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参观国家博物馆作文》3600字
参观国家博物馆作文
篇一:参加国家博物馆作文1000字
参加国家博物馆作文1000字
【99Zuo.-参加国家博物馆作文1000字】
今天我们去了大名鼎鼎的博物院,进了博物院,我们看到了一个叫古代中国的展厅,我对此很感兴趣,就怀着好奇心开始了参观。
我们最先看到的是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的工具很简陋,主要工具就是石头,用石头来打猎、防御,吃的是生肉,很容易生病,而且一生病就必死无疑,还有被野兽咬死的、吃野果子毒死的不计其数,当时的生活条件真是太差了,人们可真可怜。到了新石器时代,人们的生活才有了改善,他们学会了耕田、种地,驯服动物作家禽,那时的石器也比旧石器时代的更薄、更锋利,打起猎来也更容易,后来还做出了弓箭,他们还会用火来烤家禽吃。但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粮食、土地,人们组成了许多部落,并开始打仗,战争就是这样开始的。慢慢的,有些人的土地、粮食、家禽比别人多,有些人则一无所有,为了活下去,他们不得不为有钱人打工,却得到极少的报酬,穷人就成了奴隶,富人就成了地主,后来,有了政权,就有了朝代,就有了国家。
中国最早的朝代是夏,目前能证明夏的青铜器只有一个青铜爵。
后面就是商,商朝的青铜器做得很笨重,上面的飞翎也很小,商王武丁的妻子是妇好,妇好很能打仗,是个女将军,在妇好墓里,我们发现了许多以前没有、以后也没有的奇形怪状的青铜器。从周朝开始,周王就给诸侯封地建国(诸侯国)。夏商周的时候就有了早期的青铜器,就代表我们用了冶炼的技术,一开始青铜器是用来当武器和日常用品的,但是,普通老百姓可用不了这些东西,只有贵族才能使用,到了周朝,普通老百姓也能用上青铜器了。
因为有了周朝的封地建国,许多诸侯国强大起来,开始争夺土地,春秋战国,大思想家孔子、老子等人就是在这时候出现的。这时候,秦国变得强大起来,灭了其他小国家,秦王就是秦始皇,秦始皇统一全国、统一钱币、统一文字,为我们的汉字打下基础。但是秦朝没统治多久,西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刘邦开始了斗争,最终刘邦获得胜利,建立了汉。
汉后面就是三国,魏灭了蜀国和吴国后,又被司马家族夺了皇位,唉,三国一个都没得到好处。司马家族统治的朝代叫两晋,后面是南北朝和五代十国。 李世明打进京城,建立了唐朝,唐朝的时候,国家很繁荣,社会安定,老百姓的日子很好过,大家都安居乐业,唐朝的人都很胖,还讲究时尚,但是,没有可以永远统治全国的朝代,还是被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夺取了皇位。到了宋朝,瓷器就到了高峰期,因为宋朝的瓷器很清秀,宋朝的瓷器做得很好,但是在抵御外敌方面上做得不怎么好,被蒙古铁骑忽必烈赶下皇位。蒙古人,就是元军很能打仗,打到了欧洲,不过,
再能打仗的朝代也有灭亡的时候,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是灭掉元朝的人,明朝时郑和七次下西洋,朱棣迁都北京、建造故宫,编了永乐大典,这比伦敦的一本类似的百科全书早几百年编好。当李自成率领起义军造反时,明朝大将吴三桂在嘉峪关放满人入关,抵抗起义军,满人
的首领皇太极压住了起义军后,顺便推翻明朝,自己当皇帝,就是清朝。清朝的工艺品是很精细的,颜色很繁多,线条优美,十分好看。最后,民国推翻皇帝,共产党打败国民党,解放了中国,一直到现在。
都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看完古代中国展厅,我觉得一个朝代再怎么繁荣,但总是有衰落的时候。朝代的更迭,物事的变迁,连缀成漫长的历史之河,在这历史长河里,出现了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孕育了生死无畏的英雄豪杰,诞生了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一直为人传颂,直到今天。 这次参观博物院,让我彻底地了解到中国上下五千年惊心动魄的历史和绚烂的艺术文化。
篇二: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国家博物馆之旅伴我成长
今年暑假期间,我爸妈带我去了祖国首都--北京。7月11日阳光明媚,我凌晨4点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并参加了升旗仪式,还有幸亲身感受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气势磅礴。它位于天安门的东侧,东长安街的南侧,与人民大会堂遥遥相望。
在国家博物馆里,我的感受最深的是负一楼的“古代中国”板块,“古代中国陈列”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它以王朝更替为主要脉络,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八个部分。那不仅有稀世珍宝,例如:四羊方尊------一个青铜“鼎”,四个角各有一个羊头;鱼纹盆---一个刻有鱼纹的红泥盆??而且还让我懂得了人类是从旧石器时代开始的,那时人猿刚进化成“直立人”,能用两只脚行走。他们只用一些小石子在地上刻字。后来出现了甲骨文,并且他们再一次进化,成为半智人,会雕刻石器,那是新石器时代,知道了以前没现代的设备工具,还有人能做出那么好青铜器、漆器、瓷器等。至唐宋元明清,直到现在,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通过这次参观,我不禁感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里展示了中华人民的强大,还展现了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发展特点和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展现了中华民族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对人类文明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2013年7月20日星期六育才小学蔡金博
篇三:参观博物馆有感1000字作文高中
参观国家博物馆有感
趁着放假,
我和妈妈参观了国家博物馆,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更加了
解了我们祖国成长的历史。进了博物馆,我们先看到了一个叫古代中国的展厅,我对此很感兴趣,就怀着好奇心开始了参观。
我们最先看到的是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的工具很简陋,主要工具就是石头,用石头来打猎、防御,吃的是生肉,很容易生病,而且一生病就必死无疑,还有被野兽咬死的、吃野果子毒死的不计其数,当时的生活条件真是太差了,人们可真可怜。到了新石器时代,人们的生活才有了改善,他们学会了耕田、种地,驯服动物作家禽,那时的石器也比旧石器时代的更薄、更锋利,打起猎来也更容易,后来还做出了弓箭,他们还会用火来烤家禽吃。但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粮食、土地,人们组成了许多部落,并开始打仗,战争就是这样开始的。慢慢的,有些人的土地、粮食、家禽比别人多,有些人则一无所有,为了活下去,他们不得不为有钱人打工,却得到极少的报酬,穷人就成了奴隶,富人就成了地主,后来,有了政权,就有了朝代,就有了国家。
中国最早的朝代是夏,目前能证明夏的青铜器只有一个青铜爵。后面就是商,商朝的青铜器做得很笨重,上面的飞翎也很小,商王武丁的妻子是妇好,妇好很能打仗,是个女将军,在妇好墓里,我们发现了许多以前没有、以后也没有的奇形怪状的青铜器。从周朝开始,周王就给诸侯封地建国(诸侯国)。夏商周的时候就有了早期的青铜器,就代表我们用了冶炼的技术,一开始青铜器是用来当武器和日常用品的,但是,普通老百姓可用不了这些东西,只有贵族才能使用,到了周朝,普通老百姓也能用上青铜器了。
