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自然界有趣的现象》800字
自然界有趣的现象
有人特别爱观察,在自然界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
加拿大的作物管理专家彼特曼曾研究发现,生长的西红柿在缺水时会发出“呼喊”,如果“呼喊”后得不到水“喝”,“呼喊”就变成了“呜咽”。他解释说,这种声音是那些从根部向叶子传输水分的导管在萎缩时发出的,萎缩的力量相当于轮胎气压的25倍,会造成含有水分的导管破裂,从而发出“哭泣”的声音。
对于植物为什么会像动物一样“哭泣”,美国科学家从化学的角度作出了解释。他们认为,当植物生存受到威胁或直接危害时,体内的亚麻酸就会发生变化,转化为茉莉酮酸,同样能帮助植物抵御外界的侵袭,茉莉酮酸的产生,就是植物“哭泣”的物质原因,也是抑制“疼痛”和医治创伤的良药。
阿尔卑斯山的落叶松在被羊群啃食后,就会长出一簇刺针来。当羊群再来侵犯,针便会刺入羊的身体,羊群只好退让三分。有趣的是,被羊群吞食后长出的新嫩苗,在刺针的呵护下一直长到羊群吃不到的高度才抽出新的枝条来。
事实上,人们还发现了不少类似的事情。这些发现让我们看到,自然界是那样的神奇,又是那样的“有秩序”。随意地破坏、侵犯,是会遭到报复的。
1、照样子,写句子。
自然界是那样的神奇,又是那样的“有秩序”。
是……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在下边正确的说法后面画“√”
(1)西红柿在生长时“哭泣”,是因为有人伤害它。( )
(2)美国的科学家从化学的角度对“哭泣”作了解释。( )
(3)植物“哭泣”,是因为体内的茉莉酮酸转化成了亚麻酸。( )
3、读了这篇短文,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妈妈是那么的温柔,又是那么的善良。
2、 (2)√
3、 提示: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也可以根据某一感受进行分析。
作文二:《《自然界里罕见的自然现象》》1600字
《自然界里罕见的自然现象》
(2010-08-02 11:13:04)
自然界中由于大自然的运作规律自发形成的的某种状况,其完全不受人为主观能动性因素影响。如月有阴晴圆缺,四季变化,气候的冷暖,刮风下雨,白天黑夜等。主要有物理现象)地理现象)化学现象等几大类。相对于由人类引发的社会现象而言。
旋转火焰
旋转火焰又叫火怪,火旋风,是指当火情发生时,空气的温度和热能梯度满足某些条件,火苗形成一个垂直的漩涡,旋风般直插入天空的罕见现象。旋转火焰多发生在灌木林火。火苗的高度30至200英尺不等,持续的时间也有限,一般只有几分钟,但如果风力强劲能持续更长的时间。
极光
极光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常会出现灿烂美丽的光辉。它轻盈地飘荡,同时忽暗忽明,发出红的、蓝的、绿的、紫的光芒。这种壮丽动人的景象就叫做极光。 雷暴
雷暴(Thunderstorms)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性天气。它必定产生在强烈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雨或暴雨,有时伴有冰雹和龙卷风,属强对流天气系统。 乳状云
乳状云(Mammatus
Clouds),又称“乳状积云”,是在积雨云下方形成的乳状型积云,是当下降气流里头温度较冷的空气与上升气流中温度较暖的空气相遇,而形成如同一个个
袋子形状的乳状云。乳房云的出现常常预示着暴风雨的降临。
赤潮
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它是海洋中某一种或某几种浮游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繁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海水变色,影响和危害其它海洋生物正常生存的灾害性海洋生态异常现象。
冰锥群
冰锥群是自然接罕见的自然现象,与旋转火焰、极光、雷暴、赤潮、冰圈、乳状云、重力波云等合称为罕见的九大自然现象。
冰圈
2009年1月14日报道,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说,英国最近首次出现了罕见的“冰圈”现象,在已经结冰的河面拐角处,一个冰块被切断,并开始旋转,渐渐形成正圆形。英国德文郡的一名男子在外出遛狗时发现了这一现象。
重力波云
波浪状的重力波云层通常是由于上升气流延伸至山脉,或者伴随着雷电交加的暴风雨而产生。重力波状的云层仅产生于上升气流进入稳定的气穴(air
pocket)。向上的气流冲量在气穴中产生连锁反应,从而形成大气层中云层的变化,改变云层动态曲线,使云层出现如同重力波一样的摆动波纹。
火彩虹
彩虹是一种自然现象,由阳光射到空气的水滴里,发生反射和折射而形成。彩虹七彩颜色,从外至内分别为:赤、橙、黄、绿、蓝、靛、紫。高空燃烧彩虹的现象叫火彩虹,是一种发生在大气层中罕见的自然现象。
鱼雨
在世界众多怪雨中,要数鱼雨为数最多。鱼雨在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屡见不鲜,尤其是澳大利亚,鱼雨经常出现,以至报纸已不愿再刊登这类令人乏味的消息。
红雨
红雨现象最初假定为是陨石爆炸的灰烬所造成。然而印度政府委托之研究报告,却指出红雨水是因某地大量繁殖的海藻孢子造成。直至2006年上半,此事件因有媒体报道圣雄甘地大学(Mahatma
Gandhi University)两位学者Godfrey Louis 与 Santhosh
Kuma提出这些雨滴含有外星生命细胞的假说,而瞬间引起全世界瞩目。 更多精彩内容:
世界十大最恐怖之地探秘
七大神秘的海底古城探密
李小龙的传奇人生和神秘死因揭秘
神秘的玛雅关于世界末日的可怕预言探秘
探秘恐怖可怕的尸体农场
改变人类历史的十大惊世谎言
有用~如何在35岁之后拥有最棒的夫妻生活
揭开伟哥的谜底以及其可怕副作用
人类神奇的怀孕全过程探秘
超有用~揭开两性之间的神秘面纱
蛇的可怕奥秘:交配时间持续一天
地球上存在过的最大动物为何不是恐龙,
博闻网的新浪微博已经开通一段时间了,可以从上面第一时间了解到我的动态信息,有朋友反应没有微博账号没办法看到。为了方便更多的网友能看到我的微博内容,特别开设了以下链接:://t.sina../invite/att_reqback.php?code=cdaH48L
--------------------------------------
作文三:《《自然界的电现象》教案1》1100字
《自然界的电现象》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
2、知道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了解闪电的形成,尖端放电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实验探究,领会物体带“电”的概念。
