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正方形的面积》1000字
课 题: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第47--48页 第二个信息窗第二个绿点和第二个红点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2. 通过摆一摆、算一算,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掌握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应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能正确地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具准备:
每人一张正方形纸片(边长是3厘米),10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我们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请同学们回忆以下几个问题.
1、要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长和宽)
2、想一想长方形、正方形从边的角度考虑有什么特征?
(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现在让我们再从学具袋中找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它的边长是多少?(1厘米)
请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先摆一个长方形,并求出它的面积。 师:你能拿掉几个小方块让你的长方形变成一个正方形吗?(学生尝试) 怎样求出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呢?
二、 探究新知
1、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正方形的面积。
板书课题:正方形的面积
请你选择一个恰当的方法得出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学生用摆的方法量出正方形的面积。
学生展示摆的过程。
(会出现两种结果:一种师学生直接数出来,另一种学生会根据上一节课所学,选择摆满一排之后,再看能摆这样的几排,再用乘法计算。)
2、体会
回顾刚才摆得过程,除了可以知道正方形的面积,还能知道关于这个正方形的什么信息?(边长是多少厘米)
学生展示:怎么知道正方形的边长是( )厘米?
(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的边长是1厘米,沿着长可以摆几个小方块,边长就是几厘米)
3、发现
提示学生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得出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通过拿掉几个方块的方法我们把自己的长方形变成了一个正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只不过是长和宽相等了,所以它的面积就是?
(学生思考得出结论:边长与边长的乘积。)
板书: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4、解决问题
我们知道了这么多,现在就来看一看**家客厅挂毯有多大?(学生思考,独立解决。)
抽学生板演:10×10=100(平方分米)
展示学生不同解法:①10分米=1米
1×1=1(平方米)
②10分米=100厘米
100×100=10000(平方厘米)
引导学生得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5、练习
课本49页第5、6题
6、总结
这节课你到学到了那些知识,你对你的表现满意吗?(学生总结,交流学习所得。)
作文二:《正方形的性质》1000字
初三数学《正方形的性质》导学提纲
主备人:赵丛龙 审批人:王建波 时间:2013-3-17 编号:008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的能力。 2、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定理,并能用正方形的性质定理进行证明或计算 3、培养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解题的技能。 学习重难点:正方形的性质定理的应用。 学习过程 一、 课前预习
学法指导:时间为15分钟,结合下列自学提纲,认真阅读课本P21-22页,用铅笔对不懂知识进行圈划,做好标记。并在同桌合作下完成下列内容,认真书写. 1. 正方形的定义:
2、正方形是菱形吗?是矩形吗?你认为正方形有哪些性质?
3、定理(1): 定理(2):
4、正方形的对称性: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有几条对称轴?各是什么?正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吗?
5、自主探究: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为CD 边上一点,F 为BC 延长线上一点,且CE=CF。BE 与DF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请说明理由
F
二、合作探究 学法指导:
(1). 组内交流时间为3分钟 ,班内集体交流时间为7分钟。
(2). 组内进行讨论,先一对一合作。然后小组长汇总本组讨论情况进行全组讨论。 (3). 班内交流时,认真倾听,并积极思考,适时给出补充。 三、巩固练习
(一)初步应用:P23页随堂练习1、2、 (二)联系拓展:
6、对角线长为2cm 的正方形的边长是
7、如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CDE 是等边三角形,求∠AEB 的度数
学法指导:
1. “初步应用”时间为10分钟 ,“联系拓展” 时间为8分钟
2. 个人完成后,组内进行讨论。然后小组长汇总本组讨论情况进行全组讨论。
3. 指定展示,随机点评 ,展示要求脱稿展示,非展示同学认真聆听,为点评打好基。 4. 组内互帮互学(3分钟)。 四、 评价反馈: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有那些疑惑?(2分钟)
2、当堂检测:要求:A 组要求全部掌握,B 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 (18分钟) 当堂检测 (A 组)1. 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P 为AD 上一点,Q 为DC 上一点,且PD=QC。BP 与AQ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请说明理由
