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有关电力方面的论文》4400字
有关电力方面的论文
我国的电力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电力工业的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和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有关电力方面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有关电力方面的论文篇1 浅谈电气节能措施与电力新能源的开发
1电气节能的原则
1.1不影响电气的功能
不影响电气的功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准则~如果节能是要将影响电气的功能作为前提~那这种节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即是基本电气设施、空调、照明等不可以由于电气节能而受到影响。
1.2考虑经济效益
不能因为追求电气节能而做出盲目投资的行为。当节能与经济效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要对比这样两项的损失~再来做决定~采取合适的方法。
1.3减少能源浪费
浪费能源是建筑电气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变压器功率损耗是属于无谓耗能~因此~在不影响电气使用的情况下进行改造~尽量降低无谓的能量消耗。
2电气节能的相关措施
2.1设计、推广节能照明产品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出现越来越多的“不夜城”~用电需求量越来越增加~照明作为电能使用的常规方式。照明节能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照明电路中能量的消耗~在节约电能的同时不影响照明效果。因此~可以遵从一下三点设计准则。(1)尽量利用自然光。太阳光就是自然光~可以结合自然光与人工照明进行照明设计~这种设计能够有效节约照明用电~降低能源消耗。(2)合理选择光源。不一样的场合有不一样的人工照明需求~常规荧光节能灯适用于普通家庭照明~而一些需要照明显色要求高~例如:一些商业广告牌~通常选用三基色荧光灯、低功率高显色型钠灯。它们不仅照明显色明显~且使用周期长。(3)合理利用节能装置。依据不同的照明需要~安装不同类型的节能开关、节能灯。例如光控、声控比较适合公共场所;能调节光源的开关就适合安装到医院病房等。
2.2减短供电路径~降低线路损耗
传输电路中电能会发生一定的损耗~实践证明~电线路越长~损耗的功率就越大~电阻也会导致功率发生一定的损耗。因此~可以从以下两点来降低线路损耗。(1)在设计线路的时候~尽可能地设计成直线~有特殊情况才选择绕弯~最大限度地缩小线路的长度。(2)要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积。
选择导线截面积应当依据电流质变体系~针对较长的线路~可以选择大导线截面积来降低电阻。
2.3变压器的选择要合理
影响铁耗的只有铁芯的制作工艺和材料~而铜耗却和变压器符合紧密相关。科学合理的选择变压器~容量的大小和台数多少~要和运转时间的变动相符合~然后适时的调整~可以大大地降低损耗~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现阶段~我国电能生产的主要方式是火力发电~火电厂由于运行的需要而保持一定数量的变压器~而电力系统普遍存在电阻~导致在无符合的状况下还是会大量消耗电能~因此~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其数量来降低能耗。
3新能源开发的意义
我国是世界能源消耗和生产大国~虽然我国地热、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中国经济发展以及环境环保问题的主要任务还是怎样使新能源替代旧能源。这项新技术还充分的体现了“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发展理念~因而新能源的开发也有着莫大的发展机遇及巨大的发展潜力。例如新型半导体照明设备、太阳能电池等高效、清洁的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一方面~将新能源的应用推广宣传工作纳入能源政策之中去~并纳入中国经济建设的总体规划和中央各部委的重要议事日程之中。
另一方面~广泛推广宣传使用高效、清洁的新型能源
以及鼓励节约能源~使人民群众都可以认识到节约能源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意义~并不断加大新型高效、清洁能源在我国的应用度。虽说发展新能源如火如荼~但发展新能源也有双面性的。又要加快其发展速度~但是又不可以操之过急~尽量规避各方面的风险。特别是要重视一些投入过高且技术不过关的问题~并且不断地研究并解决。需要不断加强新能源技术的储备和研发~层层推进~逐步发展。与此同时~在不断加快发展新能源时~更要坚持环保和发展相统一的准则~坚持首位是综合效益~避免使用新能源的同时发生新的污染。
4电力新能源的开发
4.1风能
要想节能能源~风力发电必须要大规模发展~这样我们就要面对系统调频以及调峰问题。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中国的平均峰谷差是30%左右~一些区域是40%左右~所以未来还要更进一步加大风能的开发。
4.2太阳能
发展太阳能发电技术还需要社会的大力支持。在能源开发过程中~如果要把投资成本收回~则每千瓦时网电价应控制在3元以上~远远比煤电的上网电价要高。例如:按照现在居民用电价计算~把投资成本收回则需要100年以上。虽说我国光伏产业产品组装能力跻身世界前三~但逆变控
制、铸锭切片以及晶体硅提纯等核心技术却依然是被国外垄断~并且中国没有充分掌握关于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知识产权~具体的说是依然被国外研发企业牵制着的~为外国代生产。与此同时~尽管我国新能源发展的总体趋势还是比较好的~但是现阶段由于我国太阳能技术的运用起步比较晚~因此我国一定要大力开发和发展太阳能发电技术。
4.3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云南以及西藏等有着富饶的地热资源。最新探查数据结果现实~我国有270多个地热田~其高达1.1×102J/年的天然热量~所含的热量超出2500个温泉所含热量。
5结论
在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电力行业起着举足轻重的推动力~电力电气几乎存在于所有行业。电气电力资源的需求量与消耗量日益增大~直接造成了严重的资源短缺问题。这不单单是我国存在的问题~更是世界性的问题。所以~电气节能措施和新能源的开发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很好地缓解资源紧缺的现状~更能有效解决相关环境问题~有利于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有关电力方面的论文篇2 浅谈数字技术在电力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不断提升~网
络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在工业电气自动化领域中~数字技术的应用水平不断提升~其有力地推动了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数字技术在个别领域中已经起到支柱性的作用了~是保障工业生产水平不断提升的关键~对提升产品质量与促进工业自动化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 在工业电气自动化领域中~数字技术的应用特点
1.1 在工业电气自动化领域中~数字技术具有高性价比的优势
在现代工业电气自动化领域中~数字技术被充分利用~发挥着巨大作用~其不单单为工业电气自动化的自用、自查等功能的实现提供了保障~还有效地提升了工业自动化的标准~使得整个产业结构更为科学。其不单单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水平~还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在现代工业领域中~数字技术与电气设备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不单单能够使得整个生产流程更具科学性~还能够节约大量的生产成本~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实现高效的性价比。随着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广泛应用~大量数字式的变电站出现~这些都是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实现的。在这些技术的作用下~相关硬件能够被合理配置~各种信息都能够被高效采集与快速传输。这类变电站大幅度提升了设备的使用率~并有效地降低了占地面积~便捷
性非常突出。其节约了大量的成本~自动化程度非常高~且能够实现自我管理与控制~避免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1.2 在工业电气自动化领域中~数字技术具有可靠性稳定的优势
在现代工业电气自动化领域中~数字技术是依托网络系统与电气系统而得以应用的。网络系统与电气系统为数字技术最重要的设备依据。到目前为~网络系统和电气系统已经历经相当长的发展时间~成熟度非常高~其系统不但完善~还具有非常好的可靠性~这些都为数字技术的可靠性提供了有力保障。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从某种程度上讲能够提升设备的利用情况~使得设备的空间占有面积降低~提升设备的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
2 在工业电气自动化领域中~数字技术的创新
虽然数字技术拥有诸多优势~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青睐~但是其自身也有些许不足~比方说高水平人才严重匮乏、操作流程未形成统一标准、自动化程度不高等。所以~为了进一步推动数字技术的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加以创新:
2.1 充分运用GOOSE虚端子
在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历程中~GOOSE虚端子的出现带有标志性的意义~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GOOSE虚端子使得整个工程调试的流程更加科学~其能够优
化二次回路~并使得操作更加便捷。二是GOOSE技术对于控制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其体现在全程线路、开关、母线等多个方面的控制~能够实现全程控制~对测控遥控等装置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不仅如此~这种集中还使得连闭锁的间隔层被有效使用。所以~在GOOSE技术的作用下~智能终端和测控装置的信息传输速度得到大幅度提升。三是GOOSE技术自身具有一定的优势~如系统设置功能与智能本体终端等。
所以~这种技术能不断地更新与优化传统的二次回路。这种操控技术具有非常强的高效性~能够更为便捷的操控各种控制设备。除此之外~GOOSE技术自身在终端上带有网站~这种网站相对独特~通常涵盖GOOSE网与MMS网等。在这些网站的作用下~各个IED能够和主机进行信息的传输。这些网站为双网配置的~在操作上极为便捷~所以GOOSE技术应用与操作起来非常便捷~并能够对各种控制设备进行全程保护与监测。除此之外~数字技术的应用还需要依赖光纤网络的普及~只有这样才能够加快信息的传输速度。
2.2 树立起正确的操作理念
在当前社会下~企业对人才有着新的定义。对于企业来说~其需要的人才不但要具备高技术水平~更需要非常强的执行力。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必须树立起程序化的理念。所以~在调度命令下达之前~相关工作人员
应做好准备工作~比方说~在票据信息输入的时候~其应该预先设置好预介面~并对相关信息反复核对~准确无误时~再输入与确认。只有这样~系统的各项功能才能实现~整个工业电气自动化的水平才能够有所提升。
3 结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现代工业电气自动化领域中~数字技术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其在生产流程与产品质量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显现~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可。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不断提升~数字技术方面的研究正不断深入~开始侧重于系统开发、优化与管理等多个层面。在不久的将来~数字技术将在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力地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猜你喜欢:1.有关电力行业技术论文
2.电力方面的论文
3.有关电力工程方面论文参考
4.关于电力工程方面论文
5.电力方面专业技术论文
作文二:《有关农业方面的论文》1000字
有关农业方面的论文
专业论文团队,专科本科论文300起,具体依字数而定 如需原创论文,或者在写作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 【伍老师微信: daixielw】
