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重点]《庄子》故事两则教案》4000字
《庄子》故事两则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这两则故事均选自《庄子?秋水》,讲的都是庄子与惠子的故事。《惠子相梁》表现了庄子和惠子截然不同的生活志趣。故事富有趣味性,情节发展出人意料,人物形象对比鲜明,比喻巧妙贴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表现了两人可以相与游玩、辩论的朋友关系。它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感染。
教学本文,目的不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庄子》一书的思想,把握其艺术特征,而在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感受“游濠梁”所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能力目标
1(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2(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德育目标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难点]: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
1(比较法2(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自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过好语言关;引读提高,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过好寓言关;感知惠子、庄子的不同表现,过好思想关;美点寻踪,欣赏两则故事;延伸拓展,了解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沦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今天,我们一同欣赏《庄子》散文中的片断。
二、资料助读: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
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三、突破语言关:
1(学生白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
2(多媒体显示课文参考译文。要求学生与自己的译文对照,找出错误的
地方,并思考译错的原因。
1(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鸩鹑,你知道吗?鸩鹑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鸩鹑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鸩鹑,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3(教师归纳总结重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惠子相梁 (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3)非梧桐不止 (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5)于是鸱得腐鼠 (6)鱼出游从容 (7)是鱼之乐也
学生明确:(1)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2)同:国都、京城。(3)止:栖息。 (4)安:疑问代词,怎么。 (5)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 (6)从容:安闲自由;现在多指“在危险面前冷静不慌忙” (7)是:这。
四、引读提高: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过好寓言关。
提问:(1)庄子讲鹌鸨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学生思考,明确:(1)鹌鸨的故事里,鹎鸨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鹌鸨,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2)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教师引申:《庄子?秋水》中还有这样的故事:楚王打算让庄子做国相。派人去请他。庄子却借乌龟的故事表示。他宁愿在荒泽草野间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庄子》从不干巴巴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说理,把哲理和诗情艺术地交融在一起。
2(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理解庄子的人生态度,突破思想关。
学生讨论明确:《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以自己的
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教师总结: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秋水》一文所宣扬的是庄子一贯的思想,即人的生死、寿夭、祸福、穷通、贵贱、贫富、得失、成败等等都是完全相对的东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应一切顺其自然。庄子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便是这种思想支配下的心灵选择。
引申:庄子思想虽有消极虚无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标却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达到一种不为外物所束缚、所统治的绝对自由独立的境界。多少年来,庄子思想曾给乱世中饱经沧桑的心灵以莫大的安慰,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有它独特的作用。
五、延伸拓展: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一)
逍遥游(节选)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二)
秋水(节选)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矣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阅读上面两个片断,体味《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学生思考,明确:《逍遥游》意象雄奇,想象神奇,文风恣肆。
《秋水》文采斐然,百川灌河的浩淼,“两淡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的声势,河伯“欣然自喜”的天真得意,皆历历如在眼前。
教师总结:从我们了解的《庄子》散文的四个片断来看,《庄子》散文善于通过寓言故事说理,想象神奇,语言灵动而有气势,幽默、诙谐,是诸子散文中的精品。
六、课堂小结:
这两则故事集中表现了庄子的思想和《庄子》散文的寓言特色,形象生动,耐人寻味,如甘醴似琼浆,让人百品不厌。希望大家课后阅读《庄子?秋水》,全面了解庄子,包括他的人生观、政治观、社会观,探究庄子与孔孟的区别。
七、布置作业: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谈淡你的理解。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人捏白垩土,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
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徐无鬼》)
提示: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作文二:《《庄子》故事两则教案3重点》4500字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能力目标
1(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2(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德育目标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难点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
1(比较法 通过学生译文和标准译文的比较过好语言关,通过惠子与庄子的对比过好寓言关和思想关,通过一、二则故事的不同文风比较过好欣赏关。
2(延伸拓展法 拓宽阅读视野,了解庄子的思想。《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自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过好语言关;引读提高,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过好寓言关;感知惠子、庄子的不同表现,过好思想关;美点寻踪,欣赏两则故事;延伸拓展,了解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导入: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一个时代,同时又是中国文化最为有幸的时代。百家争鸣,各种流派纷纷登场,给我们带来了光彩眩目的文化第一次大繁荣。其中有一个独立特行的一派,一个独立特行的人,他的散文以汪洋恣肆著称,他其貌不扬,长脖子,脖子还长有一个瘤子,脸色蜡黄,他曾经去见过几位 国 君,后者都被他的长相吓跑了。这就是庄子,庄子和孔子一样,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智者。但庄子与孔子的面貌截然不同,今天让我们走近庄子,感受他的机敏、幽默与诙谐。
设计(二)
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沦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今天,我们一同欣赏《庄子》散文中的片断。
二、资料助读
庄子与《庄子》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
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
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鲁迅 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庄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文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
李白纵浪恣放的诗篇,直承《庄子》且不说,后如柳宗元论文,主张“参之庄老以肆其端”,龚自珍《病梅馆记》那种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感,显然汲取了庄周《秋水》篇的精神。
三、突破语言关
1(学生白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
2(多媒体显示课文参考译文。要求学生与自己的译文对照,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思考译错的原因。
多媒体显示:
1(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鸩鹑,你知道吗?鸩鹑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鸩鹑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鸩鹑,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
