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集体主义观念教育》2400字
苏州市电子?信息技工学?校教案首页
?
授课日期
班 级 授课章节或?课题: 集体主义观?念教育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要有集?体主义的意?识,凡是要从大?局出发,不去计较个?人得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集?体意识,难点:增强集体主?义观念 授课方法: 讲解、讨论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 网上下载资?料
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集体主义观?念教育
一、从班级现象谈起集体主??义
二、 增强集体主?义的方法
集体主义观?念教育
新课导入 3分钟 今天我们开展《?集体主义观?念教育》主题活动,希望同学们能?以此?
新课引入 活动为契机,反思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增强集体主?义观念?,树立良
好班?风。 40分钟
讲解过程 提出问题
班级中大部分同学以自?我为中心,对班集体不?关注,较为? 冷漠,对不良现象采取不问不?睬不敢的情?况?。
一、 班级中集体观念不强的?表现,缺乏团队精?神是一个集?体没? 有战斗力的主要原?因,就我们高一???班而言,目前的表现主? ?
要有以下几点:?1、讲空话的同学较多;?2、不敢说真话,?
不敢讲正气;?3、怎么的心理,认为只要我?自己得到了?,就?师生讨论
不管别人怎样;?4、叛逆的心理。?
二、 为什么我们要十分注重?集体主义教?育和良好纪?律的维护,?
纪律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有力保障,也是实现个?体目标的保??
障。作为一个组织的存在,它必定需要?一个组织目?标,为?
了实现这一个组织目?标,除了制订一?定的行为方?法和计划? 之外,还需要有维?护这个计划?和活动得以?开展的纪律??。
1、 国家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是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
集体、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使得它们之??间的目标
能够得以实现?,各种利害关?系能够得以?平衡和协调?。?
2、 个人所形成的集体是?将?部分个人的目标统一,从而形?
成一个集体目标?的。从而这个集?体所规定的?一些条件?
和规定将促使?这个集体目?标的实现,同时,也是维护? 和?促进着个人目标的实现?。?
3、 对个人来讲,纪律的遵守?与否,对纪律的维?护和控制?
能力,则是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协作精神?的体现,也?
影响着其个人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三、 怎样的纪律才是一个良?好的纪律?
纪律的外在表现如何,这实际上反?映出一个集?体?(组织)所呈现出来?
的风貌和行为方式如何?,乱糟糟,大闹天空般?,毫无目标,为所欲?
为的集体不可能?是一种良好?的集体。?
1、 我们应该要注意几种不?良的纪律观?的集体形式?:??死气沉沉的? 集体不是会是好的集体?;??乱糟糟、毫无奋斗目标、各行其是?
的集体也不是?好的集体;??学习、工作对沉默不语,休息时生? 龙活虎也并不?见得好。?
2、 优秀纪律风貌的班集体?我想应该有?如下的特点?:学习、工作、? 运动时严肃、认真、踏实、务实、有条不紊,休息时能积?极主?动、生动活泼,作业能清晰、认真完成。?
3、 在纪律上我想要?完成或做到几点:??自觉遵守,我们在放任自?
己的时候,就要注意到?,我不应该这?样做,这样会影响?他人。??面对他人的不良行为时?,你能善意地?提醒、劝告、反馈。要?
一起去帮助他,使他们不会?在错误的做?法中越陷越?深,而不是?
担心别人说闲话?或报复而不?愿讲正义,最终害了别?人,最后也?` 会殃及?自身。?我们每个人要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做到?“今日我以班级为荣,明日班级以?我为荣?”的一种观念。?
四、 我们在集体中应该做什?么? 1、 每个人都应在集体的目?标周围确立?一个自我纪?律努?
力的目标。这就需要我?们端正目标?,做到正如夸?美纽?
斯所说的?“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的观
念。
2、 “从大家爱我”?到“我爱大家”的思想,从索取到赋? 予,从苛刻到宽容,从为己到为?他的转变。? 3、 从集体观念代替个人意?识。? 4、 明白“行为即思想?的体现”的观点,纠正“小错非大
事”?的自由放纵的观念。?
5、 需要有反思和容忍及改?正的博大胸??怀,同时有自我管?
理、自我约束能力。?
6、 利用班会和其他活动?,尽可能渗入娱乐性的文?体内?
容,例如每天的八分钟活动?,?班级竞赛活动等?,以
达到活跃?身心,调剂生活,融洽关系,
7、 在班级管理和有关活动??中发动有一技之长的同?学多?
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以带动其他同学积极?
投?入
8、 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竞赛活动?,?通过参赛,增
强大家的集体观念和??竞争意识。
2分钟 课程小结
集体就像汪洋大海?,个人就是其中一朵浪花?,?一个只强调自? 我,只强调个性的人?,是很难有合作精神的?,凡是从我做?起,关心集体,爱护集体,齐心协力,共同努力。
教后记:
通过系统的教育,学生的纪律?观念、集体意识有?了一定的提?高和改?
变。
作文二:《强调集体主义和等级观念》1500字
笾罢叩闹拔凰得魇椋?欠衲芄淮又姓页鲇肽愕墓ぷ髦拔凰得魇橹邢嗨频牟蛔阒?Γ? ?找到一个沉闷的职位说明书,在五分钟之内,为其加上一些时下流行语以及这个职位所涉及的行业前沿工作,并将其重新排序,优先展示这些能够令人兴奋的信息。接下来,将两份职位说明书一同拿给招聘负责人,并说服他们按此方法改写少部分职位说明书(其它保留不变),观察这些新的职位说明书能否对职位申请率产生影响。
?征求市场、销售、品牌推广、
或学习别人成功经验并没有什么不对。然而,当我们需要激励的那种“奖赏感觉”才能开始行动时,我们就陷入了严重的麻烦。
那不仅会耗费你本应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同时也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你所需激励的强度会越来越高。
魇奔涑??0小时。
加班的欲望从何而来,高管的高薪,还有企业对员工的“洗脑”和“激励”,一句可能很多员工都听过,“为了未来加班,为了自己更强而辛劳。”
一位从事环保项目的老板,他现在由于用工难,很难找到人才,一般找到都会给予高薪,但是高薪必须带来应有的附加值,所以,给项目经理开出月薪2万元的工资,当然要比以前月薪1万元的经理工作量要大很多倍。
一位多年从事人力资源培训的郑老师说,其实,一个成功的职业
强调集体主义和等级观念,凡事讲究和谐。Frank认为,中国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今呈现出来的是各种思想流派交织的结果。“孔子的儒家文化、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甚至是**和**的思想,这非常博大精深,是个综合的结果。”
,笠悼梢圆慰肌傲?Γ??于泵魅纷陨淼挠攀朴肓邮疲?魅菲笠涤涤胁??岢质裁矗?狈Σ?Σ钩涫裁础,?酥?ぃ?辜褐?獭,浞纸杓?庑?旮似笠档木?橛虢萄担?焖佟?】档赝平?陨砥笠档姆?埂?
一、领导力
这里所说的“领导”指企业的最高经营者,他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意志,在企业经营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决定做什么和怎样做。领导力的大小,与企业领导的宏观决策能力、组织运营管理能力及个人品质密切相关。大海航行靠舵手,万
专业的,明确的需求。如果你的需求不明确,就要依靠顾问公司帮助你理解你现在需要的真正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当然也是顾问培训公司的价值所在。基于此,培训老师也应该专业化,特点领域来发展,才能在市场上有自己独特的卖点。哪些什么都能讲的老师你相信他真有那样的水平吗,正所谓“术业才有专攻”啊。
除了这两点,我特别要分享关于老师的心态的问题。我一直认为留在人的头脑里的知识这个东西,一定要分享,越分享才能越有价值
得有意聘用背景及擅长领域各异的人才。汇丰银行之所以一直在营销和销售方面很有特色,很大程度上就是秉持“创意摩擦源于团队差异”的宗旨,其行销处招募了来自化妆品、广告、咖啡、食品等非金融业的众多高手,为习惯左脑思考的传统金融业加料提味。 第二,煽风点火,先求广再求精。对于创意团队而言,必须让成员有畅所欲言的机会,否则行为模式就会愈来愈相似。而“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则是保持成员“个性鲜明”、充分发
HR建议6大钱景光明职业 光明 大钱
商务策划师:才智时代的“职场新贵”
素质要求:有良好的策划专业知识和市场运作知识,同时必须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系统工程等知识。
需求指数: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一项调查显示,有65%的企业急需聘用企划人员。策划人才短缺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职业“钱”景:目前国内的商务策划师年薪约为15万元至20万元。
相关专业: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广告学、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本文由陈安之演讲讲座视频全集 ://.880050. 整理发布,欢迎转载
?擡M
作文三:《浅谈集体主义观念教育》2900字
班 集 体是 学校 教 育教 学 工作 的基本 组
成 单位 ,是师 生 学 习生 活 的基本 环境 ,对
的 荣 誉 ,并 能 推 动 学 生 积 极 向上 的 一 种 情 感 。例
如 ,笔者 结合 自己的班 级实 际 ,先后 开展 了以 “ 我 为班 级做贡 献 ” “ 、 我爱班 集 体 ” “ 救环 境 ,我 、 拯 要做什 么 ”等 一系列 主题 教育 活 动 ,使 学 生感 到 自 己是集 体 中 的一份 子 ,热 爱集 体 、关心 集体 ,从 而 培 养集 体意 识 ,服从 集体 的决定 ,遵 守纪律 ,努 力 完成集 体交 给 的任务 ,珍 惜集 体 的荣誉 ,为集体 争 光 ,在 集体 中 团结 、谦 让 、互 助合 作 、关 心他 人 , 积 极参 加集 体活动 ,学习做 集体 的小主 人 。
4 抓学 习竞 赛 增 强班 集体 的凝聚 力
学 生 品格 的形 成和 能 力 的发 展具 有举 足 轻 重 的 作 用 。对 学 生 进 行 集 体 主 义 精 神 教 育 ,能使 每个 学 生都 能 自觉地 关 心 、热 爱
?