以下是建议选题,大家可以参考下:
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 促进国民经济信息化
信息化农业微观主体行为分析:基于信息经济学的视角 浅析我国农业信息化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
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意义与对策
吉林省农业信息化与农业发展实证分析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推进思路
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测度及其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 宁夏引黄灌区农村信息化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 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 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试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农业信息化 推进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思路探讨
浅析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澳大利亚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启示
资源、环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物料平衡原则下的省级农业环境效率计算
生态农业发展法律调控保障体系之探讨--基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视角
抓住机遇 锐意进取 全面开创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在2013年全国农业资源环
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节选)
政策性农业保险环境效应研究评述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北方设施农业环境数据监测与控制系统研究 辽宁省农业科研院所科技创新环境评价
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立法探析
浅论锦州地区的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现状与对策研究 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环境政策背景下的都市农业发展--以北京市为例 中国农业出口贸易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研究 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及应对策略 中国农业管理思想研究的对象、重点和方法
闽侯县农业局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农业经济管理研究的前沿问题与资助方向
农业巨灾风险管理中的国家责任
基于GIS的旱作节水农业项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中国农业管理体制:问题与前景--相关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种稻大户农业经营管理技术需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农业银行哈尔滨分行服务补救管理体系研究
基于WebGIS的农业环境动态监测与评价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加强农业机械管理 促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 我国农业经营风险的特点和现状及管理对策
农业科研机构知识管理研究
农业科技管理数据库的研制和应用
中国农业银行包头分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研究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控制研究
作文三:《有关教学方面的论文》4400字
有关教学方面的论文
【内容摘要】师生关系不能脱离具体的时代历史语境进行研究~师生之间的“理解”是师生关系的实质表现形式~而师生关系在教学和生活实践中的“分享”则是“理解”精神优化为策略的充分表现~继而在师生主体精神之间的“认同”则是师生关系的理想形态~这三个部分辩证地统一于师生关系动态的过程之中。
【关键词】
师生关系
理解
分享
在日常的教学中~师生关系一直是关注的重点之一。随着当前中学教学改革的推进~在新的时代语境中~师生关系的研究又掀起了新的热潮~新的话题、新的研究思路也纷纷出现~取得了一批可喜的成果。其中研究的话题包括:师生关系的内涵、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如何进行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等等。研究的思路包括:从社会学角度、从心理学角度、从哲学角度、从文化学角度等等。应该说这些研究成果突破了传统研究机械式的社会决定论的思路~展现出了多视角、多维度、跨学科的学术特征。那
1 / 9
么师生关系研究有没有可以再书写的空间呢,
我们知道从上个世纪末以来~国内师生关系研究人本主义价值关怀的趋向越来越明显:譬如淡化了以往“师道唯尊”的师生关系模式~学生主体性得以彰扬等等~“民主、平等、对话”式的新型师生关系也成了研究的重点。但是~目前国内师生关系研究还是存在不足之处:研究往往是从概念的演绎和逻辑上的分析出发~没有和实证研究很好的结合起来~这样反而造成了理论的抽象和片面~缺乏必要的说服力,其次~理论往往还是注重师生关系的对立和分割~对有关课堂上师生关系动态研究所带来的教学实践以及产生的优化策略的变化重视不够,再次~将师生关系仅仅限定在课堂有限的时空范围之内~忽视了师生关系已经超越了简单的课堂教学范畴~它和其他的社会关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脱离社会其他关系的师生关系研究不具有真实性,最后~这些研究往往对老师和学生“知”的方面关注较多~而对他们“情”“意”的方面关注不足~并且将这三个方面进行分割研究~没有注重师生个体生命的整体特质。
总结以往师生关系研究的模式有:
一、认为师生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李以庄认为:“师生关系是从人类血缘关系中分化出来的一种社会关系~是从人类父母和子女血缘关系教育功能社会分化出来的一种社会关系、职业关系。从历史上看来看~师生关系经历了道德
2 / 9
关系、等级关系、教学关系~契约关系~虚拟关系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后一种阶段的关系既继承了前一阶段关系的合理因素~又发展出前一阶段关系所没有的内容。”?这种从纵向人类历史角度认为师生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的观点具有合理性。
二、认为师生关系是一种人际关系~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其核心内容是师生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这种观点的哲学依据是特殊和普遍辩正统一。
三、认为师生关系是一种心理关系~王耘和王晓华就认为:“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以情感、认知和行为交往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这种观点对教师和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给予了重视。
四、认为师生关系是这几种关系的结合~如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结合、人际关系和心理关系的结合、社会关系和心理关系的结合等等~这些观点都试图从全面的角度来把握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笔者认为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抛弃一种理论预设~那就是把师生关系看成是一种对立、分割式的关系~如果以这样的眼光来看待师生关系~即使意识到了以“师生互动”、“师生交往”来代替静态表述的必要性~仍然没有从实质上来领悟师生关系的精髓。毕竟师生关系是一种动态的包括社会、政治、经济、
3 / 9
道德、文化等关系的网状结构~师生关系不能脱离时代历史境域而单独存在。因此~笔者以为~师生关系是在时代历史语境下主体精神之间的一种理解关系。如何理解我所提出的概念定义呢,这样来定义师生关系在现实教学和生活实践中有指导意义吗,
首先~历史时代语境是师生关系得以展开的根基。众所周知~人是一种文化动物~目前也有一些学者从文化角度来考察师生关系~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文化也是变动不居的。中西文化的交流~古今文化的对接都为新时代语境下的师生关系注入新的特质。华夏民族是重视“礼”的民族~文德教化的秩序和“师道尊严”天然地联系在一起~传统文化注重学生人格培养胜于知识技巧的传授~所谓的“闻道解惑”中的“道”是为人之道~“惑”也是为人之惑。这些都在潜意识里强化了师生等级秩序。这些传统文化意识并没有因为当今教学现代化而消失~教师在传统教学中主要处在信息中心位臵~课堂上采用灌输式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在被动地位~甚至课桌“插秧式”排列等等都与这种传统文化师尊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然~这种等级关系在师生交流中的作用不能一笔抹煞~学生在信息知识方面处在相对的低势~等级秩序有时有利于老师把握好课堂的节奏~与专制性和保守性有很大的不同。笔者的观点不是认为在今天的文化语境中仍然要坚持师生等级秩序~而
4 / 9
是认为师生关系仍然可以在传统文化中去汲取可利用资源。中国近代教育是在西学的冲击下形成的~随着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的废除~中国教育也就开始了现代化的漫漫征程。所以说~对中国现代教育中任何命题的考察都不能离开这个大的历史语境~师生关系的考察同样如此。
再次~主体精神之间的理解是师生关系的实质表现形式。新型师生关系应该包括:互尊互爱~互信互助,民主平等~互相对话,共同进步~教学相长等多个方面~笔者以为主体精神间相互理解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其他任何师生关系的建构都有可能流于形式。师生关系不是物和物之间的关系~也不是一个生命个体对物的关系~而是生命个体之间的相互理解~这种理解不是仅仅放在社会环境中去考察~还应该和时代历史文化语境结合起来理解。什么样的时代就有什么样的师生关系~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师生关系。《论语》里孔老夫子也不是一味强调他和学生的等级差别~子贡在发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高论后~孔老夫子也饱含平等对话精神而赞扬道:“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可见~传统文化语境中照样可以产生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的实质是一种理解过程。当然~这种理解在具体的课堂和生活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实践策略是“分享”。
师生作为不同的精神主体~有着不同的知识结构、情感体验、生活意志。师生关系其实是超越了单纯的教学关系的~
5 / 9
表面看来它是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一个变体~实际上它涵盖了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各个侧面。师生主体由于不同的知识结构、情感体验、生活意志~其在交流和对话中~人的知、情、意会呈现出复杂交汇的局面。这样~寻找师生关系这个相互影响的有机系统的运作机制一直是研究师生关系的最重要的命题。那么师生关系中运作机制到底是什么呢,
前人研究成果可以梳理出以下几种观点:一、李瑾瑜认为不应把师生关系简单地定位在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上~而应看成是一个由多层面关系构成的关系~“师生关系从根本上讲~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相互认知和情感交流而形成的人际关系”。二、姜智认为师生关系……以人际心理沟通位基础、以民主管理为手段、以超越代际的朋友似的尊师爱生的伦理关系为外在标志的有机关系体系。三、认为师生关系可以通过一定结构和模式进行研究~如陈枚提出“三侧面三层面的三棱柱体”~其中三个侧面分别指师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信息交流和相互知觉~三个层面分别指师生双方作为独立的个体、一定的社会角色和一定群体的成员~其交往也主要在个性,低层,~角色,中层,~和群体,高层,三个层面上展开的。上面诸观点自有其本身价值的地方。?
