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论语》十二章的排牌》500字
阅读《论语》十二章(附答案)
阅读《论语》十二章(14分)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
(3)吾日三省吾身
(4)不逾矩学
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吾日三省吾身”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的修养。(4分)
8.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2分)
答案:
5. (1)通“悦”愉快 (2)生气,发怒; (3)自我检查,反省 (4)越过,超过
6. (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
(2)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7. 忠 信 习 品德
作文二:《论语十二章的习题》1300字
一、文学常识填空。
1、孔子名 ,字 , 时期鲁国人,是我国伟大的 家、 家, 学派的创始人。
2、《论语》,是 家经典著作,是记录 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的书,和 、 、 合称为“四书”,
二、给加点字注音 。
论.( )语 不亦说.( )乎 愠. ( ) 罔. ( ) 殆.( ) 吾日三省.( )吾身 是知.( )也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 之,不亦说. 乎
2、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
3、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 乎
4、吾. 日. 三省.. 吾身
5、诲女. 知之乎
6、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7、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也
四、翻译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择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五、默写。 1、我们可选用《论语》中的“ , ”来作为欢迎标语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2、孔子很强调学习中独立思考的必要性,他说“ ”,这一论断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同时,他又强调学习是从旧知识中不断获得新知的过程,“ , ”,这一句话让我们认识到温习的重要性。
3、提醒人们应该注意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是: ?
4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
5、作者阐述“学”和“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6、文中阐述对别人的优缺点如何正确对待的句子是 , 。
7、摘出出自本课的现在常用的成语(至少五个) 选择恰当的名句、成语填入各句的空白处。 A.学而不厌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温故而知新 D.不亦乐乎 E.诲人不倦 F.学而不是思则罔 1、“ ”,这是很有道理的,少数同学认为复习旧课是“炒现饭”,没意思,这是不正确的。
2、**同志曾用孔子的名言教导我们: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 ”,对人家,“ ”,我们应该持这种态度。
3、要想取得学业上的进步,必须学会拜师。除了学校的老师外,社会上到处都能找到自己的老师。所谓“ ”,这话一点也不假。
一致,小桥流水人家更加的烘托出断肠人在天涯的乡愁。
作文三:《《论语十二章》的教案》3200字
孙武街道中学教案(优化教案)
学 语文 科 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点 难点 解析 教学 准备 主备教师 使用教师 孟燕 初一语文组 备课时间 使用时间 第 四 周,周 第 周,周 2 课时 ( 月日) ( 月日) 第 2 课时
《论语十二章》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3.理解全文的思想意义,概括成语、格言,积累语言。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 的热情。
PPt
教学过程预设: 一、课文导入 背诵检查,提问前五则哪些是有关学习态度,哪些是有关学习方法,哪些是思想修养。我 们这一节课继续学习后五则。 二、合作探究学习后五则 6.教学第六、第七则。 ①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②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 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 《里仁》 ) 贤:贤人 齐:相同 焉:语气词 自省:自我反省 翻译: 孔子说: “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示课件 16) 翻译: 孔子说: “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 (看到自 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 以上两则讲述正确的学习态度: 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 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总之,要虚心求教,取 长补短,改正不足。 7.学习后三则,班上交流,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a.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b.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c.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探究第一句] 请同学们从字面和深层含义两个层面探究本句的含义。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泰伯》 ) (翻译)曾子说: “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 很遥远。 把实现 ‘仁’ 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 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 不也很遥远吗?” 本则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曾子这番话的目的是,鼓励人们要为实 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终身。 [探究第二句] 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 《子罕》 ) 教师要
求学生回答:松柏有什么样的品性?要求学生讨论交流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学生观点摘要:学习松柏高洁傲岸的品性,要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理解:讨论思想品德修养。处于浊世,君子能洁身自好。 哲理:经历磨难,培养意志,成就大事。 要求学生找一个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成语、俗语。 [探究第三句] 请同学翻译这两句话: 子贡问道: “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 “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厌 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教师小结: 这两句谈修身做人的道理: 讨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 。 “忠”和“恕”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 “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是正面要求; “恕”的要求是“己所 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反面要求。其中都包含了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的思想。 