自己所 在 的班 集体 ,把 自己的一 言 一行 都
与 集体 荣 誉联 系起 来 。集 体 主义 精神 是 团 结 的纽 带 、进 步 的保 证 ,对 学 生进行 集 体 主 义教育 ,是 形成 班集体 凝聚 力 的关键 。
1 新 生入 学是 集体 主义精 神教 育的 开始
.
士
一
学生入学初始就会对学校和 自己的班
形成一 个班 集体 比较 容 易 ,但 如何 形成 班集 体 的凝聚 力 ,却 是每个 班主 任应 认真 研 究 的课 题 。凝 聚力 是一种 心理 现象 ,是集体 中人 心 的聚合 力 ,是
建 设 坚 强班 集 体 的 关 键 。 一个 班 集 体 的 凝 聚 力 越
级 形成 初 步 的 印象 。众所 周 知 ,在 日常 生
\ / 活 中人 际 关 系 的 “ 一 印象 ”十 分 重 要 , \ 第 ^ 班 集体 的建 设也 是如 此 。学 生对 一个 新 集
体 的 最 初 印 象 将 直 接 影 响 以后 班 风 的 形 。 ,学 生 就 越 能 自觉 遵 守 集 体 的 规 范 ,朝 着 德 、 大
【 成 。因此,对班主任而言,新集体建设早 ! J
.
智 、体 、美 、劳全面 发 展 的 目标 前进 。工 作 中,笔 者遵循 这个 规律 并始 终坚 信 :班集 体 的学 习 ,是对 学生进 行集 体 主义 教育 、让 学生 获得集 体 主义 意识 的一 个渠道 。学生在 学 校里进 行 的主 要是 各种各 样
的学 习活动 ,班主任 要 善于 让学 生在 获得 知识 的过
在 新 生入 学之 前 就开 始 了,即 要为 集体 主
义 “ 开场 戏 ”精 心做 各种 准 备 ,迎 接新 集
体 的诞 生 。笔者 采取 的方法 有 :把 教 室精
郄 心布置一番,包括挑选格
言、宣传画等;
… 来校 后通 过领 取 新教 材 、打 扫 教室 卫 生等 让 学 生 初 步 体 会 到 为 班 集 体 服 务 的 自豪 一 感 ;开 学第 一周 举行 主 题班 会 ,使 师 生之 间 、 同学之 间尽 可 能快 的互相 了解 。应特 别指 出的是 ,在 班集 体 中创 造 良好 的 “ 一 印象 ” 第 , 是 不露痕 迹地对 学 生进行 集体 主义教 育 的开始 。 2 在 学校 的 日常 生 活和 学 习中提 高 学 生 的集 体 主
义 认 识
程 中 ,通过 各 种形 式 的学 习和竞 赛活 动 ,在学 生 中
间建 立起 互相 帮助 、互 相督 促 、互相激 励 、你追 我
赶 的集体 主义 关系 。具体做 法有 :一 是 男女生 之 间 的学 习竞 赛评 比 ,二是 月 考 与期 末 考 试竞 赛 评 比, 三 是相 同科 目不 同层 次 的学习 竞赛之 间 的评 比 。在 开 展班级 工作 的过 程 中 ,笔者 始终抓 住 学 习这 条 主 线 ,把抓 学 生学 习 、抓 学 习质 量作 为班 级工作 的重 点,让班 级 中学 习竞 赛之 风深 入人 心 ,鼓励 学生 一 开 始 就 迈 出坚 实 的步 伐 ,信 心 百 倍 的走 向成 才 之
路。
班 主任工 作是 一项 复 杂而细 致 的工 作 。在班 集 体 中进行 一系 列主 题活 动 固然 十分 重要 ,但 是要 使 学生养 成 良好 的行 为 习惯 ,提 高学 生对 集体 主义 的 认识 ,形成 良好 的班 风 ,在常 规训 练 中是 不能忽 视 的 。我 们知道 ,训练 是指 人们 运用 互有 联 系 的活 动 方式 培 养某 种 技 能 的过 程 。在 学校 的学 习生 活 中 , 德 、智 、体 、美 、 劳五个 方面 ,均离 不开 训练 的作 用 。班级常 规训 练是 指班 主任 结 合班 级情 况 ,有 目 的、有计划 、有 步骤 地 采用恰 当的方 式 ,培养 学生
良好 的道德 行 为 ,以形 成社会 所 公认 的思 想 品德活
经 常进 行集 体主 义教 育 ,将对 学生 的成 长起 到
非常重 要 的作用 ,既能全 面提 高 学生 的素质 ,又 能 使之逐 步树 立起 爱祖 国、爱集 体 的意识 ,培 养其 为 集 体 、 为祖 国 建 设 事 业献 身 的精 神 。 要 让 学 生 懂 得 :集 体主 义 是无产 阶 级为 完成 自己的革 命事业 而
奋斗 的伟大 力 量源泉 ,是 引导革 命事 业走 向胜利 的 唯一 正确 的原 则 ,集 体 主义 能给 人们 战胜 困难 的勇
气 、信心 和力 量 ;要让 他们 知道 ,个 人 的前途 和命
运 总是与 祖 国 的前 途和 命运 密切 系在 一起 的 ,只有
动 。多年 来 ,笔者狠 抓 常规 工作 ,从 最基 本 的常规
训练 入手 ,培 养学 生 的 良好 习惯 ,以适应 学 习和集
体 生活 的需要 。每 接一 个班 ,便 进行 常规 训 练和 学
国家 独立 和发 展 了 ,才 能有 个人 的前 途和 利益 ,也 就 是说 ,只有 在集 体 中 ,才 可 能有个 人 的 自由。所 以 ,爱 国必 须 爱集 体 ,必 须 时刻 做 到 心 中有 祖 国、 L中有 集体 、心 中有他 人 ,关 心集 体 、热心 为集 体 I ,
服 务 ,使个人 利益 自觉服 从整 体利 益 的需要 。
0 1 0 河 北 省 栾 城 县 职 业技 术 教 育 中 心 54 0 闫 晓 辉
习、文 明 、纪 律 、劳动 、 出勤 、卫 生等全 方位 的系
列 训练 ,使学 生在遵 守 纪律 的 同时健康成 长 。
3 搞好 班级活 动 培 养 学 生 的 集 体 荣 誉 感
所 谓集体 荣誉 感 是指 学生 自觉 意识 到作 为集 体
成 员的尊严和 荣耀 ,从而 更加 热爱 集体 ,珍 惜集 体
?
6 2?