因为有了周朝的封地建国,许多诸侯国强大起来,开始争夺土地,春秋战国,大思想家孔子、老子等人就是在这时候出现的。这时候,秦国变得强大起来,灭了其他小国家,秦王就是秦始皇,秦始皇统一全国、统一钱币、统一文字,为我们的汉字打下基础。但是秦朝没统治多久,西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刘邦开始了斗争,最终刘邦获得胜利,建立了汉。
汉后面就是三国,魏灭了蜀国和吴国后,又被司马家族夺了皇位,唉,三国一个都没得到好处。司马家族统治的朝代叫两晋,后面是南北朝和五代十国。
李世明打进京城,建立了唐朝,唐朝的时候,国家很繁荣,社会安定,老百姓的日子很好过,大家都安居乐业,唐朝的人都很胖,还讲究时尚,但是,没有可以永远统治全国的朝代,还是被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夺取了皇位。到了宋朝,瓷器就到了高峰期,因为宋朝的瓷器很清秀,宋朝的瓷器做得很好,但是在抵御外敌方面上做得不怎么好,被蒙古铁骑忽必烈赶下皇位。蒙古人,就是元军很能打仗,打到了欧洲,不过,再能打仗的朝代也有灭亡的时候,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是灭掉元朝的人,明朝时郑和七次下西洋,朱棣迁都北京、建造故宫,编了永乐大典,这比伦敦的一本类似的百科全书早几百年编好。当李自成率领起义军造反时,明朝大将吴三桂在嘉峪关放满人入关,抵抗起义军,满人的首领皇太极压住了起义军后,顺便推翻明朝,自己当
皇帝,就是清朝。清朝的工艺品是很精细的,颜色很繁多,线条
优美,十分好看。最后,民国推翻皇帝,共产党打败国民党,解放了中国,一直到现在。
都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看完古代中国展厅,我觉得一个朝代再怎么繁荣,但总是有衰落的时候。朝代的更迭,物事的变迁,连缀成漫长的历史之河,在这历史长河里,出现了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孕育了生死无畏的英雄豪杰,诞生了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一直为人传颂,直到今天。
这次参观博物馆,让我彻底地了解到中国上下五千年惊心动魄的历史和绚烂的艺术文化,收获颇深。
作文二:《参观国家博物馆有感作文》1900字
参观国家博物馆有感作文
篇一:参观国家博物馆有感
寒假的一天,妈妈带我参观了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国家珍贵文物30余万件,其中一级文物2000多件,除少数系传世重器,多为考古发掘所获,均具有极高的科学、历史和艺术价值。许多文物是历史教科书所必须收录的经典,非常稀有,我早就期盼有机会近距离的观看这些稀世珍宝了。
这次参观,真让我们大开眼界。也让我切身体会到先辈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的贡献,他们的
可贵精神将永存人们心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通过参观,我感慨万千,感慨国家从贫穷落后一步一步走上复兴之路的艰辛。
观看了展现中国从改革开放时期一穷二白的面貌到现在繁荣昌盛的历程,让我了解了中国实现复兴所走的路的不易与艰难,让我了解了中国在面对困难和考验时无惧无畏勇往只前的精神,让我了解了中国如何一步一步实现的复兴,使我对我们的国家充满了信心,我们相信祖国的明天会越来越美好。
一百多年前,中国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从帝国主义的入侵对中国人民造成的灾难到内部的战争,中国人民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那饱经沧桑的历史至今想起来仍让人感到沉重.可中国人民最后还是站起来了,勇敢无畏地应对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按自己制定的目标,一步一步认真而踏实地走着,慢慢实现着复兴之路。
参观国家博物馆使我越来越感到祖国的伟大,祖国让我充满了自信与自豪,与此同时,我也要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养,为以后为祖国复兴贡献力量打好基础~
篇二:参观国家博物馆有感
参观国家博物馆有感
今天,阳光明媚,碧空如洗,我们初一一班30名同学一起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
《古代中国》的展览陈列方式没有沿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社会形态的历史阶段划分方式,而是以王朝更替为主要脉络,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八个部分。展览以古代珍贵文物为主要见证,共有展品250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2000余件,一级文物就占500余件,包括仰韶文化鹰形陶鼎、红山文化玉龙、商周四羊青铜方尊、秦兵马俑、唐三彩陶釉马、明万历太后凤冠等,较全面展示了古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在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以及中外交流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中国古代瓷器展、青铜器展和佛造像展等再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历史文化中的艺术瑰宝,其优美的艺术形态和精湛的工艺水平让每一位参观者叹为观止。同学们在参观过程中,三五成群地讨论着见到的文物,交换着彼此的见解,场面活泼而不失严谨。
在走出国家博物馆以后,大家仍在兴致不减地讨论着此次参观,纷纷建议多组织这类活动,给大家走出校园,感受中国历史的博大深邃的机会,更加激发了建设
祖国美好家园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是一次很好的实践性、形象化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活动。
通过这次活动,大家认为自己对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有了更深的见解。身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为自己的祖国感到骄傲~
篇三:国家博物馆游后感
观《国家博物馆》后感
————黄司阳 2014年1月16日,我们东直门中学全体师生到国家博物馆浏览。参观完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的“复兴之路”展区后,我汹涌澎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就在一百多年前,我们中国遭遇数千年未见之奇变。可是,中国并没因此而灭之,中国人民更没因此而屈服,一代代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来捍卫国家的主权,拯救民族的尊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不屈不挠的意志、艰苦奋斗的作风缔造了
新中国,开辟了社会主义道路,从此,中国进入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如今的中国正在崛起,正逐步跨进世界强国之林,正在完成一个光荣而伟大的历史使命—复兴中华到底是什么打破了这数千年未见之黑暗,是创造。我们必须看到,只有创造才能战胜真正的黑暗。**也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回顾悠久的历史,哪朝哪代的鼎盛时期不是由创造得来的,最为典型的以创造来战胜黑暗的辉煌时期——春秋战国。”如今我们提起这样的时代,只是感到光荣和自豪。
