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我们对民风民俗的态度的建议书》4100字
我们对民风民俗的态度的建议书
篇一: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
原设计者: 吴晓倩
篇二: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演讲稿
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演讲稿
合: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演讲的主题是《民
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
甲:民风、民俗存在于中华的历史长河中,渗透着民族的传统。一些古老的民风、民俗,经过无数岁月的淘洗,之所以能一代一代传承延续下来,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他适应各个时代人们生活和思想的要求,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
一、 探究寿诞习俗。
甲::同学们家里年龄最大的长辈有多少岁,
乙: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越来越重视,以及医学水平的迅速发展,老年人也越来越长寿。古人50岁就开始做寿,一般十年做一次寿。而我们现在基本是70到80岁才开始做寿。那做寿有什么习俗,小孩子出生满月以及周岁又有些什么习俗呢,
甲:真没有想到寿诞还有这么多的讲究~
乙:下面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第36-37页。自学完之后,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甲:同学们,说的都很不错,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各地的美食和怎样的饮食习惯吧~
乙:刚才看了美食的介绍,使我们大开眼界,我们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文化生活异彩纷呈、姿态万千的民居习俗。
甲:先请同学们自学品德书第39-41页。
乙: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蒙古包的介绍。
甲:看完了蒙古包的介绍,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乙:是的,
看完了这些美食,我们在一起去看看各地的建筑吧
甲:看的过程中,以六人一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些房子有哪些特点乙:
1 ?
篇三:四下品德第六课我们的民风民俗
课题: 6、我们的民风民俗 教材分析:
本课由“传统的节日”、“传统的文娱活动”、“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三大部分构成,每部分有机相连,环环相扣。旨在了解节日来历和传统基础上,重点突出节日习俗和传统娱乐活动给人们带来的喜庆、团圆之情,促进身心健康,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娱乐的热爱之情和自豪感。 学情分析:
过节是孩子们最盼望的事情,“热闹、好玩,有很多好吃的”恐怕是节日给孩子们最深刻的印象。但一年中具体有哪些节日,分别在什么时候,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孩子们却很难说清楚。节日中蕴含的文化,他们就更不了解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了解家乡民风民俗来历的基础上,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积极参与并设计本地有特色的民俗活动,增强民族自豪感。
过程与方法:观察生活中存在的陈规陋习、迷信现象,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各种迷信活动。
情感与态度: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了解家乡民风民俗来历的基础上,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积极参与并设计本地有特色的民俗活动,增强民族自豪感。
过程与方法:观察生活中存在的陈规陋习、迷信现象,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各种迷信活动。
情感与态度: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民风民俗的来历以及民俗活动。
教学难点:
体会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具准备:
1(春节来历的相关资料。
2(跳绳、毽子、陀螺等活动器材。
3(布置学生搜集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和传统的文娱活动方式。阅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表现节日喜庆的民乐,课件展示一组反映我国传统的民风民俗的画面。
2(同学们,伴随着优美的旋律,你们看到了什么,
3(从悠悠远古到现代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华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同时也形成了许多独特的习俗和文化。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亲近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提示课题)
(二)认识春节
1(你知道我们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2(哪个节日是最隆重的,(春节)
3(提起春节,我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关于它的美丽传说、多彩活动、心情故事等感兴趣的内容。
4(现在请每个学习小组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探究,待会儿用说说、画画、演演等方式进行汇报。(给“美丽传说”组发相关阅读材料)
5(分组汇报。
(1)美丽传说
A(春节也称过年,你知道哪些有关过年的传说呢,
B(观看简短动画(有关年兽的传说)。
C(这些传说为过年增加了一些神秘的色彩,但是它们并不可信,你们知道经过考证的过年的起源吗,(讲述春节的来历)
D(由此可见,那时过年的目的何在,
E(三千年以来,过年逐渐成为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年复一年,中国人民经历着过年,每个人对过年都有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2)多彩活动、心情故事
A(说一说,你们家是怎样过春节的,你最感兴趣的活动是什么,相机交流: ?你家贴上了(本文来自:Www.HnbOxu.coM 博 旭 范文 网:我们对民风民俗的态度的建议书)什么春联,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春联,大声读一读,体会其中传达的情感。
?你家年夜饭吃些什么,吃饺子象征着什么,
?你是怎么给亲朋好友拜年的,
B(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都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是啊,咱们中国的春节,不但热闹、喜庆,还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让我
们看一段录像,观察其中的主要民俗活动,感受浓浓的节日气氛。
C((录像定格在扭秧歌上)鲜红的绸带舞出了每个人心中的幸福与祝愿。让我们也在欢快的音乐中跳起来吧~
D(除夕夜怎样辞旧迎新,
?过年的日子里,除夕夜是大家最重视的,你家吃完年夜饭后干什么, ?除夕夜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的,现在请大家注意分析一份网上调查的数据《除夕之夜怎么过》,请你们发表看法。
(展示网上调查表《除夕之夜怎么过》,学生讨论。)
?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哪一种形式,(看春节联欢晚会)
?1983年春节,中央电视台开始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多年来已经成为过年的一种新形式。全国人民除夕夜的文化大餐,它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请看一段晚会的录像。(播放《春节联欢晚会》片段。)
?到底春节联欢晚会发挥了什么作用,
(三)方式讨论
1(春节的活动是如此多姿多彩,那你知道,人们最希望的过年方式是什么吗,出示教材内容“猜猜看”,请学生自由竞猜。
2(师动情总结:合家团聚仍是人们过年的首选。(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可自由跟唱。)
3(引导学生读小故事《到外公外婆家过春节》,谈谈感受,并说说你在春
节期间是怎样表达对长辈、亲人真挚情感的。
(四)拓展延伸
1(正因为春节蕴涵着这么深厚的文化道德情感,所以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代代继承发扬。其实除了春节以外,中国还有许多传统节日。请同学们列举其他的传统节日,并说出主要民俗。
2(相机介绍
?端午节:节日来历、屈原简介、诵读诗歌。
?中秋节:吟诵借月抒怀的诗句。
??
3(传统节日中倾注了中国人太多的情感,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课后请大家搜集、阅读相关内容,更深入地体会其中蕴含的魅力~(在《新春序曲》中结束本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程与方法:了解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一些重大节日的风俗文化。
情感与态度:尊重不同地区不同民俗。
教学重点:
体会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体会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阅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
1(播放歌曲《大中国》,请同学们跟着唱,想想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出示56个民族的大照片)
2(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你知道有哪些民族?
3(每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民风、民俗。课前老师请大家搜集了这方面的资料,老师也找到一些,放在每小组的学习资料袋中。请大家认真地看看这些资料,待会儿展开一个小小的竞赛,好吗,
4(老师这儿有一些图片,你们能判断他们是哪个民族的,并简要介绍这个民族的民风民俗吗,
(1)蒙古族,相机简介那达慕大会。
(2)傣族,相机观看“泼水节”录像片断;阅读《难忘的泼水节》,说说为什么我们的**已经六十多岁了,还要参加这样的活动呢,当警卫员要去用伞给他挡水时,他为什么不让,
(3)汉族,谈谈旗袍;说说我们中国还有哪些特有的服饰和工艺品,相机展示中国结和剪纸。
(4)彝族,相机交流火把节的传说。
5(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民俗活动,它们各有什么象征意义,
6(小结:不同的民风民俗,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绚
丽之花。
(二)亲身体验,感受传统文娱活动的乐趣。
1(我国的悠久历史还留下了许多相传很久的文化娱乐活动,你们看——(出示:风筝、陀螺、跳绳、毽子等。)
2(玩过这些游戏吗,谁能现场露一手,
3(观看录像:小小毽子花样多
4(阅读文章《踢毽子》,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毽子带来的快乐。
5(你们还知道哪些传统文娱活动,(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相机观看舞龙灯、踩高跷等录像,并鼓励学生唱几句家乡流传的歌曲。)
(三)分析讨论,懂得继承和摒弃的必要。
1(中华民族的祖先留下的民风民俗很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但请大家冷静地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习俗都是健康有益的呢,小组讨论讨论,看看哪些是需要改革或者废除的,理由是什么,
2(交流,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3(请中队委综合同学们的观点,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大家共同继承优良习俗,摒弃不良习俗,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作文二:《我们的民风民俗》3100字
6、我们的民风民俗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是几月几号?明天呢?是什么节日?
早在唐朝,我们的大诗人杜牧就在清明节这一天写下了一首诗,谁知道。 出示:《清明》 。
你知道清明节有哪些习俗吗?
踏青:它是在每年的 4月 4日至 6日之间, 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 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 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 2000多年历史。
扫墓:清明节祭拜祖先, 悼念已逝的亲人和朋友和为人民幸福生活而牺牲 的先烈们。
插柳:清明节插柳的习俗非常盛行,人们踏青玩游回来,在家门口插柳以 避免虫疫。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史籍典章的记载,清明节插柳总是与避免疾疫 有关。春节气候变暖,各种病菌开始繁殖,人们在医疗条件差的情况下只能寄 希望于摇摇柳枝了。
小结:清明节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 有的习俗已被人摒弃,这些习俗一直保留到现在,这些习俗表达了人们对革命 烈士和已故的先人们的悼念之情,也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到来充满着喜悦和希 望。
你还知道哪些传统的节日?(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春节)
在这些节日当中,最重要的节日是——
春节是哪一天?也称过年。
春节的来历
1、说到过年,你知道过年是怎么来的吗?
