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雨声,闲读宋词,听北宋词人晏殊浅吟:“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翻过几页,又听见晏殊第七子晏几道叹息:“舞烟眠雨过清明”。 心里蓦地一惊,春社已过,清明又至了。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古时也叫三月节,有2000多年历史。“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缉唬光舅叱矫癸蝎含莽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万物由阴转阳,吐故纳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 在现代人眼里,“清明”与扫墓祭奠的联系则更紧密。这是因为,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后来,唐玄宗被这个故事感动,于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且列为当时“五礼”之一。寒食与清明仅隔一天,为图方面,人们干脆决定在清明扫墓,到明清时,清明扫墓更为盛行。新中国成立后,人们也选择在这天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辈。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历来有扫墓的习惯,每到“清明”,家家户户的后代子孙就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鞭炮等到祖坟墓地,将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将纸钱焚化,鸣炮祈祷,为坟墓培上新土,栽几株鲜花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还必须在墓前吃掉酒食才回家。 年年清明都逢雨,那雨像漫天飞舞的泪花!也习惯了在清明节看雨、淋雨;如果哪一年破例遇上个大睛天,心,总觉得这个节不圆满,有些残缺。也许,也只有这样的情与景,才能给逝去的灵魂一丝慰藉吧! 逝者已去不可追,请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无限的感伤将被抒发,祭祀者的泪珠将串成一段段湿漉的回忆,暖春的微风抹不净伤感人的眼睛。人生漫长的旅途不会停歇,宗脉的延续是一串加粗的省略号,老人的白发便是清明节最醒目的问号,孝顺与赡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是炎黄子孙对清明的最佳诠释。让孝敬之心日日在,坚持善待自己的父母与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个清明,立于拂起万千愁绪的细风中,才不至于面对死气沉沉的墓碑,空余幽幽的哀叹和无边的自责,背负一团心冷在风里哀号盘旋。 清明的竹子 初次邂逅竹林,是在清明的一场大雾里。 曾祖父的坟墓在深山里,要去祭拜需要走很长的山路。当天凌晨,大雾漫天,几米外的景物已非常模糊。选择在这样的时候出门是有道理的,因为在今天得去好几个山头祭拜先人。只记得,当天早上,父亲挑着祭品走在后边,我蹦蹦跳跳地跑在前边,如一只脱笼的小鸟。嘴里似乎还在哼着曲调吧,或许吧。 山路蜿蜒延伸,野草长到我的胸前。我们经过了田野,绕过了小溪,爬上了陡坡,又翻过几个山头,终于来到一条峡谷里。父亲轻轻喊了一声:“别跑得太快,前边是一片竹林了。”我应了一声,却一个劲地往峡谷里跑。父亲在后边摇了摇头,微微地笑了。他明知道我非常喜欢竹子的。 近了,近了。山风中吹来一阵沙沙的轻响,在弯角处我终于看到了竹林的身影。绿色般的潮水,从此在我的人生里扎了根,再也无法抹去。 竹林上方的叶子雀跃地随风倾倒,发出寒战的声音,宛如一片绿色的急流,所有的叶子都朝着一个方向。那修长而青翠的叶子,恰如急流中的扁舟,朝前争渡。我站在万千的竹子当中,只觉得自己已被绿色所征服。