2、参与实验结果讨论,学会主动发言,能流利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事例认识电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感知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2、养成好问、爱探究的习惯,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摩擦起电现象。
2、电荷间作用规律。
三、教学难点
从实验现象推理得出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韦氏起电机。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互动
与电相关的现象很多,大家能不能举出一些例子。
这些现象很多都比较复杂,要理解它们需要从学习简单的电学知识开始。
2、演示1:这也是一个与电有关的实验:用手反复捋塑料丝束。
3、提问互动:
可看到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叫什么名字,你在什么地方见过摩擦起电,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摩擦起电和两种电荷。
新课讲解:
一、静电现象
1、学生探索摩擦起电:用毛皮(可用头发和丝绸)摩擦塑料梳子、尺子吸起纸屑。
观察靠近梳子尺子的纸屑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讨论:塑料梳子尺子摩擦前后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学生给“摩擦起电”下定义。
2、教师小结并给出摩擦起电的定义及带“电”性
板书:经过摩擦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性质的现象叫摩擦起电。
带“电”性: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叫带了电荷,或叫带了电。
3、互动
你知道生活中哪些摩擦起电的现象吗,
4、演示2:电荷间作用规律
用细绳将绸擦玻璃棒和毛擦橡胶棒悬挂在铁架台下,分别用绸擦玻璃棒和毛擦橡胶棒靠近,让学生观察排吸情况。
互动
两根绸擦玻璃捧与玻璃棒相互怎么样,两根毛擦橡胶棒怎么样,绸擦玻璃棒与毛擦橡胶棒怎么样,
小结:
大量实验表明,带电体如果与绸擦玻璃棒相互排斥,就一定与毛擦橡胶棒吸引;如果与毛擦橡胶棒相互排斥,就一定与绸擦玻璃棒吸引,这说明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物理学规定绸擦玻璃棒所带电荷叫正电荷,毛擦橡胶棒所带电荷叫负电荷。由本实验可看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板书: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绸擦玻璃棒所带电荷,另一种是负电荷——毛擦橡胶棒所带电荷。电荷及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二、大气的放电现象
了解韦氏起电机和尖端放电现象,运用图示展示雷电的形成原理。举例说明自然界中哪些现象与电有关。比如建筑物上的避雷装置,汽车上的接地线。
作文四:《自然界里罕见的自然现象》1400字
自然界中由于大自然的运作规律自发形成的的某种状况,其完全不受人为主观能动性因素影响。如月有阴晴圆缺,四季变化,气候的冷暖,刮风下雨,白天黑夜等。主要有物理现象)地理现象)化学现象等几大类。相对于由人类引发的社会现象而言。
旋转火焰
旋转火焰又叫火怪,火旋风,是指当火情发生时,空气的温度和热能梯度满足某些条件,火苗形成一个垂直的漩涡,旋风般直插入天空的罕见现象。旋转火焰多发生在灌木林火。火苗的高度30至200英尺不等,持续的时间也有限,一般只有几分钟,但如果风力强劲能持续更长的时间。
极光
极光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常会出现灿烂美丽的光辉。它轻盈地飘荡,同时忽暗忽明,发出红的、蓝
1
的、绿的、紫的光芒。这种壮丽动人的景象就叫做极光。
雷暴
雷暴(Thunderstorms)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性天气。它必定产生在强烈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雨或暴雨,有时伴有冰雹和龙卷风,属强对流天气系统。
乳状云
乳状云(Mammatus Clouds),又称“乳状积云”,是在积雨云下方形成的乳状型积云,是当下降气流里头温度较冷的空气与上升气流中温度较暖的空气相遇,而形成如同一个个袋子形状的乳状云。乳房云的出现常常预示着暴风雨的降临。
赤潮
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它是海洋中某一种或某几种浮游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繁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海水变色,影响和危害其它海洋生物正常生存的灾害性海洋生态异常现象。
冰锥群
2
冰锥群是自然接罕见的自然现象,与旋转火焰、极光、雷暴、赤潮、冰圈、乳状云、重力波云等合称为罕见的九大自然现象。
冰圈
2009年1月14日报道,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说,英国最近首次出现了罕见的“冰圈”现象,在已经结冰的河面拐角处,一个冰块被切断,并开始旋转,渐渐形成正圆形。英国德文郡的一名男子在外出遛狗时发现了这一现象。
重力波云
波浪状的重力波云层通常是由于上升气流延伸至山脉,或者伴随着雷电交加的暴风雨而产生。重力波状的云层仅产生于上升气流进入稳定的气穴(air pocket)。向上的气流冲量在气穴中产生连锁反应,从而形成大气层中云层的变化,改变云层动态曲线,使云层出现如同重力波一样的摆动波纹。
火彩虹
彩虹是一种自然现象,由阳光射到空气的水滴里,发生反射和折射而形成。彩虹七彩颜色,从外至内分别为:赤、橙、
3
黄、绿、蓝、靛、紫。高空燃烧彩虹的现象叫火彩虹,是一种发生在大气层中罕见的自然现象。
鱼雨
在世界众多怪雨中,要数鱼雨为数最多。鱼雨在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屡见不鲜,尤其是澳大利亚,鱼雨经常出现,以至报纸已不愿再刊登这类令人乏味的消息。
红雨
红雨现象最初假定为是陨石爆炸的灰烬所造成。然而印度政府委托之研究报告,却指出红雨水是因某地大量繁殖的海藻孢子造成。直至2006年上半,此事件因有媒体报道圣雄甘地大学(Mahatma Gandhi University)两位学者Godfrey
Louis 与 Santhosh Kuma提出这些雨滴含有外星生命细胞的假说,而瞬间引起全世界瞩目。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您的在线图书馆
4