作文四:《集体主义观念的现代反思》2900字
集体主义观念的现代反思
一、教科书上狭隘的集体主义 集体主义这个概念,最早是斯大林提出来的,关于它的定义,在百度上有这样的陈述“集体主义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内容之一。调节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原则。指一切言行以合乎无产阶级及其广大人民群众集体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思想。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它同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是根本对立的,是共产主义道德区别于一切旧道德的本质特征。”我承认自己比较愚钝,对这个定义的理解可是无从入手。记得在小学的时候老师便向我们灌输“集体主义”这个概念,比如班集体观念,在这个观念的指导下我们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只求为班争光,甚至为此集体斗殴。后来随着年龄增长,我了解到“学校”“学校内的社团”“黑社会组织”“单位”这些集体,它们也宣扬、信奉所谓“集体主义”。我不曾想到,这些集体与无产阶级世界观,与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如此密切的联系。以我看来,集体主义便是信奉个人服从集体,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以集体利益为重。因为集体是有个体构成的, 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这意味着个体利益与更多其他个体的利益发生了冲突,我们基于“人人平等”这个原则,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样的集体主义不应该是社会主义独有的,我国古代向来不乏“为国捐躯”的仁人志士,日本军国主义、纳粹军人也有为集体牺牲的精神。集体主义在封建主义时期可以有,在近现代资本主义西方国家也不见得没有。集体主义精神是普世存在的精神,着实不应如此狭隘地单独地以社会主义政治概念来定义。
二、集体主义的两面性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处处仅考虑个人利益必然造成社会秩序混乱,资源难以有效利用,财产无法合理分配,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最终回过头来损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在古希腊就出现过极端个人主义盛行,造成世风日下,道德沦丧,国力急剧下降,很快被马其顿王国消灭。可以说,集体主义对于一个社会的整合、发展相当重要,一个集体的集体主义发展程度与它的团结度、凝聚力是呈正相关的。所以集体主义几乎适用于任何团队组织,它能够有效地提高集体、组织的运作效率,实现组织利益的最大化。
集体主义的局限性也相当明显。首先,集体所有权、或是集体权力往往在少数个人手中,所谓集体主义不过是建立在以权贵阶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上的谎言。他们不断给集体内中下层人员灌输这样的集体主义概念,把权贵阶层的个人利益上升为集体利益,使中下层人们成为实现权贵意志工具,这种把戏从资本家到政治家都喜欢玩弄。比如企业的老板向员工鼓吹“企业精神”、“不分昼夜为它工作只因我们属于这个公司,我们热爱这个公司”等等,而其实质只不过是老板希望更大程度地剥削员工,实现公司效益最大化。又例如纳粹政府鼓吹的“淘汰低等人种,优化世界人口质素”,其本质也只是为实现希特拉个人对权力膨胀和征服的欲望。
第二点是,集体主义价值观往往扼杀个性发展,使人们思想趋同、行为趋近,似乎是要确立下一个客观世界,人们无法改变世界,
要改变的只是自己。确实这点有利于集体内部结构稳定,但是这样的价值观无法真正理解每个个体的切身感受,对那些不适应,或是不愿遵守集体规则的个体往往给予不同程度的打击,导致整个集体创新能力的低下,成员思想模式的僵化。在这一点上我国教育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国向国民灌输的观念是学生要努力学习,经历高考并考上大学才能走向成功。于是自小学习能力差的、不愿意学习的学生便屡遭白眼,被排除在体制以外,原因是他们无法满足集体主义教育精神对他们的期待。
这里要谈到的最后一点,是集体主义造成的个体劳动积极性下降导致的效率低下。这一点在《马克思主义新义》中有提到:“最大问题是在于人的自私性,没有人是像蜜蜂中的工蜂一样只为了团体而无止尽献出自己的脑力或体力生产力,却只和别人一样享受同等的资源,所以产生「向下对齐」的效应,大家尽量偷懒与减少付出以不被惩罚为原则,反正分配资源时懒与勤的人都是拿差不多的份量,尤其是难以量化的无形创意或研究付出根本不会得到增加资源的奖励反馈,更无人乐于从事。在人性自私本质下最后集体主义造成的并不是集体进步,而是集体的沦落最终走向崩解”。 最经典的事例是我国“人民公社”时期,这种极端集体主义所造成的经济性和社会性危害在上世纪60年代已经表现得相当明显。
三、集体主义在现代中国社会的反思
在中国当代依然奉行集体主义精神,然而公民社会的兴起、权利意识的增强使国民个人主义意识增强。中国市场化经济快速增长,随之国民思想亦快速转变,然而传统封建思想、**思想势力仍然庞大,政治体制、社会改革进程缓慢。这些都令当代国民思想开始出现一种
前所未有的分裂。即是些领域出现过度个人主义,而另一些领域出现过度集体主义。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集体主义精神是需要被重塑的。在经济社会层面上,过快的市场化导致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盛行, 人们为了满足自身利益,不惜运用一切手段,偷盗、欺骗、造假、拐卖等现象屡见不鲜,商家只要能够节省成本,假大米、假牛肉、地沟油、苏丹红等无所谓不用其极。在道德层面上,过度的个人主义导致的世风日下,道德沦丧,人与人之间相互防范,冷漠无情的气氛充斥整个社会。姑且不论年轻情侣在街头过分的亲昵行为,就是女学生集体援交事件、娱乐圈艺人“潜规则”、“小悦悦事件”等等都能够说明个人主义所导致整个社会风气的败坏和冷漠。
然而在政治领域上,集体主义又似乎应该收敛了。首先是体制精神造就的一个高呼“人民当家作主”但实质为专制统治的制度导致了权贵阶层打着集体主义的旗号以谋取个人利益。高官每句都是诸如“一切为了人民”之类无比动听的话语,摆出一副亲民爱民的姿态,而所作所为无非是“政绩工程”或是有其他好处,他们的个人利益事实上被放在集体之上了,这实质是在搞以权谋私。第二点是已经僵化的在集体主义精神统治下的政府系统欠缺生机、效率低下,形式主义盛行。在政府机构中的公务员容不得对党、对政府的决策有任何反对意见,否则就难以得到领导的赏识和提拔,久而久之他们习惯了称任何决策前面都要加个“伟大”,称一切领导发言为“重要讲话”。长
此以往,政府内机构内部思想高度统一和趋同,想要搞改革创新几乎是空谈了;而关于形式主义的主要表现便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展开了。人大代表们开会睡觉这个传统已经是众所周知,他们为何睡觉呢?因为他们很清楚,大家只是在走一个流程,无论是选举国家领导人,还是投票表决是否通过党的某一决策,一切早已尘埃落定,党的伟大决策怎么可能出错?只需要到时举手投票通过便可,反正自己是否清楚这些都无所谓,那么睡觉又有何所谓呢?近年媒体纷纷曝光人大代表开会睡觉,搞得代表们都不敢睡觉了,这么看来倒有点不太人道。其实要改变的不是代表们的睡觉问题,是整个选举制度、大会制度的问题,是这种从众走形式的“集体主义”泛滥问题。让代表们觉得自己的存在有价值有意义了,自然就不会睡觉了。
我们常说“物极必反”,这是在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两者的角逐中必然奏效的规律,要从思想上处理好当代中国社会各个领域的问题,必须在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之间达到某种平衡,把握适度原则,这和既不要“**”,也不要“**”是一个道理。i
i 参考文献:1.《马克思主义新义》1998
2.百度百科
作文五:《艺术类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探讨》5800字
道德建设“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这些是具有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但从高职院校目前所开设的课程来看,除了极少数学校专业开设了职业道德课外,很多学校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没有把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列入课堂教育内容中。而根据许多高职学院顶岗实习报告情况中,也反映出了许多高职学生缺乏职业道德素养而带来的弊端。从事一定的职业就需要相应的职业道德素质,它使学生职业生涯成功的保证,而且也是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企业经营、保证产品质量、促进社会文明的需要。现在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教育,是一种学生在企业生产实践与学习学习相互交替,学用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循环交替学习,使学生熟悉企业,感知企业氛围,转换角色,树立职业意识,培养职业精神,提高职业道德,在实质性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同时,重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实现与企业需要之间的无缝对接。所以高职院校应该也必须把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加以强化。
(二)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理念相借鉴
不管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思想政治教育自古有之,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伦理道德教化为中心,把伦理教化和政治教化融为一体。体现在个人经验和直觉感悟,具有一定的感性色彩;而西方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注重科学研究和逻辑分析,理性色彩浓重,并具有强烈的反思和批判精神。以美国以杜威、皮亚杰、柯尔伯格为代表的现代道德教育,强调德育的自主选择的理性精神和自我教育的自律方式。综上所述,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相似之处也有明显差异,因此教
育在相互交流、相互吸收、相互渗透中不断的进步。
(三)灌输教育与渗透教育相结合 长期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就是灌输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高校中必修的课程。通过这种教育的普及,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人们价值取向多元化发展,渗透式的教育方式为更多人接受。仅仅靠单纯的灌输或者仅仅是渗透都是不可行的,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必须逐步优化两者相结合的环境和各种条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灌输教育法的最大缺点是往往没有机会让学生以对等的身份主动参与教育过程,所以在理论界有些争论。[5]笔者通过在高职学生中的调查中发现,很少学生会主动地去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或者德育理论,并且缺乏获取理论的兴趣。在这个时候,只有靠灌输教育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同时,灌输教育也要随着学生的特点而变化,根据大纲写出教学计划和教案,使之具有科学性、系统性、逻辑性,并配以合适的案例,运用多媒体的手段,可以达到掌握知识理论的目的。渗透式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手段。渗透教育从人的自我需要角度出发,将教育者所倡导的思想融入到社会活动与社会实践中去,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生活即教育”,我们应该模仿美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的内容和形式全方位、多维度地渗透在生活之中,就象盐渗透在每顿饭菜中一样。比如爱国主义电影和历史题材电影中,向世界宣扬“中国精神”。出版一些经典书籍和音像制品,增强爱国主义感召力。利用各种传统节日庆典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用杰出人物命名地名、城市、街道、林地、公墓、
公司、机场、学校以及各种场馆等。因为我们可以利用伟人天才的思想,不凡的经历,高尚的精神,卓越的贡献,通过这些场所,永久性熏陶、感化和激励着人们。总之,对于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我们应该坚持灌输教育,引导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素养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培养,对意识形态进行鲜明的导向。另一方面,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比如“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参观爱国主义实践教学基地和志愿者公益劳动中去,达到知行合一,潜移默化的效果。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2013年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为CJS13-035)
参考文献
[1]郑敏,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3.7。
