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狂泉》400字
狂泉
从前有一个国家,一国的人都得了癫狂病,整天闹呀、叫呀,干一些荒唐至极的事。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个国家有一眼叫做“狂泉”的井,谁要是喝了那里的水,立刻就会变得癫狂起来。而这一国的人除国君外,全都喝“狂泉”的水,所以一个个都疯疯癫癫的。
这个国家的国君之所以没有得癫狂病,是因为国君另有一口专供他一个人饮用的水井。然而全国的人都得了癫狂病,在他们眼里,无病的国君与众不同的样子倒成了一种病态。因此他们商量好,大家一起动手给国君治“病”。这些人轮番给国君拔火罐、扎针灸、熏艾蒿、服草药,能用的办法全用上了。国君实在不堪忍受这种折磨,只好到“狂泉”去饮水。
国君喝了“狂泉”的水以后,马上就得了癫狂病,也变成了疯子。于是,这个国家从上到下,无论国君还是臣民,都一样癫狂;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一样荒谬。所有的人都一样疯疯癫癫,这样,大家反而都高高兴兴、心安理得了。
“狂泉”只不过是一个假想的故事。不过,它却告诉我们:在举国上下只流行一种荒诞的意识、只贯彻一种虚伪的做法的情况下,一个有健康头脑和正常行为的人,要想在众人颠倒黑白的环境里坚持公正的原则,的确是极其困难的。
作文二:《狂泉》1000字
狂泉
目录
解释
原文
注释
译文
文言知识
感悟
启示
编辑本段解释
1.传说中使人饮后发狂的泉水。 2.喻指接受错误的思想、学术。 3.湍急的泉水。 4.一般喻指全民都顺从一种近乎疯狂的思想,多指贬义,但有时也用于褒扬。 例: 梁启超不无得意地回忆道:“甲午挫后,《时务报》起,一时风靡海内,数月之间销行至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举国趋之,如饮狂泉。” 编辑本段原文
昔有一国,国有一水,号曰“狂泉”。国人饮此水,无一不狂,唯国君穿井而汲,故无恙。国人既狂,反谓国君之不狂为狂。于是聚谋,共执国君,疗其狂疾,火艾针药,莫不毕具。国君不胜其苦,遂至狂泉酌而饮之。饮毕便狂。君臣大小,其狂若一,众乃欢然。
编辑本段注释
1.昔:曾经 2唯:只有 3穿:凿 4汲:取 5恙:病 6既:都 7谋:计划 8执:抓住 9.毕具:全都用上了 10.胜:承受 11.酌:舀水
编辑本段译文
从前有一个国家,国内有一汪泉水,名叫“狂泉”。国内的人喝了这水,没有一个人不发狂的,只有国君穿井取水喝没事。国人都已经疯了,反而认为国君不疯的才是真疯。于是国人就聚集起来谋划,抓住了国君,治疗国君的疯病,用艾草熏灼、针灸、吃药,没有不用的。国君不能承受这种苦难,于是就去了“狂泉”的所在地,舀泉水喝,喝完就疯狂了。全国上下,国君臣民,都得了一样的疯病,国人都很高兴。 编辑本段文言知识
恙。“恙”指“病”、“病害”或“病痛”、上文“故无恙”,译为唯有国君没害上狂。又引申为“意外的不幸事”,如成语“安然无恙”,译为很平安,没发生意外或不幸的事。今人写信常说“别来无恙”,译为分别后没发生什么意外的事。
编辑本段感悟
狂泉不过是个假想的故事而已,但它却告诉我们:在举国上下只流行一种荒诞的意识、只贯彻一种虚伪的做法的情况下,一个有健康头脑和正常行为的人,要想在众人颠倒黑白的环境下坚持公正的原则,的确是极其困难的。 国君的可悲在于屈从、不能坚持真理。
编辑本段启示
多数人的荒谬有时竟会成为“真理”,但它的本质仍然是荒谬。如果在黑白颠倒的世界里,除你外所有人都说那张白纸是黑的,你能勇敢地站起来说那是白的吗,你是否会狐疑的询问自己:是否是我记错了,或是我原本就是错的, 在举国上下只流行一种荒诞的意识、只贯彻一种虚伪的做法的情况下,一个有健康头脑和正常行为的人,要想在众人颠倒黑白的环境里坚持公正的原则,的确是极其困难的。 中心意思:坚持真理,勿要随波逐流。
