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三代人的中秋故事》2800字
每一张全家福的背后都有一个团圆的故事。 方晓淦翻拍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转眼即至,在这个团圆之日,围在一起的家人是否想过祖辈、父辈们年轻时的中秋节,在物质生活水平极为丰富的今天,当年的他们中秋节是怎样过的,记者就此走访了不同年代的市民,倾听他们当年的故事。
祖辈:过中秋是种奢望
没有月饼的中秋节,这在现在看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但在黄奶奶的印象里,这却是正常现象。
黄奶奶已经77岁高龄,1937年出生的她经历.484898.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在战争年代里,如何生存下来才是重中之重,至于中秋节怎么过,已经不是那个年代的人所关心的事情了。
黄奶奶告诉记者,她7岁的时候母亲去世,15岁父亲也去世了,自己带着2个弟弟在生产队里干活赚工分,能有饭吃就已经很不错了,更别提所谓的中秋节吃月饼,那对当时的他们来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直到结婚生子后,黄奶奶才开始过上中秋节,但依然没有月饼。
“每逢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就会提前张罗中秋夜拜月亮的贡品,比如自家种的芋头、柚子,还有用面粉蒸成的寿仙公,然后等到中秋当晚,就点起香烛,一边祭拜月亮一边祈福,还要拉着孩子一起过来祈福。”黄奶奶说,“到了80年代末,我儿子结婚后,我才第一次吃到月饼。后来几个孩子都工作了,生活也慢慢变好了,到今天已经年年都有好多月饼吃了。”
相比黄奶奶,家住城镇里的周爷爷生活要好得多,在他印象里,自从新中国成立后,每年中秋父母都会在市场.484898.的饼铺买来月饼,而月饼也成了中秋拜月亮时的必需之物。
“我是1939年生的,新中国成立前那段战火纷飞的日子就别提中秋节了,能活命才是关键,我对中秋节的记忆基本都是来自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到那天晚上,大人们就会在桌子上摆上月饼和柚子、香蕉等水果,还有芋头糖水等贡品来拜月亮,仪式过后一家人就围在一起赏月聊天。那时候我还是小孩子,每到中秋节是最高兴的,大孩子就放烟花,小孩子就把鞭炮拆散了绑在香上,当香烧到鞭炮上时就会点着鞭炮,时不时就"嘣"一声炮响,那时觉得非常好玩。”周爷爷说,“后来我1969年结婚后就到海南去了,妻子就留在北海照顾父母,我每年中秋就会回家来探亲。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大概是1971年的中秋,我回家探亲的时候跟我妻子站在老街一座房子的吊台上一起赏月,我告诉她:"以后中秋节,你在北海我在海南,我们同看一个月亮,就如我们一起赏月"。当时的那种情绪和氛围,我至今还记得很清楚。”
父辈:中秋温情难忘怀
对于黄先生来说,相比自己的父辈,当时的物质生活已经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童年时期正好赶上“**”,因此自己在童年里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中秋节。
1966年生的黄先生虽然没有碰到战乱时期,但十年**让他的童年在批斗、**中度过。黄先生告诉记者,由于那时候社会比较动荡,家里也比较穷,因此直到小学毕业都不知道什么是中秋节,月饼更是闻所未闻。直到上了高中,有一天晚上母亲突然给了他半块包着花生馅的饼,告诉他这个是月饼,今天中秋节就要吃月饼,他才知道“原来这个月亮圆圆的晚上就是有月饼吃的中秋节”。从那之后,中秋节的月饼成了黄先生当时最期待的东西。
高中毕业后,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有了一定的提高,那是的中秋节除了月饼外,还多了许多其他的.484898.食品。“那时候我们还在农场工作生活,每到中秋节晚上,我就会叫上几个好哥们,带着烧鸭、啤酒和月饼,到农场的晒谷场上围成一圈坐下来,一边吃东西赏月一边喝酒聊天,一起聊理想、聊人生。现在物质生活水平虽然提高,但是以前那种氛围却再也找不回来了。”黄先生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中秋节,是高中毕业的第二年,在中秋节的前几天因事去了住在武鸣的舅舅家,然而几天过去了,却始终不见舅舅让自己回家过节,于是在中秋前一天就跟舅舅提起中秋节的事情,结果舅舅不明其意,反而让他留在自家过节,这可让黄先生急了起来。
“我嘴上没回答,心里却嘀咕开了,心想在武鸣我一个人也不认识,这中秋节多无聊啊,还不如回家找我那群好哥们一起过节来得痛快。主意一打定,我第二天上午一大早就不辞而别,从武鸣搭车到南宁,再转车回上思,前后花了7个多小时,终于在中秋之夜和朋友们一起坐下来聊天赏月。”黄先生笑着回忆道,“这个中秋节是我这辈子最特殊的一个节日,我这辈子都忘不掉。”
孙辈:中秋团圆“成追忆”
祖辈、父辈的中秋节都有着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色,那作为年青一代的80后,他们的中秋节又有着怎样的记忆呢,
对于80后来说,他们中的许多人都离.484898.开家人到异乡工作,而繁重的工作压力、短暂的假期、拥堵的交通也让他们“回家过中秋”的想法变得遥远起来。
1989年生的阿凯4年前大学毕业后便到广州打拼,如今,刚起步的事业让他脱不开身过中秋节,而对家人的思念则成了他中秋节的“必修课”。他告诉记者,以前快到中秋节的时候,母亲总会提前几天开始买柚子、石榴、月饼等东西,等中秋之夜就按照习俗,把这些东西摆上桌子祭拜月亮,而自己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在仪式结束后可以甩开腮帮子享受这些美味,让他最难忘的,是每次分月饼时,母亲总会把最大的一块分给他。
从2008年上大学至今,阿凯已经6年没跟家人一起过中秋节了,每次想到家里80多岁的奶奶没能在中秋节享受团圆之乐,他心里总会充满内疚。后来他想出了一个法子:跟家人同吃一块月饼。
“前两年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说"同看一个月亮",我就想,其实我可以做到跟家人同吃一块月饼的。那年的中秋节我提前买了一个大月饼,切成两半,一半留给自己,另一半包
好后快递回家。等中秋之夜,我们就拿出各自的半块月饼,我当时打电话回家给奶奶,告诉她她现在吃的月饼我也在吃,我们吃的是同一块月饼,看的是同一个月亮,我们是在一起的。当时奶奶感动得泣不成声,直说孙子长大了。”阿凯感慨地说,“我听我爸妈讲过他们过中秋的趣事,感觉他们那个年代的人过中秋节的气氛远远好过现在的中秋节。现在很多同龄人都到外地工作,中秋团圆已经很难做到了,所以以前那种氛围也很难找回来。”
(责任编辑:HN016)
作文二:《三代人的中秋节》1000字
又是一年中秋节。又圆又大的月亮升上了天空,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洒满了整个阳台,柔柔的,清亮亮的。楼下花坛里花草的气息混合在空气中,淡淡的,甜甜的。楼前面的广场上,三三两两的人们围在一起,兴致勃勃地赏月。阳台上,姥爷、姥姥、爸爸、妈妈和我围坐在餐桌前,一边吃饭一边交谈。 我忽然有了个念头,就问:“姥爷,您小时候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于是,姥爷给我讲起了他小时候过中秋节的情形:那是建国初期,物资很匮乏。中秋节的时候,大人们就把三块凭粮票和钱买来的月饼、半斤糖果摆上餐桌,还有一小盘柿饼和一小盘花生。花生是自己地里种的,但大部分都换成日用品了,柿饼是太姥姥买来柿子自己做的。太姥爷太姥姥舍不得吃买来的月饼,让姥爷和三个兄弟姐妹分吃那三块月饼。吃完月饼,姥爷他们就出门去找小伙伴玩。十几个孩子聚在一起,一起吃从家里带出来的糖果、柿饼,然后分成两组在草垛旁玩攻山头的游戏。姥爷讲完后,发出一声感慨:“要是你太姥爷、太姥姥看到现在的幸福生活,那该多好啊!” “爸爸,您小时候是怎么过中秋节的呀?”姥爷刚一讲完,我就扭头问爸爸。爸爸笑眯眯地说:“我小时候呀,每到中秋节的前几天,你奶奶会到商店用粮票和钱买九块月饼、一斤糖果、两斤花生和两三斤苹果,然后把买来的这些东西送给你太爷爷、太奶奶一半,剩下的留到中秋节晚上吃。中秋节晚上,你爷爷奶奶高兴地吃着自己用黑面粉做的糖饼,我们兄妹三个就狼吞虎咽地吃着美味的月饼,然后去和小伙伴们一起玩‘稻草人’和‘捉迷藏’的游戏。” “我是最幸福最快乐的,我的中秋节最有意义!”我大声说。“为什么呀?”妈妈问。“看,这一桌子的美味佳肴,都是我喜欢的。紫红的葡萄、清蒸鲈鱼,还有这些月饼——莲蓉馅的、豆沙馅的、蛋黄馅的、水果馅的,小鱼形状的、小熊形状的、玫瑰花形状的……都是我最喜欢的。”“原来你是小馋猫啊!”爸爸哈哈大笑起来。“才不是呢。”我立刻辩解,“我生活在幸福的时代,拥有你们的爱,我的中秋节最幸福!”妈妈恍然大悟:“怪不得你常问我们最爱谁,原来是担心我们不爱你呀!”我害羞地笑着拿起一块水晶月饼塞进妈妈的嘴里。 这时,广场上燃起了灿烂的焰火,夜空瞬间绽放出朵朵绚烂的烟花,人们发出一阵阵欢呼声。 月亮更大更圆了,广场上人群都散尽了。在这宁静祥和的夜晚,我走进屋里,掀开钢琴盖,弹奏起海莱尔的《渴望》。 午夜时分,我们全家三代人向当空的月亮鞠躬,感谢它带给我们无比圆满和幸福的时光,并祝愿祖国明年的月亮更圆、更亮。 (山东省青岛市唐山路小学朱维山老师指导)
作文三:《三代人的春节作文》25400字
精选作文:春节?笑(700字)作文
中国人的佳节,被红色所围绕的新春佳节,祝福声满满的东方新春佳节。 这个印昭着中国人思乡情怀的美好节日,似乎到处充满着喜庆和欢笑。 是的,在这个节日里。老人可以见到思念已久的儿女和孙儿,成人可以享受盼望许久的长假和放松,小孩还可以收到翘首了一年的红包。 如此新春好节日,何乐而不为, 团圆、休闲、红包充实了三代人整整一个春节。 何乐而不为, 只是,为何身在如此幸福、夜夜可预见漫天烟火、餐餐大鱼大肉的热闹佳节里,我的脸上,无笑容, 笑,如今被当代人只是解释为脸部肌肉及唇牵扯出来的一种表情。 苦笑、假笑、讪笑、强欢颜笑、虚荣的笑、虚伪的笑、狗腿的笑、奉承的笑,还有儿童纯真的笑。 它们真的还能被唤作笑吗, 等等,孩童纯真的笑, 如果可以,我宁愿不要这种笑: 他们为得到压岁钱的开心笑容,他们为得到长辈称赞成绩好的开心笑容,他们为家长同意去旅游的开心笑容。 这种绽放在孩童时代的笑,真的还纯真吗, 真的还像从前的那些纯真笑容吗, 不~~~ 终有一日,这种笑容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变了味儿。如今你所看到的这种笑,终究只是还没有褪去面具的笑。 你说说看,
1
春节,我要在我的脸上挂上哪种笑, 春节,挂满了笑。 春节,布满了笑。 春节,充满了笑。 只是,我的脸上,无笑容。 春节,笑陪伴了大大小小的饭局。可又有多少个饭局,那里的人脸上真的有这么一种笑: 纯粹地、发自内心地、不带一点做作的笑。 春节,于我而言,不过是一个大众都喜欢的节日;不过是一种名唤春节的牡丹,宜乎众矣;不过是一段模糊得记不清的已逝时光。 仅此而已。初二:梁晓茹
篇一:关于春节的作文
关于春节的作文(1):
在我的记忆中,去年春节里发生过许多许多事情,但其中令我最高兴的事还是放烟花和看春节联欢晚会。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一家人吃完年夜饭,我就迫不及待地守候在电视机前,等候着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始。八点钟终于到了,晚会开始了。我目不转睛地盯住电视机,不舍得离开半步,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好节目。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可真多呀:有相声,有小品,还有歌舞杂技表演,最神奇的还是魔术和变脸。节目一个比一个有趣,一个比一个精彩,看得我们一家人时而全神贯注,时而捧腹大笑??