[2]刘允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11。
[3]赵琴,赋予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内涵[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4]王晓琼,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历史与比较[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6。
[5]郭维平,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探[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4。 作者简介:
文莉(1981—)女,四川眉山人,汉族,法学硕士,讲师。
李玉芬(1967—)女,重庆万州人,汉族,法学硕士,副教授。
工作单位: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教育。
艺术类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探讨
张展鹏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2)
摘要:目前社会高速发展,各种思想对艺术类大学生造成巨大冲击,尤其是外来思想对这些大学生的影响更大,这就使得其观念教育问题面临重大挑战。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艺术学生的人数增多,其集体观念意识不能适应现实需求,因此相关层面应该对此加强重视程度。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培养
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带来人们的思想
上的变化,集体主义观念越来越被淡化,艺术类大学生更是在张扬个性的过程中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但是个性的张扬必须在集体主义的前提之下,否则只会失去其意义,会使自己变得孤立。
1相关现状
1.1缺乏大局观念
艺术类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受到各种艺术思想的影响,并对其产生了歧义的理解,走向了自我意识倾斜的歧路,在生活和学习中都是从自己角度出发,只注重自
己的得失。这就造成其只为自己利益而努力,而抛弃集体利益,甚至伤害集体利益来获取自己的利益。这种思想倾向的本身就已经是缺乏全局的整体的观念的表现,加之他们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致使其不参加集体活动,参加了也没有团队合作精神。
1.2团体荣誉感弱
这类大学生几乎都是缺乏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即使参加了相关的活动也是在被动的情况参加的,学校布置下任务,他们只是去按照指令完成而已,有些学生甚至出于各种原因而不去参加。对于参加活动的艺术生来说,比赛的的结果他们看得并不是很重,严重缺乏拼搏进取的精神,没有团体荣誉意识。
1.3独来独往
这类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情况下,都是受到各种独立风潮的影响,不光是在学习中表现的独来独往,在生活中也是依靠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些同学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总是听着音乐寻找创作灵感,这就导致其与其他师生缺乏交流和沟通,不能很好地和其他人研究作品的创作,没能很好地借鉴 (下转第162页)
160
往往要通过对管理水平的评价来确定,如单纯地看档案管理场所、设备和馆藏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档案管理主要应看档案馆对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和服务效果。档案馆的管理工作重心要转向对用户和档案员的管理,要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人才资源创新。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克服“见物不见人”和“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要针对档案专业人员成长和工作特点,努力营造一种尊重个性、鼓励创新、信息理解的良好环境,努力造就一支业务精、作风正、工作实、纪律严的专业人员队伍。要完善档案干部终身体系,不断提高档案培训质量,提升现职档案人员的文化和专业程度,切实增强档案干部和馆员运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要加大对优秀青年档案工作者的培养力度,加强多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注重在实践工作中培养锻炼人才。
(三)手段创新
长期以来,高校的档案管理模式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传统性的倾向,其管理方式或利用手段是手工的,严重阻碍了档案的管理水(上接第160页)
别人优秀的经验。此外,艺术生对学校的相关规定表现出轻视的态度,经常出现旷课等行为。以上种种因素都导致这类学生出现自由散漫的情况。
平和利用程度。因此,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要积极参与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建设,做好库藏条目录入工作,实现档案条目检索自动化,解决文档一体化问题,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主动地把档案工作重点与学校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为教学、科研服务,使高校档案管理走上主导地位,实现管理手段方式的社会化、多元化和优质高校化。
(四)实践创新
1.加强知识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管理。发挥馆员主观能动性,内凝外联,改革创新,整体推进。要强化校内宣传,取得学校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不断把学校档案工作推向新层次、新台阶。
2.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开展资源整合。优化馆藏,提高档案利用率。强化信息技术利用。及时购买档案管理软件,扩大对于数字信息的发掘、整理、组织以及使用,设计一个多功能并具有吸引力的网站来指导用户直接使用各种有用的网上资源。
3.建立档案管理人才竞争机制,鼓励馆员轮岗,带动知识在馆内流动,在工作中学习、成长。对那些通过写作、出版、讲座,导和教育。学生为了升学也只是对文化课表现出重视,对于自身的思想问题根本就直接忽视掉,如此的班级的学生自然会轻视集体主义,不注重团体的交流。在这些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各种思潮涌动,对大学生造成了思想入侵,大学生在多元的选择之下会变得无从选择,价值倾向摇摆不定,理想信念受到打击。大学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起到的作用有限,因为其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思想教育的现实需求。其教学内容还是传统的内容,教学方法也是只注重理论,没有相关的实践活动巩固学生们的意识。教师们在展开相关工作的过程中也无法根据学生的特殊性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致使学生的学习水平层次不齐,使其观念出现偏差,对规章制度的表现出漠视,对集体主义产生排斥轻视的心理。
或以辅导方式与他人共享自己隐性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的组织表扬。同时,注重档案管理人员的在职培训及继续教育,以保证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扩充,防止其老化或停滞不前。同时,鼓励馆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继续教育课程的学习,如计算机课程培训、归档文件整理、相关档案法律文件、保密知识等。
总之,档案工作者应该不断更新观念,创新理论;更新知识,创新管理,掌握档案工作的发展规律,树立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意识,与时俱进,以服务为宗旨,以创新为主题,促进档案管理工作实现现代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卢慧军,浅谈数字化时代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3)
[2]孙鹏红,人事代理中的档案管理问题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
[3]王德欣,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新思路[J],.兰台世界,2012(8) 作者简介:
赵林华,女,河南郑州人,1972年7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经济师,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档案馆工作。
3.2加强有效管理
教师要树立榜样。无数实践证明,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思想上的潜移默化作用更是十分突出。因此,让教师的作用得到最大发挥,是教育学生的关键,因此艺术生的教师必须要对相关的观念进行改变,让教师和学生主动进行沟通,主动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师生关系的亲近和温暖,如此教师就可以用自身的言行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3.3参加集体活动
让艺术生在固定时期内参加集体活动,让他们一起奋斗,意识到集体荣誉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出相关的观念。教师可以在一旁起到引导的作用,在学生表现出不积极的倾向的时候适当的进行相关的引导,让学生们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让他们对集体观念的重要性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总结: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思想观念受到外来的冲击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艺术类大学生由于其自身所受教育的特点和社会思潮的影响,正渐渐走向个人主义的思想倾向。本文通过对相关现状进行分析,对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解析,进而找出了相关的对策。
参考文献:
[1]黄敬芯,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D].山西师范大学,2013。
[2]李治,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6(6):109-112。
[3]曾志东,当前高校艺术类学生的道德困惑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2相关原因
2.1专业影响
艺术专业本身具有其特殊性,与其它专业相比具有差异性。在授课方式上呈现出个别化现象,在自学的过程中其教学方式也是十分的单一,学习的内容都要求学生彰显自己的个性,学生难以避免地养成一切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的习惯,无论是实践,还是价值观的养成,都是从个人出发。长此以往,这种思想倾向日益严重,渐渐成为一种深植于头脑中的价值观念,导致其单独行动的情况无法改变。
2.2社会环境影响
集体主义本就是国家的一个重要观念,但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的进行,各种外来思想不断传入我国,对我国的人民的思想造成巨大的冲击,以往一些既有的正确观念正在受到严峻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艺术类学生处于更加敏感的位置,他们受到的自由思想的熏陶更加严重。在这个社会利益分配方式呈现多元化的社会,他们的集体主义感早已经被冲击得摇摇欲坠。学生们通过各种方式凸显自我的存在,自我的意识过于显露,致使其在价值观念的选择上会出现难以把握方向的迷茫感。
2.3教育方式影响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们一直受到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这种为了应试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师只注重分数,而忽略了思想品德的引
3相关途径
3.1改变教学方式
大学一般都会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这些课程在相关德育教育工作中体现出重大的作用,担负着各种价值观念和德育观念的重要教育任务,为将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这些课程的教育方式本身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教学方法过于简单、其内容也显得枯燥无味等。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也只是在对书本进行阅读而已,无法做到灵活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很明显忽略了现实的情况,让学生无法融入到学习之中。要改变这种情况首先就要寻找几名教育经验丰富的教师,让他们和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对那些枯燥的学习内容进行整理,使其增加趣味性,使课堂变得活泼。
