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熟知两史一情》1500字
熟知两史一情,培养爱国情感
如果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是否热爱自己的祖国,相信同学们都会得出一致的答案:当然爱国!不但爱,而且特别爱国!那如果再问一下究竟什么样的表现才叫爱国呢?可能得到的答案就不一样了:有人会说像赵一曼、赵尚志、李兆麟那样抗击侵略者是爱国表现,有人会说像**、**、马玉祥那样保家卫国是爱国表现;有人说在升旗校会上大声唱出义勇军进行曲是爱国表现,有人说有幸出国不随地吐痰、不践踏草坪维护国格是爱国表现;的确以上都是爱国的表现,但今天我要说的是熟知两史一情,就是爱国的表现。
什么是两史一情呢?“两史”就是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一情”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为什么要熟知两史一情呢?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从问问题开始,你知道什么是“火烧圆明园”吗?你知道什么是“芦沟桥事变”吗?你知道什么是“鸦片战争”吗?你知道什么是“三光政策”吗?你知道什么是“东亚病夫”吗?你知道什么时候日本军队向中国递交了“投降书”吗?无论是经历过还是没有经历过这场磨难的中国人,都应该知道,清楚地知道,永远地知道。正如**总理曾对田中角荣首相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前事不忘,首先是“不忘”。 1931年的“九·一八”、1937年的“七·七”和1945年的“八·一五”,都是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从1931年算起,日本侵略和侮辱了中国14年;从1937年算起,日本鬼子在中国烧杀抢掠了8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世界共牺牲了5500万人,而中国军民就牺牲了2100万。如果再加上1931年到1937年日本人在东北的屠杀,14年中,中国人被日本人杀了3500万人,占当时中国总人口的约十三分之一。我粗算了一下,如果日本在这14年中往中国派了200万军队,那么平均每个日本鬼子就杀了17.5个中国人。 这样的数字,这样的牺牲,这样的岁月,这样的国耻,这样的暴行,这样的抗争,我们能忘记吗?
“不忘”是为了记取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分散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打。3500万人的牺牲,终于让“睡狮”觉醒。只有“站起来”才能“富起来”,只有“富起来”,才能“强起来”,只有“万众一心”,才能“无往不胜”。 “不忘”是为了汲取力量。八年的抗战,虽然充满了伤痛和牺牲,但也为中国人民积累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形成一种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前赴后继、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的“抗战精神”。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就可以弘扬民族荣耀,增强民族团结,鼓舞民族士气,坚定民族信心。“不忘”是为了珍惜现在,求索进取,从民主建国的政治主张到促成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从南京请愿争取和平、要求民主到“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斗争的胜利;从“十年内乱”经受前进道路上的严峻考验到拨乱反正、恢复组织和活动,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祖国迎来了春天到经济发展和国家影响力日益增强??。
2012年,鸦片战争过去了172年,“火烧圆明园”过去了152年,甲午战争过去了116年,辛亥革命过去了10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了91年,“九一八”事变过去了81年,“南京大屠杀”过去了75年,抗战胜利过去了6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63年,“十年动乱”结束了36年,改革开放开展34年。。。。。。一系列数字都是我们应该熟知的历史。
历史是一面镜子。这正如我国西汉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贾谊所言:“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应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虽然历史与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远,但熟知两史一情,培养爱国情感是我们当代中学生的责任和使命,更是我们作为公民应尽的义务。
2012.05.21
作文二:《两史一情(2)》2800字
第一次国共合作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三年半。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改组后的国民党由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变成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以后,革命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罢工达180多次,其中主要的有香港海员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大罢工。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了胜利,但京汉铁路大罢工却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我党从“二七”血案中进一步认识到,没有强有力的同盟者,要战胜强大的敌人是不可能的。
以国共两党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但是到了大革命后期,1927年7月,由于**和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右派不顾以宋庆龄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宣布与共产党决裂,发动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公开叛变革命,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日本称满洲事变,因中国东北被日本称作满洲)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这次事件爆发后的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
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日本对中国东北垂涎已久。“九一八”事变前,它已通过日俄战争夺取了旅顺、大连和满洲铁路沿线并派兵驻扎,这正是它能够阴谋进行事变的前提。
在1927年夏,日本内阁就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同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从而确立了以“满蒙”为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 从1929年起,日军陆军参谋本部和关东军在中国东北三省先后秘密组织了四次“参谋旅行”,侦察情况,制定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作战方案。1931年6月,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和陆军省制定“满蒙问题解决方案大纲”,确定了以武力侵占中国东北的具体步骤;7月,陆军参谋本部把攻城重炮秘密调运至沈阳,对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月,日本陆军大臣南次郎在日本全国师团长会议上叫嚷:满蒙问题只有用武力解决。随后进一步做了发动此次战争的各种准备。
“九一八”事变揭开了日本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纷纷要求抗日,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东北人民奋起抵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出现了东北义勇军和各种抗日武装。1936年2月,东北各抗日部队统一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联军团结广大群众, 进一步开展了广泛持久的抗日武装斗争,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抗战。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吞并中国、称霸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而采取的一个蓄谋已久的重要侵略步骤。早在1927年夏,日本内阁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同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从而确立了以“满蒙”为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1931年,日本军部秘密制订了有关侵略我国东北的方针、步骤和措施。在完成了发动侵略战争的周密准备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揭开了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1]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改革
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
外开放。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
小岗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
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
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1978年12月,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它是我党
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第一,十一届三中
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具体表现在它重新确立
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阶级斗
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当下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决
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
来。第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
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中国建设成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第三,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会议揭开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1978年12月中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
改革开放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作文三:《两史一情2》700字
两史一情:指中国现在史
中国现在史: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
中国近代史和国情。 现代化建设的历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新中
中国近代史:指1839-1990 国成立初期,我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等,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 中国的发展。 政权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 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逐步找到了建设
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成为中国实现社
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中国国情: 军事: 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军力与过去比较有了长足的进步,全面向现代化军队转变,国防力量有了提高,国人感到欣慰。
21世纪中国军队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制定了新的五年国防发展规划。精减部队,更新武器装备,国防工业面向市场化,是此次规划的核心
内容。3月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发言人姜恩柱透露,中国2006年国防预算为2838亿元人民币(约合3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7%。但与美国的2838
多亿美圆的军费还是差之甚远.
