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中华民族的内涵与中华民族精神》3200字
教案
一、【课程标准】: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中华民族的内涵;中华民族的特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能力目标:运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 ;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形成热爱祖国,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1.中华民族的特点
2.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四、【教学方法】:
材料探究法 自主学习法 课堂讨论法、讲授法、
五、【新课教学】:
一、中华民族的内涵
1、内涵: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各民族的总称,是中国各民族在历史、文化、社会、共同利益等方面密切结合、相互交融的多民族共同体。
2、体现:(1)、中华民族各成员具有共同的民族认同
(2)、中华民族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
合作探究:怎样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特点?
①)“多元”是指各兄弟民族都有其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文化具有多样性。(各民族服饰文化展示)
②)“一体”是指我国各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整体,各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交融、相互依存,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民族利益,形成了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的民族复合体。
③)“多元“以”一体“为前提,是国家和民族统一条件下的”多元“;既有中华民族整体的同一性,又有各兄弟民族平等存在、各具特点的差异性。
(3)、中华民族内部不同层次的认同相互协调(高层次和基层次认同不排斥)
过渡:既然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的总称,那么中华民族发展到现在,维系这56个民族发展的纽带是什么呢?
二、中华民族精神
探究活动:1、什么是民族精神?2、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3面对困难和灾难时, 社会各界的行动体现怎样的精神?你知道有哪些精神,这些精神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结论: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文化精华。
2、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优秀精神品质,反映中华民族利益和进步观念,是中华民族赖以生
存和发展的力量源泉。
3、长征精神、红岩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非典精神、抗震精神、奥运精神、航天精神??中华民族历沧桑而不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中华民族精神,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础。
活动:观看短片《万里长城永不倒》,思考:短片中的情节和歌词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哪些基本内涵?
4、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1)爱国主义(核心)
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中华儿女的爱国奋斗史。 爱国主义是各族人民共同保卫国家、建设祖国的强大动力。 讨论:爱国不尚空谈,你以什么行动来爱国?
(2).团结统一
教材共讲了两点:第一,团结统一精神的形成源于先民生存和发展的实践;第二,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精神在祖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进发出强大的力量。
◇拓展延伸: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精神不仅表现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的时期也进发出强大的力量。
◇课堂探究:请你说说“土尔扈特东归”所展示的是什么精神。 ◇探究提示:土尔扈特在远离故土一百四十多年之后,经过万里
跋涉,重返祖国,展示了
◇课堂练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形成了希望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团结统一精神()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方;可展示出来③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产物④是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的强大精神力量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D
解析:团结统一的精神,无论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的时期,还是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都进发出强大的力量,故②说法错误;团结统一,中华民族的先民很早就认识到并普遍认同和升华,故③说法错误。①④正确,故选D。
(3).爱好和平
为论证爱好和平这一民族精神,教材分为两个层次加以说明。首先,指出中华民族素来以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著称于世,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其次,在当代国际社会中,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课堂探究:世纪宝鼎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品格,结合历史和现实的?撵蘼事例,你能对此作出自己的说明吗?
◇探究提示:历史上,可结合中国与日本、印度等国友好往来的
史例来说明;现实当中,可结合中国在伊拉克问题、朝核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来说明。
◇课堂练习: 在解决国际争端问题上,中国政府一贯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坚决反对诉诸武力相威胁,这说明()
A中国对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放弃使用武力
B.热爱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
C.世界各国都是热爱和平的
D.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答案:B
解析:A、C项说法错误;D项与题意无关。正确答案为B。
(4).勤劳勇敢
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点拨:“专家点评”阐释了勤劳与勇敢内在的统一性。 ◇课堂练习:勤劳勇敢精神()
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富、生死于度外②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③奠定了④就是为了追求真理,坚持正义,置个人荣辱、贫富、生死于度外。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答案:C
解析: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已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故②说法错误;④说法片面,也应排除。正确答案为C。
(5).自强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的这句话,反映了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课堂探究:你能说出这些典故和名言的来历,并用它们来说明白强不息的精神吗?
◇探究提示: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弄清这些典故和名言的来历,结合它们的寓意来说明其蕴涵的自强不息精神。
◇课堂练习:“大禹治水”是孺皆知的故事,大禹一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强小息的典范。这说明()
A.自强不息精神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梢神力
B.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
C.只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华民族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D.自强不息这一概念最早出自《周易)
答案:A
解析:B、C项说法均错误;D项与题意无关。正确答素为A。 小结: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
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我们要不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加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六、板书设计
一、中华民族的内涵
1、内涵: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各民族的总称,是中国各民族在历史、文化、社会、共同利益等方面密切结合、相互交融的多民族共同体。
2、体现:(1)、中华民族各成员具有共同的民族认同
(2)、中华民族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
(3)、中华民族内部不同层次的认同相互协调
二、中华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文化精华。
2、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优秀精神品质。
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爱国主义(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七:作业布置:交流爱国主义的诗词格言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为民族团结教材第一单元的内容,新的教材,新的版本,没有课程标准,把握起来有点难度,本节课的设计我
主要是以学考为主,以学考的考点作为主线,加入了部分《文化生活》的内容,这样更为生动和深入浅出,整节课的环节比较流畅,引入多媒体教学,效果较好,但是,本节课的学生探究活动不尽如人意,还需深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做到少讲多学,贯彻新课标的理念。
作文二:《中华民族的脊梁》1300字
中华民族的脊梁——中国共产党
麦地小学付忠勤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是麦地小学付忠勤,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中国共产党。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之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九十年的风风雨雨。在这繁花似锦的七月,我们共同的母亲—伟大的党迎来了她九十周岁的华诞。沧海桑田,岁月如歌,当我们回首这90年的光辉历程,又怎能不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1921年七月,在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先进分子的代表,聚集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成立了一个伟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亮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点燃了神洲大地上的星星革命之火。从此,炎黄子孙们的理想有了归一,有了值得托付的导航人—— 中国共产党。是敬爱的党 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在中国的大地上驱赶着黑暗,卷起改天换地般的红色浪潮。几度风雨,几多坎坷,几多奋斗,几多辉煌,中国共产党拿起马克思主义这一有力武器,带领中国人民从半封建半殖民地走向了新民主主义,走到了社会主义,从饱受欺凌走向了自主强大, 从贫穷落后走向了富裕昌盛! 多少仁人志士前仆后继,顽强拚搏,为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走过了雪山草地,驰骋在抗日疆场,激战于白山黑水大江南北,终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一个新的中国在东方诞生了,一个古老的民族重新站起来了。但
饱经忧患的祖国疮痍满目,曾经苦难的民族如何再度富强?我们的党再一次肩负起民族振兴的重任,带领着华夏儿女,披荆斩棘,奋发进取,用实践的巨笔描绘出一幅幅崭新的画卷。中华大地喜事连连。大庆油田灯火辉煌,长江大桥飞架南北,蘑菇云直冲云霄,虽然强国之路有过曲折,但探索的脚步从未停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缕缕春风吹开了改革开放的朵朵春蕾,殷殷热土涌起滚滚浪潮;“一国两制”的宏大胸怀,将失散在外的游子拥入祖国怀抱,绚丽的紫荆花和醉人的金莲绽露出久违的笑脸。北京奥运、上海世博成功举办、汶川、玉树灾后重建。一个个创举告诉我们,共产党受了90年沧桑巨变风雨洗礼,已经变得无比的成熟和坚强!
