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关于屈原的对联和诗词》1400字
一、对对
何对招魂~香草对三对地~ 当
当年呵壁~湘流对对九歌心。
衷怨托对~生而对对对立~ 离独
孤忠对楚~余对波及对湘人。 国
旨对高~同对雅对~ 辞并
行廉志对~日月光。;**, 与争
上官吏~彼何人~三对对存~忍使忠良殄, 瘁太史公~知己~千秋定对~能日月光。;真教争清?李元度,
;注,上官,上官大夫~太史公,司对, 迁
对不对楚~疏不对梁~对忠君对~ 国真气
对可对对~策可对史~对天对地大文章。;对沙“屈对祠”楹对,
;注,“对不对楚”指屈原楚王同姓~故曰“对”~“疏不对梁”指对对梁对王姓~故曰与与异
“疏”。策,指对对《治安策》,
哀矢孤忠~三百篇中~宗对雅对新格~ 郢独
对沙此地~二千年后~唯有对似对。;汨对江屈原祠, 沉声旧
江上峰~九歌和湘曲~ 青遥灵
湖南草对~三迭重招宋玉魂。;清?李元度, 何对招魂~香草对生三对地~
当年呵壁~湘流对对九歌心。;对沙岳麓山的三对大夫祠,
;注,“呵壁”出自王逸的《天对序》,“屈原放逐~对心愁悴……因对其壁~呵而对之~以
泄对对。”,
万对重湖悲去~ 国
一江千古斯人。;汨对江屈原祠 属清?李次, 青千古名对又重新~是对对色江山,对追思屈子文章~对生才对~
四面烽烟都对~到此安排樽酒~好携洞庭秋月~衡岳春云。;湖南对沙屈对祠, 尽来
大对仰忠对~吐虹霓~天对九章歌浩对~ 气
修能明治~志存社稷~对对万世对对。 乱离
;对朴初对对屈原祠 , 秭
对畔行吟~五月孤忠夜月~ 沉
离寿对对世~三对对恨泣秋对。;对化三对对对对对, 千古忠对千古仰~
一生醒一生对。;对化三对对对对对, 清
屈平对对日月~ 辞
楚王台空山丘。;屈子祠屈原碑林榭
二、对对
端午 ;唐,文 秀
对分端午自对言~万古对对对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七律 端午 ;唐,殷对藩
少年佳对倍多情~老去对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对对俗~但祈蒲酒对升平。 对对日日添白对~榴对年年照眼明~ 千对对愚同瞬息~人湮垂名。几没几
对令对 端 ;,李山 阳清静
对桃桑菖蒲~更对雄酒一对。 椹与黄
对外高对对帖~却疑对黄怕灵主符。七律 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对雨狂~村童仍着衣裳旧~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对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对对酒对文章~ 当会年此对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端午日对衣 唐 杜甫
对衣亦有名~端午被恩对。对葛含对对~香对叠雪对。
自天对对~湿当来清内称圣暑著。意对短~对身荷情。
浣溪沙 宋 对对
对汗微微透碧对。明朝端午浴芳对。流香对对对晴川。彩对对对对玉臂~小符斜挂鬟对云。佳人相对一
千年。
对家傲 宋 修 欧阳
五月榴花妖对烘。对对对雨垂垂重。五色新对对角粽画双。金对送。生对扇对对。正是浴对对对对。菖蒲
酒美尊共清叶黄犹惊窗梦。里对对一弄。对松。等对破对。
五月五日 梅对臣
屈氏已死沉~楚人哀不容。
何对奈对对~徒欲却蛟对。
未泯生前恨~而追后没踪。
沅湘碧潭水~对自照千峰。
和端午 对 耒
对渡深悲千对~忠魂一去对能对。 冤
国离亡身对今何有~只留对在世对。 已酉端午 对对
对雨端生阳灵晦冥~汨对无对吊英。 海榴花对对相笑~无酒明渊独亦醒。 午日对对渡 对对
共对群对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对舟。 云旗对对对~翻青嘈嘈雷鼓殷碧流。
屈子魂对古冤在~楚对对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离醉对对不解愁。 午日对州禁对渡 对对祖
独写叶菖蒲竹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来江死~舟楫何对吊屈。
作文二:《关于屈原的对联和诗词》1300字
一、对联
何处招魂,香草还当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衷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
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旨远辞高,同风雅并举;
行廉志洁,与日月争光。(**)
上官吏,彼何人,三户仅存,忍使忠良殄瘁?
太史公,真知己,千秋定论,能教日月争光。(清·李元度)
(注:上官:上官大夫;太史公:司马迁)
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
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纬地大文章。(长沙“屈贾祠”楹联)
(注:“亲不负楚”指屈原与楚王同姓,故曰“亲”;“疏不负梁”指贾谊与梁怀王异姓,故曰“疏”。策:指贾谊《治安策》)
哀郢矢孤忠,三百篇中,独宗变雅开新格;
怀沙沉此地,二千年后,唯有滩声似旧时。(汨罗江屈原祠)
江上峰青,九歌遥和湘灵曲;
湖南草绿,三迭重招宋玉魂。(清·李元度)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长沙岳麓山的三闾大夫祠)
(注:“呵壁”出自王逸的《天问序》:“屈原放逐,忧心愁悴……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泄愤懑。”)
万顷重湖悲去国;
一江千古属斯人。(汨罗江屈原祠 清·李次青)
千古名胜又重新,是谁润色江山?应追思屈子文章,贾生才调;
四面烽烟都扫尽,到此安排樽酒,好携来洞庭秋月,衡岳春云。(湖南长沙屈贾祠)
大节仰忠贞,气吐虹霓,天问九章歌浩荡;
修能明治乱,志存社稷,泽遗万世颂离骚。
(赵朴初题秭归屈原祠 )
泽畔行吟,五月孤忠沉夜月;
离骚寿世,三闾遗恨泣秋风。(兴化三闾遗庙对联)
千古忠贞千古仰;
一生清醒一生忧。(兴化三闾遗庙对联)
屈平辞赋悬日月;
楚王台榭空山丘。(屈子祠屈原碑林
二、诗词
端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 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节令门 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律 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端午日赐衣 唐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浣溪沙 宋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渔家傲 宋 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五月五日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观竞渡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午日处州禁竞渡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作文三:《屈原的诗词全集》400字
屈原的诗词全集,屈原是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同时,他还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诗风的先河,对后世的文学影响巨大,作品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一首最长的政治抒情诗,在文学历史中的地位不可估量,下面是关于他的27首著名诗作,来欣赏一下吧!
屈原的诗词全集:
屈原个人相关:
屈原简介资料
屈原投江的地方
屈原是哪个朝代的人
屈原为什么投江自杀
屈原与端午节的故事_屈原与端午节的传说
屈原的名句:
屈原的爱国名言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诗
赞美屈原的诗句_赞美屈原的诗词
屈原的爱情诗句
屈原的作品集合:
屈原的诗有哪些_屈原的作品有哪些
屈原的代表作是什么
屈原九歌东皇太一
屈原离骚 课文翻译
离骚 赏析
屈原的天问翻译
渔父 屈原 原文及翻译
九歌湘夫人屈原
屈原九歌山鬼
九歌 湘君 原文
九歌国殇翻译
九歌东君
九歌 河伯
楚辞九歌少司命
九歌大司命
九歌云中君
九歌礼魂的意思
屈原招魂原文_屈原招魂译文
楚辞卜居翻译
楚辞远游 翻译
楚辞大招
哀郢原文及翻译
九章·悲回风_悲回风之摇蕙兮 惜诵 译文_惜诵 赏析
九章·惜往日
思美人 海青拿天鹅_九章思美人
怀沙 屈原 翻译 九章抽思
橘颂翻译_橘颂原文
屈原的诗词全集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
作文四:《屈原的诗词名句解读》1400字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于屈原的名作《离骚》,意思是说: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漫漫:长。修:长。兮:语气词,相当与“啊”。将:将要,还要。求索:寻找。 这句话表达了这样一种思想感情:虽然现实很黑暗、很残酷,追求真理的道路很曲折、很遥远,但是,“我”即屈原也会不惜一切去寻求真理,表现出屈原勇于追求真理的执着、不屈、矢志不渝的无畏精神和坚定信念。
2、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离骚》
意识是说:光阴似箭,我惟恐抓不住这飞逝的时光,让岁月来塑造我美好的心灵。 “汨”指汨水。“汨汨而过”指时间流逝。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这句话可翻译为:“我长叹一声啊,止不住那眼泪流了下来,我是在哀叹那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
显然,我们可从这里发现,虽然屈原是楚国贵族,是个士大夫,可他在流放期间对劳动人民的深入接触,他深深的感于人民的痛苦处境,所以,在他的诗歌里常有忧国忧民的诗句。这句话就表现了他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4、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
意识是说:太阳与月亮互相交迭,未尝稍停,新春与金秋相互交替,永无止境。
5、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
意识是说:想到树上黄叶纷纷飘零,我害怕美人啊,您头上也添上丝丝霜鬓!
6、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离骚》
意思是:我指着苍天起誓、让天作证啊。我的忠诚只是为了君王的缘故。
“灵修”指:神明、有远见的人,喻楚怀王。
7、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8、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大司命》
意思是:没有比别离更悲伤的事情了,也没有比新相识更高兴的事情了。
9、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九歌·山鬼》
意识是说:我在竹林深处一直见不到天,因为道路比较艰险所以我一个人迟到了。“幽篁”就是竹林。
10、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九歌·礼魂》
意思是:虽然春秋代序,年复一年,但祭祀之礼不废,礼乐终古而相传。
此篇是通用于前面十篇祭祀各神之后的送神曲,由于所送的神中有天地神也有人鬼,所以不称礼神而称礼魂。
11、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九章·抽思》
表面意思是在说自己是一个正直的人,别人的心和自己的不一样。深层意应如“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在表示自己孤独却执着的信念。
12、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九章·抽思》
翻译:我不管是弯路还是捷径,只顾南行戴着日月与星星。
深层的意思乃是把蕴藏在内心深处像乱丝般的愁情抽绎出来,抒写诗人对楚国炽烈的怀念和忧愁。
13、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九章·涉江》
意识是说:我将依着正道而不犹豫,哪怕困于黑暗终身不见光明。
14、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九章·涉江》
意识是说:只要我的心正直啊,就是被放逐到偏僻遥远的地方,又有什么妨害?