“复兴之路”展厅的展品部分主要是历史人物的简介和大事件的介绍,我们仔细地阅读了每一篇介绍,认真看了每一件展品,心情也随着一会悲哀,一会气愤,一会喜悦,以至于最后没有时间再细看其他展厅,的确是时间安排的一大失误。但是能在这次活动中了解到这样多的历史知识,欣赏到这样壮观的作品,也算是收获颇多了。
中国作为一颗最璀璨耀眼的星在东方冉冉升起,光辉照耀世界的每个角落,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将像登上珠穆朗玛峰一样踏上强国之巅~ (四羊青铜方尊)
(辛亥革命图)
作文三:《北京国家博物馆游记作文》2300字
北京国家博物馆游记作文
篇一:国家博物馆游后感
观《国家博物馆》后感
————黄司阳 2014年1月16日,我们东直门中学全体师生到国家博物馆浏览。参观完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的“复兴之路”展区后,我汹涌澎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就在一百多年前,我们中国遭遇数千年未见之奇变。可是,中国并没因此而灭之,中国人民更没因此而屈服,一代代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来捍卫国家的主权,拯救民族的尊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不屈不挠的意志、艰苦奋斗的作风缔造了新中国,开辟了社会主义道路,从此,中国进入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如今的中国正在崛起,正逐步跨进世界强国之林,正在完成一个光荣而伟大的历史使命—复兴中华到底是什么打破了这数千年未见之黑暗,是创造。我们必须看到,只有创造才能战胜真正的黑暗。**也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回顾悠久的历史,哪朝哪代的鼎盛时期不是由创造得来的,最为典型的以创造来战胜黑暗的辉煌时期——春秋战国。”如今我们提起这样的时代,只是感到光荣和自豪。
“复兴之路”展厅的展品部分主要是历史人物的简介和大事件的介绍,我们仔细地阅读了每一篇介绍,认真看了每一件展品,
心情也随着一会悲哀,一会气愤,一会喜悦,以至于最后没有时间再细看其他展厅,的确是时间安排的一大失误。但是能在这次活动中了解到这样多的历史知识,欣赏到这样壮观的作品,也算是收获颇多了。
中国作为一颗最璀璨耀眼的星在东方冉冉升起,光辉照耀世界的每个角落,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将像登上珠穆朗玛峰一样踏上强国之巅~ (四羊青铜方尊)
(辛亥革命图)
篇二:参观国家博物馆有感作文
这次参观,真让我们大开眼界。也让我切身体会到先辈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的贡献,他们的可贵精神将永存人们心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通过参观,我感慨万千,感慨国家从贫穷落后一步一步走上复兴之路的艰辛。
观看了展现中国从改革开放时期一穷二白的面貌到现在繁荣昌盛的历程,让我了解了中国实现复兴所走的路的不易与艰难,让我了解了中国在面对困难和考验时无惧无畏勇往只前的精神,让我了解了中国如何一步一步实现的复兴,使我对我们的国家充满了信心,我们相信祖国的明天会越来越美好。
一百多年前,中国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从帝国主义的入侵对中国人民造成的灾难到内部的战争,中国人民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那饱经沧桑的历史至今想起来仍让人感到沉重.可中国人民最后还是站起来了,勇敢无畏地应对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按自己制定
的目标,一步一步认真而踏实地走着,慢慢实现着复兴之路。
《古代中国》的展览陈列方式没有沿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社会形态的历史阶段划分方式,而是以王朝更替为主要脉络,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八个部分。展览以古代珍贵文物为主要见证,共有展品250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2000余件,一级文物就占500余件,包括仰韶文化鹰形陶鼎、红山文化玉龙、商周四羊青铜方尊、秦兵马俑、唐三彩陶釉马、明万历太后凤冠等,较全面展示了古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以及中外交流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中国古代瓷器展、青铜器展和佛造像展等再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历史文化中的艺术瑰宝,其优美的艺术形态和精湛的工艺水平让每一位参观者叹为观止。同学们在参观过程中,三五成群地讨论着见到的文物,交换着彼此的见解,场面活泼而不失严谨。
祖国美好家园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是一次很好的实践性、形象化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活动。
“复兴之路”展厅的展品部分主要是历史人物的简介和大事件的介绍,我们仔细地阅读了每一篇介绍,认真看了每一件展品,心情也随着一会悲哀,一会气愤,一会喜悦,以至于最后没有时间再细看其他展厅,的确是时间安排的一大失误。但是能在这次活动中了解到这样多的历史知识,欣赏到这样壮观的作品,也算
是收获颇多了。
篇三: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国家博物馆之旅伴我成长
今年暑假期间,我爸妈带我去了祖国首都--北京。7月11日阳光明媚,我凌晨4点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并参加了升旗仪式,还有幸亲身感受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气势磅礴。它位于天安门的东侧,东长安街的南侧,与人民大会堂遥遥相望。
在国家博物馆里,我的感受最深的是负一楼的“古代中国”板块,“古代中国陈列”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它以王朝更替为主要脉络,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八个部分。那不仅有稀世珍宝,例如:四羊方尊------一个青铜“鼎”,四个角各有一个羊头;鱼纹盆---一个刻有鱼纹的红泥盆??而
且还让我懂得了人类是从旧石器时代开始的,那时人猿刚进化成“直立人”,能用两只脚行走。他们只用一些小石子在地上刻字。后来出现了甲骨文,并且他们再一次进化,成为半智人,会雕刻石器,那是新石器时代,知道了以前没现代的设备工具,还有人能做出那么好青铜器、漆器、瓷器等。至唐宋元明清,直到现在,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通过这次参观,我不禁感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里展示了中华人民的强大,还展现了中华文明绵
延不绝的发展特点和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展现了中华民族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对人类文明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2013年7月20日星期六育才小学蔡金博