P
Q
(B 组)在一个正方形的花坛上,欲修建两条直的小路,使得两条直的小路将花坛分成面积相等的四部分(不考虑道路的宽度)。你有几种方法?(至少说出三种)
五、教后反思
作文三:《正方形的周长》4900字
正方形的周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第五册教科书 “正方形的周长”。
2、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求正方形的周长,是在学生已熟悉了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图形特征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着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周长的方法,学生理解好周长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求各种图形的周长提供了必要的前提。而正方形周长的求法是在学生理解了周长含义的基础上,进而让学生根据正方形的特点,发现求正方形周长的方法,为下一节学习求长方形的周长提供了自我探索的方向和方法。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可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⑴认知目标:①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
②正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⑵能力目标:①使学生在头脑中能够建立起周长的概念,并会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②能动手量一量,自己算一算,通过讨论解决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⑶情感目标:通过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达到主动发展的目的。
4、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根据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教学难点是:理解周长的概念,简便计算正方形的周长。而充分运用直观手段,特别是加强教具演示及学具操作,让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观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正方形有关的几何初步知识则是本节课的关键。 二、说教法、学法
爱迪生曾说过:“我从来没有做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深思熟虑,严格实验的结果。”教学也是一样,学生的动作和思维密不可分的,让他们亲手去拼一拼、围一围、量一量,使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形象化、具体化,使他们在动手操作中获取新知识。根据本节课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按照学生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主要采用了操作尝试、观察对比、发现归纳等方法进行教学。
“一切真理都要让学生自己去获得,由他重新发明,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为此,我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尝试围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后,分别求出它们要用多长的线,尝试感受“所有边长的总和”是指什么?继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求两个正方形物体的周长,让学生观察、对比,从而发现求正方形周长和的一般方法和简便方法。
如果学生能把概念、公式、方法等,通过自己的努力尝试去发现和创造出来。那正是我们课堂教学中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迫切要求。为此,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力求做到这一点。
为了更好实现以上的观点,我在课前准备了自制的课件、钉子板、尺子、正方形的硬纸,而学生准备好钉子板、橡皮筋、尺子等,为课堂教学作好充分的硬件的准备。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主要安排了以下的几个教学环节。 ㈠紧扣新课,简要复习
⒈6+6+6+6=?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简便算法?(6×4)
⒉观察图形,说出各种图形的名称。
⒊提问学生:正方形有什么特点?(突出边和角的特点)
【在第1题里复习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算比较简便,并且复习了乘法式子的含义,为推导求正方形的周长的简便算法作铺垫;第2、第3题不但承接了上节课的内容,而且为本节课创设情境,复习了正方形的特点,正好一矢中的地把求正方形周长的关键点了出来。因此这三道复习题,一方面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最近的连接点,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路架桥的工作;另一方面创设好教学情景,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㈡操作感知,探究方法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结构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为了分散难点,我安排了三个层次:
第一层: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为了让学生更明确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我不失时机的在复习后,紧接着说:同学们,我们前两节课研究了正方形的角和边,今天,我们再来研究正方形的周长(板书课题)。你们在这节课里想知道什么?想学会什么?