三、探究十则如何分为三类: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 求知态度: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习方法: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传不习乎? 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修身做人: (出示课件 25)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③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⑤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语言积累。 (一)成语归纳 ①温故而知新:温习已学过的东西,又有新的体会。 ②见贤思齐: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 ③任重道远:负担沉重,路程遥远。 ④死而后已:到死为止。⑤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几个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 师的。 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要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 (二)重点文言实词 不亦说乎。 吾日三省吾身。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而殆。 士不可以不弘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一词多义 1.大家到文中找到有“为”的句子并和第五课中出现的相比较。 为人谋而不忠乎。为,替。 项为之强。为,因为。 为之怡然称快。为,因为。 以丛草为林??。为,作为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被。 可以为师矣。为,做。 知之为知之??为,是。 仁以为己任。为,作为。 前三句中的为字读 w
èi,后面的读 wéi。 2.可以: 可以为师矣。可以:可以凭借。 士不可以不弘毅 可以:能够 3.知 人不知而不愠。知:了解。 是知也。知:通“智” ,聪明智慧 温故而知新。知:领悟,知道。 知之为知之知:知道 4. “而”的用法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 死而后已。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这六句中的“而”表承接。不译,或译为“然后”
人不知而不愠。 为人谋而不忠乎?? 学而不思则罔?? 这三句中的“而”表转折。可译为“却”或“可是” 、 “但是” 任重而道远表并列。 “而且” 、 “并且” 5. “之”的用法 学而时习之。 诲女知之乎。 择其善者而从之?? 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这四句中的“之”是代词。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句中的是助词,不翻译。 (四)通假字 不亦说乎:通“悦” ,高兴 诲女知之乎:通“汝” ,你 是知也:通“智” ,聪明智慧 五、拓展练习 请根据以下的环境或画面,从课文找出相对应的格言 根据提示回答: 1.看图回答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与“梅花香自苦寒来”以及“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意境相同的: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子曰: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这与本文哪一则内容相似?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听故事,说格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六、教师小结 《论语》 ,流传 2500 多年,影响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耳熟 能详。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紧扣 21 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从中国 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 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 ,成为最畅销的经典解读。大家可以课后阅读《于丹 〈论语〉心得》 ,来更好的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朗读全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背诵课文。 七、作业布置 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 2—3 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 制
作资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作 业 设 计 教 后 反 思
复习背诵第四至第六则。
作文四:《论语十二章的格言警句》500字
论语十二章的格言警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巧言令色,鲜亦仁!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朝闻道,夕死可矣。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作文五:《关于论语十二章的题》3700字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亦说乎( )
人不知而不愠( ) 三省吾身(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一箪食( ) 曲肱而枕之( )
博学而笃志( )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_________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________________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_______________
(4)温故而知新 新:________________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____________ 殆:____________
(6)逝者如斯夫 逝:________ 斯:________
(7)曲肱而枕之 肱:________________
(8)博学而笃志 笃:________________
3.选出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学而时习之
C.下车引之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D.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5.填空。
(1)《论语》是____________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____(体裁)著作。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孔子,名丘,字仲尼,________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2)《十二章》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十二章》谈“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十二章》中孔子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假如你不小心把陈强同学的名著《论语》的封面弄破了,还书时,你该对陈强说些什么?请把要说的话写在下面,语言要简明、得体。
7.诸子百家的思想源远流长,影响至今。从下列诸子的名言中你悟出了怎样的人生道理?
(1)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老子
(2)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
(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8.在学完课文《十二章》后,老师为了使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专门组织了一次以“交流学习体会”为主题的座谈会。请你参与进来。
(1)作为主持人,你应该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现在就请你展示出来吧!