作文四:《参观国家博物馆作文》500字
参观国家博物馆
孙静怡
今天我们组织参观了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
在那里,我们首先观看了3D影片:国脉。影片不长,却让我对于我们中国的文化与历史有了大概的了解。也知道了中国博物馆是历史与艺术并重的。在观影后,我们来到了我们要参观的展厅;青花瓷展厅。一路上经过了引导员懂得细心负责的讲解,让我对于青花瓷有了很大的了解。事实上,最早出现的是青瓷,而青釉历史悠久。并且白瓷历史悠久,宋代的五大名窑:定,汝,官,歌,钧。在这其中,汝窑青釉瓷十分少,到底为什么呢?其实是因为在北宋产生,只有20多年,年数少,所以现在保存下来的少之又少。除此之外,另外一个有意思的是钧窑,其中融入铅,即可在颜色方面发生意想不到的改变,那就是颜色与之前计划好的不同,会出现惊人的效果,而且非常自然,。
其实听讲解员讲到这里,我就已经十分佩服古人的思想和艺术的体现了。这对于我来说,是十分有意义的一次实践。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随后我们见识了很多珍藏品,比如说:青花玉龙纹罐、青花折枝牡丹纹花口盘、青花凤穿花纹玉壶春瓶等等,无不使我叹为观止。
这次的旅行使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领略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还让我见识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使我在心灵上受到了熏陶,我很感谢学校为我们组织了这样一次有意义的参观活动。
作文五:《有失水准的国家博物馆》4000字
沈平子:一张照片拍摄时空的两种矛盾说法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正式向英美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为配合袭击珍珠港,日军同时出兵中途岛、新加坡、马尼拉、香港等美英军事基地。日军侵占香港后,大肆搜捕在港文化界抗战爱国人士,中共党组织为保存这批文化精英、国家瑰宝,由东江纵队具体实施秘密营救行动。数十年来,有关中共党史、文史资料集和报刊资料中编辑、发表了为数众多的介绍、研究东江纵队史的书籍和文章,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众多与此相关的文章以更加快捷的速度和覆盖面,将七十年前的这场惊心动魄的营救行动记录传颂着。
2011年,适逢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编纂、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之精装巨帙《中国共产党九十年图集》(上下)面世,其中就有相关图文来展现、描述这一事件。查上册P.280中间刊布的一幅稍显模糊不清的图版下,注释文字为:
1942年初,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领导组织下,东江纵队将一大批文化界人士和民主人士从日军占领下的香港营救出来。图为从香港转移到东江游击区的部分文化界人士。第二排左起:5.茅盾,6.凤子(女);后排左2.戈宝权。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图集》上册280页版面,国家博物馆编纂,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出版。
内中所提三位文化人士,在各自的回忆文章中都对其亲历的这场行动有所记忆,连同这幅珍贵的合影照片分别收入各自的传记或纪念图集中,足见该帧照片具有何等重要的史料价值。
然而,细读相应注释文字和对该照片进行辨识后,令人感到矛盾丛生、疑惑不解:
《茅盾》图集中的这张图片说明文字:“茅盾与参加文代会的部分代表合影。”指的是1949年7月间出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时所摄。
《文化和友谊的使者:戈宝权》图集的说明文字:“1942年1月,戈宝权(三排左二)和茅盾、徐悲鸿、凤子、许广平、白杨等文化工作者在香港。”
《绮才玉貌:凤子图传》在《香港脱险》一节插图中的文字说明:“凤子香港脱险后与文化界领导、朋友合影。”
这是一组相互矛盾,时空交错而又语焉不详的文字记述,且还暂不能对照片中人物的准确位置标注作出更高的要求。仅仅半个世纪之后,在同一时间经历同一事件的当事人,所记录的情况竟是大相径庭,故而有必要对此展开一番探究,以弄清事件原委。
文化名人没有在东江游击区合影的可能
所幸的是,这张多达二十七人的合影照片并不鲜见。
除去前引《茅盾》、《文化和友谊的使者:戈宝权》两册图文集外,郑尔康著《郑振铎》的图版说明文字:文代会期间,文艺界精英云集北平,盛况空前。这是部分代表的合影。左起前排:戴爱莲、凤子、白杨、舒秀文;二排:张瑞芳、沈雁冰、许广平、田汉;三排:徐悲鸿、曹禺,左五为马思聪;四排:戈宝权、郑振铎、洪深。
范达明编纂《曹禺》中的说明文字:1949年7月2日至17日,曹禺参加了在北平召开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当选为新成立的中国文联常委,并与丁玲、何其芳等为文联编辑部负责人。
这样看来,关于此照的就有了拍摄于1942年香港脱险后和1949年7月间北平文代会期间两种说法,孰是孰非,有待进一步考察。
首先可以确定茅盾、戈宝权与凤子同一时期经历过秘密营救的史实存在,但能够同时合影的机会恐怕没有。据唐金海、刘长鼎主编《茅盾年谱》1942年1月20日项:
下午三时,茅盾与德沚以及叶以群、胡仲持、廖沫沙,加上二位持枪护送者和两位挑夫,一行共九人离开白石龙。临行前,向曾生司令员和林平政委道别,并表示感谢。走不多久,就遇到刚刚到达的凤子和剧团的一些演员,互相道声“内地再见”,就继续赶路。午夜时分,才停止行路,在山上的草棚里过夜。
凤子在《香港脱险》一文中也明确写道:她与“旅港剧人”十来个人是第四批翻越大雾山进入白石龙的,较茅盾夫妇等人的第一批要晚。这路途中的擦肩而过、互道珍重的短暂时刻,我们很难想象当时乔装打扮成商人、农妇、难民模样,冒死赶路的一行人,可以身着西服、长衫和文工团员装束,笑容满面、时空交错地和分散各地的友人们聚首合影留念。理由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两个月间,照片中能够辨认出来的另外十一位人物活动行程如下:
郑振铎:埋名蛰居上海“孤岛”,“终日无事,惟读古书,写小楷耳。”(致唐信,参见陈福康编著《郑振铎年谱》);
许广平:在上海被日本宪兵队逮捕,受到拘押。(参见陈福康编著《郑振铎年谱》,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年3月第1版)
徐悲鸿:脱离即将沦陷的新加坡,带着《八十七神仙卷》和十几箱珍贵的艺术品,登上最后一艘开往印度的巨轮,途中弃船经缅甸仰光转滇缅公路回国。在云南宝山应邀举办筹赈画展并游历大理等地,从事创作;(参见王震编著《徐悲鸿年谱长编》,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
马思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于18日离开香港,春节前辗转到达故乡海丰县。同夫人王慕理在海丰、汕尾演出小提琴独奏会;与堂弟马思周构思,为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主旋律填歌词。(张静蔚编著《马思聪年谱》,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戴爱莲:属于由水路东去,经澳门辗转奔赴桂林的较少数文化界人士之一。(《戴爱莲:我的艺术与生活》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田汉:在桂林参加援救和接待由港撤退来桂的进步文化界人士;(《田汉全集》第20卷,花山文艺出版社)