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3(教师归纳总结重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多媒体显示: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惠子相梁
(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3)非梧桐不止
(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5)于是鸱得腐鼠
(6)鱼出游从容
(7)是鱼之乐也
学生明确:(1)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2)同:国都、京城。
(3)止:栖息。 (4)安:疑问代词,怎么。
(5)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
(6)从容:安闲自由;现在多指“在危险面前冷静不慌忙”。
(7)是:这。
四、引读提高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过好寓言关。
提问:(1)庄子讲鹌鸨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学生思考,明确:(1)鹌鸨的故事里,鹎鸨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 利禄猜忌 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鹌鸨,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2)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教师引申:《庄子?秋水》中还有这样的故事:楚王打算让庄子做国相。派人去请他。庄子却借乌龟的故事表示。他宁愿在荒泽草野间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庄子》从不干巴巴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说理,把哲理和诗情艺术地交融在一起。
2(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理解庄子的人生态度,突破思想关。
学生讨论明确:《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教师总结: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秋水》一文所宣扬的是庄子一贯的思想,即人的生死、寿夭、祸福、穷通、贵贱、贫富、得失、成败等等都是完全相对的东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应一切顺其自然。庄子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便是这种思想支配下的心灵选择。
引申:庄子思想虽有消极虚无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标却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达到一种不为外物所束缚、所统治的绝对自由独立的境界。多少年来,庄子思想曾给乱世中饱经沧桑的心灵以莫大的安慰,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有它独特的作用。
3(美点寻踪,欣赏《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1)学生涵泳品味文章的美点并交流。
成果展示:
《惠子相梁》这则故事富有趣味。
情节出人意料。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义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叙,一针见血。
人物形象鲜明。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
比喻巧妙贴切。巧借鹩鹌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子的卑劣。
描摹生动传神。鸱卫护“腐鼠”,丑态十足,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五、延伸拓展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教师总结:从我们了解的《庄子》散文的四个片断来看,《庄子》散文善于通过寓言故事说理,想象神奇,语言灵动而有气势,幽默、诙谐,是诸子散文中的精品。
六、课堂小结
这两则故事集中表现了庄子的思想和《庄子》散文的寓言特色,形象生动,耐人寻味,如甘醴似琼浆,让人百品不厌。希望大家课后阅读《庄子?秋水》,全面了解庄子,包括他的人生观、政治观、社会观,探究庄子与孔孟的区别。
七、布置作业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谈淡你的理解。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人捏白垩土,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 宋元 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 从 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徐无鬼》)
提示: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
2(课外阅读《庄子》选段。
古今名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声明
访问者可将本资料提供的内容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文档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谢谢合作~
作文三:《庄子故事两则庄子》1000字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
《庄子》故事两则
[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的生平和思想。
2、理解文章的内容。
3、感受庄子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文章内容,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一)了解庄子:
庄子(约公元前369一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人(今城关镇东城路)。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
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他做过蒙城漆园(在今县城涡河北岸的漆园故址)吏的小官,但不久辞去。他布衣草鞋,糁汤野菜,安居陋巷著书。生活难以维持时,曾向监河侯借过粮食。楚威王闻境内庄周是有学识而贤德的人,就遣使备千金厚礼前来漆园(蒙城),请庄子为楚国宰相。使者言明楚王许以为相的旨意后,庄子笑谓楚使说:“千金可算是重礼了,相位可谓尊贵至上。可是,你没见祭祀时的牛吗?人们把牛喂养肥了,祭祀时披红挂彩,还不是牵到太庙杀了作祭品?我宁愿在淡泊无为中度日,不去做牺牛”。庄子在谈笑中“喻牛辞相”,终未为楚国宰相。
战国初年,诸侯兵戎相见,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学术流派竞相而起,形成了他独特的哲学体系和思想派别,相距仅百里,故又称他们的学术思想为“老庄涡河之学”。 (二)整体感知
《惠子相梁》
1、文章中讲了怎样的 故事,
2、庄子讲这个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1、庄子坚持认为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2、你认为庄子与惠子的辩论,谁是胜者,
(三)掌握以下词语翻译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
非梧桐不止:栖息
非练实不食:竹子所结的果实。
非醴泉不饮:甜美的泉水。
请循其本:依照,遵循。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肯定是。 安知鱼之乐:怎么。
惠子相梁:用作动词,做宰相。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都,京城
(四)庄子寓言的语言特色:机智、幽默、富有想象力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
作文四:《20《庄子》故事两则》6800字
20 《庄子》故事两则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惠子相梁
这则故事辛辣地讥讽了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态度。这则故事很富有趣味性,主要表现在:其一,故事发展常常出于人的意料之外。做了大官,好朋友来看望自己,这是令人高兴的事情,惠子对庄子来梁国起初的反应可能也是欣喜。可是在别人的挑拨下,他马上对庄子起了疑心,进而大动干戈,在城里进行大搜捕,非要把庄子拿捏在自己手里不可。气氛骤然紧张。庄子对此的反应呢?他没有躲,没有逃,而是大大方方地主动来到惠子面前。面对利欲熏心、薄情寡义的惠子,庄子是不是要破口大骂呢?不是。他远远地从奇鸟“”讲起,直到最后勾连一句,才让惠子意识到原来“”的故事是在骂他。其二,人物形象形成鲜明对照。惠子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的心思,以为庄子像他—样,贪图高官厚位,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关于庄子对爵禄的态度,《庄子·秋水》中还有这样的故事:楚王打算让庄子做国相,派人去请他。庄子却借乌龟的故事表示,他宁愿在荒泽草野间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也有类似的记载)。这个故事可从正面给本文的故事以补充。其三,比喻巧妙贴切,收到言简义丰的效果。以比喻志向高洁之士,以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尖锐深刻。尤其是写鸱卫护“腐鼠”的丑态,更是传神。刘凤苞说:“一赫(即“吓”)字,且护且拒。如见其状,如闻其声,真传神之极笔。结句径以赫字坐梁相,看得自己身份绝高。孰为腐鼠?孰为?可想见其胸中寄托。惠子非真有此事,特庄子寓言以醒世耳。”(《南华雪心编》)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这个故事在《庄子》一书里显得别具一格,它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关于这一点,历来争论不休。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一)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
(二)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三)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
以上是从逻辑角度对二人的辩论进行分析,其实,就这段充满机智的文字描写而言,我们不必斤斤计较于逻辑,而可以从二人的思想、性格、气质差异上来看待这段对话。惠子是名家,好辩,对于事物更多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对于在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愉悦的庄子自然也就缺乏理解与认同了。
另外,庄子的一些思想对我们理解他所说的“鱼之乐”也不无启发。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认为鱼“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这是符合庄子的理想的,由此,他断定鱼儿“乐”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二、问题研究
庄子和惠子之间的关系到底怎么样?