笔者认为“分享”这个概念似乎更能够涵盖师生关系相互影响的有机运作机制~前此研究师生关系的成果中也有提
6 / 9
及的~譬如上面所提到的三种观点其实都暗含了“分享”精神~但是很显然对之关注的力度仍然不够深入。建立在主体间理解之上的“分享”精神贯穿于师生关系所有的整体内涵~不仅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和学生分享知识流动所带来的快乐~还包括分享教学错误所引发的反思~甚至师生之间的“分享”精神囊括了生命主体知情意的各个方面。所谓的互动教学、民主对话的核心还是理解之上的师生主体之间的精神“分享”~当然~这种“分享”机制本身在教学和生活实践中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譬如“分享”知识过程中所带来情感和意志的连续反应~师生多个主体之间的交流和对话互动给“分享”造成的变化等等~这都需要我们一一求证分析。
那么展现于时代历史语境中~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师生关系的分享机制带来的客观效果是什么呢,笔者以为是师生主体精神之间的“认同”~这种认同依托于师生主体精神之间理解~扎根于师生教学和生活实践中的分享~是师生关系一种理想的关系形态。这种认同关系既于师生关系教学和生活实践~又对具体的师生关系形态的建构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其实~理解-分享-认同是师生关系这个有机动态结构整体内涵的不同精神维度~它们辩证统一于特定的时代语境之中~这也和我国教育民主化和现代化具有一致性。
总之~考察新型师生关系需要结合特定的时代历史语境和关注“人”这个丰富生命主体~这一点~在未来的师生关
7 / 9
系研究中应该给予一定的重视。
相关小学英语教学中有声作业的思考 小学英语课外作业多以听说作业为主~为了避免布臵的课外听说作业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影响教学效果~我尝试采用了布臵“有声”作业~也就是把课外学生的听说训练情况通过电教手段,录音,…[阅读]
注重欣赏教学提高审美能力靖江外国语学校佘靖华 当前~美术教学中出现了一种“重绘画、轻工艺、略欣赏”的现象~这种现象搁臵了美术欣赏教学~延误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也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我在小学美术课中~注重欣赏教学~探索美术欣赏…[阅读]
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性评价广州三中梅金娣 “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发展性教学是通过学生主动学习~促进主体性发展中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发展性教学评价旨在促进学生达到学习目标,其在关注共性的…[阅读]
化学探究性学习中的“四字策略”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适时进行“探究性学习”~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动手能力。要实现培养学生的
8 / 9
探究性学习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教师应深刻领…[阅读]
浅谈初中英语分层教学 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事物~每个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作为活生生的人~更是如此。尤其是中学生~每个人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性更为明显。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阅读]
9 / 9
作文四:《有关德育方面的论文》8800字
在生活点滴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儿童时代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行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需要抓住这个关键期,在生活学习各个细节唤醒学生的潜在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心理习惯等。
一、教师要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的渗透。
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国文明的瑰宝之一,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中积累而成的优秀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对于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改革开放以前,学校德育同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一样,由于受封建思想和“左”倾思想的影响,长期处于封闭状态,没有进入与社会同步运行轨道,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更主要是由于世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整个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在现代通讯技术和设备的作用下,使人们听到和看到了整个世界是怎样一个世界,同时也使我们看到了与世界发达国家在许多方面的差距。无论历史的事实还是现实的事实都证明,文化道德的文明交流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的光明之路。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从全人类这个大家庭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任何阶级偏见、孤立发展,最终只能拉大自身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差距。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才能以社会实践为途径,用真实可信的事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
2、对学生开展美德教育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
思想支配着行为。一个小学生高尚的综合情感基于一种爱国主义情感,要让学生知道怎样爱国。小学生年纪小,感情丰富并易于激发。教师在给学生讲明道理的过程中,要始终以自己的情感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使之情理交融。
对学生开展针对性强的美德教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物资日益富足,小学生普遍存在不懂珍惜学习用品和生活物品的现象,浪费行为随处可见。而一个不懂珍惜环境资源、社会财物、肆意挥霍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就无从谈起。
3、美德教育的另一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艰苦朴素教育。要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同时,同时还可以收集世界发达国家名人、富翁节俭文明行为的真实故事,结合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使学生崇尚节俭、厌恶浪费,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是非观。在教育过程中要讲究方法,注重美德教育的渗透性。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注重教育方法。
1、说理教育
教师对学生提出一种行为习惯的要求时,应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向学生阐述,使他们有感性的认识。如今,小学生身边的零用钱较多,有此学生不知道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这些钱,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如有同学花钱大手大脚,每天吃许多零食。教师可帮助他统计一下一天或一个星期吃零食所花的钱,并建议他用同等的钱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书或学习用品。通过对比,学生就能形象、直观地感受到不乱
吃零食的意义,从而很乐意地、主动地节约用钱,多买书、多看书,形成良好地习惯。
2、榜样教育
模仿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模仿的对象是无穷的,尤其是小学生模仿性能强,为学生树立榜样,是行为规范训练的有效形式。根据这一特点,教师经常给学生讲名人名家的故事,什么“**尊敬老师”、“雷锋‘听’电影” ??树立学身边的典型,从身边的人学起,树立榜样的作用,在学生心中都留下了深刻和印象,从而形成一种自尊自爱、自我激励的动力。教师可以在学生中开展“身边的榜样”、“我要向他学”“这样做才对”等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学习对方的优点,鼓起超过对方的勇气,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3、 仪式教育
小学低年级学生情感体验具有直接性和情境性,当引起学生产生某种情感体会的事物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就会产生某种情感体验。如小学生刚入队时,站在队旗宣誓,那庄严隆重的入队议式,会令每一个儿童回味无穷。这时教师适当点拨引导:“我们已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了,我们应怎样做,”每周的升旗仪式也是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的良好契机。结合“小学生行为规范”进行的各项竞赛活动,都能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协助、刻苦拼搏精神。
4、 知行合一 形成意志力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知行合一的结果,但是很多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存在校内和校外,自己说的做的不一致的现象,校内是好学生,而在家里是“小皇帝”这是两元人格的现予纠正,发展下去就会形成双重人格,染上言行不一的恶习必然会影响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老师经常开展丰富多彩、趣味性浓的集体活动,让学生参加。如“讲事”,知道雷锋是这样说这样做的。与此同时,表扬班上那些言行一致的好学生身边的榜样。教师还应加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沟通,使家校协调一致,形成合力,不给孩子营造“小皇帝”的环境。家长主动配合学校加强教育,督促检查,并认真做好子女在家的行为训练,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以身做则,使学生耳濡目染,在不自觉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长期生活在一起,由于教育者的身边,比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师应该以身做则,给学生作示范,严以律己、从我做起、为人师表、言行一致,在政治思想、民主意识、文化知识、工作作风方面,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成为小学生最直观、最重要、最活生生的典范。如在劳动课中,教师应当与学生共同参与来完成劳动任务。
创设生活德育情景 养学生良好品质
一、创设生活德育情景,注重针对性
德,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主导因素。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创设生活德育中,注重捕捉新形势下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特点,通过教师的示范、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会学生做事做人,例如在学校图书室搬迁过程中,学校通过教师义务劳动来完成,不少老教师抬大柜,气喘嘘嘘,事后以《生命的价值在于无私奉献》为主题,在全校进行广泛讨论,开展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教育活动,教师的形象新了,榜样作用明显了,深深影响着学生的进步。
二、创设生活德育情景,注重实效性
在创设生活德育情景时,从小事抓起,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学生安全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的重大问题,没有安全就没有和谐。由此,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交通安全、路途安全、在校安全三大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请武警消防中队来校演练、交警到校示范,与武警交警联合举办大型安全展览、安全有奖征文、格言锦句竞赛、创设各种安全隐患现场逃生演习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文明守纪良好品质。
三、创设生活德育情景,注重多样性
人的高尚品德,健全的人格是通过后天的自我教育,自我矫正的历程中逐步形成的,因此,他们在学生进校的那一刻起,广泛开展“校
园十件小来”、“家庭十件小事”、“社会十件小事”三大系列生活德育活动,尽可能的从小事入手,从细微处培养学生美德,并把三大系列细化成点滴的小事,例如在一年级学生入校后的十件小事,就是从怎样走路、怎样做、行等习惯入手,养成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避免了假大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创设生活德育情景,注重连续性
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过程,需要循序渐进。由此,在生活德育情景的创设中,始终做坚持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创新,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级实施,例如,为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在全校广泛开展书香满校园读书读报活动,通过名著欣赏、经验交流等形式,养成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优秀品质,并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坚持下去。他们通过检查制度、评比制度、公示制度等系列规章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做到活动有专人负责,检查有专班、评比有专栏、考核有专项、记载有档案,有力地促进了生活德育活动的不断深入。
树立生活德育观 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
“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这是人们对教育是否成功的生动评价。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育人这个根本,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全面发展”的思想真正在头脑里扎根,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一、树立 “生活德育”观
