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我对小学语文课的认识》600字
我对小学语文课的认识
我觉得小学语文是一门很有学问的课,在日常教学中没有多少固定的模式可以让我们去借鉴,只有靠我们自己去摸索,去探研,去发掘,去努力地尝试,力争找出适合自己的一种模式,形成自己的独有风格。以下是我对小学语文课的一些不成熟的认识。
首先,深钻教材,熟背课文尤为重要。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也是师生沟通的中介。充分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是新课程的基本主张。从整体上了解了教材的特点,把握书本的体系结构,掌握教学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通观全局,抓住主线。
其次,明确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每个年级,教学目标都不一样。要根据学生特点来制定出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以阅读教学为例,低年级主要是培养学生兴趣,在阅读过程中学词学句;中年级主要是加强朗读练习与默读,理解词句段,培养阅读习惯,初步掌握内容大意及思想感情;高年级则是要能体会词句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同时能根据需要处理信息。
再次,熟读大纲非常重要。我觉得大纲是整个学期课堂教学的主线,它对教学方向与目的有着很明确的指引。教师在备课及教学过程中需要多关注大纲。
最后,我觉得教师需要多关注学生,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创造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多参与。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教学时可以
多花点功夫在这一方面,特别是在中低年级。因为学生在中低年级时
如果能打好基本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对高年级或是以后的学习非
常有益,学生也可以很快吸收课本或是教师所输入的知识。
作文二:《我对语文课的一点看法》1400字
我对语文课的一点看法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在他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中曾阐述了对语文教学的看法,我认为值得借鉴。今天,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给学生上了一堂语文学习指导课,和学生谈了谈语文课怎么上的问题。
首先谈一谈语文课应该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我们打开书,看书中都有哪些知识,首先要掌握的是基础知识、文学常识、阅读和写作、文言文,这是第一层次。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基础知识还包括语音、文字、词汇、句子、语法、修辞、逻辑、标点这样8个方面,文学常识包括写作背景、字词的用法;阅读和写作包括中心,选材、结构、表达、语言、体裁、作文等几个方面这是第二层次。再进一步分析,每个方面又包括多音字、近义词、反义词、组词、加偏旁、修改病句、划分段落、概括段意等几个方面。
接下来,我要讲一讲“民主”这个概念。我建议大家在语文学习上要积极主动,张扬你们的个性,把你们的才能展示给大家看,把你们认为好一点的意见或建议讲给大家听,说得浅显易懂一点,就是显一点,共同参与到学习这一活动中来,人人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人人都有发言权。对于一个知识点、一个重点或一个难点,大家认为怎么解决好就怎么解决,怎么学好就怎么学,只要你说得对,对我们的学习有好处,我们就采纳你的意见。如果说得不对也没关系,把你认为好的意见好的主张说出来,是为大家做好事,没人说你是显包子,没人说你出风头,反而都佩服你有能力,敢说话。
第三,我要讲一讲语文课怎么上的问题,首先我认为大家已是5年级的学生了,对于字词的结构、偏旁、部首、造字方法、拼音都已
经掌握的差不多了,那这部分知识就应该自学、自测,老师就不再讲了,这样有助于锻炼同学们的自学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阅读教学,我想采用让大家来找出课文的重点、难点,然后让大家找出合适的方法来共同解决这个问题。以往,我们在语文课上讲了很多,浪费了很多宝贵时间,我想这是没有必要的,时间能够压缩的咱们尽量压缩,能用一课时讲完的咱们决不用两课时,能用半节课讲完的我们决不用一节课,以往有的老师讲课,就是为了凑时间,凑课时,好像每一节课就应该用40分钟,每一篇课文就应该用两课时,其实,每一课的知识有多有少,有难有易,哪能都那么凑巧,都得用40分钟呢,其实本来30分钟就讲完了,那剩下的10分钟怎么办,胡乱搞些内容讲一讲,凑够40分钟为止,这不仅起不到什么作用,反而使一节课显得很臃肿,就像做饭做菜一样,本来饭菜已经好了,你再加把火,饭菜可能就会糊,就不好吃了。
那么,我们节省下来那么多时间干什么呢,就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在读中自学到知识,体会到情感,领悟到汉语言文学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读得多,学生才能提高阅读能力,才能自己去思考、琢磨、查字典、查资料、问同学,才能自己形成克服困难的能力,只有学生多读书多划分文章层次,他才能形成划分文章层次的能力,如果每篇文章都由教师给归纳讲解、抄录中心思想,学生没有机会自己去读、去归纳,那么没学过的文章自然就不会了解中心思想是什么了,即使讲过的由于没有自己的实践,没有去读一读、想一想的过程,过一段时间还是容易忘记。试想,我们上学时印象最深的也只是课本上
的内容,至于老师说什么了则很少有人记得,常听老师抱怨说孩子不会自学,其实他们自学的时间都被我们给占用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知识结构很清楚,每天、每节课讲的知识都一环扣一环,少上两节课心里就很着急,怕落下课程,而语文呢,则像弹簧,可伸可缩,可长可短。难得有学生说:别说少上几节课,就是一个月不上语文课,我们语文成绩还是原来那样。
所以,语文课还是让学生充分去读。
作文三:《我对语文课的一点认识》800字
我对语文课的一点认识
教好语文课,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要责任在教师,我们每个语文教师一定要有教好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同时要在提高自身素质上狠下功夫,充分利用好现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手段。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才的奠基石。没有受到良好的语文教育,要想在其他方面的学习中取得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发现有的班级学生普遍喜爱语文课,但也有的班级学生普遍厌学语文。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我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同所造成的。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没有进行认真研究,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手段缺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厌学语文课,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教师态度过于严肃,语气生硬,课堂缺少温声和谐气氛,师生之间较少有感情交流,学生对教师的敬畏在不自觉中移植到对语文学习上,长期以往便导致学生厌学语文。
二、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一课课,教师设计好环节,让学生一步一步按老师的思路去走,串问串答,过程简单,程式化;一本书,一支粉笔,便是整堂课的教具。
三、学生的课业负担沉重,繁琐重复的读、背、抄、写成了学生的语文作业固定模式。 如何针对以上症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注重自身形象,威严之中应不乏亲和力。尊重爱护学生,建立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对教师产生的感情慢慢移植到对语文学习中。
二、改变教学结构,丰富课堂内容。40分钟的课堂,应统筹安排,将听、说、读、写穿插并进,眼、耳、口、手多种器官交替进行。因此,课堂应引丰富多样的现代教学设备,如挂图、幻灯、录音机、录像、多媒体等。
三、布置常规作业,培养良好习惯。语文学习贵在积累,我采取
四、组织丰富的活动,如参观、访问、演讲、知识竞赛??使学生身临其境,触发写作灵感。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生活是语文的基础”,一定要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
作文四:《我对小学语文课的认识》1000字
://.worddang.
