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及说课稿》6400字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探讨了解学习之道,了解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学生能够说出阅读经典对一个人获得教养的重要性。 3、了解掌握阅读现代文的一般步骤与方法。
教学重点:
1、学生能从读经典从而获得教养这一命题,在探讨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学生能说出问题探讨这种学习方式给自己在学习上带来的变化。
教学方法:问题探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讨论:读一篇文章要掌握哪些东西,怎样阅读现代文, 明确:问题1
高考要求: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1、理解B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
问题2.阅读的步骤与方法
整体感知,揣摩语言
把握文意、理清思路
概括要点,提取精要
整体把握,筛选信息
研究探讨,深入领会
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以上步骤可以借助问题来完成。
二、导入
我想让大家谈谈对自己影响比较大的一本书,谈谈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读书确实可
以让我们学到知识,学到文化,但是有知识,有文化,并不等于有教养,只有获得教养,才能提高生存
质量,才能获得有价值的人生。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黑塞的《获得教
养的途径》。
第1页 共7页
三、作者介绍
赫尔曼?黑塞(1877--1962),20世纪德国文学的重要作家。第一部长篇小说《彼得?拉门青特》(1904)令他一举成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先后发表了《在轮下》《盖特露德》等许多小说。除了小说创作外,黑塞同时也致力于小品文与诗歌的创作。1946年,黑塞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还曾获得冯达诺奖、歌德奖等。黑塞与1923年加入了瑞士籍。
四、问题式探究
(一)整体感知,讨论:文章是怎样逐步深入论述的,(练习1)
这是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从文体上看是一篇议论文。第1段,简说什么是“真正的修养”。第2段至第5段,论述阅读的作用。第6、7段,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
(二)第一部分
1、请一名同学从第一自然段用概括出黑塞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修养,
作者把它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以“体育”为喻,把抽象的道理阐述得很形象,同时指出真正的修养呈现形式是“永远都在半道上”,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完成又是激励”是说完成了一个目标,又有下一个目标,上一个目标是下一目标的激励。修养无功利目的,读书是终生任务。教养是一种境界。教养永远只是一个过程,永远在路上,不追求任何的具体的目的。教养是精神和心灵的完善。(一个人的心中必须要有人类的意识,要有对生命的人文关怀意识,要懂得敬重、悲悯和爱,黑塞说,让自己与人类的心脏一起跳动,让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有意义。)
2、作者在此指出了“生存手段”与“生存境界”的区别,请从文中找出分别指向它们的话语。
生存手段: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生存境界:不追求任何具体目的,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努力。因此黑塞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并不矛盾。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而“具体的目的”是指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三)第二部分
1、作者说获得教养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为什么,这里的世界文学是什么概念,(练习3)
因为通过研读世界文学,能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
黑塞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他在具体解说的时候,认为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里特别指出是“作家和思想家”。人的求学之路无止境,所以要集中心智,研读伟大人物的思想经验和理想。
2、作者在第2节强调的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完善自我,是为了使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不是“散心消遣”,也不是“虚伪的慰藉”。
3、既然我们知道了经典的作用,知道读经典的重要,为什么有人读了经典作品却没有发现他的价值,没有获得教养,作者在第3节提出一个获得教养的前提是什么,你觉得为什么和个性或人格有关,“爱的阅读”怎么理解,作者认为阅读不在于数量,这里倡导的是怎样的读书观,(练习2)
作者认为读书是为了“心的教养”,他倡导的是“爱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这是有效的阅读。阅读的本质不在于积累某些知识、提高某种技能,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
一个人没有个性和人格,一切努力也是白费。作者认为读书人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第2页 共7页
识的敬重。就是读书人自己必须是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追求。如果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他的阅读也未必能获得教养。读书人必须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的追求。只有这样的人,才把读书看成是获得教养、获得生命意义的途径。
4、作者之所以提出“3”(前提)这一问题,是作者看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诱惑,存在着轻视读书的现象,请于第4节中分条列举。
(1)不愿埋头读书,只图生活享受。即使热爱读书的人,对读书的作用也有误解。
(2)只看报纸和流行文学,不读经典作品。
5、阅读第4节思考在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我们到底要读什么样的书,
作者建议读书应该从基础阅读开始,在提高能力的同时要提高阅读的层次,因为读流行文学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养。(“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 “杰作”)
6、第5节作者总括了前三节的内容,论述阅读经典(杰作)的作用。理解两种“价值”的含义。
“自己的价值”就是对自我修养的追求,对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这样才能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而一些人对阅读杰作不愿意花力气、下工夫,是没能正确认识读书的目的,没有认识到自我修养的追求,因而也不会发现杰作的价值。黑塞的这句话阐述的是阅读的态度。
(四)第三部分
1、作者以儿童阅读不同发展趋势为例,形象地介绍了两类不同的阅读。根据文章内容对这两种类型进行概括。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向,作者通过对比是为了说明什么,
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能够实现阅读的目的,作者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形象地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文章用这样的对比,再次强调为获得教养而学习是精神的愉快,同时这种精神追求能不断地进入新的境界。
2、这段文字与中心论点有何联系,
本文论述的是读书是获得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这段文字用形象化的语言说明了读书可以使人进入美妙的境界,而这正是作者所阐述的教养的较高境界。
3、第7节中说“每一位思想家??的共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练习3)
经典之美和魅力是无穷的,因而它能常读常新;阅读者生活阅历的丰富、知识水平、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的提高,也使他在阅读经典时获得新体验、新认识、新理解。
4、作者在举自己例子证明3时说“它完全变成了另一本书”,另一本书是什么意思,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反复阅读后对书有了新的认识,看出了它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
反复而认真的阅读经典能给我们带来巨大收获
5、文章最后一句话中“斑斓锦缎”指什么,“真正的读者”指哪些人,“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是什么,
各民族语言汇聚成的“世界文学”;指通过阅读获得了教养的人们;实现了自我精神和心灵的完善后,新体现出来的人类共同的精神。如:爱、对生命的敬重等。
6、读书能磨砺人的思想,经典作品“常读常新”。文章最后,作者以自己的阅读体验为例,认为经典作品有持久的魅力,重复阅读,可以不断地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而这种感悟的过程,正是获得教养的途径。
(五)总结
文章阐述读书是获得教养的途径,高视阔步,既有理性思考,也富有感染力,以亲身体验说明问题,第3页 共7页
许多论述充溢着对读书的感情。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如把不同的阅读品位作对比,以人成长的不同追求作对比等。文章用的是谈话方式,亲切自然,语言富有哲理和诗意。
识字,不等于有知识;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有文化,不等于有教养。获得教养,能提高生存质量,能获得有价值的人生。阅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之一。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黑塞在这篇随笔里阐明了一个认识,即不仅要注意博览群书,尤其是读经典,而且要重视“爱的阅读”,“敬重的知识”和“心的教养”——因为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教养,只有“用心”,阅读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在具体的阅读方法上,作者主张“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我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能了解阅读之道,了解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四、延展
1、“什么是教养,” “如何获得教养,”:“读什么,”“为什么要重视阅读经典作品,有什么作用,” “怎么读,”(阅读态度与方法:“先向杰作证明自己的价值——不在于数量,热爱阅读,敬重知识”“再通过反复阅读去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2、探究思考练习4。
3、本文是经典,板块叫“经典的力量”,那“经典的力量”是什么,在哪里能感受得到,
“经典的力量”就是对一个人品格、思想和精神的塑造,它能让人在阅读中实现自我升华;“经典的力量”在文字里,在阅读中,在一个人的不停思考中,在一个人的日常行为里。
五、作业:
1、完成《学习与评价》。
2、预习《劝学》和《师说》。
(附)板书设计:
(一)什么是真正的修养(1)
(二)如何获得教养
获得教养的途径:阅读杰作(作用)(2)
阅读杰作的前提:表明“自己的价值”(“爱”“敬重”“心”)(3)
阅读杰作的态度:屏除错误,认真对待(花力气、下功夫)(4)
(三)阅读杰作获得教养的必要性
阅读杰作的作用:进入美妙的境地;常读常新,磨砺思想(6、7)
阅读杰作的方法:反复阅读(7)
教案二
经 典 的 力 量
教学大目标
学生探讨阅读经典的作用,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
具体目标
第4页 共7页
1( 学生通过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 探究与活动,明白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方法
问题探讨法。
教学过程设计
获得教养的途径
[瑞士] 赫尔曼?黑塞
1(知识链接(见学案)
2(课题导入
读书可以让我们学到知识,学到文化,但有知识,有文化,并不等于有教养,只有获得教养,才能提高生存质量,才能获得有价值的人生。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聆听大师的教诲。
3(研读课文,讨论问题
?(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学生带着问题齐声朗读第一段。
明确:“教养”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是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
?(作者认为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
明确:研读世界文学。
?(为什么研读世界文学对我们获得教养有如此重要的作用,
学生默看2-5节,获取相关信息。
明确:黑塞所说的“世界文学”是什么概念,他在具体解说的时候,认为是要“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里特别指出是“作家和思想家”。人的求学之路无止境,所以要集中心智,研读伟大人物的思想经验和理想。
区分经典作品和一般文学作品的不同点。经典作品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第5页 共7页
代表一个时代人文和语文的顶峰。从获得教养的目的出发,必须阅读杰作。
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通过阅读大师们的重要作品,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完善自我,人生充实。
通过理解下列有关“杰作”的论述,进一步明确“杰作”的内涵。
? 对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的深入理解,却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明确:“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本身就具有很高的人文和文学价值,如果能对杰作作深入理解,一定会在思想、思维方面得到有价值的启示。
?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明确:因为杰作有巨大的思想价值和文化价值,如果仅仅肤浅地浏览,是不可能理解其精髓的,需要认真读,反复读并深入思考;而时髦读物往往用一些低俗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迎合读者。
?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明确:“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指在阅读杰作时需要有追求文化的态度,只有怀着敬重之情阅读,才有可能获得教养。
?(作者认为应该带着怎样的态度去阅读才能获得教养,作者倡导的是怎样的一种读书观,(学生讨论)
明确:作者说“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作者认为要以对阅读爱的追求,对知识的敬重,对心灵完善的愿望,这样一种态度去阅读才能获得教养。
作者倡导的读书观是在有对阅读爱的追求,对知识的敬重,对心灵完善的愿望,这样一种阅读的态度之下,不追求书的数量,而只追求阅读者心灵的获得。
?(既然阅读可以使人获得教养,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能够通过阅读获得教养,
明确:作者以儿童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介绍了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一种是“多数缺少天赋的人”,他们把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能阅读低俗的文字。另一种是“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的少数人,始终被“新的魅力”所吸引。只有第二种人才能够通过阅读获得教养,他们不断研读经典作品并逐步深入,他们的阅读过程就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他们面前的世界越来越广。
?(文中提到“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这些体验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
明确:反复阅读经典作品,能不断地有所发现,是因为经典作品是一个时期的最高成就,这些作品思想第6页 共7页
内蕴丰富,语言文字精致,像取之不竭的宝库。读者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就能不断的有所收获。人的经验在不断增长,阅读也逐渐深入,就能不断地有新的发现。
?(学生自由讨论:谈谈对自己影响较大的一篇已学课文或名著,谈谈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
3(小结:文章阐述读书是获得教养的途径。作者先界定了教养的内涵: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是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接着,说明研读世界文学,也就是通过阅读大师们的重要作品,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完善自我,人生充实,是获得教养的途径。最后,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和自己的阅读体验为例,为我们阐述了获得教养的必要性。
4(教后感:
第7页 共7页
作文二:《获得教养的途径》7100字
获得教养的途径
教学目标
1、理解“阅读经典”对于“获得教养”的重要意义;
2、侧重“阅读方法”的探究与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重点难点
1、掌握文本所表现的内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2、激发对文字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达到真正的获得教养。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在“向青春举杯”专题中,我们体验青春的活力和责任,感受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进而去思考自己的未来,规划自己的人生。自然,我们就会追问如何成就自我,如何发展自我。毫无疑问,“获得教养的途径”这一专题正尝试去做出回答。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专题中的第一个板块——“经典的力量”,看看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有什么好的建议。
二、资料链接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7.2-1962.8.9)德国作家。1923年46岁入瑞士籍。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行》、《玻璃球游戏》等。
黑塞被雨果·巴尔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这说明他在艺术上深受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他热爱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笔优美细腻;由于受精神分析影响,他的作品着重在精神领域里进行挖掘探索,无畏而诚实地剖析内心,因此他的小说具有心理的深度。1946年," 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 。
三、自主积累
1、注音
教(jiào) 养 狭隘(ài) 沉溺(nì) 慰藉(jia) 宝藏(zàng) 藏书(c áng )
不计其数(shù) 瞬(shùn)) 间 罪行累累(lěi) 积累(lěi) 数(shǔ) 典忘祖 刹(chà) 那 果实累累(l?i) 累(l?i) 赘 数(shu?) 见不鲜 霎(shà) 时 劳累(lai)
2、成语解释
息息相通:呼吸相通,比喻彼此契合无间。
望洋兴叹:今多比喻力量不足或缺少条件,面对某事而感到无可奈何。 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举一反三: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
四、设疑自探
1、归纳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 第一部分——指出人获得教养的最主要的途径是阅读经典作品。 第二部分——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
2、黑塞认为教养是什么?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吗?