由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回归,是当前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道德始终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学生的道德发展只有通过社会生活才能实现。学生从耳濡目染的日常生活中体悟、汲取丰富的文化知识,领略风俗习惯,学习他人经验,这些构成富有情绪体验的道德认识素材,使抽象的理念变得丰富,从而确立道德认识信仰,这种信仰构成道德的底蕴,同时,生活世界也是学生道德认识践行的土壤,是良好个性品德发展的基础。由此,德育应将人引向生活世界,让学生在丰富多彩和充满个性的活动中,去践行,去体验,去内化,去感悟,去发现,产生心灵火花,不断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让学生在完整的生活结构中获得个性的完整,展示和发扬他们的思想品质风貌。
二、营造优美环境陶冶人
学校的环境如何,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首先从创设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抓起,引导学生形成讲究卫生的习
惯,并使校园始终保持良好的清洁状态。我们努力创造条件美化学校环境,在教室里悬挂中外名人的画像,统一张贴国旗、《小学生守则》及必要的宣传标语,定期出好教室内的黑板报,统一提出美化教室的要求,布置各种标语,在校园内设置宣传栏,每逢重要节日,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而寓教于乐,红领巾广播站坚持每周一广播,歌颂校内的好人好事等。重视抓好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规范的程序、庄重的气氛,使学生们在高亢嘹亮的国歌声中体会到了祖国的尊严和爱国的情感,坚持国旗下的讲话,又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爱国意识和品德行为。每月在全校开展“文明班级、文明个人”的评选表彰活动;学期末在全校评选遵守纪律、认真学习、最讲文明、关心他人、拾金不昧、讲究卫生的“文明少先队员”,并对他们的事迹进行宣传,从而给全校学生们树立了身边看得见的好典型,激励他们奋发向上的斗志。
通过上述一系列做法使学生们置身于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中,从而使他们时刻受到良好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开展多彩活动培育人
活动是让学生在快乐中受到教育的好形式。活动只是途径,育人才是目的。
我们特别注意活动中的德育渗透,强调寓教于乐,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受教育,养习惯、启智慧,练本领,长才干。开展活动,我们力求“两让”:让一次活动使学生得到多种效益,一举多得,让每次活动都能令学生终生难忘,留下金色童年的美好记忆。在活动中,还特
别注意了“三结合三训练”:(一)结合各种活动渗透养成教育,强化行为规范训练,如“我是小能人” 打扫房间等;(二)结合各种活动渗透:三爱:教育,强化意志品格训练,如扫墓活动、学习名人活动等;(三)结合各种活动渗透艰苦奋斗的教育,强化自主自理能力的训练,如爱国、爱家、爱校演讲会等。
实践中我们感受到,德育即要贯串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又要重视寓德育于课外活动之中,寓德育于社会实践之中,不仅要立足于课内的“言德”,还要注重课外的“身教”,发挥全社会的力量,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人的行为习惯是一种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说是良好性格的外化,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共同任务。学生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在常规的学生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教育的方法和技巧、抓住学生心理的变化规律和年龄、性别特征,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实践和探索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生活培养习惯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一文中写道:“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说‘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非常重视在做中学,因此,他主张在生活中培养习惯。
儿童期是人格和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能否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培养起良好的习惯与健康的人格成了决定孩子能否学好知识,形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基本保证。也可以说,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好习惯导致成功,坏习惯导致失败,已经成为他们成长的规律和特点,因此有人说“成功计划”就是“习惯养成计划”。
二、实践养成习惯
英国教育家洛克在其《教育漫话》中说道:“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就可以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
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这就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以后,便不用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发生作用了。”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都是一样的,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不能光靠外界的约束和强制,而应该给他们适时适度的引导,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自然养成。在此种情况下养成的好习惯才能真正在儿童心里扎根,发挥其作用。
三、措施探讨
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将来成人、成材打下坚实的基础。
1、加强少先队组织建设,在少先队内部充分体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自觉地去学规范,守规范,最终把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当然,教师也应该适度地进行道理的疏通,使学生心理得到启发,思想得到提升,行为得到改变。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认识生活、思考人生、探知社会的广泛场所,并且在实际生活中考验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
3、营造浓郁的文化环境,能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4、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让学生学会积极与人相处,提高适应能力,并提供机会,消除部分学生的陌生感和排斥心理,让所有的学生
都能积极地融入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5、做好家联系工作,提高先生父母的素质,让学生在校内外都有督促和榜样,自然而然地在生活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6、学生有不良生活行为习惯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千万不要用过多的规则去压制他们,一个眼神、微微一笑、轻轻地摇摇头、摆摆手,这些细微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其领悟,学生会感到教师对他的关怀、尊重、理解和希望,使他从中得到启发,从此就悄悄地改正了自己的错误。
俗语说得好:“久练成习惯,习惯成自然。”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只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抓起,坚持不懈,相信他们一定能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他们的一生都会是有益的。
在生活、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 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他在实践中创立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如何养成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其教育思想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儿童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 。陶行知先生在总结前人经验和自身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指出,儿童期是人格和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顾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末,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初入学的儿童,由于生活环境,所受教育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特征。他们有的表现天真活泼、幼稚可爱,好动好说;有的表现窘迫、羞怯、拘谨、茫然不知所措;有的甚至已萌发了一些不良习惯,如骂人,说谎等。他们对学校生活不熟悉,不善于控制和支配行为,不懂学校要求和课堂纪律,甚至连基本的生活要求都显得生疏、困难或不习惯。 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激发他们对新生活的憧憬,正确引导和评价他们的言行,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们,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知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好的习惯,就没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因此为了让孩子们尽快熟悉校园生活,了解学校纪律,认真学习,就必须让孩子们尽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我每次在孩子们一入学就首先对他们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和学校常规的训练,从养成教育入手,逐步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
惯。使他们尽早步入正轨。
一、重视学生的常规训练
对于每学年入学的新生。我首先要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一抓到底。我们知道学校对入学儿童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是全方位的,除了日常行为,如坐、立、行、排队、文明礼貌等方面的常规教育外,还要培养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但是这些规矩和要求,要想让一个刚上小学的孩子一下子就记住靠简单的讲解是比较困难的,这就要求教师所讲述的道理和规范要琅琅上口,简单易记,还要反复训练。而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儿歌、游戏等形式都是他们所喜闻乐见的。因此我在训练时尽量把这些规范通过儿歌、游戏使它们变得通俗易懂。如:立正时,让学生背:"两脚并并拢,中指贴裤缝。两眼看前方,抬头挺起胸。"课堂内,要学生说一说"上课怎样坐" -"头正、肩平,胸挺起","小手," -"放放好","小胸,"-"挺挺起", "眼睛"- "看老师","脸上," -"笑眯眯"。在一问一答中,学生轻轻松松地就掌握了规范,明确了要求。又如在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时,结合《三字歌》的贯彻落实,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三个一",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如每周的升旗仪式上,我要求学生注意听讲了几件事,是什么事,回到教室后抽学生起来
说出要点,如答不出,就说明没有专心听讲。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也许就是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习惯要在生活、学习中进行培养教育。陶行知先生在改造中国教育的实践中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主张各种知识和技能学习最好在生活中进行,习惯培养更应该如此。
二、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持之以恒
养成每天反省的习惯 ,陶行知先生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的时候,要求全校的学生养成每天反省的习惯。用他的话说,就是要做到每天四问,即: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和我的学问有没有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讲究科学。还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一味地高标准严要求,有时只会适得其反。我们知道目标的达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由易到难,把握好训练的层次,特别低年级学生自控能力差,老师今天讲,他明天就忘。因此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有些习惯需要天天讲,天天练。每天问问学生,今天我进步了吗,今天老师表扬我了吗,有时我将学生应掌握的规范分解成若干个小点,帮助学生逐渐掌握。一个规范可以分"小步子"实施,一步一步地训练,使学生一步上一个台阶,逐渐适应小学生活; 有时一个月或一周抓一个训练重点,一点一点来训练,逐渐增加训练内容,将总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个阶段的小目标中去实现,而且要允许学生反复。如在训练一年级新生时我制定的九月份每周的奋斗目标是:第一周:教育学生听到零声马上进教室,上课
不随便走动;第二周:上课不做小动作,不随便讲话;第三周:课间游戏守秩序,不打闹;第四周:上课能认真听讲,完成作业等。每个阶段着重一个重点训练项目,对做得好的学生及时表扬鼓励,发给五角星、小红花等,而对那些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就反复训练,直至他养成好的习惯为止。
三、通过各种活动,将习惯内化为自觉的行为。