洪深:应新中国剧社负责人杜宣的邀请,偕妻女自广东坪石中山大学到桂林,导演李健吾的剧作《黄花》,并与田汉等接待自港来桂的文化界人士;(古今、杨春忠编注《洪深年谱长编》,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
曹禺:在重庆郊外的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任职,从事《北京人》剧本的创作;(田本相,张靖编著《曹禺年谱》,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9月第1版)
张瑞芳:在重庆参加出演“中华剧艺社”根据奥斯特洛夫斯基原著改编,孙师毅导演的话剧《大雷雨》,饰卡捷琳娜。(《张瑞芳年表》,收入姜金城著《瑞草青青:张瑞芳传》,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白杨:在重庆一面主演沈浮编导的话剧《重庆二十四小时》,一面筹备出演郭沫若新编历史剧《屈原》。(石川整理《白杨生平年表》,《当代电影》2010年6期)
舒秀文:在重庆“雾季公演”中参加演出阳翰笙编剧的《天国春秋》,饰演洪宣娇;(参见胡红《中华剧艺社研究》,重庆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3月)
有了上述的史实对比,得出的结论只能是:该帧合影照片绝不是拍摄于1942年初的东江游击区。收入《中国共产党九十年图集》上册内的照片及说明文字显然是误植、误注。
1949年7月,第一届全国政协文艺界代表合影
《曹禺》图集中的1949年7月文代会合影照片
1949年初,随着北平的解放,大批华北解放区和长期在国统区的文艺工作者陆续到来,与原来在北平的文艺工作者形成中国新文艺大军第一批的大会合。经郭沫若提议,发起召开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大会以成立新的全国性的文学艺术界的组织。此议得到广泛赞成后,由原全国文协在平理监事和华北文协理事联席会议产生筹备委员会,负责进行召开全国文代大会的一切准备工作。同年7月2日至19日,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照片中现能辨识出的十四位代表,徐悲鸿、凤子、戴爱莲来自平津代表团第二团;田汉、洪深、马思聪、戈宝权、白杨、茅盾、许广平、曹禺、张瑞芳、舒秀文、郑振铎则来自南方代表团第一团。他们属于被解放和有待解放的国统区文化界代表人士,其中的一些人,在随后成立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及各协会中担负着领导的重任,如郑振铎、曹禺等为中国文联常委;徐悲鸿为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马思聪为中华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副主席;田汉为中华全国戏剧工作者协会主席。
“革博”20年前就错了
笔者之所以倾向该合影拍摄于文代会期间而非随后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时,也是查阅了所能见到的相关图片加以比对之后得出的结论,如在《茅盾》图集中,一幅文代会小组会中茅盾站立发言,徐悲鸿坐着伸手取茶杯的瞬间留影,其着装恰恰与这幅27人合影中二人身着长衫相吻合;而其后政协会中的照片显示,二人则已分别身着中山装和西装了。
这幅合影有两种版本,通常刊布的是景深稍小,人物局部放大(或许经过剪裁),呈纵向七列排序的这幅。通过他们眉宇间自然流露的或英武或儒雅的神情,以及各自不同的着装,透露出那个特定时代的信息与风貌,进而窥见他们繁复而微妙的内心世界;《曹禺》图集中署名“苏德新藏”的那幅,景深较大,呈现全景式,人物排列顺序与前幅大体相当,但面部表情显得有些严肃拘谨。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前幅中茅盾右侧的白杨站位较高,对后排的曹禺有些面部遮挡,故而重新调整了位置,后排人员也随之有所调整。构图虽妥,摆拍的痕迹也就重了些,加之后排左首的女士被树叶遮挡,也显得美中不足。能选择收入《曹禺》图集中,可能是考虑到突出曹禺的完整形象这一原因吧?这幅照片不常见,据上海洪钤女士函示,她曾见到过“上海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出版的《电影故事》1980年4期刊有类似这张照片的照片——人的表情和位置稍有不同。”从发表时间上看,是早于以后各图集的。但该杂志图片说明拍摄于“1950年第一次文代会”,自然,这在时间上也是不确切的。
关于这张照片拍摄时间地点的错误,由来已久:早在二十年前由中国革命博物馆编纂、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3月出版的《中国共产党70年图集》中,在P.627右下方使用的是同一幅图版,正可称是新版本失误之滥觞(是否翻拍自杂志中,也未可知)。历经二十年后的重新修订出版,该照除去注释文字略有改动外,一切如故。居然不察先期出版的《郑振铎》、期间出版的《曹禺》、《茅盾》等图集中均有标注文字较为准确、使用图版更加清晰的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作为“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对文献的使用和新的研究动态把握上,显然有失水准。
作文六:《国家博物馆的百年变迁》3200字
2012年7月,中国国家博物馆迎来建馆100周年。同时举行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建筑设计展”,向观众呈现了2007年新馆建筑设计、实施方案的整个产生过程。在那次改造完成后,国博一跃成为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2012年7月,中国国家博物馆迎来建馆100周年。同时举行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建筑设计展”,向观众呈现了2007年新馆建筑设计、实施方案的整个产生过程。在那次改造完成后,国博一跃成为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半个世纪前,当苏东海刚来到这里工作时,这座坐落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宏伟建筑还在打地基,即将入驻这里的是,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国革命博物馆。
“向前看的文化”
1959年初,32岁的苏东海从部队转业来京工作,由于身上有参加朝鲜战争时留下的旧伤,他想找一个干起来“省劲”的活儿。正好他的一个老首长在“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当办公室主任,说“你到我这儿来吧”。
就在几个月前的1958年8月,根据中共中央北戴河会议的决定,在天安门广场东侧兴建中国革命博物馆与中国历史博物馆新馆,两个单位一体建筑,1959年国庆节前完工。广场上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同时,两馆筹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又从全国各地借调干部进京参加筹备工作。苏东海回忆道:“这批人汇聚在故宫的武英殿办公,一个是研究党史,另一个就是围绕着党史找东西。”根据上级要求,新馆中须按照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来陈列。
1959年7月,新馆的陈列室建成,这批人从武英殿搬到新馆。为了尽快把陈列布置就绪,时任文物局副局长的王冶秋调集文物局里全部人员来馆支援,大家日以继夜地在陈列室里加班,汗流浃背地干。