(2)王翔同学想在座谈会上用对联的形式活跃气氛,他给大家出了个对联,请你对出他的下联。
上联:时习悦,内省乐,择善喜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上的张长林同学非常聪明,但就是平时学习不认真,不肯下功夫。在座谈会上,请你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并用已学过的《论语》中的语录劝勉他勤奋学习。
阅读全文,完成练习。
9.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学 而 不 思 则 罔,思 而 不 学 则 殆。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摘出出自《十二章》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12.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⑥学而时习之
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吾日三省吾身 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
B.①⑤⑧⑨/②⑥/③④⑦
C.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
D.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
13.读了本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不愤③不启,不悱④不发,举一隅⑤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 ‘文’也。”
【注释】 ①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②女:通“汝”,你,你们。③愤:苦思冥想,仍领会不了的样子。④悱: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⑤隅:角落。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
(2)是以谓之“文”也( )
15.请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1)是 以 谓 之 “文” 也
(2)举 一 隅 不 以 三 隅 反
16.翻译下列句子。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7.这三则语录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18.孔子从哪两个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lún yuè yùn xǐng wǎng dài dān ɡōnɡ dǔ
2.(1)同“悦”,愉快 (2)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3)诚信 (4)这里指新的理解和体会 (5)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 疑惑 (6)往、离去 这,指河水 (7)胳膊 (8)坚定
3.D(解析:A、B、C三项均为代词。D项是动词,到。)
4.C
5.(1)儒家 语录体 大学 中庸 孟子 春秋末期 思想 教育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示例:对不起,陈强,我不小心把你的《论语》的封面弄破了,原谅我好吗?
7.(1)事情的成功是由小到大逐渐积累而成的。
(2)不遵守规则、制度就办不好事。(办事要遵守规则、制度。)
(3)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问题。(关注细节或注重小事。)
8.(1)示例:同学们,《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了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阅读《论语》,可以让我们少一分稚嫩,多一分坚强。今天我们举办“交流学习体会”的主题座谈会,希望大家谈谈自己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让更多的人受益。请大家敞开心扉,交流起来吧。
(2)敏学好,择贤善,交友信
(3)长林,你有聪明的头脑,大家都羡慕你出众的天赋,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1)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很有才德的人吗?
(2)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没有收获,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
(4)孔子在河边上感叹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11.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逝者如斯;择善而从;箪食瓢饮。
12.C
13.示例:替别人办事要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要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要复习。
14.(1)什么 (2)因此
15.(1)是以/谓之“文”也 (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6.(1)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2)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能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17.第一则和第三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第二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第一则中,孔子认为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可不懂装懂;第三则中孔子认为学习要虚心请教。这两句是很好的治学格言。第二则中,孔子认为教育学生时要适时开导启发,特别强调要举一反三,即善于类推,触类旁通。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
18.一是孔文子敏而好学,二是虚心求教。既肯定了孔文子取得成就的原因,又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
参考译文: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几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比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文’。”
作文六:《论语十二章的翻译》1100字
[键入公司名称]
论语十二章的翻译 [键入文档副标题]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子曰: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
Administrator
[选取日期]
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作文七:《论语十二章》2800字
2015学年始丰中学七年级(上)语文“三生五学”自主发展导学稿
班级: 姓名: 编号 编制: 审核 2015年10月26日
课题:10论语十二章 作者: 课时:2课时
【自研课导学】
晨诵课(25分钟)
1、自由大声朗读
⑴ 读熟,力求认准字形,读准字音,准确断句; ⑵ 借助书下注释,粗通文意,力求能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有感情地诵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晨读成果展示:1.内容:朗读并背诵论语十二章课文 2、检效方式:组员到学习组长背诵
【展示课导学】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能说出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含义,逐字逐句正确翻译句子;(重点)
2、通过评讲品读,能说出文中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做人准则含义及启示。(难点)
【评学】 “日清过关”巩固提升三级达标训练题
·基础题
书写等级达成等级 批阅日期
一、加点生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生字
愠( ) 三省( ) 逾矩( ) 不思则wǎng( ) ...