孔子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任何规范和要求都仅仅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外因,激发、培养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集体教育才是根本。首先经常在班级中推行岗位责任制度,低年级的孩子最崇拜老师,期望当小老师,小干部,因此,老师要给孩子创造一些自我管理的机会。一年级的下半学期学生都已经适应的学校的学习环境,养成了一些基本的行为规范,这时就注意培养一些小干部。如在班级中设立值日班长,检查卫生、晨间领读、课间文明督察等,让每位学生轮流尝试角色体验, 一方面可减轻自己的一些工作,另一方面又可锻炼学生的能力。其次开展评比竞赛活动,引进激励机制,激发低年级儿童的进取心。如开展"比一比,赛一赛,谁的常规做得好"、"流动红旗到谁家"、"今天我有几颗星"等。这些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常规要求落实到每一位学生的行动中去。 一年级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纯洁天真,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只要教师加以合理、正确的引导和训练,孩子很容易形成正确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低年级教师必须抓住时机,循循善诱,使孩子们真正做到"好习惯,早养成,益
终身"。
四、为人师表,树立榜样。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者应该"把自己摆在儿童的队伍里,成为孩子当中的一员;低年级学生的模仿性很强。教师是他们心中的偶像,教师良好的言行对他们的行为习惯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在整个行为训练和习惯养成过程中,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人们常说的"身教重于言教",就是指教师要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自己做得到。如:上课起立时,教师标准的站姿,就是无声的命令;下课后,教师俯身捡纸,集会时,教师专注的神情,对学生就是最好的榜样。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更要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把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贯穿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去。
作文五:《有关农业方面的论文》2400字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毕业
二〇一三毕业年 三月毕业二十 日
有关农业方面的论文
毕团业队专业从论文事论文写与论文发豆丁表服论文务,擅长论文案例分析、仿真编程、数据本
统计、图表绘制以及相关论文理论分析等。
专科本百科论名文3毕业0论文0起,具体价格咨豆询伍老师QQ: 3文0论文0 4论文0论文9论文8论文3论文
参考论文题目:杨凌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节水农业技术及推广模式研究
【论文主要内容】:
水资源不足、农业用水浪费严重、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的利用效率低下,将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子之一。杨凌是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全区地下水总量为3387.3 万m 3,人均241.95m 3,过境河流水量少且经常断流,灌溉用水难以保证,同时降水不均,干旱频繁,基本上年年有小旱,两年一中旱,三年一大旱。随着杨凌作为国家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建设和发展,区内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急剧增加,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本研究在考察我国和世界上水资源基本情况、我国农业用水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在调查和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实践的基础之上,根据节水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概念、构建理论、选择原则和结构与功能,构建适合于杨凌乃至西北半湿润渠灌区节水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并根据杨凌节水农业的具体情况以及国家“863”项目-“西北半湿润渠灌区(杨凌)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的实施,把杨凌的农业节水模式归纳为协会型、企业型、科教示范型等三类,这些模式在不同程度上都促进杨凌节水农业技术应用与推广。根据杨凌的实际情况和市场分析,项目组在
并给农户以全方位的技术支持,666.7hm~2 亩综合示范区引导农户种植经济作物,
成立两类协会,一类是用水者协会,将所有用水者联合,形成以节水为目的,科学用水的协会组织,五泉镇用水者协会。另一类是行业协会,以田间种植作物为对象,形成专业化的协会,如草莓协会、杂果协会、苗木生产协会、花卉协会、无公害蔬菜协会等。通过近三年的调查和推广实践,在协会节水农业推广模式中,杨凌草莓协会节水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和五泉镇用水者协会节水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具有一定
的代表性。本研究重点研究了协会型节水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在杨凌的实施,以上述两种模式为研究对象,在搞清协会概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工程节水技术、设施农艺节水技术、管理节水技术等的推广。实践表明,通过协会这一中介组织,把从事作物生产、管理、经营、科研等单位、大专院校和个人连接在一起,能够使农户与市场、生产与技术、政府与群众、农户与大学之间架起一道桥梁,有效地解决家庭经营条件下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结合节水技术推广中的特点,借助协会对科学技术具有较强的吸纳能力和转化能力,通过试验、示范、推广科学节水技术,既可提高农民自身的节水意识,又为节水技术的有效推广打下了良好基础,在五泉镇用水者协会管辖的1333.3 hm~2 灌溉农田中,每276.0 每年至少节约1380.0m~3 水,每hm~2 节约水费276.0 元;在草莓协会管辖的8 hm~2 设施草莓基地,每hm~2 每年至少节约3750.0 m~3 水,每hm2 节约水费750.0 元。这样就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农业水的利用率和农业水的利用效率等都达到明显提高,使节水农业科技能够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论文提纲】: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问题的提出
1.1 世界节水农业发展概况
1.2 我国节水农业发展现状
1.2.1 水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1.2.2 西北及关中地区水资源短缺更为严重
1.2.3 目前我国农业用水效率低,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势在必行
1.2.4 我国节水农业技术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 选题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节水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结构与功能
?1节水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1.1 推广原理
1.2 系统原理
1.3 结构原理
1.4 控制原理
?2节水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选择原则
?3节水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结构与功能
3.1 农业水资源战略子系统
3.2 工程节水措施子系统
3.3 农业节水措施子系统
3.4 管理节水措施子系统
第三章 杨凌节水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构建
?1 杨凌节水农业技术推广的目的
?2 杨凌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主要任务
?3 杨凌节水农业技术推广采取的措施
?4 杨凌节水农业技术推广的技术方案
?5 构建杨凌节水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思路
5.1 科教结合型节水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5.2 公司型节水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5.3 协会型节水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第四章 杨凌节水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探索
?1 杨凌草莓协会节水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1.1 杨凌草莓协会的概况
1.2 草莓协会节水农业技术的推广措施
1.3 该模式在推广应用中的几个特点
?2 五泉镇用水者协会型节水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实证分析
2.1 协会的概况
2.2 用水者协会节水农业技术的推广措施
2.3 用水者协会节水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特点
?3 杨凌协会型节水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综合效益评价与讨论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文六:《有关心理方面书籍的阅读感想》700字
有关心理方面书籍的阅读感想
我读的有关心理学的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 作者是 王立东 荌芹 刘翼灵 李波 李旭珊 何昭红 孟莉 贾晓明 陶勑恒 出版社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我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时间大概是四月下旬,读这本书是因为在图书馆里看见它的书名《大学生心理健康》对它就很感兴趣,我认为作为一个大一的大学生还处于对大学生活比较迷茫的时候,我们有必要看一些对我们比较有用的书指导我们,从而端正我们大学生的心态,让我们有比较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我们的大学生活。同时我本人对有关心理学的东西比较感兴趣,所以我阅读了这本书。
阅读了这本《大学生心理健康》书,真的是受益匪浅。我对书中
第三章大学生的学习心理中的一个观点很感兴趣,书中说:学习需要动力和心理能量,所以我们要有学习动机的激发。我觉得它说得十分有道理,学习是需要理由的,这是无可厚非的,所以给自己一个学习的理由。在这种动机作用下,我们对待学习才会有动力和方向感,面对成功会更加坦然,面对失败才会更有勇气去战胜它。
关注心理健康,寻求心灵的自由,追求有意义的人生,这些成长发展的重要课题已经越来越被我们这些大学生所关注。如果说一个社会文明的发展的程度,其对内心世界的快乐与否的关心是重要标志之
一。那么大学生对自我心理发展的注重,也是更加文明、进步的表现。这本书教会我的不只是如何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困扰,也让我们懂得了积极有效生活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心理健康并不是被动地去解
决问题,而是要积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好预防,主动地驾驭生活,也是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课题。以上就是我读完这本《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收获。
阅读了这本书,我归纳了一下这书的特点,一是此书十分注重结合大学生的实际,对每个主题的讨论都有一些典型个案进行深入探讨。二是此书十分具有时代感,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总之是一本值得我们大学生阅读的好书!
作文七:《有关阅读和记忆方面的运动》1200字
记忆,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科学记忆,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加速知识积累。因此,要提高学习效率,加速知识积累,就要学会科学地记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有关阅读和记忆方面的运动,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一)右脑操。要激发右脑的活力,除多用左手做事外,还要多做右脑操,使左右脑协同,强化思维与提高创造能力,才能达到改变出声阅读或默读的习惯。根据人脑对侧支配原理,右脑操的方法如下:
1)左脚训练。身体直立,全身放松。 伸出左脚,略比肩宽,左脚尖落地,左脚顺时针旋转9圈,再逆时针旋转9圈。
2)左手训练。左脚略收,与肩同宽。手平伸直左手握拳、放松为一次,共做9次。再松手顺时针转动手臂9圈,再逆时针转动9圈;
3)左视眼训练。右空心掌捂右眼,左手叉腰,以头部向左慢转带动眼球向左及向后转9次;
4)左耳听力训练。右实手掌捂住右耳,左手拉住左耳垂,用左耳由近渐远,由远渐近倾听为一次,共做9次。
5)右鼻孔嗅觉训练。与上述不同,右鼻获取气味信息是被送进右脑,利用鼻与神经之间的特殊生理结构,用左手噻住左鼻孔,用右鼻孔慢嗅9次。这样可直接剌激与促进右脑活化。
(二) 眼睛保健操 快速阅读者的眼睛要求有相当宽的余光区, 所以就需要训练眼睛的视野,来扩大眼睛的视野,但训练眼睛时 间长了会疲劳,为了恢复疲劳和保护眼睛。可以通过眼睛的保健操来恢复眼睛的疲劳和保护眼睛。
练习眼睛保健操的要点:
1)双手合掌快速搓热,而后用热手空心掌捂双眼(眼睛睁开看空心掌的手心)约半分钟。
2)作穴位按摩,而后由近而远,凝神远望片刻。以下为眼睛的穴位按摩:
(1)干洗手准备洗眼(搓手):
(2)洗眼(眼闭住,大姆指微弯用指背从内眼角向外眼角轻轻按摩):半分钟;
(3)摩眼皮(眼闭住,用两个中指姆从内眼角向上眼皮轻轻摩到外眼角,又从外眼角经下眼皮轻轻按摩到内眼角):半分钟;
(4)摩鱼腰(在眉毛上,从印堂摩到太阳穴处用劲按一下):半分钟;
(5)划承泣、四白(承泣穴,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眼眶下缘与眼球之间;四白,睛正看从眼眶骨边上正中直下约三分处,用两中姆指按住眼眶骨下缘中直下约三处不动,不断的划动、摇晃);半分钟;
(6)拿睛明(睛明穴在内眼角的凹窝处,用右手姆指和食指轻轻拿住,往外提):10秒钟;
(7)揉太阳(各用两手的中指和食指,轻按住太阳穴搓揉),正反搓揉共30秒钟。
3)快速眨眼,转动眼球,让其流眼泪。泪液能润滑眼球,并有杀菌、消毒作用。
(三)预防感冒 1)洗鼻:2)按迎香:在鼻翌的末端唇沟的中间;3) 揉风池:风池穴在脑后耳下的凹窝处;
除了上述的记忆力训练方法外,平时我们也可以吃点有益的食物去增强我们的记忆力哦。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可以增强记忆力的食物,让大家可以“吃出”记忆力来。
增强记忆力的食物:
橘子
橘子含有大量维生素A、B1和C,属典型的碱性食物,可以消除大量酸性食物对神经系统造成的危害。考试期间适量常吃些橘子,能使人精力充沛。此外,柠檬、广柑、柚子等也有类似功效,可代替橘子。
玉米
玉米胚中富含亚油酸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有保护脑血管和降 ..........
