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语文"中考作文"最该怎么写?/教改论文》2000字
关注高考、中考作文多年,总觉得如今中学生应试作文程式化问题很严重,为文造情、装腔作势而内容空洞的文章越来越多,尤其是中考生的文章。不少被各类刊物或网上登出来的所谓“范文”,往往文字漂亮、空灵、玄妙,“风格”惊人的相似:文章开头来一段“题记”,再来三段或互不关联或似断似续的文字,这些文字从屈原、司马迁一路写到李杜、苏欧、郑板桥、王国维;从莎士比亚、歌德写到托尔斯泰、泰戈尔……读这些文章令我们想起戏剧舞台上那些有板有眼唱京剧、昆剧、越剧的童星,他们拿腔拿调扮成人的角色,可仔细看看仍不脱稚腔。但那是在演戏,我们写作文可不是演戏。
用大文化笔调写考试作文不恰当
批评中学生试图用漂亮的文字掩饰空洞、浅薄的内容或许是不公正的,但试图以漂亮文字取悦阅卷老师,其目的却是很明显的。但这能全怪我们的孩子吗,考试评价是个风向标,而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况且教科书中入选的一些所谓当代散文大师的作品也多这类风格。
用“空灵”的大文化的笔调去写考试作文是不恰当的。尤其对初中生来说就更不可取。初中生写作主要文体是记叙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写记叙文要做到内容具体”。所谓内容具体就需要有一定的人物和故事,通过人、事表达真情实感。
但是从笔者近年来两次参与的中考阅卷看,中考优秀文章能用朴实文笔写上感人故事的文章越来越少,代之而起的是“大文化”的“抒情”文章。当代有位作家说过:“记叙文写出个故事来,议论文讲出个道理来,就不知道抒情文抒出个什么东西来。”我很同意这句话,如果我们初中生写惯了夹叙夹议、抒情、空灵的文字,将来就既不会写具体生动的记叙文,也不会写说理透彻的议论文。近日笔者作为评委参加一次作文竞赛的评审,读了不少高中生的文章,也有这类过于追求辞藻而缺少实质内容的倾向。
让中考生们写些什么呢
我们应当怎样指导初中生写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鼓励孩子们写真话、实话、心里话,而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应该成为我们的评价标准。从小培养好的文风对做人是十分重要的。试想一个从小学会说假话、空话、套话,学会见风使舵,揣摩上(老师)意,目的只是为了骗取高分,长大后会是什么样子呢,一个国家、民族的中小学生作文假话、空话连篇,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堪忧的。所以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朱自清等一贯强调:学作文其实也是在学做人。因此命题要返璞归真,引导学生写身边的人和事,要具体真实。这几年中考题目在这方面作了改进,但考试评价方面似乎仍需努力。
其次,应当落实到平时的指导中去。有人说老是让学生写父母、祖父母,写亲情题材太老了,我觉得这话不正确。文学作品中“战争、死亡、爱情”是永恒的主题,虽然一段时间有人不承认,但所有作品终究脱不了这个范围。那么我要说“家庭、亲情、师生情、同学情”也应该成为中考作文的“永恒主题”,应该成为中考作文的主旋律。其实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绝少不了新的题材。同样写爷爷奶奶,今日一批爷爷奶奶与二、三十年前就不一样。当年那些老人颤颤巍巍送孩子上学,如今他们可能潇洒地在公园打拳、跳舞。上世界八十年代时的那些家长们忙于补文凭、考外语、会计,如今的那些家长可能在忙于购车、股票、带领孩子上“奥数班”。如果以《荧屏前的争论》为题,想一想九十年代家庭里的论题和今天的家庭里的论题又不一样。可见只要留心观察,年年月月都有新东西写。
第三,老师、家长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材料的习惯,鼓励他们从生活中找素材,不要老是打开电脑找范文,去写李白、杜甫。叶圣陶先生在《拿起笔来之前》说:写文章难不难,决定于动笔之前的准备功夫怎么样。他提出要让学生养成三种习惯:一是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和仔细认识的习惯;二是在实际生活里养成推理下判断都有条有理的习惯;三是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这三条原则在我看来并未过时,也不会过时。具体地说:除了规定作文以外,教师、家长可以让孩子养成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的材料,这有三大好处:一是锻炼语言能力,二是积累写作材料,三是养成自律的习惯。无论在电脑上或用笔记本,每天写一点东西,日积月累,材料就多了,习惯也
就养成了。如今的孩子往往从初一起就盯着中考试卷,“夸父追日”般做习题,做那些使人一头雾水的“分析题”,挤掉了读书的时间,弄倒了学语文的胃口,让他们一读语文就有压迫感、屈辱感,怎么能让他们有兴趣做好作文,
最后,要让孩子们学会描写。描写是展示人物的最好办法,写记叙文最好少用直观评论,更不要用貌似深刻的哲理概括,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怎样学会描写,我建议读读鲁迅、丰子恺、冰心、叶圣陶的散文。正像鲁迅所说的:“好的作品告诉你应该怎么写。”这里说一下,埋头苦干“独学而无友”是永远写不出好文章来的。取法乎上,才能得益乎中。如果阅读的面仅仅限于教科书或网上片段的文字,永远不可能写出一篇结构完整、内容具体、形象生动的记叙文。所以泛读是写作的基础。“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如果书读得多了,文笔自然会流畅起来,否则捉襟见肘,下笔自然枯窘。
作文二:《论文教改论文教改》12800字
2008年
一、教改论文
(一)教员
1. 何邦平,王小燕,林锦明,戴蔚荃,沈颂章,曹岩,殷海涛.开放性设计性化学实验教学的尝试与探索. 中华医学会医学化学 第十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山西:山西医科大学,2008:159~163
2. 何邦平,王小燕,林锦明,戴蔚荃,沈颂章,曹岩,殷海涛.开放性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上海地区高校―有机化学及实验‖精品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08:32~34
3. 何邦平,王小燕,林锦明,戴蔚荃,沈颂章,曹岩,殷海涛.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探索. 上海地区高校―有机化学及实验‖精品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08:48~51
4. 戴蔚荃,王小燕,曹岩,沈颂章,殷海涛,林锦明,何邦平.药学专业《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中华医学会医学化学第十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山西:山西医科大学,2008:174~176
5. 杨峰,张欣荣,李武宏,等. 以网络技术为依托,开展虚拟PBL课堂实践.中华医学会医学化学第十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200~201
6. 罗俊,张欣荣,等,信息化教学的方法与手段研究.中华医学会医学化学第十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 202-204
7. 李武宏,张欣荣,杨峰,等.关于设立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的思考.山西太原:中华医学会医学化学第十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194~195
8. 张大志.美日药化专业研究生教育基本做法的启示.药学教育.2008,26(3):222-223
(二)指导学员第二课堂发表论文
1. 张宁,何邦平,林锦明,王小燕(通讯作者).中药材中微量元素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08,25(3):58~60
2. 姜杰,郭美丽,王小燕,戴蔚荃,何邦平,林锦明(通讯作者).不同产地青葙子及其混淆品的差热分析法鉴别. 药学实践杂 志,2008,26(5):337~339
3. 尹笋君,张欣荣,杨峰. 结晶紫内酯的合成研究现状. 贵州化工,2008,133(5):20~21
4. 张宁,何邦平,王小燕(通信作者),林锦明,戴蔚荃.分光光度法测定柴胡中铜、铁、锌含量的研究.中华医学会医学化学第 十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山西:山西医科大学,2008:82~85
5. 谭潇,欧阳晨,任洪岩,何邦平,王小燕(通信作者),林锦明,沈颂章.黄连中提取盐酸小檗碱.中华医学会医学化学第十届全国 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山西:山西医科大学,2008:138~139
6. 翟光辉,何邦平,王小燕(通信作者),林锦明. 水葫芦危害及应用价值的研究进展. 中华医学会医学化学第十届全国学术 研讨会论文集.山西:山西医科大学,2008:139~142
7. 靳海潮,孙正军,高习清,王小燕,何邦平(通信作者),林锦明,沈颂章.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和含量测定.中华医学会医学化学 第十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山西:山西医科大学,2008:107~108
8. 黎春彤,王小宇,刘思衡,王小燕,何邦平(通信作者),林锦明,沈颂章.丹参中丹参酮IIA的提取鉴定.中华医学会医学化学第 十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山西:山西医科大学,2008:129~130
9. 谭潇,翟光辉,王小燕,何邦平(通信作者),林锦明,沈颂章.黄连的研究新进展. 中华医学会医学化学第十届全国学术研讨 会论文集.山西:山西医科大学,2008:134~137
10. 王胜正,何邦平,王小燕(通信作者),林锦明,沈颂章.甘草次酸结构修饰降低假醛固酮副作用的研究进展.上海地区高校―有机化学及实验‖精品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08:54~57
11. 王胜正,高翔,杨明,何邦平,王小燕(通信作者),林锦明,沈颂章. 甘草酸的应用与制备. 上海地区高校―有机化学及实验‖精品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08:58~60
12. 冯名海,陈琛,简强,王小燕,何邦平(通信作者),林锦明,沈颂章. 甲基橙制备两种实验方法的比较. 上海地区高校―有机化
学及实验‖精品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08:61~62
13. 陈楠烨,崔磊,魏亚东,王小燕,何邦平(通信作者),林锦明,沈颂章.肉桂酸乙酯的制备. 上海地区高校―有机化学及实验‖精
品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08:63~64
二、科研论文
1. Zhou You-jun, et al. Design, synthesis, and in vitro photodynamic activities of benzochloroporphyrin derivatives as tumor
photosensitizers. 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2008, 18(1) :293~297
2. Zhou You-jun, et al. Synthesis and antitumor activity of novel 10-amino acids ester homocamptothecin analogues.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2008,19(7):811~813
3. Zhou You-jun, et al. New Homocamptothecins: Synthesis, Antitumor activity and Molecular Modeling. Bioorganic and
Medicinal Chemistry, 2008,16(3):1493~1510
4. Zhou You-jun, et al.Complex Is Primarily Governed by ?-? Stacking Interactions. J. Phys. Chem. B,
2008,,112(31):9484~9489.
5. Xin-Gang Cui, et. Al.Two New Benzophenanthridine Alkaloids from Zanthoxylum nitidum. Helvetica Chimica Acta,2008,
91(1):155~158
6. Jin L, Chen HS, Jin YS, Liang S, Xiang ZB, Lu J.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Belamcanda chinensis. J Asian Nat Prod
Res,2008;10(1-2):89~94
7. Zhang Xinrong(2),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opper(II) and Zinc(II) Tricyanomethanide (tcm) Complexes with
Di(2-pyridyl)amine (dpyam) as Co-ligands: [Cu(dpyam)(tcm)2], [Cu(dpyam)(tcm)(OAc)] and Zn(dpyam)2(tcm)2. Chin. J. Chem, 2008, 26(5) 835~841
8. Zhang Xinrong(2),et al. catena-Poly[[(2,2’:6’,2’’-terpyridine-k3N,N’,N’’)(tricyanomethanido-kN)nickel(II)]-?-tricyanomethanido].