我对小学语文课的认识
我觉得小学语文是一门很有学问的课,在日常教学中没有多少固 本文档由【中文word文档库】.worddang.提供,转载分发敬请保留本信息; 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范文、教育、学习、政策、报告和经济类word文档。
定的模式可以让我们去借鉴,只有靠我们自己去摸索,去探研,去发掘,去努力地尝试,力争找出适合自己的一种模式,形成自己的独有风格。以下是我对小学语文课的一些不成熟的认识。
首先,深钻教材,熟背课文尤为重要。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也是师生沟通的中介。充分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是新课程的基本主张。从整体上了解了教材的特点,把握书本的体系结构,掌握教学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通观全局,抓住主线。
其次,明确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每个年级,教学目标都不一样。要根据学生特点来制定出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以阅读教学为例,低年级主要是培养学生兴趣,在阅读过程中学词学句;中年级主要是加强朗读练习与默读,理解词句段,培养阅读习惯,初步掌握内容大意及思想感情;高年级则是要能体会词句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同时能根据需要处理信息。
再次,熟读大纲非常重要。我觉得大纲是整个学期课堂教学的主线,它对教学方向与目的有着很明确的指引。教师在备课及教学过程中需要多关注大纲。
最后,我觉得教师需要多关注学生,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更多相关文档免费下载请登录: ://.worddang.-中文word文档库
://.worddang.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创造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多参与。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教学时可以多花点功夫在这一方面,特别是在中低年级。因为学生在中低年级时如果能打好基本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对高年级或是以后的学习非常有益,学生也可以很快吸收课本或是教师所输入的知识。
本文档由【中文word文档库】.worddang.提供,转载分发敬请保留本信息; 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范文、教育、学习、政策、报告和经济类word文档。
更多相关文档免费下载请登录: ://.worddang.-中文word文档库
作文五:《浅谈对大学语文课的认识和建议》3000字
浅谈对大学语文课的认识和建议
外国语学外院2014级一班林青霞
大学语文对大学生素质培养至关重要,积极开展大学语文教学是提高综合性人才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改进加强高校语文教学,以培养出适应社会的需求, 具备高素质的综合性合格人才,是在强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摆在大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大学语文没有引起学生及学校的足够重视。现如今,就业市场形式不容乐观,大多企业在招聘时只注重计算机和英语水平,然而对语文水平及语言能力几乎没有任何要求。大学生在严重的就业压力面前觉得,与其把时间放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上,不如多花点时间来学习计算机和英语这些与他们将来的生计有着更密切,直接关系的课程。与此同时,学校在残酷的就业竞争面前,为了就业率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和忽视了大学语文教学的投入力度。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的心态是造成“重外语,轻母语”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1) 没有明确的课程定位和缺乏必要的制度保证。大学语文
在需要给大学生补充基础知识的时候就当作公共基础
课;在倡导推广素质教育的时候有当作一门素质教育的
课程;在倡导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同步进行时,它又是
大学语文基础课。大学语文课程不能明确,它的尴尬地
位和边缘化的状态就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2) 大学语文课程本身存在很多弊端。在教学过程中大学语
文本身暴漏出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其作用的发
挥。当前大学语文的教学现状是: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
兴趣和缺乏充分的认识,教学手段方法单一,教学模式
陈旧,教材鱼龙混杂。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让我们
深刻感受到了这门课的成危机的到来。
二?深入教学改革是改善大学语文现状的根本
1?关键是要明确课程定位和建立制度保障
我们要把语文课程作为基础课作为基础课在制度上“法”定下来,只有得到制度的保障,实施素质教育这句口号,浮于表而和“走过场”。除此之外,要明确大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定位。目标模糊,定位不明确,就会使得大学语文的学科性质容易改变,也会削弱它应有的学科地位。大学语文并非中学语文的延续,需要开辟一套新方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更新教育理念。未来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操守,更要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而大学语文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式,凸显其人文性,把大学语文当做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才能把它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2.根本是要解决大学语文教学过程本身的问题
(1)着重教材建设。社会在不断进步和发展,大学语文的教材选择应当紧随时代步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更新。同时需要强调大学语文这门课程的实用性,教学中尽可能的多给学生写作,阅读以及演讲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培养思考能力,感悟能力和想象力,学会对文化精品的欣赏,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2)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教师与时俱进,汲取先进的教学理念,把自己武装为一个高素质的教育者,保持教学模式的先进性,摒弃传统陈旧观念。
(3)增加师资投入。各高校和老师在思想上必须统一认识,摆正大学语文的地位,应当把语文教学重视起来,加大师资投入的力度。一方面,为提高教学的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多方面给大学语文教师创造机会,让他们参加培训,进修,另一方面,大学语文教师还必须加强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和政治思想修养,具备健康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及科学的人生观。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和教育学生,才能培养出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较强业务能力的人才。
