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粽叶飘香话端午》600字
粽叶飘香话?端午
--博湖县第一?小学端午记?事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节日~博湖县第一?小学各中队?组织了“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班队活?动。
各中队事先?组织学生搜?集关于端午?节的资料。通过主题班?会讲述端午?的典故、由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浴兰节”“蒲节”“女儿节”等。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自古有“辟邪说”“祭龙说”“纪念屈原说?”“纪念勾践操?演水师说”“纪念伍子胥?或曹娥说”等多种说法?~各种版本的?传说让端午?节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通过交流~同学们了解?到“端午节”源自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更对“端午节”多了几分兴?趣。大家纷纷上?台~介绍自己在?“端午节”经历的趣闻?轶事。最后~各班老师指?导学生以“我们的节日?--端午”为主题进行?诗、文创作活动?。
传统佳节~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知端?午、忆端午、闹端午、晓风俗。在这样的日?子里~开展主题班?队会~增强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对历史名人?的敬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得?举足轻重的?作用。
博湖县第一?小学德育处?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九
日
辅导员带领?学生“纪念屈原说?”
“端午节”经历的趣闻?轶事
知端午、忆端午
作文二:《粽叶飘香话端午》800字
“粽叶飘香话端午”
——滨海县实验小学端午节活动方案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要通过端午节来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
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
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并成为了
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 一、活动目的
围绕“独具匠心的端午节”,让学生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走进书店、走
进网络、走进社区,广泛地开展阅读交流、实践体验等综合实践活动,让他们
自己去寻找答案,进一步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
华优秀传统美德。
二、活动日期:5月28日——5月30日。
三、活动内容:
活动一: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1——6年级)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3、观察艾草,了解它们在端午节期间的特殊用途。 活动二:粽子、香袋 (3——6年级)
1、感受粽子的香甜和香袋的美。
2、学习包粽子, 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
活动三:电子小报(3——5年级)
以“粽叶飘香话端午”为主题,出一期电子小报,开学后报学校展评。三
年级的同学可以由家长协助学习制作,四、五年级的同学要独立完成。
三年级每班上报2份,四、五年级每班上报5份。
2009年5月25日
作品内容: 粽叶飘香话端午
1 2
1
2 3 4 5 年级排名 班级总分
评委签名: 、 注:1、电子小报的电子稿报按年级(文件名:xx班xx同学)
2、6月2日下午4:00前报送信息技术组徐步东老师。
邮箱:xubudong@126.
作文三:《《粽叶飘香话端午》》1100字
粽叶飘香话端午
一、端午解简介: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中天节、屈原日、等。 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变成了“端午”。
二、关于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其中以纪念屈原为主。
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
三、端午节习俗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
1、赛龙舟
2、吃粽子(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吃过粽子,可没有包过粽子,你知道粽子是怎样做的吗?一起来看看吧。
这就是粽子的包法,那我们再去看看端午节的其他习俗吧!
3、挂菖蒲、雄黄酒画额、吃咸鸭蛋、戴五彩缕、佩香囊
四、端午赛诗会