不学则dài( ) 箪食( ) 堪其忧( ) 曲肱( ) 博( )学 dǔ( )志 .... 二、作者和作品
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和 。儒家学派的创始者。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首创私人讲学之风。相传弟子先后有3000人,著名的有 人。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认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 ,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自汉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2、《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它的结集工作由孔子的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现在通行的《论语》共有 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论语》贯彻了孔子学说中的“ ”的核心思想。
3、“四书五经”:“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 》。“五经”即《诗经》《尚书》《周礼》《 》《春秋》。“四书五经”是封建社会读书人的必读之书。
三、解释下列加点字含义
①学而时习之( )( ) ②有朋自远方来( ) ③吾日三省吾身( )( ) ④为人谋而不忠乎( ) ...... ⑤传不习乎( ) ⑥七十从心所欲( )( ) 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 ⑧曲肱而枕之( )( ) ....... ⑨择其善者而从之( )( ) ⑩逝者如斯夫( )( )?切问而近思( )( ) ?仁在其中( )( ) ........ 四、翻译句子
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②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③人不知而愠,不亦说乎?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⑤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发展题
根据你的积累,写出有关论语的成语或格言。(五个以上)
提高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 (2)吾日三省吾身 (3)诲女知之乎 (4)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其恕乎”的“恕”是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孔子在这里所强调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用文中的话说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二、 陈述古辨盗
①
陈述古密直,尝知建州浦城县。富民失物,捕得数人,莫知的为盗者。述古绐曰:“某寺有一钟,至灵,能辨盗。”使人迎置后阁祠之。引囚立钟前,谕日:“不为盗者摸之无声,为盗者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祷钟甚肃,祭施以帷围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以手入帷摸之。出而验其手,皆有墨,一囚独无墨,乃见真盗一一一恐钟有声,不敢摸者。讯之即服,遂承为盗。
【注释】①选自
⑤
⑥
②③④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尝知建州浦县日( ) .②乃阴使人以墨涂钟( ) .2、辨别“之”的不同意义。 ①讯之,遂承为盗( )
②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 )
3、陈述古采用攻心战术,准确地把握了犯罪者的心理进行查证审讯。陈述古抓住了犯罪者怎样的心理特征?用四个字回答。你从原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找出来并翻译。
心理特征: 原句: 翻译:
培辅课
培辅内容 : 效果描述:优( ) 良( ) 差( ) 生签名 师签名 【自主反思】
知识盘点: 心得描述:
作文八:《论语十二章》5100字
《 十二章》
班级:学习合作伙伴:
学习目标
1. 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 理解课文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能用现代 汉语翻译课文。
3. 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 的热情。
4、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
重点 难点
重点:1. 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 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难点:
1. 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 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前导学: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记住知识要点。
孔子:
《论语》 :
2、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
1)注音
说 愠 省 逾 罔 殆
2)解释重点词语。
时习:愠:信:传:立:天命:耳顺:罔:殆:逾:
导入新课:
导语: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 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 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 如 《论语》 、 《老子》 、 《孟子》 、 《庄子》 、 《荀子》等。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 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下面我们就来共同 探究学习《 〈论语〉十二则》 。 知识链接:
1、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 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 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 是 “语言的论纂” , 也就是语录的意思, 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 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 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宋代朱熹把《论语》 、 《大学》 、 《中庸》 、 《孟子》合称为“四书” 。
“五经” :《诗经》 、 《尚书》 、 《礼经》 、 《易经》 、 《春秋》 。
古时有“六经”之说:诗、书、礼、易、乐、春秋,但是“乐”已失传。
2、孔门弟子简介
(1)冉求简介:冉求(前522~?) ,姓冉名求,字子有,亦称冉有、冉子、有子。 春秋末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 。生于鲁昭公二十年,卒年不详。小孔子29岁。出身 微贱,与仲弓、冉伯牛同宗。青年时作过鲁季氏家臣,后拜师孔子,并辞官随孔子周 游列国。鲁哀公五年(前490)秋,经公之鲁推荐,回鲁当上季氏家族的总管。期 间曾率鲁军击退齐军的侵犯,立下赫赫战功。