作文五:《自然界有趣的性现象》500字
性,不外乎男女之间那点事。但近日新西兰著名时尚杂志《男人》刊登的一篇文章却让人们大吃一惊——在自然界,性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有趣知识。
1.性爱时,鼻子会变大。人们都知道,性交时,生殖器和乳房会充血膨胀。但还有一个器官也会产生同样的变化,那就是鼻子。性兴奋时,鼻子会充血膨胀,这是因为,它的构造与阴茎、阴蒂的勃起组织是相同的。
2.嘴巴让人获得快感。性爱时,人类创造性的运用了自己的嘴巴,不仅用它接吻,传达爱意,而且会通过口交获得快感。但人并不是进行口交的唯一物种,猎豹、山羊都会这样做。
3.除了人类,大部分哺乳动物阴茎中都有块骨头。人们常说的狗鞭鹿鞭就包括这部分。
4.阴蒂其实很大。我们看到的部分只是阴蒂伸出表面的阴蒂头,其实整个阴蒂纵深很长,约7厘米。
5.男性从插入到高潮平均7.3分钟。美国一项研究报告通过对1587对夫妻进行研究,发现男性从插入到高潮,需要的时间平均为7.3分钟。
6.阴蒂的存在只为获得快感。在人体中,阴蒂是唯一一个为了获得快乐而存在的器官。它是人类唯一的只与性欲激发和性感受有关的器官,其唯一生理功能就是激发女性的性欲和快感。
7.精子也分大小。在自然界中,老鼠的精子比大象的长。
8.有些生物一生只性交一次。例如雄性蜜蜂,性交后,雄性蜜蜂阴茎脱落,相连的腹部组织爆裂,随即死去。
9.古代很多地方认为自慰犯罪。在印度尼西亚,自慰受到的刑罚竟然是杀头。▲
作文六:《自然界中的纳米现象 》7900字
姓名:沈頔 学号:07300220056 选课代码: PHYS119002 课程名称:物理学与世界进步
自然界中的纳米现象
纳米技术算是一门比较年轻的技术,但是它其实并不神秘,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寻一下自然界中的纳米现象吧。
莲花效应
20世纪70年代,波恩大学的植物学家巴特洛特在
研究植物叶子表面时发现,光滑的叶子表面有灰尘,要先
清洗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而莲叶等可以防水的叶子表面
却总是干干净净。他们发现,莲叶表面的特殊结构有自我
清洁功能。莲花出污泥而不染,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认为是
纯洁的象征,所以这一自我清洁功能又被称为“莲花效应”。
莲花效应主要是指莲叶表面具有超疏水以及自洁的特性。由于莲叶具有疏水的表面,落在叶面上的雨水会因表面张力的作用形成水珠,换言之,水与叶面的接触角会大于140度,只要叶面稍微倾斜,水珠就会滚离叶面。因此,即使经过一场倾盆大雨,莲叶的表面总是能保持干燥;此外,滚动的水珠会顺便把一些灰尘污泥的颗粒一起带走,达到自我洁净的效果,这就是莲花总是能一尘不染的原因。
巴特洛特利用人造的灰尘粒子污染赫蕉、倪藤、玉兰、林山毛榉、莲花、芋、甘蓝等八
种植物的叶面,然后用人造雨清洗两分钟,最后将叶面倾斜15度,
使雨水滑落,观察叶子表面灰尘粒子残留的状况。实验发现,前四
种植物之叶面,所残留的污染物多达40,以上;而后四种植物,污
染物所残留的比例皆小于,,(
荷叶的基本化学成分是叶绿素、纤维素、淀粉等多糖类的碳水化合物,有丰富的羟基(-OH)、(-NH)等极性基团,在自然环境中很容易吸附水分或污渍。而荷叶叶面都具有极强的疏水性,洒在叶面上的水会自动聚集成水珠,水珠的滚动把落在叶面上的尘土污泥粘吸滚出叶面,使叶面始终保持干净。
为什么会有这种“莲花效应”,用传统的化学分子极性理论来解释,不仅解释不通,恰恰是相反。从机械学的光洁度(粗糙度)角度来解释也不行,因为它的表面光洁度根本达不到机械学意义上的光洁度(粗糙度),用手触摸就可以感到它的粗糙程度。
经过两位德国科学家的长期观察研究,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终于揭开了荷叶叶面的奥妙。原来在荷叶叶面上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多重纳米和微米级的超微结构。在超高分辨率显微
姓名:沈頔 学号:07300220056 选课代码: PHYS119002 课程名称:物理学与世界进步 镜下可以清晰看到,荷叶表面上有许多微小的乳突,乳突的平均大小约为10微米,平均间距约12微米。而每个乳突有许多直径为200纳米左右的突起组成的。在荷叶叶面上布满着一
小山包”,它上面长满绒毛,在“山包”顶又长出一个馒头状的“碉堡”个挨一个隆起的“
凸顶。因此,在“山包”间的凹陷部份充满着空气,这样就在紧贴叶面上形成一层极薄,只有纳米级厚的空气层。这就使得在尺寸上远大于这种结构的灰尘、雨水等降落在叶面上后,隔着一层极薄的空气,只能同叶面上“山包”的凸顶形成几个点接触。雨点在自身的表面张力作用下形成球状,水球在滚动中吸附灰尘,并滚出叶面,这就是“莲花效应”能自洁叶面的奥妙所在。
巧妙的表面结构 图1.1荷叶
研究表明,这种具有自洁效应的表面超微纳米结构形貌,不仅存在于荷叶中,也普遍存在于其它植物中。某些动物的皮毛中也存在这种结构。其实植物叶面的这种复杂的超微纳米结构,不仅有利于自洁,还有利于防止对大量漂浮在大气中的各种有害的细菌和真菌对植物的侵害。另外,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叶面吸收阳光的效率,进而提高叶面叶绿体的光合作用。
前面谈到接触角,那么接触角又代表什么意义呢,当假使接触角很小时,如水滴在玻璃基板上的情形,表示液体易湿润固体表面。但是如果接触角像水银液滴在玻璃基板上那么大,代表液体不易湿润此表面。因此我们考虑,种极端现象:当接触角为,度时,表示液体能完全的湿润于固体表面;当接触角为180度时,代表液体完全不能湿润于固体表面。
现在我们回到莲叶的接触角,水滴在莲叶上的表面接触角很大时,这代表莲叶与空气间的接口张力很低,小水滴不容易湿润莲花表面(莲叶表面的化学组成为腊。一般而言,水在一般的腊上接触角为110度,但是水在莲花的接触角却大于140度,因为除了腊之外,莲花
姓名:沈頔 学号:07300220056 选课代码: PHYS119002 课程名称:物理学与世界进步 表面上有类似纤维的纳米结构使水在莲叶上的接触角大于140度。通常表面变得粗糙,会使水分叶面的接触角变大。由于莲叶的表面为腊的疏水性结构,接触角原本大于90度,再加上粗糙面使水在叶面上的接触角变为大于140度,水滴很难留在其上。
同样地,当灰尘附着于莲叶表面上时,因为莲叶表面的纤毛结构,使灰尘和莲叶的接触
光滑的表面实际的接触面积只有液滴表面积的2-3%
具有纳米结构的表面
图1.2
面积减少,因此减少了灰尘和莲叶间的吸附力量。在光滑的疏水表面,水滴是滑动而不是滚动,并且并不能带走大量的灰尘。而当水滴由叶面上滚过时,由于灰尘和水滴间的接触面积大,灰尘粒子和水滴间有较强的吸附力,所以很容易就被水滴带走,这就是莲花为何能出淤泥而不染了。由于莲叶表面同时拥有这种纳米尺寸的物理结构与疏水性的化学组成,因此才具有自洁的功能。
姓名:沈頔 学号:07300220056 选课代码: PHYS119002 课程名称:物理学与世界进步