作文三:《范子烨:“狂泉”与“贪泉”的佛典渊源》4800字
《三国演义》第八十九回写诸葛亮率部南征,一些士兵误饮“哑泉”之水,不能说话了,后来山神显灵,告诉诸葛亮:“军所饮水,乃哑泉之水也,饮之难言,数日而死。此泉之外,又有三泉:东南有一泉,其水至冷,人若饮水,咽喉无暖气,身躯软弱而死,名曰柔泉;正南有一泉,人若溅之在身,手足皆黑而死,名曰黑泉;西南有一泉,沸如热汤,人若浴之,皮肉尽脱而死,名曰灭泉。敝处有此四泉,毒气所聚,无药可治。”小说家言虽然未必可信,却也能增加读者的好奇心,与这些要命的毒泉相比,《宋书》中的“狂泉”更为特别:
昔有一国,国中一水,号曰狂泉。国人饮此水,无不狂,唯国君穿井而汲,独得无恙。国人既并狂,反谓国主之不狂为狂,于是聚谋,共执国主,疗其狂疾,火艾针药,莫不必具。国主不任其苦,于是到泉所酌水饮之,饮毕便狂。君臣大小,其狂若一,众乃欢然。(中华书局1974年版,标点本,第8册,第2231页)
这眼“狂泉”真是厉害,它不仅能使饮者发狂,而且能够让发狂者把正常人视为狂人。这个故事见于《宋书》卷八十九《袁粲传》,是传主袁粲(419-477)对自己经常交往的朋友讲的。沈约的《宋书》完成于南朝齐武帝萧赜永明六年(488)二月,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史书。最初读《宋书》,我就认定这个故事绝非袁粲自造,因为袁粲文才平平,喜欢模仿前人的作品。如《宋书》说袁粲“清整有风操,自遇甚厚,常著《妙德先生传》以续嵇康《高士传》以自况”,据我观察,这篇《妙德先生传》完全是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的拟作。陶渊明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袁粲说:“有妙德先生,陈国人也。” 陶渊明说:“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袁粲说:“气志渊虚,姿神清映,性孝履顺,栖冲业简,有舜之遗风。”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袁粲说:“九流百氏之言,雕龙谈天之艺,皆泛识其大归,而不以成名。”陶渊明说:“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袁粲说:“家贫尝仕,非其好也,混其声迹,晦其心用,故深交或迕,俗察罔识。”“修道遂志,终无得而称焉。”又如《妙德先生传》“所处席门常掩,三径裁通,虽扬子寂漠”云云,也本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以及《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等等。元嘉二十九年(452),即在陶渊明去世25年之后,鲍照写了一首《学陶彭泽体》。这首诗的出现,标志着陶渊明已经开始步入经典作家的行列,《陶渊明集》也开始广泛流传。这就是袁氏拟陶的文学史背景。因此,长期以来,我一直试图找到“狂泉”故事的文本渊源,找到其所模拟的对象。最近读《纪伯伦散文诗全集》,看到《疯人》集中有一篇《明智的国王》(伊静译,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年版,第127页):
从前,一位威严而贤明的国土统治着远方的维兰尼城。他的威严使人敬畏,他的智慧令他倍受爱戴。
那时市区小心有——口水井,井水清洌透澈,全城居民都从这口水井中汲水饮用,即使国王与大臣也不例外,因为这是城池中唯一的一眼井。
一天夜里,当大地万物都沉沉睡去,一个女巫进入城中,在井中点了七滴魔液.然后说:“从现在起,凡饮用了这井水的人就会发疯。”
