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生活中的物理知识》1500字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物理是一种自然学科,随着科技的进步,物理知识也随之普及。物理的自然,让它与 实际密切相关,生活中也处处都有物理知识。
初中二年级,我开始学物理。物理由一开始严谨的定义,到之后复杂的计算,再逐渐 演变为两个未知量的巧妙相连。不管问题如何更改,不论知识有多深奥,我都能从生活中, 找到物理的影子,找到物理知识。
认真观察厨房里的炊具,就能发现不少物理知识。
切菜时,磨刀后切得快。这是由于磨刀时,刀刃的面积减小,而人在切菜时用的力度 相差无几, 所以会“切得快”, 即相同压力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在揉面时,面团被双手 捏的很软, 似乎双手随意一摆弄,面团就会换一个形状。 但随着面团的“变形”, 也会看到 人豆大的汗珠滴下——这是为什么呢?原来, 面团发生形变需要外力的作用, 外力就是人给 面团的力量。人给面团一个力,面团也“回敬”一个力,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煮饺子时, 刚刚放入水中的饺子沉入锅底, 溅起水花;随着水的沸腾,饺子熟了, 但饺子却像小船一样 飘浮在了水面上。它们为何会浮在水面上呢?因为,生饺子比较密实, 密度比水大,放入水 中时重力大于浮力, 饺子就会沉在锅底。 之后,水温升高,饺子馅和皮吸饱了热水以后会逐 渐膨胀起来,体积随之增大,排开水的体积增多,所受的浮力增大。饺子充分膨胀后,浮力 大于重力, 饺子就会浮起来。这也是熟饺子看起来比生饺子要大的原因。还有一种说法,是 说饺子里沸腾的热水中先煮熟饺子皮,再煮熟饺子馅。这时,包在饺子里的空气也变热了, 空气受热而膨胀, 把饺子的肚子给胀大了, 比重就比水轻, 因而饺子煮熟了就会浮到水面上 来。
在阳台上,大人们喜欢在晴朗的天气,把被子搭在阳台的绳子上,让太阳晒晒。这时 候,她们也会用力拍打被子,让灰尘掉落。灰尘掉落与什么有关呢?
与惯性有关!惯性是 物体保持原先运动状态的固有特性。 力的作用,使被子的运动状 态发生改变。由于惯性,灰尘扔保持原先的静止状态。因此,在被子“离开”时,灰尘会向 下落。除了灰尘,人们跌倒也与惯性有关。行走时,人是运动状态。忽然被石头绊住,下半 身骤然停止运动,可上半身仍保持着运动状态,还在向前“走”,因此,人跌到了。
路上的跌倒与惯性有关,同时,路上也有其他的物理知识。
一辆汽车疾驰而过,带着呼啸的风声。曾以为路旁飘零的落叶会被风向两边吹去,但 仔细观察后发现,树叶却像两条水袖,向中间合并,叶片落在马路中部。这种现象的产生与 流速有关:汽车的车速快, 导致车旁边的气体流速快。 根据定律“流速快的地方压强小”可 得出“车旁压强小”的结论。 这时候, 大气压大于车旁压强, 所以大气压把树叶压到了马路 中部。这让我想起,火车到来时,乘客应站在“安全线”以内。火车的车速更大,导致大气 压比火车旁边的压强小得多, 所以在大气压强大的“推力”下, 乘客易被卷入车底, 造成伤 亡。若是不知道这一点,那可就太危险了!
在路上,若说车带来的物理知识让人心里有些畏惧,那么肥皂泡就带给人美感了。在 阳光下,肥皂泡折射阳光,将金色转化为七彩之色。色光本就是七种颜色,肥皂泡的折射, 使光线发生色散,“分身”出了七种颜色。在湖边看湖底,也是运用折射原理。折射将湖底 的景物映到眼中,只不过,由于折射,景物比实际位置要偏上,所以会有“鱼翔浅底”的诗 句。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不只是这些:剪子把越长件东西越轻松,杠杆原理;磨刀刀变热, 即摩擦生热;夏天吃雪糕周围有白烟,液化;油炸食品水分含量低,密度不同;滑冰,减少 接触面积,减小摩擦力; . 星星闪烁,筷子“折了”,哈哈镜,放大镜,老花镜,近视镜, 光的折射???? ..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无处不在, 一点一滴都是物理的奥妙。 留心观察, 别放过一丝一毫,
哪怕是再微不足道的一个现象,都有可能蕴含着无穷无尽的物理知识!
作文二:《生活中的物理知识》12900字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学习材料
民谚俗语中的物理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谚、俗语,这些民谚、俗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我们平时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一些民谚、俗语,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 这对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下面列举几例:
1、小小称砣压千斤 —— 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 力的几倍。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
2、 破镜不能重圆 —— 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 (大于几百埃) , 分子间的引力很小, 几乎为零, 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 捞不着的是水中花 —— 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 —— 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 --提不起来 —— 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 —— 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 1068℃, 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 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 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 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 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 —— 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 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 —— 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 的衍射。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 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 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 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 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沸 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11、猪八戒照镜子 --里外不是人 ——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 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
13、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中航行, 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
14、千里眼,顺风耳 —— 人们利用电磁波传送声音和图像信号,使古代神话中的
15、坐地日行八万里 —— 由于地球的半径为 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
16、釜底抽薪 —— 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如果
17、墙内开花墙外香 —— 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 18、坐井观天 所见甚少 —— 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
19、如坐针毡 —— 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人坐 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
20、瑞雪照丰年 —— 下到地上的雪有许多松散的空隙,里面充满着不流动的空气,是热的不 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的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作用。 21、 霜前冷, 雪后寒 —— 在深秋的夜晚, 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 (温度低于 0℃以下) , 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
22、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 —— 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 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23、鸡蛋碰石头 —— 自不量力 —— 鸡蛋碰石头,虽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个物体所能承受的 压强一定,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可能被损坏。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所以鸡蛋将破裂。 24、纸里包不住火 —— 纸达到燃点就会燃烧。
25、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 —— 气体的扩散现象。
26、玉不琢不成器 —— 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 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27、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 —— 夏天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 发加快,由于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
28、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 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界中的一条客观规律,原因是水受重力 影响由高处流向低处
29、水缸出汗,不用挑担 —— 水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水面以下部分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 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外表面就产生了液化现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 . 晴天时由于空气中 水蒸气含量少,虽然也会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发了,不能形成水珠 . 而 如果空气潮湿,水蒸发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现了 . 空气中水蒸气 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当然不需要挑水浇地了。
30、下雪不寒化雪寒 —— 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气凝华或水滴凝固形成的,凝华、凝固都是放热 过程,化雪是融化过程,要吸热。
3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 —— 下雪天,高山气温低于山下平地气温,下到高山的雪不易融化, 而下到平地的雪易及时融化 . 所以下同样的雪, 高山上比平地多 . 霜是地面上的水蒸气遇冷凝华 的结果,山下平地表面上的水蒸气比高山上多,故平地易摻禂霜,而高山不易形成霜。 32、冰冻三尽,非一日之寒 —— 水的温度在 0℃~4℃之间是热缩冷胀, 4℃时水的密度最大 . 当整个水温都降到 4℃时,水的对流停止 . 气温继续下降时,上层水温降到 4℃以下,密度减 小不再下沉,底层水温仍保持 4℃,上层水温降到 0℃并继续放热时,水面开始结冰 . 由于水 和冰是热的不良导体,光滑明亮的冰面又能防止幅射,因此,热传递的三种方式都不易进行, 冰下的水放热极为缓慢,结成厚厚的冰,当然需要很长时间的天寒。
33、火场之旁,必有风生 —— 火场附近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远处的冷空气必将来填充,冷 热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34、一石击破水中天 —— 平静的水面如一块平面镜,可看到天的像,石块投入水中破坏了平 静的水面,形成层层水波,水中天的像也就被击破了。
35、瞎子点灯白费蜡 —— 人们能看到世上万事万物,是因为太阳光或用来照明的光照射在物 体上被物体反射后的光线进入人眼,反射光线进入不了瞎子眼中,所以瞎子看不见物体。 36、早虹雨滴滴,晚虹晒脸皮 —— 我国的降雨云大都是由西向东移动的,早晨看到的虹,是 东方射来的太阳光照在西方的天空降雨层的水滴上形成的西虹,显然,西虹是本地天气将要 降雨的预示 . 相反,傍晚看到的虹是西方射来的阳光照在东方天空降雨层的水滴上而形成的东 虹,它预示着西方天空已没有降雨云了,天气必然是晴朗的。
37、朝霞不出门,晚霞走千里 —— (参考上则 )
38、虹高日头低,早晚披蓑衣 —— 当 “ 日头低 ” 时,太阳光线和地平线是非常接近的,这时出
现虹,虹心必然亦接近地平线,在地面上可以看到虹的半个圆弧 . 若此时空气中水滴很多,分 布的空间很广,那么除了可以看到虹外,还可以看到霓,霓顶的半圆弧比虹高且接近天顶, 也预示着降雨云已经移近天顶,本地很快就有暴雨下降。
39、照相的底片 —— 颠倒黑白 —— 照相机是应用物体放在凸透镜两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 的实像原理制成的,故照相底片上的像与人是颠倒的 . 底片上涂有感光剂,人照相时,由于浅 色部位反射光的能力强,反射光进入相机的暗箱与底片上的感光剂发生了光化作用,而深色 部位由于吸收光的能力强,只有很少的反射光射入底片 . 这样浅色部位在胶片上感光强,深色 部位感光弱 . 胶片冲洗时,感光弱的部位的感光剂基本冲洗掉,所以呈浅色,而感光强的部位 由于发生了光化反应冲不掉,所以呈深色。
40、磨刀不误砍柴工 —— 减小受压面积增大压强
41、鸡蛋碰石头 —— 自不量力 —— 鸡蛋碰石头,虽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个物体所能承受的 压强一定,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可能被损坏。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所以鸡蛋将破裂。 42、一只巴掌拍不响 ——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只巴掌要么拍另一只巴掌,要么拍在其 它物体上才能产生力的作用,才能拍响。
43、四两拨千斤 —— 杠杆的平衡条件,增大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只需用较小的动力就能撬 起很重的物体。
44、 水银落地 —— 无孔不入 —— 水银的密度大于组成地面各物质的密度, 水银又具有流动性, 故它总是沉在其它物质的下面。
45、泥鳅黄鳝交朋友 —— 滑头对滑头 —— 泥鳅黄鳝的表面都光滑且润滑,摩擦力小。
46、鸡蛋碰石头 —— 完蛋 —— 蛋壳承受的压强远小于石头能承受的压强,鸡蛋碰石头,鸡蛋 先破。
47、大船漏水 —— 有进无出 —— 液体内部存在压强,船破后,船外的水被压进船内,直到船 内外水面相平,此刻船内的水也不会向外流。
48、水上的葫芦 —— 沉不下去 —— 葫芦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只能漂浮在水面上。
四、电学方面
1、汽车的发动机常用低压电动机起动:电动机是根据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的道理制成的,工作 时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汽车电动机(汽车电机)常用车载电瓶(蓄电池)供电,汽车运行过程中可以利用的车轮 带动车载发电机发电,给蓄电池充电。给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此时 蓄电池是用电器;用蓄电池给电动机供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此时蓄电池才是电源 3、车载蓄电池还被用来为汽车上配装的空调、 电扇、 收录机、 CD 机及各种用途的电灯供电, 方便地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声能、光能等等
3、 油罐车的尾部通常要挂一条铁链直达路面, 这样做有利于使运输过程中因颠簸而产生的电 荷迅速传到大地上,避免因静电放电而带来灾难
4、车灯发光:电能 ―― 光能
3. 热学:
(1)能量转换:火箭上升段时,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和热能,且动能和重力势 能不断增加;返回舱返回时机械能由于 “ 摩擦生热 ” 不断转化成热能,且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在 减小;飞船进入椭圆轨道后,在由近地点飞向远地点的过程中,飞船的动能不断减小,重力 势能不断增加。
(2)火箭发射时,周围冒出大量的 “ 白气 ” ,这是因为火箭喷出的高温、高压的燃气能将附近 所有物体熔化,为了避免这种破坏,科学家在发射台下设计了一个巨大的水池,利用水的比 热容较大,不易升温,且水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量,防止损坏发射台。
(3)返回舱返回时,由于与空气剧烈摩擦产生大量的热,为了防止烧坏船体,科学家在设计 和制造时,除了选用耐高温的材料外,还在飞船外面覆盖了一层特殊的物质,这种物质在发 生熔化、汽化和升华时会吸收大量的热,使返回舱的温度不致升得过高,保护了飞船和宇航
员的安全。
4. 电学:
(1) “ 神舟 ” 飞船进入太空后会展开巨大的太阳能电池帆板,在面向太阳时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供设备使用,同时储存一部分在蓄电池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在没有阳光时,蓄电池放 电供设备使用,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天地间的通话是靠电磁波来实现的。我们看到宇航员与家人通话时略有延迟,是由于电 磁波在天地间往返的路程较长(通过布置在各地的测控站间传递)引起的。二、中考题型 1、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 “9” 的 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 “9” 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2、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 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3、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因 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
4、 冰冻的猪肉在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解冻得快。 烧烫的铁钉放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 中冷却得快。装有滚烫的开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这些现象都表 明:水的热传递性比空气好,
5、锅内盛有冷水时,锅底外表面附着的水滴在火焰上较长时间才能被烧干,且直到烧干也不 沸腾,这是由于水滴、锅和锅内的水三者保持热传导,温度大致相同,只要锅内的水未沸腾, 水滴也不会沸腾,水滴在火焰上靠蒸发而渐渐地被烧干,
6、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 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 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
7、天然气炉的喷气嘴侧面有几个与外界相通的小孔,但天然气不会从侧面小孔喷出, 只从 喷口喷出 . 这是由于喷嘴处天然气的气流速度大,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气流 表面压强小于侧面孔外的大气压强,所以天然气不会以喷管侧面小孔喷出。
8、将气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放手,气球内气流喷出,气球因反冲而运动。可 以看见气球运动的路线曲折多变。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吹大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张力不 均匀,使气球放气时各处收缩不均匀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二是气球在收缩过程 中形状不断变化,因而在运动过程中气球表面处的气流速度也在不断变化,根据流体力学原 理,流速大,压强小,所以气球表面处受空气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化,气球因此而摆动,从而 运动方向就不断变化。
9、吊扇在正常转动时悬挂点受的拉力比未转动时要小,转速越大,拉力减小越多.这是因为 吊扇转动时空气对吊扇叶片有向上的反作用力.转速越大,此反作用力越大.
10、电炉 “ 燃烧 ” 是电能转化为内能,不需要氧气,氧气只能使电炉丝氧化而缩短其使用寿命。 11、从高处落下的薄纸片,即使无风,纸片下落的路线也曲折多变。这是由于纸片各部分凸 凹不同,形状备异,因而在下落过程中,其表面各处的气流速度不同,根据流体力学原理, 流速大,压强小,致使纸片上各处受空气作用力不均匀,且随纸片运动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纸片不断翻滚,曲折下落。
12、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请你用常见的易拉罐(满 罐、空罐均可)作为主要实验器材,并添加一些其它器材,设计几个物理实验(力、热、声、 光、电学均可)
添加的主要器材 主要实验过程或方法(文字表述或画图说明均可) 说明或研究的物理问题 1 铁钉、水 用铁钉在空易拉罐不同的高度上扎眼儿,装水后比较其喷射的距离 液体内部压强 与深度的关系
2 棉线、铁钉 将两个空易拉罐用棉线相连做成一个 “ 土电话 ” 固体是否可以传递声音
3 木板 将易拉罐放在倾斜的木板表面,使其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分别滑下和滚下,比较两种情
况下运动的快慢 比较相同条件下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大小
4 导线、导线夹、开关、灯泡、电源 用导线及导线夹将电源、开关、灯泡和空易拉罐连成串 联电路,闭合开关,看灯泡是否发光 易拉罐的材料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5 黑纸、白纸、水、温度计 用白纸和黑纸分包住两个装满水的易拉罐,在太阳下晒相同的时 间,看谁的温度升高得多 相同条件下白色物体和黑色物体的吸热能力是否相同
6 厚海绵块 让满罐的易拉罐,分别平放、竖放在厚海绵块上,观察海绵的凹陷情况 压力的作 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13、如图所示是家庭生活中常用的电水壶.请你提出它在构造或使用方面与物理知识有关的 两个问题,并给予简要回答
例如问题:壶嘴和壶身构成一个什么容器?
回答:它们构成了连通器.
问题 1:提手上的花纹有什么作用?
回答 1: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有益摩擦.
问题 2:提手部分为什么要做得稍宽一些?
回答 2: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手的压强.
问题 3:电源连接线为什么要用三脚插头?
回答 3:使电水壶外壳接地,防止漏电时造成触电.
问题 4:水被加热的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回答 4:电能转化为内能.
问题 5:壶嘴里冒出的 “ 白气 ” 是怎样形成的?
回答 5:从壶嘴里冒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问题 1:
14、小明同学在语文课上作了一篇关于云南 “ 过桥米线 ” 的说明文,现摘录如下:
“ 过桥米线 ” 是云南传统的名特小吃.烹饪它的方法是:将刚沸腾的鸡汤盛到一个大碗里,然 后舀一勺热油进碗里,在汤的表面上很快就形成了一层厚厚的油膜,此时把事先备好的生肉 片等生食依次放进碗里,令人惊奇的是从表面上看去连热气都不冒的汤实际上却将生肉片都 烫熟了.
请你应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对上文中所描述的有关物理现象作出合理正确的解释(要求说出并 解释两个物理现象).
解答:⑴“汤的表面上很快就形成了一层厚厚的油膜 ” ,因为油的密度小于汤的密度,油浮在 汤的表面上形成油膜.
⑵“从表面上看去连热气都不冒的汤 ” ,是因为油膜隔开汤水与空气的接触面,有效地阻止了 汤水的蒸发,所以不见冒热气.⑶“连热气都不冒的汤实际上却将生肉片烫熟了 ” ,汤实际上 温度很高,发生热传递,肉片吸热升温.内能增加被烫熟. 厨房里的中考物理题
每位同学都进过厨房,但是注意过厨房里的科学知识吗?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厨房看一看! 题 1:在日常生活中,将面制品放在水中煮,不会发黄、变焦,而放在食用油中炸,则会发黄、 变焦,甚至炸糊,这一现象说明()
A ,油炸制食品的能力比水强 B ,油的传热性能比水强
C ,油的沸点比水高 D ,油在沸腾时温度继续上升,而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答案:C 。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 100℃,而油的沸点要远高于 100℃。
题 2:小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沸腾后,继续用 “ 急火 ” 煮,第二次在水沸腾后即将火焰调 小用 “ 文火 ” 煮,但仍然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将鸡蛋煮熟,两次比较()
A ,第一次省时间 B ,第二次省时间 C ,两次所用时间基本相同 D ,第一次省燃料 答案:C 。因为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 急火 ” 只能使水的汽化加快,不能使鸡蛋吸热加快。 题 3:夏天,厨房里的自来水管壁上常常有水珠,这是因为()
A ,夏天自来水的温度较高,蒸发较快,在管壁形成水珠
B ,夏天空气中的水蒸气较多,遇到温度较低的自来水管就在管壁上液化形成水珠
C ,夏天气压较低,管内外压强差大,水透过管壁微孔渗出
D ,夏天用水量大,水厂需要自来水加压,管内外压强差大,因此有少量水透过管壁微孔渗 出
答案:B 。因为夏天气温较高,空气中充满了水蒸气,当遇到天气略有变化时,这些水蒸气 遇到冷的自来水管壁就液化。
题 4:在家里用水壶烧开水时, 当看到从壶嘴冒 “ 白气 ” 时, 我们就知道水开了,在这一过程中 看到的是 现象。
答案:先汽化后液化。烧开水时,壶中的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从壶嘴喷出,在壶嘴的上方 遇到冷的空气,迅速液化成小水滴,这就是我们看到的 “ 白气 ” 。
题 5:用水壶烧水,当水开了后,用水壶向热水瓶中注开水时,你的父母在一旁提醒你:“ 水 快满了 ” ,那么,你的父母是根据什么判断的呢?
答案:是根据声音音调的变化来判断的。原来随着热水瓶里的水的增多,水上方空气柱越来 越短,它的振动频率也越来越大,听起来的声音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尖。
题 6:在炒辣椒时,厨房里的人总是炒的眼睛水直流,有的还打喷嚏,这是因为 扩散现象 的原因 。
答案:在炒辣椒时,辣椒中的分子受热,加快了扩散,分子运动加剧,进入到人的眼睛和鼻 子引起人的器官的反映。
题 7:下列事件中不能说明分子运动的是()
A ,从烟囱里冒出的黑烟在空中飘荡 B ,酒瓶盖打开后,屋子里很快就闻到酒香味
C ,用盐水腌蛋,一段时间后蛋会变咸 D ,往开水中放些白糖,水会变甜
答案:A 。我们的人肉眼是看不到分子的,只能 “ 尝味道 ” 、 “ 看颜色 ” 、 “ 闻气味 ” 。
题 8: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碗放在锅内的水中蒸食物,要求是碗不能与锅底接触,当锅里的 水沸腾时,碗里的水会()
A ,稍后沸腾 B ,同时沸腾 C ,温度总是低于锅内水的温度,因而不会沸腾 D ,温度能 够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答案:D 。因为水沸腾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达到沸点,二是要继续吸热,当锅内的水达 到沸点时,碗内的水也可以达到沸点,但二者温度相同,不能发生热传递,碗内的水无法从 锅内的水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
题 9:与厨房有关的两个词分别是 “ 扬汤止沸 ” 和 “ 釜底抽薪 ” ,这两个词个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案:前者是指把热水舀起一部分,然后再倒回去,由于这部分水要带走部分热量,放入锅 里时又要从锅里的水中吸收热量,使锅里的水暂时停止沸腾;后者则将灶里的燃料拿出,停 止热量供给,使锅里的水无法再吸收热量,从而停止沸腾。前者总是权益之计,不能从根本 上改决问题;后者则从根本上入手。
题 12:在冬天中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一瓶开水,倒一部分出来后,再盖上软木塞,发现软 木塞会跳起来;给热水瓶注开水,如果水只注了一半,盖上软木塞,过两三天时间想再使用 瓶中的水,发现软木塞很难拔出来。试解释上述两种情况。
答案:原来开水没有装满时,瓶子中有一部分空气,它们受热,气压增大,当瓶内气压大于 瓶外气压时,瓶塞就会跳起;瓶塞很难拔出则相反,瓶内热空气经过温度降低,压强减小, 热空气中一部分水蒸气液化成水后使瓶内气压减小,当瓶内气压比瓶外气压小得多时,瓶塞 就很难拔出。
题 13:在高山上煮食物,如果用我们平常所看到的锅,则食物不会熟,而要用高压锅,请说 说高压锅的原理?