《惠子相梁》中,惠子是一个醉心于功名利禄,并无端猜忌好友的小人,庄子狠狠地奚落了他;《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和庄子在濠梁上游玩,并就庄子能否知道“鱼乐”的问题发生辩论,可见两人是可以言谈往还的朋友。惠子真的像《惠子相梁》里那样无耻吗?庄子和惠子的关系究竟怎样?另一则故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即“匠石运斤”的故事(出自《庄子·徐无鬼》)。它讲的是庄子路过惠子墓前,向学生慨然感叹自惠子死后,他就没有可以谈话的知己了。庄子的话很深沉,也很动人,在整部《庄子》里都是少见的。可见,在庄子心目中,惠子是难得的知己。那么,“惠子相梁”的故事完全是虚构吗?也不全是。惠子可能确实比较热衷于功名富贵,但不大可能做出伤害朋友庄子的事来。
练习说明
一、朗读课文,注意表达人物的语气,并回答下列问题。
1.庄子讲故事用意是什么?
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此题意在让学生把握课文大意。
1.的故事里,庄子将自己比作,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2.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二、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
2
3.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4
此题意在让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1.相,宰相,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
2.国,国都,京城。
3.止,停止,这里是栖息的意思。
4.安,疑问代词,怎么。
三、从本文的两则故事中选一则改编成课本剧,可以在原有故事基础上补充情节。注意要对人物的表情、动作、心理等有所提示。
此题意在让学生领会《庄子》寓言机智、幽默,富有想像力的特点。
教学建议
《庄子》一书的思想和艺术都极具特色,中学生理解起来有相当大的困难。本文编入节选自《庄子》的两则寓言故事,意在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而并不要求他们对《庄子》有较全面、深入的认识和把握。教学时,可以从有助于理解本文着眼,简略介绍有关庄子的生平和思想,以及《庄子》的主要艺术特点,若能从《庄子》中举出一些实例进行说明,效果会更好。
有关资料
一、译文
1.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二、契友惠施(陈鼓应)
庄子这般旷达的心境,视富贵荣华有如敝屣。其高超之生活情趣,自然超离人群与社群。无怪乎在他眼中,“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既然这样,就只好“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了。像庄子这样绝顶聪明的人,要想找到一两个知己,确是不容易。平常能够谈得来的朋友,除了惠子之外,恐怕不会再有其他的人了。他们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他们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热诚。
惠子喜欢倚在树底下高谈阔论,疲倦的时候,就据琴而卧(“倚树而吟,据槁梧而暝”),这种态度庄子是看不惯的,但他也常被惠子拉去梧桐树下谈谈学问(“惠子之据梧也……”),或往田野上散步。一个历史上最有名的辩论,便是在他们散步时引起的:
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小白鱼悠闲地游出来,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问:?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
庄子回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晓得鱼的快乐。?
惠子辩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准此而推,你既然不是鱼,那么,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很明显的了。?
庄子回说:?请把话题从头说起吧!你说:‘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云云,就是你知道了我的意思而问我,那么我在濠水的桥上也就能知道鱼的快乐了。?(《秋水》)
庄子对于外界的认识,常带着观赏的态度。他往往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惠子则不同,他只站在分析的立场,来分析事理意义下的实在性。因此,他会很自然地怀疑到庄子的所谓“真”。
庄子与惠子的辩论,如果从“认知活动”方面来看,两人的论说从未碰头;如果从观赏一件事物的美、悦、情这方面来看,则两人所说的也不相干。而只在不同的立场与境界上,一个有所断言(“知道鱼是快乐的”),一个有所怀疑,(“你既然不是鱼,那么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很显然的!”)他们在认知的态度上,便有显著的不同;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惠子着重知识论的判断。这不同的认知态度,是由于他们性格上的相异;庄子具有艺术家的风貌,惠子则带有逻辑家的个性。
庄子与惠子,由于性格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基本立场,进而导致两种对立的思路──一个超然物外,但又返回事物本身来观赏其美;一个走向独我论,即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
第三者的心灵状态。
庄子与惠子由于基本观点的差异,在讨论问题时,便经常互相抬杠,而挨捧子的,好像总是惠子。在《逍遥游》上,庄子笑惠子“拙于用大”;在《齐物论》上,批评他说:“并不是别人非明白不可的,而要强加于人,所以惠子就终身偏蔽于?坚白论?”(“非所以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德充符》上也说惠子:“你劳费精力……自鸣得意于坚白之论。”这些批评,庄子都是站在自己的哲学观点上,而他最大的用意,则在于借惠子来抒发己意。
另外《秋水》篇记载:惠子在梁国做宰相时,庄子去看他,谣言说庄子是来代替惠子的相位。惠子心里着慌,便派人在国内搜索了庄子三天三夜。后来庄子去见惠子,对他讲了一个寓言,把他的相位比喻猫头鹰得着臭老鼠而自以为美。这故事恐怕是他的学生假托的,不过庄子与惠子,在现实生活上确实有很大的距离;惠子处于统治阶层,免不了会染上官僚的气息,这对于“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的庄子,当然是很鄙视的。据说惠子路过孟诸,身后从车百乘,声势煊赫,庄子见了,连自己所钓到的鱼也嫌多而抛回水里去。(《淮南子·齐俗训》)
他们两人,在现实生活上固然有距离,在学术观念上也相对立,但在情谊上,惠子确是庄子生平惟一的契友。这从惠子死后,庄子的一节纪念词上可以看出: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人捏白士,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徐无鬼》)
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
(选自《庄子浅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
三、庄子及其哲学(孙以楷)
我们还应当进一步探索庄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哲学思想?又应当怎样予以正确地评价?
