏了两个精彩片断,现在请你们把预习时选的精彩片断展示给大家。一起欣赏好吗?
请从你读过的名家作品中,认真地选择出你喜欢的精彩片断,进行深入透彻的赏析,并声情并茂地诵读给大家听。
1) 生自由上台展示。5、6人展示。
2) 其他同学评议、补充。师适时点拔。
3) 同桌交换赏析。
五、 诵读名段,抒发感情。
同学们,你们收集的精彩片断还很多吧,那么就让我们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达出来吧!(一人朗读。两人合作读,小组诵读??形式不一。(要进入角色,要动情)
1、班级展示。
2、生生互动,大胆评议。
结束语:同学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籍是我们全人类的营养品。阅读是我们的精神乐园。让我们与书为友,与书为伴,让我们都成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
作文二:《名著赏析会发言稿》15900字
名著赏析会发言稿
要求:
一、内容提示
可以介绍国内外著名文人的生平、趣事、佚事等,也可以对某名人的著名作品进行介绍、诵读、评析等。
二、目的要求
1、促进学生博览、精读文学佳作,增进学生的语言积累,陶冶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增强学生的语言、人文素养。
2、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学习文化名人的观察、思考、写作方法,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与爱好。
三、课前准备
1、准备若干文学家的故事。
2、认真阅读或背诵著名作品、佳作若干篇,收集相关资料若干。
四、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同学们,名作家以他们深厚的语言基础、浓烈的思想情感、巧妙的艺术构思,为我们写下了无数佳作名篇。这些佳作名篇或者给我们描绘了自然的秀美壮丽,或者给我们描述了多样的人物形象,给了我们高尚的情感、品格和力量,或者给我们以某种深刻的启迪。这些文章的语言富有感染力,多读多背这样的名篇佳作,可以使我们的眼界更开阔,思维更敏捷,情感更丰富,文化素养、语文能力、艺术感受力进一步增强,人品更高尚。今天,我们一起来诵读、学习一些名篇佳作,交流学习感受。
?、自由交流:各人自由组合小组,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资料。
?、小组练习:尝试交互练习、交流准备情况。
?、大组交流:部分同学轮流上讲台或到全班同学中诵读、解析自己准备的散文等有关作品、作家、作者。
?、集体评议:结合相关情况进行集体评议,相互指导、补充,并进行“说”或“读”的示范。
?、再次练习:同学自由上讲台或到同学中进行朗读、介绍、评析。
?、评选、小结:评选成功者,小结活动情况,总结经验。
1.名著和改编的定义、利弊的判断标准:这三个解释是开篇就要明确的,其中“改编”要说清楚是根据名著本身加以适当的修改而不是全篇否定。
2.名著改编适应时代的进步:加入了新元素,更适合现代人阅读。
3.名著改编后更加大众化,更通俗易懂,适合更多人阅读。
4.一定要肯定名著改编的弊端,不全盘否定。这一点,在全场辩论赛中都要注意的。 5.在改编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曲解原意的情况,但改编名著并不是谁都能做的,所以这种情况也是很少的。
营造书香氛围 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2010春家长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
您们好~
感谢各位家长从百忙之中来参加今天的家长会,这既是对孩子的关心,也是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很多家长,虽然我们很少见面,但我们的心是相通的,都是为了孩子。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重轻重的作用,老师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深刻的影响,只有将家庭,学校,社会溶为一体,才能更好的培养孩子,全面发展,成为有用之才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营造书香氛围 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当我们听到“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如从前了”、“尊师孝亲在这一代学生身上越来越少了”,当我们看到少年犯罪率的骤升,当报道学生殴打老师,血弑亲人时??这种种叹息,尤如棒槌一样在我们很多人的心头叩击着。是啊,为什么在经济发达、信息畅通、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却会有如此的失落感呢,
现在的学生能熟练地运用网络,他们会对一件事一个人评头论足,他们的口头语言以超越年龄的态势显示出早熟。但在同时,又常常表现出诸如“自私、缺乏爱心、同情心”、“不顾及他人感受”、“以自我为中心”、“自信但缺少应有的谦虚”、“缺乏责任意识,一旦犯错,勇于承担的少于逃避责任的”,甚至于“损害他人获得快乐”等等令人担忧的现象。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知识在积累,智力在发展,可是人文素养却没有跟上相应的步伐,用新教育改革发起人朱永新教授对中国当下基础教育的判断来说,就是“中国的教育缺什么,缺钱、缺物、缺机制、缺服务意识,但最缺的是人文精神。”他信奉法国经济学家阿兰?佩雷的观点,相信国民的“精神气质”在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其重要程度常常会超过物质条件。他认为,当今中国的现代化是要实现经济的现代化、人民生活的现代化,而要实现这个现代化,仅仅依靠高科技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提高整体国民的素质至关重要,而人文素养又是国民素质中最核心的内容。
可见,人文素养的提升对目前学生的教育乃至国家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何为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人们学习知识内化后所凸现出来的气质修养以及这种气质所表现出来的高尚的思想品德、稳定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谐的人际交往、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我们也可以认为,人文素养是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气质修养及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体现。而知识的学习与内化是具有一定人文素养的前提条件。因此,我提出了“营造书香氛围,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这一课题,即在目前学生进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学习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通过营造书香氛围,进一步引导学生汲取祖国灿烂的文化,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 现状分析
由于现代传媒手段的不断更新,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来自四面八方,其中也不乏鱼龙混杂。电视、漫画、网络往往在人们追求高利润下以视觉的冲击赢取快速的回报。它缺乏语言文字的凝练,缺少涓涓细流的情感生发,滤去了层层积淀的文化内涵。相反,为追求高效率、高回报,它常常对未成年人不设防,暴力、色情、搞笑的画面充斥其间,满足了视觉的感受,
也给纯洁的心灵蒙上了尘垢。我们不可否认这些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孩子本身缺乏足够的判断能力与自觉抵御的能力,负面的影响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许多家长纷纷采取堵塞这些渠道的办法。疏不知,堵而不疏,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再加上孩子特有的好奇心,会促使他在家长不在的时候偷偷地看,甚至模仿,其后果就更为严重了。因此,营造书香的氛围,通过阅读书籍来转移注意力,培养良好的兴趣,陶冶情操,是进行有效疏导的良好方式。
3、 存在的问题。
“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他本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这是新浪读书网上的一段话。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但是,在中国,这个世界性的读书节还未被社会公众所知晓,更谈不上是节日。据搜狐读书网站年调查显示:知道“世界读书日”的人仅占6%,27%的人虽听说过但不知详情,67%的人从未听说过这个日子。“书香氛围”的营造并没有引起大多数人的注意。原因如下:
A、 社会影响:电视、漫画、游戏、网络的充斥,致使学生没有足够时间阅读。与它们相比,书籍缺乏视觉感受,学生对书籍的阅读兴趣不浓厚。
B、 父母对孩子有较高的期望,由于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导致父母盲目地让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廹切心理使得家长追求眼前效应和短期内获得成功的感受。因此,很多孩子疲于应付,缺乏读书的兴趣与时间。另外,对于阅读所取得的成效,那是得经过十几年,甚至人的一生去验证的,那是内隐的,不能急于求成的。因此,在家庭中根据家长自身受教育的不同层次,家庭文化氛围的营造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很少有家长有目的、有层次、有步骤、有耐心地将营造书香氛围,提升孩子的人文素养作为家庭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工程去实施,尤其是在农村家庭中。所以,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如何指导家长重视阅读,帮助家长营造书香氛围,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C、 许多农村家庭的孩子,几乎都是隔代教育,爷爷奶奶大多是文盲,父母常年工厂上班,超强度超时间的工作,家长自身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常年不看书读报的现象在很多农村家庭中屡见不鲜,家庭缺乏读书气氛,综合素质偏低。
通过调查,农村小学生家庭存书大都在10本以下,占75.6%,相当一部分家庭没有课外书籍。而仅有的书籍,它的文学性也较低,大多是为了给孩子补习用的作文书等。城市与农村存书现状分化程度较大,存书种类也有很大差别。
《中国儿童早期阅读现状与对策研究报告》中列出的种种数据,让人不能不对中国儿童早期阅读水平感到忧虑——举个例子,西方发达国家儿童在6—9个月时就开始阅读,而中国儿童则普遍要到2—3岁左右才开始阅读活动;美国儿童在4岁后进入独立的、自主的大量阅读阶段,而中国儿童平均到8岁(小学二年级)才能达到这个水平;虽然汉语阅读在阅读障碍发生率上比英语国家低,但是根据专家对城市儿童的测量,汉语儿童阅读障碍的发生率也在6%—8%左右,更不用说阅读起步更晚于城市的农村儿童了。
可见,存书数量越多、类别越丰富及阅读起步时间越早,那么家庭受教育程度也相对较高,
这是呈正比例的发展趋势。由此也可以看出,通过阅读书籍,营造书香氛围,是提升学生乃至家庭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4、 目的及意义
首先,党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口号,反映了时代对人文素养的呼唤。
其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又反映了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其最终的目的不是在量上,而是如何有效地将阅读的知识、情感、精神内化为自身的素养,这是新课程对人文素养的期待。
而“营造书香氛围,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正是以此为出发点,推进新课改的发展进程,顺应时代的需要。
二、 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学校、家庭中营造一定的书香氛围,并通过阅读提升学生的气质修养以及这种气质所表现出来的高尚的思想品德、稳定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谐的人际交往、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 内容
1、 通过读书计划的制定,读书活动的开展,在校园里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
2、 通过家长会、学生与家长的小手拉大手及亲子阅读等方式引导家庭书香氛围的创设。
四、 范围
1、 小学校园、家庭书香氛围的营造。
2、 所谓的书香氛围,就是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大部分人的阅读活动所形成浓厚的读书气氛,并在阅读中领略文本所蕴含的广博的人文精神和深厚的人类智慧。
3、 这里的营造主要是指通过学校的干预、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愿望与兴趣,并结合各种活动使大多数学生的阅读行为行之有效。教师带头多读书,“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风气,让研究成为品质”,让读书成为教师追求事业的需要,从中外名著中得到提升精神文化品位的动力,从经典回味中完善人格,丰富文学修养,要在足够的文化底子之上来整容。
4、 这里的提升主要是通过大量的阅读书籍,汲取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精髓,学习并积累人
类智慧的同时加深对世界的认知,并养成文明、理性的态度。
五、 对象
营造校园书香氛围,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1、 问题
(1) 学校图书馆藏书约6000多册,纵观其类别,大多数是上级要求征订的大量书籍,较多是科普类、作文类、故事类、教育类的。据学校图书室的老师反映,许多学生爱借画面较漂亮的漫画、故事,有些五、六年级的学生甚至喜欢借阅读适合低幼儿看的画册。他们认为看长篇太浪费时间,看漫画比较轻松,看起来又很快。同时,不爱惜书本,甚至借了不读或同学之间互不传阅的现象也较突出,没有起到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作用。
(2) 教师阅读与学生阅读相互脱节。许多教师爱阅读,但是往往只注重个人成长。为了与专业对口,许多教师会借阅读一些教育书刊,即使欣赏名家名著也缺乏与学生的沟通,更不用说是与学生进行读书交流会了。
(3)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急于功利。为了顺应新课程的要求,许多教师会根据课文内容为学生推荐相关书目,但事后真正展开交流讨论的却少之又少,原因之一是教学时间的不保证,之二是精力的有限,之三是因为缺乏一个评价机制。探索只是在边缘进行,至于真正做到了多少只能根据学生自身的自觉或悟性了。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老师们也会侧重于指导学生阅读作文选。固然见效较快,但却缺少文化底蕴。
2、 解决问题的措施
(1)学校、班级、教师、学生个人包括家长制定读书计划
