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环境治理有关问题的整改报告》1300字
环境治理有关问题的整改报告
报告一:
市环境整治办:
7月8日,由于我镇工作疏忽,广安市联合督查组发现我镇整治工作中存在一些的整治不力现象。为此,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深刻反省,立即整改,现将整改情况简要说明如下:
督查情况:场镇街面保洁不及时,“门前五包”责任制落实较差,垃圾乱扔现象突出。
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换届后领到重新分工,工作衔接不到位;二是环卫设施少;三十环境督查不及时。为了防止环境整治工作的问题反弹,我镇党委、政府立即采取了以下紧急措施对通报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整治:
1、立即组织各村(居)负责人召开会议,会上通报了本次督查情况,然后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整改措施。
2、针对换届期间分管领导未到位、管理脱节以及场镇保洁人员工作积极性松懈现象。我镇及时召开了党委会议,研究确定新的分管领导,加强了日常工作管理,同时对保洁人员进行谈话教育,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3、我镇第一批购买的垃圾桶使用时间达2年多,部分已年久失修,垃圾桶数量逐渐少。为此我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在近期将重新购进一批垃圾桶,并安装使用。
4、近期天气炎热,镇整治办督查工作不及时,导致部分整治效果较差。镇领导对整治办工作人员进行了严肃批评。同时镇整治办工作人员深刻反省检讨,并制定了新的督查方案,督查次数由每天两次调整为四次。
通过一段时间整改工作,被督查存在的场镇街面保洁不及时,“门前五包”责任制落实较差,垃圾乱扔现象突出等问题得以改善。我镇一定认真吸取本次工作教训,持续地加大我镇的环境整治工作力度,防止工作出现反弹,全面对镇域内的卫生死角、管理难点进行整治以及正确引导居民良好的生活习惯,用实际行动改正工作不足。恳请市整治办对我镇整改情况进行复查验收。
报告二:
市整治办:
在收到你单位整改通知书后,我镇庚即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改,现将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XX村级公路、XX村级公路沿线垃圾池垃圾爆满、清运不及时、池外有垃圾的问题。
XX镇压缩式垃圾中转站负责xx、xx、XX4个乡镇的垃圾清运、处理,但是中转站只有1台垃圾收运车及1台垃圾转运车,受限于车辆数量,每天垃圾处理量与4个乡镇每天产生的垃圾数量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只能保证垃圾池的轮流收运及清理。还有前段时间由于持续暴雨,导致垃圾填埋场公路被冲毁,垃圾压缩站垃圾不能及时运到填埋场。在收到整改通知后,我镇庚即组织垃圾清运车对公路沿线垃圾池垃圾进行清运,并组织清洁人员加大对垃圾池清扫力度、频率,确保以后垃圾入池。
二、场镇车辆乱停乱放、摊位占道经营的问题。
XX场镇没有农贸市场,现有农贸市场依托于309小区,摊位有限;再加上恰逢当天逢场天,XX作为区域性中心场镇,流商较多,存在摊位不足的状况,我镇已申请修建农贸市场,待新农贸市场建设完成后,摊位占道经营的情况将得到有力改善;我镇城管人员不足,无法保证人员长期到位,再加上场镇没有专门的停车位,车主规范停车的意识不强等原因导致车辆乱停乱放。
在收到整改通知后我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整治:
一是加大逢场天对摊位占道经营的管理,杜绝阻碍交通的情况出现;
二是加大对停放车辆的劝导,减少乱停乱放;
三是加大场镇环境整治力度,减少场镇垃圾;四是在重点区域安排保洁人员加大清扫力度。
作文二:《水环境治理建议 环境治理的建议》1200字
水环境治理建议 环境治理的建议
环境治理的建议 环境治理的建议
环保局局长:
您好!
冒昧的打扰您,这是我给环境治理提的几点建议。
1.污气排放。在某些地区有大量的烟囱在排放污气,许多工厂未经净化就直接排放1,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对于空气污染,首先,要减少工厂,少了工厂就少了烟囱,没了烟囱自然就减少了废气排放,还要引进高科技来净化空气。
2.垃圾分类。在湘乡许多垃圾桶上都有标明“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字样,可是大家往往都把这几个字忽略了,即使注意到了,也很少会有人会去分辨,让一些本可以再次利用的资源白白浪费。所以,我们得将垃圾分类多宣传,再将垃圾桶上的字设计得更加显眼。还要加上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的种类。
3.毁坏绿地。在公路、公园??????许多地方都有绿化,可许多都被人们踩踏或折断,影响美观。所以要有人看管,做宣传只有这样做才能维护城市的美观。
以上是我提的几点意见,希望能采纳。
环境治理的建议相关内容:保护耕地节约土地资源 保护耕地节约土地资源我们生活在一片美丽祥和、可爱迷人的一片乐土上,这里有波澜壮阔的大海,峰峦雄伟的大山,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
生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人类发扬了历史文明,得到了地球上的资源。...
回归自然让生活更美好 回归自然让生活更美好雨后的清晨,我站在咸阳湖边,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是那么的美好而清新。想起今年从春节开始,就高居环境监测榜,今年三月底四月初时,居然达到了10的高值。
珍惜所拥有的地球 我是一只落叶,我离开了大森林,去翱翔??我被风姐姐从大树妈妈怀抱中所带走,他带我去旅行??我来到冰天雪地。冰山遍布的南极。本来我想拜访一下久别的海鸥朋友,可是一路上都没见到它们,于是,我正准备在南极休息一段时间再飞回去,...
环境保护作文:妈妈的环保袋 环境保护作文:妈妈的环保袋一天,我无意中看见抽屉里有很多绿色的袋子,上面印了环保袋这三个大字和几片绿叶。妈妈下班回来了,我问:妈妈,你拿那么多环保袋干什么,妈妈说:买东西呀!我问:买东西用塑料袋不就行了,干嘛还用环保袋呀,...
环保作文:地球一小时 关于地球一小时的作文每年3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六的8:30-21:30会熄灯一小时,这就是地球一小时活动。今年的地球一小时主题为能见蔚蓝。这个主题代表了我们告别雾霾、寻回蓝天的期盼。
环保作文:拯救老井保护水源 环保作文:拯救老井保护水源...
