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中考怎样写好作文》15600字
篇一:中考作文怎样写出自己的最好水平
2012年中考作文怎样写出自己的最好水平
距中考只剩不足一月的时间了,你是否已调整好心态呢,就像我参加大的比赛前一样,我觉得积极认真的准备是一方面,调整好心态是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这种时候,我一般是在心里默默地与自己对话,一遍遍地构思、打腹稿,将情绪、心理都调整到最佳竞技状态,往往上场有良好甚至超水平的发挥。越到最后关头,越要不被书本文字牵着鼻子走,而是要静下心来,闭目冥思,调节心态。
初三毕业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书写水平都已基本定型,作文又是慢工,想要在短时间内有大的提高不太可能。那是否就因此而不复习作文呢,当然不能。那么,最后的时间里如何提高作文成绩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立意方面快速构思,语言方面多加斟酌,书写方面提高等级。
立意方面,我们可以专门练习快速构思立意。具体做法是:拿一本往届的中考满分作文书,看各省市的作文题目,仔细审题,合上书,自己构思。第一个跳入脑海的念头不要,你想到的,别人也想到了,很容易人云亦云。第二个跳入脑海
1
的念头也不要,撞车的机会依然很大。再想,第三个、第四个念头,也许就是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的了。有了好的想法,再构思选材组材,基本上要在心里想好一篇完整的文章,胸有成文。如果一个题目能有两三个构思当然更好。然后打开书,看看发表的考生的满分高分作文,你会豁然开朗。“哦,还可以这样写。”“咦,我怎么没想到这个呢,”这样,自己的想法与别人的想法相比照,别人的想法激发你产生更多的想法,你构思作文就会思路开阔又迅速了。
有一次我们年级用《成长的烦恼》为话题作文,大部分学生在诉苦:学习任务重了,父母不理解自己了,同学闹矛盾了等等,是很真实,但重复多了就没意思了。外班有一位学生差一分满分。我将此文读给自己的学生听,刚读题目《爆米花》,许多原本低着的头抬起来了,可见好题目能一下子吸引人的注意力,引起阅读兴趣。原来他写的是自己面临升学压力,烦躁压抑,朋友说“我们都是玉米粒”,令他不解,朋友带他看路边的爆米花摊,老人将干硬的玉米粒放入一个圆筒内,加糖,加压,在火上烤呀转呀,最后“砰”的一声,变成了一个个松脆香甜的爆米花。随即,飘香。这样别致的构思、巧妙的故事、哲理的启迪,当然比诉苦要受人欢迎了。
语言方面多加斟酌。我们不能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可以将现有的话说得更好。如你写“生活单调,学习压力大,情绪不稳”,可以斟酌改成“生活平平淡淡,学
2
习忙忙碌碌,心情起起伏伏”。也可以写成“平平淡淡的生活,忙忙碌碌的学习,起起伏伏的心情”。细小的句式变化,却给人不一样的阅读感受。
书写方面提高等级。我们不能短时间内将字写得很漂亮,但我们可以考虑周全,落笔慎重,不涂抹,少修改。修改分为积极修改和消极修改。老师阅卷常见到有考生将写好的一句甚至一段话用笔划掉重写,或者将一两个字用墨笔涂成黑疙瘩,或者用长长的修改符号做标记。这样的修改非常显眼,会对分数等级产生较大的影响。其实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你想好了再写,写了能不改就尽量不改,更何况有的考生修改后的并不见得比原来写得好,不仅无益,反而有害。但有的错必须修改,如错别字,是硬伤,不改会扣分,必须改,改时用一条斜线划掉错别字,再在后面一格写上正确的字形。这样只有阅卷老师看到此处,会发现改过了,但从全卷看不出改动涂抹的痕迹。
希望你在最后的时间里,立意、语言、书写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上个台阶,调整好心态,写出自己的最好水平。希望听到你说:“今年的高分作文里有我。”
2012年中考作文大猜想——
命题作文:采撷成长的花絮
山西阳泉城区教研室胡涛海
这是《疯狂作文》龚维亚编辑预约的一篇稿件,发在《疯
3
狂作文》2012年5、6期合刊上,只供考生参考。
预测题目
我们的生活是由一个天天的琐碎连缀而成的, 我们的成长也是由一朵朵的花絮绽开而结的果实。采撷成长的花絮,就是采撷生活中的一缕温馨,一种感动,一份真情。有时候,拔动我们成长时钟的,不一定都是什么豪言壮语,而仅仅是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个眼神;激励我们一路走来的,不一定都是什么惊世之举,而常常是一朵花絮,一抹朝霞,一句叮咛。可以说,发现生活的花絮,就是挖掘生活中的亮点,感受成长中的花絮,就是品味人生的美丽。
请你以“采撷成长的花絮”为题,写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
1(文体不限。
2(字数600以上。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命题理由
近年来,中考作文越来越重视以“学生的成长生活”为题的写作。这与“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相关联。因此,注重体验真实生活,书写成长经历的题目,在各地中考试题中占较高的比例。中考命题作文有: “成长回眸”(江苏徐州);“成长的脚印”(山东济宁);“脚步”(广东),“在告别中成长” ( 湖北黄石):
4
“想飞就能飞起来”(浙江丽水)等。“成长”半命题类作文:在前进的道路上,你正在成长、进步;在不断的追求中,你正在不断完善着自我??请将“我 ,因为我 ”(北京门头沟) “在 中学到 ” (山东省)等。“成长”话题类作文。如请以“成长”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片文章(四川安岳);请以“掌握好自己的人生之舵”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四川达州)等。“成长类”作文涵盖各类题型。
“成长生活类”作文命题以写实生活为着力点,要如实发掘自己的成长经历,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以往的“成长生活类”作文,命题较宽泛。2012年可能要有所变化,可能要向写具体的点收缩,以“小”的经历体现“大”主旨。因而笔者命制了“采撷成长的花絮”,作为应试的练笔之题。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挖掘成长经历,颂扬成长生活的作文题。要写好这类作文,须慧眼寻觅成长中的细节。我们的成长生活常常会被一些细小的事物或情景所触动。晨光中一滴晶莹的露珠,秋风里一片飘零的落叶,家门口父母一个充满期待的眼神,讲台上老师一个赞许的微笑??这些都是我们要捕捉和开掘的花絮。在写文章时,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就应该学会对花絮的细节进行描写。要达到具体、细腻、形象,做到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能给人以真切的感受。成长生活中存在有无数的花絮,这就
5
需要我们去斟酌与取舍,所选择的花絮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能够服务于表达的主题思想。选择的花絮还应是是独特新颖的,拥有自己的特色,如此才能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成长”类作文主题大,范围宽,不好驾驭。有的同学天马行空,大而无当,为此我们要有“化大为小”的意识,要善于在一个大的、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从而达到“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的效果。
5. 立意角度
立意角度
写作思路
1.正面叙述,历练图强。
初一是一只浅浅的脚印:改变写学习肤浅;初二是一只歪歪的脚印,调整解题思路的偏差;初三是深深地脚印逐步成熟。揭示努力就有收获,奋斗就能成功。
2.遭遇挫折,反面激励。
在家水龙头跑水,导致家里水漫金山,汲取不操心的教训;在学校没好好听课,导致成绩一段落后,汲取不用心的教训;课外玩不小心误伤同学,导致赔偿损失,汲取不经心的教训。在一次次教训中成长。
3(托物言志,揭示寓意。
成长就做一粒种子,把埋在身边的泥土做土壤让自己的梦
6
想生根发芽;成长就是滴水穿石的过程选定目标心无旁骛的坚持,日积月累的进去,最终穿透石板;成长就是压在砖下的小草,黑暗中寻找光明,在重压下破土而出。揭示成长的蕴涵。
精彩范文
采撷成长的花絮
陆路
一日日,一年年,看着李家的孩子渐渐长大,却天真的认为自己不曾长大,十五岁,一个洋溢欢笑的年龄里,一片纷纷扬扬的细雨中,蓦然回首,用心思索流逝的生活,试着从模糊的记忆里捕捉到一一朵朵成长的花絮来。
堆满玩具的幼儿园里,坐着一个“万事皆通”的我。老师问:“太阳在哪里,”我答:“我知道~”“那么在哪里,”“在这儿~”指着幼儿识字课本上的月亮,我告诉老师和同学。老师微笑,并让我坐下。我纳闷地想:她为什么不表扬我呢,我是知道的呀~——那年我三岁,“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三年(1)班的角落里,有个一问三不知的我。老师问:“你知道**的故事吗,”“不知道~”“那么你能复述课文里的故事吗,”“不能~”“这样吧~你先回答一下课后第三题。”“老师我不知道怎么答~”——那年我九岁,“知道自己不知道。”
六年(1)班的教室里,坐着一个怀疑自己的我,老师问:“那位同学能概括藤野先生的特点,”我想出了自己的答案,
7
可一只小手刚刚上抬,却又对自己说:“算了,听老师的正确答案吧,要不答错了怎么办,同学们会笑我的~”角落里刚刚上抬的小手又安安稳稳的摆在了桌上。可老师公布答案时,我才恍然,原来自己没有错。但一次又一次,角落里的小手始终没有举起~——那年我十二岁,“不知道自己知道。”
初一(1)班的集体里,坐一个“积极发言的我”。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我总认真思考。一旦有了自己的答案,便迫不及待的举手,——不再“怀疑自己”,无论是举手、回答,都觉得是一种尝试,一次挑战,而答对后收获的则是一份难以描述的欣喜~——那年我十三岁,逐渐“知道自己知道。”
如梦如烟的往事中,欣喜地发现自己的生活在演进,欣喜地发现这些花絮不仅映在闪光的奖状上,也深深浅浅地映在自己的生命里。
点评:考场作文要想获得高分,要独特,就要别具一格,须在选材组材上出彩,须“精”、“巧”、“趣”上着力,才能出奇制胜。《采撷成长的花絮》这篇习作在方面给我们提供一个范例。
一、以“精”制胜。小作者写的是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的成长经历,作者没有铺开来写,没有泛泛而谈。而是采撷到了不同时期的几朵花絮,处理得精当独到,选材以精当取胜,仅用700字就把从“懵懂幼稚”“积极向上”成长的经历反映出来,令人称赞。
8
二、以“巧”制胜。习作是顺着成长这一条主线,巧妙设计了“课堂发言”这个习以为常的细节,“不知道——知道”的往复的花絮中,小作者演绎着自己的生活,充分反映了渐渐地成长轨迹。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揭示了成长这一主旨,表现出不凡的才气与灵性。
三、以“趣”制胜。小作者写幼儿园是写的是太阳在书本里趣事,并纳闷“为什么不表扬我”一个天真可爱的一个幼儿活灵活现的凸显在我们面前,给习作添加了情趣性,形象而生动。
【作文试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退一步”而得以“海阔天空”是中国人“以和为贵”的一种人生大智慧。但有时,我们不妨“进一步”,或可以领略“柳暗花明”的美妙境界。
请以“进一步”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
【写作导引】
1.审清题目,理解内涵。文题中的“进”是个动词,可以理解为采取、运用、产生、执行、表达、做出等;“一步”是数量词,具有泛化的意义,它可以是一个步骤、一种计划、一个方案;也可以是一个行动、一个句子、一个表情;还可以
9
是一个推断、一个演算、一个决策等等;“进一步”指继续向前,更进一步。题目的关键点在于“进”,要显示其原有基础之上的继承性和连贯性。要将“进”与“一步”有机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不可分割,既不能只写“一步”而无“进”,也不能只写“进”而无“一步”,否则两者均属离题、偏题。
2.明确文体,精心选材。根据题目要求,我们可以选择除诗歌以外的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写作。如写记叙文,可以叙写自己或他人“进一步”的经历或过程、引发自己的体会或感悟;可以以独到的故事情节(或话题)为开篇,简洁而传神地描写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中“进一步”的图景画卷,引发自己对”进一步”的体验和感悟;也可以以“进一步”为主体,叙述生动故事情节,表达作者对“进步”、“追求”、“努力”、“奋斗”、“积极向上”等生活状态的体验或感悟。如写议论文,既可以正面论述“进一步”的种种好处、作用;也可以批判错误的“进一步”导致的人生、社会悲剧现象;还可以探究“进一步”所产生的截然不同的结果的深层原因??
【作文试题2】
请以“时间的见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导引】
既然是“见证”,这里就有这么一层意思:某种事物之前不被认可,但随着形势的酝酿或发展,它最后在时间的见证下取得了辉煌。在实际写作中,我们可将着眼点放在父母亲情
10
上,把背景放在日常生活中,写出对父母从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选材上也可更巧妙,比如关注安徽小岗村的改革,通过小岗村的人们冒险签下生死契约,最后在实践中使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制”走向成功的故事,来表现“时间的见证”,既大气而又韵味十足。由此可见,“见证”的对象可大可小,小至个人情感,大至国家前途,无不可谈,只要言之成理,写出前后的转折,即可获得成功。
【作文试题3】
请以“向你说说悄悄话”为题,写一篇文章。自主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导引】
1.审题题意,把握内涵。首先,要明确“你”是指谁,除了人物之外,有形的、无形的“物”都可以选作“你”,如熊猫、足球、名著、小草、月光、春风等,都可以是“悄悄话”诉说的对象。其次是“说说”,其意是表达、介绍或责备。由于是“悄悄话”,所以“说说”在形式上是需要委婉的,尽管内容上可以是和风细雨,可以是剑拔弩张,也可以兼而有之。第三,“悄悄”是个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话”,虽然很轻但并非可有可无,它往往是考生审题时容易忽略的陷阱。“说说”时不是高嗓门、大音量,它源于一种情景,或出于一种心境。这一点你必须在文章中有所提及,不一定大段地写,点到即可。比如可以写自己在寂静的考场上用笔向你说话,只能是“悄
11
悄地”,如此点出“悄悄”,不失为一种简明机智的选择。
2.确立新意,以真动人。文题“向你说说悄悄话”本身就营造了诉说真事、倾诉真情的氛围,敬重、感激、关爱、担忧、希望、祈求等心理情感,还有种种事理、哲思都能成为亮点,前提是一个字——真。有了“真”,即使是“悄悄”地“说”,它对读者的震撼也是重重的。具有新意的“真”当然是更高的境界。比如把自己定位为“教育者”,把“你”定位为“被提醒者”,将目光投向“90后”学子的种种不良心态和习惯,如此立意,当然使人耳目一新。
3.精心选材,丰富多彩。“说说”的内容选什么,可以理解得宽泛一些。既可以偏于理性的
体悟,也可以是偏于感性的情意。可以说说个人的内心世界,如青春期的困惑、成长的烦恼、幸福的追求等;可以说说人与外在世界的其它主客体之间的种种幸福、快乐、烦恼、纠葛以及希望和追求等。明乎此,“说说”的内涵就显得丰富多彩了。
【作文试题4】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的著名诗句,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幸福”的追求和努力。那么,你的追求又是什么呢,
12
请以“从明天起,做一个 的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然后写作文,文体不限,字数600字左右。
【写作导引】
1.补题新颖,力避雷同。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我们在补题时一定要避开“做一个成绩优异的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做一个关心社会的人”这些容易与其他同学雷同的文题,而要选择最能突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和发现的词汇,如“做一个会享受生活的人”、“做一个有诗情画意的人”、“做一个展翅飞翔的人”等。这样的题目富有个性,比较新颖。
2.把握关键,展现才情。我们补写的部分其实就是文题的关键词,所以必须在文章中把关键词写活、写具体。海子的幸福是有一个既可以喂马劈柴、关心粮食蔬菜的房子,又有一个超离生活之外可以眺望大海的姿态和空间,那么,你的“追求”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弄明白了这个问题后,便可以调动自己的生活储备,大胆地展示你的真情和文采了。行文中如果能够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你的文章就一定会更有深度,更有意蕴。
篇二:浅谈初中生如何写好作文
浅谈初中生如何写好作文
作文教学是重头戏,是教师倍受关注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往往舍得花时间、花精力,让学生大量阅读写作
13
方面的书,可到头来,除少数学生过关外,大部分学生仍进步不大。主要表现为:不是主旨不明确,就是结构混乱;不是语言平淡,就是材料馈乏。其实,作文教学伴随课程改革而变革着,教师也在不断变革思维,让学生自由发挥,有意识在引领学生扩大写作空间,用以培养学生自由创造的能力。
我在语文教学中摸索了近二十年,也常与同事们谈论此话题,语文教师总是说,学生读的东西不多,懂得太少,缺乏写作材料,把不住作文主旨,结构。还有的教师说自己学生写作语言怎么怎么差,都读初中了,怎么连话也写不通,如此等等。我听后虽有些困惑,但认真回想,自己在作文教学中也有违作文指导规律,没有解决好学生作文指导中的实际问题,未能很好的指导学生去写贴近生活的作文。
我认为,初中阶段,学生主要接触的文章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诗歌等几种文体。在短短的三年学习时间里,也不可能要求学生完全学会学好各种文体的写作。教师在作文教学指导中能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写作就已不错了。至于说明文、议论文等其它文体兼学就行。因此,教师在学生作文指导中,大多时间用在记叙文的写作指导上就好。
那么什么样的文章算是好文章呢,一篇好作文就得具备主旨、材料、结构、语言等四个方面的特点。
14
首先是文章主旨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告知学生什么是文章主旨。主旨即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作者的写作意图或看法,文章就是表达作者写作意图的。初中阶段,学生写作易犯主旨不明的毛病,原因就在于没有明确自己写作意图,以至于作文大打折扣。中心明确,就是要使读者一看便知,不能像艺术作品那样讲求曲折与含蓄。为使文章主旨明确,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中可采用两种方式:一是“片言居要”。那就是直截了当把主旨写明,直接告诉读者。标题告知,如《伟大友谊》文章标题就告诉读者,这篇文章的主旨就是写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是伟大的;文旨开头告知,如《桂林山水》,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文旨结尾告知,如《草虫的村落》,这些主旨句都是在文章最显眼的位置。二是采用组织规范段写出段中的主旨句的方式,表明文章中心所在。规范段是指段意明确、统一、定意的段落,段旨是文章主旨的构成要素,如果每一段落的意思都写得明明白白,都能让读者理解,文章的主旨就会一目了然的。
第二是材料问题。材料是构成文章内容,形成、支撑并表达主旨的各种事实与理论。写作时能做到从材料出发,用材料说话,言之有理,言之有物;文章才充实,富有说服力。
材料把握有两大来源。一是来源于生活,要知道,生活中材料无处不在,只要留心观察,留心记忆,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写作材料就会处处存在,如走路行车,上课下课,劳动
15
卫生,吃饭喝水,随处都会碰到自己写作的材料。二是来源于书中的理论学习,这主要是通过查阅文献,或调查去获取材料,这些材料的获得都离不开细心观察与记录。要求作者不能随意编造,不能有任何虚构和夸张。要求作者要取之有当,作文中更不要信手拈来、胡说捏造。只有把握住写作的好材料,有代表性的材料,将其用于作文中,文章才会充实、丰富,才会感染读者。 第三就是作文构思问题。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它是为文章主旨表述需要而服
务的。初中阶段,学生基本掌握了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的结构方式,这为学生写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毕竟写作没定式之规,学生难免犯糊涂,不能将材料和主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也不能将材料有序地排列组合在一起。师生要知道,文章结构脉络是作者思路的外化形式,文章的结构合理才符合文章构成的发展规律。如此,文章结构才严谨,有条理,不松散。
第四是语言问题。语言是作文的载体,也是精彩作文的凭借。语言的准确是作文的基本要求。语言的好坏,关系到作文质量的好坏。初中生作文的最大问题就是语言把握问题,不是语言不恰当,就是用语不贴切。要写好一篇作文,首先就得用好语言,把尽可能多的信息明明白白地传递给读者,精心锤炼词句。做到用词精当,语句凝练。其次,语言平易自然。这就要求学生做到直陈其事,直截了当,明明白白将
16
事告诉读者。再就是语言要庄重,这就要求作者写作中从造句角度去思考问题,把握用词分寸和界限,让文章语言充满庄重感,切忌方言,土语之类的口语色彩浓烈的词语在文中频繁出现,以至文章不伦不类。
总之,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中只有从作文主旨、材料、结构、语言等方面下功夫,作文教学才会有实在的效益,学生的写作水平才会逐步得到提高。
浅谈初中生如何写好作文
常听有些中学生说:“我就怕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有的干脆说:“我真不知道该 写什么,从何写起”。初中是整个中学学习的初级阶段,这是学生由少年向青年发展的时期,有着与小学、高中不同的特点,他们独立追求与感受的个性日益突出,活泼、想学但基础薄弱,还很幼稚;对生活、社会、客观世界充满新鲜和好奇,但认识不足。要想让他们写好作文。我认为的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培养学生的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没有动机任何学习都不能发生,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对于作文教学,教师要善于激发 学生的写作欲望,一旦学生有了写作欲望,就不怕学生写不出好的文章。