(4)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文化格局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汉语言和中国元素在世界文化国际格局中地位越来越重要。必须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有充分的认识:大学语文是实现人文修养新跨越,培养个人的审美情怀的重要手段,仅掌握一种岗位能力,足远远不够适应社会发展的。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教育的最高成就,学校应当努力构建以一大学语文为中心,其他人文素质课为辐射的高校人文素质培养机制。只有教材选择适当,教学方法合理,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如何以大学语文为核心重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
1.设计合理明确的课程标准
大学语文课程必须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授课安排。但目前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大多没有合理的,明确的教学标准。没有课程标准,就使得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性质定位的不准确;没有课程标准,教师就不知道围绕着什么主题来讲,应该如何把握整个教学的进度,学生的学新目标也不明确;没有课程标准,课堂的教学内容往往很随意,有的教师讲文学,有的教师将语言,有的教师将讲写作,有的教师讲文字。即使是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可以随意确定教学的侧重点。至于制定合理的,明确的教学大纲,才能规范大学语文教学,保证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
2.编写有特色的大学语文教材
语文学科具有天然的人文特征和向善向美的感召力。大学语文教师应该从教学目标和培养正确的思想以及人精神出发,编写出适合学生的教材,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 教学编写人员应该充分了解学生情况,掌握大学
新生已有的语文知识结构和知识背景,细致研究
高中语文教材,对于大学语文教材和高中语文教材应有所区别。首先要有明确而深入的认识,对于如何在高中语文基础上拓展深化大学语文教学要有科学而系统的规划,以此保证大学语文教材与高中教材衔接的自然而合理。尽量避免安排与高中教材重复的选文,以确保学生能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避免产生厌烦情绪,要打破以往古典文“一统天下”的局面,而且尽量选取一些文章简单,但有一定哲学性的作品。因为就学生目前整体的接受水平而言,绝大多数古文都看不懂。看不懂、听不懂就无法引起学生听课的兴趣。合理安排古代文学作品和现当代文学作品,不能厚古薄今,过度依赖传统文化,应看到现当代作品,特别是当代作品在反映当下社会现实方面的巨大作用,应以更加开放的心态选择更多当代作家的作品,包括近些年来崭露头角的新生代青年作家的作品。另外,精选部分外国文学作品编入教材,将国外思想文化中有益的成分如自由,平等,博爱,感恩等展现给大学生,通过中外优秀文学作品形成合力,给予大学生更加全面的人文关怀和精神呵护。温儒敏版的《高等语文》就将一直以来深受学生欢迎的 金庸,琼瑶的作品选入其中,
陈洪版《大学语文》中甚至将罗大佑的歌词选入
教材,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尝试,也收到了不错的
效果。
(2)教材选文要有助于青年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有助于青年学生养成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应对选文可能给学生带来的思想情感的影响和感染多家考量,对于选文在学生人格气质形成发面的作用要有的充分的认识。优秀的文学作品灿若星河,可供我们选择的余地非常大。那些展现生活中美好而温馨的一面,让人读来轻松惬意的作品不胜枚举,那些语言幽默诙谐又充满生活智慧,让人读来忍俊不禁而又受益匪浅的作品也并非少数,哪些作品中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不屈不挠敢于向命运抗争,向残酷现实反击的人物形象同样不计其数。我们完全可以将这样的文本编入教材,特别是教材中诗词这一板块。大学语文要多向大学生传递正能量,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良好心态和坚强豁达的人格气质,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
作文六:《对高中语文课改的一点感想利建议》3400字
对高中语文课改的一点感想利建议
◎马 涛
陕西省高中新课改从2007年至今已过去四个年头,尽管课改实验区已有多年的实践经验,尽管本人在暑期也参加了国家级、市级、校级等多种有关新课改的培训,甚至在教学中小有心得。但理论无法替代实践,在课改实践中笔者心里仍然没谱,仍然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新一轮(今年我带高一)教学实践中,笔者仍有困惑和苦恼,现将教学中的一些感受和想法与大家一起交流。
首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值得提倡。新课程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迎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求。新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代表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正确的,因此值得提倡。但从教学实践来看,确实存在问题和矛盾。
一、问题和困难
1.容量太大,课时紧张。
课改后,要在高一至高二上学期内就要完成五本必修内容,也就是半学期(两个半月)一本书。必修教材内容由“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等四个部分组成,其中“阅读鉴赏”有四个单元,共12篇课文;“表达交流”有四个单元;“梳理探究”有三个单元;“名著导读”有两个单元。要在短短的两个半月的时间里完成这么多内容,其难度可想而知。笔者一向开展的“课前三分钟演讲(朗读)”“阅读课堂”“影视欣赏”等课堂活动不得不因时间紧半途而废。
2.难度过高,脱离实际。
新教材中所选的许多篇目过难,对于刚从初中上来的高一新生来说,很多学生接受不了。例如:文言文单元中所选的《烛之武退秦师》出自文辞典雅、文字艰涩的《左传》,其难度超出了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现代文单元中所选的《记念刘和珍君》是大思想家鲁迅的文章,由于时代背景炯异,文字艰涩,学生理解起来更是如登青天。
3.高考内容已定,却心中无数。
经过2010年的高考我们发现,四本选修课本内容似乎与高考无关,学不学似乎不影响高考成绩,就连必修五本课本内容,也不需要全学,其实,只需要把“阅读鉴赏”的内容认真学习了就可以。“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等内容,不学习也不影响高考成绩。但笔者又不能肯定自己的做法完全正确。笔者也同其他多个学校的老师交流过,他们的做法和我们大同小异。既然如此,新课改后,我们的教材改革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老教材的一到六册本身就挺好。我们甚至认为:老教材比新教材更实用。其实,就语文教学本身来讲,教材对教学的影响有限,说到底,新课程改革中对教材的改革意义不大,甚至有些失败~
4.知道往哪走,不知道怎么走。
新课标对“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都做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些都是教学理论,没有具体实践经验。对新课标中提到的许多具体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我们确实没有具体现成的方案,甚至连具体的示例参照都没有。在教学实际中,多数情况我们还是穿新鞋走老路,根本达不到新课标的能力培养要求。
5.矛盾重重,层出不穷。
新课改是新生事物,新问题、新矛盾的出现在所难免,但问题是我们在教学实际中经常顾此失彼,捉襟见肘,矛盾层出不穷。例如矛盾一:部分篇目过难,我们必须细讲、精讲,否则学生根本无法接受,粗讲等于没讲,细讲课时又不够,会影响教学进度。矛盾二:,部分内容难度过高,老师反复讲解学生都难以理解,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的,学生的自主探究也就难以体现。所以,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的矛盾