有关环保的作文:野性的呼唤 有关环保的作文:野性的呼唤
呐,呐。是不是有些东西,直到失去了,你们才会知道珍惜呢,在现实中脏乱不堪的地球与梦境中和谐美丽的地球相比时,你是愿意醒来,还是愿意沉睡在梦中,我是一棵老树。
小学五年级作文:保卫桃子 灿鸿来了~灿鸿来了~一大早,新闻里都是灿鸿快来的消息。外公家的桃子怎么办呢,于是,我们立刻赶到外公家。刚跳进门,就看见外公在焦急地踱来踱去。外公的心思大家都知道,就是很想去山上看看。可外婆不让,说:风这么大,雨这么大。
作文三:《环境治理的看法》1400字
当前中国环境保护社会运动的兴起,反映出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发展进程的关键性因素。然而中国语境下绿色民间环保组织开展的环境保护社会运动,尽管表现出强烈的社会参与性、建设性和合作性,但仍缺少社会政治系统、经济系统和文化系统的支持力。因此,同发达国家公民社会运动中物质资源动员能力、组织结构网络、专业技术、人力资源、制度化渠道、行动能力等相比较,中国环境保护社会运动还存在一系列的不足、问题和困境。 其一,社会物质资源动员能力还很低,经费来源渠道不畅,发展举步维艰。
其二,缺乏制度资源和法律支撑。现有正常的公众参与环保的渠道还无法满足民间环保组织活动发展的需要。同时,由于“草根型”民间环保组织因种种原因很少在民政部门登记并获得批准,在法律上无诉讼主体资格,以致各地环保法庭门可罗雀,在环境公益零诉讼的背后,是司法维权在环保领域中的举步维艰。环保社会组织缺少法律支撑的状况,不仅使其组织权威性、社会信任度及行动能力大打折扣,而且也是导致当前各地不断爆发的旨在保护环境的群体抗争维权运动的因素之一。
其三,维权运动的深度、广度不够。这一方面是相对中国广阔的地域、众多的人口以及“四面开花”、层出不穷的生态环境污染而言,当前由社会精英领导绿色环保组织毕竟是力量单薄的“稀缺品”;另一方面,民间环保组织基于必须“挂靠”行政单位的制度规定,以及有限社会资本和行动策略选择,故民间环保组织不敢碰“硬”。
其四,专业能力仍显不足,参与渠道与技术短缺,并受到信息制约。一方面,尽管NGO中有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加盟,但总体上还是缺乏服务网络和应对能力。并且参与渠道也不够畅通,容易造成信息传送过程简约和信息拥挤损失,以致其无法进入决策部门;另一方面,由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还不健全,政府透明度有待提高,政府还不能给公众参与政治提供充分的信息,使绿色NGO参与条件大打折扣。
一是在传统发展模式的强大惯性下,一些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存在思想观念上的问题。 二是受“特殊利益集团”势力的阻挠。
三是科技界、学术界的观点分歧和不同的话语挑战,给环保社会运动蒙上了阴影。
最后,也是关键的因素,是中国公民社会还没有发展成熟。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来看,生态环境保护运动是后工业社会、后现代社会的产物,只有中产阶层的发展壮大才是绿色NGO生存与发展的社会沃土,只有中产阶层中追求后现代主义、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精英人士才是生态环保运动蓬勃兴起的社会动因。
一、环境质量改善不可能一蹴而就
二、污染预防不一定必然达到预期效果我国中小企业的污染不可忽视,应帮助他们解决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的难题,而不仅仅是关闭他们增加就业压力。应鼓励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参与的联合攻关,开展技术示范和成果推广,切实提高环境保护的科技含量。我国在气候变化上的研究积累不够,在国际谈判中显得力不从心,难以与国外研究机构平等对话甚至根本说不上话。应加大支持力度,并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减少气候变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
三、垃圾不一定就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的说法广为人知,事实上是“有条件的”。“分类是解决城市垃圾的唯一出路”的说法不成立:分类只能减少垃圾的排放量,而不能解决垃圾的最终出路。垃圾与资源是一个相对概念。从全球视野看,一些东西在发达国家是“固体废弃物”,在发展中国家就是资源。发达国家之所以倡导废物的“全球大循环”,实际上是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环境容量等资源,而不是发扬共产主义风格将那些“废物”免费送给发展中国家。
四、利用市场机制的目的在于降低污染治理的成本
五、从发展阶段出发很难得出“环境拐点”的判断
作文四:《环境治理的主体》5400字
摘要:中国的经济已经发展到一个特殊的阶段,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因素对今后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为了贯彻十八大的生态文明精神,必须更加重视环境治理的工作,明确各类主体的职能划分,增强责任意识,完善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社会,这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治理;预防;监督 中图分类号:X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02-0087-03 一、环境主体划分的意义 生态保护已经是全社会乃至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自进入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和毫无节制的开发利用,大量排放各种有害物质,对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导致环境的承载力已经大幅下降,排放的有害物质也大大超过了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我们共同生活的生态环境自身的生态平衡系统已经不能够仅仅依靠自身进行生态循环利用,我们必须正视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性。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我国也进一步提高了对环境治理的重视程度。自工业革命开始,全球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随着科技的更新进步也开始快步稳定的发展,由此看见我国的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无法与社会的进步相适应,所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已经迫在眉睫,而生态文明的创新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文明的形态,既是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深刻总结、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人与社会共同进步的标志,更是我国治理环境问题的必然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为了促进我国法律的生态化,进一步加强对生态文明的法律治理,就要明确环境治理的主体,划分职责范围,加强责任意识,大力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环境治理体系。 二、环境治理主体的具体划分 (一)具体的环境治理主体 1.环境治理中的预防主体 环境法上的预防原则,是指对开发和利用环境行为所产生的环境质量下降或者环境破坏等应当事前采取预测、分析和防范措施,以避免、消除由此可能带来的环境损害,预防原则要求在环境利用行为实施前,采取政治、法律、经济和行政等各种手段,防止环境利用行为导致环境污染或者破坏现象的发生,即所谓的“防患于未然”。 (1)政府以及环境治理主管部门的预防职责。环境治理的重点工作并非惩罚措施的运用而是预防工作的开展,只有防患于未然才能从根源上保护环境资源,才能做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新《环境保护法》规定了政府以及环境主管部门在环境治理中的预防职责: 第一,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政府以及环境治理的主管部门应当增强环境保护的职责意识,在宣传环境保护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对社会大众环境保护的教育工作,大力普及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宣传环境治理法律化的思想,营造良好的保护环境的社会风气。 第二,国家鼓励和引导公众适用绿色产品。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适用清洁材料,更新排污设备,优先采用节约能源的生产工艺,淘汰低能效的产品;在公民的日常生活中优先适用节能、节水、节材的生活用品,提倡绿色出行以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提倡使用可循环的生活物品以减少生活垃圾。 第三,采取措施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置、回收利用。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导致工业污染日益严重,而且生活垃圾的污染情况也不容小觑,由于没有节制的开发利用资源,过多的消耗一次性生活用品,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及时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回收利用,形成更加完善的回收利用机制。 第四,推广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与废弃物的排放应该从根源考虑解决方案,例如,推广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降低企业的排污总量,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使用清洁能源与可循环的资源不仅能够增加经济效益,同时有利于环境保护。 (2)排污企业的预防责任。排污企业在生产中明知会产生污染环境的废气、废水、废料甚至噪音的污染,即使得到了排污的行政许可,排污企业也应该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而依据自身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并且适应内部的行为准则、运行规则,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排污的标准,降低对环境的破坏。任何规则的制定都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在制定企业内部的运行规则时不得与法律法规的精神以及基本原则相违背,不得损害公民的、社会利益。一方面,规则的内容必须比国家和各个地区制定的环境标准更加严格;另一方面,必须保证程序符合法律的规定,不能违反法定程序来制定内部规则,要做到内容公开、决策公开,切实做到使有利害关系的主体参与到制定过程中。作为企业内部的运行规则如果得到行政机关的认可能提高内部行为准则的标准,明确最低的法律责任,能够提高排污企业的责任意识,防止对环境的进一步破坏。 2.环境治理中的管理主体 从环境治理的规范对象来看,只要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或自然破坏的行为都要加以规范和管理,因此环境治理不限于对企业的直接管理或者间接引导,还需要政府以及环境治理主管部门通过作出具体的行政行为来切落实具体的环境治理内容,健全对环境治理的相关主管部门的主管和协调机制。 在实施环境治理的过程中,首先,政府以及环境治理主管部门有权行使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管理权,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行政管理权主要包括开发利用环境决策权、开发利用环境许可权、开发利用环境监督管理权以及法律赋予的规章制定权、行政强制权、行政处罚权等。