(一)听、读结合,激趣贵在简单。听、读是学习的两种
17
最简单的方式,也最易让学生接受。听、读什么,可以是名家名篇;可以是同龄人的他山之石;可以是朗读磁带;可以是教师泛读;可以是学生自己的朗诵录音。怎么听、读,可以是专题的欣赏课;可以是语文早自习;可以是班团活动的文艺表演;可以是聊天室里的朗诵屋。总之,听、读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原来文章还有那么美,让学生产生“向文性”。这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初始阶段,也是积累作文素材的一个基础性的训练
(二) 评、写结合,发表重于写作。评改是学生作文水平最重要的提高手段。语文老师每学期可只书面精评每个学生一两篇文章,其他的咋办,学生互相评,老师评作文的方法可供参考。每周一节语文自习课就是作文评改课,评改时先是小组内互评,要求有评语,日期,签名。然后是友好小组交流。选出好文章推荐到校广播站乃至公开刊物发表。其实大多数学生发表自己习作的最主要形式还是“读”。青少年学生的“三自”意识都很强烈,写了“好东西”没人知道,没人欣赏,哪还有什么兴趣。所以可以把每周两节作文课化整为零,一般不要集中上。每天第一节语文课前的十分钟,定为奇文共赏时间,让每个学生轮流上来发表(读)自己认同的自己的美文。语文老师或特约评论员(写作尖子)当场点评。这样学生的习作及时得到了传播与评价,情绪自是不错。大家都这样,
18
一部分怕写之人被逼得不得不写,而且要尽量写好才有面子。逼着逼着,作文就成了习惯。
二 学会积累
(一)加强材料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挂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平时有条件的可带着摄像机、录音机、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并与写生、、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这 样,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二)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库”。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平时要深入思考,遇事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记录下来。第二要辑录,也就是要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三 经常练笔
常练笔经常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要想入作文的大门,并求得不断进步,更重要的是多练。谚语说的好:“文章读十篇,不如写一篇。”这就道出了作文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我们学习了一篇文章之后,弄懂了文章的结构方法,弄
19
清了文章的写作特色,就要学着运用这些知识与方法去实践,去练习,使之变成自身的作文能力。写日记也是一种有效的练笔方式,天天坚持写日记比如,去年我接了刚 入学的两个班,除了两周一篇大作文外,我要求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写一篇随笔,隔周抽查一次,并进行讲 评。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不少学生从随笔中体会到作文的乐趣,不少人因此自觉多写,并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
千里之台,起于垒土。对于初中生来说,作文要写好就得从这些基础性的方面抓起,这样才能为以后更好的写作打下基础。
浅谈初三学生如何写好中考作文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现代语文教学观念的日益更新,作文教学是重头戏,尤其中考作文在语文试卷中占很大的比重,这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但中考复习时间紧,而作文涉及的面又广,如何为中考作文作准备,努力提高考生的作文成绩,成为每位初中语文教师研究的共同课题。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往往舍得花时间、花精力,让学生大量阅读写作方面的书,加大写作的分量,可到头来,除少数学生外,大部分学生仍进步不大。主要表现为:不是主旨不明确,就是结构混乱;不是语言平淡,就是材料馈乏。
我在语文教学中摸索了十多年,也常与同事们谈论此话题,语文教师总是说,现在的学生读的东西不多,懂得太少,
20
生活面狭窄,缺乏写作素材,把不住作文主旨、结构。还有的教师说自己学生写作语言怎么怎么差,都读初三了,怎么连一段话也写不通,如此等等。我听后虽有些困惑,但认真回想,自己在作文教学
中也有违作文指导规律,没有解决好学生作文指导中的实际问题,未能很好的指导学生去写贴近生活的作文。
我认为,初中阶段学生主要接触的文章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诗歌等几种文体,在短短的三年学习时间里,也不可能要求学生完全学会学好各种文体的写作。教师在作文教学指导中能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写作就已不错了。而纵观2007到2010年近几年江门市的中考作文,连续四年都要求写记叙文,目的就是明确要求初中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写作,强化写作能力培养,有效巩固和检验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成果。命题形式稳中有变,变中求新,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成为主流。从命题内容上讲,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长历程,贴近生活,关注人生、社会,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教师在初三学生作文指导中,应重点放在记叙文的写作指导上。
那么要如何培养初三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认为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培养观察感知的能力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无论文
21
章或文学作品都来
自生活,观察是写作的一种基本功。通过观察可以增进对客观事物的了解和体验,可以获得写作的材料和形象。观察在文章写作中,尤其是在记叙文写作和文学创作中有着特殊的地位。鲁迅说过:“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叶圣陶认为观察是“基本要项”;老舍主张“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在作文教学中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且要善于观察生活,会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
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平时要养成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的习惯,这就是积累素
材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例如,上学路上就有看不尽的风景,公交车上每天都在上演着世态众生相,家庭成员的喜怒哀乐就是社会的缩影,城市农村的发展变化仿佛是社会的晴雨表,而学生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甘苦得失更是对人生最直接、最具体的体验。叶圣陶先生说得好:“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生活之树长青,生活永远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学会观察,就不愁没有写作素材。
二、培养体验积累的能力
鲁迅 先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
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这强调了积累的重要。“言
22
之有物“,物从哪
儿来,主要取决于学生知识的积累。知识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来源于生活,另一个是来源于读书,书读得多,就可以从书中得更多的知识。
1、指导学生有的放矢读好书。
除了课文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对名言警句、优美句段、佳节
名篇要反复诵读,予以积累,从中吸取营养,丰富语言。除此之外,多进行讲故事比赛、朗读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交流阅读后摘录的好词佳句,背诵优美诗句或文章,开辟读书专栏,张贴学生习作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指导学生做到“边读边思边抄边写”。
在课外阅读中,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做到::?边读边思,
勤谈多思。如读到优美词句,精采片断,读读背背,动笔划一划,想一想,这样写好在哪里,哪些地方值得学习和借鉴,?边读,边抄,边写的。如抄一抄好词佳句,名人名言,精彩片断,写一写读后感,心得体会等。
阅读数量增加,获得的语言知识材料也大大增加,为写作打下很好的基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生动地写出了读书与写作之间的关系。
23
三、培养多写作多思考的能力
作文是艰苦的脑力劳动,既要讲究遣词造句,又要有一点谋篇布局的技能技
巧。为什么要多写多练,因为只有多写多练,才能学会作文,并使写作的技能技巧逐步熟练起来。因此,教师要创造各种条件,增加学生的练笔机会,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要让学生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才能以“量”
来促进“质”的飞跃。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在不断实践中得以提高。 多思考,除了指平时对所见所闻要多思考,对周围的点点滴滴要有自己的看
法或独到的见解外,在写作时,也要养成构思、列提纲的习惯。没有思考就没有深邃隽永的文章。动笔之前要思考,下笔才能一挥而就。
四、培养说真话诉真情的能力
生活是真实的,作文也应当是真实的,也只有敢说真话,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尽可能的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不虚假,不矫饰,在以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培养写作能力。
一篇文章能感染读者,往往是通过真挚情感的表达,而真挚情感除了来源于
24
亲身生活的经历外,更来源于成功的细节描写。朱自清在《背影》一文中,用了
篇三:如何写好中考材料作文
如何写好中考材料作文
一、存在的问题
1、 偏题
偏题现象极其严重。有三分之一的作文属于偏题作文,得分在45分以下。
(1)完全脱离材料写作。文章中既没有任何与材料有关的内容,也没有任何形式的对材料的引用。如:写?手表??青春?。有明显的背作文的痕迹。此类作文得分应在30-36分之间。
(2)片面命题作文。由于对材料的把握不够全面,未能将材料所提供的物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象征意义抓住,只从材料中截取某一物象或人物行为进行解读。从而导致作文中所表现的中心与材料本身的命意之间距离较大。如:抓住枯树——表象,新芽——内在这样的象征意义进行命题。出现《看人要看他的内涵,别以貌取人》、《谈主观臆断与深入调查》、《眼见为虚》、《一道关于外表与内在的题》等作文。又如:抓住父亲错砍树后说:?别在冬天砍树。?得出父亲在后悔自己的行为,得出《后悔药》、《莫后悔》、《改错》等题目。还有的抓住枯树被后长出新芽这一现象,得到:是父亲的极
25
端行为导致枯树新生这一错误推论。也有的作文由谈树的生命力顽强引出谈大自然的生命力可畏,得出《敬畏自然》、《一棵值得我们尊敬的树》等题目。以上作文如果严格给分,只能在36-42分之间。此次给分还有所抬高,一般在40-45分之间。
2、没有运用好材料
(1)对材料原封不动的全文引用。此类引用大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既无对材料的提炼,也无任何形式的拓展、变动,给人一种十分呆板的感觉。
(2)将材料作为一个论据。以?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爸爸曾告诉过我这样一件事?、?我曾在书上读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或?有这样一件事?作为开头,将材料与其他论据放在一起作为事实论据出现在文章中。如此,完全淡化了材料的作用,使材料的有无显得无足轻重,甚至使用了材料反而有画蛇添足之感。这样一来,根本无法高屋建瓴的把握材料命意。此类作文大多得分只能在45分以下了。
(3)将材料作为引言。由材料引出所要议论的话题,而非围绕材料,深入的展开议论。这样造成对材料的把握浮于表面,出现如《成功,需要谨慎》的偏题作文。
3、出现千篇一律的作文内容
由于阅读面狭窄窄,知识积累较少,缺乏想象力,很多同学在考场上无法将写作思路拓展开,所以所举事例毫无新
26
意,所讲道理肤浅片面,文章缺少文学的语言和色彩,让老师读来索然无味。此次作文中出现许多相似题目,如《永不放弃》、《雨后彩虹》、《失败源于放弃》等。很多文章所举人物,无非是司马迁、贝多芬、爱因斯坦等,所举事例多为抗震救灾。
二、考场材料作文得分要诀:形稳意准言新
1、 形稳
指十分规范、严谨的文章结构形式。这好比建筑必定先要有一个结实的框架。平时的作文中一定要有意识的加强训练。
(1)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议论性散文:主要以书信体的形式出现(放弃其他体裁格式),其基本结构仍然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小小说:采用这种体裁写作时,一定注意在文章中要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要有突出的矛盾,并通过出人意料的结局揭示材料的中心命意。其基本形式是:人物出场、展示问题==人物活动、 分析问题、凸现矛盾==结局、解决问题、揭示主题。
(4)寓言:运用夸张、拟人的手法,将材料所命之意放大或缩小于动物、植物的生存空间之内。通过动物、植物、人物夸张的活动方式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或引导阅读者
27
的思考==解决问题并揭示中心。
2、意准
明确我们考场作文必须以扬善弃恶为唯一目的,材料命意必定基于此。 在作文立意时,大力宣扬真、善、美,从正面立意一定没有错。尽量不要去揭露现实社会中某些小众丑恶,如官腐商奸等。尤其不要涉及一些尚无定论的社会话题,如中国是否该换血了,教师打学生,学生打老师等。所谓正面,无非指:真实、诚信、乐观、坚强、勇毅、宽容、仁爱等美好的品质。命题者所提供的材料中,都会以物或人来隐喻这些美好的实质。同时,材料也会为这些美好的东西设臵被突显出来的障碍,作文者要学会拨开文字的迷雾,自己提炼出作文的核心内蕴。
千万记住:任何形式、任何内容的材料,其实质都是在讲?人?的正确的生命观、世界观或价值取向。切莫以物论物。材料中的物象就是人,物象的变化就是人的精神经历,正面物象的最终结局就是人的最终价值取向。作文时,
首先提取出材料提供的物象,然后理清物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主要物象与次要物象的内涵,最后通过主要物象的结局来抓出材料的命意,即材料所要表达的精神实质或价值取向。
根据以上理论,此次作文,首先最容易被提取的物象为:冬天、父亲、枯树。再理清他们的关系为:在冬天里父亲砍
28
了枯树,到了春天,枯树桩上却长出了新绿。其主要物象应是树。如果以树喻人,那么?冬天?和?父亲的砍伐?就当指人所处的困境或人的生命低谷。?长出新绿?即喻人生走出低谷或摆脱了困境。树是如何走出困境和低谷呢,这一问题的答案就成了揭示中心的临门一脚。前面说过了,肯定是扬善。但美好的精神品质也分很多种,到底是什么让树走出了困境。同学们很容易想到:坚强、坚持、不屈等答案。这些答案已经十分接近核心谜底了(也有很多同学在此设臵了中心)。但是,再读材料,父亲最后说:?记住,不要在冬天砍树。?为什么不要在冬天砍树,仅仅是因为感到了树的坚强、坚持、不屈吗,那么可以在什么时候砍树呢,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物象被忽略了,那就是?春天?。还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当时,我真的以为这棵树已经死了。??当时?是什么时候,冬天。父亲为什么认定这棵树死了,因为树枯了。?冬日里??树枯了?的表象让父亲以为树死了。(有同学也就从?表象==实质?这一层面命题,其实这只是我们追寻材料中心过程中的一个断面。所以,以此命题者是片面命题了。)树的干枯让父亲对树的活着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希望,所以父亲砍了树。对树而言,面对严冬,面对父亲的砍伐,它无力反抗和改变,它唯有等待,唯有坚持。它在苦难中坚持着,等待着春天的到来。?春天?就是树的希望,是它能坚强、坚持、不屈的理由,是树坚信会到来的光明。父亲最后说:?
29
不要在冬天砍树?,恰恰是父亲顿悟:没有经历春天,谁也不能肯定枯树死去了,自己就是忘了枯木逢春的
希望还在而鲁莽行事,由此,我们已经能水到渠成的得出中心——人世间,只要希望还在,黑暗就会过去的。
3、 言新
(1)不同的语言风格体现?言新?
形象、生动、充满诗意的语言。如《给花儿悄悄绽放的时间》(原为《给花绽放的时间》)
严谨、深刻、充满力量感的语言。(张俊杰、郑杰夫的作文)
真实、感人、充满挚情的语言(王靖晓)
幽默,却令人回味无穷的语言。如《潜力股出没,请注意发掘》
(2)论据的运用体现?言新?
其一所举事例必须正确。尤其是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的列举必须准确无误。如不能准确举证,宁可不用或换用。此次作文中,有一前40名的同学的作文中出现:?勾践为了向齐国复仇??这正如李白在《行路难》中道‘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错误论据。同时必须注意,不要举反面人物来证明正面观点,如:举希特勒来证明潜力巨大就不妥。 其二论据要有说服力又要避免陈词滥调、拾人牙慧。建议近期之内做好如下积累:首先,将
30
教材中已学过的重要作家及其生平和重要作品进行整理记忆,以作论据之用。其次,读一两个非文学领域(政治、经济、宗教、军事、医学等)的传奇人物的传记,准确的记住一些重要的史实。如:巴顿将军、洛
相关热词搜索:中考 怎样写 好作文 如何写好中考作文 中考作文好句
31
作文二:《怎样写好作文》4500字
怎样写好作文
我是高一的.
前一阵作文比赛才获了省一等奖.
开始我的作文写的并不好.但是渐渐好象有感觉了.以下是我对你的建议. 1就跟楼上说的一样,订一些好的杂志是十分必要的.那些短小精悍的文章很容易吸引人,也不会太乏味.但是前提是必须基于你对她有兴趣.没有兴趣就算订了也毫无作用.
建议订购:>其实有几年高考的作文题可以从上面看到影子.而且这本杂志本身是很值得读的.>这是我初2时无意间发现的一本杂志,我自己很喜欢.它里面都是先讲一个小故事,然后总结出人生道理,对素材积累很有帮助的.
2可以买基本高考满分作文.我自己没买,不过觉得应该会有作文.看看他们是怎样写的,为什么会打满分.特别是老师的评语一定要看,这样才能知道他们真正的闪光点在哪里.
3有了一定的素材并不意味可以写出好文章哦~?所以积累很重要.就算你看了很多好文章,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很容易遗忘,我们老师建议我们要有个摘抄本,可能你们老师也说过了吧,但是很少同学会做,这是很重要的哦.把自己喜欢的或认为写的好的抄下来,没事的时候看看,开始可能觉得没什么用,但如果你坚持的话 ,就会看到效果的.
4还有哦,写作文时不要敷衍.这真的很重要.本来写作文的次数就不多.敷衍一次就错过了一次锻炼的机会,因为老师会指出你的错误和需要更正的地方,建议找老师当面修改,这样会更全面.
最后祝你文章越写越有感觉哦,呵呵.
对了,还有你问的积累.就是上面说的好的句子,自己喜欢的.至于背?只要自己没事的时候多看看,就会有影象,没有必要背吧.
因为你写作文时它只是给你一个思路.但是那些很经典的句子,写的很有文采的可以背背.
如果你没有好的文采
写作文若没有那么好的文采,就只有写那些最为熟悉、感触最深的事物,那些最熟悉的事物最容易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更不会犯一些知识性的错误。
用我举个例子,我很喜欢京剧,几乎每次作文都与京剧有关,偶尔也会插点昆曲。我在京剧中寻找材料,更为容易,也更能把握,比如写景时,可以引用其中华丽的词句;写一种精神时,可以找一位具有代表性的表演艺术家,如盖叫天,表现了献身艺术事业的坚强毅力等等。
不同体裁的文章,也可以用同一种熟悉的事物。如写说明文,就可以介绍京剧艺术;写记叙文,可以写欣赏京剧的过程;写议论文,则可以畅谈京剧流派产生较慢的原因,思考许多年轻人不喜欢京剧的原因等。〔张路〕
首先抓住人的眼球
题目、开头、结尾一定要创新出彩,首先抓住人的眼球,可以运用设悬、比
喻、排比等修辞。结尾乃点睛之笔,尽量写得意味深远、耐人寻味。〔吴梦皎〕
关于标题
在素材较散时,可采用分小标题的形式写作,标题要能代表语段内容。在立作文总标题时,新颖是我们所追求的,但有时题目能表达中心却不新颖,这时就可以用精彩的语言写一段题记,来补充说明题目。〔杨蒙〕
语言的雕饰方法
对于应试作文来说,详实可感的事例,匠心独运的构思,新颖别致的标题,优美华丽的语言等,这些都是高分的致胜法宝。而我认为,一篇优秀的作文应当是以玲珑的语言作为基础的。而对于语言的雕饰方法真可谓千姿百态。例如:可在文首以气势恢弘的排比句引入自己的文题,还可以在个别抽象性事物的描写上加以生动美丽的比喻句。不光如此,比拟句的着重应用更能凸显文中的主人公或主要事物,把它们写得栩栩如生、情趣盎然,更加吸引老师的眼球,让人倍感亲切。当然,像相关诗句或名言警句的应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写议论文时,用诗句或名言引出自己所要陈述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不仅能使文章深度、广度大大地升了一个台阶,而且对整篇文章的语言程度也有一定地飞跃,一举两得。〔刘晨东〕
教你如何写作文
要点串讲:
想写好作文,不仅要学会构思,更要了解一些常用的表达方法和技巧,比如:如何写好开头和结尾、如何写人、如何记事、如写写好景物等等。掌握这些常用的表达方法和技巧对于我们写好作文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下面就让我们开始学习吧,相信学会了它们你的作文会有更大的进步的!