答案:因为大气压强随高度增加而减小,而气压减小,液体的沸点也随着降低。在高山上, 水沸腾时的温度要低于 100℃, 而食物要熟的话, 温度必须应该达到 100℃, 因此食物不会熟。 高压锅的密封性很好,不漏气,锅内气压值可高于外界大气压,而液体的沸点随压强增大而 增大,水在高压锅内沸腾时的沸点就会高于 100℃,这样使饭熟得快。
题 14:用高压锅煮粥,熄火后用冷水将锅浇冷却,拿去限压阀打开锅盖,可以看到锅内的粥 仍在沸腾,而普通的锅则看不到这样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熄火后,锅内温度迅速降到 100℃以下,但由于打开锅盖后气压降低,所以重新沸腾
B ,熄火后,锅内温度高于 100℃,即使不冷却,不拿去限压阀粥也在沸腾
C ,熄火后,锅内温度仍然高于 100℃,冷却后锅内气压比原来降低,打开锅盖后,气压降为 一个大气压,所以重新沸腾
D ,粥的流动性差,不易降温,熄火后,即使不浇冷水,不拿去限压阀粥也要沸腾较长时间 答案:C 。因为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 时升高。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 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 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 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 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 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 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 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 温度升高, 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 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 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 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 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 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 避免污染空间。
4、 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 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 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 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 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6、炒菜主要是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煮饭、烧水等主要是利用对流方式传热的。
7、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这是因为随 着开水倒出,进入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受热很快膨胀,压强增大,从而 推开瓶塞。
8、冬季刚出锅的热汤,看到汤面没有热气,好像汤不烫,但喝起来却很烫,是因为汤面
上有一层油阻碍了汤内热量散失(水分蒸发)。
9、冬天或气温很低时,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应当先用少量的沸水预热一下杯子,以防 止玻璃杯内外温差过大,内壁热膨胀受到外壁阻碍产生力,致使杯破裂。
10、煮熟后滚烫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儿,容易剥壳。因为滚烫的鸡蛋壳与蛋白遇冷 会收缩,但它们收缩的程度不一样,从而使两者脱离。
(二)与物体状态变化有关的现象
1、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再装入钢罐中的;使用时,通过减压 阀,液化气的压强降低,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灶中燃烧。
2、用焊锡的铁壶烧水,壶烧不坏,若不装水,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就烧坏了。这是因为 水的沸点在 1标准大气压下是 100℃,锡的熔点是 232℃,装水烧时,只要水不干,壶的温度 不会明显超过 100℃,达不到锡的熔点,更达不到铁的熔点,故壶烧不坏。若不装水在火上 烧,不一会儿壶的温度就会达到锡的熔点,焊锡熔化,壶就烧坏了。
3、烧水或煮食物时,喷出的水蒸气比热水、热汤烫伤更严重。因为水蒸气变成同温度的 热水、热汤时要放出大量的热量(液化热)。
4、用砂锅煮食物,食物煮好后,让砂锅离开火炉,食物将在锅内继续沸腾一会儿。这是 因为砂锅离开火炉时,砂锅底的温度高于 100℃,而锅内食物为 100℃,离开火炉后,锅内食 物能从锅底吸收热量,继续沸腾,直到锅底的温度降为 100℃为止。
5、用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些。主要是增大了锅内气压,提高了水的沸点,即提高了煮食 物的温度。
6、 夏天自来水管壁大量 “ 出汗 ” , 常是下雨的征兆。 自来水管 “ 出汗 ” 并不是管内的水渗漏, 而是自来水管大都埋在地下,水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水管,就会放出热量液化 成小水滴附在外壁上。如果管壁大量 “ 出汗 ” ,说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较高,湿度较大,这正 是下雨的前兆。
7、煮食物并不是火越旺越快。因为水沸腾后温度不变,即使再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 温,结果只能加快水的汽化,使锅内水蒸发变干,浪费燃料。正确方法是用大火把锅内水烧 开后,用小火保持水沸腾就行了。
8、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在离壶嘴一定距离才能看见 “ 白气 ” ,而紧靠壶嘴的地方看不 见 “ 白气 ” 。这是因为紧靠壶嘴的地方温度高,壶嘴出来的水蒸气不能液化,而距壶嘴一定距 离的地方温度低;壶嘴出来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即 “ 白气 ” 。
9、油炸食物时,溅入水滴会听到 “ 叭、叭 ” 的响声,并溅出油来。这是因为水的沸点比油低, 水的密度比油大,溅到油中的水滴沉到油底迅速升温沸腾,产生的气泡上升到油面破裂而发 出响声。
10、 当锅烧得温度较高时, 洒点水在锅内, 就发出 “ 吱、 吱 ” 的声音, 并冒出大量的 “ 白气 ” 。 这是因为水先迅速汽化后又液化,并发出 “ 吱、吱 ” 的响声。
11、当汤煮沸要溢出锅时,迅速向锅内加冷水或扬(舀)起汤,可使汤的温度降至沸点 以下。加冷水,冷水温度低于沸腾的汤的温度,混合后,冷水吸热,汤放热。把汤扬起的过 程中,由于空气比汤温度低,汤放出热,温度降低,倒入锅内后,它又从沸汤中吸热,使锅 中汤温度降低。
(三)与热学中的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现象
1、腌菜往往要半月才会变咸,而炒菜时加盐几分钟就变咸了,这是因为温度越高,盐的 离子运动越快的缘故。
2、长期堆煤的墙角处,若用小刀从墙上刮去一薄层,可看见里面呈黑色,这是因为分子 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在长期堆煤的墙角处,由于煤分子扩散到墙内,所以刮去一层, 仍可看到里面呈黑色。
我们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只要细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联系到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去分 析和解释这些现象,就能够提高观察、分析及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厨房里,若留心看一下其中的炉灶、器皿以及做饭、炒菜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定会发 现很多处要用到物理知识。
一、热凉粥或冷饭时,锅内发出 ” 扑嘟、扑嘟 ” 的声音,并不断冒出气泡来,但一尝,粥或饭 并不热,这是为什么?
把凉粥或饭烧热与烧开水是不一样的。虽然水是热的不良身体,对热的传导速度很慢,但水 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当锅底的水受热时,它就要膨胀,密度减小就上浮,周围的凉水就流过 来填补,通过这种对流,就把锅底的热不断地传递到水的各部分而使水变热。而凉粥或饭, 既流动性差又不易传导热。所以,当锅底的粥或饭吸热后,温度就很快上升,但却不能很快 地向上或四周流动,大量的热就集中在锅底而将锅底的粥烧焦。因热很难传到粥的上面,所 以上面的粥依然是凉的。加热凉粥或饭时,要在锅里多加一些水,使粥变稀,增强它的流动 性。此外,还要勤搅拌,强制进行对流,这样可将粥进行均匀加热。
二、用砂锅煮肉或烧汤时,当汤水沸腾后从炉子上拿下来,则汤水仍会继续沸腾一段时间, 而铁、铝锅却没这种现象,这是为什么?
因为砂锅是陶土烧制成的,而非金属的比热比金属大得多,传热能力比金属差得多。当砂锅 在炉子上加热时,锅外层的温度大大超过 100℃,内层温度略高于 100℃。此时,锅吸收了很 多热量,储存了很多热能。将砂锅从炉子上拿下来后,远高于 100℃的锅的外层就继续向内 层传递热量,使锅内的汤水仍达到 100℃而能继续沸腾一段时间,铁、铝锅就不会出现这种 现象(其原因请同学们自己分析)。
三、炒肉中的 “ 见面熟 ” 。逢年过节,人们总要炒上几个肉菜,那么怎样爆炒肉片呢?
若将肉片直接放入热油锅里去爆炒,则瘦肉纤维中所含的水分就要急剧蒸发,致使肉片变得 干硬,甚至于会将肉炒焦炒糊,大大失去鲜味。为把肉片爆炒得好吃,师傅们往往预先将肉 片拌入适量的淀粉,则肉片放到热油锅里后,附着在肉片外的淀粉糊中的水分蒸发,而肉片 里的水分难以蒸发,仍保持了原来肉的鲜嫩,还减少了营养的损失,肉又熟得快即 “ 见面熟 ” 。 用这种方法炒的肉片,既鲜嫩味美,又营养丰富。
四、冻肉解冻用什么方法最好?从冰箱里取出冻肉、冻鸡,如何将其解冻呢?
用接近 0℃的冷水最好。因为冻肉温度是在 0℃以下,若放在热水里解冻,冻肉从热水中吸收 热量,其外层迅速解冻而使温度很快升到 0℃以上,此的肉层之间便有了空隙,传递热的本 领也就下降,使内部的冻肉不易再吸热解冻而形成硬核。若将冻肉放在冷水中,则因冻肉、 冻鸡吸热而使冷水温度很快降到 0℃且部分水还会结冰。 因 1克水结成冰可放出 80卡热量 (而 1克水降低 1℃只放出 1卡热量),放出的如此之多的热量被冻肉吸收后,使肉外层的温度较 快升高,而内层又容易吸收热量,这样,整块肉的温度也就较快升到 0℃。如此反复几次, 冻肉就可解冻。从营养角度分析,这种均匀缓慢升温的方法也是科学的。
作文三:《生活中的物理知识》1800字
公务员考试生活常识行考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一、声现象
1、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2、声音的传播:真空不能传声。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
3、音调: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 ; 振动的慢,音调就低 ; 频率决定音调。
4、声的利用 ★
声与信息:声能传递信息。 (雷声、 B 超、敲击铁轨等 )
回声定位:声波发出遇障碍反射, 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 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蝙蝠 )
声呐:根据回声定位。
声与能量:声能传递能量。 (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碎石 )
二、光现象
1、光的传播: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影子、日食、小孔成像等 ) 。
真空中的光的传播速度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光的反射:光射到介质的表面,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
(1)镜面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其他方向没有反射光。
平面镜的应用:① 水中的倒影 ;②平面镜成像 ; ③ 潜望镜
球面镜的应用:
① 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应用:机动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 )
② 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平行光射向凹面镜会会聚于焦点 ; 焦点发出的光平行射 出。 (应用:太阳灶、手电筒反射面、天文望远镜 )
(2)漫反射:由于物体的表面凸凹不平,凸凹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 (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的表面发生漫反射 ) 3、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折射现象:折射使池水“变浅”、筷子“弯折”、水中人看岸上树“变高”。
透镜 :透明物质制成 (一般是玻璃 ) ,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 用的光学元件。
(1)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2) ★生活中的透镜 :
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成倒立、 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来自投影片的光通过凸透镜后成像, 再经过平面镜改变光 的传播方向,使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近视的矫治——佩戴凹透镜 ; 远视的矫治——佩戴凸透镜。
例、人在潜水时,看岸边的树会 ()
A. 不变 B.变高 C.变矮 D.变粗
【解析】选 B 。由于折射,人在水中时看到岸边的树会比实际的高。
三、物态变化
1、 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吸热 );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放热 ) 。
2、汽化和液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吸热,两种方式 --蒸发、沸腾 ); 物质从气 态变成液态叫液化 (放热, 方法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 用途 --缩小体积, 便于储存和运输 ) 。
3、升华和凝华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例: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灯丝变 细,卫生球变小。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凝华放热。例:霜,树挂、窗花。
例、下列现象能在变化过程中释放热量的是 ()
A. 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 B.灯丝变细 C. 雾凇 D.卫生球变小
【解析】选 C 。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灯丝变细,卫生球变小都是升华,物质从固态直 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升华吸热。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凝华,凝华放热。雾凇就 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在这过程中释放热量。
四、压强和浮力
1、液体压强——产生原因:由于液体受到重力,液体具有流动性。
★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原理:连通器如果只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应用:船闸、锅炉水位计、茶壶、下水管道。
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应用:飞机的升力——飞机前进时,由于机翼上下不对称, 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 强较小,下方流速小,压强较大,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 —因此,飞机起降时逆风向有助于飞机的起飞和降落。
3、浮力 ——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浮力应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 理。 排水量:轮船按照设计要求,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排水量 =轮船的总质量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4)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利用物体漂浮在液面的条件工作 (F浮 =G),刻度值 上小下大。
作文四:《生活中的物理知识》4000字
民谚俗谚中的物理知谚
在日常生活中~我谚谚常接到一些民谚、俗谚~谚些民谚、俗谚谚含着富的物理知谚会触丰~
我谚平谚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一些民谚、俗谚~就可以在谚谚生活中深化知谚~活化知谚~谚谚
培谚我谚分析谚谚、解谚谚的能力是大有助的。下面列谚例, 决帮几
1、小小谚千斤根据杆平衡原理~如果谚力臂是阻力臂的分之一~谚谚力就称砣——杠几
是阻力的倍。如果的力臂大~那谚“一谚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几称砣很两
2、破谚不能重谚分子谚的距谚大谚;大于百埃,~分子谚的引力小~乎谚——当离几很几
零~所以破谚谚重谚。 很
3、摘不着的是谚中月 谚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谚成的像谚像。 ——虚 4、人心谚~泰山移如果各分力的方向一致~谚合力的大小等于各分力的大小——个个
之和。
5、麻谚提豆腐提不起在谚力一定谚~如果受力面谚小~谚谚强就大。 ——来——
6、金不火谚~理不谚金的熔点谚看~谚不是最高的~但也有真怕来真怕争——从来1068?~而一般火焰的度谚温800?左右~由于火焰的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温熔化。
7、月谚而谚~谚谚而雨大谚谚谚~高空中迅速下降~水蒸凝谚成小水滴~谚些——来气温气
小水滴相于谚多三谚~月光通谚谚些“三谚”谚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谚~故有 “月谚当棱棱
而谚”之谚。谚谚地面反潮~大雨谚之前~空度谚大~地面度谚低~近地面的水即来气湿温靠
汽遇冷凝聚谚小水珠~外~地面含有的谚分容易吸附潮的水汽~故地面反潮谚示大雨另湿
将至。
8、谚谚一~山谚谷谚人在崇山峻谚中谚谚一~音通谚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声——声声
回音~谚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谚其~不谚其人波在谚播的谚程中~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谚谚~可以谚生明谚声——当
的衍射。一般谚谚的高度谚米~波的波谚比谚谚的高度要大~所以~能谚地高谚~使谚外几声它
的人到~而光波的波谚谚短;听10-6米左右,~谚小于高谚尺寸~所以人身上谚出的光谚不
能衍射到谚外~谚外的人就无法看到谚人。 内
10、谚水不~水不谚水沸谚之前~由于谚流~水泡一谚上升~一谚上下振谚~响响——内气
大部分泡在水谚力下破裂~其破裂和振谚又容器谚生共谚~所以音大。水气内声声与声很
沸谚后~上下等~泡谚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谚~因而比温气体来响声
谚小。
11、猪八戒照谚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谚成像的谚律~平面谚所成的像大小相等————~
物像谚~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谚”~仍然是猪像~自然就“里外不称个
是人了”。
12、水火不相容物谚燃谚~必谚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谚大~水火接可大量——达与触
吸 收谚量~至使着火物度降低~同谚汽化后的水蒸包谚在燃谚的物外面~使得物温气体体
不可能和空接~而有了空~燃谚就不能谚行。 气触没气
13、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据谚因斯坦的相谚谚~在接近光速的宇宙谚船中航——行~谚谚的流逝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谚“洞中”生活天~谚地球上已渡谚了年~会个几几几
十年~甚至百年~千年。 几几
14、千里眼~谚谚耳人谚利用谚磁波谚送音和谚像——声号信~使古代神谚中的“千里眼~谚谚耳”谚谚谚谚。并且人谚的谚野已谚谚超谚了“千里”。
15、坐地日行八万里由于地球的——径半谚6370千米~地球每谚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的路程谚谚40003.6千米~谚8万里。谚是毛谚谚吟出的谚谚~谚它学运科的揭示了谚和静——运静参止谚系谚是谚谚的~止谚是相谚照物而言的。
16、釜底抽薪液——体两个条达沸谚有件,一是到沸点~二是谚谚吸谚。如果“抽薪”以后~便能制止液体沸谚。
17、谚谚花谚外内——运内会香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无谚谚的谚~谚的花香就谚散到谚外。 18、坐井谚天 所谚甚少——几青将很由于光沿直谚谚播~由何作谚知谚可知~蛙的谚野小。
19、如坐谚由谚强毡——当公式可知~谚力一定谚~如果受力面谚越小~谚谚强越大。人坐在谚谚的子上就毡会极感谚不舒服。
20、瑞雪照年下到地上的丰——气雪有谚多松散的空隙~里面充谚着不流谚的空~是谚的不良谚~体当它很气温覆盖在谚作物上谚~可以好的防止谚谚谚和空谚流~因此能起到保作用。
21、霜前冷~雪后寒——气温温在深秋的夜谚~地面附近的空度谚然谚冷;度低于0?以下,~空中的水蒸凝谚成小气气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谚。雪熔化谚要需吸收谚量~使空的度降低~所以我谚有“气温雪后寒”的感谚。 22、一滴水可谚太阳——当个~一件事可谚精神一滴水相于一凸透谚~根据凸透谚成像的谚律~透谚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小中谚大。
23、谚蛋石碰————碰个体谚自不量力谚蛋石谚~谚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物所能承受的谚强一定~超谚谚个体坏将限度~物就可能被谚。谚蛋能承受的谚强小~所以谚蛋破裂。 24、谚里包不住火谚到燃点就谚燃谚。 ——达会
25、有麝自然香~何谚迎谚谚的谚散谚——气体象。
26、玉不琢不成器——没研玉石有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谚谚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谚谚生谚面反射。
27、扇子有凉谚~宜夏不宜冬夏——气体天扇扇子谚~加快了空的流谚~使人表面的汗液蒸谚加快~由于蒸谚吸谚~所以人感到凉快。
28、人往高谚走~水往低谚流水——条往低谚流是自然界中的一客谚谚律~原因是水受重力影响由高谚流向低谚29、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中的水由于蒸谚~水面以下部分温气温气气温度比空度低~空中的水蒸遇到度谚低的外表面就谚生了液化谚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晴天谚由于空中水蒸含量气气会少~谚然也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气湿很快又蒸谚了~不能形成水珠。而如果空潮~水蒸谚就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谚了。空中水蒸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气气当性大~然不需要挑水谚地了。
30、下雪不寒化雪寒雪——气是高空中的水蒸凝谚或水滴凝固形成的~凝谚、凝固都是放谚谚程~化雪是融化谚程~要吸谚。
3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下——气温气温雪天~高山低于山下平地~下到高山的雪不易融化~而下到平地的雪易及谚融化。所以下同谚的雪~高山上比平地多。霜是地面上的水蒸遇冷凝谚的谚果~山下平地气气摻表面上的水蒸比高山上多~故平地易谚霜~而高山不易形成霜。
32、谚三~冰尽——温非一日之寒水的度在0?,4?之谚是谚谚冷谚~4?谚水的密度最大。当个温整水都降到4?谚~水的谚流停止。谚谚下降谚~上谚水降到 气温温4?以下~密度小不减沉温再下~底谚水仍保持4?~上谚水降到温0?并冰谚谚放谚谚~水面谚始谚。由于水和是谚的不冰体冰良谚~光滑明亮的面又能防止幅射~因此~谚谚谚的三谚方式都不易谚行~冰极冰当很下的水放谚谚谚慢~谚成厚厚的~然需要谚谚谚的天寒。
33、火谚之旁~必有谚生火谚附近的空受谚——气气将来填膨谚上升~谚谚的冷空必充~冷谚空的流谚形成谚。 气
34、一石谚破水中天平的水面如一谚平面谚~可看到天的像~——静坏石谚投入水中破了平的水面~形成谚谚水波~水中天的像也就静被谚破了。
35、子点瞎灯蜡——阳来白谚人谚能看到世上万事万物~是因谚太光或用照明的光照射在物上体体瞎瞎体被物反射后的光谚谚入人眼~反射光谚谚入不了子眼中~所以子看不谚物。
36、早虹雨滴滴~谚虹晒——国谚皮我的降雨云大都是由西向谚移谚的~早晨看到的虹~是谚方射的来阳气太光照在西方的天空降雨谚的水滴上形成的西虹~谚然~西虹是本地天将来阳要降雨的谚示。相反~傍谚看到的虹是西方射的光照在谚方天空降雨谚的水滴上而形成的谚虹~谚示着它没气西方天空已有降雨云了~天必然是晴朗的。 37、朝霞不出谚~谚霞走千里;——参考上谚,
38、虹高日谚低~早谚披蓑衣——当阳“日谚低”谚~太光谚和地平谚是非常接近的~谚谚出谚虹~虹心必然亦接近地平谚~在地面上可以看到虹的半个气很谚弧。若此谚空中水滴多~分布的空谚~那谚很广除了可以看到虹外~谚可以看到霓~霓谚的半谚弧比虹高且接近天谚~也谚示着降雨云已谚移近天谚~本地很快就有暴雨下降。
39、照相的底片————体两谚倒黑白照相机是谚用物放在凸透谚倍焦距以外~成倒立谚小的谚像原理制成的~故照相底片上的像人是谚与涂倒的。底片上有感光谚~人照相谚~由于色部浅与位反射光的能力强~反射光谚入相机的暗箱底片上的感光谚谚生了光化作用~而深色部位由于吸收光的能力强~只有很浅胶少的反射光射入底片。谚谚色部位在片上感光强~深色部位感光弱。胶冲冲浅片洗谚~感光弱的部位的感光谚基本洗掉~所以呈色~而感光强的部位由于谚生了光化反谚不冲掉~所以呈深色。
40、磨刀不谚砍——减柴工小受谚面谚增大谚强41、谚蛋石碰————碰谚自不量力谚蛋石谚~谚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个体个体坏物所能承受的谚强一定~超谚谚限度~物就可能被谚。谚蛋能承受的谚强小~所以谚蛋将破裂。
42、一只巴掌拍不力是物谚物的作用~一响——体体另只巴掌要谚拍一只巴掌~要谚拍在其物上才能谚生力的作用~才能它体响拍。
43、四两——杠条与谚千斤杆的平衡件~增大谚力臂阻力臂的比~只需用谚小的谚力就能起重的物。 撬很体
44、水谚落地无————孔不入水谚的密度大于谚成地面各物谚的密度~水谚又具有流谚性~故谚是在其物谚的下面。 它沉它
45、泥谚谚黄————黄交朋友滑谚谚滑谚泥谚谚的表面都光滑且谚滑~摩擦力小。 46、谚蛋石碰————壳碰谚完蛋蛋承受的谚强谚小于石谚能承受的谚强~谚蛋石谚~谚蛋先破。
47、大船漏水有谚无出————体内内液部存在谚强~船破后~船外的水被谚谚船~直到船外水面相平~此内内会刻船的水也不向外流。
48、水上的葫芦——沉——不下去葫芦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只能漂浮在水面上。 本文源来叶教网于谚育(.fyeedu.net)
原文谚接,://.fyeedu.net/info/62857-1.htm
作文五:《生活中的物理知识》800字
龙源期刊网 ://.qikan..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作者:曹志芬
来源:《新课程 ·中学》 2015年第 06期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物理教学课程改革也面临着挑战,从生活中提取 物理现象,将物理知识用之于生活社会,是社会教学的一大亮点。就当前物理教学过程中与实 际生活相脱节,学生生活经验和体验不能和物理学习相互联系的现状,提出初中物理教学生活 化,回归生活中的物理知识,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果优化。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生活
初中物理教学要回归自然,联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创设学生熟悉的身边物理情境,促进 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独立思考,理解和探究物理的价值,学会用物理的思 维方式对生活当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一、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初中物理教学没有与社会生活贴近,学生不能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 识物理规律,不能解释和探索社会生活中较为复杂的物理现象,物理学习停留在纯理论性的层 面,机械生硬地记录着物理原理及规律,对学习物理感到吃力,对丰富多彩的物理世界没有认 知的发展。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缺乏,教与学的双方没有心有灵犀的感觉。
二、物理教学生活化的途径探讨分析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物理知识,认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途径。学生对生活 中的物理现象进行细心的观察,通过实验,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对物理知识的终身学习 能力。
1.通过生活经验,向物理学习方向转变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具有的生活经验可以为物理学习入门打下基础,通过运用教学 手段,激发学生对原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进行正确的整理和归纳,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学生的观 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掌握物理学科的价值性和科学性。比如,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 材中《声现象》章节,通过列举生活当中自己说话声音的方式、音量的大小,悟出声带的振动 传出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物理原理;大自然中打雷闪电现象,明白光在空气的传播速度快 过声音的传播速度的物理规律。
2.对物理现象的感性认知,向探究性的理性认知转变
作文六:《生活中的物理知识》3700字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 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
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 "月晕而风"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
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1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12、水火不相容——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收热量,至使着火物温度降低;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
13、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几天,则地球上已渡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几千年。
14、千里眼,顺风耳——人们利用电磁波传送声音和图像信号,使古代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为现实。并且人类的视野已远远超过了"千里"。
15、坐地日行八万里——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的路程约为40003.6千米,约8万里。这是**吟出的诗词,它还科学的揭示了运动和静止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以后,便能16、釜底抽薪——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如果"抽薪制止液体沸腾。
17、墙内开花墙外香——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 18、坐井观天 所见甚少——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 19、如坐针毡——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
20、瑞雪照丰年——下到地上的雪有许多松散的空隙,里面充满着不流动的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的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作用。 21、霜前冷,雪后寒——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0?以下),
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雪熔化时要需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有"雪后寒"的感觉。
22、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23、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鸡蛋碰石头,虽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个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一定,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可能被损坏。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所以鸡蛋将破裂。 24、纸里包不住火——纸达到燃点就会燃烧。
25、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气体的扩散现象。
26、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27、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夏天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由于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
28、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界中的一条客观规律,原因是水受重力影响由高处流向低处
29、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水面以下部分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外表面就产生了液化现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晴天时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少,虽然也会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发了,不能形成水珠.而如果空气潮湿,水蒸发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现了.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当然不需要挑水浇地了。
30、下雪不寒化雪寒——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气凝华或水滴凝固形成的,凝华、凝固都是放热过程,化雪是融化过程,要吸热。
3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下雪天,高山气温低于山下平地气温,下到高山的雪不易融化,而
所以下同样的雪,高山上比平地多.霜是地面上的水蒸气遇冷凝华的结下到平地的雪易及时融化.