162
艺术类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探讨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张展鹏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江苏南京,211172魅力中国
Charming China2014(9)
引用本文格式:张展鹏 艺术类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探讨[期刊论文]-魅力中国 2014(9)
作文六:《初中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500字
浅谈初中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
班主任要让学生树立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要使学生知道集体是许多人结合起来的有共同目标、有组织的整体。集体的荣誉关系到个人的荣誉,个人荣誉又与集体荣誉息息相关,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呢?我觉得,班主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多渠道、多层面地教育学生,正确引导学生树立集体主义感。
一、通过各项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学校里,和同学、和老师一起度过的。因此,学校和班级的各项活动,如文艺晚会、体育比赛、班队活动等,都是我们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极好时机。在这些活动中,班主任有意识地引导、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其感受到集体荣誉跟每个人的努力分不开,以便增强其上进心和自我克制能力。同时鼓励学生齐心协力为班集体争光。学生们必然会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当他们尽情体验胜利的欢乐时,集体主义观念便已形成。教师还可以在班级里进行小组竞赛、常规评比等活动来增强集体主义观念。今年3月中旬,学校组织了校委会成员公开课。我们学校的一位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社会、集体中的我”这课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同学们,你们看看后边的墙上挂的是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到:“奖状!”紧接着,代课老师请了一位同学将后边的5张在去年“趣味运动会”上获得的奖状念了一遍。问道:“这些奖状是怎么获得的?”这时,课堂
作文七:《艺术类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探讨》5900字
高校论坛 2 0 1 4年 3月 ( 下)
道德建设 “ 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 、诚实守 育在相互交 流、相互 吸收 、相互渗透 中不断 的进步。 公 司、机场、学校 以及各种场馆等 。因为我
信 、办事公道 、服务群 众、奉献社会为主要 内容的职业道德” 。这些是具有行业特 征的
道德要求 。 但从高职院校 目前所开设 的课程
( 三) 灌输教育与渗透教育相结合 长期 以来 , 我 国思想政治教育 的主要方 法就是灌输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 , 是
高校中必修 的课程 。通过这种教育 的普及 ,
们可 以利用伟人天才的思想 ,不凡的经 历, 高 尚的精神 ,卓越的贡献 ,通过这些场所 ,
永久性熏 陶、感化 和激励着人们。总之 ,对 于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方面 ,我们 应该坚持灌输教育 , 引导学生 的马克思主义 政治素养和核心价值体 系的培养 , 对意识形
来看 ,除了极少数学校专业开设 了职业道德
课外 ,很多学校没有引起高度 的重视 ,没有 把 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列人课堂教育内容中。
确实取得 了一定成效 。 但是 ,随着信息化时 代的来临 , 互联网的普及应用 , 人们价值取
向多元化发展 , 渗透式的教育方式为更多人
而 根据许多高职学院顶 岗实习报告情况中 , 也 反映 出了许多高 职学生 缺乏职 业道德 素
养而带来 的弊端。从事一定 的职业就需要相
态进行鲜 明的导向。另一方面 , 将思想政治 教育的 内容渗透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 ,比如
“ 暑期 社会实践 “ 三下 乡” 、参观爱 国主义 实践教学基地和志愿者公益劳动中去 , 达到 知行合一 ,潜移默化的效果 。 ( 本文系 四川省教育厅 2 0 1 3年度 思想 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 ,课题编号为
C J S 1 3 — 0 3 5)
参考 文献
应 的职业道德素质, 它使学生职业生涯成功
的保证 ,而且也是推动经济发展 、改善企业 经营、 保证产品质量 、 促进社会文明 的需要 。 现在工学结合模式下 的高职教育 , 是一种学 生在企业生产实践与学 习学习相互交替 , 学 用结合 的教学模式。 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循环 交 替学 习, 使学生熟悉企业 , 感知企业氛围 ,
接受。仅仅靠单纯 的灌输或者仅仅是渗透都 是不可行的 , 都达不 到理想 的效果 , 必须将
两者结合起来 , 必须逐步优化两者相结合 的 环境和各种条件 ,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 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 。 灌输教育法的最 大缺点 是往往 没有 机会让学 生 以对等 的身份 主动
参与教育过程 ,所以在理论界有些争论。【 5 】 笔者通过在 高职学生 中的调查 中发现 , 很少 学生 会主动 地去学 习思想政 治教育 或者德 育理论 , 并且缺乏获取理论 的兴趣。在这个
【 1 】 郑敏 , 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叨安 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 0 1 3 . 7 。
转换角色 ,树立职业意识 ,培养职业精神 , 提高职业道德 , 在实质性 的提高学生的实践 能力、岗位适应 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同时,重 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 实现与企业需 要之间的无缝对接。 所 以高职 院校应该也必 须把学 生的职业道 德教育 作为 思想政 治教
育的重点 内容加以强化 。
【 2 】 刘允华 ,“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下高职 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探析[ D 】 . 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 0 0 9 . 1 I 。
时候 ,只有 靠灌输教 育才能 达到 良好 的效 果。同时, 灌输教育也要随着学生 的特点而 变化 。 根据大纲写出教学计划和教案 , 使之 具有科学性 、系统性、逻辑性 , 并配 以合适 的案例 , 运用多媒体的手段 ,可以达 到掌握
知识理论的 目的。 渗透式教育也是 思想政治
[ 3 】 赵琴 , 赋予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 内 涵【 J 】 _ 涮 I l 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 0 0 6 . 3 。 [ 4 】 王晓琼 ,高职教 育工学结合的历史与 比较 【 M1 . 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 0 1 2 . 6 。 【 5 】 郭维平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探 【 M 】 . 浙
江大学 出版社. 2 0 0 8 . 4 。
作者简介 :
( 二) 中国传统教育 与西方教育理念相
借鉴 不管在 中国还是在西方 ,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的一种手段 。 渗透教育从人的 自 我需要
角度 出发 , 将教育者所倡导的思想融人到社
自古有之 ,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 以伦理道
德教化 为中心 , 把伦理教化和政治教化融为
一
会活动与社会 实践 中去 , 利用一切 可能的机 会 把思 想政 治教 育渗 透到 社会 各个 角 落 。 “ 生活 即教育 ” , 我们 应该 模仿美 国爱 国主
义教育的的内容和形式全方位、多维度地渗
文莉 ( 1 9 8 1 一) 女 。四川眉山人 , 汉族 ,法学
硕士 。讲师 。 李玉芬 ( 1 9 6 7 一) 女。重庆万州人 , 汉族 , 法 学硕士 ,副教授。 工作单位 :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思想政治 理论课教学部。 研究方 向:思想政治教育 、职业教育。
体。体现在个人经验和直觉感 悟,具有一
定的感性色彩 ; 而西方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
注重科学研究和逻辑分析 ,理性色彩浓重 , 并具有 强烈 的反思和批判精神 。以美 国以杜 威、皮亚杰、柯尔伯格 为代表 的现代道德教 育, 强调德育 的自主选择的理性精神和 自我 教育的 自 律方式。综上所述 ,中西方思想政 治教育有着相似之处也有 明显差异 ,因此教
透在生活之中, 就象盐渗透在每顿饭菜 中一 样。 比如爱国主义 电影和历史题材 电影 中。 向世界宣扬 “ 中国精神 ” 。出版一些经典 书 籍和音像制品,增强爱国主义感召力。利用
各种传统节 日 庆典宣传中国传统文化 , 用杰 出人物命名地名、 城市、 街道 、 林地、 公墓 、
艺术类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探讨
张展 鹏
( 中国传媒 大学南广 学院 。江苏 南京 2 1 1 1 7 2 )
摘要 :目前社会高速发展 ,各种思想对艺术类大学生造成 巨大冲击 。尤其是外来思想对这些大学生的影响更大 ,这就使得 其观念教 育问题面临重大挑战。随着 教育事业的发展 。艺术学生的人数增 多,其集体观念意识不能适应现 实需求 ,因此相 关层 面应该对此加 强重视程度 。 关键词 :艺术类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培养
经 济 的高速发展 必然带 来人 们的 思想
上的变化。集体主义观念越来越被淡化, 艺
术类大 学生更是 在张扬个 性 的过 程 中养 成 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 。 但 是个性 的张扬必须 在集体 主义 的前提之下 。 否则 只会失去其意 义, 会使 自己变得孤立。
己 的得失 。这就造成 其只为 自己利益 而努 力 ,而抛弃集体利益 , 甚至伤害集 体利益来 获取 自己的利益 。 这种思想倾向的本身就 已 经是缺乏全局的整体 的观念的表 现 , 加之他
1 相关现状
1 . 1 缺乏大局观念 艺术类大学生在接受教育 的过程 中, 受 到各种艺术思想 的影响 , 并对其产生 了歧义 的理解 , 走 向了 自 我意识倾斜的歧路 , 在生 活和学习中都是从 自己角度 出发 ,只注重 自
们受到各种思想 的影响 , 致使其不参加集体 活动 ,参加了也没有 团队合作精 神。 1 . 2 团体荣誉感弱 这类 大学生 几乎都 是缺 乏参加 集体 活 动 的热情 , 即使参加 了相关的活动也是在被 动 的情况参加的 , 学校布置下任务 ,他们 只 是去按照指令完成 而已, 有些学生甚至出于 各种原 因而不去参 加。 对 于参加活动的艺术
1 6 O
生 来说 ,比赛 的的结果他 们看得并 不是很 重, 严重缺乏拼搏进取 的精神 , 没有团体荣 誉意识
。 1 . 3 独来独往 这类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情况下 , 都是受
到各种独立风潮 的影响 , 不光是在学习中表
现 的独来独往 , 在生活 中也是依靠 自己思考 问题 、解决问题 。 有些 同学在接受教育的过 程 中总是 听着音乐寻找创作灵感 , 这就导致 其与其 他师生缺乏交流和沟通 , 不能很好地 和其他人研究作 品的创作 , 没能很好地借鉴
( 下转第 1 6 2页)
高校论坛 2 0 1 4年 3月 ( 下)
( 上 接第 1 6 0页 )
别人优 秀的经验。此外 , 艺术生对学校的相 关 规定表现出轻视的态度 , 经常 出现旷课等 行 为。以上种种因素都导致这类学生出现 自 由散漫 的情况。 2相 关原 因 2 . 1专业影响
艺术专业本身具有其特殊性 ,与其 它专
业相 比具有差异性。在授课方式上呈现 出个 别化现象 , 在自 学 的过程中其教学方式也是 十分的单一 , 学习的内容都要求学生彰显 自
导和教育。学生为 了升学也只是对文化课表 现出重视 , 对于自 身的思想问题根本就直接 忽视掉 , 如此 的班级的学生 自 然会轻视集体 主义 , 不注重团体 的交流 。 在这些学生进入 大学之后 ,各种思潮涌动 , 对大学生造成了 思想入侵 , 大学生在多元的选择之下会变得 无从选择 ,价值倾 向摇摆不定 ,理想信念受 到打击 。 大学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 程起 到的
己的个性 , 学生难 以避免地养成一切从 自己 的角度 出发的习惯 , 无论是实践 , 还是价值 观的养成 ,都是从个人 出发。长此 以往 ,这 种思想倾 向日益严 重, 渐渐成为一种深植于 头脑 中的价值观念 , 导致其单独行动的情况