第二天清晨,所有居民——除了国王与侍从长——都饮用了这井里的水,于是都变成了疯人,正如女巫预言的那样。
这一天,狭窄的小街上,市场中,人们都在窃窃私语,除此而外什么事情也不做:“国王疯了,咱们的国王与侍从长都失去了理智,我们不能让一个疯国王统治国家,我们必须废黜他。”
这天晚上,国土命人从井里汲来满满一金杯水。水—送到,国王便大饮了一口,然后把剩下的水赏与侍从长。
于是遥远的维兰尼城热烈欢庆,因为他们的国王及其侍从长又恢复了理智。
读完这篇散文诗,我不禁大吃一惊:难道伟大的阿拉伯诗人卡里·纪伯伦(Kahlil Gibran,1883-1931)读过《宋书》么?旧疑未消,新疑又生,令我不胜苦恼。《疯人》(The Madman)是纪伯伦在1918年用英文发表的第一本散文诗集,那一年他只有35岁。事实上,最后在1931年,当纪伯伦怀着卡夫卡式的失望情绪在美国去世的时候,他还没有接触过中国文化,而直到现在,《宋书》也还没有西文译本出现。因此,纪伯伦接触《宋书》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在人类文化史上,纪伯伦乃是一个草根版的泰戈尔,也是一位诗人化的施韦泽(Albert Schweitzer,1875-1965),其崇高的文化精神不是自命清高自贻伊戚而实无一能的袁粲所能比拟的。因此,在他的笔下,愚昧的草根们迫害智慧的君王,就有极深的现实寓意,而维兰尼城那令人发疯的井水究竟源自何处,也就很值得研究。袁粲在讲完“狂泉”的故事之后说道:“我既不狂,难以独立,比亦欲试饮此水。”这实际上是他决意步入仕途的宣言,他后来竟然为此死于非命,看来仕途的“狂泉”还是不能喝的,特别是像袁粲这样缠绵多情的书生。多年的阅读经验告诉我,这个“狂泉”故事所表现的思维方式以及主题思想似乎不是中国本土的,而在我国中古时代,外来的文化主要是从古印度输入的佛教。这又使我想到高呼“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国,全部人类都是我的乡亲”的纪伯伦,尽管他不信佛,但博爱的精神在不同的宗教领域总是主流意识(他在1928年出版的散文诗集《人之子耶稣》足以表明他的基督教信仰),所以我料定“狂泉”的故事极可能与佛典有关。学术上的好运气总是会降临到诚恳的读书人的身上。近日偶然翻阅《大藏经》,我忽然看到《杂譬喻经》第十七条叙述的故事,完全证实了我当初的预感:
外国时有恶雨,若堕江湖河井城池水中,人食此水,令人狂醉,七日乃解。时有国王多智善相,恶雨云起,王以知之,便盖一井,令雨不入。时百官群臣食恶雨水,举朝皆狂,脱衣赤裸,泥土涂头,而坐王厅上。唯王一人,独不狂也,服常所著衣、天冠、璎珞,坐于本床。一切群臣不自知狂,反谓王为大狂。“何故所著独尔?”众人皆相谓言。此非小事,思共宜之。王恐诸臣欲反,便自怖懅语诸臣言:“我有良药,能愈此病。诸人小停,待我服药,须臾当出。”王便入宫,脱所著服,以泥涂面,须臾还出。一切群臣见,皆大喜,谓法应尔,不自知狂。七日之后,群臣醒悟,大自惭愧,各着衣冠而来朝会。王故如前,赤裸而坐。诸臣皆惊怪,而问言:“王常多智,何故若是?”王答臣言:“我心常定,无变易也。以汝狂故,反谓我狂。以故若是,非实心也。”如来亦如是。以众生服无明水,一切常狂,若闻大圣常说诸法不生不灭,一相无相者,必谓大圣为狂言也。是故如来随顺众生,现说诸法,是善是恶,是有为是无为也。(《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册,No. 0207 ,第526页)