不知不觉,晚会已接近尾声,这时大街上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把晚会的声音都给压下去了。爷爷和爸爸也抱着一大团大红炮下楼去放了。在震天动地、此起彼伏的鞭炮声
2
中,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我兴奋地让妈妈给我点燃爸爸为我买的烟花棒,对着窗外放了起来。“嗖~嗖~嗖~??”五颜六色的烟花好像天上开放的一朵朵美丽的花儿:有的红的像玫瑰,有的黄的像菊花??一串串烟花像仙女散花一样,好看极了,把新年的夜空装点得格外美丽~
这一夜,我兴奋得一夜没睡好。我多么希望2010年的春节快点到来呀,那样我又能和去年一样快乐地看春节联欢晚会和放烟花了。
关于春节的作文(2):
时光如流水匆匆而逝。转眼,又一年接近尾声了。看着窗外飘飞的落叶,我不禁回忆起小时候过新年的景象来。
记得那一年,我大概十岁。除夕这天,家里可忙碌了。妈妈买来一副对联,站在大门外比比划划的。“春回大地人间暖,绿染乾坤万物苏~”我兴冲冲地跑过去问,“妈妈,你要干吗,”“贴春联呗~过年了,贴上这个才喜气~”妈妈笑盈盈地回答。我赶紧帮忙,和妈妈一起把春联端端正正地贴到了大门两边。贴好以后,抬头一看,呵呵,真漂亮~红红的大字“照”得我心里暖洋洋的。 贴完了春联,妈妈便一头扎进厨房预备起年夜饭来。“乒乒乓乓”的声音不时从厨房里传出来,想必妈妈正在指挥锅碗瓢盆演奏一支交响曲呢~阵阵香味飘来,馋得我不住咽口水,真想赶快尝一口。
好不容易等到了开饭,一碗碗美味佳肴上桌啦~鸡、鸭、
3
鱼、肉、蔬菜、海鲜??全齐了,看得人眼花缭乱。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都欢欢喜喜地围坐在一起,高高兴兴吃起了年夜饭。我馋了半天了,一上桌,便像小馋猫似的狼吞虎咽起来。“慢慢吃,小心噎着~”妈妈夹了块鸡肉放到我碗里,“吃了鸡肉,就又长一岁啦,可不能像以前那么不懂事了~”我眨巴眨巴眼睛,好奇地问:“如果吃了鸡肉就要长一岁,那我希望爷爷奶奶不要吃鸡肉,那就永远不会老啦~”大家哈哈大笑,爷爷奶奶更是笑得合不拢嘴。我又给爷爷奶奶各夹了一块鸭肉,说:“鸭肉吃了不会老,你们多吃点~”爷爷乐呵呵地说:“咱们贝贝真孝顺~”奶奶呢,脸上的皱纹都笑成了一朵花~ 全家边吃边聊,其乐融融,整个房间都充满了温馨、欢乐的气氛。
吃得差不多了,我往窗外一看,呵,家家灯火通明,大概都在吃团圆饭吧~“哧——噗~”一串烟花升上天空,五彩缤纷的焰火把整个夜空都照得绚丽多彩,仿佛在预祝新的一年会更加美好~
我呆呆地看着,陶醉在这欢乐的海洋里??
关于春节的作文(3):
大年三十,是辞旧迎新的日子,到处洋溢着热闹的气氛(晚上大家都高高兴兴的坐在一起吃年饭,桌上有我爱吃的鱼丸子,姐姐爱吃的糖醋排骨,还有哥哥爱吃的红烧鱼。吃完年饭后,我和哥哥、姐姐开始放鞭炮和烟花了。这时,
4
我拿来了一支烟花,小心翼翼的点燃,只见烟花一会儿喷红,一会儿喷绿,一会儿喷紫,真是好玩。
姐姐拿来了鞭炮,那“啪啪啪”“呼呼呼”的声音犹如雷鸣一般,吓得我们到处乱逃(
哥哥的烟花和鞭炮,更是神奇,一会儿飞到天空上,一会儿飞到屋顶上,把黑夜打扮的如同白昼,看得我们眼花缭乱(正当我们玩得起劲的时候,“当当当,当当当”,零点的钟响了,新的一年开始了,我们大家共同祝愿新年快乐,合家幸福~
关于春节的作文(4):
从小,我就是一个爱雪的孩子。
小时候我生活在乡下,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那时候每年都会下一场大雪。还记得每次大年30的晚上,我都会拍起手大喊:“快下雪呀~快下雪呀~”
终于长大了,1999年的冬天,我还记得那是一场很大的雪,三天三夜都没有化。我还记得我和小君、小思一起堆的三个小雪人,小小的,我们却爱不释手。我还记得,小君手把手的教我滚雪球,让一个小团变得越来越大,可惜最大的时候它破裂了。不过我们还是高兴地躺在雪堆里,虽然,雪是那么冰凉。
每年冬天,我都会趴在窗户上,用冻地红通通的手画画,画的是什么呢,当然是那纯洁的雪花。
5
2005年,那个冬天。接连下着雪。都是一些飘飞的雪花,可是我们却能为了一场雪的降临在楼顶上等啊等。每当下雪后,我们都会高兴地,随着雪花舞蹈,舞蹈??就在那个冬天快要结束的时候,突然,一场罕见的大雪降临了。终于,我们在楼顶堆起了一个雪人,我捏了几个雪团说,我要把它们放进冰箱里,让它们永远不化。可惜,那几个雪团被丢了,或许吧,丢掉雪团的,不知道,那或许是老天爷赐给我们的最后一场雪。 2006年,那个冬天。没有雪,一点也没有。我买了一个喷“雪”回家,在楼顶上,我尽情地喷着。但是那些“雪”一下就没了,我悲哀地看着天空。灰灰的天空,林立的楼房。呵,雪,雪~~我在小荷的名字叫“微微雪”。当时注册的时候,我想也没想直接输入的那个名字。呵,这美丽的雪,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你。 又是一年冬天了。
我趴在窗户上,看着黑夜。
“想什么呢,” “哎,怎么不下雪呢。”
“下雪,什么雪呀,今天冬天气温又比去年高。”
听了这话,我竟然有些想哭了。晚上,看天气预报。每天都是阴天,每天都是4、5度的最低气温,没有雪,没有雪。
哎,这纯洁的雪呀,请你再次降临。
-------------------------------------------
那纯洁的雪花 在天空舞蹈 现在
6
却没有它们的影子 我抬头看着天空 渴望着雪的降临 渴望着这个冬天 能够多一些欢笑 ps:已经一年没见到
雪了。今年如果再没有,那就是两年了。我爱雪。但是,现在我却看不到雪。小时候觉得雪一点也不稀罕,现在想看看雪,也得去很远的山里了。突然,觉得,雪,是那么的美丽。 关于春节的作文(5):
俗话说得好呀,“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春节,大家都很熟悉。在不同的地方,人们过春节的方式也略有不同,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我家乡人是怎样过春节的。
家乡的春节,大约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小年,其实是大年的彩排,人们都慌神似的抢购过年必备的物品,如,蔬菜、水果、鲜肉等。
下页 余下全文篇二:春节作文过春节, 我真快乐
“小懒猫,快起床~”妈妈把床上的我拉起来说:“你再不起来晚上就不给你压岁红包了!”我一听,马上一骨碌爬起身来,伸出手问:“红包在哪儿?”“急什么,什么时候少了我宝贝的红包,不过要看你今天表现好不好了~”我连忙起床洗漱,乖乖地当了一天淑女。到了傍晚,丰盛的年夜饭开始了,腊肉干锅,墨鱼肚片,辣椒蒸鱼,海鲜鱼丸汤??还没上桌,我的口水已经把家里的大鱼缸流满了。这是奶奶准备了两天的结果,一想起自己有这么好的奶奶就忍不住哈哈大笑了几声。当我的吃得肚皮都圆滚滚了,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桌子,对奶
7
奶说:“真是太美味了,谢谢奶奶~” 小伙伴按门铃了,我提着一大袋烟花,跑下楼去和朋友们集合。“噼里啪啦”,声音过后,一簇又一簇烟花升上了夜空。我拿着“安全喷火”,兴高采烈地在空中舞动,边舞动边写着“新年快乐”四个大字。忽然, “啪”的一声,一阵烟花飞上了天空,它像一朵美丽的菊花绽开,落下时,仿佛天女散花。不一会儿,五颜六色的烟花占满了夜空,各种各样,数不胜数??