也就无法协调;矛盾三:新课标中,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三条强调:“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笔者认为必修内容应该是“共同基础”的东西,既然是“共同基础”的东西就应该比较简单,应该照顾绝大多数学生,应该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而实际并非如此,必修教材内容难度大、容量大,新课标中的目标和要求只能是一种美好理想,根本无法实施,这样“共同基础”和“多样选择”就构成了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矛盾四:必修(一)中部分单元的篇目编排有矛盾。譬如第二单元,《烛之武退秦师》是本单元中最难的一篇文章,却编排在第一课,《鸿门宴》最简单,却放在最后一课。类似这样的情况在第三单元也存在,这样,篇目的不合理编排就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形成矛盾。矛盾五:初中和高中衔接的矛盾。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习方式不衔接,初中注重知识灌输,学生依赖教师讲解学习已成为习惯,自主探究学习和陈旧的学习理念形成矛盾;二是难度不衔接;三是知识不衔接,譬如语法知识,初中淡化语法,甚至不讲语法,学生对语法知识根本就是一片空白,但高中的文言文学习、高考的病句判断和修改等必须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矛盾六:必修教材和学生学习兴趣的矛盾。现代的中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对必修教材中的多数篇目根本就不感兴趣,不要说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学习,即使老师引导甚至是强制性学习,学生也不乐意接受;矛盾七:新教材和配套资料的矛盾。笔者在暑期培训期间曾收到多家知名出版社送的新教材配套资料,当时心中暗喜,这样就有依靠了,但这种喜悦很快就变成了失望。包括开学后发的两本资料在内,一共有十几本,待我仔细翻阅以后,没有发现一本真正的配套资料,有很多资料其实就是换了一个封皮,和课改前的内容没什么两样;有的资料甚至把许多高考题作为高一的习题训练,试题的样式、难度、模式、分值等在毫无调整的情况下原封不动地放进了高一的练习册中,这样的习题是误导学生。诸如此类的尴尬和矛盾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二、现状和做法
课改毕竟是新生事物,出现的矛盾和遇到的困难也在我们的意料之中,面对矛盾和困难,我们不能等待,不能回避,只能迎难而上,我们坚信方法总比困难多。目前,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课标是根本,课标是依据。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学习新课标,研究新课标,认识新课标,努力使课堂教学向新课标靠拢,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2.针对高一学生正处在从初中到高中过渡的具体实际,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坚持遵循“重教材,重基础,重实际”的原则,争取降低难度,深入浅出,寓繁于简,让学生感到高中的学习不是难不可攀的事,让他们看到希望和光明,从而让他们有信心、有兴趣地学习。
3.认真研究课改试验区的高考题,在宏观上,对新高考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我们心中有数就不会在教学中多走弯路。
4.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照搬教条,不迷信死板,不机械模仿。针对教材的具体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的深浅难易,我们进行了有取舍、有增减、有主次、有粗细的灵活教学,作为教师,我们既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又要有大胆改革的气魄和胆量。
5.关于课外配套资料,我们遵循“宁缺毋滥,宁精毋杂”的原则。我们对资料,不是什么都要,也不是拿来就用,而是经过精心的选择。对同一本资料的内容也要做精细的取舍,凡是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我们必须自己先做。让学生做的习题一定是我们精选的试题,学生做过的试题,我们还要有选择的讲评。
6.努力构建开放、和谐的大语文学习观,努力使语文课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灵感,让更多的学生感到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语文知识的内在魅力,让更多的学生由不愿学习语文到有兴趣而又乐意地学习语文。从低年级开始,就要注意并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文学习习惯。如:大声朗读的习惯、规范写字的习惯、热爱读书的习惯、坚持记日记的习惯等,良好、科学的学习习惯是保证学生正确学习语文的关
键,也是高效学习语文的保证。
三、建议和希望
1.建议教材的编写从学生的客观实际出发,降低难度,适当减少容量,贴近现实生活,缩小与学生的“代沟”,紧跟时代脉搏。
2.新课程改革既是一项新生事物,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从根本上取得质的进展,一线教师必须反复实践和大胆探索,更要不断学习,认真总结。因此,殷切希望各级教育主管行政部门能从实际出发,给一线教师提供更多有关新课改的教学信息、教学方法以及相互交流和相互学习的机会。
3.高考仍然是新课程改革的指挥棒,只改教材不改高考,教学改革就会成为空谈、口号或者是形式。从目前的高考来看,考试的内容和考核的方式仍然没有较大的变化,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八股”化、程式化、固定化等考试模式仍然存在,这就是老教法仍然可以取得好成绩的原因。因此,笔者希望在今后的改革中高考的步子再大一些,形式再灵活一点。
(马涛 陕西省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 710077)
作文七:《我的语文课》900字
我的语文课
很感激能有机会去参加这次在册亨县举办的“小语学会”活动,回来后,一直品味和消化这几天所见所闻,我相信自己是有所进步的,只是碍于文字功底不足,实难理清思路,表达思想。
在此,仅做简单总结,借以提醒自己努力奋斗。
在观摩了十位老师的优质课后,感触颇多。他们各有所长,展现了一堂又一堂精彩纷呈,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老师旁征博引,学生活跃积极。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这样的教学模式。才知道原来自己见得这样少,怎么会识得多?识不多,我的语文课浅显粗糙,落后失败。
以前,我不认为“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不曾用心设计问题;在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上,我的问题常常让学生摸不着头脑,原来是引导得不好,学生对问题理解得不透彻,连问题都没弄清楚,怎么解决问题呢?谁也做不好。我也没尝试让学生质疑,自主提问,我知道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可贵,但是我不相信自己的学生有这样的质疑精神,所以从来没培养过他们质疑的自主学习方法?我的课堂虽然偶尔有让学生练笔,说说自己的见解的时间,但大多数时间也是“满堂灌”,我甚至吝惜多给一点时间让孩子们读课文,思考,讨论。原来,我这个所谓年轻的语文老师教学手段如此老套。更对不起的是我几乎没有研读过课本,在教学过程中形式化,走过程,所谓的完成教学任务其实跟没完成一样,在解析课文时,学生那是懂非懂的表情常常使我揪心,但又对此听之任之,觉得他们会不懂是情理之中的,有时候会怪学生理解能差,然而,我是多么的对不起!对我的语文课,
我不曾用心设计,从来不认为要为板书的清晰新颖用心,很惭愧自己尽这样误打误撞的走了这么多年的教学之路,学生竟然还喜欢我的课堂,我深感羞愧。
在这“教学能手比赛”中,配合杨丽华老师教学的是我们班的学生,坐在后排听课的我发现,很多平时不爱说话的孩子都举手回答问题了,而且还回答正确,这和我平时上课截然相反。我不得不思考,对于我的教学,我思考过要教给孩子们什么了吗?每一堂课,要让他们学习到什么呢?一个生字?一个词语?一句话?还是一种质疑的学习态度或是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不管以前做得怎样,除了成为一种对照,它都已过去,我将以新的面貌面对我的工作,我的教学,增长自身知识的深度,视角的广度,文化底蕴的厚度,让语文课堂更有文化色彩。让孩子们享受语文课堂的艺术魅力。我,会为了我爱的事业尽心的!我相信,我的课堂会一天比一天进步!