(2)颜回简介:颜回(前521~前481) ,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姓颜,名回, 字子渊,亦称颜渊后世也称作“颜叔” , “颜生” 。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生 于鲁昭公二十年(前521) ,卒亍鲁哀公十四年,比孔子小30岁。在孔门弟子中, 颜回以突出的德行修养而著称。对于“仰之弥高”的孔门哲理,他坚守先生“不耻下 问”的教会,一起毕生精力“研之弥坚” , “欲罢不能” ,深得孔子的赞赏。自汉代起, 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 :唐太宗尊之为“先师” ,唐玄宗尊之为“兖公” ,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 ,元文宗又尊 为“兖国复圣公” 。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 。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
(3)子路简介:子路(前542~前480) ,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称季路。春秋 末年鲁国卞 (今山东泗水县人) 。 生于鲁襄公十一年, 卒于鲁哀公十五年, 小孔子9岁, 是孔子门中年龄较大的弟子。出身寒微,其性耿直好勇,为人爽直、粗莽。从师以后 先后在鲁、卫两国当官,后随孔子游学于列国。鲁哀公十一年, (前484) ,随孔子 结束游历回到鲁国, ,继续参与一些政治活动。鲁哀公十五年(前480) ,卫国发生 内乱,子路不顾安危挺身入险,死于乱中,时年63岁。
(4)子游简介:子游(前506~?) ,姓言,名偃,字子游,亦称言游、叔氏。春 秋末年吴国人。约生于公元前506年,卒年不详。小孔子45岁。和子真、子张、 曾子等同年辈,是孔门中的少年弟子。子游在孔子周游列国后期入学孔门,虽然从师
较晚,但能学而又称。孔门有四科,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 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 (《论语·先进》 ) ,在文学一科中 他占第一位。
自主学习:
读注释翻译全文,分组提出疑难语句,供师生当堂解决。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子:先生,指孔子。 而:表顺承, “然后”之意。 时 :按一定时间。副词。 习:反复练习。 之:代词,它,指学习的内容。 亦:助词,也。
说:“悦”的古字,愉快。 乎:表疑问语气助词,可译作“吗” 乐:快乐。 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自:介词,从。 人:别人。 知:了解,知道。 而:连词,表转折,可译作“却” 。 愠:生气,发 怒。
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
孔子说这句话是有背景的。 《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辞官以后,专力讲学, “弟子 弥众 (越来越多 ) , 至自远方” 。 这自然使他感到很快乐。 这句话是孔子对他的弟子说的, 所以“朋”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 (知识 ) ,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 (温习 ) 它,不也高兴吗 ? 有 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 (到这里 ) 来,不也快乐吗 ?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 子吗 ? ”
学习方法、乐趣与个人修养 :学习再学习,学习之乐 ; 与朋友切磋 , 人生之乐;要自 求长进 , 提高修养 .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日:每天。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不是确数。 谋:商量事情。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 跟朋友往来 是不是诚实呢 ?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 ”
重视品德修养:每天自我反省——是否尽心尽力做事;是否以真诚交友;是否认真复 习功课。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而 : 就 学:做学问 立:独立做事
不惑:通达事理 知:懂得 天命:自然的规律和 命运
耳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逾:越过、超过 矩:规矩、规范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 十岁的时候
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 越法度规矩。
孔子自述学习和修养过程。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温:温习,复习。 故、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知识、新知识。
而:连词,表顺承。 知:领悟。
可:可以。 以:介词,凭。后省略“之” ,代“温故”句。
为:动词,做。当。 矣:语气助词,不译。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
正确的学习方法:复习旧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温故” “知新”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 ,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则:副词,就、便。 而:连词,表转折。
罔:同“惘”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 (陷 入邪说的 ) 危险。 ”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 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才能有所得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 也。 ”
贤:高尚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陋巷:简陋的住所 堪:忍受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 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 人都忍受不了这种贫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 啊 !
合作探究:
课文里哪些话是谈学习态度的,哪些话是谈学习方法的?
练习反馈:
填空
《论语》是一部 ______体散文集 , 是孔子的 _______和 ______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 弟子的言行录。 宋儒把 《论语》 和 《 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合称为 “四书” 。 (语录 门人 再传弟子中庸 孟子 大学 )
孔子 , 名 ______,字 _____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 , 思想核心是 ______,政治上主张 _______, 鼓励人们 ________,即 “出来做事” 。 开 ______讲学的风气 , 传说有弟子 _______人 , 身通六艺者 _________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丘 仲尼 儒 仁 礼治入仕 私人 三千 七十二 )
二、判断题。
(1)孔子是战国时期的人。 ()
(2) 《论语》是孔子自己编写的书。 ()
(3)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
(4) 《论语》的“论”读“ l ùn ” 。 ()
(5) “三人行??” , “三”在古代表示多数,不是具体数字。 ()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发言次数:
书写情况:
不过关的知识:
第二课时
课前导学:
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
1)注音
箪 堪 肱 笃 论 2)重点词语
川:乐(之者) :
曲肱:于我如:
焉:斯:
笃:
自主学习:
读注释翻译全文,分组提出疑难语句,供师生当堂解决。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合作探究:
1、课文里哪些话是谈学习态度的,哪些话是谈学习方法的?