Acta Cryst, 2008, 64(2):322~323
9. Zhang Xinrong(通讯作者),et al.Syntheses, structures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two copper(II) tricyanomethanide
plexes with 2,2’-bipyrimidine as bridging ligands. Inorg. Chim. Acta, 2008,53(4):212~215
10. Lou Ziyang,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constituents in Stellera chamaejasme L. by rapid-resolution liquid
chromatography-diode array detection and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Biomed Chromatogr, 2008 Jan;22(1):64~72
11. Yang Genjin(通讯作者),etal. Highly Efficient Condensation of Hydroxyl-terminated Polyethylene Oxide with
3-Mercaptopropionic Acid Catalyzed by Hafnium Salt. React Funct Polym, 2008,68(2):431~435
12. Zheng Hong, et al. Determination of oxymatrine and its metabolite matrine in rat blood and dermal microdialysates by high
throughput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2008,53(1):589~592
13. Luo Jun,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opper(II) and Zinc(II) Tricyanomethanide (tcm) Complexes with
Di(2-pyridyl)amine (dpyam) as Co-ligands: [Cu(dpyam)(tcm)2], [Cu(dpyam)(tcm)(OAc)] and Zn(dpyam)2(tcm)2.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2008, 26, 835~841
14. Luo Jun, et al. catena-Poly[[(2,2’:6’,2’’-terpyridine-k3N,N’,N’’)(tricyanomethanido-kN)nickel(II)]-?-tricyanomethanido].
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 2008,64(10):1322~1323
15. Luo Jun, et al. Syntheses, structures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two copper(II) tricyanomethanide plexes with
2,2’-bipyrimidine as bridging ligands. Inorganica Chimica Acta.2008,98(6):3871~3875
16. Fan Guo-rong(通讯作者),et al. Comparative Studies on Pharmacokinetic Fates of Tetrahydropalmatine Enantiomers in
Different Chemical Environments in Rats. Chirality, 2008,20(1):119~124
17. Fan Guo-rong(通讯作者),et al. High-throughput determination of fudosteine in human plasma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following protein precipitation in the 96-well plate format. J. Chromatogr.
B.,2008, 867(2):153~159
18. Fan Guo-rong(通讯作者),et al. Determination of ulifloxacin, the active metabolite of prulifloxacin, in human plasma by a
96-well format solid-phase extraction and 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 J. Chromatogr. B.,2008, 872(1):172~176
19. Fan Guo-rong(通讯作者),et al. Chemical position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volatiles from Patrinia Villosa Juss
obtained by optimized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J. Pharm. Biomed. Anal, 2008,48(4):796~801
20. Fan Guo-rong(通讯作者),et al. Assessment of Intestinal Absorption of Vitexin-2''-O-Rhamnoside in Hawthorn Leaves
Flavonoids in Rat Using In Situ and In Vitro Absorption Models. rug Dev Ind Pharm, 2008,34(1):164~170
21. Qi Yun-peng, et al. Resolution of Two-Way Chromatographic Data of Schisandra chinensis Baill. Using Slice-Scan Method:
New Strategy for Directly Determining the Components of Interest in Overlapping Chromatographic Peaks. Analytical Sciences, 2008, 24(12):982~985
22. Wen Jun, et al. High-throughput determination of fudosteine in human plasma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following protein precipitation in the 96-well plate format.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
2008,867(1):153~159
23. Miao Zhen-yuan,et al. New Homocamptothecins: Synthesis, Antitumor activity and Molecular Modeling, Bioorganic and
Medicinal Chemistry, 2008,16(3):1493~1510
24. Shen Chun-quan, et al. New Homocamptothecins: Synthesis, Antitumor activity and Molecular Modeling, Bioorganic and
Medicinal Chemistry, 2008,16(3):1493~1510
25. Song Yun-long, et al. The Binding Orientation of a Norindenoisoquinoline in the Topoisomerase I-DNA Cleavage Complex
Is Primarily Governed by ?-? Stacking Interactions. J. Phys. Chem. B,2008, 112(31):9484~9489
26. Jin Yong-sheng, et al. Two New Benzophenanthridine Alkaloids from Zanthoxylum nitidum. Helvetica Chimica Acta,
2008,91(1): 155
27. Hu Hong-gang, Wu Qiu-ye(通讯作者),et al. Synthesis of mangiferin derivatives as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
inhibitors. Chemistry of natural pounds,2008, 43(6):663~666
28. Zhang Da-zhi(2),et al.. Ruthenium catalyzed biomimetic oxidation in organic synthesis inspired by cytochrome P-450.
Chem. Soc. Rev,2008, 37(8):1490
29. Zhang Da-zhi(通讯作者),et al. Synthesis and SAR studies of biaryloxy-substituted triazoles as antifungal agents. Bioorg.
Med. Chem. Lett, 2008, 18(12): 3261~3265
30. Zhang Wei-dong(通讯作者),et al. Abiesanordines A–N: Fourteen New Norditerpenes from Abies georgei. Tetrahedron,
2008,64(18):4354~4362
31. Zhang Wei-dong(通讯作者),et al. A novel biflavanol with unique six connective hexacyclic rings isolated from Abies
georgei. Tetrahedron letters, 2008,49(12):3042~3044
32. Zhang Wei-dong(通讯作者),et al. Phytochem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tudies of Abies Species. chemistry & biodiversity,
2008,5(1):56~81
33. Zhang Wei-dong(通讯作者),et al.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tumor efforts of Abies georgei extracts. J. Pharmacy &
Pharmacolo, 2008, 60(7):937~941
34. Zhang Wei-dong(通讯作者),et al. Steroidal alkaloids from Veratrum schindleri and Veratrum maackii. Biochemical
Systematics and Ecology, 2008,36(2):430~433
35. Zhang Wei-dong(通讯作者),et al. Quality evaluation of Rhodiola genus: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en main
ponents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method. Journal of Liquid Chromatography & Related Technologies, 2008,31(9):1324~1336
36. Zhang Wei-dong(通讯作者),et al. Two new bis-coumarin glycosides from Daphne giraldii Nitsche. Chemical &
Pharmaceutical Bulletin, 2008,56(4):589~591
37. Zhang Wei-dong(通讯作者),et al. Simultaneous analysis of flavonoids from Hypericum japonicum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iode array detector-electrospra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chemical Analysis, 2008,46(1):342~348
38. Zhang Wei-dong(通讯作者),et al. Biotransformation of Vermitaline by Cunninghamella echinulata. Helvetica Chimica
Acta, 2008, 91(3): 819~824
39. Zhang Wei-dong(通讯作者),et al. Two new steroidal alkaloids from Veratrum nigrum L. Helvetica Chimica Acta,
2008,91(2):244~248
40. Zhang Wei-dong(通讯作者),et al. Alkaloids from Corydalis saxicola and Their Anti-Hepatitis B Virus Activity. chemistry
& biodiversity , 2008,5(5):777~783
41. Zhang Wei-dong(通讯作者),et al. A new phenolic pound from Crinum asiaticum L.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2008,19(2):447~449
42. Zhang Wei-dong(通讯作者),et al. Three novel dimeric sesquiterpene lactones from Ainsliaea macrocephala. Organic
Letters, 2008, 10(12): 2397~2400
43. Zhang Wei-dong(通讯作者),et al. A new aurone and other phenolic constituents from Veratrum schindleri. Biochemical
Systematics and Ecology, 2008,36(3):590~592
44. Zhang Wei-dong(通讯作者),et al. Three New Flavonoids from Daphne giraldii.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 2008,10(6):547~550
45. Zhang Wei-dong(通讯作者),et al.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three tubeimosides in Rhizoma Bolbostematis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ion and Electrospray Mass Spectrometric Detection. Natural Products Communications, 2008,3(5):683~688
46. Zhang Wei-dong(通讯作者),et al. Characteriz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riterpene saponins in crude extracts from three
Bupleurum species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ionization with multi-stage mass spectrometry. 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 2008,31(18):3190~3201
47. Zhang Wei-dong(通讯作者),et al. LC-MS/MS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cynandione A in rat plasma and tissues.
Biomedical Chromatography, 2008,22:1173~1179
48. Zhang Wei-dong(通讯作者),et al. Three new monoterpeoid indole alkaloids from Ervatamia flabellformis. Helvetica
Chimica Acta, 2008, 91(2): 239~243
49. Zhang Wei-dong(通讯作者),et al. Revision and validation of an LC-MS/MS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Icariin and its active metabolite Icariin II in human plasma. Chromatographia, 2008,68(2):245~250