15、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
意识是说:世界上的人都是污浊的,惟独我干净、清白;众人都已醉倒,唯独我一人清醒。
16、目极千里兮,伤心悲。《招魂》
这句话是屈原《招魂》里的诗句,表现的是诗人远离故国,担忧国家的悲伤情感,直接翻译就是:我的眼睛看着千里之外的故土,心里伤心极了。
作文五:《屈原诗词》500字
5. 屈原:千秋骚坛永恒的太阳 你开启的诗歌之河
雄风浩荡
你奠基的辞赋殿堂
巍峨堂皇
你才华的闪电点燃了
诗歌瑰丽的光芒
你创造的霹雳震撼了
辞赋恢弘的磁场
你是诗歌的成吉思汗
你是辞赋的凯撒大帝
你是文学的高原
你是美学的殿堂
你把流放凝成了《离骚》
徘徊结晶成《涉江》
求索喷薄成《天问》
忠贞镌刻成《国殇》
在你的笔下
诗歌是一种美丽的宗教 你诗歌的华彩
穿越了珠穆朗玛的雪光
诗歌和辞赋的并蒂莲 让甲骨文活色生香 蔓草和芦苇的水袖 舒卷成古今诗词的华光
你想象的天马千骋 就幻化成哲思的云海 你诗思的闸门一开 便澎湃成文化的大江
项羽的《垓下歌》 哭碎末路英雄的脸庞 刘邦的《大风歌》 啸出天汉雄风昂扬
杜甫的肩上
扛着你的担当
李贺的锦囊
装满了你的意象
**剑裁昆仑
环球同此热凉
郭沫若笔挟雷电
勾勒你高蹈的形象
闻一多的歌哭和你的歌哭 穿越千年掀起血的回响 余光中的乡愁与你的国愁 洞穿沧海勾起心底的怅惘
千秋骚魂
在中华血脉里流淌
万古诗心
在寰宇精神里传唱
静静的顿河浩浩的长江 诗歌的浪潮同奔流
滔滔的泰晤士悠悠的汨罗江 文明的江河共流淌
今天
你的诗笔挺拔成傲岸的民族脊梁 今天
你的诗魂传唱成不朽的人类华章
当我拨亮辞赋的天眼
魑魅魍魉何处躲藏
当我高扬诗歌的大纛
中国精神四射光芒
作文六:《关于屈原的诗句》1800字
关于屈原的诗句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离骚》
2.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 《离骚》
3.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屈原 《楚辞》
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原
5.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 《楚辞》
6.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屈原 《楚辞》
7.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屈原 《楚辞》
8.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屈原 《楚辞》
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
10.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 《离骚》
。 ——屈原 《渔父》 1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12.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屈原 《楚辞》
13.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屈原 《楚辞》
14.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屈原 《楚辞》
15.哀莫哀兮生别离~乐莫乐兮心相惜。 ——屈原
1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用;数有所不及~神有所不通。 ——屈原
17.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 《离骚》
18.桂棹兮兰桨~击空明月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屈原 《离骚》
19.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屈原 《离骚》
20.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屈原 《楚辞》
21.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屈原 《楚辞》
22.悲莫悲兮生离别~乐莫乐兮新相知。 ——屈原
23.后皇嘉树~桔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从~更壹志兮 ——屈原
24.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屈原 《九歌》
25.闭心自慎~终不失过。 ——屈原
26.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屈原 《楚辞》
27.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屈原
28.魂兮归来! 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兮? 舍君之乐处~而离彼不祥兮。
——屈原 《招魂》
29.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屈原 《楚辞?渔父》
30.鸟飞反故乡~孤死必首丘 ——屈原
31.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屈原 《离骚》
32.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屈原
33.皋兰被径兮~斯路渐。 湛湛江水兮~上有枫。 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魂去归来兮~哀江南。 ——屈原 《招魂》
34.入不言兮出不辞~ 乘回风兮载云旗。 悲莫悲兮生别离~ 乐莫乐兮新相知。 ——屈原 《九歌?少司命》
35.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屈原《楚辞》
36.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屈原 《渔父》
37.云中君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謇将澹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灵皇皇兮既降~飙远举兮云中; 览冀洲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 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 ——屈原 《九歌》
38.少司命 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 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 夫人兮自有美子~荪何以兮愁苦;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悲莫愁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带~修而来兮忽而逝; 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 与女沐兮咸池~希女发兮阳之阿; 望美人兮未来~临风祝?兮好歌; 孔盖兮翠旌~登九天兮抚慧星; 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屈原 《九歌》
39.东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抚长剑兮玉珥~谬锵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缜~盍将把兮琼芳; 蕙肴蒸兮兰藉~莫桂酒兮椒浆; 扬包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 陈竽瑟兮浩倡;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五音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屈原 《九歌》
40.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
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屈原 《九歌?国殇》
作文七:《关于屈原的辩论》6600字
――共识:从爱国主义到公平的正义
在《我们与诗词:《人间词话》及其他》(://.52shici./member_blog_detail.php?mem_id=11253&id=2517)中笔者写到:
“王国维先生的死并不是一个迷,甚至其意义更重于屈原的死,一个中国启蒙运动的领军人物,以自己的死为中华民族奠定一个上进的台阶。伟大的中国仕子,中华民族的脊梁。”
把启蒙者王国维置于爱国主义者屈原之上,于是引起部分诗友的疑义。笔者以为讨论这个问题是有现实意义的,因为作为社会的共识实质上是现实的社会文化,它可能影响相当长的时间,并且产生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它将决定社会的走向、存在的方式和存在的内容。
如何从从爱国主义到公平的正义?共识的升华绝对不是轻而易举的。
德国哲人恩斯特--海克尔在《宇宙之迷》中写到:
“理性和科学的三大敌人,最危险的不是敌意,而是无知,最厉害的的要算是惰性。如果有幸将敌意克服,那么后面两个敌人,甚至连神也无能为力。”
正是惰性造成近代中国百年耻辱,这一论点见证于当其时我们的敌人、我们的朋友和我们中的一些睿智者。
我们的敌人、日本人副岛种臣评价清朝政府:
“谓中国海军之可虑,则实不足以知中国也。盖中国之积习,往往有可行之法,而绝无行法之人;有绝妙之言,而绝无践言之事。先是以法人之变,水军一旦灰烬,故自视怀惭,以为中国特海战未如人耳……于是张皇其词,奏设海军衙门,脱胎西法,订立海军官名及一切章程,条分缕析,无微不至,无善不备。如是,而中国海军之事亦即毕矣。彼止贪虚有其名,岂必实证其效哉?又何曾有欲与我日本争衡于东海之志哉?”
我们的朋友、美国总统罗斯福说:
“如果我们要成为真正伟大的民族,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在国际事务中起巨大的作用……懦夫,懒汉,对政府持怀疑态度的人,丧失了斗争精神和支配能力的文质彬彬的人,愚昧无知的人,还有那些无法感受到坚定不移的人们所受到的巨大鼓舞的麻木不仁的人──所有这些人当然害怕看到他们的国家承担了新的职责,害怕看到我们建立能满足我国需要的海军和陆军,害怕看到我们承担国际义务,害怕看到我们勇敢的士兵和水手们把西班牙的军队赶出去,让伟大美丽的热带岛屿从大乱中达到大治”
“如果我们不参与这种必须以生命和珍爱的一切去获取胜利的激烈竞争,那么比我们野蛮强大的民族将甩开我们,控制整个世界。因此,让我们勇敢地面临生活的挑战,决心以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概去完成我们的职责,用我们的誓言和行动来维护正义。。。只有通过艰苦危险的斗争,我们才能取得我们民族进步的目的。“
罗斯福总统说:
“我们决不能扮演中国的角色,要是我们重蹈中国的覆辙,自满自足,贪图自己疆域内的安宁享乐,渐渐地腐败堕落,对国外的事情毫无兴趣,沈溺于纸醉金迷之中,忘掉了奋发向上、苦干冒险的高尚生活,整天忙于满足我们肉体暂时的欲望,那么,毫无疑问,总有一天我们会突然发现中国今天已经发生的这一事实:畏惧战争、闭关锁国、贪图安宁享乐的民族在其它好战,爱冒险的民族的进攻面前是肯定要衰败的。”
当其时的中国人――1934年张学良游历欧洲,他比较欧洲和中国的社会,认为欧洲的物质文明建设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主要是三点:
“一是公民拥戴领袖,领袖忠诚无私;二是西方学者精于学术,有铁棒磨成针的的精神。”
于是他感慨:
“反观中国,教师为金钱,学生为文凭,对国家的贡献只限于摇旗呐喊;三是人民在和平的口号中麻木。欧洲虽然也厌战,但备战也急到万分,中国居然没有一点备战意识。”
当其时的中国人――1934年**评价中国:
“现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精神状态是浑浑噩噩,毫无生气。在行动中表现为好歹不识、是非不辨、公私不分。
“由此,我们的官员虚假伪善,贪婪腐败;我们的人民斗志涣散,对国家福利漠不关心;我们的青年颓废堕落,不负责任;我们的成年人则淫邪险恶,而又愚昧无知;有钱人纵欲放荡,花天酒地;而穷人则体弱污秽,潦倒于黑暗之中。所有这些导致政府的权威和纪律扫地以尽、荡然无存,终于引起社会动乱,使我们在天灾和外敌入侵面前束手无策,无能为力。”
回顾往事,引发我们的思考;为了向往我们必须思考,惰性是我们最危险的敌人。于是有了下面长篇的讨论。
南之北:
欣赏先生又一宏论!基本赞成先生所述,但“王国维先生的死……甚至其意义更重于屈原的死”言过了,屈子之高标迄今尚无逾者。问好先生!