A、学校应根据课程大纲的要求和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制定出相应的读书计划,即每学期每个年段的学生在读书量的多少、阅读内容、时间要求上作一定的规划,同时也制定相应的评价措施。例如,学校在一定的时间开放图书馆、阅览室,可以每周安排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以保证学生有效阅读的时间与条件。
B、班级制定读书计划。班主任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不同程度,分层次制定班级读书计划。规定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量、阅读时间,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并根据阅读情况组织小型读书交流会。即将同层次的学生组织起来,以课外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师可以做个旁听者,适时加以指导。在课外较为宽松的气氛中,由于层次、兴趣的接近,交流会比较顺利。同时班级可以制定相应的检查措施与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营造文学氛围。
C、教师制定个人的读书计划。新教育提倡师生共读,作为教师更应该丰富自身的人文素养,可以通过向学生公布同一时期内自己所读书目与阅读感受。我想,在教师的榜样效应下,学生会更加乐于阅读。
D、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每学期制定出读书目标,如自主选择多少书籍,读书的内容,怎
样安排时间等等。
(2)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营造人人爱看书,人人看好书的书香氛围。
A、根据阅读数量与质量,以“我是小书迷”分一、二、三??等级别进行考级。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B、定期开展“年级共读一本书活动”,并及时组织读书交流会,可由学生自己主持,根据自己的喜恶选择参加与否,同时教师也可作适当调节。
C、结合“世界读书日”开展“经典诵读比赛”、“诗歌对话”、“你读我读大家读”等活动。通过出售、相互交换、捐赠等方式将旧书、看过的书拿出来进行义卖。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学生探求好书的欲望,同时在模拟书市的活动中感受浓厚的文化氛围。
D、每周开辟广播读书栏目,由教师或学生向大家推荐好书。每周抽一节午间课时间安排不同的老师或同学向全校学生介绍一本好书,使大部分学生能了解到有这么一本书,它大概是写什么内容或要告诉我们些什么的。通过这一栏目丰富学生阅读的视野。
E、每学期组织几次以读书为主题的黑板报或队报比赛。其中可以收集名家名言、名人轶事、格言谚语、经典片断、读书心得体会,并进行评奖等。
阅读是成长的基石,阅读是精彩人生的开始。在学校的干预下,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书香氛围,即使不爱读书的孩子,在耳濡目染中,通过对各种书籍的了解,激发他对文学知识的渴求,把阅读看成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在活动中读出品味,在赏析中感受人生。
(3)班级进行行之有效的阅读指导。
班级是具体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阵地,班主任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做出恰当的阅读方式的指导。
A、每周进行一次阅读畅谈,谈谈自己读了哪些书,介绍书的内容,心中有些什么感受等等。
B、每位学生一本阅读手册,记录阅读的时间、书目、内容、好词句的摘录、心得体会等。通过一定的评价方式组织评价,并以鼓励为主要方法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
C、开展一次购书、存书、读书方法的交流会,指导学生学会购买好书,判断哪些书是有价值的,怎样爱惜书籍以及相互介绍自己是怎样读书的一些读书窍门或知识,提高阅读的效率与质量。
D、 级建立图书角。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好书带来与同学一起分享,在相互交流中获得阅读的愉悦感。
E、 开展读书实践活动。例如故事会、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读书心得接龙、书签制作、读书小报、读书征文比赛、报刊剪辑、每天轮流介绍一个成语故事等。
F、 在游戏中阅读。许多短小精悍的古诗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琅琅上口却又蕴含着许多深刻的做人道理,可以让孩子们在游戏的时候背一背,既是巩固,也是渲染了气氛,带动了较多的孩子。
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他本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用文化充实孩子的精神世界,无疑是我们每个教师应尽的责任。
(二) 营造家庭书香氛围,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1、 问题
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家长从事工作比较单一,收入低而工作时间相对较长,或者外出打工,学生的业余生活是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度过的,他们受教育程度低,教育方法陈旧。由于这些原因,孩子的家庭阅读就产生了如下的问题:
(1)存书少。由于收入较低,大部分的收入用于提倡家庭的生活资源,因此家长的购书能力较低。又因为家长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对阅读的重视不足,不愿意在购书上作大量的投入。
(2)不善于阅读指导。不少家庭的家长从事超时间、超强度的体力劳动,一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量导致家长缺乏给予孩子阅读指导的时间。又因为文化层次较低,自身素养的溃乏,不善于阅读指导的家长在农村比比皆是。而爷爷奶奶们除了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以外,更不懂得如何通过自身影响孩子阅读。
(3)读书起步晚,存在阅读障碍。城市家庭大多数孩子都能在两三岁的时候经历过在父母的故事中入睡,同时拥有第一本书的年龄在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早期教育的今天变得越来越早,我记得我给孩子买第一本书的时间是在她三四个月的时候,明丽的图片,放大的实物,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的智力发展与对事物、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在不断地给她读儿歌、古诗、讲故事的基础上,她在学会说话不久就能背出好几首古诗。有时看到我拿着书,她也会马上把她的书拿出来装作很认真地在读,虽然两岁多点的孩子根本不识字,但她的样子让我感受到了家长在孩子家庭阅读中所起的作用了。而在农村,阅读起步较晚,许多孩子拥有第一本书的时间大约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所以,在教学中总感觉到农村孩子大都不如城市学生那么能说会道、引经据典。在朗读教学中,缺乏语感和读破句的学生不在少数,阅读障碍较明显。
2、 解决问题的措施
(1)利用好家长会。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引导家长认识家庭书香氛围营造的重要性,帮助家长制订监督、指导、评价孩子有效阅读的家庭读书计划。
(2)小手拉大手。通过校园书香的构建,文化的熏陶,让孩子与家长小手拉大手。可以开展“我和家长共一本书”,家庭读书心得介绍,以家庭为单位,进行阅读活动的评价。
(3)营造温馨的家庭读书气氛。教师可以根据农村家庭的情况帮助家长营造温馨的家庭读书气氛,可以以建议的形式进行,例如,建议家庭共出读书小报,家长与孩子分工、合作完成;建议家庭诗歌诵读比赛,通过家长会或其他形式邀请部分家庭参加。
尊敬的各位家长,我们知道,人文素养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它是在不断积累文化的过程中慢慢体现出来的对世界、人生的感悟与态度,而不断地阅读、探寻我国五千年的文化史,无疑能让人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厚积而薄发。家庭教育有第二课堂之美称,又是学校教育的延续,是对学校教育以外、不能涵盖的地方进行补充和完善。中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一段重要时期,也是家庭教育的最佳时期之一。许多孩子成人后的道德情感、生活习惯、性格和人性观念,都明显带有童年、少年时期的痕迹。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家庭学习习惯,这对孩子今后有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良好的家庭学习习惯是学校教育的保证。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然而每个孩子有不同的实际情况,只有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紧密结合。才能使我们的孩子不断努力,不断进步。各位家长让我们为"营造书香校园、家园,共建和谐家校"共同努力吧,用书籍点亮孩子人生,让书香溢满校园家园。
《爱的教育》
我看书喜欢先看封前封后,记得《爱的教育》这本书封后有这样一段话,使他的译者夏尊先生说的——“这书给我以卢梭《爱弥儿》,裴斯泰洛齐《醉人之妻》以上的感动。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意阅读时候,还是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前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过余年教鞭的教师。平日为人父为人师的态度,读了这本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落了泪。书中叙述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觉得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于是就不觉感激了流泪。
于是,我怀着对这本书的崇敬及音乐的怀疑完整地读了下来。遗憾的是:读罢此书,我并未哭泣流泪,也许是还未领略到更深的意境吧。但它却是触动了我内心最深处的东西。不是说爱是心灵最本质的内涵吗,也许是这篇篇文章内约含着浓浓爱意拨动了我,不,是美味动辄心灵上最美的那根弦,它弹出世界上最美妙的乐曲,那就是——爱~
本书名为“爱的教育”,因此是“爱”与“教育”的结合。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教育的生命。爱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爱。而我们高呼的“素质教育”实际上便是“爱的教育”。因为,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质的基础。此书将“爱”与“教育”如此有机的结合,不得不令人赞叹与折服。
小说以一个小男孩恩里克的眼光,从10月份四年级开学的第一天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全书共100篇文章,包括发生在恩里克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姐姐在她的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
小说的主人公恩里克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自然也有犯错误的时候。然而,它的可贵之处在于知错能改。我想,没有一个人能够完全兼有每篇文章中饱含着的种种爱。这也就是为何每一个人读完这本书均会心生惭愧了。
给我印象最深的有恩里克的一篇日记及一个每月故事《六千里寻母记》。有一篇日记剪根里克的好友卡隆甘心为弱小受欺的科洛西承认错误,替其受罚。在许多人看来是十分微不足道
的事。但我想问问那些接受了社会“洗礼”,老练精明的成人们:你们能够这样做吗,你能够教导你的子女这样做吗,
看完长达十几页的《六千里寻母记》后,我流泪了,使我想起了妈妈的缘故。不善言辞的我从不会表达对妈妈的关心,性格倔强的我不甘愿听从她的劝告,让她总为我担心;为我懂尊的我从不体谅她的难处,只顾自己称心。而故事里的儿子,似乎与母亲系着一条母爱的情线,带领他跋山涉水徒步行走六千里找寻病得奄奄一息的母亲,而母亲竟因儿子的到来而奇迹般的康复了。其实,这母子情人人都有。其实,这条情线时时刻刻都在我们手里攥着,只不过,我们从未注意过它。
《爱的教育》交回我们怎样接受爱,怎样去爱。爱的本质在于付出。懂得付出就具有人的基本,亦是高尚的品质。而被爱的人才懂得去爱人,爱给人力量,给人温馨,也给人美丽的心灵和情感,很多问题都可能在爱的暖流里溶解。
冰心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我说:哎,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但是你一旦感受了她,并传播了爱的种子,它就会产生奇迹。因为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
有了爱才有好的教育结果。爱要经过教育才能理解,从而学会去爱。《爱的教育》不只是给孩子,更是给成人,尤其是家长于是张精心准备的教育大餐。孩子从这里学会爱,成人
从这里学会把爱交给下一代。爱的种子繁衍不息,爱的火苗纵情跳跃,爱的精灵藏在世界每一个角落。
同学们:
当你们看着可爱的动画片,玩着迷人的电脑游戏,坐上快速的列车,接听着越洋电话的时候,??你可曾意识到科学的力量,科学不仅改变了这个世界,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翻开20世纪的壮丽篇章,我们发现人类在这百年中不仅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更创造了无数科学奇迹。19世纪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虚构,当时让人不可思议,他所幻想的登月旅行、飞机、远射程炮等,在20世纪都一一成为现实。在21世纪的今天,高科技更是无处不在。
作为跨世纪的一代,我们又该以怎样的姿态去适应新世纪,担起新世纪的重担呢,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科学不只为尖端技术服务,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这就需要正处于青少年时代的我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参加科技“五小”比赛、阅读科技书籍,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精密的机器人,不用燃料的汽车,虚拟的足球赛,高科技信息的传送等等,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现象,激起了我探索科学的愿望。
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科学,传播文明,在享受新生活的同时,更要创造新生活,如今,科技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加快,可视电视、电脑上网、心脏起搏器,已经不算新鲜了。从1901年发明的真空吸尘器,到人造地球卫星、载人宇宙飞船,科技在不同领域里显示出了强大的力量。电子产业、通讯技术的日益普及,纳米技术、超导材料的广泛应用,不久的一天,也许就在你的餐桌上,会出现像太空青椒、人造牛排等生物工程食品。学习科学技术,不仅仅是为了成为科学家,也是为了能适应生活,更为了能成为新世纪的主人,担起新世纪,为国家建设,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人工合成胰岛素、断手再植、杂交水稻、爆炸原子弹和氢弹、发射人造卫星和飞船等等,这些令世人瞩目的科技成就,大大缩短了我国和先进国家的科学技术的差距,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活力。**爷爷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确如此,科学为我们祖国的腾飞插上了翅膀。**主席曾对青年说,世界