作文八:《我的语文课》4800字
我的语文课
2010年 03月 21日 星期日 16:31
(一) 春天,势不可挡
开学第一天,上了两节课。没有课本,我们就背诗。但愿我们的每日一诗、 每日一名言活动能坚持下去, 但愿我们的每月朗诵赛能坚持下去, 但愿, 我们的 语文活力像这春天一样已经势不可挡了!
开学第二天,上了六节课。没有发课本,读给同学们听,静秋按自己的解读 和学生交流。 第一课 《藤野先生》 暂且放下, 先学的是胡适先生的 《我的母亲》 , 不是胡适先生的位臵高于鲁迅先生, 而是父母的位臵应该高于老师。 如果每个人 都最爱自己的父母,把父母放在第一位,那么,教育就好做了!一切都会好起来 的!
本册现代文 20篇, 竟然有 18篇属于新课文, 教师读来就多费时一些, 研究 就难以透彻, 毕竟每天都有好多的课, 还有作业, 备课的深度和广度就有难度了。 不过, 我相信最好的备课不是拿着一篇课文研究多长时间, 而是老师要多读书多 思考且带上学生。
近日读完了薛瑞萍的 《给我一个班, 就心满意足了》 , 还是一句话:多读书, 真爱孩子,足以幸福教师,幸福教育!
然后又借来程红兵老师的《做一个书生校长》,也是有特色和价值的,我 喜欢这样读书、思考、教课的校长!
开学了,我们要的不仅是严格的纪律,还要领导对教师的尊重、和教师 对事业的尊重,学生对学校的热爱!
盼望着,努力着!春天,已经势不可挡!
(二)笑意多起来
2010年 03月 04日 星期四 20:38每堂语文课,
坚持每日一诗 --读读背背写写,坚持每日一名言,说说用用背背。
复习胡适的《我的母亲》,边做题边解读,不能抛弃文本,更不能抛弃生活; 不能不学知识,更不能不学做人。
做题 --真情提示 :
回家,给妈妈做饭,给妈妈微笑,给妈妈梳梳头,给妈妈热情的拥抱。
正好最后朗诵了海涅的《献给母亲的歌》。完整、丰富的一节课,虽然没有掌
声。
慢慢的,我们已经进入正轨。慢慢的,笑意多了起来。
喜欢备课,喜欢沉浸在书里美好的世界,喜欢和纯洁高尚的人心灵交流! (三)今日读书
听完了《孔子怎样炼成的》,接着听《齐白石》,仍是舍不得休息,一点也舍 不得。百家讲坛,如蜜如酒,俺,如醉如痴!
读完了程红兵校长的《做一个书生校长》,热血沸腾了,一看到好老师,静秋 的心就激动喜悦不已。
还书的时候,管理员说:那一排教育理论的书,只有张校长、陈校长和你借过。 这一排的书,静秋已经读过十几本,这是我最爱的一排书。
又借来一本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不知能读下去么?管理员说:这一排书, 已经一个学期了,只有一个人借过。回家才知道,那个人是秋水。第一篇文章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便是深深吸引了我。
(四)用一生备课
天儿冷得浑身冰凉, 零下八九度啊。 昨天检查完三班的日记读书笔记, 今天检查 完四班的。大多数同学不但本子是可爱的,而且字体、内容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静秋开心。写了几个备课。老天,不要这么冷了吧!秋水和同事取笑我傻备什么 课,改什么作业。我说我喜欢。你们的潇洒俺不羡慕。
人,应该坚持点什么!
周四我和李敏讲公开课,紧张又来了。不是不喜欢别人来听课,而是,我拿什么 好课给你??这么多老师来听课, 你总得有点有价值的东西吧, 要不就是“谋财 害命”了。
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生活。用一天备,用一生备,用全心备!
(五)海伦,对不起
一直喜欢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所以,学校要求我讲公开课的 时候,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再塑生命》,准备了两天,找了好多的教案,自己 也写了三个教案,都没有很满意的。下午的第一节课,很是没有精神,我修整了 头发,换了轻装,梳洗一番,以示尊重。对海伦和莎莉文的尊重,对老师们和同 学们的尊重。
然而, 课不是很理想, 虽然很难得的教学环节完整, 时间宽绰虽然同学们表 现还不错, 虽然教师的激情尚可, 可是, 内心的歉疚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对不起, 美丽的海伦,伟大的海伦,可爱的海伦。
本堂课自己打分 --75分。
首先,我反思的是,昨日预习时听录音,美美的享受,文字如灵魂的使 者翩翩飞舞,又如急切的春雨敲打着心扉。而今天,虽然我设计了这一环节 --美读品味,可是味道不足。同学们的朗诵不及以前,声音微小缺少美感。静秋朗 诵 了课文的一段和《自传》的一段。应该引导同学们美美读原作,而不是说那 么多远离课文的东西。
其次,我反思的是,最高潮的环节,写作展示,原本是四班的拿手本领, 可是,三篇作品还是少了一点才气和灵气。应该再听三篇,还是有时间的,而且 一定有精彩的作品在等待,只是怕完不成任务就急着走路。
最致命的就是整堂课我的眼里竟然没有教材,没有和书中的认为心灵融 合,没有很好的关注全体同学,而是担心着后面听课的二十位教师的言语神态, 担心着安排的环节不能完成。 当然他们不知道, 他们以为我坦然自若, 融入了课 文和人物。但,真的,这是最让我对不起海伦的一点。如果能重新上这一课,我 绝不会这样上了。 好课应该是与文本与人物的融合, 应该是师生共鸣的完美过程。
给同学们发了多张海伦凯勒的图片作为奖励,又买了一些本子作为奖品, 同学们很欢喜的样子。
好课当然很丰富深厚,但是,如果顾及太多,那么势必没有了最打动人 心的重心。
《感恩的心》 放在课后那是很自然恰到的美丽的事, 而这静秋只是一闪而过, 没有寻找。
心里想过那么多的好课,也听过好多精神气爽惊喜连连的好课,而今上 了这节让我后悔不迭的 《再塑生命》 , 只有写出来, 写出这些对不起, 心灵稍慰!