【《大纲》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自己说出一节课里想知道什么,想学会什么,一方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让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另一方面让学生带有目的参与学习,能减低学生学习的盲目性。】
第二层:操作尝试,理解概念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周长”的概念,我设计了两个实验。
实验一:我先出示钉子板,围了一个三角形,并留下一个疑问:围成这个三角形要用多长的线?然后让学生利用四人小组做实验:围出一个任意三角形,填好实验报告(三角形有 条边,它们分别长 毫米、 毫米、 毫米、这 条边一共长多少毫米?列式为 。也就是说,围成这个三角形要用 毫米长的线。)学生通过讨论、互助,根据实验报告的提示都能先量出三角形三条边长,再把这三条边长加起来作为围成这个三角形所用的线。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围成一个图形所用的线”与“这个图形的边长建立一个初始关系。
实验二:我再出求另一块钉子板,围了一个正方形,又问:这个正方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是多少?然后让学生通过两人合作,围出一个任意大小的正方形,填好实验报告。根据学生的汇报,让学生从正方形的特点入手,进一步明白:正方形有四条边,而且它们都相等。因此,测量了其中的一条边长后,其余的就不用测量了。那么,这四条边长的总和就迎刃而解了。这个实验,学生从“围成一个图形所用的线”发展到“正方形四条边长的总和”,从语言的表达和理解上越来越贴近“周长”的概念了。
那么,学生在以上两个实验的认识基础上,再经老师的适当引导,周长的概念就呼之欲出了。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要知道围成一个三角形或正方形要用多长的线,其实是算出围成这个三角形或正方形的所有 的总和。学生通过思考,基本能填上“边长”两个字,那时我就可以揭示“凡是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概念的揭示,学生是否能真正理解呢?为了检查学生理解“周长”含义的情况,我巧设了一道反馈练习:指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这四个图形的周长其实是指什么?我让学生直接在投影上指出四种图形的边长,并按自己的话表达出求这些图形的周长其实是求什么?(求 形的周长就是求它 条 的总和。)通过强化训练,
把抽象的“周长”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加深对“周长”的理解。我深知:只要学生理解好“周长”的含义,求正方形、长方形,乃至其它图形的周长,就不言而喻了。因此,我在“周长”这个概念的理解上花大力气,是为后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第三层:潜移默化,推导方法
有了上一层的前提教学,在这一层,我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尝试解答例5了:用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使每边长2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因为随着教学改期的步伐,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已迫在眉睫,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自学,让学生在自学时学有所依,学有所得呢?我是这样设计自学提纲的:电脑先显示了铁丝围成正方形后各边的情况,然后让学生根据事先设计的提纲(想:用铁丝围成的是 形,已知它的 是35毫米,求它的 。其实就是求它的 条 的总和,可列式为 。)设计这个自学提纲,不但让学生自学有方向,而且能培养学生逐步分析问题的好习惯,更让学生明确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才能求出它的周长的道理。检查列式情况有几种:2+2+2+2=8(厘米)、2×4=8(厘米)或4×2=8(厘米),我先给予学生肯定,然后不作小结就又放一道题让学生解答: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3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同样,先让学生填好思维过程,再列式。设计这道题的目的是与上题列出的式子作对比。检查式子,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列成35×4或4×35,而极少学生列成35+35+35+35,为什么?我跟踪追击地问学生。学生都冲口而说:“简便些”,“噢,那么,你们可以得到求正方形周长的方法吗?于是,我继续引导学生,让他们继续想: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先要知道它们的 ,然后可以用正方形的 + + + 或 × ,就可以求出它的周长,而用 法比较简便。
其实这些“想”的过程正是教师要教的过程,也是学生解题的的思考过程。这些自学提纲充当了学生自学的“领路人”,学生通过提示,再思考该填上的内容,新知识便顺利地掌握了。
㈢巩固反馈,灵活运用
【概念的应用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在学习中感知概念、理解概念,在应用中巩固概念。设计中通过对教材练习题的重组,有条理、有层次地按照”巩固——变式——发展“的恰当坡度进行练习,使新知识得到及时巩固,也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1、巩固练习:
一块正方形手帕,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同样,我先让学生填好思维过程:已知这块手帕是 形, 是25厘米,求它的 。根据周长= ,可列式为 ,所以它的周长是 厘米。
2、变式练习:
⑴一张正方形的桌布,它的边长是85厘米,在它的四周绣上花边,花边长多少厘米? 这道题的解题关键是理解“在四周绣上花,求花边长多少厘米,其实是求这块正方形桌布的周长。”因此,在设计了一个思维过程:这张桌布是 ,已知它的 是85厘米,求花边有多长其实是求这块桌布的 。列式为 ,答:花边长 厘米。 ⑵一块正方形的菜园,边长是15米,一面靠墙,另三面用篱笆围起来,篱笆总长是多少?
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求篱笆的总长是求什么?我继续设计思维过程:要求篱笆总长是多少,先想一想它围了 边的篱笆,其实是求这块正方形菜园的 条边的总和?如果学生能想到是3条边的总长,列式并不难了。
3、发展练习:
一个正方形花圃,周长是60米,边长是多少米?