快乐的新年在欢笑中伴随着幸福的我,多么希望以后的日子永远像今天一样,我相信:一定会的~
过春节, 我真快乐 过年喽~过年喽~家家户户都忙着贴春联,放鞭炮,好不热闹~我家也不例外,爸爸忙着贴春联。你瞧,上联是春安夏太,下联是秋吉冬祥。忽然我看见爸爸把福贴倒了,我忙喊:“福倒啦,福倒啦”。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福倒了就是福到了的谐音啊~~~
贴完了春联,该吃年夜饭了,我坐在饭桌旁,看着这些美味家肴,垂涎三尺。终于开饭了,我狼吞虎咽,好不费力气就把一碗饭消灭了,大家看着我这狼狈样,哈哈大笑。该敬酒了,我端起酒杯对爷爷说“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接着我又祝奶奶寿比南山不老松。然后我学着大人的样子,喝一口,咂砸嘴,好酒好酒。爷爷笑呵呵地说:“我们的小乖孙子长大了,会用对联了。”奶奶脸上笑得乐开了花,说:“祝我们的小孙子学习进步,天天向上。”
8
吃完年夜饭,我们心
满意足的离看饭桌。来到了院子,就看见夜空被好多烟花划破,真是比星星还亮啊~爸爸也搬出了花炮和许多的烟花,爸爸顺手拿起了一个窜天猴,嘭,啪,说时迟,那是快,窜天猴直奔夜空,顿时变成了一朵美丽的烟花,飘向了银河??我也手痒的拿了一个小闪光棒,不停的摇转,散出了无数的小星星??突然一个烟花哑了,过了1,2分钟还没炸,爸爸不耐烦了,拿起竹杆就捅,可竹杆刚碰到花炮,就突然炸了,爸爸的眼镜吓得滑了下来,我看到爸爸这样子,笑得人仰马翻。同时,我也记住:笑归笑,乐归乐,但要记住安全。
放完鞭炮该爬门了,听说这样会长高,我每年都爬门。炮放过了,门也爬了,该拿红包了,爷爷给了我一个红包,神秘的对我说:“一定要放在枕头下哦,这样可以给你带来好运~”
该回家了,我和爷爷奶奶一一告别。一路的烟花照亮了我们回家的路??
过年我真开心 我们最期待的节日——春节终于到了。
晚上,我坐在课桌前写作业。这时传来一阵敲门声,我跑过去一看,原来是阿姨要请我们去和他们一起去吃年夜饭,可是,爸爸因为上班,不能回家,所以我和妈妈换好衣服提上礼物去阿姨家。
到了阿姨家,年夜饭已经做好了,有牛肉,水饺,孜然羊
9
肉,白莲藕等等。。。。。。真让我看得眼花缭乱,我欣赏了片刻后,就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饭非常好吃,但最让人回味无穷的还是孜然羊肉,那香味真是让你闻了一下后就会口水直流三千尺呀!
年夜饭过后,我和阿姨家的弟弟便伸出手来说:“恭喜新年发大财,红包快拿来!怎么红包还没上桌呢?”妈妈和阿姨一边笑一边把红包给了我们。然后我们高兴地就看春节联欢晚会了。节目中最好看的是小品《同桌的你》,里面最搞笑的一句就是“此处省略xx字”,呵呵,这不就是我们上语文课时老师给我们讲的省略号的用法吗?此处无声胜有声,令人回味无穷!
九点,我和妈妈就回家了。凌晨一点时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将我吵醒,这时我知道新的一年到来了。啊,过年真开心呀!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正月初一,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早晨,天刚亮,我就被“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吵醒了。这预示着,正月初一已经到了~
我急忙穿好了衣服,跑出了房门。呵,院里一片热闹的景象:大人们正在放各种各样的鞭炮、大炮、礼炮等等,院子里成了炮的海洋。小孩子们也有一席之地,大家聚在一起,放起了旋转炮,还伴有隐隐约约的绿色、红色、黄色和“哧哧”的响声,有些小孩子有点害怕,就放起了喷花炮。看到
10
这里,我的手痒痒了,急忙回去拿鞭炮??
回到家,家里人都在包饺子,全家人和谐、幸福,多么温暖的一家人~
这一天,我过得很快
篇二:2014-2015海淀 七年级上期末练习语文试卷(含答案,word精校版
海淀区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语 文
一、基础?运用(共2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打开一扇文学之门,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尽收眼帘:独特的形象、美好的感情、灿烂的智慧,无不令人陶醉。童话的王国里,围绕一件井不存在的新装,愚蠢虚伪的君臣们上演着一场滑稽(jī)的丑剧,散文的天地间,冬(
天的济南那贮(chǔ)蓄着暖暖春意的一池绿水,传递着作者的脉脉(mài)温情;小说的世界中,平桥村老老((
少少对迅哥儿的热情与优待,表现出平桥村纯朴好客的民风;古诗的词句里,一幅晴空鹤飞冲天的动人图景,带给人奋发进取的别样秋思……阅读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甲】(汲取 积攒)着思想情感的营养,我们的生命得以优雅地成长,正可谓“ ”。读书吧~阅读对一个人的重要意义是【乙】(不言而喻 一览无余)的。让我们在浩繁的卷帙(zhì)中,
11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阅读中,我们生命的枝叶细滋慢长,我们思想的蜂蝶轻(
飞漫舞。当阅读成为持之以恒的行为时,我们就会轻而一举地拥有一个安放心灵的精神家园。 (((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脉脉(mài) 细滋慢长 B(贮蓄(chǔ) 轻飞漫舞 ((((
C(滑稽(jī) 持之以恒 ((D(卷帙(zhì) (轻而一举 (
2(在文中【甲】【乙】两处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积攒 不言而喻 B(汲取 一览无余 C(汲取 不言而喻 D(积攒 一览无余
3(在文段的横线上填写俗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腹有诗书气自华 B(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C(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文段涉及的文学常识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秋词》——刘禹锡——唐代
C(《济南的冬天》——朱自清——现代B(《社戏》——鲁迅——现代 D(《皇帝的新装》——安徒生——丹麦
5(学校为新建成的图书馆举办对联征集活动,下面对联中最恰当的一副是(2分)
A(虚心竹有低头时,傲骨梅无仰面花。 B(中外名书藏
12
满架,古今精品聚一楼。
C(心如秋夜潭中月,文似春天雨后花。 D(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6(周六上午,你要去图书大厦参加仰慕已久的作家林木子先生签字售书活动,而你的好朋友好不容易买到了两张门票,邀请你去看球赛,你不想失去这次与作家见面的机会,下面回答最得体的一项是(2分)
A(我有比看球赛更重要的事儿,就不奉陪了,你自个儿去吧。
B(我要去图书大厦参加作家林木子先生的签字售书活动,就不去看球赛了。
C(你应该和我一起去图书大厦参加作家的签字售书活动,这比看球赛更有意义。
D(谢谢你~但我不想失去这次与作家林木子先生见面的机会。让咱们的好朋友陈成和你一起去看球赛,行吗,
7(古诗文默写(共8 分)
(1)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1分)
(2)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奇》)(1分)
(3)稻花香里说丰年, 。(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1分)
(4)郦道元《三峡》中描写猿啼回声在空旷山谷久久不绝、
13
悲哀婉转的语句是“ , ”。
(1分)
(5)王湾《次北固山下》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____ ,__
”。(2分)
(6)每逢中秋佳节,人们常常用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的“, ”表达对远方
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的祝愿。(2分)
8(名著阅读(共5分)
为了倡导同学们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学校图书馆开展“推荐最感动我的一本书”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我推荐____(作者)写的《 》,书中主要的文学形象是 。(3分)
(2)概括叙述最感动你的—个情节。(2分)
答:
二、古诗阅读(共3分)
阅读《十五夜望月》,完成第9-10题。(3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9(本诗第二句“冷露无声湿桂花”写冰冷的露水打湿桂花
14
之景象,暗示了望月之夜所处的季节。下面诗句不能((暗示季节的一项是(1分)
A(草色遥看近却无 B(秦时明月汉时关 C(映日荷花别样红 D(霜叶红于二月花
10(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但月的空明皎洁却跃然纸上,你是从诗中哪个词语感悟到的,后两句
抒发了望月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
三、文言宜阅读(共12分)
(一)阔读《梵天寺木塔》,完成第1l—l3题。(8分)
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日:“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A(患其塔动 患:_ ___(
C(盖钉板上下弥束 (盖:____ B(故如此 ( 故:伏:D(人皆伏其精练 (
15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翻译:____
13(请用原文回答匠师以为塔动的原因以及喻皓指点的定塔方法。(4分)
答:____
(二)请从下面甲乙两个选段中任选其一,仔细阅读后完成第14—15题。(共4分) ((((
甲
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予日“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论语》节选)
14(对上面语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学习需要学思结合,二者不可偏废,否则将学无所成。
B(学习来不得半点虚假,要具有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C(教师教学要善于启发,学生学习要主动,举一反三。
D(学习要从了解孝悌、谨慎、信实、博爱、好仁这些基本知识开始。
16
15(阅读下面的一则语录,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的看法。(2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答:_ ___
乙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
?????日广。每履之,足苦蹶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
为,”
(节选自刘蓉《养晦堂诗文集》)
【注释】?养晦(huì)堂:刘蓉居室名。?弗(fú):否定副词,没有。?辄(zhé):就。?旋:徘徊。 ?浸淫:渐渐扩展。?苦:苦于。?踬(zhì):绊倒。?既久:长久以后。?顾:看见。?治:治理。
14(下列选项中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径尺”意思是坑洼直径一尺,写出坑洼大,为后面写刘蓉的表现作铺垫。
B(“足苦踬焉”是说刘蓉多次被室中坑洼绊倒,表现他起初对坑洼很不适应。
C(“既久而遂安之”表现了刘蓉因为摔得麻木了而感觉不
17
到室中坑洼的存在。
D(“顾而笑”这个细节表现出刘蓉父亲对儿子行为感到好笑又有些许责备之意。
15(你如何理解刘蓉父亲的话,结台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15分)
阅读《家之脉》,完成第16-19题。(15分)
家之脉
?1950年春节过后的一天晚上,在那盏祖传的清油灯下,父亲把一只毛笔和一沓黄色仿纸交到我手里:“你明日早起去上学。”我拔掉竹筒笔帽儿,是一撮黑里透黄的动物毛做成的笔头。父亲又说:“你跟你哥合用一只砚台。”