果,山下平地表面上的水蒸气比高山上多,故平地易掺禂霜,而高山不易形成霜。 32、冰冻三尽,非一日之寒——水的温度在0?,4?之间是热缩冷胀,4?时水的密度最大.当整个水温都降到4?时,水的对流停止.气温继续下降时,上层水温降到 4?以下,密度减小不再下沉,底层水温仍保持4?,上层水温降到0?并继续放热时,水面开始结冰.由于水和冰是热的不良导体,光滑明亮的冰面又能防止幅射,因此,热传递的三种方式都不易进行,冰下的水放热极为缓慢,结成厚厚的冰,当然需要很长时间的天寒。
33、火场之旁,必有风生——火场附近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远处的冷空气必将来填充,冷热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34、一石击破水中天——平静的水面如一块平面镜,可看到天的像,石块投入水中破坏了平静的水面,形成层层水波,水中天的像也就被击破了。
35、瞎子点灯白费蜡——人们能看到世上万事万物,是因为太阳光或用来照明的光照射在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的光线进入人眼,反射光线进入不了瞎子眼中,所以瞎子看不见物体。 36、早虹雨滴滴,晚虹晒脸皮——我国的降雨云大都是由西向东移动的,早晨看到的虹,是东方射来的太阳光照在西方的天空降雨层的水滴上形成的西虹,显然,西虹是本地天气将要降雨的预示.相反,傍晚看到的虹是西方射来的阳光照在东方天空降雨层的水滴上而形成的东虹,它预示着西方天空已没有降雨云了,天气必然是晴朗的。
37、朝霞不出门,晚霞走千里——(参考上则)
38、虹高日头低,早晚披蓑衣——当“日头低”时,太阳光线和地平线是非常接近的,这时出现虹,虹心必然亦接近地平线,在地面上可以看到虹的半个圆弧.若此时空气中水滴很多,分布的空间很广,那么除了可以看到虹外,还可以看到霓,霓顶的半圆弧比虹高且接近天顶,也预示着降雨云已经移近天顶,本地很快就有暴雨下降。
39、照相的底片——颠倒黑白——照相机是应用物体放在凸透镜两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故照相底片上的像与人是颠倒的.底片上涂有感光剂,人照相时,由于浅色部位反射光的能力强,反射光进入相机的暗箱与底片上的感光剂发生了光化作用,而深色部位由于吸收光的能力强,只有很少的反射光射入底片.这样浅色部位在胶片上感光强,深色部位感光弱.胶片冲洗时,感光弱的部位的感光剂基本冲洗掉,所以呈浅色,而感光强的部位由于发生了光化反应冲不掉,所以呈深色。
40、磨刀不误砍柴工——减小受压面积增大压强
41、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鸡蛋碰石头,虽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个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一定,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可能被损坏。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所以鸡蛋将破裂。 42、一只巴掌拍不响——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只巴掌要么拍另一只巴掌,要么拍在其它物体上才能产生力的作用,才能拍响。
43、四两拨千斤——杠杆的平衡条件,增大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只需用较小的动力就能撬起很重的物体。
44、水银落地——无孔不入——水银的密度大于组成地面各物质的密度,水银又具有流动性,故它总是沉在其它物质的下面。
45、泥鳅黄鳝交朋友——滑头对滑头——泥鳅黄鳝的表面都光滑且润滑,摩擦力小。 46、鸡蛋碰石头——完蛋——蛋壳承受的压强远小于石头能承受的压强,鸡蛋碰石头,鸡蛋先破。 47、大船漏水——有进无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船破后,船外的水被压进船内,直到船内外水面相平,此刻船内的水也不会向外流。
48、水上的葫芦——沉不下去——葫芦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只能漂浮在水面上。
作文七:《生活中的物理知识》3500字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1. 汽车头灯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为什么?
汽车头灯由灯泡、 反射镜和灯前玻璃罩组成。 根据透镜和棱镜的知识, 汽车头灯玻璃罩 相当于一个透镜和棱镜的组合体。 在夜晚行车时, 司机不仅要看清前方路面的情况, 还要还 要看清路边持人、路标、岔路口等。透镜和棱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所以灯罩通过折射,根 据实际需要将光分散到需要的方向上,使光均匀柔和地照亮汽车前进的道路和路边的景物, 同时这种散光灯罩还能使一部分光微向上折射, 以便照明路标和里程碑, 从而确保行车安全。 2. 早晚的天空为什么是红色的?
早晨和傍晚, 在日出和日落前后的天边, 时常会出现五彩缤纷的彩霞。 朝霞和晚霞的形成都 是由于空气对光线的散射作用。 当太阳光射入大气层后, 遇到大气分子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微 粒,就会发生散射。 这些大气分子和微粒本身是不会发光的, 但由于它们散射了太阳光,使 每一个大气分子都形成了一个散射光
源。根据瑞利散射定律,太阳光谱中的波长较短的紫、蓝、青等颜色的光最容易散射出来, 而波长较长的
红、橙、黄等颜色的光透射能力很强。因此,我们看到睛朗的天空总是呈蔚蓝色,而地平线 上空的光线只剩波长较长的黄、橙、红光了。这些光线经空气分子和水汽等杂质的散射后, 那里的天空就带上了绚丽的
色彩。 俗话说
3. 人靠什么走路
在平坦的马路上,谁都可以迈开大步向前走。 一个健康的人, 走路并不是什么难事,因而也 没有想过人是靠什么走路的。听了这个问题,有的人会觉得好笑。人只要有气力,抬腿,迈 步,不就可以往前走了吗?而事实上,问题并不那么简单。请你试一个动作:挺直身体,背 贴着墙站在地上。 把一只脚抬起来, 向前迈步, 只要身体不离开墙壁, 这只脚是跨不出去的。 如果抬起来的脚向前迈出去一步,那末,回头一望,身体已经离开墙壁。 这说明,身体向 前移动了。 人身体向前移动的时候, 一定依靠了一种外力。 或者说, 是这种力推着人前进的。 如果这种外力比较小,走路就会遇到困难,比如,在光滑的冰面上,人们就不敢迈大步,而 只能小心翼翼地挪动双脚。现在,请你回答,后脚蹬了一下地。从物理的角度来分析,那是 人体给了地面一个向后的力, 与此同时, 地面也给了人体一个向前的力。 正是这个力把人体 向前推了一下。 脚蹬地面,这是作用力;地面给人体一个向前的力,这是反作用力。这个 反作用力表现为摩擦力。 在一般情况下,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正好相等, 因此,我们走路并不 觉得困难。可是,人在冰面上走,冰面过于光滑,给人的摩擦力要小得多。这样,如果你仍 然像在地面上走路那样使劲,向后蹬的力与摩擦力不平衡,后脚要向后滑,人就会跌跤。 4. 为什么拉车比推车省力?
手推车,使用方便, 既可以推又可以拉。 推和拉的用力方向跟水平线的夹角一样, 是推车省 力还是拉车省力?省力不省力, 主要看车轮受到的阻力有多大。 因为克服了阻力, 车子才能 前进。在地面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车轮对地面的压力越大,阻力越大,阻力大就费劲。反过 来,压力小,阻力小,省力。推车的时候,用力的方向指向斜下方,它产生两个效果:一个 分力向前,用来克服阻力,使车匀速前进;另一个分力竖真向下,加大了车对地面的压力, 使阻力加大。拉车的时候,用力的方向指向斜上方,也产生两个分力; 一个向前用来克服阻
6. 一个灯泡与十个问题
电灯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家用电器。在初中电学的学习中, 与电灯泡相关联的 知识点很多,涉及到很多题型。
例如,一个灯泡标有“ 220v40w
(1)这些字样的含义是什么?
(2)该灯泡在照明电路中,什么时候容易闪,为什么?
(3)该灯泡闪了以后搭接起来使用,亮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4)该灯泡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有多大?灯丝的电阻有多大?
(5)该灯泡正常工作 1分钟,通过的电量为多少?
(6) 1度电可供该灯泡正常工作几小时?
(7)该灯泡正常工作 8小时消耗电能多少焦耳?合多少度电?
(8)该灯泡正常工用 8小时,可使标有“ 3000r/Kwh
(9)当把该灯泡与标有“ 220v60w
(10)为了使该灯泡接入 380v 的电路后能正常工作,应串联多大电阻?为个电阻的电功率 应为多大?它 1分钟产生的热量为多少?
解析:(1) “ 220v40w ”字样的意义是该灯泡的额定电压是 220v ,额定功率是 40w 。
(2)该灯泡在照明电路中,在开灯的一瞬间容易闪灯泡。这是因为开灯的一瞬间灯丝的温 度低,电阻小,电流 强度大,所以容易烧断灯丝。
(3)该灯泡闪了以后搭接起来使用,亮度增加了。这是因为灯丝搭接起来,长度变短,电 阻减小了,但电压不变。根据 P=UI=U2/R,可知灯泡的实际功率变大了,所以亮度增加了。 (4)该灯泡正常工作的电流为 I 1,电阻为 R 1
P=UI1
I1=P/U=40w/220v=0.18A
P=U2/R1
R1=U2/P=(220v)2/40w=1210Ω
(5)该灯泡正常工作 1分钟通过的电量为 Q
Q=I1t 1=0.18A×60s=10.8C
(6)1度电可供该灯泡正常工作时间为 t 2
W1=Pt2
t2=W1/P=1Kwh/40w=25h
(7)该灯泡正常工作 8小时消耗的电能为 W 2
W2=Pt3=40w×8×3600s=1.152×106J
又 W2=Pt3=0.04Kw×8h=0.32度
(8)因为该灯泡正常工作 8小时消耗电能为 0.32Kwh
所以表盘能转 N 转
3000r/Kwh=N/0.32Kwh
N=3000r×0.32=960r
(9)标有“ 220v60w
R 2=U2/P2=(220v ) 2/60w=806.7Ω
通过灯泡的电流为 I
I=U/(R 1+R2) =220v/(1210+806.7) Ω=0.11A
P 1=I2R 1=(0.11A)2×1210Ω=14.64w
P 2=I2R 2=(0.11A)2×806.7Ω=9.76w
标有“ 220v40w
(10)应串联的电阻 R 3两端的电压为 U 3
U3=380v-220v=160v
通过它的电流与 I 1相同,所以
R 3=U3/I1=160v/0.18A=888.89Ω
这个电阻的实际功率为 P 3
P 3=U3I 1=0.18A×160v=28.8w
它在 1分钟产生的热量为 Q
Q=I12R 3t 4=(0.18A)2×888.89Ω×60s=1728J
这道题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计算, 及乎含概了初中电学的所有知识点, 真是一道理论联系
或下沉的目的。那么那 74%的学生所说的就是错误的了。
那鱼是利用什么主动上浮或下沉的呢?
18%的学生认为是鱼鳍,而答案也正是鱼鳍。
鱼可以停留在水中的某一深处(毋庸置疑)——鱼所排开水的重力等于鱼自身重力的深处。 由于鱼不能主动胀大或缩小自己的鱼鳔, 所以它想上浮或下沉时, 只有用力挥动自己的鱼鳍 使自己上浮或下沉了。当鱼鳍使自己上升时,它的身体受到水的压力减小,鱼的体积变大, 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受到的浮力增大, 所以鱼就上浮了。 而越往上升受到的压力就越小, 体 积越大, 受到浮力越大, 升的越快。 而鱼想停下来时也不能用压缩鱼鳔的方法来阻止这种趋 势, 因为我们刚才说过鱼鳔壁上没有能够主动改变自身体积的肌肉纤维。 所以只有再次挥动 鱼鳍使自己向相反方向运动。 当鱼想下沉时, 出现的情况和上浮时有些相似。 鱼挥动鱼鳍使 自己向下运动,离开了原先的平衡位置,受到的压力变大,体积变小,浮力变小,于是鱼就 往下沉了,而且下沉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从上面的几段话中, 我们可以了解到鱼主动上浮或下沉的不是靠大多数人所认为的鱼鳔而是 鱼鳍。 但是我们知道鱼鳔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失去鱼鳔的鱼就像失去翅膀的鸟和失去双腿的 人一样行动不便。 在上浮或下沉的过程中鱼鳔总要外界环境改变时吸收或放出气体以达到与 外界平衡的目的。 鱼鳔是一个比重调节器官, 但不是升降沉浮的运动器官, 它仅能帮助升降, 鱼的升降运动主要还是靠鳍和肌肉的运动 [2]。一般鱼类都是靠鳍,而一些无鳍类如泥鳅、 黄鳝等则靠的是肌肉来达到上浮或下沉的目的的。
当然, 鱼鳔里的气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鱼可以利用红腺分泌出气体供给鱼鳔, 也可以在挤压 鱼鳔时放出气体。 虽然对本文的解释过程有所影响, 但并不影响本文的结论, 它也不是我们 所要探讨的重点。
在现实中, 有许多问题会被大家轻易地主观地解答, 而答案听起来也不是没有道理, 但我们 要是静下来细想一下很有可能会出现另一种与以前截然相反的答案。
11. 车中的光学知识
1. 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
作文八:《生活中的物理知识》28600字
生 活 中 的 物 理
目录:
一、为什么小鸟站在电线上不会触电
二、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三、电磁灶的使用
四、次声波的应用有哪些 ? 五、超声波的应用有哪些 ? 六、巧用塑料瓶做实验 七、为什么听不出是自己的声音 八、日常语言中的物理知识 九、雷雨中的物理知识 十、铅笔盒中的文具与物理实验
十一、为什么古代士兵枕着箭筒睡觉?
十二、声在日常生活中的利用 十三、生活中的透镜 十四、冰雪灾害话“融雪” 十五、石墨炸弹的原理 十六、窗户中的物理知识 十七、人体与大气压
十八、微波加热原理
十九、高速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
二十、人体带静电现象的实验
二十一、自行车上的物理知识
二十二、汽车上的物理知识
二十三、科学使用电器与防电磁辐射
二、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我们认真观察厨房里燃料、炊具,做饭、做菜等全部过程,回忆厨房中发生的一系 列变化,会看到有关的物理现象。利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如下。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 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 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 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 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 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 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 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 易破裂。
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 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6、炒菜主要是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煮饭、烧水等主要是利用对流方式传热 的。
7、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 这是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受热很快膨 胀,压强增大,从而推开瓶塞。
8、冬季刚出锅的热汤,看到汤面没有热气,好像汤不烫,但喝起来却很烫, 是因为汤面上有一层油阻碍了汤内热量散失(水分蒸发) 。
9、冬天或气温很低时,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应当先用少量的沸水预热一下 杯子, 以防止玻璃杯内外温差过大, 内壁热膨胀受到外壁阻碍产生力, 致使杯破裂。 10、煮熟后滚烫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儿,容易剥壳。因为滚烫的鸡蛋壳与 蛋白遇冷会收缩,但它们收缩的程度不一样,从而使两者脱离。
二)与物体状态变化有关的现象
1、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再装入钢罐中的;使用时, 通过减压阀,液化气的压强降低,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灶中燃烧。
2、用焊锡的铁壶烧水,壶烧不坏,若不装水,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就烧坏了。 这是因为水的沸点在 1标准大气压下是 100℃,锡的熔点是 232℃,装水烧时,只 要水不干,壶的温度不会明显超过 100℃,达不到锡的熔点,更达不到铁的熔点, 故壶烧不坏。 若不装水在火上烧, 不一会儿壶的温度就会达到锡的熔点, 焊锡熔化, 壶就烧坏了。
3、烧水或煮食物时,喷出的水蒸气比热水、热汤烫伤更严重。因为水蒸气变 成同温度的热水、热汤时要放出大量的热量(液化热) 。
4、用砂锅煮食物,食物煮好后,让砂锅离开火炉,食物将在锅内继续沸腾一 会儿。这是因为砂锅离开火炉时,砂锅底的温度高于 100℃,而锅内食物为 100℃, 离开火炉后,锅内食物能从锅底吸收热量,继续沸腾,直到锅底的温度降为 100℃ 为止。
5、用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些。主要是增大了锅内气压,提高了水的沸点,即 提高了煮食物的温度。
6、夏天自来水管壁大量 “ 出汗 ” ,常是下雨的征兆。 自来水管 “ 出汗 ” 并不是管内 的水渗漏, 而是自来水管大都埋在地下, 水的温度较低, 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水管, 就会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外壁上。如果管壁大量 “ 出汗 ” ,说明空气中水蒸气 含量较高,湿度较大,这正是下雨的前兆。
7、煮食物并不是火越旺越快。因为水沸腾后温度不变,即使再加大火力,也 不能提高水温,结果只能加快水的汽化,使锅内水蒸发变干,浪费燃料。正确方法 是用大火把锅内水烧开后,用小火保持水沸腾就行了。
8、 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 在离壶嘴一定距离才能看见 “ 白气 ” , 而紧靠壶嘴的 地方看不见 “ 白气 ” 。 这是因为紧靠壶嘴的地方温度高, 壶嘴出来的水蒸气不能液化, 而距壶嘴一定距离的地方温度低; 壶嘴出来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 即 “ 白气 ” 。 9、油炸食物时,溅入水滴会听到 “ 叭、叭 ” 的响声,并溅出油来。这是因为水的沸点 比油低,水的密度比油大,溅到油中的水滴沉到油底迅速升温沸腾,产生的气泡上 升到油面破裂而发出响声。
10、当锅烧得温度较高时,洒点水在锅内,就发出 “ 吱、吱 ” 的声音,并冒出大 量的 “ 白气 ” 。这是因为水先迅速汽化后又液化,并发出 “ 吱、吱 ” 的响声。
11、当汤煮沸要溢出锅时,迅速向锅内加冷水或扬(舀)起汤,可使汤的温度 降至沸点以下。加冷水,冷水温度低于沸腾的汤的温度,混合后,冷水吸热,汤放 热。 把汤扬起的过程中, 由于空气比汤温度低,汤放出热, 温度降低,倒入锅内后, 它又从沸汤中吸热,使锅中汤温度降低。
(三)与热学中的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现象
1、腌菜往往要半月才会变咸,而炒菜时加盐几分钟就变咸了,这是因为温度 越高,盐的离子运动越快的缘故。
2、长期堆煤的墙角处,若用小刀从墙上刮去一薄层,可看见里面呈黑色,这 是因为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在长期堆煤的墙角处,由于煤分子扩散到 墙内,所以刮去一层,仍可看到里面呈黑色。
我们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只要细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联系到我们学过的物理知 识,去分析和解释这些现象,就能够提高观察、分析及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厨房里, 若留心看一下其中的炉灶、 器皿以及做饭、 炒菜中出现的一些现象, 定会发现很多处要用到物理知识。
一、 热凉粥或冷饭时,锅内发出 ” 扑嘟、扑嘟 ” 的声音,并不断冒出气泡来,但 一尝,粥或饭并不热,这是为什么?