50. Zhang Wei-dong(通讯作者),et al. A new ferulic acid ester and other constituents from Dracocephalum peregrinum.
Archibes of Pharmacal Research, 2008,31(10):1325~1329
51. Zhang Wei-dong(通讯作者),et al. Flavonoids from Daphne giraldii .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 2008, 22(15): 1355~1358
52. Li Hui-liang, et al. Alkaloids from Corydalis saxicola and their anti-hepatitis B virus activity. Chem Biodivers,
2008;5(5):777~83
53. 仲维清,Parkinson JA,唐文兵,等. 人血清脱金属铁传递蛋白裂解焦磷酸键的研究.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8,27(1):
71~75
54. 杨峰,等. 海水浸泡伤的伤情特点、细菌感染的特殊性与救治原则. 军事医学参考资料,2008,16(1):47
55. 殷萌,杨峰(通讯作者),张欣荣. 药物多晶型的研究现状.药学实践杂志,2008,26(3):163~165
56. 柴晓云,张晨曦,吴秋业(通讯作者). 6-[4-(取代胺基乙酰胺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
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研究. 药学实践杂志,2008,26(6): 444~446,467
57. 路小娟,赵庆杰,吴秋业 (通讯作者). 1-(1H-1,2,4-三唑-1-基)-2-(2,4-二氟苯基)-3-(N-环丙基-N-取代氨基)
-2-丙醇的合成及其抗真菌活性.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8,29(11): 1380~1383
58. 张大志(通讯作者), 寡聚酰胺化学与生物学研究进展. 药学学报,2008,43(8),1089
59 金永生,刘超美,姚斌等,.金雀异黄素类似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8 39(2): 85~87
60. 董环文,刘超美,李科,等. 新型去甲斑蝥素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体外抗肿瘤活性.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8,29(12):
1470~1474
61. 范国荣(通讯作者),等. 西那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共存金属离子影响的研究.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8,28(11):2609~2614
62. 王陈,范国荣,吴玉田. 临床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8,27(7): 531~537
63. 周欣,范国荣. 不同产地短瓣金莲花中黄酮苷的测定. 中草药,2008,39(11): 1735~1737
64. 亓云鹏(通讯作者),等. 代谢组学数据处理的研究.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08,25(9):1139~1142
65. 周有骏,等. 白色念珠菌N-肉豆蔻酰基转移酶中药物结合位点的MCSS分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8,29 (1): 117~
66. 周有骏,等. 7-芳杂环高喜树碱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8,18(2): 105~108
67. 周有骏,等. BCL-2蛋白抑制剂结合腔的性质分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8, 29(3):591~595
68. 周有骏,等. 微管蛋白秋水仙碱位点抑制剂结合和结构模型的构建. 化学学报, 2008,66(14):1735~1736
69. 郑灿辉,周有骏,朱驹,等. Bcl-2蛋白抑制剂结合腔的性质分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8,29(3): 591~595
70. 盛春泉,朱杰,张万年,等. 白色念珠菌N-肉豆蔻酰基转移酶中药物结合位点的MCSS分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8,29(1): 117~
71. 缪震元,张万年,游亮,等. 7-芳杂环高喜树碱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8,18(2): 105~108
72. 黄海强,李慧梁,汤健,等. 前列腺癌治疗新靶点——hedgehog通路. 药学实践杂志,2008,26(4): 249~251
73. 聂利月,汤建,李慧梁,等. 兴安藜芦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13): 971~973
作文三:《教改论文》5000字
论中等法律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
高晓楼
内容摘要:自中等职业学校扩大招生以来,特别是免试入学政策实行后,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普遍下降。因此,针对学生的素质水平,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实际情况,从引导式教学、分层次教学、实践性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及教学考核模式等方面提出了些许建议,以期对中等法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行有所裨益。
关键词: 中等法律职业教育 教学方法 改革
中国教育改革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社会对法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所下降。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没考上普通高中,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习惯比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进入学校后,对学习没有信心,上课时睡觉、讲话、玩手机,甚至于旷课;课余时间男女同学谈恋爱、抽烟、打架、赌博;甚至晚上逃夜上网吧。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进行法律教学,才能使中职学生更能适应社会实际需要,长期形成的教学模式是否应该改一改呢,如果我们还是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本教案,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呆板单一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质量很难提高,培养出的人才,也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因此,笔者认为,中等法律职业教育应当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
心,以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操作能力为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
一、实行引导式教学
课堂教学作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主渠道,在法律教学中仍不失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谁应当是教学主体呢,传统教育理论认为,教师是教学主体,教学中过于强调所谓“系统性、科学性、专业性”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实行的是“填鴨式”满堂灌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带来的后果是:教师付出了辛勤劳动,却不被学生认可或接受,有的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感觉乏味,提不起兴趣;有的学生缺乏社会阅历,对教师所授内容似懂非懂,或者作出认真听课的假状态,或者干脆不听课而做自己的事情;课程讲授完了,留给学生的东西并不深刻,达不到教学的目的与要求。然而在今天,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灌输客体。因而我们在法律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采取更为灵活的讲座式教学、板块式教学和实践教学,老师的职责就是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主动学习,特别是可将法律教学内容分解为各种教学专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社会、进入单位,在调研与体验之中,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把这种教学方法称之为引导式教学法,即六步法:设问、自学、调研、交流、总结、评价。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与学习的自主性、研究性、合作性,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在诉讼法教学中,可以从职业学生的特点出发,淡化诉讼法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论证,采取启发式、直观式、讨论式和案例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可以着重介绍择业与求职、创业之路、创业准备、创业实施等方面的内容,其他则鼓励学生自学,教师个别辅导。
二、实行分层次教学
实施分层次教学,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所决定的,也是中等法律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一个教学班中,个体素质参差不齐,差异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按照同一标准、同一模式组织教学,难以实现既定的法律人才培养目标,这样的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可能不受欢迎,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那么,怎样才能使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校能独立思考,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走出去能干,用人单位用起来放心呢,比较现实的选择就是实行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法,即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对不同程度、不同素质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实行不同步的教学进度,并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要实行分层次教学,必须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及差、中、优学生的基本接受能力和个性差异,做到心中有每一个学生。在法律教学中,我们要在分层次以后,对不同层次教学班的学生,根据其不同条件、特点和需要,认真研究各层次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施教策略和教学方法,以此来确定教学内容的“梯度”,对教学内容作适度的调整,从而因材施教。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主动地适应不同学生的素质差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梯度”要能让基础好的学生“吃不了,兜着走”,给他们留一些有思考性、创新性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延续;让基础相对差的学生“吃得香,不肯走”,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合他们,使他们觉得学习并不可怕,并且通过努力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进步,从而产生成就感,逐渐提高对学习的兴趣,重新树立起自信心,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总的来说,从组织教学工作入手,实施分层次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互助学习环境,切实做到把时间还给学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次的辅导和练习,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具体落实了因材施教工作。
三、实行实践性教学
中等法律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基层法律服务人员,更注重法律的实务性和操作性。而实践性教学就是对学生的法律职业素养和技术的训练,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判例分析、法律推理、办案及辩护
技巧、法律公文写作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走上实际岗位后能很快地胜任。1、案例教学法。首先,由教师选择一个已经审理终结的案件,将案件材料整理后发放给学生,由学生对案件的各个环节进行解剖分析,对整个案件进行评判,案件的事实和证据,适用的法律,判决的结果,法官、公诉人、代理律师等相关人员的办案技巧及其成功与失败,等等,都是学生分析、评判的对象。其次,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对案件中的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其他学生进行对抗式辩论。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可以在分析讨论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体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社会现实生活的途径、方法及其成效,感悟人生阅历、社会经验和生活常识对于法律职业工作者的重要性。2、模拟法庭教学法。模拟法庭教学是中等法律职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方法。模拟就如同一个实习基地,同学们可以身临其境,直观、形象地体会真实的场景,有责任有兴趣,既兴奋又新奇,从而自觉地探索和吸收知识。例如,在讲到诉讼法中的审判程序时,给学生组织“模拟法庭”,将他们按司法审判的不同角色分成若干小组,由学生亲自担任法官、书记官、当事人、证人等角色,使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去处理生活中的案件,在模拟审判中锻炼各自的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法的关键是要选择合适的典型案例,太简单,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太复杂,学生无从入手。3、角色转换教学法。这种方法是为了打破教学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传统模式,由教师选择课程内容在课前布置给学生进行预习准备,上课时由学生扮演老师为其他学生讲解,之后回答由其他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的提问,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总结。通过这一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自己去查找大量学习资料进行准备,提高自学能力,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也使教师能清楚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课程内容选择应当是相对比较容易的章节,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增加学生的自信心。4、社会调查法。这种方法是鼓励和带领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些社会现象进行调查并发现问题,回到课堂后分析讨论问题发生的原因,再由教师对与之相关的法律知识进行讲解,最后,由学生自己从
法律的角度来分析论证,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在劳动法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到劳动力市场、人才交流中心、劳动局进行调查和访问,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现有的劳动力素质,用人单位招聘的条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工资、休息休假、劳动争议等方面如何处理等情况,对学生对深入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奠定了基础。5、问答法。即教师将教材内容概括成一系列的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学生提出,通过提问、答问,引导学生获得知识。这种方法主要针对一些热点问题和有争议的问题。如,在刑法教学中,当讲到死刑制度时,针对目前我国死刑存废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从资源、国情等方面展开,使学生认识到法律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把法律的思维与社会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使“死”的知识“活”了起来。
四、实行多媒体教学