?我的3个孩子的上学日,是我们家的庆典日。在我看来,孩子走进学校的第一步,认识的第一个字,用铅笔写成的汉字第一画,才是孩子生命中光明的开启。他们从这一该开始告剐黑暗,踏上智慧人生的征程。
?我们家木楼上有一只破旧的大木箱,乱扔着一堆书。我看着那些发黄的纸和一行行栗子大的字问父亲:“是你读过的书吗,”卫亲说是他读过的,随之加重语气解释说:“那是你爷爷甩毛笔抄写的。”我大为惊讶,原以为是石印的,毛笔字怎么写到和我的课本上的字一样规矩呢,父亲说:“你
18
爷爷是先生,当先生先得写好宇,字是((
人的门脸。”在我出生之前已谢世的爷爷会写一手好字,我最初的素拜产生了。
?父亲的毛笔字显然比不得爷爷,然而父亲会写字。大年三十的后晌,村人夹着一卷红纸走进院来,父亲磨墨、裁纸,为乡亲写好新春对联,摊在明厅里的地上晾干。我瞅着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村人围观父亲舞笔弄墨的情景,隐隐感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自豪。
?多年以后,我从城市躲回祖居的老屋,在准备和写作《白鹿原》的6年时间里,每到春节前一天后晌,为村人继续写迎春对联。每当造房上大梁或婚丧大事时,村人就来找我写对联。这当儿我就想起父亲写春联的情景,也想到爷爷手抄给父亲的那一厚册课本。
?我的儿女都读进大学,学历比我高了,更比我的父亲和爷爷高了(他们都没有任何文凭,我只是高中毕业)。然而儿女唯一不及父辈和爷辈的便是写字,他们一律提不起毛笔来。村人们再不会夹着红纸走进我家屋院了。
?13岁那年,礼拜五晚上一场大雪,足足下了一尺厚。第二天上课心里都在发慌,50余里路程步行,怎么回家去背馍呢,最后一节课上完,我走出教室门时就愣住了,父亲披一身一头的雪迎看我走过来,肩头扛着一口袋馍馍,笑吟吟地说:“我给你把干粮送来了,这个星期你不要回家了,你
19
走不动,雪太厚了……”
?二女儿因为误读俄语,补习只好赶到高陵县一所开设俄语班的中学去。每到周日下午,我用自行车带着女儿走七八里土路赶到汽车站,一同乘公共汽车到西安东郊的纺织城,再换乘通高陵县的公共汽车,看看女儿坐好位子随车而去,我再原路退回蒋村——正在写作《白鹿原》的祖屋。我没有劳累的感觉,反而感觉到了时代的进步和生活的幸福,比我父亲冒雪步行50里为我送干粮方便得多了。
?父亲是一位地道的农民,比村子里的农民多了会写字打算盘的本事,在下雨天不能下地劳作的空闲里,躺在祖屋的炕上读古典小说和秦腔戏本。他注重孩于念书学文化,他卖粮卖树卖柴,供给我和哥哥读中学,至今依然在家乡传为佳话。
?我供给3个孩子上学的过程虽然颇不轻松,然而比父亲当年的艰难却相去甚远。从做私塾先生的爷爷到我孙儿这五代人中,父亲是最艰难的。他已经没有了做私塾先生的爷爷的地位和经济,作为一个农民也失去了对土地的创造权利,却心强气盛地要拼死供给两个儿子读书。他的耐劳、他的勤俭、他的耿直和左邻右舍的村人并无多大差别,他的文化意识才是我们家里最可称道的东西,绝非书香门第之类。
11这才是我们家几代人传承不断的脉。
(作者陈忠实 有删改)
20
16(文章主要记叙了爷爷、父亲与“我”三代人培养下一辈读书受教育的事情。仔细阅读文章,概括相关文段的
17(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
A(第?段“我”将孩子所写的“汉字第一画”视为“生命中光明的开启”,说明在作者的心中,文化知识对孩子具有开启智慧人生的巨大作用。
B(第?段“规矩”这个词语的意思是,书上用毛笔抄写的一行行粟子大的字,书写规范,字迹工整、美观。
C(第?段写儿女提不起毛笔写字,再不能为村人写春联,导致邻里关系冷淡,作者对此深感遗憾和失望。
D(第?段写父亲空闲读小说与戏本的行为,表现出父亲对文化知识的热爱,这也是当年爷爷重视孩子念书学文化的结果。
18(第?段画线句子是描写父亲雪天给“我”送干粮的情形。联系下文,分析作者这样描写父亲的作用。(4分)
答:
19(文章题目“家之脉”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或名人的事例,简要阐述“家之脉”对一
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150字左右)(5分)
答:
五、作文(45分)
(一)根据情境,接要求写作。(5分)
21
20(学校将开展“走近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社会实践活动。你所在的初一(3)班班主任将学校制定的日程表交
给你,并要你上网查询实践日的天气情况,然后为初一(3)班拟一个通知发到班级公邮里。(要写清楚通知的内容,语言准确得体,不超过200字)
“走近国博”社会实践活动日程表(2015. 12. 19)
一周天气预报
通 知
初一(3)班
2015年12月l7日
篇三:营口市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2014-2015营口市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卷
一、基础?运用(共2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打开一扇文学之门,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尽收眼帘:独特的形象、美好的感情、灿烂的智慧,无不令人陶醉。童话的王国里,围绕一件井不存在的新装,愚蠢虚伪的君臣们上演着一场滑稽(jī)的丑剧,散(
文的天地间,冬天的济南那贮(chǔ)蓄着暖暖春意的一池绿水,传递着作者的脉脉(mài)温情;小说的((
22
世界中,平桥村老老少少对迅哥儿的热情与优待,表现出平桥村纯朴好客的民风;古诗的词句里,一幅晴空鹤飞冲天的动人图景,带给人奋发进取的别样秋思??阅读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甲】(汲取积攒)着思想情感的营养,我们的生命得以优雅地成长,正可谓“ ”。读书吧~阅读对一个人的重要意义是【乙】(不言而喻 一览无余)的。让我们在浩繁的卷帙(zhì)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阅读中,我们生命的枝叶细滋慢长,我们思想的蜂蝶轻飞漫舞。当阅读成为持之以恒的行为时,我们就会轻而一举地拥有一((((个安放心灵的精神家园。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脉脉(mài) 细滋慢长((
C(滑稽(jī) 持之以恒(( B(贮蓄(chǔ) ( 轻飞漫舞 ( D(卷帙(zhì) ( 轻而一举 (
2(在文中【甲】【乙】两处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积攒 不言而喻 B(汲取 一览无余 C(汲取 不言而喻 D(积攒 一览无余
3(在文段的横线上填写俗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腹有诗书气自华 B(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4(文段涉及的文学常识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23
A(《秋词》——刘禹锡——唐代 B(《社戏》——鲁迅——现代
C(《济南的冬天》——朱自清——现代D(《皇帝的新装》——安徒生——丹麦
5(学校为新建成的图书馆举办对联征集活动,下面对联中最恰当的一副是(2分)
A(虚心竹有低头时,傲骨梅无仰面花。
B(中外名书藏满架,古今精品聚一楼。
C(心如秋夜潭中月,文似春天雨后花。
D(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6(周六上午,你要去图书大厦参加仰慕已久的作家林木子先生签字售书活动,而你的好朋友好不容易买到了两张门票,邀请你去看球赛,你不想失去这次与作家见面的机会,下面回答最得体的一项是(2分)
A(我有比看球赛更重要的事儿,就不奉陪了,你自个儿去吧。
B(我要去图书大厦参加作家林木子先生的签字售书活动,就不去看球赛了。
C(你应该和我一起去图书大厦参加作家的签字售书活动,这比看球赛更有意义。
D(谢谢你~但我不想失去这次与作家林木子先生见面的机会。让咱们的好朋友陈成和你一起去看球赛,
24
行吗,
7(古诗文默写(共8 分)
(1)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1分)
(2)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奇》)(1分)
(3)稻花香里说丰年, 。(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1分)
(4)郦道元《三峡》中描写猿啼回声在空旷山谷久久不绝、悲哀婉转的语句是“ , ”。(1分)
(5)王湾《次北固山下》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 , ”。
(2分)
(6)每逢中秋佳节,人们常常用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的“ , ”表达对远方亲人朋友的
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的祝愿。(2分)
8(名著阅读(共5分)
为了倡导同学们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学校图书馆开展“推荐最感动我的一本书”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我推荐____(作者)写的《 》,书中主要的文学形象是 。(3分)
(2)概括叙述最感动你的—个情节。(2分)
答:
25
二、古诗阅读(共3分)
阅读《十五夜望月》,完成第9-10题。(3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9(本诗第二句“冷露无声湿桂花”写冰冷的露水打湿桂花之景象,暗示了望月之夜所处的季节。下面诗句不能暗示季节的一项是(1分) ((
A(草色遥看近却无
B(秦时明月汉时关
C(映日荷花别样红
D(霜叶红于二月花
10(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但月的空明皎洁却跃然纸上,你是从诗中哪个词语感悟到的,
后两句抒发了望月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
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
(一)阅读《梵天寺木塔》,完成第11—13题。(8分)
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
26
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日:“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A(患其塔动(
B(故如此 ( 患:故:
盖:
伏: C(盖钉板上下弥束 (D(人皆伏其精练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翻译:
13(请用原文回答匠师以为塔动的原因以及喻皓指点的定塔方法。(4分)
答:
(二)请从下面甲乙两个选段中任选其一,仔细阅读后完成第14—15题。(共4分) ((((
甲
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予日“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
27
复也。”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论语》节选)
14(对上面语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学习需要学思结合,二者不可偏废,否则将学无所成。
B(学习来不得半点虚假,要具有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C(教师教学要善于启发,学生学习要主动,举一反三。
D(学习要从了解孝悌、谨慎、信实、博爱、好仁这些基本知识开始。
15(阅读下面的一则语录,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的看法。(2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答:
乙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蹶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节选自刘蓉《养晦堂诗文集》)
【注释】?养晦(huì)堂:刘蓉居室名。?弗(fú):否定副词,没有。?辄(zhé):就。?旋:徘徊。 ?浸淫:
28
渐渐扩展。?苦:苦于。?踬(zhì):绊倒。?既久:长久以后。?顾:看见。?治:治理。 ????