我们这个曾经饥寒交迫的民族,已经可以骄傲地告诉世界:一个伟大的党正带领地球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奔向小康,奔向富强的明天。曾经蔑视我们为东亚病夫的列强一个个低下了他们傲慢的头。请问,世界上还有哪一个政党能够带领我们创造这样的奇迹?
有了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祖国教育呈现着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一直都把为党的教育事业争光添彩当作无上的荣光,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愿将青春和热血献给太阳底下最美好的事业,怀着这种追求,捧着这颗恒心,带着这股力量,我将不断向着新的目标破浪前进。在党的指引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愿意是一颗星星、一个火种,与同胞们汇聚成灿烂星空,燃烧出美丽图景,做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
红旗飘飘,党旗猎猎,祖国欣欣向荣,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九十年的光辉历程,走出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十二五规划的钟声已经敲响,中国人民正满怀喜悦和希望朝着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在新的世纪里,在改革开放, 强国富民政策指引下, 党将继续带领中国走向繁荣,走向辉煌! 党的90岁的生日就要来临,让我们忠心的祝愿党明天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作文三:《中华民族的奇迹》3500字
中华民族的奇迹
中华民族奇迹第一:长城
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8851.8公里,平均高6至7米、宽4至5米。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与埃及金字塔齐名的建筑,还是人类的奇迹。在遥远的两千多年前,是劳动人民以血肉之躯修筑了万里长城。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以后历代君王几乎都加固增修长城。它因长达几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总占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
一。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由人力完成,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难。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东至鸭绿江。从东向西行经10个省区市。长城的总长度为88518000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4239.662米,堑壕和天然形成长度为25942342.265米。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时达2000多年,总长度达532万米以上。我们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西起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嘉峪关,东到中国东北辽宁省的鸭绿江边,长635万米。它像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伟大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骄傲。
第二: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大运河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途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其部分河段依旧具有通航功能。
京杭大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为中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京杭大运河显示了中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大运河与长城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
第三: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是二千多年前,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而且依旧在灌溉田畴,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都江堰是我国科技史上的一座丰碑,誉为世界奇观。2250
多年来,引水灌溉,才使蜀地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是“天府”富庶之源,至今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灌溉良田
1000多万亩。
第四:故宫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这些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可以说是上罕见的。它标志着我们祖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第五: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在西藏拉萨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藏族古建筑艺术精华。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在拉萨海拔3,700多米的红山上建造了999间房屋的宫宇--布达拉宫。宫堡依山而建,现占地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宫体主楼13层,高115米,全部为石木结构,5座宫顶覆盖镏金铜瓦,金光灿烂,气势雄伟,是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被誉为高原圣殿。
第六: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位于乐山市城东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处,始凿于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历时90余年方建成,建高71米,有
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眼长3.3米,肩宽28米 ,手指长8.3米,脚背宽8.5米,可围坐百人以上,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为世界第一大佛(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
第七: 褒斜栈道
褒斜道因南口名“褒谷”(位于汉中市城北),北口名“斜谷”(在眉县),沿谷成道而得名。它是我国古代横跨秦岭,连接关中、巴蜀凿石架木而成的栈道,又叫阁道。全长250公里,是一条很古的通道。褒斜道是兵家行军必经之路,同时又是商旅的要道。巴蜀的物产,通过栈道运抵关中。唐在褒斜道上建了11个驿站。褒斜道地处秦岭深处,在崇山峻岭之中。水流湍急,树密草深,开凿极为困难。始建褒道时,火药尚未发明,人们只好采用火烧水激法开山破石。其中还有一座世界上人工开凿最早的隧道。
第八:赵州大石桥
赵州大石桥又叫安济桥,位于河北省石家庄东南的赵县境内。修建于隋代开皇年间(公元581年左右),距今已有1400年历史,被誉为天下第一桥,由著名匠师李春主持建造。 安济桥是一座单孔弧形敞肩石拱桥,大桥通体用巨大花岗岩石块组成,全长64.4米,宽9米,净跨37.02米,弧矢7.23米。在横跨两岸的大拱两端拱肩上有两个小拱使棋肩敞开,这样不仅精巧优美,便利交通,而且减少流水阻力。
安济桥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石拱桥,1991年被美国土木工程学会命名为“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标志着安济桥与巴黎埃菲尔铁塔、巴拿马运河、埃及金字塔等世界著名景观齐名。
第九: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洞窟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后经历代增修,今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雕像2415尊,是我国现存石窟艺术宝库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座。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第十:大同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区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洞窟53个,石雕造像5.1万余尊,是国内三大石窟群之一,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列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承办的《世界遗产目录》中。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453),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第十一:洛阳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开凿于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北宋诸朝,开凿时间长达四百多年。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00多个,造像十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多块,佛塔70余座。代表了不同时代的雕凿风格,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时尚。 龙门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最大的皇家雕刻艺术宝库。
第十二:秦陵兵马俑
秦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位于西安市临潼县东5公里的下河村。
第一号兵马俑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近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坑内有与真人马大小相同的武士俑和拖战车的陶马六千多件,排成方阵,造型逼真。在兵马俑博物馆里,还可以使人感受到当时秦国军队的气势浩荡的阵势。
二号坑有一千多件兵马俑,是以战车、骑兵为主组成的4个兵种混编的阵列。
三号坑属于指挥位置所在的小坑,有六十多个兵马俑。
兵马俑发现的意义不仅在于文物本身无法估量的价值,而且对于古代雕塑史、古代兵器史、古代军事史、古代科技史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文四:《中华民族的始祖》600字
[上古] 中华民族的始祖母
据专家从人类学、考古学、民俗学等方面考证,华胥氏是我国上古时期母系民族部落的一位杰出的女首领,是伏羲、女娲的生身之母。《春秋世谱》中说:“华胥生男名伏羲,生女名女娲”。《山海经?内东经?郭 注》中说:“华胥履大迹生伏羲”,“燧人之世有大迹,华胥履之而生庖羲氏”。 根据历史记载,华胥氏为风姓。她在今古雷泽(今山东济宁泗水县华胥山华村水库)边感孕,生下伏羲,在山东的承注山(济宁南四十里)生下女娲。由此,开辟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为了继承和传播辉煌的华胥文化,她踏遍了中华大地的山山水水,山东的济宁、四川的阆中、甘肃的天水、陕北的延川都留下了她的足迹。殷函、尹红卿编译司马迁《史记》开首卷写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华胥氏开始,她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华胥氏生伏羲、女娲,伏羲、女娲生少典,少典生炎黄二帝”。 华胥氏文献典籍的记述,都清楚地说明了由于华胥氏生养了伏羲、女娲再由伏羲女娲结合成婚,才繁衍出了中华民族。因此,华胥氏是华夏之根,民族之母,是华夏子孙的繁衍之根。
华胥氏生伏羲、女娲,伏羲、女娲生少典,少典娶有蟜氏,生黄帝、炎帝炎黄二帝。 黄帝轩辕氏——少昊金天氏——蟜极——帝喾高辛氏——后稷(周始祖,西伯)——不窋——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毁渝)——公非(公卯)——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周太王古公亶父——季历——周文王姬昌。 姬昌太姒生姬发 .