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照本宣科的传统授课方法,引导学生向教师固有的教学模式发展,没有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想象空间。这种教学方法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人”的发展,只注重教学的结果而轻视了教学过程,是一种以结果为中心的教学,教师完全掌握了课堂的主动权。从表面上看,这样的课堂气氛或许很活跃,但是,这样的结果启发式教学,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学生学习的依赖性,使学生养成碰到问题就乱猜的习惯,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索科学的、可操作的、程序性的过程启发式教学模式,使学生能真正通过过程启发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而在这种过程启发式教学中,需要结合法律专业特点的同时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主要是指运用计算机制作的电子化课件来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把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愉快教学和视听强化教学等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如,在实体法教学中,根据直观性原则,演示课件与文字的讲授结合起来,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使学生通过演示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印象,从而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形式上,多媒体教学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在运用电子化课件演示的同时,加上教师的精讲与启发,再结合学生的质疑、问答和讨论,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从而得出正确结论,改变了过去那种光靠教师“灌”、学生被动“学”的形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学生成为真正学习主体的意义。运用多媒体教学,还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抽象性的特点与学生认识事物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一对矛盾。运用电子化课件演示,一方面可以通过“变色”、“闪烁”等手段,刺激学生注意,突出重点;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媒体,整理摘录重要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化抽象为具体,启迪学生思维。
五、改革教学考核模式
教学改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目前,中等学校法律课程的考核模式仍然采取传统的考核模式——笔试,所以考试结果始终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为了取得“较好”的考试结果,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个显著的弊端就是课堂上讲知识点,书本上划知识点,头脑中记知识点,试卷上考知识点,阅卷中评知识点,最后由此评定学生的成绩,这是一种片面的考试评分法,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笔者认为,法律课程的考试应当逐步走向科学化,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试评价,学生成绩的评定应当实现三方面的结合:一是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克服片面强调记资料或观点的倾向,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二是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引导学生写小论文、调查报告等,让学生走出课堂,用生活中的实例去印证教材内容,加深理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卷面成绩与平时表现相结
决定最终合。克服重视卷面成绩轻视平常表现的倾向,排除一次考试成绩的弊端,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法律教学的实践功能。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针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加快中等法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更新观念,改变教学过程,切实将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科本位变为以能力为本
位,采取引导式教学、分层次教学、实践性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改革课程考核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中等法律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霍宪丹:法律职业与法律人才培养 法学研究,2003,(4)。 2、王晨光:法律教育的宗旨 法律与社会发展,2002,(6)。 3、冯骁:法律职业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改革。 4、李龙: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研究报告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作者简介:
高晓楼:山西大学法律职业学院 讲师 法律硕士
研究方向:诉讼法学
作文四:《教改论文》5000字
深化教改 , 提高商学院校的教学质量
陈妍
内容提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 高等商学应用型专业及课程应运而 生,为缩小与世界教育强国在相同学科、专业、课程等方面的差距,教育改革势 在必行,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教育机制存在的弊端和商学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 题,提出了采取的措施,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提高 商学院校 教学质量
我国加入 WTO 后 , 高等教育领域随经济的进一步放开而逐渐放开, 美欧发达 国家等世界教育强国与我国高校的商学文化知识的交流日益增多, 一方面, 沿用 传统派出去进行交流的学校及老师的机会增大, 去国外学习商学的学生人数大幅 增多,另一方面,来我国联合办学要求进行商学合作的国外著名院校越来越多, 一些新的专业及相关课程应运而生, 这对于培养我国适应于现代国际经济发展的 应用型商务专业人才, 提高他们的商学知识水平有较大的积极意义, 也对我国商 学高等教育院校的办学理念、 思路、 培养计划的具体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我国高等教育机制落后和商学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 目前, 我国高等教育机制一直沿用计划体制管理模式, 已远远不能适 应教育、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单一的行政管理高校模式已经过时。 该模式的特征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 一是政府职能部门对所有高校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二是高校主要的任务是靠行政 指令的下达来完成;三是学校发展、院系建设、专业设置、招收学生人数等重要 工作完全由国家进行统一规(计)划,各项工作安排讲求计划性,直接造成的后 果是不能充分调动高校自身的积极性,严重束缚了高校的手脚。
2、统一高考在全国高校统一分配生源的制度亟待改进。统一高考、统一分 配制度的长期实行, 使众多考生对高校几乎没有选择的机会, 为了取得文凭和学 位, 只得按照安排顺从, 这是由长期以来生源众多和高教资源有限的矛盾决定的, 同时,该制度极易养成高校等、靠、要的依赖思想。
3、现存的评估体系尚待完善。从高教评估机构的隶属关系来看,发达国家 的评估机构一般不隶属于政府的职能部门, 避免了评估工作有关指标考核的倾向 性和不公正性; 从量化指标和定性的同行评估方法来看, 主要是以提高教育质量 为中心, 具有权威性评估机构的日常考核, 使各高等院校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工 作常态化, 而我国实行定期的高教本科评估制度使全国各高校的科研教学工作按 评估年度或时期的接近程度, 主要工作分阶段有节奏地进行, 在评估阶段, 容易 造成学校穷于应付,疲于奔命,不符合教育均衡运行规律的发展要求。
4、本科教育应有一个合理比例的淘汰率。一般来说,发达国家本科教育学 生的淘汰率在 20-30%左右,有的高达 50%,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动力十足,我 国本科教育基本上没有实行淘汰制, 入学即等于毕业, 学习没有压力, 动力不足, 这与发达国家的“宽进” “严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应适当引用发达国 家本科教育的淘汰机制,将有利于改善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学生依赖性问题, 将学生的学习置于竞争机制中, 有利于调动和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产生
学习动力,变要我毕业为我要毕业,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
(二)商学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培养商学本科学生方面都很注重经济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 这对于学生全面系统了解、 掌握、 深入研究本学科理论知识体系、 钻研相关学科 甚至跨专业知识方面无疑会起到很好的积极作用, 但在他们按各自不同专业实习 时乃至毕业工作后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来看却发人深思, 理论脱离实际, 学用分 离是目前我国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按商学知识不同专业分类,与专业有关的应用型知识应作为目前有关应 用型专业或学科的主要或主体课程, 但从部分高校商学相关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 情况来看,理论知识部分比重偏大,应用知识部分略小,应用部分中,非专业应 用性知识又占一定比重, 该问题在一些公办民助的独立学院尤其突出。 宏观来看, 这与我国近年经济发展迅速, 商学高教发展相对滞后有关, 传统的有关商学专业 课程设置及结构已不能适应发展需要, 微观看, 对这些新兴学科专业课程体系的 确立尚处在摸索之中,有的是缺乏这方面的专业老师被迫放弃有的课程。
2、学校教学任务繁重,老师讲授专业课的门数多,有的老师缺少必要的备 课时间,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上准备不够,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从我国目前应用型专业的商学教材情况来看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对于实 务课程, 属典型应用型方面的知识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依然普遍, 二是有的编著、 主编在编写教材时, 在一些知识点上继续引用已经过时的国际惯例, 三是对于一 些二十一世纪经济管理教材把关不严, 审核力度不够, 有的教材既没有完整体系, 知识深度不够,系拼凑剪辑而成,误人子弟。这与我国现存的高教管理体制、教 师职称晋升和优秀教材审批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有直接关系。
4、日常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方法偏死。我国产学研的结合机制与发达国家 相比, 由于体制和历史等方面的原因, 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 商学院校也不例外, 缺少固定的实践基地, 教学以授课方式为主, 即便有要求学生在实践环节和模拟 教学中去提高他们的感性认识, 在时间和有关内容的安排衔接上, 也与日常授课 内容的紧密结合程度不够,容易造成学生重要知识点的流失。由于受教学大纲、 课时等方面的限制, 教师为与教学进度保持一致, 会尽量压缩和减少启发式、 案 例教学等方法, 从而降低了教学效果, 这与目前对高校教师教学管理规定和方法 有关。
二、明确商学观念,顺应商学教学及运用规律,发挥商学知识作用。
高等商学院校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 一般来说, 商品经济越是发 展,由实体、流通、市场引发出的门类各异的新经济现象就越来越多,由此产生 出一系列的问题, 主要是:如何管理好日益发展的经济实体; 如何加强对这些实 体的经营核算; 实体必须通过哪些途径, 在国内国际不同的市场中、 不同的规则 下运用哪些合理、 合法的操作手段来实现自己预期的经营效果; 政府如何在世界 普遍认同的规则下合法制订并运用政策措施来扶持鼓励实体的持续发展,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案例)逐渐形成了很多观点(分析) 对这些新经济现象的解释、 抽象, 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探寻其内在的必然联 系,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最佳措施) ,对这些问题相对固定的经验总结,在高 等教育上就体现为系统性较强的商学专业和学科, 其中, 应用型、 操作性强的实 务型知识比重也不断增加,比如近年来开设的工商管理、金融、商务策划、市场 调查预测、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会计电算化等知识就是 如此,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 新的经济现象还会出现, 解释现象和解
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会发生一些变化,由于商学规律不断变化着自身的形 态, 扩大着适用范围, 还体现在要求政府决策机构和职能部门必然密切地参与到 该过程中, 一方面, 政府经常邀请有关专家研究课题并参加制定适合于不同阶段 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另一方面,有关专家被政府、企业聘为智囊、策划者,为 推动和发展地区和国家经济献计献策, 做出应有贡献。 商学院校的教学、 科研不 仅完全融入到整个经济社会中, 并在参与决策、 间接指导国家、 地区经济发展发 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些商学规律内在要求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 国家中表现更为明显,因此,提高商学教学质量,打造我国商学院校“品牌” , 培养“世界级”管理、经营人才,缩小与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差距,虽然有很长 的路要走,但的确是商学院校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三、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商学院校的教学质量
1、合理设置、适时调整适合于“市场”需要的专业和课程
专业课程关系到学生专业知识的范围和深度, 至关重要, 高等商学院校应根 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的变化要求,对“人才需要”市场进行调 查, 广泛而有针对性地征求企业、 行业和有关部门在一些专业课程设置上的意见, 为“人才市场”培养学以致用的专业人才,虽然目前做这方面的工作与现存“生 源按计划分配, 毕业不管” 的制度相左, 于学校无益, 但至少可弄清 “人才市场” 需求脉络,一是为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市场需求”情况,为他们制定专业计划决 策提供必要的依据;二是提前做好“人才市场需求”方面的准备,学校一当有了 自主招收专业的权限, 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课程设置上应多参考一些高教强国相 同专业的内容,做到合理化、科学化。
2、增加案例和模拟训练的教学比例
商学知识的讲授离不开案例和模拟教学, 虽然这两种教学方法是来自于国外 的泊来品, 但的确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逐渐摸索积累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成功 经验, 通过案例、 模拟教学一是可把枯燥的概念生动形象化, 提高学生们的学习 热情,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是可以把不同课程、 不同内容的有关知识点有机 地结合在一起分析处理, 启发学生把专业应用性理论知识有针对性地运用到具体 的商务“实践”中去,以加深他们对有关知识方面的理解和掌握;三是便于了解 实务知识方面的操作程序和技巧,增强应用性“实践”方面的培养;四是通过分 析, 对总结成功经验、 吸取失败教训的归纳尤其重要, 因为会给学生们留下强烈 的“感受和记忆” ,使他们在毕业后多年都能记起这方面的知识点。因此,案例 分析和模拟教学,既是学生熟悉掌握有关理论知识、规则、惯例、程序的重要途 径,又是进行启发式教育的有效方法。结果是培养出不读死书、不死记硬背、思 维活跃、有创造性的人才。美国 MBA 和其它商学方面的教学,一般都要求学生 掌握相当数量且有一定难度的各类不同的案例,其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不言而 喻。所以,应按专业学科的不同,根据需要分别规定讲授、案例分析、模拟教学 的合理比例用于日常教学。
3、适当引进国外本科学习的升级制度,正视淘汰现象,营造学习公平竞争 的氛围
第一、将“严进宽出”变为“严进严出”或“宽进严出” ,降低考生“入学 等于毕业”的期望值;第二、有条件地实行本科学年升级制度,学校可根据自身 情况制定合理的淘汰率, 营造学习公平竞争的环境, 对不及格的学生根据制定的 标准进行淘汰。
4、尽量慎用教材,条件具备时不用固定教材