⑴、学生可能说到年兽的传说。传说 “ 年 ” 是一种 “ 头生独角,凶猛异常 ”
的野兽,每到腊月最后一天,出来掠食噬人,威胁人类生命的安全。但这 种野兽, 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 发现它有 “ 三怕 ”—— 怕声、 怕光、 怕红颜色, 人们为了驱赶它, 用红颜色的桃木砍成牌子挂在门口, 称谓 “ 桃符 ” 。 还有的 燃烧砍来的青竹子,燃烧时发出劈劈啪啪的 “ 声音 ” 和 “ 光 ” , “ 年 ” 见了,只有 远走快跑,第二天一早,大家安然无恙,互相拱手祝贺, “ 拜年 ” 也就由此而 来。
⑵、还有补充吗?还有谁想介绍?
2、大家知道的真不少,课文中也有对春节来历的介绍。请把书翻到 35页这儿,默读一下。
3、读完了,你对春节的来历一定有了新的了解?下面有几个小问题 考考大家。
春节的活动
的确,春节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我们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十分看重 这一传统节日,每当这一天,都很隆重地庆祝它。
1、 你能说说你家是怎么过年的吗 ? 大家想想。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 方面来给大家介绍介绍
(课件出示问题)
谁来读读?
(1) 过年前会准备些什么?
(2)除夕夜怎样辞旧迎新?
(3)年初一怎样给长辈拜年?
2、分小组进行讨论。讲清小组讨论的要求。
3、能把你家怎么过年的情景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过年前:(打扫卫生、买年货、买新衣服、买鞭炮、炸圆子、 )
除夕夜:(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发红包、守岁) 拜年:(给长辈送礼物、说祝福的话)
A :放鞭炮
放鞭炮我也感兴趣,我也放过,小时候和你们一样,又害怕又喜欢。 其实,放鞭炮这一习俗在很久以前就有了,我可是从上学期同学们学的一 首古诗中知道的,哪首诗——(《元日》 )
会背吗?
会背的同学我们一起背背看。
现在你知道过年时人们为什么要放鞭炮了吗?
(1) 、赶走年兽。
(2) 、营造热闹喜庆的气氛。
(3) 、辞旧迎新。
B :这首诗中除了说人们过年时要放鞭炮,还要—— 贴春联
你家贴了吗?
他家贴了,你家贴了吗?
还有哪家贴了?我们家里贴的同学请举手。
呀,我们家都贴了,你还记得对联上写了什么吗?
有谁知道自己家春联的意思吗?
今天,老师把我家春节贴的对联也带来了——(出示)
谁来读读看?(人勤春光美,家和喜事多。 )
你能从这幅春联中猜到老师的心愿吗?
小结:其实,每幅春联都包含着各家各户美好的心愿,今天你们把老 师的心愿猜出来了,回家也去读读你们家的春联,猜猜你们家的心愿吧! 过年时,除了贴春联,还贴些什么—— 福字
你会贴吗?(指名上前贴)
贴福字也有学问呢, 你看他多能干。 你可以告诉大家为什么这样贴吗? 小结:就这样,在隆隆的爆竹声中,在红红的春联和吉祥的福字中, 我们告别了过去的一年,迎来了新春的开始。
C :放过鞭炮,我们还要—— 吃年夜饭
能把你们家吃的年夜饭的情况说给大家听听吗?
(烧了好多菜,全家人在一起相互敬酒,祝愿)
有些菜还有特别的含义呢,你知道吗? 喝酒时说了什么?
我家的年夜饭吃的和你家的有点不一样,最后一道吃的是饺子。你们吃了 吗?
从小,我奶奶就告诉我吃饺子可有讲究呢,她还给我讲过饺子的故事呢, 想听吗?
饺子作法是先和面, “和”就是“合” ,饺子“饺”和“交”谐音, “合”和 “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来象征团聚。吃饺子最好在夜里十一、二点 钟吃,也就是古人说的子时, “饺子”的“子”就是指子时。
D :就在这热闹、 祥和、 团圆的氛围中, 我们吃过了饺子, 迎来了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我们都要去—— 拜年
你给哪些人拜年了呢?拜年的时候你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呢?能给大 家说说吗?
有个叫贾瑞的小朋友,他也去拜年了,我们来听听他给我们讲了个什么样 的故事。
听了贾瑞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这是贾瑞拜年中印象最深的故事,像这样的故事,你有吗?
小结:刚才我们所交流的放鞭炮、贴春联、吃团圆饭、拜年等都是我们中 国人特有的春节的习俗。
市民论坛
同学们的春节真是过得丰富多彩。我们的社会发展到现在,过年的方式在 不知不觉中也有了一些改变, 2003年 2月南京市举行了一次市民论坛,在论坛 上进行了“全民表决” ,大家谈到了“春节怎么过”的话题,嘉宾们的想法五花 八门,出示课件:猜一猜
其中哪一项获全票通过了呢?(合家团聚)
你是怎么想的?说说看。
你们也认为是合家团聚吗?
还有不同意见吗?(辩一辩)
小结: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有个性特点了,过年方式就出现了像同学 所说的这些变化。但,合家团聚,表达了所有老百姓的共同心愿,获全票通过 了。这也可以看出,我们中国人是十分看重这种团聚中的幸福、欢乐和亲情。 二、 说端午
合家团聚时,我们要团团圆圆在一起品尝着美味佳肴。说到吃,今天,老 师还带来了一样很好吃的食品,猜猜看,是什么?
1、看到粽子,你们想到了什么节日?
2、你们知道端午节这一天为什么要吃粽子吗?
还有补充的吗?谁想说说?
3、除了吃粽子,这一天还有什么习俗?(学生可能会说到赛龙舟) 想看赛龙舟的场面吗?(课件)
看啦!赛龙舟时江边人山人海,江上千帆竞发,锣鼓喧天,选手们奋勇争 先,场面多壮观啊!
4、我们书上 37页也有关于端午节的介绍,读读书,看看你还有什么新的 发现?
学生交流。
5、端午节时,人们用这么多方式是想表达什么心愿呢?
小结:尽管过端午节时,祖国各地有许多不同的习俗,但纪念屈原这样爱 国忧民的历史人物,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是我们过端午节最重要的意义。 是的,人们每到这一天都会想着他,念着他,有个叫李昕的小朋友,在这 一天他写下了一首诗来怀念屈原,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课件)
三、 其他传统节日
1、诗令人感动,传统节日令人浮想联翩。像春节、端午这样自古以来就有 的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
是呀,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有——(课件演示)
2、这些节日也是我们中国人十分重视的传统节日,你知道(课件)
(1) 节日里你和家人吃些什么?
(2) 人们从事什么活动?
(3) 你知道哪些有关这些传统节日的传说?
3、 先想一想,再把我们了解的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写在我们发下 的表格中。
四、 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道走进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感受到了民风民 俗中丰富的涵意和人们美好的期望。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中华民族 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我们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它们是我们中 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只是了解了其中的一小 部分,同学们还可以继续通过上网、看书、走访的方式去了解和研究我们 的民风民俗。
作文三:《我们的民风民俗》2200字
我们的民风民俗
【教学目标】
1、知道春节是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了解春节习俗发展变化
2、了解春节,体会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感受生活,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我国春节传统节日的民风民俗,感受我国独特的民族文化。
2、了解我们家乡的民风民俗,增强学生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知道我们中国每年最隆重的节日是春节2、喜欢过年吗?为什么?(吃得好,穿的好,玩得好)
3、是啊,老师也喜欢过年。今天我就带着大家一起去好好的认识一下春节, 愿意跟着我的请举手(板书)
4、学习目标:
(1)、知道春节是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了解春节的来历及一些习俗
(2)、了解春节,体会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感受生活,热爱生活。 5、出示小知识:新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公历新年,从元旦一月一日开始,还有一种新年是从春节农历一月初一,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大年初一开始。
二、听故事,了解年的来历。
1、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讲一讲:为什么人们把过春节叫做过年呢?你知道春节是怎样来的吗?想不想听个传说故事。(点击课件)
这个虽然是个传说故事却为过年增添了一些神秘色彩。它的真正来历想不想知道让我们来读一段小资料。〈课件出示:春节的来历〉
三、看图片,简单了解传统风俗。
1、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地方过年的风俗是不一样的。
香港:平时香港是不允许放烟花爆竹的,但到了过新年的时候,香港会在美丽的维多利亚港湾举行一个盛大的烟火晚会。
泰国:泰国传统的新年也叫“泼水节”,
印度:相抱大哭。岁月易逝——人生短暂,用哭声来表示自己的感叹。,印度的元旦被人称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
朝鲜:朝鲜人在新年时,家家户户贴对联和年画。
行花街:行过花街才过年是萦绕在广州人心间千年难易的情结,”过年逛花街是广州人独有的文化现象,是让广州人有别于其他中国人的重要特征。 过渡语:各地风俗各有特色咱们这个地方过春节的时候有什么风俗习惯呢。
四、大讨论,知道本地风俗。
1、请同学展开你记忆的翅膀回顾你家的春节都是怎样过的?有哪些风俗习惯?先动脑后动笔把想到的写下来,看谁想得多。谁来说一说呢?