这道题这是这样引导学生去解答的:这个花圃是 形,已知它的 是60米,反过来求它的 。其实就是把它的 平均分成 份,求其中的 份,列式为: 。
分层次,有针对性的练习,不仅使新知识得到了及时的巩固;而且学生在这样的思维引导下完成相应的练习,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㈣小结质疑,理清知识
承接开始,我反问学生:这节课,你觉得自已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太理解?然后让学生发表意见,给他们一个梳理知识的机会,让学了的知识保持清晰。鼓励学生深入探究,质疑问难,不懂就问,逐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习惯。
四、布置作业:
《同步训练》P52(练习三十九)
五、板书设计:
正方形的周长
2+2+2+2=8(厘米) 2×4=8(厘米)
4×2=8(厘米)
35+35+35+35=140(厘米) 35×4=140(厘米)
4×35=140(厘米)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附:
回顾整节课,我主要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
㈠紧扣新课,简要复习;
㈡操作尝试,探究方法;
分了三层:第一层——提示课题,明确目标
第二层——操作尝试,理解概念
第三层——潜移默化,推导方法
㈣巩固反馈,灵活运用;
㈤小结质疑,理清知识。
在这四个环节当中,我摆正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通过精心设计自学提纲,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有路可寻,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等多种能力。
作文四:《正方形的周长》600字
正方形的周长
袁芳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计算正方形周长的方法,会计算正方形的周 长。
2. 运用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用具:正方形卡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法:比较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 出示正方形卡片。
这是什么图形?谁来指一指它的周长?
2. 回顾正方形的特征。
正方形有什么特征你知道吗?谁能说一说?
3. 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 长方形的周长我们会计算了,那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二、探究体验
1. 组织学生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先测量正方形卡片的边长再算出
卡片的周长。
②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谁愿意代表小组把你们的想法和全班同学说说?
2. 比较计算方法。
你认为哪一种计算方法比较好?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3. 小结。
通过同学们量一量、算一算,探索出了求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谁来说说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先找到边的长度,用边长×4就是正方形的周长。
三、实践应用
1. 变式练习:出示手帕图(做一做第1题)。
这是小丽的一块手帕,是边长为2分米的正方形,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试试看。
2. 提高性练习:组织完成做一做第2题。
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试着算一算。
四、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作文五:《正方形的特征》800字
第2节 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第43?44页。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认识正方形的边长,知道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2.过程和方法
在观察、验证、交流等活动中,经历探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验证、讨论的数学活动中,增强自主学习,提高简单对比和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正方形的特征。
难点: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具学具
每个学生准备1张正方形纸片和1副三角尺。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形的特征.长方形都有哪些特征呢?
指名回答。
师:今天我们来进一步认识正方形。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长方形的特征,引入新课。
二、探索新知
1.正方形的特征。
师: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观察一下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先独立观察、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最后指名汇报,学生可能会说:正方形4条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师:你们猜测得对吗?怎样才能验证呢?
学生小组内共同交流、验证,师适时指导。
最后学生上台演示验证过程,边演示边口述。
方法一:用直尺分别测量每一条边的长度,4条边的长度都是6厘米。 方法二:将正方形如下图所示对折两次四条边能重合在一起。
方法三:将正方形如下图所示对折两次四个角能重合在一起。
师生共同总结:正方形4条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
2.议一议:长方形与正方形异同点。
师:长方形与正方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
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最后师引导全班总结。
相同点:都有4条边,4个直角。
不同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想象、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新知,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出示P44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师适时指导。
2.出示P44第2题。
先指导学生边剪、边想,然后计算,最后集体核对。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正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异同点。
五、作业:
课本44页2、3题
作文六:《正方形的性质》800字
正方形
主备人:刘荣珍
学习目标:
1、会说出正方形的有关性质和判定方法.
2、能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有关计算和证明问题
二、自主探究,提出问题
操作1:你能否利用手中的矩形白纸裁出一个正方形呢?然后与邻位同学交流
一下,你能说说矩形与正方形的关系吗?
矩形+( )=正方形 思考1:菱形如何变会成为正方形呢?
菱形+( )=正方形
思考2:如果是平行四边形呢?