所谓譬喻经,就是以譬喻故事的形式彰显佛理的经文。这部《杂譬喻经》由比丘道略集录,北朝佛学大师鸠摩罗什(344-413)翻译。“狂泉”的故事只见于这部罗什译经,后汉支娄迦谶译的《杂譬喻经》,西土贤圣集、吴康僧会译的《旧杂譬喻经》,僧伽斯那集撰、求那毗地译的《百喻经》以及失译的《杂譬喻经》均未涉及此事。罗什的这部译经在其生前就已经广传大江南北。袁粲接触《杂譬喻经》可能有多重渠道。他的母亲是王导的曾孙王诞(375-413)的女儿。早在东晋初年,王导就与僧徒建立了密切的关系,所以琅邪王氏虽然世奉五斗米道,却不乏出家为僧者,如王导的弟弟道宝,王羲之的曾孙道敬等等。总之,袁粲或读过《杂譬喻经》,或听僧人讲过《杂譬喻经》,因而在此基础上推出了一个“袁粲版狂泉”故事,貌似自造,实为剽窃,当然,就文学创作的机制而言,这也是比较典型的“互文性”写作。但是,袁粲和纪伯伦都只摄取了这个佛教寓言的前半部分,突出“众人皆醉而我独醒”造成的不幸,以及孤独的高贵的人物为愚昧的低贱的草根所压迫,由于不为草根们所容而不得不随顺草根们的疯狂意志乃至最后被迫草根化魔鬼化的主题。这个主题是有趣的,令人回味的。但相比之下,《杂譬喻经》的“恶雨”叙事更为曲折,主题更为深刻,也更有启示意义。“百官群臣”在“恶雨”的毒害下,从正常人变成疯人,在“恶雨”的毒性消退之后,又从疯人恢复为正常人;处于疯人阶段,他们认为正常的国王是疯人;处于正常人阶段,他们认为装疯卖傻的国王是疯人。如此,“百官群臣”与国王的矛盾纠葛错综在一起,波澜起伏,趣味横生,如来以入世的情怀和现实的姿态超度众生的伟大意旨和卓绝努力由此得以充分彰显。
与“狂泉”类似的是东晋后期出现在广州的“贪泉”,传说饮此泉水者即贪得无厌,如果确有这样的泉水的话,那对形成反腐倡廉的社会风气自然是很不利的,必须把它清除掉,就像“扫黄”一样。《世说新语·德行》第47条刘孝标注引《晋安帝纪》曰:
(吴)隐之既有至性,加以廉洁,奉禄颁九族,冬月无被。桓玄欲革岭南之敝,以为广州刺史。去州二十里有贪泉,世传饮之者其心无厌。隐之乃至水上,酌而饮之,因赋诗曰:“石门有贪泉,一歃重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廉洁的吴刺史以饿死首阳、不易气节的伯夷和叔齐自命,以格调高昂的《贪泉诗》显示自己的人格自信和道德自律,彷佛就是在欲望的烈火中绽放的莲花。贪泉的故事也有其佛学的渊源。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六第二分初《小缘经第一》载:
天地始终,劫尽坏时,众生命终皆生光音天,自然化生,以念为食,光明自照,神足飞空。其后此地尽变为水,无不周遍。当于尔时,无复日月星辰,亦无昼夜年月岁数,唯有大冥。其后此水变成大地,光音诸天福尽命终,来生此间。虽来生此,犹以念食,神足飞空,身光自照。于此住久,各自称言:“众生!众生!”其后此地甘泉涌出,状如酥蜜。彼初来天性轻易者,见此泉已,默自念言:“此为何物?可试尝之。”即内指泉中,而试尝之。如是再三,转觉其美。便以手抄自恣食之,如是乐着,遂无厌足。其余众生复效食之,如是再三,复觉其美,食之不已。其身转粗,……失天妙色,无复神足,履地而行,身光转灭,天地大冥。(《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册,No. 0001,《长阿含经》,第37页)
原来,人类的纵欲和堕落乃是由于贪饮光音天的甘泉所致:由于过度贪饮那清美的甘泉,人类的形体越来越丑,“光明自照,神足飞空”的本领完全丧失了,最后沦落为互相嫉恨、不断争吵的低等智慧动物,人们的身上没有光彩,只能彳亍而行,步履蹒跚,在人类的头顶之上充斥在苍天与大地之间的是一片茫茫无边的晦暗。《阿含经》中的甘泉就是中古传说中的“贪泉”的原型!为进一步扩大此方面 的“研究战果”,我们不妨再读一下萧梁释慧皎《高僧传》卷二《鸠摩罗什传》所载盘头达多大师给鸠摩罗什大师讲的一个譬喻故事:
汝说一切皆空,甚可畏也,安舍有法而爱空乎?如昔狂人,令绩师绩线,极令细好,绩师加意,细若微尘,狂人犹恨其粗,绩师大怒,乃指空示曰:“此是细缕!”狂人曰:“何以不见?”师曰:“此缕极细,我工之良匠,犹且不见,况他人耶?”狂人大喜,以付织师,师亦效焉,皆蒙上赏,而实无物。汝之空法亦由此也。(汤用彤校注,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49页)