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这句话,饱含了长辈们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如果说长辈们用辛勤的劳动建设了20世纪的祖国,那么,我们就应该以知识、以科学担起新世纪的重担。
同学们,我们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学习科学,让我们从小做起。我们要努力学好各种文化课,因为这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同时,对各种适合我们小学生看的科普书籍、报刊,最好在课余多阅读一些;还应该积极动手搞各种科学小实验、小制作,写科学小论文等,培养对科学的兴趣。长此下去,我们一定能够热爱科学,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 人类的智慧是无限的,无论是美国的挑战者号爆炸,还是全球计算机病毒的升级,从来都不能阻止人类的科技进步。“知识就是力量”,培根这句脍炙人口的格言不知激励了多少渴求知识的人。如今,让我们也用它来勉励自己,做一个热爱科学的新一代,担起新世纪的重任,为我们祖国的明天,谱写出更加辉煌的诗篇~
谢谢大家。文 - 汉语汉字 编辑词条
文,,从玄从爻。天地万物的信息产生出来的现象、纹路、轨迹,描绘出了阴阳二气在事物中的运行轨迹和原理。
故文即为符。上古之时,符文一体。
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爻)之政,由是文籍生焉。--《尚书序》
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说文》序》
仓颉造书,形立谓之文,声具谓之字。--《古今通论》
(1)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2) 同本义 [figure;veins]
文,英语念为:text、等,从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理解为文章、文字,与古今中外的各个文学著作中出现的各种文字字形密不可分。古有甲骨文、金文、小篆等,今有宋体、楷体等,都在这一方面突出了"文"的重要性。古今中外,人们对于"文"都有自己不同的认知,从大的方面来讲,它可以用于表示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从小的方面来说它可用于用于表示单独的一个"文"字,可用于表示一段话,也可用于人物的姓氏。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字义
1(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
2.刺画花纹:,身。
3(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
4(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a(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b(错杂艳丽的色彩)。
5(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
6(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7(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
8(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
9(温和:,火。,静。,雅。
10(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
11(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552,言。,白间杂。
12(专指社会科学:,科。
13(掩饰:,过饰非。
14(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
15(姓。
16( 皇帝谥号,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勤学好问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能定典礼曰文;经邦定誉曰文;敏而好学曰文;施而中礼曰文;修德来远曰文;刚柔相济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万邦为宪、帝德运广曰文;坚强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圣谟丕显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纯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与贤同升曰文;绍修圣绪曰文;声教四讫曰文。如汉文帝。
折叠编辑本段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与字形比较
折叠编辑本段详细字义
〈名〉
1(右图是
“文”字的甲骨文图片,资料来源:徐无闻主编:《甲金篆隶大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91年7月第一版。
“文”字的甲骨文字绘画的像一个正面的“大人”,寓意“大象有形”、“象形”;特别放大了胸部,并在胸部画了“心”,含义是“外界客体在心里面的整体影像、整体写真、整体素描、整体速写”。
许慎《说文解字》把“文”解释为“错画也”,意思是“对事物形象进行整体素描,笔画交错,相联相络,不可解构”,这与他说的独体为文、合体为字的话的意思是一致的。“说文解字”这个书名就表示了“文”只能“说”,而“字”则可“解”的意思。“文”是客观事物外在形象的速写,是人类进一步了解事物内在性质的基础,所以它是“字”的父母,“字”是“文”的孩子。“文”生“字”举例(以“哲”为例):先对人手摩画,其文为“手”;又对斧子摩画,其文为“斤”。以手、斤为父母,结合、生子,其子就是“折”(手和斤各代表父母的基因)。这个“折”就是许慎所谓的“字”。“字”从宀从子,“宀”表示“独立的房子”,子在其中,有“自立门户”的意思。故“字”还能与“文”或其他“字”结合,生出新“字”来。在本例,作为字的“折”与作为文的“口”结合,就生出了新的字“哲”。
2(
同本义 [figure;veins]
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东汉?许慎《说文》
五章以奉五色。——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
美于黼黼文章。——《荀子?非相》
茵席雕文。——《韩非子?十过》
织文鸟章,白旆央央。——《诗?小雅?六月》
斑文小鱼。——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3(又如:文驾(彩车);文斑(杂色的斑纹);文旆(有文彩的旗帜);文绣(绣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刺花图案);文织(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文鳞(鱼鳞形花纹)。
4(字,文字(“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 [character]
饰以篆文。——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分文析字。——东汉?班固《汉书?刘歆传》
夫文,止戈为武。——《左传?宣公十二年》
距洞数百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文曰“天启壬戌秋日”。——明? 魏学洢《核舟记》
文曰“初平山尺”。
5(又如:甲骨文;金文;汉文;英文;文迹(文字所记载的事迹);文书爻(有关文字、文凭之类的卦象);文异(文字相异);文轨(文字和车轨);文狱(文字狱);文钱(钱。因钱有文字,故称);文状(字据,军令状);文引(通行证;路凭);文定(定婚)。
6(文章(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 “章”。) [literary position]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孟子?万章上》
好古文。——唐? 韩愈《师说》
属予作文以记之。——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能述以文。——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摘其诗文。——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7(又如:文价(文章的声誉);文魔(书呆子);文会(旧时读书人为了准备应试,在一起写文章、互相观摩的集会);文移(旧时官府文书的代称);文雄(擅长写文章的大作家);文意(文章的旨趣);文义(文章的义理);文情(文章的词句和情思);本文(所指的这篇文章);作文(写文章;学习练习所写的文章);文魁(文章魁首);文价(文章的声价);文什(文章与诗篇)。
8(美德;文德 [virtue]
圣云继之神,神乃用文治。——杜牧《感怀诗一首》
9(又如:文丈(对才高德韶的老者的敬称);文母(文德之母);文武(文德与武功);文命(文德教命);文惠(文德恩惠);文德(写文章的道德);文薄(谓文德浅薄);文昭(文德昭著)。
10.文才;才华。亦谓有文才,有才华 [literary talent]
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11(又如:文业(才学);文英(文才出众的人);文采风流(横溢的才华与潇洒的风度);文郎(有才华的青少年);文彦(有文才德行的人);文通残锦(比喻剩下不多的才华)。
12(文献,经典;韵文 [document;classics;verse]
儒以文乱法。——《韩非子?五蠹》
言必遵修旧文而不穿凿。——《说文解字?叙》
13(辞词句。亦指文字记载 [writings;record]。如:文几(旧时书信中开头常用的套语。意为将书信呈献于几前);文倒(文句颠倒);文过其实(文辞浮夸,不切实际);文义(文辞);文辞(言词动听的辞令);文绣(辞藻华丽)。
14(自然界的某些现象 [natural phenomenon]
经纬天地曰文。——《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15(又如:天文;地文;水文;文象(日月星辰变化的迹象);文曜(指日月星辰;文星);文昌(星座名)。
16(文治;文事;文职。与“武”相对。 [achievements in culture and education;civilian post]
文能取胜。——《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文不能取胜。
文武并用。——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精神折冲于千里,文武为宪于万邦。――明《袁可立晋秩兵部右侍郎诰》
17(又如:文臣,文吏(文职官吏);文席(教书先生的几席);文品(文官的品阶);文帅(文职官员出任或兼领统帅);文烈(文治显赫);文员(文职吏员);文阶(文职官阶);文道(文治之道);文业(文事);文僚(文职官吏)。
18(法令条文 [s of decree]
而刀笔吏专深文巧诋,陷人于罪。——《史记?汲黯列传》
19(又如:文劾(根据律令弹劾);文法吏(通晓法令、执法严峻的官吏);文丈(规矩;制度);文移(官府文书);文牓(布告;文告);文宪(礼法;法制)。
20(文言。古代散文文体之一;别于白话的古汉语书面语 [literary language]。如:半文半白;文语;文白(文言文和白话文)。
21(文教;礼节仪式 [rites]
则修文德。——《论语?季氏》
22(又如:文丈(崇尚礼文仪节);文俗(拘守礼法而安于习俗);文致(指礼乐);文貌(礼文仪节);文绪(文教礼乐之事);文仪(礼节仪式)
23(指表现形式;外表 [form;appearance]。如:文服(表面服从);文榜(告示、布告之类);文诰(诰令)
24(指鼓乐,泛指曲调 [music;tune]。如:文曲(指乐曲);文始(舞乐名)
25(谥号,谥法:勤学好问叫文 [study deligently]
何以谓之文。——《论语》
是以谓之文。
26(姓
〈动〉
1(在肌肤上刺画花纹或图案 [tatto (the skin)]
被发文身。——《礼记?王制》。注:“谓其肌,以丹青涅之。”
文绣有恒。——《礼记?月令》
2(又如:文笔匠(在人身上刺花的艺人);文身断发(古代荆楚、南越一带的习俗。身刺花纹,截短头发,以为可避水中蛟龙的伤害。后常以指落后地区的民俗);文木(刻镂以文采之木)
3(修饰;文饰 [cover up]
身将隐,焉用文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饰邪说,文奸言,以枭乱天下。——《荀子?非十二子》
4(又如:文过饰非;文致(粉饰;掩饰);文冢(埋葬文稿之处)
5(装饰 [decorate]
舍其文轩。——《墨子?公输》
此犹文奸。
文车二驷。——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文马四百匹。——《史记?宋世家》
若将比予文木邪。——《庄子?人间世》
6(又如:文巧(文饰巧辩);文竿(以翠羽为饰之竿);文舫(装饰华丽的游艇);文饰(彩饰);文榭(饰以彩画的台榭);文舟,文艘(装饰华丽的船);文剑(装饰华丽的剑);文舆(饰以彩绘的车)
7(撰写文章 [write]。如:文匠(写文章的大家);文祸(因写文章而招来的灾祸);文雄,文杰(指文豪)
〈形〉
1(有文采,华丽。与“质”或“野”相对 [magnificent;gorgeous]
其旨远,其辞文。——《易?系辞下》
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2(又如:文巧(华丽奇巧);文朴(文华与质朴);文服(华美的衣服);文砌(华美的石阶);文背(不文雅,粗俗);文轩(华美的车子);文质(文华与质朴)
3.柔和,不猛烈 [mild;gentle]。如:文烈(指火候温猛)
4(美,善 [fine;good]。如:文徽(华美);文鸳(即鸳鸯。以其羽毛华美,故称);文衣(华美的服装)
5(通“紊”。紊乱的 [disordered]
惇宗将礼,称秩元祀,咸秩无文。——《书?洛诰》
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怀柔百神,咸秩无文。——《汉书?郊祀志上》
王者报功,以次秩之,无有文也。——庆劭《风俗通义?山泽》
〈量〉
1(用于旧时的铜钱。如:一文钱
2(用于计算纺织物
五扶为一首,五首成一文。——《后汉书》
作文三:《作文:名著人物赏析》500字
名著人物赏析
我相信大家都看过《三国演义》吧,里面的曹操应该都认识吧,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汉族,沛国谯县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通知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此外,他还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作为一代枭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
曹操出生在官臣世家,养祖父是臣官曹腾,历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曹操的父亲是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汉灵帝时的时官至太尉。
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社会上没有人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这就是曹操,你们都认识了吗?