在自然界这个小小的圈子里,藏着大大的惊奇。有许多事情要试着去接近、感受它,才能得到更多的知识。我们先了解到自然界中许多的生物在人类的科技进步之前早就有了微观的构造,从公分、公厘、甚至达到微米、纳米,而在莲叶上我们找到了纳米级的细微结构。这种细小的突起物,使得水珠不易吸附在莲叶上。当叶面倾斜到一定角度时,水珠会沿着叶面滑落并带走上面的污染物,达到自洁的效果。这种特性也可以应用在玻璃上,例如:经过奈米处理的玻璃本身也具有自洁的效果,这就可以运用在战机的雷达上。最近许多厂商也利用奈米技术处理涂料,物体涂上此涂料也将拥有自洁的效果。当这项技术普及化后,世界也将会改观。不会脏的地板、墙壁、和没有灰尘阻挠的无线电用品,将会不断的出现,人类的生活也会更加进步。
自然界就是这么神奇,不仅植物如此,我们在许多动物身上也发现了纳米现象的实例。
壁虎为何可以飞檐走壁
壁虎是一种非常神奇的生物,壁虎的断尾可以再生,有些壁虎可以改变自身的颜色来保护自己,有些种类甚至可以孤雌生殖。而壁虎最受人们关注的特质之一,就是它高超的爬行能力。它能在光滑如镜的墙面或天花板上穿梭自如,捕食蚊、蝇、蜘蛛等小虫子而不会掉下来。
起先人们认为,壁虎能贴在光滑的天花板上,靠的是四个脚掌上神奇的吸盘,其实情况并非如此,因为即使在真空环境下,它脚上的粘着力也不会失灵,这说明壁虎不必分泌任何物质以维持附着力,也不需要借助空气负压“吸”住物品。
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壁虎能够在一块垂直竖立的抛光玻璃表面以每秒一米的速度向上高速攀爬,而且“只靠一个指头”就能够把整个身体稳当地悬挂在墙上。除了能在墙上竖直上下爬行外,壁虎还能够倒挂在天花板上爬行,这一绝技更令其他动物望尘莫及。
通过对壁虎脚掌上刚毛的研究,我们发现使壁虎紧贴在天花板上的,是刚毛和天花板表面之间相互作用的范德华力。范德华力是中性分子彼此距离非常近时产生的一种微弱电磁引力。由于这种引力过于微弱,通常没有人加以注意。比如,当我们把手贴到墙上时,也会产生分子引力,但由于实际接触面积太小,可能只有数千个接触点,人的手掌不会被吸附到墙壁上。
而壁虎就不一样了,壁虎的一只脚上就有大约500,000个刚毛,而这些刚毛只有人类头发的两倍直径那么粗,也就是约10E-4米。在每个刚毛的末端又有100至1,000个分叉,这
姓名:沈頔 学号:07300220056 选课代码: PHYS119002 课程名称:物理学与世界进步
1些分叉的直径只有约2×10E-8米,在可见光的波长之下。
图2.2:壁虎脚上的刚毛 图2.3:壁虎像凹勺样的吸盘图2.1:附着在玻璃上的壁虎的2 脚
这种精细结构使得刚毛与物体表面分子间的距离非常近,从而产生分子引力。虽然每根刚毛产生的力量微不足道,但累积起来就很可观。根据计算,一根刚毛能够提起一只蚂蚁的重量,而100万根刚毛虽然占地不到一个小硬币的面积,但可以提起20公斤力的重量。如
3果壁虎同时使用全部刚毛,一只70 g的壁虎就能够负重133kg。
这种精细结构还使壁虎的脚具有自清洁的功能,这种自清洁的原理十分类似于前面提及的荷叶效应。壁虎从不清理自己的脚,而且脚部也不会自动分泌液体,但是不管壁虎在多么脏的物体表面行走,当它走了几步之后,脚上的脏物就会自动脱落。壁虎脚在踩踏脏物之后,脏物的颗粒堆积在刚毛表面,而不是粘在刚毛上,因此在堆积到一定程度之后脏物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就会脱落。这种自清洁作用也是壁虎更易附着在物体表面而不至于滑下。
壁虎可以吸在墙面上,但是他又是如何控制脚上的吸力的呢,人类的手指关节是向手心的方向弯曲的,而壁虎恰恰相反,他的关节是向脚背方向弯曲。这样,它们就可以轻易地克服范德华力,将脚趾从墙壁上剥离开来。本质上,在壁虎向外弯曲脚趾的时候,改变了刚毛与墙面之间的接触角,从而减小了范德华力。
在壁虎脚趾微结构的启示下,超级附着技术呼之欲出。UC Berkeley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人造微纤维(micro-fibers),它利用高摩擦力来使负载附着在光滑的表面上。这种合成的聚丙烯纤维可以使一枚硬币附着在载玻片上,并且倾斜至80度都不至滑下。在每平方厘米上充满了约四千二百万个纤维,每一个纤维直径只有0.6微米,长度只有20微米,比人
1 Kellar Autumn; Metin Sitti; Yiching A. Liang; Anne M. Peattie; Wendy R. Hansen; Simon Sponberg;
Thomas W. Kenny; Ronald Fearing; Jacob N. Israelachvili; Robert J. Full. Evidence for van der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A 2002, Waals adhesion in gecko setae.
99, 12252-12256. doi:10.1073/pnas.192252799 2 图片来源BBC News 3 数据来源《北京科技报》
姓名:沈頔 学号:07300220056 选课代码: PHYS119002 课程名称:物理学与世界进步
4类的毛发还要细100倍。
图2.3图2.5:只用
了一片微纤维-没
有用任何传统的粘
合剂- 一枚硬币就
附着在以片倾斜了图2.6:微纤维示意图 80度的载玻片上 。
五彩斑斓的动物羽毛
荷叶、壁虎,这些只是小小的一角,在五彩斑斓的自然界中,你可以想象这美丽的色彩也和纳米技术有关吗,
动物们呈现彩色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色素的沉淀,我们称之为化学色。比如特别常见黑色素, 其表现为黑褐色。红色与红褐色也是由色素产生的。有些色素不稳定,它们被暴露在阳光下会发生褪色。
但是,在动物体内,并找不到某些颜色的色素,所以还有其他因素使动物呈现彩色。从水鸭身上拔下一根绿色的羽毛,研成的粉末却是黄色的。如果在蝴蝶的翅膀上撒些水,颜色就会变暗。这些现象又怎么解释呢,
5物质显色的原因有三大要素,即光源、物体和眼睛。蛾类翅膀上的花斑有些类似于光下薄油膜上产生的干涉条纹。会不会是光在照射在蛾翅上时发生了干涉,而使翅膀呈现五彩的花斑呢,当把鳞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纵隆脊,这些脊纹由许多半透明的薄层组成,这些薄层与鳞片表面有一定的角度,薄层间充满了空气。这层空气膜就相当于薄油膜。但光照射到薄膜上时,膜上下表面的反射光之间发生干涉,形成干涉条纹。薄膜厚度一样时,不同入射角的光的干涉情况不同;入射角一定,薄膜厚度不同时,干涉情况也不同。像这种由于蛾翅的物理结构而产生的色彩,称之为结构色。结构色相对于化学色来说是相对稳定的。
4 资料、图片来自UC Berkeley news 5 来源:化学教育2005年8期 作者:涂华民
姓名:沈頔 学号:07300220056 选课代码: PHYS119002 课程名称:物理学与世界进步
图3.1依靠自然光与波长尺度相似的微结构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结构颜色。
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可以区别化学色和结构色。在翅上撒些水,如果颜色不变则是色素色,如果颜色变暗则是结构色。
自然界中,更为常见的是混合色,即化学色和结构色的组合。有两种裳凤蝶由结构色和半透明的金黄色素组合而形成最为美丽多彩的颜色。荧光裳凤蝶的标本, 从上面看时只能看