通过行政权力的行使能够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避免过度开垦荒地、乱砍滥伐森林植被等破坏环境的活动,保证环境治理的顺利进行;其次,有权代表国家对环境与资源损害提起损害赔偿请求权,在自然资源保护管理方面,当开发利用环境的行为人造成自然自然资源破坏的,有关的行政机关有权依法对行为人作出处罚,依照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政府以及环境治理主管部门能够充分实行对环境资源的管理权,从而更有效的防止对环境资源的非法开发利用以及对环境的破坏。 3.环境治理中的监督主体 (1)私益主体的监督。公民的监督:公民的监督有利于强化政府、排污者、第三方的责任意识,提升对环境治理的效率,追求更高效的治理质量,避免政府在环境治理中的违法行为,保障环境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公民是社会活动的广泛参与者,所以公民的监督不仅范围较广而且持续时间较长,能够保证环境治理落实到实处,防止“面子治理”的出现。 公民的监督贯彻于环境治理的全过程,公民有权依法获得的关于环境治理信息的权利,有权按照一定的程序和途径参与环境立法、环境决策、环境执法等与环境治理相关的活动。在环境治理的立法和决策阶段,行政机关应当主动公开相关环境治理立法的信息并公开征求公民的意见,认真听取公民的建议;在环境治理的执法阶段,公民依法监督执法部门以及执法人员的行政行为,防止争权诿责的现象,避免不能真正落实环境治理措施等;在环境司法阶段,公民有权在认为相关主体的行为偏离了环境公共利益或者损害了自身的利益时,可以通过提起司法诉讼的方式来监督、矫正相关主体的行为。 法人的监督: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环境的范围在逐步扩大,而环境治理的风险存在的不确定性也在随之增加,越来越多的领域是公民无法及时了解的。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的环境问题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体现,导致政府已经无法进行全面的监督与规制。环境治理主要针对的对象就是各类排污企业的排污行为,所以应建立健全相应的企业自我监督机制以及企业法人之间互相监督的机制,鼓励、支持、引导排污企业以及其他的法人组织自行组织制定比法律法规制定的更严格的环境标准、规则,作为政府管理监督的补充。 提倡并引导各类企业进行自我监督以及企业法人间的相互监督的机制必不可少,企业以及其他相关的法人的自我监督既可以降低政府对于环境治理的成本、企业以及其他相关法人的守法成本,提升各类企业以及其他相关法人的社会声望,还可以提高环境治理的效率。企业法人间的相互监督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各类企业法人的自觉性,在商品经济的现代化社会消费者极其注重各类商家的信誉,一旦出现信用危机便会致使整个企业陷入经济危机。企业法人之间基于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必然会认真监督彼此的行为,与此同时也会更加注重自己在环境治理工作中取得实质的成果,增强社会公信力,提升社会声誉。另一方面企业法人之间也可以通过信息共享来进行监督,通过了解相互的排污技术和排污设备来,以及共享先进的环境保护的生产工艺和科学技术,共同提升对环境治理的认识,为环境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进行实质的监督。 (2)公益主体的监督。为了更好的保护人类共同生存生活的生态环境,维护人类自身的利益,社会中一些成员自发自愿地组织起来,建立起保护环境的各类公益组织,共同面对我国现存的环境问题,共同监督环境治理的过程,以弥补政府部门在环境治理上存在的不足。 依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公益主体主要指环境非政府组织,环境非政府组织是指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社会组织,是社会公众自发建立的人民团体,是环境治理监督过程中重要的行为主体之一,具有非政府性、独立性以及公益性的特征,在保护环境方面,它们目的明确,信念坚定,时刻以维护人类共同生活的家园为根本目的。在实际的治理过程中,政府以及环境治理主管部门在行使行政管理权的过程中通常会受到诸多局限,这就意味着需要社会公众的力量共同监督环境治理的相关活动。在监督的过程中,环境非政府组织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对环境治理进行监督,为更多想要致力于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事业的公众提供了参与和交流的平台,由于它可以代表和传达公众的意见,与政府和企业进行沟通和协商,使得公众的要求得到跟广泛的关注,使得政府有关环境治理的决策更加民主和科学,使环境治理工作得到有力的保障。 三、提高环境治理主体的责任意识 公民在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活环境的好坏与公民的个人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因为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公民的身体健康与生活方式,进一步影响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所以应当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创造一切有利条件,积极鼓励公民参与环境治理的监督活动,认真听取公民的各种意见和看法,提高公民对环境治理的责任意识,切实做到环境治理的科学化、民主化。 近些年各类企业的快速崛起和虽然对社会的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也应当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企业能够自觉履行环境保护的责任,主动改善生产环境,使用清洁和可循环资源,改进生产工艺,引进先进的排污设备,积极进行技术革新,在降低能耗、减少生产成本的同时也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缓解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不仅可以使产品价格在同类商品中更具竞争力,也可以提升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一举两得。可以说,推行清洁生产是企业的自利性和利他性的良好结合,既可以提高企业滋生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切实地履行了自身的环境社会责任,可以说是一个“双赢”之举。 提高政府的职能意识对于环境治理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而建立和完善政府以及环境治理主管部门的问责制是环境治理责任的核心。政府以及环境治理主管部门的责任是实现政府以及环境治理主管部门所承担的环境职责得到切实履行,以及应当履行没有履行和履行不当时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首先,建立健全行政机关的问责机制,行政机关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与社会公众的利益联系最为密切,尤其是近些年行政权的扩张,必须规范行政机关的裁量权,规范行政机关在环境治理中的具体行为。其次,建立健全司法机关的问责机制,司法机关的问责机制主要是对程序的遵循,严格规定各项关于环境治理的法律程序,强化司法机关的责任意识,健全司法机关的环境治理体制,用法律的强制力来约束司法机关,保障环境治理工作的稳步推进。 提高环境非政府组织的责任意识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因为环境非政府组织是一种为社会大众广泛知晓和接受的环境公益组织,它有着强大的号召力,利用这种优势环境非政府组织可以对环境保护理念进行宣传和教育,开展各种环保知识、环境法律的宣传和教育活动,让公众更加了解国家在不同的时期制定的不同的环境治理政策以及环境治理的发展方向,以此引起更多公众对于环境治理先关活动的了解和注意,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增强公众的环保理念,提高公众的个人修养,使环境保护的观念深入人心,让公众成为环境治理工作的主要参与主体,完善相关的治理机制,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参考文献] [1]徐以祥.风险预防原则和环境行政许可[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04(总第212期). [2]郭炯.环境非政府组织的法律性质和地位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2.06. [3]许艳青.环境非政府组织在企业环境监督中的作用[J].读天下,2016.07. [4]秦鹏,唐道鸿,田亦尧.环境治理公众参与的主体困境与制度回应[J].重庆大学学报,2016.07. [5]杜辉.论环境私主体治理的法治进路与制度建构[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6.03. [6]罗丽.论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的环境法体系的完善[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03. [7]蔡守秋.论我国法律体系生态化的正当性[J].法学论坛,2013.03.
作文五:《新加坡的环境治理》1200字
新加坡的环境治理
新加坡是一个美丽清洁的岛国,680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几乎无处不见花,无处不披绿,享有“花园城市”的美称。
事实上,新加坡建设“花园城市”也经历了一段痛苦的过程。新加坡1965年独立后的迅速工业化使其经济位居亚洲“四小龙之首”。但30年的高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使新加坡完全成为一个城市国家,各类建筑覆盖了2/3的国土,乡村消声匿迹,耕地丧失殆尽,粮食、蔬菜和肉品完全依赖进口,水资源日益短缺,治理空气污染和保持城市清洁的压力越来越重。
最近10多年来,新加坡不得不主要依靠买水度日。它从马来西亚19个水库引水,并在马来西亚建立了9个水处理厂和15个储水设施。20年来新加坡的城市垃圾增加了4倍,平均每个居民每天留下1.1公斤垃圾。新加坡现有4个垃圾焚化场,占地面积相当于350个足球场,而且每隔20~30年就须另找一处垃圾填埋场地,这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谈何容易。
鉴于此,新加坡政府提出了“洁净的饮水、清新的空气、干净的土地,安全的食物、优美的居住环境和低传染病率”等环境目标,通过健全的法律、周密的计划、严格的执法和到位的管理对工业化的环境后遗症进行补救。
新加坡具有完备的环境立法。新加坡环境污染管制法令,对各类废物处理和排放都规定了明确的标准,使各项工程建设、工商活动和日常生活都有法可依。新加坡也设立了相应的专门机构,负责确保各项建设和社会活动不会引起不可控制的健康问题、安全问题和污染问题。
环境维护和建设并重,从长计议,是新加坡环境管理的一大特色。新加坡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精心的城市规划却创造了令人不感到拥挤的空间。新加坡人自称是弹丸小国,但无论在新加坡的工厂区还是居民区,高楼大厦之间都建有花园,空地都铺上草坪,连过街天桥上也不例外。近年来,新加坡政府在尚未开发的1/3国土上不再搞建筑工程,转而依靠填海和拆旧建新来解决土地奇缺问题,把尚存的自然地段留给子孙后代。为减少对外国水供应的依赖,新加坡计划把全国70%国土上的雨水都收集起来。
垃圾、废水、废气是世界各大城市普遍感到头痛的问题。新加坡政府设立了专职部门,帮助厂家和居民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废物的产生。目前新加坡的制造业废料有40%已得到再循环使用。政府推行的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已在1/7的居民中实施,垃圾收集人员定期发给居民专用塑料袋和定期回收纸张、旧衣服、电器元件等可再生垃圾。新加坡工业废水必须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经净化的再生水重新用作工业用水。新加坡在主要马路上设立了汽车尾气监测体系,不符合“欧洲2号”废气标准的车辆已被禁行。
新加坡的清洁环境还得益于公共卫生教育和严厉的执法。新加坡每年都开展清洁周和绿化周活动。在新加坡的公共汽车上往往可以看到“乱扔垃圾罚款1000新元”的告示。违规者必会收到一张罚单,如果不按时交付罚款就会受到法院传讯。此外,违规者还会被有关部门召去充当反面教员,穿上标志垃圾虫的服装当众扫街,籍以示众。乱扔烟蒂、随地吐痰、攀折花木、破坏草坪、驾驶冒黑烟车辆等都会受到类似惩罚。
新加坡在工业化过程中丢掉了原有的生态环境,但经过不懈努力又建立起一个新的良好的生活环境。
作文六:《环境治理的建议》300字
环境治理的建议
环保局局长:
您好!