姬发是西周王朝开国君主.
作文五:《中华民族的形成》2500字
中华民族的形成 抗战与抗金的故事
抗战期间,香港大公报记者采访一个中国底层军官:你觉得中日之战,最后我们能赢吗?
军官回答说:我们中华民族必胜。
记者又问,那战争胜利后你准备做什么呢。
军官回答说:胜利后我肯定已经死了,这场战争军人肯定是要死光的。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这是全民的抗日
历史回倒千年……
“迎回二圣,还我河山”这是岳飞的抗金
两句话同样气壮山河,但其中却有着莫大的差别,这种差别是一个叫做“国家意识”的东西。
什么事国家意识?解释这个概念之前,我们讲一讲有关抗金的故事。
南宋抗金期间,曾经有人问岳飞:“什么样的士兵算是好兵。”岳飞回答说:“执抢不抖,口中有唾。”这个要求好低呀,是不是?要知道,就是为了一群这样的士兵,当年宋高宗自己紧衣缩食,省下钱送到岳飞的前线。因为高宗知道,即便有岳飞这样忠君的将领坐镇,一旦断了饷,那军队是要崩盘的。
为什么会崩盘?因为在那些南宋士兵眼里,我们保的是皇上家的江山,而不是我们所有人共有的一个国家。因此,当兵吃饷才是他们战斗的底层逻辑,其他所有堂而皇之的理由,不过都是锦上添花罢了。
这些士兵与那个抗战军官之间,就差着一个“国家意识”的距离。
两个花木兰的故事
在南洋华侨机工纪念馆的纪念墙上,镌刻着3000多名华侨机工的名字,每个名字背后都有一段生动感人的故事。而这3000多个故事共同写就了一段“滇缅公路”的故事。
滇缅公路,是为了抢运中国政府在国外购买的以及国际援助的战略物资,于1938年开始紧急修建的。它从中国昆明通往缅甸腊戍,再与那里的中央铁路连接,直接贯通缅甸首都仰光。当时中国所有的出海口都已经被日本占领。中国抗战的所有物资几乎全靠这一条公路。
由于中国当时会开车的人很少,在国内根本找不到足够的司机组织起运输队伍。于是,南洋华侨自发组织数万人回国开车。当时在滇缅公路开车的驾驶员几乎都是归国支持抗战的华侨,他们在腊戍可以领一部车开回国内,参加抗战军用物资的运输行列,这批爱国华侨就是“南洋机工队”。
而这些回国抗战的司机当中,不少都是家境殷实的热血青年年,甚至还有很多富家子弟。他们冒着敌人飞机的枪林弹雨,穿梭于崇山峻岭之间。由于道路艰险,每一趟运输都有十几辆车滚下山去……
这个运输队中,有一个名叫李月美的华侨。她女扮男装,从新加坡回国参加 抗战的华侨机工队,被誉为“当代花木兰”。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花木兰从军是为了顶替年事已高的父亲,虽然建功立业,但一开始还是不得已而为之。而李月美却是放下安稳的生活,一心回到祖国冒死抗战。这自愿与不得已之间,也差了一个“国家意识”的距离。
国家意识,塑造于一个词汇和一场战争
在清末民初以前,其实大家是没有在一起是一个国家的概念的。
千百年来,在老百姓的概念里都是:我管他谁做皇帝,还不都是纳粮?这在本质上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中国长期以来老百姓只认家天下,而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所谓国家,应该是所有国民想象中的一个抽象的概念,他包括了土地,更包括了对我们这个群体的集体认同感,这种认同感一旦被侵害,每一个人都会弹射出一个巨大的能量——拼命。
我们是如何开始萌生了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认识呢?一个词汇的启蒙和一场战争的催生。也许很多人不知道“中华民族”并不是古而有之。最早提出“中华民族”这一概念的是梁启超先生。
“民族”一词,是一个外来词汇,是在19世纪末也从日本传入中国的,在“民族”一词传入中国后,产生了“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学词汇。
1899年,梁启超在《东籍月旦》一文中,通过对欧洲世界史著作的评介,破天荒地使用了现代意义的“民族”一词。
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一文,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概念并将中国民族的演变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第一,上世史,自黄帝以迄秦之一统,是为中国之中国,即中国民族自发达、自竞争、自团结之时代也”;“第二,中世史,自秦统一后至清代乾隆之末年,是为亚洲之中国,即中国民族与亚洲各民族交涉、繁赜、竞争最激烈之时代也”;“第三,近世史,自乾隆末年以至于今日,是为世界之中国,即中国民族合同全亚洲民族与西人交涉、竞争之时代也”。 梁启超在这里反复用了三个“中国民族”,而且从宏观上勾勒出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显然是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思考之后得出的结论。
1902年梁启超在“中国民族”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中华民族”。他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先对“中华”一词的内涵做了说明:立于五洲中之最大洲而为其洲中之最大国者,谁乎?我中华也;人口居全地球三分之一者,谁乎?我中华也;四千余年之历史未尝一中断者,谁乎?我中华也。
随后梁启超在论述战国时期齐国的学术思想地位时,正式使用了“中华民族”: “齐,海国也。上古时代,我中华民族之有海权思想者,厥惟齐。故于其间产出两种观念焉,一曰国家观;二曰世界观。”
至此,梁启超基本完成了“中华民族”一词的创造。
中华民族虽然由梁启超先生提出,但它真正印在每一个华人心里,却是因为八年抗战。
日本侵华,让每一中国人更加清楚地感觉到,我们是一个整体,让每一个华人都清楚地感觉到,我和祖国是一个整体。全球华人的心,历史性地第一次被凝聚在一起。
慢慢地,我们才真正形成了意识里的国家概念,一个被所有人认同的整体,它不容侵犯。
因为有了在一起的认同感,中华民族才真正在疆域概念和抽象意识里同时存在。八年抗战,中国人第一次感受到了在一起的力量。
木兰上战场不再是因为“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好士兵的标准也不再是岳飞说的“执抢不抖,口中有唾”。
因为有了在一起的认同感,1949年建国后,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回来建设祖国。因为有了在一起的认同感,现在两岸都还保持着对一个中国的认同,面对南海争端依然是拧成一股一致对外。在一起,就是一种力量。 你有在一起的故事吗?