科技:不论是高尖端科技还是其他方面,中国与西方和美国还有一定距离,并且现在面临多方面的技术封锁,况且就算引进先进新技术,中国也很少花
费资金去研究与创新,所以中国要想成为科技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六年一班
马宁皓
作文四:《注重“两史一情”教育》5800字
注重“两史一情”教育培养学生爱国意识 自前年春夏之交我国发生动乱和反革命暴乱之后,我们就注重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尤其是今年三月,****写信给国家教委领导同志,提出要对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孩子,中学生一直到大学,由浅入深,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教育。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青少年的极大关怀,也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对青少年一代寄托着殷切的希望,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深感肩上责任重大,更感任务光荣。
我们一直在思考:长期以来,我们在对青少年的历史国情教育方面有所削弱,使不少青少年学生不大熟悉我们伟大祖国悠久的历史和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不了解经过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使旧中国一步一步走向衰落的过程;不懂得中华优秀儿女、仁人志士和广大人民群众是如何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抵御外侮,立志捍卫中华而又屡遭失败的;不了解为什么自从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才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建了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国家,而且取得了辉煌成就,使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是因为缺乏近代史、现代史和国情教育,才使一些青少年崇洋媚外,不了解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只看到发达的一面。似乎资本主义制度比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好。因而影响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树立。所以我们认为,从社会主义根本大局出发,对学生进行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刻不容缓的。回顾起两年来这方面的教育工作,我们的主要做法
有以下几点,特向领导作以简要汇报。
一、造就骨干队伍,打好德育基础
1990年以来,我校在全体教职员工中广泛开展了社会主义道路教育,注重解决大家的一些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造就了一支过硬的思想政治工作骨干队伍,全体同志政治热情高涨,校园的风气进一步好转,学校工作进展顺利。
我们首先从校领导班子抓起,层层培训骨干,并根据县、镇的要求,分层次、分内容,采取不同形式进行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教育,作为教职工的政治学习主要内容,并纳入了学生的思想品德课。《关于社会主义若干问题学习纲要》一书教职工人手一册。参加县、镇组织的理论考试,我校教职工普遍取得了95分以上的好成绩。
为引导教职工敞开思路,更深入思考一些问题,我们还安排了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三个讨论专题。强调同志们密切联系实际,敢于、善于思考敏感的、深层次的问题。五年级教研组进行“优越性”讨论时,敢于横比,对几十个国家过去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独立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从综合国力、发展水平、发展程度、人均收入、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到社会整体质量,进行全方位比较,结果表明,凡是条件相同或相近的,都比不过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这种科学的对比法,使同志们的认识提高了一大步。学校通过调查统计,全校有98%的人认为这次系统的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非常及时的,青年教师陈英群说:“前些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冲淡了
我们孩童时代就产生的社会主义好的朴素感情;这次教育,使我对社会主义的朴素感情升华到理性的高度。这种建立在科学认识基础上的信念,是经得起风吹浪打的。”
伴随着教职工深层次的思想问题逐渐得到解决,校园内发奋工作,勤奋学习的风气上升了,师生苦教苦学,情绪高涨,又有7名青年教师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二、激发爱国感情,培养爱国意识
加强对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反和平演变”,造就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需要,我校从1988年就开展了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验研究,初步形成了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系列;规定了爱国主义的传统活动、必读书籍、必唱歌曲和必看电影;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方法。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系列:
要求低年级学生:知道祖国名称、国庆日和首都;知道天安门、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和**纪念堂;认识祖国版图、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国旗时要敬礼;知道红领巾的象征意义和少先队的中、称号;知道党的诞生和建军节。
要求中年级学生:了解家乡,热爱首都,增强做小主人的意识;知道我国是一个物产丰富、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民族有着优良传统;知道祖国的主要名胜古迹;了解历史上的爱国志士、革命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热爱中国人民解放军,树立热爱祖国、勇于为国献身的志向;热爱社会主义,了解祖国取得的巨大成就,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
有新中国,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少先先锋队的创建者和领导者。
要求高年级学生:了解祖国的过去,知道中华民族曾受帝国主义压迫和英勇反抗斗争的历史;了解家乡和首都的变化,了解40多年来祖国取得的主要成就;知道我国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知道台湾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准备为祖国的统一贡献力量;了解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和取得的巨大成就;知道要听党的话,做党的好孩子,明确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的伟大理想,立志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二)爱国主义的传统活动、必读书籍、必唱歌曲、必看电影 低年级:结合入学教育,教唱唱国歌,认识国旗;结合入队讲少先队发展史,立志做党的好孩子;结合活动,让学生阅读《中国小英雄》等书籍,学唱《国歌》、《队歌》、《二小放牛郎》、《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等歌曲,看《雷锋》、《闪闪的红星》等电影。
中年级:利用“五一”节走访劳模,参观工厂,了解工农业发展变化;“七一”开展热爱党的活动,初步了解党的历史。结合活动,让学生读《可爱的中国》、《中国革命历史故事》等书籍,学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唱支山歌给党听》、《闪闪的红星》等歌曲;看《平原游击队》、《地道战》等电影。
高年级:“九·一八”开展我国军民奋力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大举入侵我国的教育活动;“八一”开展慰问解放军家属活动;“十一”举办展览,了解祖国的发展变化。结合活动,组织学生阅读《上下五千年》、《鸦片战争故事》、《有骨气的中国人》等书籍;学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国际歌》等歌曲;看《开国大典》、《火烧圆明园》、
《甲午风云》、《林则徐》等电影。
(三)爱国主义教育方法:
一是教学渗透法。我们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重要渠道,挖掘教学内容的德育因素,确定育人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认知教育。如一至五年级语文课本,有五十多篇课文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今年暑假期间,教体局组织我们集中学习了****给国家教委领导同志的信,收看了国家教委组织的“两史一情”知识教育电视讲座,回来后,我们选定了专任历史、地理课老师,并增加了一节历史课。
二是活动激情法。近两年来,我们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开展了“了解祖国、热爱祖国、做祖国的好孩子”、“红领巾爱国旗”,学“雷锋”、学“赖宁”,“迎亚运,做主人”等系列教育活动。我们还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结合鸦片战争150周年,深入开展“忆国史、洗国耻、知国情、振国威”的系列教育活动;还结合我国第一次举办亚运会,组织学生为亚运会捐款。
三是榜样感染法。我们利用看电影、讲故事、举办展览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战争年代的**、**,老山前线的英雄战士,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劳动模范,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少年英雄赖宁等,都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
四是行为训练法。我们十分注意把学生的爱国热情转化为爱国行动,加强行为训练,强化教育效果。为了使少年队员真正了解家乡,为家乡创造美,将来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我们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心理个性特点和年龄层次,于去年9—12月份,组织三、
四、五年级的二十一个中队,广泛开展了“汝南,我爱你”主题系列教育活动,活动分为寻、变、思、行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寻”:9月份,各中队围绕“寻”这一主题开展活动。