(贴春联、贴福字、贴窗花、放鞭炮、拜年、压岁钱、年夜饭、包饺子、扫尘、祭灶、卖鱼、卖鸡??)
2、 同学们刚才说了这么多春节的习俗〈点击课件:罗列出春节的习俗〉这些习俗是我们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形成的。
3、 你知道过年的这些习俗是怎么来的吗?它们都代表什么意思呢?(四人小组讨论一个组讨论一个)
4、展示讨论结果
a 你们和家里人一起贴过春联吗?贴在什么地方的?怎么贴的呢〈点击课件:出示春联〉
b 人们还贴“福”字,怎么贴?倒贴有什么含义吗?(谐音福到了) c、在这些习俗里,一年一顿的年夜饭是中国人是必不可少的。〈点击课件:我们北方人的年夜饭上可少不了饺子。〈点击课件:包饺子〉你知道“饺子”的寓意吗?(饺子在除夕包好,子时,也就是11点到1点吃。与“交子”又谐音。形同元宝。吃饺子象征发财。)
d燃放烟花爆竹
1、你们喜欢烟花爆竹吗?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之说,《开门红》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为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你以前放过烟花爆竹吗? 你是怎么放的?我们在燃放烟花爆竹时要注意什么呢?
e 压岁钱
1、谁会给你压岁钱?为什么要给你压岁钱?希望你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2、小结:是呀,不管长辈送我们什么新年礼物,不管是多是少,都代表着长辈美好的祝福,我们都要表示衷心的感谢。
3、选择使用压岁钱的方式。
买吃的,买玩具,买学习用品,用存钱罐村起来,交给父母。
f祭灶糖
乡谚道:“二十三,祭灶官。”是说腊月二十三这天,就是传统的说法——小年要给灶王爷上供,而供品则是祭灶糖。祭灶糖与芝麻糖不一样,祭灶糖上不沾芝麻,更黏,更沾牙。这用来给灶王爷上供是再好不过的了,因为这天灶王爷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的事情,百姓们唯恐他说坏话,用祭灶糖沾住他的嘴,他就只能点头了。这种习俗一直在家乡沿袭着,可是这毕竟是神话传说,实际上,那祭灶糖灶王爷一点儿也没有吃到,倒是让孩子们大快
g蒸花糕年年高
花糕是我的家乡过年必备的一种食物。它的食材是枣和面粉。形状是圆柱形,重量大小不等,小的一至二斤,大的十几二十几斤。花糕(高)的寓意很深刻,象征以后的光景越过越高。过年送人花糕做礼物是很重的礼节,一般都是长辈送
给小辈,祈盼小辈的生活更红火。女儿新婚,第一年春节回门省亲,娘家妈一定要送一个大大的花糕表示祝福和希望。
7、小结:春节的习俗还沿用至今,随着生活的变化,这些习俗还有着新的意义。无论怎样变化,都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8、过年的这些习俗,让我们的年味十足。如今过年,一年胜似一年。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无论老人还是小孩,个个脸上都绽放着灿烂的笑容和满足的喜悦。现在,过年有不同的方式,你喜欢哪一样呢?说说你的理由。
丰富多彩的习俗构成了隆重热闹的春节,所以“回家过年”是每一个漂泊在外的人不变的心愿。瞧,这些都是赶着回家过年的人,〈点击课件〉
六、送新年祝福,
今天咱们了解了许多有趣的风俗,这些风俗不仅传递着亲情,更传递着我国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佳节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笑声,带来了亲人的团聚。随着国家的富强,我们的佳节将过的更加丰富多彩。
老师祝全体老师和同学: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百事亨通、千事吉祥、万事如意!
作文四:《我们的民风民俗》2200字
我们的民风民俗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去年学过的诗《元日》,一起背一背。
2、谈话:元日的意思是农历的正月初一,这首诗写的是什么节?(春节)
二、体验活动、师生互动
活动一:向外国小朋友介绍春节 。
1、交流春节的来历:说到过年,同学们个个眉飞色舞,神采飞扬。过年就是春节, 它是我们国家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你知道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吗?学生结 合搜集的资料来说说,教师引导补充。
(包括《年的来历》,投影上有,《年的传说》:民间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 “年”的怪兽,它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居海底,每年除夕才爬上岸,吞食 牲畜,伤害人命。“年”一来,树木凋敝,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 花遍地。“年”如何可以过去呢?据说“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 夕,佳佳贴红对联,燃放爆竹以驱“年”兽;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 早,还要走亲串户道喜问好,相互庆贺平安度过了“年”关。这风俗越传越广,便 成为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2、准备活动:很多外国朋友对我们的春节也具有浓厚的兴趣呢!前不久,老师在互 联网上认识了一位外国的小朋友迈克,他就特别想知道我们中国小朋友是怎样过年 的,(投影出示:过年前会准备些什么?除夕夜怎样辞旧迎新?年初一怎样给长辈 拜年?讲一讲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春节。)咱们选一个给他讲讲吧。
3、学生随意交流。
4、同学们的春节真是过得丰富多彩。中国历史悠久,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 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也形成了独特的春节习俗。(投影出示)
你比较喜欢哪种习俗?
随机交流:
A :祭灶官:小年祭灶是大江南北共同的习俗。过去,到这一天人们都要在灶屋 (厨 房 ) 的锅台附近墙壁上供奉灶王爷、灶王奶奶。佛龛神像的两侧还要贴上一副对联, 上联写“上天奏好事”,下联写“下界保平安”或“回宫降吉祥”,横额是“一家 之主”。古人云:“民以食为天”,所以人们把灶王爷恭恭敬敬地奉为一家之主, 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B :贴春联、倒贴“福”字(福倒了与福到了谐音,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祝愿。)
C :蒸年糕、包饺子、包团子等。年糕寓意年年高,步步高升的意思。饺子,象征 团聚;团子象征团团圆圆。
D :放爆竹:背背古诗:爆竹声中一岁除。表示辞旧迎新。除夕夜晚上睡觉前要 放,大年初一早上开门前要放。
E :吃年夜饭:投影图,热闹的气氛。
投影文字,感受吃年夜饭这一传统在人们心中的美好感觉。
5、 2003年 2月南京市举行了一次市民论坛,在论坛上进行了“全民表决”,请所 有嘉宾在合家团聚、外出旅游、睡觉休息、休闲娱乐等不同的过年方式中选择自己 最希望的一种。猜猜看,其中哪一项获全票通过?为什么?
小结:我们中国人是一个注重亲情、崇尚团圆的民族,不管身处何方,背井离 乡的游子们都会在春节回到亲人身边共渡佳节。
活动二:向外国小朋友介绍其他主要的节日。
1、交流:人称文明古国的中华民族世代相传下来的传统节日,除了春节,还有不少 呢!你能说出我国其他一些主要的传统节日吗?(出示:元宵节、清明节 端午节 中 秋节 重阳节)
2、小结:这些都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
3、准备活动:不同的节日有着不同的习俗。外国小朋友迈克可感兴趣了,急着要我 一个一个地告诉他,那我们就从不同节日的时间、吃的、活动、传说或故事几方面 来向他介绍吧。
4、先交流元宵节:吃汤圆、赏灯、猜灯谜(出示一个灯谜猜一猜)等。
Δ 元宵 :这碗中的一个个元宵,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 福,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5、考考你,完成连线题,节日与时间对应起来。
6、全班交流。
Δ 清明 :习俗:踏春、扫墓、上坟。人人都要戴柳,家家户户门口插柳枝,以 避免虫役。
小结:清明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一派欣欣向荣,真是踏青 的好时节,同时也不能忘了我们的祖辈和那些流血牺牲的烈士们!
Δ 端午 :习俗:吃粽子、赛龙舟、饮雄黄酒等。
出示相应的图。讲述屈原的故事。
小结: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这一天, 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
Δ 中秋节 :习俗:吃月饼、赏月。
补充故事:《嫦娥奔月》
小结:中秋又称 “ 团圆节 ” 。皓月当空,月光如水,家家户户围坐在一起吃着月 饼,赏着明月,多温馨啊!
Δ 重阳节 :习俗:插茱萸、登高、吃重阳糕,开展敬老活动。
小结:关于重阳节有首诗非常有名,是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独在 异乡为异客 , 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 遍插茱萸少一人。 ” 可见自古中国人 就注重亲情,节日就盼着团圆。
重阳节也是 “ 老人节 ” 。同学们在这天要多为身边的老人做些事,送上一份诚挚 的祝福,让他们感到温暖,感到幸福。
7、小结:迈克听了介绍会有什么感想呢?