在盘头大师的譬喻故事中出现的“良匠”,与丹麦作家安徒生(1805-1875)的经典寓言《皇帝的新衣》中的骗子何其相似!这再次使我惊讶了。是安徒生模仿《高僧传》,还是叙事情节的偶然巧合?纪伯伦又是从哪里获知“狂井”故事的?我推测这两位作家,特别是纪伯伦,很可能看过某些佛经的早期西文译本或研究著作,如英国佛学家李斯·戴维斯(Thomas William Rhys Davids,1843-1922)夫妇在19世纪后期就曾将斯里兰卡的“巴利三藏”全部译为英语,收在《东方圣书》和《佛教圣书》内。但由于学力所限,我已经不能解决这些问题了,希望在此方面素有专攻的学界同仁能够继续追踪下去,以匡我不逮。或许,我们由此可以确立一个“西方文学与东方佛教”这样一个研究课题,我的意思是说,不要一说西方文学,就只提《圣经》,在西方文学中也有佛的光影,也有东方的智慧。质之高明,不知以为然否?
本文原载《文史知识》,2013年第5期
作文四:《[优秀作文]读《狂泉的故事》有感》600字
今天,我读了一篇名叫《狂泉的故事》的寓言故事,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哲理。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这样一件事:很久以前的一个国家经常下一种会使人发狂七天的恶雨,有一次国王想看看自己的大臣官员们到底想做什么,可是大臣们颠倒黑白,之后经国王一提后感到十分惭愧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这篇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可能是大部分的人错了,可是错的人往往会指责对的人。而正确的人在别人都坚持自己的错误时很难解释清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要让一些人认错必须是他们自己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可惜世上有些人永远不会认错。”我们在生活中应该知错就改,不能将错就错,一错再错。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我表妹和我发生的事情。
在一年暑假,我表妹和我在玩拼图,一开始我和她并没有什么争吵的现象,我们也玩得非常开心,我心情也挺愉悦。过了大概十几分钟的时间吧,我刚准备把一块绿色的拼图碎片拼到最上面的正中间,却发现表妹把另一块蓝色碎片拼了上去。我问表妹:“你为什么把这块蓝色碎片拼在这里呢?这是错的呀!”“没错,我拼的都是对的!”表妹发起了她那娇小姐的脾气,我没有多管,只是想看看到底是谁拼错了地方。很快——“这里我怎么怎样拼都不对呢?”表妹嘟嚷着。又很快她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并向我道歉:“对不起,表姐。是我拼错了。”我笑了笑,帮她拼好了拼图。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会犯错,但犯错并不可怕,只要认识到错误后及时改正就行了。
这件事刚好证实了《狂泉的故事》那一句“要让一些人认错必须使他们自己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作文五:《狂泉文言文翻译 狂泉阅读答案》1000字
狂泉文言文翻译 狂泉阅读答案
狂泉阅读答案:
阅读题
1.翻译:惟国君穿井而汲,独得无恙。
答案:只有国君凿井取水喝没事。
2.国君的可悲在于:_______ ?不识时务;?屈从;?无自知之明;?不能坚持真理;?独断。
答案:??