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为了纪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节还被称作“诗人节”。
《五月五日》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屈原已经沉在江底死去,楚国百姓哀叹再也不能见到他的容颜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哪里能制止谗言,只不过试图驱赶蛟龙罢了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没有消除屈原生前的憾恨,反而追寻他死后的遗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碧绿的沅湖水,倒映着山峰的影子
《端午》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端午节从何而来?前人传说是为了楚国大夫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可笑泊罗空自浩浩荡荡,竟不能洗去忠直之士的冤屈
五、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
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放一天假。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作文四:《粽叶飘香话端午》1900字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插艾叶、赛龙舟、戴香包、吃粽子……这些几千年传下来的传统习俗,形成了绚烂多彩的端午文化。洋节日越来越盛行的当下,中国的传统节日已经离孩子渐行渐远,唤起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感受自己拥有的文化的魅力已经迫在眉睫。为了让孩子能真正地了解中国的文化,我校将以中国传统节日为载体,通过各学科融通教学,打破学科的界限,挖掘节日课程在学科教学中的可能性。
本次端午“棕香”课程目标定位于:
1.学生能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并能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传说及传统的习俗等。
2.学生能通过各种体验来增加学习活动的乐趣,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3.通过对端午的研究,提高教师挖掘课程、融合课程、设计课程的能力,使融合教学与主题教学成为可能。
在今年端午期间,我们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端午主题活动:插艾叶、菖蒲;赛龙舟、端午诗歌创编、吟诵会等。在这些活动之前,先带领学生朗诵了一些端午诗歌,指导学生关注这些诗歌大多三个字一句,将端午节的各种习俗穿插在诗歌中,行行押韵,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一改往日读书拖拉的腔调,不由自主地边点头打拍子边吟诵。见此状,我趁热打铁,请同学们分别来说说你知道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孩子们已基本掌握了一些:吃粽子、插艾叶、赛龙舟、喝雄黄酒等。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在交流中又顺势延伸到屈原投江的故事,人们吃粽子的缘由,插艾叶、菖蒲的用意是什么。整堂课大家津津乐道,我在黑板上将学生提到的端午节习俗、相关事物一一罗列,见孩子们热情高涨,我便要求他们原创一首端午童谣,要求按照童谣诗歌格式:(1)每行字数整齐。(2)内容要与端午有关,可穿插一些端午节习俗。(3)如果能做到押韵则更好。
一开始有些孩子表现出害怕神色,“什么?要自己创编啊?”“哇!不会吧……”为了不让他们有畏难情绪,我知道他们最想从我口中听到的是:“随便编,没有字数要求。”所以我告诉他们:“没什么难的,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三行四行,十行八行,都行!”这时耳边传来一阵阵:“耶!”于是大家齐刷刷打开作业本,时而抬头看看板书,时而嘴里嘟囔几句,这是在写两句读两句呢!趁他们创作之际,我走下去瞄了几眼,无人抬头,无人停歇,先前嘴上说是不会写的几个,一口气也写了五六行,更有甚者连写三首。
为了鼓励各位学生的创作积极性,我花了一节课来交流同学们创作的诗歌,大家很是来劲!先来一首比较简单的:
王某:五月五,是端午。吃粽子,插艾叶;带香囊,赛龙舟;开开心心过端阳。
学生是这样评价的:每一句的字数一样,读起来像顺口溜。可不是嘛,字数整齐,还提到了端午节的各种习俗,给??好评!
再看一位极有同情心的喻某作品:
五月五,是端午。带香囊,撒白糖;包粽子,扔汨罗江;鱼儿虾儿,你们不要,伤害屈原叔叔呀!
可见上节课在交流屈原投江的故事时,她听得有多认真!必须好评!
最后来两首比较有深度的创作:
张某:《过端午》五月五,是端午;吃粽子,粽子香;赛龙舟,龙舟快;采菖蒲,插艾叶;蚊虫不敢到你家。雄黄酒,真好喝;家里角落滴几滴,能驱蚊,可辟邪;开开心心过端阳。
杨某: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吃粽子;采艾叶,插菖蒲;做个香囊香又香,还能驱蚊绑身上;做香囊,能辟邪,还能绑在脖子上。快快乐乐吃粽子,高高兴兴过端阳!
这两位同学不是简单罗列端午习俗,能更具体地介绍习俗的缘由、意义,后者更是做到了押韵,作为当堂之作,实属不易,给予大大的好评!