当年9月22日,中央政治局对革命博物馆的工作做出新指示:“应强调政治挂帅,以**正确思想和路线为纲,用这条红线贯穿各个革命时期、各个方面的斗争,把关键性的环节,陈列在显著地位。”因此,“1960年‘十一’修改的陈列,为了突出**思想,用了过多的**照片和**语录,甚至把**著作做成放大的假本,突出陈列,在形式上用了过多的红色。”当年在筹备处工作的沈庆林回忆。
被分配在“解放战争”版块军事组的苏东海,则对新中国的博物馆事业有了新的认识,“它的题目是随着国家需要、社会需要向前发展……所以博物馆不是一个向后看的文化,它是一个向前看的文化,所以它特别忙,不像我想象的是一个养老的地方。”
政治启蒙
早在1950年,“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就已经成立,负责人王冶秋也是第一个建议筹建中国革命博物馆的人。
对于刚刚建立新政权的共产党人来说,博物馆是宣示自己的历史和政策的场所。1951年,筹备处筹办了“中国共产党三十年纪念展览”,经过党中央审查后,于内部开放。这也是筹备处最早组织的一个陈列,在苏东海看来,它担当的就是“政治启蒙”的功能。
新博物馆如此,从民国遗留下来的北平历史博物馆也开始染上“革命”的色彩。北平历史博物馆的前身是建立于1912年7月9日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当初创办的宗旨为“搜集历代文物, 增进社会教育”,归教育部管辖。这也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创办的博物馆。1917年, 教育部决定将该馆迁往故宫午门,1926年,经过多年筹备,“国立历史博物馆”正式在午门城楼及东西雁翅楼向观众开放。1933年起,更名为北平历史博物馆。
自创建伊始,历史博物馆就致力于文物的收集,其中主要是古器。“过去在国民政府时代,(博物馆)学的是英美。像南通博物苑是中西结合得比较好的。其他一些省博物馆,比较多的是学日本的经验。”苏东海指出。
到了新中国,情况就不一样了。北平刚一解放,王冶秋便以北平历史博物馆的名义起草了“征集自‘五四’以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各种文献、实物”的启事发表在《人民日报》上。杀害李大钊的那个绞刑架,当年便直接运往了历史博物馆保管。北平解放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历史博物馆便收集了1933年徐向前退守大巴山脉时所铸的铜钱一枚,范文澜捐赠的武昌起义时期文学社殉难烈士照片底片8张,张仲锐捐赠的李大钊与8位同难者合影的照片一份,凌昌炎捐赠的各种有关革命图书杂志132册,以及各方捐献的许多资料等。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同一天,该馆更名为北京历史博物馆,隶属于文化部。两个月后,为了庆祝斯大林七十寿辰,北京历史博物馆举行了签名祝寿,并集资制锦旗送礼。
这一系列举动的背景,是苏联博物馆思想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向苏联学习
1949年9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北平的图书博物工作》一文,指出“历史博物馆过去好像是古董铺,东西不少,但完全是不科学地摆在那里”,“今后的图书博物工作,同样的应该向苏联学习,学习苏联几十年来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图博工作经验。”1955年8月,文化部还派了一个博物馆代表团,以王冶秋为团长,赴苏联进行了一个月的参观考察。
所谓“向苏联学习”,其实就是突出博物馆的意识形态色彩。1956年7月,历史博物馆设立在北京午门上的中国近代史陈列室正式开放,这个展览介绍的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段时期的历史情况,林则徐提出禁烟的奏折原件,太平天国“资政新篇”孤本都在此展出,完全按照课本上宣传的革命史观进行设计与陈列。
同一年,“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第一次制作长征路线图时,将张国焘所制定的四方面军的“错误路线”使用了黄色进行标注。
高度计划性是从苏联博物馆学到的另一项经验。当时强调“全国一盘棋”,各地文物机构都要将征集到的流散文物,按照国家文物局确定的“充实中央,照顾地方”的原则进行分配。特别是在1959年历史与革命博物馆落成完工前,各地区博物馆向中央“输血”达到了一个高潮。“后来**有一个批示,还是要还给人家,或者给人家复制品。那时候革命博物馆有一批借的档案馆的东西,复制以后把原件还了。”苏东海回忆道。
1959年8月,随着人民大会堂东侧新馆落成,北京历史博物馆迁入,更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当年10月开始预展。1961年7月,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一起正式对外开放。一位参观者在留言簿上写道:“参观了中国革命博物馆,更加增强了建设祖国的信心,我们一定继承先辈的革命精神,高举三面红旗,胜利前进。”
特别任务
1965年,正在革命博物馆保管部工作的苏东海接到了一个特别的任务,征集两项革命文物。
一个是关于“洋油”的史料。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党中央提出“自力更生”口号,期间大庆石油的发现,是一个很突出的典型,代表着现在“自给自足”,因此征集洋油的史料,就是要配合“自力更生”方针的宣传。另一个是“美帝侵华”的史料,这件事情的背景是1965年2月10日北京举行百万人集会示威,抗议美国侵略罪行,支持越南反美斗争。两项征集工作均与当时的形势有关。无疑,它们标志着博物馆进一步为阶级斗争提供服务。
当年“**”一开始,历史博物馆首先遭到波及。为了符合“政治正确”的要求,“**”期间博物馆内很多文物甚至遭到了篡改。1969年8月,历史博物馆与革命博物馆合并为“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这似乎显示着,“革命”与“历史”仅存的分水岭已经不存在了。
“**”后期,随着政治气氛初步缓和,陷于停滞的两馆工作也有了一些解冻的迹象,1975年,历史博物馆保管部下成立了考古征集组,1979年正式恢复了考古部,这意味着停滞已久的博物馆科研工作重新启动。1983年初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两馆恢复独立建制。
2003年2月28日,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成为全新的中国国家博物馆。
2011年3月1日,改扩建完成的国家博物馆重新开放,率先迎接观众的,是旧馆二层北侧长期陈列的“复兴之路”展览,与潘天寿、李可染、黄胄三位国画大家的专题展,这似乎明白地暗示着今天国家博物馆的定位,“不仅在文化上担当了(展现)国家的任务,而且雅俗共赏,科学与艺术并重,它是个综合性更高的国家文化平台。”苏东海说。
摘自《中国周刊》2012.7.9
作文七:《游国家博物馆的诗歌》4100字
游国家博物馆的诗歌
篇一:游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游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四月七号~在和宿舍同学商量之后一起出发去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让我提升对我们国家的认识。通过这次国家博物馆之行~也确实让我们对于我国的古代以及近现代的复兴、崛起的历程。
国家博物馆分若干个部分~我参观了古代中国部分、复兴之路和中国瓷器展览。