明确:“精神和心灵的完善”。
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即“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这些只是生存的手段,教养是“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不带有功利色彩,这是生存的境界。
3、“真正的修养”的目的是什么?
(真正修养达到的是精神、心灵层面的意义。即强调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4、“真正的修养”有什么特点?
(多侧重于目的性和永无止境,强调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即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五、解疑合探
1、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是研读世界文学,也就是阅读经典。 你认为什么样的作品才称得上为“经典”?
学生分组讨论,推举代表回答。归纳:
真正的经典,不怕被世人忘却,不在乎如冰的冷嘲和如火的热评,也不会使读者浅尝一口即束之高阁。经典作品是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经典作品是具有持久魅力的作品,经典作品是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2、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经典对我们的人生有何意义。
请一位学生阅读课文第二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边用笔画出重点语句。 明确:研读世界文学,能让我们“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
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培根: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六、质疑再探
本文阐述“获得教养的途径——读书”这一主题的整体思路是怎样展开的?
第1段,简说什么是“真正的修养”。作者把它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同时指出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修养无功利目的,读书是终生任务。为下文张本。
第2段至第5段,论述阅读杰作的作用。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再次强调读书是为了完善自我,是为了使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不是“散心消遣”,也不是“虚伪的慰藉”。
第6段和第7段,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作者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形象地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一种是“多数缺少天赋的人”,他们把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能阅读低俗的文字。一种是“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的少数人,始终被“新的魅力”所吸引,他们的阅读过程就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他们面前的世界越来越宽广,从“幼儿园”变成“城市和国家”,直到变成“全世界”,变成“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文章用这样的对比,再次强调为获得教养而学习是精神的愉快,同时这种精神追求能不断地进入新的境界。
文章最后,作者以自己的阅读体验为例,认为经典作品有持久的魅力,重复阅读,可以不断地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而这种感悟的过程,正是获得教养的途径。
七、课时达标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跋涉(bá) 僵死(jiān ɡ) ..
丰盈(yín ɡ) .
B. 赤裸(luǒ) .
慰藉(jia) .
C. 戕害(qiān ɡ) .
时髦(máo) .
D. 痴迷(chī) .
符箓(lù) . 沉溺(nì) . 麻痹(pì) .敞开(chǎn ɡ) .咖啡(kā) . 钥匙(yua) .魅力(mai) . 宝藏(cán ɡ) .
【解析】选A 。B 项,“痹”应读b ì;C 项,“钥”应读y ào ;D 项,“藏”应读 z àn ɡ。
(1)你知道“钥匙”中的“匙”有几个读音吗?请写一写并组词:_____________
(2)你能写出“僵”的两个形近字吗?请写一写并组词: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hí(汤匙) 、shi(钥匙)
(2)(边) 疆、缰(绳)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欣悦 接触 呈现 似懂非懂
B. 斑谰
C. 瞬间
D. 闲暇 锦缎 殿宇 狭隘 彻悟 消遣 辉煌 举一反三 不计其数 广大恢宏
【解析】选B 。谰—斓。
3.(2014·温州高一检测)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打破了社团间的联系,使人们历经艰辛学到的手艺变得无足轻重。 ....
B. 限于银行贷款的高门槛,企业自身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等先天不足,银行贷款很难获得,而民间借款却又存在利息偏高,这样企业只能望洋兴叹。 ....
C. 在流派纷呈、气象万千的世界艺术之都,在繁荣鼎盛、华彩绚丽的世界服饰中....
心,杨学宁如饥似渴地体验着、感受着、思索着、创作着。
D. 在边区的革命实践中,刘志丹、**、谢子长始终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间,以一种甘为小学生、虚心向群众学习的态度,与群众息息相通,患难与共。 ....
【解析】选D 。“息息相通”形容关系密切。此处强调同甘共苦,患难与共,所以应该用“休戚相关”。“休戚相关”指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
4.(2014·杭州高一检测)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2014年3月8日,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在全国“两会”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说,出现大面积空气污染的根本原因是污染物排放量大造成的。
B. 从曾经的自行车王国,到今天的车轮上的城市,中国让更多人开上了汽车,这是发展;而让更多人享受便捷、安全的交通,则是文明的指向。
C. 湖南率先启用和研发社会科学成果评奖信息系统和成果鉴定信息系统,实现网上申报和网上函评,这一举措能进一步保证评审工作的公平公正。
D. 孙总介绍,探月工程分“绕、落、回”三步走,“嫦娥”三号是我国首个在地球以外天体实施软着陆的航天器,将实现探月工程二期“落”的工程。
【解析】选B 。A 项,句式杂糅,“原因是”与“造成的”句式杂糅,应去掉“造成的”;C 项,语序不当,应将“启用”与“研发”对调;D 项,成分残缺,应在
句末加“目标”。
【规律方法】
句式杂糅四类型
1. 表原因杂糅:原因是??造成(引起、诱发、作怪) ,由于??结果,之所以??的原因,“关键在于??”与“??决定性作用”“??的原因(起因) ”与“由??诱发(所致) ”。
2. 表目的杂糅:把??达到,供??之便,防止??不再??。
3. 表条件杂糅:需要??不可,非??才行,“根据??状况”与“从??状况出发”。
4. 表意图杂糅:从??为出发点,本着??为原则。
5.(2014·连云港高一检测) 用“我们”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能改变原意。
书籍将人类自身无法逾越的障碍和局限揭示给我们,而且毫不保留地将人的痛苦、幸福、愉悦、悲伤、烦恼、绝望、矛盾等种种复杂的心理启示给我们。
我们
【解析】所谓“重组”是指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前提下,改变陈述对象而对句子进行重新组合。首先要弄清作为重组句子开头的词语在原句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要弄清原句内部的逻辑关系。重组后各个成分结构关系及句子叙述角度发生变化,但原句逻辑关系及语意不能改变。本题中“我们”在原句中是宾语,重组后变成主语,要注意如何进行转换。
参考答案:(我们) 从书籍中了解到人类自身无法逾越的障碍和局限,而且受到有关人的痛苦、幸福、愉悦、悲伤、烦恼、绝望、矛盾等种种复杂的心理的启示。
【规律方法】
句子重组四步骤
步骤一:认真审题,明白题干中的提示、要求、限制等;
步骤二:分析原句,明白句子内部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步骤三:认真重组,注意保留相关信息,准确表达意思;
步骤四:回头检查,看一看重组后的句子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贯通顺畅,信息有无遗漏。
6.(2014·南京高一检测) 请用三个词语概括下列语段是从哪三个角度阐发“教养”的。
教养指的是精神和心灵的完善。追求教养主要不是为了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是为了增强和扩展自我意识,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使我们的生
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获得教养就必须研读世界文学,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点题妙笔】
1. 审题。题干要求概括语段是从哪三个角度阐发“教养”的,强调的是“角度”。
2. 分析语段的层次。文段共有三句话,首句介绍什么是教养——即教养的概念,次句介绍追求教养的目的,第三句介绍如何获得教养。
3. 用三个词语概括,强调的是用“词语”,不可用短语或句子。
答:
【解析】根据“指的是”“为了”“研读”“掌握”可概括出题干要求的三个角度即概念、目的、途径。
答案:概念 目的 途径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书
拿起一本书来,先不必研究它的内容,只是它的外形,就已经很够我们赏鉴的了。
那眼睛看来最舒服的黄色毛边纸,单是纸色已经在我们的心目中引起一种幻觉,令我们以为这书是一个逃免了时间之摧残的遗民。它所以能幸免而来与我们相见的这段历史的本身,就已经是一本书,值得我们思索、感叹,更不需提起它的内含的真或美了。
还有那一个个正方的形状,美丽的单字,每个字的构成,都是一首诗;每个字的沿革,都是一部历史。“飙”是三条狗的风:在秋高草枯的旷野上,天上是一片青,地上是一片赭,猎犬风一般快速驰过,嗅着受伤之兽在草中滴下的血腥,顺了方向追去,听到枯草飒索的响,如秋风卷过去一般。“昏”是“婚”的古字:在太阳下了山,对面不见人的时候,有一群人骑着马,擎着红光闪闪的火把,悄悄向一个人家走近。等到了竹篱柴门之旁的时候,在狗吠声中,趁着门还未闭,一声喊齐拥而入,让新郎从打麦场上挟起惊呼的新娘打马而回。同来的人则抵挡着新娘的父兄,做个不打不成交的亲家。
如果在你面前的是一本旧书,则开章第一篇你便将看见许多朱色的印章,有的是雅号,有的是姓名。在这些姓名别号之中,你说不定可以发现古代的收藏家或是名倾一世的文人,那时候你便可以让幻想驰骋于这朱红的方块之中,构成许多缥缈的空中楼阁。还有那些朱圈,有的圈得豪放,有的圈得森严,你可以就它们的姿态,以及它们的位置,悬想出读这本书的人是一个少年,还是老人;是一
个放荡不羁的才子,还是老成持重的儒者。你也能借此揣摩出这主人公的命运:他的书何以流散到了人间?是子孙不肖,将他舍弃了;是遭兵逃反,被一班庸奴偷窃出了他的藏书楼;还是运气不好,家道中衰,自己将它售卖了,来填偿债务,或是支持家庭?书的旧主人是这样,我呢?我这书的新主人呢?他当时对着雕花的端砚,拿起新发的朱笔,在清淡的炉香气息中,圈点这本他心爱的书。那时候,他是绝对想不到这本书的未来命运,他自己的未来命运,是个怎样的结局;正如这现在读着这本书的我,不能知道我未来的命运将要如何一般。
更进一层,让我们来想象那作书人的命运:他的悲哀,他的失望,无一不自然地流露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让我们读的时候,时而跟着他啼哭,时而为他扼腕叹息。要是,不幸上再加上不幸,遇到秦始皇或是董卓,将他一生心血呕成的文章,一把火烧为乌有;或是像《金瓶梅》《红楼梦》《水浒传》一般的命运,被浅见者标作禁书,那更是多么可惜的事情啊!