从1899年梁启超先生第一次使用“中国民族”的概念,到1945年抗战胜利。中国人用了46年,找到了凝聚在一起的意义。
联想17TV,正在征集在一起的故事。把你知道的,经历的,在一起的故事告诉我们吧。我们愿意把在一起的故事传递下去,让每一个人更加深刻地了解在一起的意义。
作文六:《中华民族的智慧》6400字
中华民族的智慧 以下文字摘自饶毅在2016中信书院线上年会上的演讲。
我今天主要讲四点:1)中华民族缺乏科学传统;2)中国科学发展的历史很短;
3)华人群体盛行实用主义;4)中国未来需要自然科学。
中华民族缺乏科学传统
第一点需要说明,中国流行一百多年的一种说法:“中国古代有很好的科学传统,到明清后中国科学落后于西方”。这是误传,误传的原因含有善良的成分。鸦片战争后,中国内忧外患,国人希望中国强大,提出来我们“古代行,现代不行”以便鼓励自己。这种的说法传给外国人,特别是由英国的李约瑟再用英文说一遍,出口转内销对我们的心理有很大的安慰作用。
这一说法违反基本事实。中国在古代有没有过科学?有,但很弱,而且特别缺乏抽象、系统、深刻的科学,有的主要是比较简单的、接近实用和实用的,如与天文、农业、医学相关的科学。以古希腊为重要起源的科学,经欧洲传入阿拉伯,再从阿拉伯传回西方,非常有趣的、很长的历史进程,而中国极少参与。看过欧
基米德《几何原本》的,就系统性、深刻性、准确性而言,会感慨是否西方科学在两千多年前达到的程度在两百年前的中国可能都未达到?
我们传统在科学方面不如西方,但我们并非愚蠢的民族,而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智力主要没用于自然科学。我们的人文,例如中文的诗歌,可能有些人会认为是比英文的诗歌要美很多,包括结构上的巧妙。在两千多年前、甚至一千年前,很难看出选择科学、还是人文一定会有很大的后果。最近几百年,人类才有共识——自然科学传统的巨大意义。我们的文化对真理的追求相当弱,对自然的好奇整体上也是相当差。不仅以前差,现在恐怕还是不能盲目乐观。对真理和自然的态度成为文化传统的重要隐患,今天可能还不仅影响我们的科学技术,而对我们的社会也有影响。
中国科学发展的历史很短
我们的科学主要是从国外、特别是西方引进,西学东渐最初很慢。几百年前一般人包括大多数中国人看不到科学的意义。西方传教士为了传教而用科学技术来向我们显示西方文化,用科学技术来作为例子。而中国人很多还称之为“奇技淫巧”。当时只有很少数的中国知识分子在翻译西方科学著作的时候,深刻地体会到西方的科学很强,而且远优于我们,但中国人普遍不了解。
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枪炮打开中国大门以后,中国才有普遍的共识,我们的科学技术不如人,并且科技对于国家整体发展很重要。此后,我们引进科学的速度加快,同时我们国家小学、中学、大学逐渐普遍采用西方模式,替代了中国原来以文科为主的教育。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学逐渐建立,西方的理科教育引进中国。理工科大面积引进西方的模式和内容,至今为止,绝大部分的中小学和大学的理工科教材,以西方的体系和成就为内容,教科书以翻译西方的教科书为主,当有少数翻译翻译得比较好,少数编译,在翻译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说法。偶尔出现过中国写书西方用的情况。1940年代,北京大学生物系的李景钧教授,用英文撰写《群体遗传学》一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在50年代初,因为李森科主义在中国流行,李景钧被迫离国出走,通过香港转至美国,在美国重新出版了这本书,且再版几次,成为全世界的群体遗传学教科书。
1949年以前条件很差、科学研究规模小。我们经常讲西南联大或北平协和医学院,它们确实在一些学科取得了重要成就,程度相当高,有可能清华大学数学系在同时拥有陈景润和华罗庚的时候,是迄今为止我国数学离世界数学高峰最近的时候,当然今天中国的数学做得好的人比那时多,但要超过陈景润和华罗庚这样的组合,恐怕今天不能说一定出现过,以后应该会出现。协和医学院在1920、1930年代的医学科学研究做得非常好。协和医学院是由美国洛克菲勒出资建立,且非教会学校。建校原则要求研究、教学和医疗服务三头并进。这种方针和政策在当时是很独特的。1920年代的中国,相当多的人饭都吃不饱,协和医学院居
然要研究、教学、医疗并重,且研究做得非常好。我最近看到有一个例子,有一位鲜为人知的微生物学家——谢和平,他在北平做的研究工作、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质量,在微生物方面,以后几十年协和医学院其他人全部加起来,可能也不如他当时的工作。国民政府主要在南京成立了中央研究院,蔡元培任院长。一方面经费有限,另外一方面,中央研究院和北京的北平研究院在建立以后不久,特别是当他们的研究所的一些房子建立好不久以后,抗战就开始了,所以投入后得到的回报有限。当时做科学的人少、规模小,谈不上蓬勃发展。
我在我们的新书《辛酸与荣耀—中国科学第一个诺奖之路》不仅介绍了屠呦呦的工作,还介绍了1940年代从中药获得抗疟化学分子常山碱的先驱科学家张昌绍,他从西方留学回国后为我国找抗疟药,他和他同代的留学西方回国的科学家从科学研究到人才培养做的工作,为1950年代屠呦呦等大学生做了必要的铺垫。可惜张昌绍1967年在**中含冤去世。
1949年以前,除了国家内忧外患、经济情况不能支持大规模的科学技术研究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中国人并不很喜欢自然科学,中国人真正愿意学自然科学的很少。北京大学生物系在创办的前几年,一共只有三个学生,其中一个是现在中国科学院物理学家郝柏林的父亲郝景盛。其他学科比生物好不了很多,总体学科学的学生人数相当少。
从1949年到也许是2000年左右的50年间,因为做官发财成为高危职业,中国人愿意做自然科学的较多,也许是中国历史上不仅空前、还绝后的对科学兴趣最高的年代。但是,中国的经济情况并不允许支持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中国科学院多个研究所在19世纪50年代建立,对中国科学是一个很大的带动,当然与民国政府时代成立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有承接关系。曾经定位科学院做研究,高校做教育,出现争议。热情最高的年代经费局限。两弹一星以及相关的学科得到支持。在非军事目的的科学方面,投入有限。生物学方面,1950年代后期到1960年代中期,胰岛素的工作做得很漂亮。袁隆平作为个人,在当时国家并不是特别支持他的情况下,在农业研究方面获得突出成就。袁隆平于1930年出生于协和医院,他的出生证现在还存有,有他的小脚丫,更有趣的是负责的医生是林巧稚,所以袁隆平远非一般人认为的是农民出身,他实际上是民国政府的官二代,他报考重庆的大学也是因为那时重庆是“国统区”。袁隆平是自己一个人开始做研究,后来才得到支持。他做科研从1956年开始、研究水稻从1960年开始、杂交水稻是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成功是1974年。今年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参加的523计划,早期由当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邱会作参加,以后主要直接主持的是军事医学科学院的领导和卫生部的局级领导人作为行政主管,协调了全国比较多的单位。**期间,以前的留学生很难参与科学研究工作,除了像张昌绍等含冤去世以外,有一些人被打进牛棚,另一些人靠边站。屠呦呦这一辈人的老师主要是西方留学生。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在青蒿素方面做得很漂亮,她获诺贝尔奖是当之无愧的。需要仔细知道的人,可以看我们写的书:《辛酸与荣耀:中国科学的诺奖之路》,是参与青蒿素工作不同的、有争议的人共同公认的、比较客观的有关青蒿素历史的书。