1、开头和结尾的写法:
习作中,一个好的开头,往往能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一个好的结尾,往往能起到深化主题,增强感染力,引发读者更多的回味。因此写好开头和结尾对于成功地完成习作至关重要。
开头的方法及特点:
开门见山:文章一开头就直接扣住题目,简洁,避免离题。如《桂林山水》。
介绍背景:说明情况和背景,让读者容易理清事件的来龙去脉,很快把读者带入到文章当中。如《一夜的工作》
提出问题:文章一开始就提出问题,可以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如《迷人的张家界》倒叙引入:这种方法会在读者心中造成强烈的悬念,激发读下文的欲望。如《梅花魂》
但无论采取怎样的形式开头,都应该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要能吸引读者,产生深读全文的欲望;第二,要简短有力,清楚小巧,不宜拖沓。
常用的结尾方法和特点:
升华主题:揭示文章主题,升华中心思想。如:《再见了,亲人》
总结全文:概括总结,能让读者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非常自然。如:《鸟的天堂》
照应开头:能使文章前后呼应,首尾连贯,结构紧凑。如:《十六年前的回忆》 另外还有用事件的结果做结尾,引用别人的话做结尾,抒发情感,表达希望或决心做结尾等形式。在结尾写作中要努力做到,果断干脆,简洁有力,呼应中心,留有余味。而不能出现虎头蛇尾的草草收场,使作文出现头重脚轻,或者是节外生枝,拖泥带水,使结尾臃肿,让读者产生厌烦的感觉。
2、写好过渡和照应:
在习作的评语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字样:衔接自然,结构紧凑。这些实际都是过渡与照应在作文中起到的作用。
过渡是指上下文之间的衔接或转换,是段与段之间联系的桥梁。过渡的方法多种多样,但都应该做到自然、灵活,承上启下,语气连贯,起到衔接或转换的作用。常见的方法有:按时间顺序过渡、按空间的顺序过渡、利用总分关系过渡、按因果关系过渡、按转折关系过渡等等,在这些过渡方法的运用中,经常会有一些起着过渡作用的词、句、段,这是我们判断过渡关系的标志。
照应是文章上下文内容之间的互相呼应照顾。即前面的内容要分步说清,在后面有照应,写后面的内容,前面也要有交待。前后照应可以把事情说得更清楚,让前后联系得更紧密。常见的方法有:首尾照应、内容与题目照应、关键地方重点照应等。
3、如何写人:
写人是习作学习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写人最关键的方法就是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写。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只有抓住人物身上个性化的东西,才能把人物写活。通常写人要抓住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突出人物的个性。下面分别从这四个方面说明我们在习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外貌描写是指人物的容貌、身材、服饰、姿态和神情等方面的描写。写外貌一定要抓住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性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果戈里说过: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 写外貌最忌讳的是“公式化”“一般化”“千人一面”。外貌描写不在全而在精,另外不仅要注意静态的外貌(肖像)描写,更应抓住人物动态的外貌(神态)进行描写。
在描写人物的语言时,应该符合人物的特征(一个人的语言是就好比是这个人的身份证,是别人所不能重复的),要力求准确、生动、口语化;要通过语言反映出人物的性格,内心活动和精神面貌;要注意抓住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和动作。只有这样才能把人写“活”,才会让人读起来真实可信。
动作描写要准确具体;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内心活动、精神品质;要真正为表现人物的个性服务。这样写出的人物就会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了,形象也会生动起来。
要想使你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单靠外貌、语言、行动的描写是不够的,还必须深入细致地探索人物心灵深处地思想、情绪、感受和产生这些内心活动的原因和发展过程。因为人是有感情的。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外部的语言、动作和表情神态外,还有内容心世界中的喜、怒、哀、乐、思念、向往、愉快、忧虑等等。如果我们在习作中适当穿插了一些人物的心理描写,对于充分揭示人物的性格,深化作文中心,增强习作的感染力是非常有好处的。
以上所说的只是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除此以外还有许多方法,比如:通过记叙事件来表现人物;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表现人物;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写人;通过对比来写人物等等。这些方法我们还要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继续体会理解。
4.如何叙事:
事件,是习作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叙事也是习作中最基本的能力之一。我们每天都会遇到许多事情,有时我们是亲历者,有时我们是旁观者。
从选材的角度来讲,我们应该注意:选择感觉最深的事件来写;选择新颖的事件来写;选择新颖的角度来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习作的新意。
从方法上来讲,首先,写事时要注意全过程的设计与构思,最重要的是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尤其是要把事情的经过写详细、写具体,其次要在事情的重点部分加重笔墨,以突出文章主题。最后还要特别注意人物在事件中的作用,地位以及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
5、如何写景:
景物,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要想把景物写好最重要就是观察,观察时首先要安排好观察的顺序。然后进行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观察,比如颜色、姿态、味道、动态和静态等,从不从的层次和角度进行观察才能景物的特点来。
描写时,首先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可以按景物的空间顺序(如:《人民大会堂》),按景物的时间顺序(如:《火烧云》)等,这样可以使作文条理清楚,能体现出景物的整体层次。第二,要特别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来写,写出它的独特之处。要调动多种感官观察和感受景物的特点,抓住景物与众不同的地方,进行细致地描写。还要注意景物的变化,如:一阵风或一阵雨,都会引起景物的变化,要善于抓住这些变化,把景物写“活”。在描写时要注意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第三,还要注意努力做到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把自己对景物的真实情感融入到景物描写当中,有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桂林山水》)
6、如何状物:
状物就是把把看到的动、植物或静物形象地描绘出来,讲清它的特点,并表达出自己的联想,让读者有如见其物的感觉。
状物首先要做好的也是观察,细心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是我们应该具有的一种良好习惯。在进行习作之前我们就要对所要写的“物”有所留心,有所观察。 写动物时,要注意抓住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如:《我家的猫》、《翠鸟》等。
写植物时,要抓住特点来进行描写,如植物的根、茎、叶、花等各部分的形象,调动不同的感官去感受。同时还要熟悉它的生活习性,比如描写“夜来香”,就要知道它开花的特点,写“无花果”就要注意写出它“无花”的原因等。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个性,写出新意。
写静物时不仅要抓住其外形、形状、大小、颜色、构造等,更要写出它的功能、用途并将其与实际的生活联系起来,融进自己的感情。
7、如何写想像作文:
以一个假设的身份或在假设的环境中,叙述可能发生的事件,通篇以想像为主的作文,就叫想像作文。在习作中我们要注意区分想像作文与作文中的想像的不同。抓住想像作文的特点进行习作。
写想像作文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想像要以事实为依据,要合情合理,不能胡思乱想,胡编滥造。
(2)想像要大胆,要有创造性,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即构思要“敢想别人所未想”,写法上要新颖,有吸引力。
(3)想像作文在内容不仅要求新,而且要有意义,有趣味。
(4)想像作文的构思要精巧,故事情节要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作文三:《怎样写好作文》4200字
怎样作文才快乐
有许多学生都不喜欢写作文,甚至对之表示极度的厌恶、反感与恐惧,一篇作文要绞尽脑汁才能写得出来,糟糕一点即使搜肠刮肚也未必能写一段话。于是一到作文课,就如临大敌,一考语文,最头疼的就是后面的作文。当然了,越写不好越怕,越怕越写不好,恶性循环下去,作文永远都是一个摆不脱的阴影。如此说来,作文还哪里有快乐可言?这就是一个心态的问题了。
那么怎样才能把写作当成一种快乐?首先,要调整心态,从心理上消除这种厌恶和恐惧感。学生为什么要写作文?为什么要写好作文?是为了考试?不是!考试只是一种检测知识能力的手段,并非最终目的。我们学写作文,其实从小学时的造句就开始了,作文实际就是寻求一种语言的表达,说白了,就是"说话",即怎样把自己要说的话以最简明最有吸引力的句子表达出来,让别人明白甚至产生共鸣。一个人进入社会就会深切体会到语言的表达对于一个人而言是多么地重要!同学们现在虽然不能亲身体会到这一点,但是在平时的阅读中一定也能感觉到,生硬而平淡无奇的文字读起来索然无味,而语句不通、表意不明的句子简直就是一堆垃圾了。作文实际上就是一个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过程,堂堂一个中国人,总不能连自己的语言都用不通顺吧?写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也不是为了成名成家,它就是在表达你个人的意思、意见、情感,是将思维转化成文字的过程。难道这也让你觉得厌恶与恐惧吗?
当然,有一点不可回避,那就是现在写作文基本上是为了考试,基本上是在一定的要求下进行,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同学们的思维与创造力。这是教育上的一个不合理之处,需要时间去做调整。面对这种情况,同学们在心理上还是要有一个正确的倾向:写作文是在表达自我,不是一项任务。可能有的同学会说:"我没什么好写的,无话可说。"事实是这样的吗?是真的没什么要告诉别人,还是根本就是自
己懒的动笔?所以说,很多时候不是没东西写,不是没话说,而是自己不够主动。
有一句话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一件事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去做,并不断寻求最好的方式去做。那些喜欢写作的人,他们的文章写得好,兴趣起了很大的导引作用。主动一点,勤快一点,写作绝对不会再像你想像中的饿那么难,不信你试试看!
心理的负担消除了,写作中其它的困难都很容易克服。把写作当成一种快乐,还设计到写什么的问题。无话可说,成了现在同学们写作文的最大难题。为什么无话可说?一是没有经历,二是不知道该怎么说。其实在这方面,老师应该让学生明白,写作是在平时生活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积累不仅仅在观察生活,还包括思考生活及用笔去记录生活。光去看、去发现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对所闻所见形成自己的认识,并能用文字记录下来。也许老师会经常建议同学们写日记,这的确是个好建议。因为写日记一方面提高了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又锻炼了你的思维,真正写作文时就不会再感到为难了。日记是在积累一种经验、一种习惯,你平常所记的东西,可以经常拿出来翻看,作文素材自然就增加了,哪里还需要故意去生活里找?日记其实就是小作文,是自己的作文,思想、言论、事件,甚至想像的东西都可以写进去。课堂上或考试中的写作尽管有限制、有要求,但毕竟是不会脱离生活,只要平时做了有心人,写起来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
当然,写作文需要掌握一些方法与技巧,还要遵循一般的原则,否则写出来的文章杂乱无章,自己痛苦不说,别人看着更难受。
这里主要强调在写作上首先要端正态度,这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当有一天你把自己的心里话付诸文字的时候,当有一天你的思想变成铅字的时候,你是否深深感受到心底的快乐?是啊,这就是写作的乐趣,这就是文字的魅力,当你爱它的时候,它就乖乖听你的话了。
怎样表达真情实感
一篇好的文章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因为这些文章除了真实具体外,还有真情实感,那么,怎样才能使文章具有真情实感呢?
一、 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材料
我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一定经历过许多事,其中有些事有教育意义或使人受到启迪,有的会使你感动,难以忘怀。如果我们在习作中,根据题目要求,选择那些感受最深的材料就容易表达真情实感。如《难忘的一课》,写“我”在抗战胜利后,在台湾高雄港口附近一所乡村小学看到一位教师教学生们学习祖国文字的情景及在小礼堂参观中国伟人像的经过,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由于这些都是“我”所见、所闻、所感,因而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的真情实感。
二、要用具体事物表达真情实感。
没有具体事物,文章就没有真情实感。而真情实感一般都是通过具体事物的叙述、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的。例如在《难忘的一课》中,“我”看到年轻教师认真地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时,“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怀着崇高的敬意,“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老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具体生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这样写,确实感人。
三、用词造句要准确、实在。
文章以情动人,这“情”指真情实感。要使文章的思想感情真实,用词造句就要较准确、实在,做到恰如其分。《感情真实、恰如其分》(读写例话)一文以《穷人》这篇课文为例进行了具体阐述,并得出了结论:写出真情实感,不在于用华丽
的词语或激昂的语句,而是要做到用词造句恰如其分。如《难忘的一课》中,写参观小礼堂里的中国伟人像后,“我”的眼睛不觉湿润了。这简朴的一句话,真实而准确地表达了“我”当时的心情。又如课文结尾,在写“我”激动的心情时,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华丽的词藻,作者用“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但是想不到还有什么话,比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这句朴实的语言准确地表达了“我”当时的真情实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怎样自主拟题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透过它可以领会文章的内容,一个有趣、新颖、醒目的好标题能体现文章的内容和特点,能激起读者的新闻记者兴趣。在学习中,有些新闻记者练习需要我们自拟题目。那么,我们很有必要学会自似题目。下面以我们所学过的课文为例,介绍几中拟题方法。
一、用与文章内容有关的时间拟题。
如《十六年前的回忆》、《课间十分钟》、《杨家岭的早晨》、《秋天》、《初冬》、《开演之前》等。
二、用与文章内容有关的地点拟题。如《在仙台》、《景阳冈》、《草原》、《在炮兵阵地上》、《八角楼上》、《葡萄沟》、《长城》等。
三、 文章的主要人物拟题。如《罗盛教》、《西门豹》、《少年闰土》、《刘胡兰》、《**》、《凡卡》、《李时珍》、《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
四、文章记叙的中心事件拟题。如《鲁班学艺》、《抢险》、《老科学家下乡》、《小壁虎借尾巴》、《**舍身炸雕堡》、《飞夺泸定桥》等。
五、用文章中人物的有关语言拟题。如《“你们想错了”》、《“兄弟便是**”》(引用文章中主人公的原话为题)、《我们也要当红军》、《我要的是宝葫芦》等。这样标题能抓住人物特征,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反映出人物的精神面貌,有力地表现了主题。
六、和与文章有关的物件拟题。《小木船》、《一个苹果》、《一幅壮锦》、《马踏飞燕》等。
七、用倒装句拟题。《别了,我爱的中国》、《再见了,亲人》分别是“我爱的中国,别了”和“亲人,再见了”的倒装。这样拟题渲染了气氛,加强了语势,突出了语意。
八、用具有象征意义的词语拟题。如《种子的力》表面是写种子的力量。又如《金色的鱼钩》、《彩色的翅膀》等都属于这一类。
九、用突出文章中心的词语或句子拟题。如《为人民服务》、《视死如归》、
《一定要争气》等课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这样拟题能紧扣题目,直入中心。
十、用文章体裁拟题。如《给颜黎明的信》、《雷峰日记二则》、《寓言二则》、《古诗二首》等。这样拟题,读者一看就了解文章的体裁。
十一、用事物名称拟题。
1、 动物名称:如《翠鸟》、《火烧云》、《鹅》、《黄鹂和山雀》、《鸬鹚》
等。
2、 植物名称:如《笋芽儿》、《荷花》、《喇叭花》等。
3、 天体及自然现象名称:如《太阳》、《雨》、《风》、《虹》等。 4、 名胜古迹名称:如《颐和园》、《趵突泉》、《卢沟桥的狮子》、《赵州桥》等。
十二、用修辞手法拟题。
1、比喻句拟题。如《沙漠里的船》把骆驼比作船;《手术台就是阵地》把“手术台”比喻为战斗的“阵地”;《鸟的天堂》把大榕树比喻为“鸟的天堂”;《林海》将
森林比作大海。这样拟题,更加贴切、形象、新颖。又如《彩色的翅膀》、《绿色的办公室》等。
2、用比拟的语句拟题。如《蟋蟀的住宅》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显得形象生动;《骄傲的孔雀》把动物孔雀当作人来写非常醒目,突出了文章的内容;《大海的歌》把一个没有生命的大海当作有生命的人来写,这样拟题,形象生动,使人感到亲切,容易产生共鸣。又如《院子里的悄悄话》、《群鸟学艺》等。
3、用设问的语句拟题。如《幸福是什么》、《我是什么》、《她是谁》等使用的就是设问形式,运用设问在课题中提出问题。揭示了全文的中心,引人注目,发人深思,激发读者兴趣。
4、用借代的方法拟题。如《手》以手代人,指陈秉正;《帐篷》借帐篷代替野外建设者的家;《一个苹果》借一个苹果记叙了战士之间的阶级友爱。
5、用反问形式拟题。如《踢“鬼”的故事》使用了反语手法。“鬼”用了引号,说明不是“鬼”而是“人”,而且是个“装鬼的人”——盗墓者。这样写起到揭露、批判的作用。
6、用双关的方法拟题。如《落花生》一文表面写落花生虽然不好看却很有用,赞美落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古井》、《种子的力》、《挑山工》等课题也采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
7、用对比的方式拟题。如《小虫和大船》,“小虫”和“大船”在形体上构成强烈的对比,形象地揭示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
8、用引用的方式拟题。如《“你们想错了”》引用了方志敏烈士的原话。这句话不仅是他对敌人的严厉驳斥,表现了共产党人和国民党人的本质区别,而且突出了
中心,点明了主题。另外,《兄弟便是**》、《半夜鸡叫》等课题也是采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
从以上列举的拟题方法可以看出,它们有的是一个词,有的是一个词组,有的甚至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生动、新颖、富有吸引力。
同学们,既然文章的标题是如此丰富多彩,我们阅读时就要注意仔细加以体会,并且学会给自己的习作拟上一个富有艺术特色的标题。
作文四:《怎样写好作文》1200字
小学低年级无非是写些春夏秋冬、花鸟鱼虫、爸妈姨叔,高年级也就是记一件难忘的事、写一个难忘的人等叙述之类的。最稳妥、低调的办法就是——都给整成三段式。既然只有三段,那就只要想三个方面:1,开个引导语介绍你要写啥? 2,些吧!写你要写的人、事、景、物。 3,马上就要写完了,娃哈哈!say个拜拜——感慨一下,升华一点。
但是有很多低年级的孩子开始学写作文的时候痛苦在不知道怎么开头写第一句,这就需要家长引导他们开第一句金口,例如:写景就说‘春天来了’。。。。写人就说‘我有一个爱我的妈妈’。。。。写动物就说‘我家有条狗’。。。。简单地说,你要写什么?开头第一句你就把它说出来。多简单!老师让咱写啥咱写啥,绝对不会跑题!
好了,开头有了就是找到路子了,只要往前走就行了。写春天景的写写春天是啥样的?万物在春天是怎样的?;写人的说说你妈妈长啥样?怎么爱你的?你也爱你妈么?写物的说说你家狗长啥样?叫啥名?你和狗一起玩吗?怎么玩的?我认为,如果在孩子不知道怎么去写作文的时候,家长这样引导引导,不急不躁、不打不骂纯拉呱,都怕孩子300字小作文写成450字,思路一上来,没人能阻止。
怎样写好作文
孩子们的想法都是很直观、片面的,写出来的作文看上去很少很天真,如果经常引导他们深入地去思考,即使做不到古人‘寂然凝思,思接千古’那样,但是想得多, 才能写得多。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写作文时挥洒的空间就有多大!
即使知道怎么去写老师布置的这篇作文了,有些家长还是焦虑:现在写啥都能写出来了,但是孩子的作文看着没意思、不好看。这就是缺乏写作的精髓——没有文采。怎么才能让孩子们写出来的作文好看、漂亮呢?低年级的用点词语、成语,高年级的用上诗句、歇后语甚至生活俚语。把这些加上以后,作文立刻加10分,如果孩子想象力丰富一点,再加点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啥的,你就等着老师在班里把你家孩子的作文当范文读吧!