好在每天都有课,都有改过的机会。希望,以后的课越来越好一些! 课后胡主任评价:静秋不仅仅是认真备课,而是从心里的热爱!!
谢谢!!
(六)生命的课堂
放假前的公开课自己能打 90分,
那是一节轻松快乐且丰富深刻的作文课
而昨日的公开课自己打 75分吧,已经反思
今天的作文课,四班,一节课写作完毕,第二节当堂讲评
李宁、刘亚群拿过作文大胆讲评,流畅、丰富,像小老师
刘成龙的《母亲的泪水》,为了母亲的微笑,不让妈妈烦恼
陈曦的《冤家老妈》,张千惠的《可爱老妈》,周凤华的《老妈不逛街》,吕心 雨的《无语老妈》,赵楠的《闹钟老妈》,周雨的《心灵手巧俏妈妈》、孟成浩 的《善变的老妈》,贾紫叶的《亦恋亦友话老妈》 ...... 足有三四十篇佳作,喜 悦不已,那是心灵的文字,那是美丽的文字,朴实、真情,且独特,我就喜欢这 味。
尤其是孙水莲的怀念母亲的文章,全班的同学泪眼婆娑,此刻
再好的评语都是多余,请刘亚群到她的身边抚慰可怜的女孩,
我们把掌声一次次送给把痛苦化作感人文字的孙水莲同学,并祝福她
一节课下来还没有讲评完毕,因为还有好多可爱的作文
我喜欢真情和灵气弥漫在教室的上空, 喜欢同学们专注和, 惊喜的眼神, 还有同 学们自发的来自心灵的掌声
感谢四班的同学给静秋工作的快乐!这是我今天的宝贝和安慰!
今天四班的作文课可以打 90分,因为这是生命的课堂!
(七)校长听课
该学习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了,这篇课文第一次编入课本,与我们是 陌生的,尤其是那繁琐的铺天盖地的描写,真的累人哦。竟然接到了主任电话, 校长来听我的课。 学生还没有预习呢?我还没有和它产生感情呢?正怯呢?校长 一定要来, 因为那天的公开课太忙没有来, 因为今天难得有空。 咱摆什么架子啊? 听就听呗,好孬咱不怕!
梳理一下思路, 一节课后迎来校长听课。 因为只有校长主任三人听课, 俺挺 放得开。一路激流奔涌,竟然流畅一气呵成,本堂课就是一篇满意的作品!每日 名言、每日诗歌、 《最美的坟墓》导课、托尔斯泰介绍、读课文交流思想,联系 生活说泰斗, 学生的理解或对或错都是一种课堂的资源、 探讨托翁的美丑和幸福。 公开课时候一直盯着表,生怕环节完不成,这一次只管读书、交流,投入用心, 自然很多人说静秋的课就是激情!校长也如是说。在我的课堂里,有平静如水, 更有波涛汹涌。有课文原作,也有课外拓展;有知识。也有道理,自然而然!甚 至我想把相貌堂堂的校长请到讲台让同学们描写, 可惜没有时间了。 呵呵! 一堂
90分的阅读课!我喜欢!
校长建议周末时间让学生查阅一下托尔斯泰的资料多好, 这课更好上。 谢谢 指点!可是,周末时间除了作业就是上网的话也是游戏、聊天,有几个查阅资料 啊?
本堂课反思:
预习是学习的前提。 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 引导学生自己读书思考发问。 注 意文章的整体感知。诱惑同学们读世界名著!
下午、 晚自习半天时间批阅了三班的 53份日记、 58份作文。 高效啊, 呵呵! 其实我是喜欢上晚自习的, 有充分的工作时间, 办公室里工作低效。 只是时间长 了背痛、脖子痛、眼痛。
春意荡漾了
2010年 03月 16日 星期二 21:59
(八)《幸福的小袋袋》
2007年 12月 17日 星期一 19:25
如果,有这样一件衣服,在路上或在任何地方,
和幸福相遇,就把它装在这件衣服的神奇的小袋袋里。
我有啊,就在我的兜兜里,
一个小本子上,随时记录我想到的,看到的幸福,
然后,在晚上,把它倒在我的“爱的家园”里。
这样的小本子很多啊,于是,我的爱的家园就丰富多彩。
幸福之一:遇见学生家长
今天我去修鞋处,一位大嫂叫住我,问我是不是六二班的语文老师。我笑着说:“是啊。”
大嫂激动的说:“我整天想在路上能截住你,就想告诉你,自从那次家长会后, 我对孩子的态度大大改变。以前孩子不好好学,或考不好,我就打她骂她。那 次我看你一个个的耐心的喊着那些孩子,我就发誓,一定对自己的孩子好。你 对我的影响太大了!!从那以后,我对孩子好,孩子也认学多了,对妈妈好多 了!”
哦,我说小雨怎么进步那么大,原来有妈妈的功劳啊!呵呵,静秋的家长会没 有白开,能改变一个妈妈的观念,能给妈妈和女儿带来幸福!好啊,俺也有成 就感啊!
老师,这是我开了五年家长会印象最深的一次。老师,下次什么时候开,还有 十几天吧?
嗯,十二月二十九日,周六,七点半。我会给每个家长通知的。
那天,七十九个孩子都上台表演节目,然后再请家长和孩子对话,每人一句。
呵呵,学生和家长在一起上课、联欢、开会,这开创我校建校二十多年来家长 会的先河啊!同学们,好好准备啊!不要让父母失望啊!
今天就这偶尔的见面谈话,也给了我很大的鼓舞。我知道做了爱的付出,会有 人受惠,会有人感谢你,虽然你不一定及时知道,或者你永远听不到他对你说 声谢谢,但是这就够了,只要你对别人有用,尤其是对孩子有帮助,这也是我 永远的追求!
幸福之二:孩子们的作业
在孩子们的作业上。我感到了孩子们对我深深的爱,“听到老师病了,我的眼 泪来了。”“我愿用自己的所有存钱、愿意用更大更多的代价换回老师的健 康!”“我愿意替老师受痛。”每一个孩子就是一条爱的河流,我们七十九个 孩子的爱就是一片广阔的海洋!相亲相爱 ,世界多美好,生活多么幸福!