老师也很有感想,无论是最隆重的春节,还是春节过后的元宵,还是春夏之际 的清明、端午,还是处于秋季的中秋和重阳,每一个节日,世世代代的人们都是那 么地注重家人团聚,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真是一个崇尚团圆的民族啊!
三、辩一辩,发扬优良传统,摒弃不良习俗。
1、这些习俗好吗?
A 、很多人在年初五放爆竹迎财神。
B 、清明节去扫墓,给先人扎了很多 房子、元宝、衣物。
总结全文: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我们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 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们要发扬优良传统,摒弃不良习俗。除了传统 的节日,我们还有许多富有趣味的传统文娱活动,我们下节课一起去玩一玩。
作文五:《我们的民风民俗》3900字
我们的民风民俗—传统的节日》教学设计 大杨庄小学吕宝富 一、教材分析:
《我们的民风民俗》是新课程《品德与社会》第八册第二单元“我的家乡 在变化”中的第三课。本课由“传统的节日”、“传统的文娱活动”、“不同的 民风民俗”三大部分组成。每部分内容都是有机相连,环环相扣的。旨在让学生 了解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了解, 参与传统活动, 激起 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的喜爱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学情分析:
过节是孩子们最盼望的事情, “ 热闹、好玩、有很多好吃的 ” ,恐怕是节日给 孩子们最深刻的印象。 但具体一年中究竟有哪些节日, 分别是在什么时候, 具体 有哪些风俗、 习惯, 但他们却很难说清楚。 至于节日中蕴含的文化他们就更不了 解了, 不同的节日, 记载着不同的地域文化以及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由于四 年级的小学生对网络的操作运用能力不强, 所以在网络学习过程中我将主要引导 学生以动手找, 用眼看为主, 了解到学生画板的使用较熟练, 所以学生在汇报学 习所得时可以用画板演示。 在学习中, 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安排了趣味性强的 活动,使学生乐于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
三、教学目标 :
知识技能:
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 节日及一些重大节日的风俗文化,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方法能力:
学会上网查找资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运用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加深对 传统民族节日的了解。
情感态度:
感受过传统的民族节日的快乐, 进一步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 激发学 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
知道传统的民族节日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 五、教学准备
师生搜集关于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 教师把有关资料下载到局域网中进行整 理并制作出全新的学习网页;学生在教师或家长的指导下具备利用 Internet 在 网上浏览、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渲染氛围,导入新课
1在悠扬的民乐《茉莉花》中,课件展示一组反映我国传统的民风民俗的画 面,请学生欣赏
2动情揭题:从悠悠远古到现代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华民 族形成了许多特有的传统节日、 独特的民风民俗, 这节课, 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我 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好吗?(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认识春节
1、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里, 哪一个节日是我们最重要, 也是最隆重的节日? (课件展示春节的热闹场面、播放喜庆的音乐)
2我们中国人民是以怎样的方式来欢庆春节的呢?下面请大家交流一下,你 家是怎样过春节的?(学生踊跃发言)
3老师刚才听到同学们过春节的方式可真不少,有开 PARTY 的、有放爆竹 的、还有做家庭游戏的,可真开心,其实我也很喜欢过春节。那你们知道春节的 来历吗?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老师制作的春节网页面, 这里有春节由来、 春节习 俗、春节活动、春节故事,你们快速浏览,等会儿把你的收获和同桌交流一下。 4全班交流:你知道春节的由来吗?你还有哪些收获呢?
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展开交流,并适时拓展。
(1) 贴春联
你知道哪些春联?背给大家听听。老师这里有一幅春联, 你会贴吗?(学生 了解贴春联的注意点)
(2) 贴“福”字
“福字”倒贴的寓意。
(3) 喝守岁酒,吃团圆饭。
你知道为什么要守岁吗?(学生讲“年”的传说)你注意到除夕的团圆饭与 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吗?
(4) 拜年
你是怎样向长辈拜年的?(当场演一演)对于不同的人要说不同的吉祥话。 (5) 包压岁钱
包压岁钱有什么用意?你每年的压岁钱是哪些人给的?你是怎样处理压岁 钱的?这一问题, 我预设学生有两种回答 1父母拿去, 此时, 引导让学生想想父 母为什么要拿你的压岁钱?从而知道父母是不放心,我们要理解父母的做法。 2自己保管,主要存银行,引导学生懂得从小学习理财的方法,学会生活。通常, 你的压岁钱用于哪些途径?引导学生要节约用钱, 把钱用的有意义, 学会合理使 用。
(6) 放爆竹
你知道为什么过年要放炮竹呢?你过年放烟花爆竹了吗?来说说吧?你有 什么友情提示。引导背诵《元日》,感受辞旧迎新的欢乐气氛。
5、不同地方过春节的习俗并不完全一样,你知道少数民族、海外华侨是怎 样过春节的吗??赶快进入“多样春节”板块去看看吧。
6、春节是如此多姿多彩,你知道,人们最希望的过年方式是什么吗?(出 示教材内容“猜猜看”,请学生自由竞猜。)
给两个温馨提示(1看过年前火车站、长途汽车站、飞机场的春运图 2读心 情故事——到外公外婆家过春节)
7请学生再进行“猜猜看”活动,师动情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旧的 习俗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春节是一个团圆节, 不仅给我们带来欢乐, 也传递
着人与人之间的亲情。 所以合家团聚仍是人们过年的首选。 (配乐 《常回家看看》 ) 8春节中还存在一些不文明、不健康的行为,你来说说?
我预设学生会从赌博、迷信、 吃喝浪费严重等方面来说。引导学生过一个更 文明、更健康的春节。
(三)上网学习,了解其它传统节日
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交流。
1请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爱好选一个节日,浏览网页,待会儿讲给大家听好 吗?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过节要用的物品, 如果哪个小组需要的话, 可以派小 组长上来拿。
网页内容包括:(元宵节、中秋 端午 清明 七夕、重阳??每个节日设计 的版面有——美丽传说、缤纷饮食、多彩活动)
2、各小组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展示汇报。 ①讲一讲节日传说,自己过节经历; ②演一演节日活动, 展示过节物品; ③用画板画一画节日景象; ④唱一唱过节歌 曲,背诵相关诗文;⑤??
3、 通过大家的交流对传统节日有了更多的了解, 你们有信心挑战 “ 节日擂台 赛 ” 吗?网上出题,只要答对了,就有象征胜利的小红旗和掌声出现,答错了会 出现声音“继续努力,加油!”的话。
第一环节:1这里有四首古诗,每首古诗都与一个传统节日有关,请你说出 传统节日的名称。
①爆竹声中一岁除, 从哪知道的? ②清明时节雨纷纷 ③独在异乡 为异客,这首诗哪几处告诉我们与重阳节有关? ④迢迢牵牛星,写的就是牛 郎和织女,所以是七夕节。 这幅图和哪个传统节日有关系?
2想想这些歌和哪个节日有关系? 3猜谜语,谜底与哪个传统节日有关 第二环节:①请你说出三个传统节日的名称?②传统节日的农历时间每年都 是相同的, 对还是错?③端午节是在农历的几月初几?④牛郎、 织女与哪个传统 节日有关系?⑤清明节有哪些习俗?至少说三个。
第三环节:①过年时,长辈为什么要给压岁钱?②中秋节要吃月饼,这是为 什么?③放风筝是清明节的一个习俗, 你知道其中有什么含义吗?④端午节小朋 友都要佩戴香包,这是为什么?