一、了解汝南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寻地下党在各个革命时期的战斗历程。队员们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到《县志》和《镇志》办公室进行了调查访问,参观了县科协举办的党史展览,举行了“学英雄、建功业”演讲比赛。二、访问老地下党员和革命工作者,“寻”他们献身革命的精神动力。队员们通过各种渠道,访问了早年投身革命的康树云、任贵山等十几位老人,请他们讲述了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各个历史时期的情况,了解了他们在保卫家乡的斗争中作出的巨大贡献,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三、以中队为单位游览了宿鸭湖、天中山、悟颖塔、小南海、观音阁等名胜古迹,了解风土人情。通过游览,队员们了解了“瓠城”的来历,汝南城街道名称的变更情况,“兀术落”的趣闻以及北关大桥、北城门的英姿等。队员们“寻”到了家乡的美。
第二阶段是“变”:10月份,各中队紧紧围绕“变”这一主题开展活动。一、“看看我的家”。队员们通过对自己家庭现状的观察、了解和分析,写出一篇记实作文《我的家庭》。二、“比比咱的家”。队员们通过互相访问家长,了解了各自的家庭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变化情况,每人写出一篇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突出“变”字)的作文《家庭的变化》。三、“家庭在腾飞”调查活动以中队为单位相继到汝宁镇的通达鞋厂、剪刀厂、罐头厂、面粉厂等经济效益较好的厂家参观访问,听劳模报告、请厂长讲话,参加义务劳动。还对工厂的产销、出
口情况进行了了解和分析。四三中队访问了“冒兴户”的创业史,了解了个体户勤劳致富、科学致富的发展史。五七中队开展了“和专业户交朋友”活动,他们选定队员最喜爱的专业户,参加劳动,拜师求教,学习了一种专业的初步知识。四、三一中队还举办了“家乡土特产”博览会,展出了队员们收集的认为有特点,有发展前途的家乡产品二十多种,充分反映了队员们对家乡致富之道的认识。五、了解城市新变化,四年级的几个中队分别组成了“城市新变化调查小组”,到建筑公司访问近年来建造楼房情况,到先进企业了解产、供、销情况,深入街道了解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情况,还到县政府对汝河裁湾工程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进行了调查访问。
第三阶段是“思”:11月份,各中队紧紧围绕“思”这一主题开展活动。一、参观县委、县政府办公大楼,与书记、县长伯伯直接对话,队员们了解了家乡的变化发展前景,学生明确了自己肩负的重任,回校后,每人写出一篇“思考型”的作文《我为家乡做些什么?》。二、参观部分企业,理解“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队员们分别到天中酒厂、通达皮鞋厂访问,和厂长吴冠勤、孔令忠等伯伯叔叔交朋友,了解他们如何管理,如何经营,如何运用科学知识丰富工人的头脑,如何为国家创造财富。三、以中队为单位同,设计、制作未来汝南、未来学校模型。三、四年级的十个中队,在分小队多次进行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现行布局,各中人的代表在一起大胆设计,构思出了未来的学校模型——乐园图;校长把“乐园图”拿到教师会上让大家欣赏,教师们赞叹地说:“这真是我们的希望啊!”
第四阶段是“行”:12月份,各中队紧紧围绕“行”这个主题开展了“爱家乡见行动”活动。一、走向社会为民服务。队员们利用星期天到“红领巾卫生街”、机关、商店打扫卫生,到敬老院为老人整理用具、梳头洗脸、打扫庭院,到军烈属、五保户家提水洗菜、买米买面等。
二、三、四年级的中队开展了“我为名胜古迹站岗”活动。学生利用星期天分别到各处名胜古迹轮流站岗,监督过往行人,不准在上面胡写乱画。三、三年级的两个中队采用张帖节水条幅、检查漏水小水管,自编自演小节目等形式,去上街头宣传节约用水。四、三年级的两个中队,元旦前组成了文艺表演队,分别到先进企业进行慰问演出。五、五年级的六个中队的近四百名队员,快要毕业离开母校了,拿什么作礼物呢?大队干部商量后,在五年级内开展了“优异成绩献给母校”活动,全体队员精神振奋,干劲倍增。六、纠正“纠正错别字”活动。四年级的几个中队根据有关部门的号召,利用星期天,到学校所在区域的大街小巷、商店、工厂寻查错字、别字和不规范用字300多个(包括拼音),发出纠正信件80多封。七、不少队员给老山前线的汝南籍占战士寄去了慰问品,表示了自己对革命战士的一片深情。八、元旦前夕,大队部开展了“向勇斗歹徒而英勇献身的王新成学习”活动。当队员们得知英雄家庭十分困难时,就拿出平时节省的三、五分钱,表示对英雄的缅怀之情,全校共捐款二百一十一元二角八分。九、在大队部的组织下,分别以大、中队主题会的形式,举行了“热爱家乡、振兴汝南”演讲会和诗歌朗诵会。
活动结束后,大队部举办了成果展览,评选、表彰了“最佳中队”、
“最佳小队”和“最佳少先队员”,并向全县少先队员发出了“爱汝南,争做家乡小主人”的倡议书。
这次系列教育活动,使队员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寻到了家乡内在美,了解了家乡的变化过程,学会了思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播撒了对家乡深切的爱,唤起了为祖国而学习的激情。事实证明,向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是进行热爱祖国教育的先导和基础,从乡情教育入手进行国情教育,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诱导教育方法。学生从知乡、爱乡,到知国、爱国,从小就了解家乡,立场建设家乡,长大才能报效祖国。
三、“看、比、写、讲”,生动有趣
今年秋季以来,我校又通过开展“看、比、写、讲”活动,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主要做法如下:
看——深入社会进行调查、访问、参观,如“一条街的变化”,调查、访问老前辈等。此外,还组织学生看《巍巍昆仑》、《开国大典》、《世纪行》、《甲午战争》、《大决战》等影片。
比——抓住人们关心的问题,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如将今天的“亚运东道主”争办2000年奥运会,同昨天的“东亚病夫”作纵向比较;将我国的人口、土地、资源与其他国家进行横向比较。
写——让高年级学生动手抄和写。如发动学生摘抄近代、现代史资料,编板报,开展各种以近现代史和写作中了解历史,了解国情。
讲——让学生用口、表情、动作进行表演。如“国情国策报告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演讲会等。
总之,我们把历史和国情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教育,贯穿在对小学生的全部教育过程之中,把课堂教学同学生的日常生活、思想政治工作和课外活动以及参加社会实践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历史和国情教育既生活活泼又富有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一步结合校情、镇情、县情,设计出更加新颖的活动形式,进一步动员全体师生都来参加活动并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家长参与活动,支持活动。要加强工作研究,逐步实现系列化,使我校的德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作文五:《两史一情讲解词》600字
尊敬的各位领导,欢迎大家来到沾化区第一实验小学的艺术楼,我是讲解员隆洋。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深知音乐教育是德育培养的的主要途径之
一。党史、国史、国情在音乐课程的教育大纲之中涉及广泛,在很多经典传颂的音乐之中,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与国情,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音乐;而音乐的升华同样反哺于对历史的思考。 《十送红军》《映山红》《保卫黄河》《在太行山上》《歌唱祖国》等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作品在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同时,也在悄无声息之中普及了很多我国、我党的光辉历程。
鼓乐铿锵
我校是鼓号队的常备学校,鼓号队员梯队建设完备,硬件设施齐全,学生参与热情极高,曾在县里组织的鼓号操比赛中多次斩获一等奖。图片展示的是我校鼓号队2006年参加鼓号操大赛的场景。
我校的艺术特色课程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之中,吉他、葫芦丝、舞蹈、合唱、渔鼓戏等课程的设立让学生们可以在闲暇之余拥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
舞动中华
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我校组建了40人的腰鼓队,腰鼓源自陕
北高原,是北方鼓乐演出的主要形式。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增加了演出特色,在当时引起不小的轰动。图为2006年参加鼓号操演出的照片。
我校对于文艺演出比赛十分重视,在多项赛事之中夺得奖项。图为我校学生参加比赛的图片资料。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无论是《三字经》的表演,《弟子规》的诵读,《唐诗宋词》的吟唱,还是现代诗文的剧目,都深深的浸染着每一个学生。我校组织的“中华情、中国梦”经典诵读节目,连续两次获县一等奖。
各位领导,我的讲解完毕,请上二楼继续参观指导。
作文六:《熟知两史一情》600字
熟知两史一情,做自豪中国人主题活动
平安小学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经常性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系列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孩子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增强学生的文化素质。了解历史,认识国情,自强不息,振兴中华对广大少年儿童来说,具有特殊意义。小学就抓住爱国主义教育的主线,五月份在学校开展了“熟知两史一情,做自豪的中国人”系列活动。
小学把“两史一情”的教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从小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通过“三结合”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一是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他们首先在教师中开展了自学近代史、现代史和国情的活动。使学习与教学实践,教学研究结合起来,不但在思想品德课、语文课中突出学科特点,强化“两史一情”的教育,在数学、音乐、科学等其它学科也注重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两史一情”的教育。 二是与班队活动相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来对学生进行教育。首先各班制定队活动“两史一情”教育的措施,学校少先队大队部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了“熟知两史一情,做自豪的中国人”主题升旗仪式、“红色记忆”平安好孩子宣讲、花园电视台、好孩子广播站“做自豪中国人”主题播音及专题节目等活动。
本次主题系列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通过一件件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让广大学生深刻了解我国近代史、现代史以及国
情,使他们深知自己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远大的理想。教育活动开展两周以来,各班同学踊跃参与,结合自己的生活现状,总结自己认识上的不足。这次“熟知两史一情,做自豪的中国人”的系列活动加强了学生对我们党以及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提高了学生们的思想觉悟。