14(下列选项中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径尺”意思是坑洼直径一尺,写出坑洼大,为后面写刘蓉的表现作铺垫。
B(“足苦踬焉”是说刘蓉多次被室中坑洼绊倒,表现他起初对坑洼很不适应。
C(“既久而遂安之”表现了刘蓉因为摔得麻木了而感觉不到室中坑洼的存在。
D(“顾而笑”这个细节表现出刘蓉父亲对儿子行为感到好笑又有些许责备之意。
15(你如何理解刘蓉父亲的话,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15分)
阅读《家之脉》,完成第16-19题。(15分)
家之脉
?1950年春节过后的一天晚上,在那盏祖传的清油灯下,父亲把一只毛笔和一沓黄色仿纸交到我手里:“你明日早起去上学。”我拔掉竹筒笔帽儿,是一撮黑里透黄的动物毛做成的笔头。父亲又说:“你跟你哥合用一只砚台。”
29
?我的3个孩子的上学日,是我们家的庆典日。在我看来,孩子走进学校的第一步,认识的第一个字,用铅笔写成的汉字第一画,才是孩子生命中光明的开启。他们从这一该开始告剐黑暗,踏上智慧人生的征程。
?我们家木楼上有一只破旧的大木箱,乱扔着一堆书。我看着那些发黄的纸和一行行栗子大的字问父亲:“是你读过的书吗,”父亲说是他读过的,随之加重语气解释说:“那是你爷爷甩毛笔抄写的。”我大为惊讶,原以为是石印的,毛笔字怎么写到和我的课本上的字一样规矩呢,父亲说:“你爷爷是先生,((
当先生先得写好宇,字是人的门脸。”在我出生之前已谢世的爷爷会写一手好字,我最初的崇拜产生了。
?父亲的毛笔字显然比不得爷爷,然而父亲会写字。大年三十的后晌,村人夹着一卷红纸走进院来,父亲磨墨、裁纸,为乡亲写好新春对联,摊在明厅里的地上晾干。我瞅着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村人围观父亲舞笔弄墨的情景,隐隐感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自豪。
?多年以后,我从城市躲回祖居的老屋,在准备和写作《白鹿原》的6年时间里,每到春节前一天后晌,为村人继续写迎春对联。每当造房上大梁或婚丧大事时,村人就来找我写对联。这当儿我就想起父亲写春联的情景,也想到爷爷手抄给父亲的那一厚册课本。
30
?我的儿女都读进大学,学历比我高了,更比我的父亲和爷爷高了(他们都没有任何文凭,我只是高中毕业)。然而儿女唯一不及父辈和爷辈的便是写字,他们一律提不起毛笔来。村人们再不会夹着红纸走进我家屋院了。
?13岁那年,礼拜五晚上一场大雪,足足下了一尺厚。第二天上课心里都在发慌,50余里路程步行,怎么回家去背馍呢,最后一节课上完,我走出教室门时就愣住了,父亲披一身一头的雪迎看我走过来,肩
篇四:海 淀 区 七 年 级 第 一 学 期 期 末 练习
海 淀 区 七 年 级 第 一 学 期 期 末 练习
语 文 2015.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打开一扇文学之门,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尽收眼帘:独特的形象、美好的感情、灿烂的智慧,无不令人陶醉。童话的王国里,围绕一件井不存在的新装,愚蠢虚伪的君臣们上演着一场滑稽(jī)的丑剧,散文的天地间,冬天的济南那贮(chǔ)蓄着暖暖春意的一池绿水,传递着作者的脉脉(mài)温情;小说的世界中,平桥村老老少少对迅哥儿的热情与优待,表现出平桥村纯朴好客的民风;古诗的词句里,一幅晴空鹤飞冲天的动人图景,带给人奋发进取的别样秋思??阅读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甲】(汲取积攒)着思想情感的营养,我们的生命得以优雅地成长,正可谓“ ”。读书吧~阅读对一
31
个人的重要意义是【乙】(不言而喻 一览无余)的。让我们在浩繁的卷帙(zhì)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阅读中,我们生命的枝叶细滋慢长,我们思想的蜂蝶轻飞漫舞。当阅读成为持之以恒的行为时,我们就会轻而一举地拥有一个安放心灵的精神家园。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脉脉(mài) 细滋慢长 B(贮蓄(chǔ) 轻飞漫舞
C(滑稽(jī) 持之以恒 D(卷帙(zhì) 轻而一举
2(在文中【甲】【乙】两处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积攒 不言而喻 B(汲取 一览无余
C(汲取 不言而喻 D(积攒 一览无余
3(在文段的横线上填写俗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腹有诗书气自华
B(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C(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文段涉及的文学常识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秋词》——刘禹锡——唐代 B(《社戏》——鲁迅——现代
C(《济南的冬天》——朱自清——现代 D(《皇帝的新装》——安徒生——丹麦
32
5(学校为新建成的图书馆举办对联征集活动,下面对联中最恰当的一副是(2分)
A(虚心竹有低头时,傲骨梅无仰面花。
B(中外名书藏满架,古今精品聚一楼。
C(心如秋夜潭中月,文似春天雨后花。
D(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6(周六上午,你要去图书大厦参加仰慕已久的作家林木子先生签字售书活动,而你的好朋友好不容易买到了两张门票,邀请你去看球赛,你不想失去这次与作家见面的机会,下面回答最得体的一项是(2分)
A(我有比看球赛更重要的事儿,就不奉陪了,你自个儿去吧。
B(我要去图书大厦参加作家林木子先生的签字售书活动,就不去看球赛了。
C(你应该和我一起去图书大厦参加作家的签字售书活动,这比看球赛更有意义。
D(谢谢你~但我不想失去这次与作家林木子先生见面的机会。让咱们的好朋友陈成和你一起去看球赛,行吗,
7(古诗文默写(共8 分)
(1)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1分)
(2)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奇》)(1分)
33
(3)稻花香里说丰年, 。(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1分)
(4)郦道元《三峡》中描写猿啼回声在空旷山谷久久不绝、悲哀婉转的语句是“ , ”。(1分)
(5)王湾《次北固山下》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 , ”。(2分)
(6)每逢中秋佳节,人们常常用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的“ , ”表达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的祝愿。(2分)
8(名著阅读(共5分)
为了倡导同学们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学校图书馆开展“推荐最感动我的一本书”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我推荐____(作者)写的《 》,书中主要的文学形象是 。(3分)
(2)概括叙述最感动你的—个情节。(2分)
答:
二、古诗阅读(共3分)
阅读《十五夜望月》,完成第9-10题。(3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4
9(本诗第二句“冷露无声湿桂花”写冰冷的露水打湿桂花之景象,暗示了望月之夜所处的季节。下面诗句不能暗示季节的一项是(1分)
A(草色遥看近却无
B(秦时明月汉时关
C(映日荷花别样红
D(霜叶红于二月花
10(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但月的空明皎洁却跃然纸上,你是从诗中哪个词语感悟到的,后两句抒发了望月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
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
(一)阅读《梵天寺木塔》,完成第11—13题。(8分)
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日:“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A(患其塔动 患:
35
B(故如此 故:
C(盖钉板上下弥束 盖:
D(人皆伏其精练 伏: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翻译:
13(请用原文回答匠师以为塔动的原因以及喻皓指点的定塔方法。(4分) 答:
(二)请从下面甲乙两个选段中任选其一,仔细阅读后完成第14—15题。(共4分)
甲
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予日“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论语》节选)
14(对上面语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学习需要学思结合,二者不可偏废,否则将学无所成。
B(学习来不得半点虚假,要具有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C(教师教学要善于启发,学生学习要主动,举一反三。
36
D(学习要从了解孝悌、谨慎、信实、博爱、好仁这些基本知识开始。
15(阅读下面的一则语录,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的看法。(2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答:
乙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蹶?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节选自刘蓉《养晦堂诗文集》)
【注释】?养晦(huì)堂:刘蓉居室名。?弗(fú):否定副词,没有。?辄(zhé):就。?旋:徘徊。
?浸淫:渐渐扩展。?苦:苦于。?踬(zhì):绊倒。?既久:长久以后。?顾:看见。?治:治理。
14(下列选项中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径尺”意思是坑洼直径一尺,写出坑洼大,为后面写刘蓉的表现作铺垫。
B(“足苦踬焉”是说刘蓉多次被室中坑洼绊倒,表现他起初对坑洼很不适应。
37
C(“既久而遂安之”表现了刘蓉因为摔得麻木了而感觉不到室中坑洼的存在。
D(“顾而笑”这个细节表现出刘蓉父亲对儿子行为感到好笑又有些许责备之意。
15(你如何理解刘蓉父亲的话,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15分)
阅读《家之脉》,完成第16-19题。(15分)
家之脉
?1950年春节过后的一天晚上,在那盏祖传的清油灯下,父亲把一只毛笔和一沓黄色仿纸交到我手里:“你明日早起去上学。”我拔掉竹筒笔帽儿,是一撮黑里透黄的动物毛做成的笔头。父亲又说:“你跟你哥合用一只砚台。”
?我的3个孩子的上学日,是我们家的庆典日。在我看来,孩子走进学校的第一步,认识的第一个字,用铅笔写成的汉字第一画,才是孩子生命中光明的开启。他们从这一该开始告剐黑暗,踏上智慧人生的征程。
?我们家木楼上有一只破旧的大木箱,乱扔着一堆书。我看着那些发黄的纸和一行行栗子大的字问父亲:“是你读过的书吗,”父亲说是他读过的,随之加重语气解释说:“那是你爷爷甩毛笔抄写的。”我大为惊讶,原以为是石印的,毛笔字怎么写到和我的课本上的字一样规矩呢,父亲说:“你
38
爷爷是先生,当先生先得写好宇,字是人的门脸。”在我出生之前已谢世的爷爷会写一手好字,我最初的崇拜产生了。
?父亲的毛笔字显然比不得爷爷,然而父亲会写字。大年三十的后晌,村人夹着一卷红纸走进院来,父亲磨墨、裁纸,为乡亲写好新春对联,摊在明厅里的地上晾干。我瞅着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村人围观父亲舞笔弄墨的情景,隐隐感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自豪。
?多年以后,我从城市躲回祖居的老屋,在准备和写作《白鹿原》的6年时间里,每到春节前一天后晌,为村人继续写迎春对联。每当造房上大梁或婚丧大事时,村人就来找我写对联。这当儿我就想起父亲写春联的情景,也想到爷爷手抄给父亲的那一厚册课本。
?我的儿女都读进大学,学历比我高了,更比我的父亲和爷爷高了(他们都没有任何文凭,我只是高中毕业)。然而儿女唯一不及父辈和爷辈的便是写字,他们一律提不起毛笔来。村人们再不会夹着红纸走进我家屋院了。
?13岁那年,礼拜五晚上一场大雪,足足下了一尺厚。第二天上课心里都在发慌,50余里路程步行,怎么回家去背馍呢,最后一节课上完,我走出教室门时就愣住了,父亲披一身一头的雪迎看我走过来,肩头扛着一口袋馍馍,笑吟吟地说:“我给你把干粮送来了,这个星期你不要回家了,你走不动,雪太厚了??” ?二女儿因为误读俄语,补习只好赶
39
到高陵县一所开设俄语班的中学去。每到周日下午,我用自行车带着女儿走七八里土路赶到汽车站,一同乘公共汽车到西安东郊的纺织城,再换乘通高陵县的公共汽车,看看女儿坐好位子随车而去,我再原路退回蒋村——正在写作《白鹿原》的祖屋。我没有劳累的感觉,反而感觉到了时代的进步和生活的幸福,比我父亲冒雪步行50里为我送干粮方便得多了。 ?父亲是一位地道的农民,比村子里的农民多了会写字打算盘的本事,在下雨天不能下地劳作的空闲里,躺在祖屋的炕上读古典小说和秦腔戏本。他注重孩于念书学文化,他卖粮卖树卖柴,供给我和哥哥读中学,至今依然在家乡传为佳话。 ?我供给3个孩子上学的过程虽然颇不轻松,然而比父亲当年的艰难却相去甚远。从做私塾先生的爷爷到我孙儿这五代人中,父亲是最艰难的。他已经没有了做私塾先生的爷爷的地位和经济,作为一个农民也失去了对土地的创造权利,却
心强气盛地要拼死供给两个儿子读书。他的耐劳、他的勤俭、他的耿直和左邻右舍的村人并无多大差别,他的文化意识才是我们家里最可称道的东西,绝非书香门第之类。
11这才是我们家几代人传承不断的脉。
(作者陈忠实 有删改)
16(文章主要记叙了爷爷、父亲与“我”三代人培养下一辈读书受教育的事情。
40
A(第?段“我”将孩子所写的“汉字第一画”视为“生命中光明的开启”,说明在作者的心中,文化知识对孩子具有开启智慧人生的巨大作用。
B(第?段“规矩”这个词语的意思是,书上用毛笔抄写的一行行粟子大的字,书写规范,字迹工整、美观。
C(第?段写儿女提不起毛笔写字,再不能为村人写春联,导致邻里关系冷淡,作者对此深感遗憾和失望。
D(第?段写父亲空闲读小说与戏本的行为,表现出父亲对文化知识的热爱,这也是当年爷爷重视孩子念书学文化的结果。
18(第?段画线句子是描写父亲雪天给“我”送干粮的情形。联系下文,分析作者这样描写父亲的作用。(4分)
答:
19(文章题目“家之脉”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或名人的事例,简要阐述“家之脉”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150字左右)(5分) 答:
五、作文(45分)
(一)根据情境,接要求写作。(5分)
20(学校将开展“走近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社会实践活动。你所在的初一(3)班班主任将学校制定的日程表交给你,并要你上网查询实践日的天气情况,然后为初一(3)班拟一个通知发到班级公邮里。(要写清楚通知的内容,语言准
41
确得体,不超过200字)
篇五:课文散步
课文散步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
42
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课文解释】
一、整体把握
这一家人,祖孙三代,和和美美,相亲相爱,这是一个多么幸福的家庭。作者表达了关于家庭伦理的理想。
最突出的一点是,“我”的敬老。试作两个假设,第一个假设,如果把母亲冷落在家里,散步就带老婆孩子,那会怎么样呢?不少人往往是这样做的,在他们看来,没有老人的拖累,更自在,更开心。殊不知,老人在家多么孤独、凄凉、寒心。不劝母亲一起散步,似乎也没有良心的谴责。“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既然如此,好像也有理由不去招呼了。作此假设,更可以感知“我”对母亲的孝敬。
43
第二个假设,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如果“我”依从儿子,那会怎么样?儿子如愿,自然兴高采烈,久而久之,就会变得骄纵。母亲呢,老年人有涵养,自然不至于老大的不高兴,但是,心里总不大畅快。年纪大了,自己说话还不及小孙孙。走小路也有理由,小路有意思,“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
波粼粼的鱼塘”,散步就是看景的,走小路实在也算不得错。而“我”唯母命是从,没有把儿子当小太阳宠着,更可以感知“我”对母亲的孝敬。
孝敬,出于良心。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我”的善良。这一家人如此和美,敬老,是一个决定的因素。
二、问题研究
1.这篇散文为什么大词小用、小题大做?