2013-03-07 20:21
壶公评论回复: 2013-03-07 20:40
我对王国维和陈寅恪都很推重,我曾经使用一个口号:返回王国维和陈寅恪。另外一方面,我对屈原并不看重,我在“从《沧浪之歌》看中国人的共性”中谈到这个问题,在我的眼里他就是一个贵族,与平民有共性,也有差异性。王国维死在五千年大转折的临界线上,倒向未来;屈原死在一邦的兴亡上,停留在过去。王国维的学问开中国新文化,屈原仅仅表述了一个贵族的爱国主义情绪。郭老人为地抬高了屈原,但是屈原就是一个楚公子。
南之北 跟评:?2013-03-08 15:10
屈子精神之伟大,或屈子之死的意义,与其身份无关。并不因为他是贵族(高官),其意义就打折,或因为他是平民,其意义就倍增。屈子之精神,几千年来一直受到历代士大夫及文人阶层的敬仰,自太史公到李杜到郭沫若,无不深受其思想之影响。而且在民间,普通百姓对屈子也是崇敬的,这从流传至今的端午赛龙舟、吃粽子之风俗可见一斑。屈子精神之地位及赴死之意义,并非是任何人人为抬高的,而是实实在在的事实。相比之下,王国维之死的意义,尤其是其对中国人、中国文化之影响,竟见于何处?综上所述,王氏之死与屈子之死,实不可同日而语也!个见,问好先生!
壶公评论 回复:?2013-03-08 16:15
与南先生:
“渔父”在《楚辞》里的出现是屈原的引用,屈子与庄子是同一代人,这种引用很贴切地说明了同一个时代不同群体的国家观。
平民的庄子能够穿透贵族屈原的思想设限,从更高的角度认证国家:
楚国只不过一个大的地主庄园,得与失与我一个打工仔又有什么关系?
平民庄子穿透贵族屈原的思想设限所能看到的是民生,例如庄子《在宥》中论“闻在宥天下”
南之北 跟评:?2013-03-08 16:38
任何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一定地域、一定国家之内的人,像庄子所说的那种自由的、自然状态下的人,从古至今都是不存在的。人的思想和行为正确与否,也注定不能离开其所处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去判断。
以庄子的“齐物论”思想指责屈子的忠于楚国,和以现代中国人的观念去指责岳飞抗金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汉人和金人都是中华民族啊)一样,都是荒谬的。楚国是屈原的楚国,也是楚国普通百姓的楚国,屈原的爱国当然没有错,这与其是否是贵族无关。再者,楚国“虽然只不过一个大的地主庄园”,但是其存亡得失与楚国的每一个“打工仔”都息息相关,虽然的确和宋国、齐国等别国的“打工仔”无关!呵呵。再问好先生!
壶公评论 回复:?2013-03-08 16:55
与南先生:
孟子也不赞同屈原。
战国末期的思想家分别证明了一个大变革时期各个阶层的思想反应。如果说屈原的思维具有原始形态的冲动,孟子的思维则充满了理性,而庄子则在哲学意义上与孟子殊途同归。
庄子说,楚国亡不亡关我屁事;
孟子说,楚国亡不亡就看它自身仁不仁了;
屈原说,那不行啊,楚国亡了我的荣华富贵找谁要?
这一特点体现于孟子对渔父形象的评论。
《孟子-离娄上》第八章:
孟子曰:
“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葘,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其实,象屈原时代的楚国,你保它做什么?如同满清,你保它做什么?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国家不同之处就在于:国家服务于社会,还是社会服务于国家?明白于此,也就不难明白屈原、孟子、庄子对国家的不同理解。
南之北 跟评:?2013-03-08 17:24
呵呵,难得有机会进行这样有趣的辩论,接着与先生探讨:
1、屈子的爱国精神和投水赴死是为了自身的荣华富贵么?
不知先生这样下结论有何证据?纵观屈子的《离骚》、《涉江》等篇,感动我们的皆是屈子那忧国忧民、忠于理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精神,何尝有过为自己的荣华富贵打算的哪怕一丁点痕迹?先生此言谬之大矣!
2、庄子孟子不赞同屈原么?
先生能举出古籍中的原文,以作为庄子孟子不赞成屈原的直接证据吗?若举不出,那只是先生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庄子孟子的看法。
3、楚国仁与不仁是其亡与不亡的关键么?或者说,若楚国不仁,则灭亡活该,侵略者有理么?
战国时代,一个国家亡与不亡不在其是否仁义,而在其军备是否有力,政策是否对头,是否得到人才。宋襄公不仁吗?何以最终身死国灭?秦国仁吗?为何最终灭掉其它六国?再者,若按先生之观点,民国时政治腐败、社会不公,则日本侵略灭亡中国有理,国人不必爱国,投降就是了;当今美国社会最先进、最民主,那么它打伊拉克、南联盟、阿富汗没错,将来灭亡中国也有理,对吗?
呵呵,语言直了些,但是对事不对人,探讨交流而已,还请先生谅解。问好先生!
壶公评论 回复:?2013-03-08 19:41
与南先生:
首先,谢谢你的讨论:
其二、欣赏你的爱国主义立场,不过人不能总是生活在概念和规定之中。
其三、当然还可以深入讨论,问题是,在诗词论坛讨论这一个主题并不合适,我的观点主要表达于这样的两篇文章:
[驳戴旭--中国鹰飞向何方](://ku.baidu./view/7fd4158302d276a200292eec.html?st=1)
[从《沧浪之歌》看中国人的共性]://ku.baidu./view/c9d9a704eff9aef8941e06f5.html?st=1
壶公评论回复:?2013-03-08 19:56
与南先生:
南先生问:
屈子的爱国精神和投水赴死是为了自身的荣华富贵么?
你的问题虽然问得有点别扭,刚好在在凤凰网看到这样的一篇文章,或者参回答这个问题有益:
“公主CEO”、中国的“电力一姐”, “中国前国务院总理**之女”李小琳说:
“什么会产生不幸福呢?有一个词‘攀比’,很多东西都是从攀比心来的,所以产生了烦恼……无止境的欲望是不可能被满足的,所以欲望也带来很多、很多的烦恼。”李小琳轻言细语、自信淡定。
她说: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应该有两个感受,一个是物质的感受,还有一个是精神的感受……我觉得能够对大众、对人类有一些贡献,这是幸福的感觉,是高尚的品质。
对于自己现在的地位,李小琳有句名言,“能力之外的资本都等于零。”
在李小琳看来,自己的成长是“一步一步努力的成果”。李小琳曾说:
“从大学毕业到去基层工作,从最初的技术员、工程师、科长、副处长、处长、副总裁、到总裁,我一个台阶也没有漏。一个人出生在比较好的家庭,如果没有自己的努力,只靠父辈的影响,即使给了你这个位置,你也是扶不起的阿斗!”
李小琳早年的学历已难查证。但在1984年,23岁的李小琳就已经从华北电管局调能源部任国际司经贸处副处长。1988年,李小琳获得清华大学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工学硕士学位,在这之后,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任访问学者。
学成归国不久,李小琳升任经贸处处长。1994年初,经国家经贸委和经贸部批准,电力部独家投资在香港注册成立了中国电力[2.58 -1.90%]国际有限公司,作为中国电力行业在境外的融资窗口,由李小琳负责公司的筹建。
两年后,中国电力投资公司和中国电力国际公司成立,李小琳出任公司总经理助理。2004年中电国际登陆香港,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2008年1月,李小琳成为中电国际董事长,统领市值近百亿的中国电力,成为香港H股、红筹股上市公司中惟一女性CEO,并在3年后荣登“亚洲最具影响力的25位商界领袖”榜单,成为惟一入选的中国女企业家。
壶公评论 跟评:?2013-03-08 20:12
顺便说一下,李小琳是已故国学大师南怀瑾的学生,内外兼修,已经具备真正的贵族素质,大约不会亚于屈原。
另外说明一下,这里的“荣华富贵”是指贵族地位所涎生的其它影响,而不单指金钱美女。
南之北 跟评:?2013-03-11 10:24
呵呵,这话是越说越长了,长话短说吧。
1、我的爱国主义并非是生活在概念和规定之中,相反,先生的“国不仁则不爱”论(我总结的)倒像是生活在非现实的概念中。呵呵。
2、我的“屈子的爱国精神和投水赴死是为了自身的荣华富贵么?”,此问是针对先生所说的“屈原说,那不行啊,楚国亡了我的荣华富贵找谁要?”提出的反问。
3、先生认为“李小琳是已故国学大师南怀瑾的学生,内外兼修,已经具备真正的贵族素质,大约不会亚于屈原”。屈子的高标这么容易达到,那真枉自几千年来那么多人如此推崇屈子了。我想李小琳女士自己也不会如此认为吧?呵呵。
另外,此帖跟得太长了,要不请先生把我们关于屈子的讨论单独成贴,请有兴趣的诗友接着讨论吧?问好先生!
壶公评论回复:?2013-03-11 11:08
其实我的观点很明白,见于我的置顶帖“评弄影女士《我生在辽阔的中国》”,在中国网专家博客上题为《爱国主义与公平的正义》,是一个精华帖,点击率很高。
在这篇文章中我提出这样的一个观点:爱国主义是目前中国社会的共识,但是,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只能以“公平的正义”的为共识。具体的论述见该文章。
关于李小琳的评论见于凤凰网,其潜伏语是很明白的,她把自己的成就当成自己努力的后果,但是每一个人读后都不能不有一问:如果你不是**的女儿,你的努力能有这样的成就吗?