作文八:《有关语文阅读方面的观点集锦》11100字
有关语文阅读方面的观点集锦
一、阅读教学的任务
读书,有的时候是为了提高自己某一方面的思想认识,有的时候是为了获得某一方面的知识,有的时候是为欣赏,有的时候甚至是为了消遣。阅读能力强,融解能力强,记忆能力强,而且读得快,就可以博览群书,获得许多思想上的、知识上的启迪,那对一个人的工作、研究以至生活都是非常有好处的。一个人不善于读书,理解能力不强,或者如过眼云烟,读过就忘了,或者读得非常慢,那对他的工作、学习、研究等等,都是极端不利的。所以培养和提高读的能力,本身就是目的,读书并不就是为了写文章。
──张志公《张志公自选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36-237页。
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学生将来经常要阅读,老师能经常跟在他们背后吗?因此,一边教,一边要逐渐为“不需要教”打基础。打基础的方法,也就是不让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而是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在听讲的时候自觉地动脑筋。
──叶圣陶《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张定远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38页。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对于发展性阅读能力归纳如下:(1)认读能力;(2)理解能力;(3)吸收能力。把阅读材料中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贮存在大脑里,为必要的时候再现、借鉴运用奠定基础;(4)速读能力;(5)语感。迅速地感知语言文字的能力,??是经过一定的言语实践活动以后所产生的一种高层次的阅读能力,是一个人阅读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6)鉴赏能力。对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风格特点等进行鉴别和评价。
──祝新华《语文能力结构研究》,《教育研究》,1995年,第11期。
阅读能力目标可以表述如下:(1)能够比较熟练地翻查常见的字、词典,懂得借助作品的注释,知道怎样利用图书馆查找资料;(2)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3)能够辨析结构复杂的长句,理解其语意;(4)能够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比较迅速地把握关键性的词、语、句、段;(5)具体的内容,能加以概括;抽象的内容,能加以阐发;含蓄的语句,能加以解释;(6)能够把握读物的中心和要点,并能大体上判断作者的意图和作品的用途;(7)能分析作品的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把握其结构层次,并能根据要求进行归纳、整理;(8)能够对读物的内容作出评价,对于文学作品,还要能够就其社会意义、艺术效果进行初步的分析。
──章熊《我对中学阅读能力目标的意见》,《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2年,第1-2期。
抓住“理解”这个中心环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钻研的能力:(1)识别。要读懂文章内容,对字的形、音、义须认真识别,准确掌握。??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比较是提高识别能力的有效方法。同义词、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词语的褒贬色彩,词序的排列与变化,篇章结构、感情义理等等均可运用比较的方法加以区分,以求使学生真正地理解与识别。(2)再现。引导学生再现文中形象,主要有两种:锤打关键词语,唤起学生的想象力;密咏恬吟,调动各种器官,显现形象的画面。(3)探疑。一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求
解未知,温故而知新。二是指导和带领学生深入剖析,把握课文的精神实质。三是鼓励学生探索新知的动机,引导他们谈看法,摆见解,培养和发展他们创造思维的能力。(4)储存。发展理解记忆,增进知识的储存;借助联想、想象,进行分类比较,增进知识的储存。
──于漪《我和语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61-368页。
九义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目标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页
二、阅读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一)阅读教学模式
潘凤湘的“语文教读法”六步程序:(1)学生默读课文,查字典和资料;(2)分小小组朗读课文,听写字词;(3)按规划写读书练习;(4)分小小组互评读书练习;(5)老师讲评读书练习;(6)整理读书练习,背诵课文。
──武玉鹏《名师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版,第182页。
魏书生的课堂教学六步法:(1)定向。明确教学要求,即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2)自学。学生根据学习重点和难点自学教材,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3)讨论。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到讨论中解决,形式是先小组,后全体;(4)答疑。经讨论仍未解决或答案有分歧的问题可由老师解答;(5)自测。根据“定向”的要求,学生自己测试自己。(6)自结。下课前几分钟让学生总结一下这节课的收获,教师在各类学生中选一、二名学生讲一讲,全班学生学习的信息都能得到及时反馈。
──张隆华《中国语文教育史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76页。
钱梦龙的五步自读法:第一步,初读感知。对文章的内容、语言获得整体的感受;第二步,辨体析题。辨别文体,解析题意,进一步把握文章的形式和内容;第三步,定向问答。按“文章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的顺序自问自答或互相诘问;第四步,深思质疑。质疑问难,把理解引向深层。第五步,复述整理。复述文章要点,整理阅读心得。
──王松泉、王相文、韩雪屏《语文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19页。
欧阳代娜的阅读教学程序:第一步:预习。根据实验教材中的预习提纲,提出预习要求,提示教材提供的“自学参考”资料;第二步:质疑。让学生自由讨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步:点拨答疑。分析和研究学生提出和存在的问题,整理出几个要点,纳入解决教学目的所要求解决的几个问题中,集中讲解;第四步:综合训练。让学生
归纳本次学习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有完整印象;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学习这种课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设计有重点、有难点、有代表性的训练题。
──张隆华《中国语文教育史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71-472页。
洪镇涛的语感教学四法:1.美读感染法。根据文章内在要求,准确安排停顿、处理重音、调控速度、把握语调,把文章朗声诵读出来。通过这样的美读,让学生耳与心谋,感悟语言的意蕴、情感、韵味,以培养语感;2.比较揣摩法。对文本的标点、字词、句子或段落,采用加一加、减一减、调一调、联一联、换一换、改一改的办法,让学生在比较中体味语言运用的妙处,以培养语感;3.语境创设法。根据教学需要,创设特定的言语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以特定的身份,“参与”言语活动,从动态语言中获得语感;4.切己体察法。在学习课文语言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去体察语言的意蕴、情感和韵味,以培养语感。
──洪镇涛《语感教学构架》,《中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8期。
朱自清的四步教段(1925年):(1)令学生报告预习的结果。(2)令学生分述各段大意及全篇大意。报告参考结果时,报告者即应分段朗读原文,每段作一单位;每段考查难字成语等既毕,即令其他学生述说大意;再则令他们述全篇大意。较容易的材料,可不必令学生预习;临时行默读法,令学生分述每段大意及全篇大意。(3)一篇授毕,可与学生研究篇中情思与文笔。此种研究或讨论,必使每一学生均有发言机会。(4)一篇教完后,可行口问或笔试:口问是问大意及难字、成语等,宜于短篇;笔试用测试式,宜于长篇。
──顾黄初、李杏保《中国语文教育论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362-363页。
黎锦熙的三段六步教学程序(1921年):第一阶段──理解。这又分为两步。第一步是预习,内容包括指示目的,唤起学习的动机,预备的指导和儿童预习。第二步是整理,内容包括儿童问疑,教师试问和儿童发表。第二阶段──练习。也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比较,可以略授国语文法的要素,并概括课文要旨。第二步应用,内容是注意读本课文的表演和实质的谈辩。第三阶段──发展。这也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创作,内容是,除作文外,还要注意语言的技术。第二步是活用,内容是读书能力和研究兴味的养成。最要紧的是养成儿童到图书馆自由参考的习惯。再进一步便要养成儿童对于文学(广义的)鉴赏和批判的能力。在1947年发表的《述要》中,三段六步进一步合并为四段,形成一预习、二整理、三练习、四发展的讲读教学程序。
──李杏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205页。
在第二、第三学段的基础上,第四学段提出“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阅读方法”。??把略读和浏览作为阅读教学目标之一,不仅是阅读方法的扩展,而且对阅读内容也蕴含着一定的指向,阅读的范围和阅读量也必将发生变化,并使其在课程实施过程也将得到保障和落实。因此,从语文教学自身规律来看,把略读和浏览作为阅读教学目标,改变了原来只依靠有限的课堂教学空间和仅仅依靠对课文进行精读的阅读理念,使原本应该进入阅读教学的略
读和浏览具有了明确的地位。
──郑国民《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8页。
(二)精读与略读
“精读”与“略读”作为语文课程的“课标话语”最先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的国语课程标准中。??精读就是精阅细读,就是“求甚解”的阅读,就是以吟诵、比较、推敲、涵泳、评点、批注等传统方法来展开的阅读。“精读”之“精”,非精确之“精”,乃精华之“精”,去粗取精之“精”。达到怎样的程度才算是“精”呢?就文学语言来说,就是深刻地体验到了文学语言中的情感、思想、旨趣,就是品出了文学语言的“象外之象”“味外之旨”,就是领略了语言传情达意的精妙之处。从效果上说,就是能够熟读成诵,能够倒背如流。此之谓“精读”。??略读就是大略地阅读。按照教学体系的要求,就是“不求甚解”的多读,就是个体把从“精读”中的所得所悟,应用于或求证于自由自主的文学阅读中。如果说精读在于“精深”,那么“略读”在于“广博”。
──黄耀红《百年中小学文学教育史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09-310页。
精读,就是对课文逐句循诵,仔细揣摩,领会要旨的一种阅读方法。精读有利于透彻理解和鉴赏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有助于提高阅读的深度。精读要做到明确阅读方向、程序、方法和常规。略读,就是总揽全局,“观其大略”,剔除枝蔓,抓住要点的阅读法。略读有利于培养学生捕捉课文精髓的能力,有利于扩大阅读的广度,开阔学生的视野。略读要做到随时控制注意力,保持注意力集中;要善于抓住读物的关键,分清主次,有的放矢;加强跳读训练等。
──王松泉、韩雪屏、王相文《语文课程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57-158页。
三、新热点:近年课改中有关阅读教学的讨论
(一)文体辨识与文本区分
在高中课标中,对 “阅读与鉴赏”教学建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应该有所侧重。阅读论述类文本,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着重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阅读实用类文本中的新闻,应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事实与观点的关系、基本事件与典型细节、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实用效果等。常用应用文教学,应主要借助文本示例来了解其功用和基本格式,以学生自学为主,不必作过多分析。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文学作品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和把握,注重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