2、 “而”字是个连词,它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课文中哪些是表顺接的, 哪些是表转接的?
3、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 的?
4、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讨论:怎样看待“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第三课时
练习反馈:
一、填空:
1《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共 篇。孔子,名 ,字 ,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 、 。
2 学与思辩证关系的一句话是
3.青岛啤酒节开幕之际,主持人说:“孔子说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 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
4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中所说
5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 ,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 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
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9. 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10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11写出五个在论语出现现在还使用的成语
二、根据“而”字的用法归类。
(1)学而时习之。 (2)择其善者而从之。 (3)人不知而不愠。
(4)温故而知新。 (5)学而不思则罔。
表并列的有 表顺接的有
表转接的有 表修饰的有
三、用现代汉语准确的表述下列语句的意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君子乎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温故而知新 , 可以为师矣 .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四、古今异义字
古义
今义 今义
古义
匹夫 罔
今义 今义
古义
水 朋
今义 今义
儿女
今义
可以为师 人不知而不愠 人不知而不愠 为 温故而知新 知
温故而知新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发言次数:
书写情况:
不过关的知识:
作文九:《论语十二章》1200字
大家步入中学已经一个月了,你们习惯初中生活了吗?有些同学依然摇头,十几门的课程
让我吃不消;小学的好朋友被分到别的班级,我很孤单;住校的生活让我很想家??学习生活 上的烦恼接踵而至,我该怎么办?
其实大家这些烦恼, 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一位至圣先师已经为我们解决了。 他就是——孔子。 哪位同学来介绍他呢?
检测预习:
1、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 育家、 政治家,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 在世时已被誉为 “天纵之圣” 、 “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 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 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 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 书五经”。
【二】导学
1、明确目标,心中有数
知识与能力:对《论语》十二章和补充材料中关于“修身”的章句进行品析,了解孔子理想中 的君子人格具备怎样的品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课内和课外材料的研读并联系自身实际体会学习《论语》的现实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文化经典的底蕴,使学生经历一番文化濡染提升自我修养。 教学重点:对《论语》十则和补充材料中关于“修身”的章句进行品析,了解孔子理想中的君 子人格具备怎样的品性。
教学难点:从文本中提炼、概括“修身”的方式。
2、自主学习,主干梳理
大声读文章:
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
人不知而不愠 ( ) 学而不思则罔 ( )
思而不学则殆 ( ) 不亦说 ( )乎
三省 ( )吾身 传 ( )不习乎
诲女 ( )知之乎
不知为 ( )不知 是知 ( )也 翻译下列语句,解释加线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士不可以不弘毅。
课文里哪些话是谈学习态度的,哪些话是谈学习方法的?
“而”字是个连词,它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课文中哪些是表顺接的,哪些是表转 接的?
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讨论: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构建网络,拓展升华
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 ? 应怎样改进 ?
把文中成语、格言和警句摘抄在笔记本上。
【三】导练
1、 达标检测,巩固提高
填空:
《论语》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主要是记录 的言行。 《论语》并非孔子所作。 孔子,名 ,字 ,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 家。
流传至今的成语:
指出句中通假字:
不亦说乎?
由,诲女知之乎?
是知也。
2、 学以致用,提升能力
在从师这个问题上,孔子的意见怎样?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什么是真知?
“知之”不如“好之” , “好之”不如“乐之” ,这是为什么?
作文十:《《论语》十二章》3900字
《论语》十二章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知道课前屏幕上播放的这些句子都是出自哪一本书? 生(齐声):《论语》
师:大家很聪明,说得正确。那么你知道《论语》是一本怎样的书吗?