只说书这件东西,它是再与世无争也没有的了,也都要受这种厄运的摧残。至于白鹤一般兀傲的文士,他们的遭际更是不言而喻了。试想含意未申的文人,他们在不得意时,有的采樵,有的放牛,不仅无异于庸人,并且受尽家人或主子的轻蔑与凌辱;然而他们天生性格倔强,世俗越对他白眼,他却越有精神。他们有的把柴挑在背后,拿书在手里读;有的骑在牛背上,将书挂在牛角上读;有的在蚊声如雷的夏夜,囊了萤照着书读;有的在寒风冻指的冬夜,拿了书映着雪读。然而时光是不等人的,等到他们学问已成的时候,眼睛是早已花了,头发是早已白了,只是在他们的额头上新添加了一些深而长的皱纹。
咳!不如趁着眼睛还清朗,鬓发尚未成霜,多读一读“人生”这本书罢!
7. “单是纸色已经在我们的心目中引起一种幻觉,令我们以为这书是一个逃免了时间之摧残的遗民。”请阐释画线部分在文中的意思。
答:
【解析】第二段文字中,作者把书比作遗民,赋予“时间之摧残”以借代意义。结合上下文,发掘这些比喻意义和借代意义,是做好本题的关键。
参考答案:书犹如遗民,经历了岁月的淘洗,经历了种种变故和磨难,才得以幸存,这样的书积淀了丰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8. 请概括作者在文中写到了哪几类人的命运。
答:
【解析】要注意找到答题的区间,然后筛选信息。本文第四、五、六段分别介绍了书的主人的命运,书的作者的命运和含意未申的文人的命运,其提示性字眼分
别是第四段的“你也能借此揣摩出这主人公的命运”,第五段的“让我们来想象那作书人的命运”,第六段的“至于白鹤一般兀傲的文士??试想含意未申的文人??”。
参考答案:①书主人的命运。②作书人的命运。③含意未申的文人(或白鹤一般兀傲的文士) 的命运。
9.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内容是如何逐层深入的。
答:
【解析】全文共分为四个层次,由书的外观到内在文字的内涵,再到对与书相关的几类人命运的思考,最后升华到对人生的感喟,层层递进,由实到虚,结构严谨。
参考答案:(1)鉴赏书的外观,思索书的历史。(2)欣赏文字的美丽、文字的历史、文字的文化内涵。(3)表达对文人命运的悲悯和思考。(4)发出学会读“人生”这本书的感喟。
10. 本文切入点与其他写读书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作者又是怎样把本文写得情趣盎然的?
答:
【解析】首先要了解一般写读书的文章从什么角度切入,其次把握本文的切入口;结合自己的理解分析本文写得情趣盎然的原因。
参考答案:不同:一般谈读书的文章,大多从书的内容切入,谈读书的心得、感受和方法等,而本文则以书的外形为切入点,谈有关书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作者的写法:丰富而飘逸的联想和想象;充满诗意的形象化描写;活用典故,使文章饱含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喻的运用和形、声、色的生动描写。
【规律方法】
理清文章的三种思路
阅读文章要品出文章的内在美。理清文章思路是阅读的一把金钥匙。
1. 整体感知,理出文章线索
阅读文章,要力求对整篇材料准确把握,领会文章要旨。理清文章组织材料的线索,特别是叙事类文章,应把握写作顺序,理清叙事线索。
2. 理清层次,体悟文章的情感倾向
每一篇经典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就,都是作者情感体验的结晶。阅读文章,我们要善于从字里行间,从形象本身,从意境之中,从叙事说理之中,深入体悟
作者的情感倾向,明晓作者的观点态度,与作者产生共鸣。
3. 捕捉语言标志,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经典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这些文章都有明确的思路,这种思路有时往往有着外在的语言标志。阅读时,要有意识地捕捉那些标志性的语句,就能清楚、快捷地理出文章的思路。
作文三:《获得教养的途径》3600字
山东省昌乐及第中学高一语文导学案 编制:李宪波 审核:张军 审批: 编号:No.
获得教养的途径
【学习目标】
1、学会筛选重要信息,并能够概括要点。
2、学生学会质疑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习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课前预习案】
一、作者简介
赫尔曼·黑塞(1877—1967),20世纪德国文学重要作家。1946年,黑塞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二、基础知识
1、狭隘( )跋涉( )沉溺( )麻痹( )戕害( )给予( )符箓( )恢宏( ) ........
慰藉 ( ) 狼藉( )斑斓 ( ) 汤匙( ) ... ( )钥匙..
2、解释下列词语
息息相通:
望洋兴叹:
罪行累累(lěi):
果实累累(l?i):
气象万千:
举一反三:
不计其数(shù):
数(shǔ)典忘祖:
数(shuò)见不鲜:
3、解释“修养”和“教养” 的含义及在课文中“教养”的内涵。
提示:“修养”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教养”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课文中“教养”的内涵主要是:“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其“目的”是“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课内探究案】
根据文章解决问题
1、什么是教养?
2、为什么人要有教养?
3、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
1 世界会给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班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时间
【课后巩固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传害qiāng 恢宏huī B.甄别zhēn 跋涉bá 宝藏.zhuàn 戕.....zàng
C.疑惑.huò 慰藉.jia 斑斓.lán D.刻镂.lòu 麻痹.pì 沉溺.nì
2. 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僵死 书藉 痴迷 望洋兴叹 B. 停歇 时髦 消磨 生气篷勃
C. 鲜活 消遣 斑澜 不计其数 D. 领略 丰盈 魅力 无足轻重
3. 选出下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1)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 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
(2)他们认为人生太 、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
(3)对于每一位真正的阅读者来说,这无尽的书籍世界都会是不同的样子,每一个人还将在其中寻觅并且 到他自己。
A. 熟悉 短促 体验 B. 熟悉 仓促 体会
C. 熟习 仓促 体验 D. 熟习 短促 体会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在总统选举投票现场门外,______着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这些记者都在等待接受“缉查犬”的检查,以探明是否携带武器。
(2)你读了多少书,是把书读死了还是读活了,略略交谈几句,别人就知道了你的____。
(3)曹操四言诗的雄浑。陶渊明田园诗的恬淡,自然受人称誉;而张旭草书的奇伟飞动。颜真卿楷书的厚重雄伟,也同样令人______。
A.聚集 品位 赞扬 B.云集 品位 赞叹
C.云集 品味 赞叹 D.聚集 品味 赞扬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孟子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意义。他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神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根据观察的结果,凡是吝啬鬼,野心家,所有执著一念的人,他们的感情总特别贯注在象征他们痴情的某一件东西上面分不开。
C.林黛玉幼年丧母,体弱多病,红颜薄命身世可怜。在与薛宝钗的竞争中,她所缺乏的,一是没有健康体格,二是不够温柔大气。
D.黛玉的生活正如探春所说,外头看着光鲜,其实十分难熬。但是她也有着青春少女的活泼热情,并非不是终日都只在哀愁之中。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世界会给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2
山东省昌乐及第中学高一语文导学案 编制:李宪波 审核:张军 审批: 编号:No.
A.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B.备受全国人民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正由有关部门进行可行性论证,估计有利于纳税人的政策很快就会呼之欲出。 C.无论你是否喜欢,是否情愿,每一个学习汉字长大的人,都无法摆脱汉字根深蒂固的文化心理以及汉字背后亘古绵绵的文化传统的影响。
D.求学期间,他春风得意,事事顺心。没料到踏入社会后,几桩生意下来,就被骗得血本无归,于是他总是感叹遇人不淑,命途多舛。 7、根据下面画线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 (4分)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读 , 。
8、春节期间,在昆明工作的李明收到了老家邻居送来的土特产,他写了一封回信,其中这段话有几个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5分)
我很高兴地笑纳了您送给我的土特产,有空我一定光临舍下当面感谢。您让我为令郎联系工作一事,我会鼎力相助,不会让您失望。过几天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些糖酒,请惠存。
二、阅读课文1—4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认为真正的修养“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对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2. 作者倡导怎样一种读书观?试分条概括。
3. 作者认为,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和人格作为前提,“个性和人格”具体指什么?为什么通过读书获得教养要和“个性”、“人格”联系在一起?