前几天,小强又给我送来了爸爸亲自打来的鱼,我送给他一本刚买来的书《英 雄人物》,愿他做一个当代英雄!不过,第三次来送鱼的时候,就别怪我不给 你开门了!
幸福更多多
昨天早晨,一条手工帆船放在了我的办公桌上,孩子们祝愿我的身体早日 健康;
今天下午,又发现两个圣诞老人放在我的办公桌上,有花生大小,拿起一 看,是两块巧克力,哈哈!可爱的小家伙。
上课了,课代表说:“老师,你休息吧,我们帮你上!”同学们的作业格 外认真,纪律格外安静,回答也是积极活跃。
就这样,我的幸福的小袋袋一点点被装满,装满!我是一个爱的大富翁哦! (九)中国失一大国宝矣!!
前几日刚刚看了关于霍懋征老师斯霞老师教育世家的座谈会, 冬日的小屋温 暖起来。而今日得知这一不幸消息,鼻酸泪来,这种悲痛如同当年失去总理。
教育状况不容乐观, 但每想到有霍懋征老师斯霞老师在, 就感到春天不会太 远!
伟大的老前辈斯人已去, 我等小辈当如何?悲痛就是力量, 此时此刻, 深深 感受到这一点。
霍老师,您走好!!
痛哉!
作文九:《我对初中语文课的观察与思考》2000字
我对初中语文课的观察与思考
作者:丁佐刚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07年第08期
综合:包罗万象集大成
【现象】一、教师教《散步》,在明示学习目标,让学生读了几分钟后,就让学生分组活动,有的根据文章内容上黑板画画;有的到外面排练节目;有的去上网找资料、找问题……分组活动后,同学们忙了起来,但也有少数学生走走看看,什么也干不了。
二、有位教师在教《春蚕到死丝方尽》时,学生怎么也弄不明白“吐丝原理”,于是教师布置学生去图书室或上网收集资料。两天后,师生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广泛交流,终于弄明白了什么是“吐丝原理”。
【反思】新课标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崭新理念,强调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强调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使语文走出了“以学科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的窄小天地。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
于是,我们开始引导学生研究政治、历史,研究物理、生物,研究环保,欣赏音乐,创作美术作品……语文教师成了杂家,变得前所未有的能干,语文课包罗万象,大有一统天下之势。
我们不禁产生了疑惑:语文课到底是什么课?
有些课怎么看也不像语文课。不让学生去品味语言,不让学生去朗读课文,不去培养学生的语感,只是让学生去讨论一些问题,作些表演,画些画,甚至将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历史课、地理课、生物课。
语文课堂引进小品、表演、演讲、辩论会等形式,给语文课带来了不少生机。然而,热闹的课堂是否就等于丰硕的收获?常见老师们花费大量精力设计活动,专注于活动的翻新,于是课堂上师生之间热热闹闹,但是语文被搁置在一边,一堂课下来,只见活动的热闹,不见对文本的阐发、挖掘和共鸣。
这样过于重视活动形式而忽视文本阅读,是本末倒置,势必影响语文的学习效果。
【对策】提倡综合性学习,突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应以尊重语文的学科特点为前提,不能喧宾夺主,舍本逐末。须知,无论新课改怎样改,怎样变,语文课的特点不能削弱,“语文味”不能淡化。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的学科,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在于“教育学生理解、热爱和熟练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刘国正)。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正是有效地完成文本的学习,
语文教材的主体就是一篇篇精选出来的文章,他们本身就是值得我们去用心开发的“一个个宝藏”。教学中,由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脱离语文学科去搞宽泛的综合性学习也是违背新课程要求的。
合作:新课程新课堂的标志
【现象】一教师在教《皇帝的新装》时,问学生:“皇城来了两个骗子,结果皇帝上当出丑,那么皇帝上当的原因是什么?请4人一个小组讨论3分钟。”教室顿时热闹起来,而教师则显得无所事事。笔者随即观察了几个小组:有的是一个优生在发言,其余的只是听众;有的是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不着边际地闲聊;有的小组干脆沉默寡言,无人开口……3分钟很快就结束了,教师说:“时间到,现在请回答刚才的问题。”
【反思】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于是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地引入了课堂,并且似乎成为新课堂的标志了,无此便不能称之为新课堂。这种泛用的结果是:我们只看到分组、交流、讨论,“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等形式,而看不到这种合作的必要、合作中的分工与协作究竟给学生带来什么,感觉不到学生到底在自主什么、教师的作用又在哪里。于是,“课堂为散乱的活动”。
对话交流的学习方式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充分体现了尊重和提高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也是我们对传统教育作了痛苦反思后的必然选择。但是,“合作讨论”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再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否则,讨论只能成为闲谈。
当然,在学生合作学习的时候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张志公先生曾说:“成功的语文教学,是导演与演员良好配合的结晶。”如果没有教师有效的组织,没有教师渐入佳境的引导和因势而发的促进,学生囿于自身的水平,就不能在较高层面上把握文本,这样的合作必然是无序和低效的。
学生的讨论应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但也不能老师叫讨论就讨论,叫停就停。规定时间一到,马上就要求学生回答,这既不符合学生思维规律,又不尊重学生,这种合作是虚设的。
【对策】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形式在以班为基础的多样化,是既有集体影响又有个人独立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形式便于扩大信息交流量,有利于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和研讨习惯,有利于激励学生竞争,激活创新意识,增强集体主义感,使每个学生有充分发挥的机会。但并不意味着只有小组合作才是有效的学习。
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吃透教材,对课上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一定的估测;哪些问题学生能独立解决,哪些问题需要学生互相探讨或教师点拨,然后根据需要决定是
作文十:《.一节日本语文课对我的启示分析》2800字
儿童加盟网://.ertongjiameng./
王林,儿童文学博士,儿童阅读推广人,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材编辑。