二: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昔.有一国。(昔:过去) B.唯.国君穿井而汲。(唯:只)
C.反谓.国主之不狂为狂。(谓:对??说) D.众乃.欣然。(乃:才)
3.对下面语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反谓国主之不狂为狂。
A.回来对国君说不狂的人才是真正的狂人。 B.回来对国君说不是所有的人都是狂人。
C.反而说国君的不狂才是真狂。 D.反而说不狂的人才是真正的狂人。
4.用原文语句填空。
(1)国君“独得无恙”的原因是 。
(2)“众人欣然”的原因是 。
5.对本文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国人皆狂是因为国人都饮了“狂泉”之水。 B.在国人的眼中国主是一个真正清醒的人。
C.众人“执国主”是因为在他们眼中国主才是狂人。D.众人皆大欢喜是因为他们认为他们治好了国主的狂病。
参考答案
4.(1)唯国君穿井而汲。 (2)君臣大小,其狂若一。
原文
狂泉
昔(1)有一国,国中一水,号曰“狂泉”。国人饮此水,无不狂,惟(2)国君穿(3)井而汲(4),独得无恙(5)。国人既(6)并(7)狂,反谓国主之不狂为狂。于是聚谋(8),共执(9)国主,疗其狂疾。火艾针药,莫不毕(10)具(11)。国主不任(13)其苦,遂至狂泉所酌(14)水饮之,饮毕便狂。君臣大小,其狂若一,众乃欢然。
译文
从前有一个国家,国内有一汪泉水,号称叫“狂泉”。国里的人喝了这水,没有一个人不发狂的,只有国君打井取水饮用,所以没有发狂。国人都疯了,反到说国君不疯的才是真疯。因此国人就聚集起
来谋划,抓住了国君,治疗国君发疯的病,用针灸,草药没有不用的。国君不能承受这种苦难,因此就便去了“狂泉”的所在地,舀泉水喝了下去。因此国君臣民,都发疯了,国里的人都非常高兴。
怯懦阅读答案痴心石阅读答案会呼吸的建筑阅读答案大医精诚妙手仁心阅读答案祈求阅读答案长在心上的眼睛阅读答案雨夜的灯光阅读答案父亲的雨阅读答案牛皮纸包着的月饼阅读答案《孝心》小学阅读答案
作文六:《狂泉阅读答案_文言文狂泉翻译》400字
文言文《狂泉》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昔有一国,国有一水,号曰“狂泉”。国人饮此水,无一不狂。唯国君穿井而汲,故无恙。国人既并狂,反谓国君之不狂为狂。于是聚谋,共执国君,疗其狂疾,火艾、针、药莫不毕具。国君不任其苦,于是到泉所酌水饮之,饮毕便狂。君臣大小,其狂若一,国人乃欣然。
【注释】
1昔:曾经
2唯:只有
3穿:凿,挖掘
4汲:打水
5恙:病
6既:已经
7并:都
8谋:计划,商议
9执:抓住
10毕:全部,都
11具:具备,具有
12胜:承受
13任:经受
14酌:舀水
【翻译】
从前有一个国家,国内有一汪泉水,号称叫“狂泉”。国里的人喝了这水,没有一个人不发狂的,只有国君凿井取水喝没事。国人都疯了,反到说国君不疯的才是真疯。因此国人就聚集起来谋划,抓住了国君,治疗国君发疯的病,用针灸,草药没有不用的。国君不能承受这种苦难,因此就便去了“狂泉”的所在地,舀泉水喝了下去。因此国君臣民,都发疯了,国里的人都非常高兴。
作文七:《青少年一定要读的经典寓言故事_狂泉》400字
从前有一个国家,一国的人都得了癫狂病,整天闹呀、叫呀,干一些荒唐至极的事。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个国家有一眼叫做“狂泉”的井,谁要是喝了那里的水,立刻就会变得癫狂起来。而这一国的人除国君外,全都喝“狂泉”的水,所以一个个都疯疯癫癫的。