生: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书。
生: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书。
师:大家很会学习,善于借助注释中的有效信息。那想不想了解得更多一点?
投影出示相关介绍:
《论语》是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书。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论语》是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四书”之一,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必读书目。
《论语》还是出成语最多的书 。 在世界上的影响也比较大。
《论语》是仅次于《圣经》的世界第二大畅销出版物。
《论语》在影响世界历史的100部名著排行榜中排第11名。 师:看来作为中国人,必须要对《论语》有所研究,要研究论语,首先要了解孔子。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能不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把你头脑中孔子的形象描述出来。 生:孔子是个博学的人
生:孔子是个大教育家,有远大理想的人。 ??
师:看来大家对孔子还是有所了解的,那么老师再给一点系统的介绍。
投影出示相关介绍:
孔子是最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是最伟大的教育家,相传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贤人。 孔子是最伟大的典籍整理编订家,修订《诗经》,编纂《春秋》。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千古圣人”、“至圣”、“万世师表”。
孔子在世界的影响也很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
西方有学者尊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师: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孔庙(投影出示山东、南京、韩国、日本的孔庙图片),单是韩国就有234座孔庙。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有孔子的塑像(出示美国曼哈顿、德国柏林孔子塑像),世界许多大学都有孔子学院。 师:可见孔子的思想光芒能穿越时空魅力永恒。今天我们借《论语》八则的学习,走近孔子和《论语》,触摸经典,感受智慧。 二、诵读入境
师:首先让我们来读一读这些充满智慧的文字。首先请两位同学读一读,让老师看看我们朗读中存在什么问题。 师:有什么问题? (老师板书这两个字) 师:确实缺少些味道,要读出一点古文的味道。古文怎么读呢? (一个学生在下面大声地说“摇头晃脑地读”并做动作) 师:对,我们要读得舒缓些,慢条斯理的,读出抑扬顿挫来,可以像影视剧中古人读书摇头晃脑那样,仿佛很陶醉的样子。下面让我们就来陶醉地读一读(投影出示——陶醉地朗读)。老师尝试读第一章,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小声跟读。
师:我们同学们是不是也可以选一章自己试试,读给大家听听。 (一个学生读“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师:要注意读好一个字“而”。这个“而”字可是大有学问呀!(黑板上板书“而”字象形写法)它是老夫子腮下的长须,这么一捋,又是一番长篇大论。要重读、慢读以示强调。再挑一则有“而”字的来读一读。
师:再配点音乐来读好吗?
师:读得不错,有点“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感觉了。让我们在音乐声中一起读一读剩下的几章。
(学生齐读,得很投入,不少同学的流露出陶醉的表情。) 三、读懂文言
1
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经过多次朗读,相信大家对论语十二章已有所了解,那么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呢?下面我们借助注释说说各章的大意,注意这两个任务:1、在有疑问的词语下面打个“?”2、在你认为需要着重强化理解的词语下面打“△”。我们要仔细地梳理重难点。(投影出示:仔细地梳理) (学生自学)
师:刚才的学习中有什么疑难,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好吗?
学生找,学生答,老师点拨。
师:我们第二个任务要检查一下,哪一位同学愿意把你划出重点词语展示一下?
(老师随意拿了一个学生的书) 师:这个男孩,划了,划了不少。 (又一个男孩递过自己的书)
师:这个同学划得更多了,他还划了“女”“是”“焉”“反”等等。
老师课前也划了一些,和老师的比对一下。投影出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六十而耳顺 温故而知新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饭疏食饮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师:老师划了三类词,第一类是通假字,我们要注意掌握。第二类是注释上都有,但离开了注释你未必能准确解释的,老师考同学们一个“学而不厌”的“饮”字,什么意思?
师:第三类虚词“而”,表顺承,然后;表转折,却;表并列,并且。
通过仔细的梳理后,我们知道这些词语的用法很重要,我们要牢牢地记在心中,对我们以后学习其他文言文事很有帮助的。这就叫做学有所得。(板书:学有所得) 四、深化解读
师:弄懂字面的意思之后,是不是就理解了每一章的内涵呢?