《辛酸和荣耀》这本书,我们不仅会介绍屠呦呦和六七十年代的工作,我们也会把张昌绍先生的工作加进去,所以至少是两代科学的传承,从一位放弃和平的国外生活,回到战争中的中国科学家,他做了重要的科学工作,到他1967年去世;屠呦呦这辈科学家,重新寻找抗疟药,到成功找到,到屠呦呦获得诺奖。所以从自杀的科学家,到得诺奖的科学家,这个历程非常令人感怀。抗疟的523并非1970年代唯一的大项目。比如说参与过屠呦呦课题组工作,在屠呦呦以前注意到青蒿的余亚刚,他很快被调走是因为要他参加支气管炎研究,其目的是为**同志的疾患找到治疗办法。70年代受**影响很严重,很多人不从事科研工作,很多人上班看报纸,大量才华被浪费。
**主席去世之后,**对中国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他首先非常支持中国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1970年代中晚期很多年轻人投身科学技术,与那时风气分不开。不过很快大家意识到中国科学技术与西方有很大差别,很多人出国留学。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虽然中国人对科学感兴趣,但出国造成了中国国内自然科学人才的缺乏,虽然有少部分人回国、还有更少部分人在中国也做了重要工作,但留学对中国国内科学技术在短时间造成的直接问题是负面为主,长期也许还是带来了更多正面。
中国投入自然科学的经费直到90年代都非常有限。经费的增加主要是1998年北京大学百年校庆的时候,联合清华大学向国家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也就是所谓“985”计划,而同期中国科学院向国家提出“知识创新计划”,两个计划为高校和科学院带来了新的资源。但1998年高校和科学院都不清楚支持能持续多久,当时主要目的是救穷救急。
“985”和知识创新计划到2003年得以延续第二期,大家也看到中国经济的发展会持续,所以我认为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普遍能够真正、而非口头上考虑如何发展科学,恐怕从2003年算起。在之前都是某个特殊计划按某个当时的情况投入,而2003年以后大家共同认识到中国可以稳定地发展科学,真正能摆脱当时的问题,用心思来想发展,也可以说是这十几年。
了解科学在中国的历程,虽然有100多年可以算上去,但很多人有共识可以安心考虑发展的只有十几年。
华人群体盛行实用主义
是否我们就一定可以快速、长期、稳定的发展?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这样希望。希望与现实的距离与第三点有关:华人是一个盛行实用主义的群体,不论是国内还是海外。而实用主义可能促进科学,也可能促退科学。
“学好数理,走遍天下都不怕”是实用主义的口号,从1950年到2000年可能让较多人对科学技术感兴趣。但那五十年的兴趣不是因为我们真正对真理有追求、对自然有好奇,而是1949年发现升官发财是非常危险的道路,以前做官的失去生命、富人被剥夺财产,就是做1950、1960年代的官员也很容易被批斗,高危职业朝不保夕。作为整体,我们中国很多人对科学感兴趣是因为实用主义。虽然当时口号也叫向科学进军,但恐怕实用才是中国人愿意做科学最大的原因。这个原因一旦消失,科学技术的人才就出现问题。
经济发展很快的现在,升官发财再度成为中国人的追求。海外华人本质上也很实用主义。即使很多海外华人说不回国是因为在国内创造性的教育比较差,影响孩子的教育,但仔细看海外的华人,他们的第二代大部分人是学实用的职业,按当地赚钱为标准,其中学医算高尚的有道德地赚钱,从事忽悠行业的华人比较普遍,学自然科学、以自然科学为职业的海外华人的第二代、第三代比例相当低的,显示我们中国人万变不离其宗的实用主义。
即使有1950年到2000年左右50年的中国人表现对科学的较高兴趣,其实科学在中国、在华人里都相当弱,它没有成为文化。今天我们既可以看到科学经费和其他的环境条件对中国发展科学是越来越好,同时我们要考虑缺乏科学文化、缺乏对真理的追求、缺乏对自然的好奇的文化,实用主义对中国科学进一步发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有些人比较幼稚认为,莫言得文学奖、屠呦呦得医学奖是中国要井喷诺贝尔奖。我们做出的重要科学工作会与日俱增,但这个增是有限的,限制之一是我们科学人才越来越少。条件的上升曲线和人才的下降曲线将决定我们中国科学最后的高度,不一定是不断上升,而可能出现平台,而平台的高度不一定能够达到我们希望的高度。如果用简单的、容易记的、有点肤浅的诺贝尔奖的数字来说:遥远的人口小国瑞士是只有700多万人口,已经获得过20多次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邻国日本从1949年获得第一次诺贝尔奖至今也已获20多次诺贝尔奖,可以预计到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0周年,也是日本获得诺奖100周年,我们几乎不可能在诺奖的数字达到日本的数字,当然是不是2049年中国总体科学超过日本,这个问题目前没有确定的肯定或者否定,我们仍需拭目以待;作为一个民族,我们经常喜欢说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我们当然希望是这样,我特别希望是这样,但智慧不是很容易衡量的,如果你要用自然科学来衡量,如果你要用诺贝尔奖衡量,那我们差得还是很远,如果犹太人号称自己是智慧的民族,那有数据支持,犹太人已获20多次诺贝尔化学奖、50多次诺贝尔物理奖、50多次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我们中华民族十几亿人口的民族到2099年也不太可能在诺贝尔奖上再超过犹太民族。所以我们只能说,我们要证明自己有智慧,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还有相当多的工作。对于我们来说,