6到金黄色的色素色, 但从后面照光观看时则在后翅上呈现美丽的粉红色和绿色闪光。
通过对自然界中五彩斑斓的动物羽毛的研究,人们引出了一个新的名词——光子晶体。蝴蝶翅膀由数层仅有,至,微米厚的鳞片组成,这些鳞片像微小的屋瓦一样交迭,这种井然有序的安排形成了所谓的光子晶体,光子晶体能捕捉光线,仅让某种波长的光线透过。
6 《科学24小时》2008/01 金石
姓名:沈頔 学号:07300220056 选课代码: PHYS119002 课程名称:物理学与世界进步 左至右图3.2盛產於澳洲的寶石蛋白石 。蛋白石是由二氧化矽纳米球(nano-sphere)沉積形成的礦物,其色彩繽紛的外觀與色素無關, 而是因為它幾何結構上的週期性使它具有光子能帶結構,隨著能隙位置不同,反射光的顏色也跟著變化
图3.3花間飛舞的蝴蝶, 其翅膀上的斑斕色彩,其實是鱗粉上排列整齊的次微米結構,選擇性反射日光的結果
图3.4科學家發現澳洲海老鼠的毛髮也具有六角晶格結構。
磁性纳米粒子
蜜蜂、海龟、蝙蝠,这些生物虽然没有鸟儿、蝴蝶那样斑斓的色彩,但它们却有出色的定位能力,而这一能力也要归功于纳米技术。
蜜蜂可以记住回巢的路,起初人们认为蜜蜂是靠北极星和跳蜜蜂舞来识别方向的。但是后来科学家们发现蜜蜂的腹部存在着磁性纳米粒子。它的功能类似于指南针。蜜蜂将蜂巢附近的图像储存起来,归巢时,将看到的景象和已存储的图像做对比,就可以找到家了。
海龟的头部也有类似的磁性纳米微粒,它使海龟在周期性迁徙时不会迷失方向。东海岸佛罗里达的海龟通常在佛罗里达的海边上产卵,幼小的海龟为了寻找食物通常要到大西洋的另一边靠近英国的小岛附近的海域生活,从佛罗里达到这个岛屿的海面再回到佛罗里达来回的路线不一样,相当于绕大西洋一圈,需要5—6年的时间。利用磁性纳米微粒导航,进行几万公里长途跋涉的大海龟不会迷失方向。
姓名:沈頔 学号:07300220056 选课代码: PHYS119002 课程名称:物理学与世界进步
众所周知,蝙蝠的视力非常差,但其拥有超常的回声定位方法,仍可在黑暗中导航觅食。目前,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揭示,蝙蝠的导航能力绝不仅限于回声定位,它体内具有磁性“指南针”导航功能,可依据地球磁场从数千英里外准确返回栖息地。
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学家理查德?霍兰德和同事们研究发现,当蝙蝠处于人造磁场环境中,会干扰蝙蝠原来正确的航向,使蝙蝠“误入歧途”。该研究是科学家首次揭示蝙蝠具有磁性导航能力,有助于进一步增进科学家对蝙蝠导航飞行的认知。
擅长夜晚飞行的蝙蝠拥有独特的回声定位,通过发出高音频声音并能根据回声判断物体的方位及距离,这种能力可帮助蝙蝠准确判断猎物所在位置,并有效地绕开树、建筑物等。依据这一理论,蝙蝠的回声定位功能在近距离飞行中可以游刃有余,但对于远距离飞行而言,蝙蝠具有磁性感官能力,在飞行数千英里之远仍能准确判断方向,蝙蝠的这种能力与某些鸟类有相同之处,除依据磁场,它们还都使用日落作为方向标识器。这将有助于调整动物体内
7的“指南针”,并有效地区分磁场北向和真实北向之间的差别。
鸽子、海豚、蝴蝶
以及生活在水中的趋磁细菌等生物体中也存在超微的
磁性颗粒,使这类生物在地磁场导航下能辨别方向,具有回归的本领。磁性超微颗粒实质上是一个生物磁罗盘,生活在水中的趋磁细菌依靠它游向营养丰富的水底。通过电子显微镜的研究表明,在趋磁细菌体内通常含有直径约为 2×10E-2微米的磁性氧化物颗粒。
小尺寸的超微颗粒磁性与大块材料显著的不同,大块的纯铁矫顽力约为 80安,米,而当颗粒尺寸减小到 2×10E-2微米以下时,其矫顽力可增加1千倍,若进一步减小其尺寸,大约小于 6×10E-3微米时,其矫顽力反而降低到零,呈现出超顺磁性。利用磁性超微颗粒具有高矫顽力的特性,已作成高贮存密度的磁记录磁粉,大量应用于磁带、磁盘、磁卡以及磁性钥匙等。利用超顺磁性,人们已将磁性超微颗粒制成用途广泛的磁性液体。
自然界中的纳米现象总结
自然界中的纳米现象数不胜数,只要你细心观察,科学就来自于生活。中国人早已观察到莲的出淤泥而不染,而德国科学家受此启发,发现了莲花效应。更多的科学工作者投入
7 2006年12月20日 北京科技报
姓名:沈頔 学号:07300220056 选课代码: PHYS119002 课程名称:物理学与世界进步
精力,利用这一理论,研发出了纳米材料。我们看到了科学的发展和世界的进步。
引用与参考文献
1 Kellar Autumn; Metin Sitti; Yiching A. Liang; Anne M. Peattie; Wendy R. Hansen; Simon Sponberg; Thomas W. Kenny; Ronald Fearing; Jacob N. Israelachvili; Robert J. Full. Evidence for van der Waals adhesion in gecko seta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A 2002, 99, 12252-12256. doi:10.1073/pnas.192252799
2 图片来源BBC News
3 数据来源《北京科技报》
4资料、图片来自UC Berkeley news
5 来源:化学教育2005年8期 作者:涂华民
6《科学24小时》2008/01 金石
7 2006年12月20日 北京科技报
姓名:沈頔 学号:07300220056 选课代码: PHYS119002 课程名称:物理学与世界进步
作文七:《自然界的生命现象》700字
自然界的生命现象
生命是地球上最神奇的现象,生命是多姿多彩的,然而,生命也有顽强的、脆弱的、有意义的……我在这里将介绍一个植物,它的生命力极强,它就是——我家门前的一棵不起眼的藤蔓。
这棵藤蔓在三四年前就扎了根。那时,它长得非常旺盛,正值青春年华,绿油油的叶子挺立着,它缠绕着墙壁,向着阳光生长,享受着大自然的沐浴。 后来发生了一些变故。一天,我和妈妈出去玩的时候,我无意间扭头一看,那棵藤蔓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我当时很奇怪,就想:那棵藤蔓到底跑到哪儿去了呢?有可能是被人割去了,也有可能是自己死了。总之,我在当时认为那棵藤蔓永远地消失了。
第二年的春天,我和往常一样去上学。我再看看那面墙,突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在那墙的缝隙,一棵小藤蔓艰难地挺了出来,它的茎奇瘦无比,它的叶子嫩到了极点,但它还是穿过墙壁,透了进来。它在几个月前虽然被割,但是它的根却没有丢。就是这唯一的根,支撑起了它强大的生命力,使它有了前进的动力,让它顽强地活了下来。
如今,那面墙已被密密麻麻、绿油油的藤蔓所覆盖,成千上万的藤蔓种子在这里扎根、生长、再播种……但是,惟独那株绿油油的小藤蔓,它却在我的心里生长着,成为那永远抹不掉的记忆。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他们不怕困难,克服一切阻力,奋然向上。如:残奥会上的运动员们、海伦?凯勒……他们也具有顽强不屈、坚强、不怕困难的品质。而我们呢,我们是健全人,是健康的人,我们还有什么权利怕挫折、怕困难、自暴自弃呢?