我认为,应当从庄子所处的时代,他的政治倾向、生活态度、阶级出身和其思想渊源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考察、剖析。
先看庄子所处的时代。庄子的生卒年,历史无明文记载,据马叙伦先生《庄子年表》的考证,是生于周烈王七年(公元前369年),卒于周赧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6年),与孟子同时。庄子所处的时代正当极其动乱的战国之世的中期,是战争最为频仍而统治者又最为骄横的时代,其时思想界又混乱不堪,儒、墨二家既各行其是,又各是其所是,而非其所非,再加上公孙龙等的诡辩,愈益使人迷乱而莫知所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庄子家乡宋国的情况。宋国为殷微子封地,是一个腐朽的领主制国家,庄子的大半生处于宋王偃时期,而宋王偃又是战国有名的暴君,最为荒淫无道,残杀成性。在他攻袭、撵走其兄剔成自立为君之后,对外与齐、楚、魏三国为敌,对内沉迷酒色,不纳忠言,群臣有敢于劝谏的往往被他射死,他还经常用箭射一个悬挂着的盛血的皮囊,以流血为乐,名曰“射天”,诸侯皆以桀、纣目之,最后激起各国的公愤。齐国联合魏、楚二国攻杀了宋王偃,灭亡了宋国。这样的时代,这样的国家,当然不会不对庄子的思想产生较大的影响,何况还有其他的种种因素呢。
其次,看看庄子的政治倾向、生活态度及其阶级出身。关于庄子的政治倾向,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他对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污浊寄予了很大的愤慨,已见前面对庄子处世哲学的分析。(二)他除了一度做过漆园吏这个小官以外,对宋国领主统治集团是抱着反对与
仇视的态度的,他把宋国的黑暗政治比作甚于“九重之渊”,把宋王偃比作甚于凶猛的“骊龙”,他还讽喻那些“昏上乱相”的当权者和迎合统治者的谄佞之徒曹商之流。(三)他攻击儒、墨,批评当世宿学。(四)后来他也不愿出仕,不愿做大官,毅然拒绝楚威王“许以为相”的厚币重聘,宁可“游戏污渎之中以自快”,而不愿受统治者的羁束。王先谦说庄子“辩多而情激,岂真忘是非哉”,这话基本上是对的。庄子讲要忘记是非,实际上嫉恶如仇,大是大非分得极其清楚,观点也很明确,不过出之以轻松的笔墨,于平淡中抒其激情而已。庄子事实上是一个富有正义感,既不屈从统治者而又穷得有志气的风骨凛然的清介之士。关于庄子的生活态度,固然有消极悲观的一面,但也有积极乐观的一面,他不仅以愤世嫉邪的心情和嬉笑怒骂的态度去评论现实,而且他的不少寓言如《不龟手之药》《庖丁解牛》《支离疏忘形》等所描写刻画的都是劳动人民的形象,这就说明他对劳动比较熟悉,对人民也有一定的感情,否则怎么能写出这些通过劳动生活阐发哲理的作品出来。荀子认为庄子“猾稽乱俗”,不正好证明他关心人民的事情吗?也正是由于庄子这种态度的影响,他的后学才能写出在封建社会中绝无仅有的通过寓言以批判统治阶级、颂扬农奴起义的《箧》《盗跖》等著名篇章来。关于庄子的阶级出身,史书亦无明文记载,《史记》和《庄子》外、杂篇所录只有以下几条:“周尝为蒙漆园吏”;“庄周家贫,往往贷粟于监河侯”;“庄子钓于濮水”;“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系履而过魏王”;“处穷闾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外、杂篇虽系庄子弟子及其后学所著,史料价值不高,但这些有关庄子生活的资料却应是基本可信的,因为这是在写他们的老师,他们这一学派的创始人,至多有所夸张,而不可能过于失真。从这些简略的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庄子只是一个做过小官吏、家境贫困的穷知识分子,毫无其他之可言。
再次,看看庄子的思想渊源。庄子的思想渊源于老子,司马迁曾指出,“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但是他不仅继承而且发展了老子“天道无为而自然”的思想,无论就理论的丰盈以及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来说,庄子都比老子高明。而且,庄子的学识也极渊博,“于学无所不”,因此,《老子》只类似一首长篇哲理诗,而庄子的文章则是洋洋洒洒的哲学长篇,已然形成专题论文的风格了。
总括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下面几点看法:
(一)庄子是一个身处乱世,博学多才,家境贫寒而又有志节的知识分子。
(二)庄子服膺老子学说,继承与发展了老子关于“天道无为而自然”的哲学思想。他不赞成儒、墨二家,尤其与儒家的仁义学说格格不入;他也知道儒、墨大行其道而终于无所施其伎,而他自己仕途既不得意,不为王公大人所重,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新路子。于是,只好一方面隐居不仕,拒绝与统治者合作,关闭在自己的“自由”的小天地里,另一方面著书立说,培养学生,阐述哲理,发挥老子的“无为”之道来奉劝君主少做一点坏事,人民少惹一点是非。
(三)庄子的内心充满着矛盾,他的哲学思想是作为一个因愤慨之极由积极用世而走向消极应世之心理转变的古代知识分子的特性所使然的:正是由于他不是领主贵族,生活比较清贫,所以能够接触下层,深入实际,对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有深刻的观察和体会;正是由于他最终走向消极,所以他的哲学思想的基本倾向是唯心主义的,而其核心则主要是讲人在乱世中怎样才能全身保性,不为物累;也正是由于他原有用世之志,后来也是愤慨已极,无可奈何,所以在谈哲理时常常流露愤世嫉邪之议,抨击社会的污浊和统治者的罪行,来寄托、抒写他的心声,而形成其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林云铭说:“庄子似个绝不近情的人,任他贤圣帝王,矢口便骂,眼大如许;又似个最近情的人,世间里巷、家庭之常,工技屠宰之术,离合悲欢之态,笔笔写出,心细如许。”胡文英说:“庄子眼极冷,心肠最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无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
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还不失为比较全面、比较深刻的见解。
作文五:《庄子故事两则》1400字
20、《庄子》故事两 则
?惠子相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课件制作:新 密 市 密 州 中 学
一、关于庄子
?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 宋国蒙人, 他继承并发展 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 学派的重要人物,世称 “老庄”。 ? 庄子思想基本上属于主 观唯心主义;主张“无 为而治”。 ? 他曾作过蒙城漆园吏, 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 阶级合作。
庄周
(约前 369~前286)
二、关于《庄子》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 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 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 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 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 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 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 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 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 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 学,哲学的文学”。
自读《惠子相梁》
? 借助课下注释通译课文。
? 庄子讲这个故事的用意是 什么?请你说说看。
庄子讲鹓鶵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鹓鶵的故事里,鹓鶵比喻志向高洁 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 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 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 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 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 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 余味不尽的效果。
自读第二则
? 借助课下注释直译课文。 ? 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 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 怎样的心境?