无法改变 。 2 . 2社会环境影响 集体主义本就是 国家的一个 重要观念 , 但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 尤其 是改革开放
作用有限 ,因为其教 育方式 已经无 法满足学 生思想教育的现实需求。其教学内容还是传 统的 内容 , 教学方法也是 只注重理论 , 没有 相关的实践 活动巩 固学生们 的意识 。 教师们 在展 开相关 工作的过程 中也无 法根据 学生 的特殊性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 致使学生的 学习水平层次不齐 , 使其观念出现偏差 ,对 规章制度 的表现出漠视, 对集体主义产生排
斥轻视 的心理 。
3相 关途径
3 . 1 改变教学方式
的进行 , 各种外 来思想不断传人我国 , 对我 国的人民的思想造成巨大的冲击 ,以往一些 既有的正确观念正在受 到严峻 的挑战 , 在这 个 过程中艺术类学生处于更加敏感的位置
, 他们受到 的自由思想 的熏陶更加严重。在这 个社会利益分配方式呈现多元化的社会 , 他 们 的集体主义感早 巳经被冲击得摇摇欲坠。 学生们通过各种方式凸显 自我的存 在 ,自我 的意识过于显露 , 致使其在价值观念的选 择
大 学一般 都会开设 思想 政治教 育 的课 程, 这些课程在相关德育教育工作中体 现出 重大 的作用 , 担负着各种价值观念和德育观 念的重要教育任务 , 为将学生培养成对社会 有用的人才起 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 但是这 些课程的教育方式本身存在很大的问题 。比 如教学方法过于简单 、 其内容也显得枯燥无 味等。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也 只是在对书本
进行阅读 而已。 无法做到灵活的教学 。这种 教学方式很 明显忽略了现实 的情况 , 让学生 无法融人 到学习之中。 要 改变这种情况首先 就要寻找几名教育经验丰富的教师 , 让他们 和学生之 间进行 良 好 的沟通和互动 , 对那些
3 . 2 加强有效管理 教师要树立榜样 。 无数实践证明 , 教育 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尤其是思想 上的潜移默化作用更是十分突 出。因此 ,让 教师的作用得到最大发挥 , 是教育学生的关 键, 因此 艺术生 的教师必须要对相关的观念 进行 改变 ,让教师和学生主动进行 沟通 ,主 动关 心学生 的生活和学习 , 让学生体会 到师 生关 系的亲近和温暖 , 如此教师就可以用 自 身 的言行对学生产生积极 的影响。 3 _ 3 参加集体活动 让艺术生在固定时期 内参加集体活动 , 让他 们一起 奋斗 ,意识到集 体荣誉 的重 要 性, 进而培养 出相关的观念 。教师可 以在一 旁起到引导的作用 , 在学生表现 出不积极的 倾 向的时候适 当的进行相关 的引导 , 让学生 们 的积极性被激发 出来 , 让他们对集体观念 的重要性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 总结 : 在社会 高速发展的今 天,人们 的 思 想观念 受到外 来 的冲击而发生 了巨大 的 改变 。艺术类大学生 由于其 自 身所受教育 的 特点和社会思潮的影响, 正渐渐走向个人主 义 的思想倾向。本文通过对相关现状进行分 析 ,对问题 出现 的原 因进行解析 , 进 而找出 了相关的对策。
参考文献 :
【 l 】 黄敬芯 , 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
析[ D 】 . 山西师范大学 , 2 0 1 3 。
【 2 ] 李治 , 艺术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初探
上会 出现难以把握方 向的迷茫感 。 2 . 3 教育方式影响 从小学到高 中, 学生们一直受到传统教
育方式的影 响, 这种为了应试的教学方式使 得教师只注重分数 , 而忽略了思想 品德 的引
[ J J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 0 0 9 , 3 6 ( 6 ) : 1 0 9 — 1 1 2 。
[ 3 ] 曾志东 , 当前高校艺术类学生 的道德困惑及 对策研究【 D 】 . 湖南师范大学, 2 0 1 3 。
枯 燥的学 习 内容进 行整理 ,使其增 加趣 味 性 ,使课堂变得活泼 。
1 6 2
作文八:《如何增强小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2800字
如何增强小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作者:杨秉聪
来源:《科教新时代》2013年第11期
【中图分类号】G553.86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11-0031-01 什么是集体?在学校中,集体就是以班级为单位,以学生为个体而形成的有组织的集合体。什么是集体主义观念?就是一切从集体出发,以集体利益为重,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有为集体奉献的精神。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发展观的延伸,是共产主义道德区别于一切旧道德的标志,是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关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为“00后”,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在家中没有别的兄弟姐妹,很难适应集体生活。小学生日常的交际范围基本上处于学校和班级这个环境中,然而,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如何更好地适应集体这一难题。同样,作为家长、班主任更需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使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
1.以班级荣誉为共同目标,培养学生的班级荣誉观念。
班级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代表着学生在学校中的年级归属。班级荣誉是本班所有学生的共同利益,需要所有同学的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才能为大家争光添彩。我们学校在日常管理中都会设有卫生和纪律流动红旗,以奖励每一周在卫生和纪律这两方面表现突出的班级。通常由值周老师根据每个班级的表现打分,在每周五将结果公示,把流动红旗颁发给本周表现最优秀的班级。经常可以看到,有很多班级在卫生大检查中表现积极,相互竞争。在劳动过程中,班里的所有同学一起参与,并且分工明确。大家相互帮助,相互竞争,有说有笑,气氛融洽。不仅打扫干净了卫生,也同样凝聚了班级力量。同学们不仅为了优秀班级荣誉一起努力,更是通过与别的班级竞争,争取将流动红旗留在本班级,不断激励自己前进,不断超越自己。这种活动,能激发学生们为了集体目标而奋斗,培养学生拥有更好的集体荣誉观念。
2.以集体活动为契机,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集体活动是学生日常生活参与较多的活动,集体活动举办的意义也正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校园活动的参与度,锻炼学生参与竞争的能力。
每年学校都会举办各种校园活动,诸如运动会、大合唱比赛、登山比赛等等。这些集体活动都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良好契机,创造学生集体参与的条件,锻炼他们的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每年我校都会举办六一儿童节文化活动,由于我校背靠五峰山,所以在每年的活动中登山比赛必不可少。根据比赛规则,由大家共同推选代表本班参加比赛的同学。参赛的同学则身肩重担,代表着班级的荣誉,代表着全班同学的期望。除过参赛的选手以外,其他同学也
要在沿途为本班选手呐喊助威,为他们取得好成绩加油。从登山比赛选手的选拔到比赛进行的整个过程,所有的学生都在参与,他们有加油打气的,有送水的,也有递毛巾的。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参与比赛,在赢得班级荣誉的途中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集体活动,尤其是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有利于培养他们团结一心,无私奉献,为集体利益努力的积极性。在日常学习中,我班通常实行“一帮一”,学习优秀的学生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样,学习较差的学生在遇到自己不会不懂的问题,可以向学习好的这名学生请教,而学习好的学生也有义务帮助这名学习较差的学生。在“一帮一”的过程中,学习较好的学生将自己学有所余的精力和时间奉献给学习较差的学生,大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一起提高学习成绩。
3.建设班级文化,丰富学生文化生活,以班级文化凝聚学生集体力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特征的体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环境,能最大程度的凝聚学生力量。班级的文化通常都体现在教室环境、班级的学风和学生共有的气质特点等方面。因此,作为班主任要特别重视班级文化建设,要有效组织开展一系列班级文化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室环境中,要充分利用板报、墙壁,为教室增添一定的文化色彩。比如张贴优秀的书法绘画作品,名人格言警句,分享学生自己的座右铭等,以此培养学生欣赏优秀作品的品质,塑造学生学习的榜样,传递榜样的精神和力量,激励自己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另外,组织学生评选合适的“班训”。“班训”代表着班级共有的、一贯坚持的一种内在精神,能在思想上更大程度凝聚学生力量,促使学生团结进取。在一段时间使用不同的“班训”鼓励学生,则会起到不同的效果。例如:“帮、赶、超”强调学生在学习上应相互帮助,也要在相互比较中赶上甚至超过比自己优秀的学生,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相互进步。“敬、静、竞、净”则强调学生要尊敬师长、同学互敬,在学习时要保持安静的环境,相互竞争,在卫生方面要保持干净、健康。
在班级文化活动中,班主任要有效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活动,用精神的力量凝聚班集体,使学生在思想上的到升华。我组织开展了“我们班级是一家”的手抄小报和主题班会。学生们用手抄小报布置教室,把自己对“我们班级是一家”的理解都体现在自己的图画和文字中。在主题班会上,学生们各抒己见,针对如何提高学习成绩,保持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建言献策。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在班级建设上能够有统一认识,也能将他们共同认可的准则作为标杆,促使他们向目标迈进。
4.尊重学生个性,在逐步完善学生人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集体主义倡导把集体的利益放到首位,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集体主义观念要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学生是教学的根本,要始终坚持把发展学生,尊重学生首创精神放在第一位。
学生作为集体中的一份子,他们有年龄性别之分,且个性特征明显,作为班主任在管理中既要做到一视同仁,也要区别对待。在哲学上,集体和个体是一对矛盾,在这里则体现的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分。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是为了让学生们共同进步,锻炼他们在集体中的生存能力。他们有共同的目标和行为准则,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特征,要特殊对待,这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个人利益,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上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做法。
在教学中,我常会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派出代表发言。所有同学发言结束后,我觉得没有达到“多点开花”的效果,随即我就问还有没有其他不同的看法。一开始没有学生站起来。见此状我就不断往另一个侧面引导,结果就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正是我想要的答案。这位学生回答完后主动向我说,他们小组四人讨论,其他三位同学意见一致,所以自己的想法没有机会得到表达。从中我感觉到,一定要注意到个别学生的意见和看法。忽略了这一点,不仅往往达不到课堂教学的理想效果,反而会使学生没有机会发言,甚至埋没一个学生的潜质。同样,重视学生具有个性特征,具有创造性的个人意见,能够活跃学生思维,也能使集体活动丰富多彩。
作文九:《隐蔽文化与中国的集体主义观念》6100字
隐蔽文化与中国的集体主义观念
重庆科技学院(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1期
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ocialSciences
Edition)No.112011
隐蔽文化与中国的集体主义观念
张卫平,姚漓洁,王影翠
摘要:从中国建筑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和婚姻家庭文化方面分析了集体主义观念的渊源和表现,认为集体主义观
念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隐蔽文化.它是历史造就的中国人的一种潜意识,塑造了中国人的独特人格.