证明我们是有智慧的民族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事,而不是已经证明了、更不是举世公认。
中国未来需要自然科学
对任何一个大国来说,科学技术与国家的未来至少在相当长的时间是密切相关的,英国的强盛、德国的崛起、美国的崛起、日本的崛起,都有很强的科学基础。美国在19世纪末经济发展的同时,实际为其科学做了很多准备。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是美国一批企业家推动、支持建立了美国现代的大学,这些大学在二十世纪起了很大作用。19世纪的哈佛、耶鲁在全世界无足轻重,因为当时它们并没有很强的科研。美国在研究突出是霍普金斯大学,它在19世纪成立以后,学习德国的研究型大学,有教学、有研究。霍普金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培养了一批重要的科学家,如遗传学的摩尔根是霍普金斯毕业生;卡耐基和梅隆支持大学,今天的卡耐基-梅隆是计算机很好的学校;美国的洛克菲勒出生中下阶层出身,他在每三个月只有25美元收入的时候就开始捐款,不是在有钱以后才捐、是在穷的时候就开始捐款。他的捐款是很有特色的,效果非常好,他捐款资助的芝加哥大学,在经济学上成就非凡,他捐款成立了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现洛克菲勒大学)是一个只有研究生、没有本科的学校,这个学校今天只有70多个教授,一半是美国科学院院士,1/10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它历史上出现过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工作,1944年提出的DNA 是遗传物质,洛克菲勒还捐资成
立了北平协和医学院,在美国还捐资成立黑人的女子学院,都很有远见,在很不同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战、二战让欧洲的科学技术人才流向美国是美国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此前美国大学的发展为接纳科技人才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何况,犹太移民在美国发挥作用还需要他们在移民美国以后接受大学教育才具备以后的才华。
美国以国家经费支持科学研究基本是20世纪的事情。一方面是美国的军事相关的物理研究首先得到国家的支持,曼哈顿计划大大地影响了美国物质科学的发展。而二战之后,受苏联卫星上天的刺激,50年代美国国家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投入急速增加,包括对生物医学投入的急速增加,生物医学研究的增加其中还跟生物医学对人民的健康息息相关有关。美国的国立健康研究院(NIH )在五十年代初期经费都还很少,以后不断增加经费才成为今天年度经费超过三百亿美元机构。
中国科学发展是比较晚。科学技术对于中国来说,可能迄今主要作用还是培养可以山寨国外成果的人员。科学在中国产生的原创性工作不多,能直接支撑产业的不多,可能主要是为我们培养人,为我们培养能够引进消化先进技术的作用大于原创的作用。
作为一个民族,我们经常喜欢说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我们当然希望是这样,我特别希望是这样,但智慧不是很容易衡量的,如果你要用自然科学来衡量,如果你要用诺贝尔奖衡量,那我们差得还是很远,如果犹太人号称自己是智慧的民族,那有数据支持,犹太人已获20多次诺贝尔化学奖、50多次诺贝尔物理奖、50多次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我们中华民族十几亿人口的民族到2099年也不太可能在诺贝尔奖上再超过犹太民族。所以我们只能说,我们要证明自己有智慧,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还有相当多的工作。对于我们来说,证明我们是有智慧的民族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事,而不是已经证明了、更不是举世公认。——饶毅
作文七:《中华民族的来历》2100字
大约在5000年前,当中华民族开始形成时,其族称为“华”。汉朝以后,开始出现“中华”的族称。至19世纪末,作为近代民族学术语的“民族”概念传入中国后,“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学词汇也应运而生。虽然“华”、“中华”、“中华民族”这些族称之间小有差异,
但其内涵却是一致的,即指定居于中国领土上的所有民族。
“中华民族”的“华”肇始于中国历史上五帝时代之最后一帝舜的名字“华”。“五
帝”时代是中国原始社会晚期部落联盟时代。五帝时代的“帝”即部落联盟首领。“舜”是
谥号,即死后所进的尊号。《谥法》曰:“仁圣盛明曰舜。”“有虞氏”最初是舜所在部落
的名称。“虞”本是帝尧时掌山之官,即部落联盟中负责管理山林及山林中鸟兽的部落世袭
公职名称。中国上古有“以官为氏”的习俗,即以其在部落联盟中所担任的公职名称为部落
名称,故称其部落为“虞”或“有虞氏”。在虞帝舜时,部落联盟向民族和国家发展。“虞”
或“有虞氏”因此演变为朝代名称,如同夏后氏之称为夏朝。按先秦文献记载,有虞氏是中
国历史上先于夏朝的第一个朝代,虽然这个朝代还带有若干部落联盟的痕迹。中国现存最古
的一部史书《尚书》,即以《虞书》为开篇。
舜名“重华”,唐代学者张守节撰《史记正义》,释“重华”为“目重瞳子”,说是
舜的眼睛有两个瞳孔,这种解释不合情理,难以置信。如果细究其源,“重华”的“重”,
是远古少昊氏部落中的一个氏族名称。这个氏族在帝颛顼高阳氏时代担任过部落联盟世袭公
职“句芒”(木正,相当于今之林业部长。见《左传?昭二十九年》)。重亦即舜所在氏族
名称。“华”才是舜的名字。
按照氏族部落传统,氏族首领的名称即全体氏族成员及其后裔共有的名称。在舜建立
国家政权后,人们沿袭古老的习俗,以舜的名字称呼有虞氏朝族裔及有虞氏朝治理下的人民
为“华”。“华”作为族称见之于《尚书?周书?武成》,意思是指先圣王的后代,即远古
社会的贵族。这是初始的、狭义的内涵。而后来的“华”作为族称见于《北史?西域传》,
意思是指所有的中国人。这是广义的内涵。以后,“华”作为族称从此流传下来,直到现在,
成为约定俗成的对全体中国人的称呼。即使迁徙到海外,也叫海外华人。如果拥有其他国籍,
也叫外籍华裔。
在“华”的族称形成之后,历史上一些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朝代名称,也曾经作为
华人的别称流传,如秦人,见于《史记?大宛列传》;唐人,见于《明史?外国真腊传》;
甚至于契丹在北方声名远播后,也成了华人的别称。
“中华”一词,见于裴松之注《三国志?诸葛亮传》。其源可溯自“中国诸华”。“中
国诸华”一语见于汉朝高诱注《吕氏春秋?简选》。意思是“中国诸圣人的后代”。在公元