世界会给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3
班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时间
【阅读·升华】
【话题集锦】
(1)赫尔曼·黑塞认为“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教养不应当追求功利,而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他指出人们应当从阅读,尤其是阅读杰作中获得教养,倡导一种“爱的阅读”和有效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同时读书人自己必须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追求。如果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他的阅读也未必能获得教养。
本材料可用于读书的目的在于心灵的完善、读书要讲究个性化阅读、经典的力量是无穷的等话题的写作。
(2)“真正的教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在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本材料可用于修养没有极致,而是一辈子的事 执着才能永恒等话题的写作。
【佳作片段】
(一)“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让心灵闪烁爱的光辉,让生命散发出教养的芬芳。黑塞就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他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高中阶段是阅读的黄金时期,让我们徜徉书海,撷取知识的浪花,采集智慧的珠贝,洗去少年的懵懂和世俗的尘垢。让我们远离时髦的“流行”与肤浅的感官刺激,走进经典与大师交流、沟通,不断探索收获,一步步走向丰富与崇高。
(二)教养是发自内心的行为,它是善良地对待他人,是一种谦逊的礼貌。
人际交往有一条基本规则:你怎样待人,别人也怎样待你。你关怀别人,对别人尊重、体贴、真诚,别人通常也会反过来如此待你。久而久之,你就会具有人际吸引力,你的社会交往、社会赞许需要就能得到充分满足,于是,你便为自己创造了一种有助于持续发展的良好的人际环境和健康的人际关系。
教养表现在多方面:有爱心,尊重他人,做事有分寸,善解人意,温文尔雅,注重细节,关心他人,心胸宽阔并发自内心,正派真诚,光明磊落,等等。
教养的本质是对人的关怀。因为关怀,我们才能注意并准确地把握交往尺度,给别人留下必要的私人空间;我们才会克服种种不便,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公德的要求;我们才愿处处使用礼貌用语,努力营造文雅平和的氛围。
世界会给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4
作文四:《获得教养的途径》6000字
目录
介绍作者
主要生平及创作
原文
课文分析
小结
难点知识剖析
编辑本段介绍作者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7.2-1962.8.9)德国作家。1923年46岁入瑞士籍。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黑塞的诗有很多充满了浪漫的气息,从他的最初诗集《浪漫之歌》的书名,也可以看出他深受德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以致后来被人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的一个骑士”。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行》、《玻璃球游戏》、《黑塞说书》等。
编辑本段主要生平及创作
出生于德国西南部的小城卡尔夫的一个牧师家庭。自幼在浓重的宗教气氛中长大,1891年,他通过“邦试”,考入毛尔布隆神学校。由于不堪忍受经院教育的摧残,半年后逃离学校。这期间他游历许多城市,从事过多种职业。
在比较广泛地接受东西方文化熏陶之后,1904年,黑塞发表了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一举成名,从此成为专业作家。这一年他与玛丽结婚,移居巴登湖畔,埋头写作,1906年发表了长篇小说《在轮下》。这一时期的创作以浪漫主义诗歌、田园诗风格的抒情小说和流浪汉小说为主,作品洋溢着对童年和乡土的思念之情,充满对广大自然和人类的爱,同时也表现了青年人的精神苦闷与追求。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黑塞的创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醉心于尼采哲学,求助于印度佛教和中国的老庄哲学,并对荣格的精神分析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他试图从宗教、哲学和心理学方面探索人类精神解放的途径。这时期的长篇小说有《克努尔普》(1916)、《德米安》(1919)、《席特哈尔塔》(1922)、《荒原狼》(1927)和《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1930)等。这些书深受西方读者的喜爱,得到极高的评价,其中《荒原狼》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
30年代后,法西斯在德国猖獗,黑塞对社会前途陷入深深的怀疑与绝望之中,但他仍不倦地从东西方宗教与哲学中寻求理想世界,《东方之行》(1932)、《玻璃球游戏》(1943)正是这一时期追求与探索的结晶。
黑塞被雨果·巴尔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这说明他在艺术上深受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他热爱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笔优美细腻;由于受精神分析影响,他的作品着重在精神领域里进行挖掘探索,无畏而诚实地剖析内心,因此他的小说具有心理的深度。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黑塞获诺贝尔文学奖。
编辑本段原文
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对于“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并非是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的自我的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因此,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它走到头;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并有所了解,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学了。然而,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却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所赋予的意义,如果活着不仅仅为了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的话。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而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是啊,“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地不管多么生气蓬勃,可整天呆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么?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
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每一年,我们都看见成千上万的儿童走进学校,开始学写字母,拼读音节。我们总发现多数儿童很快就把会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有少数儿童才年复一年,十年又十年地对学校给予自己的这把金钥匙感到惊讶和痴迷,并不断加以使用。他们为新学会的字母而骄傲,继而又克服困难,读懂一句诗或一句格言,又读懂第一则故事,第一篇童话。当多数缺少天赋的人将自己的阅读能力很快就只用来读报上的新闻或商业版时,少数人仍然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因为它们古时候都曾经是富有魔力的符号和咒语)。这少数人就将成为读书家。
他们儿时便在课本里发现了诗和故事。但在学会阅读技巧之后并不背弃它们,而是继续深入书的世界,一步一步地发现这个世界是何等广大恢宏,何等气象万千和令人幸福神往!最初,他们把这个世界当成一所小小的美丽幼儿园,园内有种着郁金香的花坛和金鱼池;后来,幼儿园变成了城里的大公园,变成了城市和国家。变成了一个洲乃至全世界,变成了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永远以新的魅力吸引着他们,永远放射着异彩。昨天的花园、公园或原始密林,今天或明天将变为一座庙堂,一座有着无数的殿宇和院落的庙堂;一切民族和时代的精神都聚集其中,都等待着新的召唤和复苏。对于每一位真正的阅读者来说,这无尽的书籍世界都会是不同的样子,每一个人还将在其中寻觅并且体验到他自己。这个从童话和印地安人故事出发,继续摸索着走向莎士比亚和但丁;那个从课本里第一篇描写星空的短文开始,走向开普勒或者爱因斯坦……通过原始密林的路有成千上万条,要达到的目的也有成千上万个,可没有一个是最后的终点,在眼前的终点后面,又将展现出一片片新的广阔的原野……
这儿还根本未考虑世界上的书籍在不断地增多!不,每一个真正的读书家都能将现有的宝藏再研究苦读几十年和几百年,并为之欣悦无比,即使世界上不再增加任何一本书。我们每学会一种新的语言,都会增长新的体验——而世界上的语言何其多啊!……可就算一个读者不再学任何新的语言,甚至不再去接触他以前不知道的作品,他仍然可以将他的阅读无休止地进行下去,使之更精、更深。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新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我年轻时初次读歌德的《亲和力》只是似懂非懂,现在我大约第五次重读它了,它完全成了另一本书!这类经验的神秘和伟大之处在于:我们越是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看出它全部的美和魅力正是基于这种独特性和个性——与此同时,我们却相信自己越来越清楚看到,世界各民族的成千上万种声音都追求同一个目标,都以不同的名称呼唤着同一些神灵,怀着同一些梦想,忍受着同样的痛苦。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在一些个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看见那由千百种矛盾的表情神奇地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
编辑本段课文分析
这是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节选自《黑塞说书》,杨武能译,《读书》1990年第四期、1991年第三期。标题为编者译。文章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结构安排
第1段,简说什么是“真正的修养”。作者把它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同时指出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修养无功利目的,读书是终身任务。为下文张本。
第2段至第5段,论述阅读杰作的作用。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再次强调读书是为了完善自我,是为了使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不是“散心消遣”,也不是“虚伪的慰藉”。
第6段和第7段,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作者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形象地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一种是“多数缺少天赋的人”,他们把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能阅读低俗的文字。一种是“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的少数人,始终被“新的魅力”所吸引,他们的阅读过程就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他们面前的世界越来越宽广,从“幼儿园”变成“城市和国家”,直到变成“全世界”,变成“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文章用这样的对比,再次强调为获得教养而学习是愉快的精神之旅,同时这种精神追求能不断地进入新的境界。
编辑本段小结
文章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专题分为三个部分:“经典的力量”,“求学之道”和“从质疑到创新”。第一部分探讨的重点是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第二部分探讨重点是读书学习的作用和从师而学的基本原则。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第三部分探讨重点是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和思考的方法,研讨质疑和创新的关系。三篇文章的关系,简而言之也可以概括为“读”——“学”——“思”。先指出教养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接着论述阅读的作用,认为阅读经典作品是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在阐述这一问题时,文章提出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必须追求文明,敬重知识;转而从反面论述,剖析一些年轻人轻视读书,追求享乐的现象,同时指出要提高阅读层次。在此基础上,从第六段开始,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通过过程和结果的对比,形象地说明阅读能使心智成长,能使读者面前的世界变得宽广。最后,以个人的阅读体验为例,说明经典作品有持久的魅力,重复阅读,可以不断地有所感悟,有所发现。如把不同的阅读品位作对比,以人成长的不同追求作对比等。
编辑本段难点知识剖析
在《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中,作者认为真正的修养“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对此,我们如何理解?另外,作者认为阅读不在于数量,说“有的人一生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那么,作者倡导的是怎样的一种读书观?为什么通过读书获取教养要和“个性”、“人格”联系在一起?
黑塞认为“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他认为真正的修养不应当追求功利,而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只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作者认为读书是为了“心的教养”,他倡导的是“爱的阅读”和有效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作者认为读书人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他所说的“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通俗地说,就是读书人自己必须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追求。如果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他的阅读也未必能获得教养。
为什么要重视阅读经典作品?文中提到“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这些体验说明了什么?
经典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一个时代人文和语文的顶峰。阅读经典作品,能促进人的精神成长,增强自我修养,决定审美追求。反复阅读经典作品,能不断地有所发现,是因为经典作品是一个时期的最高成就,这些作品思想内蕴丰富,语言文字精致,像取之不竭的宝库。读者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不断的有所收获。人的经验在不断增长,阅读也逐渐深入,就能不断地有新的发现。
本专题的文章可能会引发你的某些思考。有人认为,读书能获取知识但不一定能铸炼智慧,有文凭不等同于知识分子,有文化未必有教养;常言说“开卷有益”,有人却认为“开卷未必有益”;人们通过读书求知,贤人却又告诫“尽信书不如无书”……你在校读书9年,有了不少体会和教训,你的学习经历中有没有值得反思的地方?联系你的学习,就这类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个问题中涉及的概念并不相通。“知识”和“智慧”二者虽然密切相关,但是是两个概念,读书能获取知识,但是只有通过不断的思考,才能产生智慧。知识可以继承,但是智慧是不能继承的。有学习经历固然重要,但是知识分子还需要有精神的追求,有独立的人格,有修养,这些,都不是文凭能代表的。“文化”和“教养”也有距离,如同人识字未必一定有礼貌。“开卷”是好事,但是如果不加选择,则未必有益;读书求知,如果没有质疑精神,读得再多,也只能是“仓库型的学生”,加上不知变通,也有可能导致失败。可以联系这方面的体会去谈。
黑塞所说的“世界文学”是什么概念?
黑塞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他在具体解说的时候,认为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里特别指出是“作家和思想家”。人的求学之路无止境,所以要集中心智,研读伟大人物的思想经验和理想。
扩展阅读:
1 黄冈网校的知识强化
2 中学语文在线
3://.studays./html/kjzy/gzkj/gzyw/gyyw/200809/10-438.html
开放分类:
课文,黑塞,国外阅读
作文五:《获得教养的途径》10300字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认识阅读经典的意义,认识阅读杰作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2、技能目标
学习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对比说理的写作方法。
3、情感目标
阅读经典,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要重视阅读,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提高自身修养。
【教学重点】
1、教养的内涵;
2、阅读经典对一个人获取教养的意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立足文本,主要采取讨论交流的问题探讨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幻灯展示)
2003年,南京市第四中学在校园里挂出了这样的标语:
“和声细语展淑女气质,谦恭礼让显绅士风度。”
“出言吐语勿忘语言文明可净化心灵,行为举止切记恶小不为能修身养性。”
一个倡导中学生做绅士淑女的活动在该校推开。
问:同学们想做绅士淑女吗?你们心目中的绅士淑女有何特征?
学生讨论,交流。请几位同学发表观点。
教师:我发现,虽然大家关于绅士淑女的表述各有不同,但都认为,他们注重言谈举止,讲究文明礼仪。我们习惯性称他们“有教养”。
(幻灯展示)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没有任何东西能比人类的爱更富有智慧、更复杂。它是花丛中最娇嫩的,更是最质朴的、最美丽的和最平凡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教养。”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聆听大师的教诲。
二、对“教养”的理解
1、问:黑塞认为教养是什么?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吗?
明确(幻灯展示):“精神和心灵的完善”。
2、教师: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即“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这些只是生存的手段,教养是“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不带有功利色彩,这是生存的境界。 譬如:根据史实改编的电影《泰坦尼克号》有这样两个镜头:泰坦尼克即将沉没之际,乐队仍坚持演奏,男人让妇女孩子先上船;男主人公浑身浸泡在冰冷的海水中,把女主人公放在一块浮木上,紧紧地拉住她的手,直至冻死??在大灾难来临时,能镇定从容地放弃自己的生命,从而拯救了他人。勇敢的面对生命中的灾难不就是他们生存的境界吗?
你认为还有哪些行为也是有教养的表现?
提示:“精神和心灵的完善”仅仅表现在人际关系上吗?
3、幻灯展示:
一个有教养的人,对人类种种优秀的品质,比如忠诚、勇敢、信任、勤勉、互助、舍己救人、临危不惧、吃苦耐劳、坚贞不屈??充满敬重敬畏敬仰之心。
教养的内涵非常广泛,当然不局限于上面的内容,此外还有:
一个有教养的人,当热爱大自然。
一个有教养的人,对历史有恰如其分的了解,知道身而为人,我们走过了怎样曲折的道路。 一个有教养的人,除了眼前的事物和得失以外,他还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远大的目标。 一个有教养的人知道害怕。明了自己的限制,知道世上有一些不可逾越的界限??
三、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
1、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是什么?
明确:研读世界文学,也就是阅读经典。
2、你读过经典吗?你为什么认为它是经典?你觉得什么样的作品才称得上为“经典”?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引用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观点说明“何谓经典”:
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自己以遗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像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不断让周围制造一团批评话语的尘雾,却总是把那微粒抖掉;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这三个定义基本上把经典的特征说全说透了:真正的经典,不怕被世人投入忘川,不在乎如冰的冷嘲和如火的热评,也不会使读者浅尝一口即束之高阁。
3、A.你觉得我们一定要阅读经典吗?你有怎样的困惑呢?
讨论,交流。
困惑列举:怀疑要不要读;知道应该读,但不知道怎么读才能读出经典的意味;畏难,难读,费力,越是认真读,越感到痛苦??