这个国家的国君之所以没有得癫狂病,是因为国君另有一口专供他一个人饮用的水井。然而全国的人都得了癫狂病,在他们眼里,无病的国君与众不同的样子倒成了一种病态。因此他们商量好,大家一起动手给国君治“病”。这些人轮番给国君拔火罐、扎针灸、熏艾蒿、服草药,能用的办法全用上了。国君实在不堪忍受这种折磨,只好到“狂泉”去饮水。
国君喝了“狂泉”的水以后,马上就得了癫狂病,也变成了疯子。于是,这个国家从上到下,无论国君还是臣民,都一样癫狂;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一样荒谬。所有的人都一样疯疯癫癫,这样,大家反而都高高兴兴、心安理得了。
“狂泉”只不过是一个假想的故事。不过,它却告诉我们:在举国上下只流行一种荒诞的意识、只贯彻一种虚伪的做法的情况下,一个有健康头脑和正常行为的人,要想在众人颠倒黑白的环境里坚持公正的原则,的确是极其困难的。
作文八:《中国寓言:狂泉》500字
中国寓言:狂泉
中国寓言:狂泉
从前有一个国家,一国的人都得了癫狂病,整天闹呀、叫呀,干一些荒唐至极的事。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个国家有一眼叫做狂泉的井,谁要是喝了那里的水,立刻就会变得癫狂起来。而这一国的人除国君外,全都喝狂泉的水,所以一个个都疯疯癫癫的。
这个国家的国君之所以没有得癫狂病,是因为国君另有一口专供他一个人饮用的水井。然而全国的人都得了癫狂病,本文由论文联盟://.LWlm.cOm收集整理在他们眼里,无病的国君与众不同的样子倒成了一种病态。因此他们商量好,大家一起动手给国君治病。这些人轮番给国君拔火罐、扎针灸、熏艾蒿、服草药,能用的办法全用上了。国君实在不堪忍受这种折磨,只好到狂泉去饮水。
国君喝了狂泉的水以后,马上就得了癫狂病,也变成了疯子。于是,这个国家从上到下,无论国君还是臣民,都一样癫狂;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一样荒谬。所有的人都一样疯疯癫癫,这样,大家反而都高高兴兴、心安理得了。
狂泉只不过是一个假想的故事。不过,它却告诉我们:在举国上下只流行一种荒诞的意识、只贯彻一种虚伪的做法
的情况下,一个有健康头脑和正常行为的人,要想在众人颠
倒黑白的环境里坚持公正的原则,的确是极其困难的。
作文九:《《狂泉》阅读训练[教材]》1600字
惠军明
原文:
狂泉
“昔有一国,国中一水,号曰狂泉。国人饮此水,无不狂,唯国君穿井而汲,独得无恙。国人既并狂,反谓国主之不狂为狂,于是聚谋,共执国主,疗其狂疾,火艾针药,莫不毕具。国主不任其苦,于是到泉所酌水饮之,饮毕便狂。君臣大小,其狂若一,众乃欢然。(《宋书.袁粲传》) 翻译:
从前有一个国家(今天所谓城市),全国只有一眼泉水,名叫“狂泉”。全国的人都饮这水,没有不疯的;唯有国家的君主打井取水,唯一可以没有疾病。全国的人既然都疯了,于是聚集在一起想办法,一起抓住国王,治疗国王的疯病,用艾叶烧熏、扎针、吃药,没有不全部用上的。国王受不了那苦,于是来到泉边,舀水喝了,喝完就疯了。(全国)君臣、大人小孩,他们的疯病都一样,大家便兴高采烈。 整体感知:
《狂泉》只不过是一个假想的故事。不过,它却告诉我们:在举国上下只流行一种荒诞的意识、只贯彻一种虚伪的做法的情况下,一个有健康头脑和正常行为的人,要想在众人颠倒黑白的环境里坚持公正的原则,的确是极其困难的。文章寓意深刻,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唯国君穿井而汲 汲