古代中国的历史是从原始时期开始的~看到了以前只是在书上看到的山顶洞人以及北京人的头像~先后我们经过介绍传说时代到明清时期的发展的展厅~从夏商周的出土文物~如钟鼎、青铜器等等,春秋战国时期~是纷乱的时代~但是也是文化高度发达和发展的时代~有出土的文物的拓本,秦汉时期~展示有部分的秦始皇兵马俑~当真是惟妙惟肖啊~还有汉朝丝绸之路的相关文物,三国魏晋南北朝~是一段群雄逐鹿的时代~英雄辈出~也有很多珍贵文物出土~好多的金缕玉衣都出土的这个时候的,隋唐时期~古代中国从这个时候逐渐走向了鼎盛~从馆中展示的文物就可以知道~当时的文化经济是何等发展了~与外族的交流可以从唐三彩的出土看出来~唐三彩的颜料是中土所没有的~是从波
斯等地传入的,五代十国~所见的东西不多,宋元时期~宋代陶瓷进入了高度的发展~可以知道当时的经济是很多发达~展示的元代的文物印象最深的是战刀~或许是蒙古就是一个善于征服的民族,明清时期~青花瓷真正的成熟~艺术水平达到鼎盛~官
窑为代表的哥窑、弟窑~清朝的民窑都是非常得不错。
复兴之路~一百多年前,中国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从帝国主义的入侵对中国人民造成的灾难到内部的战争,中国人民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那饱经沧桑的历史至今想起来仍让人感到沉重.可中国人民最后还是站起来了,勇敢无畏地应对着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按自己制定的目标,一步一步认真而踏实地走着,慢慢实现着复兴之路.; 从改革开放伟大构想的提出,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提出,从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提出,中国根据国情的需要一步一步地提出方针策略,为中国的复兴做出努力.在当时没有先例,没有经验的情况下,中国摸着石头过河,勇敢而理智地应对一切; 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到科学发展观的建立,中国时刻都清醒地意识到该朝哪里奋斗,用正确的航标指引着中国人民的前行之路; 中国人民为祖国伟大复兴做出的努力已让我们看到了成绩和辉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已让中国在世界有了重要地位,让中国向伟大复
兴的目标越来越靠近。
观之往来之繁盛~悲近世之屈辱~对我感触很大~很有教育意义~以后会多去看一看。
篇二:国家博物馆游记
国家博物馆游记
来北京读书一年了~还未去过国家博物馆~于是利用“十一”假期~和五位室友相约去参观。早晨七点起床~阳光明媚~一切就绪~带着喜悦的心情开始一天的国博之行~由于正值国庆~赶到时~门口已排起了一条长龙~我不禁踮起脚尖看队伍的前头~工作人员清亮嗓门~”带包的游客请排这队......”~热情的指引游客~维持着现场秩序~我们六人既激动又焦急的等待着~大概20分钟以后~终于~进了。
走进国家博物馆~置身于宽敞明亮的西大厅~透过7扇铜门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天安门广场。南北两侧的楼梯~犹如一幅宽厚的臂膀。铜门、楼梯~仿佛敞开的胸襟~怀抱远方~迎接八方来客~寓意着国博的博大与包容。对着铜门就是一座大型的浮雕“愚公移山”~我想之所以放在这~一~向现代人们展现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方式~二~愚公精神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代代传承~时刻启迪、教育着当今社会的我们~三~表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一天的整个参观过程中~北区三层专题陈列——中国古代青铜艺术、中国瓷器艺术展~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完毕、重新开馆之际举办的重要专题展览之一~旨在通过国博所藏的一批古代青铜器展示我国古代青铜艺术之美轮美奂。展品主要是夏商周三代的青铜器。展厅中陈列的最醒目的三件青铜器是国博三大镇馆之宝:后母戊鼎、子龙鼎和大盂鼎。“后母戊鼎”被誉为“中华第一鼎”~是迄今发现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庄严肃穆。2006年回归的“子龙鼎” 是已知商代最大的青铜圆鼎~浑厚凝重~铸工精湛。西周康王时期的“大盂鼎”~为晚清所出四大青铜器之一~器内壁铸铭长达291字~文中精辟指出商周易代的原因~总结了所谓“殷鉴”~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且铭文书风凝重~气韵生动~字字珠玑。此三尊大鼎高度均超过100厘米~在中国古代青铜艺术之美的历程中昂扬矗立~泰山北斗。这三件镇馆之宝都没有用玻璃罩起来~完全展示在参观者之前。我被这三件大器深深的震撼了~真是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仅在这三个鼎之间~就徘徊了半个多小时。
另一个征服我的展览是《中国古代瓷器艺术》~也在第三层。展览分为三个单元:颜色釉瓷艺术、釉下彩瓷艺术和釉上彩瓷艺术。非常开心的是~在参观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位志愿讲解老师~在他的指引下~我们对各个时期、各个工艺的瓷器一一进行了欣赏和品位。其中两件瓷器给我印象最深~一件是南北朝青釉莲花尊~侈口~长颈~溜肩~橄榄形腹~
外撇高足~颈部装饰分三段:上端对称贴附两个飞天~中部刻饰三圈弦纹~下部贴附对称的忍冬、莲花纹构成的图案各三组。颈肩相接处有六个侨兴复系~上腹和中腹为三层印模的覆莲以及一轮贴花菩提~下腹为一组单瓣仰莲~满施青釉泛黄~光亮晶莹。该尊将刻划、雕塑、印模、粘贴等多种技法施为一体~制作精美~气魄宏伟~代表了南北朝时期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另一件是清康熙郎窑红釉观音尊~红釉是以氧化铜为呈色剂~在1200 ?以上的高温下烧成的颜色釉瓷器。由于红釉对窑炉的气氛与温度要求甚高~成品色泽鲜艳者极少~所以历来为瓷中珍品。国家博物馆展出的这件郎窑红釉还有一个特点~其釉的流动性很大~尤其是此尊那样大型器皿~由于釉汁厚~在高温下流淌~其底部垂流的部分更是色浓釉厚~而且恰好中止在底足
周围~整齐如削~决不流过~老师介绍说郎窑红釉俗称“脱口垂足郎不流”。由于这种红釉烧制极为困难~因此后世极难仿制~遂成为千古珍品。
如果说前面两专题成列是古代文化中最吸引我的~那么基本成列中的《复兴之路》~则是国博中近代展览最令我叹服的:
陈列通过1280多件套珍贵文物和870多张历史照片~回顾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间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抗争~为
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充分展示了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深刻揭示出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这是目前唯一一个全面展示中华民族170年复兴之路宏大主题的陈列展览。 陈列共分为五个部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重任,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中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新之历程”~“复兴之路”的内容包括 “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展览内容按时间顺序~通过大量历史图片资料~辅以影视资料播放~实物模型展出等多种形式真实再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上下求索~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谱写了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壮丽史诗~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伟大的祖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