还有的孩子天生早熟,学习不要家长操心,作文也能写出来,用词也恰当,永无止尽的家长还想让孩子更出挑,那就在作文的开头、结尾和句子上下功夫。专找作文书上精彩的开头结尾记住,专挑千古名言名句打头阵,要是的就是开头一声春雷、霹雳闪电的强大气场,先把看的人镇住,再把看的人迷住,你家孩子就离出头不远了。
总结地说:写作文时,思想就是一棵树的主干,语句是枝桠,词语是树叶。你想得很多很深入,树干就会很粗壮、参天。你语句很优美、顺流,枝桠会显得繁多、丰腴。恰当的用词就是锦上添花抹胭脂,会让
这棵作文大树迎风招展、妩媚万千,看上去很美。
写作是一个长期积累才能看到真正效果的活,家长们不要为了孩子现阶段作文写的不好而着急上火。这不比学英语周围没有语境、语感,孩子只要稍微留点心注意身边的报纸、杂志、电视甚至家人的对话,都能从中找到写作的内容和词汇,日积月累,没有写不出的作文,没有表达不出的感情和思想。
让那些写作文时咬断笔杆、挠破头皮可怜的孩子们在家长的思维拓展训练中,产生最初的写作感觉,用轻松的心情动笔写最纯真的文字,感悟真善美,面朝写作,春暖花开。。。。。。
作文五:《怎样写好作文?》3100字
一、作文要学会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平时靠积累,考场凭发挥”,这是考场学子的共同体会。? (一)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二)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挂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平时有条件的可带着摄像机、录音机、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并与写生、、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这 样,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三)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库”。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平时要深入思考,遇事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记录下来。第二要辑录,也就是要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总之,作文要加强积累,建立好“语汇库”、“素材库”、“思想库”这三大写作仓库,并要定期盘点、整理、分门别类,且要不断充实、扩容。? 二、写好作文先学会观察? 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这就说明:要写好文章,要掌握娴熟的文章写作手法,就要多观察,学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俄国小说家契诃夫就这样谆谆告诫初学者:“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观察简直成习惯,仿佛变成第二个天性。”把观察锻炼成习惯,锻炼成第二天性,这是一种很需要时间去磨练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 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中猎取你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对一些看似不大实则很有意义的事情产生兴趣,注意观察起因、过程和结果;你要留意校园花坛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变化它的颜色,学会刨根问底,弄清这些变化的来龙去脉;你要走向社会,同更多的人接触,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东西,随时将它们汇入自己思想的长河。这就是观察的过程,观察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观察决不要仅仅局限于“用眼看”。广义的更有实际意义的观察是指要将人的五官全部调动起来: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脑去思索,这样的观察才会更加细腻、深刻。? (二)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好“烂笔头”。俗语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多同学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于随时记下来,这样就会使观察到的材料付之东去,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也会白白浪费掉。? (三)观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恒。别犯“脑热病”,三分钟的热度对与写好作文是没有益处的,你要将观察生活、思索生活贯穿于你生活的每一天,这样你才会写出妙文佳作来。 学会观察对于写好作文有着巨大的奠基和推动作用,离开了观察,你往往会感到难以下笔。愿你学会观察,不断培养,提高赞成的观察能力,在写作实践中取得得大的进步。? 三、意高则文胜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图。那么文章在立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立意要正确 正确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义,所谓正确就是要保证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观点正确,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符合我国基本政治原则,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给人以积极的启发。? (二)立意要专一 “作文之事,贵于专一,专则生巧,散乃人愚。”无论多么复杂的事情,主旨不能分散。一篇文章如果既想说明这个问题,又想阐述那个观点,东拉西扯,必然立意不明确。其实,想面面俱到肯定会面面 不到位,况且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与其“贪多嚼不烂”,不如集中笔墨表现一个中心,即使是通过数件事来表现中心,也要做到紧帖中心行文,目标始终如一,着墨于材料与中心的结合点,使材料蕴涵的力量全部直指中心。? (三)立意要新颖 文章最忌随人后,人云亦云,新颖的角度是作文创新的核心。立意新颖要求跳出陈旧的框框、不按顺向思维、习惯思维或原有的心理定式进行立意构思,而是以独到的视角去审视题目中所蕴涵的另类内容,避开他人所常写,写别人所未写。即使同一写作对象,总是可以从许多角度切入,只要我们打破思维的定式,站在时代的高度,避“俗”求“异”,多角度、多侧面思考,或联想、或扩展、或类比、或逆向,发人之所未发,就能在五颜六色的天空里构筑属于你的最 美的彩虹。? (四)立意要深刻。 立意的深刻是指确立的主题不是人所共知的肤浅的道理,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出更深层的意蕴。? (五)立意要巧妙 在习作有限的文字内,要表现较为深刻的思想,就只能一粒沙里看世界,从生活中的一斑一点、一枝一叶去再现生活的全貌,从一个点、一个片段、一个瞬间、一个现象入手,对社会、对人生进行描述和深思,即立意要大处着眼,小处落笔,角度虽小,却能小中见大,平中见奇。? 四、怎样写好状物的文章 如何写好状物文章呢?请大家牢记以下五点:? (一)交代来历 文章开头用一、两句话介绍物品的历来,自然地引出下文。? (二)具体描述 通过颜色、形状把物品外形准确勾勒出来,写出特点给人以鲜明的感觉。多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展开合理的想象。赋予它情感,就会使物品活生生地跃然纸上。? (三)动静结合 先写静态的外形特点,再写它的动态。这样会增添一些情趣,写出的文章也会更加生活。? (四)说明功能 每件物品都有它独特的作用,一般来说,这类文章要在结尾处说明一下物品的作用这样会更加突出这件物品的特点。 (五)融进感情 字里行间要流露出作者对所描述的物品的喜欢、珍惜之情,这样会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五、长话短说话缩写? 读了一篇好文章,你一定很受感动吧?要是你想把这个故事简单的介绍给别人,就可以用缩写的形式。本次习作练习的是缩写,要求主要内容完整,重点突出;语言简练,缩写后文字不要超过三百字。 缩写是作文中的一种常见形式。所谓缩写,就是在不改变中心,不改变体裁,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的情况下,把一篇长文章压缩成短文章。学会缩写,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我们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进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那么,怎样进行缩写呢?? (一)要留主干、去枝叶。在缩写课文时,我们要删减次要的人物、次要的事件,以及说明、交代等地方,留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如《小抄写员》一文中我们首先要思考:叙利奥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帮爸爸工作的,他为什么要偷偷地做,怎样做的,结果怎样,把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然后把 帮爸爸抄写的事情经过写下来,而把当他被爸爸误解后是怎样想的等无关紧要的删除。? (二)要直接简化任务语言。在叙述中,我们要把直接叙述变成间接叙述,尽可能简化人物语言。这样,既使情节连贯,又使语句“简练”。? (三)要保持文章脉络清晰。缩写课文要注意保持文章主要脉络的清晰和完整,特别是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要齐全,让人读了对原文有个大概的了解。? (四)要不改变课文原意。缩写课文最要紧的是缩写后不可改变课文原意,做到内容基本保持和原文一直,不会使读者产生歧义。
作文六:《怎样写好作文》2100字
怎样写好作文 向明菊
很多同学感到写作文困难。难在何处呢?最普遍的反映是面对题目难以下手。或者是好不容易开了头写不了几行字似乎又找不到话说。也有的苦恼自己总写不出新意,老师不满意老套俗套。问题到底在哪里呢?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它涉及到教与学的相互作用,相关的因素也很多,我们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些探讨,并给感兴趣的同学提些学习训练的建议,也作为与同行进行作文教学方法的交流。
一、审题:如何化抽象为具象
拿到题目后第一步就是审题,其实审题并不太困难,审题后转入表达才是同学们感到为难的。比较可行的方法是,拿到题目后迅速化抽象为具象,找到一个形象点并将之化开,然后立即展开人物和事件的叙述。这又怎么理解呢?我们不妨举一个例子。山西省的一个中考作文题目叫“那是一首歌”。写作文怎么是唱歌呢?又有多少同学真的有唱歌这个写作题材呢?显然,这个歌是要有寓意的,或者说这里的“歌”只是一个形象化的说法,是一个喻体。那么,你就不妨自问自答,我或他有什么样的事能称为一首歌呢?哦,还是写我自己吧——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很快就要过去了。回忆起这三年的时光,真如一幕幕精彩的电影画面,忘不掉同学的友谊和真情。忘不了老师的教诲与启迪。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相对于漫长的人生道路虽然短暂。但它给我的印象是如此的深刻,它恰如一首优美动人的抒情民歌,又像一曲嘹亮激越的军队进行曲,每每想起,总会令我兴奋不已又意味深长。这样一转换,即将歌比作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聪明的同学都能明白,这就是化抽象为具象,迅速找到一个形象点,然后化开,展开人物和事件的叙述,如此看来,你还能找不到话说吗?
二、注意培养自己的文学想象力,学会“情境再造”
找到话说,还要说得具体、生动。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没有可读性的文章就是失败,没有人愿意看,或者看了让人生厌,这是所有写文章的人都不愿意有的结果。如何才能吸引人读呢?涉及的问题很多,但就中学生写记叙文而言,平时就注意培养自身的文学想象力,并在作文中学会“情境再造”。将会起到明显的效果。
文学是什么?文学就是把相对普通又简单的事物寄予人的情感并将之“复杂化”,正如李白举头望明月后又低头思故乡。学会用文学的表现方法写记叙文很重要。用文学想象力进行“情境再造”,不但能让你的作文具体生动,它还能比较容易地满足中考作文“600字以上”的试题要求。
如北京市有一道中考作文题目叫“合作”。一位同学以“合作办校园文学报”为题材,在作了一般过程叙述后,这位同学在第三自然段进行了一段“情境再造”:
1
“夜幕渐渐地笼罩住了校园,唯有三(2)班教室灯光通明,我和(晓南)正伏案修改最后一批稿件,我偶尔抬起头来,全神贯注的(晓南)一点也不知道,她完全沉浸到了稿件的修改与版面的构思中去了。此时此刻,我真为有(晓南)这样的合作伙伴而感到幸运。过去。我与(晓南)并没有什么交往,是对文学的共同爱好和神圣追求使我们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特别要提醒同学们的是,“情境再造”往往是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的有机结合。有些试题在要求中就会明确,即要使用多种表达手法。即使试题中没有要求,同学们也要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所谓写得生动,往往就是精彩的描写;所谓感染力强,往往就是真切的抒情;所谓深刻,往往就是精当的议论。
三、多想一步,体现“深刻”
深刻是和思想、思考联系在一起的,“深刻”的载体往往是议论这一表达方式。
不少同学提的作文问题是:如何写得有新意。也有同学说出了自己的苦恼。即老师要求创新,怎样才能创新呢?这个要求多少有点过。对大多数同学,写出符合要求的“规范作文”就可以了,但“规范作文”也可有“新意”的创造空间。我们要有这样的意识:多想一步,就深刻,深刻一点就是新意。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歌赛”,有一个竞赛项目是点题叙述。著名学者余秋雨点评时常常有点遗憾,歌手在叙述自己经历过的事情时尽管很激动,但余秋雨并不全部满意。这个事情背后的意义又在哪里呢?歌手没有自己的思考与提炼,这也影响了她们的分数。如果歌手能多想一步,稍加点题,水平立即可提高一个档次。写中考作文更是这样了。还是举个中考作文的例子,有一道中考作文题叫“生活中的发现”。一位同学选取了自己乘公交车上学的题材。他说自己本来不喜欢乘公交车,所以上中学两年多是骑自行车,因为公交车是脏乱差的代名词,售票员、驾驶员态度又不好。有一天自己骑的自行车坏了,只好乘公交车。来到一路公共汽车站台上车后。他几乎吃了一惊,现在的公交车与两年前可不一样了。破旧的公交车换成了崭新的无人售票车。公交车站井然有序,整洁干净。驾驶员态度和蔼,用语礼貌。在文章的最后他发现并感慨,现在公交车的变化真大啊!这样的作文行不行呢?当然也行,但比较肤浅,不容易得高分。同学们想一想,他发现了什么呢?原来旧的,现在新的;原来态度不好,现在文明礼貌;原来不卫生,现在很干净。这样的发现过于表面化。出题者要问你的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你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个本质就是原来的公共交通是独家经营。现在是多家经营;原来是垄断经营,现在是竞争经营。竞争出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竞争才使城市公共交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样写来,就有一定的新意,这就叫深刻。或叫中心思想的升华。
2
作文七:《怎样写好作文》1100字
今天,我们就让同学们自己来说一说,你认为你作文中都有哪些问题呢?希望同学们都能积极主动地举手发言来正视我们作文中的问题,看那位同学最敢于面对自己写作中的问题!(若孩子不愿意举手参与,可以提示:凡是成功人事都具有这样的品质——自我发现,自我赏识,自我成功,自我创新。也就是要想成功首先就要敢于发现自己的问题,来,老师看哪位同学能勇敢地向成功迈出第一步。发现自己的问题!好!那位举手的同学你来说一说,例:
生:老师我写作文写的特别短,写半天就是写不长!
??
(让孩子和家长都说一说,老师一定要把这些问题都记住,一起总结归纳,注意活跃气氛)
同学和家长都把在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来了,下面老师总结一下,大家说的一写作文就头痛,不爱写,还有很多同学来听作文课都是爸爸妈妈硬拉来的等等,这些都是说明我们同学不爱写作文,也就是没----兴-----趣......(依次讲解,边总结边讲)
板书:
存在的问题
1、没兴趣
2、缺素材
3、写不具体(记流水帐)
4、中心不明确
同学们,就是这些问题让我们的作文处于三等文水平,金笔作文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让同学们都成为小作家!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块来看看金笔作文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四、金笔作文的优势:
1、(解决兴趣问题)首先来看没兴趣的问题,兴趣是第一任老师,我们金笔作文非常注重兴趣的培养,我们的课程设计中有丰富多彩的室外活动课,每个活动课中都蕴含着作文知识点,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孩子在活动课上不仅培养了兴
趣,而且还能在活动中学到知识,老师问一下同学们千里传音玩过吗?你说我猜?矮人赛跑?顶气球?卖报纸???好,今天,老师就带大家玩一个我们课堂上的小游戏,让大家体验一下。(操作拍手换游戏)这个游戏叫做拍手换 ,老师先讲一下规则:先伸出左手,捏住自己的鼻子,然后伸出右手,抓住自己的左耳朵。老师说“拍手换”的时候,大家就拍一下手,换成右手捏鼻子,左手抓住自己的右耳朵。(教师要调动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游戏过后老师要教给学生一种新的团队语言------问感觉)好,游戏结束了,同学们感觉怎么样?(孩子回答不一致)。有的同学说好,有的同学说开心,那老师就教给大家另外一种团队语言-------问感觉。老师会问大家三遍“感觉怎么样?”大家的回答分别是----好极了!棒极了 !爽极了!而且声音要一遍高过一遍。我们来试一下!同学们刚才的游戏感觉怎么样?----好极了!感觉怎么样?----棒极了!感觉怎么样?----爽极了!那么把我们这个活动写下来,是不是就形成了一篇作文了?我们金笔作文也不仅仅靠活动课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要求教师激情授课,用热情感染学生,用快乐吸引学生,让孩子真正告别愁作文的现象!
作文八:《怎样写好作文》9600字
怎样写好作文
一、一篇优秀学生习作的基本要求
1、有新意的开头;
2、在作文内容切合题目和习作要求的基础上,尽量讲究内容立意新颖;
3、结尾要点题,要有自己的体会、感悟或想法;
4、层次清晰,每段中心句围绕题目,每段内容围绕中心句展开;
5、合理运用丰富的词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平时要求:
1、多看作文、童话等有益的课外书;
2、多积累课文、课外书中的好词、好句、好段;
3、多修改作文;
二、审“好”题目 远离“跑题”
一)、审题及其作用
审题,即对习作题目进行准确的分析并从而判定有关写作要求的思维过程。
审题决定着文章的体裁、中心、材料、结构、技法、语言等重大问题。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是文章成败的关键一步。
审题准确,意味着习作成功了一半;审题有误,写作“跑题”“偏题”“离题”;
那语文成绩只有“全盘皆输”、“死路一条”!
二)、审题的分类
审命题的类型:命题、半命题、话题。
1、命题作文题目是固定的,就不能自作主张,另写文题;
2、半命题作文题目是要进行“完形填空”的,就不能粗心大意,信手填写;
3、选题作文要求“多中选一”,就不可犹犹豫豫,反反复复;
4、话题作文的题目一般是自拟的,就应匠心独运,一展才情。
三)、审题的方法
(一)、审要求,明确写作的内容
审要求,即审清题目要求我们写什么,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选材:
简单的记叙文包括这样一些类型:叙事、记人、状物、写景
1、写人的记叙文要侧重于通过人物外貌形象、相关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特征等。
2、记事的记叙文要扣住记叙的要素来写,包括:起因、经过、高潮、结果。
3、状物的作文。状物的作文一般都能从题目中看出来。物体有静物和动物之分。所以,描写静物、动物的形态、颜色、结构、动作的作文都是状物的作文。
4、写景的作文。题目中有要求描写季节、时间或游览、见闻意思的,一般是写景作文。如《秋》、《 ( )的早晨》等。写景的题目有时与状物的题目难以识别。一般来说,重点写景物中某一物体,那就是状物作文了。
(二)、审“题眼”,定重点
所谓“题眼”,顾名思义就是“题目的眼睛”。人的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最能传情达意;同样的道理,题目的眼睛就是文章主题的窗户,透过这个“窗户”就能发现文章的主题所在。
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词就是所谓的题眼。 “题眼”是题目的灵魂,是题目的
核心,是文章表现的重点。把握了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了解了写作要避免的误区。
如何抓“题眼”呢?