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
──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6-17页。
不同的体类为阅读教学的丰富提供了基础,同时也对阅读教学有着制约作用,阅读教学应该体现不同体类的鲜明个性。可是新课程改革以后,阅读教学出现了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即体类特征的淡化。有些阅读教学,不管现代文还是文言文,不管记叙文、议论文还是说明文,不管是散文、小说还是诗歌,更不管文章自身的个性,都是读读课文,谈谈感受,说说喜欢的句子。这样泛化的无体类特征的教学,浪费文本教学资源,违背阅读规律,误导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那么,阅读教学应该怎样体现文体特征呢?(1)强调阅读教学的文体特征,并不是强调文体知识的教学,而是根据文体特点确定教学的内容;
(2)强调阅读教学的文体特征,不是持守狭隘的文体分类,而是根据具体文类的阅读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3)强调阅读教学的文体特征,不是让学生识记文本的文体类型及其特点,而是根据体类不同确定语言训练的重点。
──黄厚江《谈阅读教学体类特征的体现》,《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第12期。
把课文分为文学作品和非文学作品两大类,把非文学作品内容的课文归入“适应社会的技能性内容”,把文学作品(高中段可以包括哲学作品)归入“安放灵魂的精神性内容”。??这样,教师在处理阅读教材的时候,就可以首先从宏观上分离出教材的价值及内容取向。如果是适应社会需要类型的,就从社会知识和技能所需要的角度确定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呈现出相应的课堂教学形态,这样的课堂可能主要呈现出这样两种形态:一种是知识(或信息)提取(或获取)型的,一种是能力训练型的,而提取什么知识和训练什么能力则是以当下或可预见的将来的社会需要作为根本依据;如果是文化熏陶和心灵培育类型的,则可以言语积累型为主和以感悟型为主的两种基本教学形态来呈现。
──郑友霄《语文教学的语文性何在──语文教育的价值取向与课程内容的分类》,《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5年第11期。
区别文学文本与教学文本。首先,一个文学文本,只要一经选入教材,就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文学文本,而变成教师教、学生学的媒介,即教学文本。作为一个文学文本,我们在日常阅读时可以从各个角度、各层面去揣摩。然而,作为一个教学文本,则要考虑其在整个学段、整册课本、整个单元中所担负的教学任务,又要考虑到学习者的知识、能力基础和兴趣、爱好倾向等等,然后确立教学目标、规划教学任务和过程。其次,一个优秀文学文本,往往不是经过一次性阅读就能被彻底理解的,它往往需要经过长期的感悟。另外,阅读是不受时空限制的,然而,如果它被当作教学文本,就要受课时的限制,所以,要引导学生在课外及以后的学习、工作中继续阅读、体味。
──张心科:《高中文学阅读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学语文教与学》2004年,第6期。
不同的语言类型表现在“文本”上,则可称为“科学文本”与“文学文本”为两极的复杂多样的文本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任何一个文本都是“两极”中的“中间物”,其区别仅仅是与哪一极距离的远近,如果文本靠近“科学文本”一极,那么阅读理解当以“原意”追
索为主;如果靠近“文学文本”一极,那么阅读理解当以“意义”构建为主。阅读理解的“适切”,在于找准文本的那个“点”,以“点”来定“向”。??如果阅读理解主要依据形象思维构筑“虚拟世界”以寄情性的文本,就当以“意义”构建为主,即主要借助自己对外部世界和全部生活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积淀而成的“前理解”,将文学作品世界转换为读者对世界、生活的再认识、再体验、再感受;这样的过程主要不是“求真”而是“审美”。
──李维鼎《阅读理论的分歧、阅读理论的弹性与阅读教学策略》,李海林主编《1978~2005语文教育研究大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23-224页。
(二)文本分析(文本解读)
作为基础教育,教材中的经典文本或一般文本的读解,应该有一个相对确定的解释,或相对客观的标准答案,这就是阅读的一元理解。同时我们又要承认凡有理解就有不同。阅读是一种体验,最具个人性特征,由于各人的认知结构、人生态度、性格爱好和阅读经验不同,所获得的感受或结论也就不会完全相同,这就是阅读的多元理解。承认在确定的“一元理解”之外,应该允许合理的“多元理解”存在。允许学生误读,让他们自由释放个人阅读文本的体验,不仅可以了解不同学生的认知结构和阅读习惯,而是可以通过师生、生生间的撞击、交锋,相互取长补短,寻求共同的认识,达成较正确的“一元理解”,同时允许保留个人合理的“多元理解”。
──蒋成瑀《走出阅读教学的封闭圈》,《语文学习》,2002年第7-8期。
现代阅读观强调读者与文本的对话,它的基本观念是:阅读的目的在于建构新的意义。这个新的意义既来源于文本,又来源于读者,它是读者与文本在某一点上的精神相遇。对话教学把文本从作者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把它置于与读者的关系之中来看待阅读的本质。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提升了读者的地位,但并没有由此否定文本的地位,否定文本的确定性。对话是存在于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它同时受着读者与文本的制约;文本的确定性存在是对话的前提之一。没有文本的确定性,它与读者就不能构成实质性的交流,也就不可能与读者真正展开有实质意义的对话活动,阅读就由作者的独白变成了读者的独白。当前阅读教学中出现的这一种“反文本”倾向,首先就表现在对文本的这种确定性的否定上。??对文本的确定性的破坏更多地体现在对文本结构的完整性、整体性的瓦解上。“反文本”反掉的是什么呢?它当然反掉了对文本的僵化的理解、一元化的解读,但是,它同时也反掉了阅读教学赖以存在的前提。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承认文本的客观性,承认文本对阅读的前提性的意义,这是阅读教学之所以必要、之所以可能的条件。如果不承认文本的客观性和前提性,那我们根本就不需要阅读,不需要阅读教学了。因此,反文本反掉的实际上不仅仅是文本,而是阅读,是语文,是语文教学。
──李海林《语文教育的自我放逐(上)──评当前语文教育改革中的几种倾向》,《语文学习》,2005年第4期。
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多元解读”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多元解读”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多元解读”应注意下述几点:(1)应区分“教学情境中的解读”和“非教学情境中的解读”;(2)多元解读不应变成对学生的无条件服从;(3)多元解读不应成为消解
科学精神的温床;(4)多元解读不应成为培育“假民主”的土壤;(5)多元解读不应成为盲目地反对权威的理由。
──王海燕、陈国安《论多元解读的“陷阱”──对文学作品多元解读的几点反思》《人大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高中读本),2007年第8期。
文本分析的层次:(1)艺术感觉的“还原”。??要把分析的愿望落到实处,就得有一种可操作的方法。我提出使用“还原”的方法。面对形象,在想象中,把那未经作家情感同化、未经假定的原生的形态想象出来。这是凭着经验就能进行的;(2)多种形式的比较。选择相同题材不同形式的作品加以比较,找出期间的差异,从而探求艺术的奥秘。这种方法适应性比较广泛,尤其是一些经典作品。(3)情感逻辑的“还原”;(4)价值的“还原”;(5)历史的“还原”和比较;(6)流派的“还原”和比较;(7)风格的“还原”和比较。
──孙绍振《文本分析的七个层次》,《语文建设》2008、3、4(连载)
(三) 阅读教学的对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
──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6页。
当前在语文教育界所理解的阅读对话理论,更多的是与“教学对话理论”相关联,??但是,对“教学对话理论”的学理研究尚不够充分,语文教育界对国内已有研究的理解也不够深入,我们将教学中的“言说”,似乎较简单地理解为让学生自己来“说”(解)这一点上,从而将隐喻性的“对话”实体化,较简单地阐释为教师与学生平等地“讨论”,将体现主体性、探究性、合作性而“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言说”,较简单地运作为学生“交谈”的行为参与方式,变成了对“讨论法”的偏爱。贯通到阅读教学,也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口说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这就是目前人们所说的“阅读对话理论”。??从我们所看到的力图体现新课标精神的教学案例看,孜孜于学生的“你”而把阅读课上成学生的自由“交谈”的课,似乎已渐成时尚,以致把本来应该占据“阅读对话”主导的另一主体方──文本──撇在一边,以致许多教师甘当“伙伴”而忘记了“教”的专业角色。教师们不敢“讲授”、不敢“分析”,更不敢“训练”,似乎期盼学生在或紧或松围绕课文所涉及“话题”的交谈中,能自发地生成阅读的能力──阅读的知识、技能、策略、态度。
──王荣生《〈语文课程标准〉的“对话理论”》,《语文学习》,2002年第11期。
阅读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学生、作者三方平等“对话”的过程。近年来,已经有不少教师意识到师生之间的平等主体关系,这比起过去的教师单一主体观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进
步。但我认为还不够,我们还应该将文本作者纳入阅读过程中的主体行列。当然,作为文本作者的主体有其特殊性,这特殊性表现在他不是“现场主体”而是隐蔽的或者说没有出场的主体,它可能与我们同一时代但不同空间,也可能与我们根本就不是同一时代,因而这个主体在阅读过程中是无法言说的,是处于沉默状态的。
──李镇西《散点透视语文教学的“庐山”真面目》,《人大复印资料 中学语文教与学》,2006年第3期。
(1)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读写听说的活动中树立对话的态度,与让学生明白,对话不仅仅是发言,也包括倾听,而且首先是倾听,倾听才是关键;(2)基本的对话规则是对话得以进行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对话是自由的但不是任性的,恰恰是在对规则的遵循中自由才有可能。例如,你不能将虚构的作品当写实的来读,文本产生的时代要受到关注,要尊重文本的整体性。“对话型”阅读教学主要应该指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以及读者之间(包括教师)就文本解读展开的对话。这种对话的实现以及学生在对话中学习对话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规则的掌握和运用情况。(3)有效对话也离不开知识的支撑;(4)教师要有意识地与学生共享阅读成果。一是教师要勇于与学生共建意义,另一层意思是,教师与学生不是简单地交流各自的阅读结果,而是共享自己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王尚文:《“对话型”语文教学策略》,《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第12期。
(四)个性化阅读
在文本阅读过程中什么样的阅读才能称其为个性化阅读?《周易?系辞》讲的“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就是个性化阅读的根本标志。个性化理解要以对作者原意的重合性建构为前提,即“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一意”。只有在正确“追索原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重构新义”。才可能产生个性化阅读。??概括地说“个性化阅读”就是适应特别的阅读情境,遵照特设的阅读目标,调动特有的阅读经验,运用特定的阅读策略和特殊的阅读方法,必然获得的独特感受、独特体验和独特理解。
──曾祥芹《个性化阅读要科学化,不要自由化》,《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第11期。
个性化阅读应该落实八个字:“解文”──理解文本的意义;“知人”──追寻作者的意图;“论世”──审视作品的历史现实意义;“察己”──审查自身提高修养。个性化阅读的教学误区:(1)不入文而曲解;(2)不知人而妄谈;(3)不论世而谬说;(4)不察己而乱议。个性化阅读的有限自由:(1)文本的限定自由;(2)作者的视野范围;(3)社会的公认准则;
(4)个人的学养识见。个性化阅读能力的获得,要有大量的积累,否则很难读出个性化感悟来的。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主要取向、首要任务是汲取智慧,增长才干,而不是批判文本。