大词小用确有好几处。一处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一处说,面对“分歧”,“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一处把自己的话,说成“决定”。一处在结尾,“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
2.作者的意思是什么呢?
探究这个问题,要学会一种思想方法,就是从个别到一般,
44
从具体到抽象,从行为到原则。
“我”上有老,下有小,要照顾两头。两头都顾到,当然没有矛盾。有时,无法兼顾两头,就像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无法“两全”,只能顾一头,那么顾哪一头呢?“决定委屈儿子”,就是顾老的一头。因为伴同儿子的时间还长,言下之意,父母风烛残年,想孝敬,时间也不可多得。这里有一个家庭伦理道德的准则: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
实行这个原则,家庭就和美了。奶奶疼孙孙,总是谦让的,即使自己行走不便,也宠着孙儿的。孙儿呢,见爸爸为人孝敬,自己也听话,你瞧他,不哭也不闹。这一家多么和睦。孩子长大了,爸爸年老了,就会像当年爸爸孝敬奶奶一样孝敬父母。好的家风就会代代相传。
再往深一层想,试看人性,疼爱老婆孩子是自然而然的,容易做到的,孝敬老人,就不容易做到。天下不乏不孝之子,造成诸多家庭矛盾。作者有感于此,借散步这个题材,宣扬一个伦理原则。照这个原则办事,一个家庭总是比较和美的。
再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妻子的贤良,也是重要因素,“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她对婆婆没有不孝顺的表现,当“我决定委屈儿子”,妻子丝毫没有争执。一般说,婆媳关系更为要紧。这篇短文在妻子身上着墨不多,但是隐隐地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意思,为人妻,为人儿媳,理当如此。
45
3.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
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
这个形象很有象征意义,中年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4.这篇短文语言很精美,从哪些方面去学它的语言呢?
学习课文的语言,可以把注意力专门放在词句上。精美的语句反复揣摩,揣摩作者怎样遣词造句,悟出一点道理来,今后自己作文,就会灵活运用。
第一段有一句:“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这几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正因为如此”一句,又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缺乏文化修养的人,话是不会这样说的。由此可以明白,表现什么情态,就要用什么样的语言。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比喻得多妙!从内容上说,有回环的关系,把母子关系一下子追溯到几十年前,把母子二人温顺的性格都表现出来了。这种妙思来自何处呢?就是写甲与乙二者时,说了由甲到乙,再由乙到甲,便可以构造出这样的妙句。
46
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这是本文语言精美的主要成分。例如: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事物都是成双成对的,把两个方面集中在一起说,力求把句子写得整齐一点,就可以构成这样对称的句子。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练习说明】
一 朗读全文。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觉得这个标题好吗?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本题在标题上做文章,意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也是揣摩标题艺术。第一问,可以回答“好”,也可以回答“不好”,只要言之成理。另拟标题,可以各显神通,拟好后,交流一下,
47
相互评判,鼓励创意。
二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并与同学交流。
本题要求理解语句的深层含义,重点应放在“整个世界”四个字上,兼及其他。 答案参见“问题研究”之三。
三 下面这篇短文也是讲三代人的故事。与课文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三代》一文略)
《三代》与《散步》主题相近,又有差异,情节则差别较大。本题作比较阅读,培养鉴赏能力。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感动”这种情感更是个性化的,说《散步》更感动人,可以;说《三代》更感动人,也可以,能言之成理就好。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
把握两篇短文的主旨,《三代》说的是,宁可自己受伤,也要保护一老一小;《散步》说的是,孝顺第一。衡量作品,也要从社会价值上去考虑。
【教学建议】
一、抓住两处关键,引导研讨
寓意深刻而文辞冲淡的文章,阅读能力的高下表现在理解的深度。只见表层,不见深层,是肤浅;由表及里,方为深刻。本文关键有两处。一处在面对“分歧”时作出的决定,一
48
处在篇末所说的“整个世界”。尤其是第一处,要引导研讨。“我”为什么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儿子,推而广之,“我”处事的“原则”是什么。悟出一个“孝”字,才算理解了课文,于人文素养也大有益处。
二、要引导揣摩语言,学习语言
特别要品味对称的句子,要研究遣词造句,这样的句子是怎样写出来的。例如写“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接着写背的重量,从母亲的体重到儿子的体重,连起来说,就可以造出对称的句子。一个是不算重,一个是轻。扩展一下,说为什么不算重,为什么轻,一个瘦,一个是幼小,再扩展一下,说到身材,一个是高大,一个是很胖。这样就能说出两相对称的句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很轻。”引导学生揣摩语言,增强语感,才能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设计
1.朗读。
朗读能力包括接到文稿立即朗读的能力,这一次要试试这种能力。
2.跳读四遍。
第一遍注意“我”这个人怎么样。
第二遍注意妻子性情怎么样。
第三遍注意母亲性情怎么样。
49
第四遍注意儿子性情怎么样。
提示:不但要注意有形的,而且要注意无形的。例如,“我”说“走大路”,委屈了儿子,没有写儿子的反应,应该加以想象,也没有写妻子的反应,也应该加以想象。
3.谈谈整体感受。
既要展开,又要聚焦,聚焦于“我”的孝敬上面。
4.内容研讨。
研讨方法:质疑;提问;合作探究。
(1)这篇短文为什么大词小用、小题大做?
引导法:先找出大词小用的语句,再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2)作者的意思是什么?
引导法:抓关键因素;学习从个别提升到一般的抽象。
(3)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5.语言学习。
(1)用圈点法圈出精美的句子。
(2)揣摩对称的美。
6.语言运用。
(1)_________________信服地点点头。
(2)一切都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得其所。
(4)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波粼粼。
7.比较阅读:《散步》与《三代》。
50
【有关资料】
一、《散步》的写作契机(莫怀戚)
《散步》写于1985年;因为是发一种“生命的感慨”,所以注定了它的抒情色彩,因我不善诗作,它就成了散文。所以说体裁这东西,往往非作者的刻意选取,实在只是一种自然结果。
这篇文章写作的契机,现在回想,应该是两个。
第一个就是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确如文中所说:初春,南方的原野,哄了一阵才将母亲带上路……当时我儿子正上幼儿园,他叫“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也是真的。但是当时我们的笑,是为小家伙的出语机灵而兴奋,像所有年轻的父母一样,以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或者至少也有过人之处——你看他小小年纪便懂得归纳,将来岂不是个哲学家?