冒昧的打扰您,这是我给环境治理提的几点建议。
1.污气排放。在某些地区有大量的烟囱在排放污气,许多工厂未经净化就直接排放1,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对于空气污染,首先,要减少工厂,少了工厂就少了烟囱,没了烟囱自然就减少了废气排放,还要引进高科技来净化空气。
2.垃圾分类。在湘乡许多垃圾桶上都有标明“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字样,可是大家往往都把这几个字忽略了,即使注意到了,也很少会有人会去分辨,让一些本可以再次利用的资源白白浪费。所以,我们得将垃圾分类多宣传,再将垃圾桶上的字设计得更加显眼。还要加上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的种类。
3.毁坏绿地。在公路、公园······许多地方都有绿化,可许多都被人们踩踏或折断,影响美观。所以要有人看管,做宣传只有这样做才能维护城市的美观。
以上是我提的几点意见,希望能采纳。
作文七:《冯家山水库库区生态环境治理有关问题的探讨》5700字
() 文章编号: 167124768 20050220063203
冯家山水库库区生态环境治理有关问题的探讨
张斌芳
() 陕西省宝鸡市冯家山水库管理局, 陕西 宝鸡 721300
摘 要: 通过对水库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生态环境治理迫切性、有利条件、存在问题及对策的 研究探讨, 阐述了环境与水资源的关系, 依法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及人工治理生态环境的必要 性与可行性, 呼吁沿库各方一齐动手, 治理和保护水资源。
关键词: 冯家山水库; 生态治理; 探讨
+ 文献标识码: 中图分类号: 697. 25 TV B
冯家山水库位于宝鸡市北山区千阳、凤翔和 西伸到黄土台塬区。
() 陈仓区交界处的高山峡谷之间。 坝高 73 , 总库 3地质土壤。库区基岩主要为钙质板岩、大 m 3 理岩、泥质片岩、沙岩和绿泥石片岩。 松散岩层分 容3. 89 亿 , 是一座以农业、工业、城市供水为 m
布广泛, 主要为两大类型: 一为黄土及黄土状土; 主, 兼作防洪、发电、养殖等多功能的大型水利工
二为冲积洪积沙砾石层和粘土、亚沙粘土层。黄土 程。水库对宝鸡市农业、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社会
和次生黄土多覆盖于地层的表部。 由于黄土土质 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疏松空隙度大, 垂直节理发育和富含硫酸盐等特
点, 每逢暴雨式的降水, 暂时性的洪流即下切成
沟, 大量泥沙下泄, 严重威胁水库的使用寿命。 1 库区生态治理环境现状分析
库区土壤为褐色土类, 以碳酸盐褐土分布面 () 1自然条件。冯家山水库位于千河下游, 北
积最广, 约占全区 95% 以上, 其表现为土层深厚, 起千阳千河公路大桥, 南到冯家山大坝下游西干 多属中壤, 发育在老黄土母质上的褐土质地偏粘,倒虹, 以水库两岸视域所及的近库山岭第一道山 值 7. 5, 8. 0, 碳酸盐反应通体强, 一些分布在 pH
脊线为界限, 上游左岸以塬坡交界为限, 库区总面 峁坡的褐土, 由于表面被蚀, 致钙积层出现层位较 2(高, 甚至大量钙结核裸露, 有的在土层 30 以下 积 68. 47 。水库水域面积 在 710 高程水位 cm km m
2即出现几十厘米至 1 以上的结核层, 成为利用 m ) 下16. 67 。 这些区域已被宝鸡市划定为水库km 的严重障碍。 局部高地顶部岩石裸露, 在一些泥 水源保护区。质、变质岩露头的地方也有半分解的粗骨性褐土 () 2地形地貌。库区由西北向东南逐渐低落, () 石渣子出现。 海拔高度 630, 1 200 , 相对高差不超过 300 , m m () 4库区植被。水库库区自然植被较差, 特别 地貌以黄土塬梁沟壑与低山丘陵两大类型为主, 是库区左岸坡塬沟壑区, 农业耕种至塌岸区, 黄土 东北部及千凤交界的白石河以北属黄土塬梁沟壑 裸露、自然植被只在少部分无法耕种的沟壑区出 区, 塬坡比较短缓, 多呈凹形斜坡, 白石河以南地 现, 水土流失严重。20 世纪80 年代, 管理局对库区 势隆起, 梁脊浑圆系塬梁沟壑与低山丘陵过渡地 部分地段植树绿化, 由于种种原因, 目前留存树 段, 千河以西大部分为低山丘陵类型, 上部坡度较
陡, 多见岩石裸露, 中下部坡度较缓, 坡面比较完
整, 侵蚀沟长度多达坡长的 2?3 左右, 大坝以下向
木数量占原造林的30% , 在库区总面积中, 人工造 近年来, 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 千陇等县工 林和自然植被只占总面积的近 40% 。 业废水及城市生活污水没有很好地处理, 直接或
间接排入千河, 造成部分区段水质污染。通过对陇 2 水库生态环境治理的迫切性 县、千阳 15 个主要排污口污染的调查监测, 其年 ( ) 1千河属渭河一级支流, 实测多年帄均径 排放废水总量为 317 万 t, 其中生活污水为 90. 2 3 2 流量4. 32 亿 , 输沙量模数2 000, 5 000 , 多 ?m tkm 万 t, 年 排 放 悬 浮 物 3000 多 t, 化 学 需 氢 量 年帄均悬移质输沙量高达 496 万 最大年输沙量, t 5 184 t, 生活需氢量 849. 7 t, 氢氨 15. 3 t, 挥发酚 3 1 316 万 最大含沙量 604 ?, 帄均含沙量 8., tk gm 30. 29 。千河流域固体废弃物主要集中在陇县、千 t76 ?。水库自1974 年下闸蓄水运行到1997 年 k gm
阳县附近, 年排放总量约为 2. 23 万吨。 以上这些 底, 入库悬移质总沙量8 674. 9 万 年帄均入库沙 , t
量 394. 3 万 虽然采用异重流排沙减淤等技术措, t 调查结果充分说明, 千河污染源主要集中在上游
施, 年排沙比达 35% , 但水库淤积严重。 据实测,千阳、陇县两地, 以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染为重, 多 3 截 至 1998 年水库总淤积8 133 万, 其中有效库 m 为点源污染, 尤其是县城生活污染。所以加强这两3 3 容淤积 4 015 万, 死库容淤积4 118 万 , 年均 m m 3个县城工业生活废水和废弃物排放治理, 对保证 淤积354 万。目前水库淤积呈现两个趋势, 一是 m
冯家山水库水质清洁有关键作用。 年淤积量逐年增加, 二是有效库容淤积比重增大,
十分珍贵的有效库容成为主要的淤积分布区。 2 库区生态环境治理的有利条件 3 库区重点治理区总土地面积 51. 8 , 主要 km
包括水库塌岸区及向水坡面区, 其中水土流失面 ( ) 1近年来, 国家加大水保及生态治理投入 2 积 45. 78 , 占总面积的 88. 4% , 年土壤侵蚀模 km 2 2力度, 特别是西部大开发、山川秀美工程的启动, 数帄均为 2 390 ?, 个别区域达 5 963 ?。 tkm tkm
都将水资源保护作为重中之重, 这为冯家山水源 造成库区水土流失及水环境破坏的主要因素 有
以下几方面: 一是水库塌岸, 二是暴雨洪水冲 地保护提供了充分的政策依据。 蚀, 三是近年千河沿库修建宝中铁路弃渣倒土、开 () 2宝鸡市人民政府制定《宝鸡市城市生态 山采石等, 加之过度开垦放牧, 使植被不能恢复。 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将千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 水库运行 20 多年, 死库容淤积就达 45% , 有 效库规划作为其中一个主要专项规划, 明确提出控制 容淤积 14% , 那么, 要不了多少年, 死库容就 不存
水土流失, 解决多年洪涝灾害, 保护冯家山水库水 在了, 有效库容也就不太多了, 冯家山水库就 失去
了存在的意义。另外, 水土流失致使耕地土壤 有机质, 延长水利工程使用寿命, 向城市和工农业提供 质含量下降, 结构变差, 流失土壤中的有机质 又进优质水源。同时市政府还颁发了《冯家山水库水源
一步造成水库水质污染。所以, 加快库区水土 保护管理办法》, 把水源保护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
流失治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具有法律依据。
() 2冯家山水库坝前取水口水质为地面二类( ) 3冯家山水库管理局于 2001 年制定了《冯 水, 达到了饮用水标准。从库区6 个断面的检测结 家山水库水保生态治理规划》, 加上建库多年来对 果、主要水质指标都符合地面二类水质标准, 但从 库区绿化的投入, 配备了精干有力的专业队伍, 积整个千河流域情况看, 潜伏着严重的污染危机, 水 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库区已有的林草地基础。环境比较脆弱。 据有关部门对千河主干道十处监
( 测断面 由千河入境依次为唐家河—段家峡—曹 急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及对策 4
家湾—千河铁桥—红崖湾—千陇两县交界处—冯( ) 1资金投入不足。 近几年有关部门虽然给
) 家山水库入口处采样分析, 曹家湾断面以上水质 予了一定的支持, 但冯家山水库库区战线长, 水保 清洁, 达到二类标准, 千陇交界处水质属中度污 治理任务艰巨, 资金需要量大, 目前主要是封山育
林和塬坡沟壑区水土治理资金缺乏, 解决这一问
题有三个途径: 一是靠国家, 以国家投资为主体,
实现项目带动。二是靠集体, 坡塬沟壑区土地归沿
库集体所有, 可以采取较为优厚的政策, 鼓励其在
坡地投资, 谁投资谁受益。 三是靠群众, 可以按地
金, 让其栽树种草。近年已有群众进入水库右岸较 四是抓紧水源地治理, 长期保护, 持之以恒。