请一位学生阅读课文第二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边用笔画出重点语句。明确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经典对我们的人生有何意义。
明确:研读世界文学,能让我们“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流行文化:适口,富有刺激性,但意味不深长。
经典不会像时髦之作那样,总是站在流行文化的风口浪尖,它也不能时时满足读者的尝鲜欲和猎奇心理。但是,经典是大师最美的创造物,也是读者生命中最美的邂逅,因而它们是最最耐读、最最意味深长的。所以,一定要读。
幻灯展示:培根: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B、怎么读,才能读出经典的意味?
教师:作者认为,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和具体的方法去读经典呢?
明确:态度: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这就是作者第五段中写的“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到杰作的伟大的。
具体方法:作者主张“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工夫”。
作者在第七段中以自身的阅读经验说,思想家和作家的著作,“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学会读书,懂得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发现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而人的经验不断增长,阅
读不断深入,就能不断地从名著中有所发现,这就是所谓的“常读常新”。
教师:黑塞倡导的读书观是“爱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这是有价值的阅读。
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不要走入这样一个误区:学者式阅读。
幻灯展示:周国平:对经典可以有不同的读法。一个学者可以把经典当作学术研究的对象。对某部经典或某位作家的全部著作下考证和诠释的工夫,从思想史、文化史、学科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是学者的读法。
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不妨把经典当作闲书来读。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千万不要端起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
C、如果我们带着得对教养的追求,以正确的阅读态度和方法去阅读,我们会有怎样的发现和体会呢?齐读第六段相关部分。
明确: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形象地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一种是“多数缺少天赋的人”,他们把阅读当成无足轻重的事,只能阅读低俗的文字。一种是“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的少数人,始终被“新的魅力”所吸引,他们的阅读过程就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他们面前的世界越来越宽广,从“幼儿园”变成“城市和国家”,直到变成“全世界”,变成“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
文章运用这样的对比,再次强调为获得教养而学习是愉快的精神之旅。
四、教师以诗化语言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小结:
教养是一些习惯的总和,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张x片子。教养和遗传几乎是不相关的,是后天和社会的产物。阅读经典,能够让教养在我们的骨髓里繁衍,假以足够的时日,就将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
同学们,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繁花似锦,但只有内心的强健,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量的象征。
引导反思:我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吗?
教师(边走动边提示):拿起你的笔,把你头脑中想到的有教养和没教养的行为都写下来,简要扼要即可,有教养的行为写在左边,没教养的行为写在右边,标上序号。
这些行为可以是对父母的、对师长的、对朋友的、对陌路人的,也可以是对集体的、对国家的、对历史的、对自然的,更可以是对自己的,勇敢地反省,果断地把它写下来!
好了,看看自己哪方面的行为更多些。如果有教养的行为更多些,说明自己做得还可以,用力地握紧自己的右拳,在心里给自己一个鼓励。如果没教养的行为更多些,也不必气馁、颓丧,你应该庆幸,今天的语文课给你提供了一个自我反省、自我检点的机会,发现得早,你就会更早地改正自己的行为习惯!教养可以遗失,也可以重新捡拾起来。
五、结束语:同学们,你的心中是否存在这样一本经典著作,你一直渴望读却总是没有读到?如果事实如我所说,那么,亲爱的同学们,当我们学完了《获得教养的途径》这篇文章后,你是否为了教养,为了精神和心灵的完善,为了更加明确生活的意义,有了一种更强烈的想读书的欲望?那么,别犹豫,拿起书本,读吧!
因为(幻灯展示):阅读经典,追求教养,我们——“永远都在半道上”!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层面:理解“阅读经典”对于“获得教养”的重要意义;
2、方法层面:侧重“阅读方法”的探究与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情感层面: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逐渐养成良好、纯正的读书观。
【教学设想】
1、本专题以“获得教养的途径”为话题,三个板块分别侧重“学”、“思” 、“读”,教学过程中既要突出这三个重点,也要注意这三个方面并不能穷尽该话题,也就是话题的开放性为我们提供了“问题探讨”的更广阔的空间;
2、本课围绕“读书”展开,从文本内容上看,关键在于弄清两个基本问题:1、读书之于修养的意义(即“读书的妙处”),2、读什么书和怎样读书(即“读书的经验”);
3、从学习方式上看,力图呈现“问题探讨”的课型,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学习,较多采用“自我探究”、“讨论交流”、“质疑争辩”、“内省思辨”等学习方法;
4、从教学过程看,力争三维目标的交融与实现,既重认知的理解,又重方法的介绍和情感的渗透,努力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5、布置预习:在课文中找出这些字词,并注音解释:
狭隘 跋涉 沉溺 慰藉 书籍 麻痹 倾心 尽管
时髦 功夫 工夫 钥匙 魅力 恢宏 宝藏 召唤
斑斓 符箓 戕害 望洋兴叹 视而不见 熟视无睹
【教学过程】
1、导入:
前面的两篇课文,我们东方的先哲们教我们要通过不断的学习、自觉的反省和从师就教来完善自我,获得教养,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专题中的第三个板块——“经典的力量”,看看西方哲人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有什么好的建议。
2、破题:
提问:请同学们设想如果自己是作者或者是考生,拿到这样的作文题目,你会从哪几个角度去行文?
(1)什么是教养?(2)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3)这些途径是如何来提高人的教养的?
(4)这些途径的对人获得教养有什么好处?(4)如何利用这些途径来获得教养?……
3、探究阅读:
(1)本文是围绕上面那几个问题展开的?
本文属于文化随笔,同时也属“节选”,文章层次并不明晰,但它围绕“读书”展开,从文本内容上看,关键在于弄清几个基本问题:1、什么是教养?2、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是研读世界文学。3、阅读杰作的作用。4、获得教养的前提。5、读书对于获得教养的意义(即“读书的妙处”)(可以从阅读者情感的变化和阅读境界的变化来提示学生);6、读什么书和怎样读书(即“读书的方法”)。
(2)什么是教养?
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
自我意识:自我提高、自我追求的意识。
又为什么说真正的修养“永远都在半道上”?
因为修养是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因此它是无功利的,是终生任务所以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
(3)黑塞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是否矛盾?
(并不矛盾。在这里“教养”和“修养”的内涵是交叉的。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而“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4)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
研读世界文学。
(5)作者为什么说研读世界文学就能获得教养?世界文学的价值在哪里?(从第二段中筛选提炼原文中的信息回答)
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使我们集中心智;正视人生,让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和有意义。
(过渡语)我们读了世界文学作品,并进而提高我们的思想,并且读的越多,我们的修养就越高吗?显然没那么简单。
(6)第三段中,黑塞认为获得教养有什么前提?阅读第四段回答为什么作者要提出这样的前提?
前提是有可教养的客体,即个性或人格。要有爱的阅读,敬重的知识,心的教养,要有敬重知识的态度和对文明文化的一种追求。因为当今之世为数甚多的年轻人热衷于享乐而轻视读书,喜欢读流行文学,不愿意读杰作。
(7)第四、五段中,作者认为应该怎样读杰作?
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工夫;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8)第六段中,作者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来证明阅读的必要性?语言有何特点?
举例和对比论证,作者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形象地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一种是“多数缺少天赋的人”,他们把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能阅读低俗的文字。一种是“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的少数人,始终被“新的魅力”所吸引,他们的阅读过程就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他们面前的世界越来越宽广,从“幼儿园”变成“城市和国家”,直到变成“全世界”,变成“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这一段语言形象生动,充分展示了杰作的艺术魅力,利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9)设置情境(一):校广播台邀请您作为嘉宾聊聊“读书”,希望能给同学体几条读书建议。请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阅读3、4、7段,依据作者的经验和建议,合作完成,要求条理清晰,言简意赅但内涵丰富。
示例:1、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但必须是杰作;
2、杰作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3、读书永无止境,但不以数量为目标;
4、要不断读,要反复读;
5、从个性、人格的高度去阅读(要以爱、敬重、心灵去阅读)
(10)设置情境(二):请以“经典的力量”为主题,从文中摘出相关的句子,为电视文艺专题栏目——《读书》配一段画外音,要求符合情境,切实表现出“读书”对于我们精神世界的影响。
让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并模拟朗读,意在增强学生热爱读书的情感。
4、结语:
观书有感(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如此好事,如果等到成年后再来匆匆弥补就有点可惜了,最好在青年时就进入。早一天,就多一分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青年人稚嫩的目光常常产生偏差,误以为是出身、财富、文凭、机运使有的人超乎一般,其实历尽沧桑的成年人都知道,最重要的是自身生命的质量,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
5、作业布置:
1、选一篇对你影响最深的作品谈谈体会,推荐给同学。
2、完成《同步导学》。
补充材料
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伟大的剧作家,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最光辉的天才的代表。马克思赞誉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喜剧《威尼斯商人》等。
但丁——(1265—1321),世界文学大师,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主要作品有抒情诗《新生》、长诗《神曲》。
开普勒——(1571——1630),德国近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他以数学的和谐性探索宇宙,在天文学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开普勒是继哥白尼之后第一个站出来捍卫太阳中心说的、并在天文学方面有突破性成就的人物,被后世的科学史家称为“天上的立法者”。
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生于德国乌耳姆,1955年4月18日逝世于美国普林斯顿。是20世纪最杰出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之一。1905年在物理学三个不同领域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和光量子论的提出,推动了物理学理论的革命。191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广义相对论。他所作的光线经过太阳引力场要弯曲的预言,于1919年由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的日全食观测结果所证实。爱因斯坦因在光电效应方面的研究,而被授予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933年1月纳粹攫取德国政权后,爱因斯坦来到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教授,1940年取得美国国籍,1945年退休。
歌德——(1749—1832),德国杰出的诗人、戏剧家、和散文家,伟大的学者。代表作长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体悲剧《浮士德》。
附1:课后语言题练习:
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安全问题。中国多年来 , ,
, , , 。
① 实现了粮食供应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② 以占世界7 %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 %的人口
③ 使粮食产量不断攀升
④ 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
⑤ 推广良种、改善水利条件、精拼细作
⑥ 在上世纪末突破5 亿吨大关
A .④⑥②⑤③① B .④⑤③⑥①②
C .⑤①⑥④③② D .⑤④③⑥②①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连贯。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④应该紧跟在“中国多年来”之后,以更好的与上文照应;⑤是具体的做法,引出③这一结果,⑥应该在③之后,因此选B。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铁路客车动车组有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 , , ,
, 。列车防火系统也很先进,重要设施都附有防火装置。
①并与地面通讯,实现地面对列车的监控 ②能实现对动车组各个系统的控制 ③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动车组即可自动减速或停车 ④同时对系统进行监视和故障诊断 ⑤无需人为干预
A.②①⑤④③ B.②④①③⑤ C.⑤④③②① D.⑤④①③②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连贯。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附2:写作指导与训练
一、技法点津:
记叙文写作指导一
记叙文是各种记叙性文章的总称。从写作内容和写作方法上分,可以分为记人、叙事、状物,写景四类。常见的是写人、叙事的记叙文,我们先来谈谈如何写人。
第一:写人的记叙文
有人说,写人要写“魂”,这里所说的“魂”是指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写人的记叙文,是通过对人物思想性格的刻画来表现中心思想的。
一是要确定文章的中心。一般说,所要表现的人物思想品质、性格特征,便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特征可以侧重表现其中的一点,也可以精选人物性格的特点的几个方面来写。世界上的人是千差万别的。人们的性别、年龄、生活经历、文化教养等各不相同,自然决定了人的思想性格的差异。要写好一个人物,必须抓住这个人的性格特征,也就是这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特殊之处。
二是要选择典型事件来写。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品质总要通过事件来表现,写人离不开叙事,而这些事件的选择必须典型。对中心思想而言的,能够充分表现中心思想、突出人物性格的事件,就是典型事件。典型事件往往不止一件事,一般都要二、三件事以上。 典型事例的选择和安排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这种典型事件有时可以是人物有代表性的重大行为,但更多的是那些看来细小平常却能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生活琐事。所谓“小中见大”。
2、当然,这些事例不要平均使用笔墨,应当详略结合。一般至少有一件事应当详写。
3、这些事例应注意从不同角度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这样,人物形象显得丰满,立体化了。
4、多个典型事例的安排上应注意衔接、过渡。通过什么方式来组接这些事例也要注意技巧。 三是要抓住人物特征加以细致描写。写外貌、神态,要注意人物的年龄、服饰、身份,特别要抓“眼睛”和特有的神情;写动作,要注意人物内心活动引起的动作变化,特别要抓住特征性动作;写语言,要注意人物的习惯、个性等。
四是记事写人同摄影一样,也要讲究角度。摄影师在拍照时,都十分注意选择一个好的角度。拿拍摄人像来说,可以正面拍,可以侧面拍,可以俯拍,也可以仰拍……究竟选择怎样的角度拍摄才能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呢?这对于摄影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选择怎样的角度表现人物,往往能决定一篇文章的优劣和成败。
选择描写的角度,要注意四点:
1、角度要新。从一个角度写多了,也会感到呆板乏味。因此,要“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尝试从新的角度去表现人物。
2、角度要小。选择写人的角度太大,必然涉及面广,就容易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角度选择得小一些,小中见大,效果就好。
2、角度要集中。写作对象的素材是分散的、零碎的,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应设法找到特定的角度,便于把人物形象反映得集中突出。
3、角度要典型。龙,具有首、尾、角、鳞、髯几个部分,高明的画家总是在“一鳞一爪”的描绘中,再现龙飞动的风采。写人的作文也是如此,作者往往通过对写作对象某一角度的描写,从而反映他们的全貌。
二、范文引路
1、08高考江苏卷作文试题: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能保持好奇心。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 喜、快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
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宇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好奇心·(记叙文)
“你爸昨晚看了一夜的足球。”一大早妈妈就神秘地对我说。
“咦,老爸是从来不对足球正眼相看,这回怎么……”正思忖着,看到爸爸拖着疲惫的身体“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楼。
“爸,昨晚的比赛怎么样,精彩不?”我打趣地问道。
先是一愣,然后勉强地笑道:“还行,进了好几个球呢!”