史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今天终于过上了幸福的好日子:
一天的参观~虽然很累~但收获颇丰~领略了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仿佛饱食一顿规模盛大、“食物”丰富可口的文化大餐:作为炎黄子孙~自豪感涌上心头。面对传统文化~我们一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边(来自:.zaidian.cOm 书 业网:游国家博物馆的诗歌)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相信中华民族一定会屹立在世界民族之巅:
篇三:国家博物馆游后感
观《国家博物馆》后感
————黄司阳 2014年1月16日~我们东直门中学全体师生到国家博物馆浏览。参观完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的“复兴之路”展区后~我汹涌澎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就在一百多年前~我们中国遭遇数千年未见之奇变。可是~中国并没因此而灭之~中国人民更没因此而屈服~一代代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来捍卫国家的主权~拯救民族的尊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不屈不挠的意志、艰苦奋斗的作风缔造了新中国~开辟了社会主义道路~从此~中国进入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如今的中国正在崛起~正逐步跨进世界强国之林~正在完成一个光荣而伟大的历史使命—复兴中华到
底是什么打破了这数千年未见之黑暗,是创造。我们必须看到~只有创造才能战胜真正的黑暗。**也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回顾悠久的历史~哪朝哪代的鼎盛时期不是由创造得来的,最为典型的以创造来战胜黑暗的辉煌时期——春秋战国。”如今我们提起这样的时代~只是感到光荣和自豪。
“复兴之路”展厅的展品部分主要是历史人物的简介和大事件的介绍~我们仔细地阅读了每一篇介绍~认真看了每一件展品~心情也随着一会悲哀~一会气愤~一会喜悦~以至于最后没有时间再细看其他展厅~的确是时间安排的一大失误。但是能在这次活动中了解到这样多的历史知识~欣赏到这样壮观的作品~也算是收获颇多了。
中国作为一颗最璀璨耀眼的星在东方冉冉升起~光辉照耀世界的每个角落~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将像登上珠穆朗玛峰一样踏上强国之巅: ,四羊青铜方尊,
,辛亥革命图,
作文八:《【印度】国家博物馆的精彩》600字
备注:本博文背景音乐为“渔舟唱晚”,敬请欣赏。
德里
印度国家博物馆馆藏丰富,展示了从印度文明开始到中世纪和近代的物品。
展品包括印度孔雀王朝时期铜质雕塑、陶制雕塑和木制雕塑,还有细密画、壁画、乐器、手稿、挂毯、部落的面具等,种类极为丰富。
沙漠英雄,驰骋大漠。
双翅展开,虔诚跪拜。
金光闪闪的塔座,这里可珍藏着舍利哈。
女学生们排齐长队,静静等待此番穿越时空之旅。
可爱的木鸭子经过精心雕琢,竟也显出几分富贵。
如此精致装扮的骏马,可谓名副其实的“白马王子”。
独特造型恰到好处的遮住敏感部位,不失幽默。
斑驳的壁画,依稀可见昔日鲜明的色彩。
生动的描绘,将古印度权贵奢靡的生活刻画得栩栩如生。
赤裸女子沐浴戏水,仿若出水芙蓉般粉嫩。
人,神,兽,共同欢唱舞动。
这尊木雕是不是很像接了红色长发的阿凡提?
人们通常会认为博物馆藏物必是严肃枯燥的,实则不然,其中不乏可爱之作。
被捆绑的囚徒,表情有些许哀怨与绝望。
这位“双铲婆婆”厨艺一定不错。
陶器彩绘,尽显古老图腾之神秘奇特。
抓耳挠腮,一脸困惑,生动形象。
雕像形态各异,色彩缤纷。
线条简单,却笔笔精彩。
陶制雕塑,古朴而简约。
民间艺术表现手法总是格外朴实,人物塑造憨态可掬。
陶罐与人物巧妙结合,彰显创意。
模糊的面庞,记录历史的沧桑。
一尊尊雕像,或以神话为范本。
或只是源于生活。
一件件珍品带我在历史与现代的时空中交错穿梭。
文化瑰宝,历史珍奇,源远流长。
作文九:《参观国家博物馆的感想》600字
参观国家博物馆的感想
今天,3月24日,由组长文如莲学姐带队,我们一行人来到了国家博物馆。刚进馆门,就被眼前排成的长龙所震撼,感叹有如此多的人,想去博物馆参观,领略历史的魅力。这是我国加强国人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啊~拍完队后,经过了严格的安检,终于如愿进入馆内。恢宏的建筑,形态各异的雕塑,各具特色的展厅??????给了我内心太多的触动。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那副刻在墙上的《虎门销烟》的浮雕。虽然,我已经不止一次看到过那副《虎门销烟》,但是,这一刻,当我近距离走近,抬起头以30度微仰时,我清晰地看到每位革命战士脸上的表情,我甚至,能看到他们内心对帝国主义的痛恨的怒火和心中那颗闪闪的红星~顿时,我的内心深处喷涌出一个念头:我要像他们一样地为祖国,为我们可爱的祖国,做出贡献,奉献自己~拥有一颗坚贞不渝的爱国心~
感谢这次组织上安排的参观国家博物馆的活动,让我感受颇深,也增长了许多见识。今后,我一定坚定地践行一个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接受组织上的考验,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
汇报人:邵薏婷
2012级通信二班
2013年3月24日
作文十:《参观国家博物馆有感400 参观国家博物馆作文》600字
参观国家博物馆
孙静怡
今天我们组织参观了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
在那里,我们首先观看了3D影片:国脉。影片不长,却让我对于我们中国的文化与历史有了大概的了解。也知道了中国博物馆是历史与艺术并重的。在观影后,我们来到了我们要参观的展厅;青花瓷展厅。一路上经过了引导员懂得细心负责的讲解,让我对于青花瓷有了很大的了解。事实上,最早出现的是青瓷,而青釉历史悠久。并且白瓷历史悠久,宋代的五大名窑:定,汝,官,歌,钧。在这其中,汝窑青釉瓷十分少,到底为什么呢?其实是因为在北宋产生,只有20多年,年数少,所以现在保存下来的少之又少。除此之外,另外一个有意思的是钧窑,其中融入铅,即可在颜色方面发生意想不到的改变,那就是颜色与之前计划好的不同,会出
1
现惊人的效果,而且非常自然,。
其实听讲解员讲到这里,我就已经十分佩服古人的思想和艺术的体现了。这对于我来说,是十分有意义的一次实践。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随后我们见识了很多珍藏品,比如说:青花玉龙纹罐、青花折枝牡丹纹花口盘、青花凤穿花纹玉壶春瓶等等,无不使我叹为观止。
这次的旅行使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领略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还让我见识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使我在心灵上受到了熏陶,我很感谢学校为我们组织了这样一次有意义的参观活动。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您的在线图书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