文章的美点(第一则)
? 1、情节出人意料。朋友来贺,不喜却疑;
搜捕在即,不躲自迎;义愤填膺,泰然相 答;委婉相叙,一针见血。 ? 2 、人物形象鲜明。惠子利欲熏心,庄子 清高自守。 ? 3、比喻巧妙贴切。巧借鹓鶵故事尖锐地 批评了惠子的卑劣。 ? 4、描摹生动传神。鸱卫护“腐鼠”,丑 态十足,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第二则
轻松闲适,趣意盎然: ? 一力辩,一巧辩; ? 一求真,一尚美; ? 一拘泥,一超然。
《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第一、 想象奇幻, 第二、 构思巧妙,
第三、 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
第四、 文笔时有幽默、诙谐之趣, 时有汪洋恣肆,浪漫主义风格。
《逍遥游》 片断
?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 不知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 为鹏,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 也无
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 芥为之舟。
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先生的《自然的箫声》
演 稿
示
文
1 2 3 后
等
催乳师通乳师培训班 px.bin. 嵱吆夻
徐无鬼(节选)
?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 其鼻端若蝇翼 (1) ,使匠石斫之 (2) 。匠石运斤成风 (3) , 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4) 。宋元 君闻之(5) ,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 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6) 。’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 [ 注释] (1)郢:楚国的国都。郢人,是位泥水匠人。垩 (è):白灰。漫:涂。 (2)匠石:人名,木匠。祈(zhuó ):砍。 (3)斤:斧。 (4)失容:失色。 (5)宋元君:宋国的国君。 (6)质,质对,对象。
总结:
从《庄子》散文的几个片断, 我们一斑窥豹:《庄子》散文善 于通过寓言故事说理,想象神奇, 语言灵动而有气势,幽默、诙谐, 是诸子散文中的精品。
作文六:《《庄子》故事两则教案》3000字
20《庄子》故事两则能力目标1.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2.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德育目标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教学重点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沦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今天,我们一同欣赏《庄子》散文中的片断。二、资料助读庄子与《庄子》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庄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文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李白纵浪恣放的诗篇,直承《庄子》且不说,后如柳宗元论文,主张“参之庄老以肆其端”,龚自珍《病梅馆记》那种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感,显然汲取了庄周《秋水》篇的精神。三、自学《惠子相梁》教师参考:1、课文直译: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吗?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鶵,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2、归纳相关文言现象:句式方面:如省略句、倒装句“惠子相梁”,应为“惠子相于梁”,即“惠子在梁相”。词语方面:如“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这一环节可以结合直译予以关注。)3、庄子讲鹓鶵故事的用意是什么?鹓鶵的故事里,鹓鶵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chī)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四、合作探究:涵泳品味文章的美点并交流。学生的每一点发现都必须珍视。示例:1、情节出人意料。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义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叙,一针见血。2 、人物形象鲜明。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3、比喻巧妙贴切。巧借鹓鶵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子的卑劣。4、描摹生动传神。鸱卫护“腐鼠”,丑态十足,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第二课时这个故事在《庄子》一书里显得别具一格,它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教师参考:1、课文直译: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鯈(tiáo)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2、归纳相关文言现象:句式方面;词语方面(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3、把握故事中的辩论的实质。庄子:鱼之乐;惠子:不知鱼之乐。(二)
研读探究: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2、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关于这一点,历来争论不休。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3)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以上是从逻辑角度对二人的辩论进行分析,其实,就这段充满机智的文字描写而言,我们不必斤斤计较于逻辑,而可以从二人的思想、性格、气质差异上来看待这段对话。惠子是名家,好辩,对于事物更多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对于在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愉悦的庄子自然也就缺乏理解与认同了。另外,庄子的一些思想对我们理解他所说的“鱼之乐”也不无启发。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认为鱼“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这是符合庄子的理想的,由此,他断定鱼儿“乐”是理所当然的事了。)3、结合两则故事,比较庄子与惠子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在《庄子与惠子游于谦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惠子真的像《惠子相梁》里那样无耻吗?庄子和惠子的关系究竟怎样?另一则故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即“匠石运斤”的故事(出自《庄子·徐无鬼》)。它讲的是庄子路过惠子墓前,向学生慨然感叹自惠子死后,他就没有可以谈话的知己了。庄子的话很深沉,也很动人,在整部《庄子》里都是少见的。可见,在庄子心目中,惠子是难得的知己。那么,“惠子相梁”的故事完全是虚构吗?也不全是。惠子可能确实比较热衷于功名富贵,但不大可能做出伤害朋友庄子的事来
作文七:《《庄子》故事两则教案》4600字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
教学目标
基本阅读技能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高级智慧技能
1.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2.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情感目标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难点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
1.比较法 通过学生译文和标准译文的比较过好语言关,通过惠子与庄子的对比过好寓言关和思想关,通过一、二则故事的不同文风比较过好欣赏关。
2.延伸拓展法 拓宽阅读视野,了解庄子的思想。《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自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过好语言关;引读提高,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过好寓言关;感知惠子、庄子的不同表现,过好思想关;美点寻踪,欣赏两则故事;延伸拓展,了解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庄子和孔子一样,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智者。但庄子与孔子的面貌截然不同,今天让我们走近庄子,感受他的机敏、幽默与诙谐。
设计(二)
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论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今天,我们一同欣赏《庄子》散文中的片断。
二、资料助读
庄子与《庄子》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庄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文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
李白纵浪恣放的诗篇,直承《庄子》且不说,后如柳宗元论文,主张“参之庄老以肆其端”,龚自珍《病梅馆记》那种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感,显然汲取了庄周《秋水》篇的精神。
三、突破语言关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
2.多媒体显示课文参考译文。要求学生与自己的译文对照,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思考译错的原因。
多媒体显示:
1)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你知道吗? 鹓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惠子相梁____________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____________
非梧桐不止____________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____________
于是鸱得腐鼠____________ 鯈鱼出游从容____________
是鱼之乐也____________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____________
请循其本____________ 或谓惠子曰____________
学生明确:
(1)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2) 国:国都、京城。 (3)止:栖息。 (4)安:疑问代词,怎么。 (5)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 (6)从容:安闲自由;现在多指“在危险面前冷静不慌忙”。 (7)是:这。 (8)完全,确定是 (9)最初的话题 (10)有人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3)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不是梧桐树不休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
(4)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这样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第二课时
一、引读提高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过好寓言关。
提问:1、《惠子相梁》中哪几个词能够表现惠子比较看重功名利禄呢?