作文七:《国情资料--两史一情教育》14000字
国情资料(两史一情教育)
国家概况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早在170万年至20万年前,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古人类就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经过漫长的原始社会,约在公元前21世纪,中国出现了第一个王朝——夏。在经历了4000年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后,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制度。1949年,以**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国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国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形状为长方形,长高比为3比2;旗面左上方缀5颗黄色五角星,一星较大,居左,四星较小,环拱在大星之右,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国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它象征着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首都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北京。
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产生于1935年。
纪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用世界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元纪年。
资源概况
1、土地资源(图:青藏高原)
中国的土地资源,按土壤类型可分为红壤、黄壤、棕壤、褐土、黑土、黑钙土、栗钙土、漠土、盐碱土、沼泽土、高山土和各种隐域性土壤等。这些土壤类型是在不同的地形、气候和生产方式的影响下形成的,地区差异显著,利用价值各异。
2、气候资源
气候带中国国土辽阔,从南到北兼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几个不同的气候带。其中亚热带、暖温带、温带约占70.5%,并拥有青藏高原这一特殊的高寒区。
3、水资源
中国是一个水利条件优越的国家。江河众多,河流总长达43万公里。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约有5万多条;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580条;超过1万平方公里的大江河有79条。长度在10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0多条。长江、黄河分别为中国的第一、第二大河,京杭运河则为著名的人工河。
4、生物资源
中国有丰富多彩的生物资源。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仅脊椎动物就约有4880种,占世界总数的11%。其中有兽类410种,鸟类1180种,爬行类300种,两栖类190种,鱼类2800种。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白唇鹿、扭角羚、褐马鸡、扬子鳄、朱鹮等,是中国独有的珍稀动物;东北的丹顶鹤,川陕甘的锦鸡,滇藏的蓝孔雀,以及绶带鸟、大天鹅和绿鹦鹉等,是名贵珍禽;昆虫中的蝴蝶,在台湾、云南、四川等地,也多有名贵种类。
中国植物种类繁多。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约有2.5万种,其中裸子植物约有200多种,占世界的四分之一。木本植物有7000多种,其中乔木2800多种。水杉、银杏、金钱松等保
存下来的中国特有的古生物种属,为举世瞩目的“活化石”。从热带雨林到寒温带针叶林,北半球所有的自然植被类型,在中国几乎都有。
5、矿产资源
世界上已知的矿产在中国都已找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148种,总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其中,煤炭已探明储量9668亿吨,居世界第三位,主要分布在山西、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等北方地区;含油气盆地已发现246个,已投入开发130多个,海上石油勘探已探明了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珠江口、南海北部湾、莺歌海等大型油气盆地;铁矿已探明储量501亿吨,分布较广;钨、锡、锑、锌、钼、铅、汞等有色金属的储量居世界前列;稀土金属的储量则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稀土总储量还多,占世界探明储量的80%。
6、能源资源
中国能源资源丰富。能源生产总量约为100亿吨标准煤,是世界第三能源生产大国。1993年,原煤产量11.41亿吨,原油产量1.44亿吨,发电量8200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一、五、五位。
7、旅游资源(图:九寨沟、兵马俑)
中国幅员广阔,河山壮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旅游活动兴起和发展较早的国家。
地理概况
国土面积
中国国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约占亚洲陆地面积的1/4,约占全世界陆地面积的1/1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位置
中国位于北半球,在亚洲的东部和中部,太平洋的西岸,东南面向海洋,西北伸向内陆。有漫长的海岸线,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中国纵横经纬跨度大。东西之间,自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的东经13503'至西端帕米尔高原喀拉湖东岸的东经7322',跨经度约62度5200公里,东西时差4小时以上。南北之间,自南端曾母暗沙附近的北纬351',至北端漠河县北面的黑龙江主航道的北纬5334',跨纬度约50度间距5500公里。
地貌
中国地形多样,类型齐全,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戈壁、沙漠、洞穴无不典型壮观。地形分布的规律是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自西而东,逐级下降。中国平原少,山地多,陆地高差悬殊。山地、高原、丘陵等约占总面积的66%,平地约占34%。全国近70%的县区分布于山区。山地和高原多集中于西部地区。海拔500米以下的地区仅占全国面积的16%;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达65%。全球高于8000米的12座山峰中,中国就有7座。中国和尼泊尔接界处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新疆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海拔在155米以下。中国陆地正负比差超过9000米,为世界之最。
疆界与四邻
中国陆地边界长约2.28万公里,毗邻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等15国。东和东南与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隔海相望。
海岸与大陆架
中国大陆海岸线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长约1.8万公里。加上岛屿海岸线,总长约3万公里。沿岸多优良海湾和港口城市,自北向南依次有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厦门、广州、湛江、北海等,其中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中国的浅海大陆架是世界最宽广的大陆架之一,包括渤海、黄海全部,东海大部和南海的一部分。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巨大的开发价值。
中 国 近 代 史 与中 国 现 代 史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
主要内容
1840年至1949年的中国近代史,首先是一部列强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沉重历史。
伴随着列强的侵略,中国的主权不断遭受到破坏,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社会逐渐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爆发鸦片战争,揭开了列强大规模侵略中国的序幕,也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 列强大举侵略中国的社会根源
1 。 中国方面-----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日益腐朽:从乾隆后期开始,清朝政治腐败,国库亏空,阶级矛盾激化,统治者坚持“闭关锁国’政策,鸦片战争前,中国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制国家。但由于清王朝这个封建地主政权腐朽没落、妄自尊大,封建制度已危在旦夕。对外贸易因“闭关锁国”政策而处于出超地位。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给中国带来深刻的变化。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国侵略者,同时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者的斗争;中国历史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带来的影响: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表现在:政治上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进一步伸向内地。
2 。 列强方面-----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英,法,美等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正加紧进行以掠夺销售市场和原材料产地为主要目的的对外殖民扩张。
二 列强的主要侵华活动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 。 19世纪40~60年代:列强打开了中国大门和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建社会时期。 这一时期的主要侵华活动:
(1)1840年~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战后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望厦条约》;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黄埔条约》。从此,中国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为半殖半封建社会的国家。 (1840年,外国资本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一场场强加给中华民族的灾难。近百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对中国发动过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战争。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战;有单独入侵,更有合伙劫掠,强迫中国签订了数以千计的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资本主义列强扶植封建势力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蚕食和鲸吞中国领土;出兵控制,窃取中国军事要地;划分势力范围;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施行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通过战争勒索巨额赔款;在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推行的殖民主义,引起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巨烈动荡,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人民为摆脱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进行了长时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1840年以来,亡国灭种的危机一直威胁着千年古国。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一代民族精英觉醒:林则徐、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洪秀全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图强”;孙中山的国民革命。正是他们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为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同仇敌忾,英勇奋斗,前赴后进)
(2)1856~1860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与列强分别签订了四个《天津条约》和三个《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条约,使中国的半殖地程度化进一步加深。
这一时期列强侵华活动的阶段特征:
(1)侵华主要国家是英,法,美,俄四国。
(2)侵华的手段主要是武力征服,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为手段,从而达到打开中国大门,在中国抢占商品市场和掠夺原材料的目的。
(3)列强的侵华范围还局限于我国的沿海省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4)列强和清王朝的关系由对立开始转向勾结和好。
(1856年,英国提出修改《中英南京条约》,但遭清政府的拒绝.英国借此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英法联军出兵侵略中国,美俄是帮凶。虽然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无关。但其实质与鸦片战争一样,因此叫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天津,一路烧杀抢劫,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让他的弟弟恭亲王弈欣担任议和大臣,留守北京。接着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了北京西郊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占领了北京。并强迫清政府签定《北京条约》。)
2 。19世纪70~9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的狂潮。 这一时期的主要侵华活动:
(1)1883~1885年法国发动中法战争,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法新约》。法国达到了侵略越南的目的,标志着中国西南的门户被打开了。
(2)1894~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占了台湾。中国的半殖地化程度进大大加深。
(3)甲午战争之后,列强在经济上------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争夺铁路建设权,开采中国矿山,大规模投资设厂;在政治上------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3 。20世纪初:《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这一时期的主要侵华活动:
1900~1901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十一国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表明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已经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这一时期的主要侵华活动:
(1)侵华国家中,英,法,俄等殖民国家势力下降。美,德,日等新兴国家势力上升,影响增强。
(2)侵华手段:经济侵略方式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与商品输出并重;政治侵略方式从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3)列强的侵华范围扩大到了全中国,直接瓜分中国。
4 。 1914~1945年(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两次独霸中国局面的形成和结束。
(1919年5月爆发了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1年中国共厂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厂党为反抗国民党统治,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开始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第一次独霸局面的形成和结束:
(1)一战期间,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山东,强占了胶济铁路和青岛。
(2)1915年,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3)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中《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独霸的局面,使中国重新恢复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第二次独霸局面的形成和结束:
(1)20世纪30年代,为转嫁经济危机,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北三省。随后又制造”一。二八“事变和华北事变。扩大了在华的势力。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全国主要矛盾。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2)1937~1945年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全面侵华,侵占了我国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随着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日本独霸中国的再一次失败。
5 。 1945~1949年:美国独占中国及结束。
这一时期的主要侵华活动:
(1)二战以后,扶蒋**是战后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美国在中国想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政府。在美国的帮助下,**发动了大规模的内战。
(2)1946年中美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从中取得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各方面的特权。美国在中国形成了独霸局面。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获得民族独立,结束了美国独占的局面。
(中国共厂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北伐战争、 土地革命战争、 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四个阶段,终于在1949年推翻了以**为首的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
中 国 近 代 史
1840~1859年
鸦片战争 19世纪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法、美等国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更多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此时的中国处于农耕文明的晚期,政治腐败,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思想闭塞,已呈现出衰败的迹象,于是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目标。腐败的社会制度最终无法抵御新兴的资本主义,1840~1842年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被打开,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的失败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第二次鸦片战争 19世纪50年代是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代,扩大国外市场和掠夺殖民地,成为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的共同愿望。由于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资本主义的商品倾销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更加深入,中国逐步沦为外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太平天国运动 中国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最终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加速了清王朝和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和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走向失败。太平天国运动给清政府以沉重的打击,同时也阻止了中国的殖民地化。
1860~1879年
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继续发展,为掠取更多的侵略利益,在经济上加紧侵略中国,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国内人民起义不断,边疆危机四起。面对内忧外患,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的工业化,并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1880~1899年