第二个契机则较有理性色彩。我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我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孝悌”的看法——他将其拆开,反对“悌”(他说弟弟没有必要高看兄长),而对“孝”,却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云云。他还同我一起看过中央电
51
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说这种“由政府出面召集,全国像一家人在过年的事,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
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我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
选材时,我最终确定第一个契机为文章的外延,或曰思想感情之载体,是这样考虑的:
(一)这是一次真实的散步,有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细节),这样,想象加工的部分便有了依托,较之纯粹的虚构更有实感;
(二)刚好三代人,主体“我”和“我的妻”,客体“儿子”、“母亲”齐全,便于“导演”;
(三)说“导演”,是因为近年的散文写作倾向之一,是情节化(也有称细节化的),总之寓理于事之风长,单纯说理之风消;可读性越来越被强调。
切入角度:强化“生命”,淡化伦理,一是因为伦理说得已经太多,出新很难,二是“生命之说”不但本质,而且人性与动物性的参照也出来了——只有人类才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
52
53
作文四:《小学作文:三代人的生活》800字
三代人的生活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祖国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且不说经济、科技等大的方面,就从老百姓实实在在的生活中也可以看出这样的变化。60年,三代人,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反映出了祖国的变革。 我们小区是一个并不大的小区,看守后门的谈爷爷,在我们小区里人人都认识。
谈爷爷如今已经有70多岁了,但身体依然很健康。他个子不高,再加上轻微的驼背,大概也只有我这点身高,差不多一米六。他长得很慈祥,眼睛小小的,眉毛很浓,笑起来还会动呢。
一、二年纪的时候,作业少,一吃完的饭,我就跑到楼下的传达室和其他人一块儿乘凉。
喜欢聊天的谈爷爷总是给我们这些年纪不大的小朋友讲一些各种各样的故事。
这天,他又讲起了有关生活变化的事情。引来了许多人围观。 谈爷爷先讲起了他自己的事迹。他告诉我们他当时生活很拮据,很困难。只有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干活……
谈爷爷讲了很多,但那时候我年纪太小,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不了解,只是觉得太不可思议了,因为这离我的现实生活太遥远了。 谈爷爷还很风趣地说,他中年时总是很羡慕自己的孩子。因为相比之下,父辈们的的生活要好的多。
我的爷爷也经常说这样的话,我想这是老一辈们的“通病’。吧。 谈爷爷讲的最起劲的还是我们这一群孩子们的生活,他细细地谈
论着我们,细细地谈论着自己的感受。
谈爷爷说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与他们那代人的生活有着天壤之别。
现在在饭店里,想吃什么有什么,可以随心所欲地点餐。而他们童年时,连饭都吃不饱,生存都成了问题。吃不饱,也穿不暖
还有很多现在已经十分普遍的高科技产品,在当时也是没有。比如说电脑,电视等。有时候,我在家里有电脑,爷爷在一旁,总是一脸茫然,不知道该怎么用。
变化很大的还用爸爸他*的工资。从爷爷奶奶的几十块到爸爸他*的年轻时的几百块再到现在是几千块。虽然物价也在同比上涨,但是人们的生活还是越来越宽裕。大家也可以把更多的钱财花在旅游、阅读等休闲活动上,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祖国的高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从谈爷爷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了他对祖国的信任和肯定,也感受到了所有中国人对祖国的热爱。
作文五:《小学作文:三代人的新年》500字
三代人的新年
春节是中国每个人都要过的节日,但年年过的方式都在变化,因为我们的生活在不断的变好。有人说他吃肉都吃腻了,从前有人能吃上一块肉都笑死了。这不是鲜明的对比吗?下面就让大人们自己说说看,说说小时候是怎样过春节的。
首先是我的奶奶,她说:在我小时候,平时我们都吃不饱,穿不暖,可是一到春节就可以穿新衣服。每件新衣服都有两个大口袋,用来放瓜子、花生等好吃的食品。在大年初一早上,到亲戚、邻居家去拜年,邻居就会把自家炒的瓜子、花生、糖果抓一把放在我们的大口袋里。我们一个村里有几十户人家,我们一家一家的拜年。这家拿一点,那家给一点,每次都是口袋装得满满的,我们才开心的离去了。回到家,把它们倒在桌子上,慢慢地品尝。小伙伴之间互相比一比,看谁的战利品多。
然后问我的妈妈,妈妈说,她念念不忘的是,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风鸡,现在已经见不到踪影了。
问完了大人再来看看我们自己的新年过得怎么样,我们不仅可以放烟火,还可以出门旅游。每天都可以穿上漂亮的衣服,每天都可以吃上鸡鸭鱼肉等,现在的生活,可以说是天天在过年。
我们和大人在春节的对比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下,那就是:天壤之别。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应该在学习上精益求精,而不应该在生活上精益求精。
作文六:《三代人作文》2800字
只要是在阳光之下,总会存在或多或少的暗影,只是深度和广度的问题。
——题记
杀,在《现代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是:“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朋友批评说:“哦,把人和动物等同,怕是不妥当吧!动物的被杀有个专用的动词,就是宰。”我笑着反问他:“难道人就不是动物了吗?只不过是从树上下地坐办公室久了,把尾巴磨掉了。”其实,很多时候,杀人的残忍程度和频繁程度要大大超过“宰”动物;并且,往往在情绪失控的情形下,就会有人大骂:“他妈的,老子今天宰了你!”可见,杀和宰也是同义的。
一技回马枪,杀归正传。看这世界上,因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了如许多的天灾,有了更多的人祸,一个人便很不幸的、并且是经常的要面临杀与被杀的尴尬境地。
我们的祖辈:肉杀
之于我,80后的一代,祖辈们大约就出生在上世纪的20~30年代,他们一出生就奔向了死亡。(虽然人一出生都是处在正死的状态,但长度的不同往往导致了认识的质变。)他们的出现正巧撞上了世纪初的战争高潮,波及全球的硝烟绝没有理由放过1840年后就人人得而欺之的老大帝国,更何况还有一个“狗日的”一衣带水。
祖辈们的命运就悬系在战争的烟火之间。
这场战争中,有光天化日下的日本鬼子,也有羞羞答答的美国佬们,甚至还有为吃“杆子饭”而身披不同国旗的自家爷们。在这个轰轰烈烈的年代,只有小米加步枪的人民战争,就多了一条含义:用我们的骨肉磨钝对手的刀枪,并且我们最终如愿以偿。经历久了,鬼子们——西洋鬼子、东洋鬼子、假洋鬼子——统统被我们赶跑了,祖辈们也付出了比之更大的代价。单是如今早已樱花遍地的南京街头,单是与伦敦同样遭遇大轰炸的山城重庆,单是共有国民7000万的日本便杀戮了我们3500万的同胞。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或是如今追认的烈士,或是如影湮灭的死敌,更或是只留黄沙不留姓的无名者们,在那个红的炮火与蓝的硝烟的战场上,同为尘土。有人说,我们许诺他们一个未来,可拿什么给了他们?
现在回顾,越是革命老区,越是盛产革命者的地方,其发展程度往往不容乐观。当年高呼了一句“农村包围城市”,而今城市早已远远地抛弃了过去的、现在的、或许还有将来很长时间里的农村和农村人。城市依然是城市人的城市,与农村无关。
我们的父辈:神杀
很多事情都与命运有关。
我们的父亲们就出生在那个火红而昏暗的年代。在这片罕见的人造的精神荒原上,刚刚站起来的奴隶们,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历史的死胡同。这是个破坏与重建的年代,人们打倒了一个又一个或崇高或卑微的偶像,重新树立一批又一批或新派或老旧的精神。他们重又听到了五四时代盛极一时的“文化革命”的声音,不同的是,“五四产生了中国现代文化的第一批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开创了新风的时代英雄,**所造成的却是文化凋敝、白花凋零”(《1993,世纪末的喧哗》张自忠著)。新式的国家为了一个美丽而遥远的理想,毫不犹豫地导引了社会的主流,激进的浪潮席卷了一切敢于逆流的鱼。在这个非此即彼的变异时期,除了同志,就都是阶级敌人,虐杀也就变成了“斗”——更何况他们早已沦为牛鬼蛇神一般的畜类。斗争大会上,文斗武斗一应俱全,每每揪出一头牛或是一条蛇,便有群情激愤,便有横眉冷对,便有千夫所指。更有甚者,用亲人告发亲人,用朋友揭穿朋友,之于人情脉脉的传统下的国人,不失为绝命一击。
这个时代,尤其以知识分子为矢的,因而**也被称为“大革文化命”。知识非但不
再是力量,反而成为反动的代名词,成为一种精神陷阱。因为他们有一定的文化底子,故而多愁善感,故而于社会多了责任感,有义务去抒发“可诛之心”,便理所当然地成了群众的斗争目标。一个没有知识分子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有知识分子而不知珍惜的民族是可怕的。知识分子层在这一时期轰然崩塌,精神的上层建筑几乎被夷为平地。
现在想来,我们要批斗的不应是那个手捧“坚硬的稀粥”到新疆改造的老人,而是那个叫嚣着上交白卷的“英雄”;我们要感激的不应是那个高喊“敢叫三山五岳开道”的造反者,而实在要感激那根救起猜想哥德巴赫的思想者的绳索。物尤如此,人何以堪?幸而这个阶层“禁洗又禁晒,禁铺又禁盖,禁拉又禁拽,禁蹬又禁踹”(相声《卖布头》里调侃知识分子),顽强的残喘下来。至于80年代中国文坛突然爆发的艺术盛世,便是压抑久了的灵魂骤然出壳的欢欣鼓舞所致,由此可见一斑。
精神不怕荒原,往往还乐于追求真正的荒原,它怕的是精神的人造,而这些人中往往有很多是只许信仰,不许批判的权威。
我们的一辈:自杀
避开了祖辈们被动肉杀的时代,又躲开了父辈们被动神杀的日子,如今的我们——80后的一代——却选择主动地自杀。
较之于色彩鲜明的肉体和精神上的杀伤,这种伤害似乎不伦不类。其实,它却道理十足。试想,一群不伦不类的孩子,面对着此番不伦不类的世界,难免要做出些不伦不类的事情来(这种“伦”和“类”与传统无关)。虽然有人大喊:“你们多么幸运啊,在蜜罐里长大,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殊不知,蜜罐里杀死的苍蝇往往要远多于毒罐。
本以为制造了机器就可以解放人,没想到机器反而变本加厉地束缚了人的自由,劳动的异化达到了残忍的程度,社会沦为大机器,于是出现了巨大的就业压力;科技发达的现实社会中,固有的观念(尤其是男女观念)还在起着绝对的作用,因为前有b超投石问路,后有流产技术策应断后,生男孩的“成功率”在日益提高,于是又崛起了男女失调下的爱情压力。婚姻和事业,人生中的这两大主题,似乎都成了笑话。
反观笔者熟悉的大学校园和大学生活,很能说明一些问题。
截取大学生生活的一个断面:爱情。这种东西总是和一种心情联系在一起:郁闷。有了爱情要郁闷,没有爱情更郁闷;爱情顺利了要郁闷,爱情挫折了也要郁闷;郁闷了要郁闷,大家都郁闷就你不郁闷岂不最郁闷?郁闷业也成为大学生口头的高频词。郁闷啊,郁闷,不在郁闷中爆发,就在郁闷中消亡,多逃不过一个“死”字。校园里频繁发生的自杀事件就早已证明了这一点。
于是,有大批的人们准备自杀,正在自杀,或者自杀了。
据某网站的调查统计,每年大约有25万人自杀,更有200万人自杀未遂。也就是说,每天大约有540个人自杀,而每2分钟就有一个人幸运的实现自己的梦想,永远的离开我们,当然还有那200万人随时准备着。于是,在我国的一些大学里,今年开设了自杀学的硕士专业,由此又见一斑。
有个叫加缪的法国人说过:“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让人听了冷飕飕的。当远走不归路,被很多人——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奉为宗教般的神圣的时候,是否会有人从源头去解释自杀的前世今生呢?这些人的躬身示范让人难于理解,更有难于理解的就是,网络上竟然还出现了教你怎样自杀的网站,据说数量还很多,真是可怕。这个世界上,自杀也成了时尚?!