在这次端午主题课程中,学校还组织了全校学生的赛龙舟比赛,让孩子们身临其境,体会赛龙舟的刺激,感受端午习俗的魅力。
在中高年级还开展了“包粽子猜谜语”的活动。窗外大雨倾盆,屋内笑语盈盈。学生围坐一起动手包粽子,粽叶的清香萦绕,带来浓郁的节日氛围。活动室的墙上贴满了谜语,包粽子的间歇,老师们兴致勃勃地竞猜、讨论、校对、抽奖,欢声笑语不断。一个粽子、一个咸蛋,奖品虽然不多,大家却玩得不亦乐乎,真是“又是一年端午到,包粽猜谜乐淘淘”。
在本次活动过程中,同学们了解了端午节的来源以及与端午节相关联的文化。同学们采用朗诵的形式,把创编的童谣,经过加工向师生们进行了展示,既弘扬了祖国传统的节日文化,又丰富了学生的节日生活。诗歌、童谣是孩子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是传唱在儿童之间的没有乐谱的歌谣。让低年级孩子诵读、吟唱童谣,有利于培养孩子纯正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培养、丰富和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引导低年级学生读童谣、赏童谣、悟童谣、背童谣、写童谣、创作童谣,让学生在童谣里徜徉,打造快乐校园,实施幸福教育,营造幸福生活。
作文五:《粽叶飘香话端午》3000字
“粽叶飘香话端午”活动方案
——我们的节日主题实践活动
活动目标:
端午节是中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同学们对端午节的印象只是吃粽子、挂香包、看划龙船,
从来没有深入去认识端午节,本活动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深入的去认识端午节。整个活动
设计先从端午佳节的习俗切入,让学生去寻找端午节的起源故事,动手做香包,以及认识端
午节是诗人节,诗人写了很多赞颂端午的诗歌;进而让学生在吃粽子之余,关心一下自己,
如何让自己吃得更健康,在看划龙船之余,也能体会一下团体同心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赛龙舟录像 各种香袋及做香袋的材料 有关端午节的诗歌
活动过程:
一、全体立正、各小队整队
二、各小队长向中队长报告人数,中队长向中队辅导员报告人数
三、出旗、奏乐、敬礼
四、唱队歌
五、主题活动开始:
(一)端午奇缘话习俗(可以通过上网、查阅书籍等方式了解。)
具体内容如下:
1、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
2、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3、学生生动地讲述端午节的起源故事。(各种起源故事附后)
(二)做香袋比赛
(主持人):同学们,佩香袋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每到那一天,小朋友的脖子挂上了
妈妈为自己做的各式的香袋,心里乐滋滋的。今天,我们就自己动手做香袋,看谁的手最巧,
做的香袋最漂亮。
1.材料:碎布、棉花、香料粉、丝线(或中国结细线)。
2.工具:剪刀、针、缝衣线。
3.做法:
(1) 将碎布画上自己喜欢的形状,如:圆形、三角形、桃形、动物形等。
(2)剪下相对的两片
(3)用线将三边从反面缝合,留下一边。
(4)翻过来,塞入沾有中药店买回来的香料粉的棉花。
(5)将最后一边缝合,再加长绳装饰即完成。
学生动手做香包,然后进行评比。
(三)与诗共舞
(主持人):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端午节也是什么节?不知道吧,告诉大家端午节也
是诗人节,诗人写了很多赞颂端午的诗歌,下面请各小队表演诗朗诵。
第一小队:女生小组朗诵。
第二小队:配乐朗诵。
第三小队:小队齐诵。
第四小队:男女朗诵。
(诗歌内容附后)
(四)观看赛龙船庆端午的录像。
(主持人):同学们,你看过“龙舟竞赛”吗﹖端午节龙舟竞渡不单是传统庆祝活动,也是
一项体坛盛事!端午节起源于诗人屈原因不满朝廷腐败而投江自尽,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
的锣鼓声把江中鱼虾吓走,而同时又把粽子抛进江中喂饲鱼虾,以免它们啄食屈原的躯体 。
龙舟竞渡可说是端午节的高潮。龙舟长10米多,以龙头和龙尾作装饰,船身还特 意雕上
麟状花纹,唯妙唯肖;每只龙舟可容纳20至22人,二人并肩而坐,在船首的鼓 手和船尾的舵手
引领下,以及围观人群的呐喊声中划向终点 。现在,我让我们一起加入这一行列。
(播放赛龙船庆端午的录像。)
(主持人):看了刚才的录像,想谈谈自己的想法吗?