中法战争 19世纪末期,世界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为了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要求,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资本输出场所和殖民地。地域辽阔的中国成为它们争夺的主要目标,中国边疆危机四起,法国发动了中法战争。清政府以胜求和,与法国签订了《中法新约》,法国夺取了越南,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中法战争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刺激了列强进一步侵略中国的野心。
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资本主义得到发展。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急需从侵略扩张中寻找出路,为此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并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都带有现代意义的对外战争,主要标志就是海军的出场和角逐。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马关条约》的签订,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戊戌变法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已从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它们不仅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而且加强了对中国的政治侵略,企图瓜分中国的领土,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这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的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也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虽然变法最后失败了,但是它宣传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义和团运动 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浪潮,中国民族危机严重,外国传教势力活动猖獗,农民阶级发动了义和团运动。义和团同帝国主义进行顽强的斗争,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精神,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计划。但是,由于农民阶级的时代局限性和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义和团运动归于失败。这是一次旗帜鲜明的反帝爱国运动,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人民反侵略、反瓜分的最高峰。
1900~1919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对外侵略的要求变为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中国人民为反对外国侵略,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清政府企图利用义和团抵制外国侵略。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和迫使清政府屈服,英、俄、日、法、德、美、奥、意联合发动了侵华战争。这次战争镇压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迫使清政府彻底屈服并与西方十一国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从此,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辛丑条约》 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资本输出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的共同要求。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遇到了中国人民强烈的反抗。因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到,要想保证在中国的侵略利益,必需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所以,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8个侵略国和西、比、荷共11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这个条约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统治,并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也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20世纪初,清政府完全变为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工具,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队伍进一步扩大。这一切促使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为了统一革命力量和进一步明确目标,在孙中山的倡导下,以兴中会、华兴会为基础,联合光复会等,于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从此革命风潮一日
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
清末“新政” 1900年后,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加剧,全国各地反压迫、反侵略武装起义风起云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迅猛发展,清政府统治危在旦夕。为了维护自身统治,清政府从1901年起陆续推行“新政”。“新政”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面对着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式,“新政”并不能帮助统治者度过危机。
黄花岗起义 同盟会成立以后,陆续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的破产,进一步暴露了其腐朽的本质。在孙中山、黄兴等人的策划下,1910年4月27日,由黄兴直接领导的大规模反清起义——黄花岗起义,在广州爆发。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它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式的发展,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武昌起义 见前
辛亥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新政”的破产进一步暴露了清政府腐朽的本质。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摆脱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风起云涌。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掀起了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史称“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采取一系列革命措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成立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洪宪帝制 袁世凯在镇压二次革命后,加紧复辟帝制。为取得帝国主义的支持,他大肆出卖国家主权,接受“二十一条”。帝国主义为扩大侵略利益,也积极支持袁世凯。1916年,袁世凯做上“中华帝国”的皇帝,改元“洪宪”。袁世凯称帝不得人心,遭到举国上下的一致反对。革命党人掀起了护国运动,袁世凯调兵镇压无效,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6月6日,袁世凯忧郁而死。
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失败后,帝国主义通过扶植北洋军阀,加深对中国的侵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继续深化。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进一步传播,辛亥革命又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袁世凯又在文化领域推行尊孔复古逆流。以陈独秀等人为代表,深受西方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影响的进步知识分子,1915年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开始了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封建斗争——新文化运动。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1920~1929年
中国共厂党的诞生 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春天,工人阶级队伍壮大;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工人运动有了较大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共厂国际对中国给予大力的帮助;1920年秋开始,共厂主义小组在中国各地纷纷建立,这一切都为中国共厂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厂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举行,后转到浙江嘉兴。大会通过了中国共厂党第一个党纲,标志着中国共厂党的诞生。中国共厂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它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从此,它开始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并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厂主义而奋斗。它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自从有了中国共厂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共“二大”的召开 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分割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特别是在中国的侵略利益,1921~1922年,美、英、日等国在华盛顿开会。华盛顿会议上,帝国主义国家达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九国公约》,这样,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列强共同统治的局面。在列强操纵下,中国各派军阀展开更为激烈的争夺,军阀混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为了更好地领导人民进行民主革命,在共厂国际的指导下,1922年7月,中国共厂党在上海召开了第