作文四:《[解析]名著赏析会谈话稿》11000字
名著赏析会发言稿
名著赏析会发言稿
要求:
一、内容提示
可以介绍国内外著名文人的生平、趣事、佚事等,也可以对某名人的著名作品进行介绍、诵读、评析等。 二、目的要求
1、促进学生博览、精读文学佳作,增进学生的语言积累,陶冶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增强学生的语言、人文素养。
2、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学习文化名人的观察、思考、写作方法,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与爱好。
三、课前准备
1、准备若干文学家的故事。
2、认真阅读或背诵著名作品、佳作若干篇,收集相关资料若干。
四、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同学们,名作家以他们深厚的语言基础、浓烈的思想情感、巧妙的艺术构思,为我们写下了无数佳作名篇。这些佳作名篇或者给我们描绘了自然的秀美壮丽,或者给我们描述了多样的人物形象,给了我们高尚的情感、品格和力量,或者给我们以某种深刻的启迪。这些文章的语言富有感染力,多读多背这样的名篇佳作,可以使我们的眼界更开阔,思维更敏捷,情感更丰富,文化素养、语文能力、艺术感受力进一步增强,人品更高尚。今天,我们一起来诵读、学习一些名篇佳作,交流学习感受。
?、自由交流:各人自由组合小组,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资料。
?、小组练习:尝试交互练习、交流准备情况。
?、大组交流:部分同学轮流上讲台或到全班同学中诵读、解析
自己准备的散文等有关作品、作家、作者。
?、集体评议:结合相关情况进行集体评议,相互指导、补充,并进行“说”或“读”的示范。
?、再次练习:同学自由上讲台或到同学中进行朗读、介绍、评析。
?、评选、小结:评选成功者,小结活动情况,总结经验。
1.名著和改编的定义、利弊的判断标准:这三个解释是开篇就要明确的,其中“改编”要说清楚是根据名著本身加以适当的修改而不是全篇否定。
2.名著改编适应时代的进步:加入了新元素,更适合现代人阅读。
3.名著改编后更加大众化,更通俗易懂,适合更多人阅读。
4.一定要肯定名著改编的弊端,不全盘否定。这一点,在全场辩论赛中都要注意的。
5.在改编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曲解原意的情况,但改编名著并不是谁都能做的,所以这种情况也是很少的。
营造书香氛围 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2010春家长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
您们好~
感谢各位家长从百忙之中来参加今天的家长会,这既是对孩子的关
心,也是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很多家长,虽然我们很少见面,但我们的心是相通的,都是为了孩子。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重轻重的作用,老师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深刻的影响,只有将家庭,学校,社会溶为一体,才能更好的培养孩子,全面发展,成为有用之才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营造书香氛围 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当我们听到“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如从前了”、“尊师孝亲在这一代学生身上越来越少了”,当我们看到少年犯罪率的骤升,当报道学生殴打老师,血弑亲人时??这种种叹息,尤如棒槌一样在我们很多人的心头叩击着。是啊,为什么在经济发达、信息畅通、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却会有如此的失落感呢,
现在的学生能熟练地运用网络,他们会对一件事一个人评头论足,他们的口头语言以超越年龄的态势显示出早熟。但在同时,又常常表现出诸如“自私、缺乏爱心、同情心”、“不顾及他人感受”、“以自我为中心”、“自信但缺少应有的谦虚”、“缺乏责任意识,一旦犯错,勇于承担的少于逃避责任的”,甚至于“损害他人获得快乐”等等令人担忧的现象。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知识在积累,智力在发展,可是人文素养却没有跟上相应的步伐,用新教育改革发起人朱永新教授对中国当下基础教育的判断来说,就是“中国的教育缺什么,缺钱、缺物、缺机制、缺服务意识,但最缺的是人文精神。”他信奉法国经济学家阿兰?佩雷的观点,相信国民的“精神气质”在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其重要程度常常会超过物质条件。他认为,当今中国的现代化是要实现经济的现代化、人民生活的现代化,而要实现这个现代化,仅仅依靠高科技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提高整体国民的素质至关重要,而人文素养又是国民素质中最核心的内容。
可见,人文素养的提升对目前学生的教育乃至国家的发展都有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那么,何为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人们学习知识内化后所凸现出来的气质修养以及这种气质所表现出来的高尚的思想品德、稳定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谐的人际交往、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我们也可以认为,人文素养是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气质修养及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体现。而知识的学习与内化是具有一定人文素养的前提条件。因此,我提出了“营造书香氛围,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这一课题,即在目前学生进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学习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通过营造书香氛围,进一步引导学生汲取祖国灿烂的文化,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 现状分析
由于现代传媒手段的不断更新,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来自四面八方,其中也不乏鱼龙混杂。电视、漫画、网络往往在人们追求高利润下以视觉的冲击赢取快速的回报。它缺乏语言文字的凝练,缺少涓涓细流的情感生发,滤去了层层积淀的文化内涵。相反,为追求高效率、高回报,它常常对未成年人不设防,暴力、色情、搞笑的画面充斥其间,满足了视觉的感受,也给纯洁的心灵蒙上了尘垢。我们不可否认这些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孩子本身缺乏足够的判断能力与自觉抵御的能力,负面的影响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许多家长纷纷采取堵塞这些渠道的办法。疏不知,堵而不疏,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再加上孩子特有的好奇心,会促使他在家长不在的时候偷偷地看,甚至模仿,其后果就更为严重了。因此,营造书香的氛围,通过阅读书籍来转移注意力,培养良好的兴趣,陶冶情操,是进行有效疏导的良好方式。
3、 存在的问题。
“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人
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他本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这是新浪读书网上的一段话。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但是,在中国,这个世界性的读书节还未被社会公众所知晓,更谈不上是节日。据搜狐读书网站年调查显示:知道“世界读书日”的人仅占6%,27%的人虽听说过但不知详情,67%的人从未听说过这个日子。“书香氛围”的营造并没有引起大多数人的注意。原因如下:
A、 社会影响:电视、漫画、游戏、网络的充斥,致使学生没有足够时间阅读。与它们相比,书籍缺乏视觉感受,学生对书籍的阅读兴趣不浓厚。
B、 父母对孩子有较高的期望,由于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导致父母盲目地让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廹切心理使得家长追求眼前效应和短期内获得成功的感受。因此,很多孩子疲于应付,缺乏读书的兴趣与时间。另外,对于阅读所取得的成效,那是得经过十几年,甚至人的一生去验证的,那是内隐的,不能急于求成的。因此,在家庭中根据家长自身受教育的不同层次,家庭文化氛围的营造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很少有家长有目的、有层次、有步骤、有耐心地将营造书香氛围,提升孩子的人文素养作为家庭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工程去实施,尤其是在农村家庭中。所以,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如何指导家长重视阅读,帮助家长营造书香氛围,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C、 许多农村家庭的孩子,几乎都是隔代教育,爷爷奶奶大多是文盲,父母常年工厂上班,超强度超时间的工作,家长自身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常年不看书读报的现象在很多农村家庭中屡见不鲜,家庭缺乏读书气氛,综合素质偏低。
通过调查,农村小学生家庭存书大都在10本以下,占75.6%,相当一部分家庭没有课外书籍。而仅有的书籍,它的文学性也较低,大多
是为了给孩子补习用的作文书等。城市与农村存书现状分化程度较大,存书种类也有很大差别。
《中国儿童早期阅读现状与对策研究报告》中列出的种种数据,让人不能不对中国儿童早期阅读水平感到忧虑——举个例子,西方发达国家儿童在6—9个月时就开始阅读,而中国儿童则普遍要到2—3岁左右才开始阅读活动;美国儿童在4岁后进入独立的、自主的大量阅读阶段,而中国儿童平均到8岁(小学二年级)才能达到这个水平;虽然汉语阅读在阅读障碍发生率上比英语国家低,但是根据专家对城市儿童的测量,汉语儿童阅读障碍的发生率也在6%—8%左右,更不用说阅读起步更晚于城市的农村儿童了。
可见,存书数量越多、类别越丰富及阅读起步时间越早,那么家庭受教育程度也相对较高,这是呈正比例的发展趋势。由此也可以看出,通过阅读书籍,营造书香氛围,是提升学生乃至家庭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4、 目的及意义
首先,党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口号,反映了时代对人文素养的呼唤。
其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又反映了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其最终的目的不是在量上,而是如何有效地将阅读的知识、情感、精神内化为自身的素养,这是新课程对人文素养的期待。
而“营造书香氛围,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正是以此为出发点,推进新课改的发展进程,顺应时代的需要。
二、 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学校、家庭中营造一定的书香氛围,并通过阅读提升学生的气质修养以及这种气质所表现出来的高尚的思想品德、稳定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谐的人际交往、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 内容
1、 通过读书计划的制定,读书活动的开展,在校园里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
2、 通过家长会、学生与家长的小手拉大手及亲子阅读等方式引导家庭书香氛围的创设。
四、 范围
1、 小学校园、家庭书香氛围的营造。
2、 所谓的书香氛围,就是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大部分人的阅读活动所形成浓厚的读书气氛,并在阅读中领略文本所蕴含的广博的人文精神和深厚的人类智慧。
3、 这里的营造主要是指通过学校的干预、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愿望与兴趣,并结合各种活动使大多数学生的阅读行为行之有效。教师带头多读书,“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风气,让研究成为品质”,让读书成为教师追求事业的需要,从中外名著中得到
提升精神文化品位的动力,从经典回味中完善人格,丰富文学修养,要在足够的文化底子之上来整容。
4、 这里的提升主要是通过大量的阅读书籍,汲取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精髓,学习并积累人类智慧的同时加深对世界的认知,并养成文明、理性的态度。
五、 对象
营造校园书香氛围,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1、 问题
(1) 学校图书馆藏书约6000多册,纵观其类别,大多数是上级要求征订的大量书籍,较多是科普类、作文类、故事类、教育类的。据学校图书室的老师反映,许多学生爱借画面较漂亮的漫画、故事,有些五、六年级的学生甚至喜欢借阅读适合低幼儿看的画册。他们认为看长篇太浪费时间,看漫画比较轻松,看起来又很快。同时,不爱惜书本,甚至借了不读或同学之间互不传阅的现象也较突出,没有起到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作用。
(2) 教师阅读与学生阅读相互脱节。许多教师爱阅读,但是往往只注重个人成长。为了与专业对口,许多教师会借阅读一些教育书刊,即使欣赏名家名著也缺乏与学生的沟通,更不用说是与学生进行读书交流会了。