通过比赛,同学们不仅对传统节日的风俗有了了解,而且还知道了它其 中蕴含的意义, 感受到了中国深厚的节日文化, 享受了传统节日给我们带来的快 乐! 一来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开放性的学习环境, 实现了新课改倡导的给学生积极 构建一种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终身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成为 了学习的主人, 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 掌握学习的方法; 实现了学生的知识 和能力的双重增长。 小组协作学习使学生不仅共享了各自的学习成果, 也弥补了 个体学习的空白和缺漏。通过竞赛,既有效的检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的掌握情况, 又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四)小结延伸,课后拓
1今天我们知道了这么多的传统节日, 我们就利用这个机会一起来祝愿中华 大家庭更加美满幸福、更加繁荣富强,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音乐 《好日子》。
2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的历史, 拥有灿烂辉煌的民族传统文化。我们所了解 的也仅仅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就让我们走出课堂,继续去探索,去发现 教学反思:
本课是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主题下的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性学习活 动, 学生通过必要的网络环境进行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发挥 “穿针引线” 的导向作用, 在活动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声、 色、 光、形并茂的网络资源不仅为学生打开了辽阔的视窗,也使学习过程充满情趣; 而迅速便捷的网上学习更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 使尝试自主探究型教学 成为可能。
在教学实践中, 大部分学生由最初的稍稍不适应到后来不局限于现有的学习 资料,自己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的方法、方式,不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尝试, 学生都从中获取了知识, 增加了实践经验, 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都得到了 发展,逐渐释放了自身潜在的能力。从部分学生的身上也暴露了三个问题:一、 缺少主动与人交流、协作的意识;二、缺少独立钻研的主动探索知识的习惯,遇 到不会的问题马上问老师、 问同学, 不通过自己的思考、 实践来解决问题老师指 到哪学到哪,不敢越雷池一步;三、自学意识不强,还是习惯老师传统的讲授, 从老师那里获取定论式的知识。 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在将来的不断实践中继续研 究探索。 从教师角度来说, 网络课对老师在自身的软硬件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知识层次上及驾驭、 把握课堂的能力上的要求也更高。 上了这节课对我来说受益 匪浅,对今后的教育教学也有了很大的启发和促进。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寓趣于教的全过程,竭力做到 “ 课伊始,趣已生, 课进行,趣正浓,课已毕,趣犹存 ” 的境界。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建立了 虚拟网站,以有意义的任务为驱动,让学生漫步于网络的殿堂,自主、合作充满 乐趣的学。真可谓:“ 自主 +合作 ” 趣味多多,其乐融融 。
作文六:《我们的民风民俗》3200字
我们的民风民俗(传统的节日)说课稿
如东县岔河镇岔河小学 夏 艳
一、说教材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我们的民风民俗》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本课的内容由三大版块组成“传统的节日”“传统的文娱活动”“不同的民风民俗”,从不同方面向学生们展现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与民风民俗进行零距离接触,从而去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学会生活。本课的第一教时“传统的节日”侧重于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积极参与活动,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来历、故事传说等相关知识,感受自己民族生活的特色,认识自己民族的根,对自己的民族文化产生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1、知识目标: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
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了解民风、民俗的一些表现形式及其文化内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对社会现象的2
辨别,分析能力,学习动手制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
感。教育学生弘扬正气,相信科学,反对迷信,移风易俗,为树立新风
尚而努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重点:抓住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展开活动,渗透文化内涵。
难点:适度拓展,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
课前准备:
为了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我做了如下的教学准备:
学生: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传统节日的资料。2、制作香袋的纸、色彩笔、彩线、香料等。
教师:1、 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2、准备卡片等。 三、 说教学软件
本课是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多媒体课堂,本课的教学内容多而且丰富,大
容量的教学内容结合多媒体课件,更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重难
点。教师以丰富的画面、录像、音乐等教学素材拓展教学的空间,渲染节日
氛围,渗透传统文化,激起学生更深的情感体验,声、色、光、影并茂的多
媒体不仅为学生打开了辽阔的视窗,也使学习过程充满了情趣。
我在课件制作和使用时的设想是,制作要选取有代表性的内容,使用要
注意不能让课件成为课堂的主角,成为另一个“灌输”的工具。所有的内容
要为活动目标的实现服务,才能有效的实现课程的整合。
四、说教学设计
我准备了以下的教学环节来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活动一、古乐图片赏传统
在我们的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课开始,先以悠扬的民乐渲染出古朴浓郁的传统节日氛围,用一张张绚丽多彩的图片在学生面前拉开一幅民族风俗的长卷,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使之对民族风俗文化产生亲近、向往之感。在由多媒体课件创设的这一轻松、和谐的情境后再交流从图片中发现的传统节日,并补充自己知道的其他传统节日,从而自然流畅地导入新课,进入下一个环节。
活动二、低吟浅唱话传统
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在于结合丰富生动的多媒体资源开展各种活动,拓展活动空间,通过学生回忆、讲故事、辩论、观看录像、做手工、朗诵诗歌、交流讨论等方式,使课堂变得风生水起,韵味十足。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挖掘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特有的氛围,领略传统佳节丰富的民风民俗,体验传统节日传递的乐趣和亲情。
这个环节我将分成五步完成。
第一步,由最隆重的春节入手,用视频片断展示热闹的节日场面,激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步入民风民俗大观园。春节是学生体验最深,了解最多的传统节日,我便把重点放在交流家乡过春节的民俗习惯上,重在反应学生独特的生活经验,凸显地方特色,说明不同节日有不同的习俗,而且不同地区也会“十里一风,百里一俗。”,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最后用“猜猜看”的环节:人们最希望的过年方式是团聚,让学生感受传统节日蕴涵着的浓浓亲情。
第二步,我将刚刚过去的清明节作为重点。今年的清明节第一次作为节假日,学生们刚刚经历过,会有比较深的印象,但大多学生对过清明节的意义却认识不够。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步骤来激起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的升华。先设疑为何要放清明假,再引导学生交流在清明节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小组合作探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如:讲一讲清明节的传说、由来;演一演清明节的活动(如扫墓、做青团、放风筝等);画一画清明节的景象;谈一谈清明节的经历;说一说清明节的感想;诵一诵清明节的诗歌;读一读清明节写的祭文??这一环节,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将多媒体作为辅助补充形式加入学生的活动中,可以起到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充当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最后抓住热点问题“烧纸钱的祭祖方式对不对,”让学生结合身边的见闻进行辩论。使学生在思考辨析中明理,讲科学,不迷信,树立移风易俗的新风尚。
第三步,展望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小诗朗诵祭屈原,激发学生的思古之幽情。再创设情境:这个端午节你准备怎么过,借机交流端午节的相关习俗:赛龙舟、包
粽子、佩香袋、挂艾蒲、饮雄黄等等。最后动手小制作,做个香袋过端午。让学生亲身投入参与民俗活动,既体验了民俗活动的乐趣,又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第四步,由几幅中秋节代表性的图片入手,看图猜节日,学生熟知的传说习俗一带而过,点明中秋节的重要意义是团圆。再结合现在祖国没统一的国情,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十分盼望祖国统一。老师深情吟诵余光中的《乡愁》,感染学生,把爱国主义、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巧妙的结合,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和知识”。最后水到渠成的导入下一个环节“送祝福,写卡片”的活动,用自己的言行来传情达意,展现活动的结果。这一环节巧用多媒体课件的精美画面、优雅音乐给学生营造出声像同步,能静能动的教学环境,使教学活动生动化,形象化。
第五步,补充介绍其他的传统节日。学生能说多少说多少,教师抓住几个重点稍加补充。让学生的认知不局限于主要的传统节日,此环节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
活动三、你问我答知传统
本课内容丰富,但由于篇幅有限,不能一一举例,这一环节我便借助多媒体课件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度拓展,充分利用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和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巩固深化。
活动四、表爱国心继传统
本环节在充分交流了民俗习惯及情感激发的基础上,用“韩国端午申遗”成功的事件让学生对生活现象作出自己的评价,使他们对中国传统习俗、传统文化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加强学生对继承这一活态文化的重要性的认识。最后结合今年的假日调整号召学生积极的参与民风民俗活动,挽救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五、说教学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教学中,学生能做的事自己做;能发现的事自己发现;能思考的问题自己独立完成??解放他们的双手,达到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境界。再通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冲破传统的教学框架,改变语言说教的教学模式,把道德行为与儿童的生活、情感体验,化成一幅幅声形并茂的生动画面展现在课堂中,力求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同时又不忘给学生渗透更多的中国文化,让他们在参与合作中体验到传统节日的快乐,使学生更了解祖国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结语
以上是我对这一课的分析、理解和教学的设想,但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动态的生成过程,其中包含了许多无法预知的变量,我在教学过程中,会密切关注,以争取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作文七:《我们的民俗民风》5000字
英文:The Spring Festival 释义 春节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 “大年”,也叫“大年初一”。 起源 春节的来历,在我国大约有四千 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我国民间最热闹、 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古代的春节, 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 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 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 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 一年的开始。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 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 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直到1949年9月 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才正 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为“春节”, 因而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年: 人们常把过春节说成“过年”,而“年”的最初含 义与今天根本不同。据说,在远古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 最凶恶的野兽叫“年”。它生长得比骆驼还大。跑起来比 风还快,吼起来比雷还响。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 畜,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天神为了惩罚“年”, 把它锁进深山,只许它一年出山一次。人们在长期的实践 中,发现了“年”有“三怕”——怕红颜色、怕响声、怕 火光。于是,有一年腊月三十晚,大伙在门口贴上红纸, 不断地敲锣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里彻夜点上灯。“年” 晚上来了一看,家家灯光通明;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 它不敢进村。白天它又偷偷下山来,见还是户户门上红, 遍地咚咚响,吓得它胆颤心惊,调头又跑回去了。从此后, “年”一直没敢出来,据说饿死在深山老林里了。后来, 人们才把防“年”、“驱年”,变成安安稳稳地过年了。 “年”没有了,但是过年的习俗仍保持着。鲜红的春联, 辉煌的灯火,清脆的爆竹,响亮的锣鼓,年年如此。
相关传说