1.“谁怎么样”的题目类型。有的作文题目是由“谁怎么样”组成的,比如《妹妹哭了》《我明白了》《爸爸成功了》等。这类作文的“题眼”一般落实在“怎么样”上,以上所举题目的“题眼”就分别是“哭”、“明白”、“成功”。以最后一个题目为例,我们在作文时就要把“为什么会成功的”,“成功后的情景是怎样的”等内容作为重点写具体。
2.“怎样的什么”的题目类型。比如《美丽的校园》《最难忘的一个人》《记忆最深的一件事》等都属于这种类型的题目。很显然,这类题目的“题眼”应该是“怎样的”,以上题目的“题眼”分别应该为“崭新”、“最难忘”、“记忆最深”。如果写《美丽的校园》,我们就应该把校园“美丽”的特点作为重点写具体。如果只是像一般文章那样介绍校园的几个地方,而不突出“美丽”这个特点,这篇作文的重点就不突出了。
3.疑问句式的题目类型。比如《哪里才是小鸟的家》,这样的作文“题眼”应该落实在疑问代词上,《哪里才是小鸟的家》就应该把写作的重点落实在“哪里”这个词语上,通过举例几个地方来说人类应该怎样给小鸟留下美好的家园。
举例:
如《一次不寻常的考试》中的“不寻常”就是应深入挖掘的字眼,
《今天真好》中的“真好”就是应反复渲染的重心,
《最舒心的时候》中的“最舒心”就是应浓墨重彩的内容。《做人要有______》、《我______长大》这些文题中横线上所填的内容都是题眼。
如《过生日》,“题眼”是“过”,文章就要写清“生日”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或气氛中“过”的,是怎样“过”的。
如《我赞成这件事》,“题眼”是“赞成”,重点就要扣住“赞成”来写,文章也要围绕着“赞成”展开。
如《课余生活》,“题眼”是“课余”,要写出课堂学习生活之外还有哪些生活及这些生活带来的乐趣。
大凡审题,必须仔细,认真分析题目的每一个语法成份,特别是注意分析题目中的修饰语或限制词的意思。因为,修饰语或限制词往往就是题目的“题眼”。
注意下列标题的异同:
《一段往事》与《一件往事》,
《快乐的双休日》与《快乐的星期天》,
《我们班上的刘同学》与《自从班里来了刘同学》与《我们班上的刘同学啊》,
《母亲的双手》与《妈妈有一双闲不住的手》与《妈妈有一双灵巧的手》等等。
《我有一个快乐的家》,是一个陈述句构成的题目。主干是“我有家”,中心词“快乐”就是“题眼”。
又如《一颗诚挚的心》,这是由一个短语组成的题目,中心词是“心”,离中心词最近的一个修饰语是“诚挚”,所以,“诚挚”就是“题眼”。
《一个难忘的故事》,“难忘”就是题眼;
《妈有一双闲不住的手》,“闲不住”就是题眼。动宾短语的题目,一般来说,宾语是题眼。《我懂得了这个道理》,“道理”就是题眼。
并列短语的题目,并列的几者都是题眼,如《时间与效益》,二者都是题眼;《父亲和我》,“父亲”和“我”都是题眼。
在省略性题目中,被省略的部分往往是题眼。如《他给了我??》,被省略了的“力量、信心、勇气、启示、时间”等等,都是题眼;《我有一个-------的家》,被省略了的“和睦、
幸福、温暖、光荣、破碎”等等,都是题眼。
四)、审题的具体任务:
看清题目(看清楚题目上的每一个字看懂题目的意思和要求);
《快乐的双休日》将“双休日”写成了“单休日”。 《一段往事》 不能写成“一件往事”。
分析题目(分析题目中字词间的关系);
思考题目(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确定体裁)。
《妈妈笑了》
体裁:写人记叙文
题眼:“笑”
关键:挖掘“笑”的背后
《妈妈有一双闲不住的手》
偏题习作大都以“纪实”为主,或写母亲的手粗糙,长满了老茧;或写母亲的手细滑,涂了红指甲;或写母亲的手肥大,打人很痛;或写母亲的手残疾,不能工作等等。
题目旨在通过“双手”来歌颂母亲的“勤劳”。
审察题目可知,由于是写“妈妈”,属于“记人”,所以文体是“记叙文”,记叙文的表达方式是“叙述”,材料来源于“妈妈”;由于题眼是“闲不住”,所以主题是歌颂妈妈的“勤劳”;由于题目的中心词是“手”,所以写作重点是通过妈妈的“手”(做事)来表现妈妈的“勤劳”。
《他(她)又成功了》
我们要审准“又”字的含义――“多”的意思、“连续”的意思、“每次必定” 等等意思;如果从“次数”上来理解,至少也要写3次成功。
《有趣的课外活动》
常见“跑题”失误分析——
没有审准题眼(“有趣”),没有紧扣“有趣”来写。进一步分析发现这有两种情况,其一是“活动”本身就“无趣”,不存在紧扣“有趣”来写的问题;其二是虽然“活动”本身“有趣”,但习作者没有写出“趣”来,即不能写出“趣”来。
《我的家》
离题习作主要写成了“家”中的某一个成员,例如写爸爸,写妈妈,写爷爷,写奶奶,或者写自己,或者写我家与别人家的关系等等;
应重点表现“我的家”是一个“和睦”的家,或者是一个“幸福”的家,或者是一个“破碎”的家或者是一个“不幸”的家等等。
三、作文开头.结尾技巧
我们总是用形象的“凤头”、“猪身”和“豹尾”来比喻作文的开头、正文和结尾。这里不谈“猪身”,只讲讲漂亮的“凤头”和有力的“豹尾”。
一)、“凤头”技巧
技巧一:设计悬念,吸引读者
我快要死了——
我躺在病床上,四周黑漆漆的一片,十分寂静,偌大的房间里,只能听得见我微弱的呼吸声。护士只有在吃药、打针的时候才会进来,而且很少和我说话。我已经习惯了,我不会有太多的抱怨,因为我知道我快要死了。我凝视着窗外,告诉自己要坦然面对死亡。(选自陕西省中考满分文《感受生活之美》)
技巧点拨:这篇文章的开头设计了一个悬念:“我”快要死了。于是读者不由得被吸引住了,会想,他怎么会快死了呢?他得了什么病?这一连串的问题自然而然地使你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下文。这种开头方法,抓住了人们阅读时的好奇心理,效果很好。
技巧二:开门见山,亮明观点
朋友,当你看见一堆堆垃圾高如小山,一条条溪河恶臭难闻,一股股有害气体毒害人体时,你的感想如何?我气愤得想大声呼叫:“请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
《桂林山水》的开头: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技巧三:联想回忆,巧妙叙述
独立小院,月光如水,静静地流泻在我的身边, 我感到了心沉水底的清凉,引起了对你的不尽的思念!曾记得也是这样一个月色溶溶的夜晚,我把你送上了开往异乡的列车??(选自河南省中考满分文《当我面对溶溶月色的时候》)
技巧点拨:中考中,常有追忆式文题出现,需要考生追述过去发生的某一件事,此时不妨联想回忆,引发思绪。这篇文章的开头就采用了这一方法。文中先写月色,由溶溶月色引发了“我”的联想,使“我”回忆起同样是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发生的故事。这种开头,洋溢着一种浓郁的情感氛围,利于抒发情感。
技巧四:突出矛盾,渲染气氛
“你这书记趁早别当了,半点用也没有!”从学校风尘仆仆赶来的我,离家门还有百来米远,就闻到了一股浓浓的火药味,听到了妈妈对爸爸的呵斥声,一种“黑云压城”的感觉袭上我的心头。妈妈也是多事,爸爸干什么她都要干预一通,搞不好就暴跳如雷。好在爸爸宰相肚里能撑船,每次都是任凭妈妈一阵暴风骤雨过后,才用几句绵里藏针的话收拾残局。今天不知又为了什么。(选自湖北省仙桃中考满分文《“民主墙”的风波》)
技巧点拨:写作记叙文要善于制造矛盾,在矛盾中展开故事情节才能吸引人。这篇文章在一开头就抖出一个矛盾冲突。目的是要迅速抓住读者的心,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技巧五:巧用修辞,展示文采
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华,我摘一束最灿烂的;对人以和,待人以善。(选自江西省中考满分文《待人和善》)
技巧点拨:修辞是语言运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巧妙而又贴切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常能使语言增添许多风采。在考场作文中,考生若能熟练运用修辞手法扮靓语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上面例子,采用排比、叠词手法生动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抒发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语言亮丽多彩,读之令人耳目一新。
技巧六:描写环境,烘托背景
教室外,呼啸着的北风挟着密集的雨点扑打在墙上,“嚓嚓”地响。教室内,一场全能竞赛考试进行到了白热化的阶段。(选自湖北省仙桃中考满分文《心中筑起一堵墙》) 技巧点拨: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记叙文、散文的写作中,环境描写是不可少的。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可以衬托人物,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如果在文章的开头先进行一段简洁的环境描写,既可以为文章提供一个特定的背景,又能使文章形成一种特殊的氛围。上面例子,写一场急雨的降临,目的是为教室内的考试烘托背景,并制造一种紧张的气氛。写法简单但很实用,效果也好。
技巧七:广泛引用,突出主题
“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每当耳边响起这熟悉的旋律,自己就好像遇见了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感觉格外亲切。(选自甘肃省中考满分文《歌声与微笑》)
著名科学家爱迪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是的,拥有自信,不断努力,就能获得成功。(选自河南省中考满分文《拥有自信方能成功》)
技巧点拨:引用法是一种很常用的文章开头法,引用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若是议论文则常引用名人名言以增强论证效果,突出主题,如上面第二例;若是记叙文、散文则可以引用歌词,以引发下文,便于叙事抒情,如上面第一例。此外,还可引用古语、俗谚、对联等等。
技巧八:设计题记,新人耳目
缘,让我与你相识在桂花烂漫的九月;梦,又让我与你分别在烈日吐炎的六月。朋友,在与你相处的四个春去秋来的日子里,友情让我加倍珍惜。是你让我惨淡的日子也变得精彩,是你让我发现了生活的美丽,是你让我骄傲的心得以让谦虚驾驭。一切的一切,让我追寻与你共同走过的脚印。 ——题记中考满分作文《朋友,我要说声谢谢你》
在这篇文章中,考生别具匠心地在正文前面设置了一个题记,既渲染了浓浓的氛围,为全文定下了抒情的基调;同时又含蓄地交代了“我要说声谢谢你”的原因,巧妙地诠释了文题。而且句式整齐,富有文采,很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技巧九:言彼意此,曲径通幽
有的人喜欢把人生比作一条路,有的人喜欢把人生比作一杯酒,有的人信号把人生比作一团麻。我却喜欢把人生比作花。中考满分作文《美丽人生》的开头
在铺陈了他人对人生的种种理解后,小作者话锋一转,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我却喜欢把人生比作花。”由此进入文章的主体部分,可谓言此意彼,欲擒故纵,曲径通幽,韵味悠长。
技巧十:铺陈排比,蓄势待发
绿色推开了春天的门
雷雨推开了夏天的门
果实推开了秋天的门
瑞雪推开了冬天的门
书籍推开了知识的门
智慧推开了理想的门
理想推开了成功的门
听,到处都是开门的声音??题为《门》的优秀作文
本文开篇,作者连续用了7个结构相同、含义隽永的句子,从不同角度赋予了“门”独特的寓意,既揭示了“门”的丰富意蕴,又形成了一种层层递进、不可遏止的雄浑气势,自然引出了下文“推开人生之门”的主题。
技巧十一:托物起兴,暗渡陈仓
朝阳出来了,湖水为它梳妆;新月上来了,群星为它作伴;春花绽开了,绿叶为它映 衬;鸟儿在鸣唱,蟋蟀为它伴奏??天地万物都在向我们讲述着爱的故事。优美的习作,题为《关爱永远》
文中,作者从自然现象入手,托物起兴,铺叙了自然界中许多事物之间都充满了浓浓 的“关爱”,并且运用拟人手法,使这些事物具有人情味。接下来不用看就知道,肯定要过渡到“人与人之间也应存在关爱”的相关主题,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二)、“凤头”的形式
回忆式
《我的好朋友》:每当看到书桌上的照片,我便想起了我的好朋友---琪儿。
这种形式的优点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开门见山式
《世上还是爸爸好》:爸爸是一个充满了爱的人。他对工作有一种如痴如醉的爱,对家
庭有一种真挚感人的爱,对长辈有一种尊敬孝顺的爱。唯独对女儿的爱,令我说不清——那是一种感人至深的爱,随时陪伴着我,温暖着我??
这种形式的优点是:开门见山,直接了当。
对 话 式
《快乐的父亲》
“杜师傅,我家的电话坏了,你能不能去看看?”隔壁王大伯又来“求援”。正端着饭碗津津有味地吃着“酸菜鱼”的父亲,二话没说,丢下饭碗就去了。望着他的背影,我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这种形式的优点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反 问 式
《 妈妈的唠叨 》
妈妈的唠叨是我每天都能听到的音乐。
清晨,当闹钟的“叮叮”还没响时。妈妈就开始唠叨了:“起床了没有,怎么灯还没有亮?再赖床就迟到了”。“用热水洗脸”“被叠好,不许偷懒。”每天她都不厌其烦,唠叨个不停。于是乎,我闭着眼睛也要先把灯打开,强打精神回答妈妈一声声的唠叨。不起来,赖在被窝里,也得抓紧时间穿衣服。妈妈的唠叨真烦人!可仔细想想,若没有这些唠叨,我又怎会准时告别甜美的梦乡???
这种形式的优点是:加重语势,激发感情。
排比式
《渴望心灵的撞击》:绿叶,渴望阳光的呵护;花儿,渴望流水的滋润;森林,渴望春风的礼赞??
这种形式的优点是:增强气势,先声夺人。
比喻式
《高山流水》:月光如水,音乐般静静流泻着清辉。寂寞,心灵的荒地。我只身一人于夜中穿行,月光下的自己,脸上写满了忧郁。凉意渐起,晚风送来清香。
这种形式的优点是:使语言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对 比 式
《师生之间》
他是我们的班主任,虽然正是壮年,却已愁白了头。
我们是他的学生,虽然即将步入青年,却好像不懂事的孩子。 ??
这种形式的优点是:使内容突出,醒目。
设 问 式
什么是幸福?
幸福是果园里果农望着果实压满枝头的满脸喜色,幸福是教室里莘莘学子憧憬未来的动人笑脸,幸福是实验室里科学家又有新发现的舒展眉头??幸福是奋斗的结晶,勤劳的丰碑。 《生活告诉我》
生活是什么?
生活是一首歌。是一首有悲欢离合的歌,是一支催人奋发的进行曲,是一首用心去唱的歌。生活告诉我:只有做生活的歌手,才能吟唱出优美动听的乐章。??
这种形式的优点是:引人注意,突出内容。
引用 式
《黄鹤,归来吧》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朗诵着这千古流传的诗篇,我为它那隽永的意境和优美的音韵所倾倒。我早就盼望看看这座令人神往
的江南四大名楼之——黄鹤楼。
这种形式的优点:语言简练,直接点题。
三)、小学生作文开头顺口溜
开门见山把题点,
句子排比很舒展。
诗词名言显优雅,
设置疑问引悬念。
景物开篇显心情,
关键情景要渲染。
四)、“豹尾”
俗话说“编织箩筐,全在收口”。文章也是这样,有了引人的开头,充实的主体,还要有精彩的结尾,才能给人完美的印象。
结尾没有固定的公式。一篇文章如何结尾,要根据文章的中心、内容、结构和体裁决定。常用的结尾有以下几种:
1. 篇末点题法。
例如《井》的结尾是这样写的:“这就是我们村的井。”这个结尾只有短短的一句话,既简洁明快,又有点题的作用。
2. 点明中心法。
比如《第一次拖地》一文的结尾:看着干净的地面,我觉得收获很大,因为我不仅学会了拖地,还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事前虚心请教,掌握要领,学会做事就不难了。
3.水到渠成法。
许多人写事、写景、的文章,在叙述事件,介绍人物或描写景物后,文章也就自然结束了,这种结尾的方法就叫“水到渠成法”。像《恩来练字》这篇文章,写的是“恩来练字”的事,结尾写道:“恩来又拿起毛笔,把那两个字认真地重写一遍。”这种结尾,自然,朴实,让读者觉得可亲、可信!
4. 直抒胸臆法。
到了结尾,作者的感情已达到高潮,往往要直接抒发出来,我们称它为“直抒胸臆”。如《在九仙山上看日出》的结尾:“啊,整个世界充满了无限的生机!这景色感染了我,激发了我,我仿佛已经融入到朝阳的光辉中。
5. 首尾呼应法。
如《九寨沟》中“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是对第三段的总结,“异兽珍禽”是对第四段的总结,“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是对全文的总结,又和“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呼应。
如何让作文“烂尾”变“豹尾”?
结尾是作文的最后一道重要“工序”。 精彩的结尾被称为“豹尾”。文章有了精彩的“豹尾”,就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文章有了精彩的“豹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感染力。
1、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篇末点题、首尾呼应,即结尾或呼应题目,或呼应开头,这种结尾方式能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同时又能唤起读者心理上一种首尾圆合的美感。
2、引经据典,言简意明
选择引用与主题有密切关系的古诗文、名人名言、歌词、俗语谚语、歇后语等名言警句
作总结,往往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因为名言警句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含义深刻动人、有很强的哲理意韵、有启示作用和教育意义的话,有的还很有文采,用来结尾,不仅让读者信服,而且在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
一篇优秀作文的结尾,“冰心奶奶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而当初的芽,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那么我们就应该在刚刚起步的时候,用我们无悔的付出,去浇灌那刚刚萌芽的种子。”作者引用了冰心的话,再融合自己的观点,使此结尾生动而富有深意。
3、活用修辞,妙笔生花
你想让作文结尾飞扬出一道亮丽的风景吗?你可运用修辞,使语言如珍珠美玉,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巧妙运用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排比、对偶、象征等结尾,会使文章文采飞扬,如明媚的春光,生动形象,不仅可以显示出作者的写作目的,还能使文章增色许多。
例如:此刻我才真正读懂巴金爷爷“让生命开花结果”的含义。 “开花”是指为他人奉献。一次受伤后的救助是一朵花;一次适时的看望是一朵花;一个及时的电话是一朵花;一个亲切的微笑是一朵花??总之,每一种付出就是一朵花。上面片段一采用了比喻、排比,既增添了文采,又加深了文章的意境,在篇末揭示出文章的主旨,效果很好。
记事记叙文的结尾
1、自然式结尾。
这样的结尾很容易,事情记叙完了,结果也出来了,文章也就结束了,这就是自然式结尾。如:《游笔架山》的结尾:
太阳偏西了,我们也有点累了,便一起乘车,带着在笔架山游玩的快乐,踏入归途??
2、总结式结尾
事情记叙完了,总结一下收获,常用递进关系的复句来说说自己的收获或感受。比如:《记一次有趣的蛋壳实验》的结尾:
这次蛋壳实验真是太有趣了!不但锻炼了动手的能力, 而且还从中明白了“力的集中与分散”的道理,收获太大了!所以我喜欢这样的实验!
3、启发式结尾(也称“明理式”)
这种结尾是把通过某件事之后所得到的启示、明白的道理写出来,起到点明中心的作用。比如:《一件小事》的结尾:
这件事过去很长时间了,但我却铭记不忘。事情虽然小,但它给我的启发却很大,因为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人不论做错了什么事,只要认识到错了,而且敢于承认,勇于改正,那就一定有新的开始,一定会进步的。
4、梦幻式结尾
这种结尾属于想象、寄托型。也就是不直接写事情的结果,而这个结果有可能不是一种情况,就用“做梦”的方式,来表现寄托意愿或结果。这种梦幻式很有意思,引人暇想。比如:《找妈妈》一文的结尾:
这天晚上,男孩做了一个甜美的梦,梦见小女孩找到了妈妈,正依偎在妈妈的怀里撒娇呢!小鸟呀,也飞回自己的小巢,正和鸟妈妈一起快乐地歌唱呢!
5、引歌引言式结尾
有“引歌引言式”开头,也有“引歌引言式”结尾。根据事情的内容与中心,选择恰当的名言古语或一两句歌词,做为文章的结尾,富有鞭策、指引、激励的作用。如《珍惜时光的分分秒秒》一文的结尾:
只有珍惜时光的分分秒秒,才能不虚度光荫,做应该做的事,这是经历了这件事之后
给我最大的启示。朋友,“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写人记叙文的结尾
写人记叙文的结尾也很多,这里仅举几例。
1、总结式结尾
在文章的结尾,对所写人物的表现、品格进行总结。比如,《我的榜样》的结尾: 这就是王小平,我学习的榜样。他就是这样勤奋向上,乐于助人,现在,他已经成了同学心中的偶像啦!
2、赞扬式结尾
在结尾,用歌颂的语句来赞扬人物的品格,突出和点明中心。比如:《我的老师》一文结尾:
王老师就是这样热爱自己的学生,忠诚于崇高的教育事业,她勤勤恳恳、呕心沥血地传道授业解惑,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无愧于“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
3、抒情式结尾
在结尾,抒发自己对人物的赞扬、歌颂、敬佩之情。比如:《我的老师》一文的结尾: 啊,敬爱的王老师,您就是这样,像一位慈爱的母亲,无微不至地关怀呵护着我们;像一位辛勤的园丁,无怨无悔地哺育我们成长;您对事业的忠诚与执着,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为有您这样的好老师而骄傲、而自豪!
4、议论式结尾
用议论的语句来阐述自己对所写人物的看法、观点,强化文章的中心。 比如:《无私奉献的人》一文结尾:
这就是我的老师,一个无私奉献的人。难道她没有亲人儿女吗?难道她就不知道辛苦劳累吗?难道她就不需要享受点安逸生活吗?不,她都懂,都知道,然而,她把忠诚教育事业教书育人做为自己的第一生命,把无私奉献当做最大的快乐。这样的老师,我们怎能不热爱、不敬佩呢?
5、篇末扣题式结尾
这类结尾同总结式结尾一样,是最常见、最容易掌握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是所题目或有关题目中的“题眼”写进结尾里。
比如:《值得我学习的人》一文的结尾:
这就是王小刚,一个值得我学习的人。他的谦虚、他的诚实、他的热情待人,都为我树立了前进的榜样,让我佩服不已。
四、美化文章
讲究文采,通常说的润色。
1、 引用古诗词句。
2、 巧用修辞格式。
3、 描写生动画面 .