队员们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
六、辅导员讲话:
同学们,今天的活动搞得非常成功,在此向你们表示祝贺。老师高兴地看到同学们参与
的热情,强烈的表现欲望以及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少年对信息、资料的搜集能力。通过本次活
动,我们近距离接触了端午节,对它有了更深的认识,老师相信今年的端午节大家一定会过
得特别有意思。到时候我们再一起畅谈节后的感受。
七、呼号
八、退旗、奏乐、敬礼
九、活动结束
附活动资料:
1、故事概况。
①屈原投江
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在江里
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②曹娥寻父尸
东汉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仅十四岁的她沿江豪哭,经十七日仍不见曹父尸首,
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后两尸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迹,乡人群而祭之。
③白蛇传
传说白蛇白素贞,为了报答许仙的恩惠,与许仙结为夫妻的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端午
节当天白蛇喝了雄黄酒,差点现出蛇形,加上法海白蛇及水淹金山寺的情节,都是脍炙人口
的民间戏曲的曲目。
④伍子胥的忌日
传说伍子胥助吴伐楚后,吴王阖闾逝世,皇子夫差继位,伐越大胜,越王勾践请和,伍
子胥主战,夫差不听,却听信奸臣言,赐伍子胥自杀,并于于五月五日将尸体投入江中,此
后人们于端午节纪祀伍子胥。
4、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同学们交流从各种渠道了解的有关于端午节的各种习俗。)
附:习俗的传说。
①吃粽子
因屈原投江,民众怕屈原的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用竹筒装好米食投入江中,后来演
变成用竹箨、竹叶包好投入江里喂鱼、虾。
②喝雄黄
因端午节后各种虫类,开始活跃起来,瘟疫渐多,雄黄具有消除疫病的功用;也是因白
蛇传的故事,白蛇喝了雄黄酒之后,差点现出蛇形,所以民众则起而彷效,希望收到去邪的
功能。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③挂艾草、菖蒲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都有其原因。通常将艾草、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
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去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
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
引伸为“蒲剑”,可 以斩千邪。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
身体健康。在 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做为主要成分 ,
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
④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
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
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
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
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⑤划龙船竞赛
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
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
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现代则为一种表现团队精神的最佳活动,而且举办划龙船
比赛,近年来有逐渐发展成国际邀请赛的情形。龙船比赛会让外国友人喜欢的原因:它是一
种有别于国外盛行的独木舟或八人式的划船,而是一种需要更多默契的力与美的运动。
⑥游百病
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⑦佩香袋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
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
色色,玲珑夺目。
2、诗歌内容
五月五日
梅 尧 臣
屈氏已沉死, 徒欲却蛟龙。 沅湘碧潭水,
楚人哀不容。 未泯生前恨, 应自照千峰。
何尝奈谗谤, 而追没後踪。 已酉端午 午日处州禁竞渡
贝 琼 汤 显 祖
风雨端阳生晦冥, 独写菖蒲竹叶杯, 汨罗无处吊英灵。 蓬城芳草踏初回。 海榴花发应相笑, 情知不向瓯江死, 无酒渊明亦独醒。 舟楫何劳吊屈来 。 午日观竞渡 五日(选一) 边 贡 陈子龙
共骇群龙水上游,
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
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
醉讽离骚不解愁。
吴天五月水悠悠, 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 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 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 可怜江北海西头。
作文六:《粽叶飘香话端午》500字
粽叶飘香话端午
202班 张晟
今天早上,妈妈买回来几个粽子,说:“晟晟,早上我们吃粽子。”我说;“好啊!我最喜欢吃粽子了。”
我拿起一个粽子一看,小小的粽子尖尖的,像个漏斗。瞧,它还穿了一件绿衣裳,可爱极了!我剥开粽叶,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香香甜甜的,太好吃了!