──甘其勋《个性化阅读要教学相长》,《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第11期。
(1)个性化阅读要以尊重文本为前提。在文本阅读中,一方面读者可以根据文本“意义空白”“未定点”等特点介入自身特定的文化背景因素、生活体验、阅读经验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另一方面,这种个性化的解读必须建立在尊重和理解作者赋予作品的意义的基础上,才有其意义和价值;(2)个性化阅读要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起着至
关重要的指导作用,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的阅读只会在低层次的认识水平上徘徊。(3)个性化阅读的文本范畴应主要指向文学类文本。文学语言的表层意义和深层意蕴有很大的差距。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由于读者不同的生活经验、认识水平和心理特征,其阅读感受和体验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
──卫灿金、武永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224-227页。
(五)阅读教学的拓展
阅读教学务必课外拓展,这种拓展分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拓展,是指在某篇具体课文的教学中,补充与其题材、体裁或主题相近的课外篇目或者相关知识。广义的拓展,是指在培养学生学习课本的同时,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与辅导,帮助学生养成爱读书、会读书的好习惯。这种引导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等方式指导学生学会读书方法,并组织他们交流读书心得。要把“不求甚解”变成“必求甚解”,把“无我”之读变成“有我”之读。这种把“读”与“悟”“读”与“写”紧密结合起来的阅读,才能使学生真正尝到读书的甜头,从“爱读”到“会读”,直到渐成良习。
──赵谦翔《课外拓展 成败攸关》,《中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3期。
教师要为高中生阅读文学名著提供必要的“帮助”,为他们搭一座通往经典的“桥梁”。(1)充分理解课标提出的必修课与选修课同时进行的精神,减去不必要的负担,腾出时间让学生读书。将必选课与选修课结合,教师就应该利用课堂大胆地介绍文学作品,尤其是与课文相关的作家作品,为了让学生理解作品需要贯穿“知人论世”的精神,不应把过多的时间花在无穷无尽的语段、词语的肢解、分析上,那种为适应考试而进行的条分缕析的课堂结构必须改变。讲文学作品就要讲历史背景、人物情节、作者,一样也不能少,这样才能激起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和愿望;(2)增加必要的阅读量;(3)充分利用影视资源促进文学名著的阅读。①利用名著改编的连续剧促进阅读。②利用电视网络讨论的热点问题促进阅读。
──赵志伟《谈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7年第4期。
作文九:《有关阅读方面培养的信息[资料]》1100字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王金华
从事了多年的低年级学生语文教育,对于培养孩子阅读方面的能力我从三方面入手:
1、首先要了解该学生的性格、兴趣;
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孩子对阅读没有兴趣,毫无疑问,他们肯定会选择玩,是不会主动阅读的。作为教师,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于是我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就有意识地规定学生每天必须看课外书,并做好词佳句的摘抄;每天语文课前5分钟的阅读演讲;利用班队课开展讲故事的活动、朗读比赛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了解了孩子的性格之后,推荐给他们一些适合他们性格兴趣方面的书籍,让他们通过对感兴趣的书籍阅读开始慢慢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从而提高阅读方面的能力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课余时间来合理制定阅读目标和计划;2
在班级开展了课外阅读活动。通过 “课外阅读”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课外书为同学们打开一扇知识的大门,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真正使他们体验到:好书伴我快乐成长~
3、严格按照计划来实施跟进即可。
(注:阅读起点可以低点,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漫画入手,慢慢引导到其他高层次的读物。)
(1)让学生充分利用早晨、中午的闲散时间进行阅读,保证学生每天在校至少有二十分钟的阅读时间(平时,允许学生来校带课外书)。让学生每天晚上在家里安排二十分钟阅读时间,双休日、节假日,更要做到课外阅读、休息两不误,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乐趣。(2)开展交流活动,如学生选取一段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让大家一起分享。还可以把自己认为好看的书介绍给大家。开展好书大家看活动,建立班级图书箱,学生之间和班
级间学生互相交换看书等。可以把这些作文、课外阅读笔记贴在班级“学习园地”栏里,供大家欣赏。(3)老师做好导读工作,引导学生阅读方法。提倡个性阅读,初步教给学生课外阅读做批注、做笔记、简单课外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将课外阅读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摘录,鼓励学生多写读后感日记。(4)老师和学生一起共读一本书,谈谈课外阅读心得。(5)运用教材进行拓展阅读从教材扩展延伸。为了提高应考能力,在用好教材以外,安排一些相关的读物。例如,学习课文《长城赞》,为了进一步了解长城,引导学生课前课后收集有关长城资料、借阅有关书籍,更深一步了解长城。.既可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又将课外知识融入课堂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对自己的帮助。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坚持不懈。真正让学生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这些感受均来自于这次认真研读课标以后,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以获得更大的收获,提高自身的素质,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
作文十:《有关汽车营销方面的论文》2400字
有关汽车营销方面的论文 X汽车4S店服务营销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布2009年11月11日浏览 近年来X汽车4S店的服务营销不断得到改善管理工作也有一定的提升但是在服务市场营销方面还存在众多问题直接影响其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和企业的发展。 5.1.1管理层次和服务市场营销人员的专业综合素质低 目前X汽车4S店大都是人治式的、随意性的管理营销队伍专业化程度较低销售人员对汽车营销的专业知识了解不是很多。X汽车4S店销售人员全部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但是接受过系统汽车营销专业培训的人也不到30一般的销售员仅仅接受过X汽车公司针对自己品牌的销售培训。同时内部销售以及市场推广人员的培训与培养不够系统化其他品牌汽车厂每月对经销同营销人员进行培训除了内部培训外还请其他著名的咨询公司进行外部培训而X汽车4S店的培训很少大概半年一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卖车是一门学问无论是汽车市场分析还是汽车推销技巧处处都需要专业的知识和理论。并不是单单依靠经验所能胜任的。我国汽车市场己是买方市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专业知识越来越重要是继续凭经验销售还是及时转向专业化销售是摆在X汽车4S店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5.1.2价值链体系不完善 价值链概念最早是由迈克尔8226波特引入的他把它当作分析企业竞争优势的一种重要工具。迈克尔8226波特在分析公司行为和竞争优势的时候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过程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相互分离的活动的集合。这些活动分布于从供应商的原材料获取到最终产品消费时的服务之间的每一个环节这些环节相互关联影响构成公司价值创造的行为链条这一链条就称之为价值链。在价值链中一种行为的实施方式影响其他行为的成本和效果。比如在购买原材料时花费太多在加工或装配环节就必须节省费用来降低成本。不仅公司内部存在价值链而且本公司价值链与其它经济单位的价值链是相连结的任何公司的价值链都存在于一个由许多价值链组成的价值体系中。该体系中各价值行为之间的联系对公司竞争优势的大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目前X汽车4S店没有明确公司营销以什么为核心没有把服务、品牌、公司利益员工利益和顾客值有效的联系在一起使服务停留在口头上。目前X汽车4S店经营的重心偏向销售量的成份较多4S各功能较分散没有在统一的思想下系统、协调的整合资源。整车销售、配件供应、售后服务、信息反馈工作的侧重点本来就不一样如果不统一思想那整个公司没有核心环节就无法形成完整、高效的价值链就很难产生核心竞争力。长此以往还会导致各级员工的短期行为如销售员只注重卖车这样才有提成而对于售后的回访用户信息的传递不重视也不关心团队工作公司文化的建设。这样的员工缺乏对公司的认同感公司的人员流失就会比较严重。此外由于对于服务意识与执行不够没有把服务、品牌、公司利益、员工利益和顾客更有效的联系在一起使服务停留在口头上价值链支离破碎。整车销售、配件供应、售后服务、信息反馈工作的侧重点本来就不一样如何不统一思想那整个公司没有核心环节如何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呢 5.1.3服务意识薄弱核心流程执行不到位 首先在整车销售方面存在着服务意识薄弱的问题。整车销售从来都是X汽车生产厂家和4S店的重中之重在广告宣传方面生产厂家大力支持并不断推出一些促销政策如购车送大礼、免费试驾、清凉夏季行、为顾客代办牌照、代理改装业务、提供上门服务等等这些优惠措施提高了顾客对其产品的美誉度促进了销售量的提升。在这些方面4S店大都做得很好。 但另一方面一些4S店为了自身的利益往往对客户隐瞒事实片面进行宣传误导客户。有时他们会采取一些降价手段来进行促销而实际上汽车的配置和内在质量却降低了。
这样做虽然短期内可收到一定效果但长此以往必将失去用户的信任反而会影响到自身的利益。 其次售后服务意识薄弱。总的来说汽车销售与售后服务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为了更好地为用户服务售后服务人员都需要经过厂家的培训包括技术方面、服务流程方面、生产管理方面等等。但在售后服务方面从生产厂家、商家、用户三者的利益分析目前仍存在着一些难以调和的矛盾如生产厂家希望三包索赔尽量少一些而4S店则希望越多越好作为用户当然是希望汽车的故障少一些质量好一些。由于在三包期内零部件质量出现问题4S店作为售后服务环节负责购进原厂零部件免费为用户更换然后将旧件返厂索取配件费和工时费所以4S店总是希望这样的事情多一些导致有些4S店在处理故障时总是以换件为主不论什么故障统统换件自己则可以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如果生产厂家在这方面管理不严的话就会遭受很大的损失。 有些4S店甚至采用次品件为用户进行三包服务用以次充好的办法获取更大的利润不但损害了生产厂家的利益造成品牌信誉度下降同时也损害了用户的利益甚至引发安全事故。由于大多数用户不了解汽车维修方面的一些事情在车辆出现问题时生产厂家又无具体措施所以4S店就可以为所欲为。 5.1.4缺乏规范统一的服务标准始终未建立服务特色和品牌优势 由于X汽车各4S店缺乏规范统一的服务标准从而始终未建立起自己的服务特色和品牌优势。 首先X汽车自身的品牌知名度低信息渠道狭窄。在国人心目中X汽车的品牌效应远远不及英国和美国的一些豪华汽车在高速行驶时的表现也不及德系车出众给人的感觉是安全性较差。X汽车如何摆脱这些根深蒂固的印象十分重要也是一个难题。相对于奔驰、宝马刚刚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不到五年的X汽车在获得客户信息的渠道上存在劣势。产品口碑相传需要一定时间为基础。现有客户的再次购车和旧车置换也必须随着时间的推移来展开。 其次4S店按生产企业的要求建设、管理、经营生产企业从客户的角度出发要求各经销商执行相同的服务标准为顾客提供同质化的服务。甚至在广告宣传上也只能宣传生产企业的品牌很少宣传4S店本身。所以同品牌的4S店除了存在地域差异以外其它方面没有不同致使各4S店没有自己的服务特色和品牌只是生产企业的品牌代理者对自身的发展不利。随着国内汽车市场日益成熟没有自己的品牌优势就只能永远处于被动的位置。