(3)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急于功利。为了顺应新课程的要求,许多教师会根据课文内容为学生推荐相关书目,但事后真正展开交流讨论的却少之又少,原因之一是教学时间的不保证,之二是精力的有限,之三是因为缺乏一个评价机制。探索只是在边缘进行,至于真正做到
了多少只能根据学生自身的自觉或悟性了。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老师们也会侧重于指导学生阅读作文选。固然见效较快,但却缺少文化底蕴。
2、 解决问题的措施
(1)学校、班级、教师、学生个人包括家长制定读书计划
A、学校应根据课程大纲的要求和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制定出相应的读书计划,即每学期每个年段的学生在读书量的多少、阅读内容、时间要求上作一定的规划,同时也制定相应的评价措施。例如,学校在一定的时间开放图书馆、阅览室,可以每周安排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以保证学生有效阅读的时间与条件。
B、班级制定读书计划。班主任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不同程度,分层次制定班级读书计划。规定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量、阅读时间,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并根据阅读情况组织小型读书交流会。即将同层次的学生组织起来,以课外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师可以做个旁听者,适时加以指导。在课外较为宽松的气氛中,由于层次、兴趣的接近,交流会比较顺利。同时班级可以制定相应的检查措施与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营造文学氛围。
C、教师制定个人的读书计划。新教育提倡师生共读,作为教师更应该丰富自身的人文素养,可以通过向学生公布同一时期内自己所读书目与阅读感受。我想,在教师的榜样效应下,学生会更加乐于阅读。
D、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每学期制定出读书目标,如自主选择多少书籍,读书的内容,怎样安排时间等等。
(2)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营造人人爱看书,人人看好书的书香氛围。
A、根据阅读数量与质量,以“我是小书迷”分一、二、三??等级别进行考级。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B、定期开展“年级共读一本书活动”,并及时组织读书交流会,可由学生自己主持,根据自己的喜恶选择参加与否,同时教师也可作适当调节。
C、结合“世界读书日”开展“经典诵读比赛”、“诗歌对话”、“你读我读大家读”等活动。通过出售、相互交换、捐赠等方式将旧书、看过的书拿出来进行义卖。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学生探求好书的欲望,同时在模拟书市的活动中感受浓厚的文化氛围。
D、每周开辟广播读书栏目,由教师或学生向大家推荐好书。每周抽一节午间课时间安排不同的老师或同学向全校学生介绍一本好书,使大部分学生能了解到有这么一本书,它大概是写什么内容或要告诉我们些什么的。通过这一栏目丰富学生阅读的视野。
E、每学期组织几次以读书为主题的黑板报或队报比赛。其中可以收集名家名言、名人轶事、格言谚语、经典片断、读书心得体会,并进行评奖等。
阅读是成长的基石,阅读是精彩人生的开始。在学校的干预下,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书香氛围,即使不爱读书的孩子,在耳濡目染中,通过对各种书籍的了解,激发他对文学知识的渴求,把阅读看成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在活动中读出品味,在赏析中感受人生。
(3)班级进行行之有效的阅读指导。
班级是具体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阵地,班主任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做出恰当的阅读方式的指导。
A、每周进行一次阅读畅谈,谈谈自己读了哪些书,介绍书的内容,心中有些什么感受等等。
B、每位学生一本阅读手册,记录阅读的时间、书目、内容、好词句的摘录、心得体会等。通过一定的评价方式组织评价,并以鼓励为主要方法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
C、开展一次购书、存书、读书方法的交流会,指导学生学会购买好书,判断哪些书是有价值的,怎样爱惜书籍以及相互介绍自己是怎样读书的一些读书窍门或知识,提高阅读的效率与质量。
D、 级建立图书角。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好书带来与同学一起分享,在相互交流中获得阅读的愉悦感。
E、 开展读书实践活动。例如故事会、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读书心得接龙、书签制作、读书小报、读书征文比赛、报刊剪辑、每天轮流介绍一个成语故事等。
F、 在游戏中阅读。许多短小精悍的古诗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琅琅上口却又蕴含着许多深刻的做人道理,可以让孩子们在游戏的时候背一背,既是巩固,也是渲染了气氛,带动了较多的孩子。
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他本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激发
孩子的阅读兴趣,用文化充实孩子的精神世界,无疑是我们每个教师应尽的责任。
(二) 营造家庭书香氛围,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1、 问题
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家长从事工作比较单一,收入低而工作时间相对较长,或者外出打工,学生的业余生活是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度过的,他们受教育程度低,教育方法陈旧。由于这些原因,孩子的家庭阅读就产生了如下的问题:
(1)存书少。由于收入较低,大部分的收入用于提倡家庭的生活资源,因此家长的购书能力较低。又因为家长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对阅读的重视不足,不愿意在购书上作大量的投入。
(2)不善于阅读指导。不少家庭的家长从事超时间、超强度的体力劳动,一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量导致家长缺乏给予孩子阅读指导的时间。又因为文化层次较低,自身素养的溃乏,不善于阅读指导的家长在农村比比皆是。而爷爷奶奶们除了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以外,更不懂得如何通过自身影响孩子阅读。
(3)读书起步晚,存在阅读障碍。城市家庭大多数孩子都能在两三岁的时候经历过在父母的故事中入睡,同时拥有第一本书的年龄在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早期教育的今天变得越来越早,我记得我给孩子买第一本书的时间是在她三四个月的时候,明丽的图片,放大的实物,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的智力发展与对事物、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在不断地给她读儿歌、古诗、讲故事的基础上,她在学会说话不久就能背出好几首古诗。有时看到我拿着书,她也会马上把她的书拿出来装作很认真地在读,虽然两岁多点的孩子根本不识字,但她的样子让我
感受到了家长在孩子家庭阅读中所起的作用了。而在农村,阅读起步较晚,许多孩子拥有第一本书的时间大约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所以,在教学中总感觉到农村孩子大都不如城市学生那么能说会道、引经据典。在朗读教学中,缺乏语感和读破句的学生不在少数,阅读障碍较明显。
2、 解决问题的措施
(1)利用好家长会。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引导家长认识家庭书香氛围营造的重要性,帮助家长制订监督、指导、评价孩子有效阅读的家庭读书计划。
(2)小手拉大手。通过校园书香的构建,文化的熏陶,让孩子与家长小手拉大手。可以开展“我和家长共一本书”,家庭读书心得介绍,以家庭为单位,进行阅读活动的评价。
(3)营造温馨的家庭读书气氛。教师可以根据农村家庭的情况帮助家长营造温馨的家庭读书气氛,可以以建议的形式进行,例如,建议家庭共出读书小报,家长与孩子分工、合作完成;建议家庭诗歌诵读比赛,通过家长会或其他形式邀请部分家庭参加。
尊敬的各位家长,我们知道,人文素养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它是在不断积累文化的过程中慢慢体现出来的对世界、人生的感悟与态度,而不断地阅读、探寻我国五千年的文化史,无疑能让人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厚积而薄发。家庭教育有第二课堂之美称,又是学校教育的延续,是对学校教育以外、不能涵盖的地方进行补充和完善。中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一段重要时期,也是家庭教育的最佳时期之一。许多孩子成人后的道德情感、生活习惯、性格和人性观念,都明显带有童年、少年时期的痕迹。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家庭学习习惯,这对孩子今后有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良好的家庭学习习惯是学校教育的保证。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然而每个孩子有不同的实际情况,只
有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紧密结合。才能使我们的孩子不断努力,不断进步。各位家长让我们为"营造书香校园、家园,共建和谐家校"共同努力吧,用书籍点亮孩子人生,让书香溢满校园家园。
《爱的教育》
我看书喜欢先看封前封后,记得《爱的教育》这本书封后有这样一段话,使他的译者夏尊先生说的——“这书给我以卢梭《爱弥儿》,裴斯泰洛齐《醉人之妻》以上的感动。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意阅读时候,还是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前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过余年教鞭的教师。平日为人父为人师的态度,读了这本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落了泪。书中叙述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觉得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于是就不觉感激了流泪。
于是,我怀着对这本书的崇敬及音乐的怀疑完整地读了下来。遗憾的是:读罢此书,我并未哭泣流泪,也许是还未领略到更深的意境吧。但它却是触动了我内心最深处的东西。不是说爱是心灵最本质的内涵吗,也许是这篇篇文章内约含着浓浓爱意拨动了我,不,是美味动辄心灵上最美的那根弦,它弹出世界上最美妙的乐曲,那就是——爱~
本书名为“爱的教育”,因此是“爱”与“教育”的结合。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教育的生命。爱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爱。而我们高呼的“素质教育”实际上便是“爱的教育”。因为,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质的基础。此书将“爱”与“教育”如此有机的结合,不得不令人赞叹与折服。
小说以一个小男孩恩里克的眼光,从10月份四年级开学的第一天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全书共100篇文章,包括发生在恩里克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姐姐在她的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
小说的主人公恩里克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自然也有犯错误的时候。然而,它的可贵之处在于知错能改。我想,没有一个人能够完全兼有每篇文章中饱含着的种种爱。这也就是为何每一个人读完这本书均会心生惭愧了。
给我印象最深的有恩里克的一篇日记及一个每月故事《六千里寻母记》。有一篇日记剪根里克的好友卡隆甘心为弱小受欺的科洛西承认错误,替其受罚。在许多人看来是十分微不足道的事。但我想问问那些接受了社会“洗礼”,老练精明的成人们:你们能够这样做吗,你能够教导你的子女这样做吗,
看完长达十几页的《六千里寻母记》后,我流泪了,使我想起了妈妈的缘故。不善言辞的我从不会表达对妈妈的关心,性格倔强的我不甘愿听从她的劝告,让她总为我担心;为我懂尊的我从不体谅她的难处,只顾自己称心。而故事里的儿子,似乎与母亲系着一条母爱的情线,带领他跋山涉水徒步行走六千里找寻病得奄奄一息的母亲,而母亲竟因儿子的到来而奇迹般的康复了。其实,这母子情人人都有。其实,这条情线时时刻刻都在我们手里攥着,只不过,我们从未注意过它。
《爱的教育》交回我们怎样接受爱,怎样去爱。爱的本质在于付出。懂得付出就具有人的基本,亦是高尚的品质。而被爱的人才懂得去爱人,爱给人力量,给人温馨,也给人美丽的心灵和情感,很多问题都可能在爱的暖流里溶解。
冰心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我说:哎,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但是你一旦感受了她,并传播了爱的种子,它就会产生奇迹。因为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
有了爱才有好的教育结果。爱要经过教育才能理解,从而学会去爱。《爱的教育》不只是给孩子,更是给成人,尤其是家长于是张精心准备的教育大餐。孩子从这里学会爱,成人 从这里学会把爱交给下一代。爱的种子繁衍不息,爱的火苗纵情跳跃,爱的精灵藏在世界每一个角落。
同学们:
当你们看着可爱的动画片,玩着迷人的电脑游戏,坐上快速的列车,接听着越洋电话的时候,??你可曾意识到科学的力量,科学不仅改变了这个世界,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翻开20世纪的壮丽篇章,我们发现人类在这百年中不仅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更创造了无数科学奇迹。19世纪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虚构,当时让人不可思议,他所幻想的登月旅行、飞机、远射程炮等,在20世纪都一一成为现实。在21世纪的今天,高科技更是无处不在。
作为跨世纪的一代,我们又该以怎样的姿态去适应新世纪,担起新世纪的重担呢,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科学不只为尖端技术服务,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这就需要正处于青少年时代的我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参加科技“五小”比赛、阅读科技书籍,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精密的机器人,不用燃料的汽车,虚拟的足球赛,高科技信息的传送等等,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现象,激起了我探索科学的愿望。
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科学,传播文明,在享受新生活的同时,更要创造新生活,如今,科技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加快,可视电视、电脑上网、心脏起搏器,已经不算新鲜了。从1901年发明的真空吸尘器,到人造地球卫星、载人宇宙飞船,科技在不同领域里显示出了强大的力量。电子产业、通讯技术的日益普及,纳米技术、超导材料的广泛应用,不久的一天,也许就在你的餐桌上,会出现像太空青椒、人造牛排等生物工程食品。学习科学技术,不仅仅是为了成为科学家,也
是为了能适应生活,更为了能成为新世纪的主人,担起新世纪,为国家建设,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人工合成胰岛素、断手再植、杂交水稻、爆炸原子弹和氢弹、发射人造卫星和飞船等等,这些令世人瞩目的科技成就,大大缩短了我国和先进国家的科学技术的差距,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活力。**爷爷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确如此,科学为我们祖国的腾飞插上了翅膀。**主席曾对青年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这句话,饱含了长辈们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如果说长辈们用辛勤的劳动建设了20世纪的祖国,那么,我们就应该以知识、以科学担起新世纪的重担。
同学们,我们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学习科学,让我们从小做起。我们要努力学好各种文化课,因为这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同时,对各种适合我们小学生看的科普书籍、报刊,最好在课余多阅读一些;还应该积极动手搞各种科学小实验、小制作,写科学小论文等,培养对科学的兴趣。长此下去,我们一定能够热爱科学,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 人类的智慧是无限的,无论是美国的挑战者号爆炸,还是全球计算机病毒的升级,从来都不能阻止人类的科技进步。“知识就是力量”,培根这句脍炙人口的格言不知激励了多少渴求知识的人。如今,让我们也用它来勉励自己,做一个热爱科学的新一代,担起新世纪的重任,为我们祖国的明天,谱写出更加辉煌的诗篇~ 谢谢大家。
作文五:《作文:名著人物赏析--曹操》500字
名著人物赏析--曹操
相信上高年级了的同学们,应该都看过《三国演义》这本书吧!作者是罗贯中,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那里面有一个人物让我印象最深刻,那人就是——曹操。
曹操这个人最明显的特点,那就是性格多疑,在诸葛亮草船借箭和败走华容道这两个例子中最明显!
在草船借箭的时候,因为天气有大雾,又不知道诸葛亮有多少兵力,怕中埋伏,只让士兵们放箭,结果把10万支箭白白送给了诸葛亮,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送箭童子”:第二次是在赤壁之战后,因为惨败,所以曹操下令撤退,在撤退的时候,曹操居然选了一条非常危险的小路——华容道。走进去的时候有2千人,结果出来的时候只剩下5百多人了。因为曹操多疑的选择,差点使魏国全军覆没。
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虽然里面把曹操描写的很笨拙,还经常被诸葛亮整,但其实,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和随机应变,称职的官员。
曹操其实一生写过很多诗,叫人拍案叫绝!但他不仅诗写得好,他也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在曹操年轻的时候,只是一个好不起眼的小官。他在官府门口摆了五色样,不管是平民还是地主,上级还是领导,只要犯了罪,就照打不误,差点丢了饭碗,真叫人佩服!在刺杀董卓的时候,因差点暴露,他以献刀和试马为理由,逃会了家乡,在那里招兵买马。
这就是曹操,生性多疑,但很聪明,我们要取长补短,取其精华,学习他的智慧!
作文六:《口语交际--名著赏析会(一)名家笔下的人物》800字
口语交际--名著赏析会(一)名家笔下的人物
教学目标:欣赏名家笔下描写人物的精彩片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学习写作方法。 重难点:结合自己阅读过的名著名篇,感悟作者刻画人物的精妙并进行互评。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拓展思路。
1,出示多媒体课件,观看学生熟悉的、众多的认人物形象,打开学生的思路。 2,请大家闭上眼睛遇老师一起默默的回忆,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那些生动的人物形象出现在你的脑海
中,
生:豪放的武松……
生:神通广大的孙悟空……
生:孤胆英雄的杨子荣……
3:课外,同学们读了许多名家的作品,你还了解了那些人物, 生:多愁善感的林黛玉
生:狡诈多疑的曹操
生:神奇妙算的诸葛亮
师小结:作者笔下的这些人物鲜活灵动,栩栩如生,令我们印象深刻,久久难以忘怀。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欣赏名家笔下的人物。
二,阅读提示,明确活动的要求,
1,明确赏析会的要求
2,明确活动的形式与步骤
?先朗读片段在说片段精彩在什么地方
?其他同学可以边听边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听后可以补充或质疑
三,典型示范学习赏析
1,教师指明,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赏析。
教师随机提示辅导引起学生的关注与感知
?引导其它同学认真听认真记
?对学生发言认真评价,补充和质疑
?重点引导学生学会平息这些片段精彩在什么地方。
2,合作讨论明确赏析方法
四,创设情景,展示交流
五,集体评议,加深印象
你最欣赏那一位同学的表现,说说为什么。
六,总结
表扬本次口语交际表现好的同学,总结他们的成功之处,引导学生阅读好作品注意欣赏名家笔下的人物描
写。
板书设计
名家作品赏析会
凡思与总结:
口语教育教学前,应布置学生广泛收集阅读的名篇名著,精选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片
段,以便交流时激情引趣。交流中应引导学生感悟如何才能形象,生动的描写人物,通过交流提高学生的
表达能力和评价技能。
作文七:《名著赏析》1700字
读>读后感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一个人只有一次。者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保尔的人生感悟深深的触动了我。
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革命斗争中有一个工人子弟成长为一名战士的历程。保尔十二岁时就进车站食堂当杂工,十月革命爆发,保尔因就革命者朱赫来而被匪徒抓走,不久误释,逃离家乡去参军。筑公路地上,保尔仍在泥泞冰雪中劳动。但由于屡遭摧残,保尔终至失明瘫痪。可他用惊人的毅力战胜了困难,走上可文学之路,拿起新的武器,开始新的奋斗。
这就是保尔的一生,相比之下我是多么的幸运,生于新社会,长于红旗下,没有社会的动荡,没有贫困的无奈。生下来就是父母的宝贝,在父母大大呵护下“健康”成长,虽不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但生于80后的我俨然享受着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幸福生活。
想想保尔的生活中遇到了那么多的困难甚至不幸,可保尔依然敢于面对,在生命的尾声,他依然用坚强的意志来表达他对生命的珍惜。保尔只是那些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事业、终于生命的人们一个代表。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意志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想到这些,我觉得我在平时的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是何等的微不足道,在美丽的校园里,在干净的教室里,安静的学习知识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为何不珍惜呢?学习、生活中都会遇到很多挫折,可和保尔比呢?我们很多人面对困难、挫折,就躲避,怕吃苦,缺少的就是保尔那种在任何困难下都不放弃的坚强意志。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要自卑,要有信心,因为挫折时培养毅力的必要前提。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挫折时块磨刀石。再锋利的刀一直不用,也会变得钝。这时就需要“挫折”这块磨刀石使它重新锋利起来。人的一生很精彩,没有酸甜苦辣,没有悲欢离合的伤心,有怎能有重逢的喜悦呢?穆泰奈比曾经说过:“人们的毅力是衡量决心的尺度。”只有毅力的大小,才能衡量一个人实现决心的程度。人最凶恶的敌人,就是自己意志力薄弱和愚蠢。
大学的生活快结束了,回首往事的时候是不是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呢?有些同学觉得学习很枯燥,成天泡在网络游戏之中。既然是学生,
学习就是我们的责任,为何不能下定决心来学好知识。有些同学三分钟热度,可能刚下定决心要做什么,不能持之以恒,几天就坚持不下去了。我以前也有这样的情况,但自从读了此书,每当我遇到困难而后退时,我会想起保尔,每当我受挫折而落泪时,我会想起保尔。保尔时时激励着我,鞭策着我,是我不懈努力,战胜一切困难。鼓励着我面对人生的任何挑战!凡是我尽力而为而决不半途而废,决不能因虚度大学而悔恨。
当然,人生若没有理想就没有希望,也就不会存在困难、意志。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在他的作品《悲惨世界》里有这样一句话:“没有理想,就没有人的生活。”是的,保尔是有理想的,他最根本的理想是政治理想和共产主义理想。这正是他奋斗的目标于精神支柱,也正是这种理想为他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给了他难以估量的精神动力。他用信念与理想的杠杆,撬开了智慧和精力的闸门,百折不挠地克服了在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难于挫折,就是伤寒和肺病将要他的生命长生威胁时,他也没有后退半步。他对理想忠贞不渝,“虽九死其犹未悔”。我不想说我的理想多么伟大,或是多么美妙小,只是能完成我人生各个阶段的该做的事情,平凡的时候,能认真做人,困难的时候敢于迎难而上,危难时候敢于挺身而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理想是成功之本,坚强的毅力则是成功的保证。荀子云:“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锲而舍之,金石可镂。”人生,可以说是一段曲折而坎坷不平的路。在人生的路途中,我会遇到种种的困难,要去面对失败给与我的打击和别人的不理解带来的痛苦等等。但是,这一切都不会太久。在突破障碍、战胜困难后,回顾自己曾经走过的道路,我领悟到,那磨练人生的“火焰”。多少英雄、为人,都是在熊熊烈火中锻炼出来的,正如人们常说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和保尔相比,我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实在是微不足道的,因而更没有理由唉声叹气、裹足不前。不论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是布满鲜花还是荆棘,我都会一如既往的坚定自己的信念,用坚强的一致战胜种困难,为了理想奋斗。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作文八:《名著赏析》1800字
内容提要:
笛福编著的《鲁滨孙飘流记》内容介绍:鲁滨孙又是个彻头彻尾的“经济人”。他热衷于航海,并不是因为有什么浪漫的追求,而完全是为了经济利益。他在海岛上曾发过几句金钱无用的感慨,但说过以后立刻就把见到的钱币一一收好,最后又一个不落带回英国。在他看来,非经济的社会关系和活动是次要的,父母之言不足信,安乐之家不足恋。这部自述体小说几乎不曾记录任何消遣活动(如果和鹦鹉说话不算在其中);也几乎不从纯欣赏的角度(或说美学的角度)来描写自然景象或异国风光。人与人的关系当然也首先是契约关系、借贷关系、主仆关系。鲁滨孙心安理得地把贩卖黑奴看作利润丰厚的风险事业。他被海盗俘获时曾鼓动同为海盗奴隶的小男孩佐立一起逃跑,并许诺要使他成为“了不起的人”。然而一旦出逃成功又有人出了个好价钱,他只稍经犹豫、略讲价钱,就把那孩子卖了。后来他在荒岛上解救了一名土著,给他起名“星期五”,便顺理成章地把他收作自己的奴仆。他回到欧洲之后找到他的代理人即当年救过他的葡萄牙船长。那老人此时已经穷愁潦倒,但仍然倾其所有拿出一百六十金币还欠鲁滨孙的钱,并交出一份详细的收支账目。鲁滨孙感动万分,热泪盈眶,同时却不忘记一丝不苟地写一张收据。一起来翻阅《鲁滨孙飘流记》吧!