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 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 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 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 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 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 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 星。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 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 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 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 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 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 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 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 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 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 一抖,怪叫了一声。 "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 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 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 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 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 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 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 许诺。
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 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 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 着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 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 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 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 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 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 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 节日。
元宵节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英文:Lantern Festival 释义 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 节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 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 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 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因此又称 “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 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 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 宵”。而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 今。 习俗 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 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 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
猜灯谜、 舞龙、、赏花灯舞狮子等风俗。
释义 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 最适合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 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 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习俗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 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 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 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 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 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 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 [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 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释义 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 午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 传统节日。“端午”本名 “端五”,端是初的意思。 因为人们认为“五月”是恶 月,“初五”是恶日,因而 避讳“五”,改为“端午”。 端午节早在西周初期即有记 载,并非为纪念屈原而设立 的节日,但是端午节之后的 一些习俗受到屈原的影响。
来源 据《史记记载,屈原,著名爱国诗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 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 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 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 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 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 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 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 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 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 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 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 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 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 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 “七夕”。我国民间 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 天河鹊桥相会。所谓 乞巧,即在月光对着 织女星用彩线穿针, 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 同的针眼,就算很“ 巧”了。
重阳节,也叫双九节,古代以九为阳,六为阴, 双九就是重阳,故称重阳节。 演变 阴历的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同时也 是中国的敬老节。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 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 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习俗 每到重阳,人们就会想起王维写的“独在异乡为 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 少一人。”这首诗。自古以来,重阳节就是人们敬老 爱老、思念双亲、渴望团圆的日子。 登高 赏菊 饮菊花酒 插茱萸
来源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 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到了 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 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 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秋节 还要吃月饼。据传说,元朝末年, 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 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 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 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 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 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 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 泛地流传开来。
藏族过去很少食用蔬菜,副食以牛、羊 肉为主,猪肉次之。藏族食用牛、羊肉 讲究新鲜,在牛羊宰杀之后,立即将大 块带骨肉入锅,用猛火炖煮,开锅后即 可捞出食用,以鲜嫩可口为最佳。民间 吃肉时不用筷子,而是将大块肉盛入盘 中,用刀子割食。特点是长袖、宽腰、 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 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 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藏族同胞特别 重视“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 物。“哈达”是雪白的织品,一般宽约 二三十厘米、长约一至两米,用纱或丝 绸织成,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 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哈达 以示敬意。
民族禁忌 客人 进门时绝对不要踩踏门坎~~这是藏族为数不多的忌讳之一; 基本礼貌:吃饭时要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出响; 藏族人绝对禁吃驴,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 接受敬酒时,客人须先用无名指蘸一点酒弹向空中,连续三 次,以示祭天,地和祖先,接着轻轻呷一口,主人会及时添满, 再喝一口再添满,连喝三口,至第四口时,必须一饮而尽; 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 能接过来喝; 切勿随便触摸藏民的衣服~~这是藏族为数不多的忌讳之一。 其他礼节 禁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 行路遇到寺院,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 不得跨越法器,火盆; 经筒,经轮不得逆转; 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忌讳触摸藏服。
民居 傣族人居住的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 竹楼近似方形,以数十根大竹子支撑,悬空 铺楼板;房顶用茅草排覆盖,竹墙缝隙很大, 既通风又透光,楼顶两面的坡度很大,呈A 字形。竹楼分两层,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 畜,堆放杂物,也是舂米、织布的地方。 服饰 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袖衫,下穿长管 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傣族妇女的服饰各 地有较大差异,但基本上都以束发、筒裙和 短衫为共同特征。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 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 饮食 傣族以大米为主食,最具特色是竹筒饭。 制作方法是将新鲜的米装进竹筒后加水,放 在火上烧烤,吃起来清香可口。
苗族人数在各少数民族中居第四位。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 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 的氏族和部落。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 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飞歌、情歌、酒歌享有 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服饰多达一 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
苗族“跳花节”。“跳花节”是以吹芦笙伴 歌舞为主要特色的文化盛会, 同时也是苗族服饰精彩展示的大好时机。 苗族过去盛行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拜。较大 的节日是“西松”(祭祖),每年秋后举行 一次。斗牛(牛斗牛)是苗族人民喜爱的一 项活动,每年正月、端阳、火把、中秋等佳 节都要举行斗牛活动。 苗族的礼仪有: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 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有的地方还要 在寨前摆酒迎接。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 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 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 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 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 的老人。
在中国西北边陲新疆,有一座白雪皑皑 的天山,天山脚下聚居着一个能歌善舞 的民族——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传统节日有:肉 维吾尔族 孜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维吾尔 族十分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古尔 邦”节最为隆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宰 羊、煮肉、赶制各种糕点等。屠宰的牲 畜不能出卖,除将羊皮、羊肠送交清真 寺和宗教职业者外,剩余的用作自食和 招待客人。过肉孜节时,成年的教徒要 封斋1个月。封斋期间,只在日出前和日 落后进餐,白天绝对禁止任何饮食。肉 孜节意译为“开斋节”。按伊斯兰教教 规,节前一个月开始封斋。即在日出后 和日落前不准饮食,期满30天开斋,恢 复白天吃喝的习惯。
“那达慕”是蒙古语,“慕”是 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 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 古代和近代的那达慕盛会都要进 行男子"三项"的比赛——摔跤、 赛马和射箭。
ERROR: undefined OFFENDING COMMAND: image STACK: /unknownerror
-dictionary--image--
作文八:《我们的民风民俗》5700字
6、我们的民风民俗
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几个主要的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资料,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了解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我们家乡的民风民俗,增强学生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
4、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搜集信息的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先请大家看一组画面。(出示“春节活动”画面)
2、一组喜庆的画面,伴随着欢快的节奏,似乎把我们又带回了(春节)(板书) 3、是啊,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大传统节日,你还知道我们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生板书: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
4、从从悠悠远古到现代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华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形成了许多特有的传统节日(指板书),民风民俗也丰富多彩。(出示课题)