长期以来, 我国商学教材与其它专业学科一样, 各方面都很重视教材的编写 和使用, 有利方面是教材可把讲授内容系统化, 条理化, 既方便了老师日常教学 和备课,也方便了学生系统性地把握专业知识,还便于管理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不利方面是容易把经济现象间的有机联系为了讲授方便的需要活生生地割裂开 来,使之固定化;有的知识内容比如规则、法律条款、国际惯例更新周期短,教 材如不及时更改相关内容便会过时, 基于此, 很多高教强国在教学中很少使用教 材, 对一门课程的讲授会涉及到很多本书的相关内容, 因此, 学生在修一门课程 时往往要靠去图书馆查阅大量的资料, 不断钻研思考来完成, 与之相对应的考试, 一般采取口试和论文两种形式来体现已经掌握的专业水平和自己的见解, 每个学 生要想及格必须要在课余时间付出极大的精力。 这在客观上会大大提升教师的想 象空间, 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 也会使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如 何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这一办法在我国目前实行集权型管 理体制中推行起来较为困难, 但可针对一些情况作为借鉴, 作为打破目前这种僵 化管理模式的突破口, 当然, 新的问题是如何对老师的教学质量及标准进行评估! 5、促进师资队伍的发展
拥有一支较高商学理论水平与丰富实践经验兼备的师资队伍, 是任何一个商 学院校在衡量其科研、 教学实力时最希望达到的理想状态, 主要是通过引进具有 名校品牌的高学历人才来实现, 为了在教学中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更好, 在此基 础上,学校应通过一些渠道组织和安排他们到有关部门和企业挂职,担任顾问, 参与策划、经营,增加感性认识,同时,在一些辅助性的教学实习工作中,还应 根据专业课程的不同, 聘用一些具有高学历的在实体担任重要角色的成功人士为 客座教师,这类人员的授课内容讲求技巧性,方法独到,由于身份特殊,是学生 崇拜的对象,在专业教学中往往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文五:《教改论文》3300字
演示实验学生做
鲁山县 35中 崔富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实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 要方面, 同时又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有 83个演示实验, 2006年用了新课标的教材后,演示 实验更多。传统教学总是教师台上做,学生台下看,虽也能起到相应的作 用,但学生的主体作用却大打折扣。从 2004年起我开始试行让学生做演 示实验,发现效果非同凡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大大提高,学生的化学 能力突飞猛进。
一、如何让学生做演示
首先,要激发学生动手做演示实验的兴趣和欲望,我在学生接触化学 的第一节绪言课中精心准备了课本上的 4个演示实验, 并请了两名学生做 助手,在演示的同时不断启发“你们想亲自动手做演示吗?”以激发学生 的欲望,结果学生群情激昂,纷纷要求参战。于是我便适时布置了几道课 下讨论题:“化学实验与初二物理实验有何不同?”“做化学实验应注意 什么?”“我把全部的演示都交给你们去做,你们能完成吗?”“你们应 怎么分组?”经过充分地讨论,在第二节化学课上,我把全班分成了 15个小组,每 4人一组(兼顾好中差生),每组大约 5个实验,并对每组做 哪些演示均作了详尽的计划安排, 要求学生提前一周预习教材并在老师的 指导下完成所做演示的“备课”任务。
然后我向学生反复说明了做化学实验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和化学实验 的安全常识教育,诸如消防安全知识、割伤急救、烫伤和烧伤的急救、化 学灼伤的急救等, 并分别在实验室和教室书写张贴。 紧接着我让学生对 “学 生实验”中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进行了反复练习。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跃跃欲试的学生终于可以大显身手了。在第一章 第一节做空气的组成演示时,第一组学生做的格外顺利,其他同学也纷纷
请缨要求重做, 我看到学生群情激昂, 便破例又让三组学生做了这个实验, 结果有一组没有成功,我让他们及其他学生分析原因,发现红磷不足,鼓 励他们改进方法又做了一次并一举成功。 在这节课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 极性,为以后的学生演示打下了极好的基础。另外,在学生做演示时我发 现学生在讲台上做实验其他学生观察不便, 于是我在上化学课时便让学生 在教室中间腾出一块地方,在学生中间做演示以让学生观察得更加仔细。 二、学生演示,效果非凡
1、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时代呼唤主体精神。 “学生做演示” 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 就在于学生不再是一味听教师讲、看教师做,而是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范 围内,由自己准备和完成,进行方案设计并进行实验操作,对实验的事实 加以分析并做出结论,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体现自己价值的满足感。在这样 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就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活动 的主体,由此激发其主动参与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 者”。托尔斯泰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 学生学习的兴趣。 ” 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 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 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 有效途径。《化学教学大纲》就明确指出:” 初三化学的首要任务在于培 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 。 而实施 ” 学生做演示 ” 模式乃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 兴趣的有效途径。 因为实验本身就能引发学生浓厚的认知兴趣和强烈的求 知欲望。实验兴趣是认知兴趣中重要的一种。只有当学生通过亲自探究实 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规律时所形成的兴趣,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 性。实践证明,实施 ” 学生做演示 ” 模式既可促使学生形成对化学学习的持 久兴趣,同时又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利于挖掘学生潜力,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 致使学生一味死记硬背 而无暇顾及“创造思维”。“学生做演示”模式却能给学生提供主动探求 知识的宽松环境,让他们在成功的设计和实验操作的愉悦情绪下,潜力得 到充分发挥,思维更加活跃。在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实 验操作和验证, 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索, 从中就会迸发出更多的智慧和灵感。 一个演示实验的顺利完成,是诸多能力综合协调的结果。在实验室中做实 验,仪器、药品均由教师准备妥当,实验步骤也由教师拟定,学生只要 ” 依章操作 ” 就可以了,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封闭了学生的心理和 潜能的发挥。而 ” 学生做演示 ” 则不同,所用仪器、药品要自己找,实验步 骤自己定,实验中的异常现象由自己分析、处理(稍加困难的老师当然要 给以指导),因此学生实验时的情趣十分投入,思维极其活跃。这就大大 提高了学生独立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4、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良好科学习惯
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在他们感到迫切需要解决新问题时开始, 充分发挥 实验设疑作用,可以使实验内容和知识体系具体化、条理化、问题化,启 发学生强烈求知欲望, 使学生始终处于有效的积极思维状态。 学生在预习、 准备和亲自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 启发都会反馈出来,甚至争论不休。此时,教师只要给以恰当的诱导、点 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开展热烈的讨论、认真思考、质疑辩难,使探 究更深入,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会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其科学的学习 态度就会得到培养和提高。如学生在准备《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节 的演示实验时,两个实验小组(本节有两个实验)在自学实验室制取二氧 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制取等内容后,提出能否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 用硫酸代替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并做了大量的实验,最终得出结论:不
能。 在做第二个演示时有学生提出用碳酸钠的稀溶液和稀盐酸替换碳酸钠 的浓溶液和浓盐酸,并做了大胆尝试。这样一环扣一环,步步设疑,步步 深入,使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成功的喜 乐。使学生情绪倍增,效果良好。
5、“学生演示”模式促进了化学兴趣小组的活泼发展,提高了学生 预习的自觉性,养成了自学的良好习惯
由于学生都有一个争强好胜的心理,每一个小组都怕在同学面前“丢 人现眼”,都想更好地顺利完成翘首以待的两三个周才能轮到一次的“展 示”机会,所以都十分重视, 提前预习、主动自学、查阅资料、积极准备, 全班上下形成了一个浓厚的自学氛围, 化学兴趣小组也得到了蓬勃的健康 发展。同时,小组成员间密切合作,又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6、有力地促进了家庭小实验的积极开展
由于学生在做演示实验后“余兴末尽”,不少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求家 庭小实验以大显身手,初中化学课本中的 16个家庭小实验,有不少学生 竞提前半学期就已全部做完,还有不少学生自己探索设计化学实验,探求 化学世界的奥秘,为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有力促进了教学成绩的提升,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由于采用了“学生做演示”的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 得在我所教的班级中化学成绩十分显著,在期末考试、毕业会考、升学考 试中化学成绩均名列前茅,优秀率均在 50%以上,及格率达 100%,并且 还带动了物理、数学等学科地发展。
三、学生做演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由于学生所做的实验均是全新的知识,学生要经过预习、准备、多次 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因此在实际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但大多学 生都有浓厚的兴趣,都有一种败而不馁的积极心态,再加上老师地及时指 导,所以大多问题总能及时解决。这里教师要注意一些方法,因时利导,
因人而异, 因事而定。 演示实验简单的,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实验复杂的, 教师要及时指导或帮助他们完成准备活动。
事实证明,坚持让学生做演示实验能使学生基础知识更加扎实,使学 生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学习积极性更高,知识面更广,成绩提高更快, 既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及口头表达能力, 又能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严肃认 真的科学态度,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文六:《教改论文》4000字
打造专业实验精品 夯实创新教育根基
摘要:专业实验是对专业和专业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过程,通过精品实验项目建设,对专业实验进行改革,使之成为创新教育的有力保障。在实验内容上提高了实验项目的知识面跨度和综合度;在学生参与方式上增加了学生自主创新部分,变被动实验为主动实验;在实验报告撰写上变格式化的实验报告为多元化的科技论文写作;考核重点在于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创新性、实验结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讨论的深广度和合理性。学生在查阅专业文献过程中,开阔了专业视野,锻炼了文献综述能力、科技论文写作和提炼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设计中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的综合运用过程,创新性也在此过程中体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锻炼了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论文化实验报告撰写中锻炼了学生处理数据能力、综合分析专业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创新教育;环境工程;专业实验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学校责无旁贷的重任,因此如何培养和造就素质高、具有创造性和开拓性的人才是创新教育必须面对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怎么做,还要引导他们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不是简单的书本知识传授,而是激励其求知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封闭式学习为开放式和启发式学习[1];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面对如此要求和责任,本文就通过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建设强化创新教育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 问题的提出
1 学校建设精品实验项目的要求
为实施大连民族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程,不断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凝炼优质实验教学资源,促进优质实验项目的研究与开设,建立以实验项目建设带动实验课程建设,以实验课程建设促进实验室建设的机制,学校决定开展精品实验项目建设工作。精品实验项目分为基本型精品实验项目和综合设计型精品实验项目。前者包括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与理解性实验,要求按照既定的方法,既定的仪器条件,完成全部实验过程,以演示、验证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基本实验能力。后者包括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综合型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某一门课程的系统知识、多门课程或跨专业的综合知识,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达到对本专业或跨专业综合知识的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型实验是结合课程教学而进行的一种探索性实验,要求学生综合多科知识和多种实验原理来设计实验方案,并运用已有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研究创新型实验是指通过实验获得新的发现与发明,获得新的技术和方法,探索未知领域且具有一定原创性的实验。综合设计型精品实验项目,要在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数据处理以及查阅文献、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沟通协调能力方面有显著加强的作用。
2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现状
大连民族学院环境工程专业成立于1999年。十年来,教学管理者和广大专业教师不断探索有效的实验教学方式和方法,在构建“一体两翼三基”教学体系的基础上[2],单独设置了环境监测实验、环境基础实验(含环境化学和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工程实验(含水、气)和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综合实验(专业大综合)三门独立课程,分别包含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在实验内容上也作了一些改革,例如在环境监测实验教学中,将教师科研项目中的监测部分作为学生实验的具体内容,结果又可以作为环境质量评价课程设计的基础数据,有效地利用了资源,也给学生增加了接触实践的机会。
实验教学的考核内容包括实验基本操作是否规范,对实验的观察和认识是否认真,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所获得的数据和结果是否准确[2]。 实验报告有一套规范的格式,内容包括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两部分,前者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记录四部分;后者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设备及试剂、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和数据整理。实验按照规定的套路进行。可以说,这套教学模式的确培养了学生熟练的实验技能和较高的实验报告撰写素质。这对于基础课程的实验来说,无疑起到了奠定扎实的实验基础的良好作用。但我们在教学中认识到,学生从基础实验到专业实验,从大一到大四都经历这一模式训练,造成的结果是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撰写套路化、思维定势化,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上存在差距,需要进一步完善专业实验教学的内容并进行改革和创新。