精 彩 页:
事后想起来,他最后这段话实在有先见之明,虽然我相信他当时连自己也不知道。只见他一边说一边流泪,特别在他谈到我那丧失性命的哥哥的时候。当他讲到将来我一定要后悔,要呼吁无门时,他竟感伤得中断了他的谈话,说他的心已经充满了忧伤,不能再说下去了。 我当时深深地被这段谈话所感动。真的,谁又能不被感动呢?我决定不再起出洋的念头,听从父亲的话,守在家里。但是,唉,不到几天,这个决心就忘得千干净净。简单地说,过了几个星期,为了避免我父亲再对我哕嗦起见,我决定逃得远远的。可是,我却没有说干就干。我等我母亲比平常高兴的时候,告诉她说,我一心一意要到海外去见识见识,除此之外我无论什么事都无心去做,我父亲不如索性答应我,不要逼着我不得他的同意而离开家庭。我说我已经十八岁了,无论去当一个学徒或是去做一个律师的助手,都未免太迟了。我说我绝对相信,假如去干这些事,我一定不会等到满师就要背师逃走,跑去航海。可是,假如她肯帮我向父亲说一说,让我出门走一趟,等我回到家里,觉得这种事没意思,我就不再出外,情愿加倍努力工作,用来补偿我所浪费的时间。 我这一番话使我母亲非常恼怒。她告诉我说,她知道得很清楚,拿这一类的题目去跟我父亲说,绝对没有用,因为他对我的利害关系知道得太清楚了,绝对不会答应这种对我有害的事情的。又说她觉得奇怪的是,在我父亲对我进行过那样的谈话,在我父亲那样谆谆告诫之后,我怎么会再想到这一类的事情。她说假如我自寻绝路,谁也不会来帮助我;所以我就不用妄想他们会答应我这件事。至于她自已,她更不愿意帮助我自取灭亡,免得我以后说,当时我父亲不愿意,而我母亲却愿意。 虽然我母亲在表面上不肯把我的话向我父亲传达,可是我后来却听说,她把我们的全部谈话都告诉他了,我父亲听了之后,非常忧虑。对她叹息道:“这孩子若守在家里,一定可以幸福;可是如果一定要出洋去,他就会成为世界上最苦命的人。我不能答应他。” 事后不到一年,我竟私自逃走了。在这一年里,家里曾经几次向我提议,要我干点正事,都被我固执地加以拒绝。我经常同我父亲母亲争辩,抱怨他们这样断然地反对我的志愿。有一天,我
偶然到赫尔城去。去的时候,我心里并没有意思要逃跑。可是到了那里之后,我的一位同伴正打算坐他父亲的船到伦敦去。他用一般船上人招引水手的方式,怂恿着我跟他一块去,说一文钱不要我的。于是我也不再同父母商议,甚至连一个信都不送给他们,只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去听我的消息;既不求上帝或是我父亲的祝福,也不考虑一下当时的处境和后果,就在一六五一年九月一日那个不祥的时辰,走上了一个到伦敦去的船只。我相信,自古没有任何青年冒险家的不幸命运,开始得比我更早,继续得比我更久。船刚航出恒比尔①河口。便碰到了可怕的风浪。我因为从来没有坐过船,感到全身说不出来地难过,心里十分恐怖。我开始郑重地想到我所做下的事情,想到上天罚得我多么公平,为了我私自离开我父亲的家,放弃了我的责任。所有我双亲的规劝,我父亲的眼泪,我母亲的哀求,都重新涌现到我的头脑里,我的良心(当时还没有像后来那样顽昧不灵),开始责备我藐视别人的忠告,放弃了对上帝对父亲的天职。P4-5
作文九:《名著赏析》1000字
01、 《傲慢与偏见》 (经典名著 ) 《傲慢与偏见》是闻名遐迩的 英国现实主义女性小说家奥斯汀 的杰作。她的作
品题材较窄,基
本上都是描写她
所处的那个阶层
的爱情故事。但
她观察仔细, 文笔细腻, 生动而深 刻地描述了那个时代生活的许多 层面,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她的作品阐明了恋爱婚姻的 伦理道德观, 真实地反映了许多人 性最本质的特点, 又具有较强的现 实性。威廉 ? 莱昂菲尔普斯曾说:“ 奥斯汀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文学艺 术家之一,而《傲慢与偏见》又是 她的代表作。 ” 《傲慢与偏见》受 到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 得到评 论家如此重视, 不愧为世界文学宝 库中的珍品。
经典名著) 《 孤星血泪》 是狄更斯最成熟 的 代 表 作 品 之 一。
小说叙述了 一个青年幻想破灭的故事。 金钱使 皮普从一个穷学徒变成阔少爷, 也 使他染上了上流社会的恶习, 而背 离了他原有的劳动人民的纯朴天 性。 没有了金钱, 皮普两手空空地 回到家乡,则恢复了自己的人性。 狄更斯以他独特的方式,处理 19世纪文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青年 人的生活道路的主题, 突出了对金
钱腐蚀作用的揭露。
— 38—
03、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 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代表 作, 是苏联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名 著之一, 也是世界文学中最激动人 心的作品之一。 小说叙述了主人公 保尔 ? 柯察金的一生,为我们塑造 了一个生命不息、 奋斗不止的优秀 布尔什维克形象。 小说发表后, 引 起巨大反响, 主人公保尔也成为苏 联及我国青年学习的榜样, 激励人 们奋勇向前。
04、 《在人间》 经典名著
《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 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 小说描述的 是主人公阿廖沙 1871年到 1884年的生活。 这段时期为了生活, 他 与外祖母摘野果出卖糊口, 当过绘 图师的学徒, 在一艘船上当过洗碗 工, 当过圣像作坊徒工。 在人生的 道路上, 他历尽坎坷, 与社会底层 形形色色的人们打交道, 他有机会 阅读大量书籍。 生活阅历和大量的 阅读扩展了阿廖沙的视野, 他决心 “ 要做一个坚强的人,不要为环境 所屈服 ” 。 他怀着这样的坚定信念, 离开家乡奔赴喀山。
在小说,作家不只是再现了形 形色色的小市民和他们的生活习 俗、 道德观念和精神境界, 而且塑 造了一系列体现劳动人民智慧才 能的人物形象, 广泛深刻地再现了 广大下层劳动者的悲惨生活和他 们的思想情结, 描绘了俄国社会一 个时代的历史画卷 。
— 39
—
作文十:《名著赏析》4400字
时间冲淡了记忆,人走楼空之后,留下的只有历史的文字。寓言故事是美丽的,没有雍容华贵的辞藻与写作手法的刻意雕琢,有的只是淳朴的语言与动人的故事,以其简单揭示人世间的善恶美丑。
《伊索寓言》舍弃了人的描写,用动物喻人。凶狠的豺狼和狮子,恣意虐杀,视生命如儿戏,如人间权贵蛮横残暴、专横跋扈,虐害弱小,而此时的弱者就甘受凌厉吗,无人请缨,只得默默忍受。
一、伊索是个机智幽默的奴隶。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他原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奴隶”在希腊文里用两个不同的含义,一个是生而为奴者;另一个是指当了战俘卖身为奴者。伊索属于后一种他身份。这一身份其实对他更为不利,容易被人转卖而应享有的权利也随之丧失干净。伊索机智幽默,聪颖过人,与人商讨事务常常以动物故事作比喻,一针见血,入木三分,语惊四座,当时的人没有一个不为之倾倒,就如同时人为刘德华所倾倒一样。《伊索寓言》中有一文《伊索在造船厂》:会讲寓言故事的伊索于闲暇时来到造船厂。造船的工匠嘲笑他,激他答话。伊索便对他们说:上古的时候,一片混沌,到处是水。宙斯想叫土元素出现,便吩咐土吸三次水。土开始吸水。第一次吸,露出了山峰;第二次吸,现出了原野。伊索接着说:“如果土遵照宙斯的意旨吸第三次,你们这点技术就没用了。”这故事是说,讥笑比自己高明的人,往往会不知不觉地自寻烦恼。
从迹象来看,伊索比较幸运,能长期担任主人的私人文书,甚或是亲信一类的角色。传说雅德蒙非常欣赏他的才智,并给他了自由。以后,作为自由民的伊索,游历了希腊各地,在撒狄他还经常出入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的宫廷,得到了国王的器重和信任。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里记载了一件有关伊索的趣闻:当时伊索住在萨摩斯岛,在集会上为一个被处死刑的民众领袖辩护。伊索讲了一则狐狸过河时被急流冲走的寓言。狐狸被水冲进洞后钻不出来,遭到一大群狗虱的叮咬。一只路过的刺猬同情她,狐狸却拒绝对方的帮助,说道:“这些狗虱此刻已喝饱了我的血,再也喝不下多少了。要是你把他们撵走,别的狗虱还会飞来,他们饥肠辘辘,准会把我剩下的血喝得一干二净。”伊索的寓意是,受其辩护者已发财,对他无须再加防范,倘若把他处死,别的人就会接踵而至,因囊中羞涩而大肆掠夺钱财。同时,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伊索曾经当过律师 为人出庭辩护。他这种引用寓言作譬的方法,其后数百年的演说家无不仿效。 最后,伊索作为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的特使去德尔斐,被人指控亵渎神灵,为当地居民杀害。他死后德尔斐流行瘟疫,德尔斐人出钱赔偿他的生命,这笔钱被老雅德蒙的同名孙子领去。