关键词:隐蔽文化;中国文化;集体主义观念;建筑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
中图分类号:G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999(2011)11—0144—03
作者简介:张卫平(1984一),男,山东聊城人,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桂林541004)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言
与文化;姚漓洁(1962一),女,广西桂林人,桂林理.7-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法,二语习得;王影翠(1984一),
女.河北保定人,桂林理x-大学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11-03—15
跨文化交际学的创始人霍尔在《无声的语言》一
书中指出:”文化存在于两个层次中:公开的文化和隐
蔽的文化前者可见并能描述.后者不可见甚至连受
过专门训练的观察者都难以察知.”霍尔还指出:”文
化所隐藏之物大大甚于所揭示之物.其所隐藏之物最
难为其自身的参与者所识破”隐蔽文化是埋得很深
的难以发现的义化.位于文化深层结构(文化的表层
结构为物质文化.深层结构为精神文化)的最底部,上
面覆盖了大量的文化沉积物要发现它.有时就得透
过几千年的文化沉积物当然.隐蔽文化尽管埋得很
深.但总有一些物质的东西暴露在外面.最终被人所
发现
隐蔽文化实质上指的是一种隐蔽得较深.从外表
L不易察觉的文化观念.譬如我国的集体主义观念
集体主义肯定集体利益的至上性.强调个人利益服从
集体利益.一旦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则以
维护集体利益为首要选择.这是集体主义作为价值原
则的基本要求下面.主要分析我国建筑文化,服饰文
化,饮食文化中隐藏的集体主义观念
一
,隐蔽在建筑文化中的集体主义观
一
座建筑物一旦建造起来.就要几十年甚至几百
年地站立在那里一般来说.建筑物的体积庞大,成为
当地居民生活环境的一部分人们往往会按照他们生
活中的物质及意识的需要.在运用他们原来的建筑技
术的基础上.利用他们周围一切的条件去取得,选择
材料.来完成他们所需要的各种建筑物.结果当时的
社会背景和人们所遵循的思想观念.就经由各种建筑
物展现出来
中国传统的民宅基本上是由建筑物围绕着一个
院子而部署起来.每一所宅子就像一个小城.四周绕
以墙垣.一家人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小城里面.这样,就
把人局限在一个小小的圈子里面.形成相互依赖性.
在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民宅是”四合院”所谓四合,
“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
形成一个”口”字型这种建筑满足了人们衣食住的需
要.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希望得到友谊,同情,理解,信
任的需要数代人居住在一起.就会产生一种凝聚力
及和谐的气氛.同时有一种安全稳定感和归属亲切
感四合院中间是庭院,这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
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有利于人们之间的交流,
有利于大家进行劳动合作(比如一家人在这里晾了被
子.出门时就会向院内的其他邻居求助.天黑了,让邻
居帮忙收被子).培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使大家生活
在一个大家庭中,相互依赖,相互照顾.一些小四合院
里常常住着一家子两三辈人.家长住正房,晚辈住厢
房.南房做客厅.后面是书房,院子里有砖铺的十字甬
路.通到东西南北房这样的建筑布局,无论在情感上
还是生活上.家人之间的协作关系和家庭的家长制制
度.使得个人根本无法从这个群体中脱离出来,一点
点的个人需求也会受到限制这种”院子意识”就成为
一
种潜在的”集体主义”意识.沉淀于人们的心理深
层.进而形成一种文化性格.
出于安全考虑.中国古建筑做梁柱的树木比较粗
大.一般要求树龄在二二三十年以上.正因为如此,我国
古代大型建筑的营造受到客观限制,一般单体建筑的
气势不如西方高昂,也不会像西方的建筑物那样彰显
个性
一
144
我国古代建筑以接近世俗,重视生活情调的艺
术.无论是城市选址,还是依据名山大川I的形势安排,
都首先着眼于环境效果.帝王陵区,更看重神圣气势,
靠环境来显示其建筑的艺术魅力和皇权的赫赫威严
这种建筑群体的平面展开,在琼楼玉宇,雕梁画栋之
间.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对环境的主宰:通过建
筑与自然环境互相借景.进一步使建筑美与自然美结
合起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群体优势,以一定
的组合艺术.融单体造型于群体序列构成中.呈现群
体结构中的在严格对称中求变化.多种变化中又保持
风格的统一.因此.中国建筑单个造型与西方相比.显
得低矮,平淡.但是由一个个单体建筑组成的建筑群
体,却显得布局严谨,逶迤交错,巍峨挺拔,气势恢宏.
中国的建筑往往不作孤零零的单体设计.总是有
一
个互相配合的组群,它也不是立式的纵向向高空发
展,而是卧式的横向向四周铺开.一般来说.它的中心
部位是主建筑.围绕着主建筑的会有各种各样的副建
筑,如回廊,抱厦,厢,耳,过厅,亭子,桥等.副建筑是
主建筑的延伸,是主建筑与自然的联络,贯通这样的
建筑模式体现了中国的群体意识.只有在整个集体中
每个部分才有意义:如果没有了这个集体.个体的存
在也毫无意义了
中国的建筑主体还以”木质框架结构”为主.这种
木构建筑的主体在于架构,在于柱,梁,檀的组合.依
靠众多柱,梁,檀,枋的相互咬合而构成一个复杂的整
体.这是中国人对于自己文化结构充分琢磨的体现
这种建构中的每一部分都是相互依赖的.相互支撑着
的离开了这个整体每一部分的作用将不会显现出来,
各个部分也只有在这个整体中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这
样的一种群体意识.也就深深地烙在了人们的心中
二,隐蔽在服饰文化中的集体主义观
中国服饰比较突出线条.这里所谓线条,是指服
饰的整体因其宽松修长而呈现出变化多端的折叠条
纹.只要人一举一动,整体服装就处于变换之中,一切
都是柔软的,弯曲的,运动变化的服饰以线条为主,
柔软,多变,不具有固定性,而具有灵活性:不具有进
攻性,而具有防卫性.这也体现了中国人注重他人.注
重人际关系的特点.注重人际关系.便需要灵活多变.
随机体现出不同的样态
中国服装是以柔和,流畅,宽松的造型来显示人
的圆通和随和.所谓圆通,随和.就是做事,做人都有
余地,灵活性大.善于应付各种情况表现在穿着方式
上,自然也是有灵活性,随意性,选择余地大.可以因
时因地因情的不同而作出相应的变通.不固守一式
这反映在El常生活中,就是以他人为中心,强调求同,
和谐,尽量遮掩自己,避免自己过于突出,使自己从属
于这个集体,不做违背集体利益的事情,不能无视集
体的风俗习惯和价值体系.
三,隐蔽在饮食文化中的集体主义观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有”重农抑商”的思想.在农业
文明中.人们更倾向于安居乐业.更加喜欢和平与稳
定农业民族打交道的对象是土地和作物.在耕种过
程中.需要对作物精心照顾和耕作后的耐心等待.因
此人们更倾向于平和,闲适和幽静.在耕作过程中没
有大型机械设备帮助的条件下.人们往往需要精密的
合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收成.这个时候个人的力量是微
弱的.只有把自己置于集体中才能完成更大的工程和
耕种任务人们会在生活中注重与他人的合作,注重
协调与他人的关系.使自己从属于集体生产力水平
低下时期.人们从事农业耕作往往面临天气的制约.
天气好,收成也好;如果遇到自然灾害,那么收成就会
锐减.面对天气的制约,人们更多的是无奈和安于现
状.这样人们也就不会有太强的斗争性和表现欲
中国人的饮食以昧为第一要义.食品的制作少有
团块性,而多为片状或丝状.其原料也往往不止一两
种,而是多达几种,甚至几十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做
到昧的极大丰富.才能满足人们精微细致的品味要
求.在烹调上也以”调”为基本的手段.使用多种原料.
再加上各种配料,调料,在锅里加热,搅拌,调和调是
要掩藏原料的本味,使其主味与其他各种配料,调料
的味道互相融合.产生出一种新的更为丰富的,富有
变化的味道这种突出众味.追求调和后产生新味的
饮食文化.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注重他人.注重群体.注
重求同,取中,和合的心理倾向.
中国人在吃饭时,首先是席分上下,尊长坐上席.
儿孙辈以此循序入坐.长辈没动筷子晚辈不能先动
如果好菜数量不多,得先尽长辈享用,父辈要给祖辈
敬菜.而老爷爷则把好菜夹给孙子.小孙女在妈妈的
示意下或剥个虾人送到奶奶口中这样的一种吃饭形
式.把人们圈在这个集体中.使得人们认为只有在这
个集体中吃饭才能其乐融融,才像个吃饭的样子
在中国,吃饭还具有社交功能.通过吃饭.人与人
之问.团体与团体之家的紧张.会因举杯喝酒而松弛
下来.相互问的利益冲突也会大化小.小化了.吃饭的
时候也是人与人之间建立关系的时候.这样的场合又
一
次把人置于各种各样的群体中与圈外的人相比.
他们之间有了更强的依赖性
中国人吃饭常用的餐具是筷子筷子总是成双成
对的,只用一只筷子,几乎做不了任何事情.用一双筷
子才能轻松自如地进餐.而这恰如其分地体现了集体
一
145—
主义,单个的孤立个体是不能孤立存在的.只有处在
集体中,才能显现自己的功能和效用.
四,隐蔽在婚姻家庭中的集体主义观
古代人的婚姻是以生殖为基础的生殖的意义.