3—6世纪,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纷纷向中原汇聚,建立政权。当时,中原的中心地位备受尊重。内迁各族都表现出对中原传统的强烈认同意识。“中
华”一词作为一个超越当时汉族、兼容当时内迁边疆各族的概念被响亮提出。能否居中华正
统,在当时成为一个政权是否能在社会舆论面前取得合法存在资格的潜在标准。因此,内迁
各族所建政权均从血统、地缘及文化制度方面找到自己是圣人后代、理当居中华正统的根据。
例如,鲜卑拓跋氏自述为黄帝之裔,见载于《魏书?纪序》;鲜卑宇文氏自述为炎帝之裔,
见载于《周书?帝纪》;铁弗匈奴刘(赫连)勃勃根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强调自己
的夏王室血统而称所建政权为夏等。甚至于远在漠北的柔然,当其强盛之时,也曾自号“皇
芮”,宣称以“光复中华”为己任,见载于《南齐书?芮芮传》。同时,“舜为东夷之人”、
“大禹出于西羌,文王生于西夷”等语,亦常出于诸君王之口,以明中华圣人本身也多有出
自边疆族的先例。此外,也有的政权强调中华的地理内涵。居中华之地,居先王之国,理所
当然为中华正统。
唐代在法律中正式出现“中华”一词。见于唐朝永徽四年(公元653年)颁行、由长
孙无忌领衔撰文的《律疏》(后称《唐律疏议》)。其中,对其卷三〈名例〉的“中华”一
词释文如下:“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
故谓之中华。”意思是说,凡行政区划及文化制度自属于中国的,都称为中华。
当代学者普遍认为,“民族”一词,作为近代以来民族学的一个术语,是一个外来词汇,是在19世纪末叶从日本传入中国的。在“民族”一词传入中国后,产生了“中华民族”
这个民族学词汇。“中华民族”是一个在近代出现的、相对于外国民族而言的概念。如近代
学者梁启超所言:“凡遇一他族而立刻有‘我中国人也’之一观念浮现于脑际者,此人即中
华民族一员也。”但如前所述,中华民族实体则是远在“中华民族”这个族称出现以前数千
年就形成了。
从中华民族内部结构来看,数千年来,内部各族族称在不断变化,大约数百年一易。族称的演变显示出其中历史内涵的变化;一些族兴起了,一些族哀亡了,一些族迁徙了,一
些族与别的族融合后改换族称了。尽管中华民族的内部结构在不断变化,特别是中原政权的
更迭,常常导致一些族群向边疆乃至海外迁徙;而另一些边疆族则向中原汇聚,并建立政权。
但不管其内部怎样变化,中华民族本身始终是一个数千年以来包容中国各族共同发展的恒久
的主体。
作文八:《中华民族的融合》1900字
中华民族的融合
节目对象
小四至小六学生
节目长度
十五分钟
学习重点
1. 认识中华民族的发展及融合过程
2. 认识中国文明的特征
3. 培养学生欣赏及尊重中国文化
适用主题及单元
主题:认识祖国
单元:神州大地
节目简介
阿琪在阅读中国古代神话,当读到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时,她觉得中国
中国神话既美丽,又有趣。后来,她从表姐口中得知,原来这个代表全中国
的神话,是源自中华民族的其中一个少数民族,苗族。亦即是说,我们有许
多文化和习俗,都可能是来自不同的民族。中华民族就好像一个大溶炉,各
个民族的文化都在溶炉里面融合。
中华民族是经过长时间的融合而成的。事实上,由于原始人类必须互相
依赖,才能在大自然中生存,所以人类很早便组成群体。由于婚姻等种种原
因,群体不断扩大,由「氏族」发展成「部落」,再由「部落」发展成「部落
联盟」。在古代中国,有两个部落的领袖,一个叫黄帝,一个叫蚩尤。他们在
「涿鹿」这个地方大战一场,结果蚩尤被打败。之后,各个部落就推举黄帝
1
做部落联盟的「共主」。黄帝所领导的部落联盟,内部凝聚力越来越大,之后还发展出夏朝、商朝和周朝等朝代,渐渐他们称自己为「华夏族」。这个时候,中华民族的雏形就开始出现。周朝时候,四面被不同的民族包围,周朝人统称他们为「东夷」、「南蛮」、「西戎」和「北狄」。这些民族其实都是今日少数民族的祖先。至于「华夏族」,后来发展至汉朝。由于国力强大,很多少数民族归附,「华夏族」人就称自己为「汉族」,而这个名称亦都一直沿用至今。汉族和各个少数民族通过战争、婚姻、贸易、文化交流等等,互相融合,互相影响,发展成今日的中华民族。
节目最后访问巫达先生。巫先生是彝族人,现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通过访问,希望同学明白经过几千年的融合,根本没有所谓纯正的汉族,或者纯正的彝族。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分子。
使用建议
教师可学生完成下列一项或多项跟进活动。
1. 学生完成所提供的工作纸。
2. 学生分成若干组,介绍中华民族内的其中两个少数民族,撰写
专题研习报告,报告内容可包括:
a. 他们的历史
b. 他们和汉族融合的经过
c. 他们和其它少数民族融合的经过
「工作纸」建议答案
(甲) 是非题
1. Χ 2. , 3. , 4. Χ 5. Χ
6. , 7. , 8. , 9. , 10. ,
2
(乙) 配对
1.「东夷」 (a)
2.「南蛮」 (b)
3.「西戎」 (d)
4.「北狄」 (c)
丙. 短答
1. 中华民族的融合过程复杂,除了婚姻之外,还包括甚么内容,
还包括婚姻、政治、战争、迁徙、贸易、文化交流等内容。
2. 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源于苗族,后来才变成代表全中国的神话。从这
事例中,我们可以得出甚么结论,
我们有很多文化习俗,都可能是来自不同的民族。中华民族就好像一
个大溶炉,各个民族的文化都在溶炉里面融合。
3
姓名: ( )
班别:
「中华民族的融合」工作纸
甲. 下列句子如正确,请在括号内加上「,」;如不正确,请在括号内加上「×」。
1.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其实是源自蒙古族。 ( )
( ) 2.原始人类必须群居,才能够在大自然里面生存。
( ) 3.考古学家相信,「北京猿人」生活在50至70万年前。
( ) 4.「北京猿人」已有社会观念。
( ) 5.部落的首领叫「共主」。
( ) 6.蚩尤打败了黄帝,成为部落联盟的「共主」。
( ) 7.「东夷人」善于射箭。
( ) 8.唐朝是中华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
( ) 9.因为汉朝国力强大,华夏族称自己为「汉族」。
( ) 10.经过数千年的融合,已经没有所谓纯正的汉族。
4
乙. 配对
试用线把相关的项目联结起来。
1.「东夷」 , , a.很早便已经和华夏族融合
2.「南蛮」 , (( b. b.黎族、苗族等民族的袓先黎族、苗族等民族的袓先
3.「西戎」 , , c.蒙古族、满族等民族的祖先
4.「北狄」 , , d.回族等民族的袓先
丙. 短答
1. 中华民族的融合过程复杂,除了婚姻之外,还包括甚么内容,
2. 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源于苗族,后来才演变成代表全中国的
神话。从这事例中,我们可以得出甚么结论,
完
5