2011年1月27,31日在日本广岛大学召开的“提高中日韩教师资质的国际共同研究”国际研讨会,讨论的主题之一为“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大会组织者特意安排了广岛大学附属小学的语文教师立石泰之先生上了一节语文课,以让参会者的讨论更能聚焦。
立石老师选用的课文,是根据一本图画书改编的文章《明天还是朋友》,授课对象是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明天还是朋友》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狐狸和狼是好朋友,每天都在一起玩。有一天,狼在森林里发现一只受伤的熊,就悄悄地照顾熊。作为“森林里最凶狠动物”的狼,却担心别人说他“体贴”,不敢对好朋友狐狸说实话。后来狐狸发现了狼的秘密,却也装着不知道。
这篇课文预计上15个课时,总的“教学目标”是:(1)总结语言和文章,结合上下文意思,选择合适的发音并朗读;(2)根据词语和段落描写的场面理解人物的行动和心理;(3)通过交流来重新总结自己的观点。立石老师上的这节课是第5课时,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从文章的语言和段落来理解,因为要照看受伤的熊,狼在中途取消了与狐狸的散步时,狼对狐狸的歉意之情。
在前几个课时,教师没有让学生读完全文,只读到了狼在森林里帮助了受伤的熊却并没有告诉好朋友狐狸这个部分,教师让学生猜想接下来的故事发展,并安排学生在课后以不同动物的视角写一篇日记。立石老师的教学设计如右上表:
由于中日两国在语言方式、课文特点、课程安排、教师素养、文化环境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只通过一节课很难与中国的语文课进行对比。但同样是母语学习,就教师的课堂行为和学生学习母语的规律而言,有其共通之处。从立石老师的这节课中,至少可以有如下启示:
一、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阅读
本节课所选用的文章,讲述了一个有趣又曲折的故事。文章有10页,折算成汉字大概也有1200字左右。在我们的阅读课堂上,一般觉得不可能让二年级的学生学习这么长的文章,所以,我们常常把长文章进行压缩和修剪。事实上,长度问题并不是衡量一篇课文难度的唯一标准。一篇课文是否适合学生阅读,还要考虑生字量、句子的长度、主题的难度、与学生生活的关联度等多方面的因素。这篇文章由于活泼有趣,展现的狼和狐狸的形象又不同于传
儿童加盟网://.ertongjiameng./
统的形象,自然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兴趣驱动下的阅读,长度并不是特别重要。这篇课文提供的是一个真实的阅读情境,学生在生活中就要像这样进行整篇故事的阅读,所习得的能力也能够运用在生活的阅读中。相反,经过压缩和修剪的文章,由于去掉了很多描写和故事线索,反而会让阅读变得困难。由于课文提供的是一种非情景化的文本,学生走出教室,大概很难在生活中读到跟课文风格一样的文章,阅读能力也很难进行迁移。
二、注重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
阅读策略是近年来阅读界讨论比较多的话题,国际儿童阅读素养测试(PIRLS)也非常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策略指的是一个熟练的阅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有意识地运用各种阅读方法,去理解文章的意义,并能不断思考、寻找、探索文章与他们自己、社会或整个世界所产生的意义。
在这节课中,立石老师至少运用了以下两种阅读策略。第一,预测。在前几课时,教师并没有让学生通读全文,只发下了第一场中呈现的部分资料,让学生猜测接下来的情节发展。第二,推论。教师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狼和狐狸的相互理解上。“森林中最残暴的动物”狼救下了熊,担心被大家笑话,只好每天都对好朋友狐狸撒谎。而狐狸在偶然中发现真相时,也没有“揭穿”,体现了狼和狐狸的相互体谅之情。不过,这些信息在文章中并没有提到,只言片语都没有,但作为一位成熟的阅读者,应该能从上下文中体会出来,这就要运用到“推论”这一策略。很多教育工作者认为,二年级的学生还无法进行回应文本的阅读策略的培养,但这节课给了我们启示:不是不可以教,而是如何教。
三、运用讨论教学,让学生在讨论中澄清观念
在这节课中,立石老师运用比较多的是讨论教学,即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同桌之间、小组之间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可以看到学生动静有序,特别是倾听的专心程度,这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实属难得。我们的阅读课堂中不乏提问和讨论,但往往感觉讨论不够深入、不够丰富,究其原因是缺乏有价值的问题。提问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提问不应该只在“事实性问题”上纠缠,而应该多提“分析性的问题”和“评价性的问题”。在这节课中,教师并没有提太多琐碎的问题让学生不停地回答,而是提出了三个比较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为什么狼不让狐狸知道救熊这件事情,”“狼是残暴的,为什么还要顾及到狐狸的心情,”“为什么狼要去救熊,”这三个问题没有固定答案,但提供了讨论的方向。看上去教学节奏比较慢,但学生得到了表达的空间。
四、鼓励并培养学生的多元思考能力
课文中狼和狐狸的形象,颠覆了传统对狼和狐狸的刻板印象。一向凶恶的狼变成了爱心动物,照顾其他受伤的动物;一向狡猾的狐狸变得体贴、善解人意。教师选取这篇课文,就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多元思考能力,避免对动物(也包括人或事)形成偏见。
对这篇课文,二年级的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是:“为什么狼做了好事、善事,却要瞒着好朋友,”教师预估到了这一难点,在本课时的第二个部分,用了不少时间来展开。例如,“将狼是否对狐狸产生歉意作为重点,在课本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并用线标出”,“说出找到的词语,并解释其依据”。这些要求都是在引导学生的思维,但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
儿童加盟网://.ertongjiameng./
五、读写结合,让学生通过日记回应文本
在本课时上课前,立石老师先布置学生以狼或狐狸的身份写一篇日记,日记内容要记录救熊的事件和心情。这一设计既让学生得到了习作的机会,又为本课时的学习重点做好了铺垫。由课文内容发展出来的写作,往往比布置一个习作题目的写作更容易,因为它解决了写作的内容问题,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表达上。立石老师的这堂课上,学生的日记或长或短,但都很乐于起来念自己的“角色日记”,可见学生对这种形式的“练笔”很喜欢。
以上是对一节日本语文课的简单记录和粗浅思考。短短一节课,很难说明太多问题,但它可以促进我们深入思考:在全球化的变革时代,如何达到以“让学生既懂又会”为核心的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懂”是理解,“会”是运用,这是学生在母语学习中的两大任务。不同国家的语文教学虽然情况各不相同,这两大任务却是都要解决的问题。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已经初步涉及这一话题,在未来中日韩三国的教育合作研究中,还应该有更多对话和交流的机会。^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我对小学语文课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