( )+ ( )+平行四边形=正方形。
三.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交流]正方形既是特殊的矩形、又是特殊的菱形,更是的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你能说出正方形的性质吗?
正方形的性质:
从边来说: 。
从角来说: 。
从对角线来说: 。
四.巩固练习
1、正方形具有而矩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
A、四个角相等 B、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C、对角互补 D、对角线相等.
2、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 )
A、四条边相等. B、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C、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D、对角线相等.
3、正方形对角线长6,则它的面积为_________ ,周长为________.
五.拓展提升
1.如图,E为正方形ABCD边BC延长线上一点,且CE=BD,AE交DC于F,求 ∠DAF的度数。
2、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是CD和AD上的点,且DF=CE,试判断AE与BF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F D
E C B C
作文七:《正方形的周长》500字
正方形的周长
主备人:鲁金丽 教研组长: 分管领导: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学习重难点: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一、 自主学习
1、1千米=( )米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2、长方形的周长= 。
3、一张长方形卡片的长是6厘米,宽是5厘米,那么这张卡片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二、自主学习教材第43页例3,完成导学案
1、图中的四边形是 ,边长是 。
2、算一算它的周长:
方法1: 。
方法2: 。
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3、用你喜欢的方法完成第43页做一做的第1题。
三、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正方形的周长= 。
四、巩固练习
1、算一算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2、一个正方形的镜框,四周钉上木条,镜框的边长是4分米。至少需要木条多少分米?
3、完成课本第43页做一做第2题。
作文八:《圆的正方形》1200字
我把自己叫做废物。苍白着脸色,也苍白着思想,躲在生活的角落里,靠出卖文学勉强糊口。有人却称我是什么“自由撰稿人”。叫什么都无所谓,我不跟他们计较。 没想到我也有变废为宝的时候。两年前,我鬼使神差地谈上了恋爱。我的女友叫红嘴唇,是我给她取的名字。她的嘴唇的确很红。这个名字很不高雅,没有半点诗意,但她喜欢我这样叫她。 红嘴唇非常爱我。我想,我身体的某个部位一定具有很强的磁性,把她情感的铁屑都吸了过来。她第二次走进我的房间时,看见那张零乱不堪的锈铁床,突然眼睛一亮,逼我爬上去,张开双臂,接受她的全部柔情。 出乎我的意料,她竟然是一个处女。以她容貌和从事多年的职业,即使是写小说,我也不敢把她虚构成处女。我终于相信,她是真心爱我。红嘴唇是职业模特,我觉得这种工作比较危险,弄不好会堕落的。我郑重地向她拉响了警报,她却回敬我一个响亮的耳光,然后把我抱在怀里,用她的红嘴唇为我做人工呼吸。 红嘴唇把我抱在怀里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她的个头比我高出四分之一而且很有力气。跟她这样的女人谈恋爱,对我来说有时会很不方便。我们俩面对面站着,我酝酿了一腔的激动,想吻她一下,怎么办?只好使劲跳起来,在上升或下降的某个百分之一秒里,把握机会跟她红嘴唇接轨。别的方法也不是没有。我可以让她低下头,我再拱进她的怀里,跟她一起激动。不过这种姿势更像是婴儿吃奶,简直威风扫地,想一想都觉得可怕。 我和红嘴唇共同点燃的爱情炉火烧得越来越旺了。我们已经开始筹办结婚的一些琐事。就在此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一盆冷水泼到了炉火上面,我的心中顿时青烟四起。 红嘴唇决定接受一位外商的聘请,担任他在中国旅行期间的生活秘书。我猜到了那里边的勾当,坚决反对。红嘴唇也知道我猜到了那个勾当,却坦然地告诉我,她已经认真考虑过了,反正前后就一个月时间,所得报酬足够我们以后生活几年,机会难得,浪费了可惜。我对她的坦然表现出极大的愤慨,狼嚎一般跟她争吵起来。红嘴唇哭了。我从来没看见她哭得这样伤心。 红嘴唇说:“你花钱的能力比挣钱的能力强,今后的日子怎么过?” 红嘴唇说:“我出去当一个月的殖民地,回来后,主权还是你的,我会干干净净做你的妻子,行么?” 红嘴唇说:“你同意就留下,不同意就滚蛋!” 我大吼起来:“这是我的家,你有什么资格让我滚蛋?”红嘴唇愣了一下,紧接着也大吼起来:“我让你从我的爱情中滚蛋!” 我脸色铁青,无言以对。我不想从红嘴唇的爱情中滚蛋。她是那种能诱发我喷薄生命激情的女人。这样的女人,可遇而不可求。我只好对红嘴唇的决定采取既不赞成也不反对的态度。我买了一顶绿帽子戴在头上,送红嘴唇去车站。红嘴唇注意到了那顶绿帽子,禁不住窃窃发笑。 红嘴唇走了。我的生命激情也走了。我麻木得像一种物体,不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了。我坚信,红嘴唇回来时,一定会大惊失色。她会看见一种名叫“圆的正方形”的怪物,静静地坐在我的房间里,头上戴着一顶绿帽子。