高大的竹子直耸云霄,一直长到了峡谷的顶端,遮没了天空,嬉戏着白云。细小的竹子,刚刚破土而出的竹子吧,就像我的手指大小,嫩绿地,也在枝头泼洒出一簇簇细小的舟子,加入这雾中的争流。绿色的震撼铺天盖地,万千的翡翠招摇在我的面前,我抚摸着大大小小的竹子,在林间绕来绕去,只觉得一切都是如此的美妙。 父亲放下肩头的祭品,站在林间,也有点出神。 林间传来清脆的鸟鸣声,那是山雀吧,在绿色的枝头上跳跃着,尽情地享受这天地的气息。潺潺的声响,那是从岩缝里渗下的清泉吧,如珠玉一般的晶莹。寒雾在竹子身上渗出一颗颗的水珠,有的顺着竹节轻滑而下,留下溪流走过的痕迹;有的从叶尖晃了几晃,便顽皮地荡了开去,如流星般向大地急坠而去。 后来,或许是第一缕刺破林间雾气的阳光唤醒了父亲吧。他用一把小刀削下拇指大小的一根竹子,递给了我。轻轻拍了拍我的小脑袋,唤道:“走吧,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或许是年幼吧,也或许是不对先祖们感情不够深沉。荒山中的孤冢总让我感觉阴森,要是没有父亲在身旁的话,我敢担保我会吓哭的。那年的清明没有留下太多关于祖先的记忆,却永远铭记了那片竹林,那片绿色的,空灵的世界。也记得了父亲削给我的那根竹子,那根在清明的夜里削成了笛子的竹子,在父亲唇边吹响的竹子。那一缕悠扬而深邃的声音,就这样贯穿了我的整个童年,也贯穿了我的整个人生。 是的,后来我长大了。读到了许多关于竹子的诗句,例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是苏轼的吧,又读到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王维的吧。读了很多很多,也见过许多人画竹,如郑板桥的画,但却总觉得失落。那片空灵的世界,没有任何诗句,没有任何画笔可以替代的。是的,至少在我心里是这样的。
每年一到清明,最先在我脑海的不是写文字追思,而是一幕一幕的画片,清晰而又模糊。指尖敲击文字,犹如在玩味游戏,但是又比较的任性。越是想让文字简洁,接近真实的时候,却总是在记忆中看不到自己。 找不到自己,我很想看到自己。看到是一种幸福,看不到是一种痛苦。于是我真的怀念那段记忆,一段与之外公(姥爷)和外婆(姥姥)的幸福生活。幸福以“我”起头,这个人称我喜欢,也很奇妙;它让我更加真实的展现,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种人格的确定。在那段记忆里,“我”并非个体。 我所祭奠的只是外公外婆,那个“我”也是不代表任何人的,只是起穿针引线的作用罢了。 回忆起我的外公外婆,手中却迟迟不知从何动笔。或许更多的是来自内心的矛盾,这个矛盾始终不能像鲜艳的白菊那样美丽绽放,却更像是自己在一直寻找的一个过程。我的思维,我的灵魂似乎渐渐在繁华都市中给磨平了,甚至失去了记忆。记忆的隧道里似乎黑暗更多一些。 回忆是需要灵感的,灵感来的时候,哪怕是在久远我都会想起。但是,回忆又不能仅仅依靠灵感,在慢慢靠近某种光亮的时候,其实“爬行”也不见得是一种愚蠢的回忆方式。我可能就是在这种爬行中,来慢慢内心摆渡自己。我看到了那段回忆,那段幸福。 回忆注定是一种幻觉。在回忆之后,内心又有某种恐惧,这种恐惧与生俱来,但很快又空洞消失。像空的酒杯等待注满全新的红酒一样。我内心的恐慌也只是瞬间一刻,随即消失。所以我还是认真的想起那段记忆,这可能就是一个片段,一个细节,但是对我却影响一生。 提起外公外婆的故事,其实我永远都回忆不完的,甚至这辈子我也无法回忆完。只要喜欢,的确,在那个年代,天与地,人与事。看似简单枯燥但却意味深长,催人泪下。我知道,每当我在祭奠外公外婆的时候,自会承受想往那段幸福的痛苦。往事如烟,往事缉唬光舅叱矫癸蝎含莽并不如烟。我爱我的外公外婆,我对他们的追思与缅怀是我一生的不变。在此跪拜二位慈祥善良的老人天国一路走好。 深夜,外面的风还是夹杂着冷意,尽管这是春天。北京。有风。潇彧。休假之余回忆与外公外婆在一起我的儿少时。幸福生命的路程。就这样如此——幸福一直在延续。
清明时节雨纷纷,作文写到欲断魂。
笨啊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投稿取消
文章分类: |
|
还能输入300字
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