凤凰网喻之“公主CEO”。这个问题当然也在“公平的正义”这样一个命题中。
关于国家的论述,我在这里使用的是庄子和孟子的观点,而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说得更明白,例如马克思认为国家是阶级的产物,因此提出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非常具体地论证了国家的消亡,提出无产阶级对于国家的态度。
在当代,人们仍然常常谈论屈原的国家观,这与当前我们社会的共识有关,但是爱国主义作为共识只能是低层次的,我们社会的种种问题其实都与共识的低层次有关,例如先富者,当他的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可能冲突的时候,他应该选择什么?众多的离开中国的富裕者已经 作了很好的说明――还有那些清华、北大的学生们。当然人们没有权力指责他们不爱国,而只能考虑,我们社会的共识是否出现问题?
我们是不是仍然必须以一个封建贵族的国家观为国家观?这是一个必须明白的问题。
道边余事 跟评:?2013-03-11 15:32 诗友们的学识太令人敬佩了!
南之北 跟评:?2013-03-11 16:44
这越说就越远了,干脆最后再跟一次贴,免得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呵呵。
爱国确实是一个很简单(或者说‘低层次’)的道理,虽然做起来不一定简单。但是,不能因为是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提出过的,或者说是一个封建贵族所践行过的,就认为已经过时,或者加以抛弃。许多简单的道理,如“食色,性也”、“民无信不立”等等,即使过了几千年,甚至将来再过一万年,也是需要遵循的真理。先生所言的那种超阶级、超国界的所谓“无产阶级国家论”,也许适用于遥远的共产主义社会,但是,在阶级社会里,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以此行事,不但荒谬,而且遗患无穷。
前苏联在武力干涉波兰、捷克内政时,其凭借依据就是“社会主义国家有限主权论”;上世纪三十年代,在左的思想和苏共的影响下,中共也提出过“武装保卫苏联”和支持外蒙独立的错误口号。国家的概念都是受一定的民族、疆域、历史和现实条件约束的,脱离这些条件,将国家概念模糊化、空泛化是不切实际和危险的。再者,作为生活在现实国家中的公民,无论其身份、地位、立场如何,爱国都应是天经地义的、无条件的,不能因为国家“仁”或“不仁”、“可爱”或“不可爱”而决定是否爱国。正如子不嫌母丑一样,儿子不能因为母亲长得丑就不爱母亲,虽然毋庸讳言母亲的丑,但是也可以把母亲打扮得更美啊!
最后,能与先生就屈子及爱国等话题开展讨论我非常开心,因为这种交流是平等的、友好的、有益的,我喜欢这种氛围!但是,我建议大家对此话题的讨论先告一段落,因为已经离先生之前的话题太远了,且大脑也需要休息。遥握,问好先生!
壶公评论写成、整理于2013-3-12于麒麟山麓
作文八:《关于屈原的简介》4900字
I
关于?屈原?的简?介
?
? ?关于?屈原?的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地楚?国丹?阳,?湖北?省宜?昌市?,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志?,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
? ?他提?倡 ?美政? ,?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 ?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楚辞? 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 香?草美?人 ?的传?统,?被誉?为 ?中华?诗祖? 、? 辞?赋之?祖 ?。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离?屈原?骚》?的主??要作?品有?《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 ?风骚? ,?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
? ?19?53?年,?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 ? 关?于屈?原的?轶事?典故? 屈?氏家?族 ?屈原?出生?于楚?国贵?族,?和楚?王一?样,?芈姓?,但?楚王?是熊?氏。?该姓?出自?黄帝?颛顼?系统?的祝?融氏?;芈?姓族?群从?商代?迁徙?至南?方楚?地,?当传?到熊?绎时?,因?功受?周封?于楚?,遂?居I
II
丹?阳(?也就?是现?在河?南淅?川)?。这?就是?屈原?的故?乡。?
? ? 春?秋初?期,?约公?元前?7世?纪,?楚武?王熊?通的?儿子?被封?在 ?屈 ?这个?地方?,叫?做屈?瑕,?他的?後代?就以?屈为?氏了?。楚?王的?本家?中,?和屈?氏家?族类?,还似的??有春?秋时?代的?若敖?氏和?薳氏?;战?国时?代的?昭氏?和景?氏,?昭、?屈、?景是?楚国?王族?的三?大姓?,屈?氏能?够从?春秋?前期?一直?延续?到战?国后?期,?一直?处于?楚国?的高?层,?这个?家族?可谓?经久?不衰?。屈?原曾?任三?闾大?夫,?据说?就是?掌管?王族?三姓?的事?务。?
? ? 屈?原既?是楚?王的?本家?,当?时叫?作 ?公族? 或? 公?室 ?,那?么他?和楚?国的?关系?,当?然也?就不?同一?般。?屈氏?子孙?如屈?重、?屈完?、屈?到、?屈建?
等,?在楚?国都?曾担?任过?要职?。屈?原的?祖先?叫伯?庸。?到了?屈原?这一?代,?屈氏?当大?官的?人不?多,?只有?屈原?和后?来被?秦国?俘虏?的大?将屈?丐。?屈原?楚辞《九??章 ?惜诵?》:?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诗学的??经》源头??并称,与?? 风?骚 ?,
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 ? 1?95?3年?,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
? ?关于?屈原?的轶?事典?故 ?屈氏?家族? 屈?原出?生于?楚国?贵族?,和?楚王?一样?,芈?姓,?但楚?王是?熊氏?。该?姓出?自黄?帝颛?顼系?统的?祝融?氏;?芈姓?族群?从商?代迁?徙至?南方?楚地?,当?传到?熊绎?时,?因功?受周?封于?楚,?遂居?丹阳?(也?就是?现在?河南?淅川?)。?这就?是屈?原的?故乡?。 ?
? ?春秋?初期?,约?公元?前7?世纪?,楚?武王?熊通?的儿?子被?封在? 屈? 这?个地?方,?叫做?屈瑕?,他?的後?代就?以屈?为氏?了。?楚王?的本?家中?,和?屈氏?II
III
家族?类似?的,?还有?春秋?时代?的若?敖氏?和薳?氏;?战国?时代?的昭?氏和?景氏?,昭?、屈?、景?是楚?国王?族的?三大?姓,?屈氏?能够?从春?秋前?期一?直延?续到?战国?后期?,一?直处?于楚?国的?高层?,这?个家?族可?谓经?久不?衰。?屈原?曾任?三闾?大夫?,据?说就?是掌?管王?族三?姓的?事务?。 ?
? ?屈原?既是?楚王?的本?家,?当时?叫作? 公?族 ?或 ?公室? ,?那么?他和?楚国?的关?系,?当然?也就?不同?一般?。屈?氏子?孙如?屈重?、屈?完、?屈到?、屈?建等?,在?楚国?都曾?担任?过要?职。?屈原?的祖?先叫?伯庸?。到?了屈?原这?一代?,屈?氏当?大官?的人?不多?,只?有屈?原和?后来?被秦?国俘?虏的?大将?屈丐?。屈?原楚?辞《?九章? 惜?诵》?》中?说:?
? ?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这?句是?说太?岁星?逢寅?的那?年正?月,?又是?庚寅?的日?子,?我从?母体?降生?了。?说明?这一?年是?寅年?;孟?是始?,硕?是正?月,?夏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说?明这?年正?月是?寅月?;庚?寅则?说明?这一?天是?寅日?。屈?原出?生在?寅年?寅月?寅日?,这?可是?个好?日子?(据?邹汉?勋、?刘师?培用?殷历?和夏?历推?算,?定为?公元?前3?43?年正?月二?十一?日。?清代?陈玚?用周?历推?算定?为公?元前?34?3年?正月?二十?二日?),?目前?一般?定为?公元?前3?40?年。?
? ? 屈?原取?名 ?屈原?觉得?自己?的生?辰有?些与?众不?同,?所以?他在?《离?骚》?中说?:离?骚》?中说?》中?解释?屈原?的名?字时?说:?
? ? 正?,平?也;?则,?法也? ,? 灵?,神?也;?均,?调也?。言?正平?可法?者莫?过于?天,?养物?均调?者,?莫神?于地?。 ?
? ?以名 所?? 以法平??天 ?,字? 原?以法?地 ?。同?他的?生年?月日?配合?起来?,照?字面?上讲?, ?平 ?是公?正的?意思?,平?正就?是天?的象?微;? 原? 是?又III
IV
宽?又平?的地?形,?就是?地的?象微?,屈?原的?生辰?和名?字正?符合? 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 ?的天?地人?三统?。这?在今?天看?来,?只是?个巧?合,?原无?所谓?,可?在当?时却?认为?是一?个好?兆头?。 ?
? ?司马?迁曾?在《?屈原?列传?》中?说:?屈原《国??列传风》??、》中?说》?兼有?《?小雅?》之?长,?它体?现了?屈原? 浮?游尘?埃之?外 ?的人?格风?范,?可 ?与日?月争?光 ?。其?后,?司马?迁为?屈原?作传?,不?仅照?录了?刘安?的这?些警?句,?还进?一步?把《?离骚?》和《春?孔子?秋》?删定?相提??并论?。他?称前?者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 ?
? ?班固?明褒?实贬?评论?屈原?辞赋? 弘?博丽?雅,?为辞?赋宗?。后?世莫?不
斟?酌其?英华?,则?象其?从空?。 ?
? ?评价?屈原?其人? 虽?非是?明智?之士?,可?谓妙?才也?。 ?