“是哪两个队啊?最后哪个队赢了?”我追问道。
“好像是……”爸爸显得有些尴尬。“不和你聊了,我去上班了。”说着急匆匆地出了门。 这其中一定有什么玄机,我向妈妈打听,她只是一味地苦笑。没办法,只好自己去捉摸,去“侦察”,谁叫我好奇心强呢!
那天晚上,爸妈一进房间,我便悄悄溜到门口,期待着答案的揭晓。
“你今晚就别去客厅看电视了,好好睡一觉吧!你都几天没合眼了。”妈妈唠叨着,我显得有些激动,已经进入正题了,我暗暗想着,耳朵贴得更近了。
“没事,我到公司躺了一会儿,等孩子高考过了,我再好好睡一觉。”爸爸不慌不忙地说道。
“咦,这和我高考有什么关系啊?”我更加好奇,恨不得从门缝钻进去,不行,要沉住气,不得半途而废。
很快,爸爸又开口了:“你也知道我那鼾声,连你都受不了,更不要提孩子了,虽然隔着一道墙,但肯定还是影响他的,这段时间他的睡眠一定要有保证啊!”
我震惊了,所有的好奇全都消失了,有的只是满脸的泪水,的确,爸爸的鼾声震耳欲聋,可我早已经习惯了。正发着呆,听到脚步声,我慌忙冲进了我的房间。
很快,电视被打开了。依旧是吵闹的吹呼声,不过很快就归于平静,我擦干泪水,消失的好奇心又油然而生,我悄悄地推开房门,看见爸爸斜躺在沙发上,屋里弥漫着浓浓的咖啡味。
“你怎么还没睡啊?”爸爸看到了我,语气中有责备,然而更多的是关心。
我没有回答,只是盯着电视屏幕,依旧是足球赛,依旧是活蹦乱跳的身影,只是没有声音,屏幕下方显示着音量:0。
“快去睡吧,现在已经很晚了。”爸爸催促着我。
“您也早点休息吧,明天还要工作呢。”我抑制着眼中的泪水。
没有了好奇心,带着满心的感动,我挪动着脚步。
回头看了一眼屏幕,看着那无声的画面,我感受到了爸爸给我无声的爱!
【简评】
此篇描写深沉的父爱,是规范的记叙文。情节的展开,通过“我”的“好奇”而逐步推进,运用对话描写,巧妙地“解奇”。最后,描写客厅里观看足球赛的细节,不动声色地表露了作者“感奇”的心路。机智的构思,鲜活的描写,展现了父爱的深沉,颇有感染力。(曹农)
三、模仿实践:
曾经有许多人在我们的生活中留下了他们的印记,或深或浅,或粗或细,这些深深浅浅、粗粗细细的印记都曾令我们感动,也使我们的生命因之而丰富,因之而生色,每当我们回想起他们来,心里总会漾起温馨的涟漪。亲爱的同学,请你选取其中的一个印记,写成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分享这份感动和温馨。
作文六:《获得教养的途径》2400字
《获得教养的途径》课前预习单
一、了解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识记黑塞及其作品的有关知识。
2、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观点进行多角度论证,对比说理的写作教法,体会亲切自然的谈话风格和富有哲理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
1、 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阐述的观点和态度。
2、 熟读全文,探讨阅读经典作品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阅读经典的意义,认识阅读杰作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培养纯正高雅的阅读趣味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了解重难点
重点
1、 了解黑塞关于阅读的基本观点,体会阅读经典的作用。
2、 体会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对比说理的写作方法。
难点
探讨阅读经典作品和的作用,亲切自然的谈话风格和富有哲理性的语言特点。
三、资料积累
赫尔曼?黑塞(1877-1962 )德国作家。出生于德国西南部的小城卡尔夫的一个牧师家庭。自幼在浓重的宗教气氛中长大,一八九一至一八九九年这一段独立谋生时期读遍了祖父和父亲的丰富藏书和他当学徒的书店里的新旧文学和哲学书籍。黑塞自称那几年的学习“较之正规学堂学习收获更大”。
黑塞十三岁便已决心当诗人,二十一岁的黑塞自费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浪漫主义之歌》,接着又发表了散文集《午夜后一小时》,却都未获得公众承认。直至一九零四年第一部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特》问世,一下子轰动德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墨塞的创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醉心于尼采哲学,求助于印度佛教和中国的老庄哲学,并对荣格的精神分析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他试图从宗教、哲学和心理学方面探索人类精神解放的途径。这时期的长篇小说有《克努尔普》(1916)、《德米尔》(1919)、《席特哈尔塔》(1922)、《荒原狼》(1927)和《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1930)等。这些书深受西方读者的喜爱,得到极高的评价,其中《荒原狼》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 (《尤利西斯》是爱尔兰意识流文学作家詹姆斯·乔伊斯于192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尤利西斯》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并被誉为20世纪一百部最佳英文小说之首)
30年代后,法西斯在德国猖獗,墨塞对社会前途陷入深深的怀疑与绝望之中,但他仍不倦地从东西方宗教与哲学中寻求理想世界,《东方之行》(1932)、
《玻璃球游戏》(1943)正是这一时期追求与探索的结晶。
黑塞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这说明他在艺术上深受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他热爱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笔优美细腻;由于受精神分析影响,他的作品着重在精神领域里进行挖掘探索,无畏而诚实地剖析内心,因此他的小说具有心理的深度。1946年,黑塞作品《荒原狼》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
四、初读全文,完成练习。
1、注音:
跋涉( )闲暇( )斑斓( )给予( )狭隘( )慰藉( )麻痹( )时髦( ).........戕害( )符箓( )恢宏( )咒语( )沉溺( )瞬间( ) ......
2、解释词语:
教养: 。
慰藉: 。
戕害: 。
闲暇: 。
符箓: 。
消磨: 。
恢宏: 。
斑斓: 。
视而不见: 。
气象万千: 。
举一反三: 。
望洋兴叹: 。
息息相通: 。
五、熟读全文,思考每段大意,并试着概括两大部分的主要内容。
六、记录阅读时难懂的词语、句子等疑难问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课堂活动单
活动一:理清文章层次。
活动二:研读第一部分。
1、探究文中“真正的教养”的内涵
2、作者认为“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
3、深入研读世界文学对于我们有哪些作用?请在文中筛选信息,分条列出 。
4、作者强调要从深入研读世界文学获得教养必须有什么样的前提?
5、作者为什么要提出注重“爱的阅读”?
6、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读经典呢?
活动三:研读第二部分。
1、思考第六段作者谈了几种层次的阅读?作者又是如何阐述这几种阅读方式的?
2、文章最后一段作者以自己的阅读为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活动四:1、解释句子含义
如何理解“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这句话?
2、解释词语含义
文章最后一句话中,“斑斓锦缎”指什么?“真正的读者”指什么?“统一起来的人们的容颜”指什么?
活动五:思考交流本文准确、鲜明、生动的论述语言。
活动七:谈谈读了本文后你有哪些感受和思考?
活动八:课堂小结
课外阅读——名人读书观
三性:鲁迅终生酷爱读书,其方法有三:一是目的性,二是灵活性,三是广泛性。 三到:朱熹提出读书应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三回:高士其介绍自学方法时说:" 学习的东西,一回见生,两回见熟,三回就成为了朋友。
三心:世界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说,学习要有三心:一是信心,二是决心,三是恒心。
三多:欧阳修以文章闻名于世。他的经验有三多:多读好文章;多练习写作;多和朋友商讨。
三法:翦伯赞学习经典著作有三法:一是通读,二是重点读,三是做笔记。 三种好学:西汉刘向说:"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三个头脑: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总结自己长期创作的经验认为:人要有三个头脑,天生的一个头脑,从书中得来的一个头脑,从生活中得来的一个头脑。
培根 读书可供消遣,可供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为消遣而读书,常见于独处退居之时,为装饰而读书,多用于高谈阔论之中;为增长才干而读书,主要在于对事物的判断和处理。
读书费时太多是怠惰,过分的藻饰装璜是矫情,全按书本条文而断事是十足的学究气。读书使天然得以完善,又需靠经验以补其不足,因为天生的才能犹如天然的树木,要靠后来的学习来修剪整枝,而书本上的道理如不用经验加以制约,往往是泛泛而不着边际的。
高尔基
阅读所有的优秀名著就像与过去时代那些最高尚的人物进行交谈。而且是一种经过精心准备的谈话。这些伟人在谈话中向我们展示的不是别的,那都是他们思想中的精华。
笛卡尔
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
作文七:《获得教养的途径》2200字
获得教养的途径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抓住中心观点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我提问,通过文本的解读,自我解答,提高问题探讨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如何来正确对待书籍的态度。
【学情分析】
通过一个月的高中语文学习, 学生对于阅读已经有了一定的兴趣, 现在很大的一个问题是学 生不知道该去读一些什么书该怎么来读?黑塞的这篇 《获得教养的途径》 从教养入手, 耐心 的教导学生读书的意义,如何来读,对于高一的学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了解黑塞对于教养和阅读的主要观点和方法。
2、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于经典的精读深读新读的兴趣。
【教学方法】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应该突出问题探讨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这篇文章,由于它有较强的 说理和逻辑性,因此,较适合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和文本展开直接的对话和问答。 【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PPT 展示清华学子刘海洋浓硫酸伤害公园黑熊的新闻; 同时展示海子的诗 《答 复》中的一句诗:当我痛苦的站在你面前,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提 问为什么一个有着大好前途的年轻人会做出如此不堪的行为, 为什么一位穷困潦倒的诗人却 说自己并非一无所有?归根结底, 是一个人精神上的贫困和富足。 那么这种精神上的富足从 何而来?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今天的课文的学习, 看看在学完这篇课文后我们有没有新的 启发。
二、新课教学
1、 提问:请同学们设想如果自己是作者或者是考生,拿到这样的作文题目,你会从哪几 个角度去行文?