恐、搜
2、在《惠子相梁》中,庄子用什么比喻自己?这说明庄子是个怎样的人? 庄子自喻为“鹓”,这说明庄子是个志向高洁、淡泊利禄、厌恶功名的人。
3、庄子讲鹓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学生思考,明确:(1) 鹓的故事里,鹓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鹓,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4、就《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则故事看,惠子觉得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对此,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略
5.读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你认为庄子与惠子的辩论,谁胜出?为什么?
示例: (1)庄子胜出,因为庄子是以自己的心境去观赏事物的美,并且巧妙地偷换概念 (把“安知”故意曲解为“从哪里知道”“如何知道”),他解了惠子的发难。 (2)惠子胜出,因为惠子对事物的认识是求实的,并且论辩逻辑严密,逼得庄子只能诡辩了。
6、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学生思考,明确: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教师引申:《庄子?秋水》中还有这样的故事:楚王打算让庄子做国相。派人去请他。庄子
却借乌龟的故事表示。他宁愿在荒泽草野间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庄子》从不干巴巴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说理,把哲理和诗情艺术地交融在一起。
2.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理解庄子的人生态度。
学生讨论明确:《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教师总结: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秋水》一文所宣扬的是庄子一贯的思想,即人的生死、寿夭、祸福、穷通、贵贱、贫富、得失、成败等等都是完全相对的东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应一切顺其自然。庄子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便是这种思想支配下的心灵选择。
引申:庄子思想虽有消极虚无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标却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达到一种不为外物所束缚、所统治的绝对自由独立的境界。多少年来,庄子思想曾给乱世中饱经沧桑的心灵以莫大的安慰,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有它独特的作用。
3.美点寻踪,欣赏《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学生涵泳品味文章的美点并交流。
成果展示:
《惠子相梁》这则故事富有趣味。
(1) 情节出人意料。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义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叙,一针见血。
(2)人物形象鲜明。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
(3)比喻巧妙贴切。巧借鹩鹌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子的卑劣。
(4)描摹生动传神。鸱卫护“腐鼠”,丑态十足,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二、延伸拓展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一) 逍遥游(节选)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二) 秋水(节选)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矣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
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阅读上面两个片断,体味《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学生思考,明确:《逍遥游》意象雄奇,想象神奇,文风恣肆。
《秋水》文采斐然,百川灌河的浩淼,“两淡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的声势,河伯“欣然自喜”的天真得意,皆历历如在眼前。
教师总结:从我们了解的《庄子》散文的四个片断来看,《庄子》散文善于通过寓言故事说理,想象神奇,语言灵动而有气势,幽默、诙谐,是诸子散文中的精品。
三、课堂小结
这两则故事集中表现了庄子的思想和《庄子》散文的寓言特色,形象生动,耐人寻味,如甘醴似琼浆,让人百品不厌。希望大家课后阅读《庄子?秋水》,全面了解庄子,包括他的人生观、政治观、社会观,探究庄子与孔孟的区别。
四、布置作业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谈谈你的理解。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人捏白垩土,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徐无鬼》)
提示: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
2.课外阅读《庄子》选段。
作文八:《庄子故事两则教案》1500字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
青岛第五十九中学蒋晨梅
教学目标;
一、 积累文言重点实词、虚词,正确翻译课文。
二、 探讨庄子淡薄名利,追求自由的思想。
三、 思索构建高尚纯真的精神家园。
教学重点:
一、积累文言重点实词、虚词,正确翻译课文。
二、归纳翻译句子原则。
教学难点:
一、探讨庄子淡薄名利,追求自由的思想。
二、思索构建高尚纯真的精神家园。
教学步骤
一、 课前演讲:学生演讲一则庄子故事
二、 导入
1 请学生介绍庄子
作者介绍: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战国时代宋国蒙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道学之祖。《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课文选的两则故事均节选自《庄子·秋水》。标题是编者加的。
2 从演讲的小故事中,我们能看出庄子是个怎样的人?
从演讲故事中我们解读到庄子是一个淡薄名利的人,但在庄子生活的战国时代,许多人并不理解这一点,这些人中也包括了庄子的一位朋友惠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则庄子故事都与惠子有关,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人不同的性格特点和精神追求。
三、 课文解析
(一)第一个环节:文言知识的学习
1积累重点词汇。
相 或 谓 国 止 于是 吓
梁 是 安 固 全 循 既已
2课文翻译,学生纠错。
3翻译原则:
1)对译
2)突出重点字词
A.古今异义
B.词性转换
C.多义词
3)突出句式特点
A判断句
B被动句
C省略句
D倒装句
课堂练习:翻译句子,注意加点词的用法
于是鸱得腐鼠
惠子相梁
庄子来,欲代子相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贤者为之用
(二)第二个环节:课文内容的理解
1、庄子是惠子的朋友,惠子为何会派人抓捕庄子?
(惠子深知庄子无论学识还是修养都远远超过自己,另一方面他又很看重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所以他听信别人的挑拨,失去理智的判断,甚至丢弃朋友的情谊,在国都中抓捕庄子。)
2、庄子知道后为何不跑,反而要去见惠子?