结语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一类人有一类人的存在方式。我们无权也无力去过多地开罪已经故去的和正在故去的人们。但我们也不能够指责那常常被人指责的虚无的历史。那一句句“都是历史造成的”、“都怪那个时代”,包含的更多的不是无知而是无奈。
作文七:《三代人的梦想作文1300字》1500字
三代人的梦想作文1300字
三代人的梦想作文1300字
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喜欢起这句话,三代人的梦想作文1300字。时间在变,事物在变,人在变,观念在变。那些年,我家三代人的思想却也各不相同,现在我就借文字来说说我这家里三代人的梦想吧。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奶奶的梦想,一直都是。奶奶是封建时期走过来的,在混乱的年代里,从小就是童养媳,加上地主的剥削制度,一次意外,和妹妹走散了,六十多年过去了,一直都杳无消息。
奶奶渐渐老去,脸上的皱纹越来越深,走路越来越不方便。都说老了的人特别容易回忆,也许就是那些年和妹妹的美好回忆,奶奶还时不时的想起她的妹妹,总是在太阳落山的时候,坐在门口,叹息。偶尔会笑笑,我想可能回忆了那些年美好的事情吧。也会时不时的翻出一双破旧的绣花鞋,说是送给我姑婆的,只是鞋还没有送出去,我的姑婆就消失了。
渐渐地,年过八旬的奶奶,老了,八十岁的风风雨雨,足够花开几次,足够春夏秋冬变化几次,足够时间的年轮划过几次,时间总是那么折腾人,在漫长的等待中,奶奶好几次是绝望的,每一次叹息,我都能深深体会到一种失落感。那么久的时间,我的姑婆是生还是死都是一个问题,更不用说见上一面。
奶奶八十一岁那年,得到消息说找到姑婆的消息了,可是距离太远,加上年纪大了,我的姑婆不能来看望奶奶了。奶奶可高兴了,翻出那双绣花鞋,叮嘱我的爸爸一定要给姑婆送去,那一天,奶奶笑得很开心,很灿烂,像那一年的少女般,带了羞涩,带了憧憬。
再后来一年,奶奶去世了,去世前,奶奶叮嘱我们不要告诉姑婆她去世的消息,一直以来,姑婆也不知道奶奶去世的消息,因为这仅仅是一个来自奶奶的秘密。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高中三年级作文《三代人的梦想作文1300字》。 ?分享好文?
这句话,现在听起来总是很别扭,可是,在父亲的年代里,这句话
才是时代的标志,时代的口号。一直以来,我总觉得父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有文化的农民。每次和父亲闲谈,他都会说到他们那个时代求学的道路。那时,家里贫困,需要自带米菜,晚上没有电灯,需要带柴火,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父亲说他总是书不离手,每次看看书,学学文字,总能在里面找到快乐。
在那个年代里好学的人有很多,父亲只是其中的一名,他的成绩不是最好的,可是,也是最优秀的。父亲谈论着他的过去, 我希望自己是一个有钱人,学很多知识,可以有很多钱 父亲说。可是最后,我的父亲还是没有成为有钱人,还只是一个农民,地地道道的农民。我很好奇父亲的理想和现实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区别。父亲只是笑笑,望着远方,慢慢的解释,那时自己错失的一次机会。
父亲一生里最遗憾的事就是没有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没有挣到大钱,没有实现他一直以来的梦。也许也就是这个原因,他把它寄托在下一代人的身上,他总是鼓励我和弟弟好好学习,每次检查我和弟弟的作业的时候,最后一句评语就是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每次开学也是那句不忘的话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我的青春我做主。
我是90后,我有好多的理想,我想旅游,我想独立,我想成长等等,如果说我的理想,这些都还不够。在21世纪,物转星移,新的世界,新的未来,我期待的有很多,多到数不清,大到社会,小到个人,我的理想总那么不计其数。
现在我是一名大学生,我的青春,我要自己做主,我的未来,我要自己决定,我在人生的轨迹上行走,我相信,只要有梦,我的人生就是正确的轨道。
我想对自己说:我的梦,一直在路上。
高三:李学芳 〔三代人的梦想作文1300字〕随文赠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况】
高中三年级作文提供的三代人的梦想作文1300字
作文八:《初二写人作文750字:三代人的掌心》1800字
考研辅助网 .5730.net
以下是考研屋.kaoyanwu.为大家整理的初二写人作文750字《三代人的掌心》,文章仅供大家参考:
摊开手掌,一条条的纹路蔓延开来,勾勒出属于三代人的掌心、三代人的人生。
曾看过外婆的掌心,清瘦,暗黄,掌纹几乎看不见了,手上还有一条4厘米的紫色伤疤。外婆是个半文盲,上过小学,但在小学三年级时,发生了**,只好辍学回家。而今提起,外婆笑笑说:“是没像你们啊,赶上了读书的好时候。”外公很早就去世了,在我才5岁的时候。那时候,姨姨还在上高中,正在冲刺高考。外婆把一头黑发愁成了雪花,她开始给别人织毛衣,织出了姨姨的大学生活。再后来,家里情况慢慢好了,外婆又想起了外公的遗言。她说,外公的根在惠安,她要带外公找他的家。她就这样把漳平的房子卖了,带着积蓄在惠安买了套房子。在搬家的时候,一块玻璃划破了掌心,留下了一道疤。后来,外婆搬进了惠安的房子,她还是织她的衣服,那样一根织针就把她的掌纹磨平了。
曾看过妈妈的掌心,粗厚,黑红,上面裂开一条条的口子,像学校的那棵老榕树的根,在褐色的土地上张牙舞爪。小时候,家里很穷,一套2、30平米的房子,一张粗陋的木板床。每当晚上睡觉时,三个人挤在一张床上,“吱吱呀呀”的,偶尔会有一两只老鼠从床下跑过。这时,妈妈就会跳起来,去打那只老鼠。后来,爸爸辞去公职,妈妈便开起了自己的照相馆。后来,家里就开始建起三层的小洋房,也开起了分店。妈妈还是那样忙碌着,她还在店门口辟了个菜圃,种她的绿色蔬菜。
而我的掌心,白皙,红润,一条条粉红色的掌纹爬过我的掌心。从小,我便一直在外婆和妈妈的掌心中被呵护着,我唯一的任务便是学习。我总是被娇惯着,每当我望向掌心时,就会想起外婆掌心里那几乎快消失的掌纹和妈妈掌心里那一道道红色的口子。我只愿有一天,我能够用我的掌心像妈妈,像外婆,将她们的保护在我的掌中。
考研人必备的交流学习网站----考研辅助网 .5730.net
考研辅助网 .5730.net
三代人的掌心,只为亲近的人改变他们的纹路。我爱这掌心,也爱这美丽的亲情……
考研辅助网 .5730.net 考研路上必备的交流学习网站
考研人必备的交流学习网站----考研辅助网 .5730.net
作文九:《新年作文大全:三代人的新年》1500字
考研辅助网 .5730.net
以下是考研屋.kaoyanwu.为大家整理的新年作文大全之《三代人的新年》,文章仅供大家参考:
春节是中国每个人都要过的节日,但年年过的方式都在变化,因为我们的生活在不断的变好。有人说他吃肉都吃腻了,从前有人能吃上一块肉都笑死了。这不是鲜明的对比吗?下面就让大人们自己说说看,说说小时候是怎样过春节的。
首先是我的奶奶,她说:在我小时候,平时我们都吃不饱,穿不暖,可是一到春节就可以穿新衣服。每件新衣服都有两个大口袋,用来放瓜子、花生等好吃的食品。在大年初一早上,到亲戚、邻居家去拜年,邻居就会把自家炒的瓜子、花生、糖果抓一把放在我们的大口袋里。我们一个村里有几十户人家,我们一家一家的拜年。这家拿一点,那家给一点,每次都是口袋装得满满的,我们才开心的离去了。回到家,把它们倒在桌子上,慢慢地品尝。小伙伴之间互相比一比,看谁的战利品多。
然后问我的妈妈,妈妈说,她念念不忘的是,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风鸡,现在已经见不到踪影了。
问完了大人再来看看我们自己的新年过得怎么样,我们不仅可以放烟火,还可以出门旅游。每天都可以穿上漂亮的衣服,每天都可以吃上鸡鸭鱼肉等,现在的生活,可以说是天天在过年。
我们和大人在春节的对比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下,那就是:天壤之别。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应该在学习上精益求精,而不应该在生活上精益求精。
考研人必备的交流学习网站----考研辅助网 .5730.net
考研辅助网 .5730.net
考研辅助网 .5730.net 考研路上必备的交流学习网站
考研人必备的交流学习网站----考研辅助网 .5730.net
作文十:《三代人的节日》1000字
三代人的节日
我:“爷爷,你能不能告诉我你小时候是怎么过节的 呢?”
爷爷:“我出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是在解放前,所以 我小时候的生活是非常苦的, 平时经常吃不饱饭。 那时候呀, 可没有现在这么多的节日, 什么五一节呀, 国庆节呀什么的, 当然了, 我年轻的时候是在国民党的统治之下, 也有 “双十” 节,但没谁把它当回事,大家饭都吃不饱呢。 ”
我:“那你们没节可过吗?”
爷爷:“当然也有节过,而且我还特别盼望过节,为什 么呢?那时候农村主要过几个节日,一是立夏,一是端午, 一是中秋,一是春节。立夏吃鸡蛋,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 饼, 春节嘛, 吃的东西多一些。 但都是在年景好一些的时候, 过节才能吃上这些东西。你看我对过节的印象,就只有一个 吃,你可不要笑话爷爷,古人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 穷人家的孩子,连饭都吃不饱,哪里还敢有其它想法呢?所 以小时候给我最深的记忆就是饥饿。你们现在条件好啊,所 以要好好珍惜。 ”
我:“爸爸,你能否说说你是怎么过节的呢?”
爸爸:“好吧,我也说说吧。我出生在七十年代,距爷 爷出生的时间已整整过了将近四十年,解放也已经二十多年 了,但那个时候的江西农村依然十分贫穷,甚至整个国家都
很贫穷。我印象很深的是,直到上高中,家里才通上电,十 四寸的黑白电视机在全村才只有几台。比起爷爷来,我小时 候的条件还是好多了,我没有挨过饿,家里有钱供我上学, 你看,也就因为上学,有了知识,才有了后面改变自己命运 的机会。 ”
“我们小时候过节,也就是爷爷刚才说的几个节日。过 节除了能吃上肉,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做一些油炸果 子,用来招待客人的,等正月一过,这些东西自然就成了我 们小孩子的零食。春节的时候,放鞭炮,穿上新衣服,到亲 戚家去拜年都是我们很期盼的事情。我们小时候和你们现在 可是没得比。手机呀,电脑呀这都是近十来年才出现的新事 物,在九十年代末的时候,我已在部队当了干部,和家里联 系主要是靠书信,急事发电报,打个长途电话要层层转接, 好几个小时才能通,真是太麻烦了。 ”
我:“现在过节,无论相距多远都不是问题,电话、短 信、视频聊天,非常的方便,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变化 真是太大了。人们在平时也能穿得上新衣服,可以随时吃自 己喜欢的零食,可以不出家门在网上购物。 ”
“但是, 这让人们对节日渐渐感到陌生,过节的时候 越来越冷清,因为过节要做的事平时随时可以做 。许多人 选择呆在家里,节日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