5、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节日的世界,了解我们的民风民俗。
二、认识春节的习俗
1、说到传统节日,最重要、最隆重的要数春节了。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千多年的历史,。人们的过年活动早在春节前几天就忙碌开了,它从每年的腊月初八开始,一直持续到新年的正月十五结束。关于春节的名称和来历,课文中就有介绍,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第35页,一起读一读。
2、春节历来是我们中国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那么你知道春节有哪些风俗吗,它们又都有什么特殊含义呢,
3、学生自由谈春节习俗。
1
(1)(我知道春节前有扫尘的习俗。)是的,扫尘是春节前的准备,一般从农历腊月二十三起到除夕止。那你能说说这一习俗的由来吗,(民谚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尘。室内屋外,房前屋后,彻底进行打扫,衣服被子,洗刷一新,干干净净地迎新春。)
(我有补充。因“尘”与“陈旧”的“陈”谐音,所以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是的这一习俗还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2)(春节有贴春联的习俗)你知道春联最初叫什么,(叫桃符)了解得真多。你从哪知道的,(我从学过的古诗中知道的。)哪首诗,(《元日》)老师把这首诗给大家找来了,一起读一读。
A、(我有补充。我们还学过一篇课文,叫《春联》。课文中有许多关于春联的介绍。)那你说说你还记得哪些,(春节贴春联是为了增添欢乐祥和的气氛;春联最讲究对仗,还要求字数相等,词类相当,有的春联还加有横批。)看来这位同学学过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我记得课文中出现了好几副春联,谁能来说说。 B、(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描绘美丽春光的;
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展现祖国欣欣向荣景象的;
勤劳门第风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歌颂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
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
C、(我有补充。春联除了增添喜庆气氛还抒发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D、(我还知道一些春联:爆竹声声辞旧岁,银花朵朵庆新春。
山清水秀风光好,人寿年丰喜事多。
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E、看来大家非常细心,你们有没有贴过春联,贴春联也有讲究,现在谁能把这几副春联贴一贴,读一读。
(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 横批:春回大地
国泰民安,人寿年丰 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F、字数相等,词性相当,有的还可加横批,在这里都得到了体现。另外要注意的是春联是竖着写的,所以应从右往左读。仔细再读一下,这中间有一副是中国最早的春联。你能找出来吗,
G、现在老师给这扇门贴上春联,大家一起读一读。
2
(3)讲到春联,我就想到过年时一些人家还要在屋门、墙壁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这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有没有谁能来书说,
A、(“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原来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B、(现在人们经常将“福”字倒过来贴 表示福气已到,福运已到。)
C、(我还知道“福”字倒贴在民间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
D、那老师给这扇门也贴上“福”字。
春节还有贴年画,贴窗花的习俗。年画起源于门神,寄托社人们对未来的希望;贴窗花可达到装点环境、渲染气氛的目的,并寄托着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愿望。 好,大家继续。
(4)(我知道在大年夜有吃年夜饭的习俗。这一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丰盛的菜肴,谈着一年来的收获,其乐融融。)我们中国是一个注重亲情,崇尚团圆的民族,不管身处何方,背井离乡的游子都会在春节回到亲人身边,合家团聚始终是人们过春节的首选。
A、(在团圆饭中一定要有鱼,因为它象征着年年有余。特别是火锅,火锅煮沸,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
B、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被各地不同。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有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发大财,元宝滚进来”之意。
(5)(除夕夜有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传说怪兽“夕”最怕爆竹的响声,我们的先人就是用爆竹驱走了怪兽的。如今,放爆竹又被赋予了新意,它还有驱散穷气和晦气的作用,响声也代表了在新的一年里生活有声有色,红红火火。) 喜欢放烟花吗,老师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
3
(6)(春节拜年也是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拜年时有很多的规矩要遵守。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拜年时得到一粉压岁钱那是小孩子最开心的事了。关于压岁钱的由来民间有一些流传甚广的故事,谁能来介绍一下, A、(传说古时候有一个身黑手白的妖精,名字叫“祟”,就是那个“鬼鬼祟祟”的“祟”。每年除夕出来祸害小孩。于是人们就点亮灯火通宵不睡,并把铜钱放在孩子枕边以辟邪,这就是“守岁”、“压岁”。)
B、(我每次得到压岁钱的时候长辈总要对我说“好好学习”、“身体长得壮壮的”这样一些话,所以我觉得压岁钱也包含着长辈对我们的关心和希望。) C、是的,所以我们也应该孝敬长辈。
D、(我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他们给我压岁钱的时候我说不用了,让他们留着自己花,可他们总说过年要“压压岁”。原来我还不明白,现在听了他们的介绍我知道了,爷爷奶奶是希望我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E、长辈对我们如此关心爱护,那你们拜年时有没有表达一下你们的心意, F、(我拜年时总对长辈们说:祝他们长命百岁,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G、(我和爸爸妈妈向长辈拜年时总要带上一些礼品。)对,这也是表达孝心的一种方式。
H、(我向奶奶拜年时总要为她捶捶背。奶奶每天为一家人操心,常腰疼。)我想,那时你奶奶一定是最开心的时候了。正如有首歌中唱到“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平平安安,常回家看看,哪怕帮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
I、所以我还有一个问题,面对长辈给的压岁钱你准备如何让它用得更合理、更有意义呢,
J、(我把一部分压岁钱留做学费,一部分存起来留作今后学习用;我还会把一部分捐给需要帮助的人,尤其是像今年四川发生地震后,我也积极参加了捐款活动。)老师为你的这份爱心感戴骄傲,我们班的同学在这次活动中表现得都不错,相信大家一定能做得更好。
4、小结:春节作为最重要的节日,节日的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耍龙灯、踩高跷、扭秧歌等习俗,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里的图片。
4
三、了解其他传统节日
过渡:春节蕴涵着深厚的文化道德情感,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不过,其他的节日也越来越受关注,尤其是今年休假制度调整以后,传统节日的气氛更浓。
1、看这一组画面(出示图),你知道这些画面分别是哪个节日的习俗吗,
2、好多同学都看出来了,别急,让我们先把刚才列出的传统节日的名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排队。
3、现在请同学来把节日名称和对应的习俗连接起来。
4、接下来,我想请大家选择你最喜欢的节日或你认为比较了解的一个节日分小组进行讨论一下,每一小组可选一个组长,把讨论的内容记下来,呆会儿向大家介绍。现在自由选择小组进行讨论。
1)我们组对元宵节有一定的了解。首先我介绍一下元宵节名称的由来:(
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接下来请我们组的XX为大家介绍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吃元宵象征家庭像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元宵节除了吃元宵之外,还有观灯、猜灯谜的习俗。目前,我们组只了解到这么多,以后我们还会继续收集相关资料。谢谢。
(2)我们组刚才讨论的是端午节。端午节又名重五、端五(一、二、三、四、五)的五端阳、蒲节。民间庆端午的活动形式多样,比较普遍的有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悬艾叶菖蒲。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顺便告诉大家今年的端午节就在下个星期六,我看到报纸上已经有端午节的放假通知。这在以前是没有的事,这也正体现了我国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下面请我们组的同学为大家介绍。
A、我先来说,端午节主要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是一位爱过国诗人,他被楚怀王迫害,最后跳了汨罗江,人们为了不让江里的鱼儿啄食屈原的遗体,就剥了粽子等食物投入江里,所以我们在端午节这天要包粽子。
B、我来补充。有的地方端午节还要赛龙舟。赛龙舟也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跳了汨罗江后人们就划着小船去打捞他的遗体,后来漫漫地就变成了赛龙舟。
C、端午节的这两样习俗反映了我国人民对屈原的崇敬和爱戴之情。下面请XX为大家朗读一首纪念屈原的诗。
5
D、再请XX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佩香囊、悬艾叶菖蒲的习俗。
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小还佩带香囊传说有辟邪驱瘟之意,插艾叶和菖蒲有一定防病作用。
E、因时间有限,我们组只把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向大家作了介绍,感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与我们交流。
(3)我代表我们组向大家介绍一下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在公历4月4日——4月6日这三天时间内。清明是表示物候的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要清明。因为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的位置定出的,所以清明节不是固定在四月五日这天。比如今年的清明就是四月四日。不过我国民间有四五清明的说法。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插柳、放风筝等体育活动。在这个节日中既有生离死别的辛酸泪,也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请听听我们组同学的介绍。
A、清明是中国三大冥节之一,我借用《清明》这首诗表达我的心情。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在这一节日里我们不能忘了我们的祖辈和那些流血牺牲的烈士们。
B、清明踏青又叫春游。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好时光。
C、我来补充: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悬艾”。清明节插柳和端午节悬艾意义是一样的,也是为了杀菌防病。因为春天气候变暖,各种病菌开始繁殖,人们在医疗条件差的情况下只能寄希望于这些植物。
(4)中秋节又叫团圆节,顾名思义这一节日家人要团圆,如果亲人不在身边的话就特别思念,我们学过的李白的《静夜思》就表达了这一感情。我建议我们大家一起来背一背这首诗。
如果亲人能团聚则是另一番情景。大家围坐在一起,赏月吃月饼,其乐融融。请听我们组XX为大家带来的一段《爷爷为我打月饼》。(八月十五月儿明啊,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月饼圆圆甜又香啊,一块月饼一片情呀)
中秋节的传说非常丰富,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请XX来简单介绍一下《嫦娥奔月》的故事。(据说嫦娥为了不让庞蒙得到仙药害老百姓就自己吞服了那颗仙药,然后飘到了月宫里,再也不能和自己的丈
6
夫后羿见面。人们为了纪念嫦娥就在八月十五这天摆出水果、月饼等食物供奉嫦娥。这也是现在人们吃月饼赏月期盼团圆习俗的由来。
(5)大家还记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吗,九是一个阳数,九月九日有两个九,所以称为重阳。这首诗中讲到了重阳节登高和插茱萸两个习俗。其实民间还有赏菊并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习俗。现在重阳节有叫敬老节。在这一节日里我们要更多地为身边的老人做事,让他们感到温暖,感到幸福。
3、小结:无论是最隆重的春节,还是春节过后的元宵,春夏之际的清明、端午,以及处于秋季的中秋和重阳,每一个节日,世世代代的人们都是那么地注重家人团聚,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团圆的民族。传统节日倾注了中国人太多的情感,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
三、了解少数民族风俗:
看一下这些风俗习惯你了解吗,
(1)左上角的是傣族的泼水节。有关泼水节的内容在我们以前学的课文中有介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泼水节的盛况(相机介绍泼水节知识)。
(2)还知道什么风俗吗,(火把节)
(3)(我猜那大草原应该与蒙古有关。)是的,这是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
(4)(中间的一幅好像是踩在一把把刀上。)对,这是傈僳族的上刀山。
(5)最后这一幅能猜出来吗,
四、总结全文: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民族的习俗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绚丽之花,都值得我们尊重。(播放画面)
各民族的习俗和文化像一部生活百科全书,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课后希望大家能采用各种方式深入了解我国的民风民俗。
7
作文九:《我们的民风民俗》3700字
《我们的民风民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安镇中心小学 吴静芳 倪娜
[教材分析]
《我们的民风民俗》是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的第6课。它共有四方面的内容:传统的节日、传统的文娱活动、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本课通过对我国传统民风民俗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培养和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其中绚丽多彩的传统节日生活是各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各种节日活动也是学生所喜爱的,所以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也定位在了解认识节日、习俗,体会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带来的乐趣。其中“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中介绍的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也都与种种节日联系在一起,因此把这块内容与第一块的“传统节日”重组整合在一起,安排在第一课时完成,第二块的内容“传统的文娱活动”活动性比较强,安排在第二课时。在此谈谈第一课时的设想。
[设计理念]
(一)在生活中建构
“教育即生活”。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节日是学生所熟悉和喜爱的,因此设计学生搜一搜资料、聊一聊家乡过节时的风俗,用自己的感知来体会我国的传统节日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在活动中生成
现在的学生在品德方面存在一种不好的现象——认知与行为脱节,这与以前说教式的品德课型不无关系。课程标准提出: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本课时运用教材,就设计了两次活动:加入角色,表演家里是怎样过年的:制作课件,猜测少数民族的民俗活动。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和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搜集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资料,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学生搜集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课件:过年的热闹场面)
教师:锣鼓声声,笑语阵阵,这让你想起了什么?(过年)过年时有些什么热闹情景呢?