?独得无恙 恙
?共执国主 执
?莫不毕具 具 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国主不任其苦,遂至狂泉酌水饮之,饮毕便狂。
3、内容理解与分析。
?国主“独得无恙”的原因是什么,
?国主的可悲之处在哪里,
4、短文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从井里打水喝?疾病?抓住,捉住?具备
2、 国王不能忍受这种痛苦,于是来到泉边,舀水喝了,喝完便发狂了。
3、? 国人都喝狂泉的水,唯独国王喝井水,因而无恙。
?国君的可悲在于屈从、不能坚持真理。
4、我们要坚持真理,勿要随波逐流;或者要坚持自我莫要盲从等等。(言之成理就好)
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友谊西路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惠
军明老师收
邮编 710072
作文十:《《狂泉》阅读训练》1700字
惠军明
原文:
狂泉
“昔有一国,国中一水,号曰狂泉。国人饮此水?,无不狂,唯国君穿井?而汲,独得无恙。国人既并狂?,反谓国主之?不狂为狂,于是聚谋,共执国主,疗其狂疾,火艾针药,莫不毕具。国主不任其?苦,于是到泉所?酌水饮之,饮毕便狂。君臣大小,其狂若一,众乃欢然。(《宋书.袁粲传》)
翻译:
从前有一个?国家(今天所谓城?市),全国只有一?眼泉水,名叫“狂泉”。全国的人都?饮这水,没有不疯的?;唯有国家的?君主打井取?水,唯一可以没?有疾病。全国的人既?然都疯了,于是聚集在?一起想办法?,一起抓住国?王,治疗国王的?疯病,用艾叶烧熏、扎针、吃药,没有不全部?用上的。国王受不了?那苦,于是来到泉?边,舀水喝了,喝完就疯了?。(全国)君臣、大人小孩,他们的疯病?都一样,大家便兴高?采烈。
整体感知:
《狂泉》只不过是一?个假想的故?事。不过,它却告诉我?们:在举国上下?只流行一种?荒诞的意识?、只贯彻一种?虚伪的做法?的情况下,一个有健康?头脑和正常?行为的人,要想在众人?颠倒黑白的?环境里坚持?公正的原则?,的确是极其?困难的。文章寓意深?刻,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唯国君穿井?而汲 汲 (
?独得无恙 恙 (
?共执国主 执 (
?莫不毕具 具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国主不任其?苦,遂至狂泉酌?水饮之,饮毕便狂。
3、内容理解与?分析。
?国主“独得无恙”的原因是什?么,
?国主的可悲?之处在哪里?,
4、短文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从井里打水?喝?疾病?抓住,捉住?具备
2、 国王不能忍?受这种痛苦?,于是来到泉?边,舀水喝了,喝完便发狂?了。
3、? 国人都喝狂?泉的水,唯独国王喝?井水,因而无恙。
?国君的可悲?在于屈从、不能坚持真?理。
4、我们要坚持?真理,勿要随波逐?流;或者要坚持?自我莫要盲?从等等。(言之成理就?好)
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友谊西路?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惠军明老师?收
邮编 71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