把凉粥或饭烧热与烧开水是不一样的。虽然水是热的不良身体,对热的传导速度很 慢,但水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当锅底的水受热时,它就要膨胀,密度减小就上浮, 周围的凉水就流过来填补,通过这种对流,就把锅底的热不断地传递到水的各部分 而使水变热。而凉粥或饭,既流动性差又不易传导热。所以,当锅底的粥或饭吸热 后,温度就很快上升,但却不能很快地向上或四周流动,大量的热就集中在锅底而 将锅底的粥烧焦。因热很难传到粥的上面,所以上面的粥依然是凉的。加热凉粥或 饭时,要在锅里多加一些水,使粥变稀,增强它的流动性。此外,还要勤搅拌,强 制进行对流,这样可将粥进行均匀加热。
二、用砂锅煮肉或烧汤时,当汤水沸腾后从炉子上拿下来,则汤水仍会继续 沸腾一段时间,而铁、铝锅却没这种现象,这是为什么?
因为砂锅是陶土烧制成的, 而非金属的比热比金属大得多, 传热能力比金属差得多。 当砂锅在炉子上加热时,锅外层的温度大大超过 100℃,内层温度略高于 100℃。 此时, 锅吸收了很多热量, 储存了很多热能。 将砂锅从炉子上拿下来后, 远高于 100℃ 的锅的外层就继续向内层传递热量,使锅内的汤水仍达到 100℃而能继续沸腾一段 时间,铁、铝锅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请同学们自己分析) 。
三、炒肉中的 “ 见面熟 ” 。逢年过节, 人们总要炒上几个肉菜, 那么怎样爆炒肉 片呢?
若将肉片直接放入热油锅里去爆炒,则瘦肉纤维中所含的水分就要急剧蒸发,致使 肉片变得干硬,甚至于会将肉炒焦炒糊,大大失去鲜味。为把肉片爆炒得好吃,师 傅们往往预先将肉片拌入适量的淀粉,则肉片放到热油锅里后,附着在肉片外的淀 粉糊中的水分蒸发,而肉片里的水分难以蒸发,仍保持了原来肉的鲜嫩,还减少了 营养的损失,肉又熟得快即 “ 见面熟 ” 。用这种方法炒的肉片,既鲜嫩味美,又营养 丰富。
四、 冻肉解冻用什么方法最好?从冰箱里取出冻肉、 冻鸡, 如何将其解冻呢? 用接近 0℃的冷水最好。因为冻肉温度是在 0℃以下,若放在热水里解冻,冻肉从 热水中吸收热量,其外层迅速解冻而使温度很快升到 0℃以上,此的肉层之间便有 了空隙,传递热的本领也就下降,使内部的冻肉不易再吸热解冻而形成硬核。若将 冻肉放在冷水中,则因冻肉、冻鸡吸热而使冷水温度很快降到 0℃且部分水还会结 冰。因 1克水结成冰可放出 80卡热量(而 1克水降低 1℃只放出 1卡热量) ,放出 的如此之多的热量被冻肉吸收后,使肉外层的温度较快升高,而内层又容易吸收热 量,这样,整块肉的温度也就较快升到 0℃。如此反复几次,冻肉就可解冻。从营 养角度分
三、 电磁炉的工作原理
电磁炉作为厨具市场的一种新型灶具。它打破了传统的明火烹调方式采用磁场感应 电流 (又称为涡流) 的加热原理, 电磁炉是通过电子线路板组成部分产生交变磁场、 当用含铁质锅具底部放置炉面时,锅具即切割交变磁力线而在锅具底部金属部分产 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 ,涡流使锅具铁分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分子互相碰撞、摩 擦而产生热能(故:电磁炉煮食的热源来自于锅具底部而不是电磁炉本身发热传导 给锅具, 所以热效率要比所有炊具的效率均高出近 1倍) 使器具本身自行高速发热, 用来加热和烹饪食物,从而达到煮食的目的。具有升温快、热效率高、无明火、无 烟尘、无有害气体、对周围环境不产生热辐射、体积小巧、安全性好和外观美观等 优点,能完成家庭的绝大多数烹饪任务。因此,在电磁炉较普及的一些国家里,人 们誉之为
四、次声波的应用有哪些 ?
1)通过研究自然现象所产生的次声波的特性和产生的机理,更深入地研究和认识 这些自然现象的特征与规律。例如,利用极光所产生的次声波,可以研究极光活动 的规律。
(2)利用所接收到的被测声源产生的次声波,可以探测声源的位置、大小和研究 其他特性。例如,通过接收核爆炸、火箭发射或者台风产生的次声波,来探测出这 些次声源的有关参量。
(3)预测自然灾害性事件。许多灾害性的自然现象,如火山爆发、龙卷风、雷暴、 台风等,在发生之前可能会辐射出次声波,人们就有可能利用这些前兆现象来预测 和预报这些灾害性自然事件的发生。
(4)次声波在大气层中传播时,很容易受到大气介质的影响,它与大气层中的风 和温度分布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通过测定自然或人工产生的次声波 在大气中的传播特性,探测出某些大规模气象的性质和规律。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 可以对大范围大气进行连续不断的探测和监视。
(5)通过测定次声波与大气中其他波动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探测这些活动特性。 例如,在电离层中次声波的作用使电波传播受到行进性干扰,可以通过测定次声波 的特性,进一步揭示电离层扰动的规律。
(6)人和其他生物不仅能够对次声波产生某些反应,而且他(或它)们的某些器 官也会发出微弱的次声波。因此,可以利用测定这些次声波的特性来了解人体或其 他生物相应器官的活动情况。
五、超声波的应用有哪些 ?
1. 通用定义:源于人耳生理声学特性,高于 20000Hz 的声波称之。
2. 军事应用,常说最先进的科技最先用于军事。主动声纳:基本原理同楼上所说蝙 蝠探路。
3. 医学应用, M 型超声检查仪、 B 型超声检查仪、多普勒效应彩色超声检查仪,基 本原理均同楼上所说蝙蝠探路, 其中 M 超屏显大概为频谱, B 超屏显为双色点阵图,
彩超屏显可分辨血流方向(基于多普勒效应) 。
4. 工业应用,超声乳化可将材料粉碎到极小的微粒,超声雷达可行近距离浅表探测 物体移动速度及材料内部缺陷。
5. 日常应用,超声驱蚊人工模拟雄蚊所发出的特征性超声来驱赶会吸血的雌蚊具有 无烟无臭无害的优点,超声洗涤同楼上所述,超声遥探器类似于普通红外遥探器。 6. 农业应用:超声育种,超声培苗,超声催产。
六、巧用塑料瓶做实验
一、声学实验
1.声音的产生和空气能传声 在一只塑料瓶中放一些小纸屑,敲击塑料瓶,可以 观察到瓶底的小纸屑跳动起来,而不敲击时发现瓶底的小纸屑并不跳动。说明声音 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我们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2.探究声音的音调 在几只相同的塑料瓶中装上不同深度的水,然后用嘴对着瓶 中吹气,会发出音调高低不同的声音,从而可以说明音调跟频率的关系。
二、电学实验
1.绝缘体 用导线将电源、小灯泡、开关和塑料瓶连成串联电路,闭合开关后发 现灯泡不发光,说明塑料是绝缘体。
2.摩擦起电 把一只小塑料瓶在头皮上反复摩擦几下,然后将其靠近一些小纸屑, 发现小纸屑被吸引,说明用摩擦的方法可使物体带电,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三、光学实验
1.光的折射 透过盛水塑料瓶,看书本上的字,会字变大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当然,学生在观察时还发现了其它一些独特的现象,收获很大。
2.光的直线传播 在一只塑料瓶中装入一定量的水,在其中加入适量的豆奶粉, 拧紧瓶盖,充分摇匀,将激光笔发出的光透过瓶底,对着瓶盖照射,会看到光沿直 线传播的光柱,效果明显。 (此实验还可说明光能在液体中传播)
四、热学实验
探究白色和黑色物体吸热能力的强弱 用白纸和黑纸包住两个装满水的塑料瓶,在 太阳光下照射相同的时间后,看看谁的温度升得高。温度升得越高,说明其吸收的 热量就越多,其吸热能力就越强。
五、力学实验
1.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 双手挤压塑料瓶,可以使瓶发生不同程度的凹陷 变形, 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如果施加的力越大, 瓶子的形变程度也就越大, 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用手推装满水的塑料瓶使其运动,说明力可以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推力方向不同,塑料瓶运动的方向也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 果跟力的方向有关。将装满水的塑料瓶竖立在桌面上,用手指推瓶盖与瓶身,发现 推瓶盖时瓶子更容易倾倒,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
2.物体的惯性 用手将一塑料瓶扔出,离开手后瓶仍然继续朝前运动,说明物体 具有惯性。将矿泉水瓶放倒在水平桌面上,向它的侧面吹气,它会很容易被吹的滚 动起来。当将瓶中装满水再用同样的力吹它时,它却不容易被吹动。当用同样的力 使它们滚动起来时,装满水的瓶子滚动的较远。这些现象说明:质量大的物体不容
易改变运动状态,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
3.物体受平衡力和非平衡力 将一塑料瓶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此时瓶子受到重力 与支持力这一对平衡力的作用。将一塑料瓶抛出后,瓶子最终落回地面,说明它受 到重力的作用。瓶子在空中作曲线运动,说明它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是改 变的。
4.探究摩擦 用手抓住一塑料瓶,瓶子没有落下来,说明它受到竖直向上的静摩 擦力。将一塑料瓶放在水平地面上,使其从同一位置分别向前滑动和滚动,比较两 次运动中所用推力的大小。 前者是滑动摩擦, 后者是滚动摩擦, 而且还可得出结论:“用滚动代替滑动可大大减小摩擦” 。
5.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将装有一半水的塑料瓶竖放在一块软海绵上,观察海绵 的凹陷情况;再将塑料瓶内装满水,重新竖放在这块软海绵上,比较这两种情况中 塑料瓶对海绵的作用效果,从而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有关。把一装满 水的塑料瓶分别竖放、倒放在海绵上,观察并比较海绵的凹陷情况,表明压力的作 用效果跟受力面积有关。
6.探究液体压强 在一塑料瓶的瓶口包上一橡皮膜,将其瓶口压入水中,橡皮膜 发生凹陷,说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在塑料瓶的侧壁上的不同高度的地方扎三个小 孔,再往瓶内倒水,比较水从孔中喷出的远近,最终得出液体压强跟深度有关,深 度越大,压强越大。
7.体验大气压的存在 在一塑料瓶内装满水,用一张硬纸片紧压在瓶口,然后使 瓶口朝下,发现硬纸片能托住水,有力地证明大气压的存在。也可将热水灌入塑料 瓶摇晃几下, 倒去热水后迅速拧紧瓶盖, 用自来水冲瓶子, 可观察到塑料瓶被压瘪, 并伴有变形时产生的响声,也能说明大气压是存在的。
8.探究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塑料瓶中装上适量的水,左手拿着一支吸管竖 直插入瓶内水中,右手横拿着另一支吸管,将嘴对着横管的一端用力吹气,观察管 内液面和管口的情况,从而得出 “流体流动,流速越大的位置, 压强越小”的结论。 9.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用手敲打塑料瓶,手感到较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0.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 将塑料瓶的底部剪去,瓶口朝下,把乒乓球放入其中并 落在瓶颈处,从上面倒水,直到水满后,乒乓球也不会浮起来,而只有用手从下面 堵住瓶口时,乒乓球才会浮起来。从而说明浮力就是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向上与 向下的压力差。
11.演示物体的浮沉条件 将矿泉水瓶装入适量的沙子,拧紧盖,放入水中,瓶可 竖直下沉;通过调节装沙量的多少,可使瓶在水中竖直地漂浮或悬浮。
12.能量转化 把塑料瓶向高处抛,观察塑料瓶的高度和速度的变化,可演示动能 与重力势能之间的能量转化。
随处可得的塑料瓶能做出如此多的实验,同学们在学习中兴趣一定很浓,其实可用 塑料瓶做的实验还很多,例如可以替代烧杯、量筒、漏斗、溢水杯等实验器材,声 音与能量、阿基米德原理的演示、潜水艇模型、土电话、喷泉、闭口浮沉子等的实 验装置。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细心观察, 勤于思考,勇于实践, 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充分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物品, 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具,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长久兴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
神,并使学生有意识的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现新课标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七、为什么听不出是自己的声音
我们有这样的经验:听录音机放出的自己的声音总觉得不太像,而在别人听来都认 为像,这是这么回事呢?
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可以通过两条不同途径传入耳内。一条途径是通过空气,将 声波的振动经过外耳、中耳一直传到内耳,最后被听觉神经感知。别人听你的话, 你自己 (还有别人) 听从录音机放出的自己的录音, 都是通过空气途径传入耳内的。 对别人来说,直接听你讲话,或是听你的录音,由于都是听从空气里传来的声音, 所以效果一样,即这两种声音是很像的。
另一条途径是通过骨头传播声音,这种方式叫“骨导” 。我们平时听自己讲话,主 要是靠骨导这种方式。从声带发出的振动经过牙齿、牙床、上下颌骨等骨头,传入 我们的内耳。因此,对我们自己来说,听自己讲话是通过骨导方式听到的。由于空 气和骨头是两种不同的传声没媒质,它们在传播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时,会产生不 同的效果。因此,我们听上去就感到通过不同途径传来的声音的音色有差别,于是 就觉得录音机里放出来的声音不像自己的声音。
八、日常语言中的物理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到一些民谚、俗语及一些成语,这些生活语言中含有 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平时如果能注意分析,了解这些语言,就可以在生活中深化 知识,活化知识,这对我们学习物理知识,应
用物理知识是有很大的帮助。下面列举一些事例。
一、声学方面
1、 曲高和寡:频率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超高,当然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
2、 长啸一声,山鸣谷应:这是声音在山谷之间发生多次反射,形成洪亮的回声。
3、 弦外之音:这是指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外的(如超声、次声)确实存在且我 们是听不到的声音。
4、 听其声而知其人:这是因为每一个人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5、 但闻其声、不见其人:这是因为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 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而光在同一物质中是直线传播的。
二、热学方面
1、 真金不怕火炼:金的熔点为 1064℃ 而火焰的温度一般为 800℃左右,所以 金不会被熔化。
2、 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液体沸腾的充要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和能继续 吸收热量。扬起的汤向空气中散热而温度下降,但水回到锅内吸收热后马上又沸腾 了,它没有断开热源,而抽薪过后能从根本上制止液体的沸腾。
3、 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液体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 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就破裂,声音较大,而沸腾时,水温上下相等,气 泡升到液面时才破裂,声音较小。
4、 下雪不冷化雪冷:因为空气中水蒸气凝华成雪时放出热量,而雪熔化时要吸收 热量,因而空气的温度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5、 瑞雪兆丰年:因为雪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地 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的作用。
三、光学方面
1、水中捞月一场空(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 :因为平静的水面 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当然是徒劳。
2、猪不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物与像等大对称,像 与物一模一样,仍象猪当然也就里外不是人了。
3、海市蜃楼:射向远处地面的太阳光,被反射到空中时,由于空气密度不均匀而 发生折射,看到的是远处的景物所成的虚像。
4、 洞中方一日, 世上已千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在接近光速的宇宙中航行, 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一天,地球上已度过了几年, 几十年,甚至是上千年。
5、坐井观天,所见甚少:这是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原因。
四、运动和力学方面
1、四两压千斤:根据杠杆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是阻力 的几倍,如果秤砣的力臂很长,那么 “ 四两 ” 压千斤是完全可能的,难怪阿基米德会 有撬动地球的豪言壮语。
2、如坐针毡,快刀斩乱麻:刀刃越薄,受压的面积越小,要实现同样的效果 —— 快刀斩乱麻,当然就省力了, “ 磨刀不误砍柴工 ” 也是这个道理。
3、墙内开花墙外香:这是分子在作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4、坐地日行八万里:因为地球的半径为 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 物体 “ 走 ” 了约为 40003 千米,约为八万里,这是**吟出的诗词,它科学地揭示 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总之,物理来源于生活,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和交谈的过程中,只要善于观 察,勤于思考,定能对学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九、雷雨中的物理知识
一、闪电是怎样形成的
大家有没有注意过,冬天晚上脱毛衣时,毛衣会由于摩擦起电而产生电火花 ? 闪 电就是云层中大量的正、负电荷产生的大规模的放电现象。
二、雷声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有声音一定有振动,雷声是放电引起的空气的剧 烈振动产生的。
三、雷声为什么会连绵不断
雷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大山、高大建筑物及云层、 地面的多次反射从而多次产生回声,连绵不断的雷声就是这样产生的。
四、为什么总是先看见闪电而后听到雷声
事实上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这是因为光在空气中远比声音传播得快的缘
故。
五、打雷时,地面上的物体为什么会遭雷击
通常情况下空气是绝缘体,闪电时,产生的电压高达上亿伏,空气在高电压作 用下会发生电离而导电,所以,处在放电区的高大物体常常会遭到雷击。
六、树木遭雷击时为什么会炸开
树木遭雷击时,通过树木中的电流非常大, 产生大量的热,使树木中的水分温 度迅速升高而汽化,变成高温高压的水蒸气,气体膨胀做功,从而把树木炸开。从 能的转化角度讲,这是电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又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七、雨是怎样形成的
冷、 热空气交汇时, 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液化, 变成小水滴 (或凝华成小冰晶 ) , 这些小水滴越聚越大而下落,便形成了雨。
八、雨滴下落时是怎样运动的
大家知道,大气层并不是均匀的,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开始雨滴的重力大于 阻力与浮力之和,受非平衡力作用,做加速直线运动。后来,随着雨滴的下落速度 越来越快,它所受的阻力也越来越大,直至雨滴所受的浮力与阻力之和等于重力, 雨滴受平衡力作用变为匀速下落。从能量的观点看,雨滴的动能先增大,后不变, 势能则一直随高度的减小而减小。
九、夏天下雨前后为什么会更加闷热
这是因为下雨前后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大, 人体表面的汗水难以蒸发, 所以感到 更加闷热。
十、夏天雨过天晴,天空为什么有时会出现虹、霓
这是因为夏天气温高,水分蒸发快, 因此雨后天空中充满了小水滴,太阳光入射到 悬浮在大气中的水滴时,经它折射、色散和内反射 (全反射 ) 就会形成虹、霓。经两 次折射、色散和一次内反射,被偏转的光线形成了虹;两次折射和两次内反射,被 偏转的光线形成了霓。
十、铅笔盒中的文具与物理实验
铅笔盒里文具一般有:直尺(塑料尺或钢皮尺) 、铅笔(或细铅笔芯) 、圆珠笔、钢 笔、橡皮、三角板、圆规等。
不同的文具可以做不同的实验,同一文具可以做许多实验,下面举一些例子加以说 明:
(一)用直尺做实验
1.测物体的长度:这个实验做的较多,且方法比较简单,这里就不再介绍了。
①带电体的性质:将塑料尺在头发上摩擦几下,再将塑料尺靠近纸屑,发现它能吸 引纸屑。说明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②导体和绝缘体:教师可以用钢皮尺和塑料尺做演示实验时, 发现钢皮尺容易导电, 而塑料尺不容易导电,继而得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4.有关力学方面的实验:
①力的作用效果:用手握住直尺的一端,用力拉直尺的另一端,发现直尺变弯了。 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②密度的知识:拈一拈长短、形状相似的钢皮尺和塑料尺,发现钢皮尺较重。说明 钢的密度比塑料的大。
③杠杆的知识:让学生用直尺来撬铅笔盒(可用橡皮作支点) 。能说明杠杆的支点、 动力、阻力等要素以及有关的知识。
5.有关热学方面的实验:
①晶体和非晶体:教师在讲清概念后,让学生说出钢皮尺是由晶体钢制成的,而塑 料尺是由非晶体塑料制成的。
②改变物体的内能:让学生用钢皮尺在桌面上来回摩擦一段时间,再用手摸下被摩 擦的一端,发现温度升高了,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二)用铅笔做实验
1.导体和绝缘体:铅笔是由导体和绝缘体两部分组成的,也可以用实验加以验证。
2.有关摩擦知识:先让学生用手直接推铅笔盒,然后在铅笔盒下面放一些铅笔再 推, 发现第二次要比第一次省力。 说明在相同情况下, 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另外用铅笔写字时,笔尖与纸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而用圆珠笔写时,笔尖与纸 之间的摩擦是滚动摩擦。
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师可用学生常用的铅笔芯(取长度和粗细不同的)代 替电阻丝来做这个实验时。同样可以得到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有 关。
4.测细铜丝的直径:将细铜丝密绕在铅笔上,测出几十匝细铜丝的长度,再算出 细铜丝的直径。
(三)用铅笔盒做实验
1.物体的惯性:将一张纸条放在铅笔盒下,迅速抽动纸条,发现铅笔盒保持不动; 或把一块橡皮竖直放在铅笔盒上,突然拉动铅笔盒,发现橡皮向后倒;或慢慢拉动 铅笔盒一定的距离后突然停止,发现橡皮向前倒,这些都能说明有关惯性的知识。 2.物体的浮沉条件:将空的铅笔盒放在水里不会下沉,而将一把小刀放在水里会
沉入水底,进而说明有关物体的浮沉条件。
(四)用其它文具做实验
如用圆规和直尺,可测量曲线的长度;钢笔吸墨水说明大气压的作用;铅笔盒里的 工具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钢皮尺、圆规等虽然形状不同,但它们都是由 钢制成的,因而密度是相等的;新铅笔盒的底面可用作平面镜等等。
从上面例子看出,铅笔盒就是一个实验箱,许多实验所需的器材可以从中找到。通 过实验,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乐于 探究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兴趣。
十一、为什么古代士兵枕着箭筒睡觉?
在古代战争中,为什么士兵要将箭筒放在地上睡觉?