4、 变换长短句式。
5、 化用名言警句。
作文九:《怎样写好作文》10600字
怎样写好作文
一.做到符合题意
首先,审题要认真,审题大致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弄清题目本身的意思;二是弄清与作文题目有关的命题要求。这就要求对作文部分所有的文学或图画进行认真地阅读和揣摩。第一,确定文章的体裁。对体裁做了限制的要特别注意,对文体没有作说明的应选择自己所擅长的文体。第二,确定范围。一篇作文写什么内容,用什么材料,这都是属于作文审题的范围。如1994年高考作文题《尝试》,就应该写第一次尝试做的某事,切误写常常做的事。第三,确定中心,中心是文章的关键,是文章的灵魂,是材料的统帅,只有确定了中心,才能在确定了的范围内取舍材料。如《校园趣事》可以通过一件趣事反映学生的的精神风貌,也可以通过一件趣事体现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第四,确定角度,有的作文可以从多角度去行文,可以选取自己比较熟悉的角度入手,如下面一则材料:
林则徐因禁止因被发配新疆,他不顾待罪之身,立刻推动当地兴修水利,开恳农田,在人民的支持下,前后垦田60多万亩,他主持修建的阿齐乌苏龙口工程,一直安全使用了年;他还大力推广“坎儿井”,新疆人民称为“林公井”。
如果根据这则材料写一篇议论文,至少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论证:一是论证不计祸福,淡化宠辱,唯以赤诚报国的高沿品质;二是论证不惮劳苦,深入实际,为官者不在其位,亦谋其政;三是可以论证兴国富民,造福一方,泽被后世,自获百姓爱戴。
二.做到符合文体要求
“文体”是指文章的体裁,文章的体裁是由文章的表达方式和内容来决定的。具体说来,记叙文要求运用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记叙要素完整;议论文主要运用议论和说明的表达方式,论点论据论据三要素完整;说明文要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符合行文的格式。不同的文体,语言特色也不一样。记叙文的语言一般要求生动形象,议论文的语言一般要求准确严密,说明文的语言一般要求准确通俗,应用文也有特定的语言。
写作是一种高级智力活动,也是语言能力的综合表现。
一篇文章含有思想意识、知识见闻、生活经验、审美观点,它运用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它讲究文法技巧、语言艺术,它有显著的时代性,民族性、社会性。任何写作都必须以一定的思想材料(理性的或感性的)为前提。然而这些材料必须属于同一个话题,构思时所形成的中心还要扩展成一定的表述层次。仅有中心是无法动笔的,必须根据中心把相关的材料加以组织排列,使之条理化,形成表述的层次,才能进入表达阶段。这种层次的安排体现为文章的结构,是比较容易观测的。文章的结构既含有逻辑方面的要求,又含有技巧方面的要求。下面分别结合中学生的特点作一些说明。
1. 逻辑方面的要求是层次性和合理性。层次性的主要标志是分段,合理性
主要体现为顺序编排,这都是比较容易辨析的。论说性文字如此,即使
是记叙性文字,高中学生抓住了一件事就事论事的情况已经比较少了,往往是把几件事综合起来,而且加以必要的抽象和升华,因此材料的组织与层次也是比较明显的。
2. 技巧方面的要求是完整性、连贯性和生动性。完整性指的是有头有尾,
即学生不仅要考虑到内容阐述的层次,还要考虑到篇章的要求,注意如何开头,如何结尾;连贯性指的是善于处理层次间的衔接过渡,使各部分之间连接得紧凑;生动性指的是灵活地调整表述的顺序,以求得更佳效果。在层次、顺序方面,逻辑性是基本要求,技巧性是较高要求;在技巧性的要求方面,完整、连贯、生动又大致体现了写作水平的三个不同层次。
3. 从构思到表达,原始材料的面目也要发生变化,材料的这种变化我们称
之为“典型化过程”。材料的典型化过程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材料的筛选与调整。作者将剔除不够典型的材料,更换或增补另一
些材料。
2) 细节的压缩与扩展。随着中心的逐渐明确,思路的逐渐清晰,在材
料使用方面也会有越来越具体的要求。对材料的这种压缩与扩展能
力,是衡量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标志。
三.立意正确、新颖、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根据题目的要求,从材料中确定文章的主题或中心论点,叫立意,同一题目,可设计出许多不同的主题。
立意要正确,在正确的基础上还力求新颖。要使文章立意新颖,就要留意所写的人身上那些貌似平常的“闪光点”,从平常中悟出不平常来,如果只做出活素材的“保管员”,而不会从中提炼出独特的发现来,作文还是不会出新意的。
内容充实就是在平日要注意观察、分析、积累,在写作时不要说大话,空活填充文章。具体点说,就是若写记叙类文章,不宜砌事实论据而重在说理的深刻和透彻;若写抒情类文章,更不宜罗到事件而应在精当叙事的基础上抒发能够感动自己、打动读者心灵的感情。
中心明确是说一篇作文一般只能提出一个主要问题,确定一个中心思想。动笔前,这个中心思想要非常明确;下笔后,要有意识地把这个中心思想贯穿全文,使读者一看就能把握,以记叙文《尝试》为例,有一个老先生记叙他先是尝试追星,剪了郭富城发型,购买唱碟,观看演唱会,但是学习成绩下降了。老师找他谈话,自己渐渐转向学习,最后的体会是:“我终于尝试到了学生的滋味。”这篇作文的“中心”就不够明确,到底主要是想表现尝试追星还是尝试学习?读书学习,对于作者来说,已做了十几年,现在才说“尝试到了学习的滋味”,而对于新的做法和新的体会,作文中又没有确切地写出来,整篇作文的中心很模糊。
四.语言要通顺
“语言通顺”是指文章的语言没有逻辑上的语法上的毛病。具体点讲,就是一段话应该围绕着一个话题,统一于一个中心;要按照各句与中心的关系以及各句之间的关系把语言合理地组织起来;要注意句子之间不仅要有逻辑上的联系,还要有语气上的联系;在文章中不要出现病句。
怎样才能做到语言通顺呢?在热爱生活,增加人生体验的同时,一定要扎扎实实练好语言表达的基本功。建议:
1) 认真学好每篇课文(名家名篇),仔细体会课文作者是如何准确使用语
言的。
2) 读一点同龄人的好文章,看别的同学是如何把学到的语言知识用到自己
文章中去的。
3) 平时多查查字典、词典,弄清常用字词的确切含义,积累并逐渐丰富自
己的词汇量。
4) 可以每周写篇周记,能写日记更好,一是录下自己的人生经历,二是训
练语言表达,如能坚持,其益无穷。
五.结构要完整、严谨、自然
“结构完整”是对文章布局谋篇的基本要求。所谓“结构”是指文章的内部组织构造。“结构完整”其含义有二:
1. 开头、中间(主体)、结尾三个组成部分齐全。如记叙文一般总有事情的
发生、经过和结果;议论文一般有引论、本论和结论;说明文一般要有引子、分说、总收。
2. 文章的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密,过渡自然,前有交代,后有照应,首尾一
贯,前后一致,整篇文章浑然一体。如果一篇文章有头无尾,或上下脱节,缺乏照应,就会造成结构残缺,松散无力,不符合“结构完整”的要求。
“结构完整”还应包括文章的条理清楚,所谓“条理”是指文章的段落、层次。“条理清楚”其含义有二:
1. 分段合理。段落反映思路发展的阶段性。分段合理,说明文章作者的思
维具有条理性,分段不当,就会造成思路的模糊。一个段落在意思上要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既不要把一个相同的意思拆成两段,也不要把几个不同的意思并在一个段里。
2. 段落合理排列。段落的安排都应该有一定的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应有一个合理安排,或按时间顺序,或按空间顺序,或按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浅入深等)。哪几个段应合盛开个部分,整个文章共安排几个部分,都应有一个合理的安排。不讲顺序,就会造成思路混乱,结构杂乱无章。段落合理安排上有如下要求:一,服从于中心需要。二,合乎逻辑。
我们通常所说的“结构紧凑”则是文章“结构”中的较高要求,也是高考中衡量优秀作文的一项指标。“结构紧凑”则反映了考生对段落层次处理的技巧性。对段落层次处理的技巧主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注意段的衔接、过渡与前后呼应;二,注意段的特殊处理,设置特殊段(一句自成一段),起强调作用,加深读者印象;三,注意段间关系的紧凑和策略性调整。所谓“策略性调整”,是指为了表达中心的需要,在顺序方面作出某种策略调整,如记叙文中的倒叙、插叙、补叙的灵活运用,议论文中的引出矛盾,故设敌论等。
在作文之前,根据作文要求,列出写作提纲,围绕中心设计好文章的框架结构,是使文章“结构完整”的有效方法。不同的文体在结构安排有不同的特点和方法,下面分别作一介绍:
1.记叙文的布局
1) 纵式:以时间为线索组织材料,如《社戏》即按“起航—看戏—归
家”进行记叙。
2) 模式:A.以观点(或感情)为线索组织材料,如《琐忆》即按“横
眉冷以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两方面组织材料回忆鲁迅,至于
事例发生的先后时间,则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B.以地点(或场面)
的变迁为组织材料,如《校园好事多》即记叙了校园同一时刻不同
地点的几个场面。
3) 纵横交叉式:以时间为经,地点人纬组织材料,如《为了六十一个
阶级兄弟》就是如此。
2.说明文的布局
1) 纵式:即程序性说明文,用以说明工艺的制作(或操作)过程,如
《景仄蓝的制作》,即写了该产品“制胎—点蓝—烧蓝—打磨
—镀金”等六道工序。
2) 横式:A.分类说明文,如《汽车》一文,把汽车分为“客车—货车”
两部分来作说明。这里“汽车”与“客车、货车”的关系是
属概念与种概念的关系。B.分解型说明文,如《汽车》一文,
把汽车分为“车头—车箱—车轮”或“发动装置—传动装置
—运载装置”三部分来作说明。它们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
的关系。C.分角度型说明文,如《汽车》一文,把汽车分为
“外型—结构—原理—功用—前景”几部分来作说明。这是
从不同的角度说明同一事物。
3.议论文的布局
1) 纵式:A.层进论证(一层,更进一层);B.因果论证(原
因,进而变结果。);C.比喻论证(比较,引申说理。);D.归谬论
证(逆向设疑,批驳谬论。)。
例一,《评“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自扫门前雪”论的要害是“自扫”,主张在狭隘的小天地
中自我奋斗,这同我们所处的时代、面临的任务是根本对立的。
(以上一层)“自扫门前雪”从来不会是目的,目的只能是“莫
管他人瓦上霜”,反对团结互助,反对集体主义。(以上二层)
例二《评“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自扫门前雪”,是说我们每个公民都应履行自己的义务,
这是无可非议的。(以上一层)当然,如果仅只满足于“自扫门
前雪”,那自然是不够的,只要能把下一句中的“莫管”改变“也
管”,“各人自扫门前雪,也管他人瓦上霜”,就显得光彩照人了。
(以上二层)
例三《评“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试问,为什么不能
把“自扫”改为“互扫”,把“莫管”改变“更管”呢?(以上
逆向设疑)虽然都只一字之差,但却是两种思想、两种作风的不
同体现。“自扫”与“莫管”,的确错了。(以上批驳谬论)
如果我们由于反对“莫管他人瓦上霜”,便跟着也反对“各
人自扫门前雪”,(以上逆向思维)其结果必然是丢了“自扫”,
也永远不会有“也管”了。
以上一、二两例说明文的骨架,都是纵式布局,它们分别是
对同一题目的两种层进式论述;三、四两例由是分别是一、二两
便的逆向设疑。
2) 横式:A.并列论证(一方面,另一方面。);B.对比谁(正
面,反面。);C.总分论证(总说,逐一分说。)。 ..
例一《评“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一个“自扫”,事事以自己为核心,其结果必须是顾了个人,
忘了集体;肥了帮伙,亏了国家。(以上反面)
而一个“互扫”,“公”字出来了,集体突出了,国家记在心
里了,这才是我们时代的精神与风格。(以上正反)
例二《评“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总之,我们应该肯定的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也管他人瓦上
霜”。(以上总说)“自扫是我们每个公民应有的基本品格,
而“也管”则是我们社会应该大力提倡的风格。(以上分说)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以上总说)
以上两例,分别是对比论证和总分论证。
3) 纵横交叉式:如果将上列纵、横两式用于一篇文章,就
构成“纵横交叉式”。
作文考纲要求的“结构完整”即:有头有尾,有交待有照应,布局周密,没有残缺不全、主次不分的毛病。“条理清楚”即作文思路的展开有步骤,合逻辑,层次分明,脉搏络清晰,段落的划分和安排合理,没有颠三倒四、纠缠不清的毛病。
1.几种结构模式
a) 纵式结构:
b) 模式结构: 如《扁鹊见蔡桓公》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
c) 联想式模式:概括——联想——析理
d) 回评式模式:概括——回评——归纳
e) 列据式模式:立论——列据——析理
f) 材料作文式:引——提——联——议——结
g)
h)
i)
j)
k)
l) 纵横交叉式:时间为经,空间为纬 快速作文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会怎样 并列式:一方面——另一方面 对比式:正面——反面 总分式:总——分 总分总式:总——分——总
2.学会几种开头的方法
文章有了好的开头,既能为文章顺利展开打下基础,也能吸引读者,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
文章开头的方法很多,下面就记叙、议论两种文体,分别介绍几种最常见的开头方法。
(1)记叙文开头法
1) 倒叙式开头。如:
声乐家苏林教授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在这次参加考试的二百多名考生中,有一个二十岁的女生陈伊玲,初试成绩十分优异,声乐、视唱、练耳和乐理都列入优等,尤其是她的音色美丽、音域宽广,令人赞叹。而复试时却使人大失所望。苏林教授一生桃李满天下,但这样年轻而又有才华的学生却还是第一个,这样的事情也还是第一次碰到。
那次公开考试是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举行的??
2)烘云托月式。如: (《第二次考试》)
不论是清晨长跑,还是黄昏散步,在那长长的江堤上,我时常看见一个身穿墨绿色大衣的姑娘在吊嗓子。漫长而又辽阔的江岸旁,处处留下了她的歌声。
(《穿墨绿大衣的姑娘》) 我从农村老家度假回来,故乡的一草一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和印象,但我最留恋的,还是那些农村伢。
3)表达愿望式。如:
为“姐姐”谱一曲颂歌,一直是我的心愿。 (《农村伢》)
(《唱给“姐姐”的歌》) 我静静地坐在书桌前,听到厨房里传来妈妈切菜的声音。
“一定要找妈妈好好谈一次!”我又一次这样对自己说。
4)象征联想式。如: (《第一次与妈妈谈话》)
“赤橙黄绿青蓝紫”,生活犹如一条七色的彩虹,我生活在这丰富的生活,多彩的阳光照耀着我??
看见山边那轮圆圆的红得如血的夕阳,便想起了父亲。 (《向你介绍我》)
(《夕阳》)
5)描绘形象式。如:
圆而红的脸蛋上有两道弯弯的月眉和一对圆圆的小酒窝,使她变得宛如一朵鲜花儿,这便是我的同桌。 (《我的同桌》)
你走进我们的学校,如果看到一位大个子,小眼睛,一脸“阳光灿烂”的中年男教师,
那就一定是我们的物理老师——蒋老师了。
6)引发式开头。如: (《我和物理老师》)
今天,是妈妈去世三周年的日子,我买下了两张黄裱纸,从几十里外的学校赶来给妈妈上坟。
低矮简陋的小屋。在我们这里并不鲜见。 (《我爱妈妈只一年》)
沉重的黄土块被父亲那双长满老茧的大手一把一把地垒起,再摆上些麦秸就筑成了老屋。父亲从此便离开了他的父亲,因为他有了自己的屋。
7)感叹呼告式。如: (《父如老屋》)
唉!这讨厌的雨,没完没了。已经六点了,六点半招待所开饭,恐怕我要赶不上了。
李老师,您匆匆离开我们,整整三年了! (《哦,那又眼睛》)
(《永恒的怀念》)
8)情景泻染式。如:
一登上山岗,望见村庄,我的心渐渐地紧张起来??
(《男儿有泪》)
又到了黄昏,晚风吹着树叶唱着我听不懂的歌,我蹑手蹑脚地躲避开奶奶的目光,溜出客厅迅速穿过院子里的月季花丛,轻轻推开沉重的院门,听着“吱溜”一声,绿色的大门终于沉沉地闭上了。
9)概说总括式。如: (《外面的世界》)
北京的夏季就是这样,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这会儿却乌云密集。
十五岁的人,感情上就有过一段这样曲曲折折的经历。 (《小红伞》)
(《心灵深处的秘密》)
10)引用式开头。如:
“我用一片简单的树叶,编成一支可爱的芦笛,啊,我的女神,你能给我全部的财富吗?”这是东方伟大的诗人泰戈尔的诗句,也是我童年最偏爱的文字。
(《我的财富》)
屠格涅夫曾写过一篇《麻雀》,大意是:一只羽毛未丰的小麻雀从树上掉下来,诗人的狗向它靠近。忽然从附近一棵树上飞下一只黑胸脯的老麻雀,像一颗石子似的落在狗的鼻子前,并且倒竖羽毛,再次向狗扑去,致使那狗惊慌失措??屠格涅夫感到了爱的力量的强大。
不曾想,这种惊人的场面我竟亲见一次。
11)设置悬念式。如: (《爱》)
圣诞节快到了,一家都在忙着准备礼物。??哎,怎么办?什么才是外婆最好、最出其不意的礼物呢?
12)议论点染式。如: (《礼物》)
微笑,能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友情,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使人们相处得更融洽,更友爱。
很多东西,只有在失去之后才会觉得它的宝贵??
(《童年,失落的梦》)
(2)议论文的开头法
1)开门见山式。如:
要实现自己崇尚的理想,首先就要热爱祖国。
2)设问悬念式。如: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
3)释题目式。如: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是,成功并不是失败的积累,而是对失败的总结。
4)叙述材料式。如: (《失败与成功》)
高敏连续两届夺取奥运会女子跳板跳水冠军和亚军会冠军,威震体坛??
5)引用名言式。如:
中国有句俗话:“言必信,行必果。” (《战胜自己》)
(《诚信重于泰山》) 在文章如何开头的问题上,同学们要防止以下偏向:
写人记叙文先来一大段一般性介绍,令人枯燥乏味;叙事记叙文先来一段游离主意的景物描写或空洞的抒情,让人不得要领;议论文第一段就一步到位,把话说尽,使文章没有展开的余地。最后不得的是,卖弄文采,堆砌词藻,不着边际地绕大圈子。不管运用上述哪种方法开头,都要紧扣中心,为突出主题或中心论点服务,力求做到干脆而有味,醒目而生动。
3.文章结尾有讲究
跟开头一样,结尾也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有个好的结尾,能深化主题,突出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给人以难忘的印象。下面就记叙、议论两种文体,简介几种常见的结尾方法。
(1)记叙文结尾法
1)揭示主题式。如:
蓦然回首,往事如烟。但这坚实的第一步将永驻我心间!
(《往事》) 一个“情”字包含了多少学问,三言两语怎么能把其中的奥妙说明白呢?但我知道,正是这些父女情、母女情、夫妻情将三颗心串在一起。我愿天下所有的家庭都明白:人间贵有情!
2)总括照应式。如: (《我家最珍贵的东西》)
从此,在我心中,萦绕着一个黄昏的故事,有些古老,却又是那样的储蓄,优美。 (《山头老爹》)
老师,您的眼大得能罩住我活动的每一个场所。您的眼神亮得能照澈我的五脏六俯,使我举手投足都有了主心骨。
3)画龙点睛式。如: (《老师》)
但是心中的怀念却与日俱增,尤其是在月光皎洁的夜晚,我都会想起我的启蒙老师,是他教给我的那首《江楼有感》:
“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赏月人安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我将永远珍藏表姐的赠物,珍视这份情谊。 (《心灵深处的怀念》)
(《表姐》)
4)哲理启示式。如:
于是从此以后,这扇门就一直开着了。没有人,也没有理由不相信这扇门永远开着,你说是吗?
我深深地明白了一个道理;幸福是用辛勤的劳动创造的。 (《门》)
(《尝试》)
5)引用式结尾。如:
我惟一的心愿:“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脚印》)
别捷列夫曾说:“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大。”在我十六岁的生活中,虽不曾充满狂风暴雨,但也不曾处处鸟语花香,我希望我在今后的日子中多经历些挫折,并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
(《往事漫忆》)
(2)议论文的结尾法
1)总结文章式。如:
是的,只奉献而不索取,不慕名利,顽强自信,这才是我们年轻一代应有的品质。
2)引申深化式。如: (《谈奉献》)
一个自卑的人只要努力克服自卑心理,正确地看待自己,树立自信心,同样可以成为主宰自己命运对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物。
3)感叹赞美式。如:
??——真正的英雄、真正的豪杰啊,中国的青年! (《谈“自卑”》)
4)提出希望式。如:
??这是每个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不可等闲视之的。 (《真正的英雄》)
5)用名句式。如:
“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的是诗人的心。 (《忠言逆耳利于行》)
(《读〈故都的秋〉有感》)
六.恰当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不同的文体,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不同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分别以记叙、议论、说明为主要的表达方式。这里说的是“主要”,其实在任一篇文章,表达方式的运用都不可能
是单一的。如议论文在运用事实论据,说明文在介绍说明事物的形态牲时,都会用到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尤其是记叙文,它常常要求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适当地加以抒情、议论,这能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帮助读者理解文章的主题。有些时候,光看文章的叙述、描写部分、不容易让读者明白你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有的人甚至会认为这些内容不值得一写。而如果加进议论和抒情,效果就完全不同了。如有位同学写《我的爸爸》,叙述爸爸在家因受妈妈和“我”的批评不得不戒烟这件事。原稿没有突出表现父亲的思想、性格。父亲戒烟的意义也没有表达出来。修改后,文章结尾加了适当的抒情。议论:“爸爸为我们这个家的和睦,也为了病人(爸爸是医生),终于反自己这一最大的嗜好改掉了。爸爸就是这样一个有责任心,又能顾全大局的人。”
既然在一篇文章里,常常需要综合地运用各种表达方式,那么就要注意各种次要的表达方式不能喧宾夺主。如有些考生写议论文在运用事实论据时,对这些事实常常做过于具体细腻的描写,甚至对人物、景物等进行细节描写,唯恐不够生动;相反在记叙文中,对事物、人物等的叙述则高度概括,文章结尾时还会用大段的议论。
自由写作除第一点(做到符合题意)外,其他都与规定命题作文相差无己。 附录:怎样修改文章
有个同学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我入团了”。从题目上来看,作者是想把自己入团前后的一些思想变化告诉读者,但是,他在文章里却写了自己的家庭出身,家庭成员,父母亲的身体状况,又写了团组织对自己的帮助以及自己的入团动机等等。如果不是标题“我入团了”,别人还以为他在写自传哩!老师告诉他,这篇作文剪裁不当,重点为突出,扣题不紧,希望他把文章重新修改一遍,他说:“写作文我最烦改啦,还不如换个题目,重写一篇呢!”
确实,修改一篇文章并不比写一篇文章容易,特别是修改自己的文章就更难,因为写文章的时候,作者有自己的思路,用过一番心思,总觉得自己这样写好,不容易发现它的毛病。但是,如果你敢于迎难而上,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还可以逐步摸索到一些作文的规律,那么,你的作文水平一定会“日有长进”,文章也会越改越好。
传说俄国著名寓言家克雷洛夫每写一篇文章都要反复修改,不断推敲。他的寓言诗,创作了统称为《人间喜剧》的九十部小说。人们惊叹他的高速和高产,然而他象任何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严肃地对待自己的每一次实验一样,以高度的艺术责任感认真对待自己所写的每一行字。一本小说,不到经过反复修改,自己感到无懈可击的时候,他是决不付印出版的。为了便于修改,巴尔扎克规定印刷所要把小说的大样印在一种特别长、特别宽的纸张上,上下左右留有很大的空白。然后,他就在这空白的地方整句、整段甚至整节、整章地修改、重写。校样来了以后,他又把整个辛苦筑成的大厦重新拆散,第二次进行删改。这样经过五、六次的往返,有时甚至经过十五、六次的改动之后,巴尔扎克才觉得满意。
著名作家这样重视修改文章,我们初学作文的同学,也要象克雷洛夫、巴尔扎克那样,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的每一篇习作。
那么,怎样修改文章呢?