? ?他与?先前?的刘?安出?现了?分歧?。关?于屈?原人?格评?价问?题,?他在?征引?刘安?关于?可与?日月?争光?的观?点后?说:?国风?》、?《小?雅》?之长?,它?体现?了屈?原 ?浮游?尘埃?之外? 的?人格?风范?,可? 与?日月?争光? 。?其后?,司?马
迁?为屈?原作?传,?不仅?照录?了刘?安的?这些《离?警句?骚》?,还?和?进一?步把?孔?子删?定《?春秋?》相?提并?论。?他称?前者?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
? ? 班?固明?褒实?贬评?论屈?原辞?赋 ?弘博?丽雅?,为?辞赋?宗。?后世?莫不?斟酌?其英?华,?则象?其从?空。?
? ? 评?价屈?原其?人 ?虽非?是明?智之?士,?可谓?妙才?也。?
? ? 他?与先?前的?刘安?出现?了分?歧。?关于?屈原?人格?评价?问题?,他?在征?引刘?安关?于可?与日?月争?光的?观点?后说?》,?又概?括王?逸的?观点?,写?了《?辨IV
V
骚?》一?章,?除证?明屈?原作?品有?异于?《风?》、?《雅?》的?四点?以外?,也?有同?乎经?典的?四事?。 ?
? ?洪兴?祖是?继王?逸之?《楚后整??辞》理、??的又注释??一著?名学?者。?他
曾?得诸?家善?本,?参校《楚?异同?辞补?,成?注》??一书?。洪?氏对?北齐?颜之?推所?谓的? 自?古文?人,?常陷?轻薄?,屈?原露?才扬?己,?显暴?君过? 之?说,?甚为?
不满?。他?从儒?家伦?理观?念出?发驳?之云?:辨?骚》?一章?,除?证明?屈原?作品?有异?于《?风》?、《?雅》?的四?点以?外,?也有?同乎?经典?的四?事。?
? ? 洪?兴祖?是继?王逸?之后?整理?、注?释《?楚辞?》的?又一?著名?学者?。他?曾得?诸家?善本?,参?校异?同,?成《?楚辞?补注?》一?书。?洪氏?对北?齐颜?之推?所谓?的 ?自古?文人?,常?陷轻?薄,?屈原?露才?扬己?,显?暴君?过 ?之说?,甚?为不?满。?他从?儒家?伦理?观念?出发?驳之?云》?和《?《楚楚辞??》极?为推?崇。?他为?辞》?作的《集??注》?也足?以媲《诗??美其集传??》。?朱熹?注《?离骚?》中? 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云,?此乃?是屈?原 ?托为?此行?,周?流上?下,?而卒?返于?楚焉仁之?;亦??至,?而义?至尽?也 ?。如?此体?会屈?原眷?恋楚?国的?思想?情感?,可?谓深?入了?一层?。 ?
?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楚?辞》?极为?推崇?。他?为《?楚辞?》作?的《?集注?》也?足以?媲美?其《?诗集?传》?。朱?熹注?《离?骚》?中 ?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云?,此?乃是?屈原? 托?为此?行,?周流?上下?,而?卒返?于楚?焉;?亦仁?之至?,而?义至?尽也? 。?如此?体会?屈原?眷恋?楚国?的思?想情?感,?可谓?深入?了一?层。?
? ?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 ? 较《诗?之于?》,??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V
VI
凭?心而?言,?不遵?矩度? 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
? ?张正?明《?楚文?化史?》:?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 ?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 ? 张《楚?正明?文化??史》?》作?者龚?鹏程?评价?屈原?是 ?中国?有史?以来?第
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
? ?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主编?胡乔?木评?价屈?原为?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 ?
? ?负面?评价? 班?固:?
? ?日月 与??争光?云云?,斯?论似?过其?真 ?, ?露才?扬己?,责?数怀?王,?怨恶?椒兰?,愁?神苦?思,?强非?其人?,忿?怼不?容,?沉江?而死? 。?
? ? 杨?雄:?
? ? 过?以浮? 蹈?云天?。 ?
VI
作文九:《关于屈原的猜想》9600字
关于屈原的猜想
【作者】熊人宽
【内容提要】
1、三闾大夫是世袭之职。
2、左徒——是近臣不是重臣。
3、怀王十五年“王怒而疏屈平”
【关键词】 屈原、《九歌》、流放、汉北
一、屈原是谁?
(一)、屈原 是现存《楚辞》中最美的二十几篇作品的作者。
◇屈原是谁?屈原就是现存《楚辞》中最美的二十几篇作品的作者。《楚辞》的存在就是很好的内证。
藏策先生说得好:“置疑屈原是否存在,有个颇难解释得通的地方,就是汉儒的作品无一能与《楚辞》媲美,难道他们自己都写不出好作品,却能在伪托别人时文思泉涌灵感大发写出惊世之作么?”
◇有人说《楚辞》的作者是淮南王刘安,但刘安说较之屈原说,其理由更加站不住脚。
◇有人说,《屈原传》叙事不明;汉代以前的史书中又从未提到屈原,这与司马迁的记载“身份地位极不相称。”——此逻辑推理不能成立。
随县出土的“曾侯乙”其“身份地位”远高于屈原。不但“汉代以前的史书从未提到”,而且《史记》等汉代以后的史书也从未提到,难道“曾侯乙”也不应该存在?
(二)、屈原作品的可靠性
◇“‘楚辞’最早见于《史记?酷吏列传》,《楚辞》的结集是刘向等人完成的”。——“楚辞”概念出现的早晚,与屈赋的可靠性,关系不大。
◇有人说:“楚国的语言/文字是异于统一后以汉族文化为中心的语言/文字的”,“所以从楚国传唱的《楚辞》到汉儒编纂的《楚辞》间,尚有一个准‘翻译’的过程”。——此说缺乏依据。
◇有人说:“就我们所知的部分,亦能洞悉汉儒们‘改写’《楚辞》的形迹”,“遮蔽文本中的‘诋君’而凸现‘忠君’,遮蔽‘去国’而宣扬‘爱国’等手段,改造了‘屈原神话’中的异端??”
——既然是“遮蔽”与“凸现”,就不是“改写文本”。不能把“评论”、“注释”,说成“改写”。
不论 刘安和司马迁的“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还是 班固:“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罹谗贼。然责数怀王,怨恶椒兰,愁思苦神,强非其人,忿怼不容,沉江而死,亦贬絜狂狷景行之士。”;还是王逸:“故有危言以存国,杀身以成仁。”等等。——大多数人都是“依经论《骚》”,各执一端,用“评论”、“注释”去引导读者而已。也举不出几个“汉儒们‘改写’《楚辞》”的事例。
二、屈原任职问题。
凡是文献资料以外的推断、结论,都是猜想、臆说。只不过有的能自圆其说,说服力较强;有的牵强附会难以服人;有的信口开河令人齿冷。
屈原任职的原始文献资料,只有三条。
《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说明屈原曾任“三闾大夫”。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P626]——《史记》直接认定“屈原为左徒”,间接认可“屈原为三闾大夫”;但是,没有说“左徒”与“三闾大夫”的关联。
王逸《离骚》序:“屈原与楚同姓,仕于怀王,为三闾大夫。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入则与王图议政事,决定嫌疑;出则监察群下,应对诸侯。谋行职修,王甚珍之。”[P.1-2] ——王逸把《史记》之“左徒”换成“三闾大夫”。又增加了许多职能。看来王逸并不认可司马迁的“屈原任左徒”之论。王逸此说不知是别出心裁,还是另有依据?
赵逵夫先生说:王逸“‘??入则与王图议政事,决定嫌疑;出则监察群下,应对诸侯’这后面几句实际上是用《屈原列传》中说明屈原任左徒之职时情况的文字来解说三闾之职”;“王逸是把前人关于屈原任三闾大夫的记载同《史记》关于屈原任左徒时情况的记载杂糅在一起。实际上他所说的那段话中只有‘屈原序其(按指公族及卿大夫)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才是三闾大夫职责的正确解释。”。赵先生之说不知是猜想,还是另有依据?