记得每年的端午前夕,奶奶就忙着浸泡糯米,洗粽叶。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就开始包粽子了。每年的这个时候,我总爱蹲在一旁看奶奶包粽子。有时,我也会学着奶奶的样子,手拿粽叶卷成漏斗形,然后向“漏斗”里放糯米、腊肉、红枣,总是将“漏斗”塞得满满的才肯罢休,可是,最后我怎么也不能将粽子裹好,以失败告终。奶奶见了,笑嘻嘻地说:“快拿来给我包吧!”只见奶奶很熟练地将“漏斗”里的糯米压平,然后将粽叶裹好,最后用丝线系紧,一个三角粽就大功告成了。用火煮上几个小时,就可以吃上美味香甜的粽子了。
两三个小时过去了,粽子终于煮好了,我们全家围着餐桌美美地品尝起来。这时,奶奶总会跟我说有关粽子的故事,奶奶说:“农历的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今天,我们炎黄子孙都要吃粽子,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不仅如此,有些地方还要开展赛龙舟、采茱萸、登高、喝菊花酒等活动……”
手里的粽子吃完了,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一个小小的粽子折射出了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其实传统文化就在我们身边。
指导教师:戴巧巧
作文七:《粽叶飘香话端午》900字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也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屈原因苦劝楚王无果,忧愤投江自尽。楚国百姓怀念这位为人清正的大夫,于是将糯米包成粽投入江中,希望鱼群吃了米而不吃屈原尸身。后世延续为传统,渐渐衍化为端午节。现在,端午节已经成为了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都会举办各种活动,比如赛龙舟、挂艾草和菖蒲、吃粽子,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吃粽子。
一大早,我和妈妈就去附近的市场买包粽子的各种材料。市场里人山人海,到处充满着欢声笑语。我们先来到干货区,在这里买了糯米、红豆、蜜枣、桂圆,还有粽叶。然后我们又来到肉品区,买了鲜肉和咸鸭蛋,我们准备包蜜枣桂圆粽、肉粽和咸蛋粽。在回家的路上,我们看见很多人在买艾草、菖蒲,我们也买了两把,妈妈说这可以辟邪。
回家之后,妈妈就着手准备包粽子,我在旁边给她帮忙。妈妈先把粽叶放在锅里煮,把肉切成条,把糯米和红豆洗净拌好,我就帮着剥桂圆和咸鸭蛋。等一切准备好之后,我们就开始包粽子了。只见妈妈两只手上下翻转,把一片粽叶折成斗状,先抓一大把米放进去,接着放上肉,再抓一大把米覆盖在上面,之后把斗状尾部的粽叶往回折,盖住米,绑上绳子,很快就包好了一个粽子。我就不能和妈妈相比了,半天才包好一个,而且还是在妈妈指导下完成的,看着自己包的粽子,虽然样子丑了点,但心里还是甜滋滋的。
粽子包好后,接下来就是煮粽子了。粽子下锅后,我守在锅边,焦急地等待着。闻着阵阵粽香,我口水都流出来了。终于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哇,好烫!不管了,赶紧剥开,吃起来。那味道别提有多鲜美,我狼吞虎咽,很快就吃完了一个。
当然,在吃粽子的快乐中,也不要忘了屈原,我们要学习他的爱国精神,希望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希望我们的生活也如粽子般香香甜甜。
【点睛酷评】
文章开头直接点明自己最喜欢的端午民俗就是吃粽子,这是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的。接着重点记叙了买材料、包粽子、煮粽子、吃粽子等一系列活动,包粽子的过程条理清晰;在写煮粽子、吃粽子时小作者的动作、神态活灵活现。结尾点题,照应开头,表达了在传统佳节中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作文八:《粽叶飘香话端午》600字
(?????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端午的起源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便驾舟奋力营救,故有划龙舟的风俗;人们又将食品放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我们老家过端午节那天,家家在门前挂上菖蒲、艾叶,还要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给小孩子的额头上用雄黄酒画上一个王字,据说这些都是为了避邪。但最主要的就是包粽子,家乡的泯沟、宅沟沿上翡翠般的芦叶青翠欲滴,随手就能摘取一大把,先把芦叶放在锅内煮沸,到端午的前晚祖母就开始包粽子了。祖母是包粽的高手,她会包各种形状的粽子,有三角粽、斧头粽、宝塔粽,(也叫笔粽,旧时人家子弟出门赶考吃了暗喻“必中”)最难包的就是这宝塔粽了,祖母用六、七张芦叶裹成一只约有十七、八公分长的,底部方上面尖尖的犹如宝塔样的粽子,现在很少有人会包这种粽子,祖母还会裹四角的关门粽,听说将关门粽挂在蚊帐内可以驱蚊子。一般的棕子都是白米粽,赤豆粽或放几粒花生,很少有现在的肉粽、咸蛋粽什么的,祖母还用麦粉调成糊状,放一点糖或糖精裹成麦面粽,吃起来也是别有风味,现在已几十年吃不到这种粽子了。