契诃夫说:“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所谓修改,就是认真地把已经写出来的文章从立意、选材、篇章、结构、语言文字等多方面的进行增、删、改,使文章能更完美、更周密、更充分地表情达意。
修改,有小修改和大修改之分。小修改有三个方面:
首先,要查一查你的文章里写的那些话和引用的材料和中心思想有没有关系。凡是与中心思想无关或关系不大的,一律删去。如果文章引用别人的话,要细心核对。引用人家的话不能断章取义。
其次,再看看层次是否清楚,详略是否得当,交代是否明白,用词是否准确,语句是否通顺,有没有错别字。“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写文章时,精神贯注在内容上和遣词造句上,用错或漏掉标点符号,是常有的事。文章写完以后要注意检查一遍,一个标点用错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最后,还要把文章从头到尾朗读一遍。凡是读起来不够通顺的地方,凡是似懂非懂的句子,一定要改过来,然后再交给老师。
所谓大修改,就是改变文章的结构,增删文章的典型材料,改变文章的主题,有时甚至另起炉灶。
有人说,没有反复的修改就写不出好文章,这话是有道理的。修改文章的过程,就是提高写作水平的过程。修改,可以使文章的中心思想更明确,结构更严谨,语言更简洁。
有的同学问,修改文章是不是文字越改越少才好,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天山景物记》(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一文里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
“这生长在人迹罕到的海拔几千米雪线以上的灵花异草,据说是稀世之宝——一种很难求得的妇女良药”》(一九七九年二月第一版)
作者后来改为:
“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柴,五彩缤纷,象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象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象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这密密层层成丈高的野花、朵儿赛八寸的玛瑙盘。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满怀捧到你最心爱的大鲜花”。(一九八O年十二月第二版)。
文章经过改动以后,“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使读者宛如“亲临其境”。所以说,修改的时候,该增加文字的还是要增加。
古人说过:“文章不大厌百回改”,“好句时时改”。好句子还要精益求精,有毛病的句子更应该认真改了。如果你发现不了自己文章要念给老婆婆听,问她们懂不懂,老婆婆懂了,他才抄录下来,要是老婆婆说不懂,他就要修改。陈毅同志曾经称赞白居易:“一生事白描,古今谁能继”?“白描”是什么?就是“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鲁迅:《作文的秘诀》)同学们都应该养成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好习惯。
作文十:《怎样写好作文》16400字
如何写好作文
写好作文,是当今很多学生感到头疼的事。如何去面对这令人头疼的事呢?那就要了解作文的含义。 作文是认识世界, 认识自我, 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又是应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加深的综合体现。
明白这个含义后,我们就来谈一下如何写好作文这个话题了。要写好作文,不妨从以下几点来尝试: 1、多读书。
中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课本知识,还必须在课外进行大量阅读,阅读书刊杂志,阅读名篇名著,每学期读 一至二本文学名著,每周读一篇名家精品。因为阅读不断能扩展视野,提高认识,陶冶情操,丰富作文的 内容,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写作的技巧。因此在阅读时,学习作者怎样选择材料,怎样用词做句,怎样安排 材料,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等等。通过阅读不断积累语言,积累写作方法,积累写作内容,积累范文,作 文就能提高。古人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讲得就是这个道理。
2、要多观察。
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要写好作文,首先要有写的材料,这就要求有丰富的生活,有更多的实践。除校内 生活外。还应参加更多的社会活动,参观、访问、出游、看电视、劳动等,都是积累作文的原始来源。在 活动中,要多看,要看得细,看得全,抓住事物特征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写作文才有内容,才能 做到具体生动。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是写好作文的基本条件之一。
3、要多思考。
一方面要从“多看” “多读”中思考,不断提高自己认知水平和借鉴的能力。例如:在生活或活动中观察 时要多想,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有什么意义。这就要求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细心洞察周边 的事物,不但要看事物的表面现象,还要认识事物的本质。这样在写人记事的时候,就会有一定的深度, 另一方面在作文之前要多想,做到想好再写。作文时,不仅是让人知道所写的事的具体内容,还要让人了 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达的意图。 这就是要想好文章要选好哪些材料, 这些材料怎样安排, 怎样用词用语, 这些在动笔之前都要想好。
如能在学习中注意以上几个方面,再加上平时常写,写后养成勤改的习惯,作文水平一定会进步很快的。 ★平时写作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 审清题意不跑题。
作文大忌之一是跑题,而审清题意是防止跑题的关键一步。审题须抓题眼,题眼一般也有规律。偏正 式题目要抓其“偏” ,如《一个惜时如金的人》 , “惜时如金”就是题眼;动宾式题目要抓其“宾” ,如《太 阳每天都是新的》 , “新的”就是题眼;并列式题目要抓其“关系” ,如《时间·生命》 ;省略式题目要抓其 省略;如《现代科技带来的 》 ;要求式题目要抓其要求等等。
(二 ) 内容充实不空洞。
写人要形象,写事要具体,写景要生动,写物要准确。作文一定要“真事,真话,真情”三者合一。 (三 ) 结构合理不混乱。
作文写出来须有头、有尾、有中间。各部分比例还须匀称,正如古人讲的那样——“凤头、猪肚、豹 尾” 。即:开头小而漂亮,吸引人;中间充实丰满,说服人;结尾短而有力,感染人。
(四 ) 语言通顺求流畅。
“作文就是用笔说话” ,这话颇有道理。语言要通顺,一要作者思路清晰,二要反复修改。作文写完了, 一定要看看、读读,把不通顺处改正过来。无论哪种体裁的作文,语言都要力求简练。平时可以这样试一 试,把你原来的作文拿来,不考虑材料的取舍,单从语言上删改,看看能不能删掉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 的篇幅。这样练习几次,语言的功力很可能会有明显的提高。
(五 ) 书写工整求漂亮。
字迹是作文的脸面,同样不容忽视。平时一定要挤一些时间下功夫练一练。考场上则需要做到两点:一是给作文留足时间 (一般是考试时间的 45%-50%);二是要对字迹予以足够的重视,每写一个字都应想到
这是作文的脸面,这是在别人面前,尤其是在阅卷老师面前展示自己,力争把每一个字写得易认、工整、 漂亮。
关于提笔忘字的问题,其实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主要靠你的认真与努力。语文学习中的字音和字形 属于基础知识部分,也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可能你已经认识了许多字,但是有时还是会忘记写法,那么只 能说明你的知识掌握还不够扎实,学习态度还不够认真。另外,语文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它无时无刻 不在我们的身边。准备一个小笔记本,把平时不会写的字或者是易错字记录下来,还要多读书,把你认为 好的词语和句子也记录下来,定期翻看,日积月累,我想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下面我再深入、细致地谈一谈中学生应当如何写作。
中学生如何写作文
一、怎样才能写好作文
语文学习有两项任务:一是在理解别人语言的基础上理解别人的思想:二是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用语 言表达出来,使别人了解。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既可以用口头语言,也可以用书面语言。写作就 是要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初中生学习写作,有几个问题首先要认识清楚。
1、初中生学习写作不是搞文学创作
文学创作是少数人从事的一种职业。我们中学生写作是为了学习表达。社会中的人彼此要交流思想感 情,传达信息等,都必然要用到写作,所以中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也需要写作这个交流思想感情的 工具。不学会写作,将来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都会遇到重重困难。
2、写作是表达过程,阅读是理解过程,阅读在先,写作在后
阅读中,理解别人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就理解了别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技巧。学习了别人表达思想 感情的方法和技巧,学习了别人的语言,久而久之,自己也会在表达中运用。这是一个借鉴、模仿、运用、 提高的过程。因此,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提高。中学生应该在多读的基础上多练,才能逐步 写好作文。
3、中学不要害怕作文
作文并不可怕,写作和说话是一致的。叶圣陶先生认为:写作就是“写话” ,自己怎样说就怎样写。 把自己的话用笔写出来就是写作。因此大可不必害怕写作。 “文无定法” ,但它有“法” ,关键问题是贵在 得“法” 。
4、写作和说话有区别
话说完就过去了,而文章可以保存下来,可以反复修改,反复加工,使表达的意思更准确、更全面、 更生动。写作的表达效果比说话要好。因此,写作时态度要认真,注意修改,把自己的意思更好地表达出 来。否则,就不能使写作的这一优点发挥出来。
5、写作是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思想
思想是客观事物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我们写作反映的也是客观世界。客观世界是怎样的就怎样写, 是什么就写什么。如实地反映客观世界,才能写好作文。话是自己的,思想也是自己的。不要说连自己也 不懂的话, 不要说自己没有的想法, 不要说不是自己的思想。 因此, 写作时不要照搬别人的话, 不能编造、 说假话,因为编造和虚构是不同的,编造是说假话,虚构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方法。
二、怎样收集材料
织布需要棉花或羊毛;盖楼需要砖瓦、水泥、钢筋;造机器需要钢材;写作需要材料。俗话说:“巧 妇难为无米之炊” 。没有米,再巧的媳妇也做不出饭来。没有材料,再高明的作者也写不成文章。有许多 同学一写文章就犯愁,不知道写什么好,主要原因是没有材料。收集材料、获得材料是写作的基础,是写 作过程的第一步。收集材料的途径有三条:
1、观察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写作是为了反映生活。 要想准确地反映生活, 必须了解生活。 了解的方法是观察。 用我们的各种感官去感受、去考察、去调查、去撮要各种事物的特征。了解生活现象,了解生活本质,从 而正确地认识生活,这是写作的最重要、最根本的材料。
2、阅读书籍、报刊、文献等文字资料
文字资料是人类积累下来的知识、经验,是一座写作材料的宝库。通过阅读,可以汲取营养、开阔视 野、增长知识,并获得大量的写作材料。古今中外创作出重要作品的作者,无不是博览群书,从书中获得 丰富营养的。著名作家邓拓说:“半个月读一本天文学,积累了一些有用资料,半个月读一本地质学,又 积累了一些有用资料,半个月不多,一年有十二个月就有二十四本了。 ”马克思写《资本论》 ,仅经他摘抄 的主要参考书就达 1500多种。因此我们必须经常读书。不仅要读文学书,还要读些理论书;不仅要读社 会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些自然科学方面的书。这样才能扩大知识面,提高认识能力,收集到有用而丰富 的材料。
3、思考、分析观察阅读得来的直接和间接的材料,形成个人的某种见解、观点。
我们在观察中,感受到外界现象,会产生一种心理活动,或激起一种情感,或有自己的认识看法。这 种情感、认识对写作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有了自己的感受才能写出独特的文章,才能感染别人。因此,我 们在观察中要善于捕捉这种感受,有一点苗头就紧紧抓住,反复仔细体味,尽力扩大感受力。有了感受还 应及时记下来,以免稍纵即逝。
在阅读中得到材料后,还必须进行一番分析、研究,经过自己头脑的深入思考,从而取得新的认识, 形成新的观点,哪怕是一些不成熟的、零碎的看法。这些认识、观点、看法也是写作的材料,在写议论、 说明、应用文章时有重要作用。
我们对观察到的某些情景,有时还必须通过想像、联想,去扩展生活的图景,丰富写作的材料。例如 《荔枝蜜》一文,作者由蜜蜂的特征,联想到具有类似特征的农民。作者在写蜜蜂的同时也描写了农民。 通过联想把对蜜蜂的描写加以深化。许多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文章都是这种联想的运用。因此,想像、 联想也是获得材料的一种重要方法。
三、怎样积累材料
我们通过观察、阅读、分析研究获得的材料,就在头脑中留下了印象。为了便于以后写作,我们应该 把这些材料积累起来,储存起来。
积累材料的方法很多,应根据积累的内容恰当地选择。
1、对观察到的内容及观察时的感受,可采用记观察日记的方法进行积累
作为中学生应该养成记观察日记的习惯。这样做,不仅把观察到的材料积累下来,还可以培养自己的 观察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在写观察日记时,要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实际上已经在训 练写作了,长期写下去,材料丰富了,遣词造句的能力也就提高了。
2、用各种方法进行积累
阅读书籍、报刊、文献得到的材料及对材料分析进而形成个人的见解,可用笔记、卡片、剪报等形式 进行积累。积累的内容有:
(1)语言积累:如精彩的词语积累、识字量的积累、词汇量的积累、生动的描写、精彩的句子、特殊的 句式等。
(2)技巧积累。
(3)思想积累:如系统的理论、新颖的观点、深刻的分析、精辟的见解等。
(4)事例积累:如有意义的事件、史实、精确的数字等。
(5)警句、格言的积累:包括谚语、俗语、格言、警句、名人名言、参考联等。
(6)个人的见解、心得、感想的积累。
用笔记、卡片积累有摘录式、提要式、心得式、索引式四种。语言积累、事例积累、思想积累、警句 格言的积累都适用摘录式。将书籍、报刊中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有关的重要内容摘录下来。摘录时要 一字不漏,连标点符号也不可遗漏或标错,还要写上作者和出处,注明摘录的书籍名称及页码。摘录的内 容要分成几项,按项摘记。例如中学生可按刻苦学习、树立志向、团结奋进、艰苦朴素、遵守纪律、坚持 锻炼、爱国爱民、讲究文明、尊敬师长、注意方法等内容去摘录。技巧积累、思想积累、事例积累适于运 用提要式。提要式一般用于长的篇目,不能全文摘录,只要记摘要点就可以了。心得式是对别人的见解、
心得、感想适用的一种笔记形式。索引式是对记过的笔记、卡片进行编排、整理、列出索引,以备查找。 四、怎样对待观察与写作的关系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不会观察,就谈不上会写作。生活就像是一个作文材料的宝库,而打开宝库的钥 匙是观察。你如能对生活进行认真的观察,就拿到了宝库的钥匙,里面有无穷无尽的材料供你选择。观察 是写作的门径,只有首先学会观察,才能谈得上可以学会写作,所以应该学会观察。
要学会观察就应该正确地认识观察。有的同学认为观察就是“看” ,我们认为这只是观察的一部分。 观察光用眼看是不够的,还要用耳去听,用鼻子去闻,用手触摸,用身体的各部分去感受。我们周围的世 界是丰富多彩的,不论是人物、动物、植物、景物、事物、科学现象??无不具有自己的特色。而每一事 物又都有不同的方面,如苹果有色彩、有形状、有重量、有味道、有气味等。如不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去综 合观察,就不能全面地、正确地认识观察对象的特征,写出的文章就会是片面的、局限的。观察除了综合 运用各种感官外,还要运用脑这个思维器官去思考。因为观察的目的不仅是要了解观察对象的现象特征, 还要了解它的本质,及其事物之间的联系,事物的发展规律。要了解本质和规律,必须对观察到的现象进 行思考分析。要分析现象里面包含的原因,思考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例如,我们听到别人说话,就 要想想他为什么说这样的话。看到人物的表情,就要思考这种表情反映了人物什么心情。观察到别人的行 为,就要考虑他这种行为的心理及这种行为会产生什么后果。看到树叶从树枝上落下,就要分析树叶落下 的原因,是季节变化还是病虫害。多想想,多向自己有意识地提问,在观察中就能特别注意,使得深入细 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观察到需要观察的东西,真正了解我们的生活,了解我们的环境,才能真正提高观 察能力。
一个人如果不热爱生活, 他怎么能有心思去认真观察生活呢?要观察生活就必须热爱生活, 处处留心。 有的同学在老师的要求下,勉强地看了两眼周围的世界,或者心不在焉地随便东瞅西看,既没调动各种感 官去观察, 也没用脑去思考, 他就不会有多大的收获。 只有热爱生活的人, 才能对生活有兴趣、 有好奇心。 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总想看看、听听、摸摸、问问,想研究研究,并想亲自去做一做。这样听一听、看 一看、问一问??才能使精力集中,全神贯注,系统而周密地进行观察。
五、怎样正确地观察生活
1、抓住事物的特征
人们常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的事物各种各样、千姿百态。各种事物都有区别 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即这一事物有别的事物不具有的东西,这就是该事物的特征。观察的目的就是要抓住 事物的这个特征。
观察时要善于抓事物的特征,即从人的个性,事物的差异,准确地认识和把握事物。例如《春》这篇 文章,作者在写春雨时,就抓住了春雨的细、密、多的特点。这说明作者在观察时注意辨别春雨和其他季 节的雨的不同点。 《在烈日和暴雨下》中也写到了雨,那是夏季的一场暴雨。而作者则着重地描写了暴雨 的急、猛、大的特点。可见春雨和夏日暴雨是不同的,而两位作者都是善于在观察中抓事物特征,我们要 学习这种观察的方法。
2、要选好观察点。
观察点, 是观察者观察事物的立足点, 也就是观察者所处的位置和角度。 每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 都有不同的特点,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要了解事物的全貌,就常常需要从事物的各个侧 面进行观察。
观察人物时,由于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不同,采取的态度,产生的心理,对被观察者了解的程度 也就不同。例如《一面》一文中鲁迅的三次观察,各不相同。第一次,作者是在不知道观察对象就是鲁迅, 而在室内光线很暗的情况下观察的。因此,观察得较粗略,作者只注意到瘦、年龄、长衫的色彩、烟嘴上 的亮光这些特点。第二次,鲁迅走近了,就看得较清楚,作者观察到其脸色、精神面貌、头发、胡子等特 点,这是鲁迅的脸上的特点,观察得细致多了。第三次,鲁迅把值三块二的书 , 以一块钱的价格卖给作者 时 , 作者忍不住地惊异 , 要仔仔细细看看这是什么人,为什么对“我”这么好。因此这一次观察不仅仔细, 而且抓住人物最突出的特征,也就认出了这个人就是鲁迅。三次观察的距离不同,情况不同,观察到的内
容也就不同。
观察景物,可以从一个固定点,从一个静的角度去观察,也可以移动观察点,从运动的角度去观察。 观察的位置,有远近高低之分,观察的角度有俯仰、反正的区别。例如《社戏》中,初看赵庄的戏台,距 离较远,而且是黑夜,只见戏台搭在临河的空地上,和黑夜模糊在一起,分不出界限;当船走得近了,可 以看出台上的人物,红红绿绿的动;再近就能看到人物的样子了。再如《吴门桥》一文:“从船上望去, 蓝天碧水之间,像出现了一条长虹。停步吴门桥顶,就像站立于水空??脚下的水气拂着你的衣裙,你就 会感到出尘脱俗,飘飘欲仙。 ”观察步不同,感受就不一样。
总之,观察点是多样的。观察点不同,反映事物的特征就会不同。但这些特征并不一定都是事物的本 质特征。我们要精心选择最佳的观察点,用最佳的角度去观察,抓事物的本质特征,才能反映对其独特的 发现和深切的了解。另外观察应天天坚持,观察后还要认真记观察日记,把观察的内容积累下来。
六、怎样正确运用观察的方法
观察的方法是很多的。恰当地运用观察方法去观察,能使你们准确、细致、快速地把握观察对象的特 点。怎样正确运用这些方法呢?
1、全面观察和局部观察
全面观察就是观察事物的全部,了解事物的各个方面的特点及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例如对人物全面 观察,就是观察人物外貌、性格、语言、身份、品德等各个方面。而局部观察是对事物的某一部分或某一 方面的观察,如只观察人物外貌或事物的某一段落、某一细节。全面观察可以使我们对事物有一个整体的 全面的了解;而局部观察可以使我们细致、具体地了解事物。两者互相补充,就会使我们既全面又具体细 致地了解事物。
2、定点观察和动点观察
定点观察指观察事物时,从某一个固定观察点上去观察事物。动点观察指移动观察点,从运动的角度 去观察。观察点要随观察者的行踪而定。
定点观察和动点观察都要根据观察的需要来决定。
3、对比观察
对比观察是指在观察两个事物时,把两个事物进行对比,借此认清事物之间的差异,了解两个事物特 殊的属性。 如 《故乡》 中的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对比, 反映了闰土的巨大变化, 使文章的主题突现出来。 4、在观察比较复杂的事物时,要在事物中的出其主要方面、主要部分和次要方面、次要部分。
对主要方面、主要部分进行细致观察,才能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另外,观察中还要注意主次之间 的关系,摘清次要方面的如何衬托、补充其主要方面或主要部分的。
5、层次观察
事物是有层次的,有表里之分,有现象和本质之分,有形式和内容之分。人也是有层次的,有外貌和 性格的关系,有行动和思想的关系。在观察中,要通过对事物的内部、本质、内容。如通过对人物的外貌、 语言、行动去了解人物质个性、心理、思想品德,使观察由浅人深,使我们对人和事物的了解更深刻、更 全面。
6、细节观察
细节就是事物的细微末节。细节看似微不足道,却能够以小见大、准确无误地反映事物的本质、人物 的思想性格, 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观察要善于抓住反映人或事物的特点的细节, 要精心、 细致、 具体入微, 这样在写作时才能真实、准确、具体、生动、鲜明地将事物反映出来。
七、怎样观察人物
我们生活在海洋里,每天都要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写文章也要写到人物。只有了解人物、熟悉要写 的人物,才能把人物形象、性格写得生动、具体、鲜明。观察、分析、研究人物的是写作的一项基本功。 怎样观察人物呢?