(一)、三闾大夫——可能是世袭之职
周朝各国的大夫,很多是世袭之职。有能耐、被重用则在朝参政,不被重用则可在其领地当他的土皇帝。
屈原虽出自贵族,可能(庶出?)早年贫贱。实际出身并不一定高贵。(《惜诵》:“思君其莫我忠兮,忽忘身之贱贫。”东方朔《七谏》:“平生于国兮,长于原野”。)
由于某种机遇,屈原得以承袭三闾大夫之职。加上“生得日月之良”;“既有内美,又重修能”,真可谓前途无量。故写《橘颂》自勉。
大夫要定期朝见国君。年青的屈原大夫在晋见怀王之时,以其丰姿秀美,才华超群,被怀王看中,先做太子侍读。随后
[楚怀王十年?]当上了左徒。
(二)、左徒——是近臣不是重臣。
屈原任左徒时,“上官大夫与之同列”。说明其地位与大夫类同。只不过受到怀王宠信,得以“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正如《离骚》中说:“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满以为美政、理想可以实施了?? 同为左徒的黄歇,在楚顷襄王那里,就没有如此待遇,而是做太子之师“侍太子於秦”。说明“左徒”是近臣不是重臣。假若“左徒”是仅次于令尹的大官,黄歇不可能一直“侍太子於秦”一待十年。
○《楚世家》[1.P344]:“襄王二十七年,使三万人助三晋伐燕。复与秦平,而入太子为质於秦。楚使左徒侍太子於秦。顷襄三十六年,顷襄王病,太子亡归。秋,顷襄王卒,太子熊元代立,是为考烈王。考烈王以左徒为令尹,封以吴,号春申君。”
○《春申君列传》:〖(楚顷襄王二十七年)黄歇受约归楚,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於秦,秦留之数年。楚顷襄王病,太子不得归。而楚太子与秦相应侯善,於是黄歇乃说应侯曰:“相国诚善楚太子乎?”应侯曰:“然。”歇曰:“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归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也。若不归,则咸阳一布衣耳;楚更立太子,必不事秦。夫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非计也。愿相国孰虑之。”应侯以闻秦王。秦王曰:“令楚太子之傅先往问楚王之疾,返而後图之。”黄歇为楚太子计曰:“秦之留太子也,欲以求利也。今太子力未能有以利秦也,歇忧之甚。而阳文君子二人在中,王若卒大命,太子不在,阳文君子必立为後,太子不得奉宗庙矣。不如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楚太子因变衣服为楚使者御以出关,而黄歇守舍,常为谢病。度太子已远,秦不能追,歇乃自言秦昭王曰:“楚太子已归,出远矣。歇当死,原赐死。”昭王大怒,欲听其自杀也。应侯曰:“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秦因遣黄歇。
歇至楚三月,楚顷襄王(三十六年)卒,太子完立,是为考烈王。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1.P589] 黄歇冒死立此奇功,说明黄歇“贤”——忠、勇、善谋。考烈王才破格任用黄歇为令尹。
段熙仲先生曰:“春申君冒生命的危险,救了太子回国为王,功大事难,因此不一定是循着通常的阶级升官,而有着逾格酬庸的意味的”。《战国策?韩策二》“史疾为韩使楚”:“今王之国,有柱国、令尹、司马、典令”[P741]。“似乎令尹之下不是左徒”,“因此怀疑左徒官仅次于令尹的看法,而以为春申君的由左徒升令尹是破格酬劳而不是历阶而升。”(《楚辞札记》《文史哲》1956 12(总)52 P63)”
楚王破格任命令尹,并非罕见。
如:《春秋左传?哀公十七年》:“彭仲爽,申俘也,文王以为令尹,实县申、息,朝陈、蔡,封畛于汝。唯其任也,何贱之有?”[P585]
又如:楚庄王任命筑期思陂(水库)的处士孙叔敖为令尹,不能说处士也是高官吧?[P46]
再如:《吴起列传》:“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1.P503]。——吴起非楚人,只因楚悼王素闻起“贤”,故“至则相楚”。
(三)、左徒可任太子之傅。
据《春申君列传》可知左徒黄歇就是“太子之傅”。这有两种可能,一是左徒黄歇兼任太子之傅;一是左徒就是太子之傅。由此推测,左徒屈原也可能担任过“太子之傅”。
(四)、楚之“左徒”近似于周之“太仆”
《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春秋战国时期,先路为诸侯的乘舆。“先路”与后文之“皇舆”相呼应。从“吾道夫先路”和“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看,这里的“灵均”(左徒屈原的化身)其角色近似于《周礼》中的“太仆”。“太仆”为下大夫,其爵位不高,但职掌甚为重要。
《周礼?太仆》: “太仆,掌正王之服位,出入王之大命,掌诸侯之复逆。王视朝,则前正位而退,入亦如之。建路鼓于大寝门之外,而掌其政。以待达穷者与遽令。闻鼓声,则速逆御仆与御庶子。祭祀,宾客,丧纪,正王之服位。诏法仪,赞王牲事。王出入,则自左驭而前驱。凡军旅田役,赞王鼓,救日月,亦如之。大丧,始崩,戒鼓传达于四方。窆亦如之。悬丧首服之法于宫门。掌三公孤卿之吊劳。王燕饮,则相其法。王射,则赞弓矢。王视燕朝,则正位,掌摈相。王不视朝则辞于三公及孤卿。”[转引自 姚小鸥《〈离骚〉“先路”与屈原早期经历的再认识》郑州《中州学刊》200105 P114~118,]
三、屈原的疏与放。
(一) 楚怀王十五年“怒而疏屈平”
与“怀王怒而疏屈平”有关的文献资料有:
1、司马迁(前145—约前87年)《史记》
《屈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P626] (楚怀王十八年)“??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於齐,顾返??”[P627]。
《楚世家》:“张仪已去,屈原使从齐来,谏王曰:“何不诛张仪?”怀王悔,使人追仪,弗及。”[1.P344]
2、刘向《新序?节士》云:“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大夫。有博通之知,清洁之行,怀王用之。秦欲吞灭诸侯,并兼天下。屈原为楚东使于齐,以结强党。秦国患之,使张仪之楚, 货楚贵臣上官大夫、靳尚之属,上及令尹子兰、司马子椒;内赂夫人郑袖,共谮屈原。屈原遂放于外,乃作《离骚》。 张仪因使楚绝齐,许谢地六百里,怀王信左右之奸谋,听张仪之邪说,遂绝强齐之大辅。楚既绝齐,而秦欺以六里。怀王大怒,举兵伐秦,大战者数,秦兵大败楚师,斩首数万级。秦使人愿以汉中地谢怀王,不听,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曰:“以一仪而易汉中地,何爱仪!”请行,遂至楚,楚囚之。上官大夫之属共言之王,王归之。是时怀王悔不用屈原之策,以至于此,于是复用屈原。屈原使齐,还,闻张仪已去,大为王言张仪之罪。怀王人使追之,不及。”
按刘向《新序》之义排的大事年表:
①约在怀王十四、五年,“屈原为楚东使于齐,以结强党。”
②约在怀王十五年,秦“患”楚怀王重用屈原。“使张仪之楚”,离间怀王与屈原的关系。造成“屈原遂放于外”。 ③怀王十六年,张仪第二次使楚,破坏齐楚联盟。怀王“听张仪之邪说,遂绝强齐之大辅”。
④怀王十七年,秦楚“大战者数,秦兵大败楚师”。
⑤约在怀王十七年底,或十八年“怀王悔不用屈原之策,于是复用屈原。”派屈原使齐。
⑥怀王十八年,张仪为了“和楚”,第三次使楚,王归之。
⑦怀王十八年,“屈原使齐还,张仪已去”。
3、王逸《楚辞章句?离骚序》:
“屈原与楚同姓,仕於怀王,为三闾大夫。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入则与王图议政事,决定嫌疑;出则监察群下,应对诸侯。谋行职修,王甚珍之。同列大夫上官、靳尚妒害其能,共谮毁之。王乃疏屈原。”
◇、《史记》与《楚辞章句》均讲怀王听信谗言乃“疏屈原”
《新序》则说:“秦国患之,使张仪之楚,货楚贵臣上官大夫、靳尚之属,上及令尹子兰、司马子椒;内赂夫人郑袖,共谮屈原。屈原遂放于外”。
看来《新序》“屈原遂放于外~复用屈原。屈原使齐,还,闻张仪已去??”,与《史记》的“王怒而疏屈平~张仪已去,屈原使从齐来,谏王曰:‘何不诛张仪?’”。时间、事迹基本对应。也就是说《新序》“屈原遂放于外”与《史记》“王怒而疏屈平”是指同一件事。
◇、按《新序》推测“屈原遂放于外”时间约在怀王十五年。故《史记》之“王怒而疏屈平”可能在楚怀王十五年。 结合怀王十八年的“屈原使齐”来看,还是《史记》的“疏屈平”,比《新序》的“放于外”更可靠些。也就是说,楚怀王十五年,“王怒而疏屈平”、罢黜左徒后,屈原仍旧任三闾大夫。——即“屈平既疏,不复在位”。
◇、“屈平既疏,不复在位”,有两层意思:
其一,不再任左徒,不能近王;其二,非怀王特许,不得参与朝政。
既然两三年后还让屈原使齐,说明屈原仍旧是三闾大夫;也说明“疏”并非流放。
◇、“王怒而疏屈平”后,屈原深感委曲而作《惜诵》。《惜诵》中没有离开郢都的迹象。而有“君可思而不可恃”之类的不敬之辞。则可能是触怒怀王,后来被放流汉北的原因之一。
◇、屈原的政治主张是“联齐抗秦”。怀王“亲秦”时,则疏远屈原;不参让他与朝政。让他发挥“有才学”的长处——教授王族子弟(可能任过太子之傅)。
◇、怀王十七年,秦楚“大战者数,秦兵大败楚师”,吃够了秦国苦头的怀王,又想要“和齐”了,就招用屈原使齐。《史记》与《新序》所记屈原此次使齐,为怀王十八年。
(二)、顷襄王四年东迁鄂渚(陵阳?)
◇、頃襄王初立前后的历史。
昭雎“詐訃”於齊,接回太子橫,立为頃襄王。
《楚世家》:“秦因留楚王,要以割巫、黔中之郡。楚王欲盟,秦欲先得地。楚王怒曰:‘秦诈我,而又强要我以地!’不复许秦,秦因留之。 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于齐,齐、秦合谋,则楚无国矣。’乃欲立怀王子在国者(幼子公子兰)。昭睢曰:‘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诈赴于齐,齐湣王谓其相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太子横至,立为王,是为顷襄王。”[P341]
屈原与昭雎策划了诈讣于齐,接回太子横,立为顷襄王。虽打着维护正统的旗号,同时也反映了他们与太子横有着较密切的关系。
太子横质于齐时,公子兰图谋自立为王,故顷襄王与公子兰之间已有矛盾。鉴于公子兰一派势力强大,为了缓和矛盾,顷襄王让子兰做了令尹”。
顷襄王三年时,怀王死于秦,秦归丧于楚;国人对子兰的不满也达高峰;而屈原不但才华横溢、富有政治抱负,又在立顷襄王时有功,顷襄王有可能重用屈原,屈原已成为令尹子兰的最大威胁,子兰必定要千方百计除去屈原。
顷襄王初立时,对屈原并无恶感。一方面襄王与子兰有矛盾,一方面屈原、昭雎刚刚立了大功,顷襄王不可能马上把支持自己的屈原放逐出去。
◇、“子兰闻之大怒”为何?