众所周知,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快得多。 在空气中声速约 340米 /秒,而声 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 1000多米每秒,夜间人耳从空气听到马队行军的马列蹄声一 般不超过 2000米,这样从大地中得知对方军队行军声音比从空气中传播不过快几 秒的时间。这在古代战争中并不是士兵枕箭筒睡觉的主要原因。
士兵枕箭筒睡觉的原因,还要从箭筒和声音在大地中传播两点考虑。
一、马和士兵在路上行进时,人趴在地上比从空气中能听到行军声音的距离要远得 多。笔者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取一根 6米长的木头,甲在木头一端,乙在另一端, 甲用手指轻敲木头,调整手指用力大小,使乙在另一端从空气中刚好能听到;这时 如果乙趴下将耳朵贴近木头,甲仍按原来的力量敲打木头。甲听到的声音响度要比 从空气中听到的声音响度要大得多。说明敲打固体产生的声音,直接从固体中传播 比从空气中传播的距离要远,所以士兵通过大地可以听到从更远的地方传来的部队 行军时的声音,这样士兵可以更早地发现敌人行军的行动。
二、从箭筒上分析。我们先来看声学实验中的音叉和共鸣箱,做声音共鸣实验时, 将两个共鸣箱的口正对时实验效果最好,共鸣箱起收集声波的作用,我们的耳廓也 是这个道理。 我们再来分析古代的箭筒, 它是用皮革制成, 干燥后非常坚硬、 结实, 箭筒放在地上也起到了收集声波的作用。同一个声源在同一个地方发出声音,在距 离声源适当的一个位置,枕在箭筒上比从空气中听到的声音要大。笔者曾做过这样 一个实验,有两间单独的房子,中间有墙隔开,但该墙上没有门和窗。我们在这一 间房子里,隔壁有人大声喧哗,我们在这边无法听清。如果取一瓷缸子,将底部紧 贴在两间房间的墙壁上,耳朵凑近缸子口就能听清隔壁讲话的声音。说明缸子也起 到了收集声波的作用。 由此看来, 士兵枕着箭筒睡觉, 能听到从较远处传来的响声, 能够及早发现敌情。
综上所述,古代士兵之所以枕着箭筒睡觉是因为能听到从较远的距离传来的部队行 军时的声音,箭筒起到收集声波的作用,另外声音传播相同距离从大地中传播比从 空气中传播要快。
十二、声在日常生活中的利用
声音是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声音传递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语言信息,下面 所介绍的是声在其它方面的一些应用及其原理。
1 辩析熟悉的来人
现象:和您朝夕相处的人在室外说话时,我们通过听声音就知道是哪位在说话。 原理: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音调、响度都有可能相同,但音色绝不会相同,因为不 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一般不相同,由于非常熟悉,我们通过辩别音色就能 分辩出哪位在说话。
2 听长短
现象:向暖水瓶中倒水时,听声音就能了解水是不是满了。
原理:不同长度的空气柱,振动发声时发声频率不同,空气柱越长,发出的音调越 低;暖水瓶中水越多,空气柱就越短,发出的声音频率越高,音调也就越高,特别 是水刚好倒满瞬间,音调会陡然升高,通过听声音的高低,我们就能判断出水已经 倒满了。
3 挑选商品
现象:我们去商店买碗、瓷器时,我们用手或其它物品轻敲瓷器,通过声音就能判 断瓷器的好环。
原理:有裂缝的碗、盆发出的声音的音色远比正常的瓷器差,通过音色这一点就能 把坏的碗、盆挑选出来,当然实际还用辩别音调,观察形态等方法,但主要还是通 过音色来辨别的。
4 测量距离
现象:前面如果有一建筑物或高山,对着高山大喊一声,用表测量发出声音到听到 声音的时间,利用声速就可以测出我们与高山或高大建筑物理的距离。
原理: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就产生了回声。
5 看病
现象一:听诊器
原理:人的体内有些器官发出的声音,如:心肺、气管、胃等发生病变时,器官发 出的声音在某些特征上有所变化,医生通过听诊器能听出来,依此来诊断病情。 现象二:B 超检查原理
原理:频率高于 20000赫兹的声音称为超声波,超声波有一定的穿透性,医生用某 些信号器产生超声波,向病人体内发射,同时接受内脏器官的反射波,通过仪器把 反射波的频率、强度检测出来,并在电视屏幕上形成图像,为了判断病情提供了重 要的依据, B 超利用的是回声原理。
6 治病(传递能量)
现象:体外碎石
原理:人体的有些器官发生结石,如肾、胆等,最好的治疗措施就是用体外碎石机 把体内结石击碎,变成粉未排出体外。体外碎石机利用的就是超声波,用超声波穿 透人体引起的结石英钟激烈震荡, 使之碎化。 这主要利用了声波能传递能量的性质。 7 传递信息(监测灾情)
现象:通过监测次声波就可知道地震、台风的信息。
原理:次声波是频率低于 20赫兹的声音,人类无法听到。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 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次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减速很小,所以能传 播的很远,通过监测传来的次声波就能获取某些自然灾害的信息。
十三、生活中的透镜
眼睛
先从我们的眼睛谈起吧,眼睛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正常眼睛能把来自物体的 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其实像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那么为什么我们 感觉到物体是正立的呢?原来大脑具有纠正功能(心理学家斯拉顿曾于 1897年用 实验加以证实) 。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凸或眼球的前后距离太长造成的。从远处 物体射来的光线经过折射,像只能成在视网膜之前,要想看清物体,只能把物体移 进,或配戴凹透镜片的眼镜,这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使通过凹透镜的 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使人看到清晰的像。人老了,晶状体调节能力衰退,使晶 状体过于扁平或眼球的前后距离过短,来自物体的光经晶状体折射后像成在了视网 膜之后,因此也看不清物体的像,应配戴凸透镜矫正,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可 以通过凸透镜使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这样就看清楚了像。
眼镜
有的同学会问眼镜是什么时期出现的呢?据考查在十三世纪,培根描述了透镜焦点 的位置,提出了用透镜校正视力的可能性。十四世纪,意大利人阿玛蒂经过不懈的 努力发明了眼镜。为人类带来了光明。
望远镜与显微镜
1608年,荷兰人李普塞制成第一台望远镜,伽利略改进成放大 32倍的望远镜。几 乎与望远镜同时,荷兰人列文虎克研制出放大 200多倍的显微镜,使人们看到了细 菌和细胞,发现了一个由细菌等微生物组成的微观世界。
照相机
节假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用照相机拍下美丽动人的场面.使人们从照片中 感到美的享受,这就需要照相机。其实照相机的发明与画画有关, 19世纪,欧洲的 画师制成了以凸透镜为镜头的绘画暗箱,将镜头对追要画的景物,使其通过凸透镜 将像成在暗箱底部的毛玻璃上,画家们用半透明纸进行描画,以利于快速逼真地绘 画景物, 1839年, 巴黎著名的肖像画家达盖尔, 在绘画暗箱的基础上发明了照相机。 这是一台装有新型透镜的伸缩木箱照相机.是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照相机。
门镜
许多房门上都安装有门镜, 你知道它的原理吗?它由一组透镜组装在一个长约 5 cm左右的金属管或塑料管内,管中透镜一般是三个,物镜是由两个相同的平凹透镜组 合而成, 它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对着门的外侧, 来访者在门外通过凹透镜能成正立、 缩小的虚像,目镜是一个平凸透镜,在门的里侧,主人通过目镜看到缩小的虚像, 且落在两镜之间,所以室外人看不到室内的人。
冰透镜
关于冰透镜,早在我国西汉(公元前 206~23年) 《淮南万毕术》中就有记载:“削
冰命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 ”其后,普朝张华的《博物志》中也有 类似记载。其意是把冰削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圆饼状, ,举起它正对太阳光,把易燃 的艾草放在会聚点上,便能引燃火。可见那时的人民就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有了认 识。
水透镜
森林火灾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 为了防止森林火灾 , 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 明的饮料瓶 , 这是由于雨水进入瓶后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 而凸透镜对光线 有会聚作用 , 晴朗的天气阳光穿过饮料瓶被会聚, 一旦达到燃物的着火点, 就会引发 火灾。
农民的棚膜大棚,夏天的雨后,塑料薄膜上有一些积水,这些积水相当于一个个凸 透镜,而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 ,光穿过薄膜上的积水被会聚,如果照在农作物 上,会灼伤农作物,如果照射到干草上,会引起火灾。
同学们,我们生活中利用透镜的地方很多,比如幻灯机、投影仪、电影放映机、探 照灯、平行光源前的聚光镜等等,你们也动手查查资料,去了解它们吧!
十四、冰雪灾害话“融雪”
一、融雪剂的分类
目前国内外普遍将融雪剂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醋酸钾为主要成分的有机 融雪剂,虽然这一类融雪剂融雪效果好,没有什么腐蚀损害,但它的价格太高,一 般只适用于机场等地。 而另一类则是氯盐类融雪剂, 包括氯化钠、 氯化钙、 氯化镁、 氯化钾等, 通称作 “化冰盐” 。 它的优点是便宜, 价格仅相当于有机类融雪剂的 1/10, 但它对大型公共基础设施的腐蚀是很严重的。
二、融雪剂的使用
融雪剂使用一般有雪前喷洒和雪后喷洒两种方法。
雪前施用融雪剂,可以防止雪降落后结冰于路面,是除雪方法的新潮流。这种 方法的优点是成倍地节省融雪剂的使用量,加快除雪速度,减少对交通的影响。 雪后施用融雪剂是传统方法,也是常用方法。雪后喷洒融雪剂的施用量要根据 降雪类型,雪量的大小和天气状况等等条件决定。为了避免浪费,可以先用扫雪机 将路面积雪除去一部分,然后喷洒融雪剂,这样就可以大大节省成本。根据除雪区 域采用不同的融雪剂。可以在普通道路泼洒一般的融雪剂:立交桥上泼洒有缓蚀剂 的融雪剂,在郊区道路和高速公路可以撒粉末状的氯化钙融雪,避免结晶使路面打 滑。融雪剂与除雪机械合用。
此外,还常往路面上撒煤渣,一是为了增加摩擦力。煤渣撒在路面上,摩擦力 增大了, 汽车和人在路面上走就不那么滑了。 另外, 煤渣容易吸热, 往雪上撒煤渣, 雪就化得快了,太阳一晒,路面干得也快。
三、融雪剂的作用原理
简单地说,融雪剂的作用原理是利用盐水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的特点,实 际上雪是在不断融化和凝固的,只不过二者速度相等,处于一种平衡状态,撒上盐 以后,雪周围的水就便成盐水,但又未能凝固,这样雪就会不断融化,并会越来越
少了。
深入一点说,溶解是一个物理化学过程,当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后,溶 液的性质已不同于原来的溶质和溶剂。 溶液的某些性质与溶质的本性有关, 如颜色、 导电性等。但是溶液的另一类性质,如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及渗透 压, 只与溶液中溶质粒子的浓度有关, 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由于这类性质的变化, 只适用于稀溶液,称为稀溶液的依数性,如化冰盐的水溶液的凝固点随着盐的浓度 增加而降低,一直降低到冰盐合晶点,稀溶液的凝固点、沸点具有依数性,它与每 1000 g 溶剂中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值有关,每上升 1 mol/1000 g水,凝固点下降大 约 1. 86℃。如若 1000 g水中溶有 58.5 g NaCl,也就是大约 1mol , 。此盐水的凝固 点便大约是-3.72℃,这样可由盐水的浓度大致推出其凝固点。
四、融雪剂的环保问题
据资料称我国哈尔滨、沈阳、天津、北京这些北方城市,每年耗用几千吨或万 余吨化冰盐,石家庄、济南、武汉、南京也用此融雪,就连风景如画的西子湖畔杭 州,也对交通要道、立交桥喷洒融雪剂;作为世界遗产地的黄龙景区,仅一段 40公里路面就用去融雪剂 10吨,而瘦西湖畔的扬州,有报道称也用了 1500 t融雪剂。 由此可见,融雪剂的使用相当广泛。但其引起的环保问题同样值得关注。
1.污染饮用水源。路面融雪剂融化后,随雪水流淌,可能会促使土壤盐碱化, 污染地下水,污染饮用水源,影响饮用水安全,危害人体健康。据报道,广东韶关 乳源县一带的居民的饮用水已经由于融雪剂污染而遭遇饮水难。
2.腐蚀公共基础设施。由氯离子与钠、钙、镁、钾及其他金属形成的化合物, 统称氯盐,对建筑工程都有腐蚀性,称之为“盐害” 。因为氯盐最主要的破坏作用 是对钢筋的腐蚀。当氯离子到达钢筋表面并超过一定量(临界值)时,原处于钝化 状态的钢筋,就会活化、腐蚀。锈蚀产物的发展与体积膨胀(2~6倍) ,使混凝土 保护层发生顺钢筋开裂、脱落,工程处于危险状态。这后果是相当可怕的。
同时,撒盐后形成的盐水也会造成绿化植被大面积死亡的现象,对城市地下水 资源的污染同样很严重。 2002年北京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因此撒盐后, 要禁示将含 有融雪剂的冰雪堆放于绿地、树池及其他融化后有可能影响植物生长的地区内,黑 冰黑雪应及时清除外运。
近年所用的融雪剂氯化钙对植物而言, 其摧毁力远比以前用的氯化钠 (即食盐) 要轻微,但由于用量太大,反而比往年用氯化钠所枯死的树木大幅增长,并且目前 融雪剂还没有明确的环保指标,产品极不规范,不少是所谓的“国内先进” 、 “国内 领先”的融雪剂的宣传对各地产生误导。
现在欧美国家目前的主要做法是尽量使用铲雪车机械扫雪,少用融雪剂,以保 护雪水资源。美国一些州已经彻底禁止使用盐来融雪,而是在机械铲雪后,在道路 上洒碳渣、粗沙、树枝渣类物质来防滑,同时利用这些渣类物质的深色来吸收太阳 的能量,以帮助增加地面的温度来融雪。使用后的碳渣、树枝渣可以放入道边的绿 地中,成为改善绿地土质的好帮手。
十五、石墨炸弹的原理
在海湾战争和北约轰炸南联盟时都使用了碳丝制成的石墨炸弹,致使电网瘫痪、损
失惨重。何谓石墨炸弹?为何具有如此惊人的威力?
石墨炸弹又名软炸弹(Soft Bomb) ,因其不以杀伤敌方兵员为目的而得名。又因其 对供电系统的强大破坏力而被称为断电炸弹(Blackout Bomb) 。
石墨炸弹是选用经过特殊处理的碳丝制成,每根碳丝的直径相当小,仅有几千分之 一厘米,因此,可在高空中长时间漂浮。由于碳丝经过流体能量研磨加工制成,且 又经过化学清洗,因此,极大地提高了碳丝的传导性能。碳丝没有粘性,却能附在 一切物体表面。 它通过爆炸或火药引爆散布在敌方阵地, 破坏敌方防空和发电设备。 碳丝可进人电子设备内部、冷却管道和控制系统的黑匣子。碳丝弹头对包括停在跑 道上的飞机、电子设备、发电厂的电网等所有东西都产生破坏作用。
90年代初,海湾战争时,石墨炸弹在“沙漠风暴”行动中首次登场。当时,美国海 军发射舰载战斧式巡航导弹,向伊拉克投掷石墨炸弹,攻击其供电设施,使伊拉克 全国供电系统 85%瘫痪。
十六、窗户中的物理知识
● 在天气寒冷时,教室的窗户玻璃会变得模糊起来,而家里的窗户玻璃却没有这 种现象?
在天气寒冷时,教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而液化,并吸附在窗户玻璃上,所以玻 璃变得模糊。教室内人多,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家里大的多,所以在教室里这种 现象就非常明显,而在家里却不明显。
● 寒冷的冬天,窗户玻璃室内的一面会结上一层冰花,而室外却没有?
在寒冷的冬天,特别是在深夜,气温特别低,室内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冰 而吸附在玻璃上。但室外的气温一直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少,所以窗户玻璃 室外的那一面不会有冰花。
● 外面骤然降温,而关紧门窗的室内仍然较暖和?
在室外,由于空气的运动,冷空气代替了热空气,所以外面的气温骤降。如果门窗 紧关着,室内的热空气不能与室外的冷空气交换,室内也就比较暖和。夏天打开空 调时要关好门窗也是这个道理。
● 小轿车的挡风玻璃为什么是倾斜的而大货车的挡风玻璃却是竖直的?
轿车比较低,司机看前方时视线接近平视。如果轿车的挡风玻璃是竖直的,在夜晚 车内开灯时,车内的人和物体就可以在玻璃上成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它们 所成的像就会在司机的正前方,从而容易使司机产生错觉。挡风玻璃做成倾斜的, 车内的人和物体的像在司机的斜上方,就不会干扰司机。而大货车比较高,司机的 视线向下。挡风玻璃是竖直的,夜晚行车车内有灯时,车内的人和物所成的像在司 机的正前方,并不会干扰司机的视线。
● 浴室、卫生间的窗户大多用毛玻璃,它有什么作用?
毛玻璃又称为磨砂玻璃,它是将平板玻璃的表面经机械喷砂、手工研磨或用氢氟酸 溶蚀等方法处理成均匀毛面而成。光射到玻璃上时能发生折射,但由于表面粗糙, 它的折射杂乱无章,因而它具有透光而不能透视的特点。这种玻璃多用于需要隐蔽 或不受干扰的房间,如浴室、卫生间和办公室的门窗等。
● 透过窗户玻璃看物体有时会变形,这是为什么?
室外的物体发出 (或反射的光线) 通过玻璃时要发生折射, 有时由于玻璃不均匀 (物 质、厚度等)或表面不平整而导致折射光线偏离,这些光线再射进人的眼睛,人所 看见的物体就变了形。
● 夜晚,我们在教室内看不清外面的物体,但可以看见教室内的物体在玻璃中成 的像;而在白天,可以看见室外的物体,却看不见室内物体在玻璃中所成的像? 我们知道,光线射到玻璃上时既发生反射,又发生折射。夜晚,教室内有灯,玻璃 反射室内的光线比室外射进室内的光要强得多,因此室内的人就可以清楚地看见室 内的物体通过玻璃所成的像,而看不见室外的物体。白天的情况正好相反。
● 起风时, 若窗户没关严, 留有小的缝隙就会听到呜呜的响声。 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因为窗户没有关严,留有一些小的缝隙,空气快速通过小的缝隙时,就像我们 打口哨一样,引起空气的振动而发出响声,并且风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缝隙越 小,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 为什么关紧门窗外面的噪声变小了?
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如果噪 声声源在室外,关紧门窗,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了噪声,噪声就会变得小了。门窗 的密闭性能越好,就越能减弱噪声。
● 用干抹布擦玻璃时,为什么玻璃上总会粘上一些轻小的物体?
用干抹布擦玻璃时,抹布和玻璃发生摩擦,使玻璃带电,而吸引轻小物体。
其他的还有,如汽车上的窗户玻璃多用钢化玻璃,是因为这种玻璃在破碎时成颗粒 状,不易伤人;轿车的后窗玻璃多用电热玻璃,是因为在天气寒冷时给玻璃通电产 生热,防止车内的水蒸气液化吸附在玻璃上而影响司机观后;还有一种玻璃具有单 视效果,这种玻璃是在平板玻璃表面涂覆金属或金属氧化物薄膜制成的。它在迎光 的一面具有镜子的特性,而在背光的一面则具有普通玻璃的透明效果。白天,人们 从室内透过热反射玻璃幕墙可以看到外面车水马龙的热闹街景,但室外却看不见室 内的景物,可起到屏幕的遮挡作用。晚间的情况正好相反,由于室内光线的照明作 用,室内看不见玻璃幕墙外的事物,给人以不受外界干扰的舒适感,但对不宜公开 的场所应用窗帘等加以遮蔽。还有一种夹层玻璃(也称中空玻璃) ,用它作窗户玻 璃具有隔热、隔音的功能。
十七、人体与大气压
人体与大气有着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这不仅是由于人体需要呼吸和调节体温。大 气对于人体还有一种不易被人察觉到的作用 ----大气的压力。一名优秀的游泳运动 员,在几分钟内不呼吸还不成问题,但如果没有大气压力,恐怕连几秒钟也生存不 了。
一般认为, 标准的大气压是每平方厘米 1.0336公斤。 一个成年人的人体总共要受到 12— 15吨的大气压力。但是由于大气压强总是从各个不同的方向作用与同一点的, 并且大小相同,每两个大小相同的压力便相互抵消,所以人体才感觉不到那么大的 压力,但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
就拿呼吸来说, 当吸气中枢兴奋时, 通过膈神经使胸腔和腹腔之间的横膈肌肉收缩,
胸腔容积扩大,肺气泡也跟着扩大,使其中的气压下降,并低于外部大气压。于是 外界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从鼻孔和嘴流进肺部,进入肺气泡。呼气的情况正好 相反,由于胸腔容积缩小,肺内空气收缩,内部压强大于外部,气体便从肺里呼出 来。
在雷雨之前, 由于气压的下降, 人们常会出现胸闷、 头昏和情绪烦躁等症状。 另外, 在人体的股骨和髋骨之间有一个没有大气的空腔,空腔内不存在向外的作用力,于 是股骨就靠外部大气压紧紧地压在身体上,使我们抬起腿走路不觉得费力,行走自 如
十八、微波加热原理
1946 年,美国斯潘瑟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微波溶化了糖果。事实证明,微波幅 射能引起食物内部的分子振动,从而产生热量。 1947 年,第一台微波炉问世。但 大家用微波来煮饭烧菜还是最近几年的事。微波是一种电磁波。这种电磁波的能量 不 仅 比 通 常 的 无 线 电 波 大 得 多 , 而 且 还 很 有 “ 个 性 ” :微 波 是 一 种 频 率 为 300MHZ~300GHZ 的电磁波,它的波长很短,具有可见光的性质,沿直线传播,微 波一碰到金属就发生反射,金属根本没有办法吸收或传导它;微波可以穿过玻璃、 陶瓷、 塑料等绝缘材料, 但不会消耗能量; 而含有水分的食物, 微波不但不能透过, 其能量反而会被吸收。微波炉正是利用微波的这些特性制作的。微波炉的外壳用不 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可以阻挡微波从炉内逃出,以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微波 炉 的 微 波 输 出 功 率 一 般 在 600W ~900W 范 围 内 。 家 用 微 波 炉 的 频 率 是 2450MHz 。转换效率一般按 30% ~60% 计算,微波炉的实际消耗功率约为 1100W ~1400W 。
十九、高速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
高速磁浮列车是 20世纪的一项技术发明,其原理并不深奥。它是运用磁铁 “ 同性相 斥,异性相吸 ” 的性质,使磁铁具有抗拒地心引力的能力,即 “ 磁性悬浮 ” 。科学家将 “ 磁性悬浮 ” 这种原理运用在铁路运输系统上,使列车完全脱离轨道而悬浮行驶,成 为 “ 无轮 ” 列车,时速可达几百公里以上。这就是所谓的 “ 磁浮列车 ” 。
二十、 人体带静电现象的实验
冬天,特别是在干燥的北方地区,有时两个人无意之中手指相碰,会感到一阵 麻电的感觉。其实,这是由于摩擦引起的人体带静电和放电现象。
冬天人们身上常会穿皮衣、毛衣,或者穿上以石油为原料制造的人造纤维(如 晴纶等)服装。人体活动时,身上不同材料的衣服摩擦,挤公共汽车时人与人拥挤 摩擦,都会使人体带上大量正电荷或负电荷。由于这时空气通常很干燥,地面也非 常干,而且大家脚上都穿着绝缘良好的橡胶、塑料底鞋子,身上的这些电荷很难泄 放到地上去, 于是越积越多, 逐渐形成很高的电位。 这时, 当你手握金属门手柄时, 常常会遇到一个小火花从金属手柄跳到你手上, 有时甚至使你麻得跳起来, 原来 “ 触 电 ” 了。但这现象在潮湿天气不会发生,因为在潮湿天,即使有电荷也会通过潮湿
地板和空气泄放掉了,所以人身上不会有电荷堆积。
如何检验人体是否带大量电荷 ? 这里介绍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法。在冬天,准备 一只验电笔的氖泡,用手指捏住氖泡一个电极,用另一个电极去碰金属门手柄,如 果发现氖泡发出红光(通常一闪即熄) ,表明你身上带有大量电荷;如果不发光, 则表明你身上不带静电。当你身上的电荷都通过氖泡泄放给大地了,你便可以放心 去碰金属门手柄,不会再发生触电现象。
如何消除人体上的电荷 ?