( ) 5水库水质监测手段要改进。 冯家山水库 封闭的地区投资植树、种药。
( ) 2移民搬迁不够彻底。 冯家山库区墩台山 向城市供水已两年多时间, 水库水质调查监测手 以下至大坝以上两岸退耕还林区域尚有部分留居 段比较滞后, 一般检测在取水口附近进行, 并依靠 人口, 应采取措施动员彻底移民搬迁, 尤其在距库 环境部门进行水质化验。今后应配备专业人员, 沿 两岸200 范围内计106 户400 人, 其中凤翔县24 m
库设若干个检测点, 购置现代化检测仪器, 研究水 户 96 人, 千阳县7 户15 人, 陈仓区75 户289 人, 让
这部分移出库区, 减少垦种和放牧等, 杜绝人为污 库水源自入库到出库水质变化规律, 分析其成因, 染。 摸索出水库自净能力变化情况, 指导上游水污染
( ) 3封山育林进展缓慢。 按照冯家山水库的 治理工作, 逐步形成水库水质监测研究体系, 为宝 地形地貌特点, 水库右岸山梁沟壑区可以实行封 鸡市民饮用放心水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山育林, 实现人为封闭, 设置检查站, 配备专业人 ( ) 6水库左岸坡治理要加强。 水库左岸坡塬 员和保护器具, 在尽可能的条件下, 把属于三县区 沟壑区面积大, 植被差, 水土流失严重, 治理任务 交叉管辖的山梁收归国有, 以便于统一落实封山 艰巨, 沿库凤翔、千阳两县应统筹规划, 尽早安排 育林措施。 沿坡塬分界线以下全部退耕还林还草, 让土地休
( ) 4上游污染治理要常抓不懈。 入库水水质 养生息, 恢复植被。
的污染, 主要是千陇两县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造 总之, 冯家山水库库区生态治理是一项巨大 成。一是要彻底关停化工、造纸等有污染的厂矿企 的造福万民、福荫子孙的工程, 应该引起全市各界 业。 二是要加强城镇生活等污水的排放处理。 三 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大家出主意, 万民齐动手, 一 是要抓好宣传教育, 使人人爱护水源, 保护水质。 个山清水秀、水质优良的冯家山水源尽会造福后
代, 源远流长。
On the Ren ova te Problem s In vo lved in Re servo ir Reg ion of Fan j ia shan
2 ZHA N G B in fan g
(), 721300, A dm in ist ra t io n o f F an jia sh an R e se rvo ir in B ao ji C itySh aan x i B ao ji C h in a
: 2, A bstra c tB a sed o n an a ly sis o f eco en v iro nm en t sta tu s o f re se rvo ir reg io n th e p ro b lem s co n ce rn in g
. imm in en ce an d th e advan tage s w e re expo u n dedT h e sign if ican ce re la t io n b e tw een w a te r re so u rce s an d
, 2 en v iro nm en t w a s exp a t ia tedan d th e n ece ssity an d fea sib ility fo r h a rn e ssin g th e re se rvo ir reg io n eco
. en v iro nm en t w e re d isse r ta tedA n d th e p ropo sa l o f w a te r re so u rce s p ro tec t io n f rom a ll a sp ec t s w ith in
.th e reg io n w a s p u t fo rw a rd
: , 2, Key word sF an jia sh an R e se rvo ireco en v iro nm en t reno va t io n d iscu ssio n
《 西 北 水 力 发 电》国 内 统 一 刊 号: 61- 1388国 际 连 续 出 版 物 号:?, CNTK 1671- 4768, 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期刊。ISSN本 刊
( ) 《西北水力发电》是西北五省 区水力发电工程学会联系网网刊, 欢迎 启 事 投稿, 欢迎出版专辑, 欢迎厂家刊登广告。《西北水力发电》将竭诚为读者、工
商客户和各界朋友服务, 希望能继续得到大家的支持。
()《西北水力发电》是中国学术期刊 光盒版、万方数据资源网、北极星网、中国电力网、
水信息网、中国电力新闻网、中国期刊网等入编入网期刊。 广大读者可从网上方便查阅本
刊的各种信息; 另外, 作者如不同意将论文编入数据库或在网站上发布时, 请在来稿时声
明, 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以保护作者的合法权利。
file:///D|/新建 Microsoft Word 文档.txt
df机及ov及ojxlkvjlkxcmvkmxclkjlk;jsdfljklem,.xmv/.,mzxlkjvolfdjiojvkldf
file:///D|/新建 Microsoft Word 文档.txt2012/8/2 16:09:56
作文八:《对环境治理问题的看法》1500字
“环境治理”问题申论
一、环境治理问题现状
目前,我国环境污染的严重,为此提出了“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战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国的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
不同的资源有着不同的环境问题,但都未得到解决。水资源污染,主要河流有机污染普遍,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严重,并呈进一步恶化的趋势;一些地区的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对人民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与日俱增;我国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严重,近海环境状况总体较差,海洋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酸雨污染程度居高不下。一系列的问题正是我国环境治理所面对的难题。
二、分析问题的根源
源消耗量大,能源消费的超常规增长是主要原因。污染行业排污总量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污染治理进程相对缓慢;环境治理市场化发育程度太低,治污与经济运营未形成良性互动的市场机制;环境基础设施企业化经营、使用者收费政策、排污交易政策还没有畅行;资源更新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还未落到实处,未进入市场进行有效的循环运行;环保制度不健全,环保法律法规严肃性不强,环境违法处罚力度也不够,执法不严现象较为突出。
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远远不够,科学发展观未能得到有效贯彻落实。过度追求经济发展,严重背离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原则。各级环境部门在各级政府内的地位与“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这一定位极不相称。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也基本不具备以前的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的综合协调功能,没有统一监管机构的权威。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
进一步强化循环经济,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形式不仅能大幅度地减少自然界中有限的资源消耗,而且能使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 进一步倡导循环经济,节约资源、削减污染、保护环境,国家应推行循环经济运行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宏观控制政策,促成“资源-废弃物”循环
转换的养成。
改革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把自然资源、环境资源的损耗折算到GDP中去。以绿色的财政、金融、投资倾向政策来引导和激励各类产业、行业和企业及地方走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道路;推行由市场有效地起配制自然资源、环境资源的作用,将资源更新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落到实处,并进入市场进行有效的循环运行。