1、 什么是教养? 2、获得教养有哪些途径? 3、这些途径是如何来提高人的教养的? ……
2、 老师范读 1、 2段,学生思考以上自己提出的问题。
黑塞在写这片文章的时候也象大家一样想到了这些问题, 并且他在文章的开头就重点说明了 这些问题,下面老师读一下文章的 12段,同学们自己思考以上问题。注意筛选和提炼文章 所给出的信息。
(1) 、什么是教养: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自我意识:自我提 高、自我追求的意识。
(2) 、获得教养的途径:研读世界文学。
(3)作者为什么说研读世界文学就能获得教养?世界文学的价值在哪里?(筛选提炼原文 中的信息回答)
使你感到幸福和满足;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 使我们集中心智; 正视人生, 让人 生变的越来越充实。
(4) 、对于世界文学作者用了研读而不是阅读,那么作者认为应该怎么样来研读?
逐渐的熟悉和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 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 经验、 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3、黑塞认为仅仅这样我们读了世界文学作品,并进而提高我们的思想,并且读的越多,我 们的修养就越高吗?显然没那么简单,在下文中作者有一句话经典的简练的回答了这个问 题,是哪句? 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后者杰作的价 值我们已经在前面分析过了, 那么我们自己的价值是什么?大家在速读一下前面两段, 思考 一下自己的价值是什么?
(1) 、教养的获得往往需要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做前提,那就是个性和人格。
作者提倡一种怎么样的阅读:爱的阅读。
(2) 、自我的价值还是一种敬重知识的态度和对文明文化的一种追求。
4、通过刚刚的问题探讨,我们已经基本解决了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大家对于第一部分的还 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或者有自己看法的地方?我们拿出来一起探讨和研究。
5、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教养的内涵和获得教养的途径是研读世界 文学, 那么下面大家猜测一下, 他应该来和我们来谈什么了呢?如何来读才能获得教养?下 面就带着这个问题读第二部分, 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能够完成阅读的目的, 提高教养?哪一 部分人?要怎么样来读?请大家速读 67两节,在读的过程中思考上面的问题,并找找文中 让你感受较深的语句来谈谈。
作者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形象地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一种是 “ 多数缺少 天赋的人 ” , 他们把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 只能阅读低俗的文字。一种是 “ 为字母和 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 ” 的少数人,始终被 “ 新的魅力 ” 所吸引,他们的阅读过程就是心智成 长的过程, 他们面前的世界越来越宽广, 从 “ 幼儿园 ” 变成 “ 城市和国家 ” , 直到变成 “ 全世界 ” , 变成 “ 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 ” 。
黑塞告诉我们要怎么样来读名著阿?大家能不能找找从文中找找答案, 也可以结合自己的阅 读体会谈谈你的读书体会。
读书要精读深读新读。
作业布置:选一篇对你影响最深的作品谈谈体会,推荐给同学。
6、 大家来看看文章的最后一句话:“ 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 在一些突然彻悟的瞬间, 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 看见那由千百种 矛盾的表情神奇的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 ”
超现实的幻象和人类的容颜指的是什么?
人类的精神家园,建构在书籍上的人的精神财富。
7、读什么?
布置引导学生读《现代语文》初二下第一单元与文学对话。
【课堂小结】
人的这种精神家园是不是一层不变凝固着的, 当然不是。 因此对于这种精神的追求, 也就是 教养, 也应该是怎么样的?真如作者在一开始所说的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 既是完成 又是激励,永远都在半道上。所以我们说教养的获得应该是随处可以获得却从不停歇。
作文八:《获得教养的途径》1300字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课题:《获得教养的途径》
【学习目标】
三维目标:
1、学会筛选重要信息,并能够概括要点(知识与能力)
2、了解阅读经典应有的态度和方法,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过程与方法)
3、认识到阅读经典的意义,懂得阅读经典是获取真正教养的途径之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与难点:
1、理解读书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2、理解阅读经典作品对自我成长的意义,确立自己的精神追求; 3、难在如何理解“教养”的内涵,以及怎样提炼内容要点
【相关资料】
一、解题:
识字,不等于有知识;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有文化,不等于有教养。 教养是一种境界。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一个人的心中必须要有人类的意识,要有对生命的人文关怀意识,要懂得敬重、悲悯和爱,用黑塞的话说,就是让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联系,让自己与人类的心脏一起跳动,让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教养永远只是一个过程,永远只在路上,它不追求任何的具体目的。 二、作者简介 赫尔曼·黑塞,瑞士(放弃德国国籍,取得瑞士国籍)作家。最具特色的作品是《诗歌》(选集版,苏黎世,1942);小说有《克努尔普》(1915)、《德米安》(1919)、《席特哈尔塔》(1922)、《荒原狼》(1927)、《纳尔齐斯和歌尔蒙德》(1930)、《东方行》(1932)、《玻璃球游戏》(1943)。《回忆录》(1937,增订版,1962)里载有许多自传材料。政论文集《战争与和平》(1946)。 三、字音辨识 跋涉báshè 闲暇 xiá 斑斓 lán 狭隘 ài 慰藉 jiè 麻痹bì 戕害qiāng 符箓 lù 钥yào 恢弘 huī 咒语zhòu 沉溺nì 瞬间shùn 四、解释词语并积累 恢宏 望洋兴叹 气象万千 举一反三 【自主预习】独立思考 【预习检测】
一、文本内容小结:
文章阐述读书是获得教养的途径。
作者先是界定了教养的内涵:即▁▁▁▁▁▁▁▁▁▁▁▁。
接着,说明研读▁▁▁▁▁▁▁▁▁▁▁▁,也就是通过阅读大师们的重要作品,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完善自我,人生充实,是获得教养的途径。最后,以▁▁▁▁▁的不同发展趋向和▁▁▁▁▁为例,为我们阐述了获得教养的必要性。
【我的疑问】将自己的疑问写下来,和小组成员一起讨论交流
【小组疑问】将大家的疑问写下来,和老师一起讨论交流
【合作探究】师生共同解决小组疑问
【当堂检测】
1. 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2.作者认为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
3.深入研读世界文学对于我们有哪些作用?请在文中筛选,分条列出。(注意带“使”的语句)
4.作者强调研读世界文学获得教养必须有怎样的前提(倡导的是怎样的一种读书观?课本问题 2)
5.针对当今出现的“轻视”书籍的现象,作者提出怎样的建议?
6.第六段论述哪两种人的阅读情况?他们各有什么特点?找出文中关键性语句进行说明,并 指出所使用的论证方法
7.第七段中,作者为什么强调作品要精读?
【学习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寻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改进的措施
学生自由讨论:谈谈对自己影响较大的一篇已学课文或名著,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
1
作文九:《《获得教养的途径》》1900字
《获得教养的途径》
本文是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的第二版块“经典的力量”下的唯一的的文本,本专题的学习方法是问题探讨,而这一版块的重点是“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经典作品对自我成长的意义,理解读书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让学生从基本的读书求知意识逐步上升为自我完善、服务人类的精神追求,并总结“问题探讨”这种学习方式给自己的学习带来的变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探讨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过程与方法:学习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对比说理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阅读经典,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要重视阅读,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提高自身修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要想从蒙昧走向智慧,从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成为有教养的人,只有读书学习。读书确实可以让我们学到知识,学到文化,但是有知识有文化并不等于有教养,只有获得教养,才能提高生存质量,才能获得有价值的人生。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聆听大师的教诲。
二、文本研读(从题目入手)
1、黑塞认为教养是什么?(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
明确:“精神和心灵的完善”。
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即“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这些只是生存的手段,教养是“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不带有功利色彩,这是生存的境界。
2、你认为哪些行为是有教养的表现?(学生畅所欲言后归纳)
明确:忠诚、勇敢、信任、勤勉、互助、舍己救人、临危不惧、吃苦耐劳、坚贞不屈??充满敬重敬畏敬仰之心。
教养的内涵非常广泛,当然不局限于上面的内容,此外还有:一个有教养的
人,当热爱大自然。一个有教养的人,对历史有恰如其分的了解,知道身而为人,我们走过了怎样曲折的道路。一个有教养的人,除了眼前的事物和得失以外,他还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远大的目标。一个有教养的人知道害怕,明了自己的限制,知道世上有一些不可逾越的界限??
3、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是什么?
明确:研读世界文学,也就是阅读经典。
4、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经典对我们的人生有何意义?(学生分组讨论,推举代表回答)
明确:研读世界文学,能让我们“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一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5、作者认为,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和具体的方法去读经典呢?(学生讨论后回答)
明确:态度: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这就是作者第五段中写的“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如果没有一颗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到杰作的伟大的。
具体方法:作者主张“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工夫”。
作者在第七段中以自身的阅读经验说,思想家和作家的著作,“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学会读书,懂得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发现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而人的经验不断增长,阅读不断深入,就能不断地从名著中有所发现,这就是所谓的“常读常新”。
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的阅读。
总结:黑塞倡导的读书观是“爱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这是有价值的阅读。
三、课堂小结(教师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教养是一些习惯的总和,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张明信片。教养和遗传几乎是不相关的,是后天和社会的产物。阅读经典,能够让教养在我们的骨髓里繁衍,假以足够的时日,就将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
同学们,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繁花似锦,但只有内心的强健,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量的象征。
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自己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吗?