除了用氖泡可以检验和消除人体上堆积的电荷,还可用一段长 3~5厘米长的 小木棍,当你走到门口时,用手拿住小木棍的一端,用小木棍的另一端去碰金属门 手柄,这样你身上的蓄积电荷通过木棍缓慢放电,过一会再用手去拉金属门手柄, 就不会遇到触电现象了。这是因为木棍电阻较大,人体通过木棍流向金属手柄的电 流很小,一般人是感觉不到的。如果用手直接去碰金属手柄,由于金属电阻极小, 人体通过金属进入大地的电流较大,会感到麻电
二十一、自行车上的物理知识
一、力学知识
1.摩擦方面
(1)自行车车轮胎、车把套、脚踏板以及刹车块处均刻有一些花纹,增大接触面粗糙 程度.增大摩擦力.
(2)车轴处经常上一些润滑油,以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
(3)所有车轴处均有滚珠,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转动方便.
(4)刹车时,需要纂紧刹车把,以增大刹车块与车圈之间的压力,从而增大摩擦力,
(5)紧蹬自行车前进时,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前,是自行车前进的动力,前轮受 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是自行车前进的阻力;自行车靠惯性前进时,前后轮受到的 摩擦力方向均向后,这两个力均是自行车前进的阻力.
2.压强方面
(1)一般情况下,充足气的自行车轮胎着地面积大约为 S=2×10Cm×5cm=100×cm2, 当 一 普 通 的 成 年 人 骑 自 行 车 前 进 时 , 自 行 车 对 地 面 的 压 力 大 约 为 F=(500N+150N)=650N,可以计算出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为 6.5×104Pa .
(2)在车轴拧螺母处要加一个垫圈,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压强.
(3)自行车的脚踏板做得扁而平,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它对脚的压强,
(4)自行车的内胎要充够足量的气体, 在气体的体积、 温度一定时, 气体的质量越大, 压强越大.
(5)自行车的车座做得扁而平,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它对身体的压强.
3.轮轴方面
(1)自行车的车把相当于一个轮轴,车把相当于轮,前轴为轴,是一个省力杠杆,如 图 3所示.
(2)自行车的脚踏板与中轴也相当于一个轮轴,实质为一个省力杠杆.
(3)自行车的飞轮也相当于一个省力的轮轴.
4.杠杆方面
自行车的刹车把相当于一个省力杠杆.
5.惯性方面
(1)当人骑自行车前进时,停止蹬自行车后,自行车仍然向前走,是由于它有惯性.
(2)当人骑自行车前进时,若遇到紧急情况,一般情况下要先捏紧后刹车,然后再捏 紧前刹车,或者前后一起捏紧,这样做是为了防止人由于惯性而向前飞出去. 6.能量转化方面
(1)当人骑自行车下坡时, 速度越来越快, 是由于下坡时人和自行车的重力势能转化 为人和自行车的动能.
(2)当人骑自行车上坡之前要紧蹬几下, 目的是增大速度, 来增大人和自行车的动能, 这样上坡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能上得更高一些.
(3)如图 4所示,自行车的车梯上挂有一个弹簧,在它弹起时,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 为动能,车梯自动弹起.
7.声学方面
(1)自行车的金属车钤发声是由于铃盖在不停的振动, 而汽笛发声是由于汽笛内的气 体不断的振动而引起的.
8.齿轮传动方面
(1)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如图 5所示,设齿轮边缘的线速度为 v ,齿轮的半径 为 R ,齿轮转动的角速度为 ω,则有 v = ωR.
二、热学知识
在夏天自行车轮胎内的气体不能充得太足, 是为了防止自行车爆胎, 因为对于质量、 体积一定的气体,当温度越高,压强越大,当压强达到一定程度时,若超过了轮胎 的承受能力,就会发生爆胎的情况.
三、光学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自行车的后面都装有一个反光镜,它的设计很巧妙,组成如图 6所 示,它是由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组成一个立体直角,用其内表面作为反射面,这 叫角反射器.当有光线从任意角度射向尾灯时,它都能把光 “ 反向射回 ” ,当光线射 向反光镜时,会使后面的人很容易看到.在夜间,当汽车灯光照到它前方的自行车 尾灯上,无论入射方向如何,反射光都能反射到汽车上,其光强远大于一般的漫反 射光,就如发光的红灯,足以让汽车的司机观察到.
四、电学方面
在有些自行车上装有小型的发电装置,它利用摩擦转动,就像我们在实验室中看到 的手摇发电机一样,发出的电能供给车灯工作,起到一定的照明作用.
二十二、汽车上的物理知识
一、力学方面
1、汽车的底盘质量都较大,这样可以降低汽车的重心,增加汽车行驶时的稳度。
2、汽车的车身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
3、汽车前进的动力——地面对主动轮的摩擦力(主动轮与从动轮与地面的摩擦力 的方向相反)
4、汽车在平直路面匀速前进时——牵引力与阻力互相平衡,汽车所受重力与地面 的支持力平衡
5、汽车拐弯时:①司机要打方向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②乘客会 向拐弯的反方向倾倒——由于乘客具有惯性
6、汽车急刹车(减速)时,①司机踩刹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② 乘客会向车行方向倾倒――惯性 ; ③司机用较小的力就能刹住车――杠杆原理;④ 用力踩刹车——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⑤急刹车时,车轮与地面的摩擦由滚动变摩 擦成滑动摩擦
7、不同用途的汽车的车轮还存在大小和个数的差异——这与汽车对路面的压强大 小相关
8、汽车的座椅都设计得既宽且大,这样就减小了对坐车人的压强,使人乘坐舒服
9、汽车快速行驶时,车的尾部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这是我们常常能在运动的汽 车尾部看到卷扬的尘土形成原因
10、交通管理部门要求:①小汽车的司机和前排乘客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样可以 防止惯性的危害;②严禁车辆超载——不仅仅减小车辆对路面的破坏,还有减小摩 擦、惯性等;③严禁车辆超速——防止急刹车时,因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过长而造 成车祸
11、简单机械的应用:①方向盘、车轮、开窗摇柄等都是轮轴,②调速杆,自动开 关门装置是杠杆
12、汽车爬坡时要调为低速:由 P=Fv,功率一定时,降低速度,可增大牵引力 13、关于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问题;参照物与运动状态的描述问题
14、认识限速,里程,禁鸣等标志牌,了解其含义
二、声学方面
1、汽车喇叭发声要响,发动机的声音要尽量消除(发动机上装配消音器)――这 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为减轻车辆行驶时的噪声对道旁居民的影响,在道旁设置屏障或植树――可以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喇叭发声:电能――机械能
三、热学方面
1、汽车发动机常用柴油机或汽油机——它们是内燃机——利用内能来做功
2、发动机外装有水套,用循环流动的水帮助发动机散热——水的比热容大
3、冬天,为防冻坏水箱,入夜时要排尽水箱中的水――防止热胀冷缩的危害
4、小汽车的后窗玻璃板中嵌有一道道的电热丝——它可以防止车内形成的雾气附 着于玻璃上并凝结
5、刚坐进汽车或有汽车从你身旁驶过时,会闻到浓浓的汽油味——扩散现象
6、空调车车窗玻璃设计成双层的――防止传热
7、环保汽车使用气体燃料,可减小对大气的污染
四、电学方面
1、汽车的发动机常用低压电动机起动:电动机是根据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的道理制 成的,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汽车电动机(汽车电机)常用车载电瓶(蓄电池)供电,汽车运行过程中可以 利用的车轮带动车载发电机发电,给蓄电池充电。给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 学能储存起来,此时蓄电池是用电器;用蓄电池给电动机供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 能,此时蓄电池才是电源
3、车载蓄电池还被用来为汽车上配装的空调、电扇、收录机、 CD 机及各种用途的 电灯供电,方便地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声能、光能等等
3、油罐车的尾部通常要挂一条铁链直达路面,这样做有利于使运输过程中因颠簸 而产生的电荷迅速传到大地上,避免因静电放电而带来灾难
4、车灯发光:电能――光能
五、光学方面
1、汽车旁的观后镜,交叉路口的观察镜用的都是凸面镜,可以开阔视野
2、汽车在夜间行驶时,车内一般不开灯,这样可防止车内乘客在司机前的挡风玻 璃上成像,干扰司机正确判断
3、汽车前的挡风玻璃通常都不直立(底盘高大的车除外) ,这是因为挡风玻璃相当 于平面镜车内物体易通过它成像于司机面前,影响司机的判断
4、汽车尾灯灯罩:角反射器可将射来的光线反回,保证后面车辆安全
5、汽车头灯:凹面镜反射原理,近距光灯丝在焦点附近,远距光灯丝在焦点上 二十三、科学使用电器与防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主要是由电器中的线圈和马达产生的,随着距离的增加成倍递减的,所以 最好的防辐射方法在于使用中远离电器,同时避免家电的集中放置。特殊人群在使 用家用电器时注意采用防辐射设施,而儿童尽可能远离电器。
电器辐射是家中的冷静杀手
虽然不是人人家里都有微波炉,但肯定人人家里都会有个电视机。除了电视和微波 炉,家里最常见还有电脑、电冰箱、冷气机、手机等。
也许你已经略有所闻,许多家用电器在启用时,都会产生不同强弱、不同波长和频 率的电磁波, 假如使用家庭电器的方式不恰当, 或许就会将自己暴露于电磁辐射里, 这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对电磁辐射缺乏认识
虽然说一般电器的辐射只属微量,在短期内不会对身体造成明显伤害,但制造商在 保证商品质量的同时,有没有也标明其产品在某个时段单位里的辐射指数呢? 利明贸易家庭用具的门市负责人庄德安说:“假如制造商标明了电磁辐射指数,对 这方面有知识的人会更小心使用,但一般不懂究竟的消费者,也许就不敢买了。通 常,说明书上会有‘请留意’或‘小心使用’等栏目,虽然很难看到厂家坦然承认 商品有电磁辐射,但在使用规则里,往往都能巧妙地关注到一点。
电磁辐射可穿透人体
可见国人对电磁辐射的认识仍然不够。
电磁波的频率单位是赫兹(Hz ) 。
你永远都不可能亲眼目睹这名“冷静杀手” ,它无色无味无形。
当电磁波的磁场震荡频率超过 10万赫兹的时候,就会对人体构成潜在威胁。不过,
根据国际电器行业标准,电器离厂时,都要经过合格的电磁辐射防护检验,但,如 果我们在家里把许多电器都集中放置,并且经常一起同时使用,那你就会有暴露在 超剂量辐射里的危险。
超量辐射干扰人体生态钟
超量电磁波对人体造成伤害,其实早年就有记录。由 1969到 1982年,美国马利兰 州有 951名男子死于脑瘤,当时该地正在发展多项电器工业,而死者之中大部分就 是电工或电器工程师。后来,得克萨斯州癌症医疗基金会针对一些遭受电磁波损伤 的病人来作抽样化验,更发现那些在高压电附近工作的工人,他们的癌细胞的生长 速度,比一般人要快 24倍。
只要电器处于操作使用状态,它的周围就存在着电磁场或电磁辐射。这种辐射具有 一定能量,可以穿透多种物质,包括人体。根据审定标准,假如每平方厘米不超过 50微瓦,而一天里的总剂量也不超过每平方厘米 300微瓦, 那还算是够安全的。 但危险是,它无色、无味、无形,你也许每天暴露在不同电磁辐射的累积中而不自 知,因为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是缓慢的和间接的,也因为如此,它的危害性很容 易被人们所忽略。
假如长期暴露在超过安全的辐射剂量下, 就会大面积杀伤 (甚至是杀死) 人体细胞。 电磁波还会影响及破坏人体原有的电流和磁场,使人体内原有的电磁发生异变。这 会干扰人体的生态钟,导致生态平衡出现混乱,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如出现头痛、 乏力、悃倦、激动、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皮肤发热、脱发、心悸、心律失 常、血压失常。
电磁波还会影响脑部神经系统,使脑下松果体生产褪黑色素的速度放慢,影响了正 常睡眠。电磁波还可以伤害细胞膜,干扰激素,影响儿童发育,女性经期紊乱,男 性性功能减退。电磁波对眼睛也有明显损害,它会使眼睛的晶体混浊,造成“电磁 波白内障” 。
电脑:低频电磁场可能影响胚胎
需要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的人,应该参考手册上的规范的操作建议而跟电脑保持一 个较安全的距离。一般人会认为电脑滤光屏能够阻挡电脑的电磁辐射,但有最新报 告说,这种滤光屏其实对电脑使用者的保护性不大。
电脑在启动后,会产生电磁辐射,这其中包括了 X 射线、折频、超低频和静电场。 幸好绝大部分的 X 射线会被屏幕上原有的玻璃罩所吸收, 真正能漏出而又对人体有 害的剂量非常小。但电脑周围所产生的特低频电磁场,却会对胚胎产生不良影响, 长时间暴露于彼,有可能干扰到胚胎的正常发育,严重的情形,甚至会造成流产。 选购电器时,要细读使用手册,才能确保安全。
假如办公室里电脑太多并且面对电脑时间过久,应该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使空气中 的正离子疏散出去。
微波炉:若微波泄漏应尽快远离
微波炉发出的微波,却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在电磁波的波谱中,它是介于超短波和 红外线之间。微波穿透力极大,它能把东西煮熟是由于微波照射引起物品内部分子 高速运动,产生摩擦,使温度迅速升高。微波炉在正确操作使用下,对人体不会有 影响,但假如发现微波泄漏不慎伤害了身体,应尽快远离微波环境。一般轻微的情
形,只要离开接触,被伤害的组织就能逐渐恢复正常。孕妇和小孩应尽量远离微波 炉。
电视:负氧离子少会造成不适
看电视时,实在不宜太靠近。太靠近的话不止伤害眼睛,当电视机的显像管在启用 时, 它的负极会发出高能量的电子束。 这些电子束猛烈撞击屏幕内壁的荧光物质时, 屏幕上才会显示图像,但同时这也会产生具有穿透力的 X 辐射线。
看电视最好有个时间限制。 假如要看较长的时间, 应记得至少每小时离开现场一阵。 坐位至少要和电视机距离两米以外,而且最好能装上保护屏,电视屏幕显示影像时 也会放出大量的正离子,它们像磁石一样吸附空气周围里的负氧离子,使室内空气 中的负氧离子大量减少。长期处于缺少负氧离子的状态中,人容易头痛、胸闷和食 欲减退,那种长时间看电视的人,应该同时注意室内空气的流通。
手机:安全性将是未来卖点
手机早已普遍流行,如今几乎是人手一机。手机是靠超短波的波段来操作,这种超 短波的效应,比微波炉还要来得大。当一个人受到超短波频率没有受控的辐射时, 会产生疲倦、头痛,而假如经过多次重复的惯性辐射,很有可能导至电磁波引起的 伤残性白内障。
英国医疗监视组织副主席劳伦士查礼,如此告戒长时间手机使用者:“除非真有必 要,否则应避免手机而改用普通电话,在无可避免时,也该让你的手机距离你的大 脑远一点。 ”短波的杀伤力较强,且藏于无形。美国医药署发现:那些用无线电短 波探测器来确定汽车速度的公路警察,很多都患有肿瘤。但手机的超短波强度是否 足以致癌,至今还在争论。
德国也有专家研究出来,辐射通过量超过 5瓦的手机就有可能影响健康,而小孩贪 玩,随手抓起手机就拨的习惯很教人担心。但因为手机现在品牌太多,各家的性能 与辐射通过量也不一致,一般是由 2到 8瓦不等,它们的真正安全指数,仍有待验 证。有人预言:日后手机在市场上的战略点,将不会再是款式竞赛或是电池寿命的 长短,而是会着重在手机电磁辐射量的最低安全水平上。
其实,除了上述日用电器, 任何装有电子、有扫描功能、 雷达功能、真空管的电器, 在通电操作时,都会发出不同程度的电磁辐射。
现代都市,生活常遇电源,实在很难避开身边来自天然或来自人为的电磁所波及, 因此,唯有把波及机会减至最低,是为上策。
防范电磁波辐射
·别把家用电器都集中在一起使用。
·假如有应用手册,该根据指示规范,保持安全操作距离。
·无论如何,都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当电器不用时,最好把电源关掉,而不是让它处于备用状态,
以长远计,这样不止可以省电,或许还可以减少微量辐射的累积。电磁辐射与人体 健康,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物质文明,也把人类带进了充满人 造电磁辐射的环境中。由于电磁辐射危害人体健康。它已成为继水、空气、噪声之 后的第四大环境污染,并已被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列入必须控制的污染。我国环保
部门也已于 1999年 5月 7日正式告知新闻界:电磁辐射对机体(人体)的有危害。 电磁波对人体的危害分为三种:
1、 导致人体全部或部分温度升高的宏观致热效应。
2、 仅使人体器官内的细胞或部分病变的微观致热效应。
3、 电磁波的电场或磁场与人体组织和细胞作用而引起的非致热效应。
产生宏观致热效应的电磁波功率密度在 10mW/cm2;微观致热效应在 1mW-10mW/ cm2 ;浅致热效应在 1mW/cm2 以下。
电磁波对人体的伤害主要体面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宏观致热效应,可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不可恢复的伤害,如:眼睛产生白内障、 男性不育:当功率为 1000W 的微波直接照射人时,可在几秒内致人死亡。
2、高频弱电磁场对人体的非致热效应的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神经系统 --人体反复受到电磁辐射后,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它方面的功能发生变化。 如条件反射性活动受到抑制,出现心动过缓,血压降低,局部性血室传导阻滞,消 化不良等。
感觉系统 --低强度的电磁辐射,可使人的嗅觉机能下降,当人头部受到低频小功率 的声频脉冲照射时,就要以使人听到好象机器响,昆虫或鸟儿鸣的声音。
免疫系统 --我国有人初步观察到,长期接触低强度微波的人和同龄正常人相比,其 体液与细胞免疫指标中的免疫球蛋白 1gG 降低, T 细胞花环与淋巴细胞转换率的乘 积减小,使人体的体液与细胞免疫能力下降。
内分泌系统 --低强度微波辐射, 可使人的丘脑 --垂体 --肾上腺功能紊乱; CRT 、 ACTH 活性增加,内分泌功能受显著影响。
遗传效应 --微波能损伤染色体。动物试验已经发现;用 195MHz 、 2.45GHz 和 96Hz 的微波照射老鼠,会在 4-12%的精原细胞骨形成染色体缺陷老鼠能继承这种缺陷, 染色体缺陷可引起受伤者智力迟钝、平均寿命缩短。
那么,在我们周围究竟有哪些电磁污染源呢?除了一些工业、军事、科学、医学方 面大型射频设备以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大的电磁污染源就是手机、微波炉、 电脑、 VCD 、电视机等,尤其是电脑,它产生的电磁波辐射对人体影响最大,原因 是:
(1) 人在电脑前的工作时间长;
(2) 显示屏离人距离近,一般为 30cm 左右。
这些辐射的频率都在 100千赫以下,它对人体健康影响属于非热效应这一类。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TO )在有关电脑屏幕与工人健康问题的最新修正意见中指出:在电脑屏幕工作环境有些因素可能影响妊娠结果。那么究竟影响谁,怎么影响呢? 首先受影响的是男方,长期受电磁波辐照,有可能使男性精子数减少,使精子基因 畸形并可能变成不育或者畸胎, 据一位研究男性学的教授说:10年前精子数每毫升 1亿多的男性很常见,现在一年也碰不到一个,每毫升六、七千万的就算多了。医 学上认为精子的正常值是每毫升六千万到一亿五千万个,少于每毫升六千万个就很 难怀孕,其次是孕妇,有报道说在电脑前 1周工作 20小时以上的孕妇生畸形的概 率要比普通孕妇高 2-3倍,而生女孩的概率大。
面对这一重大优生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对家庭和和社会
造成无可弥补的损失。为了对国家、民族,对二十一世纪一代新人负责,我们有责 任从青少年防起,很多青少年喜欢沉缅在游戏机、电脑前。他们更应受到特别的关 怀, 建议有条件的家长应为他们配备屏蔽衣、 裤。 对于未婚青年男女更应高度重视, 防患于未然。 至于新婚夫妇, 更应未雨绸缪。 在女方怀孕前注意对电磁污染的防范。 具体做法是夫妇两人上机前就穿具有防电磁辐射功能的防护服。一旦怀孕后,有条 件的,女方暂时离开电脑前这个岗位,无法调离的,则穿上防电磁辐射防护服。
作文九:《生活中的物理知识》9300字
最近, 微博上流传着一道颇具诗情画意的物理题, 瞬间点燃了众多网友的热情, 大家纷纷转 发、评论、并像模像样地进行解答。出题者、答题者的文艺气质令人忍俊不禁。
这道物理题最初是由人人网上的孔轩发出, 题目如下:烟雨濛濛的清晨, 你站在窗前, 心里 非常惆怅,感慨万千,曾彷徨过,曾仰望过,曾失落过,但曾经代替不了现在,活在当下, 曾经终究不是未来, 水一滴一滴从屋檐自由落下, 思绪也随它荡漾开来, 突然发现当它通过 屋檐下高为 1.4m 的窗户时,用时 0.2s ,空气阻力不计,取 g=10m/s2。求此窗户离屋檐的距 离。
这道题得到了网友的广泛参与,大家惊叹:“ 这个人真是文理兼修啊,文艺范十足! ” 其实,真心要解答这道题的人寥寥无几,更多的人关心的是出题者的文艺气质,或赞叹出 题者乃文理全才,并表达了自己对已忘却的物理知识的忧伤之感。网友说:“ 曾经,这类物 理题信手拈来,而今只能望题兴叹,岁月蹉跎,空余一肚子文艺小清新。 ” 还有人表示:“ 这 1.8米屋檐上的雨滴,滴落在了一群上了大学忘了物理的理科生心里 ……”
我们在厨房里, 若留心看一下其中的炉灶、 器皿以及做饭、 炒菜中出现的一些现象, 定会发 现很多处要用到物理知识。
用砂锅煮肉或烧汤时,当汤水沸腾后从炉子上拿下来,则汤水仍会继续沸腾一段时间, 而铁、铝锅却没这种现象,这是为什么?