二、《伊索寓言》是颗不只属于伊索一人的璀璨明珠。
刚才我们已经说过《伊索寓言》是希腊寓言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是公认的西方寓言体文学的开山之作。
伊索寓言中许多故事说理通俗易懂,生动幽默,极富感染力。难怪身为喜剧作家的阿里斯斯文文托芬对它情有独钟。在他的作品里时时提及伊索和他的寓言。在公元前414年创作的《鸟》这部作品中,有个角色责怪另一个角色对鸟的演变史知之甚微,其中有这样一句“只怨你头脑简单,闭目塞听,没下功夫去钻研伊索寓言。”而在他的另一部作品《黄蜂》中写过这一片断:两个角色讨论参加酒宴的得失问题,一个抱怨有人酒宴上举止粗野,酒后失态,另一个反驳说,“你可知道,和有教养的人在一起喝酒情况就不同了:他们谈笑风生,会讲一些从酒宴上听来的锡巴里斯或伊索式的有趣故事,闻者无不开怀大笑,乐不可支”对方回答说“噢,有那么多的有趣故事,我可得一饱耳福了”
从这些资料来看,公元前五世纪的雅典城,在较为高雅的酒宴上,讲述趣味故事已蔚然成风,在座者如要取悦他人,就得熟悉伊索寓言,倘若家中未备《伊索寓言》一书,就得牢记席间听来的故事。
伊索对古代的希腊和罗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几百年的时间里,他的名字和寓言紧紧地连在一起。公元前四世纪著名的希腊雕刻家吕西波斯曾为伊索雕像。
可是这颗明珠却不只属于伊索一个人的。前四世纪与三世纪之交,雅典的哲学家墨特里俄斯收集了近二百个寓言,编辑了《伊索故事集成》,这是古代文献中提到的最早的希腊寓言集。现在《伊索寓言》所收集的故事中,《鹰和狐狸》在公元前七世纪中叶的诗人阿耳喀罗科斯的残诗中就已出现;《旅途中的第欧根尼》以公元前四世纪昔尼克派第欧根尼为故事片的主人公,明显地晚于伊索;《公鸡和鹰》无论是用词还是思想内容都清楚地打着早期基督教的印记。这些寓言既非产生于同一年代,也不可能是伊索一个人的作品。
其次,《伊索寓言》所列举的动物众多,但有些动物却非古希腊所有。如书中常常提到的狮子,古希腊人亲眼目睹过狮子的寥寥无几,最多只见过
圣得洛斯岛上的石雕纳克索斯狮子。考古学家指出,这些狮子全凭想像雕成,状貌失真,比例失当。更让考古学家感到奇怪的是,明明希腊有猪而无骆驼,但骆驼在寓言里出现的场合却要比猪来得多。那么为何伊索寓言的异域色彩如此浓厚呢?现已证明,我们目前所见到的大量伊索故事并非源自希腊。众所周知,隔海相望的利比亚境内有狮子豺狼出没,此外骆驼也是那儿的常见动物。《伊索寓言》中不少以狮子为主角的故事,也许多以《利比亚故事》为蓝本。
这些说明,就整个《伊索寓言》而言,这无疑是古代希腊寓言的汇编,是古希腊人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的集体创作。
三、《伊索寓言》的主要思想内容。
《伊索寓言》为我们展示了古希腊社会平民生活的有趣场景。刻画描写具体而微,涉及诸如假发、狗项圈一类的日常用品,读后令人惊叹不已。通过作品读者仿佛置身于古希腊人的家园,我们可以从当时的老鼠喜欢偷吃何种食物,推断出一般人家中贮藏什么食品;我们可以从文中了解到主人以何种方式添购奴隶
等。就内容而言,大致有以下三种:
1、影射社会现实。《伊索寓言》中有很多故事反映了穷人悲惨的处境,揭露统治者的残暴,表达了穷人对为富不仁者的不满。如《欠债人》揭露了定价的苛刻无情和贪婪自私,同时也描绘了穷人无可奈何的悲惨遭遇:穷人无力还债,要求债务延期又遭债主拒绝,不得不将仅有的一头老母猪赶出来卖掉。再如《狼和小羊》《猫和鸡》就以辛辣的讽刺笔法,控诉了统治者的残暴与蛮横。
2、表现人民智慧。《伊索寓言》中有大量的故事是生活中的经验之谈,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例如,有一部分寓言教人如何选择朋友、对待朋友。《野山羊和牧人》告诫人们不可结交喜新厌旧的人。《蝮蛇和水蛇》则是对那种只会空谈而没有丝毫实际行动的所谓“盟友”的讽刺。有一部分寓言,目的在于教人如何处世、如何做人。如《狐狸和豹》:狐狸和豹争论谁美。豹夸耀自己身上斑驳的花纹,狐狸却回答说:“我比你美得多,我所装饰的不是身体,而是心灵。”这故事说,智慧的美胜过形体的美。《乌龟和兔子》告诫人们不可恃才自负。《开玩笑的牧人》说明,撒谎终会害了自己,没有好的下场。而《狐狸和山羊》的故事就警示人们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
3、嘲讽人类缺点。例如《鼹鼠》“传说鼹鼠的眼睛是瞎的,可小鼹鼠却对妈妈说他能看得见。妈想试验他一下,便拿来一小块香喷喷的食物,放在他面前,并问他是什么。他说是一颗小石头。母亲说:“啊,不幸的孩子,你不但眼睛看不见,连鼻子也没用了。” 这故事是说,那些爱吹牛说大话的人,常常夸海口能
做大事,却在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上丢了丑。
再如《蚂蚁和蝉》嘲笑人的好逸恶劳,《寡妇与母鸡》《男孩和榛果》告诫人们不要贪婪,《老鼠和黄鼠狼》教人不要虚荣。
值得注意的是,《伊索寓言》思想倾向并不是单一的。上面已经提过,《伊索寓言》并不是伊索一个人的著作,经过几次三番的“粉刷”,结集成书的《伊索寓言》难免也有些瑕疵。其中有一些故事宣扬天命和宗教迷信,《婴儿和大鸦》宣扬吉凶祸福是天定,人力是无法改变的;《好恶作剧的人》这类寓言公开鼓吹神是无所不知的,是不可亵渎的。还有些故事为统治者高喊剥削有理、反抗有罪的口号,如《野鸽和家鸽》中,家鸽恬不知耻地对野鸽说:“维护主人先于照顾自己的亲族。”《野驴和家驴》鼓吹弱者就应该投靠强者,心甘情愿地忍受主人的奴役,谁要想自由,谁就要遭殃。另外,伊索世界里不乏举止野蛮、生性残忍之徒。此类人诡计多端、居心叵测、一味嘲弄他人,但有时文章字里行间却有一种“我不早就告诉过你了”这一类的揶揄口吻。因为像向遭劫者伸出援助之手这一类的善举在古希腊似乎不存在,偶尔出现也仅仅是少数人的个别行为。伊索世界奉行的基本信条是:“人生在世独善其身,他人有难落井下石。”在伊索笔下,不论人间社会,或是动物世界,崇尚的似乎都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由此看来,让动物充任故事的主要角色,可谓顺理成章。
四、《伊索寓言》的主要艺术特色。
《伊索寓言》的内容诙谐多趣,文字通俗易懂,但有欠雅致。正统的学者认为它不过是村夫野老的粗俗笑谈,对此不屑一顾。这也许是《伊索寓言》长期遭受古典学者冷遇的原因,但《伊索寓言》在艺术上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1、 成功的拟人手法。
寓言是虚构的小故事,作者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启示。寓言一般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者其他事物。我国古代的寓言,较多地出现的是人。而《伊索寓言》则大量地成功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如《狼和小羊》、《乌龟和兔子》、《狐狸和葡萄》等等,都是赋予各种各样的动物甚至植物以人的思想、性格和语言,让它们在故事中像人一样思考、行动、交谈,在我们的面前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世界。由于拟人化手法的成功运用,一些动物故事在长期流传中形成了典型形象的一般特性,如兔子胆怯,狼贪婪,狐狸狡猾等等。但我们在读《伊索寓言》的时候,却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来看待以不同面目出现的同一动物的拟人化形象。如《狐狸和山羊》中的狐狸是一个狡猾的形象,但《狐狸和豹》中的狐狸则是心灵美的体现者。
2、 出色的对比手法。
《伊索寓言》里,一部分寓言比较出色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寓言的主题。在《乌龟和兔子》中,乌龟的慢和兔子的快,乌龟的孜孜不倦与兔子的骄傲自满形成两组鲜明的对照,突出人不能恃才自负,只要刻苦就能成功的主题,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农夫和蛇》通过农夫的善良与蛇的邪恶的对比, 农夫开始时对蛇的怜悯与后来对蛇的憎恶的对比,最后用农夫的感叹突出主题。
3、紧凑的文章结构。《伊索寓言》中的大多数寓言结构简单,情节紧凑,语言精炼。寓言常常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把地揭示蕴含的道理。
当然,并不是每一篇寓言在艺术上都是成功的。例如《赫耳墨斯和手艺人》只不过是笑话。故事说的是:宙斯命令赫耳墨斯给手艺人全都撒上撒谎药。赫耳墨斯把药研好,平均撒在每个手艺人身上。最后,只剩下皮匠,药却还剩下很多,他便端起研缽,全都撒在皮匠身上。从此以后,手艺人全都撒谎,而以皮匠为最。这故事适用于撒谎的人。从这个寓言来看,附加的“教训”也有些牵强。所以我们在欣赏寓言时,只能从寓言本身出发,而不能以那些“教训”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