【通过课件创设的情境把学生带到过年欢乐的气氛中,使过年时的种种情景一个个重现在学生脑中,为畅谈第一个也是最盛大的春节这个传统节日作好充分的准备。】
二、走进春节
1、说到过年,同学们个个眉飞色舞,神采飞扬。过年就是春节,它是我们国家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你知道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吗?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来说说,教师引导补充。
2、师引:很多外国朋友对我们的春节也具有浓厚的兴趣呢!前不久,老师在互联网上认识了一位外国的小朋友迈克,他就特别想知道我们中国小朋友是怎样过年的,(出示课件:过年前会准备些什么?除夕夜怎样辞旧迎新?年初一怎样给长辈拜年?讲一讲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春节。)咱们选一个给他讲讲吧。
3、活动:四人小组中一人扮演迈克,向其他的一个或几个询问,其他人作为中国小朋友给他做介绍。还可以加些动作演演。
4、全班交流:老师扮迈克,各组派代表来给迈克介绍。
【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他能按照自己的性向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教师创设向外国小朋友迈克介绍中国小朋友是怎样过年的这样一个情境,使学生乐于表达并且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在表达的过程中,学生把喜闻乐见的春节加上自己的亲身经历都作了交流。很好的地补充了教材。】
4、同学们的春节真是过得丰富多彩。每一年我们都是这样开开心心、热热闹闹过的。我们的社会发展到现在,过年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也有了一些改变。2003年2月南京市举行了一次市民论坛,在论坛上大家谈到了“春节想怎么过”的话题,嘉宾们的想法五花八门,有想出去旅游的,有想在家里舒舒服服睡一觉的,有想和亲人团聚的,有想痛痛快快玩几天的……(课件出示几种选择)这时,主持人让嘉宾举手表决选一个最希望过的方式,结果有一种过年方式获得了全票通过。猜一猜是哪一种?为什么?(学生发表各自的意见)
小结:我们中国人是一个注重亲情、崇尚团圆的民族,不管身处何方,背井离乡的游子们都会在春节回到亲人身边共渡佳节。
【课程是灵活的,开放的生态系统。学生的猜测会不同,在这个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袒露了不同的心声,但崇尚亲情、崇尚团圆早已在每一个炎黄子孙身上刻下了烙印,学生的回答尽管角度不同,但论述过程中浓浓的中国情已在课堂洋溢。】
三、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1、人称文明古国的中华民族世代相传下来的传统节日,除了春节,还有不少呢!你能说出我国的其他传统节日吗?(出示: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
小结:这些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
2、不同的节日有着不同的习俗。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搜集了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资料,我们就以这些为话题来聊一聊吧,可以从节日的时间、吃的、活动、传说或故事几方面来聊。
Δ 清明:学生交流(时间、活动、传说),教师引导说出:1、清明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一派欣欣向荣,民间有踏青(也就是游山)的习俗,你能说说清明游山时的心情或看到的风景吗?2、都给谁扫墓呢?课件随机出示“给烈士扫墓”的图片。
Δ 端午:学生交流(时间、吃的、活动、传说或故事),教师引导:1、端午节还有什么习俗呢?(赛龙舟)你们参加过赛龙舟活动吗?老师拍了一段录象,我们来亲临一下那热闹的场面。(播放一段赛龙舟的视频。)2、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的来历。
教师小结: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
Δ 中秋节 :学生交流(时间、吃的、活动、传说或故事),教师随机补充:1、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间,因此称中秋节。中秋之夜,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学生说中秋节也有团圆的习俗,2、中秋又称“团圆节”。你们看:(出示图片)皓月当空,月光如水,家家户户围坐在一起吃着月饼,赏着明月,多温馨啊!)
Δ 重阳节:学生交流(时间,登高、吃重阳糕、敬老的习俗,传说故事),教师补充:1、金秋送爽,丹桂飘香,重阳佳节的活动可丰富了,除了有登高、吃重阳糕外,还有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等等。有一位诗人还写过一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2、重阳节也是“老人节”。同学们在这天要多为身边的老人做些事,送上一份诚挚的祝福,让他们感到温暖,感到幸福。 Δ 元宵:学生交流(时间、吃食、活动、传说或故事),教师补充介绍: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 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学生说元宵节有看灯会、猜灯谜的习俗。教师讲每到元宵节,无锡也常会举办这样的活动。人山人海的场面可谓热闹非凡。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把课堂敞开,让学生把课本以外的学习资源引进课堂。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培养了学生利用多渠道搜集信息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四、了解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
过渡:我国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不同的民族都有它们特有的节日与风俗,各地区少数民族的节日可有趣呢。
1、出示课件中庆祝节日的图片,猜是哪个民族?在庆祝什么节日?
(1) 猜出是傣族的泼水节后,教师请学生介绍对泼水节的了解。
问:你们知道泼水节的水代表着什么吗?(代表吉祥、幸福和健康)所以谁被泼得越多越预示着新年的好运。
(2)火把节。课件出示:“告诉你”,指名读:在节日里,彝族人民云集在一起,举行火把节。人们会开展斗牛、赛马、斗鸡、斗羊、赛歌、选美、摔跤、达体舞比赛等庆祝活动。
【教师通过钻研教材,引进相关资料“火把节”,补充课本中的空白,使学生更深刻地体验彝族人民的节日。】
(3)看“那达慕大会”中的摔跤、骑马、射箭比赛的图片,请学生猜测。教师介绍: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目,在每年七、八月举行。那达慕,蒙语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它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运用看图猜测的方式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把教材上呈现的三段内容重新调整为由易到难的顺序,泼水节和火把节的图片一目了然,第三幅图学生可能猜不到“那达慕大会”,教师适时地向学生作一些介绍,学生会感到更有意思。】
2、你还知道少数民族的其它节日或风俗活动吗?它们各有什么象征意义?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旗袍、中国结、窗花等一些形象的图片)
小结: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绚丽之花。
【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道奇葩。教师带领学生了解教材上的那达慕大会、火把节和泼水节后,由学生来介绍所了解的民俗活动,学生饶有兴味地说着,兴趣盎然地感受着我国丰富的民俗人情。】
五、课堂总结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文化,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绽放着不同的文化之花。课后继续去查阅资料吧,你们可以登陆网站“国家文化网”“中国民俗网”。一定会让你们大开眼界的。
作文十:《我们的民风民俗》1000字
我们的民风民俗
教学目标:
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重点了解春节和端午节的来历及其风俗习俗,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课件出示三个谜面。(单个出示)
1、学生自读、讨论,看看你猜出了哪几个谜语。
2、交流
3、想想老师为什么让大家猜这几种食品,引出传统节日:中秋、春节、端午、元宵(板书)
4、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重阳、清明)(完成板书)
5、你们知道这些节日分别在农历或公历的哪一天吗?(区分公历和农历)
6、按过节的先后顺序重新排列。
二、关于春节:
1、过渡:哪一个节日是我们最重要,也是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我们先来聊聊春节吧!大家知道春节的来历吗?
2、课件出示小资料“春节的来历”。
3、其实,最初的春节只是一种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活动,数千年来,却形成了许许多多的风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姜堰过春节都有哪些风俗。 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展开交流,并适时拓展。
(1)贴对联(板书)
你知道哪些对联?读给大家听听。你认为这些对联贴在什么地方较合适。对联有哪些特点,贴对联时该注意什么?
(2)贴“福”字
“福字”倒贴的寓意。
(3)喝守岁酒,吃团圆饭。
春节是一个团圆节,不仅给我们带来欢乐,也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亲情。
(4)拜年(板书)
对于不同的人要说不同的吉祥话。
(5)包压岁钱
你怎样使用这些压岁钱。
(6)放爆竹
引导背诵《元日》。
4、不同地方过春节的习俗并不完全一样,就说这过年的食品吧!北方人有包饺
子的习俗:(课件演示包饺子的习俗)
江苏、山东等地有蒸馒头的习俗。(课件演示蒸馒头的习俗)
拓展:你还记得春节你吃过哪些食品,有哪些寓意。
5、春节的风俗是真是丰富多彩,面对这些风俗你有什么想法,比如:放鞭炮。 生讨论:
对于压岁钱有什么想法。
生讨论:
6、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一些旧的习俗我们应该考虑改一改,变一变。这样才使得我们的传统节日更文明、更健康。
二、关于端午
1、过渡:同学们,当提起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时,你想起哪一个传统节日?
2、为什么屈原和端午节有着密切的联系呢?(课件演示端午节)
3、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便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板书:粽子、龙舟)
4、让我们怀着崇敬之情来深情地朗读诗歌“端午节祭屈原”。
三、你还了解其他传统节日的风俗吗?能根据板书的提示完成“韵文”吗? 春节 对联 拜年
元宵
清明
端午 粽子 龙舟 中秋
讨论、交流、完成、朗诵。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我们对民风民俗的态度的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