依法规约政府,实行环境法治,真正有效保护环境。以法为武器治理环境,首先要用法来制约和监督政府,判断政府环境职能的正当性,审查政府履行职能和行使权力的准确性。加强对各部委内的环境司局的协调指导,统一领导、监督、管理全国资源与生态环境事宜,协调好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遵行市场经济的规律,在政企分开的基础上推行资源使用市场化改革,积极探究环境治理的市场化道路的可行性。在现有的宏观调控部委中,增加环境资源部,使其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安全的角度合理干预市场运行,扭转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粗放低效率经营方式,矫正不健康的经济发展方向。另外,要增加环保部门的治理经费和生态环境科技人才的队伍,加快治污技术的研发,推行环境审计的制度化建设,提高环保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和工作效益。与此同时,同样地提升地方环保部门在同级政府中的地为,强化垂直条管机制,依据法律对抗各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利益保护主义、经济短视行为。
最终,使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治理,给公民一个满意的交代。
四、展望未来
在我看来,环境问题说大不大,只要每个人都有这方面的意识并尽力去做总会有所成效的;说小不小,还是需要国家政府来领导人民去关注切把政策落实。提前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是一个好的开始,只是要想解决好这一问题是要所有人共同付出的。就拿自己来说,从生活中的小事就能做起,哪怕是随手关灯关水龙头尽量节约资源;哪怕是不乱扔垃圾不践踏草坪保护好身边的自然环境。其实,环境保护问题真的就只是态度和行动的结合。
作文九:《中国与德国的环境治理》4200字
《中国与德国的环境治理——比较的视角》
问题的提出:第一,中国环境问题的发展。中国政府建立了各种环境保护制度,将环境议程放进五年计划甚至宪法当中,颁布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实施环境测定的国际标准。中央政府下拨了大量财政资金,用来建造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厂,节能与节水,工厂技术革新,以及促进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尽管如此,中国环境形势仍不稳定。环境问题可能给中国政府的统治合法性提出质疑,威胁国家机制的运行和管理障碍。
第二,“执行鸿沟”。中国已经修订或新制定了许多法规——其中,公共机构在这一政策领域的参与度持续提高。但是,政策不能停留在纸面上,是否适宜和有效,都只能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表现出来。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存在着“执行鸿沟”。影响执行鸿沟有两组主要因素:第一组涉及这些政策不得不处理的那些问题的基本特征;第二组涉及政治行政体系的构造——国家总体概念,公共法律的特殊功能,为了执行政策而做出的安排等。
研究内容:研究运用了一些中国城乡的案例,同时也关注到德国的发展,重点在于评析不同地区政策的执行情况。研究项目由托马斯·海贝勒和迪特·格鲁诺发起,并与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合作完成。实证调研工作涵盖了厦门、石河子和营口(2007年)和南丰县、寿光县、德清县(2009年)的调研,并对6个县市进行了比较。项目还包含针对德国经验(鲁尔区和东德地区)的比较研究。本书是基于杜伊斯堡的一次国际会议,项目的参与者向大会提交了各自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从不同的角度对政策执行的过程和结果
进行分析,为更深入的发展提供了选项。
书的结构:本书一共介绍了三组论文。
第一组论文与中德合作项目密切相关,这条途径是以两国分别进行的比较研究作为指导的。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调研地点各自具体的环境问题:沙漠化、沿海污染、采伐森林、过度灌溉、工业区净化等。另外两篇与本项目有关的论文则是通过两个相关案例而有所补充。 第二组论文通过聚焦于具体的政策执行机构和执行程序而增加了一些分析政策执行问题的维度,其中包括这些机构和程序的能力和缺点:对于信息获取渠道的掌控;地方的控制结构;法院除了作为强化个体生态权利的司法手段之外的功能角色;还有公众的参与方式。 第三组论文的重点是对德国的案例进行更详细论述。第一篇论文是中国的观察者关于鲁尔区和东德地区的观点,随后是对德国政策执行结构的简要介绍,以及有关欧盟未来环保政策的一些新视角。
Ppt4:实证研究阶段。由于此前关于这方面的学术研究很少,因此,必须首先对基本的政治与行政机构及其实践予以描述。这包括,对地方行政机构的环保任务的分配,各类地方公共机构的协作;地方党政与地方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与邻县的协作或矛盾,以及上级行政机构的调和或控制作用;公众、NGO以及媒体的角色;并且注意到不同调研地区存在十分不同的环保问题。
PPT5:序言。第一,中国环境问题的发展。中国政府建立了各种环境保护制度,将环境议程放进五年计划甚至宪法当中,颁布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实施环境测定的国际标准。中央政府下拨了大量财政资金,用来建造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厂,节能与节水,工厂技术革新,以及促进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尽管如此,中国环境形势仍不稳定。环境问题可能给中国政府的统治合法性提出质疑,威胁国家机制的运行和管理障碍。
第二,“执行鸿沟”。中国已经修订或新制定了许多法规——其中,公共机构在这一政策领域的参与度持续提高。但是,政策不能停留在纸面上,是否适宜和有效,都只能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表现出来。(政策预期达到的效果与实际执行之间的差距就是执行鸿沟。)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存在着“执行鸿沟”。影响执行鸿沟有两组主要因素:第一组涉及这些政策不得不处理的那些问题的基本特征(自然灾害);第二组涉及政治行政体系的构造——国家总体概念,公共法律的特殊功能,为了执行政策而做出的安排等。人们需要了解这些要素在政策执行的成功或失败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Ppt6:本书一共介绍了三组论文。
第一组论文与中德合作项目密切相关,这条途径是以两国分别进行的比较研究作为指导的。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调研地点各自具体的环境问题:沙漠化、沿海污染、采伐森林、过度灌溉、工业区净化等。另外两篇与本项目有关的论文则是通过两个相关案例而有所补充。 第二组论文通过聚焦于具体的政策执行机构和执行程序而增加了一些分析政策执行问题的维度,其中包括这些机构和程序的能力和缺点:对于信息获取渠道的掌控;地方的控制结构;法院除了作为强化个体生态权利的司法手段之外的功能角色;还有公众的参与方式。 第三组论文的重点是对德国的案例进行更详细论述。第一篇论文是中国的观察者关于鲁尔区和东德地区的观点,随后是对德国政策执行结构的简要介绍,以及有关欧盟未来环保政策的一些新视角。
PPT7:《环境问题对中国政治与社会的塑造作用》。这篇文章在本书中起到了交代背景的作用。文章记录了从新中国成立**时代、**时代、改革开放以后直至21世纪的环保政策变化和中国环保事件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文章中有几个术语值得学习:中央权威碎片化——许多环境政策试图兼顾生态与发展,但当有利可图时,地方政府可能会推行一种只顾其一甚至两者均受损害的政策。嵌入行为——当一项工程的主导型政治权利人为相关意见会危及自身时,可能对其进行压制。今年来,我们不时看到,当有的地方政府感到利益受到威胁时,民间社会的力量就不得不从环境问题等领域中撤出,有些非政府组织试图通过严格在国
家限定范围内活动来避免压力。
PPT8:第一部分。
通过考察在中国的六个调研案例,集中论述了地方政府执行结构和执行过程。
该文指出,一方面,中国的权利下放为地方政府同上级政府讨价还价以便于能够根据当地条件而富有弹性地调整和执行政策留出了空间;另一方面,权利下放的同时,也随之产生了政府间互动、激励和控制的结构方面的重大制度变革。因此,地方行为的改善和创新得意促进。
疯狂原始人
欢迎发表评论2013年06月04日13:30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作者:袁越
纠错|收藏将本文转发至: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UnionforConservationofNature)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环保联盟,他们早在半个世纪前就整理过一份全球濒危动植物名录,多年来一直是各国环保组织的工作指南。半个世纪过去了,效果怎么样呢?根据他们自己的说法,效果很不理想,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和珊瑚等重点关注的物种自1980年之后种群数量都在下降,情况越来越糟糕。
当然,如果没有这份名录的话,情况也许更加糟糕,这一点我们无从知晓。但严峻的形势让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开始反省,自己有没有做错什么呢?