《屈原列传》:“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P628]
子兰所闻何事而大怒?一种可能是,怀王客死于秦,屈原指责子兰;另一种可能是,屈原《离骚》中“讥刺椒兰”。或两者兼有。
◇、《离骚》引起顷襄王不满、子兰大怒的原因。
诗中完美的主人公,他的出现给读者一种无形的压力——完美对不完美的压力;完美对丑陋的压力;光明正大对奸佞小人的压力。
《离骚》隐隐有训诫楚襄王之意:“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昌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训斥奸佞、“讥刺椒兰”:
“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椒专佞以慢慆兮,榝又欲充夫佩帏。”、“览椒兰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离?”?? ◇、顷襄王四年仲春东迁鄂渚(陵阳?)
《屈原列传》:怀王至秦,秦留之,“竟死于秦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P627--628] 《太史公自序》:“怀王客死,兰咎屈原”。[ P949]。
故“顷襄王怒而迁”屈原,是在顷襄王三年“怀王客死于秦”之后。结合《哀郢》:“方仲春而东迁。”则屈原被放逐的时间,多半是在顷襄王四年仲春。
(三) “流放者”没有自由
屈原被流放不会是“给他限定了活动的范围,但没有限定在一个地方。”更不是自己想去那里就可以去那里。多半是楚王指定去那里就要去那里。
流放者没有自由。流放途中有人监押,沿途各地安排食宿和交通工具,到目的地后,地方上有人监控管理,安排食宿,关照生活。否则成百上千里路的旅途费用;十几年或几十年的衣食住行的花费,从那里来?光就写作用的“简”,他就背不动。
屈原是贵族虽然被流放,只要是按照楚王的指令行动,各地的官员还是要按规定接待的。
屈原虽出自贵族,但是早年贫贱,为官清廉,肯定非富有者。假如流放途中,没有国家安排食宿和交通工具;流放之地,没有地方官员按排食宿,关照生活。他早就贫病交加、倒毙 路野。更不用说他还要写诗作赋;还要讲就:“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珮宝璐”。
从屈原作品中也反映出屈流放后没有自由。
《抽思》:“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
《哀郢》:“曼余自以流观兮,冀壹反之何时?”
《涉江》:“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四)、关于《天问》。
◇、《天问》写于“郢东”鄂渚
有人说,“《天问》是屈原诗歌中最为失败的一首”。对屈原来说《天问》根本不是什么“诗歌作品”。它既是求真、求证的一种哲学思考,也是诗人内心郁积苦闷的释放。
有些学者说,《天问》作于流放汉北之时。但是,其可能性不大。
屈原流放汉北三、四年中,次年孟夏作《抽思》;第三年作《思美人》;第四年作《卜居》;同时酝酿写作《离骚》。不大可能同时写作《天问》。而在流放“东楚”,写《哀郢》前的九年中居然一篇作品未写?
王逸的《楚辞章句》云:屈原放逐,忧心愁悴,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嗟号昊□,仰天叹息。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以古贤圣怪物行事。周流罢倦,休息其下,仰见图画,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泄愤懑,舒泻愁思。楚人哀惜屈原,因共论述,故其文义不次序云尔。
王逸此论,有两个疑点:第一、以《天问》之长文,按屈原的写作速度,需要很长时间。屈原能一直停留在宗庙、祠堂里吗?第二、宗庙、祠堂以及里面的壁画,乃神圣之地、神圣之物。岂能在里面“书其壁,呵而问之”?更不用说《天问》所写尽是些怀疑不敬之辞了。
屈原被放逐“郢东”(鄂渚江北),身处逆境,又有大量空闲时间。回想起先前在官府看到的史册、文献;在楚宗庙等处
看到的神奇壁画;以及在乡野翁妪口中听到的古今异闻??,对宇宙形成、天地日月、神圣怪异、历史传说、社会人生??进行了跨时空的思考。对当时已有的定论,大胆质疑、潜心探究,一口气提了一百七十几个问题——“他放言无惮,言前人所不敢言,问尽了古今宇宙的种种问题”。这无疑是对宇宙万物,社会历史经过了长期、深邃的哲学思考;对其诗文进行了千百次的推敲,才凝聚成这篇空前绝后的奇文
由于埋头写作《天问》,心有所系。等到写好《天问》后,才发现“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这时强烈的愤懑不平之感、浓郁的思乡之情一齐涌上心头,故而很快写出了《哀郢》。《天问》和《哀郢》约完成于顷襄王十三年。 ◇、因《天问》和《哀郢》再迁溆浦。
流放者的一切言行均在监控之中,屈原所作《天问》《哀郢》,自有人向上呈报。
《哀郢》的要害是——“信非吾罪而弃逐,何日夜而忘之”!这是屈原遭受冤屈后,悲愤心情的发泄。屈原坚信自己光明磊落、毫无过错,他的愤愤不平,直接针对顷襄王。还指责顷襄王:“憎愠怆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哀郢》对王不敬。《天问》对天不敬。襄王看到《哀郢》、《天问》后,更为愤怒。不但不准屈原回郢都,反而把屈原流放到更僻远的南夷。
(五)、从《抽思》、《哀郢》、《涉江》看屈原思想感情的变化
屈原善于把纪实、写景与抒情相结合,以华丽的辞藻、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写出复杂的心态。
1、《抽思》:“路远处幽,又无行媒兮。道思作颂,聊以自救兮。忧心不遂,斯言谁告兮”。
——屈原对怀王一片痴心。恨少,忧多。
2、屈原、昭雎反对子兰自立为王,策划了诈讣之计,接回太子,立为顷襄王。屈原对襄王满怀期望,想不到仅仅三年,顷襄王就把屈原逐出郢都。
《哀郢》:“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屈原悲愤的心情实在难以言表。但是尚存有消除误解,重回郢都的希望。
3、《哀郢》呈顷襄王后,得到的是更严厉的惩罚,流放到更僻远的溆浦。
此时的屈原已经清醒,打碎了对顷襄王的一切幻想,思想感情反而平静许多。
《涉江》前十二句,浪漫的想象、华丽的词句,游瑶圃、登昆仑的描写都是这种心情的反映。
但是,必竟是长期遭受迫害,倍受折磨的流放生活。心里的悲苦不平,还是有所反映: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怀信佗傺,忽乎吾将行兮!”
“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反映出屈原在断绝了重回郢都的希望之后,不管流放到多么僻远的地方,已经无所谓了。同时也说明溆浦比鄂渚-陵阳(?)更为僻远。
四、屈原作品的流传问题
屈原也许不是一个高产的诗人。但是,他一生的作品应当超过现存的二十几篇。
特别优秀的文艺作品,其创作速度有些人比较慢、产量也就不多。如左思费时十年写成《三都赋》,使得“洛阳纸贵”。李清照的词一生也就三、四十首。
◇屈原作品的流传
屈原写的诗,大多数是呈献给楚王看的。或许也有“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词,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之意。晚期的作品,主观上不一定要呈献给楚王,但是,看管人员还是要把其作品抄报给楚王的。屈原的诗上呈朝庭后,就比较容易在王公贵族间流传。
屈赋不是一个学派,屈原后来也没有可靠的弟子、传人。现今的屈诗,多半是楚国国家“官藏典籍”的留存。屈原作品高雅难读,类似乐曲中的“阳春白雪”。尤其是《离骚》、《天问》等难记的长篇,要在文盲为主的“民间口耳之间散播、流传”,其可能性不大。由于屈诗受到有文化之人的喜爱,自然会有不少诗篇在社会上流传。文人之间当以文字流传为主。还有为数众多的模仿屈原的诗词歌赋、凭吊文章,也促成了屈诗的传播。当然不排除少部分诗篇有口耳传诵者,尤其是《九歌》等可歌唱的部分。在屈原“行吟泽畔”时,也可能流传民间。
屈原的作品在生前,多数是单篇独立传播的。其篇名应当是屈原自己所定。这些篇名大多源于对主题的归纳概括,个别篇名是从首句选词——如《惜诵》。或借用歌曲名——如《涉江》。不大可能没有篇名而在社会上长期传播。这些作品在流传的过程之中,经过筛选淘汰和无奈的佚失,只保留了其中部分精华。
前278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白起拔郢。又西取西陵(今湖北宜昌),再向东攻占竟陵(今潜江西北)直至安陆一带。大别山以西的江汉地区尽为秦有。
前277年秦之蜀守张若伐楚,拔巫郡,取江南。
前276年江南人民反秦。楚顷襄王收东地兵,得10余万,复西取秦所占江旁15邑为郡以抗秦??。
在“郢都沦陷”后的几年中,楚、秦反复争夺“江南”之地。在此兵荒马乱之际,原先流放在“江南”的屈原,假如他
还活着,还写有作品。那也不可能把它呈献给楚王,更加难以留存至今。
从流传的角度上看,现存的屈诗之中没有“郢都沦陷”以后的作品。
秦王朝短命。汉初当权者中楚人很多,皇帝又偏爱楚声、《楚辞》,使得珍藏在原楚国王公贵族后裔家中的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得以流传于世。
主要参考资料:
藏策《“文化诗学”视界中的屈原与〈楚辞〉》《淮南师院学报》2003年第1期
段熙仲《楚辞札记》《文史哲》1956 12(总)52 P63
姚小鸥《〈离骚〉“先路”与屈原早期经历的再认识》郑州《中州学刊》200105 P114~118,]
作文十:《关于屈原的作文》3600字
? ? ? ?关于屈原的?作文
散文? | 美文?篇一:
? 关于屈?原的作文 ?汩罗江上,?阴风怒号,?大浪滚滚。?