因为砂锅是陶土烧制成的, 而非金属的比热比金属大得多, 传热能力比金属差得多。 当 砂锅在炉子上加热时,锅外层的温度大大超过 100℃ ,内层温度略高于 100℃ 。此时,锅吸 收了很多热量,储存了很多热能。将砂锅从炉子上拿下来后,远高于 100℃ 的锅的外层就继 续向内层传递热量,使锅内的汤水仍达到 100℃ 而能继续沸腾一段时间,铁、铝锅就不会出 现这种现象(其原因请同学们自己分析) 。
水沸之前为什么会鸣响 ?
水将沸腾时,常听到嘶嘶的声音 ; 正在沸腾时声音反而低沉了,为什么 ?
煮水将近沸腾时, 常发出嘶嘶的鸣声。 这是由于接触煲底的水先受热, 当底层的水温度 升至 100℃ 时,就首先变成水蒸气向上升。这时,上层的水温度仍不足 100℃ ,当蒸汽的小气 泡升至低于 100℃ 的水层时,就迅速变回水滴。这种先膨胀又再收缩的过程,就引起水的振 动。当大量的小气泡从煲底上升时,就发出嘶嘶的鸣声。
但是,当全部的水都升至 100℃ 时,蒸汽泡就能够稳定地升至水面,不再发生收缩的现 象,这时只发出低沉的沸腾声音,不再发出嘶嘶的鸣声。
水开了, 这时你若迅速把壶提起来并勇敢地把手贴到壶底, 发现壶底并不烫手, 若过一 会才把手贴向壶底,壶底反而又烫手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
壶底是离热源最近的地方, 也是水汽化最集中的地方。 水开后, 在壶底产生一串串汽泡, 并上升到水面, 这就是沸腾。 水沸腾要吸收大量的热, 在水壶离开火炉后的一瞬间, 水的沸 腾仍在进行, 所以此时壶底附近的热大量地被吸收, 暂时降低了壶底的温度, 因此壶底并不 烫手。可是过一会儿后,水停止沸腾,不再冒汽泡,壶底和水温相同,壶底也就烫手了。
爱因斯坦能证明鬼魂存在吗
点击数:503次 录入时间:2011/11/30 15:38:00 编辑:hongmeizxxk
寻鬼者们认为,正是世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为他们提供了幽灵存在的科学依据。 每天晚上, 在世界的各个角落, 总有那么一些业余的寻鬼爱好者跑到废弃的仓库、 老建 筑和墓地里去翻翻找找。 他们经常携带着电子设备, 并且认为这些设备能帮他们找到不寻常 的能量体,比如鬼魂。
那些出没在电视上或者现实生活中的寻鬼者已经努力了很多年, 遗憾的是, 人们仍然没 有很好的证据来证明有鬼。 许多寻鬼者仍然锲而不舍地坚信着鬼魂的存在, 是因为他们坚信 自己有现代物理学的大力支持 —— 具体来说,是阿尔伯特 ·爱因斯坦的支持,世上最伟大的 科学家之一为他们提供了 “ 鬼魂 ” 真实存在的科学依据。
去看看谷歌搜索吧,那里有将近 800万条搜索结果把鬼魂和爱因斯坦的能量守恒说联系 到了一起。这种联系被该领域的许多专家反复重申。
例如,鬼魂研究者约翰 ·柯楚巴在他的著作《猎灵人:论灵媒、卜杖人、通灵师的考验 和其他美国超自然世界的调查案例》 (2007年出版)中写道:“ 爱因斯坦证明,宇宙中的所有 能量都是恒定的, 它既不能被凭空创造, 也不能被凭空消灭 …… 所以当我们死亡, 我们体内 的能量会发生什么呢?既然它不能消失, 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 它必定转化成了另一种形式 的能量。那么新形式的能量又是什么呢? …… 我们可否称之为鬼魂? ”
类似的观点出现在几乎所有以鬼魂为主题的网站上。 一个叫做 “ 三县超自然 ” 的研究组织 称:“ 爱因斯坦说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变化为另一种,所以我们活着时 体内的电能 …… 协助心脏跳动、呼吸顺畅的电能跑去哪了?这可没有简单的答案能解释。 ” 其实,答案确实就那么简单,一点也不神秘。
一个人去世后,他或她体内的能量去了所有死亡生物体的能量都会去的地方:环境中。 他或她的身体中储存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释放, 并转移到把我们 “ 吃掉 ” 的动植物或微生物中 去。不管它们是秃鹫、蠕虫、细菌,还是花花草草。如果他或她被火化,能量就转化为热和 光,然后散失了。
当我们进食动植物时也是一样的 —— 消化它们, 转换它们的能量, 为己所用。 我们吸收
的是实实在在的食物和能量,中间可没有夹杂鬼魂。
还有许多寻鬼者声称, 他们能检测到鬼魂造成的电场。 事实是, 人类和其他生物的代谢 过程确实会产生非常低的电流, 但这些都会在死亡时停止。 当能源站停止运转, 电流被切断, 你不能指望一个灯泡自强不 “ 熄 ” 吧?
任何一名死者留下的能量中, 都有大部分要花数年时间来重新进入环境, 剩余部分在死 亡后不久即消散了。 但它们都不会蜷缩在阴暗的角落里, 被流行的猎鬼设备比如电磁场探测 器(EMF )捕捉到。反复宣称爱因斯坦的理论为鬼魂提供了良好依据的寻鬼者们,揭示的 并不是鬼魂存在的证据,而是他们对基础科学的理解有多匮乏。
我们不能证明鬼魂不存在, 但无论是爱因斯坦还是他对物理法则的定义, 都不能证明其 存在。
(本文作者系美国科普杂志《怀疑探索者》副主编,著有《科学的超自然现象调查:如 何解答无法解释之谜》一书。 )
那一天
你在我的参照系里静止
你透过我的瞳孔衍射
在视网膜上刻下一组爱里斑
于是我知道
事件经历了不可逆过程
你像太阳一样对我辐射
虽然你很小心的
将最强烈的心情
藏在了不可见波段
我恨自己眼睛不够大
以至于遗憾的丢失了许多高频次波
又恨自己眼睛不够小
以至于视网膜上你的样子出现象差
在这个熵急剧增加的世界里
我的平均自由程越来越短
我的生活越发缺少涨落
而黑夜又是那么的空虚
我的灵魂独自在闵可夫斯基空间里飘来飘去
飘来飘去
我向着你飞奔,
(虽然也担心让你红红的脸颊看上去像紫色)
期望在 9点 50分
看到你 10点钟的微笑
然而你却给了我一个 273.15K 的表情
我无法容忍这种不确定关系
我需要一个决定论
可是所有的能量
都像是被投进了黑洞
我觉得自己就像是薛定谔的猫
在真实和虚无之间简谐振动
而你就是那只麦克斯韦妖
顽皮的开关着那扇命运之门
于是对称性
破缺了
自发的
在这个混沌的世界
1、小小称砣压千斤 —— 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 阻力的几倍。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
2、 破镜不能重圆 —— 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 (大于几百埃) ,分子间的引力很小, 几乎 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 —— 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 —— 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 之和。
5、麻绳提豆腐 --提不起来 —— 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 真金不怕火来炼, 真理不怕争辩 —— 从金的熔点来看, 虽不是最高的, 但也有 1068℃ , 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 800℃ 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 月晕而风, 础润而雨 —— 大风来临时, 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 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 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
础润即地面反潮, 大雨来临之前, 空气湿度较大, 地面温度较低, 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 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 —— 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 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 —— 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 生明显的衍射。 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 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 所以, 它能绕地高 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 ,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 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 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 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 水沸腾后, 上下等温, 气泡体积增大, 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 因而响声比 较小。
11、 猪八戒照镜子 --里外不是人 ——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 物像对称, 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
12、 水火不相容 —— 物质燃烧, 必须达到着火点, 由于水的比热大, 水与火接触可大量 吸收热量, 至使着火物温度降低; 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 使得物体不 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
13、 洞中方一日, 世上已千年 ——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中航 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
14、千里眼,顺风耳 —— 人们利用电磁波传送声音和图像信号,使古代神话中的
15、坐地日行八万里 —— 由于地球的半径为 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 体
16、釜底抽薪 —— 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如果
17、 墙内开花墙外香 —— 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 外。
18、 坐井观天所见甚少 —— 由于光沿直线传播, 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 青蛙的视野将很 小。
19、如坐针毡 —— 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 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
20、 瑞雪照丰年 —— 下到地上的雪有许多松散的空隙, 里面充满着不流动的空气, 是热 的不良导体, 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 可以很好的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 因此能起到保温 作用。
21、霜前冷,雪后寒 —— 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 0℃ 以下) ,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
22、 一滴水可见太阳, 一件事可见精神 —— 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根据凸透镜成像 的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23、 鸡蛋碰石头 —— 自不量力 —— 鸡蛋碰石头, 虽然力的大小相同, 但每个物体所能承 受的压强一定, 超过这个限度, 物体就可能被损坏。 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 所以鸡蛋将破裂。
24、纸里包不住火 —— 纸达到燃点就会燃烧。
25、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 —— 气体的扩散现象。
26、 玉不琢不成器 —— 玉石没有研磨之前, 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 玉石研 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27、 扇子有凉风, 宜夏不宜冬 —— 夏天扇扇子时, 加快了空气的流动, 使人体表面的汗 液蒸发加快,由于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
28、 人往高处走, 水往低处流 —— 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界中的一条客观规律, 原因是水受 重力影响由高处流向低处
29、水缸出汗,不用挑担 —— 水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水面以下部分温度比空气温度低,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外表面就产生了液化现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 . 晴天时由于 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少, 虽然也会在水缸外表面液化, 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发了, 不能形成 水珠 . 而如果空气潮湿,水蒸发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现了 . 空气 中水蒸气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当然不需要挑水浇地了。
30、 下雪不寒化雪寒 —— 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气凝华或水滴凝固形成的, 凝华、 凝固都是 放热过程,化雪是融化过程,要吸热。
31、 雪落高山, 霜降平原 —— 下雪天, 高山气温低于山下平地气温, 下到高山的雪不易融化, 而下到平地的雪易及时融化 . 所以下同样的雪,高山上比平地多 . 霜是地面上的水蒸气遇冷凝 华的结果,山下平地表面上的水蒸气比高山上多,故平地易摻禂霜,而高山不易形成霜。
32、冰冻三尽,非一日之寒 —— 水的温度在 0℃ ~4℃ 之间是热缩冷胀, 4℃ 时水的密度 最大 . 当整个水温都降到 4℃ 时,水的对流停止 . 气温继续下降时,上层水温降到 4℃ 以下,密 度减小不再下沉,底层水温仍保持 4℃ ,上层水温降到 0℃ 并继续放热时,水面开始结冰 . 由 于水和冰是热的不良导体, 光滑明亮的冰面又能防止幅射, 因此,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都不易 进行,冰下的水放热极为缓慢,结成厚厚的冰,当然需要很长时间的天寒。
33、 火场之旁, 必有风生 —— 火场附近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远处的冷空气必将来填充, 冷热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34、 一石击破水中天 —— 平静的水面如一块平面镜, 可看到天的像, 石块投入水中破坏 了平静的水面,形成层层水波,水中天的像也就被击破了。
35、 瞎子点灯白费蜡 —— 人们能看到世上万事万物, 是因为太阳光或用来照明的光照射 在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的光线进入人眼, 反射光线进入不了瞎子眼中, 所以瞎子看不见物体。
36、 早虹雨滴滴, 晚虹晒脸皮 —— 我国的降雨云大都是由西向东移动的, 早晨看到的虹, 是东方射来的太阳光照在西方的天空降雨层的水滴上形成的西虹, 显然, 西虹是本地天气将 要降雨的预示 . 相反,傍晚看到的虹是西方射来的阳光照在东方天空降雨层的水滴上而形成 的东虹,它预示着西方天空已没有降雨云了,天气必然是晴朗的。
37、朝霞不出门,晚霞走千里 —— (参考上则 )
38、虹高日头低,早晚披蓑衣 —— 当 “ 日头低 ” 时,太阳光线和地平线是非常接近的,这 时出现虹,虹心必然亦接近地平线,在地面上可以看到虹的半个圆弧 . 若此时空气中水滴很 多, 分布的空间很广, 那么除了可以看到虹外, 还可以看到霓, 霓顶的半圆弧比虹高且接近 天顶,也预示着降雨云已经移近天顶,本地很快就有暴雨下降。
39、 照相的底片 —— 颠倒黑白 —— 照相机是应用物体放在凸透镜两倍焦距以外, 成倒立 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故照相底片上的像与人是颠倒的 . 底片上涂有感光剂,人照相时, 由于浅色部位反射光的能力强,反射光进入相机的暗箱与底片上的感光剂发生了光化作用, 而深色部位由于吸收光的能力强,只有很少的反射光射入底片 . 这样浅色部位在胶片上感光 强,深色部位感光弱 . 胶片冲洗时,感光弱的部位的感光剂基本冲洗掉,所以呈浅色,而感 光强的部位由于发生了光化反应冲不掉,所以呈深色。
40、磨刀不误砍柴工 —— 减小受压面积增大压强
41、 鸡蛋碰石头 —— 自不量力 —— 鸡蛋碰石头, 虽然力的大小相同, 但每个物体所能承 受的压强一定, 超过这个限度, 物体就可能被损坏。 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 所以鸡蛋将破裂。
42、 一只巴掌拍不响 ——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一只巴掌要么拍另一只巴掌, 要么拍 在其它物体上才能产生力的作用,才能拍响。
43、 四两拨千斤 —— 杠杆的平衡条件, 增大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 只需用较小的动力就 能撬起很重的物体。
44、 水银落地 —— 无孔不入 —— 水银的密度大于组成地面各物质的密度, 水银又具有流 动性,故它总是沉在其它物质的下面。
45、泥鳅黄鳝交朋友 —— 滑头对滑头 —— 泥鳅黄鳝的表面都光滑且润滑,摩擦力小。
46、鸡蛋碰石头 —— 完蛋 —— 蛋壳承受的压强远小于石头能承受的压强,鸡蛋碰石头, 鸡蛋先破。
47、 大船漏水 —— 有进无出 —— 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船破后,船外的水被压进船内, 直 到船内外水面相平,此刻船内的水也不会向外流。
48、水上的葫芦 —— 沉不下去 —— 葫芦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只能漂浮在水面上。
自行车在我国是一种很普通又十分便利的交通工具,人们在上下班和郊游时 都经常用它。据近年来研究的结果表明,骑自行车和跑步、游泳一样,是一 种最能改善人们心肺功能的耐力性锻炼。本文为大家介绍一些自行车中的科 学知识。
1、快速行驶的自行车,如果突然把前轮刹住,后轮为什么会跳起来?
答:这是因为前轮受到阻力而突然停止运动,但车上的人和后轮没有受到阻 力,由于惯性,人和后轮要保持继续向前的运动状态,所以后轮会跳起来。 切记下坡或高速行驶时,不能单独用自行车的前闸刹车,否则会出现翻车事 故!
2、自行车下坡时,不再用力蹬车,车一般也会越来越快,这是为什么? 答:自行车下坡过程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动能增大,速度也增大。 3、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时,不一会儿气筒壁就会热起来,这是什么原 因?
答:主要原因:打气筒的活塞压缩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气体内能传给 气筒壁,使气筒壁温度升高;次要原因:打气过程也是克服活塞和筒壁摩擦 力做功过程,是气筒壁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4、骑自行车的人在上坡前,往往要用力蹬几下,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答:骑自行上坡过程是动能转化为势能的过程,上坡前用力蹬几下,增大了 车的速度,从而增大了车的动能,上坡过程中,这些动能转化为势能,车子 容易爬到坡顶。
5、如果在夏天车气打足,则轮胎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往往会爆胎,这是为 什么?
答:轮胎中气体在阳光照射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受热膨胀,故车胎易 爆。
6、不再蹬车后,自行车为什么仍能运动?
答:自行车原来是运动的,当不再蹬时,自行车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 状态,所以自行车仍能运动。
7、紧急刹车时,新的轮胎为什么会在地面上留下一道黑色的痕迹?
答:刹车时,车轮基本不转动,但由于惯性,车子仍向前滑动,此时轮胎要 克服地面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轮胎因温度升高而焦化,所以会在 地面上留下黑色的痕迹。
8、骑自行车上坡,走 S 形路线比较省力,这是为什么?
答:骑自行车上坡,不管路线如何,爬上坡顶升高的高度时一样的,但走 S 形路线所走的路线比较长些,相当于把斜面的长度拉长了,在高度相同的情 况下,斜面越长越省力,所以走 S 形路线省力些。
研究性学习方案——《自行车中的科学 知识》
初中物理教师的博客
研究性学习教案:自行车的物理知识
实验中学科学组编
课题:自行车的物理知识
教学目标 :
1、
2、让学生对自行车进行观察,描述其构造。说明应用了哪些物理知识,要求能运用所 学知识,比较系统地写出调查报告。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辨别分析能力。
4、提高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
5.通过成果展示提高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教具准备:自行车一辆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 、出示一辆自行车,交代本节课的任务:
三、 自行车各部件名称的认识。 (由学生完成,对照自行车上讲台说明。 )
四 . 、研究自行车的物理知识:
每一子课题研究组派出一位同学, ,代表本组公布探究结果。结果公布之后,请全体同 学评议,并提出质疑,让其答辩,也可作适当补充,
老师作适当指导、点评。
附参考资料:
一 、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方法的应用 :
1、增大摩擦的方法的运用:
许多部件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如车的外胎,车把手塑料套,蹬板套,闸把套等。 增大压力以增大摩擦:用力刹车,刹车橡皮紧压钢圈,用以增大刹车橡皮对钢圈的压 力,以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刹车过程开始与钢圈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 , 最后是静摩擦 . 变滚动为滑动增大摩擦 :刹车过程中 , 车轮从纯滚动变为滑滚结合的运动 , 车轮与地面 摩擦力增大
2、减小摩擦的方法的运用 :
变滑动为滚动 :自行车的各轮轴均采用滚珠轴承 , 把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 , 从而减小 有害摩擦 .
加润滑油 :在自行车滚动轴承处以及其他运动部分 , 定时加润滑油减小有害摩擦 , 防止 这些部件磨损过快 .
车胎注入一定气体 :其目的一方面能使自行车有一定弹性 , 减少往径向颠簸对车圈的冲 击 , 另一方面 , 能在自行车负载情况下 , 减小路面同车胎的摩擦力 .
3、压强知识的运用 :
座垫、 按钮扳手、 蹬板等处 , 适当增大受力面积 , 以减小压强 , 使骑车人行驶时操作舒适,
给自行车胎打气应适量 , 以防压强过大或热膨胀引起内胎爆裂 .
4、力的知识的运用 :
骑自行车时 , 地面给后轮 (驱动轮 ) 静摩擦力向前 , 前轮 (从动轮 ) 受到地面摩擦力向后 . 拐弯时 , 人和车身一起倾斜一个角度,这时轮胎受带一个沿半径指向圆心的静摩擦力 , 它作为向心力 , 因为地面对车的作用力与重力不在一条直线上 , 所以人和车一起倾斜,快速 骑车时 , 用躬身以减小阻力 , 要减速时特意挺直身体以增大阻力 .
5、惯性知识的运用 :
在平路上骑车 , 使劲蹬几下以后不再蹬脚踏板 , 自行车还能行驶一段距离 . 下坡或高速 行驶时 , 不能单独用前闸刹车 , 否则会出现翻车事故 .
6、简单机械知识的运用 :
自行车制动系统中的车把、连杆和刹车皮由一系列省力杠杆组成,为了省力或省距离 , 自行车还使用了轮轴 , 如链轮压盘与脚蹬、后轮与飞轮、车把与转向龙头。 其中自行车的 传动装置包括 :主动齿轮 (轮盘 ), 被动齿轮 (又称飞轮 ), 链条及变速器等 , 齿轮比与传动比关 系看自行车的使用效率 .
7、功能知识的运用 :
功的原理 :人们在骑车上陡坡时 , 常行
机械能相互转化 :骑车上坡时 , 人们往往要用力蹬车 , 这里是动能转化为势能 ; 而骑车下
坡 , 不用蹬车 , 车速也越来越快 , 这里为势能转化为动能 .
能量转换 :人们骑车通过
8、声学知识的运用 :
车铃利用了震动发声的机制
9、光学知识的运用 :
尾灯壁有许多互成直角的反射面 , 夜间汽车灯光射来 , 能被它沿原方向反射回去 , 这些 反射回去的红光会引起司机的 注意 , 以防交通事故 .
10、电磁学知识的运用
速度计
人力电动两用车
不仅自行车本身有许多物理知识,而且在自行车比赛时,还要用到力学知识。
人们骑着自行车向前进时,即使无风的天气也会感到有风从耳边飞过 , 速度越快人感觉 到的风力也越大 , 阻碍前进的效果也越明显 .