让我们追溯到50年前,当时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制定这份名录的出发点有两个,第一是保护濒危物种,第二是让地球生态系统恢复到人类文明之前的原始状态。但是该组织经过这50多年的实践后,认为第一个目标是错误的,濒危物种之所以濒危,主要原因是它们所处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比如大熊猫之所以差点灭绝,不是因为它们天生不适应环境,而是因为它们的栖息地没了。所以,应该把工作重心放到保护栖息地上来,而不是单纯地强调保护某个物种。
至于说第二个目标,如今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这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因为人类活动很早就影响到了地球环境,所谓“原始状态”早就不存在了。考古学界曾经有一个说法,认为原始人对环境的破坏力有限,直到100年前才有20%的陆上生态系统被改变了。但是,美国马里兰大学地理学家厄尔·埃利斯(ErleEllis)最新的研究显示,人类早在5000年前就已经达到了这个水平。
埃利斯教授将研究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今年5月14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PNAS)上。论文指出,自从原始人学会了用火来捕猎后,地球生态系统就遭了殃。湖底淤泥钻芯研究的结果显示,其中的木炭分子浓度早在6万年前就达到了顶峰,正好和人类第一次学会了火攻的年代相吻合。后来人类又学会了刀耕火种,也就是先将森林烧光,开辟出土地用来种庄稼,于是剩下的森林也被火烧了一遍。
因为这个原因,8000年前的人均碳足迹就已经达到了1吨左右,现在的这个数字也只是2~3吨而已。工业革命发生之前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就已经比过去提高了20~30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这相当于提高了10%。虽然这个数字比起工业革命导致的120ppm的增幅要小了不少,但已经足以触发全球气候变化了。 由此看来,原始人比我们想象的要疯狂得多。
好在原始人数量有限,5000
年前地球总人口据估算只有几千万人而已。否则的话,按照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地球生态系统早就崩溃了。不过,繁衍是人类的天性,人口数量总是会持续增加的,直到生态系统承受不了人口压力而崩溃了为止。这样的事情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玛雅人就是一例。但是,人类的总数一直增加到了现在,说明还是有很多民族克服了自然条件的限制,成功地繁衍至今。他们靠的是什么呢?答案就是科学技术。根据埃利斯教授的计算,如今西欧各国的人均土地需求量是2500年前的1/6,而东南亚地区的人均土地需求量更是连2500年前的1/10都不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效率,终于把地球从我们的疯狂祖先手中救了出来。
这个发现对于今天的人类来说有什么借鉴意义呢?埃利斯教授认为,这个结论一方面说明科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付大自然的挑战,人类不必太过悲观。另一方面也说明很多旧的环保概念已经过时了,必须改变。比如,所谓“原始森林”很可能早已不存在了,当今大多数看似很原始的森林其实都是在废墟上重新生长起来的,“回到原始状态”这个曾经被当作环保黄金标准的奋斗目标是没有意义的。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认同了这个看法。不久前该组织推出了新版的环保名录,不过这不是濒危动植物名单,而是列出了各个单独生态系统的现状。该组织不再认为所有生态系统都能够恢复到“原状”,而是应该根据它们的现状,制定出相应的保护措施。有的状况很好,近期也无危险征兆,就不必花钱去保护,比如委内瑞拉的平顶山。有的已经彻底被毁了,也没有必要花钱去保护,比如中亚地区的咸海。如果硬要花钱不是不可以恢复原样,但这么做需要花太多的钱了,还不如将这笔钱用在别的地方。
别小看这个改变,它表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环保基本原则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单纯地要求将大自然恢复原状,而是从人类的实际需要出发,以提高人类生活水平为宗旨,在科学的帮助下,主动地设计环保路线,使之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长久需要。
作文十:《环境治理的公众参与》5900字
环境治理的公众参与
2010-4-12 16:35 来源:法律教育网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摘要】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是当前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立法趋势之一,也是构建新型环境治理模式的一种努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问题作为一个公共管理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公众的参与具有改善城市环境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工具价值。目前我国关于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制度安排散落在不同的法律法规和规章里,但主要还是集中在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加强环境信息的公开和促进公众参与环境监察等方面。
【英文摘要】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s the current trend in our country one of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egislation, struction of new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s also an effort to model.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environmental issues as a problem of public management is increasingly being the focus of
attention.Public participation to improve the urba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the value of promoting social harmony.With regard to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China’s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attered in different laws regulations and regulations,but primarily focus on raising public awareness of the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to strengthen the public and promot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etc.
【关键词】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环境保护;环境问题
【英文关键词】Public Participation;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vironmental issues
【写作年份】2009年
【正文】
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是当前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立法趋势之一,也是构建新型环境治理模式的一种努力。目前公众参与机制已纳入到环境法制建设的内容中,但是在运行过程中,在环境管理的不同流程、不同地区,其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特征。环保总局2006年2月22日正式发布《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这是中国环保领域的第一部公众参与的规范性文件,也是中国国务院各部门中第一部具体规定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部门规章,可谓意义深远。
每个公民都有在良好环境下生活的权利。这种权利虽然最终体现为公民对优良环境的享有权,但必须在环境知情权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环境参与,并在环境权益受损时能够获得救济。由此,对环境治理的参与权,构成了公民环境权的核心。公民环境参与权的制度化不仅是公民环境权的实现途径,也是政府达到环境善治的必然选择。完整意义上的公民环境参与权,应该是全方位的参与,包括对环境立法、环境行政决策和环境执法的参与,这显然不是一个政府部门所能完成的,而需要从国家层面予以制度支撑。例如,将环境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纳入宪法规范,为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提供最高依据;建立环境决策民主机制,鼓
励公众通过听证、书面建议、制度性协商等方式参与环境治理;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落实公众对环保的监督权,通过司法手段维护我们的共同家园。