世上有赞美小草的诗,有赞美有着丰功伟绩的人们的文章,但是,谁会去赞美一棵小藤蔓?可它那顽强的生命力是值得每一个人敬佩的。我们也应该变得坚强,不怕困难。如果你不能克服困难,那你就是藤蔓的学生!不如一棵植物!
作文八:《自然界的_电现象教案》1800字
自然界的电现象教案
杜雨霞
教学目标
(1) 知道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是常见的静电现象。
(2) 知道在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过程中,电荷只是在物体间发生转移,电荷的总量是守
恒的。
教学重点难点
重 点 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用验电器对电荷进行检测。
尖端放电和火花放电现象,用尖端放电和火花放电解释一些放电现象。
难 点 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的机理。
教具
塑料捆扎带一段,手帕一块,玻璃棒一根,橡胶棒一根,毛皮一块,水槽,橡皮管,塑料丝,碎纸屑若干。
教学过程
引入:讲述刘德华闪电演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
大家可能很想知道这其中的秘密,这其实就是静电现象,静电现象存在于生活、生产中,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引入课题:第3章第1节 自然界的电现象(板书) 学生动手:完成活动1
演示1: 完成活动2(学生上台操作)
(结论)
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是因为物体带了电。
一、摩擦起电
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叫摩擦起电。(板书)
演示2: 完成活动3
结论:在科学上规定: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2.自然界中存在着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解释:学生活动1的实验现象
想一想 :为什么两种不同物体相互摩擦后会使它们带电呢?
(flash课件电学--摩擦起电实质:演示)
解析 要解释这个现象,需要从原子结构谈起。我们知道任何物质的原子都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通常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所以原子对外不带电。但不同的原子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并不相同,当两种不同物体相互摩擦时,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较弱的物体容易失去核外的一部分电子而带正电,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较大的物体俘获这些电子对外而带负电。因此两种不同物体相互摩擦后会使它们带上异种电荷。(师生共同分析: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二、电荷守恒
1.两种不同的物体在摩擦过程中,对电子束缚能力较弱的物质的原子失去—部分电子带正电。对电子束缚能力较强的物质的原子得到这部分电子带负电。
2.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分离和转移。
例2 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为什么带负电?你知道毛皮带什么电?
解析: 用干燥的毛皮摩擦橡胶棒,在摩擦过程中,对电子束缚能力较弱的毛皮的原子失去部分核外电子带正电,对电子束缚能力较强的橡胶棒的原子得到这部分电子对外带负电。毛皮失去了多少电子,橡胶棒就得到了多少电子。(培养知识的分析应用能力) (结论)
摩擦起电并没有创造出电荷,只是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摩擦过程中两个物体所带的电荷是等量异种的。
过渡:除了摩擦使物体带电,还可以是带电体和不带电体相互接触后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这种方法叫接触起电。(动画课件)
三、接触起电
1.带电体和不带电体相互接触后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的方法叫接触起电。
2.接触起电实质是带电体上的电荷转移到不带电物体的过程。
3.接触起电也并没有创造出电荷,只是使电荷在带电物体和不带电体之间生了转移。
接触起电的过程中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荷,另一个物体得到等量的异种电荷。
观察P49图,1、看到什么现象(长发飞扬)?什么原因?(长发带同种电荷相排斥)?电荷是哪里来的?(女孩的手接触带 电的金属球壳)(设问方式,可以锻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学生举例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演示3: 完成活动4:会“跳舞”的水流(让学生懂得:生活处处有科学)
问题 加油站运送汽油的油罐车的车架底部往往有一根与地面接触的铁链,它起着什么作用?(图片)
解 析 运送汽油的油罐车在运输汽油的过程中,因为油的不断流动,与大地绝缘的油筒内壁发生长时间的摩擦产生大量的电荷积聚,一定条件下会引起火花放电容易酿成火灾。在车架底部安装一根与地面接触的铁链,这些积聚的电荷能通过铁链导入大地。 请学生回答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2、练习书本第56页活动并解释现象:用丝绸摩擦一端打结、另一端撕成细丝的塑料带,塑料丝向四周飘扬起来是因为塑料丝带的是同种电荷,所以它们就互相排斥。用钢锯锯泡沫塑料板时,塑料泡沫被吸附在锯上是因为塑料泡沫和钢锯带的是两种不同的电,所以就互相吸引。
作业布置
作业:查找有关静电防止和应用的资及资料作业本
板书设计:
一、静电现象
二、摩擦起电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它的实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
三、接触起电:与带电体接触使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上同种电荷。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较多,实验受天气影响,特别是玻璃棒摩擦丝绸实验现象不是很明显。
作文九:《自然界的电现象教案》3900字
八(下)教案 3章1节 自然界的电现象
宁波十五中学实验校区 吴珊娥
教学目标
(1) 知道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是常见的静电现象。
(2) 知道在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过程中,电荷只是在物体间发生转移,电荷的总量是守
恒的。
(3) 知道火花放电和尖端放电是发生在大气中的电中和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重 点 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用验电器对电荷进行检测。
尖端放电和火花放电现象,用尖端放电和火花放电解释一些放电现象。
难 点 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的机理。
尖端放电和火花放电现象。
(二)教具
塑料捆扎带一段,手帕一块,玻璃棒一根,橡胶棒一根,毛皮一块,水槽,橡皮管,塑料丝,碎纸屑若干,韦氏起电器,尖端放电装置。
教学过程
引入:刘德华闪电演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
大家可能很想知道这其中的秘密,这其实就是静电现象,静电现象存在于生活、生产中,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引入课题:第3章第1节 自然界的电现象(板书) 学生动手:完成活动1
演示1: 完成活动2(学生上台操作)
(结论)
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是因为物体带了电。
一、摩擦起电
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叫摩擦起电。(板书)
演示2: 完成活动3
结论:在科学上规定: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2.自然界中存在着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解释:学生活动1的实验现象
想一想 :为什么两种不同物体相互摩擦后会使它们带电呢?