现在端午节是国家法定假日,人们利用长假出门旅游,尽情玩赏,至于吃粽子已不重要了,有的年轻人也不喜欢吃粽子,而我还是喜欢吃自己家包的糯米粽,淡淡的芦叶清香,软软的白莹如玉,吃起来真的是一种享受。
作文九:《粽叶飘香话端午作文》2800字
粽叶飘香话端午作文
粽叶飘香话端午作文(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端午节来临的时候,就会有许多的节目,列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菖蒲。吃鸡蛋??然而,在今年的端午节里,我学会了一样东西——包粽子。
“包错了,哎呀,又包错了。”“你包了多少,让我来数数。”“哈哈”一阵阵欢笑声。埋怨声。高兴声??不时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咿,是哪儿传来的声音,”哈哈~结果是五年级五班在包粽子呀。
我爱吃香喷喷的粽子,也看过别人包粽子,却从未自己亲手动手过,知道今天,我才算大看眼界。
我乖乖的坐在老师旁边耳染目睹,认为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天才的我,不学自通,谁知,在老师示范的过程中,才明白包粽子是门手艺,能包得漂亮而结实非常不容易。脸老师都包了“好几百个”才包好一个。
开始动手,我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奶奶以前包粽子的样儿这出一个圆柱形来,再在折好的角里放上一点已侵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块腊肉,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的还要顺利的完成一半。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
像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跳出来,我急得直跺脚,幸好老周替我解了围——割掉了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气。哈哈,经过小挫折,总算到了最后的,也是追简单的步骤——扎粽子。小ks(小意思),看我大显身手,我拿出一个绳子,将绳子围绕了几圈,好了,开始扎,我用嘴咬住绳子的另一半,用手拿住一半,扎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
只听“哗啦”一声,粽叶散开了,糯米们像飞珠滚玉一般,一粒一粒的掉在地上。看来包粽子真不是这么好包。
最后,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通过这一次包粽子活动,我明白了做事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
粽叶飘香话端午作文(二) 端午节到了,家家都飘出粽子的香味。节日的味道随着粽子的清香沁入肺腑。试想,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如果没有了粽子,还真的很难找到其他属于这个古老传统节日的特征。沈从文的《端午日》里那样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一点点消失在时代的步伐中。可那些多姿多彩的节日习俗,总是让人怀念。我也总会在这个传统佳节之际不由的梦回童年,一遍遍在心里回味儿时过端午的情景。
老家在苏北一个偏僻的乡村。每年端午,都已是农村的“大忙”季节。家里人多劳少,农忙的时候,我都是算是主劳力之一,也就只有在端午这一天,我可以不下田,专门在家里忙家务。记得那时爸爸会一大清早就到镇上称点肉,买点鱼放在家里。平时
吃不上这些,也只有过节这天才奢侈一次,打打牙祭。我则早早起床,忙活好其他家务,就提着篮子,去田间地头采集各种野草回来留着下午烧水洗澡,说用端午这天百草烧水洗澡可以保整个夏天身体健康,不生皮肤病。那时在农村老家这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习俗之一。百草当中最重要的是艾草和菖蒲,当然还有河边的金银花,田头的薄荷草等,我把各种野草采回来,放在我家那口八张锅里,把锅里放满了水,再在锅里放些鸡蛋和蒜头(有时蒜头是放在灶膛里烤的),这些都是必须得有的,也是端午习俗之一,然后就开始烧,一直把水烧开。烧开的水,是青绿色的,水烧开了,鸡蛋也煮熟了,蒜头也煮烂了。蒜头我们不稀罕,我们稀罕的是煮鸡蛋。我们姐弟几个最起码可以一个人分到一个鸡蛋,因为平时鸡蛋都要省下来卖钱补贴家用的,只有端午这天才能吃到煮鸡蛋。那时我们总是把圆滚滚热乎乎的鸡蛋捧在手里把玩,舍不得吃。鸡蛋壳也沾染上了青绿色,看起来更加诱人,闻起来除了蛋香还有清香。那时的我们经常是把鸡蛋把玩到晚上,才小心的剖开鸡蛋壳,慢慢的把鸡蛋吃掉。水烧开以后,捞出里面的野草,把水舀到洗澡用的木桶里,待温了后洗澡。把弟妹们洗好澡以后,还得给他们系上丝绒线。那时端午的时候,镇上到处都是卖丝绒线的,五颜六色,煞是好看。因为在老家的端午还有一个习俗,就是洗完澡的孩子,脖子上,手腕上,脚腕上都要系上这些绒线,一直到七月七那天才剪下,扔在屋檐上,让喜鹊衔去为牛郎织女晚上的相会搭建七彩桥。