二 专业实验的改革与实践
1专业实验改革的总体思路
专业实验是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修完后的实践教学环节,具有综合性和专业性强的特点,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专业实验,使之与创新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实践能力等创新素质,准确地理解专业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专业实验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化、套路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遭遇现实的挑战,造成的结果是学生的主体意识不能真正觉醒。需要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鼓励他们主动发现,积极思索,大胆质疑,深入研讨,理性辨析,让他们在获取方法、感悟技巧时养成独立思考、发散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夯实创新能力培养的根基。
新的教学过程的形成,首先必须让学生的内在潜能发挥出来,让他们在实践中“活”起来,从原来的套路化模式中走出来,主动参与实验教学的设计和开发,体现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观念,在专业实验环节真正实现“以导代教”。
2 专业实验改革的实践探索
以学校精品实验项目为依托,对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尝试。以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综合实验为例,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改革:
实验内容:在污水处理实验中增加了填料的选择和应用,提高了实验项目的知识面跨度和综合程度,内容涵盖污水处理的两大类生物处理技术--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涉及数学模型、流体力学、微生物学、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等多学科知识的运用和综合。
学生参与方式:增加了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部分,变被动实验为主动实验。教师提出的目标为用SBR 法处理啤酒废水,要求学生做到如下工作:1)分组查阅啤酒废水处理研究文献、SBR 法处理废水研究文献、废水处理填料的选择相关文献;2)在查阅文献基础上选择适宜的填料并进行实验设计,力求创新。
实验报告改革:变实验报告为论文写作。传统的实验报告采取的是套路化模式,有固定的实验报告本子和模式,将实验数据整理分析一下即可。而论文写作要求学生对现有研究进行综述,分析说明本研究的创新和思路,并就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实验报告格式按照学术论文格式要求进行撰写。
考核方式:鉴于上述要求,考核方式重点在于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创新性、实验结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讨论的深广度和合理性。
三 专业实验改革与创新教育
教育具有如下特性:1)教育的指导性。打破注入式和用统一方式塑造学生的局面,强调发挥学生特长,自主学习;教师从传授知识的权威改变为指导学生的顾问。 2)教育的综合性。不满足传授和掌握知识,强调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3)教育的创造性。为适应科技高速发展和社会竞争的需要,建立重视能力培养的教育观,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其创造力[1]。
根据以上特点,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也正开始由专才性向通才性过渡,努力培养并造就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创新活动首先来自于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人应善于发现矛盾,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思维能力即创新者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经验对事物的想象和判断能力,具体体现为学习能力、观察能力、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3]。思维能力的提高与文化知识的积累有所不同,文化知识可以在循序渐进地不断学习、认识、理解和运用过程中获得和提高,而思维能力的提高不但需要学习,更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训练和不断的实际应用。创造者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合理的训练、大量的实践才有可能获得思维能力的真正提高。创新教育要求教育必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要求学生不仅要牢固地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知识,更要具备科学思维和创新素质。
通过专业实验项目的精品化建设,克服传统实验项目知识点单一的弊端,内容上从活性污泥法拓展到生物膜法,从而涵盖了污水生物处理的两大类方法。在方法和手段上除了继承传统方法的测试和理论分析外,增加了学生参与的内容。针对实验目的,学生可以自行选择或设计制作填料。因此可以加强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求知欲和通过实验寻求结果的兴趣,从而更有效地达到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目的,强化学生对科学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尝试实验报告论文化,初步训练学生基于实验数据的写作综合能力。
学生在查阅专业文献过程中,开阔了专业视野,在理解什么是学术论文的同时,又锻炼了文献综述能力和提炼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设计中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的综合运用过程,创新性也在此过程中体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锻炼了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论文化实验报告撰写中锻炼了学生处理数据能力、综合分析专业知识的能力。
通过上述一环套一环的基本训练,培养了学生创新素质必备的理论基础、综合和提炼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成为创新教育的有力保障措施,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蕴青. 关于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4):101-103
[2] 李光浩. 环境工程专业一体两翼三基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6,8(2):
34-35
[3] 刘永胜. 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8:51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班导师制下民族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课外创新实践能力培养”(JG09DB026)。
作文七:《教改论文》4600字
高校学生考试作弊剖析
摘要:高校里考试作弊日渐严重,从学生心理、观念,任课教师的误导,学生奖励机制的漏洞和高校的生源状况、日常课程考核的监管力度等五个方面因素剖析大学生作弊的成因,认为学生作弊行为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不能将责任简单地推给作弊学生本人。在深入挖掘作弊问题的致病因素过程中提出解决的方案。高校面对国内大小复杂环境,应该有所坚守,有所作为。解决考试作弊问题不仅关系到要符合“育人为本”的根本要求,而且会影响到创新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考试作弊 高校监管 成因 创新人才
据报道,七月三十日,教育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已经印发了。值此之际,我校的高等教育教学也已走过了三十年,取得了成绩是显见的,在振奋、鼓舞和欣慰之余,也发现仍有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是新问题,是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尤其全球化、知识经济的今天碰到的新问题,比如,学生的厌学问题、考试作弊问题和教学运行硬件软件设施落后问题;而另一些也许是未能及时解决的老问题,例如,课堂教学僵化问题,实训实习教学的表面化问题,选修课程的“不受待见”问题,教学管理走形式问题。出现的问题不能尽数,在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都可能存在。以上问题,多数是在我国高等教育里的共性问题[1],有的问题可能会具有地方性。客观的讲,没有问题是不正常的,有问题才是常态,自省问题的存在是为了更好地进步,这样才能促进高校教育教学的完善和发展。
当然,概括的探讨问题会失之空泛,下面就一个焦点问题——学生考试作弊谈一谈。
近年来,国内大学生的考试作弊问题日趋严重,上至国家级的考试,下至高校内的院级考试,一些大学生有染于此,有的作弊行为令人乍舌,作弊似有成风之势。如果,细细想来,作弊的成因很是复杂。简单的概括有以下原因:
一、拈轻怕重。无论是80后,还是90后的大学生,从高中走过来后,不免 有些懈怠情绪,原有的吃苦耐劳,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不断减少。因此,面对高校的各种考试,学生形成了拈轻怕重的心理。在教学考核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一些学生对于必修课,尤其是专业必修课程的考试,更为重视,其他的考试就忽略一些。对于被忽视的课程,有的学生不能认真学习、复习,上了考场抄一抄,就算了。在这些学生的心里,还觉得占了大便宜,美其名曰为“合理安排精力”。于是,有的公共课程、选修课程的考场有些混乱,就不无缘无故了。拈轻怕重的“合理安排精力”,应该是校园里最为常见的了。
二、急功近利。在高校教育中,考试成绩的优劣仍然是被多数学生关注着, 优秀的成绩有利于就业,能够获得奖学金、助学金(尤其近些年,政府、团体及个人给予学生的奖励资金越来越多),评选优秀、三好学生等等。于是,有的学
生急于获得更多课程的优秀成绩,占有更多实际利益而考场作弊。在国家级的大型考试——如外语四六级考试中,一些学生为了能够通过,以致大学的顺利毕业,铤而走险。为了奖金、评优、毕业和就业,一些学生便急功近利,不择手段了。
三、跟风就范。在学生的私下访谈中,还有从作弊学生的分布情况去研究,可能还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形:有作弊倾向的或已作弊的学生中,有“扎堆儿”的现象。这些学生多数为一个宿舍的寝友或班内密友。他(她)们达成了一定的默契——集体作弊,互相“启发”,“互相帮助”,甚至相互鼓励。这样看来,作弊与小环境有密切的联系,在这个小环境中,学生之间互相影响、怂恿,于是跟风就范。
四、自弃其力。作弊学生往往缺乏自食其力的观念,课程学习、复习被视为一种额外负担,却要坐享其成。在这中观念影响下,此类学生缺失责任意识,承担的精神,寄生意识较重,不能自力更生,更谈不上艰苦奋斗。新世纪以来,在校大学生的这种自弃其力观念似乎日渐严重,而考试舞弊日渐壮观。
五、推波助澜。在学期末的时候,校园里更为忙碌的场景之一是校园复印店,出出进进的学生印制了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考试资料;在考场里,经常看到的也是此类印制的纸屑。学生们用于复习、备考印制材料的内容,多为考试课程的复习题、甚至还有各种考试要点的精装版、浓缩版。是这些所谓的考试复习材料充斥着学生的复习空间,这些材料的来源在哪里呢?有很多就是来自任课教师的课程复习指导,所谓的“考试范围”等。即使学生平时没有上课,当然可以夹带这些复习资料直接上考场了,仅凭已印制的复习资料就可以考试通过了。是谁为学生作弊推波助澜呢?是任课教师的不恰当的误导——“复习指导”!
六、激励漏洞。考试作弊的后果很严重,每逢考前教务主管部门和学生主管部门都不厌其烦的宣讲。可是,为什么总有超越雷池的呢?利益的诱惑之大是个最重要的原因。考生看到了得了高分后的实利,真可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当然“实利”与“重赏”来自于学校的激励机制,比如奖学金、助学金和“三好学生”称号。激励本身是没有一点儿可让人非议的,但评选学生的资格过程有了疏漏,就会使得一些学生有利可图。比如说,仅仅注重学生的分数是否优异;学生的成绩是否属实?评选结果是否有足够有效的公示?因为学生的评优等奖励机制不健全也会助长校园考试舞弊的风势。
七、宽进宽出。有一点必须得提,我国高校大学生中优秀的学生大有人在,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会深有体会,绝大多数学习优异的学生不仅勤奋刻苦,而且个人品质优良,与考试作弊联系不上。这些同学多数有学习和生活的好习惯:勤奋、善思、执着,自治能力和责任感都很强。相较于上述那些优秀学生,有作弊倾向和已作弊学生的情况就参差不齐了。随着高校扩招的加剧,全国各高校的
生源大战的升级,有的高校的学生生源素质也有一定的变化。由于学生生源的素质参差不齐,自然给学校的教务管理增加了负担。如果学生不能安于学业,精于学业,课程的教与学的正常秩序自然会受影响。面对期末的考核,这些学生就存有大量的侥幸心理,考场违纪,敷衍学业。
可是,当发现了考场违纪的学生,按学校违纪办法处理时不够严格,或即使按学校明文规定对学生做了处理,多数只是一个内部的暂时的处理。学生清楚地知道,即使给了自己一个记大过或留校察看的处理后,也不会影响毕业和就业。这样一来,学校处理学生的作弊的震慑力不足,想作弊的学生很难把这个念头忘于脑后。
当然,学校是本着治病救人的良好用心来处理学生的作弊事件的。但考虑到学生培养的规格和目的,就不能隔靴搔痒的处置了之。学校如果不能把住生源的质量关而“宽进”,又不能控制住学生培养结果而“宽出”,只是看到了眼前学校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学生的培养质量,甚至影响了学校声誉和长远发展。
以上列举的因素并不求全责备,还有一些因素不去赘述,只是提及即可,比如学生的作弊问题是否和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质量不高有关;是否和社会风气,时代特点有关等等。上文所着重提及到的作弊七个方面的因素,主要是从五个角度剖析的:学生的心理、观念意识;教师的误导;奖励机制的疏忽;学校的监管力度。
这样看来,高校学生作弊问题的多发,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不能简单地把责任完全归咎于学生个人。就学生的因素而言,客观的讲,无论是心理因素,还是观念因素,我们也不能简单地做出结论:作弊的学生素质差!这样理解是个误区,只要我们细细探究,对于作弊学生的素质否定是不公平的。作弊学生的拈轻怕重、急功近利和“跟风儿”心理实际上是常人多数都有的心理,即使这些心理并非可取的。在观念因素上,学生出现的“自弃其力”似乎也不是作弊学生的专利。实际上,新世纪以来,多数青年学生都缺少自食其力、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因为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习惯于他人的照顾和父母的安排,养成了寄生依赖心理,没有形成自主的责任观念。作弊学生的这些心理和观念实际上是可以理解的,往往是我们社会时代恶劣风气的折射。
整治学生作弊的行为,抓住作弊心理和观念是关键。可是作弊生的心理和观念是很复杂的。高校的作弊现象仅仅是我们的社会时代病患的一个缩影,那么,高校引导、规范的难度之大也可以想见。但是,毕竟考试作弊是不良行为,影响社会的公平公正,造成社会的诚信危机。所以,“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2]为学生,为了社会,高校有责任有义务直面和整治作弊行为。针对学生作弊心理,深入揣摩研究,引导和培养学生能够自尊自立自强,形成良好的
学习和生活习惯。“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增强诚信意识,养成良好学风。”[4]对于社会大环境,高校还是要有所坚守,有信心,相信能做点什么,也能够改变点什么。
相较于大环境,小环境的问题,更是可控得多。针对学生作弊因素的后面的几个方面,学校都是可以作为的。任课教师的引导不当,是很好解决的。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上下功夫,突出知识传授的互动性,考核时减少实记性内容,突出创造性,这样,学生即使夹带自己制作的材料,也派不上用场了。禁止教师的误导行为从任何方面讲都是有道理的,即使有些学生会不愿意接受。
学生的奖励激励工作,做的更细致、公开、公正和公平并不是难事,关键在于有效,责任层层落实,学生都能够知情而无疑义,而不是走过场。为了更好的解决学生作弊问题,教务部门的工作会更为繁重,考前宣讲要有效,考场监控要有法,考后处理要有力。当然,这需要工作更细致,做各种方案,而且,有魄力和胆识,需要学校严格地执行法规政策办事,处理学生作弊行为既能体现人性化,科学化,又要有足够的震慑力。否则,在校园小环境中,学生的作弊成本要是小于惩罚代价,作弊行为永远都会风行,屡禁不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实际上为我们指出方向:“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值得补充的是,高校校园的作弊行为已不单单是一个大学生考试违规行为了,已是深入影响到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尤其是当下中国创新人才培养的巨大障碍。创新人才的培养,首先是创造力的培养,可是创造也是有基础的,需要继承前人和借鉴他人后才有创新,否则,也就无所谓新与旧。高校学生作弊正式不能正确继承和借鉴的表现。作弊学生既无视他人知识成果权益,丧失诚信,求真的能力,更无吸纳人类知识、经验的可能,只会从考场作弊,到剽窃他人论文、数据,却不能拥有真正的创新能力。学生没有了创新能力,何谈创新人才的培养,何谈“创新人才培养体制”的建设?又何谈毕业生的创业?