(flash课件电学--摩擦起电实质:演示)
解析 要解释这个现象,需要从原子结构谈起。我们知道任何物质的原子都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通常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所以原子对外不带电。但不同的原子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并不相同,当两种不同物体相互摩擦时,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较弱的物体容易失去核外的一部分电子而带正电,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较大的物体俘获这些电子对外而带负电。因此两种不同物体相互摩擦后会使它们带上异种电荷。(师生共同分析: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二、电荷守恒
1.两种不同的物体在摩擦过程中,对电子束缚能力较弱的物质的原子失去—部分电子带正电。对电子束缚能力较强的物质的原子得到这部分电子带负电。
2.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分离和转移。
例2 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为什么带负电?你知道毛皮带什么电?
解析: 用干燥的毛皮摩擦橡胶棒,在摩擦过程中,对电子束缚能力较弱的毛皮的原子失去部分核外电子带正电,对电子束缚能力较强的橡胶棒的原子得到这部分电子对外带负电。毛皮失去了多少电子,橡胶棒就得到了多少电子。(培养知识的分析应用能力) (结论)
摩擦起电并没有创造出电荷,只是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摩擦过程中两个物体所带的电荷是等量异种的。
过渡:除了摩擦使物体带电,还可以是带电体和不带电体相互接触后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这种方法叫接触起电。(动画课件)
三、接触起电
1.带电体和不带电体相互接触后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的方法叫接触起电。
2.接触起电实质是带电体上的电荷转移到不带电物体的过程。
3.接触起电也并没有创造出电荷,只是使电荷在带电物体和不带电体之间生了转移。
接触起电的过程中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荷,另一个物体得到等量的异种电荷。
观察P49图,1、看到什么现象(长发飞扬)?什么原因?(长发带同种电荷相排斥)?电荷是哪里来的?(女孩的手接触带 电的金属球壳)(设问方式,可以锻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学生举例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演示3: 完成活动4:会“跳舞”的水流(让学生懂得:生活处处有科学)
问题 加油站运送汽油的油罐车的车架底部往往有一根与地面接触的铁链,它起着什么作用?(图片)
解 析 运送汽油的油罐车在运输汽油的过程中,因为油的不断流动,与大地绝缘的油筒内壁发生长时间的摩擦产生大量的电荷积聚,一定条件下会引起火花放电容易酿成火灾。在车架底部安装一根与地面接触的铁链,这些积聚的电荷能通过铁链导入大地。
大气在垂直运动中,特别是剧烈的天气变化中,由于摩擦往往会使云层积聚大量的电荷,云层与云层之间的高压静电作用下使得云层之间的大气发生电离而引起火花放电,这就是既绚丽又可怕的闪电。如果带电云层也能拖一根类似于油罐车的铁链,那么给人类带来灾难的闪电事故就不会发生了。
那么什么叫火花放电呢?
探究活动:P51活动内容,可让两个学生进行操作,老师提示观察什么位置。
观察火花放电和尖端放电现象,学生阅读课本内容,了解什么是火花放电和尖端放电。 让学生观察几幅自然界闪电图象及高层建筑物上的避雷针,引导学生分析闪电的成因及避雷针的作用(观察现象,自学带着问题,自己去寻求答案)
四、火花放电和电荷的中和
实验活动 火花放电和电荷的中和现象。
实验过程:
(1)做好韦氏起电器的清尘干燥工作。起电盘和带电球的尘埃用无水酒精擦拭干净,然后用电吹风吹干,底座下放一块干燥泡沫塑料,教室湿度较大时,用红外线灯烘烤去湿。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韦氏起电机在干燥环境中演示。
(2)摇动起电机手柄,使两个起电盘转动方向相反,保证两个莱顿瓶所带的电的性质不同。观察两带电球之间会发生什么现象。
(思考)
(1)摇动起电机手柄,两带电球之间会发生什么现象?
(2)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分 析 带电体失去电荷的现象称放电。当摇动起电机手柄,两带电球之间到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放电现象,并发出火花。也就是说我们能看到火花放电的现象。
所谓火花放电,是指高压带电体与导体靠得很近时,会使它们之间的空气瞬间电离,电荷通过电离的空气形成强电流,产生大量的热,使空气发光发声,产生电火花。
上面的实验中,韦氏起电机是利用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方法,将正负电荷贮存在莱顿瓶中。其中两个带电球带的电是等量异种电荷。当带电球上的静电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两带电球之间产生高压,电压高到一定程度后,两球之间的空气电离而产生高压电弧即火花放电。
火花放电实质就是等量的异种电荷发生剧烈的电中和现象。
所谓电荷的中和,是指两个带等量和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带负电的物体上多余的电子转移到带正电的物体上,都恢复成不带电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 (小结)
1.高压带电体与导体靠得很近时,会使它们之间的空气瞬间电离,电荷通过电离的空气形成强电流,产生大量的热,使空气发光发声,产生电火花。
2.火花放电实质就是等量的异种电荷发生剧烈的电荷中和现象。
3.两个带等量和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带负电的物体上多余的电子转移到带正电的物体上,都恢复成不带电 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
例题 在天气干燥的冬天里,当你脱下化纤的毛衣时,会听到“噼啪”的响声,如果在夜晚还会看到闪光。这又是为什么?