四、课外拓展
你的心中是否存在这样一本经典著作,你一直渴望读却总是没有读到?如果事实如我所说,同学们,当我们学完了《获得教养的途径》这篇文章后,你是否为了教养,为了精神和心灵的完善,为了更加明确生活的意义,有了一种更强烈的想读书的欲望? 请找出这本书进行阅读。
五、板书设计
什么是“真正的教养”(提出问题)
↓
获得教养的途径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分析论证)层层深入
↓
阅读经典的意义在哪里(进一步分析)
作文十:《获得教养的途径》5700字
【教学设想】
任何科学与哲学的发展都取决于问题探讨,语文教学也不例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问题探讨”的教学方式。研究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探讨”,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推进新课程大有裨益。
一、“问题探讨”的教学方式定位
1.从科学与哲学的角度看,问题探讨是一切发展的动力。从本质上说,它也是人们发现思维的客观要求。任何发现都是首先发现问题,其次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有价值的问题,发展理性思维,培养批判意识。
2.从学习方式角度看,问题探讨并非凭空而生。首先,它有科学及哲学的理论基础;其次,它已有实践,很多有经验的教师已经使用“问题探讨”方式进行文本教学,成效显著。
问题探讨的目的是培养语文素养,探讨不能游离语文学习目标。提出问题、深入探讨的基础应当立足学习文本。教师要引导学生尊重文本,通过文本的语言和文学内涵,理解和感悟作者的观点和情感,领会作者的表达方式,从中获得语言素养和人文素养。
问题探讨,最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中有独立思考意识。阅读文本,就是和作者作心灵对
话,这种心灵对话的价值不仅在于沟通和理解,更在于积极思维,推进了人透视问题的深度,拓展了人的观察视野。课改要求有创见地阅读。学生通过文本阅读能发现问题,对学习材料作比较辨析,对问题作假设推理,在探讨在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一思维过程中,他的发现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都会有不同程度提高。
二、用“三步法”完善问题探讨全过程
一般认为问题探讨学习方式侧重的是探讨。具体来说,就是在文本阅读中,借助教科书预设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和交流,从中学习探究的方法,发展理性思维和批判意识,提高语文素养。
应该说教科书预设的探究题既是解读文本的钥匙,也是提示学习方法的例子,价值很高,但这些探究题的预设是一个引子。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在学习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进而自主探究。不仅仅在课堂学习如此,一切阅读都要有此意识,有所运用。
问题是思维的种子,治学第一要略就是培养问题意识、发展问题思维。当然课堂学习要有序高效,必然要有问题的预设,必然在问题提出后加以思考,讨论解决。所以问题探讨应该包括两部分:提出问题,深入探讨。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两方面,缺一不可,二者互相促进,统一体。
科学的问题探讨应该包括以下三步:
1.围绕专题和文题,自我提问,回答。阅读文本,对照比较,初步探讨。
2.抓住核心和关键,提出有价值高质量问题,深入探讨。
3.落实文本,品味语言,咀嚼回味,细细探讨。
-
【教学实录】
教学要点:
1.能理解阅读经典对一个人获得教养的重要性。
2.对读经典获得教养这一命题,在探讨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品析优美语句。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课前自读《贵在一个“新”字》明确:
(一)独立思考是创新的基础。
创新是独立思考的结果。
(二)1.疑点无处不在;
2.要重视积累;
3.要有批判和怀疑精神;
4.要注重方法,勇于实践。
重点:遇到任何事情,都要考虑“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是什么”明确对象,“为什么”追究原因,“怎么办”提供对策。
[新课导入]
师: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教养是有教养人的第二个太阳。”也有人说教养是人生命的文化灵魂。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聆听大师的教诲。
[自我问答]
师:看到文题,你有哪些问题?你是如何认识这些问题的?
生1:我的问题是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我的回答是读书、欣赏、创作艺术作品、家庭熏陶。
生2:还有体育、旅游、朋友。
生3:我的问题是什么是教养?我的回答是言行文雅、善良。
生4:还有帮助他人,真诚待人。
生5:有内涵,内心丰富、细腻。
生6:我的问题是为什么人要有教养?我的回答是人有教养,别人才会尊重你。
生7:有教养体现了人的价值,活得有意思。
生8:有教养人活得自在。
生9:有教养人内心舒服。
(学生自我提问、回答基本上围绕文题,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三个角度提出的,学生能系统地自问自答,不但使自己从文题人手,对文本相关内容有了独立性初步认识,而且正式阅读文本时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与作者的差异,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文本独特的价值;一改以往阅读文本的被动、隔膜为主动、亲切。)
师:下面请大家阅读这篇文章,思考一下,作者是如何认识我们提出的三个问题的?对照
我们自己的认识,你有什么看法?
学生认真阅读,勾划要点。
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初步探讨比较]
生10: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作者认为“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
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对照我们自己的认识,我感到途径通常是多样的,但我们要学会选择一个最好的,最重要的。
生11:我补充明确一点,最重要的途径应该是研读世界文学中的杰作,书本37页倒数第四行是这样说的:然而,对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的深入理解,却都会使你感到满足的幸福。
生12:什么是教养?作者认为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
对照我们自已刚才的回答,黑塞的认识专业、深刻、透辟,深入精神和心灵,自我意识层面上思考,揭示了教养的本质。
生13:为什么人要有教养?黑塞认为教养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
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对照我们开始时的回答,他和我们的认识有相通之处,说得严谨周密。
生14: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
对照我们开始时的思考,黑塞的认识着眼于教养本身,实在深刻。
[细读质疑]
师:大家讲得很好,正式阅读文章之前,根据文题自我问答;通读后对照比较,这只是问题探讨的初步阶段,下面请大家研读课文,抓住文本核心和关键,提出有价值、高质量问题,深入探讨。
学生细读质疑。
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深入探讨]
生15:我们组提出的问题是:黑塞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的追求,这不是矛盾吗?我们经过思考讨论后认为,这看起来矛盾,实际上是不矛盾。真正的修养不追求直接的功利,它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而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二者不是一回事。
生16:从人的生存来说,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层次,准确地讲,是生存的境界。
师:分析得很清楚,大家明白了吗?????生(众):明白_『。
师:那好,我们齐读第一段,准备复述。
生齐读后,师指名复述。
师:第一组开了好头,提出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使我们对教养的认识更上一层楼了,下面哪一组接着汇报?
生17:文章第二自然段说,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获得教养的途径之间真地有重要和不重要之分吗?我们讨论后认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相对其它途径,研读世界文学是最基本、最普通、最有效的途径;但对于具体个人,情况千差万别,音乐家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可能就是音乐欣赏与创作。
生18:我个人认为,从本质讲,获得教养的所有途径同等重要,而且一个人获得教养可以从多个途径中获得,既可以研读世界文学,也可以欣赏世界音乐,各种途径之间是统一的。
师:这位同学想得真深刻。各种获得教养的途径同等重要,它们是统一有机的,有思想,了不起。大家鼓鼓掌祝贺他。下面继续汇报。
生19:黑塞说读书使人获得教养,荀子说读书使人智明而行无过,还有人说读书使人幸福,读书的最重要作用是什么?我们讨论后认为,读书学习使人智明行无过,这是从修身养性角度说的;读为使人幸福,这是从人生主观感受角度谈的;读书使人获得教养,读书本身就有意义,这已经深入到行为本身及人的自我。三者是统一的,又是逐渐深入的。
生20:我们组的问题是有人读了许多书,为什么却没有教养?而且有人认真读了许多书,
学问很大,为什么也没有教养?经过讨论,我们认为要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是读书,但读书并不一定能获得教养。一是怎样读,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肯定不会获得心的教养。二是关键在人,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师:这组同学运用文章的词句解答疑惑,融会贯通,好!
(问题探讨的重中之重是质疑,是提出有价值、高质量的问题。如何提出高质量问题是问题探讨高下成败的关键,应重点研究。)
[品味精辟语句]
师:同学们,黑塞在谈到读书能使人获得教养时,意味深长地指出,没有爱的阅读,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对于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生21:这句话是说读书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只有这样才会获得心的教养。
生22:有心灵的教养,才是有价值的阅读。
生23:想想我们自己阅读时,大多数是隔膜的,没有爱的追求,没有对知识的敬重,所以老觉得没有多少收获。
师:说得很中肯,我们读作品,要联系自己实际,理解就会真切。大家一起读背这句话。大家看文中还有哪些精辟语句,找出来讨论讨论。
生24:文章第二段有这样一句话:“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我认为这句话既形象又深刻,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以“体育”为喻,把抽象的道理阐述得很形象。“完成又是激励”是说完成了一个目标,又有新的目标,上一个目标是下一个目标的激励。
生25:第七段中有一句:“他们把这个世界当成一所小小的美丽幼儿园,园内有种着郁金香的花坛和金鱼池;后来,幼儿园变成了城里的大公园,变成了城市和国家。变成了一个洲乃至全世界,变成了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永远以新的魅力吸引着他们,永远放射着异彩。”我感觉这段写得告别美,细细想又特别有意义。阅读经典给我们带来了神奇的世界,阅读过程是获得教养的过程,是愉悦的精神旅行,它让我们不断地感受到惊喜。
生26:我认为写得更精彩的是它下面的这句话:“通过原始密林的路有成千上万条,要达到目的地也有成千上万个,可没有一个是最后的终点,在眼前的终点后面,又将出现一片片新的广阔的原野……”这句话把人们读书过程的个人性、随机性、无止境性写得特别形象,好象讲故事,很吸引人,又发人深思。
师:这位同学真是慧眼,我们齐读这句话,好好感受一下。
师:由于时间限制,我们不能再交流了,相信许多同学还有很多感受,请大家课后写在书上,互相交流。
(品味语言也是问题探讨,探讨最后必须归结到文本上去)
[课堂小结j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获得教养的途径》,文章阐述读书是获得教养的最重要途径,既有感性描述,也有理性发微。许多论述精彩之至。我们的学习方式是问题探讨,请哪位同学小结一下本节课我们是怎样问题探讨的。
生27:科学的问题探讨应该包括以下三步:(一)围绕专题和文题,自我提问,回答。阅读文本,对照比较初步探讨。(二)抓住核心和关键,提出有价值高质量问题,深入探讨。(三)落实文本,品味语言,咀嚼回味,细细探讨。
[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明确问题探讨三步。
2、以“修养”为话题,写一段话。
【教后反思】
提出有价值、高质量问题是问题探讨的核心,怎样提出有价值、高质量问题呢?
第一问,面对专题和文题,我们要自问自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只要我们多问几个问题,我们阅读文本时就不会头脑中一片空白,就不会阅读时感到十分隔膜。第二问,作者是怎样认识以上问题的,对照自己最初的自问自答,有什么差异,说明什么。可以说,这时你才真正进入文本,真切体会其妙处。第三问。我们的问题解决了,我们的认识有了实实在在的提高,这时,你还要反思一下作者的认识一定正确吗?条件变了,他的论断还成立吗?从本文学习而言,获得教养的途径真有重要不重要之分吗?对于艺术家,艺术欣赏和创作难道不是最重要的途径。随着这一个个问题的提出与探讨,我们的问题探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问题链,这才是真正系统的问题探讨。
对于真正问题的追问探讨,是从文本层面,现实层面向作者主观认识层面、理想观念与前瞻观念中的问题进行飞跃的,是思维量的筛选与质的追踪。
其次,要学会在细节处进行深入的问题探讨。何谓细节?我们在生活中对事物的观察遵
循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在文艺创作中我们还必须将理性的、抽象的思维成果“物化”为具体生动的典型形象,即符合个别——一般——个别的艺术思维规律。我们要注意艺术思维中的个别形象,因为它已被心灵化“而不同于当初的形象了,这个“个别”本身还具有无限丰富性,它既是外部有形世界的代表,也是内部心灵世界的象征,即这个“个别”之中还包括许多具体生动的“个别”,这就是细节。它是典型中的典型,个别中的个别。通过细节把握整体,这是有价值、高质量问题的共性。
在《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开头,黑塞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不是看似矛盾吗?看起来,这是对本文局部的一个细节发问,实际上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细节,它是深入理解教养的窗口,对这个所谓细节问题的探讨大大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
最后,我们要落实到文本语言上去品味。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我们在阅读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作品时,一定要学会欣赏和热爱语言。语言美的最高境界是创造。创造性的文学语言,来自于“千锤百炼”,形成了“陌生化”的话语蕴藉特性,区别于“自动化”的日常生活语言。
语言妙在何处,通常包括内容与形式两方面,两者是统一的。但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语言形式上的赏析。尽管本质的东西——即意义——是常在的,但表现它的形式却会不断变化;不同的语言形式从某种程度上就是不同的境界。可见,通过形式破解内容,并非纯粹的形式主义。
语言形式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作品的本体性问题和区别性特征。提出有价值、高质量问题,千万不能疏忽语言,尤其有意味的语言赏析。我们要努力通过问题探讨积淀语言形式的素养。
怎样提出有价值、高质量的问题,必须明确:
追问是问题探讨的基础与起点,通过它发现问题,细节关注是其支点,通过它梳理问题;????品味语言是其亮点,通过它升华问题。这三个方面共同作用,使问题探讨的课堂生机盎然,精彩纷呈。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及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