作文九:《中华民族的灵魂》1500字
诚实,中华民族的灵魂
作者:107班 毛文东
指导教师:郭燕利
单位:赵家镇中
日期:2004.5.26
诚实,中华民族的灵魂
从我懂事以来,我一直都为自己能生活在外国人称为咆哮的东方雄狮的中国而感到无比自豪。我爱我伟大的母亲——祖国,我爱她,不仅是因为她人口众多(有56个民族,13亿人口),幅员辽阔(有960万平方公里),物产丰富,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更重要的是她拥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以及各种闻名全球的传统美德、民族精神。在当今世界,只要你一谈起中国,就会有人竖起大拇指说:“中国人真棒~”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原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德在起作用。从古至今我国的许许多多名人、英雄、革命先驱哪一个不具有我们民族的种种美德,如:匡衡凿壁借光的好学勤奋;孔融让梨的谦让精神;**还书的诚信守约??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这种种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事。
诚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做人要诚实”已成为我的座右铭。说起这座右铭,我就会自然的想起几年前的一件小事。我五年级时,那会儿是说懂事但也还不怎么懂事的时候,大概快期末了,因而老师抓得特紧,考试、默写是常事。对此,大多数同学很头疼。
有一天上午第四节课,老师在黑板上抄了三首诗。临下课,老师告诉我们:“中午这几首诗歌我们默写,请大家准备好。”老师的话音刚落,顿时教室里像周杰抡开演唱会似的火爆热烈起来。有人说:“还说减负,我看纯粹是加压。”这句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一时间,议论声、喧闹声此起彼伏。
因为中午要默写,我一吃完午饭马上去教室。没想到,同学们也都很早到了,且没有一个不认真准备的。突然,不知是谁喊道:“不用背了,只要不把黑板上面抄着的这几首诗擦掉就行了吗,”大家顿时高兴起来,以为得了宝葫芦。兴奋之余,我瞟了佳乐等几位还在那埋头苦背的同学,暗嘲他们的迂腐。一会儿,老师来了,大家各就各位开始默写。不知为什么老师今天在整个过程中一直没有监督我们,也没有叫我们把黑板擦掉,只顾看着手中的报纸。我们都暗自窃喜,不少人都不时地朝黑板瞄一眼,又快速地在纸上沙沙的写。等到我大功告成时,佳乐他们还在低头默写。不一会儿,同学们面带微笑的将自己的“杰作”交了上去。老师立刻批改起来。可我看到老师一会儿皱着眉头,一会儿又露出欣慰的笑容。我感到很奇怪:刚才不会背的同学也都抄上了黑板上的正确诗歌,应该都是满分,可??一个问号在我的思维上空盘旋。不久,老师改完了说:“今天大家默写的不错,只有少数同学没有得满分。但老师我却要表扬这些没有得满分的同学,他们都是好学生,因为我看到了诚实的品质在他们身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我为他们感到骄傲~”
真是太出乎意料了,老师不但没有批评这些没得满分的同学,反而表扬了他们。“其实,我早就知道上午抄在黑板上的诗你们没擦掉,在默写时我也故意不说,目的是为了看看你们是否具有诚实的品德。令我失望的是一部分同学(当然包括我)为了满分、为了应付,都照抄不误,老师知道这默写的成绩与你们平时的水平有出入。不过令我欣慰的是我们有佳乐等部分诚实的同学,他们一点也没有弄虚作假。
同学们,你们想想,我们中华民族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是什么,不就是诚信吗,”听了这话,我耳根发热,心跳频率急速上升,真是惭愧万分,但却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人,要做“诚实”的人。
从那以后,我把“做人要诚实”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心中一直暗暗告诫自己要把诚实放在第一位。因为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青少年必须弘扬的民族精神之一,只有具有这一美德,才会一生受用不尽。
时代在前进,在发展;前进、发展需要诚实;我们需要诚实,我们应该诚实;只有以诚待人,才能更好的建设祖国,才能更好的报效祖国。
作文十:《中华民族的脊梁》600字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过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 1937年的12月13日,也就是73年的今天,在中国的南京,发生了人类有史以来最惨绝人寰的暴行。日军—— 一支毫无人性的军队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周的血腥屠杀。他们采用灭绝人性的手段来残杀中国人民。一时间,南京城尸堆如山,血流成河。刹那间,南京城成了人间地狱,侵华日军在中国,在南京,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可耻的一页。这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遗忘的一段血泪史。
沧海桑田,风雨坎坷。伟大的祖国历尽磨难,我们肩负着跨世纪的历史使命。我们不甘心落后于前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行者留给我们不怕困难,开括前进的大无畏精神。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与未来,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领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一切探索救国救民的先辈们是中国的脊梁,伟大的抗战英雄是中国的脊梁。而我们,必将成为新世纪复兴中华民族的脊梁。就是因为有这么多的脊梁,中国才会有振兴的一日!
历史的书面仍在不倦地翻动,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呼吁在古老版图上回荡不息,那雄浑的声音使每颗灼热的心为之震撼。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热血谱写出前不负于古人。后无愧于千秋万代的历史新篇章!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中华民族的内涵与中华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