?江畔,一位?衣着华丽的?诗人,顶着?风,灌着酒?在徒步行吟?。
? 是你,屈?原,那个“?举世浑浊我?独清,众人?皆醉吾独醒?”的屈原。?面对国家你?尽职尽忠,?面对世事你?正气凛然,?面对天下你?一身坦荡~? 你,对奸?臣感到不满?;对楚怀王?感到失望;?对自己感到?羞愧。楚怀?王那冷俊的?目光还在脑?中徘徊,让?你感到阵阵?心寒 你也?曾想使楚国?走向光辉,?可混乱的世?事让你空有?抱国之心,?却无报国之?门。罢了,?罢了,足矣?,受辱不如?归去。你看?到百姓竭力?挽留你的神?情,却丝毫?不为之所动?。于是纵身?跳入江中,?风,在拉扯?你的衣袍,?仿佛不愿你?就这么走了?。
? 这时,你?笑了,那是?一种讽刺的?笑。你是在?笑国君昏庸?,奸臣当道?么,还是在?笑自己这一?跳将名垂青?史, 忠臣?兮,烈士兮?,你走了,?但你的精神?长存,品质?长存,对祖?国的爱长存?。
? 你的生命?虽然结束了?,但我记着?你,百姓记?着你,历史?记着你。 ?
屈?原我在端午?节会向你致?敬~篇二:?
关?于屈原的作?文 屈原,?一个可与日?月争辉的人?,一个为国?为民的英雄?,也是一部?悲壮的史诗?~ 乱世 ?天地不仁。?当春秋战国?天下大乱之?时,才人辈?出,百家争?鸣。而屈原?,就在这么?一个战争纷?纷的年代出?生。是上天?设计好的命?运,还是他?自己注
定得?承受这痛苦?:
?空有一身的?理想,却不?能得到施展?;一身正气?,却被小人?陷害;一颗?爱国之心,?却最终只能?看着国家灭?亡然而他在?不断奋斗,?奋斗,他坚?信自己一定?能够帮助国?家兴旺起来? 诗 一首?离骚,让天?下人知道了?帝王权贵的?丑陋;一阙?天问,唤醒?了天下人沉?睡的良知;?一曲九歌,?传唱了世间?一切可传唱?之事。他的?诗词,没有?李白的洒脱?,没有李清?照的婉约,?没有辛弃疾?的豪放,但?正是他那脱?俗的诗词,?让人领略到?了语言的精?妙。“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土争先。”?我仿佛感受?到身穿战甲?手拿武器的?战士,抖落?厚重的征尘?,把战友的?头颅搁置颈?项的惨烈。?这是屈原在?悲歌,在祈?祷。
? 爱国英?雄 他,怀?着报国的理?想,带着满?腹经纶来到?政治舞台。?这是英雄展?示自己的舞?台。他励精?图治,大整?朝纲,然而?,正是他的?正直,给他?带来了灾祸?:
?蒙受小人祸?害,被两次?流放,亲友?相继被迫害?但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才造就了?这么一位举?世无双的英?雄。
? 结局 ?然而,他也?是人,即使?他有卓越的?贡献,脱俗?的才华,还?是摆脱不了?世俗的结局?:
?他走到汨罗?河边,望着?那滔滔的江?水,“举世?浑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苍?凉的声音刺?破了黑夜,?弥漫在风雨?中。万声寂?静,星光早?已隐藏起来?。夜,更加?幽寂;风,?更加放肆;?雨,更加张?狂。屈原抱?着一块石头?,纵身跳到?水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声音,在?大地上空,?久久盘旋。?
?这难道就是?英雄的结局?。
? 日月轮回?,斗转星移?。
? 每年端午?,屈原,你?又可曾看见?,中华儿女?,从你身上?继承的精神?和对你深深?的追念呢,?篇三:
? 关于屈?原的作文 ?尚记两千年?前,贾公过?长沙,自慨?命运之不济?,悒郁思索?,而做斯赋。竟有同命??相似之感叹?,其悲叹人?才之不为用?,而忠言不?被纳之意,?盖与君之所?行谬矣。命?吾于考场之?上,端午佳?节,重做斯?赋,以吊先?生之灵呜呼?,君虽为楚?王之同姓,?其血缘之亲?。可谓近矣?,君累世为?官,与楚王?之忠心,可?谓昭然也,?然竟为世人?所不容,被?君王黜免,?终于郁郁而?沉于汩罗矣?。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有日月齐?辉之才,一?旦被疏,不?复被用,虽?心系楚国,?胸怀天下,?岂不枉然。?
?余叹其感情?之无用焉,?君临天下,?当以理为重?,奈何信奸?谗之语,而?疏远信臣忠?义之士也,?怀王不用汝?击,终招患?祸,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吾惟惜?其不以事理?相推,而竟?以感情之草?草行事也。?
?故天下之成?就大事者,?莫不恪守理?,而自制于?情也,人情?莫不好悦己?者,而恶直?言者也,故?庄宗虽有天?下而终自戳?于伶人之手?,其沉溺于?私情使然也?。夫奸谗当?道,以美色?诱之,丝竹?乐之,财物?乱之,使其?远正直而近?谗邪,虽已?似日之昏昏?,而不自知?,至于祸已?至矣,乃有?悔色,岂不?晚哉, 人?情有远近。?而缘有亲疏?,而公理无?远近,正道?无偏邪,君?于九天之上?,可忆及昔?日否,子兰?之流,力劝?怀王之秦求?和,终使怀?王之魂留他?乡,子兰岂?不为楚王之?亲近哉,有?骨肉之亲,?却不能远谋?,有远谋之?臣,未有骨?肉之亲,情?理相较,于?情于理,竞?何如哉,怀?王屈理从情?,终至斯地?,虽有天地?为其悲惜,?然留笑柄子?青史矣。 ?
君?沉汩罗,去?今两干余载?矣,夫两千?余载之中,?屈理而从情?者,不可尽?数,今日光?华闪耀大地?,然此事仍?无有断绝之?时,余作此?文,毕汝可?知,展汝之?盛德,示汝?之才华,以?警戒世人,?使其屈情从?理,如此,?则官不贪,?如此,则民?不奸,如此?则百姓直田?享用不尽矣?。
? 怀王于冥?冥之中,定?当后悔不迭?,特以为情?乃理之末,?而理为情之?始也,理从?情而家不立?,则国不治?,则天下难?平,情从理?,则行路之?人,可为骨?肉之亲,邂?逅之人,可?助成大事,?岂不如此哉?,篇四:
? 关于?屈原的作文? 几千年前?,伟大的诗?人屈原投江?了,他发出?了“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悲叹。几?千年后的今?天,屈原轮?回成仙,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屈原?高兴极了,?他想去人间?看看今天有?多么热闹。?于是他——?下凡人间。?
?屈原漫步在?一条大街上?,虽然人很?多,但好象?没有什么纪?念性的活动?,街边也很?少有卖粽子?的,好不容?易看见一家?,也是冷冷?清清,无人?问津。屈原?想到预想中?的那种场面?,他的眉头?紧皱起来了?。他走进一?间屋子,发?现人们正各?忙各的,好?象谁也不知?道今天是端?午节似的。?当屈原走到?第六间屋子?,他发现一?对老夫妇正?在包粽子,?而孙子正拉?着爸爸妈妈?去吃麦当劳?。“唉~”?屈原叹着气?来到江边,?空荡荡的江?面上,别说?是龙舟,什?么也没有。?屈原望着江?水,想起了?若干年前人?们赛龙舟时?的火热场面?,他的眉皱?的更紧了。?
?(六个月后?)屈原因事?再次降临人?间,等他重?新降临那条?街时,他惊?呆了,大街?上人来人往?,人们没有?了往日的面?孔,一个个?喜笑颜开,?欢声笑语,?热闹非凡。?屈原迈进一?家商店,商?店各种各样?精美礼品都?挂在一棵棵?小树上,人?们正在那里?购买礼物。?屈原越来越?好奇,于是?他化身为一?个老人,他?拍了拍一位?正在买礼物?的年轻人问?道:
? “今天是?什么日子,?这么热闹~?”那人盯着?屈原半天,?说:
? “您没有?病吧~今天?什么日子您?都忘啦,老?糊涂了吧。?”说完一头?又扎进了人?群中去买礼?物了。屈原?走出商店,?作了法术,?“穿”进了?一间房子里?,只见人们?正在一起大?吃大喝,谈?笑风声,好?不热闹,屈?原仔细一看?,他们吃的?不正是那种?叫西餐的东?西吗,屈原?正在闷闷不?解,忽然他?听见旁边的?电视中说的?“庆祝圣诞?节”这句话?。“圣诞节?,这是庆祝?谁的节日呀?,”屈原带?着满脑子的?疑惑——重?返天界。 ?
屈?原来到天宫?,发现大殿?里张灯结彩?,热闹极了?,屈原连忙?掐指一算,?想弄明白今?天是哪位大?仙的节日。?“奇怪,不?是啊~难道?是一些小神?仙的,不会?啊~上次我?的节日都没?庆祝。”屈?原更是疑惑?,他快步走?进正殿,发?现一名“老?外”正在给?玉帝及诸神?送礼,那“?老外”看见?了屈原,也?送了一份礼?物给他。屈?原正一肚子?疑问无人解?,就把一切?疑问说了出?来,那老外?哈哈大笑说?:
?“哦,今天?是我生日,?大家庆祝庆?祝嘛。”“?我叫耶酥。?”屈原顿时?愣住了,等?他回过神来?,那个耶酥?早就去和玉?帝聊天去了?。经屈原的?四处打听,?才知道他是?西方国家的?神。他望着?热闹非凡的?天上人间,?想起了自己?当日受到的?冷落,他“?哼”了一声?,扔下礼物?,叹了口气?说道:
? “举世?混浊我独清?~唉~” ?
?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关于屈原的对联和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