在中国文化中主要被理解为家庭,家族的血缘的延
伸人们不将婚姻看成当事人自己的个人之事.而是
个人所属家庭,家族之事,婚姻的本质是繁衍家族和
维系家族在这种婚姻观念下.当事人的个人的情爱
和性爱往往被忽视.更不能有自由恋爱的表现.个性
往往受到压制.个人屈从于整个家族如果违背了整
个家族的利益.当事人的命运往往是悲惨的(如梁山
伯和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因此.中国婚姻显现出的是
他人性,群体性,而非个人性.
中国的家庭模式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家
庭关系比较复杂.等级性较强.家人之间的关系也是
不平等的生活在这种模式下的人们.常常没有展现
自己,表达自己愿望的机会.人们处于家长制的管理
下.处处得服从家长个人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整个
家族.个人受到家族观念的制约.不敢做出任何出格
的事情.个人生活总是受到群体利益的制约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刚呀呀学语的时候.大人会
教他们如何称呼周围的人们碰到年老的就教他们喊
“爷爷”“奶奶”.碰到年轻的就叫”叔叔”“阿姨”这种
把家庭以外的所有的人一律按亲属称谓的叫法来称
呼.也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这就给儿童留下一种
印象:家庭和社会是一体的,大家亲如手足,但又有着
严格的长幼尊卑的等级性这种称呼下形成的关系.
也把人们罔在了一个大的群体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上接第126页)
长的男权统治历史中.女性总是作为男性视野中的自
然存在物而在生生死死,柴米油盐等日常生活层面上
沉浮.难以超越自然存在而成为自主的群体l4”五
四”以前.中国的女性一直处于男权世界中的边缘地
位,湮没无闻.偶尔.其中的幸运者也会被用来点缀历
史的长河.新文化启蒙后,据说男女平权了,女性浮出
了历史的地表在新社会里.女性的政治地位迅速上
升,甚至膨胀到了极端——被取消了性别特征.当然,
权力的获得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她们在不能承受之
重中像花一样盛开,然后凋谢,花季太短.其实,这是
一
种变相的压迫——荣誉的压迫.有时是更残酷的.
当今的中国.社会经济基础,政治法律制度,伦理道德
观念都发生了极大的变更.然而,可悲的是女性的悲
剧并没有消失.它不过换了形式而已.在现实生活中,
显得更加亲密.就是这样,人们从小处在家庭关系和
社会关系这种一环扣一环的网络中.成年后也很难有
独立意识,难以产生个性意识.
五,结语
中国人做事往往是以集体主义为参考体系的集
体主义观念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隐蔽文化.是历史造
就的中国人的一种潜意识隐蔽文化就像玻璃一样透
明.透明得以致于我们无法察知.只有在玻璃上出现
污点或者标示的时候,我们才注意到它的存在.在日
常生活中.我们就被这样一种透明的”隐蔽文化玻璃”
所罩着如果我们忽视它.就会像困在玻璃柜里的小
鸟一样撞得满身伤痕累累.最后仍然逃不过那层玻璃
的限制.深入认识隐蔽文化.解读其内涵特征,了解和
把握自己生活的文化环境.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
活.进而改造社会.推动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爱德华?霍尔.无声的语言[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董广杰,李露亮.魅力与魔力:中西文化~K[MI.北京:中国
纺织出版社.1999.
[3】顾嘉祖.跨文化交际:外国语言文学中的隐蔽文化[M】.南京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刘承华.文化与人格:对中西文化差异的一次比较[M].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3.
[5】王世瑛,**明.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
[6】徐新.西方文化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7】熊群花.从筷子和刀叉看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J】.台声:新
视角,2005(6).
【8]杨乃济.吃喝玩乐:中西比较谈咖.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9]张铭远.黄色文明[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
性别歧视现象.侮辱和迫害妇女的事实和思想仍旧存
在.需要我们不能够停留在社会经济,政治法律制度,
伦理道德等社会的表层结构方面作一些男女平等的
规定.而是需要整个社会真正从精神上,灵魂上尊重
女性.关怀女性!
但愿这个社会在借助女性人物形象来表达自己
的人格倾向时.能剔除封建男权文化的继承性.在所
建构的新的意识形态中彻底摆脱男权意识.不再背叛
解放妇女,尊重女性主体性的初衷
参考文献:
[1】张恒学.悲剧观念与中国当代文学嗍人民日报出版社,2001:6.
【2】陈忠实.白鹿原[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3】畅广元.陈忠实论:从文化角度考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社.2’003:114.
[4]钟艳红.生存的悲剧:浅谈《妻妾成群》的女性生活[EB/OL].
华文写作在线.2004.02.26.
,
146—
作文十:《教育例文: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探讨》2500字
教育论文:探讨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集体主义作为大学生的基本思想道德品质,是德育内容的主旋律。然而,社会发展到了今天,在新时期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却出现了很大的困难。外部的新环境带来的压力和集体主义教育内部缺陷导致并加剧教育缺乏实效性,对大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面临着各种压力与困境。因此深入研究集体主义教育的规律,探求集体主义教育走出困境的对策显得尤为迫切。因此,我将探讨一下新时期如何加强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概念
1.集体:有共同目标并且为了一定共同利益而奋斗的人的集合体,不是单个人的堆积或简单相加,是一种整体性的存在和力量。“集体是一个有组织的群体,其成员是由对于整个群体和每个个体都有意义的共同价值、共同活动目的和任务而结合在一起的。”
2.集体主义: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内容之一。是调节个体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利益的原则。指一切言行以合乎无产阶级及广大人民群众集体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思想。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它同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是根本对立的,是共产主义道德区别于一切旧道德的本质特征。集体主义强调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整个人类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同时重视正当的个人利益。
3.集体主义价值观:注重社会长远集体的利益,并为社会每个个体利益的实现创造有利条件,最终有助于个体利益充分实现和每个个体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科学价值观。
一、 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社会大环境的压力和冲击
1.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入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西方敌对势力正悄然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政策,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价值观念及其腐朽的生活方式正日益侵蚀着我们。西方借助其在世界各个领域的霸权,把他们推崇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尤其是重视个人需求的价值观念,通过各种媒介在全球传播。西方的个人主义追求的是个人的需求得到满足而产生精神肉体的快乐,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形成诱惑,与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背道而驰。上海一项为期两年半的跟踪研究发现,中国许多青年人,正逐渐呈现出中国式的个人主义特征,并且,西方文化的烙印十分明显。受多元文化影响,一些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度下降甚至产生怀疑,集体观念模糊。
2.当代大学生所处年龄决定了他们的自我
意识水平处在自我探索或自我完善期,当社会默许乃至一定程度上肯定自我价值、个性发展的存在时,大学生极易出现主观与片面性,导致自我意识出现偏差,对自我的过度肯定和他我的有意否定容易使大学生在考虑问题时以自我为中心,使他我为核心的集体观念被边缘化。 另外,当代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自身优越感强,自我定位较高,养成了自负、骄横的性格,不善于与同学友好共处,对集体荣誉、集体活动漠不关心。当然,大学生面临的学习、就业、经济和情感等方面的压力,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与集体观念养成教育相悖的问题.
二、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对策
1.重塑集体主义内涵
在大学我们的教育倡导的集体主义的内涵本质是一种利他主义,这就忽视了合理的个人利益的满足。站在历史的角度,不难发现革命导师马克思在阐释集体主义时始终“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在集体主义原则下,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同时,集体利益可以保障个人利益的实现,个人利益的满足是实现集体主义的来源,二者共同发展、相辅相成。不能简单地把集体主义理解成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对立。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马克思、恩格斯说:“共产主义者既不拿利己主义来反对自我牺牲,也不拿自我牺牲来反对利己主义”。中国曾出现过要求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甚至牺牲于集体利益的事件。这种做法否定个人追求正当利益,极大压抑了个人的积极性和能力的发挥,使整个社会失去应有的激励机制。在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强调集体利益、长远利益,也应该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与发挥,摒弃对集体主义概念的误读。
2、开拓集体主义教育的新途径
要提高对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理念的认知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新的集体主义价值观。集体主义是国家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价值取向,社会的转型并不意味着集体主义观的过时。相反,在当代构建和谐社会中赋予了集体主义新的内涵,那就是由合作、顾全大局、团队精神等内涵构成的和谐观念。《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决定》中明确要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这正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内在要求。她要求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其次,实现个性培育和集体主义观念培养的辩证教育,在充分肯定学生自我意识教育成果的同时,强化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的力量”的人生观,实现个性张扬与集体观念在大学生身上的和谐发展。
我们的集体主义教育不能仅仅体现在课堂上,更应该扩展学生的学习渠道和途径,为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意识提供实践的场所和机会。增加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类的公开课,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学习伦理道德理论和案例,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大学生注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积极谋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应当以班集体、学生会、学生公寓等为载体,建立理性的制度,实施科学的管理,引导大学生融入集体,并发挥个人的作用。开展团队建设,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一起探讨学术、设计实验、从事科学研究,享受协作分工与共同收获的乐趣;组织并鼓励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如运动会、文化艺术节、展览等,体验集体荣誉背后每个个体的成就感;号召学生参与无偿献血和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让他们体验到奉献后的满足和帮助他人的快乐;发扬团队精神,在各种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往,提高学生间的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重视班级集体建设,把创建优秀班集体作为奋斗目标,充分发挥班级干部及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学生树立集体荣誉感,把自己作为集体的主人,热爱集体,维护集体利益,珍惜集体荣誉,同学之间相互关心,以诚相待,使每个成员对班集体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并从中充分体验集体的温暖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