(庄子根本无意于梁国的相位,所以毫无畏惧之心。)
3、庄子无意于名利,为何不直接表达而要用寓言的形式?
? (比喻:鹓鶵----庄子
? 鸱----惠子
? 腐鼠----功名利禄
? 梧桐、练实、醴泉----高洁的品行
? 既表明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讽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
4、在辩论中庄子的观点是什么?他为什么持这种观点?
(庄子的观点:在水中自由自在游动的鱼很快乐。庄子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的嬉戏,这是符合庄子的理想的,由此他断定鱼儿快乐是理所当然的事。)
5、在这场辩论中谁是胜利者?
(惠子胜在论辩严密;庄子胜在思想的博大和机敏应答上。庄子在最后的回答中偷换概念,将惠子问得“怎么知道”偷换为“在那里知道”,既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又巧妙地结束了论辩。)
6、你能否从这个小故事中领悟庄子的内心追求?
(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认为鱼“乐”其实也就是他追求自由的思想和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7、庄子为什么可以作到心境的自由与快乐,他依靠的是什么?
(1、庄子淡泊名利,没有名利的羁绊与束缚。
2、对生死的豁达与超脱。)
总结语: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庄子》故事两则的学习探讨了庄子的精神境界:视名利为腐鼠,将心灵投向自由而博大的逍遥世界。那么同学们又将追求和塑造怎样的精神家园呢?这个答案可能要伴随你们的成长,在漫长的岁月中一点点摸索,可能因时而异,当然也会因人而异。在这堂课的最后我想用一个故事来告诉大家如何才能探询到属于你的真谛。
四、 布置作业
1.归纳整理本课词句的知识点。
2.完成同步练习。
3.收集庄子有关故事并谈谈感受。
作文九:《《〈庄子〉故事两则》小测》1200字
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0课《〈庄子〉故事两则》小测(一) 班别: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惠子相( )梁 (2)或( )谓惠子曰 ..
(3)子( )知之乎? (4)鵷鵮发( )于南海 ..
(5)非梧桐不止( ) (6)非练实( )不食 ...
(7)于是( )鸱得腐鼠 ..
二、翻译下列句子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
1.月既不解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风多杂鼓声。
3.歌罢仰天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4.北极朝廷终不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0课《〈庄子〉故事两则》小测(二) 班别: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是( )鱼之乐也 (2)安( )知鱼之乐 ..
(3)固( )不知子矣 (4)子之不知鱼之乐全( )矣 ..
(5)请循其本( ) (6)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 .....
二、翻译下列句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
1.知汝远来应有意,___________________。2.时难年荒世业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____。4. _____________________,霜重鼓寒声不起。
作文十:《庄子故事两则》5500字
庄子故事两则
【题目解说】
《惠子相梁》出自《庄子·秋水》,作者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周。在这篇短文中,庄子将自己比作鹓刍鸟,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表明自己鄙弃功名利禄的立场和志趣,讽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
【走近作家】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期宋国蒙(今 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 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难点解析】
1.《相梁》比喻意义: (yuān chú)的故事里,(yuān chú)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雏(yuān chú),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使惠子自己觉得愧疚,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说明庄子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稀罕功名利禄的人。惠子是个醉心于功名利禄,见利忘义,没主见的人。
2. 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有一种刨根问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欣赏,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感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的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写作特色】
1.《相梁》:①巧妙地采用了寓言的形式。②善于运用比喻。
【词语积累】
1. 一词多义:
①吓 仰而视之曰:“吓”:模仿鸱发怒的声音。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吓用作动词,威胁②于 鹓雏(yuān chú)发于南海:起飞、从;于是鸱得腐鼠:在; 而飞于北海:到达③固 固不知子矣:固然。 子固非鱼也:本来。 ④见 庄子往见之:看望,拜见。 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2. 古今异义
①非梧桐不止 止: 古义:栖息 今义:停止
②于是鸱得腐鼠 于是:古义:在这时 今义:因果关系
③国:古义:国都 今义:国家
3.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②倒装句:搜于国中三日三夜(状语后置) ③发于南海,飞于北海(同上) ④省略句:惠子相(于)梁
【主旨解说】
1.《相梁》庄子将自己比作(yuān chú),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表明自己鄙弃功名利禄的立场和志趣,讽刺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表现庄子天到无为而自然的哲学思想。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写了惠子和庄子在濠梁上游玩,并就庄子能否知道“鱼乐”的问题发生辩论,展现了两人不同的认知态度,同时表现了他们思维的敏捷。在辩论中,可见庄子认为的“鱼乐”其实是他内心的愉悦心境的一种折射。
【结构图解】
【文本链接】
1.关于《庄子》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2.《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第一, 想象奇幻;第二,构思巧妙; 第三, 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 第四,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3.《庄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文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juàn)”,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李白纵浪恣放的诗篇,直承《庄子》且不说,后如柳宗元论文,主张“参之在老以肆其端”,龚自珍《病梅馆记》那种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感,显然汲取了庄周《秋水》篇的精神。
【基础知识积累】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
(1)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yuān chú ) ⑵.非醴( lí)泉不饮
⑶.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háo )(liáng )之上⑷.鯈(tiáo )鱼出游从容
2. 解释下列加点字
⑴ 惠子相梁(做宰相) ⑵.非梧桐不止(栖息)
⑶.是鱼之乐也(这) ⑷.安知鱼之乐 (怎么)
3.《〈庄子〉故事两则》节选自《庄子?秋水》 《庄子》是庄周 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 道 家经典之一,庄子即 庄周 , 战 国时期宋国蒙人,哲学 家。
4.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D )
A.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国家)B.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于:在)
C.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吓:模仿鸱发怒的声音。)D.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全:完全,确定是)
解析:本题A项中“国”应理解为“国都”,B项“于”是“向、到”之意,C项“吓”应解释为“吓唬”。D项解释正确。