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明确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华盛顿会议以后,帝国主义既各自扶植依附于自己的封建军阀,争权夺利,又联合干涉和镇压中国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进行掠夺,使一战期间有所发展的中国民族工业,重新受到列强的压迫。国内军阀混战不断,战火弥漫大半个中国。这一切导致国内经济萧条,人民生活痛苦不堪。中国共厂党在二七罢工失败后意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于是,积极倡导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孙中山在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后,也意识到以前单靠国民党一党领导,依靠一派军阀打另一派军阀的方法,不可能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国民党需要新鲜的血液”。在中国共厂党和共厂国际的帮助下,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了旨在改组国民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孙中山在会上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并同意共厂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这就使得国共两党实现了在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合作。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为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在全国迅速开展起来。
北伐战争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以后,全国的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国共厂党的领导下工农运动迅速发展;以五卅运动为核心的反帝爱国运动日益高涨;经过两次东征,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而这一时期,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各派军阀之间混战不休,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对。为了推翻军阀统治,打倒帝国主义,1926年7月,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北伐军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直指黄河流域。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南昌起义 见前
八七会议 陈独秀的**投降主义,给中国革命造成了巨大损失。为了纠正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并为中国革命的发展指明方向,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会议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厂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1930~1939年
土地革命 1927年三大武装起义失败后,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向农村。为了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解除农民身上沉重的封建压迫,充分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中国共厂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在中国共厂党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的指导下,各根据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土地革命使广大贫雇农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它巩固了工农联盟,为中国革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阶级上和经济上的保证。 九一八事变 日本对中国领土垂涎已久,早就确立了侵略中国的方针。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日本政府急于发动一场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借以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缓和阶级矛盾,并依靠掠夺中国的财富,来医治经济危机造成的创伤。当时中国国民党政府正竭力“围剿”红军,给日本以可乘之机。1931年9月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事变发生后,以**为首的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时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第二年,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中国东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红军的长征 由于王明**错误的影响,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国工农红军中南方革命根据地无法立足,1934年10月,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经过两年的长途跋涉,历经千辛万苦,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保留了中国共厂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在长征途中,中国共厂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播下革命的种子。总之,长征一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就开始了。 遵义会议 见教材108页
一二九运动 华北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严重威胁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中日民族矛
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以**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继续进行**反人民的内战。中国共厂党主张“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号召中国人民起来反对内战,共同抗日。在中国共厂党领导下,北平学生率先开展抗日救亡斗争,掀起了一二九运动。学生的爱国行为,打击了国民党的卖国政策,揭露了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阴谋,宣传了中国共厂党抗日救亡的正确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它使学生开始走上了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西安事变 在中国共厂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在全国人民“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要求的压力下,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扣押了到西安督促“剿共”的**,实行“兵谏”,逼蒋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厂党从有利于抗日的大局出发,经过多方努力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显示出中国各个阶层要求实现团结抗日的强烈愿望。中国共厂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在全国人民面前表明团结抗日的诚意。它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七七事变 1936年,德、日、意法西斯在共同**厂国际的幌子下,勾结起来,同英法美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英法美对此采取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蓄谋已久的吞并中国、独霸亚洲、称雄世界的既定方针,1937年7月7日,悍然发动了七七事变,实施全面侵华的计划。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侵占中国华北而蓄意制造了一系列事件,总称“华北事变”,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共厂党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接受了共厂国际的建议,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在中国共厂党的努力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1937年,七七事变的爆发,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殖民地的野心,同时也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和英美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成为中国人民最终获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1940~1949年
中共七大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已发生根本变化,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开始了局部反攻。为了迎接抗战的胜利和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指明方向,中国共厂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延安整风运动 为了肃清王明“左”倾错误在党内的影响,加强党的作风建设,1942年,中国共厂党在延安进行了整风运动。通过整风,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重庆谈判 抗战胜利后,**集团在美国的支持下,早已决定了内战的方针,但为欺骗国内舆论,并为发动内战做准备,采取了“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1945年8月,先后三次电邀毛**去重庆,“共同商讨”国内和平问题。为了尽力争取和平,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阴谋,以利于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中共中央派毛**、**、王若飞到重庆同国民党当局举行和平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重庆谈判的举行,在全国人民面前表明了中国共厂党争取和平的诚意,它虽然不能制止美蒋反动派发动内战,但为国内赢得了短暂的和平局面。