作文九:《正方形的判定》700字
正方形的判定
学习目标
1、 知道正方形的判定方法,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条件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 经历探究正方形判定条件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综合推理能力,主动探究的学习习 惯,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
3、 理解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观点。
学习重点:掌握正方形的判定条件。
学习难点:合理恰当地利用特殊平行 四边形的判定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学习过程:
一复习正方形的性质
二 合作探究
1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从下列条件中取出哪些条件后,可使平行四边形ABCD成为正方形。 (1) AB=AD;(一组邻边相等) (2) AC=BD;(对角线相等) (3) ∠BAD=90;(一个角是90°)(4) AC⊥BD。(对角线互相垂直)
2,归纳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二课堂随练
判断下列命题哪些是真命题、哪些是假命题?
1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3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
形是正方形
4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5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6四边相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
边形是正方形.
三例题讲解
例一 已知:如图点A‘ 、 B’ 、 C‘、D’分别是正方形ABCD四条边上的点,
并且AA'=BB'=CC'=DD'
求证: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例:如图,已知Rt△ABC中,∠C=900,∠A、∠B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D,DE⊥BC于点E,DF⊥AC于点F,求证:四边形AEDF是正方形。
四,奇思妙想
如何设计花坛?
在一块正方形的花坛上,欲修建两条直的小路,使得两条直的小路将花坛平均分成面积相等的四部分(不考虑道路的宽度),你有几种方法?(至少说出三种)
五小结
作文十:《正方形的面积》800字
正方形的面积 =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周长 =边长×4 字母表示为 S=a2 C=4a 如左图正方形的边长为 5cm,
那么它的面积为:5×5=25(cm 2) 。
它的周长为:5×4=20(cm )
如左图长方形的长为 5cm, 宽为 4cm. 那么它的面积为:5×4=20(cm 2)
它的周长为:(5+4)×2=18(cm )
如左图平行四边形的长底 5cm, 对应的高
为 3cm, 那么它的面积为:5×3=15(cm 2) 它的周长为:(5+4) ×2=18(cmm )
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长方形的周长 =(长 +宽)×2
字母表示为 S=ab C=(a+b)×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高平行四边形的周长 =相邻两边之和×2 字母表示为 S=ah C=(a+b)×2
梯形的面积 =(上底 +下底)×高÷2 梯形的周长 =四条边的和 字母表示为 S=(a+b)×h ÷2 C=a+b+c+d
例如:如左图是个等腰梯形,它的腰长为 6cm, 2cm 上底为 2cm, 下底为 5cm ,高为 4cm, 那么它的面积为:(2+5) ×4÷2=14(cm 2) 它的周长为:2+4+6+6=18(cm )
根据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可以推出:a=C÷4
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推出:
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推出:a=S÷b b=S÷a
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可以推出:a=C÷2-b b=C÷2-a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推出:a=2S÷h h=2S÷a
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可以推出:a=C-b-c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推出 :a=S÷h h=S÷a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公式可以推出 :a=C÷2-b b=C÷2-a
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推出:a=2S÷h-b
b=2S÷h-a
h=2S÷(a+b)
请同学们一边看, 一边想,把这些公式内化在自己的心里,切记 不要死记硬背!不要辜负老师的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