参考文献:
[1]?美?德瓦特〃艾伦. 高等教育的新高度[A];杨树立闻永江. 点击传统教育理念的弊端[A].成长春. 未来的高等教育[C].吉林:吉林人出版社.2007.181-191;428-429
[2][3][4]教育部.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纲要〃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edu./zong_he_870/20100730/t20100730_501910.shtml(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2010-07-30
[5]教育部.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纲要〃第七章:高等教育. [5]
://.edu./zong_he_870/20100730/t20100730_501910_3.shtml(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2010-07-30
作文八:《教改论文》4900字
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孩子的识字兴趣
城关镇陈湾学校 赵 娟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 我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会对他今后 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 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 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 然而 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 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怎样 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我认为可采 用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激发兴趣 --乐意学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 有了兴趣, 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 是一种享受。 在教学实践中, 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 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 趣,使之乐意学。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 将生字形象地称为 “娃娃”或“小客人” ,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 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 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 学习的兴趣也随 之调动。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 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
二、变换形式 --“玩”中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 根据这一特征, 要想 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 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 兴趣火花给熄灭。 引导学生变换形式, 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 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 在课堂中, 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 使学 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如在教学新课程“一年级下册 识字 7”时,教师可穿插以下活动辅导教学:出示课文左上方插图,让学生“猜一猜” 、 “比 一比” ;在理解“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含义时让孩子们“搭一搭” 、 “演一演” 。使学 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注意特征, 在 教学中, 要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识字练习。 复习生字笔顺时, 可以用 “对口令” 的游戏。如“斗”字的笔顺,口令如下:“斗”字怎么写?“斗”字这样写:点点横竖。这 就是“对口令” 。复习组词可以用“找朋友” 、 “词语开花” 、 “摘苹果”等游戏。
三、教给方法 --学会学
教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 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之中, 为了孩 子们都想学,都会学。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 规律。 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 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 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 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 如 在“江、河、海” , “跑、跳、跃”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学生区分“三点 水”旁和“足”字旁的表意功能。告诉孩子们“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 “足”字 旁表示与“足”或“脚”有关的意义。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三 点水”旁和“足”字旁的汉字了。
童心纯真, 童心无邪。 孩子们很多看似幼稚的想法却闪耀着智慧的光华。 在识字教学中, 教师如能以满腔的热情为学生铺路搭桥, 帮助学生寻找出隐含在汉字中的童趣, 那么识字将 不再是他们的负担,而会成为一种乐趣。
通 讯
为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防患于未然。 我校于今天下午针对全校师生再次举行了火灾 消防演练。 在演练过程中, 我校全体教职工都能各司其职, 全体同学井然有序的快速地到达 指定的区域。通过这次演练又一次增强了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供稿人 陈湾学校赵娟
浅谈如何营造轻松的语文课堂氛围
陈湾学校 赵 娟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指师生相容、 感情融洽和谐、 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积 极的情绪 (即 愉快 ) 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 维敏捷,从而更容易接受知识,迸发出智慧的火 花, 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进而开发智力,陶冶 情操,优化教学效果。因此,新课标强调学 生要在愉快中学习。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 发学习兴趣、焕发课 堂活力的前提条件。 新课标强 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 由管理者转化为引 导者, 教师 要摒弃 “师道尊严” 的旧观念, 设身处地 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 建立一个接纳 性 宽容性的课堂气氛, 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 “学习 共同体” ,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无 拘无束 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与教师争论。只有这样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才会以 愉快的心情钻研 问题、启动思维、驰骋想象。
新课标要求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 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使学生愿学、乐学,笔者在多年的课改实践中作了以下四方面的探究:
I . 宽松和谐激趣法
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 师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互相 合作,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 师生之间才能形 成互动、 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轻松愉快、活 泼热情、 兴致盎然地发 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进入 语文学习,焕发出语文课堂独有的活力。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 关系,并将在师生沟通时起到重要作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 指出:“创造力最能 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 只有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 氛围中, 创造力才能 得到开发,学生才能积极主动 参与教学。语文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语文的魅力 在于此, 语文课堂的活力也在于此。同一问题,由 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素养、心理状况等等的 不 同,得出的答案可能是千差万别、 异彩纷呈的, 这 就是创造力的表现,也正是我们要悉 心呵护和着 意培养的。 教师要放下唯师是从的尊严, 尊重学生 的人格和个性, 建立新型的 民主交流、 教学相长的 师生关系, 多给学生展开想象的时间和空间, 多给 学生发表意见的 机会和自由; 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营造方法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 特别是与老师不同的意 见;鼓励学生敢于 不屈从于教师,不迷信于权威,不盲从于教材,敢说“我认为” 。学生在 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 间,尽情地自由参与自由表达,往往能产生一种宽松、新奇、 愉悦的心理体验,学习兴趣高涨,从而诱 发潜在的创造智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展现语 文 课堂的无限活力。
2. 赞扬欣赏激趣法
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老 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 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清代学者颜元也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 子一长。 ” 这都是讲赞扬欣赏的激励效用。 赞赏是廉价的, 也是无价的。 同学的掌声, 老 师 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 源泉。课堂上笔者采用多种表扬方式:或 用赞许的 口吻——“你说得真好 ! ” “你的想法真棒 ! ” “你想 象力真丰富 ! ” ; 或用亲切的动 作——拍拍肩膀,轻 轻一点头,微微一笑 ? 每节课笔者尽量多赞赏 学生,不光赞赏一个两 个,而是赞赏一群一批,甚 至全班;不是虚伪的应付的,而是真真切切实实在 在的。有了 赞赏这一“添加剂” , 学生在学习中就能 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课堂气氛活 跃,学习效果好。可以说,赞赏出创造力,赞赏出学 习兴趣,赞赏出进步的学生,赞赏出
有特点的学 生。 通过赞赏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氛围, 激发了创造热情,对学生的 学习质量和能力养成 起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既要赏识学生对知识 的 掌握及能力的提高, 又要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及 方法上的优良行为, 还要赏识学生在情 感态度、价 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 教育工作者:“请记住成功的 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 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
3. 认真倾听激趣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是老师掌握着 “话语霸 权” , 学生只能当作一个个容器, 等着老师往 里灌东西,可结果,园丁的辛勤,往往扼杀了学生的天 性,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使我们培 养的学生变成 了统一模式铸造的标准件。 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多 倾听学生的发言。 笔者认为, 学生“讲”教师‘听” 。 有三大好处:一是通过“听”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 解学生。笔者 通过“听”常常被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独到深刻的见解、幽默睿智的语言所折服。 二 是通过“听”可以真正使教师领悟“教学相长”的 真谛。三是通过学生“讲”教师“听” , 可以锻炼学 生。学生越说越会说,越说越想说,越说越自信,课 堂成了他们发挥的舞台, 这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 兴趣,焕发出课堂的活力。 譬如在教鲁迅先生的《雪》时,笔者让 学生找 出喜欢的句子,先在学习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交 流,一学生说:“我喜欢‘孩子 们呵着冻得通红,像 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雷罗汉’ ,这 写出了小孩天真活 泼、充满生机的情景,尤其是 ‘呵’字非常的形象、传神、有趣。还有那‘紫芽姜一 般的 小手’ ,很好玩。 ”当笔者一问什么是“呵”时, 大多数同学拢着两手呵气,一时课堂笑声 一片,活 力迸发。世界 教科文组织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 不会学习的人。 而这种学生多讲、老师多昕的教学 模式正是“授之与渔” “操练捕鱼”的有效途径。在 整 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是学生做主角,极大地调动 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兴趣,使学生的 学习 状态保持活跃和热烈,使语文课堂呈现无穷的活 力与魅力。