三大战役 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共中央经过分析,认为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赖以发动内战的主力,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春,在民主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中国共厂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这次会议解决了革命胜利以后,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硬道理。
作文八:《关于“两史一情”的调查报告》2200字
关于大学生对“两史一情”认知程度的调研报告 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作者:
【摘要】
历史就是一把双刃刀, 它能让人了解到自己的曾经的辉煌和失败。 它也是一部最富于哲 理的教科书。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的认识对待它,就不能让自己发挥最大的作用。虽然 18世 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 而且闭关锁国, 固步自封,但是在革命者的领 导下, 在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 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 我们的国家才有了今天的辉煌和稳 定。 作为一个当代中国青年, 尤其是大学生, 如果不了解中国的近现代史和当今的基本国情, 就不能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因而, 本人采用问卷的方式于吉林工程技术师 范学院校内调查研究高校学生对 “两史一情” 的认知掌握情况。从总的方面来说,情况还 算可以。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诸多, 最大的原因是我们对 “两史一情” 未达到预期的教学效 果,报告中将阐明其原因。
关键字 历史 近现代史 中国基本国情 历史情况
一、 调研目的
为了调查研究高校学生对“两史一情”的认知掌握情况,并就各个 学生关于了解国情教育的情况,以问卷调研的方式作进一步探讨。
二、 调研时间及地点
1. 调研时间:2012年 9月 4日至 2012年 9月 12日
2. 调研地点: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三、 调研对象及方法
1. 调研对象: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生
2. 资料收集方法:
1)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调查研究。 向所取得的样本中的个体 发放《 “两史一情”调研问卷》了解高校学生对中国近代史、 现代史及国情的认知掌握情况。
2) 采用网络搜索法,收集高校学生对两史一情的看法。
3. 调查方法:
1) 问卷法:对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的部分学生 进行分层,分成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四层,在总体中抽 取容量为 100的样本,在每层中进行系统抽样,根据每层样 本量占总体的比重,在三层中分别抽取容量为 25,25,25,25的样本。 随机选定某一学号后, 间隔 5进行抽样, 得到样本。 2) 采访法:个别学生的口头采访。
四、 调查的内容
(调查问卷附在最后)
五、 调查结果分析
1、通过调查报告 , 大部分大学生对于我国近代史有着充分的认识 和理解。鸦片战争是我国近代史的开端,揭开了中国近代百年屈辱的 序幕;太平天国运动作为农民阶级对国家出路探索进行的英勇斗争和 反抗,强烈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 速了清政府的衰败过程,为重中国近代史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洋务 运动是中国正面接受西方先进科技的开端,尽管不彻底,但对中国的 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屈辱的巅峰,割地 赔款, 丧权辱国, 也让中国人民意识到了中国已处于国破家亡的境地, 为中国民主意识的觉醒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戊戌变法的失败让进步的 中国人民意识到改良已经没有可能,只有革命才能拯救中国。辛亥革 命彻底的推翻了封建王朝,成立了中华明国,从而为中国人民斗争开 辟了道路。 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一个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 它给灾难深
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抗日战争胜利是百年来中国在抵抗 侵略战争取得彻底胜利,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是中国人民在精 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促进了中华名族的大团 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新中国成立彻底改变了中国命运和 世界格局,它宣告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具有五千多 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虽然中 国近代史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年时间,但他是中国五千历史上不可磨灭 的痕迹;在这一百多年里,中国人民从压迫中不断成长,不断坚强意 志;先进的仁人志士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从黑暗走向光明。作为二 十一世纪先进青年,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我们大 学生一定要牢记中国近代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继承先辈们的优良传 统,自觉得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在本世纪中叶吧中国建设成为中等 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使命。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我们对 未来充满信心。因为历史的经验昭示我们:高举中国社会主义伟大旗 帜,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不懈努力,艰苦奋斗,中国人民建设富强民 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美好理想,就一定能实现! 2、 但是, 仍有少部分学生对中国近代史、 现代史及国情几乎一无 所知的现象存在,需要给予更多更有效的历史教育。这就需要教师加 强教学的氛围及教学方式 , 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对中国的“两史一 情”有深一步了解,对自己所肩负的使命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六、 参考文献
何树华,大学生诚信状况剖析及诚信教育对策, 【期刊论文】 《高教探 索》 -2005年 4期
尚爱林 ; 关于思想政治课的主体性教育研究 [D];首都师范大学 ;2000年 何蔼,关于大学生的教育研究, 【期刊论文】 《思想教育研究》 -2006年 1期
李素新 李成旺 李志江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 当前高校思 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 [N];光明日报 ;2000年
靖国平 ; 教育的智慧性格 [D];华中师范大学 ;2002年
马艳玲 ;; 媒体对教育的影响 [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 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 [C];1997年
作文九:《WELCOME TO NEARGO手抄报_英语手抄报》400字
在遥远的意大利海域,有一个俯瞰呈睡猫形的小岛,名叫NEARGO 。那是一个猫与人类和谐共处的美妙地带。那里的数千只猫像人类一样有尊严地生活着,它们有身份证、有保险基金,甚至还有银行账户。这些猫咪各有迷人之处。 作者莫莉蓟野来自日本,声称自己懂得猫语,她在欧洲洲旅行的途中偶尔来到这个城市,被这儿的猫咪所吸引,就在这里住下来,然后跟这些猫交了朋友,并用语言和图画记录下它们的生活和想法,最后形成了这本图文并茂的手记。 她先挑出了102猫国里独一无二的招牌猫,把它们的相貌和个性披露给大家看。看看奥黛丽的大家闺秀风范、看看爱钻小洞的泡泡的怪癖、看看NEARGO 猫界的老大杰跟着她认识了一只又一只可爱的猫咪。每只猫都有自己的档案和最典型的事迹记录,它们的年龄、性别、毛色、品种、性格特征、癖好与职业,以及主人情况等等,都透过作者细腻的插画与俏皮逗趣的文字传神地浮现纸上,看来各个简短,合起来完全是一本猫类大全,加之每只猫都有表情生动姿态迥异的画像,让我们很容易获得身临其境与猫共处的感觉。
作文十:《法制手抄报》700字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诸葛亮《出师表》
近年来,由于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的因素影响,我国未 成年人犯罪率有所增高,给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造成了不 良后果。因此让小学生从小学习法律,掌握好法律知识很有必 要,通过教育使学生知道法律规定那些行为是对的,那些行为 是错的,对学生的行为能起到 “医治”和预防的作用。学生懂法 后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法律的约束,在平时就能做到遵纪守法。 所以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是预防犯罪的基础,有利于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 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方明建设。
从小要学法,法律威力大, 生活大世界,处处不离它。 护己要学法,保护你我它, 法前人平等,用法闯天下。 齐心来学法,歪风都能杀, 弘扬正气好,利民利国家。
1、在马路上要靠边走,走在中间会妨碍车辆的通行,还有被撞的 危险。 2、走路时,不要边走边玩,也不要边走边看书。 3、如果是几个人一道走,要排好队靠边走,队伍应竖排,不要 横着走,以免妨碍别人走路。 4、不要在马路上打闹、游戏、滑旱冰,容易出危险。 5、下雨天特别要注意前后的车辆,最好穿黄色的雨衣、雨鞋、雨 伞等雨具,以引起驾驶员的注意。打雨伞时,雨伞不要挡住视 线。更不能把雨伞当作对攻的玩具,以免刺伤人。 6、未满12岁的儿童不能在马路上骑车。
法律的基本原则 为人诚实, 不损害他人, 给予每个人他 应得的部分。 ——查士丁尼
按时上学不迟到,放学路上不逗留。 课间活动要文明,不可追逐和打闹。 走廊楼道不跑跳,脚步要轻慢慢行。 集会做操快静齐,秩序井然不拥挤。 交通法规要遵守,骑车行走都靠右。 安全行车要注意,不要并行不追逐。 穿越马路不心急,一停二看三通过。 爱惜生命讲安全,防火防水防触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