解 析 在天气干燥的冬天里,一般身穿毛衣和内衣,它们都是绝缘体,由于运动时衣服之间的摩擦,身体上会积累大量的静电。
这时如果用手指指向金属物体,手指会感到有针在刺的感觉,这是手指和金属发生放电现象。如果手里拿一把钥匙,让钥匙的尖端指向金属,这种感觉就不会产生。
晚上睡觉脱衣时,在毛衣和内衣的分离过程中,它们之间的空气瞬间电离,形成了强电流,所以在若干地方发生了局部的火花放电现象,能听到响声,能看到火花。
五、尖端放电和避雷针
实验活动 尖端放电现象。
实验过程:
(1)选择韦氏起电器的一个带电球(带正电)与绝缘着的、一侧有尖端的中空导体相接,并使尖端正对一支点燃的蜡烛的火焰。
(2)快速摇动起电机手柄,观察烛焰的形状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思考)
(1)快速摇动起电机手柄,烛焰的形状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2)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分 析 快速摇动起电机手柄,观察烛焰的形状象被“风”吹过时一样,飘向一边。这是有尖端的导体尖端放电时形成的。
当韦氏起电器的一个带电球与绝缘着的、一侧有尖端的中空导体相接,快速摇动起电机手柄时,带电球上的电荷转移到有尖端的中空导体上,电荷分布在有尖端的中空导体的表面,尖端的电荷特别密集,使得尖端附近的空气电离,变成导体,于是产生了尖端放电的现象。尖端电放形成的“电风”使得烛焰飘向一边。
所谓尖端放电,是指有尖端的导体带电后,尖端的电荷特别密集,于是使得尖端附近的空气电离,变成导体,于是产生了尖端放电的现象。
尖端放电是比较缓慢的局部电荷中和的现象。
(小结)
1.有尖端的导体带电后,尖端的电荷特别密集,于是使得尖端附近的空气电离,变成导体,产生的放电现象叫尖端放电。
2.尖端放电是比较缓慢的局部电荷中和的现象。
想一想 闪电是怎样形成的?对人类有什么危害?人们是怎样避免雷电的袭击的? 课堂小结
请学生回答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2、练习书本第48页活动并解释现象:用丝绸摩擦一端打结、另一端撕成细丝的塑料带,塑料丝向四周飘扬起来是因为塑料丝带的是同种电荷,所以它们就互相排斥。用钢锯锯泡沫塑料板时,塑料泡沫被吸附在锯上是因为塑料泡沫和钢锯带的是两种不同的电,所以就互相吸引。
作业布置
作业:查找有关静电防止和应用的资及作业本A P14-15
板书设计:第一节 自然界的电现象
一、静电现象
1、摩擦起电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它的实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
2、接触起电:与带电体接触使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上同种电荷。
二、大气中的放电现象
火花放电:等量的正、负电荷发生剧烈的电中和现象,同时还伴随着发光和发声。 尖端放电:比较缓和的局部电中和现象。
闪电:火花放电
避雷针:尖端放电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较多,实验受天气影响,特别是玻璃棒摩擦丝绸实验现象不是很明显。
作文十:《自然界中奇妙的拟态现象》1700字
大家来找茬,给你看下面一幅图,看你能看出什么来?
没看出来?
再看!
再看?
还没看出来?
好吧,给你个提示:
就是它!!!竹节虫!![图中红圈内的就是啦!]
竹节虫那形状似竹节的体型,常模拟成植物的枝条,亦真亦假,不知“忽悠”了多少眼瞎的人天敌。对此,小编心生敬意呀。
其实除了竹节虫,还有好多动物都会跟人捉迷藏,比如下面这位:
哪里有东西?我眼瞎......
喔喔,看红圈圈!
这是枯叶蛱蝶,是世界著名的拟态蝴蝶。翅反面呈枯叶色,静息时从前翅顶角到后翅臀角处有一条深褐色的横线,加上几条斜线,酷似叶脉。翅里间杂有深浅不一的灰褐色斑,很像叶片上的病斑。所以当其两翅并拢停息在树木枝条上时,天敌很难将与要凋谢的阔叶树的枯叶相区别。
枯叶蛱蝶就是通过这样的“伪装”躲过天敌的猎捕滴。
那什么是拟态呢?
拟态
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或模拟环境中的其它物体从而获得好处的现象。又称 “生物学拟态”。
这是动物在自然界长期演化中形成的特殊行为。生物借以蒙蔽敌害,保护自身。
拟态系统包括三方:模仿者、被模仿者和受骗者。
以竹节虫为例,竹节虫为该拟态系统中的模仿者,竹节或树条为被模仿者,而捕食竹节虫的动物则为受骗者。
生物间的拟态分为8种类型。
#类型? ? ?#
#贝茨氏拟态? ? ?#
#?米勒氏拟态? ? ?#
#?进攻性拟态? ? ?#
#?自家拟态? ? ?#
#?默滕斯氏拟态? ? ?#
#韦斯曼氏拟态? ? ?#
#有利于传粉及散布的拟态? ? ?#
#?发生于种内的拟态? ? ? ?#
1、贝茨氏拟态
可食性物种模拟有毒、有刺或味道不佳的不可食物种的拟态现象,大多见于鳞翅目昆虫。
如:副王蛱蝶本身无毒,会模仿有毒黑脉金斑蝶的颜色和形状,鸟类及其他捕食者都不敢靠近它。
图:黑脉金斑蝶(左)、副王蛱蝶(右)
2、米勒氏拟态
米勒氏拟态常见于一组无亲缘关系且均有毒、不能吃并具同样鲜明的警戒色的物种之间。
图:米勒氏拟态
3、进攻性拟态
进攻性拟态是模仿其他生物以便于接近进攻对象的拟态。
食虫植物如瓶子草、猪笼草均模拟花朵以诱捕采蜜昆虫。
图:猪笼草
但在这些物种间的相互模拟不会象贝茨氏拟态那样精确,因为模拟的目的不是要骗过捕食者,只为增强警戒作用。
4、自家拟态
自家拟态指同种生物间的模拟。
如很多雄蜂无刺却形似有刺的雌蜂而得到保护。
5、默滕斯氏拟态
是指一种生物在形态、行为等特征上模拟另一种生物,从而使一方或双方受益的生态适应现象。
东方珊瑚蛇剧毒,具红、黑、黄色环状纹(警戒色),同在南美洲另有花纹相似的弱毒蛇(后毒牙假珊瑚蛇)及无毒蛇(多带王蛇)。最初以为后两者模仿前者,但事实上中间的弱毒蛇才是被模仿者,因捕食者被弱毒蛇咬伤后不致死亡,才能获得教训从而避免接触上述三者。
在此例中,模仿者比被模仿者更得自然的保护。
图:珊瑚蛇
图:多带王蛇
图:假珊瑚蛇
6、韦斯曼氏拟态
韦斯曼氏拟态主要见于鸟类。例如杜鹃产卵于其他种鸟的窝内,其卵色与宿主的卵相近,因而不被发觉,其雏孵出后为宿主扶养成熟。
图:杜鹃卵和宿主东方大苇莺卵(红箭头所指为杜鹃卵)
7、有利于传粉及散布的拟态
某些植物甚至能模仿动物。如某些兰(蝇兰、蜘蛛兰、蜂兰)的唇瓣形状酷似雌蝇、蛛、蜂,诱使有关的蝇、蛛、蜂雄体来'交配',从而将花粉传走。
图:蝇兰和被引来的雄蜂
8、发生于种内的拟态
如非洲一种雌丽鱼在产卵后未等卵受精则立即将卵吞入口中哺育。雄鱼尾鳍根处有橙黄色斑,酷似鱼卵。雄鱼排精时显示此色斑,雌鱼欲吞此假卵却将精子吸入;受精作用在雌鱼口内进行。在此,模仿者(雄鱼色斑),被模仿者(真卵)和被骗者(雌鱼)全系同种,共同受益。
丽鱼的口孵行为常见于罗非鱼属(Tilapia)的很多种以及某些其他东半球的属。
看吧看吧,胖友们,生物世界就是美妙,留心观察身边的环境吧,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文章来源:网络。本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