4. 教师魅力激趣法
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 就是要造就 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即有魅力的教师。 一副自 然大方亲切随和的教态, 一身时尚端庄搭配得当 的衣着, 一手龙飞凤舞刚柔相济的 书法, 一口字正 腔圆抑扬顿挫的普通话, 一段声情并茂慷慨激昂 的朗诵, 一句委婉动听相 得益彰的轻唱, 都会对学 生的注意力具有无形的控制作用, 对学生的审美 情趣具有潜移默 化的导向作用, 从而激发起学习 兴趣, 焕发课堂活力。 语文教师要将学生带人美妙的文学 殿堂, 最 重要的还得用语文的真正学识去感染学生, 使其 受到熏陶——教师满腹经纶, 才 气横溢,授课时, 或宏论滔滔,妙语连珠,或精点略评,字字珠玑,让 学生如饮甘醇,定 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具 体而言, 教师的授课语言要有绘声绘色的形象性, 表情达 意的准确性,辞约意丰的简明性,和谐悦耳 的音乐性,严密准确的逻辑性,教师用这种语 言描 景状物,述说人事,说明特征,品味诗文,剖析事 理,定能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调 动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 语文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对典范的名篇佳 作记忆成诵,而且应 形成自己钻研教材的真功夫, 能常教常新, 能给学生以艺术熏陶与美的享受, 真 正成为学 生求知与做人的良师益友。 语文教师出 色的艺术审美能力与艺术创新能力, 有助于激活 课 堂气氛,使课堂充满朝气与生机,因为学生在教 师的引领与点拨下,能够从教材的字里行 间发现 各种静态美、动态美、形态美、色泽美、韵律美,能 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到教材横 生的情趣。 不仅如 此,教师匠心独运的板书设计也能给学生以美的 享受、美的熏陶,从而 激发起学习语文的兴趣,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 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赞赏学生,营 造轻松浓郁 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 在课堂上 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打
击学生的积极性, 摈弃 以往把语文课堂变成教师居高临下向学生施舍知 识的场所, 摈弃家 长制、霸道者的教风,要代之以 民主平等的态度去真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亲 其师, 信其道。 ”学生才能喜欢语文,学好语文。
作文九:《教改论文》1500字
英语教学案例设计
英语基础模块上册Language in Use部分
课堂游戏活动的设计
设计教师:
我校本学年大力开展课程改革,提出注重能力目标、采用任务训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改项目。而我在以往的英语教学课堂上也经常安排让学生作为主体活动的各种任务训练、游戏活动等,与教改的思路不谋而合。那如何更好地在实践课堂上更明确地体现学生主体的教改方向,成为我不断思考不断实践的努力方向。
本学期英语教学继续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教材,本教材难度适中,注重语言的实际交流应用和听说能力的训练。每单元的Lead-in 部分结合听力材料和任务为整个单元的活动做准备;Listening 和speaking 部分为学生的听说提供更多的素材和语言活动,同时进一步训练学生掌握相关语句;Reading and writing部分的目的则是训练学生在更多的信息中找出有效细节;Language in use 部分则总结了本单元的语法内容,并提供了相关的活动练习。
这一部分的内容如何呈现,如何把枯燥的语法反复练习让学生真正的操练起来,达到温故知新和总结掌握的目的,让我思考良久。考虑到今年高一班级容量小,学生们素质较高能够配合,课堂活动易于开展和掌控,经过反复的实验和改进,最终我开始试着使用课堂小游戏和小竞赛的方式,以学生活动为课堂主体,完成每单元这部分的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以第三单元Language in use为例,介绍一下我的课堂课改设计。本课学习内容是there be 句型的使用。学习目标是掌握there be句型的肯定式、否定式和疑问式,能够在具体的语境和游戏中使用恰当的句子表达个人的意见,达到交流沟通的最终目的。学习难点是
there be 句型中单复数名词的变化和使用。
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五步:
一 呈现语法内容。要求学生带着任务默读grammar focus部分的句子。逐条总结there be句型的不同结构,并圈出句中单复数名词的变化。采取齐声朗读和叫同学总结的方式进行。并板书例句和结构。
二 练习使用there be句型的完成活动16。采取分组各领一幅图作为本组任务, 先写在课堂笔记本上,同桌互相检查核对,然后一组一条竞赛说句子看那组说的句子多的方式进行。
三 活动17的游戏过程。
1教师展示课前准备的书包、文具、闹钟等物品,大家一起说出英语名称,注意单复数的使用和较难单词的反复重复。
2 把物品收在书包里,要求两组比赛大家根据记忆轮流上黑板写出这些名词,看哪组写的又快又全。齐读单词。
3 哪些物品是复数的,两组都来加复数s ,看谁最快最准。
4 准备要用的句型,反复领读练习做好游戏准备。
5 游戏过程,一个同学来到讲桌后面藏东西在书包里。大家用There be句型猜,注意单复数的使用。
四 利用黑板上的板书,小结本课知识点。
五 课堂练习和作业:用至少五个There be 句型描述自己的卧室陈设。
整节课注重学生的练习,变换运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们都参与进来,反复进行操练。达到熟悉掌握句型的目的。在教师的用心设计
和引导下,一个个游戏使得学生们成为了课堂的主体,英语课堂气氛活跃,语言实践练习方式多样化,师生交流流畅,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在课堂教学和实践中,我也发现自己这种方式的不足之处。班级活动中最积极主动参与的总会是那些英语基础较好,对自己的口语有信心,思维活跃的部分同学。如何让其他的同学,也就是基础较薄弱不爱发言的也多练多参与,是让我比较发愁的问题。我采取过点名叫人的方式,或是轮流参与游戏的方式,可以稍微解决一点,但如何让更多的同学能够主动参与,让全班同学都能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收获,仍是我在今后的课改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思考、实践、力争解决的问题。
作文十:《教改论文》2700字
互联网时代,我们如何做教师?
高一语文
摘要:互联网时代如何做老师,是每一个教师从业者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互联网已经应用于社会的各个行业,我们教师也应该熟练运用并与自己的专业结合,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教师首先应从思想上主动探讨互联网在教学上的运用;其次,主动的将互联网用于教学手段;再次学会用互联网与学生沟通交流。
关键词:互联网 教学手段 营销
中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教师还是因循守旧,不跟时代步伐,面对声光电的互联网还在滔滔不绝?教师应该怎样做,教师教育应该用什么手法?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大家必须思考的问题。
当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即MOOC 从大洋彼岸像旋风一样刮到中国的时候,我们如果还按照传统的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师教育培训模式是不行的。比如师生交往的方式已经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变化——从以前的纯粹的现实世界,变成了现实与虚拟世界同步进行,从以前的线下交流到线上与线下交流同时进行,以前师生交往主要在课堂上,现在的课堂与课外已经很难分辨。但是,有许多老师并不知道这种情况的变化,或者知道但不懂得改变,还在用老标准衡量现在的教育与现在的学生,思维跟不上互联网时代。
用微信、QQ 发学科资料、教学视频,假期作业,你试过了吗?
平时的家庭作业,学生们有不懂的问题,都可以通过网络微信、QQ 与学生交流,还可以在QQ 群里讨论,你一言我一语,时刻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尤其在寒暑假里,推荐学生一些必读篇目,学生随时在QQ 群里谈论读书心得或者感想。有的还发自己的视频,甚至声泪俱下,极富感染力。现在网络改变生活,也正在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
教师与时代同步才能教导学生
现在的一些教师思想没有跟上时代的节拍。比如说,以前大家议论比较多的是教师教课时,教育理论性的东西讲得太多,能够落实的可操作性的东西太少,现在却矫枉过正,课堂几乎成了知识点的罗列,极度缺少人文性的东西。我的观点是,教师这个职业应该做到教育与教学并重,不能只是一味的教授课本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与社会脱节。因为,教师这个职业与其他职业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观念直接影响学生的观念,或者说影响社会的观念极价值取向。社会其他的职业,只要利用自己的部分能力,形成某种技能就可以胜任。比如,一个面包师,完全不用考虑他是男的还是女的,是高是矮,是胖是瘦,甚至也不要求性格是好是坏,只要面包做得香甜可口,符合卫生标准就可以了。但是,教师这个职业不行,教师身上的任何元素都会影响一个教师的形象。教师是靠一个整体的人的形象来服务学生的,教师在某个意义上来说就是靠自己的言行举止,甚至衣着扮相来影响学生,成为学生做人的榜样,教师这个职业是以一个完整的人的形象在工作的。
教师的职业技能如果说存在的话,也是作为人的整体而存在的。比如教师的语言,那其实不完全是训练出来的,而是一个人的学识、教养与内心世界的自然反映,教师的语言不能等同于一个人的口才,而在于交流对话的恰当。而一个内心充满爱意与尊重的人,无论怎样说话,都会是比较得体的。再比如,传统教育很注重一个教师的字写得怎样。因此,作为师范生“三字”训练就很重要,因为
“字如其人”,字就是一个人的门面。古人读书先要练字,因为字的好坏会影响他的仕途。但是,现在黑板在学校用得越来越少,电子书包、电子白板越来越普及,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教师即使有一手好字,也被键盘毁了。当然,作为传统艺术与文化瑰宝,我认为还是要继承与发扬,但是,写字作为一种生存技能确实被大大降低。将来不会写字的人不是不会用笔写字的人,而是不会利用键盘打字的人。现在人们的交流方式普遍是上网,方便快捷。除了情人要表达忠心爱意,留点字迹作为永久纪念之外,用毛笔与钢笔写信的人可谓凤毛麟角了。 互联网时代教师最重要的能力,是学习的能力
教师的成长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他首先喜欢当一个教师,喜欢才会深入钻研,才不会把工作当做负担,才不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教师这种职业的门槛不能太低,这里的门槛不纯粹是学历,一个拥有博士学位的人未必适合当老师,尤其做一个小学老师。要承认有些人天生就不适合做教师,教师这种职业其实比一般的职业对人的天赋要求更高。因为,教师是以完整的自己在工作, 所以相对完满、健康的人格,健康的身心与善于与人交流沟通的人格特征,还有就是对知识、思想与智慧的热爱,是成为一个教师最重要的条件。有些人天生就是一个好老师,用不着太多的培训,有些人即使天天培训,恐怕也难成为一个合格教师。人的差异性决定了有些人成为教师,完全是误入歧途,他如果去做别的职业可能是非常优秀的,当教师却会很糟糕。
一个好教师一定首先是要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教师最好的发展方式就是自主发展方式,有了兴趣,知识不够,他会通过阅读提高自己。技能不行,他会自我训练。学力不足,他会寻师访友。经验不够,他会认真积累与反思。这个过程,只要给他自由的空间成长的平台就够了。
一个新教师,究竟要怎样来评价?如果用有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工作经验的老教师的经验来衡量自然是不够成熟老练,但是,成熟老练的同时也会有弊端,那就是可能会因思想固化与经验老套而停止学习。如果说互联网时代一个新教师有一种最重要的能力的话,我以为那就是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并且有不断学习的热情。
互联网时代学生是客户,成功的教师要会营销自己
当然,也存在一种误用电脑新工具的现象。比如,很多学校都配备了电脑,学生也上信息课,但仅仅是学习电脑的相关理论知识,把学生搞厌烦,有的学校则走上另一个极端,信息课成了学生放松玩耍的课程,学生自由运用网络聊天游戏,私下认为,即使让学生运用网络玩耍也比教授学生电脑理论知识让学生厌烦要好的多。
比如,作为一个教师,最重要是学生综合素养和知识传授的热情,这两种热情是作为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因素,但是,这种热情能够化成数字存入电脑系统吗?还有,作为一所学校,最重要是人生素养、综合能力与浓厚的学术氛围,这种精神,也是无法用数字测出的。
教师的教学也要有营销意识。学生就是你的客户,你的专业知识、人格魅力与丰富思想、深邃智慧,就是你的产品,你的教学方式就是你的营销方式。一个教师的教学是否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要看成是这个教师面向学生、面向社会营销自己是否成功。将来的学校内部的课堂会逐渐走向社会,“学校即社会”,“社会即学校”,当年由杜威与其学生陶行知先生说过的这两句话在互联联时代可以完全实现。校内的教师产生校外的影响力,这在过去只是一些名牌大学里的名牌教授才能够做的事情,今天美国的雷夫老师、罗恩·克拉克这些纯粹的小学教师,
通过互联网也来到了中国。还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MOOC 课程也开始席卷中国,教育真正的革命其实已经来临,现在要追问的是:我们准备好了吗?
参考文献:
刘成新 王焕景. 《网络教育应用》.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出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语文"中考作文"最该怎么写/教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