作文十:《生活中的物理知识》10600字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大全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我们认真观察厨房里燃料、炊具,做饭、做菜等全部过程,回忆厨房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会看到有关的物理现象。利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如下: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 ____能转化为 ____能,都是利用 ________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 排气扇 (抽油烟机) 利用 ____能转化为 ________能, 利用流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 ________插头,插入 ________插座,使用电器的 ______与 ________连接起来 , 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 ____
将电磁能转化为 ____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 ____效应工作,将 ________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 ____能,即燃料 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 ________,水面总是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 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
4________, ____________。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 ________
6____,振动 频率 ________,音调 ________。
7、 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 ________产生热使刀的内能 ____, 温度 ____, 刀口硬度 ____使菜刀内能 ____,温度 ____,不会升至过高。
1____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 ____。
2____导体,以便
3____,压强 ____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 污染空间。
4、 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 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 ____导体, 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 砂锅外壁迅速放热 _______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 ____导体,能更好地防止 ________。
6、 炒菜主要是利用 ________方式传热, 煮饭、 烧水等主要也是利用 ________方式传热的。
7、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这是因为随 着开水倒出,进入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受热很快 ________, ________增 大,从而推开瓶塞。
8、冬季刚出锅的热汤,看到汤面没有热气,好像汤不烫,但喝起来却很烫,是因为汤面 上有一层 ________阻碍了汤内 ________(水分蒸发)。
9、冬天或气温很低时,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应当先用少量的沸水预热一下杯子,以防
止玻璃杯内外 ________过大,内壁 ________受到外壁阻碍产生 ________,致使杯破裂。 10、煮熟后滚烫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儿,容易剥壳。因为滚烫的鸡蛋壳与蛋白 ____会收缩,但它们收缩的程度不一样,从而使两者脱离。表面有水的热鸡蛋拿在手里并不觉得 烫 , 但过一会就烫手了 , 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与物体状态变化有关的现象
1、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 ____________的方法使气体 ________再装入钢罐中的;使用时, 通过减压阀,液化气的压强 ________,由 ____态变为 ____态,进入灶中燃烧。
2、用焊锡的铁壶烧水,壶烧不坏,若不装水,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就烧坏了。这是因为 水的沸点在 1标准大气压下是 ____℃,锡的 ________是 232℃,装水烧时,只要水不干,壶 的温度不会明显超过 ____℃,达不到锡的 ____,更达不到铁的 ____,故壶烧不坏。若不装水 在火上烧,不一会儿壶的温度就会达到锡的 ____,焊锡 ____,壶就烧坏了。
3________成同 温度的热水时要 ________热量。
4一会儿。 这是因为砂锅离开火炉时,砂锅底的温度高于 100
内食物能从锅底 ________热量,继续 ________
5、用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些。主要是增大了锅内 ________,即提 高了煮食物的温度。
6
渗漏,而是自来水管大都埋在地下,水的温度较 ________接触水管,就会 ________热量 ________
量较 ___,湿度较 ___,这正是下雨的前兆。
7______,即使再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 水温,结果只能加快水的 _________火把锅 内水烧开后,用 ___火保持水 ______
8
___,壶嘴出来的 ______不能 ______,而距壶嘴 一定距离的地方温度 ___,放热 ______成 ______,即“白气”。
9、 油炸食物时, “叭、 叭” 的响声, 并溅出油来。 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 水的 ____________,产生的 ______上升到油面爆 裂而发出响声。
10
______后又 ______,并发出“吱、吱”的响声。
11
______沸腾的汤的温度,混合后,冷水 ___热,汤 ___热。把汤扬起 的过程中,由于空气比汤温度 ___,汤 ___热,温度 ______,倒入锅内后,它又从沸汤中 ___热,使锅中汤温度 ______。
12、炒肉中的“见面熟”。逢年过节,人们总要炒上几个肉菜,那么怎样爆炒肉片呢? 若将肉片直接放入热油锅里去爆炒,则瘦肉纤维中所含的水分就要急剧 ____,致使肉片 变得干硬,甚至于会将肉炒焦炒糊,大大失去鲜味。为把肉片爆炒得好吃,师傅们往往预先 将肉片拌入适量的淀粉和水, 则肉片放到热油锅里后, 附着在肉片外的淀粉糊中的水分 ____, 而肉片里的水分难以 ____, 仍保持了原来肉的鲜嫩, 还减少了营养的损失, 肉又熟得快即 “见 面熟”。用这种方法炒的肉片,既鲜嫩味美,又营养丰富。
13、冻肉解冻用什么方法最好?从冰箱里取出冻肉、冻鸡,如何将其解冻呢?
用接近 ____℃的冷水最好。因为冻肉温度是在 0℃以下,若放在热水里解冻,冻肉从热 水中 ____热量,其外层迅速解冻而使温度很快升到 0℃以上,此时肉层之间便有了空隙,传
递热的本领也就下降, 使内部的冻肉不易再 ________解冻而形成硬核。 若将冻肉放在冷水中, 则因冻肉、 冻鸡 ____热而使冷水温度很快降到 ____℃且部分水还会 _______结冰。 而水结冰放 出的热量比同质量水降温放出的热量多得多, 热量被冻肉吸收后, 使肉外层的温度较快升高, 而内层又容易 ____热量,这样,整块肉的温度也就较快升到 ____℃。如此反复几次,冻肉就 可解冻。从营养角度分析,这种均匀缓慢升温的方法也是科学的
(三)与热学中的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现象
1、腌菜往往要半月才会变咸,而炒菜时加盐几分钟就变咸了,这是因为温度越 ___,盐 的离子运动越 ___的缘故。
2、长期堆煤的墙角处,若用小刀从墙上刮去一薄层,可看见里面呈黑色,这是因为分子 永不停息地做 ____________,在长期堆煤的墙角处,由于煤分子 ______到墙内,所以刮去一 层,仍可看到里面呈黑色。
汽车上的物理知识
一、力学方面
1、汽车的底盘质量都较大,这样可以降低汽车的 ____
2、汽车的车身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时受到的
3、 汽车前进的动力——地面对主动轮的 ____力 力的方向 ____)
4、 汽车在平直路面匀速前进时—— ____力与 ________力与地面的 ____力平衡
5
反方向倾倒,这是由于乘客具有 ____。
6________的原因;②乘客会向 车行方向倾倒── ________ ;________;④用力踩刹车— — ________________变成 ________
7______大小相关 8减小对乘坐人的 ______,使人乘坐舒服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
10______,这样可以 ______惯性 ______,还有减小 ______、 ______等; ______而造成车祸 11、 ______、开窗摇柄等都是轮轴,② ______,自动开关门装 置是杠杆
12速:由 P=Fv可知, ______一定时,降低 ______,可增大 ______ 13______,单位换算:1m/s=______km/h;
14
15、认识限速、里程、限重、禁鸣等标志牌,了解其含义
二、声学方面
1、汽车喇叭发声要响,发动机的声音要尽量消除(发动机上装配 ______),这是在 ______处减弱噪声
2、为减轻车辆行驶时的噪声对道旁居民的影响,在道旁设置 ______或 ______,可以在 ____________中减弱噪声
3、喇叭发声:______能转化为 ______能
三、热学方面
1、汽车发动机常用 ______机或 ______机,它们都是 ______机,利用 ______来做功
2、发动机外装有 ______,用循环流动的水帮助发动机 ______,因为水的 ______大
3、冬天,为防冻坏水箱,入夜时要排尽水箱中的水,防止 ______带来的危害,现代汽车水箱
内装有低温下也不会 ______的防冻液,所以不用再排水。
4、小汽车的后窗玻璃板中嵌有一道道的 ______,它可以防止车内形成的雾气附着于玻璃上, 同时它也是汽车的 ______,用于跟外界通讯。
5、刚坐进汽车或有汽车从你身旁驶过时,会闻到浓浓的汽油味,这是 ______现象
6、空调车车窗玻璃设计成双层的,这样可以 ______,也防止 ______
7、环保汽车使用气体燃料,可减小 ____________。
四、电学方面
1、汽车的发动机常用 ____________电动机起动:电动机是根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制成的,工作时把 ______能转化为 ______能。
2、汽车电动机(汽车电机)常用车载电瓶(蓄电池)供电,汽车运行过程中可以利用车轮带 动车载发电机发电,给蓄电池充电。给蓄电池充电时, ______能转化为 ______能储存起来, 此时蓄电池是 ______; 用蓄电池给电动机供电时, ____能转化为 ___能, ______ 3、车载蓄电池还被用来为汽车上配装的空调、电扇、收录机、 CD
电灯供电,方便地电能转化为 ______能、 ___能、 ___能和 ___能等等
3
______迅速传到大地上,避免因 _________而带来灾难
五、光学方面
1、汽车旁的观后镜,交叉路口的观察镜用的都是 ______
2、汽车在夜间行驶时,车内一般不开灯,这样可防止 成像, 干扰司机正确判断路面情况
3
______镜,车内物体易通过它成像于司机的
4反回,保证后面车辆安全
5、汽车头灯:利用 _________光灯丝在焦点上
自行车上的物理知识
1、自行车上的摩擦知识。
、 _______________。 ______越大,摩擦力越大; _______________
间的 其目的是为了防止自行车打滑。 车把手塑料套, 蹬板套、
车与路面之间有摩擦,不过,要问自行车为何能前进?这还是依靠后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而 产生的,这个摩擦力的方向是 ______的。那前轮的摩擦力是干什么的? ______车的运动!其 方向与自行车前进方向 ______。正是这两个力大小 ______,方向 ___,所以自行车作 _____运 动。不过,当人们在地上推自行车前进时,前轮和后轮的摩擦力方向都 ______。那谁和这两 个力平衡呢?脚对地面的摩擦力方向 ______,与车轮的摩擦力平衡!
③刹车以后,自行车为何能停止?
刹车时,刹皮与车圈间的摩擦力,会阻碍后轮的转动。手的压力越大,刹皮对车圈的 ______就越大,产生的 ______也就越大,后轮就转动的 ______。如果完全刹死,这时后轮与地面之 间的摩擦就变为 ______摩擦力(原来为 ______摩擦,方向向 ___),方向向 ___,阻碍了自行 车的运动,因此就停下来了。
④自行车哪些地方安有钢珠轴承?为什么安钢珠轴承?
在自行车的 ______、 ______、 ______、车把转动处,脚蹬转动处等地方,都安有钢珠。 人们骑自行车总是希望轻松、灵活、省力。而用 ___代替 ___就可以大大 ______摩擦力,因此 要在自行车转动的地方安装钢珠,我们可以经常加 ______,使接触面彼此 ______,这样就可 以使摩擦力变得更小。
2、自行车上的杠杆、轮轴知识。
①自行车上的杠杆
A 、控制前轮转向的杠杆:自行车的车把,是 ______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转动自行车前 轮,来控制自行车的运动方向和自行车的平衡。
B 、控制刹车闸的杠杆:车把上的闸把是 ______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使车闸以较大的压 力压到车轮的钢圈上。
②自行车上的轮轴
A 、中轴上的脚蹬和花盘齿轮:组成 ______轮轴(脚蹬半径 ______
B 、自行车手把与前叉轴:组成 ______轮轴(手把转动的半径 ______
C 、后轴上的齿轮和后轮:组成 ______轮轴(齿轮半径 ______
3、自行车上的气压知识。
要是使胎内的压强 ______,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同时可以
方便进气,保证充气内胎的密封。
4、自行车上光学知识。
___度的反射面 ______光,按灯光
5.测量中的应用
0.71米或 0.66米。那么转过一 圈长度为直径乘圆周率 π______米,然后,让车沿着跑道滚动,记下滚过 的圈数 n ,则跑道长为 米。
6.力和运动的应用
7.压强知识的应用
(1)______太大而被压破。
(2)_________以 ______臀部所受压强,使人骑车不
8
(1)根据功的原理:省力必定 _____。 因此人们在上坡时, 常骑 “ ___形” 路线就是为了更省力。
(2)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如骑车上坡 ___,人们往往要加紧蹬几下,提高车速,增大 车子的 _____能,上坡时,这些 _____能就能转化为更多的 ______能,上坡就更容易。而骑车 下坡,不用蹬,车速也越来越快,此为 ______能转化为 ______能。
9.惯性定律的运用
快速行驶的自行车,如果突然把 ___轮刹住,后轮会跳起来,甚至人和车都会翻过去。这是因 为前轮受到 ______而突然 ______运动, 但车上的人和后轮没有受到 ____, 由于人和车的 _____, 人和后轮要保持继续向 ___的运动状态,所以后轮会跳起来,甚至翻倒摔伤。 因此切记下坡 或高速行驶时单独用自行车的 ___闸刹车,否则会出现翻车事故!
民谚俗语中的物理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谚、俗语,这些民谚、俗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 知识,我们平时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一些民谚、俗语,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 知识,这对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下面列举几例:
1、 称砣小压千斤 :根据 _________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 的 ______。如果 ______的力臂很大,那么
2、 破镜不能重圆 :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 ___力很小,几乎为零, 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 摘不着的是镜中月 捞不着的是水中花 :平面镜成的像为 ___像。
4、 人心齐,泰山移 :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 ______,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 ___。
5、 麻绳提豆腐 --提不起来 :在 ______一定时,如果 ______越小,则 ______就越大。
6、 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 :从金的 ______1068℃, 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 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 ______
7、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____成小冰晶,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相当于许多 ____发生 ____,形成 彩色的月晕,故有
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 ____
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 长啸一声, 山鸣谷应 :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 , 可以形成洪亮的 ____, 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 但闻其声,不见其人
____,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 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
10、 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____,大 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 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沸腾 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
11、 猪八戒照镜子 --____,物像 ____
13、 :根据 ________的相对论,在接近 ____速的宇宙飞船中航行,
14、 千里眼,顺风耳 :人们利用 ________传送声音和图像信号,使古代神话中的
15、 坐地日行八万里 :由于地球的半径为 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
16、 釜底抽薪 :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 ________,二是 ________。如果
17、 墙内开花墙外香 :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 ________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 ____到墙外。 18、 坐井观天 所见甚少 :由于光沿 ____传播,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 19、 如坐针毡 :由压强公式 ____可知,当 ____一定时,如果 ____越小,则 ____越大。人坐在 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
20、 瑞雪照丰年 :下到地上的雪有许多松散的 ____,里面充满着不流动的 ____,是热的不良 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的防止 ________,因此能起到 ____作用。
21、 霜前冷,雪后寒 :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 0℃以下), 空气中的 ________凝华成 ________, 附着在地面上形成 ____, 所以有
22、 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 :一滴水相当于一个 ____镜,根据 ____镜成像的规律, 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23、 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 :鸡蛋碰石头,虽然力的大小 ____,但每个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 ____,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可能被损坏。鸡蛋能承受的压强 ____,所以鸡蛋将破裂。 24、 纸里包不住火 :纸的着火点远 ____火的温度,纸达到着火点就会燃烧。
25、 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 :气体的 ____现象,说明分子总是在 ____________________。 26、 玉不琢不成器 :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 ____
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 ____反射。
27、 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 :夏天扇扇子时,加快了 ____________加 快,由于 ____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
28、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____作 用由高处流向低处
29、 水缸出汗,不用挑担 :水缸中的水由于 ________,空气 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外表面就产生了 ____. 晴天时由于空气中 水蒸气含量少,虽然也会在水缸外表面 ________了,不能形成水珠 . 而如果空气潮湿,水 ________速度,就有水珠出现了 .
30、 下雪不寒化雪寒 :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气 ______形成的,这两个过程都要 ______热量,而化雪是 ______
31、 雪落高山,霜降平原 山下平地气温,下到高山的雪不易 ____, 而下到平地的雪易及时 ____.____.霜是地面上的水蒸气遇冷 ____
32、 冰冻三尽, 非一日之寒 0℃~4℃之间是 ________, ____℃时水的密度最大 . 当整个水温都降到 4. 气温继续下降时, 上层水温降到 4℃以下, 密度 ____ 0℃并继续 ____热量时,水面开始结冰 . 由于
33、 :火场附近的空气受热 ____,密度 ____上升,远处的冷空气必将来
34、 :平静的水面如一块 ____镜,可看到天的 ____,石块投入水中破坏了平 静的水面,形成层层水波,水中 ____也就被击破了。
35、 瞎子点灯白费蜡 :人们能看到世上万事万物,是因为太阳光或用来照明的光照射在物体 上被物体 ____后的光线进入人眼, ____光线进入不了瞎子眼中,所以瞎子看不见物体。 36、 早虹雨滴滴,晚虹晒脸皮(东虹轰隆西虹雨) :我国的降雨云大都是由西向东移动的, 早晨看到的虹, 是 ____射来的太阳光照在西方的天空降雨层的水滴上 ____形成的西虹, 显然, 西虹是本地天气将要降雨的预示 . 相反, 傍晚看到的虹是 ____射来的阳光照在东方天空降雨层 的水滴上 ____而形成的东虹,它预示着西方天空已没有降雨云了,天气必然是晴朗的。 37、 朝霞不出门,晚霞走千里 :(参考上则 )
38、 虹高日头低,早晚披蓑衣 :当“日头低”时,太阳光线和地平线是非常接近的,这时出 现虹,虹心必然亦接近地平线,在地面上可以看到虹的半个圆弧 . 若此时空气中水滴很多,分 布的空间很广,那么除了可以看到虹外,还可以看到霓,霓顶的半圆弧比虹高且接近天顶,
也预示着降雨云已经移近天顶,本地很快就有暴雨下降。
39、 照相的底片——颠倒黑白 :照相机是应用物体放在 ____镜 ________以外, 成 ____________像原理制成的,故照相底片上的像与人是颠倒的 . 底片上涂有感光剂,人照相时,由于浅色部 位反射光的能力 ____,反射光进入相机的暗箱与底片上的感光剂发生了光化作用,而深色部 位由于吸收光的能力 ____, 只有很少的反射光射入底片 . 这样浅色部位在胶片上感光 ____, 深 色部位感光 ____.胶片冲洗时,感光弱的部位的感光剂基本冲洗掉,所以呈浅色,而感光强的 部位由于发生了光化反应冲不掉,所以呈深色。
40、 磨刀不误砍柴工 :减小 ________增大 ________
41、 一只巴掌拍不响 :力是 ____________的作用,一只巴掌要么拍另一只巴掌,要么拍在其 它物体上才能产生 _________,才能拍响。
42、 四两拨千斤 :应用 _______________的原理, ______动力臂与阻力臂的之比,只需用较小 的动力就能撬起很重的物体。
43、 水银落地—无孔不入 :水银的密度 ____________性, 故它总是沉在其它物质的 ___面。
44、 泥鳅黄鳝交朋友—滑头对滑头 ___。
45、 大船漏水—有进无出 :液体内部存在 ______外水面 ______,此刻船内的水也不会向外流。
46、 水上的葫芦—沉不下去 :葫芦的密度 ______浮力 ______葫芦的重力,故松手后,葫芦将 ______在水面上。
钢丝钳上的物理
1. 钳柄上的橡胶套:
2. 橡胶套上的凸起颗粒:
3. 钳嘴处的横纹:
4. 钳子的剪口部分:
5. 钳柄:
人身体上的物理
识运用的体现。
1.眼睛
___、含有纤维胶质 ______及 ______构成的。 ______和 _________镜。从物体射进眼里的光线经过一个 ___射后,在 ______上形成 ___、 ______像,刺激分布在 ______上的感光细胞,通过视神经传给 ___,于是我们 就看见了物体。眼睛不仅能看见近处的物体,而且还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物距改变时,它 能靠改变 ______表面的弯曲程度来改变眼睛这个 ___镜的 ___,因此,眼睛实际上是一种超级 精巧的变焦系统。当然,眼睛这种调节焦距的调节功能是有限的。近视眼就不能仅靠自身的 调节,而必须配以合适的 ______镜来帮助调节,从而达到看清远处物体的目的。
2.牙齿
人的牙齿早在母胎的第二个月就开始在胎儿的牙槽骨里生长,在婴儿出生后的七个月左 右,开始有乳牙萌出,直至二周岁左右,二十只乳牙全部萌出。然而,就从母胎的第二个月 开始,人的牙齿就有了细微的、明确的物理分工:(1)门牙又叫切牙,共有四对,它长得 扁扁的,宽宽的,像一把刀,是专门用来咬断食物的,门牙的横截面外表很窄,好像刀口, 用相同的力,能产生较大的 ___,容易切断食物。(2)尖牙又叫犬牙,嘴角两边各有一对, 像钩子一样,也能产生很大的 ___,它的功能主要是撕碎食物。(3
)磨牙又叫盘牙或臼牙。
它长得特别粗壮,圆圆的,上面还有些凹凹沟沟,完全像磨豆浆用的磨子一样靠 ___和 ___把 食物嚼碎磨细。无论是完整的还是撕碎的食物,最后都要经磨牙加工吞入食道。
3.耳朵
人耳是由 ___耳、 ___耳和 ___耳三个部分组成。 ___耳是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声音是由 物体的 ___而产生的一种 ___波,这种 ___波首先由喇叭状的耳廓收集进来。(有些动物的耳 廓可以向各个方向转动,更有利于声波的收集,但人类耳廓上的肌肉已经退化了,所以不能 活动。 ) 中耳包括 ___, 鼓室和听小骨。 ___在外耳道的末端, 是一片椭圆形的薄膜, 厚仅 0. 1mm , 当外耳的 ___波通过空气的 ___传入时,使 ___振动,把 ___波转变成多种振动的“密码”,传 向后面的鼓室。鼓室是一个能使声音变得柔和而动听的小腔,腔内有 3块听小骨。听小骨能 把鼓膜的 ___传给内耳,传导过程还像放大器一样,把声音信号放大十倍,所以即使很轻微 的声音人们也能听到。 内耳是听觉神经最末梢的部分, 中耳传来的声波, 刺激听神经的末梢, 使之兴奋,经过听神经传至大脑后,就能分辨出各种各样的声音。
4.皮肤
皮肤这个最大的器官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表面积一般大约在 之间,其 重量约占体重的 6%左右。
可以防止内脏和骨骼又受到外界的直接侵害。
皮肤最突出的物理作用是 ______和 ______
___带 走体内多余的热量。当外界温度 _________, 散热放慢,有助于体温保持恒定。
5.关节
___
增强光洁度,减少 ___
小。
除以上器官外, 结构巧妙的换气站——肺和肺泡等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