说实在的,我一直都不知道这些习俗是怎么由来的,也没有听村上的老人讲过。只知道那时家家都这么做。而且我一直奇怪的是那时每年端午我们村上竟没有人包粽子,但家家却都热热闹闹的。即使是农村最忙的时候,也冲淡不了节日的气氛。下傍晚总是看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洗的干干净净的,手里都拿着煮鸡蛋,脖颈上系着五颜六色的丝绒线,在小伙伴面前炫耀。我是直到上了初中才知道端午是纪念屈原的节日。以前我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完全是空白。因为家乡河流少,所以所谓的赛龙船等这些与水有关的传统习俗我们那里都是没有的。
时隔十几年,那些儿时的节日习俗,也在老家逐渐消失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天天都如过节,节日的气氛也淡了。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也找不到那些曾经用来烧水的野草的踪迹了。只是不知道,孩子们现在不系丝线,牛郎织女没有喜鹊搭建的七彩桥,他们怎么相会呢,哦,忘了,现在的老家,连喜鹊也很难见到了。
粽叶飘香话端午作文(三) 端午节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节日,每年,人们都将在这一天包粽子,插艾草,赛龙舟,怀念爱国诗人屈原。今年,外婆又要包粽子给全家吃,我很好奇,粽子究竟是怎么包的,我决定向外婆请教,自已也包出几个好吃的粽子来。
一大早,外婆就忙开了,我也赶紧过去帮忙。外婆先将糯米淘好,放在一个大盆里,又准备了好多块腌肉,几个蛋黄。由于还要包肉粽,因此外婆又拿来酱油,往米盆里倒了些许,搅拌了
几下,米马上就变成了酱油色,接下来,就要开始包了。
外婆先拿好一张箬叶,手把手教我。她拿住箬叶的两端,卷成一个漏斗状,往这里面加了三大勺米,又在米的中间放上一块咸肉,然后将它抚平,看不出一点儿向上凸的痕迹,再将没有碰到米的箬叶向前折,再将多余的部分向两边折,用手将它捏住。这样,一个粽子就成形了。接下来,就要在粽子外面缚上白纱线,防止粽子里面的米漏出来。我先在粽子偏上方的地方绕了几圈,又在下方更紧地绕了几圈,最后,把绳子的头和尾打一个死结,一个粽子就完美诞生了~我兴奋极了,也按照刚才的步骤去做,可是,刚要将肉放进去,“哗啦”,一下,我手里的箬叶松了,将米全倒了出来。我并没有灰心,又继续包起来,可箬叶就是不给我面子,刚包好,要系绳子了,“沙沙沙”我的“漏斗”漏了,幸好我眼疾手快,将米还有肉全倒在了边上的米盆里,这下,我可真是大冬天吃雪糕——凉透心了。外婆过来安慰我:“每件事都有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慢慢来,会包好的。”我又振作起来,经过了十分钟的努力,我终于亲手包好了第一个粽子~之后,我越包越熟练,看着一个个自已包的粽子,我的心里乐开了花,在这个端午节,我学会包粽子了~
端午节那天,满屋子都是一股淡淡的粽香,我吃着自已包的粽子,我想这一定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粽子。端午粽飘香,粽子香,学包粽子的过程更香~
作文十:《粽叶飘香话端午说课稿》500字
《粽子飘香话端午》说课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上午好!
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积淀了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为了进一步弘扬和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引导青少年了解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进而内化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我决定开展《粽子飘香话端午》主题队会活动。 本活动开始前,我让学生收集端午资料,并准备粽叶、粽馅儿等材料,在家长的指导下学包粽子,学生在亲自动手与实践中,收获的不仅仅是一项劳动技能,是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学习的不易,增强了传承祖国文化的责任心。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首先伴随着端午宣传片的音乐,在三首活泼明快的童谣中导入本次活动主题——端午。接着开展了一系列和端午相关的活动,讲一讲端午故事,让学生知道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编一编五彩线,赛一赛龙舟,让学生知道端午节的民俗活动是丰富多彩的,都寄托人们内心美好的愿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唱一唱粽子歌,尝一尝美味的粽子,让学生知道粽子虽小,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却很浓郁,粽子不仅值得吃,粽子文化更值得传承。最后再全班齐诵,在欢快的童谣中结束本次活动。
总之,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要让学生明白这次活动不仅要展现自己,更重要地是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和传承祖国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