2
还需要我们进一步解读这十二章,我们用什么方式解读呢?(停顿片刻)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来解读。 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有一个人家两个儿子分家产,父亲有个匾上有“学问”二字,儿子便把它锯开,一人拿一个字回去。各自按照匾上的字来做,一个拼命地学,一个拼命地问,最后都是一无所成。故事告诉我们的也是要努力学习,也要开动脑筋问。
看来,学和思连在一起才能成就学问。通过这个故事来解读,这样就很容易让读者接受《论语》中的观点了。大家是不是也想尝试用自己的方法个性解读?(投影出示:个性地解读)
师:也可以用联系背景的方式来解读。例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句,可以结合相关的背景来解读。投影出示背景: 孔子当年周游列国,希望能推行自己的治国主张,但却处处碰壁,遭人冷眼。而他就是在这样不被人知、不被理解的情况下,依然说道:不怨恨、不生气,可见孔子的自信、豁达,真是有君子之风啊!
师:还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经验来解读。
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间过的很快,老师很有感触,从毕业到现在已经7年多,七年中发生了很多大事,但回忆过去,恍如昨日,不由得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还有其他的解读方法,我们最顺手的是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也可以引用相关格言警句来解读。下面《我的论语心得》就看大家的表现了。投影出示要求:
选择《十二章》中一则或一句试做解读。 友情提示:可选用生动的小故事, 可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 可利用相关背景资料, 可引用相关格言警句, ??
师:在你选择解读的那则、那句下面划横线,并在旁边写写提示自己发言的关键词。 (学生思考、讨论。)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展示自己的心得。 师:
生:我想用一句俗语来解读第七则,“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说明每个人都有长处,结合在一起力量就强大了。
师:也可以用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来理解(板书: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可学之处,每个人都有需学之处。
生:孔子曾经拜一个七岁的项橐为师,孔子提出的问题这个孩子对答如流,但他问孔子的问题孔子一个都答不出来,孔子只好说:“后生可畏,我当拜你为师。”
师:孔子确实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有记载:孔子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这个故事还可以用来解读那一条呢?
生:我想用论语中的其他一个句子来解读这一则,课前老师放到这个句子,小学里我们背过:“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和这里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差不多。 师:非常好,联系很准确。(板书:见贤思齐)
师:按我们现有的学识和阅历能解读到这样老师认为已经很不
错了。但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对论语的解读还要继续下去,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的解读会更加精彩。 五、用心积累:
师:台湾有一位国学大师对我们孩子学习经典作品有两个观点值得我们了解:一个观点是:(投影)“孩子启蒙教材应是《论语》。”还有一个观点是(投影)“孩子在13岁之前一定要不管懂不懂,先把重要的东西放到肚子里面。”因为儿童的吸收能力是最好的,“越小的时候越是能全盘吸收,全部堆存在他生命的深处,将来慢慢地开发,就好像种子种下去,将来慢慢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那么现在我们怎样把《论语》这一重要的东西放到肚子里呢? 生(纷纷说):背上。
师:让我们一起背诵,用心地积累。(投影出示:用心地积累)分组进行朗读竞赛。两分钟,看哪一组背得好。自信、大声的背出来,表明我们背得熟,胸有成竹。
(自由背诵,小组比赛,展示背诵情况)
师:刚才大家集体表现都很好,那愿不愿意大声、有韵味地背诵一则送给我们在座的某一位?
3
生:我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送给我的同桌。 师:为什么送给他?
生:因为他就是这样做的,我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师:真的成了小老师了。还有哪一位来展示?
生:我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送给我们全班同学,希望大家学思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师:我们是不是可以送一则给远道而来听课的老师们? 师生齐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六、结束语:
师:“来而不往非礼也”,老师想送大家一个礼物——“论语成语大礼包”,礼轻情重!(投影)
积余学子,后生可畏,血气方刚、文质彬彬!须知任重道远,岁不我与,一定要当仁不让、发愤忘食、学而不厌、择善而从、见贤思齐;万不可华而不实、患得患失、怨天尤人!一定要努力做到精益求精、有始有终,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心安理得、尽善尽美!浩瀚《论语》,博大精深;研读《论语》,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