4. 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⑴于 发于南海( 于:介词,引出动作处所,从 ) 于是鸱得腐鼠(于:介词,在 ) ⑵固 子固非鱼也(固:副词,本来。 )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固:副词,固然 ) 解析:一词多义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平时要注意积累辨析。解答本题时,根据该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及其作用来理解,该词的含义应能将其前后的词语连接起来。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 )
A. 于是鸱得腐鼠 B.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C.请循其本 D. 鹓鶵过之
解析:本题中A项中“于是”在句中并非一个词,而是一个介宾短语,这个短语是由介词“于”加上代词“是”构成,可译为“在这时”,它不同于现代汉语中作为表承接关系的连词。
6..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D )
A.人恒过然后能改 B.惠子相梁
C.庄子来,欲代子相 D.我知之濠上也
解析:本题中有三项属于词类活用,A、B、C三项中加点词语都是名词用作动词,A项中“过”由名词“过错”变为动词“犯过错”, B、 C选项“相”由名词“辅助君主的人”变为动词“当宰相”,只有D项是一般用法。
7. 庄子见了利欲熏心、薄情寡义的惠施,用讲故事的方法奚落他,这与直言痛斥惠子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解析:当惠子在城里进行了大搜捕后,庄子大大方方地来到惠子的面前,他并没有对惠子破口大骂,而是从鸟的故事讲起,直到最后勾连一句,才让惠子意识到原来这个故事是在骂他,这种绕弯子奚落对方的方式,既含蓄又尖锐。答案: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奚落惠子,既尖锐痛快又余味无穷。
8.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解析:文中体现出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他俨然具有艺术家的风貌。因而庄子说鱼乐,其实是他自己的愉悦心境的体现。答案: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创新能力运用】
(一) 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完成第9~12题。
9.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 鯈鱼出游从容 ⑵. 请循其本 ⑶.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解析:解答本题要结合本文理解,根据上下句的意思,准确地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答案:⑴.悠闲自得 ⑵.最初 ⑶.既然
10判断文中划线句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修辞方法。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反问 )
11.翻译句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解析:翻译本句,关键区别句中两个“固”的含义,前者为“固然”,后者为“本来”,然后将每个词语的含义逐一对译即可。答案: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12就《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则故事看,惠子觉得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对此,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解析:惠子在文中体现其好辩、重分析的性格,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对知识的探讨,带有逻辑家的个性,对此,允许有不同看法,但要言之有理。参考答案:略。
(二)阅读《王著教帝学书》《陈番立志》,完成第13~题。
[甲]太宗①朝②,有王著学右军③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④。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⑤称善,恐帝不复用意。”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太宗:宋太宗赵匡义。②朝: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③右军: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④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⑤遽:匆忙。
[乙]番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13.下面句中的“其”,与“其后,帝笔法精绝”的“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
A、百姓多闻其贤 B、其如土石何
C、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D、其一犬坐于前
解析:此类题,应先将原题中词义解释准确,而后再一一将四个选项加点词解释出来,认真对照,选择出题目中与选项中词义相同的答案。
14.解释加点的字在文中的意思。
(1)闲处一室(住 ) (2)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拜访 )
(3)甚奇之( 以……为奇 ) (4)安事一室乎(服侍 )
⑸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益处、好处 )⑹ 书固佳矣(本来 )
解析:这两篇短文篇幅短小,把握重点词语即可理解全篇。本题的几个词语皆为重点。答题时,应结合原句来理解,还可联系我们所积累的课内文言文中与之相关联的词语,辨析含义及用法。
15.依据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写出一个成语。
太宗益刻意临学 _更加;精益求精 多多益善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了两方面的能力,一是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二是积累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须先将“益”字放在文中理解,应是“更”根据其义再写出成语。
16.用“/”给乙文画线处断句。
番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
解析:本题要求划分的停顿是以句为单位的较大的停顿,相当于给文章加标点符号,做题时,要反复朗读,表达了一定的完整意思的地方要读断。
答案:番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又以问著,对如初。(太宗)又让人拿着(新写的字)去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开初一样。
⑵ 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你为什么不打扫庭院和屋子来迎接客人呢?
解析:⑴句比较容易理解,重点词语是“对”结合上下句,“对”应是“对答、回答”之意,解决了该词,联系全文,本句便不攻自破了。⑵是一个疑问句,翻译时还可结合下文的答句来理解。本句要先突破重点词语“孺子”和“洒扫”,然后将每个词语的含义连贯地组织起来。
18.读罢这两篇短文,可否产生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关的联想,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解析:本题属开放性题,把阅读这两个小故事的感受,如实地表述出来,允许有不同的看法,但要与文章紧密相连。参考答案:.我们从小要有远大志向,树立远大的理想,长大才能为国家效力。我们在学习或生活中为人要尽职尽责,严格地待人待己。
【翻译】
甲:太宗统治的时候,有个名叫王著的人学习王羲之书法,很是领会到其中的要领,被太宗任命为翰林。太宗在朝政的空余时间也爱好练习书法,每有心得都派内侍去送给王著看,但每次王著都说不够完美,太宗更加尽量地模仿得像。(太宗)又让侍从拿着(新写的字)去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和起初一样。有人询问为什么不够完美,王著说“皇上的书法外形固然是好,但如果匆忙地说好,恐怕皇上不再(像原来一样)用心了。”这之后太宗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过了很多以前的著名书法家,世人说这都得益于王著的规劝。
乙:陈番十五岁的时候,曾经悠闲地待在一间居室当中,但是院子却是荒芜肮脏的。他父亲的朋友、同郡的薛勤来等候陈番,对他说:“你为什么不洒一洒水、打扫一下来接待宾客呢?”陈番说:“大丈夫处世,应当打扫天下,为什么要打扫一间居室呢?”薛勤(由此)知道陈番有雄视天下的志向,并感到很惊奇。
【三新精英园】
19.《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一文,在庄子与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解析:本题从不同角度来分析二人的论辩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我们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这段充满机智的文字描写,我们可从故事本身、逻辑角度、二人的思想气质差异等角度来解读、探究。
参考答案: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上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
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无言以对了,但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上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是胜者。从二人的思想、性格、旗帜插一上来看,惠子是名家,好辩,对于事物更多是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而庄子则带着观赏的态度来看待事物,因而他们的看法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