1、观察人物应选好观察对象
我们平时见到的人很多,不可能把每一个人物都仔细观察,而应该选好观察对象,进行有目的、有重
点地观察,才能取得良好的观察效果。
首先,应该选择自己熟悉的人物去观察。父母、老师、同学,经常和我们在一起,但在写作时,有人 却说不出他们有什么特点,写不出有关他们的文章来。这是由于平时缺乏有意识地观察和分析造成的。先 观察最熟悉的人和我们接触的机会多,时间长,有利于我们全面地、经常地、细致深入地观察。
其次,应选择典型人物进行观察。所谓典型人物,就是有代表性的人物。典型人物身上能够更集中、 更明显地反映出同类人物的共同特征。观察和描写典型人物,也能鲜明而真实地反映出社会的某些特点和 弊端,使刻画的人物有宣传的价值。如《我的老师》一文中,魏巍只写了一位老师,这是作者“最难忘的” 一位,这就是典型。蔡芸先生身上具有其他好老师共同的特征,通过对蔡芸芝先生的描写,也就赞扬了热 爱儿童、热爱教育事业的所有老师的品德。
2、观察人物应抓住人物特征,从语言、行动、外貌、心理、表情等方面去观察人与人的长相、身份、性 格、气质、品格、经历都是千差万别的。
每个人都有不同于其他人的特征,我们观察人物就是要找出“他”这个人的不同于其他人的特征,这 些特征反映在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心理、表情等方面。观察人物时就要着意找出“他”这个人独特 的不同于他人的行动、语言、心理等。
有的同学不善于抓住人物特征,写人物外貌,无论写谁,往往把他(她)的脸、眼、鼻子、嘴、耳朵、 身材全写一遍,而每一处又都是最普通的。这实际上只告诉我们他(她)长了一双眼睛、一个鼻子、一张 嘴、两片耳朵等等而已。这样的人还有什么特征呢?因此观察要抓人物最有特征的地方,使“这个”人物 和其他人物区别开来。这样写出来的人物才会使读者获得鲜明的印象。
3、观察人物的细节
人物的细节指人的行动、语言、心理、肖像、神态等细小、具体的环节。它能准确反映人物的思想性 格,表现生活的多姿多彩。捕捉细节的能力是观察能力的一种表现,只有通过观察细节,才能真正培养出 观察能力来。
观察细节能使我们形象地、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本质,为我们描写好人物的形象性格打下基础。写作中 选取人物性格发展中最具特征的细节描写,是使人物性格得以突出的重要手段。它能起到以一当十、画龙 点睛的作用,所以观察人物时一定要注意对其细节的观察。
八、怎样观察景物
景物就是自然环境,指山川原野、日月星辰、气象季节等自然景象。景物在文章中的作用有两点:一 是以景物作为描写的主题,以歌颂山川的壮丽和大自然的秀美,如游记、写景散文等;另一点是起辅助作 用,交代人物活动的场所,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衬托人物性格。例如《在烈日和暴雨下》对烈日和 暴雨的描写,对表现样子所受到的痛苦,就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
1、安排好观察顺序
观察景物主要按方位或时间的顺序观察。或按远近,或按上下,或按左右,或按前后。如《老山界》 中描写夜景的一段文字: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 前,四周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 着话。 ”
作者的观察是由星星到山峰,再到山谷,再到身边,顺序是由上到下,由远及近。除了按方位、时间 顺序,也可以按参观浏览路线观察,或按时间的顺序观察同一景物在不同时间的变化。
2、应变换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观察景物
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景物也会是不同的。对于同一景物可以变换着角度观察,或远视、或近 视、或仰视、或俯视,这样景物的形象就会变幻多姿,使我们对景物有一个立体化的印象。
3、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多方面了解景物
任何景物都有其自己的特点,观察中要从景物的色彩、形态、质地、动静、音响等方面抓特点。把此 时、此地、此景的形象刻画出来,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一段文字: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 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作者抓住色彩、形态、质地、 动作等特点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生动地表现了百草园的无穷趣味。
九、怎样观察事件
1、观察事件要注意事件的全过程
事件有时间、地点、人物、发生发展的原因、经过、结果六要素。观察中要抓住六要素顺着事件发展 的整个过程进行观察,弄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完整地了解事件。
在观察过程中,特别注意观察事件中的因果关系。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无不有其原因,观察时就 要搞清楚这些因果关系。只有这样,在写作中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巧妙构思,周密安排。例如《第二次考 试》一文中,由于陈伊玲初试时成绩十分优异,考试委员们认为她是合乎条件的考生,而复试的失败,令 苏林教授感到不解,到陈伊玲家去,了解她复试失败的原因。作者正是巧妙地处理了这种因果关系,才使 文章环环相扣,令人读来余味无穷。
2、观察事件要有重点
在观察事件的整个过程中, 应该明确最重要、 最能反映事件本质的情节, 弄清楚哪些地方要详细观察, 哪些地方要简略。抓住最能体现主题的典型情节,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的语言、动作、神态,特别是要对一 些能够反映文章主题的细节,进行详细地观察。像《背影》一文中写了父亲送“我”到车站的事件,作者 重点细致地观察了父亲过铁道给“我”买橘子的情景,这就有力地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主题。
3、观察事件要注意和各个人物在事件中的作用、地位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事件离不开人,因为事是由人做的,是在人与人间发生的。观察事件要观察各种人物所起的作用;观 察人物之间的关系;观察人物在事件中发展变化;观察各种人物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不同态度、不同 的处理方法;观察各种人物在事件中是处于主要地位,还是次要地位;是支配地位还是从属地位;是主动 的,还是被动的。从而清楚地、准确地、透彻地了解事件的本质。例如《皇帝的新装》中骗子和皇帝、大 臣之间,皇帝和大臣之间,孩子和皇帝、大臣之间形成的不同的关系。这些关系是逐渐发展的,人物就是 在这些关系中活动着,发展着。了解了关系也就了解了人物。
十、怎样选材
我们在生活中收集来的大量的素材,是不是都可以用我们的文章里呢?不能,也不需要。在写作中必 须对这些原始材料进行筛选、 处理。 例如, 魏巍同志在创作 《谁是最可爱的人》 之前选取了二十多件材料, 后来根据文章主题的需要经过筛选,最后只选用了其中的三个事例。可见对生活素材进行精心选择是非常 重要的。
选材有以下几个标准
1、选择能够突出主题的材料
文章的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为主题服务的,选择就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主题,为了用最恰当地材 料突出主题,因此必须紧紧地区性围绕主题进行选择,根据主题的需要进行取舍。能突出表现主题的材料 就选用,不能突出地表现主题的材料就舍弃。例如《背影》一文中,作者选取了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 影进行描写,就充分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这一主题。作者生活中看到的父亲的背景是很多的,如果把每 次背影都描写出来,反而使文章口罗 嗦、冗长、缺乏中心,令读者难以卒读。
2、选择典型材料
典型材料是指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具有广泛代表性,具有强大表现力的材料。典型的材料是材 料中的精华文章所用的材料不在于多寡、大小,关键在于是否恰当地表现主题。 《谁是最可爱的人》只选 用了三个事例,文章的效果却胜于作者选用的二十多件材料写成的同类作品《自豪吧,祖国》 。因为典型 的材料能以少胜多,以一当十。
3、选取真实、准确的材料
真实、准确的材料就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材料,中学生写的作文,属于实用性文章,要求真实,材料应 该是生活中发生过的真实的事情。选用真实的材料就是用我们熟悉的材料,只是熟悉的材料才能达到真实
准确。只有真实准确的材料才会令人相信,才会有说服力。
4、选取生动具体的材料
一些中学生写文章过于笼统,不具体,不生动,喜欢用概括性的语言对描写的对象进行评价,而不是 运用生动、具体的材料,表现出对象的特点。
我们写文章应力求材料的具体生动。 应选择那些能细致具体描写人和事的材料, 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 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有立体化的感觉,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如果不生动、不具体,读者对人和事的印象 就不深,感受就不强,就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七根火柴》一文中,如果不对草原上的气候作具体而细致 的刻画, 只用概括性的语言说:天下了一场大雨。 读者对暴雨的感受就不会强, 不会了解天气恶劣的程度, “无名战士”的形象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5、选取新颖的材料
新颖的材料,一是指新出现的、有新的特点的材料,材料本身的新颖;二是指从新的角度用老材料, 以表现新的思想、新的意义,这就是用意的新颖。
读者总是喜欢新鲜的东西的,不喜欢读老生常谈一类的文章。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捕捉 新鲜的材料,力求反映出新时代的确良特征。例如《榆钱饭》一文,作者通过三个时期吃榆钱饭的经历, 歌颂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富裕生活和农村经济的巨大变化。因此,对占有 的材料中挖掘出新意来。 《驿路梨花》一文,以寻求小茅屋的主人是谁为线索,巧妙地歌颂了雷锋精神这 一老主题。但能使读者爱读,对读者有新的启发。
十一、怎样审题
审题,就是在动笔这前对题目进行审视、揣度、研究、分析,弄清楚题目的含义和要求,弄清题目所 规定的体裁、范围、中心及与题目相适应的表达方法。
审题是关系到文章内容是否符合题意,能否按照正确的方向展开的问题,是写命题作文的第一步,至关重 要,审不清题意,写了的文章往往就会跑题。这是命题作文之大忌。
审题的内容主要有:审文体、定范围、明重点。
1、审文体
题目和体裁有关系,审题首先要弄清文题所要求的体裁。有些题目本身确定了体裁的形式。
凡题目有记、传、忆、事等字的,常常要求写记叙文。如《记一件事》 《初中生活回忆》 《我养成了一 个好习惯》等。凡题目上有谈、说、论、评、驳、感、启示、读后、从??谈起、由??想到的,一般都 要写成议论文。如《谈谈从菜篮子看形势》 《论雷锋塔的倒掉》 《说谦虚》等。
凡题目上有介绍、简介、自述、说明等字眼的,都要求定成说明文,如《介绍一个好树种》 《××简 介》 《石油自述》等。
题目如有歌、颂、赞、赋一类字眼的,一般都要求写成抒情散文。如《白杨礼赞》 《大地颂歌》 《茶花 赋》等。
有些题目,本身并没有提出体裁要求,如《时间》 《药》 《长跑》之类的题目,可以写成记叙文或散文, 也可以写成说明文或议论文。
2、定范围
即审定你要写的文章的中心内容和要选取的材料是什么, 题目已经对选材的时间、 地点、 对象、 数量、 内容等作了限定。审题时,要把题目逐字逐名句地加以分析,搞清每个字的含义、每个字限定的内容、各 字之间的关系。如《我的欢乐和苦恼》一题,主语是“我” ,写作的内容是“欢乐” “苦恼” 。 “和”字表现 了“欢乐”与“苦恼”的内容同等重要,不能偏于“欢乐”或偏于“苦恼” ,应把两者放在同等地位。 《暑 假里的一件小事》一题,时间是“暑假里”数量是“一件” ,内容是“事” ,特点是“小” 。通过这样的分 析,就明确了选票范围,文章的中心内容。
3、题目往往能反映文章的重点。
写文章时,通过分析题目,抓住题目的关键词语,可以明确文章的写作重点,如《人贵有毅力》的重 点在“贵”上,论述有毅力可贵的原因。 《我的家乡变了样》重点在“变” ,用对比的方法,来描写家乡的
变化。 《成功与失败》重点在“与”上,文章要写的重点是成功与失败的关系。有些半命题作文,题目留 有空白之处,让学生补全,这些空白之处常常就是题目的重点。
十二、怎样巧用审题的方法
审题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了这些方法和技巧,就能快速而有效地把握题意。
1、分析题目语法结构
题目,一般都是一个短语或句子。搞清这些短或句子的语法结构,能帮助我们把握。例如《难忘的一 件事》 ,这是一个偏正式短语,中心词是“事” ,中心词前有“难忘”和“一件”两个修饰成分,一个限定 了事的性质,一个限定了事的数量,即要写的是印象深刻、有意义的事,而且只能写一件事。 《我明白了 这个道理》 ,这是一个主谓结构的标题。 “我”是主语,指作者自己, “明白”是谓语,写作的重点是要写 “明白”的经过, “这个道理”是宾语,表现了明白的内容,提示了文章的中心。 《个人与集体》 ,这是个 并列式标题。 “与”是连词,表现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写作时要根据它们这种关系去选材、论 述。
2、抓关键词语
分析题意,应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抓住题眼。题眼找准了,题目的含义就清楚了。一般说来,主 谓结构的题目,谓语就是关键词语。如《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 “养成”是题眼,要求写养成好习惯的过 程,属记叙文。偏正结构的题目,修饰词往往是关键词语,如《一件有趣的事》题眼是修饰词“有趣” , 要求写出事的趣味来。并形式的结构,关键词常是题目中间的连词,如《学习与勤奋》中的“与”字,要 求写出“学习”与“勤奋”间的关系来。
3、找寓意
有些题目字数较少,没有什么限制,不易从字面上确定题意,可以把题目的含义进行引申,找出题目 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来。 例如 《路》 , 表面上看是要写人们行走的路, 如把它引申、 扩展为 《我走过的路》 《我 的人生之路》或《成功的路》 ,这样引出一种寓意、一种哲理来,使路的含义变得具体、明确。
4、分析归纳材料
有些作文并没有直接给题目,而是给了一些材料,让作者自己根据材料去命题。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分 析归纳材料的内容意义,明确命题者的要求,明确材料的写作范围和表达方式。恰当地命题,使题目既能 符合材料,又能归纳材料的内涵,为写好作文做好准备。
十三、怎样进行立意
审清题目以后,就要考虑写什么或表现什么。这个考虑的过程就是立意的过程。 “意”指的是文章的 宗旨、大意。立意,就是确立文章基本思想、主要内容。
立意在写作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是写作的核心,下笔前立好了意,就好像打仗有了统率,行船有了 舵手。文章的结构,材料的取舍,布局的安排,表现手法的确立,词语的选择都要围绕事先立的中心通盘 考虑。有些同学写作文前没有立意,写作文时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缺乏一条贯穿全文的红线,全篇文章 像一盘散沙,文章里说了些什么,连他自己也不清楚。这样,怎能写出好文章来呢?
立意是一种方法、技巧的问题,更是思想认识水平的问题。立意的高低、好坏可以反映作者对生活的 认识水平,可以反映他对材料的理解和挖掘的深度。因此,要想立好意,平时就要多进行思维锻炼,增加 阅历,丰富知识,动笔写作前要深思熟虑,切不可草率行事。
立意的要求应明确、深刻、新颖。
1、明确,要对问题有一个肯定的答复
明确就是有一个鲜明的观点和态度,不可一会儿说东,一会儿道西。一会儿赞同,一会儿反对,让读 者摸不着头脑。
2、深刻,要站得高看得远,能给人以启迪。
要善于从细小的问题中发现深刻的道理,提示出不平凡的内涵来。鲁迅的《藤野先生》写了作者和藤 野先生交往的经过,描述了藤野先生对作者的关怀、帮助,作者反这些事放在中国人常受欺凌、常受歧视 的背景下描写的。这样,藤野先生的行为不仅是一位老师对学生的关怀了,更是一个外国人对中国人民的
尊重和友谊的表现,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这样,文章的立意就十分深刻。 3、新颖,不要重复别人用过的东西,以独特的角度去表现自己特有的思想、体会
写作中要善于大题小作,宽题窄作,善于运用多向思维、逆向思维、创造思维。变换角度,贴近生活, 针对现实,写出新鲜别致、有意义的文章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兔子与乌龟赛跑的读后感》 ,你 的立意若能别开生面,联系生活现实,批评某些人的爬行主义思想意识,不就是很新鲜的吗!
十四、怎样提炼主题
作者在一篇文章中说明问题或发表主张,反映生活现象,总要有自己的基本观点和基本认识。这些观 点和认识是通过全文内容表达出来的,基本观点和基本认识就是文章的主题,也叫中心思想。
主题是文章的核心和灵魂,写文章首先要确立主题,这是立意的最重要的内容。主题思想和其他的一 些思想不是平行关系,而是主从关系。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都要围绕这个主题,服从 并服务于这个主题。
文章的这个主题是众多的材料中提炼出来的。
提炼主题要善于抓材料的特点。提炼主题时要先对搜集到手的材料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以了解每 个材料的内容及特点,看它们是本质的,深刻的,还是肤浅的;是共同的,有代表性的,还是个别的;是 新鲜的,还是陈腐的。全面了解材料之后,才能从材料中提炼出好的主题思想来。
提炼主题要善于挖掘材料的潜在意义。深入细致地分析材料,揭示出材料的本质,才能提炼出深刻、 新颖的主题来。要挖掘那些习以为常的、众人熟知的事物中的深刻的意义,挖掘被人认为微不足道的小事 中那些不起眼的细微末节中的重大意义,从中提炼出来有价值的主题来。 《菜园小记》一文,作者就从种 菜、施肥、浇水、收获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中,反映延安人民艰苦奋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作风和优 良传统的。当然,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具有明显意义的材料更不应该放过。
提炼主题要从现实的需要的角度去考虑。就是说,提炼主题要注意社会效果,要选择和现实生活密切 相关的、人们普遍关心的焦点,让主题为现实服务。例如韩愈在《马说》中,提出了“先有伯乐,然后有 千里马”的观点,作者借马鸣不平,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扼杀人才的恶行。后来有人针对社会需要人才,如 何发现人才, 如何使用人才的问题, 提出了:要想发现千里马, 自己应该先做千里马, 只有自己是千里马, 才能了解千里马。 又有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用人制度存在的问题, 提出:不能只靠一两个伯乐去发现千里马, 而应该有一个发现千里马,使用千里马的制度。这样才能使每一匹千里马都被发现,都被正确地使用。这 些观点都是根据现实的要求,选择新颖的角度去提炼主题的,当然它就收到了良好社会效果。
十五、怎样构思
写作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积累材料阶段;二是构思、酝酿阶段;三是写作成文阶段。这三个 阶段中,构思是最重要的阶段。写作要解决三个问题,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这三个问题都要在构 思阶段进行思考酝酿,直至成熟方可成文。成文以后的修改也只是文字的改动。构思的过程要积极思考, 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归纳,不断调动各种储备,进行全面的周密的考虑。内容很繁杂的,就要进行选择 材料,提炼主题,确定文章表现形式,安排文章结构。经过这些程序,文章的内容和形式及全面的构想, 就形成了文章的雏形。
构思的方法主要是提纲法和腹稿法。 在构思中, 作者的思维常处于混乱之中, 遗忘、 模糊的内容很多, 解决的方法就是列提纲。 把想到的材料罗列出来, 一一分析选择。 从中确定材料, 明确主题, 安排好结构, 以提纲的形式确定下来,为书写成文打下基础。如果说文章较短,也可以打腹稿。
主题是文章的中心,是构思的最重要的内容,怎样提炼主题,这里不再重复。安排结构是构思另一内 容,应力求新颖、紧凑、简洁,安排情节要曲折生动,引人入胜。安排好文章结构后,就可以书写成文了。 十六、怎样安排文章结构
文章的材料是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文章的主题是解决“言之有理”的问题,文章的结构则是解 决“言之有序”的问题。有了材料,有了主题,还必须根据主题的需要,把材料加以妥善安排,考虑先说 什么,后说什么,怎样说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构成一个整体,这就是文章的结构形式总理。 文章结构内容包括:线索、层次、段落、开头、结尾、过渡和照应。文章的结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文体不同,内容不同,结构的形式也不同,但概括起来讲,只有纵式和横式两种类型。
就记叙文来说,纵式结构一般是以时间的推移,事件发展的先后,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或认识深 化的过程为顺序,来安排结构的。如阿累的《一面》是以作者和鲁迅的一次见面的经过安排文章结构的; 杨朔的《荔枝蜜》是以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来安排结构的。
横式结构是以空间位置的转换,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格的不同方面,材料性质的类别为序来安排结 构的。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按在百草园的生活和在三味书屋的生活安排文章结构的, 《谁是最可 爱的人》是按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恨,对朝鲜人民的爱,对祖国的爱三个方面安排结构的。复杂的记叙文 则可以采用纵横交错的方法安排结构。
就议论文来说,纵式结构表现为递进式的层次关系,可以按照认识事物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 到本质的逻辑关系,层层深入、步步发展地安排结构。例如**的《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作者先用对 比手法提出了的反对自由主义这个论点后,接着介绍了自由主义的十一种表现,再论述自由主义的危害性 及其来源、性质,由现象到本质的层次安排结构,使得人们对自由主义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横式结 构主要是以中心论点所涉及的几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证,各方面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如《谈骨气》一文,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 就是一种横式的结构, 使我们对中心论点有一个全面、 具体的了解。
就说明文来说,纵式结构主要用于介绍制作过程、工序、历史演变、递进深入式的事理等。如《从甲 骨文到口袋图书馆》 就是根据演变过程, 介绍书籍发展的纵式结构。 横式结构用于介绍事物的结构、 类别、 功用、特点或介绍建筑物的空间关系等等。横式结构的各层次间属于并列关系。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的按照空间顺序来安排结构时, 《苏州园林》则是按照其不同侧面介绍苏州园林的结构特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