公众参与既需要公民社会的成长,又需要国家提供制度保障,这是有序参与的前提条件。相比较而言,公民参与环境保护是公众参与公共事务治理最为“前沿”的阵地,它体现在几个方面:环境领域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对公众参与做出明确的规定,在环境信息公开、环境影响评价和战略环境评价等领域已制定了专门的条款或专门的规章;在环境公共政策设计中,公众参与都得到高度重视。它是当前环境行政部门着力推进的工作重点。2008年4月24日,中国环境保护部部长在“中欧环境执政能力研讨会”上指出:“构建新型环境治理结构。这是提高环境执政能力的关键。需要通过司法保障、体制安排和政策调控手段,明确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利益相关方的权利和义务,从而建立政府、企业、公众协同保护环境的长效机制”。他还进一步指出“通过信息公开推动公众参与。完善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的法律保障,疏通有效的参与渠道;建立环境信息收集、整理、公开与获取的机制,形成有效的信息公开交流平台;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强化社会监督”。
目前我国关于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制度安排散落在不同的法律法规和规章里,已涉及到环境意识、环境立法、环境信息公开、环境监察、环境管理的新主体等方面。但主要还是集中在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加强环境信息的公开和促进公众参与环境监察等方面,主要的不足是:对公众要求过多,对政府要求过少;原则性过多,操作性过少;公众的参与没有切入到环境管理过程;对公众参与的主体、形式、评估等方面缺乏规定;与公众对环境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相比较对表达权关注不够。
公众参与是保护与治理环境的关健,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人类的生活质量。环境好,公众是环境资源的享有者;环境差,公众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因此,保护与治理环境人人有责。例如新昌逾万名农民抗议药厂污染环境事件,京新药业始建于1990年,坐落于浙江省新昌县青山工业区。京新药业的半成品生产厂,位于浙江中部新昌县和嵊州市交界处,工厂后方即是受污染的新昌江。嵊州市境内的黄泥桥村距该厂最近处仅有几十米。据一位村民反映,化工厂成立已10年,建厂生产3个月之后,当地村民发现井中的地下水已经不能饮用。后来的几年里,村民们陆续发现河里的鱼、虾、田螺、甚至连青蛙都绝迹了,田里的庄稼开始大幅度减产,化工厂所排放出的气体让村民有一种“宁愿被打死也不愿被熏死”的感觉。村里的小伙子已经有好几年不能应征入伍了,原因是肝功能不达标。据反应,该村35至40岁的村民患肝病的人超过50%,而40至45岁以上的患肝病者高达60%。 2005年6月22日,京新厂发生爆炸,1死4伤。事故触动了村民心中由来已久的恐慌和不满。7月4日,黄泥桥村大约50名村民到京新药厂反映污染问题,并要求厂家为村民进行体检并赔偿“营养费”。由于厂方领导一再推迟见面时间,村民情绪开始激动,并将接待室的玻璃门砸坏,由此引发村民与厂家的第一次冲突。事件引起新昌县和嵊州市两地官员的重视,7月5日,在政府劝说沟通之后,化工厂于当晚紧急停产,村民们也返回家中。但是这一事件又引发新昌江下游同样遭污染侵害的嵊州村民的关注。化学厂紧急停产后,400多个反应炉中还存有1000吨化学物品,有关专家认为这些原料如不经及时处理,容易引发燃烧和爆炸。于是政府同意工厂在7月15日8点开始用7天时间处理该批危险化学品。当时村民们普遍的心态是事情越大越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引起政府重视。 16日晚,由于当地大范围停电,无事可做的村民开始从四面八方涌来,警察在104国道和新昌高速公路口设置关卡,仍然无
法阻止村民的脚步。警方在化工厂门前安放巨型水泥管道充当隔离墙,防止村民冲进厂区造成意外。双方处于对峙状态,村民投掷石块,但警方为防事态扩大没有还击。后来台风袭来,暴雨驱散了人群,缓解了危机。接下来的几天里,化工厂附近村民有过几次小规模聚集,没有造成冲突。至21日上午7点,化工厂完成处理危险化学品之后,厂外已经没有村民聚集,警察也已撤离。据官方提供的材料称,整个事件中,警方表现克制,没有造成人员死亡。发生于浙江省的环境污染集体抗议事件并不只是一桩简单的环境保护事件,而是一个环境政治的问题,凸现出价值、利益的结构性之冲突。
新昌县农民暴力抗议环境污染之事件正好反映了地方政府、相关企业与农民在价值与利益的冲突。价值冲突表现为政府的GDP至上与民众的环境生存权之冲突、企业利益与民众的环境生存权之冲突。GDP至上是中国不少地方政府的最高价值。对于政绩的追求,主要表现为对于经济增长率的追求。经济增长率的提高,则主要依据大规模的项目投资,大量的招商引资等。由于政绩主要来自于能够带来短期效应的大规模投资与建设,许多长期性的公共问题例如环境保护与治理、公共卫生一直被忽视。尽管人们在口头上重视环境保护,但是无论政府、企业主还是老百姓都认为环境保护是一种只能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才能考虑与进行的。我们可以看出,包括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在内的诸多公共领域问题,主要肇因于政府职能的错位,而这又来自以GDP为核心的发展观。而利润最大化则是企业的核心价值。不顾一切地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以牺牲环境、损害公众环境生存权为代价的。而如果受害者所要求给予的补偿不到满足或多次要求不果的话,那么往往会催生或加剧暴力抗议。而从新昌事件中可以看出,受害的农民多次要求补偿未果,即便有了也是不完全的,与他们的要求相差甚远。另一个方面还在于利益集团对环境决策与执法的影响甚至掌控。不少地方政府出于本地经济发展的要求,环境污染源的地方政府很少会主动要求排污企业整改乃至关停。地方政府对于环境保护政策未有严格的执行与落实背后一个可能的原因出于发展地方经济,各地方政府普遍采取以各种优惠政策如税收、工业用地的优惠政策争相引进外资或内资,这样一来投资者极有可能会以资本罢工为筹码来抗拒,致使环境污染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因为企业外移会引起税源流失与财政危机。在环境执法上,地方执法者就极有可能直接感受到地方对于经济发展的需求而改变其执法态度,可见企业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关系了。
本文事件反映了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经济理性主义主导了整个政策思维过程,经济理性淹没了环境价值。自改革开放到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工业化带来严重的污染。宽松的环境法规,廉价的劳工与土地成本,在经济理性的诱因下,许多高污染性的工业在中国发展起来。然而,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正不断地在为此付出人命损失与环境的代价。
在环保事业中扩大公众参与。 对政府,公众参与可以提高政府决策的准确率,降低政府决策的偏差率。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决策。决策的正确性取决于政策代表公众利益的状况。代表的公众越多,决策的正确性越大。扩大公众参与,会减少决策失误。代表、专家、公众相结合,互补互动,决策正确。代表是代表公众的,专家是代表科学的,也是为公众服务的:归根结蒂,公众第一。退一步讲,如果决策有负面效应,甚至是有失误,由于在决策过程中有公众参与,公众也会对负面效应给予理解,为失误所带来的损失排忧解难,分担责任。 对公众,参与的过程也是受教育的过程,是提高环保意识的过程,是增强环保使命感的过程。公众参与了,意见充分表达了,公众的主人翁作用充分发挥了,那样,他们对决策就容易认识,容易接受,容易自觉贯彻。让他参与,他会用他参与过的规则来约束自己;不让他参与,
他会把自已置于环保之外,难以要求他用那些不让他参与的规则来约束自己。对致害者来说,公众参与了,公众在成为受害者的时候,公众也会因为自已参与过,而缓解同致害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老实说,有些致害者与受害者之间的激烈冲突是致害者害怕公众,撇开公众。我们有些人只相信自己是高明的,不相信群众是通情达理的,结果往往是害了公众,也害了自己。
公众参与制度有一些规定。例如,我国的《环境保护法》第六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规定:“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检举和揭发各种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另外,《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和《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环保法律、法规、规章也作了相关规定。但是,“相关法律中的条款过于原则抽象,不具有可操作性。公众参与往往局限于环境损害之后的参与,形式单一。”从参与的过程来看,主要侧重于事后的监督,事前的参与不够。公众无权利或机会维护自己的环境生存权、参与环境保护与治理正好反映出了环境正义之缺失。从新昌事件中人们不难看出地方政府与相关的企业的极端利已主义与不道德的非正义行为。新昌农民正是这种不正义结构下的受害者,他们的集体性暴力抗议正是对一系列违反环境正义行为的控诉。
最近几十年,无论西方还是东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成为政府、公众与各类组织高度关注的议题,这表明了人们对环境价值重要性的认可。但是,围绕环境治理与环境保护问题上依然有严重的分歧与冲突。
【注释】
[1]潘岳:“环境保护与公众参与”,北京:《理论前沿》,2004年第13期。
[2]吴国刚,“环保自力救济研究”,《科技与法律》,2004年第2期,第119-124页。
[3]茅建兴,“浙农:宁打死不熏死”,《香港文汇报》,2005年7月29日。
[4]汤京平.环境保护与地方政治:北高两市环保官员对于影响执法因素的认知调查[J].台北:台湾政治学刊(No.6,2002/12),第155页。
[5] 吴国刚,“环保自力救济研究”,科技与法律,2004年第2期,第122页。
[6]潘岳,“环境保护与公众参与”,《人民日报》,2004年7月15日,第九版。
[7]林国明、陈东升,“公民会议与审议民主:全民保健的公民参与”,台湾社会学,2003年第六期,第76-77页。
[8] 有关“公民会议”的意义与做法,请参阅林国明、陈东升的“公民会议与审议民主:全民保健的公民参与”,台湾社会学,2003年第六期,第71-80页。
[9]梅维﹒库克,“协商民主的五个观点”,文载于陈家刚选编的《协商民主》,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7月版,第44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环境治理有关问题的整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